儿童教养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2 16:12:39

点击下载

作者:含含妈咪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童教养课

儿童教养课试读:

前言PREFACE

有教养的孩子这样养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养。”一个有教养的人会让周围的人感到舒服,而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则更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前段时间,一位网友在乘坐地铁时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和妈妈一起坐地铁,中途一位阿姨带着小宝宝上车,小男孩主动让了座,小男孩的妈妈可能是太累了,头轻轻地靠在扶手上,小男孩则主动用手为妈妈垫着头,还帮妈妈背包。

随后,该网友把视频发到了微博上,我们来看网友对此的反应:“真是个有教养的孩子!”“孩子有教养,定是家长教得好。”“有教养的人真是太温柔、太可爱了。”……

虽然只是一段视频,却温暖了无数人,这便是有良好教养的孩子该有的模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父母更注重孩子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孩子的教养问题。于是,这种明显偏颇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一个个有教育却没教养的“熊孩子”:他们对礼仪、规范不屑一顾,缺乏自控力,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感恩、孝顺,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怎能在这个复杂且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生存呢?为此,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教养问题,从小抓起,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然,很多父母会问:怎样培养有教养的孩子呢?那就来看看书中的答案吧。

有人将教育这件事比作“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最初教育孩子的人,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素养,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父母们既然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知礼节、懂礼仪,成为人见人爱的小绅士、小淑女,那么就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礼仪,比如待客礼仪、做客礼仪、拜年礼仪、餐桌礼仪、社交礼仪等。

孩子的生活离不开社交,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讲,社交可以说是孩子踏入外界的第一步,出色的社交能力能为孩子带来稳固的友谊和逐渐扩大的人际关系。可是,我们有时会发现,孩子并不是天生的社交能手,他们在社交过程中会出现种种缺乏教养的行为,比如不能和他人友好相处,不懂得分享与合作,不会尊重他人,等等。为此父母需要帮助、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社交商,让孩子成为社交小达人。

自控力是孩子管理好自己的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有自控力的孩子往往能表现出良好的教养,而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则比较容易冲动、鲁莽、任性,比如容易发脾气、缺乏自律能力、不懂规矩等等。所以,父母要提高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最好的教养,但是很多父母不能把握好规矩和爱的尺度,往往给予孩子太多的爱,却忽视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于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幕幕出现了:孩子在需要排队的场合随意插队,总是随便乱动他人的东西,用完的东西随便乱扔,公共场所大呼小叫、随便乱跑……这些行为都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因此,父母必须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给予孩子一些关于生活规则的指导。

教养可以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现在的孩子有机会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有良好教育的孩子(指文化程度高的孩子)并不见得有教养,这是因为很多父母忽略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而教养与习惯紧密相连,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内化为教养。所以,培养孩子的好教养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诸如饮食习惯、阅读习惯、自理习惯、整洁习惯等,这些都应该成为孩子好教养的养分。

有教养的人往往会表现出超强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风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有教养也可以说是孩子的个性品质好、气质风度好,即孩子的德商高。美国教育学博士米歇尔·博芭认为,一个人取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智商(IQ)占30%,情商(EQ)占30%,德商(MQ)占40%。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忽视对孩子德商的培养,这是培养有教养孩子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孩子良好的教养来自父母持之以恒的教化和熏陶,对于孩子的教养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同时,科学的教养方法也必不可少。为此,本书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详细阐述了培养孩子好教养的教育方法,并在每小节末尾设置了“教养箴言”栏目,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导,以期帮助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有教养的孩子,让孩子优雅地过一生!第一章以身作则,做有教养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领路人,父母的任何言行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学习的榜样,但是由于孩子的甄别能力有限,很容易把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的言语当成正确的模板。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以身作则,做有教养的父母,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的教养也是父母的教养

当你在某展馆参观的时候,亲眼看到“熊孩子”在展馆里喧嚣打闹,你会打心底里说“这个孩子真没教养”;当你在等公交排队的时候,一个“熊孩子”借着自己身材小巧,挤到了队伍前面,你也会抱怨“这是谁家的孩子,真没教养”。于是,我们发现,“教养”是个高频词。同时,说到孩子的教养,我们往往会联想到他的父母,确实,孩子的教养其实也体现出父母的教养。

一个小朋友拿着牛奶在地铁上乱跑,妈妈叫他坐好不要动,孩子不听,结果“砰”的一声,孩子摔倒在地,牛奶盒打翻,牛奶洒了一地,孩子哇哇大哭起来,伸手要妈妈抱,妈妈却对孩子说:“要抱抱就不能哭。”孩子听完止住了哭声,接着,妈妈从包里掏出了纸巾和垃圾袋,对孩子说:“宝贝,自己做错的事要自己承担后果,牛奶洒了一地,如果有叔叔阿姨或是其他小朋友踩到了就很可能会摔倒,你把它擦干净吧。”孩子听完很听话地点了点头,并擦干了地面。然后妈妈把孩子抱了起来,在孩子的额头上亲了一口,和孩子一起讨论刚才的事,分析孩子刚才不礼貌的行为,并且让孩子跟刚才撞到的人道了歉。

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看到上面这位妈妈这样教育孩子,我们不禁要为她点赞。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教导下,孩子怎会没有教养呢?

英国著名文学家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曾经写道:“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另外,加上孩子善于模仿的天性,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的举动都可能成为孩子效仿的模板。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从生活点滴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比如,在路上开车时,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派发传单的人员,如果我们不想要,可以礼貌地拒绝,如果想要扔,也不要当着人家的面扔;在进出公共场所的大门时,如果发现后面有人,请扶一下门,或是乘电梯时看到有人就按一下等待按钮;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等红绿灯,不要玩手机;如果是在听音乐或是在忙自己的工作时,有人跟我们说话,就应该摘掉耳机或者停下手中的工作,因为这是对别人起码的尊重……教养箴言

父母是孩子前行路上的路标和灯塔,父母的行为教养是孩子的未来和远方。所以,如果想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那么父母就要先把自己的品行酿成酒,汇入孩子的生命之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后的岁月飘香四溢。善于控制情绪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面对孩子的淘气、犯错、叛逆,你是否会大发雷霆,甚至动手呢?某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询问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会经常发脾气,以下是几位家长的答复。

小雨妈妈:“我一直想和孩子温和地相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坏脾气,导致现在孩子对我很烦,说几句他就会受不了,甚至和我顶嘴。”

小斌爸爸:“我发现自己平时总是对孩子发脾气,对孩子太凶、太苛刻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对孩子温和些,希望不会太晚。”

小乔妈妈:“我也是经常吼叫孩子的家长,我不是不想控制自己的脾气,可是没办法,看到孩子做错事就来气,不知道该怎么控制。所以我也很烦恼,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些家长的做法和感受并非个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因为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发脾气。虽然我们可以理解对孩子发火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但是如果经常这样,孩子除了从父母身上学会发火、实施暴力外,不能学到任何东西。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要想教出有教养的孩子,父母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发脾气。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很多父母感到很困难,其实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就能做到。那么,父母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从认知上,父母要认识到发火对孩子的巨大伤害。比如,父母经常大吼大叫、发脾气会让孩子充满恐惧,会让孩子表现得没有自信,会让孩子容易对他人发脾气,等等。因此,父母应学会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次,要掌握一些控制情绪的技巧。比如当你感到愤怒的时候,可以尝试深呼吸,放松自我,缓解自己的糟糕情绪,让内心平静下来。或是在心里默数几个数,其间什么也不要想,努力使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如果这些办法都没有效果,你还是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这时可以暂时离开,去一个自己觉得舒适放松的地方待一会儿,等到自己冷静下来后再回到孩子身边,采用更为理智温和的方法解决问题。

最后,将坏脾气转化为正能量。当你忍不住发脾气的时候,不妨冷静下来和孩子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应该发脾气去埋怨孩子,指责孩子的错误,这样孩子便会从中学到智慧。教养箴言

父母大吼大叫、对孩子发火,其实是最无效的教养方式,而且还会给孩子树立坏榜样,让孩子养成用发脾气的方式去处理事情的不良习惯。如果你有发脾气的坏习惯,请从现在做起,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温和的好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

周末的时候,妈妈带维维参加一个聚会,在整个聚会的过程中,这个5岁的孩子让妈妈特别劳神费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妈妈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维维一直嚷嚷着要喝果汁,妈妈叫他等一下,维维却不听,一边揪妈妈的衣服一边嚷嚷“我要喝果汁,我要喝果汁”。看到朋友们投来异样的目光,妈妈十分尴尬,于是大声呵斥孩子,想要制止孩子的无理取闹,可是维维却喊着要妈妈“闭嘴”,这让妈妈大为恼火。

其实,维维之所以不尊重他人,和妈妈平时的教育有关。平时在家里,妈妈从没有给维维灌输过“尊重”这一概念,更不懂得尊重孩子。比如维维一做错点什么事,妈妈就大发雷霆;维维有什么想法,如想去游乐场、动物园时,妈妈总是一味强权,去或不去都是自己说了算,维维反抗也没用;维维在语言敏感期喜欢上了说脏话,妈妈大为恼火,在批评教育的时候话语粗鲁,自己却丝毫没有意识到……

在维维的世界里根本没有尊重他人的概念,因为维维妈妈自己都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孩子。也许在维维妈妈看来,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有必要去尊重他。很多父母也有类似的想法,认为小孩子没有人格,一切都应该听从大人的教导。其实小孩子也有自尊,也渴望被尊重,自然也有人格一说。如果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孩子也会效仿父母学会去尊重他人,自然也就会变得有教养了。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是尊重孩子呢?

1.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虽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见解的时候,父母不要急着去否定孩子,而应该学会倾听。如果孩子说的不对,你及时地去纠正他的想法即可。其实,如果你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想法并不能用是非标准来评判,因为很多时候那只不过是他们纯真的一些表现罢了。

2.尊重孩子的秘密

有些父母总认为孩子既然是自己生的,那孩子在自己面前就应该是透明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于是不管孩子做什么事,父母总是喜欢插一脚,或是细细盘问。其实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有些秘密孩子愿意和父母分享,父母要替孩子保密;有些秘密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分享,父母也要学会尊重孩子,不去探听孩子的秘密。

3.尊重犯错误的孩子

什么?还要尊重犯错的孩子?是的,你听到的没错,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从错误中获得智慧,从而改正。父母如果不尊重孩子,因为一点儿错误就跟孩子大发雷霆、大动干戈,这样只会给孩子带去伤痛。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耐心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切不可鲁莽,用坏情绪解决问题。教养箴言

要学会尊重,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当孩子对你的行为表现出抗拒的时候,请不要试图用你的强制和控制来让他屈服。因为一味地强制,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而应该尊重他,这样他才能学会尊重你。对待犯错的孩子,多一点儿智慧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孩子是十分可爱的,但是孩子总有不可爱的时候。比如他们犯了错时,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错却拒不承认,不仅不承认,而且脾气还很大,你越是教训他,他越是倔强,和你对着干,甚至和你胡搅蛮缠,对你又踢又打,简直不可理喻。你也试着用很多方法去让孩子认错,可惜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天气有些寒冷,但下午的阳光分外暖和,妈妈带着铮铮在小区的广场上玩耍。这里有很多小伙伴,铮铮很快加入了小朋友们的行列,大家玩得很开心。忽然,妈妈听到了哭声,转过头去,看到铮铮正高举着拳头,而对面的小朋友则一脸的愤怒和委屈,满眼泪水。妈妈知道铮铮惹祸了,于是赶紧跑过去,对铮铮严厉地说:“铮铮,你是不是打小朋友了,快跟人家道歉。”

没想到铮铮听到这句话后也哭了起来,而且还用自己的小拳头打妈

妈,妈妈觉得铮铮太不听话了,拉过来就是一顿训斥。

相信类似的场景,很多父母都经历过,而且处理方式大多跟铮铮妈妈一样,但是这样做真的对吗?其实父母应该认识到,这时孩子的情绪是紧绷着的,他们需要被安慰,需要被理解,但是很多父母上来就是一顿批评,让孩子认错,这样只会激起孩子心中的不平和委屈,所以他们才会满脸泪水,挥动拳脚,而这些在父母看来则是孩子胡搅蛮缠、不听话的表现。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很多父母往往只看到孩子错误的结果,而没有看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所以很少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犯错这件事,其实父母应该学会智慧地对待犯错的孩子。

比如,在外人面前或是公共场合不要随便批评孩子;批评教育孩子时切莫翻旧账;注意纠错时的语气和态度;使用一些共情的技巧,如使用以下句式:“我看见……(描述孩子刚才的言行),我感到……(伤心、难过、不舒服等具体感受),我认为……(给孩子建议,表达对孩子的期待)。”教养箴言

如果孩子犯错了还要向你发脾气,请你把它当作一个求助信号,而不是一种攻击行为。若你回应得恰当,不仅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能让孩子从你的言行中学到你的价值观和处世法则。不打不骂,培养有教养的孩子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尊重被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实质和精华。”意思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尊重孩子。但是很多家长都秉承祖辈的教育方式,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结果收不到效果不说,还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

妈妈带着5岁的天天参加老同学聚会。上菜前,服务员端上一盘瓜子,天天喜欢吃瓜子,于是就把所有瓜子都倒到了自己盘里。妈妈看到后,有点儿尴尬,轻声提醒天天:“天天,你这样别人就没的吃啦,赶紧把瓜子倒回盘子里去。”“不,都是我的。”天天紧紧搂着自己的小盘子,不撒手。“听话,瓜子吃多了上火,你放回盘子里才是妈妈的好宝贝。”妈妈耐着性子说。

天天仍旧不理会,妈妈的脸尴尬得红了,对天天大声说:“你再不把瓜子放回去,我就动手了啊。”

最后,天天把妈妈激怒了,妈妈抓过天天的小手,对着手心打了几下,天天哇哇大哭起来……

从这件事后,妈妈发现天天越来越顽皮了,而且是越打他越不听话,有时候还专门和自己作对,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相信带孩子出去的时候,很多父母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孩子非常顽皮,做出一些不礼貌的行为,说他也不听,结果父母气上心头,只能打他一顿来解气。其实,有教养的父母是不会用打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因为很多时候这种方法是父母不良情绪的一种释放,对孩子的惩罚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其实,不打不骂也能教育出有教养的孩子。比如上面的案例中,妈妈完全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如对孩子说:“宝贝,你数学学得不错,不妨给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们平分一下瓜子,让大家品尝好吗?”听到父母夸奖自己,再加上孩子很愿意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孩子就会很容易听大人的话,把瓜子分出去,这样既解决了问题,还能让孩子在大家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

再比如,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如果因为孩子犯了错,父母一时无法冷静下来,这时最好不要去教训孩子,而是应该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等到自己情绪稍微平复后再去和孩子好好谈谈。教养箴言

教养孩子时,一味地打骂吼叫是没有意义的,在孩子不谙世事的世界里,父母的任何言行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学会正面教养,拒绝打骂式教育。放下大人的架子,和孩子共同成长

做父母的很享受自己拥有的权威,所以也习惯性地对孩子端着架子,总觉得这样做才有威严,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事实上真是这样吗?来看看茵茵妈妈的烦恼吧。

茵茵是个有点儿内向的孩子,平时和父母的关系处得不是很好,因为茵茵觉得爸爸妈妈总是高高在上,拿着大人的架子,所以茵茵并不怎么喜欢和爸爸妈妈交流自己的心事。一次期中考试,茵茵没有考好,心情十分沮丧,但是茵茵又不想和爸爸妈妈说这件事,因为她知道,如果告诉他们,肯定又是一顿批评。

茵茵情绪低落地回到了家,什么话也没讲,闷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路过客厅时察觉到茵茵的反常情绪,并猜到茵茵是因为考试的事而烦恼。于是,妈妈把电视关了,开始对茵茵进行批评教育。“你是怎么回事?这回又考砸了吧?”妈妈略带指责地问。“没怎么回事,考砸就考砸。”茵茵说。“你考砸还有脾气,还有理了是吧?”妈妈要发火。“我就是故意考不好的!”茵茵也十分气愤。“你为什么处处和我们对着干呢?”妈妈更加生气。“反正学习是我自己的事,与你们无关,还有不要在我面前摆架子,未成年人还受法律保护呢。”说完茵茵就哭着跑回自己房间了。

其实妈妈也很苦恼,她只不过是想了解一下她的考试情况,想关心她而已,并没有想指责的意思。但是每当想和女儿沟通的时候总是十分困难,到底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呢?

茵茵妈妈如果想和女儿心平气和地沟通,其实只要放下自己大人的架子就能实现,只不过茵茵妈妈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和茵茵之间产生了隔阂。

著名教育评论家谭柳青曾说:“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只有对孩子施以‘春风化雨’般的教育熏陶,才能得到孩子的正面回应。简单来说,就是尊重孩子要以人为本,讲究平等交流的艺术。”确实,有谁喜欢整天高高在上、总是对自己发号施令的父母呢?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架子,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

比如,父母要摒弃高高在上的心理,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像跟朋友交流那样,而不是命令、指挥孩子。尤其是对那些天性胆小的孩子,更要倍加呵护。对性格倔强、身上有缺点的孩子不要采用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而应该用较为温和的方式循循善诱,一步步地进行引导;放下架子,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与孩子像朋友那般玩耍;学会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多和孩子沟通,向孩子敞开心扉;等等。教养箴言

从现在起,放下父母的架子,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倾听他们的心声,告诉他们你能够理解他们,也请他们打开心扉,从心底里接纳父母的教导。第二章以礼为矩,教孩子做礼仪 小绅士、小淑女

懂礼仪是孩子有教养的外在表现,一个懂礼仪的孩子会显得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而不守规矩和礼仪的孩子则会让大人十分头疼,他们通常被称为“熊孩子”。如果不想自家的孩子变成“熊孩子”,而想让他们成为小绅士、小淑女,父母就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教孩子成为热情待客的小主人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接待朋友、宾客是常有的事,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也应该懂得一些待客的礼仪,当客人来时彬彬有礼,热情大方。“丁零,丁零……”清脆的门铃声响了起来,豆豆问:“谁呀?”“豆豆吗?是我,李叔叔。”门外的人回答。李叔叔是豆豆爸爸的好朋友,经常来找爸爸,今天不巧的是爸爸刚刚去交电费了,还没有回来。豆豆把门打开,跟李叔叔打了招呼,把他请了进来。“豆豆,你爸爸呢?”李叔叔问。“去交电费了。”豆豆说。“那我等会儿再过来吧。”见豆豆爸爸不在,李叔叔想立刻告辞。“您先坐会儿吧,我爸爸马上就回来了。”说着,豆豆给李叔叔倒了一杯茶水,接着又拿来了一份报纸和一本杂志。

看到小家伙这么热情,李叔叔夸奖了豆豆,一边看报纸一边等豆豆爸爸。半盏茶的工夫,豆豆爸爸回来了,李叔叔跟豆豆爸爸讲了豆豆是如何招待自己的,豆豆爸爸乐得合不拢嘴,觉得儿子长大了。

文明礼貌、热情待客是起码的礼仪,同时也体现出孩子的教养,像豆豆一样礼貌待客的孩子,都会得到客人的夸赞和喜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却不懂得待客的基本礼仪。当客人来时,有的孩子十分兴奋,表现得“人来疯”;有的孩子十分冷淡,只顾玩自己的游戏,不和客人打招呼,对客人的问话不认真回答;有的孩子显得很害怕、很紧张,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这些都是没教养的外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家长,我们要教孩子基本的待客礼仪,当然,在此之前要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比如在客人来之前告诉孩子客人什么时间来,客人与自己的关系,以及如何称呼,等等,让孩子做好接待客人的准备。

当客人来时,父母要教孩子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对客人说“请进”,并轻轻地关上门,请客人入座。接着,要告诉孩子招待客人,比如为客人倒水、端水果。注意,在倒水时不可以倒满,八分就好。告诉孩子,当大人和客人聊天时,不要随便打断谈话,特别是谈论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时候。如果有小客人来访,告诉孩子自己作为小主人,应该拿出自己的好吃的、好玩的来招待小客人。如果客人送礼物,要教孩子说“谢谢”。若就餐,教孩子要先等客人和长辈入座后,自己再坐下,客人和长辈不动筷子,自己也不能先吃。

当客人走时,父母要教孩子礼貌送客,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是电梯口,并说“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再见,欢迎下次再来”。教养箴言

在接待客人方面,父母也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在客人造访时,应以礼相待。这样,孩子就会在礼貌待客的氛围中长大,将来自然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让孩子做受人欢迎的小客人

作为家长的你是否发现,带孩子出门做客真是一件十分考验人的事,因为孩子的种种习惯教养,都会在这时显露出来。因此,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主人眼中有教养的孩子,家长务必要注意平时的提醒和教育,否则很可能会遇到和童童妈妈一样的烦恼。

周末的时候,妈妈带着5岁的童童到朋友家做客,但是一整天下来,童童的表现让妈妈很没面子,妈妈决定以后再也不带童童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要从迈入朋友家门的那一刻开始说起……

妈妈按响了门铃,开门的是一位阿姨,妈妈对童童说:“这是李阿姨,和阿姨打声招呼。”童童有点儿怯怯地站在妈妈身后,不吭声,妈妈有点儿尴尬,朋友忙说:“没关系,小孩子认生,快进来吧。”

朋友的孩子也是一个小姑娘,和童童差不多大,两个孩子很快玩到了一起,但是不一会儿两个小孩子就吵了起来,原来是童童看上了人家的布娃娃,非要抢着玩,人家不同意,童童就硬抢,结果好好的一个布娃娃被她们扯坏了。童童妈妈很尴尬,赶忙过来道歉。

吃饭的时候,童童完全没有一个女孩子该有的形象:胡乱翻搅菜肴、挑拣饭菜;吃得嘴上哪里都是;够不着的饭菜就伸着手去够,结果把袖子弄湿了不说,还差点儿把盘子打翻;自己的碗里堆了满满一碗,最后剩了大半碗……一顿饭下来,妈妈吃得很尴尬。

离开的时候,朋友开车送他们,下车时,妈妈本想让童童对阿姨说声谢谢,可是一开车门,童童就下车跑了。

这次带童童到朋友家做客,妈妈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尴尬”,童童这些不礼貌的表现妈妈之前就注意到了,只是当时没有太在意,看来小小的做客礼仪真是不能忽视啊。

像童童这样不懂做客礼仪的孩子有很多,当然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平时都谨言慎行,很有礼貌,为什么孩子在外面还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其实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身教固然重要,言传也是必需的。很多家长却忽略了这一点,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自己有礼貌,孩子就会有礼貌,而缺乏对孩子必要的教育和提醒,这才让孩子成了不受欢迎的小客人。那么,父母在带孩子做客时需要教给孩子哪些做客礼仪呢?

首先,见面礼仪不能少。比如上客人的车,进客人的家门时一定要热情地打招呼,如果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家长要在旁边提醒孩子,或是让孩子大方地问,如:“请问,我应该怎么称呼这位婆婆?”再比如,告诉孩子在进入别人家的时候,要礼貌性地赞美,如“您家的房子很漂亮”,而不要做一些不礼貌的评论,如“您家房子好小”“屋子好乱”等。

其次,做客过程中的礼节要注意。比如告诉孩子,没有主人的允许,不能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进入主人家的卧室;学会用“请”字,如想要喝水,可以直接说:“阿姨(叔叔),请问可以给我一杯水吗?”想要上厕所,可以直接问:“阿姨(叔叔),请问你家的卫生间在哪里?”;和主人家小朋友玩游戏、玩玩具时要谦让,玩过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收拾,物归原位;吃饭时要注意礼节,如不能跷二郎腿,不要胡乱翻拣菜肴,不能端着碗到处跑,饭菜吃多少盛多少,有喜欢吃的、够不着的菜可以让大人帮忙,不能自己伸手满桌子够。吃饱先离席要先礼貌地说:“我吃饱了,大家慢用。”

最后,离开的时候要礼貌性地和对方说“再见”,并感谢对方的热情招待。教养箴言

总之,孩子在外的表现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教养水平。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说没有教养,家长就一定要注意孩子在外的表现,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尤其是必要的做客礼仪教育,一定不能少。让孩子成为人见人爱的拜年小使者

每逢春节,走亲访友自然少不了,小家伙们也开始跟着爸爸妈妈探亲访友。可是在这欢乐的时刻,有些孩子的表现实在是很糟糕。下面我们来看看磊磊妈妈的遭遇吧。

大年初一,妈妈带磊磊到舅舅家拜年。在走之前,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到了舅舅家一定要有礼貌。刚开始的时候,磊磊表现得不错,小嘴挺甜,一进家门挨个问好,可是等到舅舅给磊磊红包的时候,磊磊当面拆了红包,看到里面只有一百块钱,嘴里便嘟囔道:“这么少,不要!”说着,磊磊把红包直接扔到地上,自己就去玩了,舅舅很尴尬,妈妈更是尴尬。

过年带孩子去别人家拜年,会收到代表着祝福的红包,红包不论大小都代表大人的心意,父母在教孩子接受红包时要注意一些礼节,千万不能让孩子像磊磊那样没教养、没礼貌。比如,父母应该提前教孩子,在长辈给红包时要双手接住,并礼貌地说“谢谢”,在接过红包后,不要当面拆开——这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而应该让孩子把红包放到自己的口袋里或是交给大人保管。

红包礼仪只是诸多拜年礼仪之一,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教孩子下列拜年礼仪。

1.打招呼的礼仪

首先,父母要教孩子正确的称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等,同时要教孩子加上一些吉祥话,如“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恭喜发财”“岁岁平安”等。当然,我们也发现,很多孩子在走亲访友的时候因为紧张或是害羞不愿开口,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尴尬情况,在拜访亲友之前,家长有必要为孩子做一些功课,比如:提前告诉孩子主人的身份、该如何称呼;在家里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增强孩子的信心;等等。

2.接打电话的礼仪

打电话拜年是常见的拜年方式之一,当然,在接打电话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礼仪,比如:告诉孩子要说新年祝福语;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接打电话;接电话时,如果是不认识的号码,要说“您好”“请问”“等一下”等这样的礼貌用语;接电话时要有问有答,回答问题要大方;注意说话音量,不要在电话里大声嚷嚷;挂电话之前要说“再见”,不要只顾自己讲完就挂电话;挂话筒(座机)时要轻放,不可重重地挂电话;等等。

3.做客、待客的礼仪

如果去别人家做客,父母要告诉孩子做客时应该带上一些小礼物以示礼貌。见到主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好、拜年。进入屋内后,不能弄乱主人家的摆设。如果有客人拜访,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并热情地招待客人。

另外,无论是拜访亲友还是有客人到家里做客,孩子们都会接触到不少同龄小伙伴,很容易出现互相攀比谁的压岁钱多、谁的新玩具高级的现象,甚至会为此而争吵,这时家长不妨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诸如橡皮泥之类的玩具,让他们一块玩耍,或是鼓励孩子和其他小伙伴交换玩具,学会分享。教养箴言

到别人家拜年时,不少家长会遇到孩子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困境,这时父母要为他们找到交流的媒介物后再离开,比如漂亮的小汽车、好看的绘画本、会发声的娃娃等。给孩子上一堂餐桌礼仪课

英国著名的礼仪专家和咨询师威廉·汉森曾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工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和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一个人在餐桌上的礼仪表现与其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在餐桌上礼仪不雅,不仅仅反映出个人的教养问题,而且会反映出其所在家庭的成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能从孩子的不同吃相上看出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养,也能据此推断出孩子背后的家庭教育情况。

现在很多父母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如何给孩子增加营养,生怕孩子吃不好,营养跟不上,却唯独缺少必要的餐桌礼仪的教育。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不文明的吃相:有的孩子趴在桌子上,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把饭菜翻搅得到处都是;有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吧唧嘴,或是大声说话,唾沫横飞;有的孩子看见自己喜欢的菜,就独占、独享……确实,有必要给孩子上一堂餐桌礼仪课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欣欣妈妈的日记:

欣欣一直很懂规矩,这都得益于我们对她不断地教导,比如我会告诉她吃饭的时候要先请爷爷奶奶落座,夹菜时不能在菜盘子里东挑西拣,时间长了,她也就养成了良好的用餐习惯。可是最近欣欣的一个用餐毛病让我大为苦恼,她喜欢在喝汤或是吃面条的时候吧唧嘴,说这样更有味道。我纠正了她几次,可是这个毛病一直没改,我说得多了,她还感到厌烦,有时候还故意和我作对,把声音弄得很大。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才终止了她的这个毛病。

周末的时候,欣欣请她的一个同学来家里玩耍,晚上我们一块用餐,吃饭时我故意大声咀嚼,喝汤的时候故意吧唧嘴,欣欣刚开始没有注意,可等到我的声音盖过她的声音的时候,她终于不乐意了,提示我说:“妈妈,您小点儿声。”我学着她的样子,停下来说:“嗯,真是太香了!”欣欣和她的小朋友都笑了,欣欣掩着嘴说:“妈妈,您怎么学我啊?”“有吗?有吗?”我故意问。“有……啊。”欣欣其实明白了这里面的教育意味,所以说话有点儿小声。自此以后,欣欣终于改掉了这个毛病。

吃饭吧唧嘴是很多小孩子都有的毛病,如果你的小孩也有这个毛病,说教不管用,那就不妨试试欣欣妈妈的方法。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餐桌礼仪有很多,吃饭不吧唧嘴只是其中一项,那么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哪些餐桌礼仪呢?

◎用餐前,先请长辈入座,长辈还未动筷之前,不能自顾自地先吃起来。

◎用餐时端正坐姿,不能跷二郎腿,不能敲打碗筷,不能晃动椅子。

◎用餐过程中,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

◎用餐时要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时不要说话;吃东西时不吧唧嘴;不要大声喧哗。

◎不要翻拣盘中的菜。

◎不可挥动餐具指人。

◎吃饭时不能随便乱跑,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玩具、玩手机。

◎吃完饭后若要先离席,要跟长辈打招呼:“我吃好了。”

◎饭后要帮大人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帮助洗碗。教养箴言

餐桌上的礼仪其实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要让孩子牢记在心并付诸行动,不是一天两天或是你口头交代交代就能成的事,而需要家长长期的教育和耐心的指导。教孩子一点儿社交礼仪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彰显了一个人的素养和气质,而社交礼仪作为诸多礼仪中的必修课程,无论是对个人的人际关系还是事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社交场合表现得有规矩、讲礼貌,这样既能彰显孩子的自身魅力,还能让人觉得大人教子有方,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小教给孩子以下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

1.记住别人的名字

作为父母的你也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形:孩子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告诉你他交了几个新朋友,当你问他们叫什么名字时,孩子却答不上来。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记住自己的名字,而且记住别人的名字也是礼貌的一种表现,因此我们有必要教孩子在交新朋友的时候学会记住他人的名字,比如通过谐音等技巧记名字。

2.日常礼貌用语挂嘴边

日常礼貌用语是开启良好人际关系的金钥匙,父母应该教孩子基本的日常礼貌用语,如“你好”“请”“谢谢”“不客气”等,并且将之内化为孩子的良好习惯。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在外出、回家的时候分别跟家人告别、打招呼,并养成习惯;在外面遇到熟人、邻居、同学的时候,要主动问好。

另外,对于孩子来说,学会道歉说“对不起”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你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你还记得上次文文弄坏你的玩具,你有多难过吗?现在你弄坏了文文的玩具,文文也会很难过,不过你跟他说声‘对不起’的话,他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3.学会守时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守时是一种基本的礼仪,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迟到,都是对等候人不尊重的表现,因此,父母应该从小给孩子灌输守时的观念,同时自己也要做出榜样,能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4.不要用手指指着别人或盯着别人

我们都知道被人用手指着或是盯着,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也不应该用手指着别人或是一直盯着别人看,况且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我们要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当然还有一些类似的行为,如拿笔指人也是不礼貌、不尊重人的表现,

并且还会夹杂着一些危险因素,这些道理我们也应该告诉孩子。教养箴言

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父母可以从生活点滴入手,给孩子制定一些规矩,从而约束孩子的无礼行为,比如给孩子制定参加party的规矩、与人交往的准则等。成果验收:礼仪习惯调查问卷

一个人的礼貌是外在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一个有教养的人同时也具备优秀的内涵和道德品质。孩子的教养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教养,拥有良好教养的孩子总能获得大家的青睐和赞赏。

那么经过这一章的学习,你家孩子是否变得更懂礼貌、更有教养了呢?以下是一份礼仪习惯调查问卷,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情况,验收一下自己的教育成果。

1.进入他人房间之前,孩子会敲门吗?A.会B.偶尔C.从来不

2. 家中来客人时,您的孩子能够做到热情礼貌,与客人文明交谈,不打扰大人讲话吗?A.基本能做到B.有时能做到C.做不到

3.到别人家做客时,孩子能做到规规矩矩,表现得体吗?A.基本能做到B.有时能做到C.做不到

4.您的孩子见到邻里或是认识的人,能够主动打招呼问好吗?A.基本能做到B.有时能做到C.做不到

5.和其他孩子玩游戏时,您的孩子能做到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吗?A.能做到B.有时能做到C.几乎不能

6. 当孩子做错事时,会主动跟小朋友或大人道歉,说“对不起”吗?A.会B.偶尔会C.几乎不会

7.得到帮助或是收到礼物时,孩子会有什么表现?A.说“谢谢”B.有时说“谢谢”,有时没什么表示C.几乎没什么表示

8.孩子打电话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A.先说“您好”,并讲明自己是谁,再说自己想要找的人B.大多时候会讲礼貌用语,有时也会直接粗鲁地挂电话C.很少讲礼貌用语

9.您的孩子有说脏话的现象吗?

A.有

B.偶尔有

C.几乎不说

10.您的孩子会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吗?

A.经常没有征得他人的同意就乱动别人的东西B.有时会在征得他人的同意之后动他人的东西C.用他人的东西之前都会征得他人的同意11.您的孩子的排队表现是怎样的?

A.在需要排队的场合经常乱插队或推搡别人

B.能排队等候,但也会推搡、戏弄排在前面的人C.能耐心排队等候

12.您的孩子在用餐时表现如何?

A.规矩礼貌

B. 能规矩吃饭,但总是有些小动作,如摇晃椅子、敲碗

筷、吧唧嘴等

C. 不懂规矩,长辈没落座,自己先吃起来,吃饭时吵闹,不注意形象

对于以上表现,您认为孩子的哪些表现值得表扬,哪些行为还有待改善?

值得表扬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待改善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章培养社交商,让孩子化身社交小达人

没有朋友的孩子,再优秀也是孤独的舞者,孩子需要朋友,需要属于他的社交圈。但是我们却发现孩子并不擅长交朋友,他们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合作,不懂得道歉……为此,父母需要给予他们指点,帮助他们成为社交小达人,收获受益一生的友谊。友好相处是孩子参与社交的基本法则

哲哲的爸爸妈妈工作忙,所以大部分时间,哲哲的日常生活都由爷爷奶奶照顾,但是由于长辈的溺爱,哲哲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稍有不顺心的事就闹别扭。爷爷奶奶觉得这没什么,爸爸妈妈觉得哲哲的性格一直是这样,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但是最近,哲哲在学校的表现让大家开始为哲哲担心起来。

据哲哲的班主任反映,哲哲在学校经常因为一点儿小矛盾便和同学发生冲突,不能和同学们友好相处,比如哲哲不懂得谦让同学,不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做什么事情时总是想着自己,从来不考虑别人,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和哲哲玩耍,因此,哲哲在学校很孤单,没有什么朋友。其实哲哲也想交朋友,只不过他不知道怎么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罢了。

像哲哲一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常见,他们由于从小受到长辈的过分疼爱,导致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友好相处,所以人际关系较差。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友谊,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才是恰当的,因此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引导。那么家长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友好相处呢?

1.改变宠溺式的教育方式

家长宠溺式的教育会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孩子将这种心理带到人际交往中,就会出现不合群的现象。因此,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对孩子太过宠爱,要知道,溺爱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2.教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

家长要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比如通过讲故事、演练情景剧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宽容他人,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礼貌谦让,并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小朋友不喜欢我”“为什么他们不愿意理我”“我怎么做才会让别人高兴”。这样,孩子就会在不断地思考中逐渐把方法和经验运用到人际交往中。

3.教孩子善待同学、朋友

人与人相处讲究与人为善、将心比心,比如告诉孩子:当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时,要主动帮忙;同学生病了,要主动去看望;同学忘带学习用品,要主动借给他;同学、朋友之间要真诚、宽容相待。

4.帮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同学、朋友之间有嫉妒心理是正常的,但是嫉妒心理也会破坏孩子之间的友谊,比如有些孩子看到别人比自己学习好,就产生嫉妒心理,甚至做出一些破坏性行为,比如弄坏人家的文具盒,撕掉人家的作业本。为此,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如果别人有比自己强的地方要虚心学习,让自己取得进步。教养箴言

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能与长辈、同事和邻里和睦相处,孩子也会模仿,因此家长要与长辈、同事、邻里搞好关系,对孩子的小朋友要热情、尊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学会原谅才能重拾友谊和快乐

人们常说“哪有舌头碰不到牙的”,孩子与小伙伴相处的时候,难免会有摩擦,当孩子之间的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埋怨只能使“裂缝”扩大,孩子只有学会原谅才能重拾友谊和快乐。“我再也不和莉莉做朋友了!”菲菲一进家门就气呼呼地说。“告诉妈妈,发生什么事了?”妈妈走过来温和地问。“莉莉把我的蝴蝶结发卡弄坏了。”说着菲菲拿出新买的蝴蝶结发卡,果然,发卡上的蝴蝶结只剩下了一只翅膀,另一只在菲菲手里。“怎么弄坏的?”“莉莉看到我的发卡很漂亮,说她想看看,我就拿给她了,结果她不知怎么就把蝴蝶翅膀掰断了……我再也不和她说话了。”菲菲越说越伤心。“发生这样的事是难免的,你上次不是也把莉莉的布娃娃弄脏了吗?这些都不是故意的呀。而且莉莉弄坏了你的发卡,也一定很内疚、很伤心呢,如果你不原谅她,她会一直伤心的。你也不想因为这件事失去一个好朋友,把自己也弄得不开心吧?”

听到妈妈这么说,菲菲的怒气消了大半,想了想,说:“那好吧,我可以原谅莉莉,可是我的蝴蝶结发卡怎么办?”“我们用胶水把它粘起来就可以了。”妈妈建议道。

菲菲点了点头,和妈妈一起把发卡粘好,然后去找莉莉一起玩耍。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单纯的世界,没有那么多是是非非,但是在孩子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小矛盾、小摩擦,这是很正常的。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经历会让他们慢慢地了解“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渐渐知道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人际交往中是行不通的,并从中学会宽容。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父母的帮助与引导。

比如,告诉孩子如果总是与人斤斤计较,小朋友们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自己做朋友,而且自己不会原谅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

再比如,当孩子遇到矛盾和纠纷时,家长除了要安慰孩子,还要帮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如果是孩子不对,告诉孩子要承认错误并道歉;如果是对方不对,则要学会原谅他人,要帮助对方改正错误,要让孩子知道,原谅他人是在给他人改正的机会,懂得宽容,友谊才能更长久。教养箴言

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要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或过失。与此同时,还要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孩子从中得到锻炼。教孩子用分享赢得友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且对于孩子来说,分享还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技能,懂得与他人分享,更容易获得友谊,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孩子会有些自私,有些吝啬。

一个周末,妈妈的同事带着孩子到家里来做客。妈妈叫姗姗招待小客人,可是不一会儿,两个小家伙就吵了起来。妈妈赶忙来看,只见两个人正揪着一个洋娃娃不撒手,妈妈赶紧把两个人拉开,接着对姗姗说:“姗姗,你把洋娃娃给小朋友玩一会儿吧。”“不,这是我的,谁也不许碰!”姗姗把洋娃娃紧紧地抱在怀里,妈妈摇了摇头,当着客人面不好发脾气,只好拿了一本图画书过来,结果姗姗看到了,趁人家没注意,又抢了过来,并大声嚷嚷:“这也是我的,你不许碰!”妈妈不知道姗姗为什么这么小气。

在日常生活中,像姗姗这样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的行为很常见,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别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甚至连碰都不能碰一下;有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喜欢把好吃的东西移到自己面前,自己吃独食;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把好玩的、好吃的抢到自己手里……

孩子的年龄还小,他们有着善良的心地和单纯的想法,也许他们不愿意分享仅仅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许他们抢别人的东西仅仅是因为物权概念不清楚,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东西。因此,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逐渐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让分享意识在孩子的心底生根发芽,成为其获得友谊、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力量。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呢?

1.告诉孩子分享的意义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因为害怕失去,在他们看来,分享就意味着失去。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并告诉孩子:“分享并不是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当我们把自己的好东西分享给其他人时,也能得到他人的分享,而且互相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

2.给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

平时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与人分享的机会,比如多带孩子出去,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同龄小伙伴,或是带孩子到其他小朋友家做客,或是请其他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让孩子拿出自己的东西和小客人分享等。

3.提醒和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

如果孩子做出不愿意分享的行为,家长要及时提醒孩子,比如用一种较为轻松的话语提醒孩子:“你看小朋友多失落啊,如果你和他一起玩,他一定会很开心的。”

如果孩子有分享的行为和表现,家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孩子受到大人的夸奖后,会格外高兴,随之会产生一种持续这种行为的动力,这样孩子的分享行为就会不断得到强化,进而有助于孩子养成乐于分享的好习惯。教养箴言

两三岁孩子的交换行为也是孩子分享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拿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交换,这是孩子获得友谊的一种方式,家长要学会正视孩子的这一行为,并给予鼓励。教孩子不失礼貌地拒绝他人

一天,洛洛在自家楼下的一片空地上荡秋千,这时邻居小男孩果果走了过来,一把抓住了秋千绳,秋千停了下来。“你干什么?”被拽住的洛洛有点儿生气。“你下来,我玩一会儿。”果果一边拽洛洛的衣服,一边说。

洛洛也来劲儿了,死死抓着秋千绳不放手,结果果果一使劲儿,两个人都摔倒在地,哭了起来……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妈妈觉得洛洛不懂得怎么拒绝他人。于是妈妈告诉洛洛,有礼貌地拒绝他人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妈妈还教给了洛洛一些拒绝他人的方法,很快洛洛便学以致用了。

下午,洛洛和妈妈要出门,这时邻居家的乐乐过来找他玩,洛洛说:“现在我要和妈妈出去,等回来再找你玩好吗?要不我一直想着出去的事,咱俩也玩得不开心。”乐乐虽然有点儿失望,但是觉得洛洛说得有道理,于是说:“那好吧,等你回来记得找我哦。”就这样,洛洛不失礼貌地拒绝了乐乐。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但是如果孩子对于他人的请求一概接受,始终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很可能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对于孩子来说,因其语言能力还不完善,或者是天生比较胆小,在拒绝他人的时候他们会觉得难为情,提不起勇气说一个“不”字,因而也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为此,我们应该教孩子一些拒绝他人的技巧,让孩子学会不失礼貌地拒绝他人。那么有哪些拒绝他人的技巧呢?

1.鼓励孩子说出拒绝的理由

如果孩子不愿意答应别人的某些请求,家长要鼓励孩子直接向对方说出拒绝的理由。比如当孩子身体不舒服,有同学叫他出门玩时,家长可以让孩子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的身体状况,让对方理解自己的苦衷。

2.教孩子间接拒绝他人的技巧

有时候直接拒绝会伤害到他人,让对方觉得没面子,场面也会很尴尬,为此,家长应该教孩子一些间接拒绝他人的技巧,比如教孩子采用类似这样的句式:“这样做会……”“我妈妈说……”“为了避免造成这样的后果,我还是……”

3.让孩子学会用商量的语气拒绝

在拒绝他人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强硬的语气说话,这样很容易激怒对方,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而且也会显得自己没教养。家长要教孩子用商量的语气拒绝他人,比如孩子正在玩玩具,这时有小朋友想要借他的玩具,孩子不想借,家长可以教孩子这样说:“我还没玩好,等一会儿再借给你,好吗?”如此,就可以巧妙地拒绝对方,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教养箴言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被拒绝者,遭到他人的拒绝是非常难受的,这时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教养。因此,我们不仅要教孩子学会拒绝他人,还应该培养孩子坦然接受他人的拒绝的勇气和能力。合作——孩子融入集体的最佳途径

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每到秋天,大雁就会排成“人”字形的队伍飞去南方。那么这种“人”字形的队伍有什么讲究吗?原来,当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行时,前面的大雁在拍击翅膀时能形成上升气流,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后面大雁的飞行阻力。当领头的大雁飞累了,就会换到队尾,让另一只大雁领头,而后面的大雁则会发出“嘎嘎”的声音,给前面的大雁加油打气。

我们不禁为大雁的协同合作感到惊奇,并产生一种钦佩感,其实我们人类也是一样,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唯有协同合作,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提高效率。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正是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的年纪,让他们协同合作确实有些困难。

石头是校篮球队的成员。石头个子虽然不高,但是身体灵活,在球场上十分勇猛,因此在团队中也身居要职——前锋。但是石头有个小毛病,喜欢耍帅出风头,平时大家也偶尔开玩笑地抱怨几句,石头只当那是笑话,也没往心里去。

然而,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篮球比赛中,石头因为不懂得与队友协同合作,只顾自己出风头,结果输掉了比赛,几个性子急的同学忍不住抱怨了几句,石头就跟人家吵了起来。从此以后,大家都有意识地避开他,石头感觉自己受到了冷落与排挤,闷闷不乐,最后只好离开了校篮球队。

很多男孩子都爱出风头、爱耍帅,喜欢在集体活动中单打独斗,彰显自己,却不明白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不懂得与他人合作,甚至一切都要“唯我独尊”,其实这也是没教养的一种体现。有教养的孩子从来都会为集体利益考虑,懂得牺牲自我,为团队做贡献,这样的孩子更容易融入集体生活中,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受到大家的欢迎,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

对此,家长可以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合作性的活动,比如相互传球、跳皮筋、踢毽子、拼装玩具模型等,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确集体的概念,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明白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小组比赛,这样既有团队之间的对抗,又有团队之间的合作,从而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父母还可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比如筹划集体游戏、出游、野餐等一些娱乐活动,或者是讨论大扫除、添置家具、家务劳动分工等一些家庭事宜。教养箴言

所有人都喜欢被赞美的感觉,当孩子与他人合作时,给孩子一个赞许的目光,或是向他竖起大拇指以示鼓励,孩子会感到莫大的快乐,并产生一种自豪感,这些愉快的体验都会强化孩子的行为,并帮助他形成与人合作的习惯。道歉——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后悔药

对于孩子犯错这件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哪里会道什么歉。于是他们就包办代替:孩子弄坏了小朋友的玩具,家长替他道歉;孩子打了别人的小朋友,家长替他道歉;孩子弄脏了小伙伴的衣服,家长替他道歉……这些看似疼爱孩子的做法其实是在纵容孩子的错误,孩子在这样溺爱的环境下很难学会担当,学会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因此,当孩子做错事并伤害了他人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主动道歉,承担后果,而这也是有教养的孩子在犯错后应有的态度和表现。

在接冬冬放学回家的时候,妈妈问冬冬:“今天在学校表现得怎么样啊?”“一般般。”冬冬低着头,明显有点儿不开心。“是不是犯了什么错?”妈妈试探着问。“和同学打架了。”冬冬一脸沮丧。“怎么回事?没伤着哪里吧?”妈妈关心地问。“那倒没有,今天上体育课打篮球,我不小心把乐乐碰倒了……”“那你跟他道歉了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