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3 10:44:40

点击下载

作者:蔡松伯

出版社: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试读:

前言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社会经济领域日新月异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世界创新浪潮风起云涌,成为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人才是推动创新的决定因素和重要支撑,而人才的培育和成长摇篮在高校。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和管理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措施,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管理教育、指导、服务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管理实践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挖掘的潜力和空间还十分巨大。

基于此,编者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管理攻略》(主编:蔡松伯、王东晖、吴非;圆园员缘年怨月出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本书。力求让大学生在高校通过系统学习、严格训练、强化提高,在思想认识、观念理念、行为举措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使创新和创业意识增强、观念更新、措施得当、效果明显,从而充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本书主体分为三大部分:创新和创新能力、创业和创业能力、管理和管理能力。每章节以概念性知识介绍为开端,让大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点的基本情况;然后以课堂活动和课后思考实践等知识点来使大学生得到充分学习和锻炼。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借鉴、参考了大量创新创业与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和近几年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出版物,在此,对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6年春第一章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创新是淘汰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它是一切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内部新的进步因素通过矛盾斗争战胜旧的落后的因素,最终发展成为新事物的过程。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通过本章学习,你将能够:

1.掌握创新的内涵和原则;

2.认识创新的目的和意义;

3.学会如何确立创新意识;

4.评估自己的创新意识水平。第一节创新概述一、创新的含义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什么叫创新?《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给我们一个形象的解释。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她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想必你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在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结果不言而喻。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力量!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它有三层含义:其一,更新;其二,创造新的东西;其三,改变。根据《汉语大辞典》的解释,“创新”有“创立或创造新的”之义。从词源上分析,“创”主要指破坏,是开始“做”,“新”是刚获得、刚出现的,与“旧”对应,侧重指事物在性质上改变得更好,是没有使用过的。二者联系起来,则主要指抛弃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具有鲜明的创造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创新”的含义被赋予了不同的诠释。尽管时代的烙印使其发生了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从一般含义上来说,创新是淘汰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它是一切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内部新的进步因素通过矛盾斗争战胜旧的落后的因素,最终发展成为新事物的过程。现在人们所讲的各种创新,是指对原有事物进行改革或改造,即革除原有事物中不合理和不合规律、阻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促进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二、创新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看,创新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按照创新的规模和影响程度,可将其划分为局部创新与整体创新。(2)按照创新与环境的关系,可将其划分为防御性创新和攻击性创新。(3)按照组织系统组建的过程,可将其划分为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4)按照创新的组织形式,可将其划分为自发创新和有组织的创新。三、创新的特征

创新活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征:(一)创造性

创新是创造性的思想观念及其实践活动。创新活动及其成果是创造性的劳动及其结晶,是前人或别人没能认识、做到或没能更好利用的;即使是同类活动及其成果,创新也意味着有质的改进和提高或实现了更好利用。创新者应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变革和革新,勇于从事创造性的思维及其实践活动。(二)高风险性

创新活动的创造性也决定它具有风险性。实践证明,创新是否成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功,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因而具有高风险性。从总体上讲,获得成功并收到预期效果的创新,往往不是多数而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创新一旦失败,不仅创新过程的大量投入无法收回,而且会错过发展机会,损害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企业里,创新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表现在很难把握市场需要的基本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融入创新过程,因而创新的决策和最终结果很难说能否为用户所接受、为市场所欢迎,能否超越竞争对手。技术风险表现在能否克服研究开发、商品化过程的技术难题和高成本问题,因而存在技术上能否成功的不确定性。同时,创新也存在管理上的风险。当然,创新充满风险并不是说它比守旧的风险还大。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存在着使组织萎缩甚至被淘汰的风险,因此,只有创新,组织才有希望、才有生机和活力。认识创新的高风险,充分考虑到创新成功的不确定性,其目的是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减少风险,增大创新的成功率,这是管理的创新职能所在。(三)高效益性

创新一旦成功,就能获得极高的甚至是意料不到的效益。创新的风险高,但效益更高,创新的高效益性和高风险性呈正相关关系。从总体上讲,创新获得的效率和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要大于创新的投入和风险造成的损失。企业的创新不仅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而且使它有可能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处于垄断地位,获得超额收益。当然,这种地位会随技术的扩散或更高水平的创新出现而丧失。具有远见卓识的管理者总是追求不断创新。(四)系统性

创新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从创新的过程看,创新是涉及战略、市场调查、预测、决策、研究开发、设计、安装、调试、生产、管理、营销等一系列过程的系统活动。这一系统活动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效果。从创新的影响因素看,创新活动受技术、经济、社会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企业内部,与经营过程息息相关的经营思想、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的状况也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效果。从创新的参与人员看,创新是由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众多部门和人员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以产出系统的协同效应,使创新达到预期的目的。(五)动态性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仅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且组织的创新能力也要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决定创新能力的创新要素也都在进行动态调整。从企业间的竞争来看,随着企业创新的扩散,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消失,这就需要不断推动新的一轮又一轮的创新,不断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创新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不同时期组织的创新内容、方式、水平是不同的。从组织发展的总趋势看,前一时期低水平的创新,总是要被后一个时期高水平的创新所替代。创新活动的不断开展和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推动组织发展的动力。(六)时机性

创新的时机性是指创新的机会往往存在于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如果人们能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时机,抓住并充分利用时机,就有可能获得创新的成功;相反,如果人们错过时机,创新活动就会前功尽弃。由于消费者的偏好不同并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同时社会的整体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创新的时机在不同方向上不同,甚至在同一方向也随着阶段性的不同而不同。而且由于创新成果的确认和保护与时间密切相关,人们只能承认和保护那些在第一时间获得确认并以专利形式表现出来的创新成果。创新的时机性特征,决定了创新者在进行创新决策时必须根据市场变化趋势、社会技术水平和专利信息状况等进行方向选择,识别该方向的创新所处的阶段,选准切入点,抢先获得创新成果。四、创新的作用(一)创新是企业改善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

首先,通过产品创新可以改善现有市场条件。因为,产品创新能加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产品生产中的应用,能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改变用户对企业产品的看法。其次,通过创新可以形成新的市场,使企业在更广阔的市场中进行选择,因为,如果企业的创新成果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就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用户。最后,若企业创新的成果是首次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它将具有领先者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市场规模和产品价格。(二)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现代企业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要想生存和发展,且要生存和发展得好,就必须改革、创新。因为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产品在更新,只有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站到科技领域的前沿,才能占领市场。(三)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企业持续发展是指企业不仅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实现发展,而且能在变化的条件下发展;不仅在短期内实现发展,而且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实现发展。(四)创新是企业提升素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改善研制条件,提高研制能力,提高企业的基本素质,从而改进产品或设计,开发或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加速新工艺在企业中的应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可以改善企业管理,完善企业组织,重塑企业市场形象,开发企业创新人才等,从而提升企业行为素质,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工作效率,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五)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企业要发展,必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在调整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企业只有通过技术、管理、制度、市场、观念、战略等诸方面的创造和创新,才能适应市场运行的法则——优胜劣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成为竞争的优胜者。(六)创新可以利用剩余生产能力,产生联动效应

企业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中国经济整体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情况,不少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企业资源利用率低。但如果能开动脑筋,积极开拓,结合实际,深入了解市场,在技术上和市场经营上大胆创新,就有可能充分利用现有剩余的生产能力,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获得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同时,一种产品尤其是新产品成功进入市场后,随着该产品销售量的增加,其他相关产品的销售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就是创新的联动效应。【案例分析】

创新思维

日本的兵库县有一个丹波村,交通很不方便,村子很穷,没什么特产。为使村子富起来,村人请了很有经验的井坂弘毅先生来做顾问。井坂先生考虑:要使这个村子富起来,就得想办法使之“商品化”,可是这里有什么东西可卖呢?井坂先生绞尽脑汁,突然灵机一动:如今在物质文明中生活的现代人,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对“原始”生活自有尝试的兴趣,因而说服村里人在树上筑屋而居。

很快,新闻传开了。不少城市人争相涌入这个小村,为的是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观光人数的增加,丹波村的收入大大增加。他们盖起了漂亮的餐厅、旅馆,公路也铺好了,汽车可以直达村前。然而,来旅游的人反而日渐减少。因为这里曾经吸引人的是极不方便的原始生活方式,而现在却什么都有了,与城市没什么两样,城市人还来这里干什么呢?

然而,出售“原始”已经使丹波人走向现代,改变了落后面貌。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思考: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呢?【课堂活动】

内容:打破思维定式。

目的:通过小游戏,让同学打破思维定式。

要求:现在请12位同学上来做一个小游戏。这12个同学平均分为两队,要把放在地上的两个钥匙扣捡起来,再把钥匙扣从队首传到队尾。游戏规则是必须按照顺序,并使钥匙扣接触到每个同学的手。现在两队比赛看看,哪一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游戏,赢了的那一组可以获得一份神秘的奖品。

思路:最快的方法是抛开传递的方式,把两个钥匙扣扣在一起,把手扣成圆筒状,叠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让钥匙扣像自由落体一样地从上落下来,即按了顺序,同时也接触了每个人的手。【课后思考实践】

1.一个食品店一次接到一个刁钻古怪的顾客的订货单。订货单上面写道:“定做九块蛋糕,但要装在四个盒子里,而且每个盒子里至少要装三块蛋糕。”这位顾客傲慢地说:“贵店不是以讲信誉闻名远近吗?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办不了,今后还是把招牌砸掉算了!”

如果你是食品店的店员,你能想出办法来吗?

2.开关与灯的配对有两间房,一间房里有三盏灯,另一间房有控制这三盏灯的三个开关(这两间房是分割开的,毫无联系)。

现在要你分别进入这两间房各一次,然后判断这三盏灯分别由哪个开关控制的。(注意每间房只能进入一次,三盏灯均为白炽灯泡)你是如何做到的呢?第二节确立创新意识一、创新意识的含义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发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它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提问。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培养求知欲。学而创、创而学是创新的根本途径。青年要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2)注重培养好奇欲。将蒙昧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这是坚持、发展好奇心的重要环节。要对自己接触到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提出的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3)注重培养创造欲。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要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浮现。(4)注重培养质疑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要鼓励青年大胆质疑、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最佳方法。从多角度培养青年的思维能力,激励青年创新。鼓励青年提问,大胆质疑,是培养青年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取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前进。一定要以锐不可当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越他们,在他们已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严肃、严密、严格的创造活动,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把创新意识培养简单化、表象化和庸俗化,不能降低创新精神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大学生在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树立科学的创新理念,明确创新的真实含义,既要面对现状勇于创新,又要防止把创新当时髦,空谈误国,把创新当成没有实质性新内涵的新提法、新名词;既要着眼于解决现有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又要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制定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措施。

风靡全国的桌上游戏《三国杀》,其创始人黄恺正是一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黄恺2004年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游戏设计专业,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不务正业”,模仿国外桌游设计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人娱乐风格的桌游《三国杀》。2006年10月,大二的黄恺开始在淘宝网上贩卖《三国杀》,没想到大受欢迎,而毕业后的黄恺并没有任何找工作的打算,而是借了5万元注册了一家公司,开始做起《三国杀》的生意,2009年6月底《三国杀》成为中国被移植至网游平台的一款桌上游戏,2010年《三国杀》正版桌游售出200多万套。粗略估计,《三国杀》迄今给黄恺带来了几千万元的收益,并且随着《三国杀》品牌的发展,收益还会继续增加。

大学生一定要注意把创新精神培养与科学求知态度结合起来,克服重创新的过程,轻创新的结果;克服重创新的数量,轻创新的质量;克服重一般的技术创造,轻科技含量高的、核心技术的创新的思想。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把创新精神培养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自己培养创新意识的信心、勇气和能力。二、创新意识的激发

创新意识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来源于想象力。可以说,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特别是科学地想象。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里,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许多伟大的科学理论和发明创造都萌芽于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相对固定的,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动力。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进化和人类的进步。因此,激发创新意识,发挥想象力,是促进个人、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激发创新意识,可以从身边做起,从我们已知的一切入手,如街边的路牌、途中的风景、吃饭的餐具、工作的桌椅,等等。很多人都有上网购物的习惯,这不仅是积累各方面知识及了解时下流行视觉趋势的好方法,无形中也丰富了我们的创意阅历,为借鉴创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工作中,当我们为找不出一个好的创意解决方案而挠头时,可以利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从其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表现出发,借鉴其成功之处,拓宽创意思路,往往可以做出优质的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铁血网创始人——蒋磊

铁血网创始人蒋磊是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16岁保送清华,创办铁血军事网, 20岁再经保送硕博连读,中途退学创业。如今,铁血网稳居中国十大独立军事类网站榜首,铁血军品行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军品类电子商务网站,年营收破亿元,利润破千万元。

时光倒回2001年,16岁的蒋磊初入清华园,电脑还没有在这个普通宿舍出现,他只能去机房捣鼓他的网页,他想把自己喜欢的军事小说整合到自己的网页上,他的“虚拟军事”网页一发布,就吸引了大量用户,第二天就达到了上百的浏览量。蒋磊很兴奋。他把“虚拟军事”更名为“铁血军事网”。

2004年4月,蒋磊和另一个创始人欧阳凑了十多万元,注册了铁血科技公司。期间蒋磊还被保送清华硕博连读学习了一阵。2006年1月1日,蒋磊最终顶住了家庭以及学校的压力毅然决定辍学创业,以CEO的身份正式出现在铁血科技公司的办公室里。经过12年的努力,目前蒋磊的公司拥有员工200余人,他创办的网站已成为能够提供社区、电子商务、在线阅读、游戏等产品的综合平台。据透露,截至2012年12月,网站已有1000万名注册会员,正处于稳步且高速的增长中。三、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的统一。因此,探寻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需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

第一,打破定势思维,培养怀疑精神。定势思维,又称为“习惯性思维”,是人们学习和实际生活过程中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思维习惯,往往是个人经验思维、从众思维或权威思维。因为思维的定势会导致人们在实践中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没有新突破,因此,当代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打破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定势思维,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定式思维,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美国科学学创始人默顿把怀疑精神概括为科学研究主体的“精神气质”。怀疑精神是指人类不迷信传统、权威,不相信终极真理存在,反对教条主义和权威主义的理性批判精神;是敢于向旧思想、旧理论挑战的一种实证精神和创新品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怀疑精神和批判思维是创新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源泉。

第二,拓宽知识视野,完善智能结构。完善旳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开阔的知识视野是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形成的根基,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奠定深厚基础,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直接动力与源泉。

第三,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虽然也备受关注,但是人文素质整体水平还有待于提升。人文素质应该包括文学素养、艺术修养、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感、事业心、拼搏精神等方面,这些相关的课程可以加入学校的选修课系列中。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作用,拓宽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在课余时间,学生自己要主动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这些办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和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活动】

内容: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目的:通过把问题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的想法。

题目:报纸的用途。

要求:你能具体想象出多少种报纸的用途?越具体越多越好,请同学们试试看。【课后思考实践】

举例说明你所熟知的创新小故事并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发。第二章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的结果。所以,创新思维比之上述思维的其他形式更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本章学习,你将能够:

1.掌握创新思维的定义;

2.认识创新思维的特征;

3.了解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

4.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第一节创新思维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其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二、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一)迁移原理

迁移原理分为原型启发、相似原理、移植原理三种类型。

1.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根据自然界已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功能和结构,受到启发,产生新的思想、观念和技术。

锯子的发明:中国古代木匠鲁班发明的锯子就是典型的原型启发。一次,鲁班在爬山时,不小心被茅草划破了手,他观察发现茅草叶片边缘呈细齿状。于是,他受到叶片细齿产生锋利现象的启发,发明了木工用的锯子。鲁班也因此成为木匠的创始人。

充气轮胎的发明:英国医生邓禄普发现儿子在卵石上骑自行车,颠簸得很厉害。那时车胎还没有充气内胎,他一直担心儿子会受伤。后来他在花园中浇水,手里感到橡胶管的弹性,他从这里受到启发,便用水管制成了第一个充气轮胎。

2.相似原理

相似就是根据两个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把其中一个事物的结构和原理应用到另一个事物上。

汽化器的发明:美国工程师杜里埃认为,为了保证内燃机有效地工作,必须使汽油和空气能均匀地混合,他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当他看到妻子喷洒香水,便创造了汽化器,汽化器与喷雾器相似,这是相似原理的体现。

3.移植原理

移植是指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方法、结构、用途等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中去,从而产生新的事物和观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移植原理就是把一个研究对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等运用于其他研究之中。

英国医生黎斯特把这一原理直接移植到外科手术上,从而创造了手术消毒的新的工作方法,手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依照两栖动物的生理特点,科学家发明了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仿照人的手掌、手指,科学家又发明了挖土机。还有如剪刀、钳子、起子、木梳等,都是仿生移植的效应。(二)组合原理

组合很容易导致创造发明,甚至也能导致重大的创造发明。例如,我们常见到的多用柜、两用笔、组合文具盒等,都体现出组合原理。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可谓是当代最大型的发明创造结晶之一。然而,“阿波罗”计划的负责人曾直言不讳地讲过,“阿波罗”宇宙飞船的技术没有一项是新的突破,都是采用已有的技术。问题的关键在于按照系统学的原理使各部分既精确又协调地组合起来。(三)分离原理

创造技法中的“减一减”的方法,就是基于这一原理产生的。它与组合原理是完全相反的另一个创造原理。例如,眼科专家把眼镜的镜架和镜片分离出来,发明了一种新型产品——隐形眼镜,从而缩短了镜片与眼球之间的距离,同时起到美容和矫正视力的双重作用。(四)还原原理

还原原理是指把创新对象的最主要功能抽出来,集中研究实现该功能的手段和方法,从中选取最佳方案。通俗地讲,还原原理就是回到根本,抓住关键。例如,打火机的发明就是还原原理的具体运用,它把最主要的功能——发火抽象出来,把摩擦发火改为气体或液体燃烧,从而突破了现有火柴的框框,获得了一大进步。(五)相反原理

相反原理是指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当运用某种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时,改用相反的方法。在发明创造中,有时遇到一个不能解决的难题往往需要迂回或从其反面或从其侧向途径,则能顺利地解决,这就是创造的相反原理。相反原理分为功能相反、结构相反、因果相反和状态相反四种类型。

1.功能相反

功能相反是指从已有事物的相反功能去设想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从而实现创新的思维形式。如德国某造纸厂,因一工人的疏忽生产中少放了一种胶料,制成了大量不合格的纸张。肇事工人拼命想解救的办法,慌乱中把墨水洒在了桌子上,随即用那种纸来擦,结果墨水被吸得干干净净,“变废为宝”的念头在他的头脑中闪过,就这样这批纸当作吸墨水纸全部卖了出去。后来又有人做了个带把的架子,把吸墨水纸装在上面,一个吸墨器就诞生了。

2.结构相反

结构相反是指从已有事物的相反结构形式,去设想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机设计师们把飞机的机翼由“平直机翼”改为“后掠机翼”,使飞机的飞行速度由“亚音速”提高到“超音速”。

3.因果相反

因果相反是指颠倒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变因为果,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如在发明史上,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发明电磁铁。法拉第则利用相反原理提出磁能生电,从而发明发电机。

4.状态相反

状态相反是指根据事物的某一属性(如正与负、动与静、进与退、作用与反作用等)的反转来认识事物,从而引发创新的一种思维形式。如圆珠笔随笔珠的磨损变小而漏油,提高了笔珠耐磨性后,笔杆耐磨问题又出现了。日本人中田“反过来”考虑这个问题:为何不把注意力放在笔芯上呢?若将笔芯的油量适当减少,使圆珠笔在磨损漏油之前,芯里的油已经用完,不就无油可漏了吗?(六)换元原理

换元是指对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采用“替代”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或使创新思维活动深入展开。

换元分析就是要分析事物的三个基本要素——事物、特征和量值,把不相容的问题转化为相容的问题,要找出转化为相容问题的最好办法。着重研究变换规律,即如何对不相容问题中事物进行变换,使不相容的问题转化为相容问题时遵守什么法则。(七)利用原理

利用专利发明进行创新思维是指创新思维者借鉴已有成果和技术,依据他人的发明专利来启迪自己的智慧,从而实现创新的过程。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他人的发明专利既是掌握和了解现有技术及其转化的最佳途径,也是学习和掌握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的途径,加上自己已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在这个方面训练,对实现借鉴、创新是有很大帮助的。三、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创新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思维的综合,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一)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

创新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在创新思维中,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对于创新思维来说,发散思维更为重要,它是思维创造性的主要体现。发散思维可以突破思维定式和功能固着的局限,重新组合已知的知识经验,找出许多新的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它是一种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方向和范围的,可以“标新立异”“海阔天空”“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指标。(二)直觉思维作为创新思维中的重要思维活动

直觉思维作为创新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思维活动,是指不经过一步步地分析,而迅速地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它是创新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不仅是创造发明的先导,还是创造活动的动力。例如,达尔文通过观察植物幼苗顶端向阳光弯曲,直觉提出“其中有某种物质跑向背光一面”的设想,以后随科学的发展被证明确有“某种物质”即“植物生长素”。数学领域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猜想等都是当初数学大师未经论证而提出的一种直觉判断,但为后人所确信,并为此进行了论证。直觉思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是拘泥于细枝末节;二是对问题的实质的一种洞察,而不是停留于问题的表面现象;三是一种跳跃式思维,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展开思维过程。直觉思维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进行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助于人们形成深邃的直觉。(三)创造想象助力创新思维

创造想象助力创新思维。因为创新思维的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个体在进行思维时借助于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来进行探索。创新思维只有创造想象参与,才能从最高水平上对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组合,构筑出最完整、最理想的新形象。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就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大海潮汐现象、苹果落地等事实为前提,先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想象,然后进行推理而产生的。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有许多杰出的创造性成果,他大多是运用创造想象来进行研究的。他对想象力的评价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四)灵感触发创新思维

灵感触发创新。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产生新思路、新方案的状态,称为灵感。它常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妙思突发的体验,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顿释。对许多科学家的调查表明,他们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大多出现过灵感。灵感并不是什么神秘之物,它是思考者长期积累知识经验、勤于思考的结果。四、创新思维的特点(一)独创性

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创新思维活动是新颖的独特的思维过程,它打破传统和习惯,不按部就班,解放思想,向陈规戒律挑战,对常规事物怀疑,否定原有的框框,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的思维积极活跃,能从与众不同的新角度提出问题,探索开拓别人没认识或者没完全认识的新领域,以独到的见解分析问题,用新的途径、方法解决问题,善于提出新的假说,善于想象出新的形象,思维过程中能独辟蹊径,标新立异,革新首创。(二)多向性

创新思维不受传统的单一的思想观念限制,思路开阔,从全方位提出问题,能提出较多的设想和答案,选择面宽广。思路若受阻,遇有难题,能灵活变换某种因素,从新角度去思考,调整思路,善于巧妙地转变思维方向,产生适合时宜的新办法。(三)综合性

创新思维能把大量的观察材料、事实和概念综合在一起,进行概括、整理,形成科学的概念和体系。创新思维能对占有的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其个性特点,再从中归纳出事物规律。(四)联动性

创新思维具有由此及彼的联动性,是创新思维所具有的重要的思维能力。联动方向有三个方向:一是看到一种现象,就向纵深思考,探究其产生原因;二是逆向,发现一种现象,则想到它的反面;三是横向,能联想到与其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总之,创新思维的联动性表现为由浅入深,由小及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新的发现。(五)跨越性

创新思维的思维进程带有很大的跨越性,省略了思维步骤,思维跨度较大,具有明显的跳跃性和直觉性。五、创新思维的作用和意义(一)创新思维的作用

1.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地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

创造性思维因其对象的潜在特征,表明它是向着未知或不完全知的领域进军,不断扩大着人们的认识范围,不断地把未被认识的东西变为可以认识和已经认识的东西,科学上每一次发现和创造,都增加着人类的知识总量,为人类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不断地创造着条件。

2.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地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已表明,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创造性思维活动及过程中的内在的东西是无法模仿的。这内在的东西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依赖于人们对历史和现状的深刻了解,依赖于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展。

3.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开辟新的局面

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与风险性特征赋予了它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人们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总是力图探索客观世界中还未被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开拓性的实践,开辟出人类实践活动的新领域。在中国,正是邓小平基于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有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才有了今天轰轰烈烈的改革实践。相反,若没有创造性的思维,人类躺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坐享其成,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实践活动的领域也非常狭小。

4.创造性思维是将来人类的主要活动方式和内容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工业革命没有完全把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的变革;全面的自动化,把人从机械劳动和机器中解放出来,从事着控制信息、编制程序的脑力劳动;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人所从事的一些简单的、具有一定逻辑规则的思维活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去完成,从而又部分地把人从简单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人将有充分的精力把自己的知识、智力用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把人类的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二)创新思维的意义

1.创新思维促使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知识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只能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而由于创新思维的产生土壤绝不是贫瘠和单一的,这样就促使人们了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多个领域,使知识的门类涉猎更广、体系化更强,同时在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中,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2.创新思维促使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国际品牌

中国的民族品牌的树立,需要依靠自主创新,企业的产品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企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难以维持,管理陈旧没有创新难免死气沉沉,企业可能缺乏竞争力。因此创新思维对于企业而言,尤其重要。纵观当前国际市场,民族品牌屈指可数,寥寥无几,2008年的前世界500强新鲜出炉,前50强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究其原因,中国企业没有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亦步亦趋只能甘为人后。

中国的强大,离不开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性国际品牌树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的侧面体现,因此民族品牌的树立,企业文化创新、研发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支持。

3.创新思维能解放想象力,促进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进行“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而创新思维就是素质教育之一——创新素质的核心。而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行,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发展,促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发挥,想象力得到激发和保护。而想象力的延伸和发展,就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因此创新思维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而这对社会的明天、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

4.创新思维能促进社会重视创意产业发展,督促立法体制的完善

当今行业类别宽泛,新兴行业的兴起需要创新思维,而很多艺术创作或文学创作行业同样需要创新思维。这些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不断创作的行业中,一个缺乏想象力、创造力的人,很难出激发人们思考、引起人们共鸣的好作品。

针对这些行业门类,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是评判他们是否适合此行业发展的标准。而对通过想象创造而出的原创作品的推崇,会促进人们以及社会对原创作品的保护意识。这样重视创新,有意识地保护创新思维成果,也促进了尊重原创,反对剽窃的行业正气,从而激发行业的蓬勃发展,推进对此类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的立法,促进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案例分析】

紧腿裙与可口可乐瓶

1923年的一天上午,美国某玻璃瓶厂工人路透的久别女友来看望他。这天,女友穿着时兴的紧腿裙,实在漂亮极了。这种裙子在膝部附近变窄,凸出了人体的线条美。约会后,路透突发奇想:为何不把又沉又重的可口可乐瓶设计成这种紧腿裙的式样呢?于是,路透迅速按照裙子样式制作了一个瓶子,接着作为图案设计进行专利登记,然后将这种瓶子设计带到可口可乐公司。

可口可乐公司的史密斯经理看后大为赞赏,马上与路透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每生产12打瓶子付给路透5美分。这就是可口可乐饮料现在所用的瓶样。目前这种瓶子的生产数量已经达到760亿只,路透所得的金额,约值18亿美元之巨。路透欣赏女友漂亮的裙子,想到改变又沉又重的可口可乐瓶形状,是灵感思维使他的灵感创新思维发挥了作用。

分析:这个案例让我们不难理解灵感出现是有基本条件的:首先,要对研究的问题有一个长时间的思考,这种苦思冥想是灵感产生的前提。灵感的出现是对某问题的一切方面经过深入考虑之后达到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境界。其次,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这样可以全身心投入思考,使要解决的问题时时萦绕在心。最后,灵感出现的最佳时机是在长期紧张思考之后的短暂松弛状态下出现的,可能是在散步、洗澡、钓鱼、交谈、舒适地躺在床上的时候或其他比较轻松的时刻。因为紧张后的轻松之时,大脑灵活,感受力强,最易产生联想、触发新意。【课堂活动】

给出一个气球,请同学们说出看到这个气球还能想到些什么。(或者说这个气球还能做什么。比如:有浮力,可以做游泳圈;可以做小朋友的小游泳池;可以当成球来玩;等等。)【课后思考实践】

1.在生活中有哪些创新的小技巧?对你的生活有些什么改变?

2.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熟知的创新型企业家,并总结他们不同的创新点。第二节创新思维的训练一、发散思维训练(一)发散思维的含义

发散思维又称放射思维、辐射思维、扩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是从一个问题(信息)出发,突破原有的圈,充分发挥想象力,经不同的途径、方向,以新的视角去探索,重组眼前的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出多种设想、答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二)发散思维的特点

1.流畅性

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单位时间内产生设想和答案的多少或者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观念。如砖、绳子、纸等的用途。

流畅性衡量思维发散的速度(单位时间的量) ,可以看成发散思维“量”的指标,是基础。其包括字词的流畅性、图形的流畅性、观念的流畅性、联想的流畅性以及表达的流畅性。其中,字词的流畅性和表达的流畅性显得更为重要。

2.变通性

变通性是指提出设想或答案方向上所表现出的灵活程度,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考问题的过程。

变通性是发散思维的“质”指标,表现了发散思维的灵活性,是思维发散的关键。变通性是指知识运用上的灵活性,观察问题的多层次、多视角。

3.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本质,表现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是思维发散的目的。

独特性也可称为独创性、求异性,这一点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和标志。没有这个特征的思维活动,都不属于创新思维,这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能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让思维活动进入创新的高级阶段。

4.多感官性

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感性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那么就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多感官训练,通过调动身体各个器官,体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减缓不正常张力变化、消除焦虑不安的情绪,全方位地激发兴趣,全身心地为学习服务。(三)发散思维的作用

发散思维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积极作用:

首先是核心性作用。发散思维在整个创新思维结构中的核心作用十分明显。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1897—1987)(发散思维概念就是由他首先提出的)说过:“正是发散思维,使我们看到了创新思维的最明显标志。”我们可以这样看: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而发散思维就为这个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发散思维从一个小小的点出发,冲破逻辑思维的惯性,让想象思维的翅膀在广阔的太空自由地飞翔,创造性想象才得以形成。

其次是基础性作用。创新思维的技巧性方法中,有许多都是与发散思维有密切关系的。著名的奥斯本智力激励法中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自由畅想,它要求不受一切限制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参与者进行发散思维。

最后是保障性作用。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就是为随后的其他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可能每一个都十分正确、有价值,但是一定要在数量上有足够的保证。如果没有发散思维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方案、设想,其他思维就无事可做。可见,发散思维在整个创新思维过程中,实际上起着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四)发散思维的训练原则

1.考虑所有因素

尽可能周全地从各个方面考察和思考一个问题,这对问题的探索、解决特别有用。

2.预测各种结果

思考一个问题时应考虑各种“后果”或最终可能出现的结局。这有利于对事物的发展有较明确的预测,并从中寻求最佳的结局模式。

3.尝试思维跳跃

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时,可以采用思维跳跃的方法,即不从正面直接入手,而是另辟蹊径,从侧面来突破。

4.寻求多种方案

思考问题时,可快速“扫描”并指向事物或问题的各个点、线、面、立体空间,寻找多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找到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五)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1.材料发散法

这是指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如回形针的用途:把纸或文件别在一起,做发夹……

2.功能发散法

这是指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3.结构发散法

这是指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4.形态发散法

这是指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5.组合发散法

这是指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

6.方法发散法

这是指以人们解决问题或制造物品的某种方法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如说出用“吹”的方法可能做的事或解决的问题:吹气球、吹蜡烛、吹口哨……

7.因果发散法

这是指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如推测“玻璃杯碎了”的原因:手没抓住;掉落地上碎了;被某物碰碎了……

8.假设推测法

这是指假设的问题不论是任意选取的,还是有所限定的,所涉及的都应当是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是暂时不可能的或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对象和状态。由假设推测法得出的观念可能大多是不切实际的、荒谬的、不可行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观念在经过转换后,可以成为合理的有用的思想。二、平面思维训练(一)平面思维的含义

平面思维是线性思维向着纵横两个方向扩张的结果。当思维定向、中心确定以后,它就要从几个方面去分析说明这个问题。当这些点并不构成空间而是处于同一平面不同方位的时候,思维就进入了平面思维。平面思维,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说明思维的中心,可以相对地达到认识某一方面的全面性。养成了这种思维习惯的人,喜欢进行横向的平面比较,横向扩大了视野,平面宽于直线,因而优于一维思维,同时,二维思维还能将横向的现实知识与纵向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横向思维概念由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于1976年首次提出,它与纵向思维的概念相对应。横向的也有侧面的、从旁的、至侧面的意思,故“横向思维”也可称为“侧向思维”。

爱德华·德波诺提出了一些促进横向思维的方法:对问题本身产生多种选择方案;打破定势,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假设;对头脑中冒出的新主意不要急着做是非判断;反向思考,用与已建立的模式完全相反的方式思维,以产生新的思想;对他人的建议持开放态度,让一个人头脑中的主意刺激另一个人头脑里的东西,形成交叉刺激;扩大接触面,寻求随机信息刺激,以获得有益的联想和启发等。

纵向思维是指思维从对象不同层面切入,纵向跳跃,带有突破性、递进性,渐变的联系过程特点。具有这种思维特点的人,对事物的见解往往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对事物动态把握的能力较强,具有预见性。(二)点的思维、线性思维以及平面思维的比较

点的思维是平面思维的开端或起点。一般来说,人们捕捉思维对象时,在确定研究方向、选择进攻点时,作为表现思维出发点或中心的思维过程,就是点的思维。点的思维又叫零维思维,它既无长度又无宽度。养成零维思维的人,容易将思维固定于某个观点或某个对象上面,不会由此及彼,不会将该点与其他相关的点联系起来,具有凝固、僵化的顽症,因而往往一叶障目,不见庐山真面目,在思想上表现出难以想象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线性思维是点的思维的延伸或扩展。它有长度但无宽度,具有单一性和定向性的特征。线性思维也叫一维思维,表现为单纯的纵向的思维方式。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喜欢进行历史模拟,单向性地回忆,注意传统的延续性、经验的有效性。而对外来的东西往往本能地抵制,对周围各种有益的意见,常常采取拒斥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讲话、行文常常引经据典,套话连篇,唯恐别人说自己不正统,而又特别喜欢谈及别人不正统;从事学术研究,则习惯于整理、考据、疏正、解释圣人、皇上、伟人们的学说,只能沿着某个固定的方向或向前引申,或向后回溯。因此,习惯于线性思维的人,虽然思维也有运动,但运动极其有限,缺乏应有的多向思考的灵活性。

线性思维可以分为正向线性思维和逆向线性思维。正向线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从某一个点开始,沿着正向向前以线性拓展,经过一个点或是几个点,最终得到思维的正确结果,在答题中则表现为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三)平面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平面思维是人的各种思维线条在平面上聚散交错,也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普遍联系,这种思维更具有跳跃性和广阔性,联系和想象是它的本质。我们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属于平面思维的范畴。例如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做成一幅“画”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多人会选择纸和墨。但曾经就有一个画家用他母亲的头发做成了他母亲的头像。由此可见,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线条型的单向思维能回答的。如果我们把“画”字放在一个平面上,同所有可以想象到的名词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头发、石头、蝴蝶翅膀、金属、麦草、树叶、棉花……都可以用来做成精美的画。这种灵感不正是用平面思维来联系和想象的一种必然结果吗?

联系和想象是平面思维的核心,其特点通常表现为事项之间的跳跃性连接。在这一思维的过程中,它受到逻辑的制约,反过来又常常受到联想的支持,否则思维的流程就会被堵塞。

平面思维是线性思维向着纵横两个方向扩张的结果。当思维定向和中心确定以后,它就要从几个方面去分析说明这个问题。当这些点并不构成空间,而是处于同一平面不同方位的时候,思维就进入了平面思维。平面思维,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说明思维的中心,可以相对地达到认识某一方面的全面性,但它仍然囿于某个平面中的全面,并不是反映对象整体性的全面,因而这种全面相对于立体思维来说,仍然是不全面的。(四)平面思维的经典案例

请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要求:必须自行独立完成。

第一步:在自己的白纸上画上这个图标(如图2-1)。图2-1

第二步:在该正方形中再画一个正方形(如图2-2)。图2-2

第三步:将小正方形和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图上阴影(如图2-3)。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