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10:45:21

点击下载

作者:大连商品交易所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

期货与企业发展案例试读:

前言

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的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为大宗商品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是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自1993年成立以来矢志不渝的初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大商所已经上市16个期货品种,形成涵盖粮食、油脂油料、林木、畜牧、化工和能源矿产等6大类品种体系。2016年大商所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达15.37亿手和61.41万亿元。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公布的全球衍生品交易所成交量排名,2015年大商所全球排名第8位,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焦煤、焦炭、铁矿石期货交易市场和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

在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大商所多年来通过举办产业大会,开展企业培训,推广“保险+期货”和试点场外期权等一系列产业服务工程,建立了一整套有效服务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市场机制,吸引了大量实体企业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实现了市场规模与市场功能的协调发展。目前,国内90%以上的大中型油脂油料企业、85%以上的棕榈油进口企业以及600多家化工企业、700多家煤焦钢企业等参与期货交易,开展风险管理;70%的豆粕和棕榈油、40%的豆油等现货贸易以大商所期货价格进行基差定价,铁矿石、焦煤、焦炭等期货价格已成为现货贸易、指数编制等重要依据;保险公司也开始基于大商所价格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为广大基层农户提供保险服务。

尽管在油脂油料、黑色系及化工系领域,期货工具已经得到相当的普及,但我们还要看到,我国期货市场的客户结构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只有更多的实体企业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只有实体企业真正从期货市场受益,才能从源头清除社会各方对期货工具的质疑。

为了充分挖掘和总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成功经验,给更多企业提供可参考学习的范例,2016年10月份以来,我们联合多家媒体调研走访了30多家利用期货市场较为成熟、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足迹踏遍了全国15个省市地区:从广袤的东北黑土地,到漫长的东南海岸线;拜访过上海、广州窗明几净的办公写字楼,踏进了中西部热烈红火的工厂车间。志同道合相为谋,在参与调研的媒体记者、企业和期货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汇总形成了本书。

我们希望本书是一部内容翔实、深浅适宜、能获得感悟和引发思考的读本,是一部能够让各方人士真实触摸到期货市场温度的读本。我们也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大连商品交易所深耕市场、立足产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壮志。

本书浓缩了我国期货市场二十多年来跌宕起伏的不凡历程,有艰难探索、由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历史值得“以之为镜”,也有成熟运用的业务模式和操作方法可取其精髓为己用。本书侧重方法论,不是以品种分类,而是按企业类型划分;不是简单地将案例汇总和罗列,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地挖掘每家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方方面面,兼顾深度和广度。这里既有期货市场的“舞剑高手”、能飞出金凤凰的“期货黄埔”,也有已被业界奉为经典的“期货经”;既有稳中求胜的“国家队”、结缘中国期货的百年外企,也有以轻驱重的产业先锋。

我们希望产业界能将各案例横向比较、综合借鉴,从不同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历程中找到与自己发展相匹配的时间、空间坐标,按图索骥,把握方向;更能纵向研读、辩证吸纳,从厘清认知到建立制度、搭建团队,都能发现可以借鉴的组织管理经验。

希望通过本书,无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能重视期货市场,严守套保原则,利用期货工具实现稳定经营,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各类市场机构能规范理性地参与交易,深刻理解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特质,进而“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我们更希望产业政策制定者,能够通过期货市场评估政策可能引发的市场效应,制定出更贴近实际、减少企业试错成本的宏微观政策。

实体经济对期货市场的运用之路漫长而修远,既考验着决策者的格局和襟怀,也丈量着实操者的认知和经验。这远不是本书能完全承载的。但我们坚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本书而言,哪怕仅仅是一个片段引发您的追问思考,对期货市场而言都弥足珍贵。

新常态下的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世界经济进行深度融合,这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商品期权上市、国际化之路破冰、场外市场建设铺开,将为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大连商品交易所将紧紧抓住发展契机,开拓创新,一如既往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为产业发展筑建基石。

未来天高地阔,在这里,我们邀您同行。大连商品交易所2017年2月

{国企篇}

中储油||期货市场助力企业风险管理,与产业链合作共赢

姚宜兵 期货日报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下称“中储油”)通过套期保值、基差定价等利用期市开展保值经营,从分析研判、采购套保、基差定价到产品销售,通过期现货结合等经营模式,实现了稳定盈利。

中储油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总资产规模达700亿元,年营业总收入超过420亿元。油脂公司具体负责中央油脂油料的经营管理,目前直接管理的油脂油料储备库遍布全国14个重点产销省区,并全资或控股参股各类油脂油料加工厂、粮油中转、贸易等多家企业。截至2015年年末,油脂公司拥有油料加工产能812万吨/年,在国内粮油加工行业排名第四,油脂加工产能352万吨/年、油脂灌装产能99万吨/年、码头吞吐能力500万吨/年。

中储油具体负责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的经营管理,其主要任务:一是管理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确保中央储备油脂油料数量真实、质量完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二是执行国家对油脂油料市场的宏观调控任务,维护市场稳定,维护农民利益;三是搞好中央储备油脂油料轮换,开展油脂油料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发展油脂加工产业和物流体系,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将公司发展成为集仓储、贸易、加工和进口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油脂油料公司。积极利用期货市场防范价格风险、服务油脂油料的现货经营

2015年中国国产大豆产量仅有1215万吨,而当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169万吨,比2014年提高了14.4%,中国对大豆有着强劲的需求,而国内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压榨的需要。国内油脂油料加工行业原料对外依存度极高,只能依靠进口满足需求,主要进口国有巴西、美国、阿根廷,购买完成后通过海洋船运的方式运抵国内,其间平均需要35天左右。到达国内港口后,卸船、短倒、压榨、销售以及产品完成出库,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0天的时间,整船大豆从采购开始一直到完成销售,整个过程大概需要3个月的时间,时间跨度比较长,为了避免原材料价格波动给企业造成损失,套期保值就显得十分必要。

自2008年成立以来,中储油一直积极利用期货市场防范价格风险、服务油脂油料的现货经营。特别是近几年来,基差定价、库存管理、压榨利润避险等在产业内得到普遍运用,看盘经营、参与期货经营已经成为企业的必修课,油脂油料期货在助力油脂油料产业发展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储备油脂油料轮入轮出、油脂油料进口、点价、压榨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上,中储油充分利用套期保值、基差定价、虚拟库存、交割等手段对冲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预期利润,不但对冲了自身的经营风险,还增强了油脂油料期货品种的流动性,活跃了市场,促进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套期保值、基差定价和实物交割是中储油“武器库”常备的保值“武器”

从公司运用期货理念看,中储油主要是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基差定价和参与交割作为常用操作手段。套期保值是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因为进口大豆压榨受行业限制,必须按计划提前很长一段时间从国外采购大豆,以保证原料供应。特别是中储油还承担着国家储备油脂油料轮出轮入的管理工作,原料更是需要提前准备,而这部分提前采购尚未压榨加工销售的原料,在采购完成之后,就面临着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这对于一家需要稳健经营的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源,需要尽力规避。

中储油在经营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期货套期保值进行风险对冲。比如较为普遍的原料大豆采购,购买升贴水后,在CBOT完成点价的同时,在大商所盘面上卖出数量相对应的豆粕和豆油头寸,在期货和现货市场上建立盈亏充抵和锁定机制,达到锁定生产成本、锁定预期利润的目的。

在基差定价方面,由于国内传统的销售模式多是采用一口价形式,下游只能被动接受,选择买或者不买。对于做套期保值的压榨企业而言,在豆油、豆粕现货销售完成后,需将期货上持有的相对应的空头头寸做买平操作,实际上现货一口价的确定也是在参考期货涨跌之后做出的决策。例如压榨工厂以3000元/吨的价格销售当月提货的豆粕合同1000吨,合同确立后,工厂当天会在期货盘面上将前期套保的空单进行买平,买平数量是100手。

为了丰富销售模式,给下游客户更多选择空间和机会,中储油逐渐开始推行基差合同的销售模式。基差销售合同仅约定提货月份、基差水平和点价期限,客户可以在规定的点价期限内,参考期货市场交易价格,选中自己想要的价位进行委托点价。中储油确认委托点价成交后,合同最终的现货交易价格为期货的点价价格加双方约定的基差。

例如,2015年12月8日压榨工厂以M1605+100的基差销售2016年4月提货的豆粕合同1000吨,合同约定4月25日之前点价,合同签订后,3月18日,客户基于自身对市场的研究判断,认为M1605能够跌至2290元/吨,但是继续下跌的空间很小,便向工厂发出委托,对M1605进行点价,委托价格是2290元/吨,委托数量为1000吨,公司以对应价格在期货对M1605上买平挂单100手;当日盘中最低价格为2288元/吨,低于委托价格,确定该委托点价成交,最终客户签订的豆粕合同交易价格就是2290+100=2390(元/吨)。由于公司在5月28日该批货物刚购买装船时便在期货市场以2584元/吨的价格卖出套保,期货市场盈利294元/吨,所以对于公司来说,该批货物实际收入为2684元/吨。该模式为客户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作价机会,既有利于油厂提前锁定头寸,也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多选择,方便客户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实现油厂和客户的双赢。

实物交割是促使商品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在交割月份趋向一致的重要保证,中储油也积极参与运用商品交割实现期货头寸与现货的灵活转换,通过交货或者接货,丰富了经营手段,也强化了期货现货市场的联系。期货利用已深入现货经营各个环节

利用期货可以把握大豆采购与套期保值节奏,并利用基差定价锁定利润。2015年5月,南美大豆产区相继丰收,全球供需从紧张走向平稳,国际大豆行情走弱,CBOT美豆指数从2014年4月全年高点的1423美分/蒲式耳,下跌到921美分/蒲式耳,跌幅达到35%。当时,根据中储油对市场供需平衡的分析研判,2015/2016年度美豆期末库[1]存预计为3.94亿蒲式耳,低于USDA供需报告预估的5亿蒲式耳,预计美豆指数经过一年多的下跌后,价格(特别是远期合约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更重要的是,国内外期货盘面给出了相对较好的进口套保利润空间,远月船期的巴西新作对盘面套保利润达到25美元/吨以上的水平。

2015年5月29日,中储油以CNF155美分/蒲式耳的升水价格,采购了一船2016年2~3月船期的巴西大豆6.3万吨,该船大豆将供油脂公司下属的唐山基地压榨使用。当天,中储油在CBOT盘面完成点价463手,均价916.63美分/蒲式耳,同时应根据船期在大商所盘面M1605和Y1605合约做卖空套期保值。但因为当时Y1605合约刚开始上市交易,尚不活跃,整体交易量不大,全部在该合约建仓将加剧市场波动。因此,中储油在选择卖出套保交易时,将一部分头寸放在Y1601合约上。另外,大商所夜盘交易的开通也使得中储油在更多的时间选择上有了更多的灵活性,便于以更优的价格进行套保。5月29日,中储油在盘面卖出M1605空单2982手,均价2572.73元/吨;卖出Y1601空单721手,均价5906.29元/吨;5月29日夜盘时间完成剩余部分卖空套期保值,其中卖出M1605空单1963手,均价2565.10元/吨;卖出Y1601空单476手,均价5973.01元/吨,基本实现全部套保,具体点价套保情况如表1所示。表1 大豆采购点价与套保情况表

根据上述数据的测算,本次采购的套保毛利为164.67元/吨。虽然随后外盘美豆指数在2015年8月份跌破900美分/蒲式耳关口,但是国内更加看空,期货价格走势相较外盘更弱,盘面套保利润相对较差。从持续统计的该船期压榨利润走势看,中储油比较敏锐地捕捉到盘面套保利润的高点,并利用豆油和豆粕期货套保,实现了风险管理和利润锁定。

上述交易完成后,期现货持仓如下:持有M1605空单4945手,均价2571.51元/吨,持有Y1601空单1197手,均价5932.82元/吨,同时持有1船2016年2~3月船期的6.3万吨大豆现货。为规避价格大幅波动风险,该船大豆对应豆粕豆油空单持仓将持有至其对应产品销售完成。

从套期保值的原理不难发现,套期保值虽然规避了市场期现货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基差的波动风险,基差变化将对套期保值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相对而言,基差的波动变化比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各自的波动幅度要小许多。中储油为更好地实现该船压榨利润,就必须利用期货市场,同时跟踪期货和现货价格变化,研究分析基差走势,以把握销售节奏,制定销售策略,抓住销售时机,最大化地实现预期利润。

综合计算结汇成本、唐山京唐港卸货中转费用以及豆粕、豆油套保成本,该船大豆盘面压榨毛利为164.67元/吨。假定毛豆油销售价格对盘面基差在-200元/吨,大豆压榨费用按照120元/吨计算的情况下,该船大豆压榨后豆粕销售的保本基差是M1605-8.5元/吨。因为国内豆油销售远期基差的情况不多,市场接受度较低,所以豆油更多是等到现货月份再行销售;而豆粕远期基差销售比较普遍,客户接受情况较好。因此,中储油可以利用远期基差定价的模式,开展该船大豆对应的豆粕头寸销售工作,从而锁定较好利润。

利用期货,可以实现豆粕基差销售,灵活辅助现货经营。豆粕出库正常与否是直接关系压榨企业能否连续开机的重要条件,很多工厂都出现过因为豆粕胀库而被迫停机的情况,这也会给正常的经营压榨计划带来负面影响,给企业带来损失。根据中储油近年来的销售策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提前完成当月计划量60%左右的豆粕基差合同预售,以提前锁定利润,保证开机率。

春节之后历来是国内生猪养殖淡季,生猪多在春节前出栏,而补栏要等到农历正月十五之后,饲料需求恢复也需要时间。因此,春节之后的豆粕饲料养殖需求一直比较清淡。另外,国内生猪养殖产业连续几年经常性的亏损,农户养殖无利可图,养殖意愿降低,母猪存栏量连续下降,进入2013年3月,华北生猪价格跌破7元/斤,最低曾跌至6元/斤,自繁自养每头亏损均超过百元。随后的整个2014年,养殖基本处于亏钱或者不挣钱的状态,全国各地均出现养殖户退出或者缩小存栏规模的现象。加上环保等问题的限制,小型养殖场、养殖户逐渐退出。据此,中储油预计2016年生猪存栏量势必会降至近年来同期的较低水平。

和生猪养殖相似,肉禽养殖企业在春节期间也多以放假为主,肉鸡养殖存栏低,补栏恢复过程多发生在3、4月份。2015年年初,因为美国禽流感爆发,国内对美国禽蛋类实行封关(2014年国内98%的祖代鸡引种于美国),这也会对后期国内肉禽养殖存栏构成负面影响。

通过对养殖存栏量的分析,2015年第三季度时中储油并不看好2016年上半年的养殖存栏状况,因为不管是生猪还是肉禽,都不存在大幅度集中补栏的基础,所以中储油对未来的整体豆粕需求并不乐观。

2015年6月中旬,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对M1605的基差合同报价,提货期是2016年3~5月,加工厂主流基差报价为M1605合约加价30元/吨,不过随着6月下半月国内进口套保利润快速下跌,对M1605的基差报价也有所反弹,进入7月份,豆粕基差加价基本在50元/吨附近,相比中储油测算的保本基差(-8.5元/吨)高出不少。因此,从7月份开始,公司对该船大豆对应豆粕头寸进行基差预售,分别于2015年7月20日、8月7日以M1605+50的基差,合计销售4月开机提货豆粕合同5500吨。

抓住时机可以集中预售大量豆粕基差头寸。进入2015年第四季度,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拖累整个商品市场,市场预计中国未来的大豆进口需求可能疲软,加上美豆新作开始上市等多重利空因素,美豆指数从2015年10月最高的923.75美分/蒲式耳跌至近几年来的低点850.5美分/蒲式耳。连盘M1601从2740元/吨开始回调,虽然10月中旬有两个工作日的小幅反弹,但随后开始连续大跌,跌至2287元/吨的低点。另外,华北地区生猪价格上涨至8元/斤以上的水平,自繁自养养殖利润扩大至头均500元以上,养殖户投料喂养积极性非常高,在低价豆粕的刺激下,饲料中豆粕添加比例提升至近年来的极高水平。高肉价使养殖户愿意增加喂养时间延迟出栏,进一步推升了豆粕需求,加之第四季度本来就是养殖需求旺季,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坚挺,现货月基差明显走强,从9月初的-30元/吨逐渐扩大至11月上旬的200元/吨附近。不过,由于市场对春节后的行情依旧不看好,集中出栏会造成短时间的需求真空,因此2015年春节后提货(豆粕3~5月)的远期基差对M1605加价仅从50元/吨扩大至80元/吨,且市场接受度较低,整体成交清淡,因此中储油在这段时间选择持有头寸,并未急于加大预售力度。

进入2016年1、2月份,外盘CBOT大豆在860~890美分/蒲式耳区间展开震荡,国际大豆基本面虽然偏弱,但是价格跌至近年来低点后,种植成本支撑作用明显。华北豆粕现货月基差依旧维持在对M1605加价180~200元/吨的水平,但春节后提货(豆粕3~5月)基差跟随走强,达到对M1605加110~120元/吨的水平。对于中储油而言,110~120元/吨的基差水平意味着非常好的利润,比中储油测算的保本基差(-8.5元/吨)高近130元/吨,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是锁定利润的好时机。因此,公司分别于春节前的1月13日和春节后的2月16日集中销售了2.46万吨基差合同,价格为M1605合约价格加110~120的基差。至此,该船大豆对应豆粕头寸已提前完成预售3.01万吨,比例达到61%,平均对M1605基差加价在100元/吨的水平。而另外,部分前期与中储油签订基差合同的客户,也开始将基差合同背对背锁定给下游终端客户(采购基差为M1605加50,基本实现每吨60元左右的利润),享受到了基差上涨带来的利润。

利用短暂机会,完成了剩余头寸销售。2016年3月,连盘豆粕M1605期货合约围绕2300元/吨震荡,同期华北豆粕现货价格在2400元/吨附近,基于南美大豆丰收在即、巴西装港运输不存在问题且国内存栏量低的考虑,很多市场人士看空外盘,预测CBOT大豆将跌破800美分/蒲式耳,同时也相应看空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认为豆粕现货会跌破2300元/吨甚至更低。但是市场往往出人意料,进入4月份,在美元指数不断下行的利多刺激下,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CBOT大豆指数逐渐上扬并在4月份站上900美分/蒲式耳。同期国内豆粕期货价格在4月初的微小幅度下探之后,4月8日开始四连涨,阿根廷大豆收割期的降水对收割进度、大豆质量、产量下降的担忧成为推动美豆指数进一步突破上行的重要力量,至此国内豆粕期货的震荡行情宣告结束,开始趋势上行。

豆粕现货市场却冰火两重天,受到3、4月份巴西大豆对中国巨大装港量的影响,市场依旧深信后期国内将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豆粕现货价格的上涨幅度小于期货涨势,豆粕期现基差开始走弱,并将面临继续大幅缩窄的可能性。在做出期货单边行情看涨、期现基差趋势看弱的预判后,为了降低基差继续缩窄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中储油果断在4月上半月完成了该船大豆剩余豆粕头寸1.935万吨的现货销售,平仓基差对M1605加(30~60)区间。同时,前期签订基差合同的客户进行点价,锁定成本,大部分客户手中的豆粕最终成本价在2370~2440元/吨区间。4月中旬开始,华北豆粕现货价格随着期货飙升,从2400元/吨开始逐渐走高,5月初已涨至2700元/吨,5月中旬达到2850元/吨,基于行情预判的提前操作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司、客户双赢的战略。期货市场对企业经营至关重要,与客户实现双赢

期货市场对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减小波动、防范风险、锁定利润。通过套期保值,中储油规避了2015年10月中旬行情大跌的风险——豆粕期货价格从2600元/吨跌至2300元/吨左右,豆油期货价格最低也曾跌至5300元/吨,波动幅度超过300元/吨。但是同期的豆粕现货基差从90扩大到了120,豆油基差波动区间在50元/吨左右,后期行情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因为有套保空单的存在,避免了行情大幅波动带来的亏损风险。二是指导企业销售经营。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因为期货市场是通过公开、公平、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营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该价格是市场认可的。期货价格可以从价格发现和基差两方面来指导企业销售经营。中储油通过研究期货合约间价差关系和基差变化来指导产品销售。特别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远期基差合同预售,能规避基差大幅缩窄可能带来的利润损失,在锁定利润、保证开机率方面对企业有非常大的帮助。三是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中储油鼓励客户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加强风险管理。传统的经销商模式是低买高卖,但是随着油脂油料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更加透明,市场供应更为充裕,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竞争的需要。以豆粕为例,全年当中绝大部分时间经销商的豆粕销售价格要低于油厂的销售价格,经销商要稳健发展就必须关注、研究、参与到期货市场当中,参与到套期保值和基差交易当中,以获得更为稳健长久的盈利。特别是对于饲料企业,尤其是饲料养殖屠宰一条龙的企业而言,利用期货市场可以提前安排货源、锁定头寸,甚至可以在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建立虚拟库存,这对锁定成本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继续坚定利用期货开展经营的决心

油脂油料系列品种可以说是国内期货市场上发展最早、最为成熟的产业链品种体系,随着品种体系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其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得到不断深化,并成为企业现代市场经营的有力工具。

中储油自成立以来,就开始积极参与期货经营,在储备油脂油料轮入轮出、原料采购压榨销售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套期保值、基差定价、虚拟库存、交割等手段对冲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预期利润,使企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据了解,在以后的经营过程当中,中储油还将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期货市场的参与力度。一是继续参与期货市场,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对冲功能,稳定现货贸易加工利润;二是积极引导客户参与期货市场,丰富经营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三是发挥现货企业的优势,为期货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四是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稳步扩大经营规模,更好地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做好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的经营管理。

至于进一步利用期货市场的设想,据了解,企业首先是要继续加强市场研究分析。通过对期货、现货市场走势的分析预判,实现企业现货和期货业务流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进而保障企业经营平稳运行。

其次是扩大内盘外盘的联动。大商所已经开始的夜盘交易,非常好地对接了海外市场,尤其是像油脂油料行业,本身内外盘联动性就非常强,这样就有利于像中储油这样的产业客户进行国内外市场的套保套利,规避了因为交易时间不同带来的持仓风险。

最后,企业也十分支持大商所继续开展业务创新,尤其是支持推出期权交易,期权作为期货市场的保险和风险管理工具,有着极高的市场需求。中储油正积极地学习、研究,做好相关的制度和业务准备,准备用好期权工具,更好地利用期货市场辅助经营。

[1] 1 蒲式耳(英)=36.268 升;1 蒲式耳(美)=35.238 升。

上海联油||国家队入场期货,“两桶油”也有先行者

韩乐 期货日报

踏入上海联油办公室的那一瞬间,一种强烈的国有体制下的“神秘感”油然而生。在这个办公室中,有着期货市场的国有企业先行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在这场期货“国家队”入场仪式中,国内化工市场上的“主角”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调研过程中的进一步接触,“两桶油”中一支沉默于市场中的期货团队慢慢浮出水面。“十年交情”结识期货这位“老友”

算上2016年,对上海联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来讲,与期货已有十年的“交情”,期货是一位实打实的老朋友。若要再往前追溯,上海联油与期货市场的渊源远不止于此。

资料显示,上海联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联油)是中国联合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联油)在上海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石油成员企业,是首批获准进入浦东的外贸企业之一。上海联油主要经营国内汽油、柴油、灯煤、重油和进口燃料油、液化石油气(LPG)、化工品的批发、零售、保税、储运、燃料油期货保值业务及转口贸易。

作为中石油的专业贸易公司,中联油参与期货市场的历史其实已经很久了。由于中联油很多员工都是最早从事外贸的人才,接触外界较早,公司对于期货的理解也从那时渐渐进入了“萌芽”期。2001年,中联油成为国内第一批获批的7家可以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公司之一,“期货”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彼时中联油日常经营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中联油总部在期货市场上已经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经验比较丰富,当上海联油开始接触期货时,总部多年的期货保值经验为其指点迷津,让他们在期货市场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谈及总部对公司的影响,上海联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感慨道,对于期货,整个公司一直都秉承以对冲风险为目的、套期保值为方法、期货交易为主要工具的谨慎态度,所以这些年整个操作过程都非常顺利,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油价大起大落的时候,“整个过程中,公司都没有出现任何风险事故,期货盈利有效地对冲了实货价格下跌的风险”。

2004年,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时,上海联油开始介入境内的期货市场交易。而后,随着郑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货以及大商所聚烯烃期货的陆续上马,上海联油俨然成为期货市场中的一名“常客”。期现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石油市场上,国际原油期货发展得比较成熟,期现市场的关系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据了解,当前在国际油品市场交易中,商家如果以市场价买一船油,报价一般是基准价加减升贴水,通常,基准价是与期货市场挂钩的一个价格。在交易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期货进行锁价、转计价等操作,参与到油品市场上的人一定会接触到期货这个工具,而且一定要学会如何应用期货。

正因为整个油品行业定价采用这种模式,在没有介入国内期货市场之前,上海联油在做现货时就已经和国际期货紧密结合了。只要买了一船现货,基本上就要和期货挂上钩。

例如,如果某时WTI期货价格为50美元/桶,卖家加上1美元的升水,则买家跟卖家签订了51美元/桶的固定价采购合同。由于签订合同距离实际拿货、生产有一个时间差,为了规避这段时期价格波动的风险,作为买方必须在期货市场上卖出相应的头寸,对冲实货跌价风险。“实际上市场更多的是采取WTI期货价格+1这种定价模式,这样现货的成本跟着期货价格变动,当原油价格下跌到40美元/桶的时候,现货库存亏损10美元/桶,但是在期货市场上获利10美元/桶。期货价格波动产生的账面盈亏通过核算,都进入现货成本,最终影响现货的库存成本。”该公司业务负责人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定价模式的实际效果是一样的。第一种情况是上海联油跟卖家以51美元/桶的价格买下来,同时在期货市场以当时价格50美元/桶卖出保值,将固定采购价转化活价计价;另外一种情况是,上海联油跟卖家之间合同约定,按照基准价WTI加1这个价格采购。

说起保值这个概念,实际上,中石油早早就有了这个意识。众所周知,中石油、中石化有大批量的原油进口,进口的原油要交给炼厂加工。但从进口到加工这一过程需要有一个周期。“从我们在海外购买原油运到国内,到生产出来成品油,大概要三个月的时间。”上述负责人介绍说,从购买到运到口岸这个环节差不多两个月,然后需要一个月炼出成品。“当国内的成品油炼出来的时候,对应的原油价格已经是三个月以后的价格。如果没有保值,由于时间较长,可能会遇到非常极端的市场情况。”据他回忆,2008年,原油从8月的147美元/桶,跌到了12月的40多美元/桶,如果没有保值的话,成本跌价风险将是非常巨大的。国内贸易报价也要跟着期货走

2004年起,上海联油开始介入国内的期货市场。这么多年他们最大的感受是,尽管国内期货市场还没有发展到国外原油期货那样的成熟度,但近些年国内化工品现货定价已慢慢形成这样一个趋势,即在日常的报价、还价过程中,很多价格都是采用期货盘面基准价加减升贴水的方式结算,现货价格基本上都在跟着期货价格走。

打个比方说,今天塑料以什么价格卖,大家会有一个心理预期,报出来的价格,跟以往的固定价模式已经大不相同,基本上是围绕着主力合约来报价。“就是塑料1701合约价+100或者塑料1701合约价-100,基本上报价、还价就是按照这个合约来。”上述负责人称。

为什么市场中的报价模式会有这样的演变?这在上海联油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客户在期货市场上参与广泛。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现在走访客户时,去任何一家公司,凡是做塑料的,会看到所有的工厂采购销售人员,人手一台电脑,都在关注期货价格的波动,甚至领导都要参照期货价格的波动进行决策,他们报出来的价格完全以期货价格为基础。

期货市场对整个石化市场的影响已经跟以前不大一样了。以前大家很少关注它的成交量、它的参与度,但现在行业参与者已被迫不得不关注这个市场,因为在现货报价里包含了期货这个基准价格。

以期货合约作为报价基础,附加的升贴水跟企业自身的成本、交付地的远近有关,因此相对固定,能够计算出来。“但是由于现货定价以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而企业控制不了期货价格,因此在期货价格波动的过程中,实际的现货成交价格波动也比较大。”

此外,从目前现货报价的频率上也能够观察到期货对于现货的影响。以前化工市场中的报价多数是上午和下午各调一次,一般情况下,一天调不了几次。但是,随着期货价格参与到现货定价之后,目前现货报价的有效期已经缩短到5分钟。

在5分钟之内,如果递盘价格跟报盘一样,那就成交了。如果有一个新的报盘,会给买家5分钟考虑。如果5分钟没有达成交易,这个报盘就失效,需要重新报盘。之所以目前的报盘频率缩短至5~10分钟,是由于现货根据期货来定价,期货的盘面变化得非常迅速,大家为了贴近这种市场规律,不得不衍生出很多新的报价模式,而这些新的模式大部分都在迎合期货交易。

当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做与期货相关的化工品就不得不关注期货价格。如果做实货交易,那么它的计价就以期货为标准,现在主流的贸易商都采用这种报价模式。企业需要跟随这种主流模式,不断学习适应,因为这是基础。“其实对很多公司来说,当前期货和现货已经‘合二为一’了。”上海联油相关人员说。无期货不强,用好期货促发展

用好期货让上海联油学到了“保值”的意义,同时也改变了公司部门发展的“命运”。以前公司有一些品种业务开展比较艰难,但近年来,由于大力开展了一些具有期货套保工具的品种业务,经营规模基本上每两年一个台阶向上走,成为上海联油非常大的一个亮点,这一成绩的背后,期货功不可没。

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贸易量上。例如,公司的贸易量大幅增加,盈利能力大幅增强,让这些业务打了一个“翻身仗”。此外,参与期货增加了上海联油的抗风险能力,使公司的影响力显著提高。

有了期货以后,原先现货很烦琐的操作都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解决。日常产品经营的贸易线越来越精炼,使得贸易效率提升了一大截,非常便利。

不可否认,没有对应的期货品种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上海联油一些品种的贸易量很难做大。因为现货贸易风险很大,没有期货品种的话,就很难对冲风险,一旦发生较大的行情波动,缺乏套保机制,企业将承担巨大的风险,这也限制了部分品种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对于已经开展了期货交易的品种,企业在日常业务操作上就有了可以规避风险的手段和工具,企业就有做大做强的保障。“期货市场的交易标的是标准仓单,它替客户承担了一部分货权的风险,因为标准仓单一旦拿出来的话,所有权就有了保障,货源品质就有了保证,标准化实现之后,大家只要谈价格就好,不用再去验货,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很多环节。”期货的理念已经改变了上海联油的发展,帮助企业做强做大。现在全公司对期货非常重视,设立了期货部并配有专人,还有主管领导,大家的目标一致,提升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原来现货贸易做得不稳定,今天亏,明天赚,参与品种又杂又多。但是我们现在聚焦到具有套保工具的核心产业链,非常注重期货的保值增值”,上述人员称。

据了解,在国内石化市场上,国有企业的期现操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开展锁价、点价等操作。二是针对新的套保准则,对货物公允价值开展套保交易,即对企业总风险敞口进行对冲。这其中,“虚拟工厂”模式较为普遍。石化产业相对产能过剩,工厂利润较薄,行业相关企业通过在期货上建立“虚拟工厂”,有助于实现加工平衡。三是仓单交易,将期货市场作为现货的采购和销售渠道,期货市场的标准化使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配套完善管理机制,实现保值增值

期货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部门员工个人的成长。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最开始做期货的时候,没想到期货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正是因为在期货市场上的逐渐摸索,公司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期货才受到领导足够的重视。

以前没有做期货的部门业务发展比较艰难,员工士气比较低落,参与期货交易后,现在感觉员工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走路一阵风,精神饱满、干劲儿足。

论起部门员工的培养,上海联油一直秉承着总部的“专业性”原则,打造出一支“精兵强将”的团队。在整个中联油内部,对员工都有相关的任职资质要求,公司要求全员持证上岗,例如贸易人员,在两年之内,商务师、外销员等证书至少通过一个,才有可能继续留任。从事期货相关业务的员工必须获得期货从业资格。

在期货业务的学习上,上海联油一方面派遣相关人员参加总部的培训学习和交流,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专家来对全员进行相关培训,分享好的案例和机制,供企业学习。

上海联油不仅非常注重员工专业化的培养,还对期货业务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分级的风控制度,形成互相制约的体制,有条不紊地开展期货业务。“期货部作为专门的交易部门,从下单一直到结算都需要跟公司相关部门以及公司外部进行沟通,包括一些交割的处理。”期货部每天会对交易做结算,汇总总盘位、盈亏的情况,这相当于每天交易的第一道风控。

第二道风控由风控部来执行,风控部监控管理所有品种期现货贸易的盈亏,包括止损、止盈操作等。风控部每天收到期货部在当天的交易及盈亏数据,并反馈给全公司,出现大的行情和紧急情况,会启动预警机制,快速协调解决。

严格的套保审批流程、完善的风控制度,保证了企业的期货之路走得通、行得远。国有企业参与期货的感悟:拥抱+学习

目前,在化工领域,终端贸易商在期货操作上做得相对成熟,而生产商做期货套期保值的并不多,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刚刚起步。

在现货交易不好的时候,上海联油在集团内主动承担起了套期保值的“助手”,帮助一些兄弟公司规避存货价格下跌的风险。“当现货不太好卖时,我们在期货市场上帮它卖出,然后将它们的现货拿过来交割,对这些企业来说多了一条销售渠道。”上述负责人如是说。

此外,中联油跟中石油各大销售公司签长约,将其过剩的产品从西北、西南运到华北、华东,通过货源出口或参与期货交割,组织、实现中石油资源在集团内部的联动。

参与国内期货交易这么多年,上海联油感受最深的是,期货市场要完善生产力当中所有元素的交易,才能够建立有序的市场定价机制,大力发展有序、安全、合规的期货市场非常有必要。财务管理方面,一定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国有资产要实现保值和增值,可以以期货手段规避商品价格波动给国有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加工企业,可以锁定成本收益。“因为我们是贸易企业起家的,所以对期货市场,我们采取一种拥抱和学习的态度。”在上海联油看来,当前,对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期货市场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还需要市场积极宣传和引导,增加期货市场的体量和容量。只有期货市场活跃了,体量足够大,才能更好地发挥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的作用。

中铝国贸||集中管理制度先行,建立四级风险控制防线

魏书光 证券时报

经过20多年国际市场的洗礼,国内有色金属产业成为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最快、应对国际市场冲击能力最强、市场化程度最高、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在获准开展境外套期保值业务的26家企业中,有色金属企业有16家,在所有行业中占比居首。

其中,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铝供应商和第五大电解铝供应商,同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铝公司在境内境外参与期货业务时间较长,在组织管理和风险控制上有许多值得国有企业参与期货业务的借鉴之处。

中铝公司做期货的历史较长,是有色行业中最早接触期货交易的国内企业。最早在深交所的时候开始,中铝公司下属部分铝厂就开始做期货交易。目前中铝公司从事期货业务主要通过自身的全资子公司——中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国贸”)。现在不管是在中铝国贸,还是中铝公司的其他下属公司,至今仍有一批国内最早穿红马甲的人。

按层级来说,中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中国铝业公司下属的一个三级公司,但是实际上它代表着中国铝业公司的整个贸易板块,主要贸易产品涵盖了中国铝业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电解铝、氧化铝、铜铅锌、黑色金属、原材料等业务。这些业务每年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在1000亿元左右,最高时达1200亿~1300亿元。按单个公司计算,应该是中铝公司下面销售收入最大的一家公司。

中铝国贸总经理助理李广飞结合中铝集团多年期货市场经验,介绍了中铝公司期货投资管理上的制度规范、风险防控特点。其中,统一期货操作平台,建立四级风险控制防线,强化了对于风险头寸的掌控能力。而对于授权范围内的套期保值,中铝公司则充分放手各个子公司独立运作。统一期货操作平台

在中铝公司60余家下属公司中,中铝国贸是其统一的期货操作平台,负责完成各子公司的交易指令,并监控各公司的头寸风险,各子公司在授权头寸范围内期货交易有着较大的灵活性。

记者:中铝国贸在中铝公司期货业务中的定位是什么?

李广飞:中铝国贸作为中铝集团的期货交易平台,定位是一个操作平台,执行中铝公司下属企业交易指令,完成交易并监控头寸安全。

记者:中铝公司下属单位做不做期货由谁定?

李广飞:各个企业自主决定。比如兰铝下单,就由兰铝定决策,中铝国贸负责操作。操作内容包括下单和风控管理,不能超出获批的保值额度。

记者:每家子公司全年的保值额度是提前下发的吗?

李广飞:子公司申请,报请公司总部批准。批准内容包括头寸方向和额度。公司总部把头寸方向、资金量以及规模审批完成后,由子公司下单,中铝国贸操作。只有统一通过中铝国贸通道,才能监控到位。但是,具体什么价格买,什么价格卖,由各子公司决定,并对自己的交易结果负责。

记者:中铝每家子公司怎么具体管理期货业务?

李广飞:中铝公司有专门的期货管理办法,包括中铝国贸在内的子公司也有期货管理办法,这个管理办法越往下越细化,越具有可操作性。从集团层面看,公司的期货领导小组主要是制订每年的年度期货保值计划。该计划根据子公司报的套期保值计划和需求,确定交易品种、交易范围、交易规模,确定大的框架。

在此基础上,子公司也都有期货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主管期货业务的副总经理担任。期货领导小组负责期货业务管理。总经理办公会或总经理主持的专业会议确定期货套期保值重大原则、方案或者决策,并将年度期货保值方案报送上级审核。

记者:运行这么多年下来,效果如何?有投机吗?

李广飞:没有出现过大的风险事件。中铝公司要求企业审批额度之内,对应现货库存或生产产量、采购量开展期货保值交易,而不是开展投机交易。

记者:交易频率呢?

李广飞:从操作的角度来说,不超过套期保值头寸规模和方向,频率没有严格限制。比如有现货去抛期货,如果价格跌得比较多的时候,先买入平仓再伺机抛也是可以的。

记者:整个中铝公司有套保操作权的企业有多少个?

李广飞:中铝公司现在有下属企业60多家,有套保权限的超过

30家。

记者:中铝的期货历史比较长,有没有因为领导更替而发生期货风险管理理念的变化?

李广飞:没有发生变化。因为中铝领导都是从实体企业出来的,擅长经营,从经营理念上对期货保值在经营方面作用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正面认识期货风险,一直坚持把期货和现货结合在一起看。中铝公司期货管理办法中对允许保值头寸的比例是有严格规定的,企业按照规定的保值比例来做预算。建立四级风险控制防线

参与期货市场应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保障。国有企业曾经在期货市场出现巨亏的案例仍是警钟。一般而言,一个企业对套保和投机的额度会做分配;即使是保值,也会涉及套多少比率的问题。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以一套完善的风控机制来管理人性中的弱点是重要保障,中铝公司统一的单一期货操作平台,对于有较多下级公司的企业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记者:中铝有没有关于期货风险管理的规范化流程?

李广飞:中铝有一套制度化管理文件,要求每个公司遵守。具体来说,公司期货业务实行总经理领导、副总经理直接负责制。管理上执行四级风险监控。期货部执行第一级风险控制、高层管理人员和风控经理执行第二级风险控制、财务部执行第三级风险控制、外部审计机构执行第四级风险控制。

每一级部门应分别从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解决方案等方面,执行风险控制职责,构建从风险前台(期货部)、风险中台(高层管理人员和风控经理)到风险后台(财务部)各司其职的整体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中铝公司上下都严格遵守上述制度,并会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修订。

记者:每日平仓盈亏看得见吗?

李广飞:中铝实施的是每日报告制。中铝国贸每日收盘以后把期货整体的持仓盈亏、交易买卖情况汇总,既分企业,也分品种,上报给中铝国贸主要领导和财务部,然后上报集团营销管理部,由营销管理部上报到集团期货领导小组。

记者:集团会对各家企业的套期保值效果进行评比吗?

李广飞:没有专门对套期保值效果做评比,公司评比主要是经营综合指标。期货远期价格发现功能来自市场预期

作为较成熟的期货交易者,中铝看来,期货价格只是提前反映了市场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那些认为期货助长助跌现货价格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记者:现货经常大涨大跌,期货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李广飞:期货发现价格功能源于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而未来预期对现在也有反作用力。应该说,期货的指导意义很大。

记者:期货的远期价格合理吗?

李广飞:越成熟的品种,交易量越大。交易量越大的品种,它的流动性越好,流动性越好的品种,操纵的难度会越大。期货价格是一个多方博弈交易的结果,价格反映出市场对未来的判断。

记者:当期货市场远期价格低时,有没有抱怨是期货市场打压价格?

李广飞:去年下半年,国内一些生产商对期货市场的指责还是比较大的,当时包括煤炭、有色等价格跌得非常惨,有一些声音指责期货市场恶意做空投机。

但是客观来说,如果期货市场没有投机力量,套保企业就找不到交易对手,市场不活跃,流动性丧失,期货市场成为一潭死水,反而失去了期货工具的价值。每个产能严重过剩的市场,没有价格大幅下跌,也不会促使各个过剩行业努力去产能、去库存,更不会推动今年整个市场形势转好,所以投机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

记者:去年商品市场整体大跌和今年的大涨,正常吗?是期货造成的吗?

李广飞:不能说是期货造成的。去年大跌是长时间产能过剩的集中爆发,这个爆发在期货市场上被反映出来。去年暴跌的结果使过剩产业去产能很坚决,导致今年整体社会库存水平比较低。今年大涨,也是供应侧改革下去产能政策取得了效果,而且在市场资产荒的背景下,经历了大幅下跌后的商品市场,形成一个价值洼地,成为资金追逐目标。

记者:4、5月份商品大涨之后,管理层开始加强管理,市场有所回调。现在回过头来看,怎么理解当时的情况?

李广飞:应该说期货市场远期价格的大趋势并没有因为加强管理而改变,仍然反映了产业的核心基本面,但管理层通过加强管理给市场适度降温是必要的。第四季度的价格,特别是煤焦钢产业链的价格,已经远远高于第二季度的报价,虽然有资金推动,但核心还是基本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