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6 16:31:23

点击下载

作者:李倩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研究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研究试读: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于2004年进入web2.0时代。以Blog、wiki、RSS、TAG等为代表的社会性软件相继问世,web1.0下的“精英创作”时代,已被草根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创作时代所取代。新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流程开始盛行。在此背景下,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由原先的隐秘状态变为公开、透明的状态,且以相对独立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可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效益、带来价值。例如,有些学术博客中的首发原创博文就是科研工作者在闲暇时进行学术交流的思想结晶;自拍的网络教学视频可以让用户在闲暇时学到课堂上所无法汲取的知识;网络上一问一答的信息,可以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信息内容细致入微,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网络语言可以为年轻人的日常交流增添色彩,同时这些流行用语又代表了现代年轻人的一种心态,网络语言体系的符号构成、表形示义及其产生发展的背景都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渊源……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依附于网络而存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社会功用。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是人们在与网络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资源,既是人们在网络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主体客体化的产物,凝结了人类的智慧与思想,又是人们开发与利用,并指导和影响着人们的活动、帮助人们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资源。然而,目前国内学者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社会功用、社会贡献与社会地位的探讨尚不充分,未能结合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实际应用情况去揭示它们的社会意义。这就需要我们站在社会层面,以价值的视角,运用业已成形的价值论理论研究模式,对整个社会体系下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生成、发展、作用规律进行全面的透视,以揭示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对于社会存在、发展和完善产生的效应,阐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对于社会主体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影响。

基于此,本书将社会价值论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研究中,以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为研究基础,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等研究方法。本书旨在探索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基本规律,阐释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内涵、类型与特性,阐述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具体表现,总结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评价的基本思路,对典型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进行分析,力图全面而详细地探讨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社会价值问题。李倩2016年1月于山西大学

摘要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为概论性内容章节,主要探讨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及其社会价值的基本理论。本章论述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含义、类型与特点;在阐述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内涵的基础上,从目标受众、价值实现情况、作用方式、作用的时间范围、对生产活动的作用、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体的意义、对社会主体的作用效果、社会主体活动的领域等视角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进行类型划分;最后论述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特性:客观性与主体性统一、社会性与历史性并存、多维性与一维性相互作用、保值性与增值性相依、规范性与驱动性相辅相成、相对独立性等。

第三章为承上启下的重点章节,阐释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具体表现:主观民意的表露与参考采纳,学术研究成果的渊薮,大众日常生活参考的“百科全书”,网络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文化的网络化,娱乐休闲的消遣资料。本章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数据、图表加以佐证。

第四章为本书的重点章节,探讨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评价问题。本章分析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评价角度,包括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发布者角度、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接受者角度、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本体角度、网络平台角度等;阐述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评价的原则:针对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包容性原则;介绍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评价的方法,包括移植法、主题或事件法、主体对比法等,并佐以数据对这些评价方法加以说明。

第五章结合前面章节的论述要点,以新浪微博原生数字资源为例进行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为总结性章节,归纳了本书论证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方向。

Abstract

This book could be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summarized the present domestic and abroad research situation,research contents,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tudy methods and innovative point of this thesis.

The Second Chapter,as an introduction section,mainly discussed the basic theory of network born digital resources and their social value. This chapter studied the network born digital resources’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network born digital resources’ social value connotation,this chapter classified their social valu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the target audience,realization of their value,mode of action,scope of working time,effects upon production activities,labor value theory,different significances to social subjects,effects upon social subjects,and effects upon social subjects’ activity areas. Finally this chapter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born digital resources’ social value—unity of o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y,coexistence of sociality and historicity,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dimensionality and one-dimensionality,interdependence between value preservation and value increment,complementar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malization and driveability and relative independence,etc.

Chapter Three,as a connecting link section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illustrated the manifestation of network born digital resources’ social values:facilitating to unveil and adopt public opinions;providing space and tools to gather academic achievements;serving as the “encyclopedia” in ordinary people’s daily life;generating the driving sou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conomy;motivating social culture networked;and providing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leisure and recreation. A large number of facts,figures,and charts are listed to support their social values’ manifestation.

Chapter Four,as a key section of this book,discussed how to evaluate the social value of network born digital resources. This chapter analyzed evaluation perspective of network born digital resources’ social value,including perspective of publishers of network born digital resources,perspective of their receivers,perspective of ontology,and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platform,etc. Then,it elaborated the principle to evaluate network born digital resources’ social value:the targeted role principle,the comparability principle,the objectivity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inclusive. At last,the evaluating methods for network born digital resources’ value are introduced,including transfer technique,topic or event method,the subject correlation method and so on,which are illustrated with data.

Combined with the key points of the previous sections discussed,Chapter Five made a case study of network born digital resources in Sina microblog to illustrate the social value of network born digital resources.

As the conclusion part,Chapter Six summarized the main argument point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that needs to further in-depth study and discuss.

1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

1.1.1 网络社会的形成

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开始介入互联网的建设与经营,独立的商业互联网络开始发展起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商业运作,互联网由早先的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变为以企业投资建设为主;由原先仅限于研究部门、学校和政府部门使用,变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应用;由单纯的军事化和科研学习用途,逐渐转变为满足普通民众日常浏览信息、检索和利用信息的需求。互联网对于社会公众已不再陌生:一般民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其所关注的信息,了解国内外大事,并通过搜索引擎快速获取其所需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在线交易平台进行商务贸易、网络购物、网上支付、旅行预订等活动;可以借助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等在互联网上快速传递和分享信息,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跨时空通信便利;还可以使用互联网阅读网络文学作品,观看网络视频,玩网络游戏,以达到娱乐休闲的目的。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休闲、娱乐、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互联网以其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球网民人数达到了2279709629人(22.7亿多人),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32.7%。中国网民人数达到了513100000人(5.13亿多人),约占中国人口总量的38.4%,约占世[1]界总网民人数的22.5%。”互联网的普及和利用表明,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社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政府、企业和组织进行三网融合的尝试。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包括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在物理硬件、应用软件、技术、业务与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接合与合并。美国于1996年4月25日颁布了《1996年电信法》,奠定了美[2]国三网融合发展的基础。英国于2003年在《2003年电信法案》的[3]基础上成立了OFCOM。该机构是英国电信独立的监管机构和竞争管理当局,具体规范和管理电视和广播部门、固网电信、移动电话、[4]邮政服务以及无线设备发射的无线电波等。OFCOM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英国三网融合的发展。法国电信于2003年12月在里昂市开展了“TV over DSL”项目,使得用户通过一个普通的电视设备可同时[5]进行打电话、上网、看电视三项活动。日本则开始了具有三网融合[6]特征的下一代网络——NGN的开发。此外,德国等国家也开展了三网融合方面的工作。随着“十一五”规划对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投资建设,我国一些地区已初步建成了基于数字技术、IP技术、软交换技术、宽带接入技术和IP多媒体系统(IMS)等技术的网络融合平台,建立了具有公平竞争市场的三网融合行业。行业内的主要业务有电视机终端视角的IPTV、手机终端视角的手机[7]电视、计算机终端视角的VOIP等。其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家庭业[8]务又包括家庭娱乐业务、家庭通信类业务和安防监控家电控制业务。现在,3G业务已经在我国全面启动,以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代表,已为语音、视频、数据和即时通信等业务注入新鲜血液,为信息服务模式、信息传递与处理流程和用户信息体验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包括北京市、辽宁省大连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青岛市、[9]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广东省深圳市和四川省绵阳市。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12月30日公布了第二批网络融合试点地区[10](城市)名单。相信随着三网融合试点的展开,我国的网络建设将达到新的高度。

三网融合促使互联网的触角延伸:一是在网络类型上得以扩展,由原先以计算机为主要的接入设备转变为计算机、固定电话、手机、PDA、电视机、机顶盒等多元化的接入设备,由原先的计算机“多对多”网络转变为集“多对多”网络和“一对多”网络于一体的复杂网络;二是在服务上得以扩展,促使原有网络下的运营商、服务商摒弃原有的竞争观念,走向与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服务商的合作,实现业务的互通、联合和用户资源的分享,拓宽服务渠道,使得服务手段、方法更加精细化、多元化和人性化;三是在信息资源的建设上得以扩展,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多类型网络共建、共享与共用,促进信息资源的载体多样化发展,加强具备多样性和生动性的信息资源表现形式的开发,为用户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资源传递与交流入口,授予用户最大的信息制造参与权限与信息分享权限。三网融合从物理、软件和服务三个方面将人类网络社会的发展推向高潮。

1.1.2 web2.0的蓬勃发展与web3.0的兴起

21世纪初,互联网的运作理念和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web1.0时代进入web2.0时代。web2.0是以草根化、平民化和网络大众互动为发展目标,以微博、博客、播客、wiki、RSS、SNS等网络应用为服务平台,利用参与式网络架构体系,创造出超越传统web1.0技术内涵的web页面,给予用户丰富的web体验和极大参与度的集技术、理念和模式于一体的一系列网络效应的总和。web2.0的特点为:鼓励用户参与网站信息内容的制作与发布,降低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网页编辑技术门槛,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网络应用软件和平台——如Blog、wiki、RSS、SNS、TAG等,使得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像专业网站制作者那样拥有自己个性化的页面,从而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提高用户对于网站的忠诚度;更加强调网站的互动性,鼓励以分享、交流和展示为目的的信息创作与发布;鼓励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用户与网站编辑之间的互动;鼓励网站与网站之间的沟通与信息共享,从而形成信息生产者、信息发布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最广泛的联系。现在,国外web2.0网站以wiki、Facebook、LinkedIn、Flickr、craigslist、YouTube等为代表,国内web2.0网站以百度百科、百度知道、腾讯空间、新浪博客、优酷、土豆网等为代表。其中,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为代表的新生代web2.0网站正引领web2.0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web2.0迅猛发展的同时,针对因“去中心化”而产生的信息资源泛滥、互联网应用平台服务管理混乱等情况,人们又提出了web3.0的构想。web3.0是在语义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供比web2.0更加大众化、精确化和智能化应用服务的一系列理念、技术、模式的集合。与web2.0 相比,web3.0具有以下优势:①注重对微内容的自由匹配、强有力的整合与高度聚合,可以准确把握信息资源特质并精准定位,以打造出快速反应的个性化搜索方式,从而将web2.0下的杂乱内容进行整理,凸显其特征,以利于搜索和利用;②将工作边界由web2.0下的互联网设备扩展到三网融合下的各种设备——除计算机外,还包括PDA、2G与3G手机、机顶盒等,从而使工作能在多种终端平台下实现,完成web2.0所无法实现的对多种形态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管理与整合;③其智能化技术使之能够处理海量的用户需求信息,比web2.0更了解用户的价值,通过不断地获悉和把握用户需求、修正服务策略、改进服务质量,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给予用户良好的人性化体验,提供更贴切的服务。

浩如烟海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正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人类网络社会的形成、web2.0的蓬勃发展与web3.0的兴起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和扩大的。

1.2 选题研究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是现实社会文化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的具体反映。以国家为例,不同国家人群的行为习惯、语言交流特色、思维方式等,通过网络文字、图像、声音等的发布和传播,形成了具有国家文化特色的网络数字信息。因此,从整体的视角来考察,对某个国家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研究,是了解这个国家社会文化,尤其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切入点。比如,通过对微博中原生数字资源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社会行为、社会心理、消费观念等一系列的研究要素;通过对中国网络上的流行语——“收菜”“×××,你妈叫你回家吃饭”等以及代表“90后”的时尚语言——“火星文字”的解读和文化背景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当下中国网络的文化影响力。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是“正在增长的人类智力和文化的输出成果,[11]它仅以数字格式存在,在其他物理格式中无相同的替代。”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是人们思想的智慧火花,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乏佳作和有价值的内容。它可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效益、带来价值。例如,有些学术博客中的博文就是科研工作者在闲暇时进行学术交流的思想结晶;自拍的网络教学视频可以让用户在闲暇时学到课堂上所无法汲取的知识;网络上一问一答的信息,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信息内容细致入微,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网络语言可以为年轻人的交流增添色彩,同时这些流行用语又代表了现代年轻人的一种心态。网络语言体系的符号构成、表示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背景都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渊源……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依附于网络而存在,体现出丰富的社会功用。值得注意的是,借助于网络媒体多渠道、低成本的信息传播优势,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将在未来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做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分析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社会价值及其表现形态,深入探讨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可为社会充分利用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web2.0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由创作,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信息发布权利。这一划时代的举措促使人类在与虚拟世界的交互中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信息资源——网络原生数字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微博、博客、BBS、wiki等为代表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创作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然而,人们对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认识却发展缓慢:信息量的激增使网络服务商对庞大的数字资源的存储和软硬件的维护措手不及,信息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网络服务机构却无法提供有效的筛选辨别手段,使得用户面对庞大的数字资源无从下手利用;部分网络服务商与网络用户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仅持娱乐休闲和追求时尚的态度,仅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进行零星的保存,不重视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其他方面社会价值的开发,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潜力的挖掘不充分。这两个方面综合作用容易导致网络服务商和用户随意删除、更改已形成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导致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流失,从而造成损失。更进一步说,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载体的独一无二性使其具备了其他资源所不具有的独特内容和文化精髓,是科学研究的珍贵材料;而一个错误的操作或者无意识的鼠标点击,都可能令这样的资源永久地消失,那么,留给我们后人的互联网资料就会大大减少。同时,由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隐秘性,我们对其开发利用还不够,从而损失了一笔精神财富。由主客观因素所导致的人们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认识的不足以及开发与利用的不够,是阻碍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发展的重要原因。深入探讨和研究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社会价值,可引导社会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有意识地构建、开发、优化与利用,实现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1.1 有关原生数字资源的研究

国外对于“born digital”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生于数字时代的新[12]生代人,即digital natives,另一种是原生数字资源。以“born digital”为题名或主题,我们在谷歌学术搜索、SpecialSci数据库、ACM数据库、IEEE Xplore数据库、Inspec数据库、NSTL数据库、EBSCOhost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 Direct Online数据库、ProQuest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Springer全文数据库等中进行文献查找和阅读,发现国外学者对“原生数字资源”(born digital)和“网络原生数字资源”(network born digital)的区分并不明确,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本书在对国外文献进行梳理时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国外文献直接描述原生数字资源和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篇幅较长,研究内容大多实践性强,多从原生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着手,同时对原生数字资源的子类型进行深入探讨。(1)原生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

①理论研究方面

在《原生数字资源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致力于为子孙后代保留》一文中,安德烈亚斯·鲁博等从文化角度论述了原生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意义,并论述了其在数据获取、长期保存、数据访问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原生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并提供了一份关[13]于“奥地利联机存档”(AOLA)的报告。名为“UC Berkeley”的组织提出了原生数字资源保存的四个层次:“档案”“服务”“镜像”“链接”。“档案”是指网站长久存放在Berkeley服务器上并随时可以被访问的原生数字资源;“服务”的数字资源是在服务器上暂存的原生数字资源;“镜像”网站被复制到Berkeley的服务器上以备份,是在其他机构长期保存的重要原生数字资源;“链接”资源值得关注,但不属于Berkeley更高级别的搜集范围,只是Berkeley链接的原生数[14]字资源。罗宾·泰勒则从筛选、版权、蜘蛛爬行、元数据、编目、[15]用户界面等方面论述了国会图书馆对原生数字资料存档的问题。《原生数字资源存档》一文对英国国家图书馆的网页保存活动进行介绍,并指出图书馆对网页存档的速度远不如谷歌等搜索引擎标引网页的速度。为将搜索引擎标引网页的技术优势引入英国国家图书馆的网页存档工作中,作者建议对谷歌搜索引擎的网页标引内容进行存档[16]。穆雷·凯瑟琳·R.和谢·因加·K.对参与“濒危网页”工程的策展人、图书馆员和档案馆员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讨论,并建议图书[17]馆和政府机构应在维护网络出版的材料方面展开合作。阿克特·雷杰斯卡等认为越来越多的知识内容是“原生数字”,为了使内容创建者对其作品进行长期保存更容易,应将保存工作纳入内容生产周期中;他们的项目采用现有的视频制作工作流程,并集成了一个保存数字内容的生命周期管理过程,该过程将促使数字内容得到长期保存[18]。

②实践研究方面

针对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国外开展了一系列著名的研究项目。在美国,2000年12月,美国国会投资1亿美元给“国家数字信息和基础设施保护计划”(NDIIPP)。该计划由国会图书馆牵头,旨在获取、保存重要数字内容并提供利用,发展与网页存档服务相关的一系列技术基础设施,建立或加强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目前有130个[19]合作伙伴参与该项目。Metaarchive为其子项目,由埃默里大学、奥本大学、乔治亚理工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11所高校于2004年合作建立,旨在保存因自然灾害、人为失误和忽视而可能永远消失[20]的文化及历史方面的重要材料。美国国会图书馆实施了Library of Congress Web Archives(LCWA)项目,该项目的电子化档案资料由学科专家就某一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网站网页存档而成。该项目是国会图书馆为未来几代研究人员所做的评估、选择、收集、编目、保存数字材料和提供接入口等一系列工作的一部分。其早期的网页档案[21]开发项目名称为MINERVA。在日本,其国会图书馆的网页存档计划(WARP)项目,则是一个在版权持有者允许的情况下,对因特网资源进行有选择性的搜集以存档并保证公众可获取的计划。该项目于[22]2002财年开始试点,并于2006财年步入实际运营阶段。在韩国,其国家图书馆的网络存档与搜索因特网资源(Online Archiving & Searching Internet Sources,OASIS)计划,用于网络数字资源的搜索和保存。OASIS系统于2005年12月开发,其目标在于为下一代国民保存数字资源,搜集并保存国家数字文化遗产,建立针对数字资源[23]的规范化管理政策。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网页存档计划可以追溯到1996年PANDORA存档计划的实施。由于PANDORA存档计划囊括了1996年至今的各种内容,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所采用的网页存档方法从一开始就是有选择性、高效而又实用的。目前,已经有超过[24]10个图书馆组织参与到PANDORA存档计划中。奥地利也开展了奥地利在线存档(AOLA)项目,旨在建立奥地利网络空间档案,间隔[25]一定时间对奥地利的网络空间进行快照并获取信息。这些数字保存项目构成了原生数字资源研究的重要基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太空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还联合制定了OAIS(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标准。该标准本身并不是专门用来解决数字信息长期保存问题的特殊技术,而是着重论述了与数字信息保存相关的各种关系和框架概念,以及应对数字信息保存、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策略。OAIS参考模型由六个功能模块组成,分别是摄入、长期存储、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保存规划、存取。[26]此外,还有英国的网页域名研究项目(Web Domain Research [27][28]Project),法国国家图书馆的Bnf网页存档项目(Bnf Web [29][30]Archives),以及挪威国家图书馆的paradigma项目,等等。(2)原生数字资源的机构管理工作

埃莉诺·鲁宾逊和汉娜·格林对英格兰东北部地区走在原生数字资料开发前列的“七个故事”儿童书籍中心的相关工作进行介绍,分析该中心在原生数字资料的获取、保存、提供过程中所遭遇的挑战,阐明该中心如何克服困难、应对挑战,最后分析该中心使用原生数字资[31]料的状况。克里斯·希尔顿和戴维·汤普森认为数字世界新的信息采集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给图书馆员、档案馆员和读者提出新的挑战,基于此,他们从未来计划、社会变迁——不仅仅是技术、工作日程、Fedora的数字对象库运用、新文献工具的开发、元数据的挑战、新的商业合作等方面研究探讨惠康图书馆将原生数字资料纳入其馆藏[32]所做工作的第一步。此后,克里斯·希尔顿和戴维·汤普森又进一步评估了受欢迎图书馆在原生数字资料存档工作方面的进展,总结分析了处理原生数字资料方面的经验,提出处理原生数字资料面临的挑战[33]。凯瑟琳·穆雷和马克·菲利普斯介绍了北德州大学图书馆的数字项目单元,从合作、最佳实践、采集开发以及经验教训等方面对原生数[34]字资源和数字化资源的采集及提供利用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探讨。此外,还有由弗吉尼亚大学牵头的针对原生数字资源典藏的“监管机构间模型”项目:该项目持续了两年(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项目合作伙伴创建了一个跨机构的管理原生数字内容的框架;项目小组计划保存和处理13项值得关注的个人和组织数字馆藏,并利用基于Fedora的Hydra解决方案使得这些馆藏可用,该解决方案可以被其[35]他组织机构安装和使用。最后,该项目形成了《AIMS白皮书》。(3)原生数字资源应用技术

迪米特·丹尼夫和阿特罗斯·梅泽耶卡等介绍了“SHARC网站捕获存档”架构,该架构运用于网页档案质量评估和面向给定资源进行更好质量的捕捉战略调整等方面。他们在此架构下制定数据质量衡量标准,描述数据属性,并为网页的爬行抓取活动研制了一系列以质量为[36]中心的调度管理策略。昭洋西诺、恭孔多和卡尼达等人针对考古学家对快速记录和精确记录的需求,提出用GPS、数码相机、特别是IC录音机和其他数字化工具来帮助完成考古类原生数字资源的生成,[37]并以田野调查案例为样本进行分析说明。塔卡扎伊克以学术文章为例,提出了一个提取元数据的全面的系统,对网络文档的页眉、页脚、参考书目等进行全面检查,为该系统设计了一个支持评价、单元测试和更换单个组件的模块化的工作流程,对系统处理原生数字文档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并使其能处理扫描图片文档,采用机器学习方[38]法以增强对新文档布局和格式的适应能力。夏兰·翠丝指出,要想与原生数字资料为伍工作,必须掌握电脑硬件、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固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基于此,他对一系列帮助实现数字文档创建和保存的技术进行了检验,并探讨了人类在与数字世界交互过程[39]中所形成的轨迹问题。(4)原生数字资源的子类型研究

从不同的视角,对原生数字资源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每个类别下再细分又可以有多种讨论。限于篇幅,下面仅针对所收集资料中提及的原生数字资源类别进行分类讨论。

①学科原生数字资源

艺术原生数字资源。杰基·杜丽分析原生数字艺术收藏品的意义,列举了《艺术图书馆期刊》中关注数字艺术发展的文章,着重关注对原生数字资料的管理,并进一步给出了完善艺术类数字化资料收集的

[40]建议。克里斯托弗·贝克尔等对保存互动多媒体艺术原生数字资源的试点项目进行了介绍,阐述这项收藏给数字化保存带来的挑战,通[41]过对互动艺术作品保存案例进行分析,明确具体的保存要求。

农业原生数字资源。艾尔斯探讨了农业原生数字资源的存档与相关问题,对明尼苏达大学(UMN)的农业实验站(AES)和合作推广所这两家机构产生的出版物的原生数字资源沉积所形成的数字资源库进行了研究,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数字资源库的当前访问和长期保存访问,从角色、责任和流程等方面,针对将这些出版物整合到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数字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讨论了内容范[42]围、元数据、准入、版权和长期维护等事项。

文学原生数字资源。马修·基尔申鲍姆等完成的白皮书介绍了三项重要的文学原生数字资源:埃默里大学的伍德拉夫图书馆收藏的萨尔曼·拉什迪的文章、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哈里·兰塞姆人文研究中心收藏的迈克尔·乔伊斯的文章、马里兰大学马里兰州技术研究的[43]人文部收藏的蒂娜·拉森的文章。英格博格·玛利亚从视觉呈现、动态演化和文本组织等视角探讨以电脑为创建和传播媒体的英语数字诗,试图建立一种“文本细读”的分析方法,利用此方法提高数字诗的空间性、实践性、动态艺术性和字-图建设等,重点关注这些数字[44]资料如何为读者呈现精心策划的诗的形式。

②不同形态的原生数字资源

原生数字图像、图纸、照片。库尔特·赫尔弗里希认为,原生数字化设计记录是最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数字对象,他针对具有特殊格式的电脑辅助生成2D、3D数字图像展开讨论,致力于给这些数字图像存档工作建立指南和标准,介绍了在欧洲和美国进行的三个网络项目,论述了即将开展的旨在收集、处理原生数字化设计记录的英国建[45]筑图书馆的图纸和档案项目。库马尔在其论文中讨论原生数字“字图像”的相关事项,介绍了一种对字图像进行二值化的新的幂律转型算法,该算法提出对图像二值化进行改善以增强OCR引擎上的字图像的识别性能,算法可以自动在设定好的笔画宽度与固定阈值下[46]选择字图像的最优伽马值,其结果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他还在另一篇文章中针对原生数字图像进行讨论,为原生数字图像集设计了文本分割和定位算法,在图像三色板上试验了二值化算法和边缘检测[47]。赫佛德和鲁尼恩在谈到兰花原生数字照片收藏时认为,对于许多从事数字项目的图书馆员和档案馆员来说,将原生数字对象上线是一个挑战;传统档案处理过程方法和描述标准通常不适用于原生数字媒体,这就需要新的方法和标准;随着数字化管理的新的挑战出现,图书馆员和档案馆员必须持续学习元数据标准、数字归档的最佳实践[48]范本和资产管理技术,以确保获得和保存适宜的原生数字资源。基奥·布赖恩和沃尔夫·马克提出管理和保护原生数字照片的综合方法,他们分析了摄影师做法的改变,说明使用数字技术的摄影者与获取摄影者的原生数字图片资源的建档者之间的必要合作关系;特别关注了保存和访问图像格式的相关技术事项,之后探讨了政策问题和档[49]案管理员的参与问题。凯瑟琳·皮尔斯认为,建筑公司在过去的30~40年中将电脑作为设计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只将原生数字建筑记录捐赠给保存库,基于此,凯瑟琳·皮尔斯回顾了为保存数字建筑记录所做的文献工作,分析信息专业人士在收集这些记录过程中可[50]能发挥的作用。斯蒂芬·鲍尔和克里斯托弗·贝克尔研究了原生数字照片保存过程的质量保证问题和将原始图像转换为Adobe Digital [51]Negative等标准格式的验证转换问题。克里斯坦因·弗伦和多尔蒂·卡里萨·科瓦尔斯基则对一个试点项目进行介绍,该项目对芝加哥建筑学院和芝加哥艺术学院存档的设计类原生数字数据的软件和流程进[52]行了验证。

原生数字视频文件。由伊冯娜吴、南鲁宾、卡拉·凡·玛尔森带领的公共数字化电视保存项目小组分析原生数字视频文件长期保存的要求,讨论维护保存库的成本和潜在收益,他们认为,经营成本可以自我维持。该小组并不侧重于阐述可以支持长期保存的技术或者基础设施状况,而是站在公共电视长期数字化保存全局要求的高度进行讨[53]论,不囿于为保存而保存。

③原生数字文化遗产

英奇·安格瓦尔介绍了荷兰收集和保存原生数字文化遗产的概况,认为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荷兰文化遗产部门的工作与web2.0的现实扭打在一起,对web2.0可能带来的好处进行分析,为文化遗产组[54]织可以采取的下一步措施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阮建海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数字文化遗产宪章的基础,围绕原生数字文化遗产的保存问题进行阐述与探讨,认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工作的[55]重点应该是保护原生数字遗产资料。保罗·罗格桑·伯根和理查德·古田探讨了关于1999年艾姬篝火倒塌事件的原生数字史料收藏——“余烬”,介绍“余烬”的馆藏构成:电子邮件、照片、文献和围绕事件而生的网络页面,说明“余烬”这个博物馆在社会和个人投资的指引下如何由原先混乱的管理状态逐渐采用有目的地管理资源的5S模[56]型进行管理,特别是针对电子邮件的收藏管理工作进行了讨论。马修·基尔申鲍姆、理查德·欧文登和加布里埃拉·里德文对文化数字遗产的数字取证领域进行介绍,探讨收集维护原生数字文化遗产资料与[57]收集维护法律证据之间的利益衔接点。[58]

此外,还有莱拉写的论文《原生数字:原始资料的新视角》等。因为文献传递的问题,没有办法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1.3.1.2 有关“价值”的理论研究(1)信息价值论“Value”一词在国外以两种方式存在:第一是以动词的形式存在,指对信息的价值评估;第二是以名词的形式存在,指信息的价值所包括的内容。国外学者大多数偏向于对具体信息的价值评价活动进行研究,因而,在总体的价值论方面所获得的资料不多。

尼库利切夫认为,“信息社会”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信息对社会发展现阶段具有重要决定性意义这一理解基础之上的,从而将“信息社会”论与信息价值论结合起来,强调利用马克思主义劳动[59]价值论从物质的、总体的方面来断定社会整体。卡尔·波普尔将知识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认为“存在着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包括物理实体和物理状态的物理世界(世界1);第二世界是精神的或心理的世界(世界2,包括意识经验世界);第三世界是客观知识的世界,即客观意义上的观念的世界——它是可能的思想客体的世界:自在的理论及其逻辑关系、自在的论据、自在的问题等的世界(世界3,包括书、图书馆、计算机存储器以及诸如此类事物的逻辑内容)。前两个世界能相互作用,后两个世界也能相互作用。因此,第二世界即主观经验或个人经验的世界跟其他两个世界中的任何一个发生作用。而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不能相互作用,除非通过第二世界[60]即主观经验或个人经验的干预”。卡尔·波普尔将他所理解的客观知识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他的论断中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丹尼尔·贝尔强调理论知识的极端重要性,认为“后工业社会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其中关键的一点,[61]是在形成决策和知道变化时,理论知识居于中心地位”。同时,他关于后工业社会的论著为西方信息社会理论奠定了基础,对西方相关信息社会理论思潮造成了深远影响。汤姆·斯托尼尔在其论著《信息财富——简论后工业经济》中认为“每一件物品或材料在投入信息后就会增值……物质的交易会导致竞争,而信息的交易更可能导致合作。信息是一种可以真正分享的资源……信息不仅可以使其他投入[62]物,如土地或劳力等增值,而且会使其本身增值”。他还在第四章从各行各业的角度对知识创造财富进行论证。他的观点撇开了生产劳动这一关键因素而孤立地谈论信息和知识的增值作用。爱德华·莫拉夫斯基经过多年在许多领域与信息进行“拼杀”,总结出了用来解[63]锁信息价值的方法、过程和技能。此外,还有里卡特·科斯塔等所[64]写的《信息价值来源》、玛丽·菲尼和莫林·格林福斯所著的《信息[65]价值与影响》、贺利·迪金森所著的《参考书目选择:信息价值》[66]等。

为了将信息价值论深入具体领域中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通过对信息类型的划分,讨论不同种类的信息的价[67][68]值,如地理信息价值、检测信息的价值等;另一方面,通过对价值的类型进行划分,讨论特定信息不同种类的价值,如信息的经济

[69][70][71]价值、信息的适用性价值、信息的军事价值、信息在决策与[72]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等。(2)对信息的社会价值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信息资源社会价值的论述不多,一般多谈论具体某一类信息的社会价值,其中,有些信息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例如,米歇尔·希尔论述信息对社会的影响,重点关注新的技术信息对于我[73]们生活的影响程度。库克尔与格里格瑞对于公共信息的披露在生[74]产和交换经济中的社会价值进行探讨。汉斯·格斯本奇对比研究了当所有选民有机会获得信息时,私人信息价值与社会信息价值的状况[75][76]。理查德·伯纳克诺普夫对地质地图信息的社会价值进行了评估。卢卡·科伦坡、赞布罗塔·费明尼斯认为,在一个选美比赛框架中,公共当局决定公共信息评估的准确性,评估主要针对对个人行动和私人信息采集的影响程度而进行,并认为,无论公众信息的边际成本是否[77]超过私人信息,更加准确的公众信息都将促进福利的增加。凯斯·[78]克罗克和阿瑟·斯诺讨论了逆向选择中隐藏信息的社会价值。史蒂芬·波拉斯基开发了一个探索产量的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得到可耗竭性资源的存储规模与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在两个方面有价值:首先,在生产之前,必须通过探索来获得储备资源的位置——这是基本前提;其次,在探索的早期时间内,生产者获得真实库存量的信息比尽[79]快决定如何快速开发储备资源显得更重要。哈苏纳·穆萨和村田武将赫舒拉的赛马的例子引申至具有竞争力的外汇市场框架中,定量检[80]测在何种条件下公共信息可以成为积极的社会价值。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认为:信息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劳动价值论”必将被“知识价值论”取[81]代。

国外研究原生数字资源社会价值的文献尚付阙如。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3.2.1 有关原生数字资源的研究

国内对于原生数字资源研究较早的一篇论文是2006年阙晓萌和[82]施强写的《论大学图书馆原生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在CNKI的专业检索框中输入检索式“TI=‘原生数字资源’+‘原生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搜索,共查找到29条结果,其按年份分布如表1-1所示。搜索结果表明,2006年之后国内才出现一些关于原生数字资源的论著。利用CNKI的“学术趋势”搜索功能,对与“原生数字资源”关键词相关的论文情况进行分析,原生数字资源的学术关注度正在曲折上升,其结果如图1-1所示。表1-1 29篇论文的年份分布图1-1 原生数字资源的学术关注度

注:数据截止到2013年4月13日,纵坐标表示各个年度下与关键词相关的文章收录数量。

文献查阅表明,国内对于原生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原生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建设、原生数字资源子类型等的研究关注较多。(1)原生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

刘钊等三位学者从技术问题、政策法律和管理机制三个层面阐释了国内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现状;通过探讨对于数字资源应该采取全部保存还是选择性保存的问题,强调在原生数字资源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对中间信息的保存;提出了解决中间信息保存问题的方案:进行开放互动式原生数字资源生产以促进中间信息的保存,或者借助于软件功能实现保存,并通过宣传教育措施、经济和法律调节手段引起人[83]们对于中间信息保存的重视。原生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是开展科学研究至关重要的前提和基础。邓李君论述了国内外数字资源与原生数字资源保存研究现状,分析了原生数字资源保存所面临的障碍——载体、版权、隐私问题、作者的认识、原生资源的种类与容量、保存机构的稳定性与设备的持久性,提出了原生数字资源的保存策略——打破封闭的教育与培训意识、保障相关人员与企事业单位的利益、执行统一的遴选标准、推行政府等多方的联合存储、由政府[84]牵头及给予政策支持。戴艳清主要从经济视角探讨了原生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分析了影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成本要素,指出目前国内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面临的主要经济障碍——长期投入与短期收益的不平衡、潜在利益关系的冲突、数字信息生命周期的管理链断裂、我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之间大多存在交叉重复问题等,并[85]介绍了国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经济策略对于我国的启示。(2)原生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建设

常娥和袁曦临在介绍国内外学者对于原生数字资源理解的基础上,从原生态角度对原生数字资源的概念进行定义,提出以国家图书馆为首各级图书馆联合的异地分布式的原生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管理模式,从资源评价指标、资源的采集和组织描述、资源长期保存和资源[86]检索利用等视角研究了原生数字资源的管理技术问题。他们还在阐明原生数字资源网络信息伦理问题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从信息产权、信息存取权、信息隐私权和信息精确度四个层面剖析了原生数字资源信息伦理的内涵,并重点阐述了原生数字资源伦理问题的核心[87]——原生数字资源保存权问题。(3)原生数字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

阙晓萌和施强用到了“原生数字信息资源”的提法,分析现行出版制度所引起的信息资源生产者在利用自己的信息产品时面临的付费悖论,通过对原生数字信息资源现状的分析,论述如何构建机构知识库服务平台:分析机构知识库的理念,阐述机构知识库的作用——学术传播、原生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和原生数字资源共享利用,指明机构知识库管理与服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原生数字信息资源的版权问题、原生数字信息资源获取难问题、原生数字信息资源管理问题等,从认识、规范、产权三个角度提出规范机构知识库管理与服务[88]的对策。朱明莉从高句丽学术文化发展和国际政治文化发展两个角度阐明了搭建高句丽原生数字资源库的意义,从地理、资源、技术、人才四个方面阐释了通化师范学院图书馆在构建高句丽原生数字资源知识库上的优势和条件,对高句丽原生数字资源知识库的资源存在形式、资源采集、资源加工整理、知识库分类、知识库编目、知识库结构、知识库设计、知识库管理与维护、知识库查检等进行了阐释,对[89]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库的构建提出新的看法、措施和建议。但朱明莉并未指明原生数字资源的含义。计云倩以苏州大学图书馆工作为蓝本,说明了古籍文献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和原生数字资源建设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原生数字资源开发和建设的主要方式——机构知识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网上报告厅、特色数据库,不过,她将原生数字资源理解为苏州大学图书馆所独有的数字资源,与大部分学者对[90]原生数字资源的理解差异较大。马海兵、任龙和范颖捷为让全军范围内的政治工作信息资源得到良好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政治工作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益,在开放存取理念的指导下,提出构建军队政治工作原生数字资源交流与共享平台;此平台为数字化和网络化处理政治工作传统资源、整合政治工作理论资源、深度挖掘利用政治工作实践[91]经验、充分发挥社会网络资源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4)原生数字资源的有关研究项目

与原生数字资源有关的研究项目有:东南大学申报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文原生数字资源管理研究”(项目编号:[92]08JC87000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军队政治工作原[93]生数字资源开放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09BZH005);湘[94]潭大学编号为0509008的校级项目也与原生数字资源有关。

此外,欧亮从原生数字资源加工处理流程的视角出发,对原生数字资源准备、原生数字资源收集加工、原生数字资源存储和保存、原生数字资源获取利用等不同阶段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简要[95]阐述了组织合作的重要性。(5)不同“产地”原生数字资源研究

在“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这一提法出现以前,国内一些学者就已经开展了原生数字资源的子类信息资源研究。基于不同视角对原生数字资源子类型的划分不同,从展现形式的视角划分,以博客资源、微博资源、BBS资源、播客等为例,在CNKI中查找直接研究这些子类型资源的文章,结果如表1-2所示。在高级检索框中输入的检索式分别为:TI=“博客资源”+“博客信息资源”+“blog资源”+“blog信息资源”+“BLOG资源”+“BLOG信息资源”;TI=“微博资源”+“微博信息资源”+“microblog资源”+“microblog信息资源”;TI=“BBS资源”+“BBS信息资源”+“bbs资源”+“bbs信息资源”+“电子公告板资源”+“电子公告板信息资源”+“电子公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