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2019)(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7 07:39:02

点击下载

作者:徐雅,杜庆红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2019)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2019)试读:

编写说明

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作为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首场考试,直接决定考生能否参加之后的医学综合笔试,因此历来被广大考生所重视。而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三站如何设置,每一站具体考查什么内容,在历年考试大纲中均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为了帮助全国考生更好地了解实践技能考试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重点、答题技巧和评分标准等,使考生能够在准备实践技能考试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特组织在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培训一线的著名专家编写了本书。

本书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2016年最新颁布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016年版)》和《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指导(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进行编写。我们在对2010年至2016年全国各地实践技能考试真题的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考试的广度和深度,总结出近七年考试涉及的高频考点,编写了一定数量的模拟题,涵盖考试热点和难点,体现考试形式和特点。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应试技巧,主要为读者讲解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分析实践技能考试三站的内容和特点,以及每一站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实践技能考试,更好地适应考试,更有目的地准备考试。第二部分是模拟试题,完全模拟实践技能考试中三站的内容和出题形式,每一站分别设计了60号模拟题,这些考试题均是基于对历年考试真题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高频考点中抽取的,并且每一题后面由权威专家给出答案解析,供广大考生应试使用。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重点突出了2016年实践技能考试各站的最新变化。如第一站病案分析由往年的一个病案分析改为两个病案分析,并且在答题要求中免去了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等一系列内容的作答。第二站和第三站的部分项目的分值进行了调整。

本书内容翔实,紧贴最新考试大纲,权威性强,适合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练习备考使用。编者2018年10月第一部分应试技巧第一站病案分析一、考试形式和分值分布

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考试的第一站是病案分析,也是技能考试的重点。一般每年本站设置60号题,2016年每号题设置了两个病案分析,其中一个病案是中西医结合内科病案,另一个病案是中西医结合外科、妇科、儿科中的任意一个。要求考生分别根据题目提供的两个病案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按照答题卡的要求,以笔答形式完成中医疾病诊断,中医证候诊断,西医诊断,西医诊断依据,中医治法,方剂名称,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西医治疗措施的书写。第一站所占分值是40分,每题20分,其中西医内容占10分,时间是60分钟。第一站各个项目及评分标准见下表。第一站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二、试题举例【病案(例)摘要1】

李某,男,63岁,已婚,工人。2011年2月18日初诊。

患者2天前早晨起床后发现左侧肢体无力,活动不利,在本单位医务室就诊,经输液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明显,今日左侧肢体无力加重来诊。症见:左侧肢体瘫痪,头晕,耳鸣,目眩,口干,腰膝酸软,二便调,夜寐安。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性情急躁,嗜烟。

查体:T36.7℃,P80次/分,R18次/分,BP160/95mmHg。神志清楚,口角歪斜,流涎,主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1级,左巴氏征阳性。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脑梗死。【病案(例)摘要2】

宋某,女,25岁,已婚,职员。2015年8月21日初诊。

患者停经2个月,阴道少量出血伴小腹下坠1周,既往子宫肌瘤4年。末次月经:2015年6月21日。停经后无明显不适,近1周少量阴道出血,色暗红,质黏稠,小腹疼痛拒按。

查体:T39.4℃,P96次/分,R24次/分,BP100/80mmHg。舌暗红,舌边有瘀斑,脉弦滑。

辅助检查: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在,子宫肌瘤(4.2cm×3.6cm)。【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中风(中经络);中医证候诊断:阴虚风动证。

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

西医诊断依据:

1.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5年。

2.休息时起病,左侧肢体瘫痪,伴口角歪斜。

3.头颅CT示:右侧脑梗死。

中医治法:滋阴潜阳,镇肝息风。

方剂:镇肝息风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先煎)(先煎)

怀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先煎)(先煎)15g,生龟甲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4.5g。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卧床休息,吸氧。

2.脱水降颅压,促进水肿吸收。

3.溶栓,抗凝,合理控制血压。

4.对症治疗。【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胎动不安;中医证候诊断:血瘀证。

西医诊断:先兆流产。

西医诊断依据:

1.有停经史2个月。

2.阴道流血或伴腹痛。

3.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在,子宫肌瘤(4.2cm×3.6cm)。

中医治法:祛瘀消癥,固冲安胎。

方剂: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桂枝12g,茯苓15g,桃仁12g,赤芍15g,丹皮15g,菟丝子30g,续断15g,桑寄生15g,党参15g,当归15g,熟地黄15g,黄芪30g,(烊化)阿胶12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禁止性生活,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2.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黄体酮肌注,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0~20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隔日1次,每次3000U,也可口服维生素E保胎治疗。

3.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可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片。

4.经治疗症状不缓解或反而加重者,应进行B超及血HCG测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第二站操作技能一、考试形式和分值分布

第二站是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考试,一般每年本站出60号考题,要求考生从中抽取一号考题,采取的是边操作边口述的形式进行,注意只口述不操作不给分。考试时间为15分钟。中西医结合类别考生本站所占分值是30分(注意:2016年以前此站分值是25分)。每一号考题中包括不同的4个问题,具体考查的内容如下:

中医操作1题,体格检查2题,西医操作1题(注:2016年西医操作由以往的5分改为10分,其余项目分值不变)。具体的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见下表。第二站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二、试题举例【题干】

1.足三里、外关、至阴穴的定位

2.凯尔尼格征

3.水银血压计测血压

4.戴无菌手套【答题要求】

根据你所抽题号的要求,边操作边口述,时间15分钟。【答案解析】

1.足三里、外关、至阴穴的定位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

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至阴: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2.凯尔尼格征

被检者去枕仰卧,一腿伸直,检查者将另一下肢先屈髋、屈膝成直角,然后抬小腿伸直其膝部,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如小于135°时就出现抵抗,且伴有疼痛及屈肌痉挛为阳性。以同样的方法再检查另一侧。

3.水银血压计测血压

①患者休息至少5分钟。②采取坐位或仰卧位,裸露右上臂,伸直并外展45°,肘部置于与右心房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软骨,仰卧位平腋中线)。③让受检者脱下该侧衣袖,露出手臂,将袖带平展地缚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横纹2~3cm,松紧适宜,检查者先于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波动,再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上,轻压听诊器体件。④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待动脉音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后,开始缓慢(2~6mmHg/s)放气,听到第一个声音时所示的压力值是收缩压。⑤继续放气,声音消失时血压计上所示的压力值是舒张压(个别声音不消失者,可采用变音值作为舒张压并加以注明),测压时双眼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

4.戴无菌手套(1)先穿无菌手术衣,检查无菌手套大小和包装是否完整,查看无菌手套保质期。(2)用手套袋内无菌滑石粉包轻轻敷擦双手,使之光滑。(3)用左手自手套袋内捏住两只手套的翻折部提出手套,使两只手套拇指相对向。(4)先用右手插入右手手套内,再将戴好手套的右手2~5指插入左手套的翻折部分,让左手插入左手套中,然后将手套翻折部翻回套压住手术衣袖口。(5)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6)在手术开始前应将双手举于胸前,切勿任意下垂或高举。第三站临床答辩一、考试形式和分值分布

第三站是临床答辩,一般每年本站出60号考题,要求考生从中抽取一号考题,采取的是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中西医结合类别考生本站所占分值是30分(注意:2016年以前此站分值是35分)。时间是15分钟。每一号考题中分别包括不同的4个问题,具体内容为:

1.中医问诊答辩(病史采集)。

2.中医答辩。

3.西医答辩。

4.临床判读、医德医风。

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见下表(注意:2016年西医答辩由以往的8分改为5分,临床判读由以往的7分改为5分,其余项目分值不变)。第三站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二、试题举例【题干】

1.小儿急性腮腺炎问诊

2.肩髃、肾俞主治

3.胃溃疡的常见并发症

4.心电图房颤【答题要求】

根据你抽取题号的要求,进行口头答辩,时间15分钟。【答案解析】

1.小儿急性腮腺炎问诊(1)现病史

1)主症的时间、程度:发热和腮部肿胀疼痛时间?有无规律?跟进食是否有关?有无急性腮腺炎病人接触史?

2)伴随症状:发热时是否有恶寒表现?有无汗出?有无口渴?有无头痛、呕吐、四肢抽搐和颈项僵直?神志是否清楚?男孩有无睾丸肿痛?女孩有无一侧少腹(附件)疼痛?

3)诊疗经过:确诊急性腮腺炎否?口服抗病毒西药或中药否?治疗效果如何?(2)其他病史:既往史:有无异常?个人史:有无异常?家族史:有无异常?过敏史:有无异常?(3)预防接种情况如何?是否全程接种?尤其是麻风腮疫苗是否接种过?

2.肩、肾俞主治

肩髃: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②特殊主治:瘾疹。

肾俞:①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3.胃溃疡的常见并发症

幽门梗阻、溃疡出血、溃疡癌变、溃疡穿孔。

4.心电图房颤(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间距不均、形态各异的心房颤动波(f波),其频率为350~600次/分。(2)R-R间距绝对不匀齐。(3)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第二部分模拟试题第一站病案分析

001号题【病案(例)摘要1】

李某,男,63岁,已婚,工人。2011年2月18日初诊。

患者2天前早晨起床后发现左侧肢体无力,活动不利,在本单位医务室就诊,经输液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明显,今日左侧肢体无力加重来诊。症见:左侧肢体瘫痪,头晕,耳鸣,目眩,口干,腰膝酸软,二便调,夜寐安。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性情急躁,嗜烟。

查体:T36.7℃,P80次/分,R18次/分,BP160/95mmHg。神志清楚,口角歪斜,流涎,主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1级,左巴氏征阳性。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脑梗死。【病案(例)摘要2】

宋某,女,25岁,已婚,职员。2015年8月21日初诊。

患者停经2个月,阴道少量出血伴小腹下坠1周,既往子宫肌瘤4年。末次月经:2015年6月21日。停经后无明显不适,近1周少量阴道出血,色暗红,质黏稠,小腹疼痛拒按。

查体:T39.4℃,P96次/分,R24次/分,BP100/80mmHg。舌暗红,舌边有瘀斑,脉弦滑。

辅助检查: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在,子宫肌瘤(4.2cm×3.6cm)。【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中风(中经络);中医证候诊断:阴虚风动证。

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

西医诊断依据:

1.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5年。

2.休息时起病,左侧肢体瘫痪,伴口角歪斜。

3.头颅CT示:右侧脑梗死。

中医治法:滋阴潜阳,镇肝息风。

方剂:镇肝息风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先煎)(先煎)

怀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先煎)(先煎)15g,生龟甲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4.5g。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卧床休息,吸氧。

2.脱水降颅压,促进水肿吸收。

3.溶栓,抗凝,合理控制血压。

4.对症治疗。【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胎动不安;中医证候诊断:血瘀证。

西医诊断:先兆流产。

西医诊断依据:

1.有停经史2个月。

2.阴道流血或伴腹痛。

3.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在,子宫肌瘤(4.2cm×3.6cm)。

中医治法:祛瘀消癥,固冲安胎。

方剂: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桂枝12g,茯苓15g,桃仁12g,赤芍15g,丹皮15g,菟丝子30g,续断15g,桑寄生15g,党参15g,当归15g,熟地黄15g,黄芪30g,(烊化)阿胶12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禁止性生活,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2.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黄体酮肌注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0~20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隔日1次,每次3000U,也可口服维生素E保胎治疗。

3.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可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片。

4.经治疗症状不缓解或反而加重者,应进行B超及血HCG测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002号题【病案(例)摘要1】

张某,女,33岁,已婚,干部。2013年6月24日初诊。

患者于1个月前分娩后,出现大便干结,4~5天一行,虽经服用“蜜水”“菜汁”“香油”仍效果不显,因在哺乳期,未曾服用“泻药”,希望寻求中医治疗,故来就诊。现症见:大便已4日未下,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口唇色淡,眼睑结膜苍白,食少纳呆,小便正常,无发热恶寒及异常汗出。追问病史,此女属首次分娩,产程较长,失血较多。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5℃,P70次/分,R16次/分,BP100/70mmHg。营养欠佳,表情疲惫。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睑结膜苍白,肠鸣音正常,为每分钟4次,余未见异常。912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5×10/L,Hb100g/L,RBC3×10/L,N%62%,L%37%,E%1%。尿常规:未见异常。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肝、胆、脾、胰、双肾、膀胱、子宫B超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病案(例)摘要2】

周某,女,32岁,已婚。2016年8月30日就诊。

患者2小时前因与爱人吵架出现左下腹撕裂样剧痛,伴肛门坠胀,恶心呕吐。末次月经是2016年7月16日。既往月经正常。

体格检查:T36℃,P96次/分,R22次/分,BP80/50mmHg,患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厥逆,左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有移动性浊音。脉微欲绝。

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阴道后穹隆穿刺为不凝固暗红色血液。

妇科检查:阴道有少量出血,双合诊检查子宫有漂浮感。【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便秘;中医证候诊断:血虚证。

西医诊断:①功能性便秘。②失血性贫血。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分娩时产程较长,失血较多。

2.临床症状: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口唇色淡。

3.查体:睑结膜苍白,肠鸣音正常,为每分钟4次。12

4.血常规:RBC3×10/L,Hb100g/L均低于正常值。

中医治法:养血润燥。

方剂:润肠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当归20g,生地黄10g,麻仁15g,桃仁9g,枳壳9g,生首乌15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营养支持,鼓励多渣饮食,适当食用富含纤维素食物,鼓励适度运动。

2.促进胃肠动力药物。

3.纠正贫血。【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异位妊娠;中医证候诊断:已破损期,休克型。

西医诊断:异位妊娠。

西医诊断依据:

1.既往月经正常,目前停经45天。

2.突发左下腹撕裂样剧痛,伴肛门坠胀,恶心呕吐。

3.体格检查: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逆,左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有移动性浊音。

4.尿妊娠实验:阳性。阴道后穹隆穿刺:不凝固暗红色血液。

5.妇科检查:阴道有少量出血,双合诊检查子宫有漂浮感。

中医治法:益气固脱,活血祛瘀。

方剂: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丹参20g,桃仁12g,人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5g。

五剂,水煎服。立即灌服,后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手术治疗。

2.对症治疗。抗休克,必要时输血。

003号题【病案(例)摘要1】

田某,女,54岁。患者高血压病史21年,长期服用降压药,反复头痛2年,头痛时多伴有血压升高,近1周来因工作劳累,睡眠较少,头痛又发,伴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心悸气短,夜尿数次,大便溏薄。

查体:T37℃,P66次/分,R20次/分,BP150/96mmHg。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界饱满,A>P,心律齐,各瓣膜区未22闻及杂音,腹部无异常。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辅助检查:左室高电压,伴劳损,逆时针转位,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后壁厚12mm,室间隔13mm,查电解质示血K4.2mmol/L。【病案(例)摘要2】

患者,女,32岁,已婚。2016年8月30日就诊。

患者2天前行人工流产术,后出现下腹痛拒按、寒热往来,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质稠、味臭秽。大便溏,小便短赤。

体格检查:T39℃,P96次/分,R22次/分,BP80/50mmHg(107/67KPa),呈急性病容,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伴有腹胀,肠鸣音减弱。9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1.8×10/L,中性粒细胞82%。

妇科检查:阴道可见脓性臭味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穹隆触痛明显,宫颈举痛,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头痛;中医证候诊断:肾虚头痛。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1级。

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头痛2年,加重1周。

2.BP150/96mmHg为血压增高。心界饱满,A>P,心律齐,各22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3.左室高电压,伴劳损,逆时针转位,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后壁厚+12mm,室间隔13mm,查电解质示血K4.2mmol/L为正常。

中医治法:补肾填精。

方剂:大补元煎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人参10g另煎,炒山药30g,熟地黄15g,杜仲9g,枸杞子10g,当归10g,山茱萸10g,炙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减轻体重,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等。

2.对症治疗:氯沙坦钾、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的应用。【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妇人腹痛;中医证候诊断:湿热瘀结证。

西医诊断:急性盆腔炎。

西医诊断依据:

1.人工流产术史。

2.发热,腹痛,带下量多臭秽。

3.体温39℃,呈急性病容,下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4.妇科检查:阴道可见脓性臭味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穹隆触痛明显,宫颈举痛,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加。

中医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剂: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金银花20g,甘草9g,当归20g,赤芍20g,穿山甲6g,皂角刺9g,天花粉12g,贝母12g,防风12g,白芷9g,陈皮9g,乳香12g,没药12g,薏苡仁20g,冬瓜仁15g。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

2.手术治疗:形成较大炎症包块或形成脓肿的,可手术治疗。

3.物理疗法。

004号题【病案(例)摘要1】

王某,男,19岁,工人。2015年3月10日就诊。

下腹疼痛1天,加重3小时。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隐痛,脐周为主,纳差,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未治疗。3小时前症状加重,右下腹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重,伴恶心纳差,发热,遂来诊。

查体:T37.5℃,P7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神志清,下腹压痛,右下腹伴明显反跳痛,轻度肌紧张,未及明显结节及包块。墨菲征(-),肠鸣音正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9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4.7×10/L,N%78%,尿常规正常。【病案(例)摘要2】

李某,女,28岁,职员。2015年4月25日初诊。

患者平素月经正常,现停经53天,阴道不规则出血3天。末次月经2015年3月,停经后有明显早孕反应,3天前阴道有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曾服安络血效果不佳。现症:停经53天,阴道少量出血,小腹空坠隐痛,腰酸,神疲肢倦,心悸气短。

查体:T36.6℃,P86次/分,R21次/分,BP122/80mmHg。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细滑无力。

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活。【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肠痈;中医证候诊断:瘀滞证。

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

西医诊断依据:

1.青年男性,急性起病。

2.转移性右下腹痛。

3.查体:下腹压痛,右下腹伴明显反跳痛,轻度肌紧张。9

4.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4.7×10/L,N%78%,尿常规正常。

中医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泄热。

方剂: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用法:

大黄6g,牡丹皮15g,桃仁15g,红藤15g,紫花地丁20g,青皮10g,枳实10g,厚朴10g,丹参10g,赤芍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服用。

西医治疗措施:

1.抗感染治疗。

2.必要时手术治疗。【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胎动不安;中医证候诊断:气血虚弱证。

西医诊断:先兆流产。

西医诊断依据:

1.有停经史53天。

2.有早孕反应,阴道流血或伴小腹空坠隐痛,腰酸。

3.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胚胎存活。

中医治法: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剂:胎元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人参9g,当归6g,杜仲6g,白芍6g,熟地黄9g,白术4.5g,陈()皮3g,阿胶3g烊化。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禁止性生活,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2.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黄体酮肌注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0~20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隔日1次,每次3000U,也可口服维生素E保胎治疗。

3.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可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片。

4.经治疗症状不缓解或反而加重者,应进行B超及血HCG测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005号题【案(例)摘要1】

白某,男,58岁,已婚,工人。2015年3月24日初诊。

患者平素急躁易怒,头晕目眩。昨日晨起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今日下午加重而被家人送到医院。现症:左侧半身不遂伴感觉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躁动不安,头晕目眩。

查体:T37.7℃,P92次/分,R18次/分,BP135/85mmHg。意识模糊,躁动不安,语言不利,面色红赤,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鼻唇沟变浅,口角右偏,双肺呼吸音粗,腹平软。左侧肢体肌力2级,皮肤痛觉减弱,左侧巴氏征(+)。舌质红,苔黄,脉弦。

辅助检查:急查颅脑CT:右侧内囊见低密度灶。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病案(例)摘要2】

潘某,女,34岁,已婚。2016年8月19日初诊。

患者近年来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后即出现腹泻,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便皆有脓血或黏液,伴有食少,胸胁胀痛,嗳气,神疲懒言。

体格检查:T37.1℃,P62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腹软,左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肿块,肠鸣音7次/分。舌质淡,苔白,脉弦或弦细。9

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12.2×10/L,中性粒细胞85%。肠镜示:乙状结肠、直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黏膜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肠黏膜病理示:隐窝脓肿。【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中风;中医证候诊断: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西医诊断:脑梗死。

西医诊断依据:

1.起病较急,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3.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并逐渐加重。

4.查体左鼻唇沟变浅,口角右偏,双肺呼吸音粗,腹平软。左侧肢体肌力2级,皮肤痛觉减弱,左侧巴氏征(+)。

5.头颅CT:右侧内囊见低密度灶(梗死灶)。

中医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天麻15g,钩藤15g后下,生石决明30g先煎,川牛膝9g,桑寄生15g,杜仲15g,山栀12g,黄芩9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包括维持生命功能、处理并发症等基础治疗。(1)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2)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控制感染。(3)进行心电监护。(4)脑水肿高峰期适当选用脱水剂。

2.抗凝治疗:可使用肝素10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

3.脑保护治疗。

4.降纤治疗。

5.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6.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7.高压氧治疗。

8.康复治疗。

9.预防性治疗。【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泄泻;中医证候诊断:肝郁脾虚证。

西医疾病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西医诊断依据:

1.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黏液脓血便及腹痛,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9

2.白细胞12.2×10/L,中性粒细胞85%。

3.结肠镜示:乙状结肠、直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黏膜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中医治法:疏肝健脾。

方剂:痛泻要方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白术12g,白芍12g,陈皮9g,防风9g,茯苓12g,柴胡6g,香附6g,郁金9g。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休息。

2.营养治疗。

3.药物治疗:①活动期:轻型可选用柳氮磺胺吡啶制剂,中型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重型加用激素及抗生素。②缓解期:可用氨基水杨酸维持至少3年。

006号题【病案(例)摘要1】

齐某,男,69岁,已婚,退休工人。2015年11月6日初诊。

患者反复眩晕5年,平素急躁易怒,曾多次测血压达145~150/95~100mmHg,未系统诊疗。现症见:头痛头晕,口苦口干,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查体:T37.0℃,P88次/分,R18次/分,BP160/110mmHg。神清,两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有力。

辅助检查:尿常规正常。双肾上腺超声未见异常。血钾正常。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病案(例)摘要2】

曾某,女,10个月。2015年9月4日初诊。

患儿腹泻3天,大便日行10余次,为稀水样便,啼哭少泪,口渴多饮,无发热,无呕吐,乳食差,小便短少,口唇干。

查体:T36.2℃,P134次/分,R32次/分。神志清,精神稍差,皮肤弹性差。目眶及前囟凹陷,心率134次/分,律齐。两肺未及啰音,腹软,无压痛,四肢尚温。舌红少津,苔少,指纹淡滞。9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9×10/L,N%31%,L%61%。大便常规:镜检未见异常。【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眩晕;中医证候诊断:肝阳上亢证。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西医诊断依据:

1.平素头痛头晕。

2.多次测血压达145~150/95~100mmHg。

3.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

中医治法:平肝潜阳。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后下)(先煎)

天麻9g,钩藤9g,生石决明15g,川牛膝9g,桑寄生15g,杜仲15g,山栀15g,黄芩15g。

西医治疗措施:

1.改善生活行为。

2.降压药物的应用(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2)钙通道阻滞剂:钙拮抗剂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等。(5)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等。(6)α受体阻滞剂。【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中医证候诊断:气阴两伤证。

西医诊断:小儿腹泻。

西医诊断依据:

1.患儿以腹泻,大便日行10余次,为稀水样便为主要临床表现。9

2.血常规:WBC7.9×10/L,N%31%,L%61%。

3.大便常规:镜检未见异常。

中医治法:健脾益气,酸甘敛阴。

方剂:人参乌梅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另煎)

人参10g,炙甘草3g,乌梅8g,木瓜10g,莲子8g,山药10g。

西医治疗措施:

1.饮食疗法:腹泻时应注意进行饮食调整,减轻胃肠道负担。

2.液体疗法:口服给液,静脉补液。

3.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微生态治疗、肠黏膜保护剂治疗、补锌治疗。

007号题【病案(例)摘要1】

白某,男,34岁,已婚,工人。2011年4月8日就诊。

患者昨日午餐过食辛辣厚味,并饮白酒半瓶,出现上腹部疼痛,并持续性加重,今日下午起用吗丁啉无效,遂来就诊。现症见:上腹绞痛,牵引肩背,脘腹胀满拒按,常有口苦口干,恶心呕吐,不欲进食,身目发黄,尿色黄,大便秘结或不畅。

查体:T37.7℃,P10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面色红,腹部平软,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征(-),肝脾肋下未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9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5×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血淀粉酶800U/L,尿淀粉酶1500U/L。血糖5.0mmol/L。B超检查示:胰腺肿大。【病案(例)摘要2】

孙某,女,45岁,已婚,干部。2015年9月18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右上腹反复疼痛病史。2天前又出现右上腹疼痛,逐渐加重,今晨起出现畏寒发热而前来就诊。现症:右上腹硬满灼痛,痛而拒按,不能进食,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四肢厥冷。

查体:T39.5℃,P108次/分,R25次/分,BP110/60mmHg。神情淡漠,巩膜及皮肤黄染,上腹饱满,右上腹压痛拒按,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墨菲征阳性。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9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1×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86μmol/L,间接胆红素36μmol/L,直接胆红素50μmol/L。B超:提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不光滑,胆囊内多个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胆总管扩张,远端梗阻。【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腹痛;中医证候诊断:肝胆湿热证。

西医诊断:胆石症。

西医诊断依据:

1.过食辛辣厚味及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绞痛。

2.查体:T37.7℃,为升高,腹部平软,上腹部压痛。9

3.辅助检查:白细胞13.5×10/L,为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为升高。

4.血淀粉酶800U/L,为升高,尿淀粉酶1500U/L,为升高。

5.B超检查示:胰腺肿大。

中医治法:清热化湿,疏肝利胆。

方剂:大柴胡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后下)

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枳实9g,大黄6g,大枣4枚,生姜15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补液,解痉镇痛。

2.减少胰腺分泌: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分泌,可用H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2

3.抑制胰酶活性:应用抑肽酶。

4.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休克,抗心律失常。【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黄疸;中医证候诊断:肝胆脓毒证。

西医诊断:胆石症。

西医诊断依据:

1.右上腹反复疼痛病史。

2.查体:T39.5℃,巩膜及皮肤黄染,上腹饱满,右上腹压痛拒按,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墨菲征阳性。9

3.辅助检查:白细胞21×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

4.肝功:血清总胆红素186μmol/L,间接胆红素36μmol/L,直接胆红素50μmol/L。

5.B超:提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不光滑,胆囊内多个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胆总管扩张,远端梗阻。

中医治法:泻火解毒,养阴利胆。

方剂: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后下)

茵陈15g,栀子15g,大黄9g,黄连6g,黄芩15g,黄柏(另煎)(先15g,玄参20g,麦冬15g,石斛15g,人参9g,附子12g煎)(先煎)(先煎),龙骨30g,牡蛎30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解痉,止痛,消炎利胆,应用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

2.手术治疗: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可同时行胆囊切除术。

008号题【病案(例)摘要1】

赵某,男,41岁,已婚,工人。2015年10月2日初诊。

患者于3天前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自服清热解毒口服液治疗,效果不明显。现症:发热,微恶风寒,汗少,鼻塞,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

查体:T37.6℃,P76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舌红少苔,脉细数。9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2×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病案(例)摘要2】

黄某,女,38岁。2016年6月23日初诊。

患者3年来反复发作皮肤瘀斑瘀点。肌衄,斑色青紫,鼻衄,吐血,便血,血色紫暗,月经有血块,毛发枯黄无泽。

体格检查:T37.1℃,P82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神清,精神可,面色黧黑,下睑色青。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未触及肿块。皮肤散在瘀斑瘀点,颜色紫红,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9

辅助检查:血小板计数48×10/L,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增加。PAIg和PAC3阳性。【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感冒;中医证候诊断:阴虚感冒。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西医诊断依据

1.具有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典型临床表现。

2.查体:T37.6℃,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清。9

3.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2×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

4.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

中医治法:滋阴解表。

方剂:加减葳蕤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后

玉竹3g,葱白3g,桔梗10g,白薇10g,豆豉10g,薄荷10g下),沙参10g,麦冬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使用抗生素治疗。

2.对症治疗。高热者服用解热镇痛药。咽痛充血的,可用草珊瑚含片、西瓜霜润喉片。【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血证,紫癜;中医证候诊断:瘀血内阻证。

西医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皮下瘀斑瘀点。9

2.血小板计数48×10/L。

3.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增加。

4.PAIg和PAC3阳性。

中医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桃仁12g,红花12g,生地12g,当归15g,川芎9g,赤芍12g,茜草12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

2.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30~60mg,分3次服用。血小板升至正常后逐步减量,每周5mg递减,最后每天5~10mg维持3~6个月。

3.脾切除。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选用。

4.免疫抑制剂。不作为首选治疗。

5.其他治疗。

009号题【病案(例)摘要1】

王某,女,48岁,退休工人。2015年7月8日初诊。

患者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小腹下坠胀满,伴腰膝酸软,尿灼热,自觉乏力,纳少,口干苦,多饮,无发热等症状,大便正常,遂来院就诊。

查体:T36.4℃,P90次/分,R19次/分,P125/75mmHg。膀胱区、双肋腰点、肋脊点压痛,双肾区叩击痛,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数。余无异常。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9脓细胞(++),上皮细胞少许。血常规:WBC6.9×10/L,RBC4.50×1210/L,Hb110g/L。便常规(-)。【病案(例)摘要2】

张某,女,45岁,干部。2015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有腹腔镜手术史。2天前因过食辛辣厚味,开始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呕出物为胃内容物,口渴,小便黄赤,严重时谵语,无排气排便。月经史无异常。

查体:T39.2℃,P100次/分,R25次/分,BP100/75mmHg。痛苦面容,心肺(-)。腹部稍膨隆,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脐周压痛,拒按。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9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X线检查:积气,有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淋证;中医证候诊断:膀胱湿热证。

西医诊断: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

西医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腰酸疼痛,尿灼热。

2.查体:膀胱区压痛,双肋脊点、肋腰点压痛阳性,双肾区叩击痛。

3.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上皮细胞少许。912

4.血常规:WBC6.9×10/L,RBC4.50×10/L,Hb110g/L。

中医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剂:八正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瞿麦10g,通草6g,甘草6g,萹蓄9g,灯心草6g,熟大黄6g,滑(包煎)(包煎)石15g,车前子24g,石韦10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

2.控制感染: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初发者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唑(SMZ-TMP),或氟哌酸,或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7~14天为一疗程。全身及泌尿道症状较重者,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采用静脉给药。

3.对症治疗:可用碳酸氢钠口服以碱化尿液。【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肠结;中医证候诊断:肠腑热结证。

西医诊断:肠梗阻。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有腹腔镜手术史。

2.具备典型肠梗阻的痛、呕、胀、闭四大症状。

3.腹部膨隆。9

4.血常规:白细胞12×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

5.X线检查:积气,有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

中医治法:活血清热,通里攻下。

方剂: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厚朴20g,炒莱菔子30g,枳壳15g,桃仁9g,赤芍15g,大黄(后下)(冲服)9g,芒硝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非手术治疗:①禁食与胃肠减压。②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③防治感染和毒血症。④灌肠疗法。⑤颠簸疗法。⑥其他:如穴位注射阿托品,嵌顿疝的手法复位回纳,腹部推拿按摩等。

2.手术治疗:①解除梗阻病因。②切除病变肠管行肠吻合术。③短路手术。④肠造口术或肠外置术。

010号题【病案(例)摘要1】

李某,女,19岁,学生。2010年10月7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故来院就诊。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既往体健,15岁月经初潮,经量少,经色淡,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病案(例)摘要2】

王某,男,35岁,干部。2015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有暴饮暴食史,后腹痛阵阵加剧,肠鸣辘辘有声,腹胀拒按,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无排气排便,尿少。

查体:T39.2℃,P100次/分,R25次/分,BP100/75mmHg。痛苦面容,心肺(-)。腹部稍膨隆,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脐周压痛,拒按。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缓。9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X线检查:积气,有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不寐;中医证候诊断:心脾两虚证。

西医诊断:神经衰弱。

西医诊断依据:

1.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等。

2.生命体征平稳无异常,营养稍差,精神疲倦。

3.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中医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剂:归脾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另煎)

人参6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0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片,大枣5枚,茯神10g,木香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心理疏导。

2.夜间辅助催眠药物。【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肠结;中医证候诊断:水结湿阻证。

西医诊断:肠梗阻。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有暴饮暴食史。

2.具备典型肠梗阻的痛、呕、胀、闭四大症状。

3.腹部膨隆,脐周压痛,拒按。9

4.血常规:白细胞13×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

5.X线检查:积气,有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

中医治法:理气通下,攻逐水饮。

方剂:甘遂通结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冲服)

甘遂末1g,桃仁9g,木香9g,生牛膝9g,川朴15g,赤芍(后下)15g,大黄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非手术治疗:①禁食与胃肠减压。②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③防治感染和毒血症。④灌肠疗法。⑤颠簸疗法。⑥其他:如穴位注射阿托品,嵌顿疝的手法复位回纳,腹部推拿按摩等。

2.手术治疗:①解除梗阻病因。②切除病变肠管行肠吻合术。③短路手术。④肠造口术或肠外置术。

011号题【病案(例)摘要1】

贾某,男,49岁,已婚,工人。2016年4月17日初诊。

患者3年来常感肝区疼痛不适。1周前因饮酒而肝区疼痛加重。遂来初诊。现症:右胁胀痛,脘腹满闷,恶心厌食,小便黄赤,大便黏滞臭秽。

查体:T36.8℃,P98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腹平软。肝肋下2.5cm,质中,压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辅助检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7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9U/L,总肌红素4.3μmol/L,HBsAg(+),抗-HBe(+),抗-HBc(+)。B超:肝大,脾稍大。【病案(例)摘要2】

崔某,女,31岁,已婚,教师。2016年1月28日初诊。

患者平素月经正常,喜食辛辣。末次月经2015年11月20日,停经后早孕反应明显,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近1周少量阴道出血,色深红,腰腹部坠胀作痛,不喜温按,心烦少寐,渴喜冷饮,手足心热,便秘溲赤。

查体:T36.2℃,P80次/分,R21次/分,BP112/84mmHg。舌红苔黄,脉滑数。

辅助检查: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活。【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胁痛;中医证候诊断:湿热中阻证。

西医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小三阳)。

西医诊断依据:

1.病毒性肝炎病史。

2.右胁胀痛,肝肋下2.5cm,质中,压痛(+)。

3.肝功能试验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7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9U/L,总肌红素4.3μmol/L。

4.HBsAg(+),抗-HBe(+),抗-HBc(+)。

5.B超:肝大,脾稍大。

中医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剂:甘露消毒丹合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包煎)

滑石25g,茵陈15g,石菖蒲6g,川乌6g,木通6g,黄芩(后下)12g,藿香6g,连翘6g,白蒄仁6g,薄荷6g,栀子12g,大黄(后下)9g。

西医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1)休息:代偿期宜适当减少活动,可参加轻工作,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2)饮食: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禁酒,避免食用粗糙、坚硬食物。肝功能严重损坏或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应限制或禁食蛋白。慎用巴比妥类镇静药,禁用损害肝脏药物。腹水者应少盐或无盐饮食。(3)支持治疗。

2.药物治疗。(1)保护肝细胞的药物水飞蓟素等。(2)维生素类药物。(3)抗纤维化药物,可酌情使用D-青霉胺、秋水仙碱。

3.防治并发症。【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胎动不安;中医证候诊断:血热证。

西医诊断:先兆流产。

西医诊断依据:

1.有停经史2个月余。

2.阴道流血或伴腰腹部坠胀作痛。

3.尿妊娠试验阳性。

4.B超示:宫内妊娠,胚胎存活。

中医治法: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方剂:保阴煎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生地黄15g,熟地黄15g,黄芩12g,黄柏12g,白芍20g,山药15g,续断15g,甘草9g,桑寄生15g,苎麻根15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禁止性生活,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2.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黄体酮肌注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0~20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隔日1次,每次3000U,也可口服维生素E保胎治疗。

3.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可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片。

4.经治疗症状不缓解或反而加重者,应进行B超及血HCG测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012号题【病案(例)摘要1】

朱某,男,28岁,已婚,农民。2015年1月14日初诊。

患者反复发作喉中哮喘8年,3天前因气温骤降,喘息又作并逐渐加重,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如塞,形寒肢冷,痰少稀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

查体:T37℃,P120次/分,R28次/分,BP120/80mmHg。呼吸急促,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舌苔白腻,脉弦紧。9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9×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呼吸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病案(例)摘要2】

刘某,女性,39岁。2016年3月初诊。

患者于2个月前因工作紧张,烦躁性急,常因小事与人争吵,难以自控。发病以来饭量有所增加,体重却较前下降。睡眠不好,常需服用安眠药。成形大便每日增为2次,小便无改变,近2个月来月经较前量少。现症:颈前肿大,眼突,心悸汗多,手颤,易饥多食,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既往体健,无结核或肝炎病史,家族中无精神病或高血压患者。

体格检查:T37.2℃,P92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发育营养可,神情稍激动,眼球略突出,眼裂增宽,瞬目减少。两叶甲状腺可及,轻度肿大、质地均匀,未扪及结节,无震颤和杂音,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软,肝脾未及。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哮病;中医证候诊断:寒哮证。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喉中哮喘8年,与气温骤降有关。

2.发作时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伴有呼气延长。

3.呼吸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9

4.血常规:白细胞7.9×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胸部X线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

中医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剂:射干麻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射干9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9g,紫菀9g,款冬花9g,五味子3g,大枣7枚,半夏9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急性发作的处理,取决于发作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治疗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低氧血症。

2.长期治疗方案,哮喘的治疗应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其控制水平类别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本患者哮喘症状明显,直接选用第3级,如无效可以考虑升级。

第3级方案包括:哮喘教育、环境控制;按需使用短效β受体激2动剂;控制药物选用一种,低剂量ICS(吸入糖皮质激素)加LABA、中高剂量ICS、低剂量ICS加白三烯调节剂、低剂量ICS加缓释茶碱。【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瘿病;中医证候诊断:阴虚火旺证。

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

西医诊断依据:

1.有心悸汗多,手颤,性情急躁。

2.易饥多食,消瘦。

3.甲状腺肿大,突眼。

4.脉率加快,脉压增大。

中医治法:滋阴降火,消瘿散结。

方剂:天王补心丹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柏子仁12g,酸枣仁20g,天门冬12g,麦门冬12g,生地黄12g,当归20g,丹参12g,玄参12g,党参12g,桔梗9g,茯苓9g,远志9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合理安排膳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碘饮食。

2.内科药物治疗:使用硫脲嘧啶类药物是目前治疗甲亢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

3.必要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31

4.放射性I治疗。

5.甲状腺介入栓塞治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