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方哲学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8 00:16:1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年西方哲学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017年西方哲学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1.1 考点归纳

早期希腊哲学主要是指爱奥尼亚地区的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学派,南意大利地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的哲学思想。它们是希腊哲学的最初形态,第一次摆脱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哲学的方式提出了关于万物的“本原”的问题。

一、希腊哲学

1.希腊哲学

在西方哲学史上,古代哲学通常也被称为“古希腊哲学”或“希腊哲学”。它从古代希腊发源,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从时间上看,经历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因而有时亦被称为“希腊罗马哲学”。“罗马哲学”是希腊哲学的延续,实际上相当于希腊哲学的后期阶段,所以一般称之为“希腊哲学”。

2.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1)希腊哲学产生的条件

①“惊异”和“闲暇”是哲学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②希腊民族是一个具有思辨禀性的民族。(2)希腊民族具有思辨禀性的原因

①政治层面的原因

希腊城邦社会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以个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基本原则而形成,这种适应商品生产和公平交换所建立的城邦奴隶制国家,其政治形式必然会日益走向工商业奴隶主民主制。

②思维方式的原因

城邦生活中将普遍性的法律确立为不可动摇的圭臬的做法,使希腊人养成了一种把抽象的原则看得比感性的生活更加具有本质性的思维习惯。黑格尔认为,希腊的精神就是“尺度”和“限制”,就是将规定性给予那些不可度量的东西。(3)哲学的含义

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

①从广义上来说,一切与知识有关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哲学的范围,即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探索,是世界各个古老文化都共同具有的。

②从狭义上来说,只有那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即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狭义的哲学即对于自然万物的最普遍的原理与原因的探索,是希腊民族所首创的一门独立学术。(4)亚里士多德对自己哲学的划分

亚里士多德曾经把自己的哲学划分为“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

①“第一哲学”是指关于“存在本身”或“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学问,即实体哲学或形而上学;

②“第二哲学”则是指广义的物理学或自然哲学。

真正的哲学是离感觉经验最远、最少实用性和包含着最普遍的原理的知识体系。(4)希腊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在希腊,哲学不仅与科学,而且与宗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罗素认为,哲学乃是某种介乎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东西。

①就其研究的对象范围而言,哲学与神学一样都具有超越性;

②就其使用的方法而言,哲学则与科学一样诉诸理性;

③希腊哲学最初表现为自然哲学,它是人们研究自然现象的理论结晶,最初的希腊哲学家都是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但他们也深受希腊宗教的深刻影响。

3.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

希腊哲学的发展,总的来看可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1)自然哲学阶段

①起止:从泰勒斯创立希腊哲学开始,直到爱利亚学派对自然哲学的超出。

②核心问题:万物的本原问题。

③基本矛盾:本原的性质是“无定形”还是“有定形”的。

a.米利都学派都是“无定形”学派,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水”“无定形的东西”和“气”。

b.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的“有定形”学派,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数”。

c.赫拉克利特是两派的统一,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既是无定形的,同时又是自己给自己定形的“火”。

d.到了爱利亚学派,有定形和无定形又分裂为作为真理的“逻各斯”和作为意见的“自然”。真理作为“一”和“存在”高高在上,得到最高的推崇;意见则作为“多”和“非存在”遭到贬抑,但也并没有完全被抛弃,哲学开始显出自己的层次结构来。这为第二阶段作了铺垫。(2)在逻各斯的基础上从自然哲学走向形而上学的阶段

①核心问题:存在和一的问题。

②哲学家们按照各自的倾向分为两大流派:

a.通过“打碎”逻各斯所建立的“存在”和“一”而重构自然哲学,使之结构化,这就是恩培多克勒的“四根”、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所代表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

b.通过对逻各斯本身的解构和重构,呈现出作为逻各斯背后的“尺度”的人和神,即“奴斯”(心灵),并由此建立起哲学概念的思辨结构,所探讨的问题域已不再限于自然,而是主要转向了人的伦理生活和社会生活,这就是由智者派的诡辩、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辩证法”所代表的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

亚里士多德立足于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而将之推向体系化,使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也在这个体系的原理下被容纳于其中,从而首次建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形而上学大系统,在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都达到了古希腊哲学的最高峰。这是希腊哲学的完成阶段。(3)亚里士多德哲学解体并专注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阶段

①核心问题

人生如何达到“不动心”的幸福境界。自然哲学(宇宙论)、认识论和逻辑学则成为论证这一问题的手段。

②思想流派

a.伊壁鸠鲁派的感觉论的幸福主义伦理学,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自然哲学为理论基础。

b.斯多葛派的理性主义的禁欲主义伦理学,以逻各斯主义的宇宙论为理论基础。

c.怀疑派对一切伦理学的解构,在理论上既解构了感性自然,又解构了理性的逻辑论证,只留下一颗力求超越一切的痛苦的心灵。这为新柏拉图主义以“否定神学”的方式进入到基督教的精神氛围准备了思想前提。

4.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1)静观

希腊哲学家习惯于用不变的原则统摄运动变化的世界,万事万物都被归结为静止的、永恒的存在。希腊哲学的这种静观特征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毋宁说,它反映的是超越现实的理想。(2)辩证

希腊哲学的基本范畴,如一和多、静和动、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永恒和变化、存在和生成、原因和结果、纯粹和杂多、理智和感觉、形式和质料,等等,都是对子。对子就是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是辩证法。辩证法的原意是指对话,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提倡,后来亚里士多德把它发展为辩证推理。希腊哲学的理性特征是二元对立与一元中心的统一。(3)演绎

①希腊哲学的样板是欧几里德几何学。演绎逻辑是几何公理体系的形式化。希腊哲学中的论证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各种形式的论证都是逻辑推理。

②三段论演绎是希腊哲学论辩的主要形式,这一形式有时是明显、严格的,有时是暗含、模糊的。(4)理智“理智”是希腊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理智”即希腊文的“奴斯”(nous),又译作“心灵”(Mind)。希腊哲学家认为,理智是无形的、纯粹的实体,它推动万物而不被任何事物所推动,弥漫于世界而能保持自身的统一。(5)实践

①含义

a.“实用”的意思。

b.指宗教的、道德的、政治的活动。

②希腊哲学实践精神的表现

a.希腊哲学家把追求智慧的思辨作为神圣的活动,它使人获得神的知识,使人接近神。

b.哲学的实践精神还表现为理性伦理学。除犬儒派和昔兰尼派等少数人外,希腊哲学家都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理性,按照自然生活就是服从理性,意志和欲望应当服从理智,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美德的规定性来自理性。

c.对城邦政治和罗马大一统政治有重要作用。自从苏格拉底发出哲学家要关心人事的号召以后,哲学家无不以改善公众事务为己任。

d.希腊哲学的政治功利性并不是第一位的。实践是思辨的结果和效用,它的确切含义是实践理性,个人实践又是公众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哲学的政治功用只是个人思辨的间接结果和效用。

二、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学派试图以某种自然物质来说明万物的本原,奠定了自然哲学的基础。

1.泰勒斯

泰勒斯与雅典城邦的立法者梭伦等人一起被列为当时希腊的“七贤”之一,被誉为“哲学之父”。(1)水是万物的本原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是突破传统的神话宇宙论而用自然物质本身来说明万物本原的第一个尝试。当泰勒斯把水当作万物由以产生的根源时,他第一次以哲学的方式(而非神话的方式)表述了关于本原的思想(尽管“本原”这个概念是由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首先使用的)。他由此被看作希腊哲学的创始人。其观点有:

①水是具有运动变化的本性的,它不仅是万物由以产生的源泉,而且也是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

②主张万物都具有“灵魂”,把灵魂理解为某种“具有引起运动的能力”的东西,但他所理解的“灵魂”不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而是水所产生的湿气,这种湿气弥漫于宇宙中,构成了万物运动的原因,万物的质料因和动力因在他这里尚未分化。(2)原因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的原因是:“一切种籽皆滋生于润湿,一切事物皆营养于润湿,而水实为润湿之源”。

2.阿那克西曼德(1)生平成就

①发明了日晷和天球仪以测定太阳的轨迹和昼夜平分点;

②绘制了第一张陆地与海洋的轮廓图;

③第一个用文字来记录自己思想的人,写过一部名为《论自然》的著作,可惜早已失传;

④以一种朴素的方式表达了进化论的思想,认为生物都是从太阳所蒸发的湿元素中产生的,而人则是从鱼进化而来的;

⑤建立了一种宇宙论模型,认为世界的形状像一个圆筒,地球处于圆筒的中间,被大气和火圈所环绕,人们透过气孔而看到的火光就是日月星辰。(2)本原“无定形”

①认为本原应当是一切“无定形之物”。任何单一的或单纯的自然物均不能成为万物的本原,只有各种无定形之物所构成的原始混沌体,才是万物的本原。

②“无定形”作为一种原始混沌体,包含着一些对立的东西于自身之中,这些对立物就是冷与热、干与湿,由于它们的作用,从原始混沌的“无定形”中分离出万事万物。

③认为事物的产生不是由于某种基本元素(如水)的转化,而是由于永恒的运动把对立物从“无定形”中分离出来,因此,产生即是对立物的分离。“无定形”是阿那克西曼德对万物本原的一种否定式的表述,黑格尔认为,阿那克西曼德“把原则规定为‘无限’,所造成的进步,在于绝对本质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而是一个否定的东西、普遍性,一种对有限者的否定。”这意味着哲学思维层次的提高。

3.阿那克西美尼

阿那克西美尼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他认为地球和日月星辰都是从空气中产生出来的,并且被空气和一种神圣性的“嘘气”(或“精气”)所包围着,他因此而提出了气是万物本原的观点。(1)阿那克西美尼关于气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对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思想的一种综合,是对万物本原的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表述。(2)气本身具有无定形的属性,正是它的聚散离合构成了宇宙万物。气随着凝聚和稀散这两种相反的运动而分别转化为火、水、土以及宇宙万物。(3)阿那克西美尼的气不仅是指一种自然物质,有时候它也指呼吸、灵魂或某种神圣性的东西(“精气”)。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意义上的气,都不具有一种独立的精神性含义。(4)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表现了一种朴素的物质与精神未分化的思想。只有到了希腊城邦文化的鼎盛时期,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才提出了与物质相分离的独立的精神实体(“心灵”)的概念。

三、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初步涉及了事物的抽象本质,开启了形而上学的源流。

毕达哥拉斯既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也是一个神秘主义宗教团体的创始人。他是“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发明者,第一次提出了“心灵和表象是在脑子里面的观点(在此之前人们都认为心灵是在心脏里),创立了宇宙中心火(地动说)的理论;在奥尔弗斯宗教的基础上提出了灵魂不死和轮回转世的思想。

1.“数本原说”(1)产生及意义

①产生:“数本原说”的思想产生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数学与谐音学的研究,他们根据谐音的音程取决于琴弦的长度这一原理,进而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由它们包含的数所决定的。

②意义:数,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具体事物,而且可以用来解释抽象事物,因此他们把数说成万物的本原是对米利都学派理论的一种深化,超越了米利都学派的感性物质意义上的开端,而具有了抽象原则的含义。(2)具体内容

①数是构成事物实体的物理质点或基本元素。作为一切数之根本的“1”是第一本原,而“1”表现为点,由“1”派生出其它的数乃至万物的过程则被表述为:点产生线,线产生面,面产生体,体构成水、火、土、气等四种元素,这四种元素则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结合和转化,从而产生出世界的万事万物。

②数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比例关系或抽象原则。而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从奇数与偶数的对立中引申出来的十对基本的对立范畴,每一对范畴的前一项都优于后一项。他们用这些对立范畴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③用自然数来象征无形事物,例如,“1”代表灵魂或理智(因为它是最基本的数)。

2.“毕达哥拉斯定理”

毕达哥拉斯学派将经验性的观察结果抽象为一般性的数学定理222a+b=c。(1)“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得出,意味着数学命题可以脱离几何图形而独立地表示事物的比例关系,这样就蕴含着一种把数看得比形更加具有本质意义的可能性。(2)伴随着“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发明而必然出现的不可公约数危机,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关于数与形相分离的观念。

①使独立于经验图形的纯粹数学演绎成为可能,并由此发展出抽象的形式系统(逻辑学);

②培养了一种形而上学的倾向,即把通过抽象思维而非感官知觉所把握到的对象(如超时空的数学定理、哲学概念或逻辑命题)当作最真实的东西,当作先于和高于具体存在物(现象)的本质,由此发展出从柏拉图一直到黑格尔的种种“本质先于存在”和“本质决定存在”的形而上学体系。(3)黑格尔对毕达哥拉斯学派大加赞扬,认为它“形成了实在论哲学到理智哲学的过渡”。而罗素则对毕达哥拉斯开创的形而上学源流颇有微词,他将种种形而上学的谬误和神秘主义的信仰都归咎于毕达哥拉斯所开创的数学。

3.评价(1)毕达哥拉斯学派代表了一种与米利都学派完全不同或相反的思维倾向,除了从感性的东西上升到抽象原则之外,他们还抛开了前人推崇“无定形”的做法,通过数的确定性第一次建立起一种“有定形”的最高原则,这一原则对后世西方哲学和科学(直到近代定量化的精密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毕达哥拉斯学派从奥尔弗斯宗教那里继承并发展了关于灵魂不死和轮回转世的思想,这种强调灵、肉分离甚至相互对立的思想突破了希腊人传统的灵肉统一观念,构成了源远流长的西方唯灵主义的雏形。它后来通过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而融入基督教中,成为基督教神学的理论砥柱。

四、赫拉克利特

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既延续和推进了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又进一步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抽象思想,力图在一与多、永恒与流变、抽象的本质与具体的现象之间建立统一性。赫拉克利特被公认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赫拉克利特是爱非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他的哲学有两个最重要的主题,即“火”本原和“逻各斯”。

1.火本原说(1)内容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②“一切转为火,火又转为一切”“上升的道路和下降的道路是同一条路”,它们表现的都是火与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火与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包括:

a.火通过浓厚化而变为气,进一步浓厚化则依次变为水和土,这是“下降的道路”;

b.土通过稀薄化而变为水,进一步稀薄化则依次变为气和火,这是“上升的道路”。

③用“生”与“死”这两个概念来形容火、气、水、土之间的相互转化“火死则气生,气死则水生。——土死水生,水死气生,气死火生;反过来也是一样。”(2)评价

赫拉克利特与米利都学派一样,坚持用某种无定形之物来说明世界的产生和变化。不同的是,他把万物的本原规定为火。他的“火本原说”的创新意义在于强调了这种转化是按照“一定的分寸”进行的,表现为一个无定形和有定形相统一的过程,即无定形的火在燃烧中自我定形,从而实现了米利都派和毕达哥拉斯派的两种对立哲学原则的综合。

2.逻各斯(1)“逻各斯”的含义

逻各斯在赫拉克利特那里不仅具有客观规律的含义,同时也具有主观理性的含义,其客观含义(规律或秩序)与主观含义(理性或智慧)是统一的。

①“逻各斯”一词的原意是“话语”,也由此而带来了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

②赫拉克利特认为命运的本质就是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逻各斯”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创生世界的种子,也是确定了周期的尺度。

③“逻各斯”是灵魂所固有的,它自行增长。对于逻各斯的听从就是智慧。

④“逻各斯”是惟有思想才能把握的对象。(2)“逻各斯”的意义“逻各斯”概念的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它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西方哲学中语言学精神的出现,语言及其规律和结构(逻辑)从此成了哲学家们离不开的一个参照维度。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不仅仅是量的必然性,更主要的是一种质的必然性,这种质的必然性只有通过逻各斯(话语)才能表达。(3)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原则

①作为万物本原的火;

②作为万物运动变化法则的逻各斯。

逻各斯不是外加于火的,而是火本身固有的尺度,它规定和制约着火与万物之间的流变转化,而后者又反过来显示出逻各斯的永恒不变性。(4)赫拉克利特辩证思想的表现

①一切事物均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与相互转化之中;

②运动变化的根据是对立面的冲突;

③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不同的评价标准。

辩证法与诡辩之间只有一步之差,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度。赫拉克利特关于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如果向前推进一步,就会变成一种诡辩论。他的弟子克拉底鲁用绝对的运动来否定相对的静止,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偏离了赫拉克利特的意思。

五、爱利亚学派

爱利亚学派的哲学家们强调矛盾范畴之间的绝对对立,极力用一来否定多,用静止来否定运动,用本质来否定现象。

1.克塞诺芬尼

克塞诺芬尼是爱利亚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哀歌》《讽刺诗》《论自然》等诗篇,至今仅剩下少数残篇。克塞诺芬尼是第一个对神人同形同性的希腊神话进行公开批判的人,从根本上动摇了神话世界观。(1)对神人同形同性的批判

神人同形同性是希腊神话的最基本的特点,而克塞诺芬尼认为,并非神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并让神穿着人的衣服,说着人的语言。因此,不同的民族就有各自不同形态的神。(2)批判原因

克塞诺芬尼之所以要否定与人同形同性的多神教,是由于他在哲学上总结了三大派别关于本原的思想而提出了万物的本原是“一”。

①米利都学派的“本原”(“有一个东西,万物产生于它,万物又复归于它”);

②毕达哥拉斯派数学本原的“一”;

③赫拉克利特的“一切是一”的逻各斯,而提出了万物的本原是“一”。(3)克塞诺芬尼的“神”

①克塞诺芬尼认为惟有“一”才是“神”,神则是惟一的。

②这个神超越了人的特殊性和有限性,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③克塞诺芬尼所说的神不仅不具有人的形体,而且也不具有任何形体,它实际上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无法用时间和空间的尺度来加以限定的。

④这个神不是无限的,也不是有限的,不是静止的,也不是运动的,神是不生不灭的。(4)归谬法

克塞诺芬尼第一次运用一种归谬法来说明神不是产生出来的,他的这种归谬法尽管非常粗糙,但他开创了一种逻辑论证的方式,这种论证方式在爱利亚学派的其他哲学家那里被发展为一种具有深刻的思辨内容的“诡辩”,并经过智者派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在苏格拉底那里形成了希腊的辩证法。

2.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曾经为母邦(爱利亚)立过法,用六韵步诗体写过一部哲学著作,在那里他不点名地批评了赫拉克利特的观点。(1)存在与非存在

克塞诺芬尼的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被巴门尼德表述为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存在”(,又译作“是”“有”等),而与此相区别的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则被他称为“非存在”。巴门尼德认为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根本区别。

①存在的特点“存在物存在,非存在不存在”(或“是者是,不是者不是”)。“存在”或“存在物”(二者在此尚无分别)在巴门尼德那里具有如下特点:

a.“存在”既不产生、也不消灭。

b.“存在”是“一”,它没有部分,不可分割。

c.“存在”是不变不动的。

d.“存在”虽然是无始无终的,但是它却不是无边际的或无定形的,强大的必然性从四面八方围绕着它。

②存在与非存在

巴门尼德认为只有那永恒的、惟一的和不变不动的东西才是存在,因为处于流变之中的事物没有定形,因而是转瞬即逝的,这种变化无常的东西不能是其所是——当人们说它是什么时,它就已经不再是什么了(克拉底鲁已经表明,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因而这些东西只能是“非存在”。只有那个始终如一地是其所是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存在”。(2)真理与意见

①强调“存在物”只能存在于思想和语言中,所以“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

②作为感官对象的、处于生灭流变过程中的具体事物(包括水、火、土、气等)是“非存在”。

③米利都学派由于把变化无常的“非存在”(水、气等)当作万物的本原,主张“非存在”存在,所以是虚妄的“意见”;赫拉克利特认为“存在和非存在既相同又不相同”,所以同样也是荒谬的“意见”。

④只有坚持“存在物”存在,“非存在”不存在,才是惟一的“真理之路”。(3)“存在”的意义

①巴门尼德的观点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石,在以后的西方哲学中,关于“存在”的学问就被称为本体论(Ontology,其中On即“存在”)。

②巴门尼德通过逻各斯首次建立起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开了西方认识论从语言中寻求线索这一做法的先河。依据抽象思维而得到的是“真理”,依据感官知觉得到的则是“意见”,这样就确立了一条轻视感官和知觉、强调理性思维的唯理主义认识路线。(4)宇宙论

①巴门尼德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是一对最基本的矛盾——光明与黑暗,二者充满于每一个事物之中,相互对立且彼此相等。有时候他又将这一对基本矛盾说成是火与土,或者热与冷,前者是“以太的火焰”,后者是“无光的黑暗”,宇宙就是由火构成的光明圆环和土构成的黑暗圆环所组成。

②巴门尼德描绘的宇宙图形是一个圆形模型,最外层是轻柔的以太,往里是镶嵌着日月星辰的光明之环,再往里是光明与黑暗的混合地带,充满了大气和水,最里层则是黑暗之环,即地球(土)。

③巴门尼德的存在论与他的宇宙论是相互对立的,对于存在论和宇宙论之间的矛盾,他采取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把二者作为“真理”和“意见”截然对立起来。在这里可以看到他与赫拉克利特的根本分歧。

3.芝诺

芝诺是巴门尼德最喜爱的学生。他运用逻辑论证的方式来说明感性知觉的结论是虚假的,从而将思想的对象确立为惟一真实的东西。

巴门尼德的“存在”的基本特点是不变不动和独一无二,只有靠抽象的思维才能把握住的特点;芝诺则要用归谬法来说明,作为感官对象的运动和多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的,从而来反证巴门尼德的观点。芝诺的论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运动的否定,二是对多的否定。(1)否定运动的论证

在否定运动这一方面,芝诺的论证有“二分法”“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飞箭不动”和“运动场”等。

①“二分法”的论证

运动的事物要达到目的必须先走完全程的1/2,而要达到1/2则又须先完成1/2的1/2,如此分下去,以至无穷,因此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目的。

②“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的论证

阿喀琉斯(又译“阿基里斯”,希腊传说中最勇猛的英雄,人称“捷足的阿喀琉斯”)要想追上乌龟,必须首先到达乌龟出发的地点,而在这一段时间里(无论多么短),乌龟已经向前爬了一段距离,于是阿喀琉斯又先要赶上这一段路,而此时乌龟又往前爬了一点……如此推论,阿喀琉斯只能无限地接近乌龟,却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③“飞箭不动”的论证

飞箭在一定的时间里要经过许多点,而在这段时间的每一个瞬间,飞箭都必然处于某一点上,因此是静止的,飞箭既然在每一点上都是静止的,那么所有静止的点集合起来仍然是静止,故曰飞箭不动。

④“运动场”的悖论(“一半的时间可以等于一倍的时间”)

芝诺让两列运动的物体(B、C)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一列静止的物体(A)作相向运动,在一段相同的时问中,B越过C的长度是它越过A的长度的一倍,由此推论出B越过C的时间要比它越过A的时间要长一倍,然而它实际所用的却是同一段时间,由此得出“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这一悖论。图1-1  “运动场”悖论图示(2)否定多的论证

在否定多这一方面,芝诺提出了“大小的论证”“数的论证”“地点的论证”“谷粒的论证”等,这些论证无非是要说明,如果存在物是多,则必然导致自相矛盾。(3)对其论证的认识

对于芝诺的这些论证,不能简单地斥之为无聊的诡辩,而应该从这些带有诡辩色彩的论证中发掘出深刻的辩证成分。亚里士多德把芝诺称为辩证法的创始人,是有着充分根据的。(4)论证的目的和实质

①目的:运用归谬法来反证“存在”是不变不动的和独一无二。

②实质:用逻辑推理来否定经验观察,用理性证明来否定感官知觉,并且在此基础上确立起一个基本信念,即“眼见为虚,思想为实”,从而奠定了西方哲学把思想的对象看得比感觉的对象更加真实可靠的传统。

4.麦里梭

麦里梭是巴门尼德的一位更为年轻的学生。麦里梭对老师(巴门尼德)的存在论进行了逻辑论证。但也对巴门尼德的某些观点进行了修改,尤其是把“存在”的空间特性从有限(有定形)改变为无限(无定形)。(1)麦里梭像巴门尼德一样认为,“存在”不是生成的,而是永恒的;然而,“正如它永远存在一样,它在大小方面也永远应当是无穷的。”(2)认为感性事物的运动与众多并不会影响“存在”本身的不动不变和自身同一。(3)认为只有“虚空”才是不存在的,“因为虚空就是无有,无有的东两是不存在的。(4)提出了存在是充实的、虚窄是空虚的观点。

六、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1.恩培多克勒

恩培多克勒关于水、火、土、气按照不同比例构成万物的思想受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并且他还对巴门尼德的宇宙论感兴趣。(1)四根说

①恩培多克勒在综合早期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四根说”,第一次明确地把本原理解为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有四种——水、火、土、气;

②这四种元素每一种都是永恒不变的有定形的“一”,不能互相转化;

③它们结合和分离则产生变化和“多”,它们“在时间的流转中轮流占据上风”,但总量不变,只是按照不同的比例构成世间万物。(2)爱与恨

①恩培多克勒在哲学上的第二个重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在作为原素的本原(四根)之外,又提出了两个独立的作为动力的本原——爱与恨。

②爱与恨造成了四根的聚散和万物的生灭。

a.爱的力量使四根组合而生成万物,恨的力量则使四根分解而毁灭万物,两种力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交替占上风。

b.恩培多克勒虽然已把爱和恨置于四根之外作为独立的动力因,但尚未从性质上与物质元素完全区别开来。精神和物质的区别是到阿那克萨哥拉那里才完成的。(3)流射说

恩培多克勒也是第一个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论的哲学家,他在“流射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同类相知说”的认识理论。

①客观事物发出一种流射,作用于人的感官。

②人们的感觉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人们与客观事物之间有同样的元素在对流,而思想则是由于人们体内的血液在对流,因为血液中包含有一切元素。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标志着爱利亚派的“一”在与自然哲学相结合的努力中已开始自行分化为多,并力图在多中仍然保持一的特性。一和多的这种结合方式推动自然哲学从单一的本原寻求发展到了复杂的结构建构。

2.阿那克萨戈拉

阿那克萨戈拉是第一个把哲学引入雅典的人。他的思想渊源是米利都学派,尤其深受阿那克西美尼的影响,同时也熟知爱利亚学派的哲学观点。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阿那克萨戈拉哲学构成了恩培多克勒哲学与德谟克利特哲学之间的必要中介。

(1)种子说“一物的本性被认为是它所包含的那个最多的成分的本性。”“一切中包含着一切”,从而从事物的内部结构上说明了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①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世间千差万别的事物各有自己的本原,这无限多的本原就是各种事物的最小微粒,他称之为“同类的部分”,即“种子”。

②种子的种类和数量无限多,体积无限小,性质永远不变如一。

③不同类的种子在性质上彼此相异,各具有“不同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④世间万物每一个都包含有其他一切事物的种子,只不过其中某一类种子占优势就使之成了该事物。(2)心灵

①世间万物都是或多或少地彼此包含和相互分有着的,但是使它们如此安排和形成起来的却是一种在宇宙之外、不与所有的事物相混杂的动力,这就是“心灵”(nous,又译作“努斯”)。

②心灵是独立的、自为的和能动的,它从外部推动宇宙,使种子从宇宙最初的混沌状态中分离出来并组合成各种事物,但它本身却与这个宇宙相分离。

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精神和物质区分开来,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归到了精神的一边,而物质则被视为被动的东西。

③心灵成为安排宇宙秩序的“第一推动力”。古希腊源远流长的关于物质世界的朴素的“物活论”在阿那克萨戈拉这里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把“心灵”视为万物的终极动力的观点立即就会导致目的论的出现。

把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在自然结构的处理上“化一为多、寓一于多”的做法再向前推进了一步的是原子论者。

3.留基波

留基波曾在阿布德拉成为德谟克利特的老师。在古代文献中,人们往往都把他与德谟克利特相提并论。原子论的思想据说是由留基波首先提出来的,但是德谟克利特却将其发扬光大了。

4.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最博学的百科全书式人物。著有《宇宙大系统》一书。(1)原子与虚空

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是由原子和虚空共同组成的。“原子”一词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指“不可分割”的东西,德谟克利特把原子看作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

①原子的特点

a.内部充实的、不可分和不可入的基本粒子,原子虽然是构成一切具体事物的最后单位,但是原子本身却是不可感知的;

b.数量无限,性质相同,相互之间只有形状、次序和位置方面的差别,原子构成事物就如同字母构成单词一样;

c.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由于方向不同而相互碰撞,形成漩涡运动并构成万物,受因果必然性决定;

d.不生不灭的本原,万物的产生与毁灭不过是原子的聚散。

②评价

a.德谟克利特的每个原子都具有巴门尼德的“存在”的性质,但原子与存在又有差异:数量从“一”成为了“多”;原子与“存在”的差异不仅在于多与一,而且在于运动与静止。这是由于德谟克利特把虚空作为“非存在”也纳入了存在的范畴,他认为不但“存在”是存在的,“非存在”也是存在的,“存在比非存在并不更多存在”。

b.德谟克利特对虚空的这种承认使整个宇宙都松动起来,使得原子有了运动的余地,从而使得自爱利亚派一直到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由于否认虚空而无法解决的“运动如何可能”的问题得到了解决。(2)原子与运动

原子与四根或种子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原子具有能动性。

①德谟克利特否认原子受其他东西的支配,而主张原子本来就在运动的观点,他把运动看作是原子的固有属性。他根本取消了用外在的精神性原因来解释物质运动的可能性,从而在原子与虚空的基础上确立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他由此被视为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

②把自然界一切作用都归之于必然性,“一切都由必然性而产生,旋涡运动既然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原因,这在他就被称为必然性”。

③这种强调一切依必然性而运动的观点固然有助于消除神学目的论,但是它却导致了一种严格的机械决定论。(3)影像说

①德谟克利特在认识论上提出了一种比“流射说”更接近科学的“影像说”:每一个物体都会发出一种与自身形状相似的影像,这种影像通过空气的作用在人们的眼睛里压下印记,从而形成感觉和思想。这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首次明确的表达。

②德谟克利特承认外界事物的影像对感官的刺激是人们的一切认识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在感觉与思想、意见与真理之间做出了区分,并且表现出一种唯理主义的倾向。

③德谟克利特认为感觉是因人而异的,它受到情感、意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关于事物性质(如颜色、味道等)的感觉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而对于不可感知的原子和虚空,人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它才构成了真正的知识。

④德谟克利特把通过感觉获得的知识称为“暗昧的认识”,把通过理性获得的知识称为“真理性的认识”,并认为二者有精确程度上的差异。

⑤在德谟克利特看来,影像对感官的刺激构成了理性认识原子和虚空的必要媒介,因此缺乏了感觉的理性就是无源之水。(4)意义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希腊自然哲学发展的高峰,它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较为完满地解决了一与多、存在与非存在、本原与运动、理性与感觉等重大理论问题,使古希腊的结构自然观达到了完备的形态。这种形态首次做到了不用任何神或精神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界,而只凭自然物质本身来解释自然,对后世一直到现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爱智[厦门大学2011研]

答:爱智是指哲学。从语义上来说,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从哲学本身来说,所有的科学都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哲学是对这种规则的反思,也就是对其“思想前提”的追问。只有这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2.米利都学派[西北政法大学2014研]

答: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泰勒斯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万物之源为水,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都源于元质,最终又复归于元质,同时主张世界起源于一种永恒的运动,是由演化得来的。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基质是气,大地呈圆桌形状,气包围着万物。他们的哲学的共同特点是寻求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米利都学派开创了理性思维,他们试图用观测到的事实而不是用古代的希腊神话来解释世界。他们的思想观点排除了当时神造世界万物的迷信,激起了人们探索世界本原的强烈兴趣。米利都学派揭开了希腊哲学以至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序幕。

3.原子运动[河北大学2014研]

答:原子运动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著名学说。他认为原子具有能动性,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并否认原子受其他东西的支配,而主张原子本来就在运动的观点。他把运动看作是原子的固有属性,无数原子在宇宙中形成旋涡运动,重的凝结成大地,轻的被抛向外层空间。原子在旋转中相互碰撞,不同形状的原子或因相互勾连、纠缠而结合,或因错开、脱落而分离。世间万物因原子的结合而产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的漩涡运动是必然的,说“万物都根据必然性生成”,“没有什么事物是任意产生的”。

4.同类相知[四川大学2014研]

答:“同类相知”,又称“流射说”,是恩培多克勒的认识论原则。“同类相知”是指设定了认识内容与认识对象的符合,其具体内容是人和外部事物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触时,人体就会产生感觉。“同类相知”说把感觉的性质归结为事物的物理性质,把感觉的运动归结为感官的生理结构。因此,它是一种把认识归结为感觉的感觉主义。

5.本原

答:本原是自然哲学家关注的焦点,它的本意是“原初”“本原”。这一概念由阿那克西曼德最先使用,他使“本原”概念具有了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意味。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存在的东西在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原因。本原有两层意思:构成事物的基质;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则。

6.阿那克西曼德的分离生成观

答:阿那克西曼德的分离生成观是指认为万事万物从“无定形”中分化出来,并把分化的过程当作生成的哲学观点。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切“无定形之物”。“无定形”作为一种原始混沌体,自身之中包含着一些对立的东西,这些对立物就是冷与热、干与湿,由于对立物的相互作用,从原始混沌的“无定形”中分离出万事万物。最初是热,其次是冷,热使冷变成湿气,又变成空气,然后生成各种事物。他把“无定形”分化为万物的过程当作生成,把与之相反的万物归复于“无定形”的过程当作消亡,生成和消亡共同构成世界的运动。他的思想反映了古希腊人循环往复的因果观和一种由神秘的“命运”所主宰的对立面的冲突。

7.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答: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原子”原意是“不可分割”的东西。他的原子具有如下特点:①内部充实的、不可分和不可入的基本粒子,原子虽然是构成一切具体事物的最后单位,但原子本身却是不可感知的;②数量无限,性质相同,相互之间只有形状、次序和位置方面的差别;③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由于方向不同而相互碰撞,形成漩涡运动并构成万物,受因果必然性决定;④不生不灭的本原,万物的产生与毁灭是原子的聚散。他的原子论被人们称作是“打碎了的巴门尼德的存在”。

二、简答题

1.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思想。[河北大学2014研]

答:(1)思想来源

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思想来源于克塞诺芬尼的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的哲学概念;虽然两者都表示“不变的一”,但“存在”概念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思辨性,更适用于理性论辩,他关于“存在”的学说包含着人们在早期希腊哲学典籍中可以见到的最缜密的哲学论辩。(2)基本内容

①“存在”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滚圆的球体。“非存在”是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

②巴门尼德认为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根本区别。面对这个根本性问题,巴门尼德明确指出了“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之间的分歧:

a.存在物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这是确信的途径,因为它遵循真理。

b.存在物不存在,这个不存在必然存在。不存在物是既不能认识,也不能说出的。(3)性质

①“存在”既不产生、也不消灭。“它没有过去和未来,因为它整个在现在,作为完整、统一、联系的(连续的)东西。”

②“存在”是“一”。它没有部分,不可分割,其意义包括两个方面:连续的一和整体的一;“存在”是不变的其意义也包括两个方面:不生不灭和静止不动。总的来说,存在是不动的一。

③“存在”是不变不动的。“存在物是不动的,被巨大的锁链捆着,它是同一的,永远在同一个地方,居留在自身之内。”

④“存在”虽然是无始无终的,但是它却不是无边际的或无定形的,强大的必然性从四面八方围绕着它。巴门尼德认为“存在”在各方面都是锁闭的,“好像一个滚圆的球形”,从中心到球面上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2.请简要叙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

答:(1)数是万物的本原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思想始于其对数学与音乐的研究。他们认为音阶的特点和比率可以用数表示,并且一切其他事物的性质都由数决定。他们注意到世界上形式和关系的事实,他们发现量度、秩序和比例始终一致的循环,可以用数来表示。他们认为这种数学关系是事物的共同属性,没有数就没有这种关系、一致性、秩序和规律。因而不具形体的、普遍的、抽象的“数”是万物的本原,是真正的实在、实体和根基,一切其他东西都是数的表现。数作为万物的本原,不仅是构成事物的质料,而且也是事物的属性、状况和模型。(2)数的特性

毕达哥拉斯学派潜心研究在数目中无穷的特征和规律,并把这些特性赋予整个宇宙。他们用数来解释整个世界,提供了十对从数的研究中提取出来的范畴: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一与多,右与左,男与女,静止与运动,直与曲,光明与黑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3)宇宙生成说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有奇数和偶数两种形式。奇数是有定形的,完满的;偶数是无定形的,不完满的。自然万物的本原是“一元”,从“一元”产生“二元”,从完满的“一元”和不完满的“二元”产生出各种数目:点是一元,线是二元,面是三元,立体是四元。物体的线和面被当作是有独立存在的实体。世界生成过程是由点产生线,由线产生出面,由面产生体,从体产生出可感形体,产生出水、火、气、土四种元素。(4)评述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具有了更高的普遍性、概括性和抽象性,但“数”只是量的规定,当它解释如意见、正义、友爱等现象时,“数”不能摆脱感觉经验的限制。亚里士多德还批评他们混淆了抽象的数字单元和有体积的物理质点。

3.请叙述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的主要观点。

答:(1)含义

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自身并没有自我组合和分离的能力,它们之间的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即“爱”和“恨”。“爱”使根相互结合,“恨”使根相互争斗。(2)内容

恩培多克勒用四根说明事物的可感性质,用爱与恨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他的火、土、气、水都是微粒,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可合可分,但在运动中四根不生不灭。“从多中生一”和“从一中生多”分别代表事物的生成和毁灭。“单一”是指由众多的“根”所生成的某一具体事物。每个根都是单独的个体,是“一”。“众多”的根依照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产生出可感事物,可感事物分解为单独的根而消亡。但根保持着个体存在和同样的数目,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既不扩大也不缩小。他认为,整个世界处于从一到多和从多到一的永恒的循环运动,因而万物的变迁也永无止境,并且这种循环是有序的,各类根的力量随着时间的变更而轮流取得优势。(3)评述

他不仅是第一位多元论者,也是第一位外因论者。他通过“根”与事物的分合转化,把爱利亚派的“一”与自然哲学中分化的“多”重新统一起来,力图在多中保持一的特性。一和多的这种结合方式推动自然哲学从单一的本原寻求发展到了复杂的结构建构。

4.请简要叙述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

答:阿那克萨戈拉第一次把看不见的物质元素“种子”作为本原,使自然哲学对事物内部结构的探讨更加深入,“种子”理论是原子论哲学的直接先驱。(1)性质“种子”作为本原具有以下主要性质:

①“种子”是永恒的。无中不能生有,存在不能从非存在生成,所以“种子”作为无限多样性的存在物的本原,应该是永恒的。

②“种子”是无限的。主要是指种类上的无限,数量上的无限和分割上的无限。

③“种子”是同类的。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亚里士多德后称“种子”为“同素体”。

④“种子”是混合而存在的。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纯粹的。事物的本性是由在它之中所包含的那个最多的成分所决定的。

⑤“种子”没有运动能力。虽然万物都是由种子结合生成,但种子自身并没有运动的能力,因而需要外部力量“理智”起作用。(2)原因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人们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充满各种性质,不能用如此少的几个元素来解释。因此,分布在较大部分中的性质和分布在较小部分中的性质必然是相同的。人们虽然不能推断组成世界的最小部分在数量上有多少,但却可以肯定组成事物基本性质的终极单元;“终极”并不是指数量上最少,因为它们只是可感事物所具有的物理性质的最小单元,而不是数学分割所能达到的最小单元。(3)结论

世界必然是由这样一些部分组成的,它们在数量上无限多;在体积上非常细微;在种类上与可感性质一样多。这些细微部分即他所说的种子。每一可感事物的各个不同部分都分别由与它同质的种子构成。

三、论述题

1.在变化的问题上,元素论者对前人有哪些继承与发展?

答:(1)前人在变化问题上的观点

①自然哲学家

元素论者之前的自然哲学家都肯定事物是没有生灭的,绝对的创生或毁灭是不可能的。没有什么能够生灭,没有什么能够变成别的东西。没有一种性质能够变成别的性质,否则这就意味着一种性质消逝,而另一种性质生成。但事物似乎是常驻的,又似乎是变化的,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

②赫拉克利特和爱利亚学派

赫拉克利特和爱利亚学派就变化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但这两派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常变,无物常驻,火变成水,水变成土,土又变成火,事物存在又不存在。爱利亚学派认为变化和运动是不可能的,事物的基质必然永恒不动、不变。(2)元素论者在变化问题上的观点

①继承

元素论者承认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万物常变,无物常驻”,因为人们的日常经验正是如此,又接受爱利亚学派的观点,认为不可能有绝对变化,事物不可能产生于无,最终又变为无。

②发展

元素论者认为绝对的变化是不可能的,实在在本质上是永恒不变的和不可毁灭的,但在相对意义上说是生成、衰亡、生长和变化。有些实在的分子,是永恒、原始、不灭和非派生的,而且它们不能变成别的东西,正如爱利亚学派所主张的,它们始终如一,保持原状。然而,这些实在的分子能聚合和分离,即形成能够重新分解成其元素的物体,实在的原始的分子不能创造或毁灭或变化其性质,但能改变彼此间的关系,这就是元素论者所说的变化,即绝对的变化不可能,而相对的变化是可能的。生成是元素的结合,衰亡是元素的分离,变化是元素之间的关系的变化。

③元素论两派

恩培多克勒认为四根(火、土、气、水)是万物的本原,他利用“爱”和“恨”来解释四根的分合。阿那克萨戈拉则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种子,心灵是种子分合的原因。(3)影响

①元素论者尽管在什么是组成世界的实在的分子的性质和什么东西使分子聚合或分离上有所分歧,但在解决绝对变化和相对变化的问题上,都采用了表示某种性质不可分的最小单元——元素。

②元素论之后,原子论者继承元素论者有实在的原始和不变的分子的观点以解释在不可能有绝对的变化和感觉到的生灭变化的事实之间的困难,但抛弃了元素论者赋予元素的各种性质和有从元素外部对元素产生作用的能动性本原的观点。

2.巴门尼德是如何论述“是者”(being)的意义的?

答:(1)真理与意见

巴门尼德区分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

①意见:不是的东西必然不是,这条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不真实可靠”。

②真理: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这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用理智来进行辩论。

根据巴门尼德的分析,“真理”和“意见”不仅仅是理智和感觉两种认识能力的区分,而且是与这两种认识能力相对应的两种认识对象的区分。这种区分体现了巴门尼德对自然哲学的批判态度,其目的是要人们关注现象背后本质,只有本质才是理性认识的对象。(2)“是者”的含义

巴门尼德把“是者”作为真理的对象。“是者”是代替色诺芬尼的“神”概念,都表示“不变的一”,但“是者”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思辨性,更适用于理性思辨。“是者”在古希腊文中既可以用作系动词,起表述作用,又可单独使用,表示事物的存在。巴门尼德认为非“是”者是不能被表述和思想的。巴门尼德说:“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巴门尼德否定了“是者”和“非是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他告诫人们“所是的东西是”与“不是的东西不是”之间毫无联系,批评那种认为“是者和非是者既相同又不相同”的观点是“不辨是非”。(3)是者的性质

①不生不灭

a.不生

假设是者是被生成出来的,巴门尼德问:“它是如何、从哪里生成出来的呢?”只有两个可能的答案:或者是者生成是者,或者非是者生成是者,但两者都不可能。如果是者被生成之前已经有是者,那么是者已经不用生成了;“是者生成是者”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非是者生成是者”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非是者什么都不是,不能生成任何东西。

b.不灭

巴门尼德从是者的不生推导出它的不灭。如果它是过去,那么它现在还不是,如果它是将来,那么它还有待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它都什么也不是;是者只能是现在,并且永远保持着同样的状态;过去不曾有、将来也不会有与是者不同的状态,即非存在的状态,即是者是不灭的。

②连续性

巴门尼德认为“是者”是“连续的一”。他说:“是者的东西不可分割,它是完全相同的是者;它也不会或多或少,这将阻碍它的联结,它充满着全部的是者,因而是整个连续的。”

③完满性

巴门尼德的是者包括两个方面:连续的一和整体的一;当他说是者是不变时,也包括两方面意义:不生不灭和静止不动。总之,是者是不变的一。杂多是不完满的,变化也是不完满的,只有不动的一才是完满的。(4)评价

自然哲学家的本原具有感性直观可把握的形体和性质,如可感的物理性质以及可用数学符号和图形象征的数学性质。巴门尼德认为本原的意义和性质只能是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辩所把握的“是者”,他将“是者”确立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心范畴和基础。

第2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2.1 考点归纳

一、概述

1.古典时期“古典时期”是相对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上古时期而言的,大体上指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40年代马其顿统一希腊以前的100多年,这是希腊城邦制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时期,也是希腊哲学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2.古典时期希腊哲学的特点(1)地域更广阔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主要是雅典哲学。阿那克萨戈拉第一次把哲学引入雅典,随后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著名哲学家,同时,雅典自由宽松的社会条件吸引了大批外邦哲人,他们一同将希腊哲学推向鼎盛。(2)内容更丰富

①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从作为整体的宇宙万物扩展到了人和社会,社会公正、国家本质、人生意义等问题,正面进入哲学家们的视野。

②哲学研究的重心从“自然”意义上的phusis转向了“本性”意义上的phusis。(3)方法更科学

希腊哲学以严密的逻辑论证为主要手段,取代了早期自然哲学的直陈宣称式的方法。哲学家们以修辞学和论辩术为基本工具,在逻辑思辨中澄清概念,讨论问题,建立理论。

二、智者的启蒙

1.智者的简述(1)智者

①智者的含义

a.“智者”原义:“有智慧的人”(sophist)。

b.“智者”:专门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公元前5世纪后期)。

②智者运动原因

a.为适应人们对社会时尚的追求。

b.为适应希腊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成功的条件。(2)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

智者生活在氏族社会转变为城邦的社会变革的时代,他们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世袭观念提出挑战。怀疑主义是他们进行诘难和批判的工具,相对主义则是怀疑的依据和结论。他们认为,一切都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没有不变的真理,一切都可以怀疑,一切被人们奉为规矩的常理都能在论辩中被推翻。(3)对智者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

智者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的范围和影响比早期自然哲学家对神话世界观的批判更加广泛。智者把对神话世界观的批判引向社会政治领域,把哲学的主题由原初的“自然”转向人事。智者的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具有批判传统的积极意义。

②消极方面

这种思想倾向对以往哲学成果具有破坏作用,对哲学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否认确定的或惟一的真理标准,智者或者片面夸大感觉的相对性和主观性,把知识归结为因人而异的感觉;或者以自然哲学各派学说的分歧为口实,否认理智的思辨可以达到共同的知识。总之,在智者看来,无论感觉或理智都不能告诉人们确定的真理。

2.自然说和约定说之争(1)自然说

①主要观点

自然说坚持自然哲学中的本原观念,特指人类本性。认为人应按照自己本性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应受外在法律和习俗的约束。

②代表人物

a.斯拉西马库,认为法律是“弱者,即大多数人”约定而成的,法律是大多数弱者限制少数强者本性的枷锁,它禁止一个人通过强力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然而,出自本性的真理却是:强者应该拥有比弱者更多的东西。强者打击人,弱者遭受打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强权就是公理”的最早表达。

b.希庇阿斯,认为人在本性上没有高低、贵贱、强弱之分。(2)约定说

①主要观点

约定说坚持非自然的社会属性。强调人和动物、社会和自然物的区分,主张用社会力量约束和改善人的本性。

②代表人物

a.普罗泰戈拉,著有《事物的本原》,用约定说观点解释了国家的起源,代表了民主派的政治观点。柏拉图对他的观点理解为:人为了生存而在共同认可的道德原则之下组成国家,这些原则是人为的,需要通过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通过传授和学习的过程,才能得以维持和延续。

b.克里底亚,著有《西叙福斯》,解释社会约定的过程:最初人生活在无序的野蛮状态,为了向恶人报复,人制定了法律,让正义统治,使暴力屈服。但法律不能阻止人们私下作恶,因此一些更聪明、赋有良好理智的人发明了对神的崇拜,用恐惧和神圣原则阻止人们邪恶的行为和思想。表达了对人为约定的蔑视。(3)总结

自然说和约定说虽然彼此对立,但它们又都与传统的氏族势力相对立。自然说所要摆脱的约定主要针对落后的习俗,约定说所要约束的本性主要指蒙昧的本能。除此之外,自然说和约定说并无特定的政治归属。

3.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著有《论真理》《论神》《论相反论证》等。(1)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尺度、逻各斯只存在于人那里,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逻各斯去描述和衡量万物的存在和非存在。事物无客观规定性可言,更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本原,一切均依每个人的立场为转移。

②普罗泰戈拉的这种相对主义是针对着爱利亚学派的绝对存在的。

普罗泰戈拉看来,爱利亚学派的绝对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法证实的思想虚构物,每个人在自己的变化不定的感觉中发现,他自己才是事物存在的惟一尺度。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对希腊作为“一”和“尺度”的“逻各斯”的解构。

a.普罗泰戈拉并没有抛弃逻各斯,而是把逻各斯“打碎”成了每个人内心的主观原则,使神圣的“一”变成了世俗的“多”。

b.亚里士多德把他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理解为:“实际上是说正在认识或正在感知的人,因为他们有各自的知识或感觉,所以说知识和感觉是对象的尺度。”这是比较全面的看法。(2)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①内容

普罗泰戈拉第一个采用苏格拉底式讨论法,又称“反讥法”。在普罗泰戈拉看来,既然人是万物的尺度,事物就是人所感知的那个样子,那么每个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都可以提出与任何理论相对立的说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