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8 19:28:50

点击下载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中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试读:

引言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拓展思维、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主要手段。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作、教育实践等都离不开观察,都要对所从事的对象进行全面、周密、精确的观察。人们只有对事物或现象进行一番观察,才能认识它们,才能增长见识。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不进行观察,就不可能有新的收获和巨大的成功。

观察是获得写作、实验、分析、提问、记录的素材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精力旺盛、怀抱希望的广大青少年,只有拥有了极强的观察能力,才能在自然条件下、生活中、学习中或实验中,认真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事物及其变化情况,认识它们的特点和特性,才能了解现象及其本质,从而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俄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在实验室大楼正面写有他的警句:“观察,观察,再观察。”足以说明观察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正如众多的科学家、文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一样,都凭着自己卓越的观察能力走到了成功之巅。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如何正确观察,怎样在观察中启发自己积极的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努力拓展思维,关系到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观察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思维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把感性认识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学生要在观察中学习知识,又要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轻松高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它的培养和提高除了学生自己运用一些方法外,还有赖于对象的明确,以及老师和家长的适当引导。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使学生明确观察对象。一般来说,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就很难完成观察任务,也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要想培养和提升观察能力,学生除了具备细致认真的态度、敏锐的洞察力、集中的注意力、优良的习惯、浓厚的兴趣、必备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坚韧不拔的精神外,还应正确选择观察对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制订周详的观察方案,做详细的观察记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住其特点。在掌握多种观察方法并进行相应训练的情况下,逐步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观察方法的掌握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观察,并独立做好观察记录,受用终身。

第一章 一切成果源于观察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接触世界,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可以说,观察是人类最基本的素质。通过观察,文学家创作了优美的文学作品;艺术家绘制出精美的图画;科学家发明了重要成果;医学家研制出攻克疾病的药品……观察对于任何工作都有重要意义,一切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作都需要对其对象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总而言之,观察能力是取得一切优秀成果的前提,是一切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观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节 什么是观察和观察能力

观察,即仔细察看事物与现象,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是我们得到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一种方式,是对认知对象的接收与感应,是对认知事物的反射,有利于我们对事物的整体认知与把握。

观察作为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它是一种知觉活动。但是,观察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觉。这是因为,第一,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例如,老师组织学生看日食,一般都事先确定本次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方法等,而学生的观察活动则是按照老师所确定的目的和计划进行的;第二,观察过程有思维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当然,这并不是说一般的感知活动就绝对没有思维的参与。观察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知觉,就在于其中的思维活动是更有意识、更为自觉的。为了达到观察的目的,思维不仅要对观察对象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比较和分析,而且总是不断地提出问题,积极地指引、调节着观察活动的正常进行;第三,观察具有持久性。观察不同于一次性的瞬间知觉,它需要经过系统、持久甚至是反复地感知,才可能达到观察的目的。观察的持久性,又使得观察与观察者的注意力、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相联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稳定的注意力、正常的情绪和坚定的意志,观察难以持久地进行。

由此可见,观察远比一般的知觉复杂得多。从心理的意义上看,它既是分析器系统综合作用下的知觉过程,又是思维积极参与下的智力活动过程,它是知觉与思维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智慧的源泉。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知识和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观察对他们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观察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察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并得到发展的。作为语言的最小单位的每一个词,它所表达的内容都是客观对象在人的意识中的概括反映。学生学习语言,只有在自主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对每一个词所表示的客观对象经过反复地分析、比较和概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词的意义。比如,月色“朦胧”、山峰“陡峭”、寒风“凛冽”、空气“清新”等,学生对这些词的实际理解程度,总是随着他们对相关事物的观察、理解的不断深入和实际感受的不断加深而提高的。从根本上说,观察和实践是学生语言赖以发展的基础。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理解某些词语的真实“含义”,而只是死记硬背那些抽象的词语解释,这样的学习效果就只是片面的。一味地死记硬背,不注意联系实际,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迟钝。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在阅读文章时缺乏语感,在写作时用词不当,进而影响学习成绩以及学习兴趣。二、观察是所学知识形象化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容易接受鲜明、生动的形象,较难理解书本上理性的知识和字词概念。他们在学习时常常会因为缺少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的支持,而使一些理性的知识变成了僵硬的、教条的东西。知识不能得以消化和周转,是学生思维发生困难或受阻的重要原因。但是通过观察,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在观察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形象紧密结合起来,在边感知边思考的过程中达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大大提高孩子习得新知识的效率。三、观察是审美能力赖以发展的条件

出于人的不同需要,观察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现实性的观察,一种是审美性的观察。现实性的观察,是以实事求是的现实态度去感知事物,它要通过理性的分析、比较和概括去识别事物的形态、种类和属性,并注意从事物的因果联系上去考察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原因,从而能够判断出这一事物是什么,它为什么是这样。审美性观察是以审美的态度去感知事物,它虽然离不开现实性做基础,但并不以实用性为目的,而是与审美主体内在的特定的情感生活模式相联系。审美性的观察并不满足于判断出这是动物,那是植物。它不是科学的判断与分类,而是一种按照自身内在的情感生活模式的探求与把握。一旦事物外在的形式结构与主体内在的情感生活模式相符合,便会引起主体充分的注意和观察,进而透过事物的形式达到对其情感表现性的把握。

例如,苏轼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波浪怎么会淘尽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呢?科学的意义上这显然是荒谬的。然而在审美的意义上则是合情合理的——词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的感受,是因为大江东去一去不复返的感性形态的特征与词人岁月流逝、历史无情这一内在的情感生活模式的特征正好相似,从而达到情感上的谐振与共鸣。可见,审美性的观察与现实性的观察有着本质的不同。

正因为观察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观察是所学知识形象化的重要手段,观察是审美能力赖以发展的条件,所以我们必须把观察能力的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进行仔细观察,我们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学到更多的知识。

何谓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指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知觉事物的能力,是对客观事物认识分析,并发现和抓住其典型特征及内在本质规律的能力。

观察能力与观察有着密切联系,脱离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就无所谓观察能力,即观察能力是以感知为基础而形成的。但观察能力是在感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固的认识能力,而不是感受本身。观察是一种活动,观察能力是迅速而敏锐发现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并进行正确描述的能力。

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是指善于通过观察活动,全面、迅速、深入、精确地认识事物的特点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好好利用自己的眼睛进行观察。

观察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观察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起点,它也是学生求知的入门。如果两个学生同时观察一只猫,一个学生在观察中记录了猫的身长和体重,但他的数字不精确;另一个学生不仅准确地记录了猫的身长和体重,还记录了猫的毛色和叫声。那么,相比之下,后一个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较强,他知觉事物的能力就更全面、更准确。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如果忽视了必要的观察活动,忽视了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么所造成的损失,将是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难以弥补的。名人名言在学校工作的36年使我深信,在小学里对儿童进行教学,这首先就是教给他们观察和发现世界。——前苏联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

第二节 伟大的发现始于观察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许多伟大的发现、杰出的成就都源自观察。科学家和发明家通过异于常人的观察,为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就热衷于观察动植物。剑桥大学毕业之后,他便自费搭乘英国政府组织的“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船进行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期间,达尔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详细观察研究了岛上的植物和动物。为了进行更详尽地分析研究,他竭尽所能地收集岛上兽类、鸟类、鱼类、贝类、昆虫以及植物标本,并写了许多观察日记。对于岸边的火山渣颗粒、近海水域的鱼类、岸上枝繁叶茂的灌木、发出叫声的爬行动物、觅食的小昆虫……达尔文都没有放过。经过初步的研究,达尔文认为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岛屿是由火山喷发物组成的。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还观察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岛上所有的鸟类和兽类都不怕人,当人们靠近时,它们不会惊觉飞走;岛上的动植物,不仅与距离它们最近的南美洲的动植物不同,而且岛屿与岛屿之间的动植物也不相同。达尔文还惊奇地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大部分动植物,不管是鸟类、爬行动物,还是蕨类植物、特有物种,都是举世无双的。达尔文不满足于对大自然的观察、搜集信息和整理标本,而是不遗余力地探寻事实背后隐藏的规律,努力探索地球生命形成的神秘过程。经过20多年的研究,达尔文终于得出结论,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物种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达尔文用观察研究的成果,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使人类对地球生命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深入观察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便是他“进化论”思想的发源地。后来,达尔文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归结为认真观察的结果。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非常喜欢对身边的各种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他总是尽力通过不断的观察,把不懂的问题彻底弄明白。有一次,突然屋外刮起了大风,顿时树叶掉落,沙石漫天,人们纷纷跑回家。然而,牛顿却跑出屋外,一会儿顺风前进,一会儿逆风行走,原来他是在实地研究顺风和逆风时的速度差。正是这种观察能力品质,才成就了牛顿日后的伟大成绩。

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为了撰写《本草纲目》,除了从相关书籍中搜寻资料外,还有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就是进行大量的调查考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几乎对每一种药物都要深入实地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药物的形状、生长习性以及药用价值。当时,蕲州盛产一种白花蛇,牙齿尖且毒性强。人一旦被咬伤应立即截肢,否则就会中毒身亡。但它对医治风痹、惊搐、癣癜等疾病有特效,因此非常贵重。李时珍为了弄清这种蛇的有关情况,一方面向有关人士请教,一方面请捕蛇人带他到实地进行观察。在捕蛇人的帮助下,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蕲州的龙峰山,仔细观看了蕲蛇的体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并且观看了捕蛇的全过程。由于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因此他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对白花蛇的介绍详尽而准确,甚至连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区别也描述得一清二楚。又如,鲮鲤,即穿山甲,也是常用的中药。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说穿山甲白天爬上岩石,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然后会闭上鳞甲,潜入水中,在水中张开鳞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验证史料的准确性,李时珍亲自上山,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许多蚂蚁。结果证实了陶弘景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在仔细地观察中,李时珍发现,穿山甲吃蚂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后再吞食。于是,他纠正了之前记录的不确切之处。

在观察的过程中,李时珍对不同的药物进行比较,对同一种药物的各种不同记载、不同季节的采集、不同生长地点的药物功能也进行了比较。即使对同一地点、同一季节采集的同一种药物,对它的茎、花、叶、根不同部位的药性也要进行比较。由于经过了李时珍的严格观察与实地考证,因此《本草纲目》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自明代以来中医用药的重要依据,也是世界医药宝库的宝贵财富。

类似的伟大发现、杰出发明还有很多:鲁班的妻子云氏通过观察蘑菇,发明了雨伞;比罗通过观察实践,发明了圆珠笔……可以说,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观察。名人名言在头脑迟钝的人看来,整个自然界是铅灰色的;可在睿智者眼里,这个世界在燃烧在发光。——美国作家爱默生

第三节 观察是思维发展的基础

生活万象,千姿百态;自然美景,美不胜收;社会动态,无奇不有。善于观察,才能了解事物、认识事物。观察,不属于思维的范畴,但又与思维密切联系。观察,不仅能使主体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识;这些感性的材料和初步的认识是进而理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真正有效的观察过程既包含感知的因素,也包含思维的成分。在观察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锻炼思维能力,那么这样的观察只能是笼统、模糊、杂乱无章的,既不可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也不可能做出科学的判断。

一位教育家说:“观察是入门,思维是核心。”生理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从幼年时期开始就让孩子多看各种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听一些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乐曲,并且要经常到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不仅视觉、听觉等感官经常得到锻炼,功能得到提高,而且大脑皮层不断接受刺激,经常处于兴奋和活跃的状态,大脑就会得到良好发育,智力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观察是通过各种感官而实现的,其中视觉和听觉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证明,正常人从外部获取信息的80%来自视觉,15%来自听觉。如果没有观察,对于思维来说,就如同树木生长没有了提供养分的土壤、江河湖泊没有了源头一样。

观察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知觉,就在于观察过程有着思维的积极参与;观察能力总是与思维能力相联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观察是思维赖以发展的基础,只有有效地观察,才能更好地思维。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不单单要重视观察,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要有所启发。

观察对青少年思维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青少年可以不断地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的材料和感性的认识是理性思维的基础。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对周围世界缺少深入的了解、缺乏经验,观察对于他们来说是思维发展最重要的能源。青少年的思维正是随着他们观察领域的不断拓宽和观察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和提高的。

随着青少年观察活动的不断深入,思维材料不断地得到质的更新和改造。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大脑中同一事物表象的质量是不同的,期间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糙到精细、由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到反映事物内在变化的过程。而表象的这种质的更新和改造,是随着孩子观察活动的不断深入和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来实现的。思维材料质量的不断提高,是促使孩子思维结构不断优化的重要条件。

观察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本身就是对思维的锻炼和发展。在观察过程中,思维的触角总是在探求着,力求能够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而解决问题。可以说,每一次有效的观察活动,都会使思维得到一次实际的锻炼。在青少年逻辑思维还未充分发展的阶段,直观、生动的观察活动是最切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有效的思维锻炼形式。

思维能力并不是先天性的,它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以及训练形成与提高的。在思维的训练过程中,观察能力的训练是重要的基础之一。因为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首要步骤,对客观对象的观察最先影响到我们的思维。它首先把对客观现象的感觉传导给思维主体,然后由思维主体予以加工。在许多时候,这种观察实际上是对客观对象展开细致的观察以取得第一手资料。由于客观对象是极其复杂的,所以我们的观察方法也应随之变化。

有些学生把观察理解为只是简单地“看”,缺乏对看到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其实,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和积累一些直觉表象,更重要的是对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这样才能真正通过这些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说,通过观察发现问题,通过思维解决问题。没有思维的观察,只能使获得的知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低级阶段。爱迪生就是在英国科学家发明第一盏弧光灯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研究而发明了电灯。实践证明,观察得越深入,思考得越深刻,就越能从大量的现象中获得规律性的东西。

另外,观察能力的发展与思维的水平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过程是:由观察开始,然后才是记忆和思维。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同时又要借助思维来提高和发展优良的观察能力。一般来说,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听课不认真、不仔细,由于课堂上的观察不准确、不清晰,所以之后回忆的形象往往是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到实际应用或是考试时,也就不能快速而准确地表述。更有甚者,由于大脑分析综合和判断(思维)的能力不强,导致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较差,又会进一步影响今后的观察效果,形成恶性循环。

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观察现象和思维分析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观察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深入地观察需要思维的指导。因此,培养观察能力应注意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思维活动不但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而且还要延伸到观察之前和观察之后。观察之前,要确定观察对象、观察目的、观察计划、观察步骤以及观察方法,这些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完成。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现象,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应当对观察中出现的每一种变化或者现象都打个问号,力求做出科学的解释。在观察结束后,面对一大堆观察结果,要继续思考。只有在观察前、观察中、观察后始终动脑筋思考的人,其观察能力才会迅速得到提升。超级链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中最重要的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观察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观察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通过观察,学生首先获得感性知识,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观察,能在别人不以为然、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节 观察能力是智力的源泉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绝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听觉而接收的。一个人要想开发自己的智力,就要睁大眼睛去观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仔细观察,来扩充自己的知识。

关于观察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牢牢盯住顾客的眼睛不放,结果生意十分兴隆。这位珠宝商的生意红红火火,然而其他的同行却只能羡慕而已。许多人想尽办法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临终前,他才向儿子传授了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准确地讲,是盯住对方的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枚钻戒的熠熠光泽使对方瞳孔扩张,那就大胆地把价格提高三成或是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放大瞳孔,你就立即换一条……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

这位珠宝商能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生意中,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学习生活中的细节,仔细分析并加以研究,定能取得质的突破。

观察使人们的智慧有了生机和翅膀,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开端和源泉。人们通过观察收集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分析,经过大脑处理上升为理论认识,提高个体智能,从而促进人类的发展。

你知道鲁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发明吗?答案就是:鲁班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鲁班有一次上山,越过草丛时不小心被草划了手,顿时流出了血。他马上蹲下来观察“厉害”的草,发现小草的边缘有很多细齿,这些小细齿很锋利,再用手指去试,就又会划破一个口子。鲁班想,如果像这种草一样,打成有齿的铁片,不就可以锯树了吗?于是,鲁班和铁匠一起试制了一条带齿的铁片,然后拿去锯树,果然成功了。由于鲁班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所以发明了很多用具和器械,在建筑、机械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建筑工匠尊为“祖师”。

毛泽东同志曾说:“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这句话对智力同样适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的精神世界就非常空虚。一个人的亲身观察有限,他的知识就是浮光掠影的,其智力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观察能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而形成的,脱离了感知就无所谓观察能力。认知心理学把观察能力的低下称之为认知能力的一种缺陷。它的表现是:对客体的知觉不详细,不明确,不敏锐,不能发现事物的独特性。知觉活动缺乏目的性、精确性、知觉广度。心理学研究证明:在缺少日常刺激环境下生活的青少年,在理智的内容上苍白无力,而且注意力涣散,易受外界暗示干扰,缺乏学习能力。实践表明:仅仅阻断触觉刺激,也会使被试者智力活动迟钝、手指尖的灵巧性下降、感情冲动,并出现离奇古怪的思维。既然缺乏一般的感知,就会使智力活动受到如此明显的不良影响,那么,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对智力活动的消极影响就不言而喻了。

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的智力活动的水平。人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观察开始。如果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就要在自然条件下或在实验室里,认真观察具体的事物,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实验规律等,从而获得自然科学知识。如果学习社会知识,就要观察社会生活和各种社会现象,了解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规律,从而获得社会科学知识。即使是间接地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也离不开眼睛、耳朵等感官的观察活动。要提高学习成绩,发展智力,不提高观察能力是不行的。

对于孩子来说,观察能力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孩子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习成绩的优劣。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观察能力差,从而导致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低下。通常,家长总是责怪孩子因为思想不集中而在作业中出错,其实根本原因是由于没有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的缘故。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根据他对差生的长期研究后发现,他们的普遍特点是观察能力差,不会发现知识间的特点和联系,因而也就缺乏应有的求知欲。因此,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孩子有没有能力发现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有没有兴趣观察是孩子智力品质低下的重要表现。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超级链接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赵洁,有一次看到一幅《孔雀日落》图,便说道:“画错了,画错了。”众人惊愕,面面相觑。他解释道:“孔雀飞落时,应左脚先着地,可是这幅画把它画成右脚先着地,这不是错了吗?”众人听后,恍然大悟,都佩服他的观察细致入微。由于赵洁的日常细致观察,他才能对于图画做出是非判断,否则,他也会像众人一样不知对错的。

第五节 观察能力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观察能力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是一个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各行各业的人才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但良好的观察能力却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之一。一、文学创作需要观察能力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个文学家只有对生活认真观察,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才可能创作出不朽的名篇巨著。莫泊桑年轻时,有一次去拜访已经成名的福楼拜。莫泊桑表达了自己想写一本书的想法,并讲了自己准备写的几个故事。福楼拜听后,没有让他马上动笔写这些故事,而是希望他这样做:骑马到市场上去观察,然后把自己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比如,用一句话描写出马车站的那匹马同其他马有何不同之处;用简练的语言描绘见过的一个吸烟斗的守门人、一个杂货商,并要使别人听了不会将他们与其他守门人和杂货商混同起来。莫泊桑照着福楼拜的话做了。在福楼拜的培养下,莫泊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触。通过这样的观察练笔,莫泊桑写出了多部不朽的名著,最终成为著名的小说家。

许多文学大师都深有体会地谈到观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鲁迅认为:“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契诃夫指出:“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高尔基主张:“作家应当把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作为他创作的基础。”二、科学研究需要观察能力

科学研究就是利用前人的经验和知识,去发现未知、解答未知,也就是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观察非常敏锐的人,才可能注意到别人忽略的微小差别,实现巨大的进步,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现代化学方程式的创始人柏洛利阿斯发现学生缺乏观察能力,为了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他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在一次课堂上,柏洛利阿斯拿起一个瓶子,把煤油、沥青、白糖三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然后伸进一个手指,接着把“一个手指”放到嘴里品尝溶液的味道,然后露出微笑,好像很好吃的样子。学生们都照着老师的样子做,结果都是愁眉苦脸的表情——溶液的味道实在是太难吃了。这时,柏洛利阿斯哈哈大笑,说:“你们都上当了,你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善于观察。”然后,他把自己的手指给不服气的学生看。原来他并没有真正品尝溶液,他伸进瓶子的是中指,放进嘴里的却是食指。

由于学生们观察得不细微、不精确,而都傻傻地品尝了溶液的味道。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想有所成,就要善于观察。三、艺术创作需要观察能力

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首先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一切可以观察的事物。艺术家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就不会有为人们所推崇的艺术作品问世。我国东晋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非常爱养鹅,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他通过长期观察鹅的叫声和神态,逐渐融入其书法艺术之中,所写的“鹅”字一笔而过,被称为“一笔鹅”。名人名言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14岁那年到了佛罗伦萨,拜著名的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是一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始,达·芬奇很有兴致。可是,接下来的几天都是画蛋。达·芬奇想,小小的鸡蛋有什么好画的,于是不耐烦地问:“为什么总是让我画鸡蛋?”弗罗基俄说:“别以为画鸡蛋容易,其实1000个鸡蛋中没有两个鸡蛋是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形态也不尽相同。要在纸上准确地将其表现出来,非下一番苦功不可。要做一个伟大的画家,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通过画蛋,你就能提高观察能力,就能发现每个蛋之间的微小差别,就能锻炼你的手眼的协调,做到得心应手。”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从此更加刻苦地画鸡蛋。一年,两年,三年……他所用过的草纸堆得很高了。他的艺术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飞跃,终于取得了成功。

达·芬奇通过对每一个鸡蛋的细致观察,从中发现在不同场所不同时刻不同蛋之间的差异,从而很好地把握了绘画技巧,成为一代大师,创作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圣母子与圣安娜》等名作。

不论是书法家还是画家,只有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才能将美用艺术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推而广之,要想在某一个领域有所成就,观察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质。观察能力是一切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是通向成功的桥梁。超级链接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又可以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有所收获,获得巨大的成功。

第六节 关于科学观察和一般观察

科学观察着力于把握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为主要目的。进行科学观察时,观察者的心态应该是客观冷静的,应时时以科学研究的眼光审视客体,去搜集客体的各种信息材料。

科学观察,并不是指人们对观察的一般理解,即不仅仅是“仔细察看”,而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所谓“自然存在的条件”,是指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于观察对象、观察范围、观察条件和观察方法做明确的选择,而不是观察能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任何事物。而一般观察则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所见的事物的普通注意,大多是对表象的一种初步认识,有的甚至还有观察者的个人感情色彩。

例如,对于一盆红色的花,一般观察者只是了解了花的形状,甚至还会流露出自身对这盆花的好恶。然而,科学观察者则在进行了观察之后,对花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喜阴还是喜阳、生长状况等问题都进行了研究,并会得出全面的观察结果,甚至留有详细的观察记录等以备进一步的研究。

一般来说,进行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学习研究都应运用科学观察,否则难有所成就。要进行科学观察,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观察时要专注。

现实生活中,许多的现象都是稍纵即逝的,稍微不注意就会失去观察的机会。比如,日食、月食的观测,海市蜃楼的景象等。

第二,要多动脑筋思考。

观察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对于眼见的一切要多想几个为什么。只有多动脑筋,善于提出问题,观察才能深入下去,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对于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解答,以便更好地理解事物。

第三,客观反映事物的本质,不带个人偏见。

观察事物时不能加入任何的感情色彩,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得夸大和缩小。如果-个人带有成见,带“有色眼镜”去看问题,自然就会受到很多限制。我们如果对自己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的事物缩短观察的时间,这样做不会有什么收获,其结果往往会达不到预期的观察目的。

第四,要讲究方法。

观察时还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方法,如观察要讲究点面结合,观察要注意顺序性、条理性,观察要选好角度等。

第五,观察要全面细致。

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嘴去尝,用手去触摸等,也就是说要全面感知,才能获得真知。

第六,观察结果必须核对查证。

对于观察任务来说,不是得出结果就算完成任务了。对于观察结果应反复核对查证,确保其是准确无误的,否则偏差错误的观察结果毫无价值不说,运用其进行研究,还会使人误入歧途。

要想正确地进行科学观察,就要动手研究、动脑思考,要依据观察的事实来得出结论。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朋友、老师、家长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只有这样,观察才会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帮助我们达成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自然界的现象及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掌握了整体的、联系的、本质的科学观察方法,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克服局部地、孤立地、表面地看问题的错误。当然,要取得科学的观察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勇于实践,善于学习,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就能取得成功。超级链接有的同学喜欢观察星空,并能长期坚持,同时会写出观察日记,这样就可以增长知识,打开思路。有的同学对植物很有兴趣,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播种、发芽,到开花、结果,并做了大量的观察记录。通过类似的观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持久的观察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对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表达能力。

第七节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习进步的保证

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细致是培养观察的基本要求,准确是观察习惯的根本,全面是观察的基本原则,发现特点是观察的目的。

在青少年应具备的诸多能力中,观察力与注意力居于重要的地位。观察是一切工作和学习的开始。观察能力是智力的基础,是思维的“眼睛”,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习进步的保证。与“观察”紧密联系的心理现象是“注意”,二者不能截然分开。观察讲的是对观察对象的认识过程,注意讲的是观察者集中精力于某个对象上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离开“注意”的“观察”,也没有离开“观察”的“注意”,观察的不得法与注意的分散都是影响青少年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所以,有意识地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是青少年轻松学习和正常生活的重要保证。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却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不注意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

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以及学习效果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在你研究、实验、观察的时候,不要做一个事实的保管人。你应当力图深入事物根源的奥秘,应当百折不挠地探求支配事实的规律。”巴甫洛夫主张观察不但要准确,而且还应达到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力图深入事物奥秘的程度。

一些老师和家长常抱怨孩子太粗心,一听讲就会而一做题就错,其结论是孩子学习目的不端正,或者是学习习惯不良等,其实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孩子的观察能力不强所造成的。他们虽和别人一样在听、在看、在读,但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却是十分零碎的、片面的,有时当中还有许多错误。

观察能力在各学科学习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语文课、英语课的识字中,字形、字义之间的微妙差别,在观察能力较差的学生眼中往往一带而过,从而将其认错、记错;而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不仅能抓住这些细微的差别,而且善于发现某些共同点,从而提高了理解与记忆的速度和准确度。

在写作中,有些学生由于对生活缺乏观察,很少注意身边的事情,头脑中没有感性材料的积累,总觉得“无话可说”,所以会勉强交差。最终的结果,不是套用、抄袭现成的句子,就是内容空洞,言而无物;然而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于头脑中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和真实感受,所以能够生动具体地对所要讲述的事物、事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并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因而觉得写作是轻而易举的事。

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学习中,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于相关的概念、原理、算式总是分理不清,在他们的头脑中,这些东西简直是乱得一塌糊涂;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则能很快把握各种空间关系和识别各种符号、算式、概念、原理之间的差异,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从而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观察能力达到准确无误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功力”,并非是一日养成的。比如,普通人认为是白色的墙壁,画家的眼里却认为是绿色的、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工程师能一眼认出墙壁的材质,检测员则能从建筑物的外形识别其结构。当你沾沾自喜地买到一件“十分满意”的商品时,商品质检员一眼就能看出它是一件参差品……

父母在鼓励孩子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善于观察。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培养观察能力的最好方法是教他们在万物中寻求事物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一般来说,小学生在观察时能抓住观察对象的整体,但大多较笼统、不精确。他们还会经常忽略一些代表事物特征的重要部分和细节。而且他们观察事物的顺序比较零乱,眼光到哪里就随便看到哪里。在此阶段,父母和老师就应该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观察习惯,教授他们正确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以使他们在正确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对于中学生来说,则应在具备一定素质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多种观察方法。以此将课本的知识和实际的现象相联系,用实际问题验证课本知识,从而在分析、综合、判断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孩子在认知和情感上总有许多新奇的发现,总有神秘的感受。让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开启他们的心灵之窗,去发现生活中许多更为美妙的东西!超级链接要想让孩子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就应该培养孩子有计划地观察事物。观察活动有内容繁简、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区分,但都需要有计划地进行。一般来说,没有计划,效果不好,不利于提高观察能力。观察有计划,是指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先定好观察目的。比如,教孩子煮粥。就应该告诉他们放多少米,米怎么淘,锅里放多少水,大火烧多长时间,小火煮多长时间。孩子也可以先观察父母怎样做,然后自己一边学着帮,一边观察。家长也可以支持、鼓励孩子种一盆植物,每天观察其变化,并写出观察日记。同时,在孩子的观察中,家长应给以指导。这样的观察活动,既有兴趣,又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

第二章 观察者应具备的素质

观察是认识现象,获得知识的开始。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观察对学习成绩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要想更好地观察,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素质。一般来说,细致认真的态度、敏锐的洞察力、集中的注意力、优良的习惯、浓厚的兴趣、必备的知识准备、丰富的经验、坚韧不拔的精神等方面的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节 细致认真的态度

细致认真的态度,是保证观察活动正常进行,取得良好观察效果的前提。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它的全貌、它的内在联系以及发展变化,并不见得是一目了然的,它往往需要观察者反复地、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齐白石老先生是举世闻名的国画大师,他画的虾备受推崇,是一幅幅质体透明、触须若动的虾图,有略受微惊即会跃出画面之感。然而齐老先生画虾的杰出成就,是几十年潜心观察与磨炼的结果。他从年轻时开始画虾,苦练了几十年,已经到了惟妙惟肖的境界,但他却总因缺乏透明感而不满足。于是,齐老先生便在大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上,还常常用笔杆触动它们,让其表演跳跃的各种姿态,然后抓住瞬间的状态变化写生。齐老先生巧妙地将这些细心观察到的微妙变化融于画面之中,终于使他画的虾充满了生气,成为画坛一绝,令世人叹为观止。

由此可见,只有依靠细致认真的态度,才能获得丰富的、有价值的事实材料,可以在心中形成生动的印象,从而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其实,不仅艺术创作需要细致认真的观察态度,科学家、发明家的伟大成就和科技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细致认真的态度分不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卢柯对纳米金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纳米铜晶粒尺寸只有30纳米。由于他领导的研究小组观察得十分细致,结果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一种神奇的现象:发丝状的纳米铜的长度竟能从1厘米左右延伸到近1米,而其厚度却能从1毫米逐渐减少到20微米,这一研究成果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一般来说,青少年在观察事物时常常会出现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情形,总是很难定下来耐心、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因而这一时期家长和老师应帮助他们克服马虎、粗疏的毛病,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尤为重要。

例如,化学老师在讲到硫与铁的反应时,做了个实验:把少量的硫粉和铁粉的混合物装在试管里,加热到发红,然后立即把酒精灯移开,反应继续进行。

当老师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时,一个学生回答:试管底部先发红,然后向上移动。显然,反应是从下往上进行的。

老师接着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是放热反应。

老师又问道:你怎么判断是放热反应?

学生答不上来了。

为什么答不上来呢?因为在观察时,他只观察到红热现象从试管底部向上移动,而没有注意到红热一开始,老师就把酒精灯移开了。有的学生虽然看到了老师的这个动作,但误认为是老师为了节省酒精。其实,正是酒精灯适时移走后,反应仍然激烈地继续进行,说明了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对于老师的演示实验,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反应的过程,注意整个反应中某些仪器的使用情况,只有做到了认真的观察,才能对老师的问题做正确的回答,也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其消化理解、合理运用,而不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只有反复观察,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掌握事物变化的细节,认真地分析比较,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了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应该注意加强观察目的性和耐久性的教育。学生之所以马虎、粗疏,这和他们观察时缺乏明确目的的支配以及浮躁的情绪有关。如果学生能够明确每次观察的意义,能够懂得每次观察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增强,观察也就会认真、细致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观察时,要专心致志,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能放过。超级链接不细心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细微之处,也就难以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所以,观察细微、识别假象,周密思考、追寻真实,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第二节 不可或缺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是活力的保证,是一切创造的动力。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发明创造。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人总是会对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不知道、不懂、不理解,这种不知道、不懂、不理解引起人的好奇,于是才会去探索、去研究,才会有创新,才会有科学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拥有好奇心,才会有探索的欲望,否则人类的发明、社会的前进步伐会随着好奇心的泯灭而止步的。比如,许多的伟大发明都是由人们的好奇心引发的。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常说:“要想做好实验,就要敏于观察。”我们首先来看看波义耳在好奇心的牵引下所取得的一个发明。一次,波义耳在实验室帮同事往其他容器倒入浓盐酸时,一不小心把少许浓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顿时,紫罗兰上冒出了轻烟。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深紫色的紫罗兰变成了红色的。这个偶然的奇异现象引起了波义耳的注意,他觉得应该再进行一下实验。波义耳取了几个杯子,每个杯子中都倒了一点儿酸性溶液,然后往每个杯子中都放入了一朵紫罗兰。波义耳仔细地观察着。深紫色的花朵逐渐变色了,先是带点淡红,渐渐地,最后都变成了红色。波义耳高兴地说:“不仅是盐酸,其他各种酸都能使紫罗兰变红!要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酸,只要把紫罗兰的花瓣放进溶液就可以辨别了……”

这一奇怪的现象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花草与酸碱相互作用的实验,由此他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烤干,这就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这一发现对化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一些看似普通的事情,有的人却能因好奇心而取得一定的成就。斐塞司博士总是在午饭后坐在门前晒会儿太阳。一天,天气晴好,一只母猫躺在地上晒太阳,懒懒的,似乎很舒适的样子。斐塞司博士突然发现,每隔一段时间,母猫都会随着阳光的转移而变换睡觉的场地和姿势。猫的这些举动唤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心——猫喜欢躺在阳光下,这说明光和热对它一定是有益的。如果光和热对猫有益,那对人是不是也有益呢?之后,斐塞司博士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明了日光疗法,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看似很平常的猫晒太阳这事件,却引发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心,由此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反,若是没有这样的好奇心,那么,对于猫晒太阳的事件可能也就是生活中万千平常事件的一个而已。

由好奇心所引发的发现和发明的事例不胜枚举。在成才的道路上,兴趣是起点,爱好是行动,产生兴趣的直接原因就是好奇心。特别是青少年,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碰到新鲜的事物总想知道为什么,探索其奥秘。好奇心强的孩子能主动获取信息,善于探索新事物,从而可以很好地促进自身观察能力的提升。对于青少年来说,保持一颗探索、好奇的心,对成才很有好处。

第三节 浓厚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观察能力的基础,观察能力是观察兴趣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通过提高兴趣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人在同一件事物的观察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前提条件。较强的观察能力往往与一个人的兴趣是紧密联系的。对于一个奇特的现象,毫无兴趣的人观察之后,只会有看到的结果;然而,有较强兴趣的人则会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兴趣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动力。为了锻炼观察能力,必须培养广泛的兴趣,这样才能促使人们津津有味地进行多样观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认识事物,使观察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他们最熟悉的、最喜爱的、特征比较明显的、容易辨认的事物,以此激发孩子积极观察的强烈愿望。

一个人如果对所观察的对象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进行长期持久的观察,不会表现出观察的疲劳与厌倦,期间还可以提升观察能力。反之,如果一个人对所观察的对象不感兴趣,必然会过早地表现出观察的疲劳或是不耐烦,这样就无法提高观察能力。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进行持久的观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浓厚的观察兴趣。因此,要提高观察能力,就必须培养对观察对象的浓厚兴趣。对家长和老师而言,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抓住孩子爱追问的特点。

亚里士多德曾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般来说,孩子求知欲旺盛,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敏感。老师要抓住孩子爱追问的特点,引导其进行观察。

学生是一个好动且处处充满着疑问的个体,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对其进行观察兴趣的激发,对目的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从看图学文到看图写文,再到实地观察写文。例如,在学习《秋天》一课时,老师可以一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一边引导学生插图,让学生了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稻谷熟了;树叶黄了,从树上落下来了;天气凉了,燕子飞往南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秋天》这幅图画,让他们说说秋天的景色是怎样的。后来,领着他们观察公园的秋景,进一步丰富学生观察的内容和兴趣。

第二,启动孩子观察的主动性。

家长应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地玩耍中观察万物的变化。春天的嫩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雪花,这些都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思考。同时,家长在平时要指导孩子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比如,让孩子观察家里养的花草、金鱼、小狗、小猫,晚上带孩子看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这样做不仅能使孩子从中学到知识,体验观察的乐趣,还能促使孩子多思考,从而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

第三,多样化教具和手段的合理使用。

单一的教具和手段会给学生留下呆板的感觉,学生会逐渐对单一的教具和手段失去吸引力,降低对教具的观察兴趣。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实际情况,不断变化教具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电视、录像能发挥其逼真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挂图、幻灯片、课文插图等,具有形象化、简明化、模式化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认识知识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

第四,不断变化观察场所。

青少年的观察兴趣不稳定,缺乏持续性。经常在同一场所进行学习,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兴奋性会逐渐减弱。只有经常变化观察场所,才能不断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课堂教学移到电教室、实验室、野外等场所,这对提高和巩固学生的观察兴趣可起到积极作用。例如,用玻璃管演示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以此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用墨水滴在盛满热水的烧杯中观察扩散现象……这些现象生动有趣,不会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超级链接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观察那些新奇、有趣、生动的事物,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如果孩子对观察的事物不感兴趣时,父母应进行启发和诱导,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应注意两点:一是,父母用语言和情绪感染孩子,促使其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比如,父母可以用神秘的表情、绘声绘色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起孩子的观察兴趣;二是,创设观察环境。色彩鲜艳夺目的物体和会活动的物体更能引起孩子的观察兴趣。观察对象鲜明、清晰、生动、活泼,孩子观察起来好看、好玩,这样的观察不仅能使孩子兴趣盎然,而且印象也较深刻、牢固。另外,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提高观察兴趣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孩子的鼓励,对其观察能力的提高要及时肯定;在观察不成功时,要鼓励孩子增强信心,进行引导,不可挫伤其观察的信心和积极性。

第四节 丰富的知识

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总是同他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或某个对象一无所知,那么他对该领域或该对象的观察就无法进行,即使勉强进行观察,也只是看看热闹而已。

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是培养和提升观察能力的基础。观察能力的高低则与孩子的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看到同样的现象,有的孩子能说出许多,有的孩子却说不上几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孩子的知识有关。知识学得扎实,道理融会贯通,观察问题就比较深刻。可以说,观察能力基于知识与经验,而知识与经验的丰富又会反过来促进孩子观察能力的发展。

观察能力强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得,而丰富的知识,又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捕捉到一般人不易发现的重要现象,还能使观察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低级阶段。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有一次经过太行山,看到许多蚌壳、海螺、大鹅卵石等,觉得很奇怪——这些只有在海底和海滨才能存在。经过细致的研究判断,沈括得出结论:高高的太行山原来是远古时代的海滨。沈括提出了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的学说,建立了海陆变迁的理论。

在沈括之前,不知有多少人路过太行山,不知有多少人看到了同样的景象,可为什么他们没有沈括这样的伟大发现呢?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沈括具有丰富的海洋知识,所以他能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科学的联想。事实说明,缺乏知识基础的观察,只是一种肤浅的、低级的、原始的观察,正因为如此,不知使多少有价值的现象从人们眼前滑了过去。超级链接只有当观察者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科学的联想,发现有价值的现象;只有当观察者对所获得的感知进行深入地思考,“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揭示科学规律。例如,在金属钠投入水中的实验中,我们看到金属钠在水中出现了“浮”、“旋”、“小”、“球”四个现象,根据我们已掌握的知识,就可以得知:①钠的比重比水小;②钠和水发生了激烈的放热反应;③反应过程中,钠因与水反应而使自身质量变小;④钠因热而被熔成液态。

为了进行有效的观察,我们必须事前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以便看得懂。我们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获得一定的认知,才有可能独立地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效果。例如,如果学校将要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学生则应先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相关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学生在了解了相关知识后进行参观,才会觉得参观活动有乐趣和意义,并会将自己的既得知识与历史博物馆的相关素材相印证,以此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和更深刻的理解。如果是参观自然博物馆,则需要先了解有关的动物、植物的常识,看有关的《动物世界》、《植物世界》等方面的录像。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参观,才会有目的,才会理解相关的知识,否则只会是看热闹而已。

知识和良好的观察能力是辩证统一、互为因果的。一方面,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我们获得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又是我们提升观察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观察总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不仅有利于观察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观察能力的不断提升。

培养和提升观察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关的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学生的观察才会更顺畅,才会有所收获,才不至于徒劳。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上。我们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因为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富有观察经验的“内行”能从一个现象中看出“门道”,而一个“外行”却只能看看“热闹”;“识广”必须以“多见”为前提,但“多见”未必一定“识广”,关键是不断总结和自觉地积累观察知识和相关的经验。超级链接家长应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公园,参加一些画展、音乐会等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扩大知识面。并且,家长要鼓励孩子多提问。比如,“天冷了水为什么会结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雨是怎样形成的”等。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应做到及时回答,及时解决,以此丰富他们的知识。千万不要认为这些问题太简单,不值得回答。如果是这样,会使孩子很扫兴,长久下去会逐渐挫伤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与思考能力。家长应该明白,当孩子提问时,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机会。鼓励孩子提问,就是为了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第五节 事事都留心

事事都留心的人,善于观察的人,善于注意生活的人才能有所成就。从前,有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画画得很好,尤其认为自己的牛画得不错。有一天,他得意洋洋地把一幅《斗牛图》给一个牧童炫耀。他原本以为牧童会以崇拜的眼光看他,并对他的画大加赞扬,或是请他为其画一张画。谁知,牧童看了画后却突然笑了起来。他特别诧异,问牧童为什么笑。牧童回答说:“牛斗架时,浑身的力气都在牛角上,它们的尾巴不会左右摇晃,应该夹在屁股沟里的……”他不相信,自己画了这么久的牛难道会有错!后来,他拿了一把青草故意惹两个牛争斗,想看看牛尾巴的变化,谁知结果正如牧童所言。他终于明白了,不是自己画工不好,而是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自己没有做到事事留心,只是凭着感觉画画,结果闹了个笑话。

要善于观察,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现常人所不能发现之处,或许会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不仅在化学、物理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甚至在医学领域也有所建树,这一切都源于他的细心。快过圣诞节了,道尔顿想给妈妈送个特别的礼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决定给妈妈送一双袜子——妈妈的袜子太破了。于是,道尔顿买了一双漂亮的“棕色”袜子。当妈妈看到袜子时,笑着说:“傻孩子,我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送我桃红色的袜子?不过我非常喜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拿着袜子又去问其他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桃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事没有轻易放过,他经过认真地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道尔顿虽然不是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道尔顿写了篇论文《论色盲》,对造成色盲的病理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

事事都留心,人们才会在其中发现常人所不能发现之处。一壶水沸腾了,壶盖在蒸汽的作用下跳动着。常人眼里只看到水开了,但瓦特却从中观察到蒸汽的力量。于是,蒸汽机发明了,全球性的工业革命爆发了;对于浇花这件事,许多人常年都乐此不疲地忙碌着。常人眼里只能看到花儿灿烂,叶子浓绿,而医生邓禄普却在浇花时受到启发,发明了自行车轮胎……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时时处处能够以观察的态度来看待周围事物才会有不同一般的收获。一个人如果平时就能留意生活,那么他就会逐步积累起观察的经验,遇到新事物他就必然会有敏锐而深入的洞察和判断。反之,平时不留意,只有用到时才去观察一下,即使观察得很用心,也会因为缺乏观察能力和平日生活经验的积累而达不到好的效果。

我们要养成平时留意生活的习惯,重要的是要将对事物的一般日常态度转换为观察的态度。这就需要克服对事物漠不关心、心粗气浮的毛病,凡事多以观察的目光去看一看,想一想。有的学校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有的学校让学生写“生活速记”,还有的学校在学生中开展“小记者”活动等,这些做法都会督促学生主动地关心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并且最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记述下来。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以观察的目光来看待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当然,老师和家长应多加鼓励和引导,这对中小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和观察、思维、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好处。超级链接“事事都留心”也可叫“随意观察”,就是随时随地进行观察。这种观察,从兴趣开始,出自感受,自始至终都处在自然、新奇和兴趣之中。比如,你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情,就可以进行观察;你到公园里去玩,遇到一件自己十分感兴趣的事情,也可以进行观察;你到朋友家里去玩,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也可以去观察;你去买东西,遇到一件奇怪的事情,也可以观察……

第六节 敏锐的洞察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就不会有灵敏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记忆力,当然也不会有完整的记忆再现能力。洞察力是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其实洞察力更多的是掺杂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可以说洞察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敏锐的洞察力就是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一般人不易发现或容易忽视的细节。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敏锐的洞察力。有一天,牛顿信步来到院中,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突然,一个苹果落了下来,正好砸在了他的头上,他摸了摸被砸痛的地方。这时,他想到: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落向地面呢?当把球抛向空中时,它为什么不一直向上升去,而总是向下落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研究,牛顿终于解答了这个问题,并由此推算出一个公式,即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一个普普通通的苹果落地,在常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牛顿却能敏锐地观察到这一自然现象,并由此推导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说明,只有认真观察生活,动脑思考问题,才会发现奥秘。

敏锐的洞察力在生活中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尽快解决问题。一个埃及人在沙漠里与骑骆驼的同伴失散了,他找了大半天也没找到同伴。于是,筋疲力尽的埃及人坐下来休息。傍晚,埃及人遇见了一个商人。埃及人礼貌地问商人有没有看见他的同伴。“你的同伴是不是有点胖,还是跛子?”商人问,“他手里是不是拿着一根棍子,骆驼只有一只眼睛?”埃及人跳了起来,兴奋地说道:“是的,就是他。他往哪个方向走了?”商人回答说:“他往左边的道去了,但是我没有看见他。”埃及人睁大了眼睛,诧异地问:“你说得那么详细,怎么现在又说你没见过他呢?”商人指着地上的痕迹,说:“我是从脚印看出来的。你看这些脚印,右脚的比左脚的大而且深,说明他是个跛子。我比了比自己的脚,他的脚印比我的深,这不说明他比我胖吗?而骆驼只吃右边的草,说明它只有一只眼睛,只能看到路的一边。”听完商人的话后,埃及人不停地点头,心里无比佩服商人的观察和分析。谢过了商人后,埃及人急忙沿着左边的道去找,果然找到了同伴。

由于商人敏锐的洞察力,使得失散朋友的埃及人沿着正确的方向找到了同伴。如果不对沙漠上的脚印进行一番观察分析,商人也很难断定什么样的人是埃及人的朋友。由此可以看出,敏锐的洞察力在生活中也能助人一臂之力的。

另外,敏锐的洞察力与一个人的兴趣往往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人在观察同一现象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注意到不同的事物。例如,同在乡野,植物学家会敏锐地注意到各种不同的庄稼和野生植物;而动物学家则会注意到各种不同的家畜和野生动物。

敏锐的洞察力是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的。一个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他在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中,自然容易观察到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相反,一个知识面狭窄、经验贫乏的人,他面对许多被观察的对象,总有应接不暇的感觉,而结果什么都发现不了。

总而言之,我们在观察时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外,还应保持高度的警觉,仔细留意周围的一切情况,不要放过任何细微的变化、疑点。另外,切忌粗枝大叶,漫不经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超级链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往往能快速地发现问题、找到原因、掌握规律、预估趋势。敏锐的洞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得到培养和提升。这种训练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用我们的眼睛观察和分析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并学会比较和鉴别,领会不同形象的特征,逐步加深对各种形象特征的认识、理解和记忆。

第七节 集中的注意力

在心理学领域,观察能力与注意力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观察是对观察对象的认识过程,注意是观察者集中精力于某个对象上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离开“注意”的“观察”,也不会有离开“观察”的“注意”。

如果你到军事博物馆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各项展品,忽然一个奇特的枪的模型出现在你面前,这时你就会仔细看这把枪,你的头脑就会随即转动。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同时包含了“观察”和“注意”两个心理过程,因为你既是在“观察”枪的模型,又是在“注意”枪的模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强调在某一瞬间内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的对象。我们常说的注意力集中,主要表现在注意持续时间和注意集中程度两个方面。比如,学生上课的时候,全部的心理活动都在指向老师的讲授,教室里其他的形象都会变得模糊不清。学生首先注意的是老师讲授的内容,而同时又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作为其注意的指向,那么其学习的效果就会较差。学生在课堂上做完整的笔记,就有助于保持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度。

注意的范围和被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直接的关系。被观察的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范围就不同。一般来说,有意义的对象的注意范围要比无意义的对象的注意范围大。例如,对两组被测者进行实验观测,把一些汉字构成有意义的句子让第一组被测者记忆,把一些毫无联系的汉字拼凑起来让第二组被测者记忆,结果发现第一组被测者记忆的数目比第二组的明显多一些。

注意的范围不仅取决于被观察对象的特点,同时也取决于观察者的任务目的。当人们带着不同的任务对同样两组对象进行观察时,由于观察任务不同,观察的范围也不一样。例如,对于同样数目排列整齐有意义的汉字,第一组被测者的任务是只要求说出是些什么字,第二组被测者的任务是必须指出写法上的某些错误。结果发现,第一组被测者要比第二组记忆的汉字数量多一些。这是因为第二组的任务要比第一组的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注意的范围就缩小了。

勤奋是一个人有创造性地工作的前提,不勤奋的人什么事也做不好。勤奋必须以能集中注意力为前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必须扩大注意的范围,只有这样学习成绩才会有明显的变化。超级链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斯特娜夫人日常很注意教育女儿,从女儿小时候起就开始训练她的注意力。斯特娜夫人最常与女儿玩一种叫“留神看”的游戏。每当路过商店的门口后,她就问女儿该商店橱窗内陈列的是哪些商品,让她说出留在记忆中的各种商品。说出的越多,打的分就越高。可喜的是,这样训练很有效果:当女儿5岁时,在纽约肖特卡大学教授们面前,她把《共和国战》朗诵了一遍后,就一字不差地复述了下来,结果令教授们大吃一惊。斯特娜夫人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她注意事物,养成敏锐地观察事物的习惯。”

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和环境原因。家长和老师不仅应该培养学生具备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且应该营造出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另外,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增强注意力集中度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呢?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学会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是极其重要的。其实,要做到学习时始终注意力集中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谁也无法做到每一堂课完全注意力集中地听下来。因此,要在学习时保持注意力集中,就要学会分配注意时间和放松时间。这包括自学时的自我调整,其时间间隔可以因人而异;也包括在课堂听讲时能够学会利用老师讲解知识的空隙放松自己紧张的注意力,并且要能够做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随时回到老师的讲课重点中来。

俗话说:“张弛有道。”只有充分地放松,才能高度地集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观察时做到适当的调节放松,一直地保持高度集中势必影响观察的效果,而且也很难保持,经常的结果是表象的集中。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学习中进行阶段性的放松,以此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状态。超级链接研究发现,人在感知同一事物时,很难长时间地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而不改变。例如,在听觉方面我们把一只闹钟放在耳边,其距离以能够隐隐约约听到滴答声为好。人们会发现有的时候可以听到表的声音,有的时候似乎又听不到表的声音;或者会感到表的声音一时强,一时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叫做注意的起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注意的起伏?它是感觉器官对客观物体感受变化的结果。实验发现,人们对听觉刺激的注意起伏间隔时间最长,对视觉刺激的注意起伏间隔时间次之,对触觉刺激的注意起伏间隔时间最短。

第八节 坚韧不拔的精神

观察除了有细致认真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集中的注意力等素质外,还应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观察并非一眼一耳、一朝一夕就会有所收获,但凡成功都是经过长期的观察而有所收获的。

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观察时就需要具有忘我献身、吃苦耐劳的精神。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的确,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才能真正有所收获。高强很喜欢鸽子,一到假日他就会去广场看鸽子。后来,在父母的同意下在家养了几只鸽子。鸽子的加入,给高强带来了许多乐趣。此后,高强天天观察鸽子,并将相关的信息认真地记录下来。几个月后,父亲想对高强这一段时间的观察能力进行检查,于是就询问了关于鸽子生长发育、饮食、生活习性、哺育幼子等问题,高强都对答如流。父亲高兴地拍了拍高强的肩膀,说他观察得很仔细,并对其进行了鼓励和奖赏。

关于鸽子的一系列问题,如果高强没有在饲养的过程中进行坚持不懈的观察,是不可能真切了解鸽子的生长状况及其生活习性的。

大家都听过“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吧!在这里我们要说的不是那个可笑的农民,而是从这则寓言引起的一个科学上的发现。大多数人听到这则寓言后都会一笑了之,然而一位细心的生物学家却没有放过它。他想:“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上去呢?”后来,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经过长期不断的研究,终于得出了结论:兔子的眼睛长在两侧,两眼所成的像并不能完全重合,在它的正前方有一小片“盲区”,当它被敌害追踪时,完全有可能“慌不择路”,撞树而死。由于生物学家对“兔子撞树”这件事的认识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经过努力钻研使得其“撞树”的缘由得以解开,所以他取得了非同于常人的认识。名人名言任何人只要注意观察和坚韧不拔,便会不知不觉地成为天才。——英国文学家布尔沃·利顿

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坚持不懈地观察,潜心研究,才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反过来,如果粗心大意、不能坚持,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有人在观察中,遇到复杂的或是难于解决的问题时,便会停止观察,结果常常功亏一篑。小郑大学学的是医学专业,毕业后在当地的一家医院工作。刚开始,他还踌躇满志地想要有一番作为,想刻苦钻研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日后的工作中,他不是嫌这个研究麻烦,就是嫌那个实验费时间,总是不能对一个项目进行长期钻研,因而在任何项目上都没有收获,当然也就谈不上出什么成绩了。

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应努力克服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把观察进行到底。而观察能力正是在这种“锲而不舍”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观察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正确的观察对象只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只有克服一切困难,长久地坚持下去才会取得成功。超级链接花的颜色可以刺激人的感觉器官。不同的颜色会对人的神经系统起不同的刺激作用。例如,红色、橘色、黄色的花,会使人产生温暖、兴奋的感觉;白色、蓝色的花,可以给人以清爽、恬静的感觉;绿色可以解除人的焦虑,使人情绪稳定,而且常看绿色植物还有利于消除眼睛疲劳、缓解精神压力以及调节不良的情绪。不同的花香,也可以使人的情绪发生不同的变化。紫罗兰和玫瑰花的香味,使人有爽朗、愉快的感觉;桂花的香味有助于消除疲劳,使人感到如释重负;茉莉花的花香能提神醒脑,使人感觉轻松舒适;丁香花的香味则能使人安神沉静;水仙花和荷花的香味清幽高洁,使人感到温馨清逸……然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并非一两天就能感受出来的,必须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感知。在观察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观察。那么,让我们赶快行动吧!养一种植物,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

第九节 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建立是观察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具体的观察过程中,应尽量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如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观察角色、不用心观察、难以调整自己的情绪等。我们应一切以观察对象为出发点,而不要把个人的意志强加于观察对象上。我们要有勇气正视现实,更要有勇气正视自己,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良好的观察效果。

第一,积极主动地进入观察角色。

在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自己的思维面向观察对象。不注意观察对象,不能积极地进入观察角色是无法进行有效的观察的。英国发明家詹姆斯·哈格里沃斯当年只是一个普通工人。他既能纺织,又会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个勤劳善良的纺织能手,她总是一天忙到晚,然而纺的纱却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紧张又劳累的样子,总想把那老掉牙的纺车改进一下。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没有放松对纺车的观察与琢磨。一天,哈格里沃斯不小心碰翻了家里的纺车,原来水平放置的纺车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但仍在不停地转动着。这使他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了吗?他立即动手进行改进,终于制成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并将它命名为“珍妮纺织机”。这项发明比旧纺织机的效率高几十倍,并被恩格斯称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

第二,用心观察,不受外界干扰。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到用心观察,认真分析、比较,思考事物的来龙去脉,不能因外界的干扰而影响观察或是停止观察。要想取得一定的结果是离不开用心观察的,反之,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中秋节那天,老师留的作业是晚上观察圆月,然后写下观察记录。晚上,刘艳站在窗前,不是打电话就是听歌,要么就是看看楼下过往的行人。才站了没多久,她就觉得自己已经观察够了,就写了观察记录。隔天交了观察记录,她还想着肯定会受到老师的表扬。不料,放学后她却被老师叫进了办公室。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中秋节晚上观察圆月了吗?”刘艳诧异:“观察了呀!”老师拿起她的作业本,说道:“没听过‘月明星稀’吗?中秋节的晚上怎么会是漫天的繁星?”刘艳惭愧地低下了头——观察记录是自己凭着“感觉”写的。

刘艳没有用心观察,就凭自己的想象写出了观察笔记,以致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这样的观察,既没有什么效用,又浪费了时间,值得我们反省。名人名言在观察领域,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

第三,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有的人在高兴的时候就有兴趣观察,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心情烦躁,观察不下去,甚至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由于心情紧张而根本无法进行观察。研究者对一些科学家和发明家进行了调查和观察,发现他们一般都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不忽冷忽热,在遇到困难时能坚持下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要想进行有效的观察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用眼看后,大脑还应进行一定的思考,不良的情绪是会影响人们的思考的。周日,小张去植物园观赏植物。路上,他骑车时不小心与别人发生了碰撞,并发生了争吵。之后,他照例来到了植物园,然而自己没有心情观察任何植物了。所有的叶子和花都提不起他的观察兴趣,转了没多久就回家了。回家本来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察日记的,然而提起笔却什么也写不出。

由于坏心情的影响使得小张的观察泡汤了,到植物园白跑了一趟,什么收获都没有。试想,如果小张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情,那么,应该不会毫无收获的。超级链接一些复杂的事物,一些事物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或缓慢的变化,经常需要我们进行反复的观察,甚至长期的观察。这需要我们有顽强的毅力,并为之付出艰巨的努力,这都需要一定的耐心。

第三章 如何更加有效地观察

人的观察能力有强有弱,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然而这种强与弱的差异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技巧来更加有效地观察,如观察对象的正确选择、确立明确的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方案、选择最佳的观察位置、做详细的记录、多种感官协同观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通过这样的准备或调整,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观察,相信不久我们也能取得傲人的成就。

第一节 观察对象的正确选择

观察不是随随便便、漫无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更有别于漫不经心地观看。我们在观察事物之前应该对观察的对象正确地加以选择,不是随便哪一个都是可以的。当我们在进行感知活动时,如果没有明确的观察对象,逮着什么是什么,那只能算作是一般的感知活动,不能称之为观察。况且,这样的随意观察既凌乱又盲目,难以做到全面、深刻、准确,结果也往往似是而非。

众所周知,一个科学的观察步骤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观察对象。其实,我们在平时的观察活动中要想获得高效的观察,也要注意确立具体、正确的观察对象。一个明确的观察对象是成功观察的开始,它关系到观察的敏锐性和能否在观察中集中注意力。

大千世界,我们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进行观察研究,只有对众多事物进行选择,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就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此循环,最后收获不大,甚至是一无所成。比如,我们要对一个人物进行肖像描写,那么就要注意观察描写对象的身形体貌。如果要描写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那么就要多注意他的言行举止,而不能把重点放在具体长相上。那样即使你发现此人具体的身高和发型,对你的文章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一般来说,我们要进行高效的观察,就应首先选择“典型”对象进行观察。所谓典型对象,是指确定的观察对象典型。因为选择典型的对象,更易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美国实验胚胎学家、遗传学家摩尔根,从1909年开始选择果蝇作为研究遗传现象的实验对象。这是因为果蝇染色体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果蝇的染色体很简单,每个细胞只有四对,易于观察;果蝇的生活史为两周,生殖力很强,每对亲本可以繁殖上百甚至上千个后代,它们会产生很多遗传变异。由于摩尔根正确地选择了观察对象,因此,他从“捷径”把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推向前进,创立了遗传学的基因学说。

明确观察对象,善于从复杂的环境中将观察对象突现出来,即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对观察对象进行选择。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观察实验时,首先总要从纷纭复杂的事物中有针对性地观察最主要的东西,对无关紧要的事物“视而不见”,从而有所发现、发明。当时,法拉第也认识到电是一种很有用的东西,伏打电池虽可以获得稳定的电流,但价钱太昂贵。法拉第想:既然由电可以产生磁,为什么不能由磁而产生电呢?一天,法拉第拿起磁铁,慢慢地把一端靠近线圈,身边的电流计没有摆动,他灵机一动,把磁铁插入线圈里,突然指针奇迹般地摆动了一下,然后又回到零点。开始,他以为自己看花了眼,想再试一次,于是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来,不料,往出一拔,指针是向相反方向摆动的。为了进一步弄明白自己看到的现象,法拉第在两条磁棒的南北两极之间放了一个绕有线圈的圆铁棒,线圈与一个检流计连接,他发现当圆铁棒脱离或接近两极的瞬间,检流计指针就会发生偏转。法拉第又在一个空心纸筒上绕了8层铜线,并联各层线圈后再接到检流计上,他发现当把条形磁铁插入和拔出线圈时,检流计指针同样会发生偏转。法拉第先后做了几十个实验,终于实现了由磁向电的转化。

法拉第并未在成功面前停下脚步,他继续探索,经过反复分析、比较,终于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超级链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观察对象,才能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学生确定了观察对象,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及时进入观察的意境。避免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盲目性。观察目标的明确还能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增强观察的信心。

第二节 确立明确的观察目的

目的是行为的预期结果,目的是进行观察的前提,直接关系到观察的效果。不管是观察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事件没有出现之前,就有所预见,按预见行动。如果按事物的现状行动,就谈不到目的性,观察就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不能全面、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观察的目的性是有效观察区别于一般泛泛感知的标志。没有目的性的观察,只能是随随便便地“看”。许多人在观察事物时,漫无目的,他们观察过的事物如过眼烟云,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印象,因而没有什么收获。所以,使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是进行观察的首要条件。

对一个事物进行观察时,要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达到什么目的,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以抓住其本质特征。有目的的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锻炼。反之,你的观察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获得一定的观察结果,并且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

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能够进行一定主题的观察,但很随意、常随着兴趣的变化而变化。高年级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在成人的指导和要求下,排除一定干扰,从观察对象中选择出基本的、重点的、主要的方面,主动地进行观察,观察的有效性提高。在开展观察活动前,老师要把观察的对象、范围、要求、步骤等交代清楚,越具体,收获越大。在观察时,学生只有明确了观察的目的任务,才能集中注意力把知觉导向一定的对象,使观察成为独立、主动、积极的认识过程。超级链接观察目的是根据观察任务和观察对象的特点而确定的。为了明确观察目的,应做大略的调查和试探性的观察。目的不在于系统收集材料,而是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以便确定通过观察需要获得什么材料、弄清楚什么问题,然后确定观察范围,选定观察重点,具体计划观察的步骤。

观察目的越明确,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深入。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以抓住其本质特征。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动物园,漫无目的地转了一圈,回到家里,孩子也说不清看到的动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动物园里的猴子,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猴子的体型、身体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

对于老师来说,应确定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观察目的,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首先,在观察前要针对学生在观察中盲目性强的特点,向其交代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目的,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学习《猫》一课后,可以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小狗,并提出“从头到尾仔细观察小狗有哪些特征;用自己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