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医疗保健宝典·更年期的保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8 22:39:23

点击下载

作者:马飞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女性医疗保健宝典·更年期的保健

女性医疗保健宝典·更年期的保健试读:

第一章 生理健康

四十岁女性保健的重要环节

40岁的女性人到中年,既承担着赡老抚幼的义务,操持着繁重的家务,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每天忙碌于单位、家庭之间,身心疲惫,殚精竭力,因此正是需要加强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中医认为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有精、气、血、津液,对中年女性而言,应当重视以下环节:

女性以“血”为根本

中医认为血是人体各种生理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眼睛由于血的滋养以能够看清世界,手足由于血的供应以能够拿取东西和行走,乌黑的头发、聪明的智慧等等一切生理活动和组织器官都离不开血的营养作用。对于女性而言,因有乳汁、月经、生儿育女等生理现象,血容易消耗而不足。由于中年女性担当着家庭主妇的同时,又要工作与学习,不仅体力、脑力的消耗量增加,而且特殊生理现象对血的损耗也增加,就更需要得到血的补充,所以中医认为“妇女以血为根本”。

有人说:我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都在正常值范围,非常健康。这部分人是不是就不存在血的保养问题呢?其实中医所说的血虚与西医说的贫血概念并不相同,如果红细胞减少,血色素降低,出现面色苍白,口唇、指甲不红润,西医认为是贫血,中医也认为是血虚,在上述情况下中西医的观点是一致的。但中医认为的血虚表现远远超过单纯的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如血虚还可出现头发变脆且缺少光泽和弹性、眼睛视力下降、乳房过早下垂和不丰满、产后乳汁稀少、月经量由多转少、月经由鲜红变得淡红等等,这种情况下,即使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叶酸都正常,中医也认为有血虚的表现。由于中年女性的特殊生理特点,故更需要注意血的保养。

女性以调“肝”为重

中医认为大多数女性疾病都与肝有关,这里所说的“肝”与西医所说的肝脏有所区别。原因是,肝的经脉经过了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还经过乳头、颈部、头部太阳穴侧直至头顶。因此,中年妇女常见的月经、带下、妊娠、产后、乳房病、甲状腺疾病及血管性头痛等都与中医的肝经有关。经脉是内在脏器与体表和其他组织联络的通道,也是营养物质运输的路径。如果肝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就会影响肝经的正常功能,造成肝经所联络的各个组织器官发生异常,甚至产生疾病。保护好肝,保持肝经的畅通,对各相关部位的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上的抑郁、忧思会直接影响肝的生理功能。中医称怒、喜、忧、思、悲、恐、惊为七情。每一个正常人都存在着以上七种情绪的变化,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如何去掌握七情变化的度,而该怒的时候不怒,该喜的时候不喜,硬性地去压抑自己的情绪对健康是没有好处的。但如果过度过长时间的情绪变化,而又不能及时进行调节,同样会影响健康,甚至产生疾病。中年女性由于生理、家庭、工作、社会各方面的原因,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心情不舒畅而抑郁少欢或烦恼多思,日积月累容易影响肝的生理功能,所以很多亚健康状态和疾病都与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有关。中医认为肝脏是一个多气少血的器官,所以一旦心情不愉快,便很容易造成气的流行不畅,出现胸闷、胁胀、腹部胀满,甚至产生乳腺增生、乳房纤维瘤、甲状腺腺瘤、月经不调及消化道疾病。所以对中年女性来说,调养肝脏尤为显得重要。

中年女性的生理特点

中年,是成熟了的时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在社会工作、地位等各个方面,中年都是比较成熟而稳定的。从身体的结构与机能方面来说,女性到中年已进入一个较稳定的阶段。

如《黄帝内经》里说:“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这里的“平定”、“大盛”皆是言中年已是成熟而定型的阶段。同时中年又是向老年的过渡阶段,中年后期则会出现某些衰老的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重视这些改变,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以致危害健康。

心血管生理功能的特点

人的心血管活动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一般地说,心血管的功能在青春发育期的末尾,便达到了一生中的顶点,之后就渐渐减退,近来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病理普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在中年时期发展最快。心输出量从30岁到80岁,约减少30%,中年女性在运动或其他负荷时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增加都较年轻人少,且负荷解除以后的恢复时间也较长,所以,中年女性所能负担的运动量和劳动强度都不及青年。有的中年女性由于不了解这一点,因过重的体力负荷或高度的精神紧张而导致心肌代谢、心肌耗氧量过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液供不应求,心律失常乃至骤停。这就是有的中年人发生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中年以后,对血压的反射性调整能力也减退,因而容易出现高血压病,以及体位性低血压。

神经、精神活动的特点

人的精神活动是以精气为基础的,而精气藏于五脏,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因此,五脏的盛衰就决定了精神活动是否正常。女性到中年,精神活动比较稳定,这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比较平衡,创造性的思维可达一生中的最发达时期,表现出经验丰富和精力充沛的特点,且理解力增强,往往补偿了机械记忆的下降。但中年女性神经传导和突触传导的速度,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所以中年女性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速度不及青年人快,也不如青年人敏捷。

女性进入中年后期,由于脑细胞不断减少,大脑逐渐萎缩,重量减轻,致使脑组织内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核糖核酸等的含量及它们的转换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因为脑内褐色素的增多,影响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表现为脑力劳动能力降低,记忆力渐渐减退,睡眠欠佳,现实生活逐渐缺乏感情色彩,此种情况在女性的后期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变化,减慢中年女性的脑细胞的各种衰老变化过程,是中年女性保健工作的又一重要任务。一般来说,人脑有很大的潜力,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就达140亿之多,有人推算,一生之中,实际使用的脑神经细胞只占总数的l/3。因此,中年,仍然是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代”。

呼吸功能的特点

中年以后,肺脏功能减弱,清浊之气的交换能力降低,最大通气量减少,使得中年人的呼吸功能低于青年,这也是中年人体力不如青年人的重要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中年初期,女性的呼吸功能一般都很旺盛,但随年龄的增加,胸廓前后径逐渐增大,胸廓活动亦渐受限,肺组织的弹性降低,肺泡扩大,肺总容量及肺活量均渐减少。上述这些改变都可能导致氧的肺扩散容量减小,也就是中年人氧气通过呼吸膜的扩散能力不及年轻人,如30岁的人最高肺活量可达5.7升,40岁时只有5.1升。与此同时,呼吸道的粘膜逐渐萎缩,粘膜的纤毛功能及保护性咳嗽反射的敏感性降低,造成气管的分泌物易储留,因而容易发生慢性支气管炎。

人的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影响。因此,在不同环境、不同工种条件下生活的中年女性,其呼吸功能的差异可能很大。据观察,在各种有害气体条件下,或在各种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中年女性,其肺功能显著地比其他工种的同龄人差。为了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必须大力减少空气污染,如从事有害职业的职工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实践证明,体力劳动或进行体育锻炼时,肺通气量可增大几倍到十几倍,从而吸入更多的氧,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中年女性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样肺与气管的功能可以增强,全身的健康状况通常也比较好。

消化代谢的特点

人的消化和代谢功能,主要靠脾胃的腐熟与运化,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如《黄帝内经》里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意思是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组织,皆需要脾胃供给的各种营养素,脾胃是生命的源泉,无论是养生、治病、康复,都必须时时刻刻注重保护胃气,但人到中年以后,脾胃功能日渐衰退,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这里的阳明脉,即指胃的经脉;五七,是指35岁之时,适逢中年,这说明中年以后消化代谢功能便开始下降。

现代医学认为,进入中年以后,女性的消化功能和代谢率均明显下降。约从30岁以后,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量即明显下降,其中所含的消化酶等有效成分也减少,到50岁以后,消化能力可下降2/3之多。基础代谢平均每年以0.5%速度下降,例如,31~40岁的男性基础代谢率,平均为每小时每体表平方米37.9千卡;41~50岁的人,下降为36.8千卡;51岁以上的人,下降为35.6千卡。女性比男性更低一些。中年的味觉也逐渐变差,舌苔上的味蕾减少,牙齿表面的珐琅质也随年龄增长而磨损。有人分析,如30岁时掉牙2颗的话,40~50岁掉7颗,60岁掉8颗,便影响了咀嚼功能。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营养物质是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如糖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所需能量的70%是由糖提供的,尤其是脑组织的能量几乎全靠糖的有氧分解来提供。因此,怎样保证能量供应,是中年女性保健的一个重点。又比如蛋白质是维持生命和构成身体组织所必需的物质,但中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分解代谢渐渐增加,合成代谢减少,往往需要质量更高的蛋白质食物,以补充分解代谢的消耗。

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人体内分泌系统指生理功能各不相同、位于身体各种不同部位的系列内分泌器官,如脑组织中有丘脑、脑下垂体(简称垂体)及松果体,颈部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腹腔左侧有胰腺,两个肾脏上端有肾上腺(肾上腺外周组织称为皮质,中心称为髓质,它是内分泌系统一个比较重要的调节器),此外腹腔中有卵巢等一些内分泌器官,这些内分泌器官都由不同腺体直接分泌出内分泌激素(以往曾称荷尔蒙),内分泌激素可以直接进入血液中,作用于各个有关脏器来调节人体一些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在衰老过程中这些内分泌器官几乎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产生组织结构的变化,使相应的分泌出的激素引起质和量的变化,促使组织衰老或引起某些疾病。

中年人内分泌紊乱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如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女性,原因之一由于男性雄激素会抑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而HDL-C是动脉硬化的防御因素,HDL-C减少则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女性在数十年排卵期中雌激素水平较高,而雌激素能增高HDL-C水平,所以在绝经期前,妇女上述疾病发生比男性要低些,但绝经后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亦相应增高。有人观察了20~104岁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HDL-C,结果绝经期女性HDL-C水平低于青壮年妇女,因此说明不同年龄激素变化会影响血脂代谢,从而导致一些疾病发生。

人在衰老过程中胰腺的细胞功能逐渐减低,抗胰岛素的激素增高,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逐渐减少,因此中年人糖尿病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肾上腺皮质能分泌皮质、雄激素、雌激素等,皮质激素失调可引起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代谢的紊乱。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对心血管功能调节有一定作用,中年人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后,势必引起抗体内环境的变化,一旦遇到外界不良的刺激,如感染、手术、重大精神因素打击就不容易耐受和适应,从而发生比较严重的疾病。

一些内分泌器官之间尚有互相联系和反馈作用,如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这些轴功能与祖国医学理论有比较密切联系,年龄增加不可避免会引起脏器衰老,通过中医潜阳、滋阴一些固本治则来调节不同内分泌器官和这些轴功能,对延缓衰老达到人体健康是有一定帮助的。

泌尿生殖系统的特点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肾由100多万肾单位构成,一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球有过滤的功能,当血流经过肾小球中一些毛细血管球时,可把大量水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去,把部分水、盐类、废物排出体外。中年人肾脏清除废物和重吸收功能均有所减弱。尿中常可见一些微量蛋白、红细胞,有时会出现尿糖等。

正常成年人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约1000~1200毫升,血浆流量每分钟约600~700毫升,由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血浆)为180升/日,为全身重量的三倍。肾小球过滤率是测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40岁以上成年人,肾小球的滤过率每年平均下降1%左右,因此肾功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的。

膀胱的功能是储存尿液和周期性排尿。在人的正常生理情况下,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程度才引起人们的感觉,而进行排尿。排尿可以受意识的控制。正常成年人膀胱内尿量达到100~150毫升时,就有膀胱充盈感觉,150~450毫升的尿液量是膀胱所能耐受而无不适之感的最大容量,称为膀胱生理性容量。膀胱生理性容量一般随年龄及精神因素而变化。中老年人由于膀胱萎缩,因此尿液容量亦减少。膀胱由平滑肌围绕膀胱颈部形成圆形的组织结构,称为膀胱底盘。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底盘转变为漏斗状,这样膀胱颈部开放就能排尿。随着年龄的增加,膀胱肌层逐渐变薄、萎缩,纤维组织增生,男性中老年人常常因前列腺肥大而影响排尿;中老年妇女常常因子宫脱垂,膀胱膨出,使组织松弛,开始时常在咳嗽、大笑、解大便时膀胱压力增加,尿液外溢产生尿失禁,而后由于控制膀胱收缩神经功能失调,膀胱常不自主地收缩,形成排尿经常失禁、尿急、尿频或夜尿增多。另外膀胱收缩功能较差,尿液不能及时地排净,所以膀胱内剩余尿液亦增多。这样常会引起尿路感染等病症。尿失禁原因比较复杂,要进行全面检查,力求能找出尿失禁的确切原因,采用相应措施,使症状有好转或缓解。

女性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卵巢呈扁平卵圆形,位于下腹部,左右各一个。卵巢中含有发育各阶段的卵泡,中年人除妊娠其外,每28天都有一部分初级卵泡开始发育,其中有一个发育达成熟,直至排卵。随着年龄增大,卵巢渐有萎缩,绝经期后,萎缩变小得更明显。

脑与脊髓的特点

脑和脊髓是人的中枢神经,是人体的总指挥部。脑称为高级中枢,脊髓称为低级中枢。脑在头颅骨里,分大脑、间脑、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延髓)和小脑。大脑为球形,大脑半球的表面有许多沟和裂,在沟和裂之间是大脑回,大脑半球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皮层下面的部分叫皮层下组织,脑向外分出12对脑神经,管理与支配头面部器官和胸腔、腹腔的脏器,它们分别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脊髓与脑相连,它实际上是脑的延伸,呈圆柱形,位于脊椎骨构成的椎管里,脊髓向外分出31对脊神经。脑下达的各项指挥命令都得通过脊髓传至身体各部,人体所感受的刺激,大部分先传入脊髓,而后再传入大脑。

脑是管理全身运动、感觉、语言及内脏运动等的最高司令部,这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它在体内支配和调整其他各系统、各器官和功能,从而保证了机体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并使人体能适应和改造外界各种复杂的环境。如左侧内囊区大脑中动脉发生血栓,出现脑梗塞,从而发生右侧偏瘫、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表现。

人到中年后期,大脑细胞可能不断减少,大脑逐渐萎缩,重量逐渐减轻,脑子里的空腔(脑室)渐渐扩大,其中脑脊液增多,脑组织内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核糖核酸等的含量及它们的转换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近来还发现,由于脑细胞的一种代谢产物——褐色素,随年龄增加而增多,从而影响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脑力劳动能力降低,需要从事较慢的活动和较轻的工作负荷,较易出现疲劳、记忆力逐渐减退、睡眠欠佳、理解现实生活逐渐缺乏感情色彩,这种情况在中年后期将越来越明显。

感觉器官的特点

人体对外接受、传递、转化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分为一般感觉器官和特殊感觉器官两类。凡是感受温、痛、触、压等刺激的器官,它们分布在全身皮肤、关节、肌肉、内脏、血管等处,通常称为一般感受器官。而另有一些感受光线、声音、位置、味觉等器官如眼、耳、鼻、舌等称为特殊感受器官。

一般感觉器官的结构比较简单。而特殊感觉器官是在人类长期进化的过程中,结构和功能得到高度的分化和发展,它对外界刺激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因此需要重点介绍一下特殊感觉器官的生理功能状况,尤其是视听功能在中年人的生活、工作中影响最大。

人对外界的视觉是由眼、视眼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眼是视觉的外周器官,外界物体发生的光,透过眼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眼底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感觉光的刺激,并把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入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眼随着年龄的增大,睫状肌调节功能的减弱和晶状体弹性减少较明显,使眼的前后径变短,如40岁的人平均有4屈光度调节力,而到50岁调节力平均减到1屈光度,这样使过去能看清楚的近物体,必须移远(距离增加)才能看清楚,随年龄的增加,此种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老花眼”,医学上称远视。中年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书、写字时间稍长即感头晕、眼痛时,要当心远视(老花)的可能。

在眼球内,由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和血管渗出而产生的一种液体称为房水。房水对角膜和晶状体不但有营养作用,而且使眼球内有一定压力,能维持眼的形状,房水充盈眼球而呈现的压力称为眼内压。任何引起房水回流障碍的因素都可使眼内压升高,眼内压长期升高使视神经受损,从而导致青光眼。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都是透明体,加上角膜,组成眼的折光系统。晶状体无色透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便称“白内障”。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主要包括鼓膜、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及鼓膜张肌、镫骨肌;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耳蜗与听觉有关系,前庭、半规管与身体平衡感觉有关。

耳蜗中的毛细胞是听觉的感受器,人接受声波刺激时,声音先经过听觉器官的传音装置(外耳、中耳),再传到感音装置(耳蜗内),这时毛细胞接受刺激而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听觉中枢便产生听觉。由此可见,内耳、耳蜗中的毛细胞在产生听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到中年后,多有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胞因其供血不足或本身的功能衰退,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骨与肌肉的特点

正常人体有206块骨,骨与骨之间由关节相连,肌肉附着于骨骼上,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牵动有关的骨骼,可产生各种运动。

全身的骨骼按人体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每块骨都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膜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可以供给骨组织的营养,如骨膜损坏了,骨就容易坏死,骨膜附于骨的表面,其骨膜里边是骨密质,骨密质的里层呈网状为骨松质。长骨(四肢骨)的中间部分骨密质增厚、骨松质减少,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隙,称为骨髓腔。在各个骨的骨松质的网眼内和长骨的骨髓腔中充满着骨髓。中年人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骨松质内是红骨髓,保持造血功能。

骨是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细胞间质包括骨胶原纤维和骨基质,其中的骨胶原纤维在中年人初期约占骨重量的1/3,使骨具有弹性,不易折断,而其中的无机盐约占骨重量的2/3,随着年龄的增加,骨盐逐渐增加,骨更坚硬,但脆性增加,弹性减小,因而年龄越大,骨越容易发生骨折。

血液系统的特点

血沉若用显微镜观察手指甲的毛细血管较小的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当血流缓慢地流动时,许多红细胞成凹面相贴,重叠在一起,称为红细包叠连。这是由物理聚集性能所形成的。血流缓慢时,红细胞容易叠连亦即聚集在一起,像缗线一样。血流增快时,则红细胞叠连散开。医学上利用红细胞叠连现象来测定红细胞沉降速率(简称血沉),健康人血沉很慢,说明红细胞能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之中。如红细胞在血浆中悬浮性差一些,红细胞就叠连起来,其单位体积重量增加,与血浆接触总面积减少,于是血沉加快。

血浆中一些成分亦能影响血沉。如血浆中有一种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能促进红细胞叠连,使血沉增快,在急性感染如肺炎、肺结核进展期的血沉都会加速。因此医务人员有时根据血沉快慢来推导病情变化情况。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根据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在正常状态下,红细胞之间相互排斥,所以彼此间保持悬浮与分散状态混悬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加,能降低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能使红细胞形成像铜线用绳串在一起、在医学上称“缗线状”或成串状的聚集。老年人由于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会形成血沉升高。中老年人血沉增高是属于生理性改变,但是一些感染、动脉炎、胶原疾病,某些未能诊断出的隐性疾病,也能使血沉增高,所以中老年人血沉增高应注意观察。

红细胞压积(又称血球压积)测定一定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百分比称为红细胞压积。人类血球压积变化规律是,刚出生婴儿血球压积较高,一岁以后开始下降,成年后上升,60岁后开始下降。男性血球压积比女性高,主要原因是雄性激素能促进红细胞增生,雌性激素抑制红细胞产生,所以男性红细胞压积高于女性。青壮年红细胞压积高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红细胞压积逐渐下降。血液和水都是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是在相同压力作用下,水容易流动,血液不易流动。因为血液内含有大量血细胞、蛋白质、电解质、脂质等,起着阻抗液体流动的内摩擦力的作用,这种内摩擦力称为粘度。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凝固性和变形性的科学。现代医学认为:血液流变学对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红细胞增多、肺原性心脏病等的发病都有关系。因此有人发现脑中风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会发生一定变化,建议可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预报中风,减少中风发病。当然这还需要深入研究才能作出正确预报。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脏器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衰变,血液系统亦有同样的变化。中老年人由于心脏“泵”的作用不足,使心排血量减少,血流缓慢,血管弹性减退,血液流动性变差,从而使血液粘度增高,特别在急性心肌梗塞,血液粘度增高更为明显。

纤维蛋白原增多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长链状分子。人体纤维蛋白原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纤维蛋白原的增加分子间互相牵引的作用,使血浆变成网状一样的结构,对液体的流动产生较大阻力。因此纤维蛋白原增加,能使血浆粘度增高,还能使悬浮在血浆中的红细胞聚集成缗线或串状。红细胞相互聚集在一起就增加血沉速度。纤维蛋白原在一些中年人疾病中如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感染、糖尿病以及血栓形成阶段都会增加。

在中年人血浆成分中,除纤维蛋白原增高外,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增高也会影响血液粘度。

红细胞变形性改变正常人体成熟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形状圆而扁的,平均为7.5微米。红细胞可因血流速度、血管口径大小不同而暂时改变自身形态,当红细胞要通过比自身周径更窄的毛细血管时,就进行变形,通过毛细血管,供应人体组织氧气。这种变形在医学上称为红细胞变形性。年龄愈高,变形能力愈差。由于红细胞变形能力衰退,会引起许多疾病,如耳聋、糖尿病、冠心病、智力改变等。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一些改善红细胞变形性的药物,这将对疾病防治、延缓衰老起一定作用。

免疫功能的特点

人体免疫功能是人体内部存在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观察人体的免疫功能,一是体液中的藤异性抗体、溶菌酶、补体等;一是人体的反应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等。骨髓、胸腺和淋巴结是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骨髓干细胞分化出来的淋巴细胞,一部分受胸腺的影响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即T细胞,分布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或脾脏;另一部分为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即B细胞,分布于淋巴结髓质、脾脏和骨髓。T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B细胞主要负责体液免疫。当骨髓发生免疫功能受损时,可发生细胞及体液免疫皆缺乏的免疫病,通常称为混合型的免疫缺陷病。胸腺中可提取多种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胸腺增生素和胸腺素等,它们对T细胞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胸腺发生退行性变或损伤,可能产生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淀粉样变性等疾病。

中年人的免疫功能一般地说是比较好的,也是“身强力壮”的,人体中的免疫器官都是功能最强的,体液中的抗体也是比较多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变化,免疫器官的功能也会发生改变,胸腺的年龄改变就是很明显的,年龄增大后,胸腺皮质变薄,胸腺细胞显著减少,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已随增龄而下降,体液免疫的水平也随增龄而相应地发生一些变化,人体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亦有下降。有些中年人的感染性疾病相对地增多。

中年女性的体质由盛转衰

中医学在论述人的生命历程时,明确指出:“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意思是人到了40岁左右,身体的发展、生理功能已到了最完善的时候,这表现在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非常正常,不能再好了,即原文所说的“大盛以平定”。但“物极必反”,与此同时,人体某些老化的征象也开始显露,表现在面部的荣华开始逐渐消失,头发显出了白色,肌肉的纹理变得稀疏,不易抵抗外来风邪的侵袭。即是说,人到中年,虽然还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但体质状态和生理机能已不如青年时代那样壮实,多种生理机能正缓缓地出现减退现象。大体上人过30岁以后,每增长一岁,身体各种机能的总和便减少百分之一,其体质特点是由盛转衰,正如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里所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以上讲的是女性中年后身体所出现的一些衰老征象:35岁时,头发开始脱落,42岁时,头发逐渐变白,49岁时,由于与肾气密切相关的一种物质——天癸的衰竭,而导致了女性生殖机能的完全丧失,即月经停止,没有生殖能力。因此,女性的中年保健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关系到下半生的健康和能否获得长寿。

女性外生殖器的构造与功能

女性的外生殖器官即外阴部,是尿道和阴道开口的地方,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阴阜

在外阴部的上方,由于皮下有脂肪组织,因而柔软并隆起。在阴阜的下面有形成骨盆的耻骨,左右的耻骨正好在中间结合,所以叫做耻骨联合。青春期以后,阴阜上开始生长阴毛。

阴毛

主要长在阴阜上,一般呈底边向上的等腰三角形。其发育受所分泌的雄激素量影响,个人差别很大。

阴毛没有特别的功能,多、少都与生殖器官的功能无直接关系。阴毛极少或完全没有阴毛的人,其大多数排卵和月经都没有异常。但是,因为性激素分泌异常,阴毛发生变化的情况除外。

大阴唇

是从左右围住外阴的部分,在最外侧。大阴唇分成左右两侧,富有皮下脂肪,从阴阜下到会阴前部,呈合闭状。两侧大阴唇间的裂缝,叫阴裂。

中年女性以及大阴唇发育不好的人,大阴唇不合拢,会露出阴蒂、小阴唇及阴道前庭等结构。

小阴唇

在大阴唇的内侧,是比较薄弱的两片皱襞,内侧连接阴道前庭粘膜。左右两侧小阴唇的前端相互联合成两层皱襞,上面包着阴蒂,叫阴蒂包皮;下面附于阴蒂头下,叫阴蒂系带;小阴唇的后端与大阴唇后端会合形成皮肤皱襞,叫阴唇系带。

小阴唇的大小有个体差别。有的人其小阴唇藏在阴裂里,有的则突出在大阴唇之外,与性机能没有关系。

阴道前庭

由左右小阴唇所包围的部分,前后呈长椭圆形。前方到达阴蒂,中间靠前有尿道口,稍后面有阴道口。阴道前庭由粘膜覆盖,在两侧的粘膜下有前庭球,前庭球受刺激后可充血和膨胀。

尿道外口

尿道的出口部分。两侧有前庭小腺的开口,前庭小腺分泌物的性质和作用,与前庭大腺同。

前庭大腺

位于阴道口两侧稍后,如黄豆大,性兴奋时分泌浅乳白色粘液。前庭大腺容易发生炎症,可因积脓或其开口处被堵塞,形成脓肿或囊肿,有的如鸡蛋大,或比鸡蛋还大。

阴蒂

在左右小阴唇之间靠前的地方。前端为阴蒂头,中间为阴蒂体,后部分为两个阴蒂脚,仅阴蒂头露见。阴蒂是外阴部最敏感的部位,受刺激后充血、膨胀,因而产生性的快感。

处女膜

阴道口有一环形粘膜皱襞,在阴道前庭和阴道交界处,叫处女膜。其形状、厚度和韧性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在第一次性交时处女膜破裂并有出血。但是,激烈的运动、外伤、月经时的处理、妇科检查、手淫等,也能使处女膜破裂。此外,处女膜弹性强的人,第一次性交也不会出血。因此,不能仅凭有无出血和处女膜有无破裂来判断是否是处女。

会阴

会阴是指左右大阴唇连合处与肛门之间的部分。其长度为3~5厘米,也有个人差异。有的此处有阴毛,有的没有。

女性内生殖器的构造与功能

阴道

阴道是连接子宫口与阴道口的通道,里面由粘膜覆盖。成年女性其阴道长7~8厘米,宽3厘米。后壁比前壁稍长,平时其横断面呈H型,前壁和后壁相接触,洗澡时也不会灌进水,但在性交和分娩时,会扩大到适当的宽度。阴道里有许多横向皱褶,有很大的伸缩性。但随着多次分娩,其褶越来越少,老年女性几乎见不到这种皱褶,阴道的伸缩性也随之降低。正常的阴道内有无害的阴道杆菌制造乳酸,保持阴道的酸性,防止从外面侵入的细菌繁殖,这叫阴道自洁作用。

阴道是经血流出的通道,也是性交器官,还是胎儿娩出的通路,即产道的一部分,其作用很重要。

子宫

子宫在骨盆的正中靠下,膀胱与直肠之间,正好位于耻骨联合的后侧。其形状如鸭梨,大小如鸡蛋,是富有肌肉组织的器官。子宫由上部的子宫体(占2/3)和下部的子宫颈(占1/3)组成,一般呈前倾前屈位。与前倾前屈位相反的为子宫后倾,过去认为是引起不孕症、腰痛、月经异常的原因,因而做整复手术,使其呈前倾前屈位。现在,子宫后倾已不作为疾病来对待了。

子宫体的壁由厚肌肉层构成,内面为子宫内膜覆盖,中间为子宫腔。子宫体上部最宽,叫子宫底。

子宫腔是胎盘与胎儿发育的地方,随着妊娠的进展而逐渐生大,分娩后很快复原。

随着妊娠的进展,子宫肌壁逐渐增厚,肌细胞增殖,与子宫腔一起增大、伸展。分娩时,肌纤维收缩,使胎儿与胎盘娩出。分娩时的阵痛,是由子宫体肌肉收缩引起的。如果收缩无力,会使阵痛减弱,分娩时间延长,甚至中途停止。

子宫内膜受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有周期性变化。其功能是平时产生月经,卵子受精后促进着床,并帮助维持妊娠。

子宫颈是连接子宫腔与阴道的通路。其下端突出于阴道,叫子宫颈阴道部,是容易发生癌的部位。子宫癌有子宫体癌和子宫颈癌。在日本,子宫癌的80%~85%是子宫颈癌。

输卵管

输卵管是子宫与卵巢间的桥梁。由子宫底两端向左右后下方伸出的一对细管,长约10厘米。与子宫体相连的部分,叫输卵管峡部;从峡部向前,管腔扩大,叫输卵管壶腹部;壶腹部末端呈喇叭状向腹腔张开,叫输卵管伞部,与卵巢的一端相接。

输卵管内腔由粘膜覆盖,特别是壶腹部,有迷宫般的皱褶。

性交后精子排入阴道,然后通过子宫腔到达输卵管壶腹部。从卵巢排出的卵子,进入输卵管伞后到达壶腹部,与精子相遇而受精。受精卵由输卵管送到子宫腔,在子宫内膜着床。

卵巢

卵巢靠韧带固定在子宫体与骨盆之间。如大拇指头大小,灰红色,呈扁椭圆形,位于输卵管壶腹部的后侧,左右各一个。卵巢能排出卵细胞,并能分泌雌激素和黄体素。

女性泌尿器的构造与功能

这里仅将与女性生殖器密切相关的尿道、膀胱、输尿管作简单说明。

尿道

尿道是膀胱直接向外排尿的管道,长约3~5厘米。从膀胱到尿道的出口为尿道内口,尿道到外阴的出口为尿道外口。尿道内口处有括约肌,能调节排尿。

膀胱

膀胱位于子宫前方,耻骨联合与子宫的中间。膀胱呈扁平的三角形,其两侧有输尿管的开口。因为膀胱后壁与阴道前壁相邻,所以在有疾病与外伤时,均可互相影响。

输尿管

输尿管是连接肾脏与膀胱的长管。靠近膀胱部分通过子宫颈两侧,因而患子宫颈癌时,输尿管和膀胱壁很容易有癌组织浸润而发生排尿障碍,甚至引起尿毒症而死亡。

女性骨盆的构造与功能

女性生殖器都在骨盆中,在其周围有结缔组织和肌肉支撑。骨盆好像一个没有底的研钵,由骶骨、尾骨及两块髋骨组成。每块髋骨又由髂骨、坐骨、耻骨融合而成。骨盆底下的部分叫骨盆底,子宫就在骨盆底附近,为了支撑子宫,子宫与骨盆壁间有四对韧带。骨盆底部的前后左右有许多肌肉群支撑,阴道、尿道、直肠在这中间穿过,有的肌肉能使阴道口、直肠和肛门收缩。

妊娠时,骨盆内的子宫增大;分娩时,骨盆是婴儿通过的产道,因此,女性的骨盆比男性的宽而短。

乳房的构造与功能

构造与形状

女性的乳房由乳头、乳晕、乳腺体构成。

乳头黑色素沉着很明显。每个乳头上约有15~20个输乳孔,授乳时清楚可见。

乳晕是围绕乳头的环形区,直径约20~30厘米,女性比男性宽,妊娠后变得更宽,颜色与乳头相同。乳晕上有20余个乳晕腺,是一种特殊的顶浆分泌腺。

乳腺叶由许多腺泡集合组成。每个腺叶都发出一输乳管,开口于乳头。从正面看,腺叶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位置乳房基部固定在胸大肌等肌肉上,可移动。乳头位于第4肋间隙或第5肋水平。

功能

女性乳房不仅随年龄增长而发育,而且随月经、妊娠、授乳等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在大小、形状、构造上发生变化。这是受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等作用而发生的。

新生儿、儿童期新生儿的乳头很小,仅有短短的输乳管和输乳孔,没有腺叶。出生后几天内,其乳头能分泌乳汁,这是妊娠后期到出生前,受母体及胎盘激素的影响所致。泌乳现象在1~3周内消失。其后的整个儿童期,乳腺几乎处于静止状态。

成熟期进入青春期,乳腺开始发育。这主要是卵细胞分泌雌激素的作用。此外,与孕激素、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等激素也有关系。成熟期女性的乳房,是由腺叶、输乳管等实质及结缔组织(间质)构成。月经前期,乳房发胀并有轻微疼痛,这主要是卵巢周期引起的现象。受激素的影响,乳腺腺泡膨胀,小叶因而增大,并有充血所致。

妊娠期、授乳期孕激素能促进腺叶发育,因而妊娠前期乳腺实质增加,间质减少。到妊娠后期,间质很少,腺泡增生,乳房变大。

分娩后,催乳素发挥作用,输乳管表层上皮细胞转变成乳细胞。其后,腺细胞进行顶浆分泌,这就是乳汁。

绝经期各种激素的作用减弱,腺叶、叶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萎缩,乳房也干瘪了。

中年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症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骨质疏松症在4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为5%,女性为22.2%,4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女性较男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女性比男性骨质含量低,所以40岁以后骨骼的变化对女性的影响更大;第二,女性自绝经期开始,骨质变化加剧。中年以后,妇女体内雌激素下降,使得保护骨质的力量削弱,骨质开始疏松。由于骨质疏松使患者的骨密度缓慢而稳定地降低,使得骨骼抵抗外力的能力减弱,易发生骨折或腰背及四肢关节酸痛。可以说,骨质疏松是骨质老化的表现,这时只要未发生骨折,骨的外形不会有变化,但X光片上可见骨密度减小。70~80岁的人骨密度只相当于青年人的50%左右。事实上,骨密度的降低和骨质的疏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一个人出现身高减低,或是驼背,或是跌跤造成股骨颈骨折的时候,骨质疏松的发生已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把骨质疏松症与老年妇女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其实,骨质疏松从30岁或40岁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在绝经期或绝经前期症状会加剧。作为中年女性,对该病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注意保养,尽可能提早预防。

从上可见,女性的年龄越大,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就越大,也就是说,性别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个影响因素。不过仍然有其他因素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包括可以控制的因素,如饮食因素;也包括无法改变的因素,如遗传因素。亚洲人与非亚裔美国人相比,前者更易患骨质疏松症,如果本家族中,母亲或祖母有骨质疏松症的家族史,那么患病的机率也会增加。目前研究人员还不清楚骨质疏松症如何在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传递,但有研究资料表明,一种维生素D基因与此有关。研究表明,维生素D有多种受体,有的与破骨细胞有关,有一种则与成骨细胞有关。遗传了某种维生素D受体的女性也许更容易发生这种病症。

若饮食中摄入的钙质少,同样易导致骨质疏松症。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若不能获得足够的钙质,新骨质的生长就无法与旧骨质的退化相平衡,当后者超过前者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

吸烟女性患病的机率增高,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未明了,但专家们怀疑是由于吸烟加速了雌激素代谢,使得雌激素量不能满足骨骼发育的需要所致。

肥胖的妇女与体重较轻的妇女相比,似乎前者骨折的可能性小。可能是因为多余的体重刺激了骨骼的发育。另外,肥胖女性脂肪储存较多,脂肪能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因而就有更多的雌激素供给骨骼发育。

曾经节食又恢复食量的女性和饮食不正常的女性易发病。因为这部分女性缺乏正常的营养。

因饮食失常而出现闭经的女性易发此病,闭经意味着雌激素水平下降,这些女性体内的雌激素达不到刺激骨骼生长的水平。

某些疾病和药物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如肝病、癌症、风湿性关节炎等,使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会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中年女性要警惕肿瘤

我国“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提出了我国中年女性常见肿瘤的警告信号:

皮肤癌

要提防一颗痣的大小变化,检查上面是否出现暗色点,还要提防皮肤的其他部分有无起鳞片、脱毛、溃烂、液体流出、肿痛。

乳癌

乳房有硬块,乳房皮肤像酒涡似地凹入,乳头痛或乳头会流出液体。

胃癌

持续性消化不良。

食道癌

吞咽食物时哽噎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有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

鼻咽癌

耳鸣、听力减退、鼻塞、鼻咽、咳出的鼻咽分泌物带血、头痛、颈部肿块。

子宫癌

月经期不正常的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肺癌

持续性嘶哑、干咳,每次咳出的痰的颜色有变,痰中带血。胸部持续不适,吸烟者的咳嗽忽然加剧乃至不停,伤风不愈及支气管炎一再发作。

大肠及直肠癌

原因不明的大便漆黑色或带血及粘液或腹泻、便秘交替,大便次数不规则,原因不明的血尿,每餐以后都觉得肚胀。

舌癌

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原因不明的较长时间体重减轻。

膀胱癌

尿中有血及尿意越来越频繁。

血癌

早期的警告讯号包括疲倦、面色苍白、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容易患传染病、流鼻血及容易瘀肿。

观肚脐眼知健康

1.满月形。结实、丰满,下腹富有弹性,这是女性中最好的一种。表明身心健康,卵巢功能良好。

2.圆形。肚脐圆形的,上半部丰厚而朝上,这是男性中最好的一种。表明血压正常,肝、肠和胃等内脏健康。

3.向上形。肚脐向上延长几乎成三角形的人,大多是胃、胆囊、胰脏有问题,要多注意调节饮食。

4.向下形。形状与向上相反,表明患有胃下垂、便秘等病。同时还要注意慢性肠胃病与妇科病。

5.浅小形。不论男女,都表示身体较虚弱,激素分泌不正常,经常会感到浑身乏力。

6.偏右形。肠胃不好,要注意便秘。

观瞳孔知健康

1.椭圆形瞳孔。见于青光眼、眼内肿瘤。

2.双侧瞳孔缩小。见于膜炎症、中毒(有机磷类和毒蕈中毒)、药物反应(毛果云香、硷、吗啡、氯内嗪)等。

3.双侧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视神经萎缩、濒死状态、药物影响(阿托品、可卡因等)、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病危临终前,若昏迷过程中瞳孔由小逐渐散大,提示病情恶化。临终前,两侧瞳孔会极度散大(直径可达10毫米)。

观鼻子知健康

1.如果鼻子很硬,可能是动脉有硬化的迹象,或胆固醇太高、心脏脂肪积累太多。

2.如果鼻子发生肿块现象,表示胰腺和肾脏有毛病。

3.如果鼻子尖发肿发红,表示心脏可能也正在病变扩大。

4.红鼻头表示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发生了毛病。

5.鼻尖带有棕色、蓝色或黑色,表示脾脏和胰脏出了问题。

6.如果鼻子上长了黑头面疮,表明摄入的脂肪类和油性食物太多了。

观大便知健康

1.大便鲜红带糊状。可能患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这是由于暴饮暴食或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所致。

2.大便表面附着鲜红的血滴,不与大便混杂。常见于内痔、外痔和肛门裂。如果有血液附在大便表面,而且大便变成扁平带子形状,应去医院检查是否患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直肠溃疡等病。

3.大便暗红似果酱,并有较多的粘液。常患阿米巴痢疾。大便中的阿米巴是一种寄生虫。患细菌性痢疾的病人排出的大便也有粘液和血,但不像阿米巴痢疾病人的大便那样有恶臭味。

4.大便柏油样,又黑又亮。常是食道、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血液本来是红色,当它进入消化道时,血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产生硫化铁,导致大便呈柏油样黑色(血量一般达60毫升以上时才能呈黑便)。此外,食道静脉瘤出血、暴饮暴食后连续呕吐或食道和胃粘膜交界处血管破裂出血时也能见到黑色柏油样便。

5.大便灰白似陶土。表示胆汁进入肠道的通道已被阻塞,胆汁只好通过血液循环沉积于皮肤,使皮肤发黄。胆结石、胆管癌、胰头癌、肝癌等都是胆汁流入消化道的“拦路虎”。消化道内没有胆汁,大便即呈灰白陶土样。

6.大便红白像鼻涕,俗称红白冻子。这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特点。它是一种浓血、粘液的混合物。患有慢性结肠炎的病人,也会出现红白冻子。

7.大便呈白色油脂泡沫状。常是消化吸收不良的综合症。幼儿出现这种情况,称幼儿乳糜泻。

8.大便稀红。可能是大肠粘膜出血。若混有粘液、浓液,应检查大肠粘膜有无炎症。

观指甲知健康

1.黄甲。甲癣可致黄甲;黄疸性肝炎、慢性出血性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肾病综合症和胡萝卜血症,也会产生黄甲;若指甲发黄变厚,侧面弯曲度增大,生长缓慢,每周低于0.2毫米,同时合并胸腔渗液和原发性的淋巴水肿,这表明患有“黄甲综合症”。

2.白甲。贫血的人指甲为白色;色如白蜡无光泽,则患溃疡出血或有钩虫病等慢性失血症;白如死骨,光泽全无,是伤寒等热性病险症;肺结核晚期和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病人,指甲呈灰白色。

3.红甲。靠近甲根为鲜红色而甲体中部、前端为淡白色者,多患咳痰、咯血症;甲体全部绯红色,可能患早期肺结核或肠结核。

4.紫甲。常由于缺氧造成。局部的微循环障碍,多为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所引起动脉血缺氧所致。

5.蓝甲。肠原性青紫症及其它亚硝酸盐类中毒可见蓝甲;白喉,大叶性肺炎、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道异物阻塞患者,指甲多呈青紫色。

口腔与健康

1.口苦。多属肝胆肠胃热症。癌症患者由于舌微循环有障碍,唾液成分改变常产生口苦感。若伴有头痛、眩晕、目赤、急躁易怒、睡眠不好、舌苔紫,可用龙胆泻肝肠清泄肝胆郁热,热退,口苦自消。

2.口咸。主要是肾阳不足、虚火上浮。症见腰膝酸软,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多见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有时也出现在慢性肾炎、肾功能损害者身上。这些人唾液中的钠、钾、镁、钙含量增多,pH值多呈碱性。

3.口酸。肝热则口酸。多见于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有些肠胃道异常病人胃酸分泌过多,往往口酸。口酸如伴有胸胁发闷,舌苔薄黄,脉弦数,可服左金丸或乌贼骨30克,水煎服。也可用吴茱萸1克、黄连6克,加水300克煎服。

4.口甜。因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的含量过多,舌部产生甜感,多属脾胃湿热所致,一般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口甜伴有呆、脘腹满闷、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濡滑患者,可用佩兰开水冲泡代茶饮。也可用黄实、茯苓、扁豆、厚朴花、陈皮栀子、黄连、霍香各15克,煎服。

5.口淡。口腔感到淡而无味,多见于脾胃虚空或病后脾虚运化无力患者。消化系统内分泌疾病和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蛋白质及热量不足等,都可导致舌部因味蕾敏感度下降而产生口淡之感。患者常常食欲不振,可用参苓白术散补气健脾。

6.口辣。肝火偏旺,肾虚痰热肺热或胃火上迫所致。大叶性肺炎、脓疡、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长期低热患者也会出现此症。口辣还与舌温偏高,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过分敏感有关。可用泻白散泻肺清热,也可用鲜地骨皮煎汤代茶饮服。

7.口臭。常见于牙周炎、龋齿、口腔溃疡、鼻咽部有炎症或脓性分泌物的患者。消化机能失调也会口臭。服保和丸或夏枯草6克煎水饮服,可除口臭。

8.口香。多见于糖尿病重症,须上医院治疗。

不要克制身体的自我保护

打喷嚏

打喷嚏的作用,一是将进入鼻腔的异物喷走,防止它们进入身体内部作怪;二是打喷嚏时全身肌肉猛然收缩,产生一定的热量,防止身体着凉。

咳嗽

感冒后或患了其它呼吸道疾病,往往引起咳嗽,吃饭、喝水时呛着了也会咳嗽不止。咳嗽可以将进入气管里的痰液和异物咳出来,是一种保护性动作,对身体有好处。如果咳嗽很严重,则需请教医生。

呕吐

人吃了有毒有害的东西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东西,会引起恶心呕吐,将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这是胃肠道防止中毒的一种保护性动作。

发热

如果发生了疾病,便会引起身体发热。发热时血管扩张变粗,血液流通加快,杀灭细菌的白细胞大量增加,整个身体处于“战备状态”,积极和疾病作斗争。另外,一般细菌怕热,身体发热时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能够起到抑菌作用,使病况早日好转。但是长时间发高热则对身体不利,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治疗。

白带增多的原因

白带是由女性生殖道联体(包括子宫颈内粘液腺、前庭大腺、小阴唇内的皮脂腺)的分泌液、阴道粘膜的渗出液和一些生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所组成。一个健康的女性可以有一定量的白带。女性白带增多有正常和病理性引起之分。正常的女性白带增多是由于女性在排卵期,因雌激素水平较高,宫颈腺体分泌增多,行经前后,又因盆腔充血,阴道渗出液增多。病理性白带增多往往是由于身体内在或外来刺激,使生殖道的分泌液过度地、非生理性地增加所致,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肿瘤

由于肿瘤组织坏死或感染,使白带增多,良性肿瘤中常见出现血性白带。血性、水样、伴有恶臭的白带多见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经常排出黄红色清澈液体。

炎症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其中以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及慢性宫颈炎引起的白带增多为最常见。白带的特性因病原体的不同而各有特征,滴虫性阴道炎的白带为黄色或黄绿色的稀薄脓液,往往呈泡沫状。霉菌性阴道炎的白带常呈白色厚糊状或凝乳块样,宫颈炎的白带常见为脓性粘液状。此外,老年妇女因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抵抗力差容易被细菌感染而成脓性白带。

异物刺激

异物留置在阴道内时间较长,可刺激阴道壁而使渗出液增加,并且继发感染。例如,避孕套、子宫帽留置阴道内时间过久,分娩或阴道手术,纱布、棉球的遗留;小女孩出于无知而将异物,如别针、橡皮等塞入阴道内,均可引起白带增多,并带有恶臭。

其它原因而致盆腔充血或大量应用雌激素使阴道分泌物增多同样也会引起白带增多。白带增多仅是一种症状,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以炎症最多见,尤其是滴虫、霉菌所致的阴道炎最易受交叉感染,因此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保持阴部清洁。若已出现白带增多,应及时去妇科检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四十岁女性不可忽视暴发性耳聋

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耳聋,称暴发性耳聋。这种暴聋造成的听力丧失可是暂时性的,也可是永久性的,通常为单侧性。专家们指出,暴聋好发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稍多见。

暴聋发病前多无明显病因或诱因,有些病人有先兆表现,大约70%的病人有强度不同的耳鸣,一般先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在一个月内渐渐减轻或消失,极少数可持续存在。90%的患者出现轻度或暂时性眩晕,一周左右慢慢减轻,还有耳内堵塞、恶心、呕吐、耳胀等先兆症候。

暴聋几乎全是由听觉神经病变引起的。多数专家认为,由于病毒感染和血管病变,使内耳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以致听力丧失。如能早期用药,积极纠正内耳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紊乱,则能使多数病人的听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在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一周后用药疗效较差。因此,发生暴聋要尽早诊治。

卵巢癌的判断方法

女性卵巢如果有硬性的实体肿疡、腹水积存、肿疡粘合,同时出现逐渐消瘦或容易疲劳症状时,就可能是患了卵巢癌。

卵巢癌大多是由胃癌转移而来的,有时则是由乳癌转移过来的。由于同时也很容易转移至两侧卵巢,所以,当发现两侧有实体性肿疡时,就值得怀疑是否是转移性卵巢癌。如果真的是转移性卵巢癌,可能也会发现胃癌。

卵巢癌几乎没有自觉症状,尤其是当肿疡还小时,更察觉不到。只有当肿疡比拳头大时,会碰到下腹部,才能有所察觉。

但是,如果癌继续恶化,肿疡会与周围粘合,造成下腹疼痛、便秘以及排尿障碍等等的压迫症状。到了晚期,则表现为腹部胀大,变瘦,容易疲劳,出现贫血等等症状。

卵巢癌在治疗方面,通常是采用手术方法,原则是将两侧的附属器官连同子宫全部摘除。若是完全不能采用手术方式时,才改为化学疗法或放射线疗法,但是效果并不好,而且结果也无法预期。

引发尿道炎的原因

尿道炎是由于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引发尿道炎的原因有:

1.由药物、食物过敏或是病毒所引起的尿道炎。这种尿道炎称为单纯性尿道炎,会自然痊愈。

2.由淋菌以外的化脓菌(化脓性微生物)或大肠菌感染所引发的,这种尿道炎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这种尿道炎的症状表现为排尿时会感到疼痛,以及尿道口会流出像脓般的粘液,在尿道感染的细菌,很容易进入膀胱内,所以有时则会同时造成膀胱炎,而出现膀胱炎的症状。

在治疗方面,先检查到底是受哪种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然后再使用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3.经由性交,造成淋菌感染而引起的。这种尿道炎称之为淋菌性尿道炎,它的症状非常明显,在排尿的时候,会感觉到如烧灼般的疼痛。

女性感染了淋菌性尿道炎,性生殖器会因此受淋菌感染,而并发阴道炎及子宫炎,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子宫内膜炎、附属器官炎以及膀胱炎。同时,还会出现下腹疼痛及发烧等症状。

在治疗方面,可以注射或是口服盘尼西林之类的抗生素。最重要的是必须持续的治疗,直到淋菌完全消失为止。

抑制脑退化的要诀

人一般过了40岁就容易忘事,这是脑退化的迹象。为了减缓脑退化的速度,可采取如下几种办法:

1.年轻时做到勤学好动,掌握并贮存大量知识,学会考虑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2.中年以后,大量阅读,培养各种兴趣,这样才能保持脑子的灵活性。

3.对动脉硬化、糖尿病要特别提防,因为这些疾病会加速脑的退化。

4.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忧心忡忡,工作上多动脑筋。

5.保证充足的睡眠,长期失眠会使脑退化。

6.长期单调工作易引起脑疲劳,应适时转化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最佳状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