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8 23:01:40

点击下载

作者:(南宋) 王应麟, (南朝梁) 周兴嗣, (南宋) 谢枋得 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试读:

前言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是中国古代四种幼儿启蒙读物,俗称“三、百、千、千”。《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儿童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极易成诵,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难以确定。清代人多认为《三字经》是宋儒王应麟所作,不管《三字经》的作者是谁,都不影响这部书的价值,因为《三字经》有着丰富的内容。近代思想家章太炎说:“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也就是说,《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从“为人子,方少时”至“弟于长,宜先知”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首孝弟,次见闻”到“此十义,人不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古代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惟”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弟,次见闻”。训导儿童要从基础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又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让读者在学习中平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世、求学、交友等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百家姓》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姓氏著作,也是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中有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吴越第五代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皇帝之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相得益彰,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大有裨益的。《千字文》是我国成书最早的一种蒙学读物,作者是南朝梁人周兴嗣。据说,梁武帝为了教儿子识字读书,让人从王羲之书迹中拓取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每字片纸,让颇有才学的周兴嗣编成韵文。周兴嗣煞费苦心,一夜之中即编缀完成且全文对仗工整,婉转有致,令人叫绝,而周兴嗣也因劳思过度而“鬓发皆白”。可见作者为编写这篇绝妙千古的韵文,花费了多大的心思!《千字文》构思精巧,婉转有致,气势雄浑、条理贯通,妙语连珠、文采斐然,以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韵语,叙述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其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千字文》问世之后,即广为流传,历代著名书法家如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頫、文徵明等,竞相书写《千字文》,作为习字范本,从而更加提高了它的声名。《千字文》不仅在国内风行,而且远播海外,在日本、朝鲜等国广为流传,影响甚大。《千家诗》是我国古时一部带有启蒙性质的诗集。此书所录诗作作者范围非常广泛,从帝王将相到和尚、牧童、无名氏,不论门第高低、名气大小,只凭作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从内容上看,大都浅近易懂,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千家诗》在我国古典诗歌选读本中,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受益者多如恒河沙数,和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并称诗苑“双璧”。

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外,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三字经【原文】[1][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译文】

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本性每个人都十分相近,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所形成的习性才有了千差万别。【原文】[3][4]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教育孩子要讲方法,应注重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原文】[5][6]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断杼教子【译文】

从前孟子的母亲,找地方居住注重选择合适的邻居,孟子不好好学习,她就折断织布机上的梭子进行教育。【原文】[7][8]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译文】

窦燕山家教严格有方,他所教育的五个孩子,个个声名远扬。【原文】[9][10]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译文】

生养子女却不给予良好的教育,是做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却不严格要求,是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原文】[11][12]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

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如果小时候不努力读书学习,等到老了该怎么办呢?【原文】[13][1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译文】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事理。【原文】[15][16]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译文】

做儿女的,在小的时候,应当多多亲近良师益友,学习各种礼仪知识。【原文】[17][18]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译文】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为父母温暖被褥,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是每个做儿女的都应该做到的。【原文】[19][20]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译文】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弟弟敬爱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原文】[21][22]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译文】

一个人首先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增广见闻,学会数目加减,认识文字,会读文章。【原文】[23]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译文】

这样从一到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原文】[24][25]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译文】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光,指的是日、月、星辰。【原文】[26][27]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译文】

古人提出“三纲”:君臣之间要遵守规矩法度,父子之间要慈孝相亲,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原文】[28][29]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译文】

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叫作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不停地循环往复。【原文】[30]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译文】

说到南、北、西、东这四个方位,它们是以中央为基点,相互对应的。【原文】[31][32]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译文】

水、火、木、金、土是五种基本的物质元素,它们之间相生相克,依据一定的规则。【原文】[33][34]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译文】

古人倡导仁、义,恪守礼、智、诚信,它们被称作“五常”,不容许紊乱违背。【原文】[35]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译文】

水稻、小米、大豆、麦子、黄米、高粱叫作六谷,是人们常吃的粮食。【原文】[36][37]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太庙问礼【译文】

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叫作六畜,是人们所饲养的牲畜。【原文】[38][39]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译文】

高兴、生气、忧伤、害怕、喜爱、厌恶、贪念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七种感情。【原文】[40][41]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译文】

用匏瓜、陶土、皮革、木材、玉石、金属、丝弦、竹管等八种材料制成的八种乐器,统称八音。【原文】[42]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译文】

从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到自己,从自己到儿子,从儿子到孙子。【原文】[43][44]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译文】

由自己的子孙到曾孙、玄孙,一共九代,是家族的世系顺序。【原文】[45][46]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译文】

父子间重恩情,夫妇间应和顺,兄对弟要友爱,弟对兄要谦恭。【原文】[47][48]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译文】

长与幼要讲尊卑次序,朋与友要守信用,君对臣应尊重,臣对君要忠诚。【原文】[49]

此十义,人所同。【译文】

人与人相处的这十种规则,人人都应该遵守。【原文】[50][51]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译文】

对幼童进行启蒙教育,必须讲析清楚,细说字源词义,让其明白句读。【原文】[52][53]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译文】

人们读书求学,必须夯实基础。小学内容学好,才能学习四书。【原文】[54][55]《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译文】《论语》这部书共分为二十篇,由孔子的众多学生把有教益的言论记录汇编而成。【原文】[56][57]《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译文】《孟子》这部书是孟轲写的,共有七篇,宣讲道德,阐说仁义思想。【原文】[58][59]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译文】《中庸》是子思写的,“中”指不偏不倚,“庸”指平和不变。【原文】[60][61]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译文】《大学》是曾子写的。书中的内容从提高自身修养、管理家庭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原文】[62][63]《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译文】

读明白了《孝经》,再读熟四书之后,才可以去读像六经这样的经典。【原文】[6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译文】《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称为“六经”,对这些典籍应当仔细探究。【原文】[65][66]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译文】《连山》《归藏》和《周易》,这三部书合称“三易”,讲述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原文】[67][68]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译文】《尚书》上所记载的,有立国的典章制度,有大臣、谋士的辅国谋略,有大臣对君王的劝诫,有君王的训令通告,有君王的征伐誓言、训令,文字深奥难懂。【原文】[69][70]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译文】

周公写作《周礼》,分列六类官制,保存了周朝的政治体制。【原文】[71][72]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译文】

戴德、戴圣叔侄,搜录编辑《礼记》,记述了圣人的言论,完备地记录下上古的礼乐制度。【原文】[73][74]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译文】《国风》《小雅》《大雅》《颂》合称为四诗,是我们应当去诵读吟咏的。【原文】[75]《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译文】《诗经》大义沦丧,《春秋》继之而作,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善恶行为的辨别。【原文】[76][77]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梁》。【译文】“三传”阐释《春秋》,有《公羊传》,有《左氏春秋》,有《春秋梁传》。【原文】[78][79]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译文】

经书读懂之后,才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而且要选择归纳这些书的要点,记住每件事的前因后果。【原文】[80][81]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译文】

诸子百家中的五子指荀子、扬子、文中子以及老子、庄子。【原文】[82][83]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译文】

通晓了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著作后,就可以读各种历史著作了,从中考究家族世代相承的脉络关系,了解其兴衰始末。【原文】[84][85]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译文】

从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他们生活在远古时代。【原文】[86][87]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译文】

唐尧和虞舜,被称为“二帝”,他们选贤禅让王位,那段时期被称为太平盛世。【原文】[88][89]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译文】

夏朝的大禹、商朝的商汤、周朝的文王和武王,被人们称为“三王”。【原文】[90][91]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译文】

从夏禹开始将君位传给儿子,从此天下为一个家族所拥有,夏朝延续了四百多年后灭亡。【原文】[92][93]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译文】

商汤讨伐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历时约六百年,到商纣王时灭亡。【原文】[94][95]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译文】

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诛杀纣王,建立周朝。周朝前后延续约八百年,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原文】[96][97]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译文】

周平王东迁后,东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各诸侯国纷纷炫耀武力,政客们则崇尚游说。【原文】[98][99]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译文】

东周从春秋开始,到战国结束。春秋时期有五位国君先后称霸,战国时期则有七个国家并列称雄。【原文】[100][101]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译文】

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传到二世胡亥的时候,就灭亡了,项羽、刘邦开始争王。【原文】[102][103]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译文】

汉高祖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基业。汉朝的皇位传到了孝平帝时,被王莽篡夺。【原文】[104][105]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译文】

汉光武帝消灭王莽,中兴汉室,建立东汉,汉朝历经四百余年,到汉献帝时灭亡。【原文】[106][107]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译文】

魏、蜀、吴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称为三国,一直到两晋的时候才结束了乱世。【原文】[108]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译文】

东晋灭亡后,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相承接,史称南朝,这四个朝代国都都定在金陵。【原文】[109][110]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译文】

北朝先有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宇文觉代西魏建立北周,高洋代东魏建立北齐。【原文】[111][112]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译文】

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但隋朝只传了一代就不再往下传了。【原文】[113][114]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译文】

唐高祖李渊起仁义之师,消除了隋末的动乱,开创了唐王朝的基业。【原文】[115][116]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译文】

唐王朝共传了二十代,历时近三百年,为后梁所灭,改换了朝代。【原文】[117]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译文】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历史上称为五代,它们的兴衰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原文】[118][119]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译文】

宋朝兴起,是接受了后周皇帝的禅让。宋朝共传了十八代,之后陷于南北纷乱。【原文】[120][121]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译文】

北方辽人、金人纷纷建国称帝,等到金朝灭辽,宋朝仍然存在。【原文】[122][123]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译文】

到了元朝兴起,金朝也就被消灭了,南宋王朝也一起被元朝消灭了。【原文】[124][125]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译文】

元朝统一了中国,并且兼并了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历时九十余年,最终帝位废弃。【原文】[126][127]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译文】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率兵作战灭了元朝,传皇位给建文帝,才过四年帝位就被夺了。【原文】[128][129]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译文】

朱棣做了明朝的皇帝,把国都迁到北京,到了崇祯皇帝时,天下大乱,他在景山上吊自杀了。【原文】[130][131]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译文】

清太祖努尔哈赤禀承天命,平定女真各部,使境内完全安定。【原文】[132]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译文】

到了清世祖顺治皇帝时,天下统一。清朝共历十二帝,到宣统帝时结束。【原文】[133][134]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译文】

读史的人,一定要查考历朝编写的实录,这样去了解古往今来发生的事情,就好像亲眼看见一样。【原文】[135][136]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译文】

在读书时,要做到一面口中诵读,一面用心思考,早晚心思都用到学习上。【原文】[137]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译文】

从前圣人孔子,求教七岁的项橐,古人即便圣贤,尚且不忘勤学。【原文】[138][139]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译文】

宋朝的赵普,官已经做到中书令了,还天天研读《论语》,勤奋好学依旧。【原文】[140][141]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译文】

汉代的路温舒把书抄在蒲草上学习,公孙弘把书抄在竹简上学习。他们没钱买书,但还能如此勤奋努力学习。【原文】[142]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译文】

汉代孙敬读书至深夜,为防瞌睡将头发悬于梁上;战国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这两人都不用别人督促,自己就能勤奋刻苦学习。【原文】[143][144]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译文】

晋代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明读书,孙康冬天夜里借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里虽然贫困,却能坚持学习。【原文】[145][146]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译文】负薪读书·朱买臣

汉朝的朱买臣砍完柴,一面挑着柴担一面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读书。他们虽然都很劳累,却仍然坚持读书,意志卓然。【原文】[147]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译文】

宋代苏洵号老泉,到了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原文】[148][149]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译文】

等到苏洵年纪大了,还是后悔自己读书晚了。你们这些小孩子,更应该早点读书啊!【原文】[150][151]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译文】

再如五代梁灏,八十二岁时在金殿上对答如流,在众多名士中一举夺魁。【原文】[152][153]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译文】

梁灏这么大年纪还能获得成功,大家都很惊异。你们这些小孩子,应该早点树立远大志向。【原文】[154][155]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译文】

祖莹八岁时就能作诗,李泌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作赋。【原文】[156][157]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译文】

他们二人聪慧好学,在当时很令人们惊奇。你们年幼求学,应该向他们学习。【原文】[158][159]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译文】

东汉蔡文姬能辨琴韵,东晋谢道韫出口诗成。【原文】[160][161]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译文】

蔡文姬和谢道韫都是女子,尚且如此聪明,你们这些男子,更应当自我警醒,激励自己。【原文】[162][163]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译文】

唐代的刘晏,只有七岁,就被皇帝称为神童,授予太子正字的官职。【原文】[164][165]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译文】

刘晏虽然年幼,却已经做了官。你们作为年幼的学生,只要努力勤学,也能做到和他一样。【原文】

有为者,亦若是。【译文】

凡有作为之人,都是这样啊!【原文】[166][167]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译文】

狗知道在夜间替人守卫门户,公鸡知道每天早晨鸣叫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还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原文】[168][169]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译文】

春蚕辛苦吐丝,蜜蜂勤劳酿蜜。人要是不勤奋学习,那就连这些动物都不如了。【原文】[170][171]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译文】

在幼年时努力学习,长大后学以致用,上可报效君主,下可造福百姓。【原文】[172][173]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译文】

有所作为后,就能使自己名声远扬,使父母声名、地位显耀,给祖宗增添了光彩,恩泽也惠及子孙。【原文】[174][175]

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译文】

别人留给子孙后代的也许是满箱金银,而我教育子孙,只有这部《三字经》而已。【原文】[176][177]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译文】

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只顾玩乐,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会后悔的。我们必须以此为戒,时刻勉励自己啊!【注释】[1] 初:初始,指人刚出生的时候。性:天性,本性。本:根本,原来。[2] 相近:相差不远。习:后天的习惯。远:相差太远。[3] 苟:如果,假如。乃:于是。迁:变化。[4] 道:方法,道理。贵:注重,重视。以:在于。专:专心致志。[5] 昔:从前。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姓孟,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相传孟子早年丧父,其母为引导儿子学习,曾三次迁徙居处,最后在一所学校旁定居下来。择:选择。邻:邻居。处:居住。[6] 子:即孟子。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7] 窦燕山:五代后周人,名禹钧。传说窦燕山教子有方,使五个儿子先后登科及第,故人称“五子登科”。义方:良好的家教。[8] 名:名誉,名声。俱:都。扬:传扬,传播。[9] 不教:不加以教导。过:过错。[10] 师:老师。惰:怠惰,责任心不强。[11] 宜:应该,应当。[12] 幼:指小时候,年少时。何为:做什么,怎么办。[13] 玉:玉石。琢:雕琢。器:指器物。[14] 义:道理。[15] 子:儿女。方:正当。少时:小时候。[16] 亲:亲近。师:良师。友:益友。习:学习。礼仪:礼节和仪式。[17] 香:黄香,东汉时江夏(今湖北)人,以孝顺闻名。其年方九岁,就知孝顺父母。夏日炎热之时,他用扇子扇凉枕席,以待父母安寝;冬日严寒时,则以身为父母温暖被褥,使之暖卧。龄:岁数。温:暖。[18] 亲:指父母。执:遵循,做到。[19] 融:孔融,东汉时鲁国(今山东)人。他四岁时就晓得逊让之礼。每次家中吃梨,孔融都挑最小的,把大的让给哥哥们,别人问他为什么挑最小的梨,他回答说:“我最小,应当吃最小的。”[20] 弟:同“悌”,指敬爱兄长。[21] 首:首要。孝:孝敬父母。次:其次。见闻:看到和听到的事。[22] 知:知道,了解。数:数目,算术。文:文字,文章。[23] 而:到。[24] 三才:指天、地、人。[25] 三光:指日、月、星辰。[26] 纲:指纲领、法则。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义:规矩,法度。[27] 亲:父子之间慈孝相亲。顺:和顺,和睦。[28] 曰:称为,叫作。[29] 时:指季节。运:运行,运转。不穷:没有尽头。[30] 此:指南北西东。方:方向,方位。应:对应。中:中央。这里是说南、北、西、东四个方位以中央为基准互相对应。[31] 水火,木金土:古人所说的五行。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就是生克平稳。五行的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的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32] 本:根源,本源。数:天理。[33] 仁:仁爱。义:应该遵守的道义。礼:礼仪,礼节。智:有才识,明道理。信:诚实守信。[34] 常:常规,准则。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法则。容:容许。紊:紊乱。[35] 粱:谷子,去壳后叫小米。菽:豆类的总称。麦:麦子。黍:黍子,去壳后叫黄米。稷:一种谷物,古代说法不同,也有说法认为是高粱。[36] 豕:猪。[37] 畜:牲畜。饲:喂养。[38] 喜:高兴。怒:生气。哀:忧伤。惧:害怕。[39] 爱:倾慕,喜欢。恶:憎恶,讨厌。欲:欲望,贪念。七情:前面所说的人的七种感情。具:具备。[40] 匏:是一种植物,果实大而扁,类似葫芦,称为匏瓜,古代常用匏瓜做乐器。土:陶土,这里指陶制吹奏乐器埙。革:皮革,这里指鼓。木:这里指柷一类的打击乐器,用于宫廷雅乐。石:玉石之类,可以做磬。金:即金属,指锣、钟、钹、钲等金属乐器。[41] 丝:弦乐器,指琵琶、琴、瑟等乐器。竹:这里指箫、笛之类吹管乐器。[42] 高:高祖,曾祖父的父亲。曾:曾祖,祖父的父亲。祖:祖父。父而身:从父亲到自身。[43] 玄:玄孙,孙子的孙子。曾:曾孙,孙子的儿子。[44] 伦:辈分,排列次序。[45] 恩:恩情。从:顺从,和顺。[46] 友:友爱。恭:恭敬。[47] 长幼序:指年长与年幼之间要有尊卑次序。[48] 敬:敬重,尊重。[49] 义:指应当遵守的道德伦理关系和行为准则。[50] 训蒙:对幼童进行启蒙教育。讲:讲解。究:追根究底。[51] 详:详细。训诂:对古代词语的解释。句读:文章中应当停顿的地方,后代称作标点。[52] 为学:进行学习。初:开始,开端。[53] 小学:古代八岁入小学,学习知识和礼节。终:完,结束。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54] 《论语》:孔子学生辑录孔子及其一些弟子言行、思想的一本书。[55] 群弟子:指孔子的众多学生。记:记录,记载。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56] 孟子:姓孟名轲,著书《孟子》,共七篇。止:结束。[57] 义:正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行为。[58]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子思著。子思:孔子之孙,孔鲤之子。[59] 中:不偏不倚。偏:偏差。庸:平常。易:改变。[60]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孔子的著名弟子,以孝著称。[61] 修齐:修身齐家。治平:治国平天下。[62]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为孔门后学所作,论述封建孝道,宣传宗法思想,共十八章。通:精通,明白。熟:熟知,通晓。[63] 六经:《诗经》《尚书》《易经》《礼记》《乐经》《春秋》六部经典的总称。始:开始,才。[64] 号:称。讲求:探究。[65] 《连山》:又称《连山易》,相传是伏羲氏所作。《归藏》:又称《归藏易》,相传是黄帝所作。[66] 《周易》:又称《易经》。三易:以上三部书合称为“三易”。[67] 典:记载典章制度。谟:记载大臣、谋士为君王建言献策的事迹和言辞。训:记载贤臣劝诫训导君王的言辞。诰:记载君王的政令通告。[68] 誓:记载君王出师征伐时誓师的言辞。命:记载君王对大臣的训令。书:指《尚书》。奥:深奥。[69]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姬旦。[70] 六官:《周礼》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部分,讲述周代的典章制度,据说为周公所著。治体:国家政治体制。[71] 大小戴:即大戴和小戴,大戴是指戴德,小戴是指戴圣,戴圣是戴德的侄子。他们是汉代大儒。《礼记》:有两种辑录本,戴德所编称《大戴礼记》,共八十五篇;戴圣所编称《小戴礼记》,共四十九篇。[72] 述:记述。圣言:圣人的言论。备:齐全,完备。[73] 国:诸侯所封之国。风:民间歌谣。雅:正乐之歌,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宗庙祭祖之乐歌。[74] 四诗:《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当:应当,应该。讽咏:诵读,吟咏。[75] 寓:寄托,隐含。褒贬:评论好坏。别:辨别,区分。[76] 《公羊》:即《公羊传》,相传由公羊高撰。[77] 《左氏》:即《左氏春秋》,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撰。《榖梁》:即《春秋榖梁传》,旧传梁赤撰。[78] 经:圣人的著作称经,这里指儒家经典。方:才。子:指子书,我国古代图书按经、史、子、集分为四类。凡能自成一家的著作叫子书。这里指诸子百家的书。[79] 撮:选择归纳。要:要点。记:记住,牢记。[80] 荀:即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著有《荀子》一书。扬:即扬雄,西汉著名学者,著有《太玄》《法言》等。[81] 文中子:即王通,隋朝大儒,《中说》是其子模拟《论语》辑录其语录的书。老:老子,姓李名耳,著有《老子》。庄:庄子,名周,著有《庄子》。[82] 诸史:各种史书。[83] 世系:帝王家族世代相承的脉络关系。终始:指王朝盛衰兴亡及原因。[84] 羲:伏羲氏,古代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农: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医药的发明者,有“神农尝百草”之说。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85] 上世:远古时代。[86] 唐:唐尧,把帝位传给了舜。有虞:虞舜。[87] 揖逊:禅让,把帝位让给别人。[88] 夏:朝代名。禹:姓姒,受虞舜禅位当了君王,国号为夏,历史上称为夏禹王。商:朝代名。汤:商朝的建立者,又称成汤、商汤。[89] 周文武:文王姓姬名昌,武王是文王的儿子,名发,推翻了商朝当了君王,追尊其父为周文王。[90] 家天下:夏禹不传贤而传子,实行世袭制,以天下为自家。[91] 载:年。迁:迁移,改变。社:社稷,即国家政权。[92] 汤: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93] 纣:殷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商朝历时约六百年。[94] 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之子,周王朝的建立者。诛:诛杀。[95] 八百载:周朝自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约800年。[96] 辙:车辙,这里指代车。辙东:指周平王迁都洛邑。王纲:王朝的统治。坠:衰落。[97] 逞:显示,炫耀。干戈:“干”是盾牌,“戈”是矛戟,“干戈”比喻战争或武力。尚:推崇,崇尚。游说:向别人宣讲自己的主张。[98] 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称为春秋时代。战国: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代。[99] 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100] 嬴秦氏:秦国国君姓嬴,所以秦也称嬴秦,这里是指秦始皇嬴政。[101] 传:传位,传承。二世:即秦二世胡亥,秦始皇的小儿子。楚:楚霸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汉:汉高祖刘邦。争:争夺(天下)。[102] 高祖:即汉高祖刘邦。兴:兴起。[103] 孝平:汉平帝刘。王莽:汉元帝王皇后之侄,官至大司马,杀害了汉平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篡:篡夺。[104] 光武:光武帝刘秀。东汉:为刘秀所建。[105] 献:汉献帝刘协,汉朝最后一位皇帝。献帝时,曹操入朝,杀死了皇后及皇子,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帝为山阳公,至此东汉灭亡。[106] 魏:公元220年曹丕取代汉献帝,于洛阳称帝,国号魏。蜀: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吴:孙权所建,史称东吴。鼎:古代大型三足铜器,相传夏禹收聚天下之金,铸成九鼎,后称之为传国重器,象征着国家政权、江山社稷。[107] 迄:到。两晋:西晋和东晋。[108] 南朝: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我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史称南北朝。南朝即指这一时期相继在建康建都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金陵:即建康,今南京。[109] 北:北朝。元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至孝文帝时,因为仰慕中原文化,改姓为元,因此称元魏。分东西: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政权。[110] 宇文周:北周,因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高齐:北齐。[111] 迨:及,等到。隋: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国号隋,史称隋文帝。一:统一。土宇:天下。[112] 统绪:一脉相传的系统,指帝位世代传承。[113]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起兵反隋,在关中称帝。起:起兵。义师:正义的军队。[114] 创:开创。国基:国家基业。[115] 二十传:唐朝共传了二十代。三百载:唐朝自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历时近三百年。[116]榖梁:后梁太祖,姓朱,名温,他废除昭宗而篡夺天下,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117] 五代:指唐朝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118] 炎宋:宋太祖赵匡胤,尊崇五行中的火德,故宋朝又称炎宋。禅:禅让。[119] 十八传:宋朝共传了十八代。[120] 辽:公元907年,北方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国,国号契丹。公元938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金: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121] 迨:等到。犹:还,尚且。[122] 元: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绪:功业。歇:停止。[123] 一同灭:金与南宋同样是为元所灭。[124] 兼:兼并。戎狄:古时称西部少数民族为戎,称北方少数民族为狄。[125] 九十年:自公元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共计98年。国祚:帝位。废:废弃。[126] 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亲师:亲自率兵征伐。[127] 建文:明惠帝,朱元璋之孙。四祀:四年。[128] 永乐: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嗣:继承帝位。[129] 崇祯:明思宗,年号崇祯。煤山:今北京景山。[130] 清太祖:姓爱新觉罗,名努尔哈赤,公元1616年建立后金。膺:承受。景命:上天授予王位之命,天命。[131] 靖:平定。克:能够。[132]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建都北京。大同:儒家所谓的理想社会。[133] 考:查核考证。实录:编年史的一种体裁,是继位之君命史官为死去的国君所编的编年体大事记。[134] 通:通晓,了解。若:如同。亲目:亲眼所见。[135] 诵:背诵,熟读成诵。惟:思考。[136] 朝:早晨。斯:此,这里指读书。夕:晚上。[137] 仲尼: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被尊为“至圣先师”。项橐:春秋时期鲁国人,七岁时为孔子师,十一岁死亡,人称“小儿神”。[138] 赵中令:赵普,字则平。赵普曾在宋太祖、宋太宗手下做官,任中书令之职,日则处理政事,夜则读《论语》。鲁论:西汉初年鲁国人所传的《论语》。[139] 彼:他。仕:做官。[140] 披蒲编:西汉人路温舒家贫,在水泽边放牛时砍蒲草编成本册,当作书写文字的纸张。竹简:用竹子削成的薄片,用来写字。[141] 彼:他们,此处指汉时的路温舒和公孙弘。[142] 头悬梁:汉朝人孙敬读书至夜深,为了不让自己瞌睡,就以绳系发,悬于屋梁,如打盹低头时,绳索就会将他拉醒。锥刺股:战国时苏秦勤读《六韬》《阴符》等兵法之书,每当夜深昏昏欲睡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使自己清醒后再读。[143] 囊萤:晋朝有一个叫车胤的人,家贫,夜读无油点灯,就捉了许多萤火虫装在纱袋里,靠萤火虫发出的光来读书。囊:用袋子装。映雪:晋朝的孙康家境贫寒,也无油点灯读书,在冬天的时候他就在户外借着大雪的反光来读书。[144] 辍:停止。[145] 负:背。薪:柴。汉代的朱买臣,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每日砍柴,置书于林下而读。背柴回家时,就将书置于担头边走边读,后来在汉武帝时任会稽太守。挂角:隋时李密,替人放牛,常骑在牛背上读《汉书》,将其他的书挂在牛角上。后来学有所成。[146] 卓:卓绝,超然。[147] 苏老泉:宋朝苏洵,号老泉,四川眉州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148] 彼:他,代指苏洵。既:已经。犹:还。悔:后悔。[149] 尔:你,你们。小生:小孩子,年轻人。宜:应该。早思:早一些考虑。[150] 若:像,如。梁灏:五代末年人,屡试不第,仍不气馁,八十二岁时终于状元及第。[151] 廷:朝堂。魁:为首的,第一。士:士子,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152] 彼:他,代指梁灏。既:已经。成:学业上有成就。称:称赞。[153] 尔:你们。宜:应该。[154] 莹:北魏祖莹,字元珍,人称“圣小儿”。他八岁就能作诗成诵,后任秘书监著作郎。[155] 泌:唐朝人李泌,七岁能作棋赋,有“方若棋局,圆若运知”等句。后历任四朝宰相,为社稷重臣。[156] 彼:他们,代指祖莹和李泌。颖:聪颖。悟:领会,领悟。[157] 效:效仿。[158] 蔡文姬:名琰,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通音律,以琴音作《胡笳十八拍》。[159] 谢道韫: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心灵聪慧,极好读书,小时候就能吟诗作对,曾吟出描绘大雪犹如“柳絮因风起”的诗句。[160] 彼:她们,代指蔡文姬、谢道韫。敏:有智慧,反应迅速。[161] 警:警醒。[162] 刘晏:字士安,童年饱学,历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63] 正字:官职名,负责校勘书籍。[164] 彼:他,代刘晏。仕:做官。[165] 勉:勉力。致:达到。[166] 司晨:早上鸣叫报晓。[167] 苟:假如。曷:何,怎么。[168] 酿:酿造。[169] 物:代指蚕、蜜蜂等动物。[170] 壮:成年。[171] 致君:辅佐君王。泽:恩泽。[172] 扬:显扬,传播。显父母:使父母声名、地位显耀。[173] 光:使……光彩。前:前辈祖先。裕:使富足。[174] 遗:遗留,留下。:竹箱,竹筐。[175] 经:泛指经书,这里是作者对自己《三字经》的称呼。[176] 勤:勤奋,刻苦。功:功绩。戏:游戏玩乐。益:好处。[177] 戒:防备,警惕。哉:语气助词,表示感叹。宜:应当。勉力:即勉励。百家姓赵【来历】

颛顼的后代伯益是嬴姓的始祖。伯益的后代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在周穆王出巡及征伐中屡屡建功,周穆王把赵城赐给他做封地,其子孙便以赵为姓。历史上异族异姓改姓赵的很多。【名人】

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国王,提倡“胡服骑射”。赵奢:战国后期名将。赵匡胤:宋朝的开国皇帝。赵普:北宋的政治家,宰相。赵孟 :宋末元初杰出书画家。赵树理:现代著名作家。钱【来历】

相传颛顼帝的玄孙彭祖之孙彭孚,为周朝钱官。于是,其后代以官职名为姓。【名人】

钱谬:五代时的政治家,吴越国的创始人,修建了钱塘江和太湖的水利工程。钱选:宋末元初的画家。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钱锺书: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孙【来历】

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名惠孙,其后代子孙便以孙字为姓。【名人】

孙武: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备受后人推崇。孙权:三国时吴国皇帝。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李【来历】

颛顼帝的曾孙皋陶是尧、舜时期的理官,他的后人便以官名“理”为姓。后来皋陶的后代理利贞被纣王迫害,避居李树下,采食李子维持生活,遂改“理”姓为“李”姓。历史上异族异姓改李姓的很多。【名人】

李耳:即老子,春秋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修建了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李世民:即唐太宗,任贤纳谏,开创了唐朝盛世,史称“贞观之治”。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李四光:地质学家。周【来历】

周平王的小儿子姬烈被封于汝州(今属河南省),当地人称其家族为周家,从此便以周为姓。【名人】

周亚夫:西汉著名军事家。周瑜: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任大都督。周树人:即鲁迅,著名文学家。吴【来历】

周文王姬昌的叔叔太伯为了让有才能的姬昌登上王位,和弟弟仲雍自动让贤,远去江南,建立吴国。后来周朝建立,周武王封太伯世孙周章为诸侯,遂改国号为吴,其后代遂以国名为姓。【名人】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广: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与陈胜一起领导了著名的大泽乡起义。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吴承恩: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郑【来历】

周宣王封其弟弟姬友于郑,为郑桓公。桓公之子郑武公建立郑国,后来为韩国所灭,其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改姬为郑。【名人】

郑国:战国时期著名水利专家,修建了郑国渠。郑和:明朝著名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王【来历】

主要来源于先秦王室,源流复杂,夏王室为姒姓,商王室为子姓,周王室为姬姓,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王为姓的。周灵王的儿子姬晋因敢于直谏,把父亲惹怒,被贬为平民。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皆称其家为王家,其后世子孙便以王为姓。【名人】

王翦、王贲父子: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人称“书圣”。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主张政治改革。冯【来历】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姬高的子孙受封于冯城,他的子孙便以封邑名为姓。【名人】

冯异:东汉征西大将军。冯梦龙: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子材:清末爱国将领,曾率军大败法军。陈【来历】

周武王灭了商朝后,舜的后代胡公满被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其子孙后代便以陈为姓。【名人】

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寿:西晋史学家,著有《三国志》一书。陈子昂:唐代文学家。陈景润:当代著名数学家。褚【来历】

春秋时宋共公的儿子公子段被封于褚,任职褚师,后代便以褚师为复姓,后又省略为单姓褚。【名人】

褚少孙:西汉历史学家,曾对《史记》进行过补写。褚遂良:唐代政治家,著名书法家。卫【来历】

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辅助周武王灭了商朝,周武王就把殷墟一带赐给他做封地,康叔在此建立了卫国。后来卫国为秦国所灭,其子孙便以国名为姓。【名人】

卫青:西汉名将,曾七次率兵攻打匈奴。卫夫人:晋代著名书法家,她的书法对王羲之影响很大。蒋【来历】

据记载,周武王的弟弟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受封于蒋邑,后为楚国所灭,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国名为姓。【名人】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蒋士铨:清代戏曲家,文学家。蒋筑英:中国著名光学科学家。沈【来历】

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在成王时被封于沈邑,后建沈国。后来沈国为蔡国所灭,其子孙就以国名为姓。【名人】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著有《梦溪笔谈》。沈钧儒:著名爱国人士。沈雁冰:即茅盾,现代著名文学家,著有《子夜》《林家铺子》等。韩【来历】

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后代毕万受封于韩原,称为韩武子,他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另说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后韩为秦所灭,子孙便以韩为姓。【名人】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著有《韩非子》一书。韩信:西汉大将,辅助刘邦夺得天下。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杨【来历】

周成王三弟叔虞的次子名姬抒,在周康王时被封为杨侯。杨侯第六代孙杨康随周宣王北征时阵亡,其子尚父继国。东周桓王时杨国为晋武公所灭,子孙陆续南迁,以国名杨为姓。【名人】

杨修:东汉末年文学家。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杨炯: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朱【来历】

据记载,颛顼帝的后代曹挟受封于邾,建立了邾国。邾国灭亡以后,其子孙后代就以国名“邾”为姓,后又去偏旁以朱为姓。【名人】

朱熹:南宋理学家。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自清:近代文学家、诗人。秦【来历】

颛顼的后代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他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非子因在畜牧方面有专长,周孝王就把秦谷这个地方赐给他做封地。他的后代建立了秦朝。秦灭亡后,其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名人】

秦越人:即扁鹊,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秦琼:唐初名将,被后世百姓奉为门神。尤【来历】

五代时,王审之在福建称闽王,因“沈”与“审”同音,福建的沈姓为了避讳,去掉水字旁,改余下的右半边为“尤”字作姓。【名人】

尤袤:南宋诗人。尤侗:明末清初诗人,著名戏曲家。尤怡:清代医学家,著有《伤寒贯珠集》等。许【来历】

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文叔,被周武王封于许国,世称许文叔,后来其子孙后代便以许为姓。【名人】

许慎:东汉大学问家,他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许褚:三国名将。许浑:唐代诗人,其佳句“山雨欲来风满楼”广为流传。许地山:现代作家,学者。何【来历】

秦王灭韩,韩王安的子孙逃难到了长江和淮河一带定居。由于当地人语言中“韩”字的发音和“何”字相近,便将错就错,改姓为“何”。【名人】

何进:东汉大臣。何景明:明朝文学家。何香凝:著名女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吕【来历】

传说上古炎帝姓姜,姜姓族人中的一支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吕国。春秋时,吕国为楚国所灭,其子孙后代就以国名为姓。【名人】

吕尚:又名姜尚,姜太公,周初名臣。吕不韦:战国末期著名政治家,组织人编写《吕氏春秋》。吕布:三国时期名将。吕蒙:三国时期吴国大将。施【来历】

鲁惠公的儿子字施父,曾在鲁国当大夫。到了鲁惠公第五代孙的时候,为了和其他的家族区分开,他们便用了施父的“施”为姓。另外,施是夏朝的诸侯国,古施国在今天湖北恩施一带。【名人】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著有《水浒传》一书。施琅:清初著名水军将领。施今墨:近代中医临床家。张【来历】

黄帝的孙子姬挥很聪明,他观看天上的弧矢九星,受到启发,发明了弓箭,被黄帝封官做弓正。弓正也称作弓长,后代将弓长二字合一为姓,遂有了张姓。【名人】

张仪:战国时期纵横家。张良:西汉名臣。张衡:东汉天文学家,文学家。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张择端:北宋著名画家,有《清明上河图》传世。孔【来历】

周武王封商朝贵族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史称宋微子。宋微子后代中有个名叫孔父嘉的,他的子孙因祸逃到鲁国,改姓孔。【名人】

孔子:儒家创始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融: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尚任:清代戏曲家,代表作《桃花扇》。曹【来历】

周武王的弟弟叔振铎受封于曹,曹被宋灭,其国人便以曹为姓。【名人】

曹参:西汉名相。曹操: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丕:曹操的儿子,建立魏,史称魏文帝。曹雪芹:清代作家,著有《红楼梦》一书。严【来历】

严姓本源为庄氏,是春秋楚王侣的后裔。楚王侣死后谥号楚庄王,其子孙便以庄为姓。东汉明帝名刘庄,庄氏为避讳,以同义词“严”代替了庄。【名人】

严颜:三国时期名将。严可均:清代文献学家。严复: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华【来历】

春秋时宋戴公之子考父是宋国的上卿,受封于华邑,他的子孙后代便以地名为姓。【名人】

华佗:东汉末年名医,擅长内、外、妇、幼、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他发明了“麻沸散”和健身操“五禽戏”。华罗庚:现代数学家。金【来历】

来源较复杂,主要说法为:一是汉武帝时匈奴休屠王太子日磾归顺汉朝,被赐姓金;二是黄帝的儿子少昊称金天氏,其部分子孙便以金为姓。异族异姓中以金为姓的也很多。【名人】

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农: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魏【来历】

周文王第十五个儿子的后代毕万屡立战功,晋献公就把魏地封给了他,其后代魏斯与韩、赵一起分晋,建立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魏为秦所灭后,他的子孙就以魏为姓。【名人】

魏无忌:魏国公子,史称“信陵君”。魏延:三国名将。魏征:唐代政治家。魏巍:当代散文作家。陶【来历】

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一种说法是:尧任君主前居住于陶,以制陶为业,后受封于唐,故称陶唐,后来他的子孙以他的居地名为姓,即陶姓。另一种说法是:周朝设立陶正这一官职专门负责陶器制作,他们的后代便以陶为姓。【名人】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陶弘景:南朝医学家。陶行知:现代著名教育家。姜【来历】

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来源于远古的炎帝神农氏。神农氏出生于姜水河畔,于是他就以“姜”作为自己的姓,子孙世代相传下来。【名人】

姜子牙:人称姜太公,周朝丞相。姜维:三国蜀汉名将。姜夔: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