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中国词赋(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00:51:12

点击下载

作者:林之满,萧枫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脍炙人口的中国词赋(下)

脍炙人口的中国词赋(下)试读:

《话说中国》丛书编委会

主  编:林之满 萧 枫

副 主 编:魏茂峰 李亚辉 竭宝峰

编 委 会:(排名不分先后)

    何 莎 刘连旺 常志强 刘 俊 王 蓓

    刘海生 王艳芳 周艳云 李丽丽 刘 洋

    陈时雨 吴良克 刘一石 刘 永 宋春正

    崔文君 邵 军 石 怡 贺小刚 樊景良

    赵明明 于 洋 姚 志 严 鹏 王 军

    陈 凤 李 忠 陈 莹 付中天 杨坦然

    单而辉 孙德民 于 武 赵 明 童恩中

    杨迪穆 郝 纯 胡 凯 邓俊华 夏正言

    鲁正华 罗致平 王洪源 于 斌 曹成章

    黄 铸 白红艳 钟 涛 韩 磊 罗晓宇

编写说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博大精深的启迪心智的教科书。中国历史是独树一帜的东方文明史。承载中华文明的中国历史,在她形成发展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她虽然历经坎坷,备尝艰辛,却始终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态,耸立在亚洲的东方。即使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对中华文明一个多世纪的强烈冲击和重重劫难,也没有使曾创造过辉煌的中华文明沉沦,反而更勃发了新的生机。《话说中国》丛书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挫折、统一与分裂、前进与倒退、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放在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中,逐一展现。《话说中国》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10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 文明开放的天朝大国(上、下册);

第2卷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册);

第3卷 分分合合的朝代更替(上、下册);

第4卷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上、下册);

第5卷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下册);

第6卷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下册);

第7卷 治国安邦的历代名臣(上、下册);

第8卷 一尘不染的历代廉吏(上、下册);

第9卷 尔虞我诈的宫廷政治(上、下册);

第10卷 源远流长的远古文明(上、下册);

第11卷 稳步发展的社会经济(上、下册);

第12卷 日趋活跃的商业贸易(上、下册);

第13卷 刀耕火种的古代农业(上、下册);

第14卷 穿越时空的天文历法(上、下册);

第15卷 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上、下册);

第16卷 独具一格的古代数学(上、下册);

第17卷 日新月异的古代物理(上、下册);

第18卷 领先世界的古代化学(上、下册);

第19卷 独树一帜的中国地理(上、下册);

第20卷 震惊世界的科技发明(上、下册);

第21卷 光耀世界的科技名家(上、下册);

第22卷 惊心动魄的经典战役(上、下册);

第23卷 智虑谋深的军事名家(上、下册);

第24卷 影响深远的军事思想(上、下册);

第25卷 精华荟萃的中国兵书(上、下册);

第26卷 严密精深的军事制度(上、下册);

第27卷 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上、下册);

第28卷 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上、下册);

第29卷 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上、下册);

第30卷 绝唱天宇的中国诗歌(上、下册);

第31卷 脍炙人口的中国词赋(上、下册);

第32卷 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上、下册);

第33卷 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上、下册);

第34卷 绚丽多彩的中国绘画(上、下册);

第35卷 凝固不朽的中国雕塑(上、下册);

第36卷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下册);

第37卷 低徊狂放的中国音乐(上、下册);

第38卷 摇曳多姿的中国舞蹈(上、下册);

第39卷 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上、下册);

第40卷 美轮美奂的中国戏剧(上、下册);

第41卷 妙趣横生的艺坛典故(上、下册);

第42卷 彪炳史册的古代典籍(上、下册);

第43卷 震聋发聩的思想文化(上、下册);

第44卷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下册);

第45卷 定格历史的史学名著(上、下册);

第46卷 百花齐放的古代教育(上、下册);

第47卷 风格迥异的古代民族(上、下册);

第48卷 遐迩闻名的巨商名贾(上、下册);

第49卷 传诵千古的历史掌故(上、下册);

第50卷 扑朔迷离的千古奇案(上、下册)。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经验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包蕴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将来,就应当自觉地回顾历史。现代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历史启迪现实的无穷魅力。惟有从历史经验这里感知杂乱纷纭的现实,才能体会历史智慧的美感与简洁感。

这种由历史引发的智慧、魅力与美感,对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一个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人文素质。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是由他所属的民族几千年文化创造的基因,积淀在他的血液和灵魂中形成的。人文教育以文史哲为主体,对人的素质提高具有特别的价值,而中国历史恰恰正是文史哲三位一体的糅合和载体。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才能树立民族自信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以他们的不断传承和新的创造,继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共同的血脉上发展起来的13亿中国人和5000万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应有这样的共识,都应当承担这样的责任。《话说中国》丛书把传统的教育和未来的展望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当代中国人顺应悠久古老的中华文明融注世界发展的现代潮流。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话说中国》丛书编委会2008年2月

二、古代名词(下)

(二)宋词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词作。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婚后不久,词中抒发了词人因丈夫出外求学而产生的相思和别情。看似疏淡的语句,其中却不知暗暗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几片飘落的花瓣,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伤离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衷肠难解,欲语还休,其中滋味沁入人心。而就文学手法而讲,这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才下”与“却上”对仗,“眉头”与“心头”重字,表现手法十分巧妙,语句结构也十分工整,艺术感染力极强。

这首词悲秋与离愁浑然一体,风景与人事有机交融,形貌与心曲相得益彰,吐属自然,绝无矫饰。语言则清新活泼,爽朗跳脱,体现了李清照词语浅意深的特色。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暧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词作。

这首词为李清照晚年的名作之一。词中通过残秋黄昏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写了家破人亡之后的孤寂处境和凄苦心境。丧夫之痛和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愁交织,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起首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大胆新奇,有排空而来的怨情,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音乐效果。似泣如诉,笼罩着全词,在写法上也是独创。在这种凄凉的境况下,又是“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环境层层压迫,外力重重摧折;正是诗人历遭劫难、备受痛苦的形象写照。“雁过也”三句更进而把苦难与离乱结合起来,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身世。下片是在上片愁闷无法排遣后的触景生情。首三句写庭院景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只是“满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接着写室内“永昼”难度的孤寂。“梧桐”三句内外并举,物我相呼。结尾一句,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词人孤寂的心境,她越想安宁就越得不到安宁,越想摆脱越无法摆脱,不由地使她思绪万千,心潮翻滚。全词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形象地再现了词人南渡后寂苦无依,走投无路的处境和百计难解,欲说还休的国难家愁,低沉的调子中微露愤激的情感。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栏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作者朱淑真(生卒年不详),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精通音律,擅长诗词,多幽愤之言。今传《断肠词》一卷,存词31首。

这首词抒发的是词人婚后思念意中人的痛苦心情,其痛苦来自封建社会无法知主婚姻,以致造成爱情和婚姻的不幸。

起首两句写对仲春景象的感受。可能是因为春已过半,而意中人仍未归来,所以才引起词人的伤春伤别之情。接下来两句写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的情态,最后只能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这句写得奇特新颖。下片进一步借景抒情。春光无限,风和日丽,可这一切都不属于因忧伤孤寂而无心赏玩的女主人公,白白地为莺燕所享受。写鸟比人强,这是多么的残酷和凄苦。结尾二句与首二句相照应,同时也含蓄地点出愁怨的根源。女主人公思念的人还在芳草天涯外,相思却不得相见,怎能不“断肠”呢?全词到此结束,言尽而意未穷,读来荡气回肠,情思缱绻,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思妇凝眸远方、忧伤不能自己的情景。

蝶恋花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朱淑真词作。

这是一首伤春词。词人以丰富的想像力贴切的拟人手法,先借垂柳以系春,但春已去,表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心绪。接着写随风飘舞的飞絮似乎是去探看春的归处,这注定是无结果的追寻,无人知道春到哪里去了,暗示了光明易逝,青春难在的意思。“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一句写由春天已逝,夏天马上就要来到,看到这样的情景,使词人想到自己的青春,也将像这早春一样,愁绪便如潮水一样涌了过来,最后写主人公无可奈何送春。全词带有凄恻的情味,委婉多姿,细腻动人。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作者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以诗著名,有《简斋集》;词虽然不多,但大都语意超绝,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有《无住词》,收词18首。

这首词是词人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也是其代表作。词人在上片中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是如此地温婉含蓄,内心的悲苦凄凉则是丝丝地渗透出来,强烈地感染着读者。早年生活风流潇洒,时光如同“长沟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词人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请新明净的画面概括当年的生活,俊爽绮丽。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二十余年”恍如一梦,这句概括了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词人仅仅用“堪惊”将内心悲苦微微揭示,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留给读者无限的暇思。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作者张元干(1091~?),字仲宗,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长乐(今福建县名)人。词风慷慨悲凉,也有婉丽之作。有《芦川词》。

绍兴年间,秦桧秉高宗旨意主持议和。胡铨(字邦衡)愤然上书,要求斩秦桧之头以谢天下。因此遭受迫害,连连遭贬。当时诗人王庭王圭因作诗为胡铨送行,竟被判了充军罪。已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元干不畏权贵迫害,不顾个人安危,写下了这首词为胡铨送行,并与之饯别,充分表现了词人刚正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张元干也因此被迫赴大理寺除名削籍。词上片回顾中原神州沦落他族之手的悲剧。这场灾难如天柱倾倒、“黄流”泛滥,直接结果是造成了“聚万落千村狐兔”的荒凉。然而,朝廷不思恢复,“天意”难懂。主战友人反而被贬远方。“南浦送君”的悲剧是现状不可为的理由。下片抒发对友人的留恋。胡铨远去,友人之间再也设有机会亲密“对床夜语”。即使写成书信也无法寄达。鼓励友人饮酒听歌,不要消沉下去。

全词情绪慷慨激昂,而手法含蓄,基调凄婉苍凉,风格沉郁悲壮。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作者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词风初婉丽,晚年转为简淡,时有雄杰之气。著有《石林词》。

这首词是作者退居湖州卞山时所作。无官带缠身,无利禄缨心,生活闲适,与友人雨后欢聚,花下畅饮。上片写惜春,“落花”二句抓住暮春的景物特点,“已作”是怜,“送”是惜。“晓来”句虽多伤春的忧伤,但“惟有游丝”却骤然一扬,起感情于低谷;“千丈袅晴空”,意境高远,心胸豁然开朗,抒情哀而不伤。下片写惜别,“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慰人慰己,一往情深。整首词写景舒展明朗,格调雅致,抒情简练明快,婉曲深亢,是为一篇佳作。

忆秦蛾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他的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号称“南宋四大家”。其词风清逸淡远,尤以田园诗著称。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这是一首闺怨词。范成大共写过五首《忆秦娥》,都是写少妇思念远人的,前四首写一天中朝、昼、暮、夜时的心绪,第五首写惊蛰日的情思。它们都是闺情词中的佳作,这首是其中的第四首。上片描写春天月夜景色。静谧的月夜,情调非常温馨。女主人公深夜不眠,独在月下痴情思念。下片写回到楼内闺房的情影。首句的“催”和“咽”以及上片的“风”都是以动衬静,但多了暗暗的愁恨。“灯花结”,在“暗溪”的氛围中为之一振,于是有了后面梦到江南的慰藉,以夜月实景起,以春梦虚境止。静谧和温馨掩盖了淡淡的离愁,的确别有一番风味。这首词写得轻灵缥缈,感情的浓淡,动静的结合都恰到好处,是范大成婉约词中的上乘之作。

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力主抗金,晚年退居乡里。诗词内容丰富,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饱含着一颗爱国的心,力主收回失地,但却被主权的投降派所迫,使词人的后期完全被闲置,根本不可能云实现统一的大业,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内心充满愤恨,一恨侵略者,更恨那些只求偏安一隅的投降派,无奈之余,只有隐居,以求自我安慰。

词的上片向人们展示了一位远离红尘的隐士的形象,看似闲然自得,其实不然,词的下片,就道出了这位隐士“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向世人表明,隐士不隐,词人志不在此,如此表述,更具振撼!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爱情婚姻是一幕悲剧,一对彼此恩爱的夫妻,偏被无情的拆散,数年后再想见已是各自隔墙相望,不能相聚。词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想念数年的前妻唐琬,眼看她“人比黄花瘦”但又不能过去与之话衷肠,只有作此词以解心中的孤寂,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回忆以前美满的婚姻生活,夫妻琴瑟和鸣,但又被恶东风无情的分开,使得两人“几年离索”连用三个“错”,含着热泪喊出,一字更比一字愁。下片写现实看到的,她憔悴了,消瘦了,真想再叙前缘,可怜连封信都难再托了,残酷的现实把词人彻底击垮,“莫!莫!莫!”可是言犹未尽,意犹未了,究竟是莫再想,还是莫相思、莫怨恨?

全词节奏紧促,声情凄紧,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意味。这首词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催人泪下、别开生面的作品。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词作。

词人陆游戎马一生,作为一名征战杀场的军人,陆游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统一南北,为国立功,博取王侯,建功立业。然而人到中年,自己奔波一生,却一事无成。眼看自己再无机会亲身实现自己的一生的愿望,到头来只落得貂裘弊破,满身尘土,便抑制不住泪流满面。虽然是两鬓已斑白,虽然是“灭胡”大业还未完成,但词人那份老而弥坚的战斗意志和炽烈的爱国热情并未熄灭,他的心还在前线,他并没有放弃。

六州歌头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现,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作者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许昌(今河南许昌)人,韩维四世孙。词与辛弃疾等唱和,风格亦近之,有《南涧诗余》。

这是一首咏物怀人词。词的上片首先是词人睹物思人,回忆当时两人愉快的时光,那时也是“春将半”的桃花时节,两位有情人在桃花盛开的春光下相互凝望,含情脉脉,说不尽的浓情,怎奈两人缘分不够,词人虽衷情于她,却寻访无着,惟有“恨依依”。下片忽然一句“共携手处”起首。跳跃性的将读者包括词人自己带入与情人相聚的美好时光,美中不足的是“春迟”,笔锋一转,美好的时光太短暂,有情人不能共婵娟,开始了“消瘦损”、“泪空垂”的境地。词人再用“旧日”叹惜人不如燕。继而以“人自老”三句感叹人生短暂;“前度刘郎”三句表示自己命运不济,好梦难再的悲哀。最后借武陵人深深叹惜那永不再有的欢乐。全诗以桃花始,以桃花终,处处紧扣桃花形神,借用桃花故事,由此生发出一段情事,一段叹喟,语言妩媚秀丽,情意婉曲缠绵,哀婉动人。

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作者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钱塘人。为吴越王钱次子,随父归宋,授右屯卫将军。钱惟演是“西昆体”的重要作家,在宋初诗坛上举足轻重,诗风趋于清丽,其词风与诗风相近。

晚年时的钱惟演仕途极为不顺,甚至到了被赶出朝廷的境地,对于对仕途存有浓厚兴趣的钱惟演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愁闷之余只有借杜康,再写上几首词来慰藉一下受伤的心。这首《木兰花》正是在这样的境况孕育而生的。词的上片写城里城外春光一片,好不热闹,但心中充满惆怅的词人看了煞是碍眼,反问到“绿杨芳草几时休?”对美好事物的排斥,足见词人心中的不快是如何的深。词的下片写词人感到年事渐老,心中的情怀已慢慢消散,而满腹的愁苦也只有靠高举“芳尊”来加以解脱。

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作者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不慕荣华富贵,终身未娶。喜欢种梅养鹤,人们说他“梅妻鹤子”。死后,宋仁宗赠谥号为“和靖先生”。

这首词的内容就如其词牌名一样,写的就是男女双方的相思情愫。词的上片写一对情人就将别离,但两岸的青山却不知道他们心中的别离情,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不忍别离。下片写这对情人泪眼迷惘,虽然他们的“罗带同心结未成”,但“江边潮已平”。山水在这首词里并不是词人着力刻画的对象,而是起比兴和暗示作用,这些手法的运用,汲取了民歌的风韵,读来朗朗上口,另有一番风味。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作者杨万里(1124~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吉安市)人。绍兴年间进士,曾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学士。其诗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亦清新活泼,近于诗风,有《诚斋乐府》传世。

这首词是一首即兴之作,相对于通常的借物咏怀之作“简单”了许多,词人在看到月光如此美丽,即兴写下了这首咏月的词作。词的上片词人以非常独特的手法向读者展现了明月的动态之美,而那陪衬的景物如离、谷、竹也显得越发的美丽。下片首先写词人发现十三夜的月亮就已如玉般明亮,从而又巧妙的将十五、十六时的月亮任凭读者去想象,真是笔不到而意无穷。全词语言朴实流畅,毫不雕琢,看似平白如话,却情、景、意、趣俱佳,这正是“诚斋体”特色。

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作者严蕊(生卒年不详),字幼芳,南宋天台(今浙江天台县)艺妓。色艺皆冠一时,作诗词有断语,善逢迎,声名远扬。

说它是一首好词,还不如说它是一封饱含词人希望的申诉书,其中的原由待细细说来。词的上片头一句表明词人并非自爱风尘的立场,接着词人认为自己命里有此一劫沦为娼妓,可能是因为前世造孽,但其中隐含的不相信命运,及对旧社会的娼妓制度的不满由此而生,所以词人在“东君主”身上看到了希望,一个“赖”字,一方面无情的揭示了由社会弱女子处于被动的境地,就连自己的人身自由也不得控制,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女词人对据有权力的人所寄托的希望,说明是委婉含蓄,感人至深,谁又忍心不去帮助如此一个弱女子呢?词的下片进一步表明了女词人希望“从良”的心愿早也是去,晚也是去,还不如今日就离开这风尘世界。而词的最后二句表明了女词人希望成为一个平常女子,追求检朴而自由的生活的向往。女词人在这里仍然是不改其含蓄婉转的词风。祈求的口吻一出,令人我见忧怜。但女词人在词中表现的安定,更是让人敬佩。

通过整首词,写得是自然、空灵且情真意切,其中既有对现实不幸生活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忽虚忽实,忽柔忽刚。其中滋味,自有你我体味。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

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词风慷慨悲壮,奋发激越有《稼轩长短句》、《稼轩甲乙丙丁集》、《稼轩词》。

这是一首借怀春、惜春来抒怀的词。词的上片只写怀春惜春之情,起首即以一句反问,嗟叹春来又将归去的无可奈何,因为春已不胜风雨。接着词人又表达自己“惜春怕花开早”,可事实却是“落红无数”,无可挽回的春天能否停下离去的脚步,然而春比竟要离去,她无话可语,心中虽有“怨”气,最终也只有留下几片飞絮“算只有殷勤”。对于春天的离去,词人往复几回合,表现出词人心中复杂的情感,为什么?因为词人心中的春不仅仅是简单的季节,而是他所魂牵梦求的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而这最终被投降派的朝廷白白断送了,拱手送走了词人心中的“春”。词的下片被词人巧妙的转写美人失宠之事,其中蛾眉遭妒,杨玉环、赵飞燕的惑主难久,她们的最终命运也都是化作一缕尘土,其实词人是用寄托之法,慨叹自己的遭遇,词人“闲愁最苦”,最苦的是身世如同当时的国势,英雄失路,难展襟抱。

这首词可谓是婉约词中的佳作,词人以比兴的手法,表达了深沉的国事身世之悲切,词中有人,词外有意,全词以婉约之词摧刚为柔,一波三折,艺术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辛弃疾作品。

词人登高远望,一目“千里清秋”,山河秀丽,哪有尽头,这样豪迈的心情,这样的大好河山,对下文要抒发的忧愤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遥望北方的远山,山的那头就是词人沦陷的北方故乡,面对自己的故乡却只能远远的看着,敢问谁人能不愁不恨。接下来的七句,词人将心中的怨恨,无人理解的满腹牢骚,“栏杆拍遍”,倾泻而出。词人心中的孤寂和郁郁不平读者分明能看到、听到、感受到。下片词人用了三个前人的典故委婉的说明了自己的志向,他只愿向率师北伐的桓温学习,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南宋小朝廷的一味求和政策破灭了词人的志向,他只有“惜流平”“忧愁风雨”“揾英雄泪”,无可奈何之感,知者难求的悲哀,孤独寂寞的惆怅,在这几句词中抒发的一览无遗。

辛弃疾的这首登临游览之作,从词境来讲是写的言简意深,且用词精炼,一气呵成;从意境来讲,它充分发现了词人渴望报国却又壮志不得酬的复杂思绪,同时也无情的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腐败无能的可气、可叹、可悲之状。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作品。

这首词是辛弃疾人到中年时所作,那时他刚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正是因为有了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才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少年时并不知愁的真正滋味,可又偏偏想知道愁是什么东西,于是登上层楼,从而勉强诉说一番愁情,这一举动就连自己也感到别扭,但词人心中的矛盾,刚好形象的揭示了他少年时代的感情活动。

下片以转折的“而”字带出,让人的思绪一下跟着词人来到中年时期,一个“尽”字更是非常贴切的把词人对愁的理解透彻到底,这时的词人又一再避谈愁字,与少年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尾以“却道天凉好个秋”更是让人深感词人的“愁”是如何让他烦恼,不说愁却是愁更甚。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作品。

词的上片写的是元宵灯火的盛况重在写景。一夜之间千树万树的花好像都被东风吹开了,而且是又吹落到了星星点点如雨而下。满街的车马喧嚣,散发出来的香味四溢路上,一路听到凤萧声,看到月光清辉流转,而鱼龙灯更是各处飞舞。好一派繁荣欢乐的景色,被词人华美清丽的词语刻画的栩栩如生。下片笔锋一转,把词的重心一下全倾到了人的身上,专门写人。前来参加元宵灯会的妇女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有说有笑的从身边走过,只留下一阵阵暗香。然而词人关注的并不是这些,他在寻找那个她,可毫无踪迹,正在心烦意冷时,蓦然回首,那个苦苦寻觅的倩影不就独自伫立在灯火冷清的地方吗?这句点眼之笔,戛然而止,足以令人细细品味,十分精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作品。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又尽显豪迈情怀,一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不知有多少人借以抒怀,雄心壮志,跃然纸上。

词上片写词人立于京口北固亭之中,面对万里秀美如画的大好河山,追忆孙权和刘裕这两位英雄人物,两位英雄已去,如今再难寻觅像他们一样的英雄。孙权以弱制强,使东吴成为三国鼎立中的一足,然而他的丰功伟绩早已被风雨冲刷干净。南朝宋武帝刘裕历经千辛万苦,从京口起兵,“金戈铁马”,挥戈北代,“气吞万里如虎”,收复了大片失地。而今的南宋统治者呢?只是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并无半点起点之意,一味割地求和,与前面两位英雄形成鲜明对比。词的下片放眼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利一事,欲告诫南宋朝廷不可轻举妄动,要做好充分准备再途大业,免得落得个“仓皇北顾”狼狈南逃的下场。当年还有刘义隆,现如今到处是一片和平景象,朝廷根本无法再北伐,放弃了很多良机,然而词人本人“尚能饭”,可却无人能识,满腹的无奈与忧愤也只有借词抒发了。

这首宋词佳作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且用典贴切自然,值得深究。

水龙吟

闹花深处楼台,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作者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孝宗隆兴时上《中兴五论》,主张北伐。光宗绍熙四年(1193),举进士第一,授佥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未到官而卒。词风粗豪,近似辛弃疾。有《龙州词》。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咏怀词。上片以对春日美景的描绘起首,春天来了,“闹花”二字把春天花儿尽相开放的景象描写的既夸张又恰到好处,并由此来层层展开,铺陈春天景色的秀丽迷人,一世都是那么的怡人。至“迟日”一句起开始由景及人,美丽的春景使人正感到舒适,“淡云阁雨,轻寒轻暖”,到这儿,笔锋一转,一个“恨”字打断了春日的美景,词人“恨”自己还未欣赏尽春日的美景,就被大雁北国的一声哀鸣打乱。紧接着下片就写词人由此顿生寂寞和“凭高念远”之思。这个“念”字正是全词的文眼。以下词人写的都是“昔日的春光快乐,人们骑着马儿,四处游玩,春天的美景尽收眼底,此时的“风流云散”又将词人拉回了现实,词人现在所“念”的却是“翠绡封泪,几多幽怨?”词人心中的哀怨无以言表,只能是流下几行泪水。正在词人因愁思绪时,又是一年“疏烟淡月”,又听到了杜鹃的哀叫声,这样的景物,不觉让沉郁悲凉之感,所谓“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正是词人处境的最好写照。

唐多令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作者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生平以功业自许。词风豪放似稼轩,惜未得其沉郁。有《龙洲词》。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之作,词前面的几句序言,点明了词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和什么人,为什么写下这首词,对整首词作了一个大致的交待,也让读者更能明白词人写这首词的意图所在。词上片重在写景。汀洲上长满芦苇,浅浅江流蜿蜒如带,从寒冷的沙滩上流过,到处是一派凄凉的景象。“二十年”句包含无限昔是今非的感慨,包括时事与个人两方面的变化。接下来是季节与时间落笔,象征着国家与个人都已进入中秋时节,晚景无多,无限凄凉。下片重在抒情,描写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下片二句化用唐人崔颢《黄鹤楼》诗意,对故人、故事深表怀念。“旧江山、浑是新愁”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只要半壁河山未收复,旧江山触目皆能引发新愁。最后三句词人紧扣中秋,意在抒发如今心境的衰变。这首词含蓄委婉,极其耐人寻味。

点绛唇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作者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屡试不第,一生未入仕途。词人襟怀脱俗,精于音律,其词善以谐婉的音节、清劲的笔致、含蓄深远的表现手法,创造清幽冷隽的意境,以健笔写柔情,变驰骤为疏宕,在婉约词中独开清空一体。有《白石词》。其17首词附有旁谱,对研究宋代词乐极有价值。

词人路过吴淞,所见所闻所感写下这首借物抒怀词。词开篇“燕雁无心”写的就是词人自己无心人间,想同燕雁一般在太湖西畔随云逍遥。正在云里雾中,笔锋一转,忽然“数峰清苦”,正酝酿一场黄昏雨。到这儿,总算明白燕雁无心是被如此凄风苦雨逼的,乃无可奈何之举。下片推出自己崇尚的古人陆龟蒙,这是“燕雁无心”的典型。只可惜词人并不能向陆龟蒙那样完全超脱,因为已是今非昔比,环境不同,人的处境选择当然也不同。凭栏怀古,面对暮色苍茫中随风飘舞的参差残柳,又不知何以为怀。这首词外旷达,内忧惧,始终掩饰不住内心的凄凉、孤苦、落寞、哀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