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从苏格拉底到乔布斯一直受用的6度空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01:42:03

点击下载

作者:鲍耶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正能量——从苏格拉底到乔布斯一直受用的6度空间

正能量——从苏格拉底到乔布斯一直受用的6度空间试读:

序言

支配世界的正能量

听起来,“能量”(energy)似乎是个很玄的东西,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不自觉地受它影响。

比如,一个简单的现象—我们总是朝着光明去的,因为光明代表能量。我女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就懂得躺在父母的怀里,寻找光源,眼睛盯着明亮的东西不动。事实上每个人都喜欢与精神饱满、热情洋溢的快乐之人打交道,因为他们充满了能量。

所以,无论是刚有意识的婴儿,还是已经有了丰富经验的成年人,人们都向往有能量的事物。那么,换个角度,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成为吸引别人的“发光体”呢?我们在观察这个世界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的能量。很遗憾,大多数人只知道观察世界,却不知道能量对这个世界的意义。

说起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自然规律是有正必有负,有太阳就有阴影,有光明就有黑暗。所以,宇宙中充满了正能量(Positive Energy),也同样充斥着负能量(Negative Energy)。当一个星球被负能量吞噬时,它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被正能量支配着的。

而顺应自然规律,才是最爱惜生命的做法。每一个人都具有能量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耗能过程,如不人为地加以调控,人的能量场就只会减弱而不会增强。

所以你自己,同样要被正能量支配。因为这样的人,代表光明与向上,代表希望和一切美好的力量。你的存在会让人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意思的事情。

态度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充满热心、希望与信念,这样的人就像是一个正能量磁场,可以补充或改造四周较弱的负能量磁场。并且,他们的正能量还能吸引并增强小的正能量磁场,在遇到较强的负能量时,往往能起中和的作用,使之消极的影响力消退。这样的人,往往很受欢迎。

有一天,一个小孩子拖着比自己身体还高的大提琴,在走廊里迈着轻快顽皮的步伐,心情显然好极了。一位长者问道:“孩子,你这么高兴,是不是刚拉完大提琴?”他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不,我正要去拉。”听到这个回答,长者的心情变得豁然开朗。

道理很简单,只有划着的火柴才能点燃蜡烛,同样只有充满正能量的人才会把自己的好情绪传染给别人,激发对方的快乐。一个人如果神情倦怠、无精打采、愁眉苦脸、唯唯诺诺,又有谁喜欢和他来往呢。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能量,它是我们身上无形的精神符号,它不需要说话,也不需要特地说明,却掌管着你与人交往的第一扇大门。你可以利用能量来震慑和伤害别人,也同样可以让别人喜欢和崇拜你,你甚至还能用它来改变命运。

比如,人的意识就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它通过人的意识发射在空间之中,形成强度不同的能量波,它可以影响和改变事物的存在形态和发展方向,甚至可以直接对事物产生改变。只是因为个人能量强弱不同,意念的力量大小也就有所不同。但或多或少,它都在决定或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

有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天天到酒店喝酒,而且还染上毒瘾,后来因为杀了一个酒保被判了死刑。这个人有两个女儿,年龄相差一岁。其中一个跟父亲一样有很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也因犯了罪而坐牢;另外一个女儿却与其截然不同,她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着美满的婚姻和三个可爱的孩子,既没有吸毒也没有不良的行为。

为什么同生于一个父亲,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的两个人却有着这么不相同的命运呢?当别人采访她们时,一个认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没什么前途;而另外一个则认为有这么一个父亲是无法改变的,可是她要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你拥有怎样的能量,就有怎样的命运。当你感觉很好时,你生命磁场的力量会创造出一面盾牌,没有任何负面能量可以穿透。所以,要拥有美好的人生,就要更常想、更常谈到喜爱的事物,而不是不喜欢的东西。因为无论你的思想和感觉是好是坏,都会像回声一样自动且精确地回到你身上。

了解你自身的能量,并且学会引导这股能量。那么,当你陷身困惑、争执或消极能量之中时,就可以尝试解脱或改变破坏性的能量。当积极的能量与下一个特质结合时,你会发现它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能动性。

但真正强大的正能量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它需要人回归到自己内心深处探索自我,又需要人在最实际的现实中寻求自我和平衡需要,其中的挣扎、焦虑与恐惧,只有真正勇于面对自己和生活的人才可以去承担,也只有他们才懂得如何保养自己的能量。“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那么,你懂得自我能量保养吗?每天我们是不是做了很多浪费自我能量的事情?你有没有把能量消耗到或者转化到有价值的状态?

为了更好地理解正能量的原理和作用,我希望你能从下面的内容开始认真读起。我相信,这并不是一本类似《微积分原理》或《宏观经济学》那样枯燥且深奥的书,相反,这是一本简单又有趣的书,我把过去几年里搜集到的有意思的例子和文章都放到了这本书中了。“简单应用,即获正能量”,是我衷心希望你能体会到的。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一段神奇的正能量旅行吧!鲍耶2012.6

引子 六度空间,唤醒心中沉睡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个人的潜能是难以估量的。就像一位母亲在危险的时候,能准确地接住从四楼摔下来的婴儿。在不会游泳的情况下,面对鳄鱼袭击的威胁,有人便会奋力自救,于是竟神奇地学会了划水……

除了这种肢体上的潜能,心灵上的潜能也同样难以估量。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提到过一件极富戏剧性的事。那是在二战期间,一艘美国驱逐舰停泊在某国的港湾,那天晚上明月高悬,一片宁静。一名士兵照例巡视全舰,突然停步站立不动,他看到一个乌黑的大东西在不远的水上浮动着。他惊骇地看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可能是从一处雷区脱离出来的,正随着退潮慢慢向着舰身中央漂来。

他抓起舰内电话机,通知了值日官。而值日官马上快步跑来。他们也很快地通知了舰长,并且发出全舰戒备信号,全舰立时动员了起来。

官兵都愕然地注视着那枚慢慢漂近的水雷,大家都了解眼前的状况,灾难即将来临。

军官立刻提出各种办法。他们该起锚走吗?不行,没有足够时间;发动引擎使水雷漂离开?不行,因为螺旋桨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舰身。以枪炮引发水雷?也不行,因为那枚水雷太接近舰里面的弹药库。该怎么办呢?放下一支小艇,用一支长杆把水雷拖走?这也不行。因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同时也没有时间去拆下水雷的雷管。悲剧似乎无法避免了。

突然,一名水兵想出了比所有军官的提议都更好的办法。“把消防水管拿来。”他大喊着。大家立刻明白这个办法有道理。他们向自己的驱逐舰和水雷之间的海面喷水,制造出了一条水流,把水雷带向远方,然后再用舰炮引炸了水雷。

这位了不起的水兵,平时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在危机状况之下,他爆发出的是惊人的冷静与思考能力。这种潜能,让他身边的人,甚至包括他自己都感到惊奇不已。

不管是肢体还是头脑,我们大家的体内也都有这种天赋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让人震惊的潜能。只是,这种惊人的能量虽然潜藏在每个人身上,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它引发出来,并且很好地驾驭它。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家常常在危难来临时才能激发出这种惊人的潜能,就如同上文例子中所说的那样,被动地发现潜能。但还有一些人,会通过自己的意志力主动诱发出体内巨大的能量。他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伟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普通人只用了自身所有能力的极小部分,与伟人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

一方面,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无可估量的潜力。另一方面,它也意味着,我们没有努力去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

所以,我所关注的是,那些伟人是如何开发出自身潜能的?我们这些普通人,在没有巨大危机的情境下,怎样才能利用自己潜藏的力量?

这个问题,让我苦苦思索了很久,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答案。后来,它就一直半沉睡在我潜意识中,直到有一天,我读到的一些物理学常识让我豁然开朗,重新唤醒了这个问题。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的时候,产生了正能量和负能量,两者相等,所以宇宙的能量之和是0。正能量很容易理解,热能、动能、电能、磁能、机械能中都有它的存在。至于负能量,通常来自于引力,它也往往成为我们所谓的“阻力”。简单来说,正能量总是在发热、加速、扩散的,而负能量则是冷却、减速、收缩的。人类自身也是一个小宇宙,它和大宇宙一样,有正负两者能量,它们此消彼长。当你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正能量占上风,你充满了热情,头脑也格外灵活。反之,当你意志消沉时,负能量占上风,你的一切行动也都偏向于冷却、减速、收缩。不是这样吗?

或者我们可以说,人类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挖掘正能量,但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感受到负能量,也就是各种阻力与压力。这时候,正能量能否胜出,也就决定了我们能够挖掘出自身潜能。怎样才能帮助正能量胜出呢?只有靠我们的意志力。因为人的意识就是一种无形的能量,你可以叫它意念。这种能量通过人的意识散发出来,形成强度不同的能量波,这种能量波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通过这种意念力,我们可以帮助正能量大获全胜。

和潜能一样,每个人也都有意念力,只是有强有弱。意念力强的人甚至可以战胜癌症,意念力弱的人,甚至连跌倒了都爬不起来。所以,或许,培养出强大的意念力才是关键。但是,这种意念力又该如何自如地增强并应用呢?

所谓“大道至简”,宇宙是如此深奥复杂,但或许它也可以用简单易知的道理来概括。在长久的思索中,我得出了一些结论,其实是六个关键点,我把它称为“六度空间”。美国一些物理学家称,除了四维时空,还有另外六个空间维度是人类至今不知的。这六个“隐藏”的空间维度以极其微小的几何形状蜷曲在我们宇宙的每一个点中。六维空间可以接纳任何可能的形状,而且都与其自身的世界相一致。所以我想,用它们来表示我想要讲的内容,再合适不过了。这六个关键点分别是:成功者的基因、传递能量的秘诀、使用心灵的力量、行动力的产生、开启思维的潜能、统治你的情绪。

如果你能认真掌握并运用这六度空间,或强或弱,人生中的正能量必然会有所增加,你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也意味着,或多或少,它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空间一 成功者的基因(性格正能量)

我们这个时代的成功者,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他们包括政坛领袖、商界精英,还包括星光熠熠的演艺界明星、绝顶聪明的科学家、文采飞扬的文学家、别出心裁的艺术家……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是成功者”,除此之外,在性格与能力等方面他们都迥然有别。可是,这些成功者身上真的没有别的共同点了吗?不,他们都有成功的基因。

保持自我,既有能量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诗人艾青曾经这样说过。

我们每一个渺小的人,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但我们这每一粒微尘,与生俱来都有自身的能量场,强弱不同,内容各异。所以,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能量所在的过程,而成功,就是充分挖掘自身能量的结果。

或许你已经联想到了,我们这个天生的能量场,还有个名字叫做天赋。当我们没有发现自身能量所在时,在寻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改变方向。但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能量场,接下来该做的就是挖掘出这一金矿。

虽说物理学中有个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看起来,似乎我们可以随意转化自身的能量。可是请注意,这是在理想的试验状态下得出的结论,有种种限制条件,需要外力对这一转化过程没有影响才行。

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没有阻力吗?你想把自身的能量从文学转移到运动上去,当然没问题。你可以成为运动员,但你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运动员。因为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内耗,而且转化过来的能量与你自身的能量气质不符。然而成功,却需要尽可能地挖掘出潜藏的能量,将自身的能量发挥到极致。不断进行能量转化的人,怎么能做到呢?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前仆后继地犯错误。保罗·伯恩顿是一家石油公司的人事主任,他曾谈及求职者所犯的最大错误—不能保持自我。他们常常不能坦诚地回答问题,只想说出他认为你想听的答案。可是那一点儿用也没有,因为没有人愿意听不真实的、虚伪的话。”的确,当我们遵循自身能量场的指示,把内在那个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时,这个过程不会受到种种负能量的束缚和阻滞的。因此我们也就可以表现得更出色,也会让人从心底认可我们,事情自然而然就会很顺利。所以,或许我们可以说,每一个成功者,不外乎就是保持了自我,并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人放弃自我,则意味着被外界关系所束缚,模仿别人,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像这样把别人的能量误以为是自己应该追逐的东西者,多半不能成大事,即使能有所成,恐怕也是毫无特色的。这一点,对于想要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是一定要注意的!

柏林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刚刚步入乐坛时,每个月只能挣到120美元。可当时另一位美国音乐家奥特雷在音乐界却如日中天,享有盛名。他对柏林的天赋和能力非常欣赏,有一次他问柏林愿不愿意做他的秘书,一个月的工资为800美元。

为了让柏林能够充分地加以考虑,以便最后做出正确的决定,奥特雷觉得有必要把话讲清楚。他实话实说:“柏林先生,如果您接受我的邀请,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二流的奥特雷,可是假如您坚持自己的本色的话,总有一天会变成一个一流的柏林。”

柏林思考再三,还是接受了奥特雷的忠告,没有去当他的秘书,而是独自在音乐之路上奋力拼搏,终于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柏林的选择看似毫不起眼,但着实不易。君不见,很多人为自己“中国版某某”的身份而自豪。在一流的自己与二流的别人之间,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出与自身能量场相和谐的选择。所以,这个世界上一流的人向来不多。其实,命运平等地赋予我们每个人这样或那样的能量,作为一个富有个性和追求快乐的人,关键在于不要随波逐流,总是羡慕他人如何优秀,而应该结合自身特有的能量,依照自己的现实条件去充分发挥,这样我们不但可以摆脱自卑的阴影,而且会享受到许多从未想过的幸福,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格外幸福与成功。至于别人,别人拥有得再多再好,对我们没有实际意义。因为我们所能运用的,只是自己拥有的能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所拥有的能量,就是最好的。

“我能干什么?”

“我到底能干些什么?”是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它是很多人都有的疑问,不只困扰年轻人。为此,我曾查了不少资料,也进行过一番深入的思考。

答案是:做你自己最擅长的事。总起来说,我们的人生规划,不管是职业生涯还是家庭生活,总是自内而外的。我们需要首先了解我自己是谁,我喜欢做些什么,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你就能够明白心灵对自己的召唤是什么,能够体会到天赋的能量赠予自己的生命活力和目标,然后才可以准备听从心的召唤,克服重重阻隔去实现它。

正如乔布斯所说:“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在后来被证明是无价之宝。你必须相信一些东西—勇气、命运、生命、缘分,随便什么。这种相信从不会使我倒下,反而使我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我很清楚,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爱我所做的。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只有爱你所做的,你才能成就伟大的事情。如果你没找到自己所爱的,继续找,别停下来。就像所有与你内心有关的事情,当你找到时你会知道的。”“每天早晨,我都会在镜子中间看自己,并且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很多次是NO的时候,我知道我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就要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你自己的心。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他们浪费在过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其他人的观点的噪声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的直觉和心的指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其次的。成为墓地里最有钱的人对我没什么吸引力。晚上临睡前能够说我这一天做了些美妙的事情,对我来说才是重要的。”

这是一段很棒的心灵指导,他自己也正是这样做的。

乔布斯读大学的时候,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年幼无知,我选择了一所和斯坦福一样昂贵的大学,我的父母都是工人阶级,他们倾其所有资助我的学业。”

但是在入学6个月之后,乔布斯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这样念下去究竟有什么用。当时,他的人生漫无目标,也不知道大学对他能起到什么帮助,为了念书,他还花光了父母毕生的积蓄,所以他决定退学。

当时作这个决定的时候,乔布斯也非常害怕,但后来他回头去看,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所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他说:“从我退学那一刻起,我就再也不用去上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了,我开始旁听那些看来比较有意思的科目。”

虽然这件事情做起来一点都不浪漫。因为没有自己的宿舍,乔布斯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每个周日的晚上,他都会步行7英里穿越市区,到Hare Krishna教堂吃一顿大餐。尽管日子艰苦,但他认为,自己跟随好奇心和直觉所做的事情,事后证明大多数都是极其珍贵的经验。

已经退学的他,选择了书法班,学习怎样写漂亮的字,如何改变不同字体组合之间的字间距,以及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他认为这一切太有意思了。10年之后,当他设计第一款Macintosh电脑的候,这些东西全派上了用场。

对这段经历,他说:“我在念大学的那会儿,不可能有先见之明,把那些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串起来;但10年之后再回头看,生命的轨迹变得非常清楚……你不得不相信某些东西,你的直觉,命运,生活,因缘际会……正是这种信仰让我不会失去希望,它让我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或许,我们其实不必刻意去寻找生命的道路,因为生命早已把我们的潜能和专长都放在我们的心灵当中。当心灵在召唤时,要能够辨识并依循心灵的吸引力。当我们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时,就会完全沉浸其中而浑然忘我,全然享受这个过程。而且,当我们顺从心灵对自己生命的召唤时,我们就是内控而有力量的。虽然会有很多外界因素未必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但内心深处被激发起的巨大正能量,却会告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尽力地利用外界资源。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乔布斯的建议是,“继续找,别停下来”。没错,追寻生命所爱的步伐不能停止,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不是梵高,或许我们还要向命运妥协,因为你要生存下去,你的家人要生存下去。这时候,有一个折中的提议,你可以先做自己擅长的事。你所擅长的,未必是自己最喜欢的。但由于它拥有天赋的能量,所以也能和你内心喜欢的事情一样,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有一条很著名的街道叫圣劳伦斯街。在这条街上,有一家同样著名的熏肉店。这家熏肉店,据说是早年由从波兰或罗马尼亚过来的犹太移民所开。这家熏肉店在当地既不占先机,也不占主流,但它却开得很有特色,很有名气。它的名气甚至使它成了城市的一个亮点,不仅当地的食客很多,外地来的也不少,很多旅游方面的杂志甚至把它列为蒙特利尔市的一个重要景点。于是近处的、远处的,东方的、西方的,有钱的、没钱的人,都涌到了这里,使这里每天都要出现排队候餐的盛况。

这家熏肉店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快餐食品店。这里可供选择的主食也是简单得很,除了面包夹熏肉的三明治食品外,还有烤牛排或牛肝,但最出名的当然还要数熏牛肉。这些东西的价格很便宜,也就4-7个加元左右,在当地也就是一餐汉堡包的价钱。此外,它既是老外们可以接受的主流食品,又与当今最流行的汉堡包风味迥然不同。

据说,这家店做熏肉非常拿手,堪称“蒙特利尔一绝”。店里做的熏肉都是选上等牛肉为原料,制作过程也相对复杂。他们要先将牛肉腌十天以上,然后再熏十个小时。由于配料用的是祖传秘方,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不过该店做出来的牛肉味道的确名不虚传,很香,很嫩,也很松软。

这家熏肉店在竞争激烈的饮食界傲然挺立,已传了三代,生意一直都很红火。

有人曾经问老板,为什么不加开很多连锁店呢?老板笑着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只是擅长做熏肉吃而已,对于开连锁,我们不擅长,所以不太适合。”

或许你会说,不擅长就寻找专业人才啊,把自己的连锁店做大做强岂不更好?生命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非不能也,乃不为也。成功的定义不仅仅是财富的多少,名声的大小,还在于心灵的愉悦程度。如果某件事情自己不喜欢,那么不管在世俗意义上有多么成功,它也不会快乐,那就不算真正的成功。做自己喜欢或自己擅长的事情时,心灵会非常平和舒畅,不仅仅是因为轻车熟路,更是因为那是心灵之所系,能量之所在。所以,即便有一些不顺利,也不会觉得辛苦。我能干什么?你只能问自己的心。做什么的时候自己最开心,感觉最惬意。或许,那就是心灵给你的指示。

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操纵

你是一个容易被别人看法操纵的人吗?

来看几个问题,就知道答案了。

你是否因为别人表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就改变自己的立场?

你是否因为别人的不同意见而感到消沉、忧虑?

你是否在饭馆吃饭时,饭菜的口味并不令你满意,而你却不敢提出意见,或者退回去,因为你怕这样服务员会不高兴?

你是否处心积虑地寻求别人的赞许,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未能如愿时就会情绪低落?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是“是”,那么无疑,你总是在寻求别人的认同。虽然这一举动似乎无可厚非,但是过于看重别人的看法,无异于背叛了自己的心灵。本来,你的心灵给你指示了下一步的行动,顺应它,你就能获得自我认同的正能量。但当我们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弦易辙时,这种对自身的怀疑,毫无疑问是一种性格上的负能量。在它的影响下,我们自身的性格正能量会越来越弱,渐渐地变成一个毫无主见的人,并且整个人都被负能量主宰。

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激动得落泪。他以为自己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自己不能取胜。如果不能打败他们,自己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大学4年,蒂姆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

毕业后,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蒂姆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可是蒂姆自己,由于感觉不幸福,他开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待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

忙碌奔波并不快乐,享乐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到出路,蒂姆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但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他该引导他们过怎样的一种人生呢?蒂姆为此深感焦虑。

在蒂姆身上,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吗?你愿意做一个这样的“成功者”吗?一个被负能量控制的所谓“成功者”?可是,我们那被别人看法操纵的人生,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或许,从我们“变乖”的时候就开始了。很多人的人生发展完全是外化的,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或许有非常优秀的成绩,比如考试获得了好成绩,考上了好大学等。但那些成绩,很多时候完全是为了父母或者别人的看法。

所以,当这些人离开学校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完全丧失了自己,因为一直以来,他的人生标准都是根据别人来制定的。当他们真的需要为自己做些什么时,已经缺乏了真正实现的动力,因为他们那弱小的心灵能量已经不知道怎样给他提供指引了。这时候,就开始了一个恶性循环。当这些人开始展开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往往也是外控的,也就是说,他们的人生方向容易跟随外部环境或者父母、伴侣等人的喜好而决定,所以当他们在前进中遇到困难时,也会将希望寄托到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者他人身上,也更容易抱怨环境或者他人,遗忘了自己内在的心灵力量。而这种被负能量左右的人生,对本已弱小的心灵力量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如果你把寻求别人的认同、赏识和赞美当成你的需要,那么不久你就会形成一种潜意识的习惯,这时你再想做到保持自我并逐渐进步就很困难了。

如果你非要得到别人的夸奖不可,并常常向他人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有人愿意坦诚相见了。有些人虽然会奉献出他们的赞美之辞,但其内心未必对你有什么好感。

同样,你也无法明确地阐述自己生活中的想法,你会为了迎合别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观点,甚至牺牲自己的价值。

对于每个人来说,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在面对双向甚至多向选择时,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什么?决定权永远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也许有的时候我们自己的选择并不是最好的,但是这也许就是人生。让自己成为掌舵人,即使这艘船在我们的生命中行驶得有点颠簸,我们也会在航行的快乐中到达自己的生命彼岸。

据说,比尔·盖茨是不坐头等舱的。有人在经济舱看见他,便问他为什么不坐头等舱,他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

我们从中得出的是,这是一个很实际的人,他看中的不是头等舱带来的虚荣,而更注重结果。毫无意义的支出,又有什么意义呢?就是对富可敌国者来说,也是如此。

但是,美国信封大王麦肯锡与比尔·盖茨相反,他每次上飞机只坐头等舱。他对人们解释说:“我在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可能给我带来乘坐一年头等舱的收益。”

事实上,有记者调查,他的确在头等舱结识了更多的社会名流,这些人中有不少人成为他的长期客户。因为人们大多相信偶然的相遇是运气,所以会珍惜他们的合作关系。

那么你应不应该坐头等舱呢?这种问题根本没有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你不必被别人的看法操纵,只需要视自身情形而定。至于你的人生,当然也一样。

推开“虚掩的门”

在成功者的基因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勇气正能量。这种火红色的能量,能“减轻命运的打击”,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利特的名言。

这是一种不惧困难、不怕强敌、一往无前地去夺取胜利的能量,它并不等于鼓励你轻率和鲁莽,而是意味着在你经过反复斟酌后,决定承担一些或许你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一巨大的能量毫无神秘性可言,它是我们大家都具有的潜能,比如:体能、技艺、正确的判断、创造性的思维,甚至我们大多数人在长跑中都能体会到的体力和忍耐力。

换句话说,勇敢这种正能量,甚至可以让肌肉产生一种应激反应。我曾听一个著名登山运动员说:“有时登山者爬到一个没有退路的地方,他就只能向上爬。”他补充说:“我自己曾有过这种体验,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继续向前我别无选择。”

而有位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虽然他比其他运动员的平均体重还要轻,但他的技术却很高超,能对付对方凶猛的碰撞,自己却从未负过伤。这使一些人感到了奇怪。“这嘛,”他说,“我小时候是非常羞怯的,但我在踢球时发现有时事情会走向反面。在一次比赛中我突然觉得自己和对方的后卫站在一起显得非常渺小,他看起来简直就像个巨人,我非常害怕。为了比赛只好硬着头皮紧紧地缠住他,没想到我居然成功了。打那以后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你越是努力去进攻和防卫,所受到的伤害就会越少。这道理很简单—勇气要比个头重要得多。”

的确,性格正能量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要比人们的体力更为重要。在体育对抗中,它所显示的力量常令人啧啧称奇。在其他更倚重心灵力量的领域,它更是显得举足轻重。

或许,你认为凡事小心为好,这样才能让心灵更有安全感。但在人生这条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你安全感。不要轻易把梦想寄托在某个人身上,也不要太在乎身旁的耳语,因为未来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的勇气,才能给自己最大的安全感。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勇敢去尝试。或许,那看似坚不可摧的障碍,只是一道虚掩的门,它是怯懦者与勇敢者的试金石。无论心中的梦想有多遥远,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自己想去的地方,不管那有多难,有多远,有多“不靠谱”。当你在犹豫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很大;当你勇敢踏出第一步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很小。等到有一天你变成了你喜欢的自己时,你就已经在勇气的带领下,赶走了怯懦的负能量,获得了更多性格上的正能量。

有一批被没收的自行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在拍卖会上,每次叫价的时候,总有一个十岁出头的小男孩喊价,而且总是以“5美元”开始出价,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行车被别人用20美元、30美元买去。

拍卖会中间休息时,拍卖员问那个小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钱来买,小男孩说,他只有5块钱。

最后,拍卖会要结束了,这时只留下一辆最漂亮的自行车。拍卖员问:“谁出价?”这时站在最前面、几乎已经绝望的那个小男孩再次轻声地说:“5美元。”

拍卖员听到小男孩的声音,停顿一刻。这时,所有在场的人都看着这个小男孩。

没有人出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价。直到拍卖员再次唱价三次后,大声宣布:“这辆自行车现在属于这位穿短裤白球鞋的小伙子。”此语一出,全场掌声雷动。

是的,这个勇敢的小男孩最后成功了。正是他的坚持、他的勇敢,让他获得了他想要的自行车,他的勇敢征服了其他人,也带领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曾经,我们都是那个小男孩,所以才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学会了一切我们本来不会的基本技能。那时候,你性格中与生俱来的勇气正能量,一直在伴随你,帮助你。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有的人勇气正能量与日俱增,有的人却损失殆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在性格正负能量的较量中战败了,心中被黑暗、灰色的情绪所占据。人生中真正的险境,只存在于我们的心里。对危险的恐惧这种负能量,俘虏了我们,让我们看不清人生的真相。所以,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打破自己心中的屏障,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人生。只有勇于面对自己心中的黑暗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

丘吉尔曾经说过:“你若想尝试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个真正的勇者一样,豁出全部的力量去行动,这时你的恐惧心理将会为勇猛果敢所取代。”

很多苦痛忧伤的呻吟多半是懦弱者的怨艾,不要让这种莫名其妙的负能量侵占你的心灵。境由心生,用你的意志与不堪一击的软弱作斗争,勇敢傲视,阴天也会为你变色,你也将成为更好的你。

不要、想要,还是一定要?

我们先来回答一个问题:工作中,接手一项任务时,你的第一反应是“我能行吗?”还是“我能行!”别用理智思考,用你的直觉迅速回答。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两个答案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不行”是一种绝对的负能量,是缺乏决心的具体表现。总是用这种信息来暗示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塑造出来了。“我能行!”是一种正能量,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总是用正能量来调控自己,一种“我能行!”的形象也就不知不觉地塑造出来了,正能量也就不自觉地被挖掘出来了。

俄罗斯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把你的帽子扔进围墙里。”意思是说,当你想翻过一堵很难攀越的围墙时,就把帽子先扔过去,这样你就会想尽办法翻越它,一定把帽子拿回来。人往往就是这样,当正能量不够的时候,总是在负能量左右下给自己一条后退的路,一个逃避的借口。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错过了许多可以“跨越栅栏”的机会。而“把帽子扔过去”,就斩断了那似有似无的退路和借口,你只能调动正能量来鼓励自己,去“背水一战”。所以,做任何事情,多一分决心,我们就增加了很多前进的能量。

在一所乡村校舍,孩子们用一只老式的大肚煤炉取暖。一个小男孩每天早晨提前到学校生火,在老师和学生们到来之前让房间里变得暖和一些。

一天,他们到学校时发现校舍被熊熊烈火吞没。他们把失去知觉的小男孩从火中救出来,他已是奄奄一息了。他的下半身被严重烧伤,他们把他送往附近的一个乡村医院。

被严重烧伤、神志不清的小男孩躺在床上,模糊地听到医生在说话。医生告诉他的母亲,他儿子难逃一死—这已经是老天慈悲了,因为可怕的大火已经烧坏了他的下半身。

但勇敢的小男孩并不想死,他决心一定要活下来。结果,让医生惊讶不已的是,他真的活了下来。当危险期过去之后,他又听到医生对他母亲悄悄说:因为大火吞噬了他下肢的许多肌肉,他要是真死了反倒好了,这下他注定要做一辈子的残废人,他无法再活动他的双腿。

这个勇敢的男孩再一次下定决心—他不想做一个瘸子,他要走路。但不幸的是,他的腰部以下无法活动。他细瘦的双腿在那里摇摇晃晃,但一点儿也没有知觉。

他终于出院了。每天他母亲要为他按摩双腿,但他毫无知觉,然而他再次站起来的决心依然是那么坚定。

除了在床上的时候,他就坐在一张轮椅中。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他母亲推着轮椅,让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这一天,他不再坐在轮椅里,而是用自己的上身扑下轮椅,他拖着双腿,在草地上爬行。

他爬到院子的围栏边,费力地抓住围栏,让自己的身体直立起来。然后,一根栏杆接着一根栏杆,他开始拉住围栏把自己向前拖,一边在心中想着自己一定会走。他开始每天这样锻炼,直到院子的围栏边拖出了一条小径。他一心想着自己能再次走路。

最后,通过每日按摩和钢铁般的毅力和决心,他终于能够自己站立了,接着,他可以自己摇摇晃晃地行走,接着,他可以自己跑了。

他开始步行去学校,然后跑步上学,他跑步纯粹是为了享受那种飞跑的快乐。在大学里,他入选校田径队。

后来,在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没想到会活下来,被肯定无法行走,更别梦想跑步的意志坚定的年轻人—格兰·坎宁安博士,打破了一英里的世界纪录。

所以,成功来源于你是想要,还是一定要。一个人的位置绝对不是他现在所处的,而是他梦想能够达到的那个位置。但是如果仅仅是想要,可能我们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那就一定有办法可以得到。你要,你就能;你一定要,你就一定能。当你决心要做某一件事时,性格中的正能量会激励自己不懈努力,全身心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出各种设想。这时候,似乎你身上的每一个神经和细胞都在说:“一定要做到。”身体中的每一滴血液,都好像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奔波。最终,你可能就得偿所愿了。只要你不是一个信心过分爆棚的人,都应该多给自己一些正面的鼓励。经常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要”,即使最终你不一定真的能行,但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谁知道呢?你可以选择这些充满了正能量的语句,或许,这些正面的话语会煽动它们的翅膀,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或许,当我们遇到可怕的困难时,我们甚至会希望长眠不起,也再不想面对它们。但是我们终究不能那么做,甚至想都不能想。因为这些念头,只会消耗我们的正能量。

至于“我可以吗?我能行吗?”这些话,也请千万不要出现在自己身上,因为所有这些自我怀疑和否定的话,都会成为负能量。

冒险时,能量会倍增

“不曾哭过长夜者,不足以语人生。”鲁迅先生这句话并非在故弄玄虚。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华丽的冒险,而不是一种单调的重复。

无疑,冒险是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比如恋爱,假如你害怕承担风险而不投入,你将永远不会坠入爱河。你的生命可能会静得像池塘,永远也体会不到爱情带给你的美好感受。人生中的其他事情,也大都是如此。当然,对任何人来说,安全都是好事。可是,我们得到的安全一点都不少,从每天晚上的睡眠中,我们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安宁,它会给我们提供足够的正能量来接受挑战。所以,其实大多数人的人生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安全,我们更需要的是冒险。要知道,未来的事情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与其沉浸在担心中迟迟不敢向前走,不如鼓起勇气先走两步看看。反正留在原地也不会有更美丽的风景,不如放开胆子冒险试一试,无论惊讶还是惊喜,你收获的绝对要比现在更充实。

瑞查德是一个美国黑人。过去的12年里,他一直在为一家肥皂公司推销肥皂。但是后来他听说供应他肥皂的那家公司即将被拍卖,售价是15万美元,出于他对行业的了解,他知道那家公司生产的肥皂是很有市场的,于是他决定买下这家公司。

他只有10万美元,他也知道这是一个不能错过的机会。于是瑞查德与那家公司达成了协议:他先交10万美元的保证金,然后在10天的限期内付清剩下的5万美元。如果他不能在10天之内筹齐这笔款子,就会丧失所交付的保证金,也就是说他将倾家荡产。虽然风险很大,但他还是觉得机遇难得,值得尝试。

瑞查德为了筹集资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首先想到他在推销肥皂的12年里,获得了许多商人的尊敬和赞赏,于是他去找他们帮忙。他从有私交的朋友那里借了一笔款子,也从信贷公司和投资集团那里得到了援助。就在第10天的前夜,瑞查德筹集了14万美元,也就是说,还差1万美元。

时间紧迫,为了这1万美元,瑞查德不惜冒更大的风险—借高利贷。就这样,瑞查德终于凑齐了钱,买下了这家公司。

后来的结果是,瑞查德不仅没有倾家荡产,而且生意日渐兴隆,渐渐发展成为拥有七家公司和一家饭店主要股份的富翁。

或许我们的生命中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机会。但很多人都是这样对待机会的:“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但风险太大,不敢轻易尝试啊。”

这些人总是循规蹈矩、小心翼翼地回避风险。日积月累,他们已不知不觉给自己设了很多枷锁,锁住了很多正能量。于是,一个不敢接受挑战、不敢承担风险的人,就永远抓不到机遇。就像一个跳高运动员一样,他总是要面对失败,而每一次失败,都是走向成长的阶梯,不敢迎接新的挑战,不敢面对风险,就不会受到机遇的青睐,获得新的成长。

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上天怎么会把甜美的果实放在唾手可得的地方呢?

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它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所以这些事情都是有风险的,有的人就是因为害怕风险而没有勇气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人注定只能累积越来越多的负能量,一生平庸,失意沮丧。而具有成功者基因的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喜欢冒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可能出现的失败。他们乐观地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最终也往往能够缔造奇迹。为什么冒险往往能让奇迹出现呢?因为在冒险过程中,我们会获得加倍的正能量。你认为某件事情值得做,就会调动全身的积极性为之努力,你的每一个毛孔都散发出积极向上的气息,每一个脑细胞都在更活跃地贡献力量。于是,你自身会变成一个强大的能量场,吸引身边的正能量向自己靠拢。于是,就像瑞查德那样,冒险让他们的生命显得更有价值。不过,你一定知道,不是所有的冒险都可以拥有理想的结果。所以,并不是敢于开始冒险,就可以放心地把一切交给潜意识和正能量了。你还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时候正能量才能够大显身手。

就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的发迹史颇有点传奇色彩,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归结为时势造英雄。处于同一时势下有的是芸芸众生,但英雄却寥寥无几。关键的,还在于人。

当时,南北战争爆发,很多人忙着保命,但是洛克菲勒却密切地注视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从中嗅出一笔战争财的味道,这成为洛克菲勒发财的契机。据说,他的墙上挂满了战况图和各种从华盛顿传来的政治新闻以及前线的最新动态。他不时用笔在内容丰富的墙上点点画画,或埋头记录着什么。洛克菲勒通过对战争形势的分析,使投机生意做得非常红火。所以说,冒险绝不意味着逞匹夫之勇,更重要的是要进行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用自身强大的正能量来挖掘自身的巨大潜力,从而总能够化险为夷。事实上,人生的所有决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种冒险。因为我们不可能具备十足的把握,保证没有任何意外,一定能够得偿所愿。所以说,冒险是不能躲避的。如果你一生的主要目标是避免忧虑,那么你将永远忧惧。最顺利的人生,不是永远安全无忧,而是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或许这样,才是最安全的。

机遇是怎样与你擦肩而过的

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生命不过是一场早已安排好的旅途,那么我们甚至可以断言,他的一生很难完满。因为沿着一条既定的轨迹行走,没有惊喜,没有失望,波澜不惊的人生,很难拥有优美的曲线,也无须正能量的爆发。心灵未老先衰,很难说是健康的人生状态。

其实,在我们生命的旅途,总有意外的风景。它可能是一段未曾预料的遭遇,也可能是一个充满欣喜的机遇。有趣的是,遭遇往往避无可避,而机遇却像一条滑手的鱼,瞬间就从身边滑过。或许,是因为它太受欢迎了吧?那么,当你与机遇邂逅时,你能迅速留住她,不让她与你擦身而过吗?

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认为:“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说:“如果我早几年就开始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或“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后悔当时没有做!”

一个好创意胎死腹中,一个好机遇擦身而过,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耿耿于怀。可是,又能怪谁呢?那些曾经在关键时刻浪费机遇的人,只能迎来后悔与遗憾。或许你还没有想好抓住她之后下一步如何走,但是你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犹豫,必须果断结束所有的犹疑,才能有足够的能量去留住她。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想得太多,太过谨慎,我们才变得畏首畏尾,失去了抓住机会最需要的性格正能量—果断。

有个农民,妻子和孩子同时掉进了洪水中,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妻子,孩子却被洪水冲走了。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农民先救妻子做得对,因为妻子不能死而复生,孩子却可以再生一个;有的说农民做得不对,应该先救孩子,因为孩子死了无法复活,妻子却可以再娶一个。

一位哲学家听了这个故事,也感到疑惑不解,便去问那个农民,希望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想不到农民告诉他:他当时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时妻子就在身边,便先抓起妻子往岸上游,等再去救孩子时,孩子已不见了踪影。

哲学家很佩服这个农民,当洪水袭来时,如果这个农民还在进行抉择,究竟是先救妻子还是先救孩子,那恐怕她们娘儿俩早被洪水吞没了,一个也活不成。

可见,在抉择面前犹豫不决,害莫大焉。在机遇面前,也是这样。

其实,我们的一生中会面临多种选择,就连逛一次动物园也会有选择。时间有限,不可能走完所有路线,此时怎么取舍?凡碰到岔路口,选择一个方向前进,一边走,一边选择,每选择一次,就放弃一次,当然也遗憾一次。但是这样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至少可以看到尽可能多的动物。如果不当机立断,你可能失去的更多。

人生就是如此,左右为难的情形会时常出现,为了得到一半,必须放弃另一半。若过多地权衡,患得患失,到头来将两手空空,一无所得。那么,现在你该知道,为什么果断会是重要的成功者基因了吧?因为这种正能量来自对自己身份的确认,从中体现出的坚定,来自于内心的力量。所以,没有足够的正能量,一个人很难做出果断的决定。而一个能够果断决断的人,养成迅速决断的习惯以后,便能产生一种相信自己的自信,必然会拥有更多正能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那些拥有成功者基因的人,在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迅速地快刀斩乱麻。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想要获得的是什么。他们更清楚为了获得想要的,必须放弃的是什么。所以,尽管机遇往往总是意外突然地来临,又会像电光石火一样稍纵即逝。他们也能在资料、信息、证据不是很充足,而又来不及做更多搜集、分析的情况下,做出决断。

对我们来说,想要拥有这种素质,就需要在平日刻意练习,我们在决定某一件事情之前,应该对各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应该运用全部的常识和理智慎重地思考,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想问题。但是一旦做好了心理准备,就要果断决定,一经决定,就不要轻易反悔。而一旦发现好的机会,就必须抓紧时间,马上采取行动,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思考上。

虽然古人说“三思而后行”,但在现实中我们见到更多的是“三思而不行”,做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些人因为考虑的东西太多,就容易产生恐惧,不敢正视面临的难题,就会采取逃避或拖延的方式。于是,在犹豫、观望等负能量的影响下,他们越发不敢决定,机会也只能悄然流逝了。每一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普通而平凡的,最终决定他到底成为一个平庸的人还是一个优秀的人,就要看他怎么利用机遇。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可能会失去更多成功的机遇。我们这一生,是由一个又一个选择决定的。你可以选择果断高效、珍视机遇,也可以选择错失良机、得过且过。你的所有的选择,都来自于你对于真我的认知,所以一定要先问问自己,看清自己对未来人生的期许。

当然,或许你还会说,不是我不果断,实在是太忙,顾不了那么多。那么有一句话说得好:“整天说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的人,肯定干了自己不该干的事。”

你是喜欢放弃的人吗?

有一个人投硬币,连续7次相同地投出国徽一面,你相信吗?你相信那个“超级幸运”的人,有可能是你自己吗?

大部分人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巧合;少部分人认为投币人有魔力;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在玩魔术,但极少有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现象。

事实上,若有一千人每人连续投7次硬币,第一次必然有500人左右投出国徽一面,第二次必然有250人左右连续两次投出国徽一面……第7次时还至少有7个人投出国徽一面。所以,若同一个人做一千次这样的实验,也必然有至少7次会出现在我们看来不会发生,或认为是奇迹的事情。你所认为的奇迹,实际只需要耐心地做下去就可以了。只要你敢于去尝试,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在你身上。你没有做得更好,只因为你在中途放弃了,你没有通过正能量更多地发挥出你的潜力。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追求到自己心中向往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懈。如果你在负能量的驱使下浅尝辄止,变成了一个喜欢放弃的人,那就几乎不可能拥有成功者的基因。

我们都知道氧气是拉瓦锡发现的,却不知道,其实在他之前,已经有两位科学家触到了真理的鼻尖。令人遗憾的是,他们都在半路上放弃了,从而将撩开真理面纱的殊荣拱手让给了拉瓦锡。

瑞典化学家舍勒在1773年以前,就通过实验制取了纯净的氧气。但是,作为“燃素学说”的忠实信徒,他错误地把这种气体叫“火气”,并且认为燃烧是火气与燃烧物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火和热是火气与燃素化合的产物,从而未能正确地解释燃烧现象。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也通过实验制取了这种气体。他把蜡烛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火焰比在空气中更加炽热明亮。他还把老鼠放进去,发现它比在等体积的寻常空气中活的时间约长了4倍。他亲自尝试了一下,一吸进去,便“觉得这种空气使呼吸轻快了许多,使人感到格外舒畅”。但他没有继续研究,而是开始了在欧洲大陆的度假旅行。

这两位科学家本来已经揭开了面纱的一角,但他们不以为然,就随意放弃了。

于是机遇女神青睐的目光投向了拉瓦锡。最后他终于得出结论:原来在没有密封的燃烧当中,空气中有一种新的物质元素参与了反应,使得物质燃烧前后重量不一。为此,他把这种气体命名为酸素,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氧气。这样,金属生锈、重量增加的秘密也被揭开了。

人们经常在做了90%的工作后,放弃了最后可以让他们成功的10%。是拉瓦锡格外幸运吗?显然不是。他不是幸运女神的第一选择,却是最终留住她的那个人。只因为他不那么喜欢轻易放弃。

那你呢?革命尚未成功的时候,面对重重阻力,你放弃努力了吗?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如果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既然还可以坚持,为什么不耐心坚持下去呢?除了你自己心中的负能量,没有人可以逼你放弃。除非你自己放弃,否则你不会被别人打垮。不管你跌倒多少次,只要再起来,你就不会被击垮。再耐心坚持一下,或许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1985年,59岁的彼得森和小他近21岁的施瓦茨曼各出资20万美元,在纽约公园大道租了一个小办公室,创办了百仕通集团。

一开始,加上他们俩,公司一共只有4个人。而公司的第一笔生意,是彼得森利用自己和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的朋友关系,抢得收购代理权,代表索尼公司出价20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

当时,由于百仕通在华尔街尚属无名之辈,在募资过程中吃了不少闭门羹。“被我们视为最可能点头的19家客户,一个个拒绝我们。总共有488个潜在投资人拒绝我们。”彼得森回忆道。

有志者事竟成,在4个人的努力下,业务终于有了转机,他们取得了美国保险及证券巨头保德信公司副董事长加内特·凯斯的信任,拿到了1亿美元。后来又从杰克·韦尔奇那里拿到一笔钱。

最后,百仕通的第一只基金吸引了32个投资者,包括大都会人寿、通用电气公司、日兴证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的退休基金等。

在其后的二十多年,百仕通逐渐壮大,并发展成强大的金融服务王国,横跨商业银行、私募基金、不动产、避险基金和公司债券等业务,并成立了全球最大的收购基金。

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文章评论道,年富力强的施瓦茨曼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充沛的精力是百仕通这部庞大的“生财机器”得以顺利运转的“发动机”。

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人生,有这样一部“发动机”吗?许多人最终没有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诚心不足或者对成功缺乏激情,而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韧性和毅力。他们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他们总是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永远都处于犹豫不决之中;他们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又心情沮丧;他们虽然能取得一点小成绩,但从长远来看,他们最终还是失败者,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成功者的基因。那些具备成功者基因的人明白,从结果来看,一个长距离的赛跑选手在到达终点以前就退出比赛,那么和没有参赛差不多。所以,他们懂得坚持。当一个人无论多么困难,都告诉自己要咬牙坚持时,体内的惰性与怯懦也就无处藏身了。取而代之的,是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正能量。正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勇敢地面对所有的困难挫折,并且最终战胜它们。

急功近利,能量容易失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迅捷,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慨也越来越多。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越来越难以按捺住内心的喧哗与躁动,浮躁心态到处蔓延。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幻想着走捷径,一夜间出名、暴富。

只可惜,即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没有扎实的根基,不管跑得再高再远,终究还是要一头栽下去。如果你想要烧开一壶水,就只能静静等待聚集足够的热量,然后水才能沸腾。虽然你急于让它烧开,但频频揭开盖子去看,非但没有用,还只会让热量损失,延长你等待的过程。做事情也同样如此,或许你是个急性子,或许你太渴望看到梦寐以求的结果,但是你要明白,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要一开始就盯着结果不放,要学会积聚能量,然后结果才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倘若急于求成,就会像饥饿的人乍看到食物,狼吞虎咽地吞食,反而会引起消化不良,这也正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在一个春天,一位农夫买了两棵大小一样的树苗栽种,他一视同仁地细心照料着它们。然而他没料到这两棵树的起点虽然相同,后来的成长状况却天壤之别。

他栽下的第一棵树拼命地吸收养分,一点一滴储备下来,仔细地滋润身上的每一根枝干,慢慢地累积能量,默默地盘算如何让自己扎扎实实、健康茁壮地成长。

另一棵树也非常努力地吸收营养,不过它追求的目标与第一棵不同,它将养分全部聚集起来,并使劲地将这些养分推至树端,一心想着如何让开花结果的时间提早来到。

第二年,第一棵树开始吐出了嫩芽,也十分积极地让自己的主干长得又高又壮;另一棵树也长出了嫩叶,不过它却迫不及待地挤出了花蕾,似乎随时都可以开花结果。

这个景象让农夫非常吃惊,因为第二棵树的成长状况非常惊人。只是,当果实结成时,由于这棵树尚未长成,却提早承担了开花结果的责任,因此一时间吃不消,把自己折腾得累弯了腰,至于所结的果实更是因为无法充分吸收养分,比起一般正常的果实来得酸涩。

再加上它的体型矮小,许多孩子们都喜欢攀上树端嬉戏玩乐,并且拿那些还未成熟的果实游戏,时日一久,在身心受创的情况下,这棵树逐渐失去了生长的活力。

第一棵树的情况却完全相反,原本不被看好的它,反而越来越茁壮,在经年累月的耐心等待之后,终于花蕾绽放。由于养分充足、根基稳固,结成的果子也比其他的树更大更甜,而那急于开花结果的第二棵树却日渐枯萎。我们很多人,就像第二棵树一般,在能量尚未积累够的时候,就急着出头表现。然而,他自身的能量还不足以让他登上山峰。于是,在途中,能量用尽时,就很有可能跌到更深的谷底,甚至连重新开始的机会都很难找到,多么让人遗憾。

能做大事的人,要有一份定力,遇事要能临危不乱、镇静自如,同时这也是一种智慧的胸襟。凡事在于自己尽力而为,只要自己已经尽力就好。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做事眼光要远一点,不仅要看到近期的得失,还要看到长远的影响。目光太短浅,有时是要命的缺点。

任何一种本领的获得都要经由艰苦的磨炼,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愚蠢的,拔苗助长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

只是,人大概总是有投机取巧的天性,总想走捷径。于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这样的故事也总在上演。

现实生活中,急功近利的人总是大有人在,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以至于在他们的人生履历上除了一个逗号,就是句号了。因为急于求成,心态浮躁,会把最简单、最熟悉的小事都办糟,何况富有挑战性的大事呢?

贝多芬写《合唱交响曲》用了39年的时间,最终将无数次的灵感串联成了旷世佳作。如果他也急不可耐地希望完成作品,一个小时作完曲子,我们还能听见他发自内心的《欢乐颂》吗?你不淡定,没有人能让你从容。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逐步走向成功,一口是永远吃不成一个胖子的,急于求成的结果,结果只能功亏一篑。很多人秉承“出名要趁早”的信念,不惜一切想尽快成功,可是为什么,他们越是努力就离自己的目标越远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心完全被渴望成名成功的思想所占领,失去了平和的正能量,这样势必不会成功。努力本身并没有错,可是期盼迅速成功,一夜成名,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时候,你关注的不是“该如何努力”,而是“该怎样尽快”,会把正能量过多地消耗在“速度”上,从而影响了真正的“结果”。或许,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必须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以寻求内心的正能量。

“我永远胜于昨天的我”

你对自己的现状感觉怎样满意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想想看,你的竞争对手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你的客户,竭尽全力地想把他们挖过去;同一楼层的同事和你一样,都对那份新的美差心动不已;而楼下新来的小弟小妹正觊觎着你的位置,他们才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换个地方;你所处的公司也正接受其他对手的挑战……

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毋庸置疑的是,今天的世界,竞争无处不在。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如果你进步缓慢,你就会被身边数以万计的人超过。

很多事实会向我们说明这个道理:今天的胜利轻易就会变成明天的失败。1896年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马拉松冠军的成绩,只不过是1990年波士顿的马拉松比赛的入围成绩,而1990年入围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人数多达9000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维持现状不过是虚话。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周围强者环伺,你的对手,你的同事,无不兢兢业业,日夜奋战。他们深知,为了取得优势就必须改善自己。如果身边的人一日千里,而我们却选择原地踏步,两相对照,其实是等于拱手认输。即便你的现状看起来很好,你也不可以优哉游哉地过日子。一旦你开始懈怠,负能量就会趁机占据你的心灵,你就难以保持最好的状态。即使日后想要奋起直追,恐怕也力不从心,因为长久的怠惰,让你难以迅速拥有巨大的正能量。我并不反对“知足常乐”。只是,当全世界都在进步时,你还要在原地踏步吗?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最不可宽恕的是一个人晚上上床时还像早上起床时一样无知。该学的东西太多了,虽然我们出生时一无所知,但只有蠢人才永远如此。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自满于自己目前所知道的,这个世界上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很多时候,那些我们引以为豪的优势,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思想、习惯、行为、方式,或许早已成为阻碍我们前进步伐的陈规陋习。想想看,有多少你每天在做的事情是已经在今日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失去意义了?你还在为哪些曾经的荣耀、成绩沾沾自喜?你该明白,这一切很快都会过去。你身边的世界日新月异,所以明天的你需要比今天强。

一切都在变化,你甚至都不知道谁会是你的对手时就被打败了。你认为传真机制造商曾经想到过E-mail会成为比传真更简易的沟通方式么?又有什么样的新技术正在酝酿之中,日后将会让E-mail过时呢?

我们周围很多人只是满足于眼前的小成就,在取得了一点成绩后,就开始沾沾自喜,不想前进,结果,好景不长,他们很快就落在了别人的后面。因为成绩是过去的,明天还要继续。或许你不在乎输赢,也不在意所谓的成功,但这一生,你总愿意让生命充分展现出它的价值吧?你总愿意活得没有太多遗憾吧?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生命体验,我们需要拥有积极进取的超级正能量,去尝试、经历更多,去追求、超越更好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有无憾的人生吧。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书上有这样一则故事:

约翰和汤姆是相邻两家的孩子,他俩从小就在一起玩耍。约翰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他知道自己的优势,自然也颇为骄傲。

汤姆的脑子没有约翰灵光,尽管他很用功,但成绩却难以进入前十名。与约翰相比,他心里时常流露出一种自卑。然而,他的母亲却总是鼓励他:“如果你总是以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你终生也不过只是一个‘追逐者’。尽管奔驰的骏马会在开始的时候奔腾在前,但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耐心和毅力更胜一筹的骆驼。”

虽然约翰自诩自己是个聪明人,但他一生业绩平平,没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而自觉很笨的汤姆却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一点点地超越自我,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

约翰愤愤不平,以致郁郁而终。他的灵魂飞到了天堂后,质问上帝:“我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汤姆,我应该比他更伟大才是,可为什么你却让他成为了人间的卓越者呢?”

上帝笑了笑说:“可怜的约翰啊,你至死都没能弄明白!我把每个人送到世上,在他生命的‘褡裢’里都放了同样的东西,只不过我把你的聪明放到了‘褡裢’的前面,你因为看到或是触摸到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以至误了你的终生!而汤姆的聪明却放在了‘褡裢’的后面,他没有在最初的时候看到自己的聪明,总是在仰头望着更远的前方,所以,不断超越自己的汤姆一生都在自觉地迈步向前!”

人生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唯有不断地充实和提升自己才是真正的硬道理。自我超越就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要实现自我超越,一是要达到并超过极限,二是超越是自我实现。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曾经说:自我超越首先就是理清我们真心向往的目标,在使我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努力的同时,不断弄清与加深我们的个人远景,集中我们的力量,发展耐性,坚持、坚持、再坚持,通过激发保持“创造性张力”,克服“情绪性压力”,从而平衡愿景与现实间的差距,客观看待现实的一种学习修炼。

彼得·圣吉对自我超越给予了特别的青睐,他说:“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我们任何人要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就必须学会做到自我超越。

或许,我们这一生能获取的最大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每一个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这个真理,只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聪明人。

请你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禀性和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切入点。只要按照自己的禀赋特长来发展自己,不断地超越心灵的绊脚石,不断超越自己的能力,你就一定会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明灯,而不会被他人的光辉湮没。

一个人,不管多么平凡甚至卑微,都可以有梦想。实现这个梦想,不必一定经历凤凰涅槃的壮丽,也无须必经丑小鸭变天鹅的奇遇。只要让今天比昨天多一点进步,已经足矣。

空间二 传递能量的秘诀(气场正能量)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气场,它是我们戴在身上的无形的精神符号,它不需要说话,也不需要特地说明,却掌管着你与人交往的第一扇大门。你可以利用气场来震慑别人,也同样可以让别人喜欢和崇拜你。在与人交往中,你聚积起越来越多的能量,形成自己的强大气场。同时,你也通过气场,向别人传递着自身的能量。气场与能量,就在这种交互中得以流动。

不断积累人脉能量

相对于个人能力的差异,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人脉网络上的优势,就是人脉能量。

如果说血脉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话,那么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血脉是为身体各个器官输送血液的管道,没有血脉,机体就会死亡,生命就不复存在了。人的机体,就仿佛是想要取得的成功,而人际关系就是支持血液畅通、保持机体鲜活、充满生机的脉络,只有保证血脉通畅不淤塞,才能保证机体的健康和强壮。

为了了解人际能力对一个人成功所扮演的角色,哈佛大学曾经针对贝尔实验室顶尖研究员做过调查。他们发现,被大家认同的专业人才,专业能力往往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顶尖人才会采取不同的人脉策略,这些人会多花时间与那些在关键时刻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培养良好关系,在面临问题或危机时便容易化险为夷”。

他们还发现,当一名表现平平的实验员遇到棘手问题时,会去请教专家,但却往往因为没有回音而白白浪费时间;顶尖人才则很少碰到这种问题,因为他们在平时就建立了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网,一旦前往请教,立刻便能得到答案。这就是人脉能量的作用。学术研究是这样,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更是如此。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个拥有更强大人脉能量的人,就有可能比别人快速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成各种的机遇;而在危急或关键时刻,人脉能量也往往可以发挥转危为安的作用。而缺乏人脉能量的人,尽管自身能力很强,但由于总是缺少外在的助力,做起事情来自然总是事倍功半。

黛西就是这样。她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执著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展现出超人的工作能力,必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获得重用并步步高升。

可是一年过去了,黛西虽然表现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但薪水并不比那些表现一般的同事高,职位也没有得到晋升。黛西很不服气,于是工作起来更加努力。她认为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总有一天上司会看到她的能力与才华,从而给她加薪晋职,把她当作公司的骨干。

但是,又一年过去了,黛西还是在原地停留。相反,与她同时进公司的同事已经是独当一面的主管了,薪水也比黛西高出许多。黛西终于忍不住,向公司里唯一与她要好的同事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

然而,没想到的是,同事却很直接地告诉她一个令她感到震惊的原因。原来,虽然黛西工作非常出色,但由于她恃才傲物,认为自己比别人都要优秀,因此没把同事放在眼里,平时也就缺少了对同事的尊重,与大家的关系没处理好。上司虽然也知道黛西工作很出色,但担心如果让她升主管的话,同事们会不配合,这样会不利于公司工作的开展完成,所以一直迟迟未敢重用她。

就这样,工作细心、处事粗心的黛西,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因为忽略了人脉能量的积累,才一直未受到重视与提升。

或许你还存有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观念,但是,当今这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时代,每个人的能力往往都局限于一个或者几个有限的领域里,一个人即使再有能耐,其力量也不过如一滴水之于大海。因此,如今已不再是单枪匹马的时代,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中求生存,只有扩大朋友圈,才能获得更好的处境,才能拥有更多机会一展所长。

美国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是这么说的:“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或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或许,你认为自己并不那么期待成功,只想活得开开心心就够了。那么你当然也需要积累起属于自己的人脉能量。

在你欢乐的时候,他们与你一同分享;在你悲伤的时候,他们与你一同承担;在你进步的时候,他们向你祝贺;在你做错的时候,他们向你提出意见和建议。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从心理学层面来说,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必然需要与人交往,获得各种人际关系。假如一个人的社会化环境是自由的、开放的,周围有许多朋友和熟人,那么他的情感交流就是平等的、宽松的、直接的,他的情感表现特质就是主动型的,充满了正能量的。他更容易受到别人的肯定,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许多正向的人生观。反之,假如一个人的社会化环境是封闭的、拘谨的,周围很少有朋友,那么他先要观察别人的情绪情感,再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他的情感表现特质是被动型的,负能量占据上风。容易产生怯懦、不合群、孤僻等性格,不受他人喜爱,也不喜爱他人,从而招致更多负能量。事情的成功与否,自己的努力很重要,但是离开了别人的帮助,就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一个人爬山,已经达到自己的极限了,身上再也没有一点力气,这时候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拉你一把,你就能省下能量为将来做准备。如果没人管你,你尽管奋力挣扎,即使有攀登顶峰的雄心壮志,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反过来想想看,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量……算算你的朋友的数量,他们每个人都是你强大的人脉能量,累积起来,是不是就帮你凝聚起了强大的气场呢?

积蓄人脉能量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犹如血液在体内淙淙流淌。它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也不能一劳永逸,只有在点点滴滴的日夜汇集中,才能形成一个能量的海洋。

缩小距离的简单原理

在人类的所有表情中,微笑是最有气场的能量,也是最具亲和力的能量。无疑,它是缩小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有力武器。微笑是人际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在情绪反应中,通过面部表情、声调变化和身体姿态,来实现信息传递并达到互相了解。愁眉苦脸,散发出的是不舒服、痛苦的气场,传递的当然是负能量;笑容满面,散发出的是愉快、幸福的气场,传递的当然是正能量。传递情绪情感的信息是人类心理能量在无意中的释放,而接收情绪情感的信息是人类心理在自然而然中的感受。它们可以随时地不受限制地作用于人群中,决定着人与人交往的质量。比如,一个真诚微笑的人会吸引许多朋友,一个满脸怨气的人则可能吓跑许多朋友。

大卫·史汀生是美国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的总裁,他还十分年轻,却几乎具备了成功男人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点,他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己和别人的毅力与信心;他大步流星、雷厉风行、办事干脆利索、从不拖沓;他的嗓音深沉圆润,讲话切中要害,而且他总是显得雄心勃勃,富于朝气。他对于生活的认真与投入是有口皆碑的,而且,他对于同事们也很真诚,讲求公平对待,与他深交的人都为拥有这样一个好朋友而自豪。

但初次见到他的人却对他少有好感。这令熟悉他的人大为吃惊,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后才发现,原来他几乎没有笑容。

他深沉严峻的脸上永远是炯炯的目光,紧闭的嘴唇和咬紧的牙关,即使在轻松的社会场合也是如此。他在舞池中优美的舞姿几乎令所有的女士动心,但却很少有人和他跳舞。公司的女员工见了他更是畏如虎豹,男员工对他的支持与认同也不是很多。事实上,他只缺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一副动人的、微笑的面孔。

微笑真的这么重要吗?是的,它就是如此重要。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最短距离是一个可以分享的微笑,即使是你一个人微笑,也可以使你和自己的心灵进行交流和抚慰。这种无声的行动,传达的信息是:“我很满意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与你共事。”无疑,这是一种激励人心的能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你在做什么,在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一个微笑是一种最为普及的语言。如果你是个热情乐观的人,那就微笑吧,让周围的人感受到这种温暖和积极向上的气场,感受到微笑的魔力。

美国加州有一位6岁的小女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一个陌生的路人,陌生人一下子给了她4万美元的现款。

一个小女孩突然得到这么大金额的馈赠,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加州都为之疯狂骚动起来。

记者纷纷找上门来,访问这个小女孩:“小妹妹,你在路上遇到的那位陌生人,你认识他吗?他是你的一位远房亲戚吗?他为什么会给你那么多的钱?4万美元,那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啊!那位给你钱的先生,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小女孩露出甜美的微笑,回答:“不,我不认识他,他也不是我的什么远房亲戚,我想……他脑子应该也没有问题!为什么给我这么多钱,我也不知道啊……”尽管记者用尽一切方法追问,仍然无法一探究竟。

最后,小女孩的邻居和家人试着用小女孩熟知的方法来引导她,要她回想一下,为何那个路人会给她这么多钱。

这位小女孩努力地想了又想,约摸过了十分钟,她若有所悟地告诉父亲:“就在那一天,我刚好在外面玩,在路上碰到那个人,当时我对他笑了笑,就只是这样呀!”

父亲接着问道:“那么,对方有没有说什么话呢?”

小女孩想了想,答道:“他好像说了句:‘你天使般的微笑,化解了我多年的苦闷!’爸爸,什么是苦闷啊?”

原来,那个路人是一个富豪,一个不是很快乐的有钱人。他脸上的表情一直是非常冷酷而严肃的,整个小镇根本没有人敢对着他笑。他偶然遇到这个小女孩,对他露出真诚的微笑,使他心中不自觉地温暖了起来,让他将尘封了不知多少年的心扉打开了。

于是,富豪决定给予小女孩4万美元,这是他对那时候他所拥有的那种感觉定出的价格!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能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但你同样可以有一个充满能量的微笑。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一个灿烂的微笑更能打动人的了。具有神奇的魔力的微笑,能够融化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芥蒂,也是你积极向上和乐观热情气场的标志。我们可能都有过亲身体验,一个会心的笑,竟能够把几分钟前还很紧张焦虑的关系变成温暖、愉快、积极的关系。然而遗憾的是,骄傲的现代人,却那样吝啬他们的微笑,仿佛只有把自己隐藏在假面具后面,才能真正找到安全感和归宿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冷漠的原因。

事实上,人人都希望别人喜爱自己,重视自己,而微笑最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融化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当两个人发生摩擦和冲突并逐步升级时,微笑能熄灭怒火,化干戈为玉帛;劝说者微笑式的谈心,能打开重磅炸弹也难以轰开的心扉;人们之间微笑相处,微笑之花永远开在脸上,那便是融洽关系、增进感情的润滑剂了。

所以说,在与人交往时,记住带上你的微笑,如此轻而易举的事情,就能传递无穷的正能量。一旦你展现出真诚温暖的微笑,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从此会变得更加融洽美好,而人们也喜欢享受你那阳光灿烂的微笑。谁都喜欢爱笑的人,无论他走到哪里,总带来一股欢乐的气场。人们想到他,就觉得被传递了阳光与快乐。

关注对方,形成气场

有则笑话是这样说的。一位老先生对儿子说:“我这50年没有跟你妈讲过一句话。”儿子诧异地说:“怎么可能,昨天我还亲耳听到妈在数落您的不是。”老先生说:“没错,这50年你妈每天唠唠叨叨地像个关不上的水龙头,她从来没发现我没对她说过一句话。”

故事中那个可怜的老妈,在跟先生的交流中有气场吗?传递出能量了吗?答案是“是的”,但只可惜全都是负面的,根本难以见到正面成效。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人跟人在讲话时,表面上是你一句我一句,好像是一个在说,一个在听,但真相是,你在讲时我却没有在听,只是在想下一句我要怎么说。如果我们只把心用到自己该如何去表达这一方面,那么就说明我们不懂关注对方的想法。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想要让对方欣然接受你的良好气场,就需要你关注对方,尤其是学会倾听。因为,当你关注对方的时候,传递的是积极正面的、鼓励的能量,表达出的是“我很在乎你,也在乎你说的话,请继续下去。”因此,即便是不为任何赞美所迷惑的人,也会被专心听他说话的人所迷惑。因为最能给他人满足感的,往往就是专心专意地倾听他的讲话,而不是滔滔不绝地向对方灌输你的高见。所以,你通过倾听对方的谈话,可以使对方感到满足时,他们的反应往往是愉悦的、积极的。此时你所显示出的气场,就是让人乐于接受的。

写了《荒原》的著名诗人艾略特,就是一个懂得通过倾听来形成自己气场的人。美国数一数二的小说家亨利·詹姆士回忆说:艾略特的倾听并不是沉默的,而是以活动的形式。他直挺挺地坐着,手放在膝上,除了拇指或急或缓地绕来绕去,没有其他的动作。他面对着对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听他人说话。他专心地听着,并一边听一边用心地想你所说的话。最后,这个对他说话的人会觉得,他已说了他要讲的话。

多么神奇的效果,绝对是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而另一位伟人也毫不逊色。

他就是辛格曼·弗洛伊德,近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大师之一。一位曾遇到过弗洛伊德的人,描述他倾听别人说话时的态度:“那简直太令我震惊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他的那种特质,我从没有在别人身上看到过,我也从没有见过这么专注的人,有这么敏锐的灵魂洞察和凝视事情的能力。他的眼光是那么谦逊和温和,他的声音低柔,手势很少。但是他对我的那份专注,他表现出的喜欢我说话的态度,即使我说得不好,还是一样,这些真的是非比寻常。你真的无法想象,别人像这样听你说话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有一个人在听你说话时,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关注,仿佛此刻全世界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你正在说的话重要,仿佛你说的每一个字都让他无比开心,你是不是会觉得心情舒畅呢?在愉悦心境下,你会不会觉得对方真不错,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呢?正是这种亲和力,可以形成威力惊人的气场。只可惜,在这门课上,许多人是不及格的。很多人总是假装自己在听,我们直盯着某人,看上去对别人说的话很有兴趣,甚至还点头称是,或者在合适的时候露出微笑,但实际上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最重要的信息是一点也没有抓住。

一天,玛丽·施莱德医生准备见她最后的一位病人,这时她的丈夫乔尔打来一个电话。他大喊:“我早早办完了事情,提前下了班,好回家准备一顿美美的晚餐。顺便问一句,还记得你妹妹那天做的那只叫人难以相信的巧克力蛋糕吗?”“那当然,”玛丽说,“秘密在于蛋白蛋黄要分开搅,但是,微波炉坏了。我昨天试过,温度控制器坏了。”“我只需要知道在哪里找得到配方就行了,”乔尔答道,“我记得有一本菜谱里有。”“如果你真想知道”,玛丽对他说,“我想是《美国地方菜谱》里有,就是封面上有一所老房子照片的那一本,在橱柜的第二格上,跟其他的烹调书放在一起,就是放烹饪酒料和作料的那一格。”“我肯定能找到的,”乔尔大声说,“那本书里有很多很好的食谱。但是,我得抓紧了,这样你回来的时候正好可以吃饭。再见。”“等一下,乔尔,”玛丽说,“你到底准备怎么做蛋糕呢?”“怎么做蛋糕?”乔尔吃惊地问:“当然是用微波炉烤。”他一说完就挂了。

很多人常常就是如此。在没有听清对方的话之前,就忙不迭地表达自己,这样只会让对方感到无奈,甚至不悦、受伤害。

如果是要吵架,彼此只顾着反击对方就好了,如果想要展现出自己的气场,就应该诚心去理解对方的想法。想要传递能量,就要记得,关注对方比关注自己更重要,也就是说,倾听比表达更重要。因为会说话的人给人聪明的印象,而会听话的人,虽然不像会说话者那么引人注意,却给人亲切、关怀的感觉,更具吸引力。人类的心理很奇妙,喜欢当聪明人,却不喜欢跟聪明人为伍,他们情愿接近那些亲切又总是给人以关怀的人,因此为什么滔滔不绝者不容易受到欢迎,也就不言而喻了。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太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至于忽略了对方在说什么,由此可能出现尴尬的结果。但如果我们能用心去了解对方的口语与非口语所表达的信息。然后对所听到、观察到的,做出适当的反应,让对方知道你在听,也让对方感受到尊重。这时候,效果会完全不同。你所说的话,在对方听来,可能就是字字珠玑。而你的气场,比滔滔不绝时更为强大。

发挥自信和真诚的神效

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最具神效的两种素质,就是自信和真诚。首先是自信,一个人没有自信,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自己不信任。那么跟人交往时,他的影响力就弱,别人在意识形态上对他会有种忽视,这样是不利于建立强大气场的。然后是真诚,一个不真诚的人会让人产生抗拒心理,所要表达的思想就不会被有效地传达,也就很难传递出正能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是关于著名魔术大师郝万·哲斯顿的。他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在他40年的表演生涯中,共有6000万人买票去看过他的表演,而他赚了几乎200万美元的利润。

当他最后一次在百老汇登台演出的时候,一位成功学家在他的化妆室里呆了整整一个晚上,向他不停地请教问题—他成功的秘诀。

然而,哲斯顿的回答令他太吃惊了,他说自己的成功与学校教育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成为一名流浪者,搭货车,睡谷堆,沿门求乞,他是靠坐在车中向外看着铁道沿线上的标志学习认字的。

那么,他的魔术知识是否特别优越?他告诉这位成功学家,关于魔术手法的书已经有好几百本,而且有几十个人跟他懂得一样多。但他有一样东西,其他人则没有。那就是:哲斯顿不仅对魔术怀有深厚的热情,而且对他的观众非常真诚。

他说,许多魔术师会看着观众,对自己说:“坐在底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群笨蛋;我可以把他们骗得团团转。”但哲斯顿的方式完全不同。他每次一走上台,就对自己说:“我很感激,因为这些人来看我表演,他们使我能够过一种很美好的生活。我要把他们当做朋友,并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给他们看看。”他宣称,他每一次在走上台时,总是一再地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这就是自信和真诚的魔力吧。因为自信,才能表现出强大的气场。因为真诚,才能顺利地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气场,从而传递出令人愉悦的正能量。先说自信,它对气场的影响显而易见。举个例子,如果你去面试,开头和结尾会不会用上这样的话呢?“非常高兴坐在这里”、“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请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等等。或许,你以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有礼貌。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诸如此类的话,其实是把你自己给看低了一等。要知道,有经验的人跳槽都是底气十足,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业务和自己的能力本身,他们和面试官是平等、寻求合作的关系。所以,虽然前者非常谦逊礼貌,却丝毫引不起HR的兴趣。而后者,只需要不卑不亢的气场,就可以赢得面试官的欢心。再想想看,你讲母语的时候,和讲外语的时候,气场一样吗?说外语的时候,你是不是总害怕自己说错话呢?事实上,当你的气场萎靡,不够自信时,会加重语言表达上的障碍,更加害怕表达自我。而如果你的气场是自信而充满阳光的,它会鼓励你真诚地表达自己,会让你表现得越来越棒。我们的气场,是需要能量支撑的,需要有足够的气力来形成。而自信,正可以激发出我们的能量。所以,我们要尽量给自己更多自信,然后营造出更强的气场。

至于真诚,也不难理解,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有的人对真诚抱怀疑或否定态度,理由是:我真诚待人,人若不真诚待我,那我岂不是很傻、很吃亏么?

不能否认,生活中有这样的人:虚伪、狡诈、阴险,一肚子小心眼,玩弄他人的真诚,戏弄他人的善良,算计他人的毫无防备,蹂躏他人的真情实意,以怨报德、以恶报善。

但是,这种人在生活中毕竟是极少数,当他们的嘴脸充分暴露后,必将被众人所指责和唾弃,并被群体厌恶和排斥。他们形成的气场,只会是让人避而远之的。因此,当我们的善良和真诚被心怀叵测的人愚弄之后,吃亏更多、损失更大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对方。伤人的人在承受你愤恨的同时,还要承受他人的蔑视以及被群体排斥的孤独。而我们自己,与人交往中,付出的十分真诚得到了八九分的回馈,就已经是情有所值、利大于弊了。因为虽然有时候你没有收获同样的真诚,但你用自己的真诚形成的气场,会吸引更多真诚的人来到你身边。

有的人怕真诚待人吃亏上当,因此想别人先主动真诚待己。你真诚待了我,我再真诚待你,这是被动为善的人际关系态度。如果人人都这样想,人人都不肯首先付出,那这个世界上还能找到真诚吗?一个人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我们假如真诚地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对待我们。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当你试图取悦他人,尤其是当你担心说真话或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会让人嫌弃时,伪善就会不期而至了。如果不是出自本意,请不要假装对某件事情表示关切。结果只能使他人希望你说出本不想说的话。记得要彬彬有礼,但不要让它妨碍你自抒胸臆。

美国大选时,议员们在电视上虚情假意地说,要和他们的支持者们沟通,但却往往浪费掉这些大好的沟通机会—他们絮絮叨叨地谈论一些让人没有耐心听的东西。他们就擅长把一些简单的事情说得让人听不明白,因为他们不真诚。

无数事实证明,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并不在于说得多么流畅,多么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善于表达真诚。气场最受欢迎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言辞华丽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如果你能够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你的真诚,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方也可能由信赖你的人进而喜欢你说的话,更进而接纳你的气场。

分享关系能增强彼此的能量

有一个名为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的理论,是数学领域的重要猜想,在社会心理学中应用得也非常广泛,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1967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想要描绘一个联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便做了一个著名的连锁信实验。

他招募一批志愿者,随机选出其中三百多名,请他们邮寄一个信函。信函的最终目标是米尔格兰姆指定的一名股票经纪人。由于几乎可以肯定信函不会直接寄到目标,米尔格兰姆就让志愿者把信函发送给他们认为最有可能与目标建立联系的亲友,并要求每一个转寄信函的人都回发一个信件给米尔格兰姆本人。

出人意料的是,有六十多封信最终到达了目标股票经纪人手中,并且这些信函经过的中间人的数目平均只有五到六个。也就是说,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是六个人。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隔”假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然而,在近40年的时间里,米尔格兰姆的理论没有得到过严谨证明,但是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和社会人脉网络。有这么一个故事:

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他有位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的女朋友在女生联谊会有一位结拜姐妹,这位结拜姐妹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这样的结果并不特别奇怪,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关系网络中,这些网络交错相织,即使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人也有可能通过层层的网络找到交集。根据这个理论,你只需要六个人就可以认识奥巴马,可以认识比尔·盖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几个人真的去认识他们了?是因为他们不值得认识么?不是,是因为联系虽然看起来只有六度,然而每度的阻碍都有可能都是无法跨越的。但是你不要悲观,虽然不一定能认识巴菲特,但这一理论还是可以给我们很大启示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如果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投简历可能最后一无所获,但一个朋友的朋友为你引荐,那么可能让你无需周折就能轻松搞定。朋友的这种帮忙,等于帮你带来了巨大的能量。

本来,你的朋友可能只有10个,但你的这10个朋友们也各自有10个朋友,计算一下,如果你们共享各自的人际关系,每个人会拥有多少朋友呢?和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分享自己的人脉圈,在这种一环套一环的人脉网络的串联下,你的人脉交际圈的网络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拥有一个这样庞大的人脉网络资源,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你们彼此都拥有更强的人脉能量。

商务社交网站LinkedIn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德·霍夫曼是互联网业界的另类成功典范。他坚信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创造财富,并把这一理念深深地融入了他的事业中。

大学时代,霍夫曼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了PayPal,并成了网络支付公司PayPal的一名重要合作伙伴,当2002年eBay宣布以15亿美元收购PayPal时,霍夫曼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自那以后,霍夫曼不断投资其他互联网新创立企业,这些企业大都是通过他的朋友和以前的同事发掘出来的。

这时,霍夫曼发现商业网络服务商LinkedIn的理念与自己不谋而合,这家公司主要从事商业社交网络的建设,目的是帮助人们很好地利用过去和现在的人际关系,实现自身的价值。霍夫曼把他在PayPal上赚到的钱拿出了一部分,投资到LinkedIn中,成了董事之一。

LinkedIn努力帮助人们相互了解,相互结识,使人们更有机会在事业当中相互协助。具体说来是这样的:假如玛莉和鲍勃都是弗雷德个人社交网络的联系人,玛莉可以通过弗雷德寻求与鲍勃结识,如果鲍勃同意,那么玛莉就获得了一个新的联系人。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可以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LinkedIn立刻成为霍夫曼的又一棵摇钱树。霍夫曼曾经在LinkedIn上宣称:他自己就是合理利用人际资源,从而获得成功的例子。

你可以看到,和朋友分享人脉关系是增强彼此能量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如果我们都善于与其他人交换自己的人脉资源,那么我们得到的将不只是人脉,还有各种资源和信息,最终获得让自己的人脉能量得到大大提升。

不过,还有另一个问题,如果六度的连接畅通无阻,估计我们每天收到的来自好友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就会让我们的脑袋爆炸。你能想象自己拥有1亿个“认识”的人的信息时,是种什么状况吗?那时候,物极必反,恐怕我们也难以承受这些能量。

所以,比较可靠的方式是,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与朋友分享更多的人脉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所择取。要根据你自己的人脉发展规划,列出需要开发的人脉对象所在的领域,然后,就可以要求你现在的人脉支持者帮助寻找或介绍你所希望认识的人脉目标,创造机会采取行动。

不要让已有的能量减弱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任何珍贵的东西都需要细心呵护,我们想要的能量也一样。它并不是只要拥有,就万事大吉了。倘若不能得到很多的维护,它就很可能被削弱。比如,你今天认识了一个人,拿到了他的名片,回家之后,你把它随手一丢,再也找不到了—那么,本来已经拥有的能量,就这样消失了。人际能量一旦开始累积,就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功课。若将一个人60年的人生分成3个阶段,第一个20年,重点应在于培养专业—年轻人在这个时间,并不需要刻意把重心花在积聚人际能量上,而是利用每一次把事做好的机会,附带建立自己的人际能量。第二个20年,是专业与人脉并重的阶段。这时,除了靠工作上的往来建立人脉能量,也可以发展出私人的社交圈,利用这个圈子学习与不同专长的人互动。在第三个20年,人际能量将优于专业能力,因为专业的事情会有你的下属帮你完成,而你的人脉能量也就是能为这些专业增值的地方。

不过,提升人脉能量的最重要原则还是要诚心学习关怀别人。因为人脉能量的积累是长年累月的,不管是一条人脉,或是由人脉伸展出去的人脉,都需要长期的付出与关怀。换句话说,积蓄能量打的是“持久战”,贯穿于一个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坚决杜绝“一次性”的心态及行为。请记住,能增强人脉能量的品质是:信赖和感情、礼貌、信用、了解、真诚、仁慈、助人等等。但当然,也有不少行为会减少个人人脉能量,粗鲁、轻蔑、威逼、失信等等让他人不愉快的事都会削弱人脉能量。所以,想要维护好自己的人际能量,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和长期的管理投资。因此,你应该将人脉资源经营管理纳入你的长期和短期的职业规划计划之中。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回答记者如何保持其政治关系网时说:“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一张卡片上列出我当天联系的每一个人,注明重要细节、时间、会晤地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信息,然后输入秘书为我建立的关系网数据库中。这些年来,朋友们帮了我不少。”

的确,建立“朋友档案”是很管用的,你可以利用“朋友档案”来帮助自己。比如把别人的生日、兴趣爱好等内容收集起来,你就会加深对他的了解,与他谈业务或是进行生意交往时就可以找出他关心的话题,谈他最钟爱的事物。这样做不仅会受到他们的欢迎,更会使你的业务得以扩展。

法国一家企业的老板曾立下志愿,每年要与1000个人交换名片,跟其中的200人联络,并跟其中的50人成为朋友。

他说,自己已经有了一万多个人的名片。而且,经过自己建立的一套名片管理系统,可以在几秒内找出任何一个想要的人的资料。

每天拿到的名片,他会立即在背面批注,包括相遇地点、介绍人、兴趣特征等,越翔实越好,然后将这些信息输入电脑的Excel表格里,以后只要用“搜寻”功能,便能将同性质的人找出来。

不仅如此,他还非常重视人脉能量的维护工作,他经常会写封“嗨!我是皮埃尔,好久不见啦,最近过得好不好”之类的邮件,发给数百位朋友,跟大家联络感情。这种方法,颇值得我们借鉴。不管你的人脉能量的主体有多大差别,但有一个基本需要是相同的,那就是被重视。通过适当的给予、关心、肯定、理解等行为,让对方感到你对他的重视,他对你的重要,自然对方就有一种满足感,从而增强你的人脉能量。

我们的人际能量,需要爱心的浇灌,需要精心的梳理,需要细心的呵护,需要耐心的打理。因此,你应该将人脉能量经营管理,纳入你的长期和短期的职业规划之中,逐步养成呵护人脉能量的习惯。

在维护人脉能量时,如果你的人脉资源十分丰富,建议你进行人脉资源数据库管理。你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个名片管理软件,然后输入相关数据。比如:姓名、工作数据(公司部门与职称)、地址(商务地址,住家地址,其他地址)、电话与传真及行动电话、电子信箱(公司与个人永久信箱)、网址等,甚至还可以输入更个人化的资料,如MSN、生日、昵称、个人化称谓、介绍人、统一编号等其他字段。

至于以前的同学和同事等人脉能量,需要把他们的资料整理并做成记录。因为毕业后经过数年,你的同学可能会分散在世界各地,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已成为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当有需要时,凭着同学的关系,相信会在某种程度上给你帮忙。这种同学关系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高中、小学,如能加以掌握,这将是人生中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建立好同学关系需要经常参加同学会、校友会并且注意他们的动态。

至于周围的朋友,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经常更新他们的资料,并对专长做出详细的记录。比如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要修正,以防必要时找不到人。准确掌握这些变动的情形有赖于平时与他们联系。你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不嫌麻烦的话在他们生日时写一张贺卡或请他们吃个便饭,保证会使你们的关系能量倍增。

带来好运的心灵气场

哪种心灵气场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呢?

不是争夺,不是进取,甚至不是自信,而是心存善念,也就是善良。善良的人总以一种慈悲的胸怀看待他人,他们能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在别人犯错触及自己的利益时一笑置之,他们不会轻易动怒,因为他们总是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种生活习惯早就了他们良好的脾气,给予了他们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这就已经是一种好运了。

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有一项非常有意思的记录:她从没看过心理医生。

一位叫史塔勒的医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经常在深夜接到一些著名主持人和影视明星的电话,要求他给予心理上的帮助。这些人都是衣食无虞,崇拜者如云,看上去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一些人。史塔勒作为心理学家,很想从赫本这儿找到一些研究上的突破。

结果他发现,赫本做过67次亲善大使,在1956年到1963年间,她几乎每月都到码头监狱和黑人社区做义工。有一次她谢绝了贝尔公司每小时5万美元的庆典邀请,去医院给一位小男孩做免费护理服务。

史塔勒对这一发现很重视,他认为这里面蕴藏着心理学方面的某种东西。他推而广之,对其他热心公益的名人进行研究。最后他发现,这些人很少有怪癖及不良记录,他们同赫本一样,几乎没有看过心理医生。

从赫本的经历,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秘密:一个拥有善良心灵的人,在他帮助他人的时候,同时也让自己的精神得到了慰藉,善待了自己的灵魂。这样,算不算是给自己带来了好运呢?你心里会有答案的。

有人问毕加索:“你为什么对冒充你的画的假画毫不在乎呢?”毕加索说:“做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不能和自己的老朋友为难;穷画家作假,也是因为日子不好过;再说,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那些冒充我画的假画使许多人有了饭吃,为什么要在乎呢?”这就是一种善良,一种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的气场。因为善良的人,总是充满正能量的。而他帮助过的人,会同样怀揣美好继续传递这种正能量。或许,我们应该把善良看成是一种需要,不是别人需要你的善良,而是我需要善良。因为一个善良的人,会拥有心灵的宁静和更多快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别人能帮就帮,这也是对自己生活的提升,因为我们往往能从这些帮助中感到愉悦,同时也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可能也正因为这样,善良,是一种很强大的气场。这种强大的气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身心上的好运,还能赢得共鸣,使你自己从中感受一份温馨,甚至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阴云密布的午后,由于瞬间的倾盆大雨,行人们纷纷进入就近的店铺躲雨。一位老妇也蹒跚地走进费城百货商店避雨。面对她略显狼狈的姿容和简朴的装束,所有的售货员都对她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这时,一个年轻人诚恳地走过来对她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妇人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老妇人随即又心神不定了,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借用人家的店堂躲雨,似乎不近情理,于是,她开始在百货店里转起来,哪怕买个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算给自己的躲雨找个心安理得的理由。

正当她犹豫徘徊时,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那个年轻人道谢,并向他要了张名片,就颤巍巍地走出了商店。

几个月后,费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将这位年轻人派往苏格兰收取一份装潢整个城堡的订单,并让他承包写信人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订单。詹姆斯惊喜不已,匆匆一算,这一封信所带来的利益,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

他在迅速与写信人取得联系后方才知道,这封信出自一位老妇人之手,而这位老妇人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詹姆斯马上把这位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到公司董事会上。毫无疑问,当菲利打起行装飞往苏格兰时,他已经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22岁。

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他一贯的忠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事业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富可敌国的重量级人物。

表面上看起来,菲利只用了一把椅子,就轻而易举地走上了让人梦寐以求的成功之路。

可是,这种看似偶然的机缘,其中存在着必然。如果菲利是一个目光短浅、势力庸俗之人,那么他也不会为避雨的老妇人伸出自己的双手搬来一把椅子。如果他为了嫌恶老妇人不买店里的东西一味避雨,那么他冷冰冰的嘴脸又怎么会赢得老妇人的心?

故事中的老妇人,必是阅尽世间冷暖的人,能从一个陌生青年递来的一把椅子中看到温情和善良,所以这位老妇人也回报菲利以感激和欣赏。那场雨天的相遇,菲利给老妇人最好的关怀和体贴,就是一把椅子。此后,老妇人也给了菲利最好的回报—一个登上成功巅峰的台阶。或许在我们将自己麻木冷淡的目光投向经过我们身边的陌生人时,或许在我们漫不经心地游走以求寻找机会的路途中,机遇正与我们擦肩而过。

和能量强大的人在一起

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曾经指出:“不管在你的现实生活或是想象中—你习惯与之相处的那些人,会对你想成为理想人物的目标有极大的影响力。”的确如此,如果你的目标是能够“与鹰共翱翔”,那你应该要和你所知道的能量最强的人为伍。你要和具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同时要远离那些自暴自弃、拥有负面气场的人。我们的人生路有长长的一段,但关键的只有几步,而那“几步”其实就是机会。机会不是什么天外飞仙,很多时候是人带来的。能量强大的人,显然会带给你更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与能量强大的人相处,可以学到他们的处世为人之道、扩大自己的视野,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更多正能量,这才是无价之宝。

保罗·艾伦本来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同时对天文学也充满特别的兴趣,一有空不是沉浸在音乐里,就是对着天空发呆。因此,在同学之间,他被视为一个不善交际的人。不过,他也不是没有朋友,比他低两个年级的一位金发男孩,就经常到班里来找他,因为他父亲是图书管理员,金发男孩要通过他借一些最新的电脑书籍。借书还书的过程中,艾伦总是跟金发男孩出入于学校的计算机房,一起玩编程游戏。于是,临毕业时,他也成为一个计算机高手。

1971年春天,艾伦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次年,那位金发男孩进入哈佛学习法律。两人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经常联系,金发男孩继续跟他借书,他继续跟他探讨编程问题。

1974年寒假,艾伦在《流行电子》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介绍世界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他兴奋异常,因为在中学时,那个金发男孩就经常在他面前抱怨,计算机太笨重了!要是小到家里能放下就好了。艾伦拿着那本杂志去了哈佛,见到那位金发男孩,说,能放在家里的计算机造出来了。

金发男孩当时正为“是继续学法律,还是搞计算机”而苦恼。当他看到《流行电子》杂志上的那台所谓的家用电脑后,说:“你不要走了,我们一起干点正经事。”

艾伦没有走,在哈佛所在的城市—波士顿住了下来,并且一住就是8个星期。在这8个星期里,他和金发男孩没日没夜地工作,用Basic语言编了一套程序,这套程序可以装进那台名为Altair8008的家用电脑里,并且能像汽车制造厂的大型计算机一样工作。

当他们带着这套程序走进那家微型计算机生产厂家时,竟然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答复,给他们3000美元的基价,以后每出一份程序拷贝,付30美元的版税。艾伦和金发男孩喜出望外,再也没有回到学校。3个月后,一家名为微软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在波士顿注册,总经理是那金发男孩—比尔·盖茨,副总经理是保罗·艾伦。

现在,微软公司已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巨无霸,总经理比尔·盖茨已成为人所共知的世界首富。艾伦在总经理的巨大光环下,虽然有些黯淡,但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也名列前茅,跟一般人比起来,他无疑是成就出众的。或许,艾伦的经历可以向我们证明。如果你能够选择和能量强大的人在一起,从而受到他们的影响。那么,他们就像一座气场强大的宝藏,不断地吸引我们向他们的方向靠近,向我们传递能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