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科普:新生儿-婴幼儿护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04:54:41

点击下载

作者:京虎子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1小时科普:新生儿-婴幼儿护理

1小时科普:新生儿-婴幼儿护理试读:

前言

刚刚核对完《1小时科普:新生儿/婴幼儿护理》的最终书稿,就发生了这样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早上走在街上,遇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年幼的女儿,正在和他人侃侃而谈:“现在孩子一感冒,我就知道给她吃什么药,××堂××颗粒、××感冒颗粒、××感冒贴……”

不忍心再听下去了,赶紧加快脚步。

这位自以为是的母亲既不明白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又不清楚那些“感冒药”非但没有益处,反而有害处,她需要认真学习。

第二件事是朋友的孩子发烧,38.5摄氏度,没什么严重的症状,我建议观察一天。

孩子的妈妈遇上孩子生病,会上网搜索,这次一搜索,看看网上那些问答,再结合孩子的症状,怀疑孩子是脑膜炎,慌了。于是带孩子去医院,医院里人山人海,生病的孩子多得让医生忙得连滥用药物都忘了,检查一下,没什么问题,就打发回家了。

过了一夜,孩子没事了。

这位妈妈学习了,一直在学习,但不得其法。

网络是信息的一个来源,但对于儿童有关的医学知识来说,网络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来源,如果不得其法或者没有辨别能力的话,则是一个很不好的来源。关于儿童相关的医学知识,已经不仅仅是鱼龙混杂了,而是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地步。

儿童有关的医学知识不能靠上网盲搜。

靠什么?

靠平时的知识储备。

为了你的孩子,每天花上一小时学习靠谱的科普。

从这本书开始。脐带血要不要留?

脐带血要不要留?为什么留?什么情况下才用得上?

每一个被建议保留脐带血的孕妇心里满是问号。脐带血里有什么?

脐带血是指胎儿娩出时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近年来兴起的脐带血热是因为干细胞热。干细胞是未成熟的细胞,能够自我繁殖,也可能转变成其他细胞。于是就出现一种在某些领域接近于现实的可能:如果某个器官出现故障,或者存在遗传学疾病,可以用干细胞技术来治疗。

干细胞技术虽然很热门,但距离真正的临床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治疗效果如何?有哪些副作用?有太多的未知。只能说在不远的将来,干细胞技术有可能展现应用价值,但现在还处于研发阶段。

干细胞有好几种,脐带血中存在大量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 HPC)。如果患有白血病、淋巴瘤、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病,注射HPC会有助于身体产生健康的血细胞。另外一个应用领域是癌症治疗,化疗和放疗都会严重损伤血细胞,注射HPC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脐带血并非HPC的唯一来源,在骨髓里也有HPC。两者相比,脐带血的HPC的成熟度更低一些,也许治疗的效果更好。

在这里总结一下:脐带血有潜在的用途,但其用途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造血干细胞不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可以分化成任何一种细胞,而且不是独一无二的,有骨髓可供替代。为什么要留脐带血?

储存脐带血已经成为一门大生意,据估计,到2022年全球脐带血市场达129亿美元。美国现在有几十家私立的脐带血银行,目前主要市场在北美,其次在欧洲,亚洲是新兴市场,有的脐带血银行有中文网页,看中的就是中国土豪的钱袋,于是一些地方出现许多中国新晋父母的孩子还没出世,医院就开始推销储存脐带血了。

储存脐带血从1992年就开始了,方式有两种:公立的和私立的。

这就牵扯出一个概念:利人和利己。

公立的脐带血银行是捐献脐带血,有可能救命。从这个意义上说,脐带血应该留,有条件的应该捐献脐带血。目前输脐带血的案例还不多,美国用HPC拯救了2万条生命,大部分是靠骨髓移植,输脐带血的大约有6000例。

当然,捐也得有地方要。

公立脐带血银行不收捐献者的钱,而是在使用时收保险公司的钱。

私立的脐带血银行纯粹是为了营利。谁储存谁交钱。美国的价格是先交500~1000美元,有的更高,然后每年交大约100美元。

目前对于脐带血银行没有严格的监控。生物样品的储存不像冷冻鱼肉那样,而是要考虑将来复苏之后是否能够使用,不能存了几年甚至几十年,化冻后HPC全部没有活性了。做过这方面工作的都会有体会,低温保存总会有损失的,理论上说只要量大,还是有一定量存活的,但脐带血里干细胞不多,万一储存环境出问题怎么办?

中国目前中小企业平均存活2.5年,集团公司平均8年,跨国公司平均12年,500强公司平均45年。那些脐带血银行能例外吗?有多大可能用上脐带血?

存脐带血相当于买保险,用上脐带血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取决于两点,一是孩子患相关疾病的可能性,二是找不到匹配的血液的可能性。

因为有公立的脐带血银行,还有骨髓捐献,找到匹配的可能性很高,美国的数据是66%~97%,应该说在美国,存脐带血的意义不大。但是在中国,找到匹配的可能性没有那么高,找到之后对方肯不肯、会不会变卦也未可知,因此存脐带血的意义大于美国。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存脐带血是不明智的,因为用得上的可能性为二十万分之一,迄今为止一共才14例。妇产科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认为可能性在1/27000。总之,可能性很低。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出现某种遗传学疾病,脐带血很可能也不能用,因为是先天性疾病。

脐带血里面的干细胞数量不多,加上长期储存的损失,很可能不能救治成人,只能救治儿童。实际上,目前对储存10年以上的脐带血的质量还不能确定。

另外一个考虑是科研的发展,是不是干细胞研究的未来会使脐带血更为重要?有这种可能,但可能性极低。如果干细胞研究真的大有成就,很有可能和脐带血无关。

综上所述,除非家族有血液病史,没有必要储存脐带血。如果经济不是问题,求个心里踏实,非存不可的话,就找个可靠的公司去存。

再说一句,在要不要留脐带血问题上,不要让人忽悠了。新生儿足跟血筛查

孩子刚刚出生,家长们还沉浸在添丁的喜悦或者手忙脚乱之中,护士就来为孩子抽足跟血做检查。

孩子出生很健康为什么要抽足跟血?

检查的那些项目有什么用吗?

对孩子会不会造成伤害?

为了不事到临头而不知所措,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就要对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有所了解。为什么要进行足跟血筛查?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的目的是发现一些在新生儿出生的时候看不出来的疾病,这些疾病可能是遗传性的,也可能是感染所致的,还有可能是因为母亲的健康问题造成的。这些疾病如果不在出生时及早发现和尽快治疗,日后孩子有可能出现智力低下等严重的问题,甚至夭折。有些疾病虽然无法早期治疗,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保证婴儿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是欧美国家推行的最成功的公共卫生项目之一,美国每年有400万新生儿进行了这项筛查,使得几千名患有各种疾病的新生儿获益。从这个数据上能看出,绝大多数新生儿是正常的,筛查项目所发现的疾病在千分之几的水平,但普遍筛查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从足跟取血是因为孩子太小,从操作的角度这种采血方法最为合理。从足跟处取几滴血,除了会造成孩子短暂哭闹之外,对孩子的健康不会有任何伤害。如果存在着能够被筛查出的异常的话,收益则是不可估量的,往往能够救命。

在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提出推广新生儿疾病筛查,2009年出台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都是进行规范化筛查的保证。中国每年有80万~120万出生缺陷儿,占总出生人口的4%~6%,虽然这些出生缺陷并不都能被足跟血筛查检查出来,但起码可以覆盖一部分。这些缺陷儿也有出生和成长的权利,现代医学能够让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这是现代医学成果的体现,是每一个新生生命有权享受的,家长们不应该也不能剥夺他们的这个权利。在英国就有这样的例子,家长拒绝让孩子做足跟血筛查,结果被有关部门控以虐待儿童罪。

所以新生儿父母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明明白白地选择检查。为了孩子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又称格斯里试验(Guthrie test),这个名称是用发明者姓名来命名的。

罗伯特·格斯里是美国的一名细菌学家,学习能力超群,6年之内获得6个学位,包括MD(医学博士)和PHD(哲学博士)双博士,在学校期间个人生活也没有耽误,和一位学妹结婚,后来生了6个孩子。

可惜的是,并不是凡事都那么顺。

1947年,格斯里的儿子约翰出生后被发现有出生缺陷,使得他的研究兴趣从抗生素敏感性转到智力低下的原因和预防上,但他儿子出生缺陷的原因始终没有找到。

1958年,他的一位15个月大的侄女被诊断为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PKU是一种可遗传的氨基酸代谢障碍,患者的肝脏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得苯丙氨酸在大脑和血液中聚集,对大脑造成损害。这个原因被发现后,可以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来治疗,但问题在于此症往往被发现得太晚,等到发现时孩子已经出现神经损害。

早期诊断PKU的办法是验尿,但婴儿尿中的苯丙氨酸的浓度不高,导致诊断延迟。小侄女的病让格斯里的研究重心转到PKU的早期诊断上。

格斯里利用他的专业,发明了PKU的细菌抑制试验。他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到含有苯丙氨酸拮抗剂的培养基上,这样细菌的繁殖受到抑制,看不到菌落。当加入患者的血液后,如果有高浓度的苯丙氨酸的话,对细菌的抑制解除,就能够看到菌落。这个试验原理不是他的发明,而是已经用在检测PKU患者吃低苯丙氨酸饮食的效果上,但这项检查需要使用血清。格斯里意识到这个试验可以作为筛查,并将之改进成使用全血以及从足跟处采血,在滤纸上检查的办法,这种采血法经过半个多世纪,依然在很多国家被使用着。

在临床试验中,格斯里的方法可以准确查出已知的PKU患者,并且还查出了4名没有被诊断出来的患者。于是1961年他的实验室开始对婴儿进行筛查,受到广泛欢迎,2年内筛查了40万新生儿,查出了39名PKU患儿。随后,这种方法风靡全球,在很多地区被规定为必须检测的项目。格斯里的实验室再接再厉,研发了检查半乳糖血症和枫糖尿症的办法,可以和PKU一起检测。

而这之后,故事中就有了不和谐音。发明属于谁?

实验室生产诊断试剂供不应求,格斯里知道必须走商业化道路,就和生产旧的PKU诊断试剂的迈尔斯药厂的分支阿姆斯公司协商。阿姆斯公司要求专利保护,格斯里于1962年申请了专利,并且签署了转让协议,根据这个协议,他本人分文不取,迈尔斯药厂将5%的收益捐给国家智障儿童研究基金会、残疾儿童救援会和水牛城大学基金会。

格斯里很快发现,阿姆斯公司迟迟生产不出大量试剂,他只能继续自己生产,做了500个试剂盒,售价每盒6美元。

1963年,阿姆斯公司的试剂盒出来了,每盒要价262美元。

格斯里惊呆了,我高风亮节、分文不取,难道就是为了让你们赚黑心钱?

经过交涉,阿姆斯公司就是不肯降价。

格斯里气坏了,可是专利已经转让了。他想出一个办法,这个筛选法的临床试验的经费是美国儿童局出的,他就到联邦政府把迈尔斯公司告了。美国儿童局支持他,因为儿童局出了74万美元,再加上公共卫生服务局的25万美元,纳税人的百万美元不是让黑心公司赚钱的,于是医学总监裁决,这项发明属于美国政府。

格斯里出了一口恶气,可是迈尔斯药厂不干,这桩纠纷就闹到参议院,1965年召开垄断委员会听证会。参议员有支持政府决定的,也有支持药厂的,最后投票表决的结果是:支持政府的决定!委员会主席、参议员朗格宣布从此联邦经费资助的研究不给予私人专利,“用公共费用谋取垄断利润的欲望会对我们孩子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是叫停这种不道德和邪恶的时候了。”

为这席话鼓掌吧,为了儿童!

事情并不是简单的黑与白,“二战”之后,美国政府加大研发力度,手里攥着28000项专利,但只有5%投入商业生产,大量研发成果无法得到应用。朗格的说法从道德上是对的,但这种做法限制了新的技术和发明的应用,反而损害公众利益。

1980年,在听证会上支持迈尔斯药厂的多尔参议员参与提出的贝赫-多尔法案通过,允许大学和小型企业拥有联邦资助的研究成果的专利发明权,之后又经过了多场官司,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彻底松绑,促成了生物技术行业大跃进,才有了今天许多应用于临床的新成果,包括足跟血筛查中的大部分项目。怎么查?

抽足跟血讲究时间,检查得太晚,如果存在着先天性疾病的话,可能已经导致损害。检查得太早则有可能检查不出来。

最佳的足跟血采血时间是出生后第5天,英国就是这么规定的。但这样做技术上难度太大,除非特殊情况,孩子生下来不会在医院住到第5天的,如果出院后再去医院采血,很多家长就可能因嫌麻烦而拒绝采血,因此美国采取的是出生后24~48小时,这段时间孩子还在医院里。中国目前也是采取这种做法。

那么检查什么项目?

首先,可以查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不是出生缺陷的种类越来越多,而是在技术上能够筛查的出生缺陷越来越多。

其次,具体查什么,各国则不一致。

英国是全民健保,因此查得少,9项,即镰状细胞贫血(英国新生儿患病比例1/2000)、囊性纤维化(患病比例1/2500)、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病比例1/3000)以及包括PKU在内(1)的6项遗传病,其中PKU和MCADD的新生儿发病率是万分之一,其他几项在1/150000~1/100000。这几项可以选择查与不查,但遗传6项或者全查或者全不查,如果一项都不查,就有政府机构人员要和你谈谈了。

美国主要是私保,查什么是由各州卫生部门决定的,项目则比英国多很多,而且持续增长,从1978年的1项,到2018年的84项。

在美国并不是84项都检查,权威机构推荐了34项,多数州批准了其中的29项。除了验血之外,还包括听力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美国的每个新生儿都要做,但父母可以要求不做。

中国的情况和美国接近,做的项目多。但有两个问题:一是这是一个新的行业,管理并不规范,很多项目的检测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也很不统一;二是大多数地区只有甲减和PKU是免费的,其余五六十项是自费,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使得很多家长觉得做那么多项目,花了钱,查出来什么事也没有,是不是没有必要。怎么看待结果?

的确,绝大部分新生儿是没问题的。免费的足跟血筛查项目肯定要做,自费的那些项目,如果属于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史)就要做。

如果检测结果是阴性的话,表明没有所检测的疾病或异常的迹象。对于绝大多数新生儿来说,会拿到这个结果。

尽管绝大多数新生儿不会被查出问题,但出现异常还是有的,出现概率有十万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

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的话,并不表明肯定有先天缺陷,而是存在某种迹象,需要做进一步检测和诊断。

假阳性和假阴性都存在,除了技术本身的问题,还有检测实验室的质量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筛查技术标准与执行准则。

下面具体介绍几种能用足跟血筛查的疾病。镰状细胞贫血

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人类面对恶性疟而进化出来的基因盾牌之一,也因此有很严重的副作用。

珠蛋白β链基因发生单一碱基突变。正常β链基因的第6位密码子为GAG,编码成谷氨酸,突变为GTG,编码成缬氨酸,使之成为异常血红蛋白S(HbS),细胞由正常的双凹形盘状变成镰刀形。如果孩子从父母双方各遗传得到一个异常基因,就会发生镰状细胞性贫血。如果孩子只从双亲的一方遗传到一个异常基因,则不会出现症状,但是作为携带者会把异常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镰状细胞贫血对恶性疟有保护性,单核吞噬细胞会将镰状细胞连同疟原虫一起清除﹐能够把恶性疟的病死率降低90%。但患镰状细胞贫血的婴儿有25%会死亡,第一胎孕妇的病死率也较高,对于非洲人来说,用这种病死率去换取对恶性疟的保护性是值得的。这个基因突变在恶性疟流行区扩散开来,非洲、南亚和中东人中多达40%的人具有这个基因突变。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疼痛症状,容易患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感染,贫血则是始终存在的。

一旦查出新生儿患镰状细胞贫血,可以进行早期干预,包括接种疫苗和使用抗生素以预防严重的疾病。孕妇也可以进行这种检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先天性甲减)

这是因为甲状腺发育异常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的一种疾病。轻型的甲减对于发育是没有影响的,严重的甲减则有可能影响发育和智力。治疗先天性甲减主要是服用左甲状腺素钠,且随着年龄而递减药量。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治疗方法,经过治疗,患者的发育和智力都能达到正常的水平。

正是因为治疗手段很简单有效,所以把先天性甲减作为新生儿筛查的一项。囊性纤维化

这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影响消化系统和肺部,患儿可能出现体重过低和肺部感染。早期发现可以通过吃高能量饮食、药物治疗和理疗进行干预。尽管患儿还会变得病情较重,但早期治疗可以延长他们的寿命,让他们活得健康一些。半乳糖血症

这是一种代谢异常性疾病,患者无法利用半乳糖,所以不能吃奶和奶制品,如果吃了的话,包括母乳和牛奶,会导致肝脏、大脑、肾脏和眼睛受到损害,不治疗的话会死于严重的血液感染或者肝衰竭,部分存活者会有脑和神经损害。轻型的半乳糖血症也需要治疗,不治疗的话会出现早期白内障,步态不稳,学习、说话和生长迟缓等。

本病的治疗就是不喝奶及不吃奶制品,不进行母乳喂养,进食无半乳糖的婴儿奶粉,食物中也不能含半乳糖。如果出生后及早发现,采取措施的话,患者会有一个正常的人生,但还是有可能有轻度智力缺陷,如果出生后不很快进行无半乳糖婴儿奶粉喂养的话,生后几天内就会出现症状。

综上所述,这就是新生儿足跟血筛查的意义所在。(1) MCADD:medium chain acy1-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因新生儿血中高浓度的胆红素造成的,胆红素是一种橙黄色物质,是血红素代谢的产物,在肝脏中被吸收后,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新生儿的肝脏没有发育到足够排除血液中胆红素的程度,就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

在母体内,胎盘起到清除胆红素的作用。出生后,这项功能就由肝脏来执行,交接期间因为肝脏不能有效清除胆红素,就会出现黄疸,这种情况叫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3~4天内出现,很多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黄疸,是最常见的新生儿黄疸。大多数情况不会造成任何问题,这种类型的黄疸在2周左右消失。

母乳喂养也会引起黄疸,这类黄疸对机体危害不大。其一是喂养引起的黄疸,发生在出生第一周,这是因为喂养不得当或母乳不足引起的,比例占母乳喂养婴儿的1/6。其二是母乳黄疸,发生在出生一周后,通常在第二周到第三周出现,可能延续几个月,这是因为母乳中的成分影响肝脏排除胆红素的能力,占母乳喂养婴儿的1%~2%。新生儿黄疸是母乳喂养的一大不良反应,但是远不能抵消母乳喂养带来的诸多益处,因此应该力争和坚持母乳喂养。

还有其他原因会引起新生儿黄疸,包括内出血、脓血症、病毒和细菌感染、新生儿溶血病、肝功能不正常、酶缺乏、胎儿红细胞不正常等,这些很少见,属于严重的病理性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太高的话,如果不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新生儿胆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