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个中医到家来:常见病中医家庭诊疗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06:30:40

点击下载

作者:李开元,徐菊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请个中医到家来:常见病中医家庭诊疗手册

请个中医到家来:常见病中医家庭诊疗手册试读:

前言

自2007年7月出版发行《请个中医到家来》以来,不少读者(患者)来电话说,按照此书的方法选方用药已见成效,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续集早日问世;另一些读者,身患多种疾病,不知如何下手,希望得到作者的帮助,通过了解病情,并参考西医诊断的结果,作者指导用药后,经过一段时间,不少人已经好转或痊愈。现仅选四个真实案例介绍如下:

白某,得到《请个中医到家来》一书后,反复认真看了多遍。2008年夏的某天,其外甥参加朋友聚会,一连吃喝几个小时,当晩吐泻并作。白某立即想到该书“急性胃肠炎”一节中的病例与其外甥的病情极为相似,便打开该书对照,发现病因、症状完全相同,于是到中药店按原处方购药4剂,服完2剂就痊愈了。

郭某,多年来经常头痛,反复发作,久治不愈。2008年初,从其父亲处得到《请个中医到家来》一书,他按照该书“头痛”一节所列各种类型的头痛病,逐一对照自己的症状,而后辨证选方用药,2剂后头痛减轻,5剂痊愈,未再复发。

李某,女。患者自觉热气上冲头部,经常尿急、尿痛,每隔十天半月尿血1次,1周前又尿血,每次尿血之前腰胀痛;夜间小腹及阴部火烧火燎,穿个贴身短裤也感灼热难耐,又无法启齿;全身无力,面白无华,小腹下坠有胀感,喜热喜按,晨起口干口苦,喜热食;舌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某医院检査,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多处求医无效。综合脉证分析,其病机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并非“泌尿系统感染”常见之“湿热”证。处以补中益气之法,辅以甘寒清利之品,腰胀痛将要尿血时,加止血化瘀之药。患者服后,3剂症减,共服20多剂痊愈,至今未复发。

苑某,女。患者胃部不适,恶心,便溏,胸闷,头痛,腰痛,睡眠差,全身疲乏无力,两腿蹲不下去,勉强蹲下去后站不起来,口不干,喜热食,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某大医院诊断为:心肌缺血,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慢性胃炎。经当地医院常年治疗无效。脉证合参,证属气虚夹瘀兼有寒象。治以补气温阳,兼理气活血。3剂后胸闷大减,每晩可安睡6小时;6剂后头疼、腰痛消失,可以蹲下去,但吃力;30多剂后,诸症消失,痊愈。

另有乡村医生来电话:“我看了中医书籍数百本,但以前用中医看病,效果不好,自从购得《请个中医到家来》一书后,只要患者有明确的诊断,按本书的方法辨证选方用药,已看好十多个病例。”体会到:应用此书方剂,几剂药即见效,一是疗效好,二是药价便宜,三是药源广泛易得。乡村医生一再表示,《请个中医到家来》真是一本好书!《请个中医到家来》2007年7月第1次出版发行后,很多省市的读者来电反映,市面很快脱销,2008年4月第2次印刷发行后,又反映无法购得,并有很多读者希望早日见到续集。

自从此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解除了部分患者的痛苦,作者甚感欣慰。故于2011年对此书进行全面修订,增加了许多常见病种及日常生活提示,以全新的版式与读者见面,即《请个中医到家来——常见病中医家庭诊疗手册》。希望此续集的出版,也能收到和前集一样的效果。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李开元2011年9月于武汉引言

我是1965年的工科大学毕业生,为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工作不久,就开始为周围的同志们看病,不但看常见病,还看好不少疑难症,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后又被当地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为中医师,这是怎么回事?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我自幼受家庭影响,爱好中医,从小曾背诵过一些中医启蒙书籍。高中毕业本想考“医”的,因受当时“学工风”的影响,进入了工科大学学习。由于对中医感兴趣,在完成正式学业之余,私下学医不辍。参加工作后,我在工作之余,仍发奋学习中医,除吃饭、睡眠外的时间全用于学习中医,连上厕所或去理发排队等候时,也不忘背诵中医典籍条文。就这样,一股劲攻读中医7年,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和临证各科,先后反复研读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和中医学院教材等现代著作,并大量阅读了古今医案、医话和多种中医杂志等医学读物。考虑到“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的古训,于是一边学习,一边看病。为了增长看病的胆略,提高临证水平,并取得医生资格,受组织安排,到当地中医医院实习鉴定。实习结束后,受到该院的好评:“该同志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能够熟练地进行辨证论治,医疗效果甚好……”当地市卫生局正式下文批准本人为中医师。

当了数年中医师之后,按照国家“专业技术人员归队对口”的有关政策精神,我回到了技术工作岗位。但有空闲仍不忘看中医书籍及中医杂志。由于看病效果好,不少同志经常在业余时间找到家中看病,至今30多年不断。

有同志问:“您看病从不收费,不收礼,图个啥?”我觉得,一方面是病家的信任,另一方面,每看好一个病人时,病人解除了痛苦而感到愉快,我心中也十分高兴。每当回忆起这么多年治好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疾病时,心中愉悦之情油然而生,这不是任何金钱可以相比的。

如果本书的出版发行能对当今“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有所裨益,则是我所期望的。李开元2011年5月几点说明

1.煎药方法

一般煎煮中药只能使用瓦罐,不使用金属锅。在煎药前,先用冷水浸泡0.5~1小时,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保持药锅内有一小滚头即可)。并视药物性质的不同,煮药时间也不同。如解表药等含有挥发性的药物,开后再煮3~10分钟,每剂药只煮2遍;味厚滋补药宜煎30~40分钟,每剂药煮3遍;个别有毒性的药和矿石、介壳类药物,如附片、川乌、草乌、紫石英、磁石、龙骨、牡蛎、龟甲、鳖甲等,一般应先煎30分钟后,再加其他药物。

2.中药服法

一般情况下,急性病如感冒等,一剂药1天内分2~3次服完;慢性病的药,一天或一天半服1剂。不管急、慢性病,均宜空腹服(温服),与吃饭时间隔开半小时以上。个别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用。

3.辨证用药“辨证用药”是本书的一条主线。除“辨证治疗”项下所列的正规处方需要辨证用药外,“验方精选”项下所列的验方及中成药,也应辨证,选方试服,并从小剂量开始。

4.有关中成药

根据读者的建议,本书适当增加一些中成药,以方便读者选用。第一章 营养代谢疾病▲第一节 糖尿病▲第二节 脂肪肝第一节 糖尿病糖尿病是西医学病名,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西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其特点为血糖过高和出现尿糖。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是由于长时间的忧思郁怒,精神紧张,恣食肥甘,形体肥胖,房劳过度,禀赋不足,误服刚燥之药等,使体内阴阳失去平衡而引发。

★典型的糖尿病具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三多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是指身体消瘦。但实际上很多消渴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无“三多一少”的症状,只是在检查血糖时,才知患有糖尿病。

★消渴的发病机理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其中以肾虚为本,燥热为标,脾虚在消渴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体壮者初病,每多阴虚燥热,而久病、老弱者,常见脾虚气弱及命火衰微。并认为消渴多兼血瘀。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其老年人发病率较青年人多。统计资料表明,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患者的高峰年龄在50~70岁之间。但据目前报道,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糖尿病问题不可忽视。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消除症状,使血糖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合并症,以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血糖、尿糖化验指标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和疗效判定标准。

辨证治疗根据以上病机分析,组成两组基本方,标本兼治,辨证加减,方便实用。糖尿病的先兆症状:临床经验表明,口腔症状常是糖尿病的先兆,可作为发现糖尿病的线索。许多病人常有口干口渴,口内烧热感,口腔黏膜瘀点、瘀斑、水肿,牙龈肿痛,牙齿叩痛等。凡出现这些症状时,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性。

1.阴虚燥热型

主要症状:血糖高、尿糖阳性,具有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多尿,日渐消瘦,全身乏力,腰膝酸软,头昏耳鸣,视力减弱,舌红少津,苔薄黄,脉弦滑或细数等症状。临床上虽有多饮、多尿、多食三消之分,实际上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并见,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轻重的不同,或烦渴多饮明显,或多食易饥明显,或尿多明显。

治法:补阴生津,润燥清热,兼益气活血。方药:消渴固本汤(自拟方)加减。生地20克,熟地20克,山茱萸20克,山药30克,丹皮6克,泽泻6克,茯苓10克,五味子10克,黄芪30克,葛根15克,丹参20克,天花粉15克。水煎3次,为1天量,分2~3次空服服完。病重者可适当增加用量(一天可服1.5~2剂)。

本方是由六味地黄汤(生地、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加味组成。方中六味地黄汤补肝肾之阴;五味子酸、温,保肺气,滋肾水,生津止渴;葛根甘、辛、凉,生津止渴;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清热润燥,生津止渴;五味子、葛根、天花粉与六味地黄汤合用,既加强了滋补肝肾之阴,又能制其火旺,使津生渴止;黄芪具有生发之性,能补气升阳,温运阳气,助气化水,气化则津生,既可助上药以治消渴,又可顾护脾胃;丹参微寒,可凉血、活血祛瘀,以防消渴夹瘀。山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汤)具有降血糖、去脂、利尿、降压、镇静以及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已广泛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等,只要证属肝肾阴虚者,均可加减应用。本型糖尿病以肾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加减,既符合中医之理,又为现代药理所证实。

经过治疗,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时,可用健脾益气法,按下列脾胃虚弱型治疗。

2.脾胃虚弱型

主要症状:形体不瘦,或偏胖,但精神困倦,少气懒言,面黄无华,气短乏力,不耐劳累,食纳反少,或食稍多即腹胀,或口淡乏味,大便稀溏,尿甜且清、多沫,口不渴或渴亦不欲饮,饮多则肿,或有脘腹胀坠,面部虚浮,动则汗出,夜不安寐;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而润,舌边或见齿痕,脉多沉细无力。检查示血糖增高,尿糖阳性。

本型临床极为常见,尤其是老年人,“三多一少”不明显或全无,一派脾虚气弱之象,虽然没有典型症状,但血糖高,尿糖阳性,迁延难愈。乃脾失健运,统摄无权,血糖无以调节利用而积蓄,尿糖无以固摄而外泄所致。

治法:健脾益气。方药:消渴健脾汤(自拟方)加减。黄芪50克,山药30克,党参15克(或人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葛根10克,五味子6克,藿香10克,桔梗10克,薏苡仁10克,生鸡内金10克,三七粉6克(分2~3次药汁冲服)。水煎3次,日服1剂,分2~3次服完。服用一段时间取效后,以10剂量,研成细粉,每次服10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坚持服用较长时间为宜。

方中重用黄芪、山药及四君子汤(党参或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以健脾益气的药物为主。葛根升阳生津;五味子生津敛汗,涩精滋肾;薏苡仁渗湿以健脾;藿香芳香醒脾而去陈腐之气;桔梗升清气;陈皮理气;鸡内金健胃助消化,化瘀积;三七祛瘀血、生新血,以防治糖尿病夹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对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胰岛素功能,降低血糖;山药、人参、白术、葛根、薏苡仁、枸杞子、胡芦巴、三七等均有一定的降糖作用。黄芪日常生活提示

1.糖尿病患者应谨防低血糖:当出现心慌、手抖、多汗、头晕等症状时,应立刻意识到有低血糖发生,此时,应立即喝糖水或吃些饅头、饼干等食物。严重时,可发生昏迷,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2.糖尿病患者的常见误区:有些人认为摄入主食会使血糖升高,所以不进主食,或只控制主食,不控制付食,鸡、鸭、鱼、肉、蛋可随便吃,这是错误的。各种营养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60%~70%,因此,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主食量不能少于150~200克。

3.作者建议糖尿病患者:(1)按时作息,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2)适当吃些富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如豆制品、鱼、肉、蛋、牛奶等,少吃多餐。(3)可常吃些粗纤维食物,如山药、荞麦、玉米、燕麦及各种豆类等,来代替部分主食。荞麦、山药可以降血糖,山药还可以益气养阴,补脾、肺、肾。(4)常吃黑芝麻、胡萝卜、葱,有助于改善因少吃淀粉食物而造成的乏力等症状,并能降低血糖。葱还能增强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吸收。(5)应多吃新鲜蔬菜和适当吃些水果,水果应放在餐与餐之间食用,既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又不致使血糖太高,还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

小结自唐宋以来,按症状的不同,把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指多饮,中消指多食,下消指多尿。从临床客观实际来看,三消辨证比较笼统,不能适应消渴辨证之全貌,尤其是三多症状不明显,甚至全无,从中医来说,不能算是消渴,而实际上,这类情况为数甚多,所占比例较大,极易被患者和医生所忽视。消渴每兼血瘀,并贯穿消渴的整个过程,在辨证治疗的同时,适当佐以活血化瘀药,可以提高疗效。即使没有夹瘀见证(如面晦舌紫,舌上瘀点、瘀斑,上下肢疼痛麻木,心前区痛等瘀血征象),也应适当加1~2味活血祛瘀药。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可怕的是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不利于治愈糖尿病的精神因素,坚持治疗及锻炼,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验方精选【验方1】

◎马齿苋汤治疗糖尿病药物:干马齿苋100克。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适应证:阴虚燥热型糖尿病。疗效:此方治疗糖尿病7例,效果较好,特别是对未曾服过西药的患者和起病不久的患者疗效显著,一般服药1~2周尿糖即可转阴,坚持服药1个月以上,血糖也可恢复正常。【验方2】

◎胜甘汤治疗糖尿病药物:山萸肉30克,五味子、乌梅、苍术各20克。用法: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分早、中、晚3次饭前温服。适应证:肾虚型糖尿糖。疗效:此方治疗糖尿病110例,显效25例,有效6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5.4%。病例:刘某,女,24岁。患1型糖尿病7年多,近5年每天靠用胰岛素24单位维持,“三多一少”症状明显,血糖19.3mmol/L,尿糖定性(++++),体重32千克,从未见月经,舌红瘦小,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服胜甘汤20剂后,每天用胰岛素20单位;服50剂后,每天用胰岛素10单位;服110剂后,胰岛素全部停用。检查血糖为9.4mmol/L,尿糖定性(++)。又服50剂,血糖降为8.3mmol/L,尿糖定性(+~++)。症状基本消失,月经量虽少,但已来潮。按语:本方重点治疗肾虚型糖尿病,具有滋肾生津的作用,同时山萸肉、五味子、乌梅均味酸,酸能生津敛肝,苍术健脾燥湿,动物实验有降低家兔血糖的作用。四药同用,滋而不腻,脾肾同治,以顾先后天,为治病之本。【验方3】

◎萝卜汁治轻、中型糖尿病药物:红皮白肉萝卜适量。用法:捣碎取汁100~150毫升为1次量,早、晚各服1次,7天为1疗程,可连服3~4个疗程。适应证:肺燥胃热型。症见消谷善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大便燥结,小便频数,舌边尖红,苔薄或黄燥,脉滑数等,属上、中消证,即轻、中型糖尿病。功效:清热降火,生津补液,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顺气解毒。疗效:用此方治疗糖尿病23例,治愈14例,好转6例,无效3例。病例:冯某,女,45岁,农民,1983年4月16日诊。患糖尿病1年,经中西医治疗,病情时轻时重。症见口渴腰酸,疲倦无力,汗出尿频,心悸善饥,舌上赤裂,舌边尖红,脉细数。空腹血糖185毫克%、尿糖(+++)。嘱停服他药,每日饮萝卜汁,早、晚各1次,每次约100毫升,连续服21天。检查:空腹血糖85毫克%,尿糖阴性,其余症状已不明显,自觉胃部略感空虚嘈杂。处以玉竹30克煎服,以滋气阴,服半个月后精神转佳,能参加全日劳动。为巩固疗效,嘱续服萝卜汁1个月,观察2年未复发。【验方4】

◎验方治疗糖尿病药物及用法:1.松树二层皮(干)60克(老大松树为佳)炖猪骨内服,每天1剂。2.熟地、怀山药各30克,党参、覆盆子各15克,五味子4.5克,五倍子3克。水煎内服,每天1剂。疗效:共治4例,痊愈3例。病例:钟某,男,成年,1969年11月11日诊。自觉疲倦,失眠,小便增多,体重日益减轻,尿糖(+++)而入院,同年11月19日查空腹血糖356毫克%,诊断为糖尿病。入院后用上述二方治疗,至12月25日为期44天,尿糖消失。1970年1月14日空腹血糖74毫克%,于同年1月16日痊愈出院。【验方5】

◎降糖饮治疗糖尿糖药物:生黄芪、生地各30~50克,葛根15~25克,玄参、生牡蛎各15~30克,麦冬10~15克,苍术、党参各15克,五味子12克,云茯苓10克。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用药期间注意配合精神疗法和节食疗法,并应节制性生活。疗效:治疗糖尿病38例,痊愈21例,好转17例,均未出现其他不适反应。病例:刘某,女,50岁。患糖尿病3年余,口渴多饮,日饮3瓶开水尚不能止渴,多食而善饥,小便频数、清长,大便干燥通畅,形体日渐消瘦,面色无华,心烦失眠,腰酸足软,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经多家医院诊断为糖尿病,服药后效果不显。近周来症状加重,后发际出现多处疖肿,用抗生素少效。舌红,苔微黄少津,脉滑数,查空腹血糖17.92mmoI/L,口稍干。查空腹尿糖阴性,餐后2小时尿糖阴性,空腹血糖6.27mmoI/L,再予原方10剂以巩固疗效。翌年11月6日随访,定期尿检从未有阳性出现。中成药玉泉丸

药物:葛根15克,天花粉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五味子15克,甘草5克,糯米15克。

用法用量:每次9克,每日2~3次。

适应证:消渴。症见口渴,善饥,多尿,手足心热,身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疗效:应用本方治疗糖尿病18例,均无严重并发症。服用玉泉丸2个月后,显效6例,“三多一少”症状消失,空腹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或较治疗前下降50毫克%以上;好转7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49毫克%;无效5例,临床症状和空腹血糖治疗后无改善。消渴丸

药物:消渴丸是中西医结合的新型产品。组成:黄芪、生地、花粉、优降糖。

用法用量:见产品说明。

适应证:多饮、多食、多尿、消廋等。

疗效:临床疗效较高,服量少,副作用轻微。对初发病,轻、中型以及稳定型的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第二节 脂肪肝脂肪肝是西医学病名,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痰湿”、“积聚”等病证。西医学认为,脂肪肝是指中性脂防(主要为甘油三酯)在肝内过多蓄积。脂类在肝内蓄积超过肝重的5%或50%以上的肝组织被脂肪化,均可称为脂肪肝。轻度脂肪肝,肝内含脂量为肝重的5%~10%,中度为10%~25%,重度则大于25%。

★脂肪肝可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酒精中毒、高脂血症等。此外,内分泌障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激素类药物、妊娠、小肠分流术后等也可引起脂肪肝。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B超、CT的检查。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过食肥甘厚味、长期过量饮酒、缺少运动,致湿浊内生;或性急易怒,肝失疏泄,木旺克土,脾运失司,湿浊内生,湿邪困脾,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聚湿成痰,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而成脂肪肝。

辨证治疗

根据以上分析,在治疗时应抓住痰湿、瘀血、气滞三个主要环节,据此,组成如下基本方,既可提高疗效,又可防止向肝硬变、肝癌方向发展。

主要症状:胁痛,腹胀,倦怠乏力,恶心,纳少,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弦滑。有些患者无自觉症状。B超或CT检查,提示为脂肪肝者。

治法:健脾祛湿,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方药:消脂复肝汤(自拟方)加减。制苍术15克,炒白术15克,黄芪30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桂枝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山楂30克,生鸡内金10克,生白芍15克,生大麦芽30克,青陈皮各10克。水煎服。

方中苍术、白术健脾燥湿;黄芪补脾益气而利水;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水渗湿;桂枝通阳化气,温通血脉;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行气;山楂、生鸡内金均有较强的消食作用,其中山楂主消肉食,兼能行气活血散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有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生鸡内金健胃消食,清末民初名医张锡纯称鸡内金善化瘀积;生白芍、生大麦芽、青皮、陈皮疏肝理气。本方既有健脾祛湿之功,又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之能,使诸症逐渐痊愈,肝内脂肪堆积消失,且不留后遗病损。干姜

寒湿明显者,症见胁下隐痛,胸腹胀满,恶心,口不干或口干喜热饮,不能食冷物及水果,舌苔白腻,脉濡迟。上方加藿香10克,干姜6~10克,制附片6~10克。日常生活提示

1.本病应以预防为主,病人应先戒酒,加强营养,保证足量蛋白质的摄入。

2.加强锻炼,减肥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一环,积极治疗糖尿病、肝炎等原发疾病,以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3.常吃魔芋、燕麦可以降血酯、抗脂肪肝。其他抗脂肪肝的食物还有大蒜、大葱、洋葱、茄子、黄豆、鸭梨、扁豆等。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病,多数情况下,脂肪沉积是可逆的,故本病预后良好,在去除病因后,肝内脂肪堆积可很快消失,不留后遗病损。

从现代药理学来研究单味中药降血脂、抗脂肪肝的作用表明:何首乌、丹参、山楂、三七、虎杖、人参、党参、泽泻、决明子、莪术、姜黄、枸杞子、花粉、灵芝、白僵蚕、生蒲黄、茵陈等可降低血脂,减轻肝内脂肪沉积,改善肝功能。一般来说,淡渗利湿类药(如泽泻)可消除过多的血脂;滋养甘润类药(如首乌)可通过保肝润养来消除肝脂;清解类药(如虎杖)又以清泄来消脂去浊;仙灵脾、人参等温阳益气之品及丹参等活血药,则往往通过促进脂防的氧化或降解等机制来消除肝脂。因此,在治疗脂肪肝时,借助于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酌情选用有降血脂和肝内脂肪作用的药物及复方,有助于提高疗效。验方精选【验方1】药物:虎杖30~50克,生何首乌15~20克,泽泻、茯苓、白术各20~30克,荷叶10~15克,甘草5~10克。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疗效:用本方治疗脂肪肝患者44例,经用药1~4个疗程,其中痊愈者35例(降脂、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显效者6例(降脂、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均明显好转);有效者(降脂、肝脏回缩及肝功能均有所好转)2例;无效者1例(治疗前后未见变化)。治愈的病例经随访,均未见复发。【验方2】药物:生山楂、泽泻各20~30克,生何首乌、草决明、黄精、虎杖各15~20克,白芍、醋柴胡各10~15克。加减:若恶心者,加法半夏10克;若腹胀者,加炒莱菔子15克;若吐酸水者,减山楂剂量,加乌贼骨20克。用法: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疗效:用本方治疗脂肪肝患者40例,经用药1~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27例;显效者10例;有效者2例;无效者1例。中成药大黄虫丸

药物组成:熟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干漆、桃仁、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

功能:破血逐瘀,通经络。

适应证:肥胖形体质合并脂肪肝。

用法用量: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2~3次。如患者腹胀、纳差明显,舌淡胖,苔厚腻者,用二陈汤加减(制半夏12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煎水送服。

疗效:共治疗肥胖形体质合并脂肪肝患者70例,临床治愈42例(60%),显效17例(24.3%),有效7例(10%),无效4例(5.75%),总有效率为94.3%。通脉降脂胶囊

药物:主要成分为姜黄、大黄等。

主治:脂肪肝。

疗效:共治疗198例:显效170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5.9%。

本方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制。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 心悸▲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三节 缺铁性贫血▲第四节 低血压第一节 心悸

心悸,俗称心慌,是指病人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的一个症状。

★中医把心悸分为“惊悸”和“怔忡”两种。因惊恐而引起的称为“惊悸”;不因惊恐而因内伤发生的称为“怔忡”。惊悸由外因引起,一般只在惊恐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全身情况较好,病情较轻。怔忡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血虚导致气血亏耗,血不养心;或因思虑过度、长期精神压抑或受刺激,导致阴虚火旺,炼液成痰,痰火交炽,引起心神不宁;或心血瘀滞,而致心神不安;或因心气虚、心阳不振和心血少,血液流行不畅而引起心悸。不论何种内因引起的怔忡,全身情况均较差,稍微劳累即可发作,病情较重。临床上常将惊悸、怔忡合称为心悸,不绝对分开。

★心悸多见于西医学“心律不齐”等疾病中。

★心悸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

辨证治疗

根据以上分析,心悸分为两类:一是突受惊恐所引起的心神不宁;二是因内伤引起的气血不足、阴虚火旺、心血瘀阻、心阳不振、阴阳两虚等。

1.心神不宁

主要症状:心悸,胆小易惊,坐卧不安,睡则恶梦,惊叫而醒,身出虚汗,舌苔如常,脉弦而小数。

治法:定惊安神,补血养心。方药:安神定惊汤。人参10克(或党参15克),龙齿30克,珍珠母30克,茯神10克,远志10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朱砂粉0.3克(分次冲服)。水煎服,1日内分2~3次服完。

方中人参补气,宁神益智;当归补心血;朱砂、龙齿、珍珠母镇惊安神,其中朱砂甘寒,有毒,不可持续服用;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炙甘草补益心脾。诸药合用,可使心安悸止,神清梦稳。茯神

2.气血不足

主要症状:心慌不安,自觉心中有空虚感,活动后加重,伴有气短,自汗,周身疲乏无力,饮食不馨,头昏,目眩,面色无华,睡眠不安或失眠,口唇淡白,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益气,养心宁神。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龙眼肉20克,炒枣仁15克,茯神15克,白术15克,远志10克,夜交藤20克,炙甘草10克。水煎3次,1日内分2~3次空腹服完。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补心脾之气;当归、龙眼肉补心脾之血;茯神、远志、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健脾养心,气血双补,使心气、心血逐渐充盛,心悸诸症自止。

临床以气血亏虚者多见。

兼阳虚者,症见汗出,怕冷,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加桂枝10克,干姜6~10克。

3.阴虚火旺

主要症状:心悸不宁,性情急躁,烦躁失眠,面颊潮红,咽干,手足心当归热,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药:补心丸(原名:天王补心丹)加减。党参12克,玄参10克,丹参12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酸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五味子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远志6克,桔梗6克,朱砂0.3克(分2~3次药汁冲服)。水煎3次,1~1.5天服完。

方中生地、天冬、麦冬、玄参养心阴;丹参、当归养心血;朱砂重镇安神;茯苓、远志、枣仁、柏子仁宁心安神;人参补心气;五味子敛心阴;桔梗载药上行。

附:方中朱砂含有硫化汞,不可持续服用,以免汞中毒。病情减轻后即减去。

夹痰火,症见心中烦热,失眠或多恶梦,吐黏痰,苔黄腻者,上方加竹沥半夏10克,陈胆星6克,天竺黄10克,川贝母10克,朱茯神12克。去生地、当归。

4.心血瘀阻

主要症状:心慌,胸闷不舒,或心胸疼痛阵作,气短,面唇紫暗色,舌质有紫气或紫斑,脉细涩或有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方药:活络效灵丹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克,丹参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桃仁10克,三七粉6克(分次冲服),赤芍10克,川芎6克,制香附10克,青皮6克。水煎2次,1日内分2次服完。

方中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没)治疗气血凝滞,一切脏腑积聚,经络瘀堵,合桃仁、赤芍、川芎、三七加强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的作用,香附、青皮理气。

5.心阳不振

主要症状:心悸,头晕,胸脘满闷,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四肢冷,全身怕冷,口不渴,或有渴不欲饮,小便短少,舌苔白,舌质淡,脉小弦。严重时,心悸,心中空虚,惕惕而动,动则尤甚,甚则浮肿喘息。

治法:温补心阳,益气行水。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黄芪30克,制附子6克。水煎2次,1日内分2~3次服完。

方中茯苓利水健脾;桂枝辛温,能补心阳之虚,温养血脉之寒;桂枝配甘草,可以辛甘化阳,补益心阳,温畅血脉;白术健脾燥湿;黄芪补气利水;附子补火助阳。诸药合用,共奏通阳益气化水之功,使心阳得复,诸症自平。

6.阴阳两虚

主要症状:心动悸,气短,面色苍白,神疲,汗多,虚烦不眠,舌质淡,脉结代。

治法:益气通阳,补血养阴。方药: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5克,党参12克(或人参6克),生姜10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阿胶10克(分次烊化),桂枝10克,麻仁10克,酸枣仁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大枣5个。每剂加白酒50毫升(可用高粱酒,其他粮食酒亦可),与水同煎,日服1剂。

方中炙甘草、党参补心气;地黄、阿胶、麦冬、麻仁补心血,养心阴;桂枝、生姜、白酒通心阳;酸枣仁宁心安神;生龙牡镇静安神。心气复,心阳通,心血补,心阴得养,心神得安,则心悸自止,结代脉恢复正常,诸症自消。日常生活提示

1.愉悦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刺激、长期抑郁、忧思。

2.避免外邪侵袭,尤其是寒邪而引发本病。

3.合理饮食,加强营养,不可长期嗜食甘肥厚味,酒食无度。

4.坚持锻炼,打太极拳、散步、气功等。不做激烈运动。

心悸的治疗,主要从补心血,益心气,养心阴,振心阳等“虚”的一面着手,同时,还应看到“实”的一面,如心血瘀阻,痰浊上逆,水饮内停等。

小结本病从西医学来说,既可以出现在功能性心脏病,又可以出现在器质性心脏病。因此,临证时既要参考西医学的诊断结果,又要认真辨证论治,只有辨证清楚、准确,而后选方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验方精选【验方1】

◎枸杞饮治疗心动过缓及失眠药物:枸杞子15克,炒枣仁24克,五味子9克。用法:将上药放入大茶杯内,以开水冲沏,像沏茶叶一样,随便取饮,喝去大约三分之一时,再加开水,喝到无色无味时另换一剂。适应证:心动过缓以及失眠证。疗效:治疗心动过缓数十例,效果较好。用治严重失眠证也有良效。(某医院把此验方作为协议处方治疗心动过缓和失眠,不用煎药,只须浸泡,甚为方便,深受患者欢迎。)按:本方治疗肾阳虚引起的心动过缓,肾阳虚是病之本,心动过缓是病之标。方中枸杞子补肾以治本;枣仁补心为辅,兼治其标;五味子既补肾又补心,标本兼治,且可作引经药。药虽只有三味,由于符合辨证论治精神,疗效可靠。【验方2】

◎调心汤治疗各种早搏药物:丹参15~30克,紫石英20~30克,党参15~30克,生地15~30克,麦冬10~15克,川芎10~15克,炙甘草9克,连翘10克,桂枝3~6克。用法:症状重或开始时,每日1.5剂,水煎服;减轻后每日1剂,恢复期每2日1剂。功能:活血清营,镇心安神。适应证:主治各种早搏。疗效:治疗各种早搏18例,治愈16例,有效1例,无效1例。按语:方中桂枝用量独轻,借其通阳之性,更有助气阴恢复;紫石英性味甘温无毒,能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补心气不足,可治虚劳惊悸,心腹痛,咳逆上气。【验方3】

◎阴阳调和汤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功能主治:功能是调和阴阳气血,主治各种心律失常。药物:熟地15克,肉桂3克,麻仁5克,鹿角胶10克(可以鹿角片或鹿角粉、鹿角霜代用),白芥子10克,炮姜炭5克,生甘草10克。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每煎又分2~3次服完。加减:口干、口苦黏、舌苔黄腻、舌质红、舌尖起刺而尿赤、心中热者,加黄连、山豆根;寐中不宁、心悸易发者,加淮小麦、琥珀、龙骨、牡蛎;口渴喜饮、易汗、舌红、脉细数者,加生地、麦冬、阿胶、五味子、柏子仁等;畏寒肢冷、脉沉缓者,加附子、紫石英、赤石脂;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脉弱者,加党参、黄芪、当归;胸闷痛者,加薤白、瓜蒌皮、郁金、茶树根;舌边有瘀斑或舌质紫暗而胸部剧痛如刺者,加桃仁、失笑散;泛恶或有咯吐黏痰、胸脘闷胀、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加竹沥半夏、石菖蒲、茵陈等。临床疗效:治疗由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炎等所致的心律失常者33例,其中自觉症状消失、脉诊与听诊改善者30例,余3例因未坚持服药而作无效,心电图恢复明显。按语:方中熟地能安五脏,和血脉,养心神;鹿角胶填精补髓,助熟地养血,据现代药理研究,本药可使节律不齐的心脏恢复正常;麻黄走心经,兴奋心脏,加快心率,增加心搏(心率较中成药快者禁用麻黄根),取其兴奋高位起搏点的可能,以整体着手,心肾并治,心脾共调。1.磁朱丸:治疗因突然受惊而引起的心神不宁,出现心悸阵作,善惊易恐等症状。2.归脾丸:治疗气血不足型心悸、健忘失眠、神疲等症。3.补心丸(原名天王补心丹):治疗阴虚火旺型心悸、失眠、手足心热等症。

4.朱砂安神丸:治疗心火亢盛、灼伤阴血、心失所养而出现的惊悸不安,烦躁失眠等症。本方中朱砂含有硫化汞,不宜多服或久服,以防中毒。

使用方法及用法用量:参见产品说明。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西医学病名。本病属于中医学“虚劳”、“血证”等范畴。西医学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骨髓造血功能降低或发生障碍所致的一种以全血细胞(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根据起病的缓急和病情的轻重,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为其临床特点。

★急性型的特点是:起初贫血并不明显,常以出血、感染、高热为首发症状,但病情进展快,不久即迅速发生严重贫血;出血严重而广泛,不仅皮肤、黏膜及眼底出血,且常伴有内脏出血;感染多见于口腔、咽、皮肤及肛门周围,以及肺炎、败血症等引起的高热;病程经过凶险,患者常在短期内因感染或内脏出血而死亡。

★慢性型起病缓慢,除有慢性进行性贫血外,常伴有皮肤及黏膜出血,严重者常伴有感染及发热。

★再障实验室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网织细胞也减少或消失,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缺如。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六淫侵袭、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药石误投、房室不节、禀赋薄弱、后天失养、久病体虚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尤以脾、肾为重。因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具有资生骨髓、脑髓、脊髓的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生化无权,则血源不充。肾虚精气亏损,则精髓不充。脾虚则气血不足,精亏血枯,形成本证。

辨证治疗本病可分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以及急劳温热四个类型。其中,前三个类型属慢性“再障”,最后一个类型属急性“再障”。急性“再障”,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有条件的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不可耽误。如果没有条件送医院(如边远地区等)的,可按本节“急劳温热型”项的方药试治。

1.气血两虚型

主要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眼花,气短心悸,疲乏无力,自汗,手足发麻,失眠,爪甲色淡,舌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补血。方药:再障益气补血汤加减。黄芪60克,人参粉6克(分2~3次药汁冲服),党参20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怀山药30克,制何首乌10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阿胶10克(烊化),五味子10克,白芍10克,陈皮6克,红枣5个。水煎服。

方中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大枣健脾益气,补气生血;何首乌、枸杞子、熟地、当归、白芍补血益精;阿胶补血止血;五味子益肾敛气;陈皮理气。诸药合奏补气养血、生血止血之功。白芍

2.脾肾阳虚型

主要症状:面色不华,食少纳呆,便溏尿清,唇舌色淡,心悸气短,身倦无力,畏寒肢冷,脊背冷痛,腰酸膝软,阳痿遗精或性欲减退,自汗,月经色淡,常有鼻衄、齿衄、皮下出血、便血、妇女月经不止。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沉缓。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壮阳。方药:再障温补脾肾汤加减。黄芪50克,人参粉6克(分2~3次药汁冲服),党参20克,白术10克,山萸肉15克,鹿茸粉2克(分2~3次药汁冲服),炮姜6~10克,菟丝子15克,补骨脂10克,五味子15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

方中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以资后天生化之源,藉以恢复血象;鹿茸、菟丝子、补骨脂等补肾阳,山萸肉、五味子益肾敛气,以资先天之本,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炮姜温经止血;陈皮理气。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脾肾、培补气血之功,以资先后天生化之源,乃治本之道。

出血者,上方加仙鹤草40克,三七粉6克(分2~3次药汁冲服)。

3.肝肾阴虚型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耳鸣,唇甲色淡,腰膝酸软,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口干少津,低热盗汗,或有肌衄、齿衄、鼻衄等,舌质淡或红,或少苔无苔,脉细弦数。

治法:调补肝肾,益气养阴。方药:再障滋阴补血汤加减。阿胶15克(烊化),山萸肉10克,熟地10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5克、白芍10克,当归身10克,制黄精10克,制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败龟板10克,炙鳖甲10克,黄芪4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三七粉6克(分2~3次药汁冲服),陈皮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方中山萸肉、熟地、枸杞子、黄精、制首乌、女贞子滋补肝肾之阴,菟丝子补肾阳,益肾阴,以资先天;败龟板、炙鳖甲滋阴降火;白芍、当归身养血;阿胶补血止血;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甘草、陈皮补脾益气理气,以资后天生化之源;三七活血止血。诸药合用,可滋阴补肾,益气生血,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正常。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药物能改善造血功能和体液,可提髙机体免疫功能和肌体的应激能力,有利于骨髓造血的作用。

血瘀症状明显者,症见面色晦暗,皮肤瘀斑、瘀点,齿衄、鼻衄时作,舌质淡或带紫气,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涩。上方加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川芎6克。

4.急劳温热型

主要症状:髙热不退,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口舌生疮,头痛心悸,烦躁不宁,神昏谵语,严重鼻衄、齿衄、肌衄,口舌生有血泡,甚则便血,尿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绛或淡,舌苔黄而干,脉细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30克(先煎3小时以上),赤芍15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生石膏15~30克,知母10克,甘草6克,三七粉6克(分2次药汁冲服),生龙牡各30克(打碎),茜草10克,琥珀粉5克(分2次药汁冲服)。水煎服。

方中水牛角苦、寒,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乃犀角之代用品;生地甘、苦、寒,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止血;赤芍、丹皮凉血泻热,活血散瘀;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生石膏、知母清热解肌降火,生津止渴;三七粉、生龙牡、茜草、琥珀凉血化瘀止血,镇惊安神定志。诸药合用,共奏凊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日常生活提示

1.本病饮食调摄尤为重要,应当尽量避免辛辣燥热之品及油煎炙烤之物,以免伤阴耗血,助阳动火,防碍气血生化,加重病情。

2.偏气虚阳虚者,可选用羊髓、羊肉、羊肾、狗肾、狗鞭、牛髓、小公鸡、胎盘等。

3.偏血虚阴虚者,可食用猪肝、猪脾、猪骨髓、羊肝、乌鸡、母鸡、甲鱼、乌鱼、龟肉等,切忌滥用或过于滋腻。

4.一些植物类食物,如菠菜、花生、红枣、黑豆、核桃肉、黑芝麻、黑木耳等,长期食用对慢性再障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5.避免忧思劳倦及饮食失调,损伤脾胃。

6.避免房事失节而伤肾。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再障以呈现显著贫血、严重出血,伴发高烧及发病急骤为特点,预后不良;而慢性再障主要表现为贫血的症状,如头晕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食少纳呆、时有发热及衄血现象,虽然病势缠绵,但只要及时治疗,辨证准确,坚持较长时间的用药,一般预后较好。验方精选【验方1】

◎海枣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海参(干品)50克,大枣10枚,猪骨200克。用法:水炖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4天。疗效:治疗10例,缓解6例,明显进步2例,进步2例。用药1个疗程后,血红蛋白多上升;2个疗程后,红、白细胞逐渐上升;3个疗程后,血小板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治疗时间最短2个疗程,最长为6个疗程。按语:海参性温、味咸,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之功;与大枣、猪骨配合使用,有补血养阴、生津润肺的作用。【验方2】

◎“紫鹿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紫河车粉2克,鹿茸粉1克,三七粉0.5克,鸡内金粉0.5克。用法:将上药用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疗效:用本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5例,经用药1~3个疗程后,其中痊愈者18例,显效者3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3例。【验方3】药物:老仙鹤草30克(鲜者加倍),冰糖15克。用法:将上药水煎2次,每次煎取150亳升,混合后分早、晚2次饭后服,毎日1剂。疗效:用上方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6例,其中痊愈者10例,显效者4例,好转者1例,无效者1例。疗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1年半,平圴6个月。部分患者单用本方初期疗效较好,后期显效较慢,可根据不同病情予以辨证施治。中成药七宝美髯丹

组成:制何首乌(酒蒸)512克,当归128克,补骨脂(盐水炙)128克,枸杞子128克,菟丝子128克,茯苓128克,怀牛膝128克。

功效:滋补肝肾,补益精血。

主治:肝肾两亏之腰腿酸软,筋骨痿弱,遗精盗汗,须发早白等。

用法用量:上方碾细,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每日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临床应用:曹志刚报导,以本方为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再障35例,结果12例基本治愈,11例缓解,9例明显进步,3例无效。其中,阳虚型及阴阳两虚型皆有效,阴虚型中15例有效,3例无效。后曹志刚又用本方加减治疗再障38例,疗程3个月,其中,阳虚及阴阳两虚型有效率100%,阴虚型有效率85%,其缓解水平以上的28例(73.7%)中,13例骨髓象基本恢复正常。

使用本方时应忌辛辣香燥食物,防助火伤阴。第三节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西医学病名,属中医学“血虚”、“虚黄”、“黄肿”等范畴。西医学认为,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因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

★引起缺铁的原因有长期慢性失血,如痔疮出血、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等;儿童生长发育或妇女妊娠期,没有满足铁质需求量的增加;日常饮食中缺乏铁质,以及早产儿的先天性铁质贮存不足等。

★本病根据缺铁性贫血的一般症状,实验室血液常规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脾为后天之本,能运化水谷精微,脾虚失运,可导致气血俱虚;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生血,故血之源在于肾。脾与肾关系密切,如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无以温煦脾阳,则脾不能生化。反之,若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则肾精亏损,肾阳虚衰。

辨证治疗

从上分析可知,本病的发生与脾、肾关系密切。据此组成基本方,适当加减,方便实用。

主要症状:头晕、眼花、耳鸣、全身疲乏无力、失眠、食欲减退、心悸气短等一般贫血症状;还可有指甲扁平不光整、脆薄而易裂,皮肤干燥、发皱,毛发干燥、脱落等;婴儿可发生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四肢浮肿;妇女常有月经不调;还可有嗳气、恶心、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

治法:培补脾肾,养血益气。方药:固本补血汤(自拟方)加减。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全当归10克,制首乌10克,熟地10克,枸杞子10克,陈皮10克,山楂10克,甘草6克。

本方为作者自拟方,方中黄芪、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当归补血和血;熟地、制首乌、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脾;山楂味酸而甘,微温不热,功擅助脾健胃,促进消化。诸药合用,具有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之功,用于本病甚合病机。山楂日常生活提示

本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可偏食,应多吃含铁多的食物。荤菜中含铁最多的食物为动物的肝脏和其他内脏,其次为牛、羊、猪的瘦肉及蛋黄。蔬菜中以菠菜、苋菜、西红柿、油菜、芹菜、萝卜缨、苜蓿等含铁较多。水果中以杏、桃、葡萄干、李子、红枣、菠萝、橙子、橘子、柚子等含铁较多。

2.妇女和儿童每天需铁较多,应注意补充。需要说明的是,人乳和牛乳中铁质含量并不多,因此,4个月以上的婴儿,特别是早产儿和双胞胎,先天不足,除了哺乳外,必须另加含铁较多的食物,如不注意及时补充,极易引起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多由脾肾不足,不能化生气血或出血过多所致。经过及时治疗,多可很快痊愈。验方精选【验方】

◎“三黑散”治疗缺铁性贫血药物:黑矾、炒黑豆、炒黑芝麻、大枣肉、馒头各120克。用法:将馒头上方开口去心,包入黑矾,火烤使其熔化为度,另将炒黑豆、黑芝麻研粉放入,用大枣肉拌匀诸药,压成饼状,晒干研末,均分80包,日服2次,每次1包,忌茶水。疗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效果显著,一般服1料即可痊愈。中成药四君子丸合桂附地黄丸

药物组成:四君子丸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桂附地黄丸由熟地、山药、丹皮、茯苓、山茱萸、泽泻、附子、肉桂组成。

功能:四君子丸健脾益气;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

适应证:用于脾肾不足,不能化生气血所致之缺铁性贫血。症见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头昏乏力,腰酸足软等。八珍丸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功能:益气补血。

适应证:气血两亏,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苍白,疲倦乏力,头昏眼花,女子月经不调,舌淡少苔,脉细弱等症。实验室检查属缺铁性贫血者。

若气血两亏而证偏于虚寒者,应用十全大补丸(八珍丸加黄芪、肉桂)。第四节 低血压低血压是西医学病名,属中医学“眩晕”、“血虚”、“气虚”、“虚损”等范畴。西医学认为,低血压的病因大都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血压降低而导致脑血流量不足,可能为一种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再加劳损内伤而发。也可因病后体弱,气血俱虚,精气耗损,真阳不足所致。

辨证治疗

主要症状:血压在12/8千帕(相当于90/60毫米汞柱)以下,伴有头晕目眩,头痛,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畏冷出汗,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沉缓无力。容易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和营。方药: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陈皮6克,炒谷芽15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大枣5枚。水煎服。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大枣健脾益气;当归、白芍补血;陈皮调中理气;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桂枝通阳和营。甘草日常生活提示

1.加强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步行等,以增强体质。

2.加强营养,经常食用一些补气血之品,如母鸡肉、猪肉、牛肉、羊肉、排骨以及黄芪、党参、当归、山药、莲子、大枣、桂圆肉、黑桃、黑芝麻等。

3.平时不可劳累过度。

本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潜。不少患者早期由于没有自觉症状,也就不认为自已有病,一旦出现自觉症状,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时才来医治。

小结本病不论什么原因引起,总与气血虚弱有关,属“虚证”的范畴。采用“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先用汤剂治疗一段时间,血压基本正常后,再用丸剂巩固,服药期间不可劳累过度,并节制房事,是能取得满意疗效的。验方精选【验方1】

◎桂甘茶方治疗慢性低血压药物:桂枝9克,桂心3克,甘草9克。用法:每日1剂,泡开水代茶饮。50天为1疗程。功能:温经通脉。主治:慢性低血压。疗效:治疗血压86/60毫米汞柱以下的患者48例,有36例血压恢复在100/70毫米汞柱以上,有8例血压稳定在90/60毫米汞柱,4例无效。【验方2】

◎桂枝甘附汤治疗低血压药物:桂枝15克,甘草15克,川附子15克(久煎)。用法:水煎,每日1剂,代茶频饮。功能:温阳升运。主治:低血压。疗效:服药4~14剂时,待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后,再续服10剂巩固。治疗39例,其中随访28例,多数病例疗效巩固。【验方3】

◎五灵升压汤治疗低血压药物:五味子、淫羊藿各30克,黄芪、当归、川芎各20克,白酒40毫升(加入药液中)。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饭前服。疗效:此方治疗低血压综合征58例,痊愈51例,好转6例,无效1例。病例:张某,男,31岁。近月来头晕眼花,恶心纳差,面色少华,精神欠佳,舌微红,苔薄白,脉弱,血压10.7/8千帕,处以五灵升压汤3剂,水煎服。药后诸症消失,血压升至16/10.7千帕,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未复发。【验方4】

◎补气升压汤治疗低血压药物:生黄芪30克,党参20克,附子、白术、陈皮、柴胡、炙甘草各12克,当归15克,升麻10克。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服。疗效:此方加减治疗低血压综合征44例,显效38例,好转5例,无效1例。病例:胡某,女,54岁,工人。自诉半月来头晕眼花,恶心,纳差,健忘失眠,口干,舌稍红,苔薄白,脉弱。患者面色少华,精神欠佳,血压10.7/8千帕,用补气升压汤原方3剂,药后诸症消失,血压升至14.7/10.7千帕,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功效:补中益气。

成分: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红枣、生姜。

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归脾丸

功效:补益气血,健脾安神。

成分: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酸枣仁、龙眼肉、当归、远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用法:每日2~3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

十全大补丸(膏)

功效:益气补血,强壮身体。

成分:熟地、当归、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白芍、川芎、炙甘草、肉桂。

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其他参见产品说明。

禁忌:孕妇慎用;外感发热者忌服。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 肝硬化▲第二节 胃下垂▲第三节 便秘▲第四节 脱肛▲第五节 阑尾炎第一节 肝硬化肝硬化是西医学病名,属中医学中的“胁痛”、“积聚”、“鼓胀”等范畴。西医学认为,肝硬化是以肝脏弥漫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为各种致病因素持久或反复地损害肝脏组织,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再生,同时结缔组织也弥漫性增生,结果导致小叶结构破坏和重建,使肝脏变硬。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并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肝功能失代偿期。前者为本病的早期;后者为本病的晚期。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原因很多,主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失调、肠道感染、药物或工业毒物中毒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西医学根据病史、肝脾肿硬等情况以及各项相关检验(如各种化验、食管X线钡餐检查、超声波检查以及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等)可明确诊断。各种化验中,以血清蛋白定量和电泳分析较为重要。穿刺取样检查,虽是诊断肝硬化比较准确的方法,但应取慎重态度,只有在其他方面的检查仍不能确诊时,才考虑进行。

★中医学认为,肝硬化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导致气滞、血瘀、水蓄。本病多因嗜酒过度、饮食不节、七情内伤、感染蛊毒、黄疸日久等均可导致肝脾内伤,气滞血瘀,水湿内停而形成。

辨证治疗

早期肝硬化多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晚期肝硬化除气滞血瘀、腹水形成外,还有严重的正气虚弱的表现,而呈“本虚标实”之候。据此,组成2组基本方,分别用于早期及晚期肝硬化。

1.早期肝硬化

主要症状:肝硬化早期,常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右上腹不适或隐痛,精神疲乏,以及面色萎黄,面、颈、上胸、背部、两肩及上肢可有蜘蛛痣(蟹爪状红丝红缕)或毛细血管扩张,手掌发红(称为“肝掌”),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光滑,质硬,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质硬。

治法:益气健脾,疏肝活血化瘀。方药:健脾复肝汤加减。黄芪50克,红参须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黄精20克,柴胡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丹参20克,郁金10克,当归10克,士鳖虫10克,三七6克(研粉,分2次药汁冲服),生鸡内金粉10克(分2次药汁冲服),败酱草15克,水煎3次,一日内分2~3次温服。另,紫河车(研细粉,装胶囊),每次药汁冲服3克,每日2次。

本方为作者自拟方,方中紫河车大补精血;黄芪、红参须、白术、茯苓补脾益气;黄精甘、平,补脾益气滋阴,以上六味药用以扶正;柴胡、青皮疏肝理气;陈皮理气调中;丹参、郁金、土鳖虫活血化瘀消癥;当归甘、辛、温,养血活血;三七味甘、微苦、性温,止血活血,散瘀定痛;生鸡内金善化瘀积;败酱草辛、苦、微寒,清热解毒,祛瘀止痛。诸药合用,具有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癥之功,可用于早期肝硬化的治疗。丹参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红参须、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药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物质代谢,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黄精可防止肝脂肪浸润并能抗肝损伤;三七含有人参皂甙和三七皂甙,其所含总皂甙比人参高,本品益气作用类似人参,因此,三七具有益气止血活血之能;柴胡促进胆固醇和脂肪的生成,又加速胆固醇的排泄,降低胆固醇对血管的损伤,减少脂质代谢紊乱;败酱草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流通门静脉循环的作用;丹参、郁金、土鳖虫等活血化瘀药不仅能扩张肝内血管,改善肝细胞供血,提高耐氧能力,对损害的肝细胞有修复作用,还具有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形成,减少胶元物质的分泌,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促进正常免疫功能和抑制异常免疫反应的作用。

2.晚期肝硬化

主要症状:肝硬化晚期是早期肝硬化症状的进一步加重,形体消瘦,疲乏无力,面色灰暗,腹胀腹痛,胃肠道出血,脾脏肿大(约为正常脾脏的2~3倍),肝脏先大后小,质地较硬,表面呈结节状,腹壁静脉及脐周静脉曲张,并有腹水形成。

治法:健脾益气,活血通络,软坚消癥。方药:健脾软肝汤加减。紫河车6克(研细粉,装胶囊,每日2~3次),黄芪50克,红参须(或红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甘草6克,山药30克,生薏苡仁30克,青皮6克,陈皮6克,大腹皮10克,三七粉6克(分2次药汁冲服),丹参15克,郁金10克,当归尾10克,醋炙鳖甲20克,生鸡内金15克(研粉,分2~3次冲服),生山楂30克,鹿茸3克(研粉,一日内分2~3次药汁冲服)。水煎服。

本方为作者自拟方,方中紫河车、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补精血;黄芪、四君子汤(红参须、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山药甘、平,补脾肾,益气养阴;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利水渗湿;陈皮辛、苦、温,理气散结;青皮苦、辛、温,疏肝破气,散结消滞;大腹皮辛、微温,行气而兼利水;三七甘、微苦、温,止血散瘀;丹参、郁金理气活血化瘀;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鳖甲咸、寒,软坚散结;生鸡内金善化瘀积;山楂酸、甘、微温,消食化积,活血散瘀。诸药合用,具有健脾益气、渗湿理气、活血化瘀之功,全方以“补”为主,以“活”为辅,用于治疗晚期肝硬化,甚合病机。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紫河车、鹿茸血肉有情之品以及黄芪、红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健脾益气药均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物质代谢,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三七具有益气止血活血之功;丹参、郁金等药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肝内血管,改善肝细胞供血,提高耐氧能力,对损害的肝细胞有修复作用,红参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鳖甲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有消结块的作用,并有增加血浆蛋白的作用。日常生活提示

1.平时适当补充蛋白质、糖和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避免营养不良引起肝硬化。

2.戒酒或尽量少饮酒,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肝硬化。肝硬化的发病率,有饮酒习惯的较无饮酒习惯的高出七倍左右。

3.肝炎、血吸虫病、化学中毒、胆道阻塞、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晚期都可以导致肝硬化,因此,有了上述疾病,应及时彻底治疗。

4.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肝病的发生。

小结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目前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但中医药治疗本病已积累了许多经验,治疗效果较好。肝硬化一症,病程长,病情严重,因此,必须在正确辨证的前提下,选用相对固定的方药,随证加减,一般服药应坚持半年左右,才能见到较好的疗效。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在现代药理学方面对中草药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实验表明:丹参、桃仁、三七、柴胡、当归、莪术等十几味中草药,都具有一定地抑制肝纤维化增生和促进肝内纤维吸收的作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如山豆根、垂盆草、大黄等,可清热解毒,对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对预防和治疗慢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作用。疏肝理气类药物,如柴胡、郁金等,具有抗病毒而致的细胞病变,促进炎症反应消失的功能,并有明显地抑制纤维增生的作用。其他类药物,如益气补虚类药物,可提高肝脏的代谢;清利湿热类药物,可减轻肝脏的损伤;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类药物,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和软化结缔组织的增生。以上这些不同性味的药物均能从不同的作用途径来预防和治疗肝硬变。在辨证的前提下,适当参考现代药物的研究成果,是可以提高疗效的。验方精选【验方1】

◎五苓散化裁治疗肝硬化腹水药物:大腹皮、猪苓、泽泻、茯苓皮各30~40克,生黄芪35~45克,白术10~20克,桂枝10~15克,生甘草10~20克。加减:若脾肾阳虚者,加党参、淫羊藿各20~30克,附子、干姜各6~10克;若脾虚湿壅者,加薏苡仁30~50克,木香10~15克;若肝肾阴虚者,去桂枝、白术,加鳖甲、丹皮、怀山药、山萸肉各10~15克;肝郁气滞者,加广木香、柴胡各10~15克,枳壳、陈皮各15~20克;若血瘀水停者,加穿山甲、全当归各10~15克,桃仁、红花8~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口服。30剂为1个疗程。功用:通阳化气,健脾利水。适应证:肝硬化腹水。疗效: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57例,经用药2~4个疗程后,治愈者35例,显效者14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5例。【验方2】

◎芪丹鳖甲汤治疗肝硬变药物:黄芪、丹参各30~60克,鳖甲、太子参、当归、赤芍各10~15克,山药15~30克,白术、桃仁各10克,炙甘草3~6克。适应证:肝硬变。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30天为1疗程。若肝气郁滞加柴胡、枳壳;小便短少加车前子、木通;寒湿盛加干姜、桂枝;脾肾阳虚加附子、肉桂;湿热盛加茵陈;腹水盛加椒目、茯苓皮、大腹皮。临床应用:治疗肝硬变43例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13~70岁;病程1~8年;有甲、乙肝病史者28例;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者27例。诊断依据:肝脾肿大,质硬,腹部膨大,叩之如鼓,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有蜘蛛痣和肝掌,口内气臭,舌下青筋怒张,腹壁静脉暴露。理化检测:具备肝功能损害指征,如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麝浊等阳性,或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全部病例均经B超提示为肝硬変,食管钡剂检查显示静脉曲张。结果:自觉症状消失,理化检查正常,肝B超显示正常图像为临床痊愈,共22例;症状基本好转,理化检查多在正常范围,部分指标进步,有的无明显改善,肝B趏图像有改善为有效,共16例;治疗前后无改善,或恶化、死亡者为无效,其5例,总有效率为88.37%。【验方3】

◎外敷消腹水方药物:甘遂适量研末,连头葱白5根。(如无甘遂可用商陆,如病人畏寒怕冷可加少量肉桂粉。)主治:用于消腹水。用法:共捣烂。脐部先用醋涂擦,以防止感染和刺激皮肤,然后将药适量敷肚脐上,再用纱布覆盖,固定即可。作用:泻水通阳。疗效:一般2~4小时之内即能自动排尿或排稀水便。用上方后效果满意,未发生其他副作用。典型病例:张某,男,成人,工人。患肝硬化腹水如鼓,大便不解,小便不利。用上方外敷肚脐,3小时后小便自利。后以调理肝脾而腹水消尽治愈。又如,赵某,男,成人,工人。患肝硬化腹水,大便不解,小便不利,腹胀甚剧。用上方3次,腹水尽消。后以调理肝脾为主,使疗效得以巩固。按语:甘遂味苦,性寒,泻水逐饮,治大腹水肿;葱白味辛性平,可通阳利水,宣通脉络,治小便闭胀。故二药一寒一辛,合用外敷,消腹水自有良效。中成药大黄虫丸

功能:活血通络,破瘀消癓。

主治:用于气滞血瘀之肝硬化。

用法:每日3次,每次8克。软肝丸

主治:适用于单纯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者。

用法:每次5~6克,日服2次。鳖甲煎丸

主治:用于气滞血瘀,肝脾肿大,质硬,而以脾大为主者。

用法:每次5~6克,日服2次。舟车丸

功效:逐水消肿。适用于水肿、腹水、大小便不通。

服法:每次1.5~3克,每日1~2次,空腹服下,可连用2~3天。

禁忌及注意事项:不宜大量服用。孕妇忌服。不能与甘草同服。第二节 胃下垂胃下垂是西医学病名,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胀”、“腹胀”、“嗳气”等范畴。西医学认为,胃下垂是以胃的位置下降,张力减低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度胃下垂者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伴有与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较低有关的症状,例如上腹不适、易饱胀、厌食、恶心、嗳气及便秘等。胃下垂的发生主要和膈肌悬吊力不足,膈胃、肝胃韧带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有关。多见于瘦长体型、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消耗性疾病伴有进行性消瘦或卧床少动者。

★本病的诊断依靠实验室检查:胃肠X线钡餐检查示站立时胃位置下降,紧张力减退。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后天劳累过度或饮食失节,情志所伤;大病久病之后,耗伤中气,以致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形成胃下垂之症。

辨证治疗

根据以上分析,组成基本方,辨证加减,方便实用。

主要症状:饭后腹胀加剧,平卧减轻,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倦怠无力,嗳气,恶心,胃痛,胃部沉坠不适,便秘或便溏,或伴有眩晕头痛,心悸气短,睡眠不宁等,本病患者多为瘦长体型。

治法:健脾益气,升提举陷。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芡实10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方中之义,黄芪、党参补脾益气,是本方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以黄芪为主药,有升补之功,与升麻、柴胡合用,用以升提阳气;白术、炙甘草、芡实健脾固涩;当归补血活血以利补气;陈皮行气。全方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升提举陷之功,常用于胃下垂,也可用于肝、肾等内脏下垂以及子宫脱垂、脱肛等。柴胡日常生活提示

1.应避免饮食失节,饥饱失调,寒温不适,造成脾胃虚弱,升降失司,形成本病。

2.患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按时作息。

3.宜加强营养,少食多餐,忌生冷与刺激性强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4.要保持乐观,避免精神紧张,思虑过度,情志失调。

5.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

胃下垂属常见病,做胃肠X线钡餐检查可明确诊断。轻度胃下垂患者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有上腹不适、厌食、恶心、嗳气、易饱胀、便秘或便溏等症状。经及时治疗,大多可以治愈。

小结验方精选【验方1】

◎猪肚丝瓜络治疗胃下垂药物:猪肚1具,干丝瓜络120克。用法:将猪肚洗净,加入干丝瓜络60克,煎煮90分钟令猪肚烂熟为度,去丝瓜络。取余下的干丝瓜络60克炒黄研粉,与猪肚共分3天作9次,毎次饭前30分钟加热温服,6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疗效:此方治疗胃下垂16例,均有明显的疗效。病例:商某,女,43岁,农民。胃脘痞闷,饭后有胃脘重坠感,纳差乏力,消瘦,胃口隐痛2年余,近年来症状加重,舌红,有齿印,苔薄白,脉细无力。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小弯角切迹于髂脊线下6厘米。诊断为胃下垂(中度)。投猪肚丝瓜络,按法服用,10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除。1982年4月5日上消化道钡透复查,胃位置已恢复正常。【验方2】

◎蓖倍方治疗胃下垂药物:蓖麻子仁98%,五倍子末2%。制法:把蓖麻子外壳剥去,选用饱满而洁白的;把五倍子壳内外杂屑刷净,研为细末过筛,然后把蓖麻仁和五倍子末按上述比例混匀,打成糊状,制成直径约1.5厘米、厚1厘米的药饼备用,此为成人1次量。用法:点准百会穴,剃去药饼大的一块头发,把药饼紧贴百会穴上,用纱布绷带托住,不使之移动。贴后每日早、中、晚3次以搪瓷杯盛半杯开水,将杯底置于药饼上进行热熨,每次10分钟左右。贴药饼1次,连续5昼夜内不需更换。如在第1次治疗期间自觉症状显著减轻,即用X线钡餐复查,如胃的位置已正常,则除去药饼;如自觉症状未好转,休息1天后,进行第2次治疗。功能:升提收敛。疗效:治疗61例,显效28例,好转18例,有效率75.4%。按语: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汤茶宜少量多饮,忌房事。孕妇及伴有头部皮肤病者忌用。本方一般无副作用,如有不适感觉,即除去药饼停止治疗。本方对子宫脱垂、脱肛也有一定的疗效。【验方3】

◎内服方治疗胃下垂药物:升麻、枳壳各15~20克,生黄芪、党参各20~30克。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疗效:用本方治疗胃下垂患者125例,经用药1~3个疗程,治愈者101例,显效者15例,有效者4例,无效5例。【验方4】

◎饮食疗法治疗胃下垂药物:黄芪30克,党参30克,乌骨鸡1只(约1500克)。制法:先将乌骨鸡宰杀,去毛及肠杂,洗净,投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清洗乌骨鸡的心、肝等内脏,并用少许精盐腌渍后,与乌骨鸡、黄芪(纱布包)、党参同时放入砂锅,加入黄酒(或料酒)、葱段、姜片,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炖2小时,待乌骨鸡肉酥烂出香时,加精盐、味精,拌和均匀,再略焖片刻即成。用法:佐餐当菜,随意服食。适应证:适用于各型胃下垂。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药物:黄芪、党参(或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用法:日服2~3次,每次6~9克,温开水送服。

适应证:治疗轻度胃下垂,或经过饮片治疗基本痊愈后作巩固疗效用。

脾阳不振,出现寒象时,加服附子理中丸或理中丸(均为中成药)。

肝胃不和者,加服柴胡疏肝丸或逍遥丸(均为中成药)。第三节 便秘便秘,又称大便秘结,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引起的大便不通,或干燥坚硬,数日不下,或排便艰涩不畅的-种病证。西医学认为,粪便在肠腔内滞留过久,粪便中大量水分被肠壁吸收,致使粪块干燥、坚硬,不能按正常习惯排便者,称为便秘。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多为过食辛辣厚味致肠胃郁热或热病后余热未清,津液耗伤,均可导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而排出困难;或忧愁思虑,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以致气机郁滞,传导受阻;或劳倦内伤,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滋润大肠;或身体素弱,或年高体衰,阴寒内生,留于肠胃,以致肠道传送艰难。便秘一证,古代文献中有“阳结、阴结、虚秘、实秘、脾约、气秘、风秘、热秘、冷秘”等等,名称繁多。临证时应注意辨别虚、实,结合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本节仅讨论一般单纯性便秘(包括习惯性便秘)。其他疾病中出现的一时性便秘,当随主症治疗。

辨证治疗

根据以上分析,便秘一证,首应辨明虚实,进一步辨明寒热等病情,为此拟定两组基本方,辨证加减,方便实用。

1.虚证

主要症状:大便秘结不通,排出困难,腹胀不拒按,或想大便而无力排便,面白,气短乏力,头昏,心悸,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脉沉细。

治法:补气健脾,生津润燥。方药:白术通便汤(基本方)。生白术90克,生地30克,枳壳10克,升麻6克。水煎服。

方中重用生白术以运化脾阳,为胃行其冿液,乃治本之道;生地味甘、苦,性寒,养阴生津滋燥;枳壳味辛、苦,性微寒,行气消痞;升麻味甘、辛,性微寒,升清降浊。诸药合用,共奏运化脾阳,生津润燥,行气消痞,升清降浊之功,用于治疗便秘,乃从本治疗之法。白术

2.实证

主要症状:大便秘结不通,或干燥坚硬,一般三五日大便一次,或七八天不解大便,排出困难,腹部满痛拒按,面红唇干,口渇喜冷,小便赤涩,舌苔黄干,脉滑大。

治法:清热润肠。方药:麻仁汤加减(基本方)。火麻仁12克,杏仁10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生地12克,玄参12克,大黄10克(后下)。水煎服。

方中大黄苦寒清热,导积通便;厚朴宽中下气,疏通肠道;枳实破气散结,消痞和中。以上3味药即小承气汤,旨在利气破结,泻热通便。生地、玄参养阴生津,清热润燥;麻仁、杏仁润燥滑肠。诸药合用,利气泻热,润肠通便。杏仁日常生活提示

处理便秘的原则

1.找出便秘的原因,对因治疗,切不可滥用泻药。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正常的排便功能。

3.防止或纠正经常服用泻药或灌肠的不良习惯。必要时,偶尔用一点轻泻剂和润滑油还是可以的。

饮食治疗

大便是由食物的残渣和水分组成的,因此,大便数量和次数的多寡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为了预防或治疗便秘,饮食上应注意如下几点:

1.每天早起喝一杯淡盐水,使肠腔保持足够软化大便的水分。

2.要多吃些含渣滓较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吃些能产生气体的食物,如洋葱、黄豆、萝卜等。将豆腐渣炒着当菜吃,有通便的效果。

3.没有高血脂的病人,可适当吃些含油脂的食物,如肥肉、猪油。

4.便秘的人一般不宜吃辛辣、油炸、酒类等刺激性的食品。

5.要坚持体育锻炼,多活动,有益于大便通畅。

小结便秘是一种常见证候,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临证时应分清虚、实、寒、热。不可一见便秘,就用大黄、芒硝等通泄之品。对于那些除了大便秘结之外没有其他兼证的患者,应每天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多进含渣食物,养成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才能巩固疗效,达到根治的目的。辨证清楚,选方用药适当,疗效则较好。也有一些患者,初服有效,继服不效,此时应认真重新辨证,查出原因,再选方用药。验方精选【验方1】

◎红薯蜂蜜治疗便秘药物:红薯、蜂蜜各适量。主治:大便不通。用法:红薯蒸熟,趁热蘸蜂蜜吃。按语:既是食物又有通便的作用,便秘患者乐意接受。【验方2】

◎豆腐渣治便秘药物:豆腐渣适量。用法:将豆腐渣适量加油盐炒熟,加适当佐料,当菜吃。按:本方既是菜又是药,一举两得,效果可靠,便秘患者乐意接受。【验方3】

◎润肠膏治便秘药物:生首乌、胡桃仁、黒芝麻各等量。用法:首乌水煎取汁,胡桃仁、黑芝麻研末,以适量蜂蜜制成膏剂。每天服3次,每次10~20克,见效后自行调节服量,5天为1疗程。疗效:此方治疗便秘70例,痊愈67例,有效3例。【验方4】

◎白术枳实汤治疗便秘药物:白术20~30克,枳实10~15克。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5剂为1疗程。疗效:用本方治疗便秘患者144例,均获治愈。其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101例;2个疗程治愈者33例;3个疗程治愈者5例;4个疗程治愈者5例。愈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验方5】◎术芍汤治便秘药物:生白术60克,生白芍60克。用法:每天1剂或隔天1剂,水煎分早、晚服,用药至便畅为度。适应证:适用于习惯性便秘。疗效:此方治疗习惯性便秘21例,其中痊愈18例,有效3例。病例:某退休工人,男,64岁。大便秘结已有十多年,症状逐年加重。现大便十多天才解1次,且必须灌肠才能解下,一般泻下药难以奏效,经多方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用上方至第4剂,大便可4~5天1解,且能自行排便,续服6剂,大便2天1行,且通畅无碍。中成药

1.脾约麻仁丸(又名麻仁丸),润肠通便。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2.当归龙荟丸,泻肝火,通大便。每次9克,每日1~2次。

3.半硫丸,老年阳虚血燥便秘。每次6克,日服2次。第四节 脱肛脱肛是中医学的病名,西医学称为直肠脱垂。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小儿和老年人。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不能收摄,以致肛管、直肠向外脱出。小儿脱肛,多因先天不足,气血未旺,气虚下陷所致;老年脱肛,多因气血衰退,中气不足,不易固摄所致;妇女脱肛,多因分娩过多,或生产时用力过度,气虚不能收摄所致;它如久泻久痢,长期咳嗽,习惯性便秘等均易导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引起本病。

辨证治疗

主要症状:起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初期仅在排便时直肠黏膜脱出,大便后能自行回复;中期反复脱出,不能自行回复,须用手推回,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后期不仅在排便时脱出,并在咳嗽、起立、喷嚏、步行、久站或稍一用力时亦会自行脱出,不能自然回复,并有坠胀感觉或出少量鲜血及黏液。脱出后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才能回复。

治法:内治以补气、升提、固摄为主;外治以收敛、固涩为主。病情严重者,内外兼治。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9克,石榴皮6克,诃子6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

方中黄芪甘温,补气升阳,以其升补之功,与升麻、柴胡配伍,可以升提阳气;党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白术健脾燥湿;当归养血和血;陈皮理气和中;石榴皮、诃子酸涩收敛,与黄芪、升麻、柴胡等并用,则在补气升提的同时进行收敛,可提高治疗效果。陈皮

配合以下外治法:(1)五倍子散外敷法:五倍子适量,研成细末备用,用时直接外敷脱出的肛门黏膜上。(2)熏洗外敷并用法:凡脱肛不回缩之重症,先用生卷柏120克,煎水,分3次先熏后洗,连洗数日,每次务将已干的黏膜熏洗润滑,能缩回少许为佳;继用煅枯白矾15克,煅五倍子30克,共研极细末,香油调匀,涂布脱出的肛门黏膜上。日常生活提示

本病的预防很重要

1.首先应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多做提肛运动,每天除早、晩提肛外,平常在久坐、久立、远行、劳累之后感觉肛门下坠时,及时提肛若干次。

3.防治便秘,不要用力努挣,每日定时大便,每次都要排净,不可残留粪便于大肠;消除病因和诱发因素。

4.注意营养,经常食用补气血之品,如乌骨鸡、羊肉、兔肉、黄芪、党参、山药、龙眼肉等。

小结本病是常见病,在比较严重时,可内治与外治法同时应用,内治以补气、升提、固摄为主;外治用中药熏洗、外敷以收敛固涩。发生本病后应积极治疗,越早治疗,疗效越好。验方精选【验方1】

◎升陷回肠汤治疗脱肛药物:党参30克,升麻9克,甘草6克。用法:将上药加水400毫升,煎到200毫升,过滤取汁,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二次药液混合,分早、晚2次空服。配合外洗药:芒硝30克,甘草9克,加水2500~3000毫升,加热至沸5分钟,待温坐浴,早、晚各1次。功能:补中益气,升清提阳。主治:脱肛。疗效:治疗32例,痊愈(脱肛完全回纳,自觉症状消失,加大腹压不再脱出,随访1年未复发)28例,占88%;有效(脱出程度与自觉症状减轻)4例,占12%。【验方2】

◎酸芪固脱方治疗小儿脱肛药物: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9克,炒归尾4.5克,川芎3克,炙甘草4.5克,陈皮4.5克,升麻3克,酸乌梅3克,五味子3克。用法:共研细末,加米粉或面粉120克,砂糖30克,制成面饼(米饼)蒸熟,分作4天服,每日3次,4天为1疗程。功能:补中益气,收敛固脱。主治:小儿脱肛。疗效:治疗12例,轻者1个疗程治愈,重者2~3个疗程痊愈,随访无复发。按语:小儿脱肛多为虚证,治宜补中固脱,但儿童多不愿服药,治疗较困难。此方加米粉或面粉作饼,易被患儿接受,收效亦满意。【验方3】

◎枣榴枳壳煎治疗脱肛(外治方)药物:石榴皮、枳壳、老枣树皮各15克,明矾6克,生甘草5克。用法:将上药加水500毫升煎煮20分钟,待微温时用脱脂棉球蘸药水洗肛门脱出部分,每日洗2~3次。疗效:用本方治疗脱肛患者41例,其中,治愈者38例,显效者3例。一般用药3~5剂痊愈或显效。【验方4】

◎托肛膏治疗脱肛(外治方)药物:蝉蜕15克,煅龙骨30克,龙衣9克(或僵蚕9克),冰片0.5克。制法:将上药置瓦上或锅上焙干,加入冰片,研末过120目筛,装瓶备用。如需制成膏剂,可将上述粉剂加入凡士林100克,调成软膏。用法:先用盐开水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患处,再取上药粉放于清洁纸上,将脱出的肛肠缓缓上托,随即压入肛门内,或以上药膏涂在脱出的直肠周围,再压进肛门内。用纱布盖好,贴胶布,用绷带作十字带固定。作用:清热疏风,固托。疗效:治愈14例,疗效长者8天,短者2天。典型病例:栾某,男,3岁。因患痢疾后,引起重度脱肛,曾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和单方,疗效不显著。直肠脱出肛门外7厘米,局部红肿,并有少量出血。后用本方治疗,敷药膏第2天即开始见效,第8天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用法:每次9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十全大补丸

用法:每次9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第五节 阑尾炎阑尾炎是西医学病名,属中医学“肠痈”、“缩脚肠痈”等范畴。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或食后急剧奔走、运动,或忧思郁怒等,导致肠道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致使肠道气血瘀滞,湿浊内蕴,郁而化热,热盛肉腐而成痈。急性阑尾炎为急腹症,病情变化快,在未成脓或正在成脓阶段均可用中药治疗,疗效较好。若己溃破,应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可延误。阑尾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辨证治疗

1.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多属实证、热证,据此组成基本方。

主要症状:本病初期腹痛多始于上腹部,或脐周走窜,阵阵发作,在数小时至1~2天后疼痛转向右下腹,随后腹痛固定。右下腹固定压痛点(阑尾点)为诊断阑尾炎的主要体征。疼痛性质常是持续性隐痛,可轻度阵发性加剧,伴有轻度发热,恶心,或有呕吐,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苔薄黄,舌质红,严重者可有壮热,烦躁。若继续发展,阑尾酿脓,腹痛加重,右下腹之固定痛点压痛明显,反跳痛,腹皮挛急较重,全身症状可有壮热不退,恶心呕吐,纳呆,便秘或腹泻便溏而臭,小便黄,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洪数。再进一步发展,阑尾化脓并穿孔,脓毒溃于腹内,腹痛迅速从右下腹扩展到全腹,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似痢不爽,小便频数似淋,甚者腹胀如鼓,转侧有水声,时时出汗,肌肤甲错,两目下陷,口干而臭,舌苔黄燥,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逐瘀排脓;破溃(指阑尾穿孔)后应及时送医院手术治疗。方药:大黄牡丹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生薏苡仁20克,败酱草20~30克,紫花地丁20~30克,红藤20~30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冬瓜子30克。

方中败酱草、红藤、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薏苡仁清热排脓,健脾渗湿;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桃仁活血祛瘀;冬瓜子性味甘寒,清热消痈排脓。

本方对急性阑尾炎不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使用。破溃后不可使用。薏米仁

2.慢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多由气滞血瘀及湿热之毒引起。

主要症状:时愈时作,右下腹隐痛,一般身不发热,个别发热也极轻微。

治法:和血行气,散瘀止痛,清热解毒祛湿。方药:慢性肠痈汤加减。赤芍15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当归15克,乌药10克,陈皮10克,红藤20克,金银花15克,枳实10克,薏苡仁30克。

方中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当归补血和血,润燥滑肠;陈皮理气燥湿;枳实、乌药行气止痛;红藤、金银花清热解毒;薏苡仁渗湿。赤芍日常生活提示

1.避免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生冷,以致脾胃受损,导致肠胃功能紊乱,糟粕积滞,湿热内生,造成本病。

2.避免寒温不适。由于外邪侵入肠中,致使经络受阻,邪气化热,郁热成痈。

3.避免喜怒无度,造成气机不畅,肠内痞塞不通,化热为患。

4.避免暴急奔走,或跌扑损伤,造成气滞血凝肠道,浊气壅遏成痈。

小结急性阑尾炎为急腹症,在未成脓或正在成脓阶段,可用中药及时治疗,疗效较好。若已溃破,应及早送医院手术治疗。本病的病情变化较快。验方精选【验方1】

◎鬼针败酱汤治疗阑尾炎药物:鬼针草30克,败酱草30克。用法:将上药加水3碗,煎水1碗,频频呷服,每日服1剂,重症患者每日服2剂。疗效:用上药治疗阑尾炎患者73例,其中治愈者71例,好转者1例,无效者1例。73例中包括单纯性阑尾炎患者22例,均获治愈。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患者13例,其中痊愈12例,好转1例,有效率为100%。阑尾周围脓肿患者31例,均获治愈。阑尾切除后并发腹腔感染患者7例,其中治愈6例,无效1例。73例中有15例配合针灸和抗生素治疗。【验方2】◎乳没膏治疗急性阑尾炎药物:生乳香、生没药各等量。用法:上药研末,用陈醋、75%乙醇各半,将上药调成药泥。先确定压痛点及范围,将制好的药泥贴于患处。腹壁脂肪厚者,或诊断为后位阑尾炎者,可在背部相应区加贴。药泥厚度约3毫米,大于病灶范围,用油纸纱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药干后随时调湿。疗效:此方治疗急性阑尾炎30例,痊愈22例,好转6例,无效2例。病例:张某,女,40岁,农民。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伴发热,呕吐清水。检查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伴肌紧张,腰大肌试验、结肠通气试验、麦氏征均呈阳性,体温38.5℃,脉搏每分钟80次/分。诊为早期化脓性阑尾炎。用上方外敷3次,右下腹疼痛消失,体温正常,痊愈。中成药

阑尾炎片

药物组成:薏苡仁、牡丹皮、蒲公英、金银花、麦冬、当归、桃仁、黄芩、大黄、玄参、地榆、甘草、冬瓜子。

功能:解毒消炎。

主治:慢性阑尾炎。

用法用量:见产品说明。第四章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第二节 肩周炎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简称“腰突”,是西医学病名。属中医学“腰腿痛”、“腰痛”等的范畴。西医学认为,两个腰椎之间,或腰、骶椎之间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根,引起一侧(少数为两侧)腰腿痛者,即腰椎间盘突出。借助于X线正、侧位片基本上可以明确诊断。当病情较为复杂难以明确诊断时,可选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B超、磁共振等。中医学认为,本病乃本虚而标实。肾精亏损为本,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搏于筋、骨、脉络是其标。并认为跌闪扭挫也是造成本病的原因之一。

辨证治疗

根据以上分析,本病以肾虚为本,风寒湿侵入为标,并考虑跌闪扭挫等外伤因素,组成基本方,辨证加减,比较适用。

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腰痛,同时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先从臀部相当于环跳穴处开始,逐渐向大腿后侧、小腿后侧或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缘或足跟、足跖部或足拇趾方向放射。放射性疼痛多为“麻痛”、“针刺样痛”、“过电样痛”、“抽筋样痛”。每当行走、站立、咳嗽、打喷嚏、用力大小便时疼痛症状加重。其疼痛大多是一侧下肢,个别情况下是双侧下肢。

随着病情的进展,常发生脊柱侧弯,站立时姿势伛偻,不能直立及后仰。病情重者,行走困难,甚至扶杖亦不能行走。夜间因疼痛而影响睡眠,或不能直腿平卧,仅能屈膝侧卧。病程久者,病侧下肢肌肉多见萎缩。

腰突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腰突患者站立时疼痛、麻木加重;有的人行走、坐、卧症状反应不一样;有的人骑自行车无症状,但做其他活动时明显受限等等。

治法:补益肝肾,祛风湿,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腰突益肾活络汤(自拟方)加减。狗脊15克,川断15克,桑寄生15克,牛膝15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秦艽15克,川芎10克,五灵脂10克,羌活10克,土鳖虫6克,地龙10克,元胡10克,香附10克,桃仁10克,红花5克。水煎服。

方中狗脊、川断、桑寄生、牛膝等药补肝肾,除风湿,强筋骨;当归、丹参、乳没乃张锡纯之名方“活络效灵丹”,治疗气血凝滞、一切经络瘀堵之证;川芎、五灵脂、土鳖虫、地龙、元胡、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定痛,以助“活络效灵丹”通经络而止痛;黄芪补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香附理气解郁止痛;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标本兼治之功效。元胡日常生活提示

预防为主

1.避免腰部受到外伤,或反复多次习惯性的腰扭伤。

2.要注意避免慢性劳损,如长期从事弯腰和坐姿工作的人及搬运工人,天长日久,致使腰椎间盘因劳损而退变。

3.避免着凉。腰椎间盘突出者的注意事项

1.不要精神过度紧张,胡乱投医。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中医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2.本病的复发率很高,主要靠自身保护及预防,如不要从事激烈的运动,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最好变换工作。

3.坚持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退着走”,都是预防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好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肾虚是本,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犯筋骨脉络是其标,跌闪扭挫也是造成本病的原因之一。其主要症状是腰腿痛。但腰腿痛并非都是腰突引起的,引起腰腿痛的原因比较复杂: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脊柱结核、脊柱骨髓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腰椎骨质增生、老年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等均是造成腰腿痛的原因。因此,对于腰腿痛的病人,有必要参考西医学的诊断结果。另外,还需注意几种疾病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腰突?可考虑以下情况:多数有腰部外伤史;腰痛,并向一侧下肢放射痛,少数可出现双侧下肢痛;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腰腿痛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腰突经治疗后,可以痊愈。但本病治愈后,一旦劳累过度或发生扭伤,仍可导致旧病复发,因此,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及扭伤,在寒冷、潮湿季节时注意保暖,以免复发。验方精选【验方1】

◎核归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药物:核桃仁210克,黑芝麻210克,杜仲60克,川断30克,骨碎补45克,木瓜30克,菟丝子60克,元胡30克,香附15克,当归60克。用法:黑芝麻、核桃仁分别单研为细末。余药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罗。而后将黑芝麻、核桃仁、药粉混匀,加入炼蜜250克做成丸,每丸7克。每日服2次,每次1丸,黄酒20毫升送下,连服100丸为1疗程。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疗效:治疗腰突15例,年龄14~51岁,病程1~14年。结果:治愈14例,显效1例。随访5~10年,均未见复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