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做好家庭教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07:56:44

点击下载

作者:新东方合肥学校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陪你做好家庭教育

陪你做好家庭教育试读:

序1 请给孩子恰到好处的家庭教育

大约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我的父亲母亲》。父亲教会了我宽厚与豁达的人生态度,母亲教会了我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在我之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面对纷至沓来的挫折和挑战时,父母教给我的这些态度和精神,帮助我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我永远感谢父母,他们并没有给我丰厚的物质生活,但为我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塑造了我的品格、价值观,让我心里有了梦想,并且有了追逐梦想的勇气和良好的做事习惯。

这就是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

我相信,今天的每一位家长都会关注、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有的父亲母亲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生活,收获快乐,收获令自己满意的人生成就和记忆。

我很高兴,看到新东方合肥学校的老师和员工们,以及我们亲爱的学生和家长们一起合作,写出了这本《陪你做好家庭教育》,看到一所新东方分校在家庭教育这条漫漫长路上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本书中收录了很多鲜活的家庭教育案例,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理论也有故事,这些都是当今家庭教育的真实状况。我希望大家读一读当中的故事,获得思考和借鉴,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更适宜成长的空间。

希望每一位父亲母亲,都能给孩子恰到好处的家庭教育。

新东方会在推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努力贡献一份力量,与家长们一起探索,共同进步,去成就更多家庭的梦想,给孩子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序2 不忘初心,勉力前行!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赘述。在这个知识共享的时代,相关的书籍、视频、演讲都非常多。知识就是力量。很多老师、家长就是通过对这些优质资源的学习,给孩子带来了优质的家庭教育,收获了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幸福。

到2016年,新东方合肥学校已经发展了整整十年。现在我们有800多名老师员工每天努力地工作在第一线,每年走进合肥新东方课堂的学生已经多达10万人次,从学龄前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从中考、高考,到北美留学、英联邦留学;从英语、语文、数学,到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范围广泛。我们坚持以教学产品和教学质量为经营核心,不断努力,力争把最好的课程和产品提供给我们的学生,做好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成为学生在学校和家庭外的“第三空间”和“精神家园”。所以,我们努力招聘最好的老师,给老师们提供最好的待遇、培训、工作体验和发展空间;我们努力开设最好的校区,给学生们提供舒适、便利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一到新东方的课堂就情不自禁地喜欢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外,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每年都会在北京主办针对全国、有上千名嘉宾参加的“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而合肥新东方学校在合肥市各大小学、初中、高中以及新东方内部做的家庭教育讲座每年都会超过100场,覆盖的家长数以万计。

我们越努力地投入这项工作,就越觉得有价值。每次我们的讲座结束之后,都会有家长上前交流,希望得到更多的知识和讨论。很多家长反馈,要是能早一点接触到这些系统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正是看到了这项工作的意义,我们决心坚定地做下去。于是,我们结集出版了这本《陪你做好家庭教育》。

我们出版这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给合肥的家长和学生提供最真实、最“接地气”的内容。书中引用的大量案例,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我们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分析并分享,希望给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参考借鉴。二是给书中故事的主人公们——新东方的老师、员工、学生和家长们留下一份纪念,不断促进新东方人的工作持续进步。新东方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负责,真情关爱,好学精进,志高行远”,我们出版这本书,就是努力在践行这一价值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庆幸能不断地思考、学习、著书立说,对行业的发展、知识的共享、教育的进步贡献微薄的力量。

另外,借此机会我还想给家长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放下手机,拿起书。

我们建议家长买书要毫不犹豫,要远离屏幕,回归纸张,要花更多的时间看书而不是看手机或者电脑。看书是学习方式,看手机是互动方式。有的家长把手机当作学习工具,错位了。看书是系统性的学习,而网上更多是碎片化的信息。家长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书上作批注而不是评论朋友圈,要在看书的时候深度思考,而不是在网上点赞的时候激动不已。

家长看书的同时可以带动孩子一起看书,要让孩子多看书,要让孩子远离各种“屏幕”,因为声光电的刺激不利于智力开发早已被科学证实。科学家通过对人脑的检测,发现在声光电的刺激过程中,人脑绝大部分区域是处于被动、抑制的状态,并不活跃,反而是看白纸黑字的书籍时最活跃。因为声光电很多时候是“超越想象”的,是让人“目不暇接”的,所以人脑忙于被动接受,没有时间创造性思考,最多是一种刺激。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精神空虚,提不起精神。所以,今天的景象是很多家长很随意地扔给孩子一部手机,让孩子自己玩各种游戏,看各种视频,却从来不会精心给孩子选择书籍,更不会和孩子一起长时间地深度阅读。这种现象是可怕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了各类信息轰炸和声光电刺激,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或者培养出深度思考的能力,孩子的文化底蕴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都难以令人满意。

第二个建议是: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好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要养成好习惯,就要从改变行为开始。很难想象家长生活习惯糟糕,而孩子生活习惯良好。我们号召家长和学生一样,坚持早起、健身、读书,晚上减少不必要的饭局和无节制的喝酒,从肥皂剧和网络中解脱出来,晚上读书至少一个小时,把每天的生活规律起来。如果家长这样坚持下来,会发生几个变化:家庭教育会变得非常轻松,因为家长无形之中做到了以身作则;家长本人的生活状态会有很大改变。家长会和孩子一起不断地寻找梦想,追求梦想,实现梦想。两代人会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

家长和孩子要交朋友,要能良好沟通。交朋友要有共同语言,沟通要有同理心。当我们的家长也在不断进步,拥有越来越广阔的视野,能不断寻找到新的生活目标,学习新技能,自然就有了和年轻人同样的气质、精神内涵,自然就具备了交朋友的共同语言,具备了沟通的同理心。反之亦然。所以当有些家长感慨为什么无法和孩子交朋友、为什么不能和孩子顺畅沟通的时候,家长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否还在坚持学习,是否还在持续进步。

在新东方,我们目睹了很多上进、勤奋的家长在把孩子教育得很好的同时,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也蒸蒸日上,他们心态年轻,观念开放,身体健康。很多家长把孩子培养到出国留学后,自己也会每年安排一次出国旅行。有的家庭还会安排在国外与子女会聚,家长和孩子一起去不断探索,发现未知的世界。

回到我们这本《陪你做好家庭教育》,因为是第一次出版,肯定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这本书是一个起点,目标在远方,路在脚下。相信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

我们要真诚地感谢所有支持这本书出版并且赐稿的学生及家长们,以及无数选择了新东方的客户们,是你们对新东方的信任和热爱成就了这本书,让我们有机会把书中的一些智慧、启迪分享给更多读者。我们还要真诚地感谢所有投稿的老师和员工,以及每天都在兢兢业业做好新东方事业的同事们。相信大家的努力一定会让先进的理念得到积极的传播,会造福更多的学生、家长,会帮助我们实现做好教育事业的初心!孙东旭新东方合肥学校校长第一章 心灵沟通

这里有新东方老师对家庭教育的理解,这里有新东方老师与学员、家长配合进行家庭教育的故事,这里也有家长的家庭教育心得。这些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心声,无不体现了新东方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的辅助、陪伴和催化作用。家长应该唠叨还是沉默?冯超/文小档案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我的母亲

最想对未来说的话: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立足当下,珍惜你所拥有的。

最想对本书读者说的话:

以往的教育重点都片面地放在学校教育上,殊不知一个孩子在家里的时间远远超出了在校时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这一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们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孩子终归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倒西歪,难以成材。

我是合肥新东方泡泡少儿部的一名教师,工作已经两年多,而且又有了百来天的当父亲的经验,现在谈起家庭教育或许还缺少实践,不过我也接触过不少家庭,积累了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看法,在此和大家分享。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东倒西歪,难以成材。小孩偶尔犯一些小错误是家常便饭,但是如果久而久之,形成不好的生活或者学习习惯,就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在幼儿至青少年阶段,其模仿力和可塑性都非常强,孩子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所见所闻,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稍不注意,孩子就容易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例如骄横任性、不诚实、上网成瘾、打架、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些不良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尤为不利。以往的教育重点大多片面地放在学校教育上,殊不知孩子在家里的时间远远超出了在校时间,家庭教育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重视。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这一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我认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要保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是首要的。家庭教育是一个繁琐且漫长的过程,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很多时候孩子的好习惯还没有养成,我们家长就提前放弃了。教育孩子,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成人来对待;第二,要把孩子当成孩子来对待。这两点看似矛盾,其实各有所指。

把孩子当成独立的成人来对待,客观地对待孩子,对孩子的发展要顺其自然,只能引导,不能强求,重要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有用的人。要尊重孩子,以与成人打交道的姿态来和孩子交流。我们成人之间的交流活动,首先是建立在人格独立、互相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无商量的包办、无条件的命令等行为在成人世界是行不通的。

那么,把孩子当成孩子又有什么新鲜的?把时间还给孩子,将孩子从家长过多的约束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来体味生活的多彩,增长多方面的人生智慧,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熔铸自己的个性特长。我认为这更加强调了孩子似一张白纸,家长在做事之前应该意识到一举一动都是在给孩子做最直接的示范。例如家长在孩子面前吵架,那就是在直接教孩子如何吵架。

下面从我个人的经历分享几个家庭教育的案例。唠叨还是沉默?

经常有家长跟我反映,孩子在家不听话,嘴皮子磨破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气急了就一顿打。其实并不是每次孩子一犯错,家长就要采取“进攻式”纠错的手段:轻则言语斥责,重则打骂。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并不接受,还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我就曾多次从孩子口中听到过这类抱怨:“哎呀,我都快被我妈烦死了!她天天唠叨,可我根本听不进去!”我相信,与其费尽口舌,家长还不如另辟蹊径,把“沉默是金”这一法则也用到孩子的教育中。

还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有个坏习惯,一遇到稍微有点儿难度的问题就去问我的妈妈。可她并不会直接告诉我解题方法,而是让我自己再读读题目,然后在一旁看着我。她用眼神告诉我要自己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并鼓励我相信自己。妈妈的沉默给了我思考问题的空间,也给了我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渐渐地,我改掉了这个毛病,也懂得了做错题不要紧,但是一点都不思考是行不通的,思考可以使大脑更灵活。

在我犯错的时候,妈妈不会责怪我或打我,而是用沉默提醒我,即使我和妈妈说话,妈妈也不出声,有时候我还会看到她背着我掉眼泪。我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犯的错误,并主动去纠正,鼓起勇气承认错误,用行动去改掉错误。我也会在心里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要注意,不能再做让妈妈伤心难过的事情了。

成为教师之后,我也把“沉默”的教育方法用在了课堂上。课堂上有的学生为了吸引注意力,发出怪声或者做出夸张的动作,有时候有的学生走神,我经常都是避免直接批评,而是试着问他一个刚刚教授的问题。这个方法真的奏效,孩子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转移到课堂上来了。写作业磨蹭怎么办?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肚子饿,写作业的效率很低,往往磨蹭到深夜都写不完。家长们没有什么好方法,非常苦恼。通过对比效率高的同学,我总结出了若干经验:一、创造良好环境

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分神,所以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很重要。有一个书房最好,如果没有,也应该将房间某一个角落收拾得适合于学习,清除书桌四周的漫画、贴图,把各种玩具清理出孩子学习的视线,这些东西很容易使孩子分心。现在很多孩子购买的文具都带有玩具功能,譬如各种卡通人物造型的文具,这种文具很不适合孩子学习,容易使孩子分心,所以应该避免给孩子买这一类文具。最后要说的是,如果孩子定力不足,家长也要注意在孩子学习期间保持安静,为孩子提供一个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二、做好准备工作

学习前的准备工作看似琐碎,却很重要。如果我们不去做,中间需要了再去找橡皮、削铅笔,这样浪费时间不说,关键是再次进入状态就更难了。学习之前,渴了喝水,饿了吃饭,书包应该放到书桌旁边,拿出文具、课本和作业,包括常用的工具书都应该放在手边。一切准备就绪,才可以坐下来学习。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应该是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就好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了达到这种状态,家长在监督孩子做好准备工作后,可以根据作业量给孩子限定时间。注意,这里限定的时间通常要比预计的时间少几分钟,这样孩子才会有一种紧张感。其实写作业是否超时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紧张感,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做作业的速度。除了每科作业定时完成,还应规定写作业的时间不能超过晚上九点,超过时间禁止写作业,完不成作业第二天自己向老师说明情况。

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习惯,在学习期间不许要茶水以及点心。谈到这里我还需要提一下,很多妈妈都习惯于嘘寒问暖,时不时要显示一下爱心,一会儿端茶,一会儿削水果,一会儿送点心,说是关心孩子,其实是一种无端的打扰,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好心办了坏事。

最后我想说的是,很多家长喜欢坐在孩子旁边看着孩子写作业,时不时指出错误,要求孩子改正,有时候为了一个知识点争执不休。家长这样做,其实反而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度。我建议家长在孩子做完之后再检查,并提出改正建议。四、培养正确的方法

孩子的作业很多,科目也不同,所以要合理分配时间。通常,我们应让孩子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先易后难,先做自己得心应手的科目,有难度的科目放到后边。需要读或者背的任务安排在早上,这样也可以减轻晚间的任务量。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善于利用琐碎时间,有些作业量小或者可以随时投入随时中断的作业,比如抄课文、写生字等,可以利用饭前、饭后或者其他零碎时间来完成。如果能够养成这种习惯,孩子的时间将会更充裕。五、不乱加作业

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闲着,总希望孩子头悬梁,锥刺股,手不释卷,所以一看见孩子有空闲就要求孩子学习。时间长了,孩子宁愿在书桌前消磨时光,也不愿意提前完成任务。加作业可以,但一定要和孩子协商,征得孩子同意,每天定时定量,让孩子心里明白自己完成作业之后还有多少附加作业才行。如果家长总是信口开河,孩子心里没谱,那样的效果只会是负面的。六、劳逸结合

孩子长时间坐下来学习,对身体和脑力都不利,所以需要劳逸结合。前文所说的定时也在于此,限定的时间到了,或是一个科目的作业写完了,及时提醒或者鼓励孩子站起来活动一下。但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玩令孩子过于兴奋的游戏,不然一玩起来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七、及时鼓励

前面的监督措施看起来很严厉,其实都是给孩子制造一些紧张感的方法,一定的紧张感才能使孩子专注起来。真正使孩子成长并养成好习惯不能只靠这些,还要靠肯定和鼓励。只有肯定和鼓励才能让孩子明白进步的正确方向,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并终身受益。这种肯定和鼓励不能一蹴而就,家长要眼尖嘴快,孩子只要有一丁点儿进步就需要夸奖,不断地肯定和鼓励能帮助孩子将好行为固定下来成为习惯。

总之,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需要我们大家的关心和爱护,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引导和教育。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要做到细心、耐心、关心和热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给孩子创造更多尝试与体验的机会,积极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孩子独立、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校长点评

老师和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留白”,尽量不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给孩子一点思考和拓展的空间。这样做能让孩子自己有机会发现问题,进行反思,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凡是和孩子沟通时经常引起孩子逆反的家长都要思考自己是否没有给孩子“留白”。如果家长把一切觉得正确的内容都表达完毕了,那孩子还表达什么呢?很多时候,他们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也会故意逆反着来。这是不会“留白”的家长万万没想到的。点评人:孙东旭(新东方合肥学校校长)你的孩子够专注吗?张静娴/文小档案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王阳明

最想对未来说的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最想对本书读者说的话:教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散步,何不放慢脚步,陪着孩子体会生命最初的美好。

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一个案例。

小A拿起iPad玩游戏可以玩一整天,吃饭都喊不动他,不玩到没电绝不撒手。但让他学习,不是玩笔就是玩橡皮,坐一会儿就上厕所,写着作文想做数学题,拿起数学又想背单词。老师也常常反映他上课不认真听课,总是走神。考试的时候,题目都没看完他就开始写。就这样,孩子能考好吗?

于是家长们常常有个疑惑:为什么孩子学习不能像玩游戏一样专注呢?

我也想问问家长们:你们自己能做到心无旁骛地工作、看书,却不看电视,不聊八卦,不玩微信吗?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专注力不足早就不只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心头病”。自控能力比情商和智商更重要

有一个问题,古往今来引发了无数思辨:为什么有的人比另一些人更有钱,更成功,更幸福?在心理学的学科范式中,有研究者科学地分析个人自身的某些特质对成功的影响。

200年前的心理学家认为有的人成功是因为他们更聪明,于是他们开始研究智商(IQ)。

50年前的心理学家认为成功不仅是因为聪明,社交能力也很重要,于是他们开始研究情商(EQ)。他们认为在个人的成就中,情商和智商各占半壁江山。

但现在心理学家发现,情商和智商加在一起也只能对一个人所获得的成就起到一部分作用,比情商和智商更重要的是自控能力,也就是主动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正如有句话说:“能戒烟的男人最可怕,管得住自己不抽烟,还有什么管不住的?能减肥的女人最可怕,管得住自己的嘴,还有什么管不住的?”

对于孩子来说,能管住自己一心一意地好好学习,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得住他?你是希望孩子永远都在你的监督下学习,还是成为一个能够自我管理的人?到了初中和高中,作业是在晚自习时完成的,那时候家长还能监督吗?所以,自控能力的培养在孩子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应该开始。

在自控能力中,专注力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能让孩子像专注于游戏一样专注于学习呢?游戏是怎么做到的?

既然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那我们就先从游戏讲起,看看游戏里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几年前的QQ农场、2048,到现在流行的各种类型的消除小游戏让很多成年人都无法自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越输越想玩,玩通关了以后反倒不爱玩了。

可是,并不是因为人们喜欢失败和挫折,恰恰相反,游戏中的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成功的感觉。因为游戏中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有及时的反馈,上一回只有100分,这一回就得了500分,虽然还是过不了关,但能明显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正是游戏在设计上的一大特点:及时反馈,从而给参与者带来足够的信心。

孩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恰恰缺少这种及时的反馈,比如他写了篇作文,老师评了个“阅”,他能感到自己有什么进步吗?如果总感觉不到进步,就容易信心不足,难以坚持。这种反馈和夸奖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及时给予,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写作文的信心。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是类似的,让孩子及时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就能让他越学越有信心。舒适区与挑战区

每一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内,人们感觉放松,所以不愿被打扰。可是,并非超出了舒适区就会有恐慌,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存在下面这三个心理区域: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专注于某项任务,首先要考虑这项任务的难度是不是落在了他的“挑战区”。舒适区里的任务太轻松,孩子没有成就感,只会觉得厌烦,而恐慌区里的任务会让孩子望而却步。因此,如果任务太困难,可以考虑将它拆解成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落在他可及的范围内,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在成人的引导下可以达到,这样就会产生成就感,孩子也会更投入和专注。需要注意的是,“挑战区”应该是动态的,随着孩子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往前延伸。

如果想让孩子更专注于每天的作业,父母可以在陪写作业的过程中采取一些策略。首先,花几分钟时间让孩子说一下今天各科的作业都有多少?作业的难度有多大?哪些是简单的,只需要体力就能完成,类似于抄写,这就是舒适区中的作业;哪些是中等难度的,需要专注去完成,这就是挑战区中的作业。孩子擅长的科目就是他的舒适区,而不擅长的科目就是他的挑战区或者恐慌区。一般来说,老师不会布置难到会让孩子恐慌的作业,如果有这种情况,就说明是孩子的基础出了问题,需要逐步补上。

将作业的分层完成后,就可以指导孩子如何将作业一项一项完成:先写一部分舒适区中的作业来找找状态,收收心,再趁着脑子刚刚激活又不太累时来完成挑战区中的作业,等到脑力使用到一定程度后,再来完成靠体力就能完成的抄写作业等。克服焦虑和困难

那么这时候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孩子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在舒适区内,家长还担心什么?哪个孩子不想快快地写完作业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往往孩子不喜欢、学不好的内容就在他的恐慌区里。他过去的失败经验让他在以后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有了并不乐观的预期,也因此有了畏难的情绪。为了避免自己再次遇到相同的挫折,他们选择了逃避。成年人的拖延症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不想失败,所以就不去做,久而久之就开始认为自己并不擅长做这类事情,然后失败,失败后更加沮丧,沮丧又让他放弃努力……情况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恶化的。这些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不想面对,且潜意识中的害怕又会时不时地蹦出来搞破坏,这就会让孩子焦虑,拖拖拉拉不肯完成,又一个恶性循环产生了。总而言之,焦虑和困难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既然避不开焦虑和恐慌区,那么只有一个办法:解决它!

首先要克服的就是畏难情绪。很多人应该听说过这个故事:在东南亚地区常常可以看见上千斤重的大象被一根小小的柱子和一截细细的链子拴住。看似荒谬的事情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当这些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驯象人就用一根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上,小象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渐渐地,小象放弃了挣扎,习惯了不再挣扎。即使以后小象成了大象,它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也不会想去挣脱。

这个现象可以用一个心理学术语概括:“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动物实验中得出。这一心理术语随着他的积极心理学和《幸福课》一书在全球的流行而广为人知,从而有了上面这个流传甚广的心灵鸡汤故事。塞利格曼通过研究发现:动物会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习得一个经验——我无法改变这种情况,因此我直接放弃就好。

学生们可能会因为某一次考试的失误或者作业没有及时完成倍感挫折,消极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最后认为自己不擅长某个学科,或者干脆认为自己学不好,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下课不完成作业,继而形成恶性循环。

明白了原因之后,解决的办法也就应运而生,那就是打破循环。通过几次介入,让孩子明白他所恐惧的东西没有那么难,一步一步地按照老师传授的写作框架来写,就可以写出一篇合格甚至有些亮点的作文;仔细分析应用题的题目,就可以按照步骤解出答案。再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一点一点地树立起孩子的信心。阅读也是如此,按照老师开的书单,家里买了一柜子书,可孩子就是不愿意看。这时候就可以把任务拆分为一本一本的,每天完成5~10页。这就将一个看似难以完成的大难题拆解成了每天都可以完成并获得成就感的小任务。家长可以怎么做?

说完了孩子的主观因素,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孩子们的客观条件——他们的父母为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环境。

专注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完整的时间来专心致志地做某一件事。在大约三四十分钟的时间内,让孩子心无旁骛地完成作业,复习功课,然后再让他们休息十分钟,再开始下一个时间段的学习,这就是时间上的客观条件。

其次,如果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在陪写作业的时候,自己一会儿玩玩手机,一会儿看看电视,又怎么期望孩子能一心一意呢?为什么不能先陪着孩子专注地学习,等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后再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呢?因此,家长在前期陪孩子学习时要自己做好榜样。这段时间,家长不仅要督促孩子完成课业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全身心进入学习状态,一旦发现孩子注意力转移,就要进行相应的干预。家长在这段时间的付出是比较辛苦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长就可以花费越来越少的时间陪孩子写作业了。

正如上文所说,专注力维持的重要方法就是要对目标进行阶段性的细分。马拉松运动员在进行训练和比赛时,会把长跑距离分割成一个个的短跑距离,制定阶段性的策略,从而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学习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孩子自己并不能独立地制定好学习计划,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应当同老师积极沟通,了解各阶段的课业进度、培养目标,协助孩子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将学期性的学习计划分割成一个个小目标。这些目标可以以周为单位,也可以以半个月为单位,在每一个阶段小目标实现后,及时地给孩子以肯定、奖励,从而确保孩子们能够得到持续的正面反馈。这个目标的分割还可以应用在每一天的学习中。例如:孩子在完成作业时,每完成一个科目甚至是每做完一道难题就予以相应的肯定,就像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关卡分数的肯定一样,让孩子在学习中能够持续得到认同,从而真正激发起他的学习兴趣。这是前期家长必须付出的努力。

其实,学习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并非是截然分离的。不仅仅是在学习中,我们更需要在日常的劳动、交流乃至娱乐中逐渐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反过来,养成专心的好习惯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同样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家长在教育孩子为人处世、道德养成乃至游戏娱乐时都要做到专注投入。我们常说:“会学的孩子往往也会玩!”这里的会玩指的不是玩物丧志,而是能够迅速领会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得到彻底放松,享受游戏的过程。这种“会玩”实际上恰恰是需要专注力的。习惯于三心二意的孩子反而玩不好、玩不精、玩不熟。所以说,专注力的养成是贯彻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家长们也要着眼于生活的整体来抓好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校长点评

张静娴老师的这篇文章理论性、故事性、逻辑性、实操性都非常强,值得家长和老师们用心体会。文中提到的注意力集中问题,现在已经不只是孩子会遇到,家长同样会遇到。手机已经不再是通信工具,而是实时讯息工具。原本人们认为手机能帮助利用好碎片化时间,但结果是手机让时间都碎片化了。漫无目的的信息浏览代替了一本书、一杯茶的深度阅读,信息轰炸代替了深度思考。而孩子玩电子产品的危害还不只这些。白纸黑字的书籍留给孩子无尽的想象空间,而声光电的刺激无法带来思维的活跃。有研究证实,孩子受到声光电刺激的时候,思维和精神的活跃程度是远不及深度阅读的。所以,请各位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放下电子产品,拿起书。家长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以身作则。点评人:孙东旭(新东方合肥学校校长)“熊孩子”也能自由成长周琴/文小档案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爷爷

最想对未来说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最想对本书读者说的话:带着思考去阅读。

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只有良好的土壤、适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才能够帮助他们自由成长。道理虽然深刻,但如何才能真的做到让孩子自由成长,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近日,有一位学生的妈妈每天都在自己的社交网络里发一些与孩子教育相关的小短文。她的教育理念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同时她孩子的经历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小A,男,四年级学生,善良可爱,聪明好动,精力充沛,好奇心重,纪律性差。借用他妈妈的评价,这是个极度闹腾但又善良可爱的“熊孩子”。在日复一日的闹腾中,老师对小A失去了耐心:小A上课脱鞋,老师就将他的鞋子扔出窗外;小A与同桌打闹说话,他就被安排在讲台的侧边“享受特殊待遇”。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小A的妈妈也为此跟校方进行多次沟通,校方以不影响他人为由同意了老师“上等座”的安排。这让小A妈妈无言以对。

试想一下,如果小A是您的孩子,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折腾下,在您一次次被请进学校办公室谈话的情况下,您会怎么办?我相信大部分家长在面对这种糟糕的状况时,首先会向老师道歉,然后当面训斥孩子一顿以示警告,接着带着怨气回家,最后关上门,把孩子结结实实揍一顿。

当小A的妈妈从学校受挫回来后,她没有急着批评孩子,强迫孩子磨平身上的棱角,而是跟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扮演老师,自己扮演家长,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她了解孩子的个性,所以告诫孩子:当现状改变不了时,首先要学会适应;当一切都变得不那么常态化时,记住做最好的自己。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时刻想着去改变或者塑造孩子,应该让他自己发展,挖掘自己的潜力。不要想当然认为什么是好的,就强迫孩子去做,应该让他有自己的天空。可是从上一代人开始,成年人就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劫持了孩子们的童年,给予种种压力,家长以超人般的热情逼迫孩子、锻炼孩子、保护孩子,希望孩子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最好的机遇,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表现出色。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比如钢琴、绘画、围棋、柔道等,这些兴趣班很多都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报名的,仅仅是因为别的孩子都学了,别的孩子都会了,所以就要去学。成年人从来不思考这样越俎代庖式地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错过人生中很多能够历练心灵、有意义、有趣的东西。

小A的妈妈在面对小A这个好奇心强、精力旺盛的孩子时,首先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给孩子报了一个户外体验营,一边释放他的精力,一边磨砺他的毅力,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培养他的独立性。孩子没有学习大家热衷的钢琴、绘画等才艺,因为妈妈了解他是一个静不下来的孩子,这些当然就不太适合他。但小A有胆识,动手能力强,所以就让他去参加机器人兴趣培训、户外5+1体能训练。

我非常赞同小A妈妈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既不能直接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也不能以成年人的意愿束缚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成为飞不上蓝天的小鸟。小A在妈妈的耐心教导下,虽然依旧调皮,依然闹腾,但他的个性却在不断彰显。教育没有扼杀孩子的天性,而是顺应孩子的本性,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结合小A妈妈的经验,我们应该反思,在家庭、学校与孩子的教育互动中,应该改变的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教育本身。教育应当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以使教育更加符合孩子自由成长的需要。作为家长,究竟如何才能帮助孩子自由成长呢?尊重孩子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孩子成长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孩子对生活才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焦耳自幼便对物理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会经常自己动手做一些电、热方面的实验。在兴趣的推动下,焦耳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戴尔在15岁时第一次接触电脑,便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拆卸电脑的组件进行研究,热衷于改装电脑配置,以求更好的体验。在兴趣的引导下,他大学读了计算机专业,并设计出了自己的个人电脑。

古今中外,兴趣成就人生的名人轶事不胜枚举。简单地说,求知途径就是“兴趣+爱好+痴迷”,作为父母,必须及时去发现、尊重、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个性

陶行知说过一句名言:教育人和种花木是一样的,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爱迪生小时候好奇心特别强。他在学校里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熊孩子”,因为让同学吃了发酵粉被校长勒令退学,在很多人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但是,他的母亲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便带回家亲自教育,鼓励他动手实验,探求答案。正因如此,爱迪生的个性最终得以发展,并成为有用之材,最后成长为一代“发明大王”。

如果爱迪生的母亲在他退学之后只是一味地责备和教训,我想科学史册上将会失去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拿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

在父母的世界里,有一类“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是自家孩子永远超越不了的巅峰。殊不知,人无完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如果当着很多人的面,每一次都拿自家孩子的缺点与别人比,带给孩子更多的是不满、痛苦、嫉妒和愤恨,根本不会对孩子有任何积极意义。

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总会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甚至是缺陷。这时候,如果连父母都看不起他们,甚至嘲笑他们,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甚至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比较妈妈”或“比较爸爸”。曾经看过一则报道,讲述的是初中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事件中的C女生,带人堵在B女生上学的必经之路上,对她拳打脚踢,揪头发,扇耳光,看后令人不寒而栗。究其原因,就是C女生的妈妈一直拿她与B女生比较,在长年累月的比较中,C对B恨之入骨。此次暴力事件纯粹是为了泄愤。

我想C的妈妈应该认识到,在孩子成长的人生道路上,对手是她自己,只要战胜自己,就是胜利,与他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说,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轨迹,何必追求一致性?面对孩子的缺点,父母应该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多一些鼓励,多一点耐心,而不是责怪、埋怨和比较。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调皮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限制,是不可取的。面对调皮的孩子,不要过分约束,而应该鼓励并加以正确引导。

著名的汽车工程师福特小时候就非常顽皮,他利用雪橇、水壶和煤炭制作“火车头”,快乐地玩耍;利用钻孔机、锉刀等工具破坏家里精美的钟表,以探究竟。他的出格行为常常闹得家里“鸡犬不宁”,一片狼藉。

淘气和调皮往往是创造力的前奏,父母不要认为孩子聪明就是表现为学习成绩好,听话,不捣乱。孩子的调皮行为往往也是他动手实践的过程。这样的孩子通常都胆大,有主见,如果父母能够抓住适当的机会,开发、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那么调皮、淘气的孩子就能迸发惊人的潜能。写到这里,我又想到小A的妈妈,她不仅在家里让小A倒腾,还把淘气的小A送去机器人培训班,让他在课堂上尽情“动手破坏、修复”,充分利用淘气孩子的天性,对他进行培养。

在孩子眼中,他们的小世界是完美的、独立的,是不应该受控制的。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颗种子,他们要自己沐浴阳光,经历风吹雨淋,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播下了种子,就不要再过多地去干涉他们,让他们在阳光雨露下自由自在地成长吧!校长点评“小A”同学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他有这样一位理解他,懂教育,又能承受世俗的眼光和压力,给孩子保护和条件的好妈妈。对于家长,家庭教育中的很多问题是知难行亦难。家长既要坚持读书,读好书,系统性地读书,还要有勇气,创造条件,把自己认为对的理念在现实中践行。这要克服现实的压力,世俗的看法,自己内心的焦虑,甚至是孩子的不配合与不理解。所以,父母是孩子的起点,家长的眼界决定孩子的世界。向这位家长致敬、学习。也感谢周琴老师的细致观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又精彩的成功案例。点评人:孙东旭(新东方合肥学校校长)和你一起,真好李涛/文小档案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母亲和儿子

最想对未来说的话:努力活着,不随波逐流,守护自己的梦想与良知。

最想对本书读者说的话: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孩子,如果真有时光机器,

妈妈最想回到你诞生的那一天,

那是你和世界相连的最初。

但世界那么大,

我知道,总有一天你会飞得更远……——龙应台亲爱的儿子:

你好,今天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感恩节,明后两天你将在学校里进行紧张的期中考试,为了不打扰你复习,我把很多想对你说的话写下来。

我关注你的学习成绩,每次大考之后帮你统计各科各项的失分率,希望你及时弥补知识上的漏洞。但我也深深知道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兴趣,学习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本身应视为乐事而非畏途。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除了天分,我想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拥有超越常人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每个人一生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孩子,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善良、勇敢、独立。我希望你身心健康、正直勤勉、快乐真实,有清晰的头脑、宽阔的胸襟和丰富的内涵,面对困难时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独立战胜困难的勇气。我相信好品格本身就是竞争力。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掌心里的宝,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全心全意依恋父母,可是孩子慢慢长大,就会逐渐走到父母前头。去年8月20号是你的“独立纪念日”,高中住校的第一天。前一天妈妈在家默默流泪,因为从此你和我们聚少离多,渐行渐远。龙应台说,父母就是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一年半之后你将离开家,如果在外地上大学,也许一年我们只能见几面。但是妈妈想告诉你:放心去飞,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吧,你不是第一,但却是妈妈心中的唯一。

亲爱的孩子,感谢生命中深厚的母子缘分;感谢你带给我前所未有的体验,无论喜悦与烦恼;感谢你信任我,让我的精神变得充实,生活变得丰富。儿子,妈妈打着给你写信的旗号,其实也是给自己写了一封信。教育是一条自醒的途径,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修行,是执着地栽培自己。做母亲是心胸和智慧的远行,借着教育你,我也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见贤思齐,从善如流。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孩子,因为有你,我才会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索,提升和完善自己,做更好的母亲。我也希望自己始终保持好奇心,心态开放,到了八十岁仍能享受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之美。谢谢你教我的那些苹果手机里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希望永远和你有共同语言。

今天妈妈还要向你道歉。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虽然生下了你,但并不意味着同时就具备了培养你的资格。妈妈有时脾气急躁,情绪不够稳定,我内心的焦虑与浮躁也影响到你,让你受到我负面情绪的困扰,但你还是包容、原谅了我。是你“培养”了我,让我内心平静,时时反省,理性思考。你用你的纯粹、清澈,为我清洗成人世界里的迷尘。

孩子,人生有悲有喜,有起有伏,不论你快乐骄傲,或痛苦沮丧,妈妈是你永远的朋友。我会倾听你所有的故事,如果你愿意向我敞开心扉,和我分享。对了,最近我又下载了不少经典影片,等寒假我们一起看吧,我非常享受和你一起窝在沙发上看电影的美好时光。

最后我想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你,亲爱的孩子,韶华逝去人终老,但是和你一起成长的感觉真好……爱你的妈妈于2015年感恩节名师点评

第一次读这封信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只有两个字:感动。

陈子健是丝绸校区高二尖子班在读学员,他机智、幽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曾经有句话说:一个优秀的孩子身后必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跟子健妈妈接触之后我对这句话体会更深,她也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在这封信里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和期望。她告诉我们,学习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也是我想告诉每一个孩子和家长的。教育和学习不仅仅是对孩子,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也要在这条路上不断自省和学习,教会孩子和我们自己:善良、独立和勇敢!点评人:唐卉(优能中学部英语教师、陈子健任课教师)家庭教育中的四大关键因素王天一/文小档案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父亲

最想对未来说的话:用双手换取未来,向世界证明自己!

最想对本书读者说的话:人生就像旋转的陀螺,停下来就会倾斜倒下。

说起孩子,每个做父母的都有说不尽的话题。孩子是每个家庭快乐的源泉,是父母的希望。我们对孩子倾注了无尽的关爱与教导,希望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成为一个德行与能力都很优秀的人。因此,家庭教育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家长眼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家庭教育谈谈我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走入社会不久的教师,我还没有结婚生子,家庭教育的经验并不多。但是,作为一位被教育者,我却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成长经历。

幼儿园时,我并没有很出色的成绩,而是很调皮,喜欢打闹,考试有时会得倒数第一(粗心落题所致)。但是跟当时周围很多孩子比,我至少上过幼儿园,所以在进入小学的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

进入小学之后,我的成绩在班级里一直是名列前茅,数学更是经常得满分,语文稍差一些。我从三年级开始参加数学竞赛,四年级开始不断获奖,备受班主任喜爱,并封我为“大徒弟”。在小升初考试中,我成功考入吉林五中连读班(只考数学)。

初中一开始的时候我成绩很差,并且课堂纪律不好,班主任屡次找我的家长,甚至有过让我转班的念头。初三开始,班主任对我态度变好,我的成绩也开始一点点地进步。在吉林一中招收竞赛学员的提前选拔中,我以物理科目全市第六名的成绩提前进入一中奥班,中考取得590分(满分600分,全市第80名)的成绩。

高中时我参加了物理竞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最终取得了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省级一等奖,还因此被保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我认为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点:从小重视智力开发

在我的智力开发中,我父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时候,我们家里除了吃饭几乎是没有闲钱的,但是爸爸还是会买一些汉字、古诗等图纸贴在墙上,每天陪着我读。就这样,我读得多了、读得久了,慢慢也就背下来了。

后来我稍大一点,爸爸开始教我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小九九”等。在别的孩子还只会嬉戏打闹的时候,我就已经会了这些,这让我在后来跟同龄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大大增加了我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人们往往更愿意对自己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付出很多,进而不被超越。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小时候背这些东西一定过得很无趣,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我的爸爸不是让我自己去背,背不好就不能怎么样,而是陪着我背,陪着我玩,每天背一点点,时间久了就全背下来了。

除了这些,爸爸还跟我玩扑克、下象棋、教我拼魔方等等,这些对智力开发大有帮助!爸爸和我玩扑克不是为了赢我,而是教会我如何出牌。比如,如果我输了,爸爸就会看我的牌,告诉我应该如何去拼牌,按怎样的顺序出牌才能赢。这时,我自然就会认真思考整个游戏过程,然后按照爸爸教的出牌顺序去战胜他。下象棋的时候,爸爸总会笑着告诉我,你有一步好棋(都是他故意设计的),我马上就来了兴致,认真观察,仔细寻找。对于魔方,爸爸也只会拼一面而已,但他还是仔细研究了一番,终于得出一系列方法,然后告诉我如何把一块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对我当时的思维冲击是巨大的。

太多太多的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父亲让我每一件事都做得很开心、很有兴致。所以,各位家长,孩子需要的是成功,需要的是成就感,只有做得好才能有兴趣。为什么游戏可以吸引那么多的孩子甚至成年人?因为在游戏中,我们能不断地取得胜利、战胜电脑。严字当头不溺爱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原因各种各样:不能长期陪伴,好不容易见一次,肯定要好好稀罕稀罕;爸爸说,妈心疼,妈妈说,爸不让,爸妈都说,还可以有爷爷奶奶护着等等。

各位家长请注意:溺爱不是爱,是害!因为孩子正处于一个世界观没有成型的阶段,很容易形成错误扭曲的是非观。比如打架,如果打架的孩子不受到惩罚,他会在同学面前炫耀,那么别的孩子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帅很酷的行为,从而进行模仿。因此,错了就要罚,这是原则。很重要的一点:惩罚之前一定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我上初中之前由于不成熟,没有正确的是非观,经常被父亲惩罚。但我每次犯错误受惩罚之前,他都会先把道理讲清楚,然后罚我面壁,直到我想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成绩、能力只体现一个人的一方面,而道德品质与正义感才是做人的根本。我们必须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是非观,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鼓励赞美很重要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参加数学竞赛,但开始的时候我在我们那个班级里是非常平庸的。与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个同学,他性格活泼开朗,学习也很不错,深受老师的关注与喜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完全没有找到自己的亮点,没有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但是,我的普通并不是我真的很普通,而是我对自己没有自信,不敢表现自己。后来大概过了一年,在一次给老师检查习题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我的能力。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老师问我是不是自己做的,我很奇怪她为什么这么问,就回答是我做的。然后,老师又给我出了几道题检测了一下,证明了我的实力。从那以后,老师对我也开始关注起来,于是我自信心爆棚,学习进步得很快。在之后的考试中,我的分数往往比第二名高很多。

从前面的个人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在初中的前两年,我在班级里也很平庸,但是最后却能在两次最关键的考试中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不得不归功于我的初中班主任。前两年的平庸不是因为我能力不够,而是自信心不足,因此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拼尽全力。在初二下学期的时候,我们班主任讲到了韩愈的《马说》,在课堂上,她说我是我们班的千里马,这对于当时毫无亮点的我影响是巨大的。你们应该可以想象,那种在班级里找不到自己优势的孩子平时不敢大声说话,当他们听到这种话该有多震撼!从那以后,我开始相信自己的潜力,认真学习物理与数学这些我很感兴趣的科目。在接下来的几次小测验中,我的物理与数学成绩多次名列班级第一,而且当时我所在的班级可以说是全市成绩最好的班级之一。

以上是因为老师的鼓励、赞美、关注引起我学习态度的改变和自信心的提高,我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一旦成绩好了,我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会增强,因为人们往往会对自己比别人做得好的事情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这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最终结果就是我的成绩越来越好,人越来越自信,头脑越来越聪明。

除此之外,我妈妈还经常鼓励我。在每一次的家长会之后,我妈妈都会告诉我,老师说我是班里最聪明的孩子,就是不够用功。久而久之,我自己也相信我就是最聪明的。即便到了现在,即使有人说我笨,我也不会相信了,因为在我心里,我已经认定了自己很聪明,这就是自信心的建立。以身作则不可忘

孩子是非常喜欢模仿的,这里模仿的主要人群有三类:家长、老师和他们佩服的人。也因此,我前面说,对于孩子的错误一定要严格惩罚,以防其他孩子模仿。作为老师,我们自然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下面,我主要谈谈家长应该做的。

言出必行:这是诚信道德的要求,如果我们自己答应孩子的事情没做到,又如何要求孩子诚实守信呢?

言出立行:拖延症是我们普遍的弱点,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做事不拖延,那么自己必须做到言出立行。

除了上述两点,我觉得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认真勤奋、吃苦耐劳、生活习惯健康、文明有礼等等。总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作所为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这些,你都做到了么?校长点评

从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一名优秀的年轻教师,王天一老师的经历很丰富,是属于用自己的学霸经历就可以征服学生的“偶像级”教师。但是通过他的独特视角——从自己的父母、老师如何培养自己来反向思考,作为父母和老师该如何培养、激发孩子。我们发现学霸的背后是持续地努力,偶像也不都是靠光鲜的履历,更有批判性的思考和深刻的剖析。开发智力,严字当头,鼓励赞美,以身作则,这四大原则非常精辟。想让孩子充分发挥潜力的家长们,一起行动吧!点评人:孙东旭(新东方合肥学校校长)孩子的成绩与品性取决于家长王明/文小档案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初中班主任

最想对未来说的话: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最想对本书读者说的话: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让你生活无忧。

自2011年3月加入合肥新东方以来,每个阶段我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孩子的品性与学习成绩实际上是与家长的品性和教育素养有很大关系的。接下来,我就列举几个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案例以及我的处理方式,供大家交流讨论。案例一:我要换老师

2012年,我在丝绸校区接到一个优能个性化学员。咨询师给我打电话时说孩子学习主动性非常好,也很懂事,尊重老师,就是学习方法不对,希望到新东方来找老师帮助她寻找好的、有效率的学习方法。而且,这孩子之前已经上了英语老师的课,反映非常好,孩子特别喜欢英语老师的教学风格等等。我听咨询师这么一说,心里顿时轻松了许多。要知道,大部分孩子来个性化都是因为学习主动性差,非常懒,家长才让孩子专门由一个老师来管教。这个学员既然这么好学,只要我把课备好,其他的都可以不用管。虽然孩子前面已经换了几个老师,我还是认为我是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

到上课那天,我刚进教室,孩子迟疑了一下,然后站起来跟我打了声招呼。我自我介绍了一下,然后跟她说明了上课的流程,需要配合的事情以及课程的规划,随后就正式上课了。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她听课和记笔记都特别认真,但就是有一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看不出来她到底是听懂还是听不懂。我当时没怎么在意,只是以为孩子内向不善于表达。上完课之后,我还跟咨询师反映了一下,说这个孩子很听话,我和她上课配合得非常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咨询师当场也问了孩子数学老师怎么样,孩子在咨询师、她妈妈以及我的跟前说老师很好,而且评语也很专业:内容充实,上课很流畅,逻辑性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