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体验的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09:29:36

点击下载

作者:车建新,钱莊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生活·体验的智慧

生活·体验的智慧试读:

推荐序

开启内心来发现一个不同的轨迹

彼得·圣吉(Peter M.Senge)(管理大师、《第五项修炼》作者)

中国的企业家正在让中国发生改变,也开始让世界发生改变。在商贸领域,中国在历史上就一直富有创造力。近10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文化孕育的企业的成功不仅局限在中国,而且走向了全世界。阿里巴巴历史性的上市,也毫不夸张地显示了一点:在创新和创业领域,中国企业家正在成为全球的榜样。

但是,企业家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他们的创新究竟属于哪一类?

多年前,我的老师南怀瑾先生曾说:“中国没有企业家。”我疑惑不解地问他:“中国各地的私营企业正在爆发式地增长,为什么说没有企业家呢?”他回答说:“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企业家的标准是胸怀天下苍生的福祉,并把提高社会生命的福祉作为目标的人。而现在大家只是为了赚钱,所以没有真正的企业家。”

南师的话让我思考良久。我意识到这当然不只适用于中国。现代社会中大家普遍的心智模式就是:赚钱,成为传奇式富豪。这就是企业家的驱动力。但其实我总是感觉这个理解过于简单苍白。

多年前,在dot-com泡沫(即互联网泡沫)正值巅峰的时候,我的好朋友、战略策划专家普哈拉(C.K.Prahalad),为了近距离观察这些投资行为,就从密歇根搬到了加州。一年以后我问他,这些创业者的动机是否都是为了成为传奇富豪。他回答说:“对于那些平庸的创业者,是这样。但我调查的所有‘连续创业成功者’(已经创立多家成功企业的创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动机:他们要改变世界。当然,他们还相信,当他们成功改变世界的时候,也会赚到很多钱。”

所以说南师的话里面包含两个问题,“企业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只是其一。其二是“影响今天社会变革的创业者应如何转变心智模式,开发自己的深层愿力,以增进人类生命福祉为原动力”。

我认为,车建新先生在《体验的智慧》中的反思和分享,正可以帮助我们面对这些问题。

表面上看,建新的经历和中国许多成功的创业者的经历一样。从25年前木匠出身的创业者,到今天建立了拥有100多个大卖场、价值600亿人民币的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1/4个世纪的时间里,建新的生命被企业增长的需要所驱动:企业快速发展,自己行迹匆匆,辛劳工作。但是,在这期间的某个时刻,一种内在的觉知呈现于当下,建新意识到:外在的发展经历,同时也是内在的成长历程;红星美凯龙也是自己修身成长的道场。于是,建新开始了内观反思。

很久以来,建新对员工就有一种深切的责任心,比如十多年前就为员工提供有机食品。他在公司文化里努力提倡,在物质进步的同时要有情商和精神的提升。他知道,个人成功不仅仅是财富的增加,更是人格的成熟和成长。

期待建新的书能够帮助许多企业家寻找内外兼修之道,把创业看成个人修身的道场。迄今为止,很少有真正的创业者把修身当成神圣的追求,这其实是个悲剧。建立和发展一家企业,是要亲手为许多人的生命福祉负责。不好的管理者会让许多人的生命痛苦不堪;好的管理者则能够激发大家的深层潜力,不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能成长为好的父母、配偶、朋友和社区领导者。我们在职场中度过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时光。好的管理者知道自己身上担负的精神发展的责任,也就是不仅要完成业绩,还要让员工成长。成功的企业不仅创造就业和客户价值,还可能建立共同的、有尊严和承诺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南师所说的心怀更美好社会愿景的“真正的企业家”,应该涵盖这些方面的内容。这与时尚流行的“社会责任”或其他抽象的理念无关,它是建设能够让生命状态变得更好的企业的基石。

建新的这本书揭示,自我反思的能力是进入这种修身之道的门径。知止而后有定。停下来,静下来,才能深入反思:反思自己的思想,叩问自己的动机,觉察自己的欲望和恐惧。

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都是习惯的产物。习惯造就我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而自己却几乎无法察觉。东方思想认为这不只限于今生今世,因为它还来自我们“先天种子”的业力。印度思想中将这种深层习性叫作sanskars (潜意识),那是我们灵魂深处的深刻痕迹。但是,痕迹虽然很深,却并非不可改变。因为它只是“痕迹”,并非我们的本性。几乎所有修炼传统都承认这个基本思想。而转变习性的修行道路,就在于发愿承诺,耐心精进,百折不挠。

佛法和大多数修炼传统一样,都认为个人修行并非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更大的生命,为众生服务。修行发愿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南师说,很多人虽然认真发愿,却不能坚持修行。在愤怒和恐惧中,我们会很快忘记,自己曾经发愿帮助他人和众生。坚持修行的实践能力,要从“警觉的心”开始培育,不断培养柔软的慈悲爱心,化解坚硬的瞋心。这个修行的可能性,是从觉察瞋心和恐惧开始的。反思就是觉察力的修行。来自智利的著名生物学家马图拉纳说:“我们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改变历史。”

建新的书表明,工作繁忙的企业家也可以建立反思的能力。希望其他企业家也能这样做。企业家将改变中国和世界的未来轨迹。过去,西方的轨迹是金钱、消费和物质主义。未来,中国和世界又会是什么轨迹?是否应该回归人类社会深层的智慧传统?这是今天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严峻的选择。答案目前还未可知,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不同的轨迹只能通过开启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发现,只能通过像建新这样的反思修行来开启。

如此,社会中就会出现真正的企业家领袖,他们就是管子、孔子、墨子等古代中国先贤描述的“修身成人”的社会领袖“仕者”,如儒家名言:学而优则仕。2014年秋分

在观念的追问中遇见诗意

于丹(著名学者)“红星美凯龙”这名字很奇怪,前一半像公社,后一半像外企,组合在一块儿,是中国最大的家居品牌。

董事长车建新,看上去温文尔雅。在我的印象中他似乎总是带着笑意,没有行业老大的飞扬跋扈,反而闪烁着一点若隐若现的天真。

我第一次在论坛上见到他,听见他向创业的大学生们介绍自己:“我是个木匠。”他讲到自己14岁时的一个黄昏,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迎面走来一位颤悠悠挑着秧苗担子的老人,这个14岁的少年一瞬间清晰地望见了60岁时候的自己,于是他决心改变人生,走一条创造新自我的道路。

从那个黄昏开始,一个小木匠开始打造最精良的家具和最精良的人生。向外,他亲手缔造了中国最大的家居王国;向内,他用30年光阴酝酿了诗意盎然的哲学观。

他把这个内心王国的价值称为《体验的智慧》,他的自序就叫《

一切智慧皆来自体验

》。我慢慢读此书,但见满树繁花照眼,一枝一叶都来自于以身体之、以血验之的自我经验。比如他在小区里跑步时,就会思考自己和麻雀谁更快乐,后来得出结论:“财富是认知出来的。麻雀认知世界是它的,我认知世界不是我自己的,所以说,我的财富没有它多,我也没有它幸福。”那么,超越了财富去看呢?车建新认为:“人类应该勤劳以后变幸福,因为勤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规律。”

他还有一个更为经典的结论:“世间万物其实都是相对的。所谓‘有限幸福’也就是说有‘度’才会幸福,无‘度’必定痛苦。”

我以为,这样一个行业老大,能够谦卑地和麻雀比幸福不易,能够有这样的节制和彻悟更不易!他请我出去吃饭的时候,两个人点不了几个菜就吃不完了,他就把服务员叫过来问:“这份炸豆腐有几块?”小服务员说:“一道菜10块豆腐。”车建新笑眯眯地说:“小妹妹,你看我们只有两个人,给我们上5块好不好?”小服务员有点不高兴:“我们不卖半份的。”“知道,知道,我们钱付整份的,就是吃不完不好浪费,上半份好不好?”车建新还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我于是想起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讲到知行合一时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车建新自己也是一个哲学家,他一点一点把自我体验中琢磨出的感受再一样一样地还原到寻常日子中,去把握一种更有质量的生活。

人、人学与“中国的羊皮卷”

秦朔(中国商业文明研究发起人、独立财经观察家)一

人是世界上最神秘和神奇的生灵。古希腊思想家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在阿波罗的德尔菲神庙上铭刻的那句格言——“认识你自己”,至今仍是人类求索的核心命题。

人在中国传统中的地位同样重要。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尚书》提出,“惟人万物之灵”;《礼记》中记载,“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把人看作世界的中心。荀子在阐述人与万物的关系时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的这个观点,被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人”字释义时延续了,人被视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在比较中国和西方对“人”的看法时,不少研究指出,西方更偏重于“认识论”,即试图从物质和科学的角度弄清人究竟是什么;而中国更偏重于“体验论”,即更多从心灵体验的角度研究人,“心是道,心是理”,“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西方艺术重视再现,中国绘画重视表现,根源就在这里。

从马克思的立场看,劳动创造了人,生命在于运动,人是改造大自然的生产实践的产物,而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又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和社会关系。所以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时,只有通过实践并借助劳动工具的革新,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延伸(如汽车是腿部的延伸,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人类才能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相比,中国文化中对人的价值体认,更多是伦理学意义的,也就是把人的价值与其在伦常关系中的表现联系起来。例如,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就是用来调整和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无论是从西方的认识论和实践论角度,还是从中国的体验论和伦理学角度,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不会停止对“人”这一永恒谜题的求解。

人为万物之灵,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能思考和体验,并把知识、经验和感受通过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使后人总是能站在前人肩上继续探索。

在对人的探索道路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可能是最重要的工具。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很多都是伟大的教师。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提倡“每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苏格拉底说“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这两位东西方的“至圣先师”,毕其一生,都把教育、学习与人生关联在一起。二

一个世纪以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应,全球出现了不少专门研究和传播人生态度、性格习惯、思考模式、人际交往、修身处事、形象塑造、职场路径、组织行为、公司文化等与“人”的思想和行为高度相关的学术、教育和励志流派,并经由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像“心灵鸡汤”、“心中巨人”、“思考致富”、“积极心态”、“情商”、“逆商”、“学习型组织”、“穷爸爸富爸爸”、“奶酪”、“九型人格”等词汇早已深入人心。而诸多政治和宗教领袖、商业巨子、推销大师、社会名流、传媒明星、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也在社会需求的驱动下,参与激励教育,撰写励志作品,与人们分享其奋斗经历和观念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曾花过一些时间研究包括成功学在内的全球激励教育的流变。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威廉·詹姆斯说:“普通人一生只是运用了10%的人生潜力,人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其思想而改变其生活。”激励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人的心理、态度、习惯、认知等方面的改变,让人超越庸常,迈向理想的自我、卓越的人生、恒久的快乐。在某种意义上,激励教育可以说是“励志性的人学”。

不久前去世的美国成功学大师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曾对1776年美国建国后200年间讨论成功因素的文献论著加以研究。他发现,前150年中的作品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包括正直、谦逊、勤勉、朴实、耐心、勇气、公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品德成功学”认为,真正的成功与人的品德密不可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功学转向强调个人魅力,即成功与否取决于个性、社会形象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圆熟技巧。由此出发,注重人际关系和公关技巧的“关系成功学”,与注重“积极心态”的“心态成功学”成为20世纪成功学的两大思潮。究其原因,在市场经济下,价值实现往往依靠交往与交易,因此人在交往中被认可的程度,人的心态、沟通能力和影响力,往往能发挥显著作用。《人性的弱点》的作者戴尔·卡内基是“关系成功学”的奠基人,他信奉“人的成功,15%在于专业知识,85%在于人际关系和处事能力”。其学说广泛应用于沟通、演讲、谈判、推销等领域。另一方面,以“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拿破仑·希尔、W.克莱门特·斯通等为代表,孕育了“心态成功学”的潮流。他们推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idea)”。这一流派后来与心理学、神经学、医学等交融,衍生出更多分支,包括以阿德勒和弗兰克医生为代表的“维也纳精神治疗学派”,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威廉·詹姆斯、加德纳·墨菲为代表的潜意识学派,以外科整容医生马尔兹为代表的“自我意向理论”,以约翰·葛林德、理查·班德勒为代表的“神经语言学”,等等。

成功学中有很多重要著作。《人性的弱点》在美国的发行量一度仅次于《圣经》。流浪汉出身、后来成为心灵自助专家的奥格·曼狄诺所著《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销量接近2000万册。曼狄诺年轻时,被内心疑惑和失业的痛苦所折磨,四处寻找答案,直到有一天得到“来自上帝的馈赠”——一本《圣经》和一张书单,从中获得神奇的力量。书单上的著作皆出自美国200年来的成功人士之手,且都有很强的励志性,如《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等。这十几本书后来被统称为“羊皮卷”系列,1996年在中国出版,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三

我在2004年所写的《最伟大的激励》中曾提出,在21世纪,中国面对着经济发展与文明复兴的两大命题。相应地,中国人也面对着双重的挑战,一方面是创造财富,力争上游;一方面是内心充实,喜乐幸福。由于这种“双重性”,中国需要借鉴的激励资源不应该局限于“心态”和“技巧”,21世纪中国的成功学,应该是复合性的、全面的成功学。

中国入世后10多年来,励志类图书已成为出版业的一道独特风景,企业家传记(如韦尔奇、乔布斯、李开复、马云、俞敏洪、王石、冯仑、潘石屹、稻盛和夫等)、引进版图书(如斯宾塞的“一分钟系列”)和本土性培训著作(如曾仕强、汪中求、李践等的著作)是三大组成部分,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如“赢在中国”和杜拉拉系列)和出版机构的努力(如中信、华章、蓝狮子、湛庐等),中国的励志教育市场不断成长。

但是,中国能否出现像“羊皮卷”那样经久不衰的励志大作呢?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今天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从过于细分的角度切入,很难有大影响;面面俱到的东西,往往缺乏血肉,显得教条和堆砌;明星企业家的作品,有轰动效应,但因基本是从企业历程的角度展开,除了像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等极少数作品外,很难成为专门性的励志教程。

在此背景下,我读到了红星美凯龙集团创始人车建新先生的心血之作《体验的智慧》。研读再三,我认为该书堪称是“中国的羊皮卷”,开辟了中国成功学、幸福学、励志教育的新视野,是一部知行合一、学思兼修、气韵饱满、灵光四溢、态度谦诚、新意盎然的关于人之为人、人之自然、人之成长、人之成功、人之幸福的体验之书、分享之书、睿智之书、妙趣之书。

读完全书,我仿佛理解了车建新这个从贫苦农家走出、自小读书不多的小木匠,为什么历经30多年的奋斗,能成为商界翘楚,而且不断超越自己,更新思维,以体验为乐,以创新为快。我想这正是因为他有两件宝贝,一个是他从父母身上承续的那些最朴素也最持久的价值观,勤劳、俭朴、正直、付出与智慧;另一个是他走向社会,千辛万苦、千锤百炼后形成的学习和思考习惯。他永在观察,永在揣摩,永在学习,永在提炼,他是实践者、学习者、体验者、思想者,宁可选择一万次“异想天开”,也不会选择一次让大脑僵化。正是这样的习惯和历练,让他观乎万物,化成人文,融汇百科,自成一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文,心学也。读《体验的智慧》这部“中国的羊皮卷”——认识生命、经营人生、追求真善美的励志之作,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创新之作——必定会有思想的收获、心灵的收获。

问自己一个与生命有关的问题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

在《体验的智慧》由蓝狮子策划出版以前,我知道车建新是因为红星美凯龙,他是那个行业的传奇。2011年,秦朔介绍我与车建新见面,是因为车建新在写一本书。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写一本书的冲动,但每一本书如每一个人,有不同的面貌与思想,也折射出写作者的过往和落笔的初衷。“车建新为什么要写书?”我问。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晚年写回忆录,朋友问他,为什么要写书,他说:“我要有一面镜子看清自己。”

过去20余年里,我写过很多企业的书,也出版过很多企业家的书。车建新的创业经历也许是一个不错的中国故事:近30年,从600元借款变成近千亿资产,财富增长1亿多倍。车建新却说:“我要写自己的体验。”

体验就很难数字化了。体验会有体温,会有徘徊,会变得柔软。“14岁那年夏天,我帮母亲去挑秧,路上有个老公公,已经74岁了,他和我一样在挑秧,然后我想到:难道我要像这位老公公一样再挑60年的秧?当时我暗下决心:这辈子一定要先苦后甜。其实我之所以从农村走出来,出发点只是‘要让自己当一个有用人’,不想依赖父母,只想利用好家庭、朋友的资源,为家庭赚钱,想把事情做好,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想超过别人……”

这是一个场景。少年,和他的一段内心独白,充满了企图,有方向,却没有道路。“我16岁那年,刚从乡下到城里来打工,第一次上街才知道,城市里是靠右行走的。这次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原来走路也要学习,不学习是没法生存自立的……”

每一个从乡村或边城走出来的青年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吧。城市的马路太宽了,陌生的秩序让人不知所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生命都是伟大的。既然是生命的存在了,来人世间走一遭了,起码应该活得明白:我是谁?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后者更是以追求智慧的方式去探索人生、体验人生了。”“什么是生活?生活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未经思考和体验的生活是不值一过的,只能说是生存而已。”“人生就是三件事,一找到事物的本质,二找到事物的规律,三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是创新发明。”“我们总是看见天鹅在水面上,骄傲地昂着头,自信而优雅地游着,却往往忽略了它在水下不停运动的两只脚——人亦如此,要想骄傲地自信着,只有永不停息地努力啊!”……

读着这些文字,你可以听见骨骼成长的声音,很原始,很直接,很欲望。它们属于这个以达尔文主义为信仰、以享受为耻辱的时代。它们属于一代人:迷信进步,拒绝矫情,以生命去换取物质,以物质来印证价值。

在车建新的任何时刻,他都想找到自己在公共世界里的存在和价值:“人人都会照镜子,但我后来发现,生活中还有一面镜子,而且是更重要的镜子。它的镜面是什么做成的?是他人的眼光。”“27年前,我问自己‘我是谁’,答案是‘一个好木匠’!”“过了5年,我又问自己‘我是谁’,答案是‘一个勤劳的生意人’!”“后来我再问自己这个问题,答案是‘一个用心做事的人’!”

从手艺人、生意人,到追求事业的人,这种不断的自我设计、自我超越,就是认知自己的方式、认知自己的过程。这样的修炼发生在几乎所有的事业中,无论出世的,或入世的,车建新在商场悟道。

在过去很多年里,中国企业界流行的是对“弯道超越”、“狼性营销”,以及“微笑曲线”等商业技巧的探索,这些商业思想的梳理帮助一批中国公司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但在功成名就后,中国企业家再往何处去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对于经济与物质的成长,也许我们尚可以勉强勾勒出稍稍清晰的轮廓,可是,在更大的时空背景下,我们会产生更致命的迷失,那就是我们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就像R.G.科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中所写到的:“我们可能走太远了,以至于忘记了当初出发的目的。”这句名言的另外一个问法是:我们追逐财富的人生真的是出发的起点吗?

其实这又是一个永远都找不到标准答案的问题。

提问的意义,有时不在于答案,而是问题本身。体验过写作乐趣的车建新,将仍然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奔跑,他的红星美凯龙将越开越多,他的资产可能继续膨胀成1000亿元、2000亿元。这是他的工作,鲜衣怒马,冷暖自知。而与众不同的是,他同时还在思考那些柔软的问题,比如意义、价值、存在。他还像很多年前的那个江南少年一样,向着空气提问,对着影子自语。

在对“成长”和“生活”的哲思后,车建新继而发问“生命”。这很奇妙,我们会在同一个故事里找到若干个甚至是冲突性的答案。

自序

一切智慧皆来自体验车建新

一切的智慧皆来自体验——这是我40多年的人生里最为深切的感悟,也是我下决心完成这三本有关成长、生活和生命哲学访谈录的初衷。

现在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来向我讨教所谓成功的秘诀,可我觉得自己实在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人家不相信,以为我不肯讲,于是我逼自己用心去思考起这个问题。

我想,如果要说我今天的事业算得上是一些成功的话,那完全得益于我长期对生活对工作用心地观察、分析、解剖、总结、想象、联想、模拟和互动的习惯,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体验。

对工作与生活的体验,把体验积累的智慧再去体验工作、体验生活。也可以说,是体验伴随着我人生的成长和情感的阅历。

两年前,我出差去了一趟新疆。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乘飞机只要45分钟,坐汽车的话却要5个小时,但我还是坚持坐车去,想看看路上的风景。接待我们的人说,两边全是不毛之地的戈壁滩,没什么好看的,我说看戈壁滩也好啊!行进的途中,果然什么都没有,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原来戈壁滩就是一片荒漠。但当经过天山时,我突然感觉惊喜来了——这里不是火星吗?

这一刻,眼前那些不十分陡峭的小山坡,不那么尖的山岩,分明是火山喷发后残留的遗骸,而且还伴随着一种快被烤焦的感觉……我顿时大呼:“这就是火星!我们到了火星啦!”车速时慢时快,我顺着那个节奏又半躺下来,看着天空,看着岩石,更有穿行于火星的感觉,因为视线更集中,把周围的公路等景物全都虚化掉了。同时我在不断地联想:其实这个地方可以说同火星是一样的,火星同地球也差不多,都在围着太阳转,只是地球多了氧气。不一样的只是温度与引力,其他肯定都一样……我还联想到了天文学家曾经的观察、描述:埋在土星环里的都是冰块,与北极一般。其对火星表面一片贫瘠、焦燥的评价,真与我当时的体验产生共鸣啊!

我对同行者叙述我的体验,他们说:“车总你真会想。”我说,可以开发一条叫“火星之旅”的游览线,山石林中设置那种下面铺了轨道、两人座的“探月车”,一节一节的,转来转去,时上时下,让更多的人来体验火星。

这就是体验的力量。

体验,不仅能提升人在平凡生活中的智慧,还可以获取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许多东西。体验真是个宝贝,认识体验,当然更要善于体验。

人为何物?说是高级动物并不精确。人是智慧的动物,更是希望的动物,其所有的智慧都是体验而得。其他动物为什么没有智慧?因为不会体验,或者说根本就缺乏体验的功能。就论最原始的本能,同样是食,动物无一例外只会生吃,而人类把果腹充饥进化到了丰富的美食文化;同样是性,动物只是交配,而人类可以演绎出浪漫万种的爱情……照我看来,这个巨大差别的秘密,就是体验的功能。

十分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并不重视体验,甚至让这一功能都关闭了、退化了,那怎么还会有智慧的产生呢?

我是个“求本主义”者,也是“联系主义”者。什么是“求本主义”?就是寻求生活的本质,分析事物的根在哪里。体验的智慧才是人的本质。

那么,体验的本质又是什么?我觉得它是一种个体与世界上人、事、物的联系,是活在当下的标志,是进入情境中的视觉化的思考。

当然关于体验的具体内容,书中除了专门章节的阐述,还会在多处涉及,在这篇序言里,我只想先同大家分享一二,因为它们是我开始这次访谈的精神基础与缘起。

首先我要讲一下,在我真正开始思考生活哲学的命题时,我经历了一次亲情追思的体验。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母亲,甚至我的祖父、祖母,是他们把生活的接力棒交给我的,这根接力棒上写着艰辛与智慧,我捧着它创业直至今天,所以我一定要把我这些感悟献给他们,作为最好的回报。

我祖父是随其祖父流浪到我现在的老家常州市金坛的,凭着他的勤劳勇敢,在那里扎根生活了下来。父亲9岁那年,祖父因伤寒症离开了人世。听我的姑姑说,祖父临终前全家人都抱在一起痛哭,觉得天都要塌了——这可能是我的家族史上最惨痛的一幕,但也是兴旺的起点——成了寡妇的祖母,靠着她的坚强,不畏欺负,不怕艰难,带领全家走出困境,并且在生活中悉心教导,让我的父亲不仅正直而且有智慧。

父亲那时没有条件读书,12岁就开始外出打工了,成年后很快成了一名技术瓦匠,后来还成了一些项目的负责人。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总喜欢在工作中动脑筋,搞点创新发明。譬如说他砌的灶头,不仅拔风性能好,还会特别增加一个充分利用灶火的余热加温的热水颈管。而我母亲的巧干,可以说是我创业之路的照明灯。她每天下田干活从来没有空担,去时将猪灰带到田里做肥料,收工正好担回庄稼或土块……可惜她积劳成疾,48岁就过世了。多年前,与病魔顽强抗争了13载的父亲也撒手人寰。为此我写过一篇文章《父亲母亲:我成长和成才的根》,这不光是为了思念,更是体验,一种创业精神的体验,现在我有责任把这体验传承下去。

事业其实并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而这种代代传承积累延续的保证,就是对家族精神智慧亮点的深入体验。

最后,我应该说一说本书的成因与完稿。这也是一次合作互动的体验,是漫谈中形成的生活文化之旅的体验。

本书的编撰者钱莊(钱旭东)先生,是一位创意策划人,我的好友,也曾是我直接的下属,现在是红星集团的顾问,但我更愿意把他当成我的文化老师。20多年前与他结识,因为他的一篇文章,我燃起了对文化的浓厚兴趣,并由此把文化融进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把文化之爱融进了我的生活和生命。

说实话,认识旭东前我读书并不多,拿到一本书也总是急着要把它翻完,而正是在与他经常性的交流切磋中,我开始了享受阅读的体验,现在一天连续看七八个小时的书也毫不厌倦。要是一天不读书,反倒觉得缺了什么似的不踏实。学习的体验,我真的感觉是在“同许多智者对话”。小时候,听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话,总觉得那不是真的,但如今却更体味到了其中的价值。

书读多了,感悟自然就多,再加上我自身创业实践的无数体会,于是我们日常的交往,更多成了各自心得的交流、分享与对接。我总觉得钱莊是个另类的文人,在艺商之间有通感。尽管我俩的出身背景、人生阅历和性格脾气差别很大,但在工作、生活和文化的许多观点上,往往竟有如同一人般的共鸣。所以,有一天我提出我们共同来完成《体验的智慧》一书,以让更多朋友参与体验,他也欣然接受了。

还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非常愉悦的体验过程。我俩或是茶余饭中闲聊,或是结伴航行在云端神侃,又或干脆在游泳池溅起的水花中,意识流一般地交换灵感……总之,这三本关于成长、生活和生命哲学的访谈,完完全全是在生活情境的体验里完成的。

所以,对于此书,读者也千万不要正经八百地专心去看,你可以在烦躁地候机、候车时,在漫长旅途的闲暇时,躺在床上但尚无睡意时,甚至在给浴缸放水,或者泡脚的时候来看,总之在“生活着”状态下的阅读体验效果更佳。

你还可以这样:当你认为其中的若干篇章引起你的共鸣,渗入你的意识了,那就可以把这些章节撕掉,一年下来你再看看这本书还剩下多少页,也许这些正是我们要在以后不断修正和重新思考、体验的。特别还希望你能把阅读本书的体验发给我,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互动。

被称为“复旦的尼采”的张汝伦教授说过:“在哲学深处,体会到的是一种个人成长、走向成熟的感觉。”

成长的过程,就是生活在每一天的体验过程,在体验中人才会产生最高的境界——智慧生命。生活是美好的,而生活的哲学只有靠体验才能感受得到。生命是灿烂的,但更需要智慧的体验才能领悟到。体验才能进入情境,情境之中才能进入情感状态,才是活在当下。

愿所有的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年朋友们,一同来分享体验的快乐和体验的智慧。

导论

怎样强壮细胞——可以实践的“12个理论”

我有三个好朋友,一位是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他是专门诊断和治疗大肠癌的专家,是中国肛肠学会的副会长,上海市结直肠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他在国际上很有名,最近几年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巴西等地作为特邀嘉宾,代表中国做过10多次有关大肠癌治疗的演讲,在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和上海电视台的《名医大会诊》做过近20次的关于肠道健康的访谈节目。

第二位是上海长征医院的王金林教授,他是专门研究细胞的。他到美国的国际卫生会议上做过两场演讲,在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也做过两次专访。他对细胞的研究已经位于世界尖端水平。

第三位是深圳的徐教授,他是专门研究中医经脉和血液的,就是血液系统和经脉系统。

他们三位和我的私交非常好,这5年中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我经常向他们提问,逐步得出了一个我自己的细胞理论。我自己号称,学了我的“细胞理论”之后,并注重实践,可以有效延长寿命。

一、了解细胞

人,看上去很强大,但要是将他分割开来说,也很脆弱。人其实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细胞拼出来的,包括肌肉、皮肤、血管、五脏六腑……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我们吃饭也好,保健也好,运动也好,休息也好,都是为细胞服务的。

骨头也是细胞拼出来的,不吸收钙,骨细胞就没有强度。神经也是细胞拼成的,像电线一样长长的,连通全身,用于传达信号。构成我们肌肉的细胞是长条的,像缆绳一样一丝一丝地组合在一起,这样就有拉力了。

人体神奇在哪里呢?就是几乎每一个细胞都有血管供给营养和氧气,否则细胞就没有办法存活。血管分为动脉血管、毛细血管和静脉血管。心脏内的血液通过动脉血管进入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内血液与血管周围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内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而细胞内的垃圾进入血管,带着垃圾的血液再回流到静脉,最后回到心脏。《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就是:所有疾病都是因为血没有输送到位,所有健康法门都跟血液循环有关。

二、认识细胞

细胞是有机体,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大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细胞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其形状也不尽相同,有圆的、方的、长的、扁的,大部分细胞的直径在10微米~20微米之间。

尽管人体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但在结构和组成上大部分基本相似,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细胞吸收需要的营养和氧气后变得强壮,身体需要时可以分裂性地生长,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衰弱的、差的就会死亡,被淘汰掉;强壮的、好的则留了下来,完成新陈代谢。

与人的生老病死一样,每个细胞都有一定的生存期,到了一定的期限就会自然死亡,大部分细胞生存期为100~200天,一般情况下代谢越旺盛、越容易受到损伤的细胞生存的时间越短。胃肠黏膜细胞的生存期只有3天左右,血液中的白细胞有的只能活十几天,皮肤细胞生存期为200天左右,肝细胞生存期为500天左右,而脑与骨髓里的神经细胞的生存期有几十年,同人体寿命几乎相等。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类似,不是分裂性生长,而是吸收性强壮,生存期很长。

人体的许多疾病是因为细胞机能失常引起的,如果能维持细胞的营养均衡,氧气充足、血流畅通,细胞就会不断地新陈代谢,那么人活到90岁、100岁都不会有问题。

我们身上有两种重要细胞:第一种是红细胞,又叫红血球,形状像一个个小的圆盘一样,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中,有20万亿个左右。它们像高速公路上的卡车一样负责从我们的肺里装载好细胞最需要的原料——氧气,然后运输给身体的每个细胞使用。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所以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中有铁元素,所以贫血的人宜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来补血。血红蛋白能和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将氧交给细胞后,然后又会与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结合,将它们运到肺部,排出体外。

红细胞的生命周期是多久呢?120天左右(平原地区)。当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就称为贫血,这时我们的组织和细胞就会缺氧,人就会感到没有力气,缺乏精气神了,就像汽车没有了汽油或汽油里掺了水,开不动了,脸色也会变得苍白。

第二种是白细胞,白细胞是我们身体内的“警察和武装部队”,负责消灭外来的敌人,清理血液和组织内的垃圾,保护人体的各个系统。白细胞的生命周期为7~14天。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肠道和皮肤等一直要与外界的有害细菌接触,人体的口腔和体表随时随地都会有细菌,之所以不会生病、感染,就是因为有一支非常强大的“武装部队”在时时刻刻地保护着我们。如果在哪个部位细菌过于强大,而我们的部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就会在这里发生激烈的战斗。它的另外一个任务是清除体内的衰老细胞和变坏了的细胞。这些坏细胞如果在刚开始变坏时就被清除,我们的身体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如果它们进行了伪装,让我们的“武装部队”无法识别它们是坏蛋,它们就会肆无忌惮地无限繁殖生长,最后甚至将我们的“武装部队”也打败,导致人也死亡,这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癌症。

无论是红细胞还是白细胞,都是由我们的骨髓生长出来的,然后在血管里流动。多锻炼可以让血液流动加快,毛细血管扩张,到达组织的通道就会变得通畅,红细胞和白细胞就容易到达各个部位,清除淤塞,杀菌化瘀。

三、认识五脏六腑

我们的五脏六腑就像中央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心,我们的心脏就像机器的发动机和高压泵,负责将血管里的血液泵到它们应当到达的地方去。如果我们的心脏出现了问题,高压泵的压力就会降低,血液就不能被泵到距离很远的末梢毛细血管,就会出现血液的淤积,细胞就不能尽快地得到所需的养料和氧气,代谢产生的垃圾也不能被及时地运走。人为什么要运动呢?运动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的血泵的流量更大一点,冲击力更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功能减弱,泵血量也在逐渐减少。血是我们整个身体的输送带,血里面承载了很多东西,比如:红细胞、白细胞、营养、水、氧气……它们会随着血液流到每一个细胞去。如果泵的力量不够,血泵不到毛细血管的端头,部分细胞就没有东西吃,长期下来就会提前衰老和死亡。

肺,是负责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它不停地扩张和收缩,通过我们的气管和支气管将氧气吸入肺内的几亿个很小的肺泡内,然后再将氧气转到血管里,由红血球承载后送到组织和每个细胞;红细胞在组织内将氧卸载后装上二氧化碳,再运到肺泡内通过呼气将其排出体外。空气中的污染,会增加肺的负担。吸烟,也会增加肺的负担,加剧对肺的损害。

胃,近端连接食管,远端连接小肠,就像我们常见的搅拌运输车。胃壁有五层结构,最内一层是黏膜,可以分泌很多消化食物的酶、胃酸和液体,最中间是肌肉。食物进入胃以后,胃壁的肌肉一边蠕动,黏膜一边分泌,将我们吃的东西和这些消化酶与食物搅匀进行化学消化,同时一点一点地传送到远端的小肠内。

小肠是我们体内最为重要的吸收营养的场所,有5米多长,表面有一层像“珊瑚虫”一样的绒毛。当我们吃的鸡、鸭、鱼、肉、蛋、蔬菜、水果等食物进入小肠时,大部分已经被我们的消化液分解,由原来的动植物脂肪、蛋白、多糖变成基本的脂肪酸、氨基酸和葡萄糖,这些成分渗入厚厚的绒毛内,被绒毛上的细胞吸收,通过血管转运到肝脏。

肝,是我们体内最重要的加工厂和解毒车间。我们吃的所有东西在小肠被拆解后,变成营养成分经过血管被运送到肝脏,在这里经过肝细胞的加工变成对我们机体无毒、能够使用的原材料,再被送到各处的组织和细胞去使用。如果我们的肝脏出现问题,这些东西得不到肝脏的解毒和处理直接跑到全身的血液里,就会出现中毒症状。如果我们吃的营养太多,超出肝脏的处理能力,也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形成脂肪肝。喝的酒太多、蔬菜上的农药残留等,都需要通过肝脏解毒,解毒以后再通过肝将营养输送到血管里,流到全身。所以,少喝酒能减轻肝的工作负荷。

肾,相当于污水处理厂,它与我们的血管相连,内部充满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的部位分布有众多的滤水器上的滤膜一样的结构。当血液流经此处时,我们机体多余的水分、代谢产生的废物,例如尿素、肌酐等就会通过滤膜形成尿液,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排出体外,起到不断地循环过滤排毒,保持机体健康的作用。如果我们的肾脏出现了问题,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就不能及时地排出。

脾,有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等功能。

四、细胞需要吃什么

人要吃饭才有力气,才能生存,我们的细胞也同样需要有营养的支持才能健康地存活。那么细胞到底要吃些什么?我们可以说是多种营养,也可以说是多种生命的原料。

第一个是氨基酸。我们机体组织的主要结构,包括肌肉、神经、内脏、皮肤等均是由各种蛋白构成的,而各种蛋白又是由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就像我们的城市是由许许多多的建筑构成,而各种建筑又是依靠各种钢筋、水泥构成一样,氨基酸是我们人体结构的最基本的成分。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一共有20种,其中有12种我们的机体可以自行合成,即使我们吃的食物中没有也没有关系。但还有8种氨基酸则需要从我们所吃的食物中直接获取,叫作必需氨基酸。我们吃下各种食物后,其中的蛋白在小肠中被分解成氨基酸,小肠细胞会根据身体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将其吸收到肝脏,去合成我们自己的蛋白。

第二个是脂肪,它即是我们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我们的皮下就有一层厚厚的脂肪来保护我们的肌肉和组织;我们的细胞膜上也有很多脂肪,没有这些脂肪细胞就无法生存。同时脂肪也是我们机体中重要的能量储备,许多北方的动物夏天吃很多食物,在身体内储备很多的脂肪,到了冬天没有食物吃的时候就通过消耗这些脂肪产生能量。我们食物中的脂肪包括植物脂肪(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等),它们都是天然的,属于不饱和脂肪酸一类,对于我们身体更加有好处;另外一类是动物脂肪,存在于鸡鸭鱼肉蛋中,这一类脂肪大多是饱和脂肪酸,如果我们吃得太多就会出现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心脏病等,而且也会有更高概率得大肠癌。

第三个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糖有很多种,包括多糖和单糖等。多糖主要是各种植物的结构元素,但是我们的细胞和体内也有许多多糖的成分。单糖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葡萄糖,它是我们细胞最为重要的燃料。我们吃了许多食物,尤其是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后,组成它们的多糖在小肠中被降解为单糖,然后被小肠吸收,在肝脏中合成细胞需要的葡萄糖供给我们的细胞使用。一旦我们吃的东西太少就会出现低血糖,细胞没有了燃料,人就没有了力气。

第四个是维生素,这个名字是从西方过来的——叫“维他命”,维持生命的元素。目前所知的维生素有20多种,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后者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水果蔬菜里面含有很多的维生素,它是细胞要吃的一个很重要的食物,许多细胞的病变就是缘于维生素的缺乏。维生素是维持细胞功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像口腔溃疡,就是缺乏维生素的表现,细胞无法进行修复,碎了、破了。

第五个是矿物质。人体内需要50多种矿物质,矿物质是我们细胞合成的很重要的一种元素。比如说盐,盐就是一种矿物质。在一万多年前,人类是不知道吃盐的,那时候的人只活二三十年,人不吃盐会短命,但盐吃多了对身体也不好。

各种矿物质在我们的体内发挥不同的功能,例如钙是构成骨骼、牙齿的必要元素,就像水泥是构成大楼的重要成分一样,骨骼内的钙少了,骨骼就没有了强度,小孩就会出现软骨病,站立久了就会出现罗圈腿;老年人骨骼内的钙减少了所以就很容易断裂。钠、钾、钙、镁等还是维持细胞功能的重要元素,尤其是体内各种信息传导所需的物质。人体的所有活动都依靠神经进行信号的传导才能进行,神经就像电线一样将大脑与所有的脏器相连接,大脑想把右手抬起来,就会通过神经将命令传给右手的肌肉,然后右手的肌肉就会收缩,抬了起来。而这些信号的传递就需要神经细胞表面的电解质的变化来进行,一旦电解质的浓度发生了改变,这些细胞的活动就无法正常地进行。例如安乐死,其中的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往血管里注射高浓度的钾,血液中的钾浓度一旦过高,心脏肌肉的信号就无法传递,心脏就不能正常地收缩,会立即停止跳动,人也就会死亡了。

另外的一些矿物质虽然在体内的量很少,像磷、锌、硒等,但对促进细胞及神经系统功能和肌肉收缩至关重要。农作物也吸收矿物质,只是它的量比较小而已。农作物吸收矿物质之后,通过食物被我们的身体吸收。矿泉水矿物质含量更好。有种矿物质硒对预防癌症也有作用。江西宜春有个县,那个地方山上的水、温泉含硒量比较高,那儿的人极少患癌症。硒对身体特别好,我关注硒10多年了,国内外各类专家都认为硒对身体好,身体不能缺硒,杏仁、芝麻、红薯、深海鱼中都有硒。

第六个是水,细胞的80%左右是水,我们所有的活动的前提是细胞要有充足的水分,没有充足的水分,细胞的功能就无法正常运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在特殊的情况下7天,甚至一个月没有食物吃,仍然活了下来,前提条件是虽然没有吃的,但一定有水喝,否则几天人就会死亡。

第七个就是氧气,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只有在细胞有氧的情况下才能变成能量被细胞利用。就像汽车光有汽油是不行的,一定要有氧气,汽油才能燃烧产生能量。氧气和糖燃烧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这样细胞才能够发挥各种正常的功能。

五、为什么我们有些菜喜欢吃,有些不喜欢吃

为什么洪韶光教授讲吃东西要杂?红的黄的白的黑的,五谷杂粮,鸡鸭鱼肉蛋。因为各种食物的成分是不一样的,而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各样的元素才能正常地运转。包括氨基酸,一共有20个品种,其中有8种是不能合成的,一定要由人吃进去的食物来提供。只有什么都吃才能达到营养均衡,保证全面的营养。

另外,我们的口腔、消化道里的酶,以及口感会有一定的记忆,尤其是小时候的饮食习惯会让我们产生记忆,所以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印度人喜欢咖喱,美国人喜欢牛排,日本人喜欢吃寿司和生鱼片。餐前来一点开胃菜,可以刺激口腔分泌出酶,这样品尝菜肴会感觉更有味道。其实人吃得杂后,对食物慢慢咀嚼,对各种食物也会慢慢喜欢的。有人认为喜欢吃哪种就是缺哪种,这是错误的。我们越是不喜欢吃的才越缺。

每次餐后要漱口,并喝三小口水洗一下咽喉与食道。细菌是马上就能繁殖的。只要有食物残留在口腔或食道里,立马就会滋生细菌。比如说晚上忘了刷牙,第二天早上口腔里就会有10亿个细菌。

吃饭不要趁热吃,食道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耐受高温不超过60℃。一旦食物温度超过65℃便足以烫伤食道黏膜,时间久了,就会诱发食道病变。平时我们洗澡,60℃的水温感觉烫得很,是因为皮肤神经的敏感度强,但咽喉神经的敏感度差,被烫伤了也不知道。所以热食、开水等食物,应该放置几分钟,等温度降到60℃以下再吃。

什么叫山珍海味?

山珍,就是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野生、放养的动物)。它们飞到哪吃到哪,走到哪吃到哪,吃虫、吃草、吃谷物,吃得很杂,所以氨基酸全面,矿物质(微量元素)丰富,味道鲜美。

海味,就是海里的鱼虾等。大海无风三尺浪,海水流动大。鱼是游动的,四海为家,游到哪吃到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食物链也很杂,海里的矿物质也比较丰富。所以,吃得杂,才成为了海味。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部机器,我们人吃的蛋白质就相当于机器的零部件;糖、脂肪就相当于汽车用的柴油、汽油,维生素和矿物质相当于机油。如果缺乏了氨基酸或者氨基酸的种类不全面,机器的零部件就难以维护和更新;缺乏了糖和脂肪就没有了动力;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全面,人体的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行。

身体无论哪个地方出问题,都是细胞出了问题。比如说心脏病,主要是我们的血管壁内垃圾增多,壁肥厚了(营养过剩,脂肪堆积,血脂增高,淤积在血管壁上所致),血管阻塞、不畅通。我们的血管窄了,供应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流就减少了,就会引起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导致人突然死亡。如果供应大脑的血管变窄了,就会引发脑梗死(中风),引起人发生偏瘫甚至死亡。我们的血管变硬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油脂吃太多,导致血脂摄入过多;另一种是运动量少,导致血脂消耗得少。血管变硬了就会使血管的弹性下降,引起高血压病。如果血管硬化很严重,再加上严重的高血压,就容易发生大血管爆裂,导致人突然死亡。

肚子上有脂肪,所有毛细血管里就都有脂肪,五脏六腑的毛细血管里也都有更多脂肪。因为人的五脏六腑的肌体全都是毛细血管构成的。脂肪肝就是肝的每个毛细血管里都有脂肪,就削弱了肝的解毒功能,对肾和身体功能都有毒害。

癌症也有多种原因:第一种是细胞变坏了;第二种是“武装部队”的能力下降了,细胞免疫力不强,不能及时地发现或消灭这些变坏了的细胞。

六、细胞如何才能强壮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日本女人平均寿命是86.4岁,日本男人的平均寿命是79.6岁。

日本人长寿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饮食特点,日本人吃菜品种多、数量少、不油腻。我吃过日本新干线的快餐,有28个品种,每样一点点,做得很精细。日本的老百姓家里做的菜也是这样,黄瓜就两块,而且比饭店做的菜品种更多。在他们的民间饮食习惯中,要求每天吃到30种左右的食品,而且三天内尽量少吃同样的食品。此外,日本人吃海产品、豆制品比较多。

平时不喝含各种矿物质的水,细胞就缺乏各种矿物质,细胞需要50多种矿物质;平时不吃各种水果,细胞就缺乏各种维生素。细胞共需要60多种维生素;细胞不摄取各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2种,五脏六腑细胞要的氨基酸就不全。

第二个就是运动特点,日本人走路都很快。

再有,日本人爱洗澡,爱泡温泉,这对健康大有裨益。

七、人为什么要运动

所有运动,不管是走路、跑步,还是打羽毛球等,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心率,运动之后,人心跳的频率可以升高20%~50%。心跳得快,血供应量大,冲力大,这样就可以冲到我们的毛细血管。对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来说,为什么心脏能用区区1.2瓦的输出功率把血液输送到全身每个角落、每个细胞?

现代中医学有一个革命性的发现:血液能够被输送到全身各处,不是因为血液的动能或血液自身的重力,而是因为心脏和全身各脏器存在共振频率。

气即共振。老子说“静听心音”,如果我们胳膊摆动、步伐迈动等频率与心率产生共振,人体就相当于多了若干个心脏、马达。

肌肉相当于人体的“第二心脏”,运动的时候,全身的肌肉都在收缩和舒张,肌肉的一紧一松,可以反复挤压周围的血管,从而促进血液流动和血液循环。走路要脚尖先着地,脚跟后着地。小腿肚相当于人体的“第二心脏”,其肌肉的松紧张弛,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小腿肚的肌肉越发达,辅助功能越强;此外,脚尖先着地还可以减轻对膝盖的冲击,起到保护膝盖的效果。

我们身上的毛细血管也是容易堵塞的,先是淤,然后就是堵,这样各种营养物质就过不去,细胞如果没有营养物质的补充,功能就会越来越差,进而加重淤堵,形成恶性循环。

人体,就好比是一座城市。有无数条纵横交错的马路来维系交通,如果有关键的路堵住了,整个城市的交通都会受影响。经络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排毒、血液疏通等,一旦堵塞百病缠身。

堵在心脏——叫梗;堵在毛细血管——叫瘤;堵在子宫——叫肌瘤;堵在乳腺——叫增生;堵在脸上——叫痤疮;堵在腿上——叫曲张;堵在颈部——叫颈椎病。堵在肝、肺、胃、肠就会积淤成疾,特别是肝,一旦淤堵就会影响人体的排毒功能,导致全身各种疾病。糖尿病、尿酸高、高血脂等,都是由于肝的淤堵造成的。

中医上讲“一通百通,一堵百堵”,经络有很多的气节点堵塞,疏通后则会一点点将经络的气节点化解、疏散,排出体内,从而通脉除病。

血管淤堵的主因是血脂。血脂含量过高时,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的弹性下降,对血液流动造成阻碍。这就好比血管外套了血管,正是脂肪造成的隔膜,那么血管的细胞就得不到营养。五脏六腑的血管都是最末梢的血管,是血液难以到达的地方。特别是大脑的血管壁更薄、更细小,又是弧形的,一旦被堵塞,就会钙化、硬化,形成脑梗;一旦破裂,就是脑溢血。细胞所需的营养、氧气、白细胞被挡住了,其他器官可能还觉察不到,但大脑会立即反应,它是人体的中央职能部门,坏死就是一条线,是整体性的危害,中风就是指挥系统的失灵。细胞没有东西吃了,代谢物又不能及时运走,免疫系统自然得不到保护,自动修复功能也就丧失了。

如果把血管比作高速公路,那么血脂就是高速公路上的石子,严重威胁着公路的安全。所以说血脂是万病之源,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心脏病、中风等疾病。

为什么说我们的内脏容易生病呢?内脏体系的血管是绕弯的,血流没有外部器官的血流畅通。此外,是我们的手脚都在外面,是血管的末端和神经的末端,通过手脚摆动,可以促进血流。而内脏难以做到。再有,肝脏经常受到酒精、毒素的伤害;胃经常受到刺激和霉变的食物伤害;肺经常受到香烟、汽车尾气、油烟、甲醛等的伤害……所以,内脏容易病变。

五脏六腑容易得癌症,原因之一是血流量减少。我们的心脏是闭着眼睛送营养的,把营养送到哪算哪。血流是走捷径的,哪里路远阻力大,就送不到哪里。比如我们常见的老烂腿,由于得了糖尿病,全身的血管壁增厚,里面垃圾多了,血管就会阻塞,尤其是小腿、脚和手,血管路途很远,阻力又大,血送不过去,就会出现手指和脚趾的坏死。

血流的特点是喜欢走熟路、走老路,只要没有特殊因素干预,它总是按常规路线、既定路线走。这样就导致血液常流经区域的细胞营养供给过剩,而流不到的末梢部位(如五脏六腑、脸部等)细胞营养匮乏,细胞吃不到营养。白细胞也过不来,无法杀菌消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