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14:08:57

点击下载

作者:王惠凌 廖飖霏 主编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金融基础

金融基础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金融基础作者:王惠凌,廖飖霏[主编]排版:HMM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19ISBN:9787568222624本书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导语

在人类发展史上,货币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运营,以及政府机构的收支运作中,货币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现代经济金融活动中,了解货币及其相关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章主要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与职能、演变与发展,并介绍了货币制度的内容、类型以及我国的货币制度。

知识目标

●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形态的变化、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类型。

●熟悉我国货币制度的构成。

技能目标

●能解释货币的本质以及货币在经济中起的作用。

●能解释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以及我国的货币层次。

●能解释电子货币并能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案例导入

延伸阅读

战俘营里的货币“二战”期间,在纳粹的战俘营中流通着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香烟。当时的红十字会设法向战俘营提供了各种人道主义物品,如食物、衣服、香烟等。由于数量有限,这些物品只能根据某种平均主义的原则在战俘之间进行分配,而无法顾及每个战俘的特定偏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偏好显然是会有所不同的,有人喜欢巧克力,有人喜欢奶酪,还有人则可能更

想得到一包香烟。因此,这种分配显然是缺乏效率的,战俘们有进行交换的需要。

但是即便在战俘营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物物交换也显得非常不方便,因为它要求交易双方恰巧都想要对方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需求的双重巧合”。为了使交换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需要有一种充当交易媒介的商品,即货币。那么,在战俘营中,究竟哪一种物品适合做交易媒介呢?许多战俘营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香烟来扮演这一角色。战俘们用香烟来进行计价和交易,如1根香肠值10根香烟,1件衬衣值80根香烟,替别人洗一件衣服则可以换得2根香烟。有了这样一种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之后,战俘之间的交换就方便多了。

香烟之所以会成为战俘营中流行的“货币”,是和它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它容易标准化,而且具有可分性,同时也不易变质。这些正和“货币”的特点相一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战俘都吸烟,但是,只要香烟成了一种通用的交易媒介,用它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吸不吸烟又有什么关系呢?(资料来源:http://bbs.pinggu.org/thread-3652573-1-1.html)

思考:

正如战俘营里接受香烟作为货币一样,我们现在愿意接受别人付给我们的钞票,也并不是因为我们本身对这些钞票有什么偏好,而是因为我们相信,当我们用它来交换需要的物品时,别人也愿意接受。那么,什么是货币?货币到底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充当什么职能?货币制度又是什么?它是如何演变的?第一节货 币

货币到底是什么?是金钱,还是债券?是黄金,还是钻石?是财富,还是国家意志?是梦想,还是其他?在日常生活中,“财富”“钱”往往成为货币的代名词,但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货币只具有一种特定的含义。现代经济学家把货币定义为: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在信用货币时代,我们不仅使用钞票和硬币,而且使用从银行账户上开出的支票、汇票。本节主要阐述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并对货币的形态进行介绍。一、货币的起源

人类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而货币的出现不过是几千年以前的事情。自古以来,对于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与商品是什么关系等问题,一直众说纷纭。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观察问题,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与本质,破解了货币之谜。

马克思认为,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商品交换的出现和发展为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采用的是直接的以物易物的方式。在简单的以物易物交换中,要求交易者A所交换的物品恰好被交易者B所需,交易者B所交换的物品也恰好被交易者A所需,而要出现这种相互所需的情景十分困难,所以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就给商品交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避免“需求双重巧合的困境”,货币就产生了。因此,货币是商品交换的结晶,只有在商品交换出现以后,才逐渐从商品世界分离出一种商品,固定地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交换有两个原则:一是用来交换的两种商品使用价值不同,二是用来交换的两种商品价值相同。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只有在两种商品相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样,商品交换中价值必然要求价值表现,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的不同发展阶段,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经历了四个阶段,有四种价值形式。(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价值形式就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由另一种商品来表现,与人类社会最初的商品交换相对应,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只有少数剩余产品用于交换,所以交换带有“偶然”性质,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原始阶段。例如:1头羊=2把斧头。(二)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就是一种商品价值由多种商品来表现。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交换的形式也得到了发展,一种商品已经不是偶然地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与许多种商品经常交换。例如:(三)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是在频繁的商品交换中,为克服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局限性给商品交换带来的困难,逐渐从商品世界中自发地分离出一种经常参加交换的商品。这时,一切商品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定商品上。例如:

一般的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不同,一般的价值形式是各种商品的价值可以由同一种商品表现,而扩大的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由一系列商品表现。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商品交换是通过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间接交换,而扩大的价值形式表现为商品交换是商品与商品直接交换。(四)货币价值形式

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货币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阶段,也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货币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1.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首先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这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其次,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特殊性体现在它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并且能够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

2. 货币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本质上看,货币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也就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交换关系,即不同生产者所生产、占有的产品,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本质体现在货币的职能当中,所谓货币的职能是指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由其基本职能衍生而来的附加职能。

1. 价值尺度

货币的第一个基本职能是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作为测定价值标准的货币,其单价是衡量所有可交换物品价值的尺度,货币作为价值的尺度可以使所有具有价值的物品转化成货币单位进行运算。正如衡量长度的尺子本身有长度,称东西的砝码本身有重量一样,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充当价值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用观念上的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出来即可,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因此,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2. 交换媒介

交换媒介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也叫作货币的流通手段。与价值尺度不同,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使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分成了两种交易行为:第一步是将物品换成货币,第二步再以货币换成物品。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交易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市场和分工的发展。

3. 储藏手段

储藏手段是指货币由于各种原因暂时不再在社会中流通,而是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被保存起来。货币作为储藏手段,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商品流通的初期,有些人把多余的产品换成货币保存起来,这种储藏金银的行为被看成是富裕的表现,是一种朴素的货币储藏形式。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展,货币的功能日益增大,一切物品都可以用货币来买卖,货币交换扩展到一切领域。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人们持有货币作为储藏手段会受到通货膨胀风险的影响。相对而言,贵金属货币在保持购买力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货币在执行储藏手段职能时,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2)作为储藏手段的货币,它必须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

货币作为储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当市场上商品流通缩小,流通中货币过多时,一部分货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被储藏起来;当市场上商品流通扩大,对货币的需要量增加时,有一部分处于储藏状态的货币,又会重新进入流通领域。

4.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所谓单方面转移是指经济行为的发生和货币支付在时间上有差距。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最初起源于商品交易中的信用买卖。商品赊销和货款预付是信用交易的两种形式,前者是商品销售在先,货款支付在后;后者是货款支付在先,商品销售在后。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支付在时间上的分离。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就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了,表现在用来支付税金、租金、工资、劳务等。

5. 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世界货币曾长期由金银充当,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世界各国采用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一些综合国力强的国家的货币,被大多数国家认可,这些国家的货币就在国际市场上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如美元、英镑等。目前世界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收支的差额。三、货币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自货币出现以来,货币的形态随着商品经济交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差异,充当货币的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货币的形态表现也不完全相同。总的说来,货币的形态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五个阶段。(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具有实物形态、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货币形态。在生产力尚不发达,商品交换仅仅满足必要的生活和生产要求的简单商品交换时代,货币主要由具有实物形态的自然物来充当,如布帛、毛皮、贝壳等,这些商品货币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它们一般具有如下特征:① 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② 是社会共同需要的对象;③ 容易让渡并且普遍被人接受。在人类历史上,贝壳、烟草、布匹、牛、羊、大米等许多商品都充当过货币。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实物货币由于携带不便、不易储藏、内在价值小、不可分割等缺点而逐步退出了商品流通领域,被一些金属材料的货币代替。(二)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材料,并铸成一定形状的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更能有效发挥货币职能。严格来讲,金属货币也是实物货币的一种,不同的是,金属货币脱离了金属的原始形态。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色,同时还要称量重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为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了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称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无疑方便很多。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商代在我国历史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而当时流通最为广泛的贝币由于来源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了不便,于是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地便集中到青铜上,青铜币应运而生。但这种用青铜制作的金属货币在制作上很粗糙,设计简单,形状不固定,没有使用单位,在市场上也未达到广泛使用的程度。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因此人们大都将其称为铜贝。据考古材料分析,铜贝产生以后,是与贝币同时流通的。铜贝发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现了新的货币形式,即包金铜贝,它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既华贵又耐磨。铜贝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

尽管世界各国的金属货币发展史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国家金属货币的演变基本呈现由贱金属到贵金属的发展规律,铜、铁、锡、银、金都曾充当过金属货币的材料。(三)代用货币

由于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会不断地被磨损,而在大宗商品交易中交易金额又非常大,所以金属货币的数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商品交易对货币的需求,再加上其运输携带也不方便,因此,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渐渐被代用货币取代。

代用货币最早出现在英国。在中世纪之后,英国的金匠为顾客保管金银货币,他们所开出的本票形式的收据,可以在流通领域进行流通;在顾客需要时,这些收据随时可以得到兑换。这是原始的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又称表征货币,货币面值与币材价值不等,但可以兑换货币,并可代表实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一般来说,代用货币主要是指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纸质货币。这种纸币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流通、从形式上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是因为它有十足的贵金属准备,而且也可以自由地向发行单位兑换贵金属或金属货币。

代用货币较实物货币的优越性主要有:① 印刷纸币的成本较之铸造金属要低;② 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甚至有意地磨削,可以节约贵金属货币;③ 克服了运送货币的成本与风险。当然代用货币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易损坏、易伪造等。(四)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银行或者国家的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广义的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汇票、期票、支票等可以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凭证;狭义的信用货币仅仅指银行信用货币,即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

信用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和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两个阶段。由于政府滥发而多次发生通货膨胀,在破坏兑现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了货币历史舞台。

进入20世纪50年代,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银行的账面上,当收到货币时,由银行将付款人账户上的存款划转到收款人的账户上;当需要支付货币时,付款人可以签发由银行发给的支票,通知银行将其存款账户中的一定金额转入收款人的账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存款货币的支票划转方式越来越多地被“电子货币转移系统”代替。(五)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支付工具,它是信用货币与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的货币形态,它通过计算机运用电磁信号对信用货币进行储存、转账、购买和支付,其流通不借助于任何有形实体,具有安全保密、运用广泛、使用方便快捷等特点。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结果,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不断演化的表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货币发展的未来。

延伸阅读

央行表态要推电子货币 中国将利用电子货币一切优势

201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电子货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人民银行、花旗银行和德勤公司的数字货币研究专家分别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货币演进中的国家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加密货币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会议,副行长范一飞主持会议,有关国内外科研机构、重要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银行早前就在微博上发表声明称,未来可能开始发行电子货币,也曾在微博上强调说,目前一组专家正在研究发行电子货币的可能性,包括借鉴外国银行发行电子货币以及中国本土使用电子货币的经验。

瑞士咨询公司Medelle SA合作伙伴别格拉良认为:“中国试图采用比特币的概念,但是在国家层面来实现。中国意识到比特币所拥有的优势众多。比特币的主要缺点是不受监管部门控制。中国意识到电子货币所能带来的好处。首先互联网电商,他们希望采用电子货币。其次,电子货币还能够带来经济利益,因为一切交易都将缴税。”

中国在比特币交易方面稳居世界第一。根据bitcoincharts.com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8月60%的兑换业务是在中国交易所进行的,而2015年3月这一指数高达80%。

别格拉良指出,采用电子货币主要是与尝试履行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所需的一系列要求和货币流通自由有关,同时制止资本非法流出。

企业安全公司Zecurion总经理拉耶夫斯基则表示,电子货币的其他优势包括无须花费资金制造纸币和硬币。国家作为加密货币的发行人能够跟踪所有交易,如同跟踪非现金交易一样。此外,借助于保留的交易历史,发生纠纷时国家更容易提供相关证据。

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历史学家加里克·赫尔曼指出,突尼斯和厄瓜多尔已表示对电子货币感兴趣。尽管如此,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加密货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中国可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先驱”。

至于中国体系运作的细节,拉耶夫斯基认为,该体系可能将是封闭的。如果是开放的则意味着完全打破隐私,而这种情况下推行电子货币则相当不容易。

他说:“很可能这个体系将是完全封闭的,或者类似其他加密货币,交易清单将供所有人以匿名身份查阅,且无须交易参与者授权。”加里克·赫尔曼则强调说:“中国政府的做法并不一定会给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带来负面影响。相反,来自中国的新闻使比特币的价格上升。比特币和其他电子货币将找到自己的位置,如同小额交易的微付费。”(资料来源:金融界http://fund.jrj.com.cn/2016/01/23090920470160.shtml;新浪网http:// finance.sina.com.cn/ stock/usstock/c/20160125/234324211604.shtml)第二节货 币 制 度

在现代经济社会,各国货币通常都是纸币、铸币和存款货币同时流通,前两项总称为通货。由各种货币依据等价关系所构成的体系和秩序,成为一国的货币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地发挥各项职能。一、货币制度的内容

货币制度是指由各种货币(铸币、纸币、存款货币)依据等价关系所构成的体系与秩序,一般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来确定。货币制度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货币材料

货币材料是法律规定以何种材料充当货币(本位币)材料。货币材料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在金属货币制度下,用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例如,确定以白银作币材,货币本位就是银本位制;确定以黄金作币材,货币本位就是金本位制;确定以黄金和白银同时作币材,货币本位就是金银复本位制。值得一提的是,在现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各国法律都没有规定货币的材料。(二)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货币单位的名称就是对货币单位的定名,例如,英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镑”,美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元”。货币单位的值是指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和成色。在金属货币制度下,确定货币单位的值,重要的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当黄金非货币化后,则主要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比价,即汇率。(三)本位币与辅币的规定、铸造、偿付能力

本位币,即主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本国本位币价值,赋予其在市场上强制流通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商品、劳务交换、债务债权清偿及会计核算的计量单位。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为足值货币,即其名义价值(面额)与实际价值(金属价值)相一致。本位币不仅由国家按货币单位铸造,还可以由公民自由铸造,每个公民都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请求铸成本位币,其数量不受限制。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即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无论支付额大小,任何人不得拒绝接收。同时,本位币也是一切交易行为的最后支付工具,市场上的交易,以本位货币作为最后支付的工具,任何人均不得要求改以其他货币支付。

辅币,即辅助货币,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一般用较贱金属铸造,为不足值货币。辅币的名义价值(面额)高于其实际价值(金属价值),铸造辅币会获得一部分铸币收入,因此,辅币采用的是有限铸造制度,即只能由国家铸造,不允许公民自由铸造。发行此种货币是为了流通和支付的方便,基于此目的,辅币在世界各国多为有限法偿,在一次交易中,辅币若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数量,销售者或者债权人可拒绝接受。(四)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指在货币发行时,需以某种金属或者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当今世界各国均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制度,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制度下,各国的发行准备制度已经与贵金属脱钩,多数国家都采用外汇资产作为准备,也有国家以物资作为准备,还有些国家的发行采取与某个国家的货币直接挂钩的方式,如钉住美元、英镑等。各国在准备比例和准备资产上也有差别,目前各国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等具有流动性的资产,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等。二、货币制度的类型

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有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根据时间顺序依次为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也是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有银两本位和银币本位两种类型。银两本位是以白银重量“两”为价格标准实行银块流通;银币本位则是国家规定白银为货币金属,并要求将其铸成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银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二)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中对金银这两种贵金属的需求都增加了,白银主要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买卖,形成了白银和黄金都作为主币流通的局面。此时,金银铸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三种形式:(1)“平行本位制”,即金、银两种货币各自按其实际价值流通的制度;(2)“双本位制”,即金、银两种货币各自按国家规定的比价进行流通的制度;(3)“跛行本位制”,即金银复本位制向金币本位制过渡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首先,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因为衡量价值的尺度只能有一个,金银同时为价值尺度与货币的本性是相矛盾的;其次,在复本位制度下,一种商品会出现两种价格,而且这两种价格又必然会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价格紊乱,为了改变这种混乱局面,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比价,但当国家法律制度的规定与价值规律的引发作用发生矛盾时,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就是“格雷欣法则”。这样,流通中只有一种铸币在起货币作用,所以,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延伸阅读

跛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不完全具备复本位制的特征,虽然规定金币和银币都为本位币,但同时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严格来讲,跛行本位制已经不是复本位制,而是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的一种形式。

为了克服复本位制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许多国家实行了跛行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币,按法定比价流通和兑换,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但是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则不能。由于限制银币自由铸造,这样银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金属银而是取决于金属金,银币本位币的地位大打折扣,银币成为金币的附属货币,起辅助作用。在这种货币制度下,两种货币的地位不平等,所以,叫跛行本位制。

延伸阅读

劣币驱逐良币“劣币驱逐良币”为16世纪托马斯·格雷欣向伊丽莎白一世提出的,也称“格雷欣法则”。他观察到:消费者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贵金属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货币进行市场交易、流通。格雷欣法则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原理,它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在银和金同为本位货币的情况下,一国要为金币和银币之间规定价值比率,并按照这一比率无限制地自由买卖金银,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由于金和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这种金属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与两者兑换比率相对保持不变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比如当金和银的兑换比率是1:15,银由于银的开采成本降低而最后其价值降低时,人们就按上述比率用银兑换金,并将其储藏,最后使银充斥于货币流通领域,排斥了金。如果相反,即银的价值上升而金的价值降低,人们就会按上述比例用金兑换银,将银储藏,流通中就只会是金币。这就是说,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渐渐为人们所储存而离开流通市场,使得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这一现象最早被英国的财政大臣格雷欣所发现,故称为“格雷欣法则”。(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4240.htm)(三)金本位制

20世纪初,世界各国实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本位货币与黄金保持一定比价关系的本位制度,又可细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态。

1. 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输入。在该制度下,银行券的发行制度日趋完善,银行券的发行准备和自由兑现曾一度得到保证。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方列强矛盾加剧引起的战争,金币流通的基础不断被削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停止了金币流通、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输入输出。战后也未能恢复金币流通,只能改为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2. 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亦称生金本位制,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金币在名义上仍为本位币,并规定有含金量;政府造币厂并不铸造金币,也不允许公民以金块申请自由铸造金币;国内并不流通金币,流通的是银行券。在金块本位制度下,金币的铸造和流通以及黄金的自由输出输入已被禁止,黄金已不可能发挥自动调节货币供求和稳定汇率的作用,从而使金块本位制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因此,金块本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度。

3. 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也称虚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国家无须规定货币的含金量,市场上不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这些外汇在国外才能兑换成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所以,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是一种附庸性质的货币制度。(四)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主要有三个:(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它们都体现某种信用关系;(2)现实中的货币都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流通,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区别;(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调控主要由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

信用货币制度为政府参与经济管理提供了条件,金融当局可以通过货币总量和利率变化,调控宏观经济总量、结构,稳定物价,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延伸阅读

细数黄金金属属性的变迁

马克思有句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是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的意思是,金和银只不过是自然界的两种稀缺金属,它们本身并不是货币,后来成为货币是人为规定的。

中国是较早将黄金作为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2世纪的夏代,黄金就被作为货币使用了。在殷商及西周时期,黄金作为制造装饰品的贵金属为人们所喜爱。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黄金已经具备了多种功能:第一,交换手段;第二,价值尺度;第三,国际货币(诸侯国之间);第四,大量用于赏赐和馈赠。到了秦朝至西汉时期,黄金货币开始盛行。秦统一六国之后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立法,规定黄金为“上币”。东汉至隋朝时期,黄金的流通作用减退,主要用于储藏和装饰,充分发挥了其保值作用。唐宋时期,黄金的货币作用重新回归,仍然被视为财富宝藏,用于赏赐和馈赠。元朝以后,随着纸币逐渐流行,黄金的货币作用再次减退。在明朝,民间金银交易曾一度被明令禁止,黄金的货币地位正式被取消,主要用于储藏。

在近代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之前,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历史上第一个金币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是以黄金为核心本位货币的。到了1914年,全世界已有59个国家实行了金本位制。黄金是货币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国际性,也是最后一个本身拥有价值而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与价值尺度的实质性货币。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金本位制度造成了巨大冲击,在193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黄金紧缺并受到官方控制,金本位制度彻底崩溃。

在随后诞生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黄金的金融属性主要体现在其货币职能方面: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由于美国国际贸易的逆差和黄金储备的减少以及美元过剩等原因,美国政府被迫于1971年宣布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8年,《牙买加协议》正式生效并且规定黄金非货币,取消黄金官价并按照市价交易,取消各成员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各方之间用黄金清算的义务。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的平价基础,也不用于官方的国际清算。从此,黄金失去了最直接的金融属性——货币职能。

尽管黄金逐渐被非货币化,但是黄金的金融属性犹存。每当政局不稳、战争发生、经济危机出现或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时,黄金都被视为避险保值的最佳工具。1987年美国股市爆发历史上最大的崩盘事件,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导致东南亚多国货币汇率急跌,2001年美国突发“9·11”恐怖袭击,这些事件都推动了黄金价格上涨,使得黄金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随着美联储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推行以及欧元区诸国债务危机爆发,大量资金寻求避险保值的场所导致黄金市场迎来了长达十余年的牛市。正因为全球金融市场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黄金的金融属性才更加凸显。

黄金仍然是各国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央行拥有黄金储备875.6吨,占外汇储备总量的50%。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的央行试图减少部分黄金储备,不过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增加黄金储备。总体来看,持有黄金储备仍然非常重要。尽管黄金不再在货币体系中发挥作用,但它仍可以作为一种突破地域限制和时空阻隔的国际公认资产。黄金具有独特的流通性和变现能力,仍是重要的国家储备资产和战略资源。作为投资载体,黄金与金融活动保持着密切联系,在信用货币缺乏的情况下,变现黄金可以成为最后的支付手段。(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http://gold.eastmoney.com/news/1580,20130620299287250.html)三、我国的货币制度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人民币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从此开始发行人民币,标志着新中国货币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和人民币的发行为统一货币、稳定币值起了重要作用。人民币发行后,迅速收兑了法币、金圆券、银圆券,并在合理制定人民币与解放区地方性货币比价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对解放区地方性货币的收兑工作。至1951年,除了台湾、香港、澳门、西藏外,人民币成了全国统一的、独立自主的、稳定的货币。1955年我国进行人民币改革,于1955年3月1日发行新的人民币,以1:10 000的比例无限制、无差别收兑旧人民币,同时建立辅币制度。(一)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

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并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人民币发行与流通的具体程序为: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人民币发行库,在其分支机构设立分支库,负责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人民币发行基金是指由制钞厂解缴、中国人民银行保管的未进入流通领域的人民币。发行基金的调拨应按规定办理。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主要通过普通银行的现金收付业务活动实现。商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存款户后,方可办理存取款业务。商业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存取现金,以开户商业银行为单位办理业务;人民银行在营业时间内,对商业银行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开户商业银行下属基层处(所)的现金,由开户商业银行调剂后统一向人民银行存取。现金不足时,应填写现金支票,到当地人民银行在其账户余额内提现,这时人民币就从发行库转移到商业银行的业务库了,这就意味着这部分人民币进入流通领域。当商业银行的现金超过库存限额时,应将超过的部分填制现金交款单,还给人民银行,该部分人民币进入发行库,意味着退出流通领域。

延伸阅读

新版百元钞印制过程大揭秘

2015年版100元人民币纸币于11月12日发行。新版百元钞票是怎么印刷的?又是怎么到老百姓手上的?扫一扫二维码,去实地探访印钞厂、“金库”重地,为您揭开人民币设计、印刷和投放的“神秘面纱”。(资料来源:http://v.ifeng.com/news/society/201511/01931ec5-8793-4937-8f14-bee4ba 2ffe4b.shtml)(二)人民币的价值含量

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它属于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的发行保证是国家拥有的商品物资。黄金外汇储备主要是作为国际收支的准备金。(三)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

人民币主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单位为“角”和“分”,它们之间的兑换比例是:1元 = 10角,1角=10分。人民币以“¥”为符号,国际标准化组织代码为CNY,缩写符号为RMB。(四)人民币制度

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货币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国民经济动态的变化情况和客观需要,调控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五)“一国两制”条件下的地区性货币制度

1997年和1999年,伴随着香港和澳门的相继回归,我国实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行“一国两制”后,我国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门元“一国三币”的特有历史现象。港币、澳门元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货币。中国人民银行不在两地设立派出机构,而是由两地的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一国三币”是与“一国两制”联系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货币现象,不是三种货币在同一个市场上流通,而是人民币、港币和澳门元,在一个国家的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区域内流通。这三种货币的管理当局各按自己的货币管理方法发行和管理货币,所以并不会导致“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出现。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套人民币简介

我国货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绚丽多彩。人民币在我国货币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截至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对人民币的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都提出了新要求。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囿于当时的条件,第四套人民币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防伪措施简单,不利于人民币反假;缺少机读性能,不利于钞票自动化处理;等等。凡此种种,都要求我们适时发行新版人民币。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共八种面额: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中,低面额主币实际起大量承担找零角色的状况,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第五套人民币采取“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方式。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首先发行了100元纸币;2000年10月16日发行了20元纸币、1元和1角硬币;2001年9月1日,发行了50元、10元纸币;2002年11月18日,发行了5元纸币、5角硬币;2004年7月30日,发行了1元纸币。

第五套人民币继承了我国印制技术的传统经验,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术。在原材料工艺方面做了改进,提高了纸张的综合质量和防伪性。固定水印、立体感强、形象逼真,磁性微文字安全线、彩色纤维、无色荧光纤维等在纸张中有机运用,并且采用了电脑辅助设计、手工雕刻、电子雕刻和晒版腐蚀相结合的综合制版技术。特别是在二线和三线防伪方面采用了国际通用的防伪措施,为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鉴别真伪提供了条件。与第四套人民币相比,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技能由十几种增加到二十多种,主景人像、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便于公众识别。第五套人民币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发行以来,迄今(2015年)已有十年。这十年期间,现金流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钞票处理的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自动售货设备和现金自动处理设备蓬勃发展,对人民币的机读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不法分子也不断利用新技术来伪造人民币,给公众识别带来了困难。为更好地保护人民币持有人的利益,需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钞票的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保持人民币防伪技术的领先地位。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在保持规格、主图案、主色调等与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不变的前提下,对票面图案、防伪特征及其布局进行了调整,提高了机读性能,采用了先进的公众防伪技术,使公众更易于识别真伪。(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huobijinyinju/147948/index.html)

延伸阅读

新版“土豪金”人民币相比旧版有什么不同

2015年新版100元人民币自2015年11月12日发行以来,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100元转身变为闪闪“土豪金”,感觉好看很多,增加的细节也不少,那这种特“土豪”的100元人民币与旧版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扫一扫二维码即可了解相关详情。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A. 特殊等价物 B. 一般等价物 C. 普通商品 D. 特殊商品

2.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

A. 实物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表征货币 D. 电子货币

3. 格雷欣法则是反映( )下出现的现象。

A. 金本位制 B. 银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信用货币制

4. 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 )的职能基础上的。

A. 价值尺度 B. 交换媒介 C. 支付手段 D. 储藏手段

5. 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

A. 金本位制 B. 银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金块本位制

二、多项选择题

1. 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

A. 价值比较高 B. 金属的一种 C. 易于分割 D. 易于保存 E. 便于携带

2. 信用货币包括( )。

A. 银行券 B. 支票 C. 活期存款 D. 商业票据 E. 定期存款

3. 对本位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B. 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

C. 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 D. 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 E. 本位币具有排他性

4.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A. 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 C. 储藏手段 D. 世界货币

E. 价值尺度

5. 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在( )。

A. 税款缴纳 B. 贷款发放 C. 工资发放 D. 商品赊销 E. 交水电费

三、名词解释题

1. 信用货币

2. 金汇兑本位制

3. 格雷欣法则

4. 无限法偿

5. 一般价值形式

四、简答题

1. 如何理解货币的支付手段?

2. 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

3. 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4. 如何理解货币各职能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本章导语

自从人类有了货币后,商品交易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借助于货币的延期支付手段职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于是信用产生了。信用关系是举足轻重的经济学关系,已经渗透到了经济范畴内的各个方面。与信用形影相随的还有利息与利率问题,利率的波动影响着信用市场的价格,影响着企业的决策行为,也影响着居民的个人消费和投资行为。

知识目标

●掌握信用的概念、构成要素、主要特征和主要形式。

●掌握信用工具的定义、特征、分类和主要的信用工具。

●掌握利息与利率的定义、种类,以及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技能目标

●理解信用的产生与发展,能解释信用在经济中的职能。

●理解信用的主要形式,能解释各种信用形式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理解利率的作用和利息的计算方法,能解释信用在企业经营与居民消费投资中的影响和作用。

案例导入

2015年,虞先生想要贷款买房时,却发现自己已被中国人民银行列入了黑名单。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2007年3月,虞先生就读于常州市一所高校,通过学校统一办理了一张信用卡。2009年4月14日,虞先生最后一次使用信用卡透支了6毛钱。毕业后,虞先生前往外地工作,由于

更换了手机号码,他一直未收到银行的催还通知。

到2015年,虞先生想要贷款买房时,却发现自己已被中国人民银行列入了黑名单。经查询才得知,当初这张信用卡欠费6毛,到2015年4月1日为止,逾期产生利息1 561.72元、滞纳金7 547.94元、超限费7.03元、年费150元、消费透支0.6元,合计9 267.2元。

虞先生认为,当初信用卡是在学校统一办理的,相关手续都不是他本人签名,而且银行也没有及时履行通知义务,于是将其起诉至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要求依法判决银行停止侵害,撤销其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不良记录,消除影响并且赔礼道歉。

但银行方面表示,滞纳金等费用的收取,都是有合同依据的。

凡持卡人逾期还款,会从消费次日起按每天万分之五计息,逾期会计复利,因此逾期时间越长,每日的利息就会越高。虽然虞某仅仅透支了6毛钱,但6年后却造成了近万元的欠款,看起来比较夸张,但是银行方面都是根据章程办事,计算上也没有任何问题。

该案经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多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虞先生向银行缴纳各项费用共计500元,银行协助虞先生撤销其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不良记录。

办案法官表示,这起纠纷也为广大信用卡使用者敲响了警钟,在享受信用卡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应正确、谨慎地使用。法官提醒广大市民,要通过正规途径办理信用卡,对信用卡条约做到心中有数;按时归还信用卡透支额度,一旦逾期,所产生的利息、罚息等往往数额巨大,甚至数倍于本金;切莫恶意透支使用信用卡,否则将触犯刑法,构成犯罪;信用卡一旦停止使用,应及时办理注销手续,否则年费等将持续产生,进而导致个人征信系统不良记录的产生。(资料来源:中国信用财富网http://www.creding.com/portal.php?mod=view&aid=276952)

思考:

上述案例让我们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信用呢?信用有哪些形式呢?信用又有哪些经济功能呢?第一节信 用 概 述

在日常生活中,信用无处不在。

例如,我们常常会说:“我是个讲信用的人。”

例如,我们会看到“构建‘互联网+信用’模式,助推小微企业发展”这样的新闻标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用呢?一、信用的概念及构成要素(一)概念

信用在英文中翻译为“credit”(这一词语来源于拉丁文“credo”),意思是信任、赊账、信贷等。

从社会道德方面来看,信用是指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诚实守信、说话算数、一诺千金。从社会角度出发的信用属于广义的社会信用概念。

从经济意义方面来看,信用是一种体现着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指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暂时把一定数量的商品赊销或将货币贷放给需求者使用,需求者在将来按约定的时间偿付购货款或归还本金,并且支付一定利息的行为。这种信用关系是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债权债务关系。具体而言,信用有以下三层含义:(1)信用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作为一种交易行为,需要以交易双方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前提。没有交易双方的互相信任,商品或货币交换就不可能发生。

信用关系一旦确定,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因为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而成为债权人,商品或货币的需求者就成为债务人。(2)信用是把商品或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的单方面的转移。

在传统的商品交易中,价值运动是通过商品的直接买卖完成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交易结束后,买卖双方就不存在任何的经济关系。

在信用活动的交易中,债权人只是将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了让渡,没有改变所有权的所属,信用关系在债务方按规定时间还本付息后才能结束。因此,信用是价值的单方面的转移。(3)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兑现能力和履约能力。

信用的借贷不是无偿的,信用交易双方均有着自身的经济利益。债务人因为得到了实物或货币的使用权,从而可以从中获利。而债权人在转移实物或货币的使用权时,不会无偿地转移,而是要求债务人在归还本金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利息。(二)构成要素

信用具备五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1. 信用主体

信用主体包括信用行为双方当事人,其中转移资产、服务的一方为授信人(即债权人),而接受的一方则为受信人(即债务人)。授信人通过授信取得在一定时间内向受信人收回一定量货币或其他资产与服务的权利,而受信人则有偿还的义务。

2. 信用客体

信用作为一种经济交易行为,必定有被交易的对象,即信用客体。这种被交易的对象就是债权人的资产,它可以是有形的(如以商品或货币形式存在),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以服务形式存在)。没有这种信用客体,就不会产生经济交易,也就不会有信用行为的发生。

3. 信用工具

早期的信用大多使用口头约定来确定债权债务关系,这样的方式便捷、灵活,但是口说无凭,容易引起很多争端,如债务人赖账等,难以维护债权人应有的权利。于是,后来信用关系就以正式的书面凭证来记载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白纸黑字,一目了然。这种用来记载债权债务关系并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就是信用工具。此外,现代经济市场下信用工具还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转让,扩大了信用规模,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

4. 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是信用关系与买卖关系最根本的区别。买卖关系是一手交钱,一首交货,价值在同一时间相反运动,钱货两清,交易结束。而信用则存在着时间间隔,也就是借贷时间,债权人将拥有的实物或货币的使用权暂时让渡给债务人,双方会约定一个信用时间,债务人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本金和利息,信用是价值在不同时间的相反运动。

5. 利率

债务人在信用关系到期时应还本付息,利息是债权人将实物或货币的使用权让渡出去所获得的回报。利息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利息的计算需要利率。在信用关系确定的同时,还需要确定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率,即利率。利率的高低决定着利息的高低,也影响着实物或货币需求者的决策,因此,利率是信用关系中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二、信用的主要形式

信用已经渗透到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因此现代信用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信用形式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照信用的期限为标准,可将其划分为短期信用、中期信用、长期信用。

按照信用的地域为标准,可将其划分为国内信用、国际信用。

按照信用中介是否参与为标准,可将其划分为直接信用、间接信用。

按照信用的参与主体为标准,可将其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国际信用。

本书主要介绍按照信用的参与主体为分类标准而划分的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

1. 商业信用的含义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交易时相互提供的信用活动。一般表现为赊购赊销、延期付款、分期付款、预付货款等。因此,与商品流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信用活动就是商业信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