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9 20:03:48

点击下载

作者:章创生,孙智康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试读:

序言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发展史、教育史中,有一个响彻朝野、家喻户晓、老幼妇孺皆景仰的称谓,那就是君子。

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涉及“君子”经文的有 83句;《孟子》中涉及“君子”经文的有 23句;《大学》中涉及“君子”经文的有 9句;《中庸》中涉及“君子”经文的有 26句;《荀子》中涉及“君子”经文的有 169句。即便是道家开山巨作《周易》,涉及“君子”经文也竟达 105句……《论语》首句以“君子”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末句以“君子”结尾:“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周易》以它核心精神的“君子”之誉,感奋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子孙——“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是儒家思想精髓中理想人格的化身,也是泱泱中华几千年来精神追求的典范。它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政治,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学界:三千年前,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三千年后,有“我失骄杨君失柳”(毛泽东《蝶恋花》)。

我们把爱人喻为“君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我们把恋人当作“君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我们誉导师为“君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们称贵人为“君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君子,是我们最知心的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君子,是我们最牵挂的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君子,是我们最崇拜的人:他“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荀子》)。君子,是我们最景仰的人:他“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中庸》)。在中国几千年来的风云变幻中,君子像灿烂的流星闪过浩瀚的夜空:大禹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愤世嫉俗,清白魂断汨罗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尚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林则徐冒死烧鸦片,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花木兰替父从军,出生入死,不愧为天下孝女。张志新义以为上,不屈虐杀,只为道出真理之声! ……正是这一个个人格楷模,挺起了中华民族道德礼仪的脊梁;正是这一个个社会良心,延续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可是,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现实的时候,我们发觉“君子”这个民族人格的偶像似乎与我们已渐行渐远……君子,你在哪里? ——在我们面前晃动着的形象常常是伪善者、造假者、作秀者,甚至是无耻之徒。很多教育是在为考分、名气尽力; 很多医疗是在为提成、赢利用心;人世间的情义让位于利益;人世间的智慧服从于权力……

这难道是我们应当看到的世界?

归去来兮,君子!

归去来兮,君子之道!

当良知的中国人渴望道德回归、人心向善、君子归来的时候,人们由此要问:

那么如何认识“君子”?他的人格标准是什么?哪本书里有全面阐述?这便是时下读者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从古至今,林林总总的“四书”“五经”读本汗牛充栋,却没有一本专题编注“君子”经文的书,确实令人遗憾!

我深深感激我的父亲章静(章映槐),于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职于四川大学,受梁启超“

君子论

”的启发,在世时曾多次嘱咐我要实践他“编撰君子为册”的夙愿。这些年来,父亲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于是笔耕几年,终成一卷。《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周易》有关“君子”论言 300余句。为了便于读者学习记忆且更具实践性,本书遴选其中 112句,并在释义、白话和感悟后特别添加了演绎原文的经典案例。借此作引玉之砖,就正于读者、同仁。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正义与邪恶较量,希望与绝望并存,君子与小人相形。我们期盼有更多的君子问世,“君子道长”则“小人道消”,人类的生生不息才尚可祈望。章创生2017年 5月君子论梁启超 1914年在清华大学讲演稿

君子二字其意甚广,欲为之诠注,颇难得其确解。为英人所称劲德尔门( gentleman)包罗众义与我国君子之意差相吻合。证之古史,君子每与小人对待,学善则为君子,学不善则为小人。君子小人之分,似无定衡。顾习尚沿传类以君子为人格之标准。望治者,每以人人有士君子之心相勖。《论语》云: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明乎君子品高,未易几及也。

英美教育精神,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宗旨。国家犹机器也,国民犹轮轴也。转移盘旋,端在国民,必使人人得发展其本能,人人得勉为劲德尔门,即我国所谓君子者。莽莽神州,需用君子人,于今益极,本英美教育大意而更张之。国民之人格,骎骎日上乎。

君子之义,既鲜确诂,欲得其具体的条件,亦非易言。《鲁论》所述,多圣贤学养之渐,君子立品之方,连篇累牍势难胪举。周易六十四卦,言君子者凡五十三。乾坤二卦所云尤为提要钩玄。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

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才智如董子,犹云勉强学问。《中庸》亦曰,或勉强而行之。人非上圣,其求学之道,非勉强不得入於自然。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世,犹舟之航於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

且夫自胜则为强,乍见孺子入水,急欲援手,情之真也。继而思之,往援则己危,趋而避之,私欲之念起,不克自胜故也。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王阳明曰:“治山中贼易,治心中贼难。”古来忠臣孝子愤时忧国奋不欲生,然或念及妻儿,辄有难于一死不能自克者。

若能摈私欲尚果毅,自强不息,则自励之功与天同德,犹英之劲德尔门,见义勇为,不避艰险,非吾辈所谓君子其人哉。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盖惟有容人之量,处世接物坦焉无所芥蒂,然后得以膺重任,非如小有才者,轻佻狂薄,毫无度量,不然小不忍必乱大谋,君子不为也。当其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此其所以为厚也,此其所以为君子也。

纵观四万万同胞,得安居乐业,教养其子若弟者几何人?读书子弟能得良师益友之薰陶者几何人?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虽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第一卷 君子之道一、君子,归去来兮(回归精神家园)

一个世纪前的中国,当日本的膏药旗插上台湾、辽东半岛的时候,当德国的军舰肆无忌惮地开进胶州湾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国土还是一个任人切割的蛋糕;一个多世纪前的中国,当“公车上书”的义举已变成泡影消散,当“百日维新”的“戊戌六君子”惨遭杀身之祸的年头,那时我们的国民还是留着长辫、缠着小脚的“东亚病夫”;一个多世纪前的中国,创建的第一条运煤铁路仅有 11公里长,开办了号称亚洲最大的汉阳铁厂才年产 3万吨,那时我们的国力还是一个入不敷出的境况……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一切耻辱和悲凉的往事已成历史,连最后一块屈辱的标记——香港、澳门的主权也回归手中。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国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 29届奥运会并成绩卓著,无与伦比的华丽光彩让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增长已连续多年跃居世界前列。 2010年中国的 GDP已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已陆续升天,国防、航天科技已显赫于世界民族之林;2017年《财富》杂志显示,中国已有 115家企业上榜世界 500强。最新发布的《胡润百富榜》显示: 2016年中国大陆共有 2056位企业家的财富达到 20亿元以上,有 8.9万人成为亿万富豪。

而今,从城市到乡村人们已普遍使用手机,生活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而今的中国,向世人显示出从未有过的强大光环,或许自个儿打个喷嚏,世界都会感冒……中国还缺什么呢?当我们不经意时会草率地回答:还缺钱。可当我们静下心来,向灵魂拷问的时候,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我们会觉得整个中华民族而今最缺的难道真是钱?《古文观止》里有一篇叫《冯谖客孟尝君》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口碑尚好的四君子之一孟尝君,有一次要找一个能力强的人到他的领地薛邑收债。一个深受孟尝君恩典并钦佩其为人的食客冯谖毛遂自荐担当这项工作。临行时,冯谖问孟尝君,所收的钱财买成什么东西返回,孟尝君随便说道:家里稀缺的。

冯谖到了薛邑后,将所有的百姓聚集到一起,将他们的债务一一核对。除了少数的富贵之家能按时还债外,大多数百姓均因穷困而无力偿还。冯谖没有责难穷人,还将收到的债款大摆宴席招待大伙儿畅饮了一顿。接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炬焚烧了所有契据。老百姓惊喜之余感激涕零,高呼孟尝君万岁!

冯谖归去后,孟尝君感觉奇怪,怎么这么快就将债务办毕?问冯谖带回的什么,冯谖回答说,临走时你给我说,要带回家中最稀缺的。我想,你如今这个家金银财宝、美女骏马样样都不缺了,对于薛邑来说,你尚差“仁义”,于是,我替你焚烧了所有契约,深得百姓拥戴,我给你带回来了“仁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事难以预料。几年后,孟尝君被贬谪流离到薛邑。百姓扶老携幼、箪食壶浆相迎,让他顺利度过了人生中的危难。

是仁义拯救了孟尝君,是道德拯救了孟尝君的家国。

当今中国最稀缺什么呢?

归去来兮

一个小女孩独自跑出家门玩耍,不幸被一辆小货车撞倒并从下肢碾过。司机竟逃之夭夭。路过的二三十人也视而不见,匆匆离去。幸亏一位捡垃圾妇女动了恻隐之心。 ——我们缺仁爱。

一家赫赫有名的国企,工序及检验近一千道关口,都没有制止住毒奶粉流向市场,让上千万儿童受害,让 20万小生命至今仍生活在病痛残疾之中。 ——我们缺正义。

一个民族每人年均读书量仅 3—4本(以色列为 68本),文盲及半文盲竟有一个亿!而它的歌厅酒吧、茶楼会所的数量是图书馆、书店、博物馆、艺术馆的 50—100倍! ——我们缺文化。

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 10个城市排名中, 7个在中国,包括首都北京。在实行环境监测统计的 300个中国城市当中, 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已有七成城市不适宜居住。 ——我们缺公益。

……

印第安部落有一个恒久的规矩:就是旅行三天之后,一定要休息一天,以便让自己的灵魂跟上前进的脚步。他们发现肉身和灵魂脚步的速度有时是不一样的,肉身太快了会把灵魂走丢。

我们的民众、我们的民族在天天向前奔,“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走过改革开放近 40年,走过了新中国成立近 70年。从辛亥革命至今,已走过整整一个世纪!

我们的民族似乎也该暂时休整,让灵魂跟上脚步?

当我们平心静气,回溯和反省我们已经走过的历程 ——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国力强盛了,物质优越了,个性张扬了,生活开放了……可我们也会发觉:人心似乎更浮躁了,功利更强烈了,修养更淡薄了,人文更缺失了……当我们痛惜“仁爱”“正义”“清廉”“文化”“公益”“悲悯”……在我们身边日渐式微的时候,一个曾经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君子渐稀的时候,作为一个堂堂的中国人难道在心里没有一点怅然若失的惋惜?

民族的尊严会让我们从心底里呼唤:

归去来兮,君子!

归去来兮,君子之道!二、君子,景行行止(君子十大人格)1.君子以德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荀子》

君子以德行立身于世,小人以权势财富炫耀于世。

中华民族自古倡导的立人之本都是:道德。提倡用贤能的美德来示范天下。

尧帝禅位给舜时说,你执政要秉公为民,若四海民生困苦,你的天职就终止了(《论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帝禅位给大禹时说,如果你做错了事,千万别牵累百姓;如果百姓有什么过错,都是你的责任(《论语》: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汉代采取“举孝廉”的方式选拔俊彦。孝,是指孝顺父母的儒生;廉,是指办事廉正的基层官吏。由底层推荐入选,层层上达。

一个叫李密的儒生,曾在蜀国刘禅底下做官。后晋灭蜀后,李密便返回故里侍候年老多病的祖母,由于祖孙二人长期相依为命,李密 敬奉长辈无微不至的孝心感动了邻里、州官,并传到皇廷。晋帝下诏叫李密入宫做官。李密却迟迟不受命。州官亲临家门催促,李密无奈,于是写下了感动世人、流传千古的《陈情表》:“皇帝啊,臣无祖母,活不到今天;祖母无臣,不能安享天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寸步不能相离。我今年 44岁,祖母今年 96岁,臣报答皇上的日子来日方长,而报孝祖母的时日却微乎其微了!鸟雀皆有反哺之情,祈望皇上能赐我终养祖母的请求!……”晋帝为李密感天动地的真情所折服,于是特派了两位侍女到李密家奉老,直到为李密祖母送终。这应该说是“君子以德”的结果。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块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的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给家里回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已成典故。

至今这“六尺巷”风貌依旧,位于安徽桐城。成为“君子以德”的标志文物。

我们试想,如果张英以权势压迫欺人,便是“小人以力”,还会有这个美好的结局吗?2.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

君子不能做别人的工具。

器,用具的总称。比如器皿、器物、器械、木器、武器。所有的器,都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东西,都是供人使用的工具。

中国历代大大小小的皇帝及附庸都希望百姓为称手好使的工具,百依百顺,俯首帖耳。特别是满清王朝这一思想达到极致,开创了中国的奴隶文化。雍正说,“惟以一人治天下”;乾隆说,朕是英王,天下都是奴才,只动身不动脑的奴才。所以满天下的国民见皇帝就跪地喊:“喳! ”

谁真愿当奴才?是慑于专制者的权势。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然而历史上就有那么一些“不器”的人。

东晋时,陶渊明时任县令。有一天,皇城派官下来巡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去迎接。陶渊明是个品味极高、自由率性的人,鄙夷阿 谀逢迎那一套,于是便说了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著有千古传诵的美文《归去来兮辞》。

李白的才华曾一度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并留他在宫廷做事。他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藐视权贵,曾流传了“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御手调羹”“龙巾拭土”的潇洒故事。后来遭宦官的毁谤和翰林的嫉妒离开长安,却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华章。

明朝有个清官叫海瑞,他目睹皇帝一天到晚沉溺于鉴宝炼丹,不理国事,很是担忧,于是在 1566年农历二月,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朋友。然后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批评皇帝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明世宗读了海瑞的《治安疏》,十分恼怒,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别让他跑掉了!”宦官说:“此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上疏前,知道冒犯该死,就买了棺材并和妻子诀别,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明世宗听后默然无言。过了一会儿又开读海瑞的上疏,一天里,边读边叹息,最后把《治安疏》保存在宫中。他说:“海瑞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

海瑞是君子,没有做皇帝的“器”。

当代有个马寅初先生,满腹经纶,秉性仗义执言,其倔强个性遐迩闻名。马老曾当过蒋介石的老师。抗日期间,蒋介石送来名片,用委员长的名义请他赴宴。马老对来人说:“委员长是军事长官,我是个文职,文职不去拜见军方!再说我给委员长讲过课,他是我的学生。

学生不来拜见老师却叫先生去拜见学生,岂有此理!”蒋又派人游说:“委员长说了,您是他的老前辈,既是老师又是浙江同乡。委员长推荐您任财政部长,或任中央银行行长。”马老笑道:“你们想弄个官位把我嘴巴封住,办不到!”来人说:“那么,请马老先生买些美钞吧,政府批给您一笔外汇,这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啊!”马老答道:“不,不!这种猪狗生意我不做!我不去发这种国难财! ”

1955年,马老提出《新人口论》,告诫社会:中国人口增长率已达到 30‰以上,照此下去, 50年后中国就是 26亿人口,人多地少的矛盾将造成社会灾难。他的观点曾多次遭到批判。批判一次,他却坚持一次。他不仅向当时的《光明日报》提出挑战,还在全国性大批判后,发表《重申我的请求》,坚守初衷:“过去二百多位先生所发表的意见多是大同小异,新鲜的东西太少,不够我学习。”随后自动请辞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苍天有眼,真理终归是真理。最终,正义回到他身边。君子,高山仰止。马老活了 101岁。

孔子倡导“君子不器”,并非鼓励君子犯上。而是告诫不为愚忠,要成为有独立思考的智者。孔子也身体力行,当游说诸国国君不成也不勉强为官,而是回归故里讲学。最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找到了理想的精神家园。3.君子慎独

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君子必须谨慎规范地对待个人独处的时候。

为什么要慎独呢?作为人,慎独很难。原因与人的功利意识和信仰意识有关。

人性本恶,都有功利之心。在众目睽睽之下装模作样赢得美誉褒奖那是物有所值。人去楼空,还这么一本正经不是发傻?所以古往今来,那些在场面上能说会道、呼风唤雨的人,一般都不是善人。拿孔子的话说就是:“巧言令色,鲜矣仁。 ”

无信仰的人天不怕地不怕,心中没有敬畏。不讲良心,不信天地,不管身后,不信灵魂。人多就规规矩矩,无人就禽兽不如。台上是英雄,台下是狗熊。上班“文明不精神”;下班“精神不文明”。如《大学》所言:“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这种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见识得少吗?

君子不能这样,也不会这样。

明朝焦竑的《玉堂丛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明代一位典吏(检察官员)曹鼎,在一次捕捉盗贼的时候,抓到一名绝色女贼。由于离县衙路远,夜宿一座庙中。月光下,女贼千方百计以色相引诱他。曹鼎实在熬不住了,就写下了“曹鼎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警醒自己。而后又转念一想,这荒山野外谁能知晓,于是又把纸条撕下来破门而入。刚近女贼旁边又觉不妥,这不是因私欲而 废公法吗?又退出来把纸条贴在门上。可过了一会儿又想,这送到嘴边的肉不吃不是太傻了?再说她是犯人,做了坏事她也不敢说,半夜里欲火焚身,压抑不住,于是再把纸条撕下来。可进门见女贼已睡又停步了,心想这是乘人之危,是不道德的……就这样一夜折腾了十几次,终于保住了廉洁之身。

英雄难过美人关。慎独难啊,只有君子能闯关。

东汉时有一位被誉为“关西夫子”的清官杨震。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一个叫王密的人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朝廷接受了杨震的举荐,委任王密为山东金乡县县官。王密对杨震的知遇之恩十分感激。于是有一次,他私下拜会杨震,执意要送上十两黄金以表谢忱,并低声说:“主公,这黑夜里无人知道,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脸色阴沉,斥责道:“你送黄金给我,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自古君子慎独,我岂能做出违背道德的事?”王密羞愧难当,于是急忙起身谢罪,收起金子走了。

杨震之所以能坚守住自己道德的底线,是因为他有敬畏之心。他那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已成为千百年来官员们自律的警示牌。《五元灯会》上曾载有一则故事:

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师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他:“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 ”

豫通大师答道:“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诚于中,形于外”。一个人只有表里如一、诚心诚意立身于世,才能“慎独”,才能有君子之德。4.君子固穷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

君子能固守穷困,不因贫穷而失志滥行;而小人一旦穷困就会乱来。富有和贫穷对于人不是永恒的。谚语说:“三穷三富不到老。 ”贫穷往往是一个人生命的一段路程。只不过有的人长,有的人短罢了。“人穷志短”,贫穷像一个乞丐,常常遭人鄙夷 ——“笑贫”。“饥寒起盗心”,贫穷又像一个巫婆,常常引诱人作恶。

只有君子能固守穷苦,“贫贱不能移”,永葆赤子之心。

孔子及其众多弟子在几千年前就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孔子一行入陈、蔡边境,遇到了一支军队,逼迫他们回陈国去。原来,陈君得知楚君要重用孔子,为自己没用孔子 而感到后悔,于是派军队围住孔子,并放出一个口子,逼迫孔子及其弟子回到陈国。但是,在围困面前,师徒数人没有低头,他们坚守了一个君子的节操,直到楚国援兵的到来。

孔子有个弟子叫原宪,出身贫寒,住在睢阳城内一个小巷内,住房狭窄简陋,上漏下湿,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原宪却不以为然,整天端坐里面,兴致勃勃地弹琴歌唱,不肯与世俗合流。有一天,他的做了大官的同窗好友子贡,坐着驷马高车,衣着华丽,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来宋国看望他。因陋巷狭窄高车无法通过,只好下车步行。

原宪闻好友光临,便身着旧衣,头戴破帽,足穿烂鞋,手拄青藜杖,出门迎接。子贡见原宪衣帽不整,穷困不堪,冷讽道:“唉,学兄莫非得了什么病?”原宪淡淡一笑:“无财叫做贫,学圣贤之道而不能用谓之病。我是穷而不是病。像那些与世俗同流合污,结党营私,仁义之道闭口不谈,只讲坐好车、骑骏马、衣华裘,这样的事愚兄不忍做啊! ”

原宪在道义上的持守使他底气十足,身处贫寒而精神强大,使以富贵傲人的同窗相形见绌,子贡听罢学长的话非常惭愧,不乐而去, 终身悔己言之过甚。

杜甫是历代墨客骚人中最值得称道的君子之一。身逢乱世,仕途艰辛,一辈子流离颠沛,贫穷潦倒;一辈子忧国忧民,笔耕不辍。我们可以从他的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去领会他“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固穷”的品格:

乾元二年( 759年)夏天,关中大旱,杜甫弃官辗转来到成都,经朋友严武引荐在当地做了一个小官。朋友们还筹钱替他在西郊修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那一年,秋风怒号,把他这草堂的茅屋盖卷走了。邻里不懂事的小孩还将散落在地的茅草抢走,他呼得唇焦口燥都唤不回来。天冷啊,被盖已用多年,又薄又破。大雨下个不停,卧室漏雨,无一干处。自安史之乱以来就忧国忧民,少睡眠缺休息,像如今雨湿整夜,怎么能挨到天明?“哪个时候才能有千万栋广厦,让天下贫穷的人都能欢乐安居于内?风吹不动安之如山。哪个时候在我的眼前能出现此物啊,即便我的茅屋独破,即便我冻死也心满意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物?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个才华横溢而身陷穷困的人,既不怨天也不尤人,更不“穷斯滥矣”,而是想到更多的天下寒士,宁可“舍身成仁”,这就是杜甫!这就是君子!

孔子推崇的“君子固穷”,并非主张你永守穷困。

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论语·述而》)他说:富,是可以去追求的。即便是当马车夫,我也愿意去干。

在你无条件富有的时候,就坚守住穷困;在你有条件富有的时候,你就远离穷困。只是要注意一个原则:“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所有的得来之物必须建立在道义之上。5.君子必辩

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荀子·非相》

君子必定是能分辨是非的人。普通人都喜好推崇善道,君子尤甚。君子博览群书、修身养性、能说会道,有推崇善道的条件;君子“忧道不忧贫”、“义以为上”,有推崇善道的热情和勇气。

春秋时期,一个叫邹忌的谋士,通过妻子、小妾赞美自己“美”的事情悟到了:一个人不能偏听偏信。于是联想到国家的隐患,竟大胆进宫,劝说齐威王别沉迷在大臣、宫女、四邻的欺言骗语之中,否则国家有难、百姓有难。邹忌难道不知道一个普通小臣,要去直谏皇帝过失、给皇帝提意见所遭际的风险吗?“危言耸听”、“恶意犯上”、17“欺君之罪”,任何一点沾上都是死罪。可齐威王不仅没动怒,还当即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宣布凡是能向他进谏的人统统给予奖励,能当面指责他过错的,还给上赏。这是我们中学语文课都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故事。邹忌做了一件有惊无险、功德无量的事。看来推崇善道,邹忌是既有勇气也有胆识。

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接着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及辽东给日本,还赔款白银二亿两。满清如此卖国求荣的行径必定激起有良心的中国人的愤慨!消息传至,正值乙未科进士在北京考完等待发榜。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 22日,康有为写成《上今上皇帝书》,18省举人响应, 1200多人联署,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康有为、梁启超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举行集会、讲演,宣传维新思想。著名政治家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也积极配合,大力宣扬,倡导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政治方略。 1898年 9月 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同时逮捕了谭嗣同等六人。 9月 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戊戌六君子”杀害。

38年之后,在中国又出现了一个“七君子事件”。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史良和沙千里,于 1936年 5月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抗日政权等。对此,国民党竟以“危害民国”的罪名,逮捕了沈钧儒等七位救国会的领导人。在全国各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之后,蒋介石政府迫于压力于 1937年 7月宣布释放七君子,并于 1939年 2月最后撤销了起诉书。“六君子”、“七君子”,只有君子才是正义的马首,社会的良心。“舍身成仁”往往是君子的归宿。但它显耀出的民主、正义的光辉和“君子必辩”的精神,永远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子孙的心灵导师!“君子必辩”精神,实质上就是当今提倡的“社会担当”精神。6.君子怀刑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君子心中常常想到的是法律,小人心中常常惦念的是实惠。

一个国家建立在法制之上就会兴旺发达,建立在专制之上就会日渐消亡。君子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宣传和维护法制并身体力行便是其一生的追求。

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诸葛亮,一生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尽管大权在握,他对子侄辈的要求却极其严格,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的亲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马谡失街亭后,按军纪办事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

诸葛亮生前给后主刘禅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名相诸葛亮敬畏刑律,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

狄仁杰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敬畏法律的清官。有一次,守卫昭陵 的一个军士将坟墓边的柏树砍了几棵,狄仁杰按法规免了卫队长的职。但唐高宗却十分不满意,动了他家祖坟的人必须要杀头!

狄仁杰再三说服,高宗反倒越发生气动怒。旁边的人都劝狄仁杰赶紧离开唐高宗,否则自己的头都保不住。然而狄仁杰没有走。他坚持继续劝说皇帝:国家制定法律处置罪犯的条例都是你御旨批准并张贴在市面上的。如果滥砍小树是一般处罚,而因为是你的祖坟就变成死刑。那么今后的法律怎么去执行?如果事事都要经你批准,那么国法岂不变成了家法?如果砍了昭陵的树要判死刑,如果有人盗了一抔土,又怎么处罚呢?我不愿多年后皇上背一个滥杀无辜的罪名,所以敢冒死进谏,死有何憾?

最后,唐高宗取消了原来的主意,赦免了卫队长的死刑。还叫人把狄仁杰的事迹编入史册,称他是难得的好官。

试想,如果没有像狄仁杰这样一批对法律死心坚守的君子,也就不会有唐高宗时代的“永徽之治”。

林则徐也是敬畏法律的君子。1838年,他奉旨赴广州查禁鸦片时,特发了一道《传牌》,也可以说是他的“廉政公示”。对沿途接待事宜作了明确规定:一不准下属远迎,二不准摆酒席,三不准索贿受贿。他强调“言出法随”,要求“沿途各州县驿站官吏准此”奉行。

看来,敬畏法律、遵从法律,自古以来就是儒家君子的瑰意琦行。7.君子役物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君子是物质财富的主人,小人却是物质财富的奴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里有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它的意思是说,天下来来往往的人群都是在为财物而忙,利益而忙。这是人的共性:要生存。这没有错。但一个人又不能仅仅做物欲的奴隶 ——特别是君子 ——他不能仅仅为生存活着,必须有精神的追求,为推崇善道仁义而活着。所以君子役物,他须做财物的主人。

清代名臣于成龙,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廉吏”。他在四川合州上任期间,其长子廷冀两次来看望他,都跟仆人吃同样的粗茶淡饭。儿子临走时,他只割了半只熟鸭及一点红薯给儿子路上充饥。于成龙从此多一外号叫“于半鸭”。后来,于成龙担任湖广黄州府同知,由于他为官清廉,天天以糠粥为食,又得一外号“于糠粥”。

直到十几年后升任两江总督,住在南京这座繁华的都市里,于成龙依然不改淡泊本色,生活仍然极为简朴。平时招待客人都以青菜为主,所以大家送他“于青菜”的外号。

最终他病逝于任上。遗产仅盐米数升、布被一床、袍服一件、靴带两条。江宁百姓罢市而哭,百姓给于成龙烧纸钱,被其子廷冀阻挡。廷冀说:老父阳世不贪一文,阴世也一样。

金钱利禄,君子淡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也是一个淡泊利禄的人。他 21岁中进士,前后做了 40年官。仍然两袖清风过日子。做官期间,非常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 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自己耕种。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实行计划开支:先把一年所有的薪俸收入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 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 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生活开支。他管钱财,非钱管他。所以才有他对物质世界“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坦荡胸怀。

美国有个“爱国百万富翁”联盟,成立于 2010年,目前有两百多名成员,参加这个组织的人,都是年收入在百万美元以上的商人。他们参加联盟的目的,主要是要求联邦政府向他们这批高收入者加税,这些话听起来真是有悖于常理。富翁联盟愿意通过多交税来帮助政府度过财政赤字难关。他们的理念是:“我们关心我们的国家与关心我们自己的钱如出一辙。”为了推动国会、白宫向高收入者征收较高税率,“爱国百万富翁”联盟自成立以来,已经屡次派出成员到华盛顿游说陈情; 2015年,他们还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出一封给奥巴马总统的公开信,明确阐述了他们的想法。在信中他们表示,国家为高收入人士提供了成功的机会,所以现在是高收入人士回报国家的时候了。 ——这就是君子的金钱观,不为物欲所惑,让财物用于善道,用于仁义。8.君子坦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平坦而宽广,小人却常常忧虑重重。

一个人的心怀和气量,往往决定了这个人的高度和成就。李斯《谏逐客书》说:“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君子都有大海一般的胸怀,能容人、让人、识人、使人;又有高山一般的气质,无欲则刚、光明磊落。小人的鸡肠小肚、患得患失,是不可与之同日而语的。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朋友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失败,三次做官被撤职,别人说管仲没才干,鲍叔牙却说:“不是管仲没才干,只是他没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而且三次都逃跑。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需要奉养啊! ”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公子纠效力。在两位公子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却坚辞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管仲的发达,齐桓公的得势,均仰仗了鲍叔牙这位君子的坦荡胸怀。

还有一个世人皆知的战国时期故事:

渑池会结束以后,蔺相如因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心里很不平衡,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罢了,可地位却在我之上,我感到羞耻!我哪天遇见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蔺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便掉转车子回避。

相如的门客觉得主公不对劲,就一起来进谏说:“我们来侍奉您是仰慕您的节义。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当,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胆小躲避他,您也太过分了吧,普通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你是身为将相之人!我们感到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 ”

蔺相如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我竟敢在朝廷呵斥他,并羞辱他的群臣,难道我还会怕廉将军吗?但我想,强秦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若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是为了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头,把个人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得知,十分羞愧,负荆请罪。二人终于言归于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蔺相如不愧有君子风范。9.君子两进

君子两进,小人两废。——《荀子·不苟》

君子在成败、得失、荣辱等两种状态下都会进步,而小人在这两种状态下都会堕落。

君子之心往大处用就会敬奉自然,往小处用就会敬畏礼仪;聪明就会明智通达,愚钝就会端正诚笃;被重用,就会敬业而不骄纵,不见用,会无怨而自励;快乐时,会平和地处事,忧愁时,会冷静地调理;富有则文雅而疏财,穷困则固守而明理。

小人则相反,如果心往大处用就傲慢粗暴,往小处用就邪恶奸诈;聪明就巧取豪夺,愚钝则残忍作乱;被重用则狂喜傲慢,不见用则怨恨险恶;快乐则轻浮急躁,忧愁则垂头丧气;富有就骄横荒淫,穷困就自暴自弃。

小人不能有钱。俗话说:“有钱就变坏。 ”

所以,孟子说:“为富不仁矣。 ”

君子则不同,有钱便“仗义疏财”,“达则兼善天下”。

范蠡,既是名相,也是商业奇才。他帮助勾践雪耻后便辞官引退,游走各国,从事商业买卖。很快就积累下千金家财,成了齐国首 富。齐王得知范蠡的才能,便拜他为相。然而,手执相印的范蠡却想到生活艰辛的百姓。于是他将财富全部接济穷人,辞去了相职,重以布衣之身前往位于齐、宋、卫交界的陶地。范蠡认为这里是天下中心,与各国交通便利,在此贸易必可致富。于是化名陶朱公,再次开始经商。果然不久后又大获其利,家产第二次累至千金。后来他发现,陶地同样有许多人贫苦不堪,于是又一次将千金散尽资助百姓。范蠡在十九年经商中曾“三至千金”,每一次都将千金巨富倾囊赠出。在布施财富之余,范蠡还不忘传授百姓经商之道。

小人不见用,则怨恨险恶;君子不见用,则无怨而自励。

苏秦,年少时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曾游说秦王。秦王说他“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于是形容枯槁,潦倒而归。回家后,妻子不理他,嫂子不做饭,父母不与他言。苏秦感伤,再次发奋苦读经书,夜以继日。疲倦了,便“头悬梁,锥刺股”。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

苏秦成功后,父母闻讯清宫除道,张乐设饮。妻侧目而视,倾耳 而听。嫂子四拜而跪谢。苏秦感叹说:“人生世上,功名利禄都不能忽视啊。 ”

大则为国,小则齐家,所以君子,逆境时也能奋起走向成功。10.君子道长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易经》

君子之道长进,小人之道就消亡;小人之道长进,君子之道就消亡。

如像阳光与黑夜、正义与邪恶、道与魔。“彼一时,此一时”。此消彼长。阳光明媚,黑夜消亡;正义弘道,邪恶退隐。道法倚天,魔力衰竭。反之亦然。

君子以弘扬仁道,“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便是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这既是他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他缅怀于心的美德。

孔子拜会老聃回来以后,感触良深。他既欣赏佩服老聃的学识智慧,又对他艰深遁世的做法深感忧虑。一阵冥思苦索之后,他召集弟子说:“一个人如果践行隐僻的奇异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称奇于世,后人也许会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绝不会这样做。有些善人按照中庸之道行事,但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仁义之道,即便一生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也义无反顾。当然,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中庸》: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孔子自己做到了。当他带领弟子,怀揣治国方略,游历诸国,说项十余年未成。归回故里已垂垂老矣。既没有静心养性,安度晚年,也没有遁世隐居,修行来世。实践和成就他个人的完美已不是他的理想。“独善其身”是不行的,必须“兼善天下”!一个孤独的君子是不行的,必须成就君子群,让君子之道长进、光大,才能实现礼仪之邦,致天下太平。

孔子 68岁开办学堂,兴起教育。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开创儒家学说,推崇仁道,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做出了高风亮节的君子楷模。“君子道长”,实质上已是一面具有浓郁使命感的道德旗帜。一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由这个社会的所有君子的道德风尚所引领、奋斗而得来的。

比如黑奴、黑人,在人类生存的这个地球上长期以来是同耻辱、歧视联系在一起的。从公元元年葡萄牙人捕获逃亡的伊斯兰异教徒为奴隶开始,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在欧洲开启大批奴隶市场,贩卖黑人已成为这个唯利是图世界的合法交易。黑人已非人类,是商品和任人宰割的工具 ——这种社会现象是“小人道长,君子道消”造成的。但是邪恶不会长久,随着一代代“君子”的努力 ——君子唤起正义、唤起民众,到而今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黑人与其他人种的平等相处。奥巴马作为第一个黑人混血人种也当上了美国总统。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场旷世日久的伟大斗争中,有这么一批卓越的“君子”为此献出了青春和热血:

哈莉特·塔布曼,美国废奴主义者,杰出的黑人废奴主义运动家。她本人就是一个逃跑的奴隶,帮助许多黑奴逃亡,被称为“黑摩西”或“塔布曼将军”。

美国伟大的林肯总统, 1862年 9月,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废除了黑奴制,宣布黑奴是自由人。 1865年 4月,被异教徒报复杀害。

杰出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1963年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并因此获 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 4月被白人优越主义者刺杀身亡。

南非首位黑人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因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被法院定罪,入狱服刑 27年。被尊称为“南非国父”。199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

君子人格之所以为世人所景仰,在其“舍身成仁”的高尚精神。

我们的社会需要“君子道长”,我们的社会期望“小人道消”。由此,我们越发期待更多的君子出现,越发期待更美的社会风尚到来。第二卷 君子经文原文 111条

1.君子不器。【出处】《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子不器。 ”【赏析】君子:是对有道德、学问的人的称谓。旧时泛指品行好的人。器:器皿、用具、工具。朱熹《论语章句集注》说:器者,适用而不能相通。凡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士,各种才能兼备,非为一才一艺。陈立夫说:君子学问广博,不像一个器皿只限一个用途。所以,君子不是别人的工具,也不是某一种定型的人才。在孔子的眼中,君子肩负有“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所以君子不能仅仅成为别人的工具,而要成为博学多能、无所不知的“通才”,不能像器皿那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再者,从人格意义讲,君子既是仁德在心、知识在握、独具见解之士,岂能成为他人工具?这也体现了儒家安贫乐道、志存高远的亮节高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以及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那些舍身成仁的仁人志士、知识分子都属此种类型。

2.君子贞而不谅。【出处】《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赏析】贞:固守正道。谅:为了信用而不顾是非。朱熹说:贞,正义而坚定。谅,即是无论是与非必须守信。南怀瑾《论语别裁》说:这个“不谅”不是不原谅,是说一个君子,要真正的诚敬而不能马虎,不能随便违反正义。陈立夫《四书道贯》说:君子坚守着正,不肯不问是非只顾全那小信。贞,作正解,义的意思。所以君子要诚实、讲信用,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也不拘泥于诚信,它必须服从于天下正义。巴蔓子借了楚国的兵,答应割让三城为回报,但在施行时又感到丧权辱国而不能履约,于是杀身成仁,用生命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3.君子之道费而隐。【出处】《中庸》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 ”【赏析】费:博大、广阔。隐:深刻、精微。朱熹说:费,运用广泛。隐,体味精微。陈立夫说:君子的道,公用虽很广大,实体却很细微。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君子之道滋养和哺育了中华民族三千年,它的典范、思想覆盖了中国、日本、韩国乃至亚洲及全世界凡有中华文化的地方。它的人文意义博大精深,涵盖了人学、文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及国家学说等。

4.君子以厚德载物。【出处】《周易》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赏析】厚:深厚。载:装载。

南怀瑾说:坤卦这个符号是大地的代表,做人要效法大地。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要效法大地之敦厚,尤其当领袖的人要包容,要能负担,别人的痛苦都能承担起来。“厚德载物”是中国文化儒家道家的最高学问。

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深厚的美德去包容天下万物;要像天父, 雄健阳刚而自强不息。首先要厚德,没有高尚美好的品格,便不能包容天下。换言之,要载物,必需美德。当今流行的话就是“做事先做人”。

5.君子思不出其位。【出处】《论语》宪问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赏析】思:思考、考虑。位:地位、职位。

南怀瑾说:不是自己的职掌范围。不必过分去干预职权。以现在政治思想来解释这句话的意义,就是“不要违反思想的法则”。如果用在做事方面,也可以说是不要乱替别人出主意。

陈立夫说:君子常想着不要越出自己所在的地位。

君子思考的问题不要超出他的职位所涉及的范围。不干预别人的工作,这样才便于维护在位者的独立执政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家庭这个团体讲,当外婆(姥姥)的别过多地去当“妈妈”,这不仅累,也不利于小孩的教育成长;当父亲的也不该总是去干预儿子的想法,而应让他早早独立。

6.君子不亮,恶乎执?【出处】《孟子》告子章句下。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赏析】亮:同“谅”,诚信。恶( wū):表示疑问,作“何”、“怎么”讲。执:坚持、保持。朱熹说:亮,信也,与谅同。恶乎执,是说凡事苟且的人,就没有什么拥有的了。陈立夫说:此谓君子虽不固执,然亦必有所自信而坚守之。君子不讲信用,还能保持什么品格吗?看来,诚信是人际交往的根本美德。孔子说:“民无信不立。 ”

7.君子必慎其独也!【出处】《大学》第七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赏析】慎:谨慎小心。独:独处。朱熹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的地方。人必须为善以去其恶,当用其心力谨防自欺。君子必须谨慎规范地对待独处。诚,是君子永远遵从并身体力行的美德。如何来验证“诚”呢?

曾子提出慎“独”,这确是一个高难考题,特别需要有敬畏之心。你躲得过法律却躲不过天良。反之一个无信仰的小人你就拿他没法。他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台上高大上,台下假恶丑。许多名人大腕独处时也难免不偷鸡摸狗。时下不少人热衷于作秀,我们切不可盲信盲从他们的巧言令色。

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出处】《孟子》公孙丑章句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赏析】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

陈立夫说:君子从来不怨天命,也不怪别人。

君子遇到挫折或困难,从不会抱怨命运不公或者责怨他人。

现实生活中,一个地方没有管好,我们便责怪那儿刁民多;一个企业效益出问题,便埋怨时势维艰、部下懈怠;工作不顺心便埋怨领导霸道;孩子不好学,便责难教师不尽力……我们几时能真正学到面对自己找原因,做到不怨天,不尤人?

9.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出处】《大学》第三章。《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赏析】极:极致、尽头。

南怀瑾说:是真君子,则没有哪一件事不极力随时反省,改过自新。“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无所不用其极”,便是彻底的“洗心革面”,是真的“自净其意”,并没有掩饰之处。

君子追求的每一件事都竭力做到尽善尽美。譬如:司马迁写《史记》、杜甫作诗文、包拯审法案、陶行知做教育……所以君子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不希望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即便是生命短暂,也像流星一般划过长空。

1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篇。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赏析】耻:形容词动化,以某某为耻。其:代君子自己。言而过其行:指说得多做得少。朱熹说:耻者,不敢尽之意。过者,欲有余之辞。陈立夫说:君子只怕自己说的话超过了自己的行动。南怀瑾说:要言而有信,讲话要兑现;牛吹大了,事实上做不到,这是君子引为可耻的。不要把话讲得超过了自己的表现,做不到的事绝不吹牛。君子感到耻辱的事是:自己说得多而做得少。力求说得少而做得多。近些年来,我们很欣赏那些“态度好”、“会说话”的人,这就无形中滋长了华而不实的“言”贩子,而伤害了踏踏实实的敬业者。言行一致,行重于言。要知人,除了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11.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出处】《论语》宪问篇。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赏析】上:仁义。达:晓达、明白。下:利益、恩惠。朱熹说:君子遵循天理,天天都在进步;小人追求私欲,日日都在倒退。陈立夫说:孔子说,“君子上达于德,小人则下达于利”。上为本,下为末。南怀瑾说:自古以来,对于上达与下达的解释各有各的观点。综合一般的观点来解释,所谓“上达”,以现在思想的习惯而言,就是比较形而上的、升华的。所谓“下达”,就是比较现实的、卑下的。君子用仁义道德使人明达上进,小人则用利益恩惠使人平庸低下。

1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出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赏析】莫大:最大。为善:做善事。朱熹说:与,给予、帮助。能劝导天下之人皆相互善待,那么这便是君子善行的最高境界。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善待一切人。就须拥有恻隐之心、宽恕之心、包容之心。“与人为善”也是当今百姓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准则。

13.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出处】《周易》谦卦。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赏析】谦谦:谦和的样子。卑:低下,卑谦。牧:治,约束。王弼注:“牧,养也。 ”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象辞》说:“谦虚而又谦虚的君子”,即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而不因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松修养。谦和的君子是用卑谦的态度来约束自己的。君子总是自谦的,小人总是自负的。正如俗话说:“一瓶水不响, 半瓶水响叮当。 ”

14.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出处】《荀子》修身篇。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赏析】役:奴役、驱使、主宰。物:物质、事物、财物。君子能够主宰物质世界,而小人却被眼前的物质世界所奴役。注重精神修养和伦理实践的人淡泊权贵,也就是说注重内心世界的人,对身外之物看得很轻。但小人及普通人做不到,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在眼下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往往招架不住它的诱惑,算是无奈也罢,无助也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切都要钱才能办事。

然而无论怎样,道法自然,否极泰来,人心总是向善,回归精神家园永远是人类最终归宿和这个世界得以生生不息的永恒动力。“役物”,永远是净化这个世界的圣灵圣行。

1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处】《论语》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赏析】欲:要,应当。讷( nè):说话迟钝,这里指言语慎重。敏于行( xíng):做事敏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