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往前走何必谈未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0 00:44:00

点击下载

作者:王文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敢往前走何必谈未来

不敢往前走何必谈未来试读:

如果李易峰向你求婚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男神永远配女神,活得不漂亮的女生永远不会嫁得漂亮。

如果有一天李易峰向你求婚,那么你一定是在做梦。

前些日子网络上盛传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的男神向你求婚,你敢答应吗?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男神是李易峰。我拿这个问题去问她,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敢。

我又问了一遍,她开始有些犹豫,迟疑了半天,才回答道,敢吧?

我又问了一遍,这次她沉默了许久,苦笑着回答道,不敢。“为什么不敢?”“感觉自己配不上他。”

朋友回答道,哪怕自己答应了,出门自己不敢跟着,怕给他丢脸。但是不跟着又不放心,因为比自己更配他的女生一抓一大把。

是呀,男神身材好颜值高,有金孝顺又上进。你满脸油光暴饮暴食;天天韩剧爆米花;挣的钱不够自己花,一个月的工资连一只高档的口红都买不起;读的书除了课本就是一些低智商的言情小说。你男神买好房子车子,每天钞票供着哄着你,隔三差五带你去世界各地旅游,逢年过节给你的父母买大把的礼品,凭什么?

帅哥和美女在一起,叫天造地设;丑的在一起,叫真爱;帅的和丑的在一起,叫瞎。虽然有时候确实能看到几个不登对的走在一起,但是又有几个?况且,现在跟你抢男神的,不只有女生。

我说的丑并不是指外貌形象。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相貌一般但气质上佳活得漂亮的女生并不少见,五官精致但在爱情生活中处处失意的人也不在少数。总的来说,懒和读书少是阻碍你泡到男神的两座大山。

大学时认识的两个女生,我们暂且称为女生A和女生B。A整日待在宿舍追剧睡觉,蓬头垢面,哪天化了妆必定打开美颜相机美美拍一张发朋友圈、微博,收获无数的评论和赞。B家境和样貌都稍微逊色于A,但B每周总有几天泡在图书馆,后来自己做兼职挣钱买了单反,自学了摄影。B每个月雷打不动都要去爬一次山,不发朋友圈不发微博。大学四年,基本上把北京周边的山都爬了个遍。

每次A和B同时出现的时候,A总是光鲜亮丽万人瞩目,B不太起眼,虽然也收拾得大方得体,但很少化浓妆。A的男朋友更换频率非常高,不过始终没有攻下系里的系草。B一直单身,虽然她相貌也挺好,但是在A的身边总是被她的光环掩盖。

后来学校举办英文辩论赛,一向不显山露水的B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打得对方辩手毫无还嘴之力,让整个专业的人都目瞪口呆。庆功宴的时候系里的人一窝蜂地拥到了女生宿舍,无意间翻到了B的相册。厚厚一沓全是B在各个山顶上的笑脸;阳台上放了十几盆养的多肉,每一株都整整齐齐,十分喜人;桌子上放着几本刚出的新书和温热的水杯。而A的桌子上,除了满满当当的化妆品,就是没有吃完的零食和已经没电了的iPad。

那天系草一直和B走在一起,说说笑笑地聊了好久,B 也大大方方,没有半分羞涩与自卑。毕业后系草和B走在了一起,毕业一年后同学聚会的时候,两人成对出现,已经准备好了婚房,工作也稳定了下来,羡煞旁人。以前B一个人爬山,现在系草陪着她,立志走遍全国的名山大川。而A,还粘着长长的假睫毛,化着重重的眼影,强颜欢笑坐在包厢的角落里。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也有人说,喜欢一个人的标志,就是觉得自己配不上他,那是喜欢。如果爱一个人,就要努力让自己配得上他。对爱情不要太着急。自己不慌不忙地成长,总有一天,当对的人出现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完全配得上他。

样貌是天生的,但是你完全可以做一个合适的发型,注意饮食调理好皮肤;身高是天生的,但是你完全可以多锻炼一个好身材,学学搭配让自己看起来更舒服;智商是天生的,但是你完全可以多读读书,不需要让别人知道,只需要自己内心充实丰盈,不至于在别人咏叹“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时候你只能爆一句“下雨了真他妈冷”;家境是天生的,但是你完全可以把周末睡懒觉的时间拿出来做做兼职,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让自己活得漂亮一点。

天生的东西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好。只有自己变得更好,才能配得上更好的人。毕竟遇到一个又帅又多金,性格好还眼瞎,正好瞎在你身上的好男人的机率太小了。

闺密小张上大学的时候疯狂爱上了隔壁院的一个男生。那时候爱得也够轰轰烈烈,天天早上做好爱心早餐送到男生宿舍楼下,整天省吃俭用,在男生生日的时候给他昂贵的生日礼物。男生从刚开始的不为所动到后来的不胜厌烦,最后实在是忍不了了,一天当着许多人的面狠狠地拒绝了小张,让她死了这条心。

小张回到宿舍大哭了一场,后来安慰自己说男生只是现在不想谈恋爱,并不是不喜欢自己,结果一个星期后男生就和同系一个高挑漂亮的女生在一起了。她为此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看了看灰头土脸的自己,乱蓬蓬的头发,永远的校服和一桌子的言情小说,终于下定决心改变自己。

半个学期的时间,小张每天坚持锻炼跑步,向表演系的女生请教搭配的技巧,自己又去当了家教挣外快,每天早上早起梳洗读书,几个月后就换了一个人。沉稳大方,变成了标准的气质美女。没多久同系的一个男生就对小张展开了攻势。后来从别人口中得知,当初那个拒绝小张的男生,在宿舍长吁短叹,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这些话传到小张耳中的时候,她只是咧开嘴笑了笑,对于自己以前的种种,用了一句话总结——没见过世面。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追一匹马身上,努力种好一片草原,来年的时候会有一群骏马让你挑选。人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爱情里失意的时候,痛过后永远想的是换一个比前任或者男神稍微次一点的试试看,而不是提升自己丰盈自己。让自己配得上更好的人。

古时候说媒讲究门当户对,现在虽然说起来不讲究这些,但是门当户对是条铁律横在你和你男神之间。只不过以前看的是彼此的家境,现在看的是彼此本人。

姑娘,醒醒吧,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毕竟只是童话,而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男神永远配女神,活得不漂亮的女生也永远不会嫁得漂亮。

且不说小张那样,苦追不得,就算现在李易峰在你面前拿着钻戒单膝跪地向你求婚,你敢答应吗?

孤独来源于爱

这世上最可怕的孤独不是整个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而是整个世界都在,而爱你的人不在了。

孤独来源于爱。

这是我写在大学日记本上的第一行字。曾经有人问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想了想告诉她,因为没有爱的人是不会感到孤独的。

我从未见过向来要强的伯伯,会哭成那个样子。

二奶奶在世的那几年,可能是他最无助的几年,没有人交流,也没有人安慰。那是因为对二奶奶的爱,所有的孤独他才一个人扛下来。

上中学的时候,因为学校不让带手机,所以终日与我相伴的是一只银灰色的MP3。MP3的存储器只有两个g,存下来也就四五百首歌的样子。每周回家的时候,都会在网上下载一些当时最新的单曲,在学校一周之后,把新歌里面好听的留下,不好听的删掉。

但因为存储器原因,下载新歌的时候,总不得不挑一些旧歌删掉。每次删歌的时候,总是挑挑选选好久,哪怕是一些许久没有播放过的曲目,也总是犹犹豫豫不舍得删掉。就算下定决心删了,也会专门找一个本子,把这些歌曲记下来,生怕忘了,害怕不会再遇见这首歌曲。当时心里一直想着,万一哪天想起了这码子事,还能翻翻看看,知道自己当初喜欢的是哪些歌。

旧歌慢慢走了,新歌慢慢来了。又变成了旧歌,又走了,新的又来了……周而复始,几年来MP3越来越旧,里面的歌却始终没有听腻。后来上了大学,换了存储很大的手机,里面的歌却再也没有换过。

后来大学的舍友问我,你手机里整天就是这些歌曲,你不烦呀?

我认真地考虑了他的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就不太喜欢听新歌了呢?

或许是在高中的时候养成的。到了后来,MP3里面的歌被删删减减,留下来的都再也舍不得删掉,每次想要下载新歌的时候,都会想到新歌有我这里面的老歌好听吗?把老歌删掉,万一以后忘了这首歌怎么办?

于是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再下载新的歌曲。刚换手机的时候,也下载过一些当时比较新的单曲,可是再也没有时间像最初那样,一首一首听完,然后留下喜欢的。

我已经习惯了听老歌,哪怕越来越腻。

热恋中的人往往是最孤独的人。

朋友当时和一个大她两岁的男生谈恋爱,男生已经大学毕业上班了。一是工作比较忙,二是比较成熟了,不会整天腻歪。但是朋友不行,还是小女生的她恨不得变成一粒扣子整天贴在男朋友的身上。

男朋友不回微信了,她把之前所有的聊天记录从头到尾看一遍;男朋友这周有事,惯例的约会没有来,她就一整天闷闷不乐,什么事也不想做;男朋友某天晚上睡得早了,没能陪她聊天,她就狂发朋友圈表达自己的不满。

一天上专业课的时候,她突然跟我说,觉得自己好孤独。

她接着吧啦吧啦说了好多,大概的意思就是没有他陪着的时候,就会感到孤独。

一年后她和男朋友分手了,又变成了当初那个没心没肺的傻姑娘,再也没说过“孤独”这两个字。

恋爱中的很多人都会这样,把自己所有的欢喜全部放在对方的身上,一丁点儿的风吹草动,就会让你心里空落落的,那种感觉叫孤独。

若是你从来不喜欢一个人,他回不回微信,这周有没有找你,与你的心情有何干?你会因此感到孤独,感到惆怅吗?

因为爱才会依赖,因为依赖才会孤独。

2015年年底的时候我二奶奶过世,办丧事的时候我看到二奶奶的大儿子,我伯伯,一个人坐在灵床前,表情有痛苦,有怅然若失,也有解脱。

二奶奶过世的时候八十四岁,她最小的儿子在外地因为一场意外没了,家里人怕二奶奶知道了身体受不住,所以一直瞒着她。伯伯想着二奶奶年纪大了,于是回到老宅里照顾二奶奶。

二奶奶时常会问起他,为什么老小不回来看她,为什么连一个电话也不打。

伯伯总是瞒着她,但是时间久了,二奶奶好像也明白了什么,于是问他是不是老小出了什么事,伯伯总是搪塞过去,笑着跟她说没事,老小就是太忙了。

我不知道那段日子伯伯是怎么熬过来的,自己最亲的弟弟没了,还要他瞒着自己的母亲。心里难受了,也不敢和别人说,只能自己慢慢熬。

二奶奶的病比较急,说走就走了。那几天伯伯一直在灵床前嘟囔着,说这是二奶奶的福气,没受罪,干脆利落。门前的人有人在暗地里说他不孝顺,传到他耳朵里的时候,他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丧事办完后,来吊唁的人也都陆陆续续走了。偌大的屋子就只剩下伯伯一个人。伯伯腿脚不好,于是我带着他去二奶奶坟头做最后一次祭祀。

那天天气很好,就是风大。坟地里也没什么人,伯伯下了车后一个人走到二奶奶的坟前,烧了纸放了鞭炮,把熬好的粥倒在坟头,再添上一捧土。

弄完后,伯伯走了两步,却又突然转身跪在了坟前,放声大哭。“妈,我想我弟!我不敢说,我怕你知道。现在你走了,我也想你,我现在敢想了,你不在了,你敢想了……”

我从未见过向来要强的伯伯,会哭成那个样子。

二奶奶在世的那几年,可能是他最无助的几年,没有人交流,也没有人安慰。那是因为对二奶奶的爱,所有的孤独他才一个人扛下来。

孤独来源于爱,因为没有人会为了孤独而孤独。

这世上最可怕的孤独不是整个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而是整个世界都在,而爱你的人不在了。

其实不管是MP3里始终没有更迭越来越腻的老歌,还是数年来一直藏着心事的伯伯,都是因为爱才选择放弃一些,坚守一些,因为爱选择了孤独。

那是一种内心丰满而强大的孤独。

爱情里的理直气壮

这件事过了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女生之间也有一条鄙视链——会耍脾气的鄙视只会控制情绪的,会控制情绪的鄙视控制不住情绪的,控制不住情绪的鄙视单身的。

只有恰到好处的胡闹,才会有恰到好处的爱情。

下午的时候坐在阳台上读李碧华的《胭脂扣》,书里永定把女鬼如花带回了家,害怕女友阿楚知道了乱想,于是跟她说厕所漏水把家里的地毯弄湿了,让她别回来。结果永定从来没撒过谎,一下就被阿楚听出来了,阿楚对他说了一句话:“袁永定,你形迹可疑,不懂得创作借口——我非来不可。如果地毡没有湿透,你喝厕所水给我看!”

原文上下连在一起读,是要比我所说的妙趣横生得多。当时看到这里,忍不住笑出声来。阿楚本是香港的娱记记者,做起事来风风火火,但在娱乐圈里混,想必情商和控制力是极高的,但是在永定面前,她总是动不动就耍无赖、闹脾气。永定本来也生气,后来想想,也罢,她在旁人面前也不这样,到底还是我对她来说不一样。

我身边像阿楚这样的姑娘很多,各个在生活中都是情商极高。面对领导、下属或是合作伙伴,各种状态都能无缝切换,完全能做到不失分寸,礼仪周到。但是往往在男朋友或者老公面前,一天不耍小脾气就浑身难受,奇怪的是这些可怜的男人们对此还颇为享受。

曾经有人说过,情商高的女人在爱情里当弱者,情商低的女人在爱情里当强者。我把这句话发给上大学的时候认识的一个编导系的女生,后来她十分鄙夷地回我:不对着他耍点小脾气,他怎么体现自己作为男友的大度和对女朋友的宠溺?

我又问她,你就不怕哪天他烦了要跟你分手吗?

她依然对我万分鄙夷:你以为我耍脾气都是无理取闹吗?什么都要掌握好度,要让他有一种“哎呀!这姑娘脾气这么差,我要是不要她了可怎么办”的感觉,又不能让他感到厌烦。最重要的是言语上的进攻,行动上的让步——再怎么闹,衣服还是要给他洗的,生病的时候还是要照顾他的。

我表示十分吃惊,同时也为那个被她“欺骗”的男人感到深深的同情。

于是她简直对我鄙夷透了:你太聪明了,怪不得你现在一直找不到女朋友。

怪我咯?

这件事过了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女生之间也有一条鄙视链——会耍脾气的鄙视只会控制情绪的,会控制情绪的鄙视控制不住情绪的,控制不住情绪的鄙视单身的。

我记得阮经天在一档真人秀节目里曾经说过一句话——“好生气哦,可是还要保持微笑。”职场上的每个人(除了领导),似乎都能做到这一点。而在爱情里,我们却从来没有这一说。要有的话,也只能是“今天没什么好生气的,我找点什么理由耍个小脾气呢?”这大概是向别人宣告主权的一种方式,就跟小狗会在自己领地范围内的树根下做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原谅我的比喻有点粗俗,但是事实却是如此。

隔壁单位的一个姑娘,我们都叫她燕子,是个很可爱的女生。因为经常在一个食堂吃饭,所以一来二去就熟了。工作了大半年,才发现我俩也住同一个社区,于是就比普通的同事关系要好一点,话也聊得多一些。

燕子是北京某名牌大学毕业的,隔壁单位是个经营一般的小公司。按理说她这种名校毕业的都会去大型的国企或者外企,再不济也要去一个发展潜力很好的新兴公司,所以我对于燕子的“屈尊”一直表示很疑惑。

后来燕子和她单位的一个上级在一起了,我才明白过来。和她同单位的上级,原来是燕子高中时候高两届的学长,那时候学长很帅,暗恋他的女生很多。燕子是个乖女孩,学习好,不早恋,但是心里偷偷把学长当男神。

学长高考的时候考了一个一般的大学,燕子作为全校前几名去了名校,和学长在一个城市。燕子在大学里的追求者都是学霸。但她觉得都没有学长帅,毕业后打听到了学长在的公司,于是不顾家人的劝阻和反对,来到了这个小单位。

很长一段时间,学长都不知道公司来的这个名牌大学生居然是自己的仰慕者,直到跟燕子住在一起的女同事多嘴告诉了他才知道。

其实燕子长得也挺漂亮的,而且暗恋了自己这么多年,还是单身的学长就顺理成章地和燕子走在了一起。

自己梦寐以求的男神终于成了自己的男朋友,燕子简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天天给学长做盒饭,从不跟学长吵架。两人意见相同的时候听她的,意见不同的时候听学长的,学长有情绪了立马想办法逗他开心,永远以学长为荣。

一个月后,学长跟燕子分手了,原因是“她对我太好了,我压力好大”。

燕子难过得好几天没来上班,后来终于来公司了,结果收拾收拾行李去了别的单位。

当时我想,这人多贱呀,啥叫“她对我太好了,我压力好大。”难不成要天天耳刮子糊在你脸上才感觉到舒服?后来在内心里YY了一下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女朋友——嗯,他是对的。

旧社会说夫妻恩爱,叫“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夫妻两人对待彼此就像对待客人,礼节规矩不敢逾矩分毫。身处现代的我设身处地想想,便觉得有些毛骨悚然。只是想到每天早上起来我要和我的老婆相互行礼,做一件事要互相道谢,进门要互相谦让——“您请。”“不,您请……”“还是您请吧。”

……

是不是有点怪怪的?

我们总是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耍无赖,大概是因为我们知道,不管我们再怎么无理取闹,他们依然会爱着我们。在爱情里畏手畏脚,只会让对方也感到拘束和不自在。整天没事找事太矫情,也只会让对方觉得无奈甚至厌烦。只有恰到好处的胡闹,才会有恰到好处的爱情。

所以姑娘啊,恋爱的时候,“发脾气”要理直气壮一点。

一年一度十八岁

十七岁正好,十八岁不显老,十九岁凑合,二十岁就是中年人了。

后来我突然明白,年龄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活成什么年纪的样子。

上周和一个认识很久的杂志编辑一起吃饭,酒饱饭足后便开始东拉西扯,说到刚入行的时候,他感慨颇多。

他高中没上完就辍学了。因为特别喜欢文学,就去了当地一家杂志社去面试编辑,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他几岁,而实际年龄只有十五岁的他自然支支吾吾不敢说出来。

当时的那次面试没过,确实是因为年龄的原因。现在已经是一家知名杂志总监的他,说起当年的事也是感慨万分。在过早的年龄走入社会,谈起自己的年龄总是觉得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

我刚入行写剧本的时候是十八岁,那时候去见制片人,总是不敢说自己是十八岁。生怕对方会因为自己年龄小而看轻自己。所以那时候一旦对方问我几岁,我便答二十岁,若再追问我还在上学吗,我便答还没有毕业。现在想想,幸亏当时没人问我上大几了,若是多问一句,想必就要露馅儿了。

到了后来真的要过二十岁生日的时候,我已经在圈子里写过几部剧本了,合作过的人也不会把我当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来看。那天在朋友圈发了过生日的照片,结果大部分人的反应都是这样——

你才二十岁?!

才二十岁?

而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我都二十岁了!

以前总觉得二十岁是个很遥远的年纪,十七岁正好,十八岁不显老,十九岁凑合,二十岁就是中年人了。每次想到要是到二十岁了,都觉得有种莫名的恐惧感,可是当真的到了那一天,反而也倒觉得没什么。

后来才明白,自己当初对二十岁的恐惧,大概是源于之前见过的一些正处在二十岁的人。有些女生,早早辍学嫁人,不到二十岁就当妈了。在菜市场为了几毛钱和人吵得面红耳赤,在她们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年妇女的影子,难怪我觉得到了二十岁就老了。也见过一些男生,整日无所事事,胡子拉碴,在家混吃混喝等死,见到他们的时候,永远是萎靡不振,蓬头垢面,也难怪我对二十岁有种莫名的恐惧。

但是后来我也见过一些二十岁三十岁的人,他们永远朝气蓬勃,换身校服站在学生堆里,也毫无违和感。不是因为他们长得嫩,而是因为他们身上,永远有一股年轻的力量。

去年元气少女陈意涵参加了芒果台一档真人秀节目。我注意到,她每天早上起来跑步,而且永远开朗,对一切都有热情,敢冒险。再加上笑容甜美,我一度以为她只有二十出头,而且这还是我加上“明星实际年龄一定比看起来的年龄大”的定理来揣测的。

后来偶然在网上看到陈意涵的资料,才惊觉这位“元气少女”已经三十多岁了。想想我身边的三十多岁的人是什么模样,再看看陈意涵。我突然明白,年龄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活成了什么年纪的样子。

十八岁的你可能天天打扑克,夜夜泡酒吧,整日顶着鸡窝,在别人奋斗的时候颓废着,在别人拿着自己挣的钱去追求梦想的时候,啃老等死。仿佛一眼就能望到自己老去的样子,人生再也没有别的可能。

同样的,三十岁的你依然可以元气满满,作为程序员的你可以抽空学着园林设计;拿着死工资的你可以一直筹划着自己的创业;朝九晚五的你可以准备一次完美的环球旅行;谁也不知道你将来会活成哪种样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一定是一种更好的样子。

你的人生,依然有无数种可能。

我是理工科出身,在写文的时候,偶然认识一个师姐,而且是同一个学院毕业的。有时候聊起现在的职业,师姐说自己是“转行扭到腰”。原本专业是通信工程的她,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写小说,后来慢慢在杂志上发表,但是那时候的她从未想过自己会从事文学创作这个行业。

毕业后师姐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当了程序员,每个月拿着固定的工资,她本可以就这样本本分分当一个理工女,但大概是因为内心的少女情怀,她始终没有丢下笔杆子。

大概过了有一年,她愈发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于是毅然辞职,拿着自己之前写的小说开始去影视公司应聘,后来在一家影视公司当了文学策划,一直做到现在。

还有一个编剧,我们都称她为烟姐。烟姐高中的时候学的是文科,后来在家里人的要求下学了美术,也顺利地考入了本省的传媒学院。

去报到的那天,烟姐发现学校的美术系根本就没几个人,几个老师也都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她想象中充满能量和激情的样子。于是烟姐没告诉家人,直接拎着行李箱去了导演系,办理了转专业手续。

毕业后,家里人给烟姐在当地安排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对于一个女生来说,这样是最好的安排。结果烟姐不想就这样固定自己的人生,已经二十多岁的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去了哈尔滨,应聘一家悬疑杂志社的文字编辑。

在那家杂志社做了大概有三年,烟姐成功地当上了副主编,但是天性爱折腾的她又起了辞职的念头——这下家里人又反对了,当初你去导演系,没拦住你,你要去当编辑,也没拦住你,现在好不容易混出个名堂来了,你又要辞职?

最终烟姐成功辞职,悄悄租了个小屋,闭关创作。半年后拿着稿费单放在了父母的面前,这下他们终于不再说些什么了。

烟姐现在和我合作写一部电视剧的剧本,已经怀孕的她(恭喜恭喜),依然对工作热情饱满。我不知道爱折腾的她下一步会去哪儿,但是在我心里,她永远是个十八岁的不安分的少女。

对于有些人来说,二十多岁的日子、三十多岁的日子和十几岁的日子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换了个地方吃饭,换了个地方睡觉,身边的人也换了几个。

但是依旧青春,依旧热血。

再到后来,我发现,这些人在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不再说自己几岁,变成了“一年一度的十八岁生日”,我认真想了想,确实是个好办法,我也要永远十八岁下去。

慢一点,把日子过成诗

反正一辈子就这两三万天,谁先过完谁先死,着什么急呀。

前几日和朋友在微信上闲聊,忍不住向他抱怨道,一年过去了,没升职没加薪,房子也没着落,也没有找到真正理想的工作,没有遇到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人。忙忙碌碌一年下来,感觉和去年也没什么变化,感觉自己这一年真的活到狗身上去了。

朋友过了很久才回复我,问我上班多久了。

刚毕业一年,上班一年。

朋友长我几年,于是各种大道理人生感悟对我轮番轰炸,半个小时过去了,虽然我觉得他说的蛮对,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挺失败的。

朋友终于放弃了对我的鸡汤攻势,最后留了一句:你打算在这一年里把你未来所有的事情都定下来吗?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这句话一下子让我茅塞顿开。

是啊,我才刚毕业一年,那么多人奋斗了一辈子才买到房;有些人单身了许多年才找到对象;有的人换了十几个工作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的人花了几十年才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而我才刚开始一年,就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定下来吗?

朋友接着说,日子要慢慢过才有意思,该来的总会来,不用急着往前赶,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那才叫生活。

上高中的时候,最喜欢看的书就是各个大学的简介和比较,想着自己将来会在哪个城市的哪个学校度过自己的四年。每每翻出书来的时候,总是心潮澎湃,仿佛明天早上,我就会坐在大学校园的树下和女神谈情说爱,往往一憧憬就是一节课。那时候恨不得自己立马就到高考前夕,结果到了大学,却发现自己最怀念的还是忙忙碌碌的高中三年。

上大学的时候,很喜欢看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看各路达人在舞台上各显神通,然后某个公司的大boss对他万分赏识,高薪聘请了他。那时候幻想最多的就是,我如果站在台上,绝对会让哪几个老板争抢我,然后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心潮澎湃时就会立即上网上百度《职来职往》的报名方式,然后每次都被报名条件给挡住——原来我才大一。

我一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如今到了职场也是。也怪不得我上大学的时候觉得荒芜了高中,参加工作的时候觉得浪费了大学。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它该有的样子,该睡的时候睡,该吃的时候吃,赶得太快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少年老成也绝对不是一个褒义词。

小时候懂得耍帅的时候,我妈总是跟我说,还没到愣查(嘚瑟)的时候,把你作业做完再说。后来参加工作又觉得上班太累,要是跟我爷爷一样每天种种花浇浇菜打打牌就好了。我妈又跟我说,还没到享福的时候,等你也变成老头儿了再说吧。

我上高二的时候,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也担心初中的好生源都被省里的重点高中给抢走,于是在第一次模拟考之后,把全县的前一百名全部叫到了学校来,承诺不管他们中考考得怎么样,学校都会录取并且发放奖学金,而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放弃初中的复习,提前到高中所谓的“预备班级”,进行高中课程的学习。

我依然记得当时学弟学妹们脸上洋溢的骄傲和自豪的笑。别人都还在每天早上五点起晚上十一点睡,每天刷好几套题,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高中,而他们已经提前进了市里最好的高中,确实很值得骄傲。

但那年是学校几年来高考考得最差的一年,原因不明。

记得在豆瓣上看过一篇文章,叫《把日子过成诗》,里面讲的什么我已经忘了。但是现在想想,跟朋友说的也大概是一个道理。诗都是慢慢读的,日子自然也要慢慢过,诗读得太快那叫rap,日子过得太快那叫赶死。

去年五一到杭州玩的时候,住在一家民宿,老板娘大概四十多岁,离异,儿子刚上大学。所谓民宿,其实是一家奶茶店,只有两个房间用来当客房,同时还在卖一些手工艺品,门前种了很大的一株藤本蔷薇。我去的时候正好开花,满墙粉红色的蔷薇,老板娘就坐在门前的摇椅上打瞌睡,风一吹,就落下满地的花瓣。

我在那里住了三天,最后一天的时候才跟老板娘混熟,在闲聊的时候老板娘告诉我,她和老公离婚有十年了,这棵蔷薇也种了有十年了。刚离婚的时候她儿子才八九岁,母子俩在这个城市举目无亲,本来要回老家的,后来想了想,已经出来了,于是干脆一咬牙,就在这个城市里待了下来。

刚开始的时候很苦,住地下室,一天打两份工。现在终于算熬出头,儿子考上了大学,自己的生意也安定了下来。他们搬过很多次家,但那棵蔷薇,她始终没有遗弃。“人的日子,就跟这蔷薇一样,日子得一天一天过,蔷薇要一寸一寸长。那段日子虽然挺苦的,但是看一看这蔷薇,我就有盼头了,总会等到开花的一天……”

老板娘说着笑着,说后来想想,跟儿子一起吃苦住地下室的日子,这辈子也就那么多了。

老板娘的儿子趁着五一假期在外面做兼职,我走的时候他正好回来,很高很帅的一个小伙子,回来后就帮着他妈妈打理内外,看得我也很是羡慕。

苦日子好日子,过去了就没了,慌慌张张地往前走。往往是回想起来,才猛然发现,自己这辈子居然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

一辈子都是苦日子,是很悲惨,一辈子顺风顺水,过得也没意思。每段时光都有它该有的模样,不用急,慢慢走,再不情愿,这段日子也会一去不复返的。

慢一点才能把日子过成诗,反正一辈子就这两三万天,谁先过完谁先死,着什么急呀,你说是吧?

十年前的坏运气都不值一提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她那天一边吃着盒饭一遍看稿子,忙里偷闲挤出了一句:人这辈子不管是好运气还是坏运气都是有限的,我坚信把坏运气熬过去了,好运气就会到来。

所有事情到最后都会好起来,如果不够好,说明还没到最后。

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种感觉,每隔一段时间,总有那么几天,所有的坏事都会集中在一起发生。失恋的时候正好遇见期末考试挂科?先别难过,接下来你还会发现爸妈断了你的零花钱;挤地铁的时候被豆浆撒了一身,然后上班迟到被上司骂,这个月的全勤奖泡汤——对了,昨天交上去的方案没通过,还要接着改。

我对待这种情况的办法就是,假装自己已经身处十年后。

听起来有点怪怪的对吧?

上初中的时候,每周英语老师都会布置一张卷子让我们回去做。我至今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交作业的时候,老师数了数作业,不够,然后在班里问谁没交作业。

我十分确定地记得自己交了,于是用一种看笑话的心态看身边的人。很快有两三个人举起了手,老师查了查人数,还差一个。

班里沉默了很久,没有人举手。

老师又强调了一遍,如果再没人举手,她等会儿下课后就要拿着名单一个一个找了,找到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依然没有人举手。我甚至在心里暗想,这个没交作业的家伙惨了。

过了很久,老师见依旧没人承认,于是把作业放到了一边,开始讲课。下课后,英语老师拿着作业去了办公室,数学老师开始上课。

翻开数学课本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我本来应该交的英语作业夹在数学课本中——我想起来了,周末写作业的时候顺手把英语作业放在数学课本里了。

你猜接下来发生的什么?对就是这么巧——

数学老师看到我手里拿着英语作业,于是到我面前敲了敲我的头,我迅速把英语作业收起来。下课的时候,英语老师来到班里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英语老师:为什么不交作业?问了你怎么不举手?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在旁边改作业的数学老师就来了一句:怪不得你上数学课的时候在补英语作业。

我的天哪(小岳岳脸),这次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紧接着英语老师就对我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苦口婆心的教育,对于从小没跟老师顶过嘴的乖学生来说,被老师误会让老师失望,简直就是天都塌下来了。那几天,我不敢看英语老师,上英语课就紧张,简直给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现在的你看起来,可能会觉得那时候的我怎么这么搞笑,这一点小事就让我“堕落”这么久,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真的是一件十分不得了的事情。

十年之后的我,想起当年那些对我来说简直是噩梦的事,完全不值一提;十年之后的你,看现在你的一切的不顺,会不会也是不值一提?

十年后你已经大学毕业了,再看现在月考的一次失利,很可怕吗?

十年后你已经结婚好几年,有了个贤惠的媳妇儿或者是帅气的老公,再看现在的这次失恋,很难忍住痛苦吗?

十年后的你已经熬到了公司的中层,或者开了自己的小公司,再看今天被上司骂的事,很难堪吗?

十年后看现在的所有不顺利和坏运气,真的值得自己为此懊恼许久心情沉重吗?

去年我在一家影视公司当过一段时间兼职的文学策划。刚去的时候,文学部有一个叫连杰的姑娘,她刚毕业没多久,比我早来公司几个月。我在公司的那段时间,主要负责自己项目的运行,所以很少和其他人打交道。连杰是唯一一个和我比较熟的人。她所在的部门的工作主要是筛选来稿,然后做出选题,提交给老板。立项之后,她还要和编剧随时沟通,跟进剧本的进度,事情十分复杂。

因为刚来,业务不是很熟练,人脉也不够广。最初的几次例会,她报上去的选题无一例外全部被毙掉了。老板甚至在例会上当着全部员工的面批评了她。大概过了一两个月,她的选题终于通过了一个,顺利立项,但是她负责的那个编剧很难搞,改剧本一拖再拖,催款十分及时,慢一点就会闹得不可开交。而公司这边又因为体制的原因,付款流程慢,剧本催得紧,连杰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我刚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是个圆脸的小姑娘,后来我离开公司的时候,她已经因为过于大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变得消瘦。我劝她要是实在做不了,就换个工作好了,影视这一行真的很难混。

她跟我说,她上高中的时候,脑子笨,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她,同学也没有几个跟她玩得来的。那些日子对她来说很难熬,但是她熬过来了,现在回头看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现在她刚入行,起步很难,也很累,但是想想十年后的自己,那时候再看如今自己的处境,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她那天一边吃着盒饭一遍看稿子,忙里偷闲挤出了一句:人这辈子不管是好运气还是坏运气都是有限的,我坚信把坏运气熬过去了,好运气就会到来。

上个月的时候我去看她,她已经跳槽去了另一个更大的影视公司,原来那个有些灰头土脸的刚毕业的小姑娘,如今已经变得干练大气。曾经两个月没过一个选题的她,如今手里有两个大型的电视剧项目,还有一帮当红的新生编剧。

吃饭的时候,她又跟我说了那句话——人这辈子不管是好运气还是坏运气都是有限的,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会好起来,如果没有,那说明还没到最后。

有句老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现在想想,运气这件事好像真的还蛮准的,坏运气一定会用光,好运气一定在前面等待。

我为什么不想留在北上广

“人生也不过七十,除了十年懵懂,十年老弱,只剩下五十……那五十中,又分了日夜,只剩下二十五……遇上刮风下雨,生病,危难,东奔西跑,还剩下多少好日子?”“人嘛,开心最重要啦。”“你不开心呀?我煮碗面给你吃。”

这两句话是我印象中港剧出现频率最高的台词。当时看的时候,心里就在想,这些编剧们真是不食人间烟火,仿佛在他们心里,没有什么事是一碗面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碗面。

后来见过越来越多的人,也做过越来越多的事。某一日才恍然明白编剧的智慧。心里装得东西多了,吃一碗面自然高兴不起来,把心里的功名利禄都放下了,一碗面就能拯救你的坏心情。

记得刚来北京的时候,和在北京打拼的表哥有过一段很激烈的辩论。

表哥的妈妈是我的二姨,家是小县城的,无权无势,也不富裕。表哥上高中的时候成绩不是很好,高三复读了一年,才上了本省的一个二本。不过表哥很争气,研究生的时候考到了上海的一所重点大学,虽然不是顶尖高校,但是也已经很不容易了。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了半年,就一个人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之后,表哥参加了当年的公务员考试,顺利地考进了一家事业单位。他在的那个部门里,全部都是清华北大交大这些顶尖高校的硕士,只有他一个人是二本毕业的。研究生在的学校也不是很出名。由此可见,表哥确实很优秀,而且很拼的。

他刚到北京那年,我正好去北京参加一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于是就住在他这里。是一个地下室,而且是和两个人合租的。客厅和厕所公用,每人一个房间,做饭什么的,都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解决。

表哥跟我介绍,对门的是清华毕业的,隔壁的是上交毕业的,都是小地方出来的。对于听惯了家中长辈的对表哥高端生活描述的我来说,看到这个又小又潮湿的地下室的时候,内心无疑是崩溃的。

当时表哥就在那间地下室的小床上坐着,对我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他的人生规划。

后来我考到了北京的大学,表哥也顺利在北京付了首付,买了五环附近的一座房子,七八十平米,大概两百万左右,也给我找了个嫂子,是表哥的老乡,现在在清华大学读博士。来给我接风洗尘的表哥意气风发,说以后我在北京打拼了,跟他也是个伴。

我告诉他,我毕业之后不准备留在北京。

表哥对我的决定表示很不能理解,在他的认知中,我们辛辛苦苦上学找工作,不就是为了到大城市来,享受更好的生活吗?

于是表哥开始苦口婆心地劝我,列出了一条条留在北京的好处。

首先,北京工资水平高,发展机会多。

我想了想,北京工资高,但是物价也高,拿到一万的月薪,三千房租,水电交通电话费一千,吃饭两千,偶尔再出去玩一下,买个衣服,隔个一年半载的换个电子产品,没了。而且我将来准备做编剧,钱攒的差不多了,回家开个茶餐厅或者奶茶店什么的,这条对我没有吸引力。

表哥急了,说你傻呀?你做编剧不需要资源吗?北京影视公司这么多,你在这里不是会有更多的机会吗?

我又分析了一下,做编剧又不需要天天待在北京,我只需要每个月来一次北京把该办的手续该签的合同给办了,而且家离北京也不远,坐飞机的话一个半小时就到,跟坐个地铁似的。

表哥接着说,北京医疗条件好,这点你没得说了吧?

我说,如果我现在得了一种病,这种病必须要到北京才能治好,那我就认了,专程来一次北京。但是问题是这种病一辈子得几次?别的不说,就北京这雾霾,我在这里住半辈子,那我得少活多少年啊?

表哥搬出了撒手锏,不为你考虑,总得为你的孩子考虑吧?你如果在北京稳定下来了,到时候你孩子可就是北京户口,考大学多容易呀!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我孩子要北京户口做什么?考上北京的大学,岂不是要在北京生活?我就让他是老家的户口,想留在家里也行,想来北京也行。要是想到北京上大学,那你得足够优秀,不够优秀的话,哪怕因为户口的原因上了北京的大学,在这座城市里照样是个垫底的命。

表哥又说了,那你现在来北京做什么?

我认真地告诉他——出来见识见识世面,可以不留在这里,但是也不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现在见识完了,上完大学,最多再待两年,我就回去。

表哥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我趁胜追击。

你看你,两百万在北京买这么大的蜗牛壳,还离上班的地方这么远,要这钱,在家里能买座小别墅再加辆车,住得舒服,上班也方便。你再看看你,朝九晚六,早上七点起床,半小时吃饭洗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浪费在去上班的路上,晚上六点下班,再稍微加班一下到七八点,回到家中已经九点多,洗漱一下就十点了,躺在床上玩会儿手机,该睡觉了。到了周六,要补一天觉,一周到头也就周末能出去玩一会儿,但是又去哪儿都是人,这样的日子,舒服在哪儿了?

我在家里,开个小店,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一小块土地,还能种花种菜种春风,离爸妈也近,还能经常回去看看他们,多好呀?况且现在的三线四线城市真的很差吗,该有的生活娱乐设施不都应有尽有?为啥非要挤在一线城市,为了那所谓的“高端”苟且地活着?

表哥不说话了。

电影《诱僧》里有一句台词——“人生也不过七十,除了十年懵懂,十年老弱,只剩下五十……那五十中,又分了日夜,只剩下二十五……遇上刮风下雨,生病,危难,东奔西跑,还剩下多少好日子?”是呀,一辈子这么短,你在为了谁活着?

当然不排除有的人,有做出一番大事业的决心和勇气,这种人留在一线城市无可厚非,毕竟人各有志,有了他们才会有社会的进步。但是对我来说,真的没必要为了追求所谓的“摩登生活”,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还是那句话——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你没义务为别人的懒惰埋单

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往往自己懒惰,但是自己懒惰却总是给别人带来不便。时间久了,那些被拖累的人就会为他的懒惰埋单,一次两次,这些人会习惯了别人为他做一些事情,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懒惰。因为他们明白,迟早会有人帮我做的。

不久前,一个在编剧工作室的朋友气呼呼地跟我说,他受够了,以后再也不要做编剧工作室了。

朋友大概是两年前开始做编剧,后来做得还不错,就带着几个之前在出版圈混时认识的朋友一起注册了个编剧工作室,抱团来做。朋友因为入行比他们稍微早一些,于是当仁不让地当了老大哥,带着哥几个到处接活,卖本子。

因为人脉比较广,工作室里的几个编剧也确实挺优秀的,所以一时间工作室也是蒸蒸日上,这让好多想从作家转编剧的人羡慕不已。

我问他,怎么做得好好的,突然就不做了呢?

朋友苦笑着跟我说,最开始的时候还挺好,工作室接一些网络电影、网剧,钱虽然不多,但是周期比较短,出作品也快,大家伙也都有干劲儿。后来在新媒体领域有点小名气之后,就逐渐有传统的影视公司找上门来,要和他们合作电视剧、院线电影。

我说,这不挺好的吗,越来越棒。

据我所知,当时网络电影刚起步,投资都不大,一般网络电影剧本的费用就是几万块钱,网络剧除非是大制作,否则也就是十万上下。但是电视剧不一样,起步价就是几十万。

朋友说,是呀,他也认为是好事,但是没想到事情没有照着他预想的方向走下去。最开始做的时候,因为都是朋友,并且文学创作这个东西,如果是合作的,也没办法区分谁做的多谁做的少,所以一般都是平均主义,拿到的稿费大家一起分。

接了电视剧后,问题来了。因为工程量比较大,朋友就把其他的小活都给推了,专心做电视剧。

结果,电视剧项目大,启动起来也慢,稿费周期特别长,而且要反复改稿子。朋友倒是觉得没什么,毕竟拿什么钱干什么活,也是应该的,就按照之前的方法把任务细分后,分配下去。

没想到的是,里面有个编剧,每次任务分配下去,交上来的稿子,所有人都能看出来明显是应付。如果直接把她交上来的东西发给制片方看,制片方很有可能会因为质疑他们的能力而毁约,项目泡汤。但是制片方又催得比较紧,打回去让她重新改的话,时间又来不及,所以朋友就只能带着其他几个编剧把本子给改了。

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朋友想或许是这个编剧有什么私事,这几天时间不凑巧,于是也没说些什么。结果后面连着两次都是这样,其他多做了的编剧不乐意了,有的没的跟他抱怨,朋友没办法,只得找那个编剧谈话。

她倒是很诚恳,说自己这段时间确实有点忙,工作懈怠了些,以后会注意的。

朋友见她这么说了,自然没什么话可说,也就罢了。

谁知道,接下来的几次她又是这样,朋友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于是用特别严厉的态度去找她谈话,这次,这位编剧终于说实话了。“工作室一两个月没进账了,我肯定得这样做,我要是全身心放在这上面,认真做,我不得饿死呀。”

朋友特别纳闷儿儿,电视剧本来周期就长,而且进账慢是因为剧本进度太慢,她难道不应该认真做,早点把剧本完工早点拿到钱吗?

我替他分析了问题,整个事情的问题不在于那位编剧的想法有问题,而在于工作室的运营模式和分配模式有问题。因为她知道,不管自己写成什么样,到最后朋友都会因为赶进度,让别人替她完成,而她得到的,依然是那些。

既然做与不做都一样,我为什么还要辛苦呢?

后来朋友听从了我的建议,把工作室的分配模式改成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没多久,那位消极怠工的编剧就因为连续几个月颗粒无收,自己离开了工作室。但是工作室并没有因为人数的减少而变差,反而因为激励模式的改变,各个编剧都铆足了劲儿干,优秀的作品一部接着一部向外产出。

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往往自己懒惰,但是自己懒惰却总是给别人带来不便,时间久了,那些被拖累的人就会为他的懒惰埋单,一次两次,这些人会习惯了别人为他做一些事情,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懒惰,因为他们明白,迟早会有人帮我做的。

我上学的时候住宿舍,原本寝室的卫生,是大家轮着打扫的,但是有一个舍友,每次轮到他打扫卫生,他都装作忘记,或者直接无视。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做,会有爱干净的人受不了帮他打扫的。都是同学,大家也没办法说他,只能每次帮他打扫。

过了半个学期,隔壁正好空出了一个三人间的宿舍,于是其他三个人申请搬到了另外一个宿舍,他一个人留在了原来的宿舍。后来每次有人去他的宿舍,都会发现宿舍里垃圾成堆,臭味刺鼻。终于有一天寝管阿姨受不了了,冲进他的宿舍,命令他立马打扫寝室,并且扣光了他个人综合测评的寝室分数,当年的奖学金也因此泡汤。

对付这种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他,让他的懒惰妨碍不到你,让他一个人承受不负责任的后果。

合租的室友不打水,每次只等你打水他用,你就和他用水分开——你一个暖瓶我一个暖瓶,你打水你自己用,你不打水没水用;项目里的合作伙伴消极怠工,只等着别人替她完成她的任务,你就把工作和收入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下一个项目再也不和这种人合作……

生活中遇人不便,给人方便,自然没有错,但是如果把你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你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无视他的不便——你没必要为别人的懒惰埋单。

你见过七点钟的太阳吗

日复一日,你连早起都做不到,还敢说自己有自制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你连自己的嘴都管不住,还敢说自己能减肥成功?

醒醒吧,你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前人晚上娱乐的习惯继承了下来,却忘了前人白天是要奋斗的。

周末。

室友睁着惺忪的睡眼从乱糟糟的床上抬起头来的时候,我已经早就洗漱完毕,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喝着热水看了好久的书。

舍友对我的早起依旧有些不可置信,他甚至觉得我是昨晚没有睡,一直熬夜到现在。

以前总是到十一二点的时候,满脸油腻地爬起来,胡乱把脸一洗。再胡乱塞两口饭,睡个午觉,下午三四点了。

通常这个时候已经晒不到太阳了,于是就把屋子里的灯打开,坐在计算机前,追追剧,聊聊天,或者是拿着手机半伏在桌上,刷刷微博等天黑。

天黑之后,终于结束了白天浑浑噩噩的状态,在灯下找个完美的角度来张自拍,修一修发朋友圈、微博,然后打开ipad开始看综艺节目,等到睡觉前再看着朋友圈那么多的评论和赞,心满意足地睡去。

于是日复一日,永远活在没有朝阳的房子里。

睡懒觉的习惯,大概是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养成的。

小孩子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早上都早早从床上爬起来,开启活力四射的一天。上中学以后,知道睡懒觉了,但是时间却不允许了。

我上高中的时候,早上五点五十开始上早自习,但是我们班的班主任总是比别的班严厉些,要求我们五点半就要到班里边。那时候的我都是五点十分就要起床。上早自习的时候总是昏昏欲睡,但又不敢睡,只有在班主任出去的间隙,嘱咐好同桌帮我注意着班主任的动向,见缝插针补会儿觉。

从我家到学校的路上,有家包子铺,一般也是早上五点多就开始忙活了。后来我早自习去上学的时候,总是会在那里买两块钱包子带到学校。困的时候,就把包子拿出来啃一个,往往是第一口刚下去,班里边全是浓郁的包子香味。这种方法后来在同学们的严正抗议下被强迫中止了。

印象中我的高中时光就是在困和睡之间度过的。熬到了大学的时候,我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把高中三年落下的觉给补上了。除了早上有课,否则的话我一定会睡到十点以后。最开始的时候还觉得爽极了,后来时间久了,才感觉到不舒服。

早上起得越晚,就越困,一整个白天都无精打采的,但是到了晚上就精神抖擞,不到凌晨坚决不睡觉,如此下来,恶性循环。我也意识到问题,但是每次信誓旦旦下决心要改,总是在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宣告计划失败。

睡懒觉的习惯是在大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被强制纠正过来的,大一的期末考试,学校都会给一个复习周,不安排课程,用作备战期末考。大二因为课程安排的原因,复习周被取消了,对我们这种“一天一门课,一周一学期”的人来说,复习周的取消无疑是灭顶之灾。不甘心就这样挂科的我,终于和时间展开了赛跑。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第一天,困;第二天,好困;第三天,不是那么困了;第四天,习惯了……

我发现原来早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午饭后的困意,也随着早起消失了——反而到了晚上十一点多,自己就困了。

从那以后,我就告别了凌晨睡中午起,油光满面无精打采的日子。

有人说过,你没有成功,是因为你没有见过四点钟的太阳。这句话有些道理,但我早起绝不是为了成功,而是让自己有一个更年轻的生活,那种昏昏欲睡、暗无天日的日子只能让我越来越像一个瘾君子,离我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大把大把的雄心壮志,A毕业后要开一家互联网公司;B要在三年内做到公司的项目主管;C要在毕业前把男神追到手……但他们都为此做了什么呢?制订了满满的计划,然后让这些计划在书桌上蒙尘,被遗忘。

起床的时候已经中午,下午有点困,困的时候怎么学习工作?算了,睡一觉吧。

醒来的时候天色已暮,晚上是娱乐的时间,怎么能工作学习呢?算了,明天再说吧。

日复一日,你连早起都做不到,还敢说自己有自制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你连自己的嘴都管不住,还敢说自己能减肥成功?

醒醒吧,你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前人晚上娱乐的习惯继承了下来,却忘了前人白天是要奋斗的。

我认识阿邦的时候,他在一家学校附近的一家书店当售货员。因为里面卖的大多是小说,而且学生都比较穷的缘故,书店最火爆的业务是租书。押金是图书的定价,租金一天五毛,看得快的人,一本小说两天就能看完,所以说起来还是很划算的。

我因为去的次数多了,就和阿邦熟络起来。后来得知,阿邦家里有个弟弟,但是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他的成绩也算不上拔尖,于是上完高中就辍学了,出来工作,供弟弟上学。

书店一般早上八点多开门,阿邦吃住都在店里,所以也不必起得太早。有一次因为要参加一个活动,起了大早,途经书店后门的时候,发现阿邦在阳台上抱着一本书在读,远远望去,大概能认出来是一本关于PS技术的书。

后来偶然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阿邦羞赧地跟我说,他喜欢摄影,但是白天又没有时间钻研,所以每天都会六点多起床,看一些摄影、后期方面的工具书。

我好奇地问他,早上起这么早,会不会很困。阿邦告诉我,刚起床的时候是有点困,但是拿到书的时候,立马就精神抖擞了。

后来我去了外地上大学,几年后回来,发现当年的书店已经不见了,而阿邦在原来的地方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门口还种了好大的一棵白玉兰。看到我在学校附近晃悠,阿邦一眼就认出了我,热情地招呼我去店里坐坐。

阿邦说,我们毕业后没多久,书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学生们都开始看电子书了,很少有人租书看。老板挣扎着卖了一段时间教辅,最后还是关门大吉。阿邦于是就去了一家影楼当摄影助理,平常搬搬机器,打打光,做个下手。

做了两年,攒了点钱,阿邦就买了个单反,开始给学生们拍写真照、闺密照,走的都是小清新的风格,结果生意还不错,他就干脆把原来书店的房子给租下来,开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一段时间下来,倒也小有名气。

跟阿邦聊的时候,最感慨的就是他后来的种种,都是在早上挤出来的那一个小时里得来的,如果不是那些伴着晨曦早读的日子,他现在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个城市的角落里,继续将就地活着。

不想将就地活着,就得不将就地努力。你想如太阳般闪耀,就得起得和太阳一样早,如果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就不要怪这个世界对你不友善。

不为别的,就为了一个精神抖擞、充满阳光的今天,你不应该早起吗?有句话说得确实挺好——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你觉得呢?

一只看花的羊

她说她就像那只看花的羊,她的大学、她的工作就是那片草地。她可以选择不吃草,但是没有那片草地的话,也就不会有那朵花。

一辈子这么长,总要分几个年头给不务正业,一辈子这么短,总要有几个不务正业的年头。

民国课本里有篇课文的片段这么写:“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

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它有些不务正业,但是它比别的羊有趣些。我见过许多有趣的人,他们和一般人相比,都有些不务正业。

我上大学的时候认识的一个播音系的帅哥,很潮,我一直叫他陈哥。陈哥和其他播音系的同学有些不一样,其他人不上课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各种发布会、宴会上,光鲜亮丽,万众瞩目。陈哥虽然也经常在这些场所出没,但是陈哥每个周末,总是会抽出时间,偷偷地去北京的老胡同里、戏园子里去听戏。

为什么说是偷偷地去呢,因为陈哥的室友总是把这件事当作新闻。一个身高一米八,剑眉星目,衣着潮流的大帅哥,一到周末就跟一群老头老太太挤在一起听《铡美案》,确实是有些怪怪的。不过后来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习惯了。

我知道陈哥的职业规划,毕业后当一名新闻主播,所以有一天我就问他,为什么老是去听戏呀?跟自己的专业又没啥关系,对自己的前途也没什么明显的帮助。

陈哥笑着跟我说,是跟自己的专业没啥关系,但是没办法,就好这口儿。上大学本来就是个培养兴趣的过程,总不能做什么事都带着功利性,有时候就得不务正业一点。

当时我也不是很理解,但也一直觉得陈哥和其他的人不太一样,后来很久我才想明白,那大概是陈哥身上多了一种东西——气质。

好像从小到大,我们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上小学的时候要参加各种竞赛,去各种兴趣班,为了能比别人更优秀;上高中的时候去各种辅导班,做许许多多的卷子,为了高考能压人一头;上大学了参加各种社团,可是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参加社团可以让自己的履历更漂亮;参加了工作,挤破头往上钻,是为了能挣更多的钱买房买车……

而那些我们觉得有趣的事情,往往都是无用的。小学的时候喜欢去小树林探险,爸妈告诉你,别去,多练练你的钢琴;上高中的时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