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金色重点暨试题分类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0 08:22:20

点击下载

作者:薛大龙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金色重点暨试题分类详解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金色重点暨试题分类详解试读:

前言

2012年5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等级评定条件(修定版)》,新的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主要从综合条件、财务状况、信誉、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和人才实力共7个方面来判定,其中“人才实力”对从事系统集成行业的持证人员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一级企业资质需要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员资质的人数不少于30名,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10名;二级企业资质需要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员资质的人数不少于18名,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4名;三级企业资质需要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员资质的人数不少于6名,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1名;四级企业资质需要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员资质的人数不少于2名。而通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是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员资质“高级项目经理”的强制条件!

2014年9月10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颁发了《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定等四项资质认定工作的通知》(中电联字〔2014〕5号),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工信部自2014年2月15日起,停止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人员资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四项资质资格认定行政审批,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取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定等行政审批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软〔2014〕79号),相关资质认定工作由电子联合会负责实施。电子联合会设立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资质认定工作。联合会资质工作委员会下设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资质认定工作。联合会资质工作委员会及资质办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资质认定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规范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人才评价工作,促进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设置并确定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之一。该考试体现了专业技术资格“以考代评”的精神,通过考试并获得相应级别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从事相应专业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从获得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的人员中择优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通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够掌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具备管理大型、复杂信息系统项目和多项目的经验和能力,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通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即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

由于历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的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不超过10%,考试范围较泛,但不是太深,考生仅看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很难通过考试,因此本书应运而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金色重点暨试题分类详解》是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金色重点暨四年真题解析(2009—2012)》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金色重点部分是作者针对该科考试自开考以来所有考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后,得出的每年必考和历年常考的知识点;其试题分类详解部分将历年(2005—2014)所有的考试真题进行了分类及解析,使考生能够通过试题,更好地理解考试重点。由于篇幅有限,本书针对论文写作部分,仅列出了历年考题和评分标准。有需要高分论文或经典范文的读者请参阅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之路》。

本书由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用书编委会主任薛大龙担任主编,薛大龙先生曾多次参与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这三科的命题与阅卷,作为规则制定者非常熟悉命题要求、命题形式、命题难度、命题深度、命题重点及判卷标准。

本书由马军、王超担任副主编,马军、王超两位专家具有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尤其是对历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试题研究透彻。《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金色重点暨试题分类详解》是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金色重点暨四年真题解析(2009—2012)》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原版由薛大龙主编、马军副担任主编,本书是对原版的修订。各位修订者任务分配如下:马军负责第1、12、13章;郭云飞负责第2章;孙军伟负责第3章的3.1~3.6节,穆敏负责第3章的3.7~3.10节,方旺敏负责第3章的3.11~3.15节;肖童超负责第4章;孙静负责第5章;邢影负责第6章;吕春和负责第7章;李海龙负责第8章;王超负责第9、10、11章。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还有:何鹏涛、王倩、刘佳宁。全书由马军进行统稿,由刘佳宁负责初审,由薛大龙进行终审。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张瑞喜老师,她在本书的策划、选题的申报、写作大纲的确定,以及编辑、出版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

本书作为考生备考软考高级资格“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学习教材,也可供各类培训班使用。考生可通过学习本书,掌握考试的重点,并通过十年真题及解析,熟悉试题形式及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等。有关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学习,读者可以加入读者群(QQ 群号:295322340)与作者交流,也可以发邮件到电子邮箱 pyxdl@163.com 与我们交流,我们会及时地回复读者的疑问或建议。编者2015年于北京第1章信息系统基础1.1 信息系统1.1.1 金色重点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IS)一般泛指收集、存储、处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具有完整功能的集合体。信息系统项目是根据用户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将各个分离的“信息孤岛”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全局,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一般认为有四个发展阶段,即电子数据处理(EDP)阶段、事务处理(TPS)阶段、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和决策支持系统(DSS)阶段。信息系统的四个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互相促进、可以共同存在和发展的关系。信息系统主要有输入、存储、处理、输出、控制等5个主要功能。信息系统根据数据环境分为四种类型: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根据功能和作用可分为战略级信息系统、战术级信息系统、操作级信息系统和事务级信息系统。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当前处于哪一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的特征来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企业中信息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 面向作业处理的信息系统,如事务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等。(2) 面向管理控制的系统,如管理自动化的信息系统。(3) 面向决策计划的系统,如MES管理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战略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快速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1) 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的开发过程一般是先把系统功能视为一个大的模块,再根据系统分析设计的要求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模块分解或组合。主要特点有4个:开发目标清晰化、工作阶段程式化、开发文档规范化、设计方法结构化。结构化方法用于在项目前期就能清楚地知道用户的需求。(2) 快速原型法是一种根据用户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并展示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它具有开发周期短、见效快、与业务人员交流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用户需求模糊、结构性较差的信息系统开发。其中原型法分为抛弃型原型和演化型原型。(3)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概念,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模拟现实系统的方法。基本思想为: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由属性和操作组成的,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对象可以按其属性来归类;对象具有封装的特性。将开发分为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和面向对象编程(OOP)三个阶段。1.1.2 真题解析1.2014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

★ 为了防止航空公司在甲地一个售票点与在乙地另一售票点同时出售从城市 A 到城市 B的某一航班的最后一张机票,航空公司订票系统必须是 ( ) 。

A.实时信息系统

B.批处理信息系统

C.管理信息系统

D.联网信息系统试题分析:

信息系统也能按成批处理、联机处理或二者组合来分类。在成批处理系统中,是将事务和数据分批地处理或产生报表。例如,银行将大量的支票编码,然后在一天结束时,将所在支票分批、排序并进行处理。又如,为了防止航空公司在塔拉斯一个售票点与在亚特兰大的另一个售票点同时出售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的某一航班的最后一张机票,航空公司系统订票必须是联机的,以反映数据库当前的状态。多数联机信息系统也有成批处理的要求。参考答案:D2.2014年上半年上午试题(1)

★ 结构化法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将信息系统软件生命大致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工程任务,各阶段工作按顺序展开,下列任务中, ( ) 不属于系统规划或系统分析阶段。

A.调查应用部门的环境、目标和应用系统

B.研究开发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C.用形式化或半形式化的描述说明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

D.用ER图建立数据模型试题分析:

ER图即实体—关系图,属于设计阶段工具。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PowerDesign和ER-win等工具建立ER图。参考答案:D3.2012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

★ 某信息系统项目采用原型法开发,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前期花足够的时间与客户充分沟通,完全明确需求后再开发实现

B.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工作之间不做严格的界限划分

C.动态响应用户的需求,逐步纳入用户的具体要求,逐步修改系统开发计划

D.本着开发人员对需求的初步理解,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再反复修改试题分析:

原型法:原型法的基本思想与结构化方法不同,原型法认为在很难一下子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首先不要求一定要对系统做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而是本着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系统模型,用户在运行使用整个原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对原型进行修改,统一使用,评价过程反复进行,使原型逐步完善,直到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止。

适用范围: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的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

不适合于:大型、复杂系统、难以模拟的系统;存在大量运算、逻辑性强的处理系统;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处理过程不规范;大量批处理系统。

原型应当具备的特点如下。(1) 实际可行。(2) 具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3) 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原型法的特点在于原型法对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响应、逐步纳入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都是随着对一个工作模型的不断修改而同时完成的,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也没有明确分工。系统开发计划就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

适于用户需求在开始时定义不清的系统开发,开发方法更宜被用户接受;但如果用户配合不好,盲目修改,就会拖延开发过程。参考答案:A4.2012年上半年上午试题(1)

★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很多种,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开发方法,其中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一步一步地依次进行开发的方法称为 ( ) 。

A.结构化方法

B.面向对象方法

C.原型方法

D.瀑布模型方法试题分析:

结构化方法将系统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阶段,采用自顶向下的结构化、模块化分析与设计方法,使各个系统间相对独立,便于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这种分解是自顶同下,逐层分解,使得每个阶段处理的问题都控制在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范围内。

面向对象是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和模拟现实系统的开发方法。

原型法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经过和用户针对原型的讨论和交流,弄清需求以便真正把握用户需要的软件产品是什么。充分了解需求后,再在原型基础上开发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在实际中原型法经常在需求分析定义的过程进行。原型法模型分为进化型原型和抛弃型原型两类。

瀑布模型是一个经典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一般将软件开发分为可行性分析(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含单元测试)、测试、运行维护等几个阶段。瀑布模型中每项开发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 从上一项开发活动接受其成果作为本次活动的输入。(2) 利用这一输入,实施本次活动应完成的工作内容。(3) 给出本次活动的工作成果,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开发活动。(4) 对本次活动的实施工作成果进行评审。若其工作成果得到确认,则继续进行下一项开发活动;否则返回前一项,甚至更前项的活动。尽量减少多个阶段间的反复。以相对来说较小的费用来开发软件。参考答案:A5.2011年上半年上午试题(1)

★ 某异地开发的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以程序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等为主要分析设计工具。由于用户身处异地,现场参与系统开发成本较高,因此项目组采用了先开发一个简化系统,待用户认可后再开发最终系统的策略。该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开发方法属于 ( ) 。

A.结构化方法与原型法的组合应用

B.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应用

C.原型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应用

D.原型法与形式化方法的组合应用试题分析:“程序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等”是结构化方法使用的主要分析设计工具,而“先开发一个简化系统,待用户认可后再开发最终系统”则是原型法的特征。因此,该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开发方法属于结构化方法与原型法的组合应用。参考答案:A6.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3)

★ 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主导原则是 ( ) 。

A.自底向上

B.集中

C.自顶向下

D.分散平行试题分析:

结构化方法是由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阶段,这种方法遵循系统功能原理,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使用一定的开发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结构化方法的开发过程一般是先把系统功能视为一个大的模块,再根据系统分析设计的要求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模块分解或组合。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 SA)法把系统看作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包括人完成的和计算机完成的。总体上看它是一种强烈依赖数据流图的自顶向下的建模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的特点是利用数据流图来帮助人们理解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它一般包括工具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参考答案:C7.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4)

★ 根据信息服务对象的不同,企业中的管理专家系统属于 ( ) 。

A.面向决策计划的系统

B.面向管理控制的系统

C.面向作业处理的系统

D.面向具体操作的系统试题分析:

企业中的信息系统根据信息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1) 面向作业处理的系统,主要有TPS事务处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和DAMS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2) 面向管理控制的系统,主要有EDP电子数据处理、KM知识管理系统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3) 面向决策计划的系统,主要有DSS决策支持系统、SIS战略信息系统和MES管理专家系统等。参考答案:A8.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5)

★ 在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处理不包括 ( ) 。

A.信息的输入

B.信息的删除

C.信息的修改

D.信息的统计试题分析: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IS)一般泛指收集、存储、处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具有完整功能的集合体。信息系统具有5个基本功能,它们是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信息的输入属于采集过程。其中,信息的输入功能,它是指从组织或外部环境中获取或收集原始数据;信息的处理是指将输入的原始数据转换为更有意义的形式。信息的输入和信息的处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活动,不构成包含关系。参考答案:A9.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45)

★ 某软件公司欲开发一个图像处理系统,在项目初期开发人员对需求并不确定的情况下,采用 ( ) 方法比较合适。

A.瀑布式

B.快速原型

C.协同开发

D.形式化试题分析:

快速原型法的特点是适合需求不明确的软件系统开发。对于需求明确和稳定的软件项目适合用瀑布模型进行开发。参考答案:B10.2007年下半年上午试题(7)

★ 原型化方法是一种动态定义需求的方法, ( ) 不是原型化方法的特征。

A.简化项目管理

B.尽快建立初步需求

C.加强用户参与和决策

D.提供完整定义的需求试题分析:

原型化方法是一种逐步地、迭代地完成需求定义的方法,是一种动态定义系统需求的技术。

原型化方法的优势就在于逐步从简单到复杂地提交系统,起点低,可以追加功能以及用户参与,还可以直观、及时地交付原型。参考答案:D11.2007年下半年上午试题(8)

★ 结构化分析方法(SA)的主要思想是 ( ) 。

A.自顶向下、逐步分解

B.自顶向下、逐步抽象

C.自底向上、逐步抽象

D.自底向上、逐步分解试题分析:

结构化方法由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构成。它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总的指导思想是自顶向下、初步求精。它的基本原则是功能的分解与抽象,它是软件工程中最早出现的开发方法,特别适合于数据处理领域。参考答案:A1.2 信息系统建设1.2.1 金色重点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信息系统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称之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产生、开发、运行与维护、更新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如下。(1) 产生阶段:也称规划阶段、概念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这一阶段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概念的产生过程,即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想法;二是需求分析过程,即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形成需求分析报告。(2) 开发阶段:这一阶段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又可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系统验收阶段。(3) 运行与维护阶段:当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以后,系统就进入了运行和维护阶段。在软件工程中,把维护分为4种类型: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在系统的运行初期,排错性维护和适应性维护比较多,到后来,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就会比较多。(4) 更新阶段:也称为信息系统消亡阶段。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敏捷软件开发宣言:(1) 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2)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3)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4)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法主要有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又称之为BSP)、战略数据规划方法、信息工程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也称为CSF法)和战略集合转化法。(1)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它是企业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UC矩阵是BSP方法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2)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它的首要任务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做好企业战略数据规划。在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中共有4类数据环境,即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3) 信息工程方法:它第一次把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就是有一套成熟的、规范的工程方法、技术、标准、程序和规范,使得开发工作摆脱随意性和多变性,其目标是使信息系统的开发走上智能化、程序化和自动化的道路。(4) 关键成功因素法:在每个企业都存在着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称为 CSF。CSF方法的目的是通过企业的CSF,确定企业业务的关键信息需求。通过对CSF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关键信息的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5) 战略集合转化法,也称为SST,该方法将企业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企业属性,例如管理水平、发展趋势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1.2.2 真题解析1.2014年下半年上午试题(2)

★ 以下关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开发阶段的叙述中, ( ) 是不正确的。

A.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

B.系统设计阶段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案

C.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阶段的成果部署在计算机和网络上

D.系统验收阶段是通过试运行,以确定系统是否可以交付给最终客户试题分析:

系统验收阶段: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结束以后,系统就要进入试运行。通过试运行,系统性能的优劣、是否做到了用户友好等问题都会暴露在用户面前,这时就进入了系统验收阶段。参考答案:D2.2013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

★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信息系统经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系统更新改造、功能扩展、甚至报废重建等情况,应在信息系统建设的 ( ) 考虑系统消亡的条件和时机。

A.初期

B.中期

C.末期

D.试运行或验收期间试题分析:

信息服务系统的生命周期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诞生”阶段,即系统的概念化阶段。一旦进行开发,系统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开发”阶段,在该阶段建立系统。第三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系统投入运行阶段。当系统不再有价值时,就进入了最后阶段,即"消亡"阶段。参考答案:A3.2013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3)

★ 在需求分析阶段,系统分析人员对被设计的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系统的各项功能、性能需求和设计约束,确定对文档编制的要求。作为本阶段工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数据要求说明和 ( ) 应该编写出来。

A.数据库设计说明

B.软件产品规格说明

C.初步的用户手册

D.项目开发计划试题分析:

在需求分析阶段,用户手册需要编写完成。参考答案:C4.2010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

★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有很多,最常使用的方法有三种: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U/C(Use/Create)矩阵法作为系统分析阶段的工具,主要在 ( ) 中使用。

A.BSP

B.CSF

C.SST

D.CSF和SST试题分析:

BSP 可以采用统一建模语言和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系统的总体逻辑结构规划,也可以使用U/C矩阵(即数据与过程的关系矩阵)对它们的关系进行综合,并通过U/C矩阵识别子系统;这里需要了解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的特点和要素。参考答案:A5.2010年下半年上午试题(2)

★ 某商业银行启动核心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分析,即将开展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此信息系统建设目前 ( ) 。

A.处于信息系统产生阶段

B.处于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

C.即将进入信息系统运行阶段

D.处于信息系统消亡阶段试题分析:

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可分为5个阶段,即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验收阶段。参考答案:B6.2010年下半年上午试题(3)

★ 某信息系统项目采用结构化方法进行开发,按照项目经理的安排,项目成员小张绘制了下图。此时项目处于 ( ) 阶段。

A.总体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施试题分析:

数据流图也称为DFD,它是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主要应用在软件系统分析阶段的一种描述工具。参考答案:B7.2010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0)

★ 在软件开发项目中强调“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全面的文档,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是 ( ) 的基本思想。

A.结构化方法

B.敏捷方法

C.快速原型方法

D.增量迭代方法试题分析:

敏捷软件开发宣言:(1) 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2)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3)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4)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参考答案:B8.2010年上半年上午试题(1)、试题(2)

★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成4个阶段,即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开发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系统更新阶段。其中以制定信息系统的长期发展方案、决定信息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发展进程为主要目标的阶段是 (1) 。系统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评价等工作属于 (2) 。(1) A.系统规划阶段

B.系统开发阶段

C.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D.系统更新阶段(2) A.系统规划阶段

B.系统开发阶段

C.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D.系统更新阶段试题分析: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成4个阶段,即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开发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系统更新阶段。其中系统规划阶段的目标是制定出信息系统的长期发展方案、决定信息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发展进程;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包括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验收5个子阶段。参考答案:(1)A; (2)B9.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试题(2)

★ 一般可以将信息系统的开发分成5个阶段,即总体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和评价阶段,在各个阶段中工作量最大的是 (1) 。在每个阶段完成后都要向下一阶段交付一定的文档, (2) 是总体规划阶段交付的文档。(1) A.总体规划阶段

B.系统分析阶段

C.系统设计阶段

D.系统实施阶段(2) A.系统方案说明书

B.系统设计说明书

C.用户说明书

D.可行性研究报告试题分析:

一般来讲,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量占比为:总体规划(9%)、系统分析(15%)、系统设计(20%)、系统实施(50%)、系统运行和评价(6%)。总体规划阶段的输出成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分析阶段的输出成果为需求规格说明书等文档。参考答案:(1)D; (2)D1.3 软件工程知识1.3.1 金色重点软件的定义: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软件工程是:(1)将系统化的、严格约束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2)在(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软件的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它产生到消亡的过程被称为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划分为3个阶段: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软件定义通常由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3部分组成。软件开发通常由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4部分组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统称为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统称为系统实现。需求开发的工作可以分成: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编制需求分析的文档、需求分析与评审。需求的分类:软件需求包括功能需求(系统需要完成的业务功能)、非功能需求(可靠、容错、扩展、性能等)和设计约束(限制条件、补充规约)3个方面。也可以根据角度不通分为: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软件需求的具体内容包括6个主要方面:功能性需求、性能需求、设计约束、属性、外部接口需求和其他需求。需求工程是包括创建和维护系统需求文档所必须的一切活动的过程,可分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大部分。(1) 需求开发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规格说明书(需求定义)、需求验证。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产品所期望的用户类型、获取每种用户类型的需求、了解实际用户任务和目标,以及这些任务所支持的业务需求、分析源于用户的信息、对需求进行优先级分类、将所收集的需求编写成为软件规格说明书和需求分析模型、对需求进行评审等工作。(2) 需求管理包括:定义需求基线、处理需求变更及需求跟踪等方面的工作。需求分析的4个步骤:需求调研、识别问题、分析与规范化和制定规格说明书。需求获取技术:用户访谈、用户调查、现场观摩、阅读历史文档、联合讨论会。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定义、需求验证4个需求过程阶段不是瀑布式的发展,而应该是迭代式的演化过程。需求分析方法种类: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面向问题域的分析方法(Problem Domain Oriented Analysis, PDOA)。软件设计:它是把许多事物和问题抽象出来,并且抽象它们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信息的隐蔽性和模块的独立性。高内聚、低耦合模块的独立性就会比较强。软件设计从工程管理的角度,可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概要设计也称为高层设计,即将软件需求转化为数据结构和软件的系统结构。详细设计为低层设计,即对结构图进行细化,得到详细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设计包括4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即数据设计、体系结构设计、接口设计(界面设计)和过程设计。这4个活动完成以后就得到了全面的软件设计模型。模块结构设计准则:模块化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出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结构。通过总结经验,可获得如下模块结构设计准则。(1) 通过对模块的分解或合并,提高模块的独立性;在设计出软件的初步结构后,应该分析评价这个结构,通过对模块的分解和合并,减少模块间的耦合,增强模块间的内聚。(2) 保证上层模块有适当的扇出,力求底层模块有适当的扇入;扇出是指一个模块拥有的直属下级模块的个数,它是对一个模块所调用的模块数目的度量;扇入是指一个模块的直接上级模块的数目。(3) 一个模块的作用范围应在其控制范围之内,一个模块的控制范围是指模块本身和它的全体子模块。(4) 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应力求做到接口简单并且与模块的功能一致。(5) 应该设计单入口/单出口模块。(6) 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结构化设计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是以结构化分析阶段所产生的成果为基础,进一步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结构化分析工具主要有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判定表和判定树。面向对象分析工具主要有UML,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建立3种用例模型,分别是功能模型、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软件测试不仅是检查预防措施是否有效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是识别由于某种原因预防措施无效而产生错误的主要手段,它是一直伴随在整个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一种活动。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测试用例应当由测试输入数据和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这两部分组成;系统测试应尽可能在实际运行使用环境下进行。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经验表明,测试后程序中残存的错误数目与该程序中已发现的错误数目成正比。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应当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检查;妥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为软件维护提供方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