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成长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0 17:01:23

点击下载

作者:大卫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成长卷

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成长卷试读:

编委会

主 编:  大 卫  著名诗人,《读者》签约作家

编 委:  李 瑛  当代诗坛泰斗、原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

      邓友梅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张 炯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邹静之  著名作家、金牌编剧、著有《康熙微服私访记》等

      韩作荣  著名诗人、《人民文学》原主编

      李小雨  著名诗人、《诗刊》副主编

      周晓枫  著名散文家、《十月》副主编

      雷抒雁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杨匡满  著名作家、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主编

      徐怀谦  著名杂文家、《人民日报》文艺版主编

      韩小蕙  著名散文家、《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

      黄殿琴  著名诗人、北京电视台《第七日》制片人

      梁小斌  著名诗人,作品入选人教版教材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主编大卫答《语文版》记者问

记者:作为一个诗人,你怎么对编书有了兴趣?

大卫:有人说,爱情像咳嗽,是忍也忍不住的。我编书,大约也算是另一种意义的恋爱吧——与文字恋爱,是“忍也忍不住”的。

记者:编书快乐吗,特别是编中学生课外精品阅读之类的?

大卫:在一次选题座谈会上,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编书过程中,时时产生跳楼的想法,待书编完了,却想跳楼也跳不成了,因为连跳楼的力气也没有了。

记者: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编得乐此不疲?

大卫:编书累,如果不编会更累。为何这么说呢?因为编书的过程是沙里淘金,甚至是吹尽狂沙始见金的过程,这种累,让人累得踏实累得充实累得瓷实。累,并快乐着。编书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项良心活。我曾在一篇访谈中说过,看到那些连发表水平都没达到的作品被冠之以“精品”,那是对读者极不负责任的。

记者:那你的这套《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与同类书相比有哪些特色?

大卫:和同类书相比,至少我们做到了以下四点——

一、名家名篇

我们主打名家牌,但也并不唯“名”是取,我们精选名家之名篇,但这种名篇又不是大众所谓的那种“成名作”。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成名作”并不一定适合中学生,更重要的,一个人的“成名作”并不意味着是他最好的作品。选入这套书的文章,除了文字美、修辞美之外,还要适合中学生阅读,并给他们以启迪,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套《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是完全为中学生量身定做的精神大餐。

二、名师名鉴

与此前编选的书目一样,我们把初定篇目传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的高考状元、并请江苏启东中学,北京四中、湖北黄冈中学、江苏睢宁中学、江苏徐州一中等全国重点名校的班主任、语文学科带头人过目,请他们结合当下的学生兴趣,及高考、中考美文素材要求,作了补充与完善。定稿之后,我们约请了一批《读者》签约作家、著名诗人对所选文章做了精彩独到的点评。

三、大爱大美

名家名篇,我们注重选取那些具有人文教育底蕴的佳作,心灵的美容才是真正的美容,我不能说市面上某些选本是给叶子打蜡,但我至少可以保证,我们这套书是从根上浇水,培养一个人真善美的情怀。通过作家的美文,感受并体验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大智大慧

好的文章,有时甚至是一种思维体操,比如《格言新说》卷,从大家最熟悉的格言、名言开始,逆向思维,提供新的解题角度,新的阐释,甚至提供新的智慧,比如《弄斧必到班门》、《比赛第一友谊第二》、《行而后三思》、《吃不到葡萄说葡萄甜》、《好马要吃回头草》、《磨刀也误砍柴功》,等等。

记者:高考作文中何时会有诗歌?你作为一个诗人,能否为我们预测一下。

大卫:我不敢预测这个,但我敢预测的是,诗歌一定会走进高考试卷。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倘若没有李白、杜甫,中国文化不知要打几折。高考作文出现诗歌终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现在高考没有诗歌,很大一部分原因,怕是因为阅卷老师对诗歌把握不准,但在信息时代,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比如,可以把诗歌形式的作文请诗人来评分。如果如此,高考作文以诗的形式表达,就没有任何障碍了。

记者:提高作文成绩到底靠什么?

大卫:如果想真正地提高作文成绩,除了阅读还是阅读,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改变命运,就连早期退学的比尔·盖茨也不得不承认: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记者:那你编的这套书能提高作文成绩吗?

大卫:一定能。我编这套书绝不是冲着中考或者高考作文来的,但她可能比针对中考、高考作文的一些书更有效。因为,那些书是吃偏食,而这套《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更全面。不论是文字、立意、辞章,都是更上层楼,甚至,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怎样交友,怎样在遇到挫折时不后退三千里,怎样在生活面前运用新思维,怎样在大爱中感动并成长……所选的文章均为近六十年来感动中国几代人的精品美文,它们既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又离现实很近,读来亲切、自然、优雅。如果这套书能在作文与做人方面给诸位同学提供一点帮助,对我来说,那将倍感欣慰。

记者: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大卫: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一个健全的人,而不是分数的机器。哪怕培养一个清洁工,也是合格的清洁工。我们的教育总以为上名牌大学,拿高工资就叫出人头地,这与其叫出人头地,不如叫误人子弟。你想想,一个人考上一流的大学,坐名车,居豪宅,如果他没有爱心、悲悯之心,遇到挫折就自杀,恋爱失败就喝药、跳楼,这样的人,赚再多的钱也是失败的。我们教育培养的不是机器,更不是机器人。我们这套选本里有一篇文章叫《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作者余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建议有兴趣的读者找来读读,并认真体味文字背后的东西。

记者:你怎样看待中学生早恋呢?

大卫:这问题很大。青春期的感情是美好的,甚至可以说是人生最美好的。但那份感情其实不能称为早恋。不要随意给青春期的孩子戴早恋这顶帽子——我最怕某些老师变成“帽子”批发商。昨天遇一成功人士,他说上高中的时候,老师规定如果对女同学注视超过10秒,都要被喊去谈话,问安的什么心,后来他转到异地一所中学后,没想到那儿的学风非常开放,让他很不适应,一时竟不知男女同学怎么相处才好,让他困惑了很长时间。

记者:那你支持中学生早恋?

大卫:不,我不但不支持早恋,而且坚决反对早恋。我只是想说,对于青春期的那种感情不能简单地以早恋来命名并粗暴、武断地干涉。每个人都是从青春期过来的,有时我们可以谈心,甚至是写信,我感觉写信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每个孩子都是上进的,这世界上也没有无用的人,只有用错的人。同样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每一种感情的发生都有潜在的外因,是不是我们的学习太枯燥了、无聊了,甚至是从学业到精神的双重压迫?青春期的感情是最美的湖水,起一些涟漪证明这湖水还有生机。你不必告诉他们不要恋爱,你要告诉他们,爱恋是一定要的,但不是这个时候,考上大学了,有的是时间和选择。

记者:你认为爱情是人生的唯一?

大卫:不是,永远不是。如果把爱情当作人生的唯一,那么这辈子活得太没价值了。爱情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且是很小的一部分,你把爱情当做唯一就会误了自己,也会误了爱情。

记者:那你认为什么是人生的唯一?

大卫:我认为人生没有唯一。因为人生太复杂了,只能说某个阶段的唯一。如果人生非要确定一个唯一的话,那就是大爱。对人类的爱,对他人的爱,这种爱超越了功利。既是对父母亲人的爱,也是对万物之爱。我们不要把事情搞大,而是要把事情往小里搞,你空喊爱,还不如把爱化作一棵小草。不踩一棵小草,这就是爱。大爱并不是往大里爱,而是小节,甚至小节体现的就是大爱,甚至帮助一只受伤的蜻蜒就是爱。美国女诗人狄金森有一首诗可作注脚——“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我就不虚此生

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

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虚此生。”

记者:诗人给人的印象多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在现实社会当中,你是这样的人吗?

大卫:我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一个诗人,就像我也从来不否认自己是一个诗人一样。一切顺其自然,不刻意做事,不把自己定位成某一种社会角色,这才符合我的本性,渴望自由与灿烂。《疯狂的石头》里有一句台词:浪漫的前提是浪费。这儿的浪费应该有三种意思:一是时间,二是金钱,三是感情。这三种,我都浪费不起。一个“四张”的男人,他如果说还有一些浪漫的话,应该不是烛光,而是烛光晚餐;不是月光,而是月光下的安眠;不是鲜花,而是开一个鲜花店——从买花到开花店,就是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重大转变。鲁迅曾说过,这世界上不能光有爱情,还得有一个卖烧饼的。不否认骨子里我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但自由与宁静更是骨子里的钙。前天晚上,临睡前,偶然翻到古希腊一个无名氏诗人的一首诗,题目叫《幸福四要素》——

人皆有死,最重要的第一是健康,

第二是天性温和,

第三是有一份并非来之不义的财产,

第四是有一批朋友欢度春光。

真是把幸福说到骨子里去了。我认为相较于自由与宁静,一切的浪漫主义都要退避三舍。

记者:那你内心深处渴望一种怎样的生活?

大卫:对于生活,我是一个欲望很小的人。最起码的物质条件拥有就行了。食,有没喂过避孕药的鱼;出,有不掉链子的自行车;居,有不漏雨的屋子……足矣。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也就是先有物质自由,才有精神的自由。

记者:我想知道的是,平日你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现实的?

大卫:我不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人,没有野心,但也没有闲心。或许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就是在野心与闲心之间摇摆,有时活得很开心,有时又过得很不甘心。以读书为乐,却又不求甚解。以平静而又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一直是我的追求,可是,这也只能是一种追求而已,有时感觉自己就是那风中树枝,短暂的平静是为了等待下一次的风起。

记者:如今仍有很多对文学痴迷的青年,你对他们有何建议?

大卫:这个建议应该是很早以前我就想问的,那时我十八岁,在无锡一家市立医院实习,每天为到底怎样才像个诗人而苦恼,那时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对文学的痴迷无异于吸食毒品,那种满足无法喻之于言,我真的不忍心对那些文学青年说别搞文学了,不仅仅因为这样说是极不礼貌的,就像我不能对恋得死去活来的人说赶快分手吧,因为你们根本不可能走在一起。做人要厚道,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热恋者也许有分手的时候,再幸福的人也会泪流,所有的人都会死去,难道我就告诉他们现在别活了吗?所以,我对那些在缪斯女神的裙边做着春梦的文学男女说:做吧,做吧,文学虽然不是一座能放得下我们灵魂的大厦,但至少它是一粒止痛片,可以缓解生活带给我们的疼痛与伤害。

倘若非得要有个什么明确建议的话,那就是,别把文学当做生活的唯一,它不是主食,只能是点心。

记者:钱与快乐有关系吗?在市场经济下,当代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大卫:钱与快乐绝对没有关系。这就像幸福与钱没有关系一样。我们说花钱,为什么说花钱呢,花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当然就是消费。花朵的花,是芬芳,但与钱联系在一起,就是动词了。“花”的身份转换,是因为钱的关系。我不是一个金钱至上者,就像我不是一个金钱至下者一样。前些天在地铁里看到一句话,挺有意思:有人说金钱如粪土,那就让粪土来得更猛烈些吧。此前有一句台词流传更广: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话相当经典,说到骨子里去了。虽然金钱与快乐没有关系,但不能因此跟钱过不去,甚至成为某种不挣钱的借口。贫穷不是罪过,但一辈子贫穷绝对是罪过。

记者:现在的学生总爱沉溺于网络交往,在虚拟世界里交友,却在现实中越来越孤独。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吗?

大卫:不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网络是好东西,我承认很多学生泡在虚拟世界,但我更承认他们自己会从虚拟世界里走出来。孔夫子只说过,食、色,性也,没说过,食、色、网,性也。我们在现实中孤独,并不因为网络,在古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想见一个人很难,那时的人比现在的人更孤独。只是,孤独的档次不一样。我们现在的孤独,是下网之后的失落;古人的孤独,是面对自己的无助,他们也孤独得更有力量。一个人只有面对自己时所产生的那种孤独才是真正的孤独,正如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样的孤独,才是原装的、正版的,现代人的孤独,其实是盗版的。

当丝瓜有了思想

丝瓜有了思想

◎季羡林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丝瓜秧甚至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绝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么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瓜秧经不住这一份重量,瓜会整个儿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的窗台上,却长出来了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那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一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绝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考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作家个性导读

季羡林,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梵文专家、巴利文专家、佛学家、作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等等。在这些头衔的背后,他就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像所有老人一样,都有点“老小孩”的可爱。作者对丝瓜每一点的生长变化都牵肠挂肚,一次又一次地担心和惊喜,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创造力的赞美。其实,并不是丝瓜有了思想,而是作者热爱自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使然。罗丹说:“这个世界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阳光,那么他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阳光的。季老正是以一颗阳光的、发现生活、热爱生活的心去体味人生百态,是一种生活情趣的表现。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使季老在年迈病重之年依然保持着高度旺盛的创作力和思辨精神。生活就像照镜子,你笑,生活就是开心的,你哭,生活就是苦闷的,快乐需要自己去寻找。(挽云)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釉百合

◎鲍尔吉·原野

下班路过北陵的桥头,见一妇人卖鲜花,有满天星、玫瑰和百合。她的自行车上挂着纸板,用墨汁歪歪扭扭地写着:“情人节”。这几个并不好看的字显然认真描过,像在汽灯之下准备登台的盛妆的乡村演员。

在她的花摊旁,有人看,有人买,但从情态观察,购者未必为情人所购。我也想买一束,没有情人,想送给家里那尊东汉广腹绿釉陶瓶。

我看中了百合。我过去没见过白百合花。故乡的山坡上,到了六月,星散耀眼的红百合像妖娆冶游的舞女。蒙古人称之为“萨日朗”花。它们村,也近于野,放在案头太闹。我买了两株白百合,三朵微垂的花儿静娴于绿叶顶端。回家,我从橱的高处小心棒下“汉绿釉”,亲切地告诉它:“高兴吧,我给你带来了情人。”绿釉陶瓶是见过世面的使君,也静穆着。我家的所有,只有它在汉朝勾留过。瓶内添入清水,捧察有顷而未见漏水,不失瓶的本性。

这样,纯洁矜美的百合与古朴大度的绿釉陶瓶依偎一体,我则目睹了一幕感人的邂逅。百合卷发似的花瓣幸福洋溢,又像少女精制的裙裾。它们仰着脸,宛如倾吐什么或听对方倾吐什么。绿釉陶瓶在花的映衬下鲜洁许多,穿越岁月,欲剥的釉色泛出云母片似的光晕。凝注片刻,我退下了,感到自己的多余。

在咏百合的诗文中,我读过较多的是德富芦花作的。他住在东京附近武藏野的乡下,有许多的机会观察自然。他的《自然与人生》中,许多地方写到百合——也是白百合,或许那儿没有内蒙高原的红百合吧。“后山腹背长满葱茏的萱草。中间点缀一两棵山百合。白花初放,犹如暗夜的明星……有时遇到背草的儿童,草篮上也插着两三枝……趟着齐膝的露水将它攀折,花朵如一只白玉杯”(《山百合》);“天黑,从山上下来,夹径青茅,苍碧一色。点点百合……暗香盈袖”(《晚山百合》。以上均为陈德文译)。德富芦花倾心于百合的隐逸操行与美人掩面的凄美。对草木的素白,他天生珍怜。如写芒草、月下白菊或富士戴雪。

话拉回来,我案头的百合出身不详,想必不是幽谷品。而这尊乐汉绿釉隐瓶,依常识,也不过是汉代百姓盛米之物,当时几乎家家都有。但它们的结合,对我仍有英雄美人百代一逢的惊喜。

易凋的百合现今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古瓶中寂美暗放。它们千载难遇,但毕竟一遇。而人的逢遭,过短也过于局促了。

作家个性导读

我最初知道百合,是那菜市场买回来的白色鳞状的果实,从没想过要知道这种略带苦味的百合的花是怎样的。而后便读了茹志鹃的并非咏百合的《百合花》。待得读了日本诗人德富芦花的《山百合》,我便似乎有些倾心于那清幽绝伦的白百合了。“对花沉思,想起了游房州的时候。夏还是浅浅的。我没有人相伴,时常一个人孤独地登上海边的山岭……坐在这座山岩上,白日亦可入梦。这时,一阵香风悄然而过,回头一看,一枝百合正立于我背后。”山百合便仿佛是一个善解人意的恋人默默地与人分享孤独。等到我读了鲍尔吉·原野的《绿釉百合》时,心中便也有一种英雄美人百代一逢的惊喜。然而真正令我感慨良久的却是:“易凋的百合现今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古瓶中寂美暗放。它们千载难遇,但毕竟一遇。而人的逢遭,过短也过于局促了。”是的,人生最大的遗憾感叹莫过于岁月的流逝以及随之而逝的所有与时间有关的一切,包括心里所盼望的美好的梦想。譬如绿釉百合似的情缘,都因为时间的局促和短暂与人擦肩而过了。心中便急切地想见一见这被许多人爱着的百合。

终于见到了这纯洁矜美的百合。它在瓶中娴静地绽放着它的美,宛如古代的淑女,清雅、含蓄、端庄。我的心中是如此感动。不是因为百合的美丽,而是为了我终于在不经意中见到了它。我想,虽然时间是如此短暂,岁月是如此仓促,我们总能或多或少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许有时并没有刻意追求,或许这是造物主对我们的眷顾吧。(董黛)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花

◎胡秋萍

天地有大美而无言,万物有大美也无需证明。

在我家院子的花坛里,有种草样的花,有人叫她三叶花,因为她每一根茎上只有三片叶子;有人叫她地草花,她就像草一样是土地的棉被。为此我专门请教了花农,得知她有一个很鲜亮的名字——太阳花。

太阳花是一种平民花,她活得极平凡,平凡得像随处可见的小草,随生随枯。她活得极顽强,从春到夏到秋到冬,不声不响,自自然然,平平常常,每天迎着太阳的升起,微小的花瓣伸展着细腻的腰身,怒放着灿烂的笑容,灿烂着她生命的本真。每天她随着太阳的降落,纤弱的花瓣自然收敛把花蕊裹在核心里,像一把合起来的小伞。如此这般每日随着太阳的规律毫无保留地收放着自己,向天地万物奉献着卑微生命中的那一丝轻盈柔弱的美丽,谦卑而平静地守护着自己生命的鲜活。

我每天早晚散步时从她身边走过,忍不住停下脚步蹲下来细细观赏这尤物一般的精灵。看着她无声而澄澈地绽放着自己,她细细弱弱超凡脱俗的清灵优美让我震惊,她灵透里流淌的活泼让我爱怜,她执著于日复一日收放着的生命状态,让我内省。也许弱小卑微就是她的命,洋溢着欢快着的生之美好就是她的性。每天随太阳的起升而绽放,降落而收敛,则是她遵循的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凡万物自有其道。也许正因为她的弱小卑微使得她活得本真而昂扬。也许因了她的灵巧才能轻松地收放自我,享受天地赐予万物的阳光和生命的大自在。恰恰是她自在的轻盈,恰恰是她本能的勤勉,引发了我对于自我生命的反观和自省。

太阳花是一丛丛地生长的,她还高贵不到能成为独立的一株。她紧贴地面,身高不足5厘米,每一根纤细茎秆的顶部都顶着三片相环着的叶子,许多根叶子的中间有几棵茎上长着一朵朵五片花瓣相环的小花。花的颜色是略带淡粉的浅紫,花的中间是细细碎碎淡黄色的花蕊。简洁、鲜艳、灵透、细小,在微风的爱慕里,灵逸地摇曳着自己简单而平凡的幸福,在细雨缠绵的柔浸润里,澄莹着她超尘脱俗的亮丽,在她的眉目中,你看不到任何前生和今世的愁怨,在她玉立的身姿与柔韧的胸怀中,潜藏着的是不二法门的大智慧。她活得那么澄明、纯善、安详,那么勤勉、欢快、本真。

我感动于她的本真。

能活得本真的人,一定是具有禅心和定力的人。她无须刻意,更无须证明,也不会因“人不知而愠”。这是一种淡定,淡定地面对生的本身,也是一种超越,超越生与死的困惑,更是一种境界,境界在于飘逝即永恒的大爱里。

作家个性导读

艺术创作之余,我喜欢一个人漫步。一个人漫步时我更喜欢关注身边细细小小和那些被视为卑微的生命。我常常会不顾路人的眼光情不自禁俯下身来静静细细地欣赏品味它们,用我温暖的目光去抚慰它们的成长,在它们的成长中我亲历着生命的兴衰,追寻着稍纵即逝的本性和真意。此刻,一种大悲悯在内心无尽蔓延。花叶有性自有情,我相信所有活着的生命都需要爱与被爱,都需要奉献与被奉献。我在亲近这些弱小生命的同时感受着弱小的伟大和平凡的力量,感受着天地万物对我生命的滋养,感受着自己灵魂的净化,体会着“正其心、诚其意、致其知”格物致知的大快乐。(胡秋萍)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菜花

◎孙 犁

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

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的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两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而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老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副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1988年5月2日灯下写讫

作家个性导读

孙犁的写作风格曾经被批判,说其美化战争,但在2000年即20世纪末《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长篇中篇放在一起)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篇,一篇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铁木全传》。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得的荣誉。我想,主要原因应该是他那清新淡远富于诗意的风格,给人以恒久的魅力。孙犁写的荷花,那是一种富有中国古典情结的花,孙犁用荷花来写战争,写得清新抒情,残酷的战争和纯洁美丽的荷花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这不,最平常的被人忽略的菜花,在孙犁的笔下,也能让我们读到深刻的家园之思和父子深情。

文章首先为我们描写了三种菜花:书房案头、厨房桌下的白菜花,院中花盆里的萝卜花,田地里一片金黄的油菜花。这三种菜花有着共同的外在特点:颜色素淡、色彩单调、味淡、朴素平常。然而,它们也有着共同的内在意义:有顽强的生命力,也能“亭亭玉立”,也能开花,也能招来蜜蜂,供人们欣赏。在这里,作者以一种赞美的眼光审视菜花,赋予菜花一种平凡的美,一种平凡中见伟大的高尚品质。

作者何以有如此的感受?因为一束最普通的菜花,连接着作者家乡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群蜂轰鸣,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在娓娓的述说中我们看到了深沉的家园之思。文章还写到了父亲,一个普通平凡、“艰险备尝”、命途多难、爱家恋家的小商人。父亲不也是一株最普通的菜花么?生长在故乡的田野里,平淡的人生中却蕴涵了丰富的内涵。文章插叙的关于父亲的往事,看似闲笔,随手拈来,实则作用很大。这正是散文中“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表现所在。在这里,作者运用联想,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引起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作者正是要通过这些平凡的菜花、平凡的人来歌颂平凡的人,歌颂平凡的人生。文章由物到人,赞叹父亲平凡而艰辛的一生,使菜花言近旨远,含义深刻了。其实,人生能轰轰烈烈固然伟大,但能像菜花那样,在平凡中呈现生命的美丽,生命也照样有价值。这就是本文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

父亲吟诵的对联,是诗意的笔触,既切合文章的中心,又反映了父亲风趣诙谐的性格,可谓神来之笔。通观全篇,舒缓的语言节奏中流溢出一种灵气,一种不拘泥、出手不凡的才情。作家以娴熟之笔,由花及人,借花明理,为我们揭示出深邃的人生哲理,读来令人深思。(刘德福)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墟上的鲜花

◎徐 鲁

偶尔从一本旧书里,看见了昔日夹进去的小纸片,那是一篇小小的对话录,有若一则美的随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访问归来时,两个人谈论起来这次访问。

甲问道:“你说他们能不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乙说:“一定能!”

甲又问:“为什么回答得这么肯定呢?”

乙反问道:“你看到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

甲道:“一瓶鲜花。”

乙说:“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危难的时期,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重建家园。”

说得多好哇!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读着这几句短短的对话,我依然感到震动不已。我仿佛正面对着那一束开放在黑暗而潮湿的地下室里的芳菲的鲜花。它们是蔷薇呢,还是雏菊?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们预示着希望、自由和平安!

就在这个静谧而寒冷的南方的冬夜,在一盏闪着朦胧橘色的光芒的八瓦台灯下,我把这片小小的对话录夹进了心爱的书中。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又会翻见到它,更不知道当我再次面对它们时又会有着怎样的情怀!

作家个性导读

一张小小的纸片,一段短短的对话,给作者带来了一段美的遐想。一个黑暗的地下室,因为有了一瓶鲜花,日子因而变得鲜活,充满希望。

鲁迅先生说过: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只要心存希望,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实现呢?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看到一丝绿色;在荒凉的沙漠里,我们看到一只飞鸟,那就是希望,生存下去的希望!(王青梅)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不死“花”

◎端木蕻良

有人在远方,那时他还在边疆,采了一片有趣的叶子,打算寄给我。因为随连队野营,没法寄,便把它夹在书里放着。

回到城里,时间已经过了两个多月,由书中取出,叶片还是绿的,经过天空,到我手中。把它平铺在花盆里,天天浇上一点水,没几天靠土的叶背便生出了须根,在叶面周围生出几个小莛,莛上长着新叶。人们都叫它作“打不死”。这个名对它来说,是再符合不过的。一片叶子失去阳光和水,失去土地和空气,却还是绿茵茵地活着,不叫“打不死”,还能叫什么呢?其实,它不但会生长出许多叶,它还会开花呢。它还会开放出红色、白色、雪青色的小花!

这花的奥秘,也许就在它能储存阳光,像电脑储存记忆那样,把阳光收集起来。是的,它平静地铺展在土地上,它受到的阳光就是最全面的,因之,它在抵抗阴暗的时候,也是最有力的。

我窗前有一盆“地葡萄”,我没见过它开花。它的特色,就是既没有花,也没有叶,蔓上都是一粒一粒的椭圆球儿。所以它得到这么一个雅号,是有道理的。

它的繁殖方法,和“打不死”很相像。它没有花朵和果实,又不会串根和分枝。它把圆球脱落,把生命寄托在球叶里,这个球滚落在地上,只要阳光和水分适宜,就会在原先近蔓这一端,孳生出幼芽来,刚生出的芽儿就显出粒粒葡萄的样儿。

在干旱的时候,地葡萄从蔓上孳长出许多气根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阳光足的时候,便尽量膨胀它的球珠,往里面装取热力。它是个天生的经济学家,它不但懂得“边际利润”,它还懂得生命的价值。

从前,我以为地葡萄太不爱惜自己的籽粒,因为,肥坨坨的葡萄粒,很容易碰落。我想,这么大方,怎能生存得久呢!

谁知,这正是它求得生存的方法呢!

从它身上,我想起许多别的植物来。

小时候淘气,最喜欢招惹指甲花。大家知道,指甲花就是凤仙花,它把花籽儿锁在一个橄榄形的小囊里。随着花籽熟透,这个分成几瓣的小囊,就变得越来越饱满,而且瓣儿干了,也就有了弹性。只要你用指甲轻轻去弹动它一下,它就炸开,像卷帘一样卷起来,弹落出许多籽粒来,有的还会弹得好远。所以,我小时候就喜欢去弹逗它,到了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指甲花籽儿原来也喜欢有指甲去弹它呢!

春天,在野甸子上,我也看到过这样的景象:最早钻出地面的是野草。野草不外有两种吧,一种是真正无益的,甚至牛羊都不屑去吃的,但它却要拼命生存。另外一种,它应该是益草,但还没有被发现,当然也更谈不上去利用它来为人类造福了。但是,它也要顽强地生存下去,使它的根茎和叶能够对人有用有益,它在争取这一天早些到来。

野草都有这种特性,它们早日发芽,早日结籽,早日孳生,抢在别的植物的前面。这种特性给治草专家带来很大的麻烦。野草便在专家搔头的瞬间,播下了本年第三次种子。

原来地葡萄那么容易脱离母蔓,也像凤仙花弹落花籽,野草提前结籽一样,全然不是它生命脆弱的表现,而是它生命顽强的表现。

而“打不死”花比它们表现得更加顽强的地方,是这样的:如果你撕下这个叶片的一角,只要它接近土壤,它就会生长出一丛新花来。

作家个性导读

作者从一片“打不死”的叶片写到地葡萄,写到指甲花,写到草原上的野草。这些植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一片“打不死”的叶子在经过“失去阳光和水,失去土地和空气两个月后”,一旦放入土中,浇上一点水,却又能绿茵茵地活着,长出新的叶片,开出各色花朵,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由作者写到的地葡萄,我想到我养在阳台上的一盆草,一直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读了文中的描写,想必我的那盆草就是地葡萄吧:圆圆的茎上长着一粒粒圆鼓鼓的叶子,状如葡萄,一碰,极易脱落,落在泥土上的,不几日便又在叶子的底部长出一小簇葡萄状的叶子来。至于指甲花,在我们这里真的是极易生长极普通的一种花,儿时也曾用指甲去弹过它那长满籽粒的小囊,然后看着小囊炸开,向里翻卷起来,里面的籽粒四处散落。原来花草们的这些特性都是为了更好地繁殖、孽生。与植物相比,人类真的是很脆弱,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远远不如植物。在失去阳光、水分、土地和空气后,人类是否还会再获得绿茵茵的生命呢?(韦月)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缝间的生命

◎林 希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他们不能再找到泥土,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他们也能从阳光里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的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痂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的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土地。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如果一切的生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儿撒落在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期期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找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锻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而辉煌!

作家个性导读

孤独的蒲公英,你带着那把洁白的小伞将要飘到哪里?

时常,我会这样看待周围的人和我自己,我们生活得平凡,可能一生都不能在生命中绽放五色的彩虹,这样的生命过程会不会太苍白呢?

平凡与伟大,看似不同,其实共生。许多人在生命终止的瞬间,会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流泪叹息,而又有好多人用他普通的一生诠释了伟大的真正涵义。当我们听到雷锋、焦裕禄这些名字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动呢?还能记起在可可西里那片土地上消失的那些野生动物保护者们身影吗?还能记起早晨起来上班时,在大马路上遇到的那些环卫工人被风吹得苍白的面庞吗?我们拥有了生命就有了创造的可能,一定要好好珍惜、把握你的人生,用你的勇气坚强而执著地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美乐章。

当你还在困惑时,请你看看你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们吧,看看贫困地区那些还进不了学校的孩子们期盼的眼神吧,看看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难民吧……我们也许不是高山,不能远望,那我们就做小溪吧,用柔美的身躯衬托高山的巍峨;我们也许不是太阳,没有光芒,那我们就做小草吧,同样享受奉献的快乐;我们也许不是最能鸣叫的鸟儿,嗓音低沉,那也要放开喉咙,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歌。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们不可能都是最幸运的那个,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

现在,我终于明白,那朵远去的蒲公英,你飘舞的背影不是流浪,你在填补生命的空缺。(朱艳飞)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棵野豆秧

◎李 瑛

这是多年前经历的一件小事,但我却总是难以忘怀。

那是秋天,我们分乘两辆越野车到西藏去,车子整天颠簸在青藏高原漫无涯际的荒滩上,窗外掠过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的地平线。没有树,没有人烟,除了铺向大地尽头的单调的电线杆和偶尔低空掠过的一两只大乌鸦外,没有任何明显的标志物可以告诉我们已到什么地方。一次停车小憩,我跳下车来,急促的心跳使我意识到这里的海拔起码已在4000米以上。脚下全是强烈的风蚀作用造成的斑驳的荒滩,碎石沙碛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坚硬的地表,舒缓起伏的荒原上留下一片片风的形状。在稀稀疏疏的不知名字的野草下,白色的大沙粒闪着芒刺般的光芒。忽然,在脚下沙碛缝隙间,我发现一棵野豆秧,不错,真是一棵野豆秧,孤零零地生长在那儿。这使我大为惊异,这样的地方竟有这样的生命。我弯下腰来仔细观察,它矮小的褐色茎秆上挣扎着生长出几根枝杈,灰色的羽状的复叶几乎是匍匐在地面上,枝头高挑着三只黄褐色的干瘪的小豆荚,在寒风里瑟瑟颤动。我实在无法找到这样的生命能在这样的地方存在的理由,但它却长大了。真是一个奇迹!我想,这偶然的机缘,是我和美的一次真正的邂逅!在这浩瀚的荒滩上,有谁知道它呢?这个奇怪的勇敢的生命,这种顽强的生命之美,立即激起我心灵强烈的震撼。

这真是一棵野豆秧吗?它不像故乡田野里常见的大豆、绿豆的豆秧。它是否已经发生变异?它还是被子植物吧?是草本的吗?我对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学全然无知,它是属于哪一种、哪一属、哪一科的呢?

它恐怕不是这里的原生植物,那它又是怎样、从什么地方来到这荒僻高原的?

在这样贫瘠的地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它竟然挣扎着长大了,它是怎么生长起来的?

在它生长的全过程中,抽芽,长叶,开花,结果,这之间,它有适应,有抗争,有更新,曾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艰辛!

这里,春天醒来得很晚,它几月才吐出一丝碧绿染绿荒滩?几月才展瓣开花,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或别的什么颜色的,把自己仅有的一抹颜色和妩媚献给脚下的大地?这三只瘦弱的小豆荚成熟了吗?它们成熟爆裂之后,会把孕育的种子弹射出去以求再生吗?

它只身离开自己的种群来到这个苦地方,不害怕吗?不感到孤独无助和寂寞吗?

啊,它的意志是何等坚强啊!它一定是有理想的、有信念的,它的理想和信念是什么呢?梦和期冀又是什么呢?

在苍茫大地上、寥廓长天下,这个微小却美丽的生命,给宇宙带来了什么,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了什么信息,回答,还是启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