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只有医生知道:必须说的糖尿病(暂定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0 18:11:15

点击下载

作者:田建卿、张新菊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该只有医生知道:必须说的糖尿病(暂定名)

不该只有医生知道:必须说的糖尿病(暂定名)试读:

前言

先问大家一个很简单的小问题,请毫不犹豫地给出您的答案。“您现在够健康?够幸福吗?”相信很多读者朋友都会犹豫、需要考虑。那么,我们的健康和幸福去哪儿了呢?让你说对了,偷走我们健康和幸福的就是病患。

今天,我们进入了“盛糖”时代!您或许认为是我不小心写错了字,应该是唐代的“唐”。不,我没有写错,就是这个糖尿病的“糖”。如今咱们国家13亿人口,超1亿人都有糖尿病,糖尿病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谁要是说不知道糖尿病、没见过糖尿病,那可真是太“out”了。全世界每5秒钟就产生1个糖尿病患者,每10秒钟就会有1人因为糖尿病而死亡,每30秒钟就会有1人因为糖尿病而截肢。您一定觉得这骇人听闻,但不幸的是,这就是正在发生的真实的数字。

糖尿病之所以大行其道、伤人无数,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它了解的太少,认识的不深。每每在门诊告诉患者“您得了糖尿病”,患者往往是一脸茫然、满是疑惑,全然不知自己为什么就这么不幸地受到了糖尿病的青睐,甚至有些患者掩耳盗铃,就是不承认自己有糖尿病的事实。很多患者,对于糖尿病那是“宽宏大量”,不管不顾,或是心存侥幸,殊不知和糖尿病这个“坏蛋”为伍,友谊的小船早晚必然会翻。更多的患者,在糖尿病面前有心却无力,因为对糖尿病一知半解、误解误判,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和糖尿病战斗,甚至还会步入迷途,最终害己不浅,连累家人。

这二十年来,结实糖尿病病友无数。在和糖尿病每天相伴的日子里,有些病友的生活一样很健康、很幸福;有些病友的生活却被糖尿病“糟践”得一塌糊涂。俗话说,“知己知彼则百战不殆”,因此有“糖”的日子能否依旧潇洒和精彩,就要看您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有多深。通过本书的编写,我能够一吐为快,可以把积攒了二十年的关于糖尿病的压箱底干货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大家就可以知道原来只有医生知道的那些“糖事”,更希望大家能够接过这根健康接力棒,继续传递知识,以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保卫我们大家的健康和幸福。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拿起这本书吧,读一读不该只有医生知道的健康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做自己的健康顾问。健康的生活哪里来?要靠我们自己来创造!田建卿2017年7月1日有糖尿病的日子一样精彩

今天,糖尿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再是个陌生的话题。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目前人数已超过l亿人。

糖尿病大体说来有“五性”。

永久性 糖尿病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治疗方法,一旦拥有,终身相伴。

复杂性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高一点,若不好好控制血糖,随之而来的糖尿病并发症很多,全身任何一个部位都可受到影响。

麻烦性 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不同,仅靠吃药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还要改变一个人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要“管好嘴,迈开腿”。

反复性 血糖时刻变化,易波动,而造成波动的因素又很多,有时会令患者感到防不胜防。

恼人性 糖尿病患者每天只要一拿起筷子,“糖尿病”这三个大字就一定会在脑海里出现,哪一天都不会把它忘记。

初患糖尿病的四种心态:自酿苦果

小王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就被诊断患有糖尿病,一想到以后要“吃一辈子病号饭”“天天要吃药,甚至还要打针”,自己的事业、生活才刚刚开始,就遇到了这种“倒霉事”,自己真是一个“倒霉蛋”。从此好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感到自己的未来就是梦,怨天尤人,认为“苍天不公”,认为都是父母基因不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情绪低落。血糖控制得一塌糊涂,为“糖”所困,日益憔悴。

张女士,确诊糖尿病以后,一直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害怕面对现实,自欺欺人,怀疑化验结果和医生的诊断,认为“家里人都没有糖尿病,我怎么会得糖尿病呢?”认为自己身体一直很好,无非就是血糖高一点,又没有其他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应无大碍,抱着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不接受治疗,不改变饮食习惯,3个月后出现昏迷,家人送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险些丢了性命。

李先生是单位里的中流砥柱,事业正处在蒸蒸日上之时,被确诊为糖尿病,不愿意让朋友、同事知道自己是个有病之人,担心别人,特别是公司老总得知自己生病后会影响日后的“前程”,因此隐瞒了病情。一次单位聚会,李先生碍于面子,频频举杯之后,晕倒在酒桌上,同事慌忙将其送往医院,诊断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陈大妈刚刚退休在家,准备来个“幸福夕阳红”,当扣上糖尿病的“帽子”后很紧张,心情是既沉重又恐惧,感觉自己就是个病人,各方面都非常重视,任何事情都以糖尿病为中心,糖尿病成了自己生活的重头戏,以前的朋友也不来往了,四处寻访名医,以期讨到“灵丹妙药、祖传秘方”,饮食上更是“严格”控制,花了许多冤枉钱不说,人越来越没有力气,后来被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

正确心态:既来之,则安之

幸福生活的钥匙永远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幸不幸福完全由自己来决定。糖尿病会如何对待它的“主人”,这完全要看“主人”对它的态度,你不正确对待,它就会肆无忌惮,让你痛苦;你若认真对待,它就会老老实实,不敢乱来。所以我们要学会做糖尿病的“主人”。

糖尿病病友就应该有点“霸气”,就要有点“我是糖尿病病人我怕谁”的想法。既然糖尿病已经进入了你的生活,而且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为何还要自欺欺人、不敢面对、怨天尤人;既然已经开始了和糖尿病“与狼共舞”的生活,为何不能正视疾病、坦然面对、不畏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病友就应该接纳自己,面对现实。“既来之,则安之”。积极配合医生,积极开展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坚持正规治疗,不要道听途说,胡乱“试”药及乱用偏方秘方而花冤枉钱,甚至干扰治疗;让亲朋好友知道你患了糖尿病,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帮助,督促你控制饮食、按时用药,定期检测血糖,并在你出现低血糖反应时能得到及时救治;告诉你的同事或老板,在工作上会得到适当的安排和必要的照顾。

换个角度看问题:有糖尿病的日子一样多姿多彩。

糖尿病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你了解、认识它,就会觉得它其实并不可怕,完全可以被我们控制。糖尿病病友在与糖尿病“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完全可以与糖尿病“和平共处”。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却可防可治,只要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科学用药、调整好个人状态,糖尿病病友完全可以很好地降住“糖魔”,稳定病情,让糖尿病并发症来得更晚些,甚至可以不来,完全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既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也不会影响寿命。

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度过的每一天,做的每件事,都有好又有坏,有喜也有忧,没有哪一天、没有哪件事,全都是好与喜,或者全都是坏与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主要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它。生活中各种不好的事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唯有调整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过得开心,活得有滋有味。

作曲家罗德里格斯说过:“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礼物,它是一个提示,一个机会。自己可以在另外一堵墙上开几扇新的窗户。”

因为糖尿病,你的生活会因此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虽然生活中少了一些东西,但同时又会多了一些原来所没有的东西;会少了一些原有乐趣,但又会增加一些新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还会结识新的好朋友;糖尿病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健康的真谛,拉进了我们和健康的距离。这样想来,新的生活又未尝不会变得更加精彩。

相信有糖尿病的日子一样多姿多彩。1 糖尿病,是个什么鬼

说起糖尿病,大家的感觉可能是“这个我听多了、见多了”,也许您本人或是家人就是糖尿病的“体验者、持有者”,认为对糖尿病还是很熟悉、不陌生的;但是细细琢磨,一定又有相当多的不明白、为什么。

为什么那么多人得糖尿病?为什么有些人得,而有些人却不得?糖尿病到底是什么鬼,背后都有哪些猫腻?为啥那么多人得糖尿病,说说拔河你就懂了

一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不免要问一个问题,“为啥那么多人得糖尿病?”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咱先不急着回答,把这个问题暂且放一放,先来回想回想拔河的场景。拔河,势均力敌,才会有悬念

拔河,从上小学就开始有的活动,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项比赛。

大家都有过拔河的经历吧,如果没有拔过河,总归看过别人拔吧。每场比赛需要两班人马,这两班人马可都是各自团队仔细选拔出来精兵强将,而且最重要的是需要人数相当,这样双方才能势均力敌。如果都竭尽全力,结果很有可能僵持不下,打个平手。但如果比赛双方不是公平竞争,一方四五人,而对方只有一人,那我想这个比赛结果不会有太大的悬念,因为人多总归是力量大,人多的一方应该是轻松迎战,胜券在握。

说完了拔河,咱们再来认识一下咱们的身体。血糖,升糖降糖,双方的博弈

我们身体调节血糖的过程其实通俗说就是拔河的过程。这两对人马分别是升血糖队和降血糖队。两个队的输赢就决定着血糖的高高低低。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队的阵容。

在糖尿病的治疗里有个行话是这么说的,“高血糖的伤害以年计算,低血糖的伤害以分钟计算。”简单点说,就是血糖低了或是低血糖是要死人的。于是乎,身体多年来就秉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最高原则,形成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低血糖发生的格局,通常情况下身体的血糖处于平衡状态,但在特殊情况下,身体对血糖下达的最高指令就是“宁高勿低”,不能因为低血糖把性命丢了。

因此,身体为了尽量不发生低血糖,会让体内的降血糖队不占优势,甚至处于劣势,也就是说在血糖这场“拔河比赛”的两个队伍中,身体是“偏心眼、不公平”的。升血糖的那一对人马力量壮大、人数众多,其中主要队员有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可谓是兵强马壮;而降血糖的那对人马则是力量单薄,队员只有一位,就是胰岛素,可谓是一人挑重担,压力山大。

所以,说到这,各位读者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得糖尿病了吧。如果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或者疾病,胰岛素这唯一一个降血糖队“队员”,若是碰上耍情绪、撂挑子、消极怠工什么的,或是受点伤、生个病,不好好干活或是不干活了,也没个“替补队员”救场子,那对方升血糖队的人马就更容易占了上风,升高血糖,糖尿病于是就来了。健康,吃动平衡,远离糖尿病

平时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特别是要保护好体内这位唯一的一名降血糖队员—胰岛素。遗传因素,父母没和咱们商量直接就传给了咱们,这个暂时不能改变,但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吃动平衡、预防肥胖、科学防病,这些后面都会有很好的讲解,就不在这儿啰嗦了。

祝大家身体健康,保护好自己的胰岛素“队员”,远离糖尿病!糖尿病万事俱备,还需东风,说说手枪你就懂了

前面说到咱们的身体有点“偏心眼”,升血糖和降血糖的两支“代表队”势不均,你会不会感觉这样“不公平”的安排,比赛的输赢似乎已成定局。

但是,现实生活中糖尿病并不是人人都得,也只是十里挑一,在十个人里入选一个。既然身体存在“缺陷”,那为啥有人得糖尿病,而有些人却又不得糖尿病呢?这个问题也是特别好的一个问题。咱们还是先不急着回答,把这个问题暂且放一放,先来说说手枪。手枪,子弹发射,还需扣动扳机

手枪,男孩子儿时最爱玩的道具,在打鬼子、打坏蛋的大片里也见了不少。“枪杆子里出政权”,要想有话语权,要想赢得战争,首先要有枪。枪弹不管是向敌人要,还是自己造,有枪是硬道理。但是,大家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枪弹在手,还要持枪人的最后发力,只有扣动扳机,才能击发出子弹。啰嗦了半天,这和糖尿病有啥关系?节俭,时代变迁,好心反倒办坏事

咱们的祖先,日子过得那是相当的艰苦,那时的他们饥一顿、饱一顿,可不像咱们现在这样衣食无忧。

人是铁、饭是钢,食物是生存的重要物资,祖辈们为了能在缺少食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身体内部慢慢地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了一种“节俭基因”。食物充足的时候就尽量多吃点,在“节俭基因”的作用下,身体把过量的食物以能量的方式储存在体内,已备饥荒时使用。在艰苦的岁月里,“节俭基因”可是为人类的繁衍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物质极大地丰富,今天的人们不再发愁没食物,而是发愁如何把吃进去的食物消耗殆尽,在这种情况下“节俭基因”就是好心办坏事了,把每天吃进去的充足食物都以能量的形式储备起来,这只进不出,仓库里的储备越来越多,身体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等到某一天最后一根稻草的出现,糖尿病就来到了。遗传,与生俱来,好比手枪子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祖辈的基因一代一代地传递,自然界有它自己的法则,传递的基因,父母无权利挑肥拣瘦,传哪个不传哪个,都是随机分配,好的坏的都可能进入下一代,这就是遗传的力量。如果父母这辈人患有糖尿病,这个“节俭基因”传给后代的几率就大许多。具有了这种“节俭基因”,或称为“糖尿病基因”的后代,就好比已经有了手枪和子弹,只要扳机一扣,就能击发出糖尿病这颗子弹。环境,后天养成,发力扣动扳机

这里说的环境内涵很广,不单单指咱们的居住环境,还包括生活习惯、后天养成等。遗传通过一己之力无法改变,但是后者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因此不要找借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完全可以做得到。

前面说了“节俭基因”办事很轴,不管身体需不需,它只管把食物变成能量存起来。因此,如果咱们的习惯养成顺从了“节俭基因”,比如饮食不节制、酗酒很随意、运动不经常等,都会使“节俭基因”充分发挥出它的“工作能力”,这样我们的不良习惯和养成就成了发力扣动扳机的那个力量。

如果我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就能约束或是限制“节俭基因”的“工作”,让它没有力量去扣动扳机,糖尿病这颗子弹也就不能被击发出来。里应外不合,阻断糖尿病

苦口婆心了这么大段文字,其实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道理,糖尿病的发生必须要里应外合,如果里应外不和,也就是说即便我们身体里可能具备父母的糖尿病易患基因,但是只要我们外部不配合,养成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不给糖尿病送去这个“东风”,不去扣动手枪的扳机,一样可以阻断糖尿病的发生,让糖尿病来不了。尿糖退位,血糖登场

糖尿病,它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体重快速下降和频繁小便”,随后又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存在甜味”,尿液里有糖,糖尿病的名字由此而来。但是今天的糖尿病却很少以尿糖作为评判糖尿病的标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血糖说起。血糖,人体汽油

血糖,顾名思义就是血液里的葡萄糖。血糖这个东西有两个关键点,一要在血液里,二要是葡萄糖,所以不在血液里的糖不能称为血糖;血液里的其他糖类,只要不是葡萄糖,也不是血糖。只有当这些糖通过身体器官加工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后,才能称为血糖。

汽车要想开动必须要有汽油,血糖就如同人体的汽油,身体看得见的运动,比如胳膊腿的活动,还有看不见的运动,比如脑袋的想问题、五脏六腑的活动等,都需要依靠血糖提供能量。血糖就是身体里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葡萄糖通过血液的流动,将能量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身体内的“每家每户”才不会饿肚子,一派和谐景象。血糖,三条来路

血糖的来路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来路是主食,医学上将其称为碳水化合物,主食通过身体这个“大型加工厂”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不好,首先要从饮食上寻找原因,其次才是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第二条来路是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它们也可以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便控制了主食,如果不控制肉类、脂肪的摄入,血糖一样会控制不好。

第三条来路是肝脏,肝脏贮存了很多被称为肝糖原的“糖类物资”,在人类不吃饭、空肚子的时候,为了给身体持续供给血糖能量,肝糖原会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因此肝脏在血糖的问题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肝脏有病变的患者往往容易引发血糖的问题。血糖,四条去路

血糖的去路主要有四条:

第一条去路是为身体内部的“每家每户”供给能量,这是血糖的主要去路,低血糖时失去了能量供应,特别是脑袋没有能量供应时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因此低血糖也是我们防治的重点。

第二条去路是用不完的血糖能量变成肝糖原或其他形式,在肝脏等处储存起来,以备后用。

第三条去路是用不完的血糖能量变成脂肪储存起来,简单地说就是让人长胖,因此平时尽可能让血糖刚好够身体使用完毕,避免过多的血糖变成脂肪。

第四条去路是血糖根据身体的需要变成其他的糖。血糖,高低均衡

世间万物都讲究中庸之道、平衡之美。身体内的血糖也是如此,前面我们说过两个代表队,一个是升血糖队,一个是降血糖队,这两支队伍相互制约着对方,使血糖来去平衡,保持了血糖的稳定。

由于降血糖队伍力量有些弱,所以身体很少出现低血糖,低血糖的出现常常是我们人为增加降血糖力量导致,如使用胰岛素剂量过大、口服降糖药物剂量过大等。如果降血糖队的唯一队员开了小差,身体就容易出现血糖增高,于是尿糖就登场了。尿糖,开闸泄洪

尿液里的葡萄糖称为尿糖。尿液由肾脏产生,而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门户。我们可以把肾脏看成是一个大筛子,只要是身体需要的,就会被尽可能地保留下来,如果是身体不需要的,就会被尽可能地筛出去,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血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因此是身体需要的,一般情况下肾脏要把好东西留下来,是不会让葡萄糖外漏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尿液里没有葡萄糖,医学上称为尿糖阴性。

但是当血糖增高时,也就是血夜里的葡萄糖太多了,好东西多了也会起到坏作用,因此身体就会对肾脏发出指令,肾脏于是开闸泄洪,把血液中增多的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来,于是就出现了尿糖,医学上称为尿糖阳性。

目前有一种降糖药物,叫“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商品名为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卡格列净,姑且称它们为“列净家族”,它们可以让肾脏开闸泄糖,降低血糖。尿糖,退居二线

尿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高血糖的水平,但是只能是粗略估计,做不到精细化评判。尿糖的致命缺点是只能反映血糖的高,而不能反映出血糖的低,因此碰到低血糖,尿糖就束手无策了。

此外,肾脏要是“生病”了,比如说“筛子”坏了,血糖不高时葡萄糖也有可能被漏到尿里,形成尿糖;比如说“闸门”不灵了,血糖即便是增高,也不能开闸泄洪,尿糖依然是阴性;还有在人体特殊的时期,比如说女性怀孕期间,肾脏也会发生变化,即便血糖不高,也会有葡萄糖“漏”到尿里。上面种种情况如果试图通过尿糖的有无来判断血糖的水平,都会出现误判。随着血糖检测技术的革新,特别是血糖仪的普及,测血糖不仅比测尿糖方便快捷得多,而且还能准确地评价血糖的高低,因此尿糖退位,血糖登场。

说到这,读者也不能得出这样错误的观点,“糖尿病查尿没用了”,其实不然,糖尿病查尿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尿可以查查尿蛋白情况,反映有没有糖尿病肾病或是糖尿病肾病处于什么阶段;通过尿还可以查查尿酮体,来判断有没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个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可能。糖尿病的标尺—血糖的家事低血糖的界定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2.8mmol/L就称为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就称为低血糖,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血糖预警均出现了问题,为了防治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因此低血糖值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做到尽早防范。正常血糖的界定

空腹血糖不高于5.6mmol/L(此为美国糖尿病协会制订标准,中国此标准目前定为6.1mmol/L),同时进餐后2小时血糖不高于7.8mmol/L。糖尿病前期的界定

空腹血糖在5.6~7.0mmol/L之间(美国标准)或6.1~7.0mmol/L之间(中国标准),或进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只要有一个血糖值符合,就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界定

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上,或进餐后2小时血糖在11.1mmol/L以上,或是任意一个时间测血糖在11.1mmol/L以上。只要有一个血糖值符合,并有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这些糖尿病症状,则应该重复检测血糖,血糖值仍然超过标准,也可以确定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不高于10.0mmol/L。根据患者的情况,如病情、自理能力、预期寿命等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血糖控制目标。妊娠糖尿病的界定

如果怀孕了,那么上述界定值和控制标准就要有所改变。空腹血糖在5.1mmol/L以上,或进餐后1小时血糖在10.0mmol/L以上,或进餐后2小时血糖在8.5mmol/L以上,只要有一个血糖值符合,就可以诊断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餐前血糖、睡前血糖不高于5.3mmol/L,进餐后1小时血糖不高于7.8mmol/L,进餐后2小时血糖不高于6.7mmol/L。

注意:以上界定标准或诊断标准所提到的血糖值,必须是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检测所得结果。对于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了解糖尿病血糖是否达到控制标准时,则可以采集指尖血用血糖仪检测。糖尿病的内鬼—胰岛素,累了,想歇歇了

前面说到升血糖队伍有好几名队员,即便一个队员闹情绪、不干活,那也问题不大,其他几个“弟兄”可以顶上去。降血糖这只队伍就不同了,只有一名队员,那就是胰岛素,它要是累了,不想干了,那就问题大了。胰岛素,来自何方

在我们肚子的左上方,有一个重要的器官称为胰腺。

它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扮演着“主角”。胰腺的一个小管道开口在十二指肠上,胰腺通过这个小管道向十二指肠释放胰液,也就是含有很多消化酶的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特别是对大鱼大肉、油水多的、高脂肪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小管道或是开口处堵了,那胰液就流不到十二指肠里,只能倒流回胰腺,这样就会导致胰腺炎,有时会致命。对于甘油三酯增高的人群,尤其需要注意这种情况。

胰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其内部还能产生很多调节血糖升降的“队员”。如果把整个胰腺比作大海,在胰腺这片海洋里还散在分布着一团团、一簇簇特殊的东西,仿佛大海里的岛礁一般,医学上将其称为胰岛。当胰岛收到血糖升高的信号时,胰岛中有一种贝塔(β)细胞立刻会行动起来,让降血糖的唯一一名队员胰岛素,迅速进入血液,如果胰岛素的“干劲”不足,降低血糖就会成为问题。胰岛素,万能钥匙

胰岛素是如何干工作、降血糖的呢?血液中流动的葡萄糖主要的归宿是给身体内“每家每户”提供能源,说得好理解些就是提供“口粮”,因此血液中的葡萄糖必须要进入到“家”里面(医学上称为细胞内部)。血液中的葡萄糖都找到了归宿,进到了“家”里面,那么血液里流动的葡萄糖不就少了嘛,这样血糖不就降下来了吗?胰岛素在这里就好比是打开“每家每户”(医学上称为细胞)大门的那把万能钥匙,有了胰岛素,钥匙开门,血糖入户;没有胰岛素或胰岛素罢工、不干活,没有钥匙开门,血糖无法入户,只能留在血液里,血液里的血糖会越积越多,于是血糖越升越高。胰岛素,为啥罢工

胰岛素为啥不想干活、想休息呢?第一个起因是遗传,前面我们说过,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可能会从祖辈那里继承一些易患糖尿病的基因,这种基因使得胰岛素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也就是一遇到事,就喜欢“闹脾气、不干活”。

第二个起因是环境,也就是遇到的一些事,比如饮食无节制、运动不经常、抽烟很厉害、酗酒是常事、作息没规律,这些都会给胰岛素增加工作量、增加工作的负担,如果胰岛素本身再有先天的“性格缺陷”,那后天还给它不断施加压力,很快胰岛素就会扛不住,消极怠工或是撂挑子不干,后果就是糖尿病驾到,这种糖尿病常常被称为2型糖尿病。

还有一种起因,比较少见,就是由于身体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胰岛的贝塔(β)细胞不能产生胰岛素,或是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进入血液中,血液里缺少了胰岛素,也会发生糖尿病,这种糖尿病被称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呵护关爱

胰岛素出了问题,糖尿病就来了。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因为缺少胰岛素,因而不能预防,但是可以治疗,只要补充合适的胰岛素,就能享受和其他人一样健康的生活。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平时不要忽略了胰岛素,给这名体内的降糖队员多一些呵护和关爱,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给它增加过多的负担,关键时候人家才不会掉链子。请大家记住“关爱胰岛素,远离糖尿病!”糖尿病的三张面孔,拨开迷雾见月明

每个人都只想要健康,不想要生病。糖尿病一样是没人喜欢,但是糖尿病可是一个“甜蜜杀手”,那是相当的狡猾,而且还很有策略,一不下心人们就会掉入糖尿病精心设计好的“甜蜜陷阱”,掉进去再想出来可就难了。第一张面孔:谨小慎微,投石问路

糖尿病的驾到一般都很低调,谨小慎微地来,生怕惊扰到了主人。来的时候,它会投石问路,释放一些信号,来看看主人的反应,如果主人很心细,发现了这些信号,积极作出反应,那糖尿病也是很知趣的,不会硬碰硬,会选择悄悄地离开,躲在暗处继续寻找机会。如果主人没发现或是不在乎这些信号,那糖尿病就开心了,潜伏下来,开始了自己的蝇营狗苟。糖尿病投石释放的信号我们会在后面的故事里详细讲述。第二张面孔:老谋深算,温水煮蛙

糖尿病是很有耐心的,也很有策略。糖尿病的进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初来乍到的时候,表现得很“温柔”,除了血糖高一点,患者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正常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没有一点感觉到自己是个有病的人。当然,有些读者看到这里不免会问,“不对呀,医生告诉我得糖尿病的时候,我有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这些症状啊。”其实,这是因为您在诊断出糖尿病的时候,糖尿病已经在您身体里潜伏有一段日子了,病情已在您不知不觉中有所进展了。

大家一定要知道糖尿病最初常常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因此很多人都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认为糖尿病也没什么可怕,“这不是好好的,没啥大碍,既然相安无事,等后面有了情况再说吧”,于是不采取行动,一拖再拖,这就正中了糖尿病的下怀。糖尿病最喜欢主人是这个态度了,它可以在主人的身体内步步深入,大干自己的“事业”,而主人就好比是温水煮青蛙,长期安逸慵懒,使自己变得麻木,一点都没意识到危机正向自己一步一步逼近。第三张面孔:贪恋成性,侵及所有

糖尿病的主要“爪牙”就是高血糖,高血糖借助血液的流动,可以遍及身体的角角落落,没有一处可以幸免,每到一处都会深深地刻下“到此一游”的战绩。

高血糖的“战绩”:血糖升高,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缺少了胰岛素的作用,此时细胞的大门不打开,血糖进不到细胞内,这时身体得不到“口粮”;同时,聚集在血液中的血糖越来越多,肾脏就会通过尿液排出大量的糖。这就应了那句话“酒肉穿肠过”,吃进去的饭,不能为身体所用,大都从尿里排了出去。身体便会容易疲劳,出现食欲增加、体重却减轻的情况。尿糖从肾脏排出时需要大量的水分来溶解,于是就会出现小便增多,多尿使得身体大量的水分流失,就会让人感到口渴,进而大量饮水。

严重的高血糖,如血糖高于33.3mmol/L时,会导致身体严重的水分丢失,可能会使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出现意识不清,严重的还可能有生命危险,这在医学上称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严重的高血糖还可以导致身体能量严重丢失,能量匮乏,这时身体就会启动应急措施,会动员体内的脂肪来充当能量来源,脂肪在提供能量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如果产生过多,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这在医学上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并发症的“战绩”:血糖长期升高,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高血糖不能侵及的,其中包括,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听力下降,甚至失聪;牙齿松动、牙周疾病;皮肤针刺感、烧灼感、虫爬感;性欲减退、勃起障碍;肾功能损害;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足部感染、坏死,截肢等……

相信很多读者耳闻目睹了糖尿病那些可怕的并发症,比如某某因为糖尿病眼睛看不见了,某某因为糖尿病腿被锯掉了,某某因为糖尿病肾坏了需要透析才能活下来。这些触目惊心的现实都是放任糖尿病,任其发展的必然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糖尿病一路发展过来,也给患者提了很多暗示和征兆,患者要是对这些“警示”习以为常,不管不顾,那必然会面对以上那些可怕场景。亡羊补牢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身体的部件已经“坏了”,此时想起来要好好治理,却已经为时已晚了。

为了健康,多给自己一些关爱,不要忽略身体发出的友善“警示”,尽早行动起来,不要今日推明日,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后悔莫及。2 糖尿病,驾到前总会先敲敲门

疾病要偷走我们的健康,即便再狡猾,也会留下些蛛丝马迹,糖尿病也不例外。我们的身体经过多年的修炼,那也是相当有“作战”经验的,在糖尿病即将要对我们下黑手前,会释放出一些信号或警示来告知我们,此时千万不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要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心理抵抗,不要今日推明日,心存侥幸,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后悔莫及。化验单上的“红绿灯”或不靠谱

健康的时候什么都想要,生病的时候却只想要健康!与其这样,倒不如平时没事的时候多关注一些健康。现在有车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这汽车行驶到一定公里数,就要去做一次检查保养;咱们人体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身体内部你虽然看不见,但确确实实是24小时没白天没黑夜地工作着、运转着,身体内部的各个部件说实话也真心不容易,所以到了一定时间也应该好好检查保养。体检亮起绿灯

小李的爸爸和妈妈都有糖尿病,爸爸每天都要打胰岛素,妈妈每天都在吃降糖药,这有了糖尿病的家庭“出身”,小李知道自己就算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了,还好,单位每年都会组织员工体检,体检可以早发现问题,早进行治疗。今年的体检报告单出来了,打眼一看,一路绿灯,血液化验单上也没有一个向上的箭头或是向下的箭头,嘿嘿,看来没有红色警戒,这次体检结论应该是一切正常啦。小李总是心存侥幸,心想,看来我还不用过早担心,我距离糖尿病还远着呢。1个月后亮红灯

体检过后,小李底气足了、心放宽了,几乎每天“酒精”沙场,烟酒不分家,时不时还熬个夜,咱这身体还棒着呢,还经得起折腾。可是,体检还不到1个月,小李就感觉自己提不起精神,连睡几个“大觉”都感觉恢复不过来,而且疲乏感越发严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小李有些紧张了,来到医院抽了空腹血化验,空腹血糖7.6mmol/L,后面跟了一个向上的箭头,这回化验单算是亮起了红灯。医生是红绿灯“哎呀,我的血糖怎么这么高?1个月前体检不是还亮绿灯的吗?”小李赶紧翻出体检报告的化验单,当时的单子上写着:“空腹血糖6.1mmol/L,参考值范围3.9~6.1mmol/L”。小李想1个月前体检正常,怎么这么快就会有问题了呢?是不是医院的机器有毛病啊,查错了?

带着这个疑问,小李来到了内分泌科。大夫看着这两次的化验单,说:“你已经可以确诊是糖尿病了。”“可是,大夫,我上个月的血糖不是还在参考值范围内,算正常吗?为啥这糖尿病说来就来,一点预兆都没有呢?”小王急切地说。“其实你上月体检测的血糖已经超过了正常值,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由于没引起你的重视,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你父母有糖尿病,你生活又不注意,加速了糖尿病的到来,所以短短1个月你的血糖又进一步升高了,这回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很多时候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可能还是以前的标准,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有时特殊的人群还有特殊的检验值要求,也不按照化验单上给出的标准进行判别,比如血脂,这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就不能按照一个标准来。总之,不能仅靠化验单上的红绿灯来判断自己是否健康;专业的医生才是能真正帮助大家识别红绿灯警告的“交警”!

小李还是有点不理解,不过没关系,下面这个故事就彻底给小李传道授业解惑了。血糖5.6,你在意了吗

其实像小李一样的朋友很多,也经常会有和小李一样的疑问和不解,下面我们就好好地把这个问题说一说。从6.1到5.6“医生,我的空腹血糖5.6mmol/L,这数字不是在正常值范围吗?为什么你还说我不正常,让我要注意呢?还要建议我做喝糖水试验呢?”一位患者拿着化验单不解地问。

这个患者的问题,如果在以前,他是对的。但在现在,他就不对了。因为标准已经改变了。以往的规定是,正常人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进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则为糖尿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国的糖尿病医生和专家经多年观察和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上,糖尿病的发生率是明显增多的,因此把区分正常人和异常人的空腹血糖的分界点定在5.6mmol/L,而不是6.1mmol/L。

不过,目前多数医院化验单给出的正常值仍是6.1mmol/L,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的血糖小于6.1mmol/L,在正常值范围,就不必去注意它了。这样的话,往往就会使自己成为一名糖尿病后补队员,甚至逐步发展成为一名糖尿病患者,这就像古语说的那样“小洞不补,必酿大祸”。兽医与血糖仪

记得热播美剧《越狱》中一个片段,当7名罪犯越狱成功后,其中一名左手臂被砍断,为了不暴露身份,他不敢到正规医院求治,潜入一家诊所中请医生缝合。这名医生却连连摆手,拒绝为之缝合。当逃犯拿刀架住其脖子,他申辩说:“我只是一个兽医……”

让一名兽医为人做手术,确是不算分内事。血糖仪有时也被患者用来做一些分外事。现在血糖仪测血糖确实很方便,只要一滴血,患者就可以自己测血糖,而且马上就能看到结果。有些人为了图省事、图方便,或是有些人怕抽血、怕痛,干脆就用血糖仪测,看自己血糖是多少。

这种做法其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我们说的空腹血糖值指的是静脉抽血测得的血糖值,而血糖仪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与静脉抽血的测定结果有差异。重要的是,目前血糖诊断数值都是针对静脉抽血而言的,因此血糖仪往往用于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血糖控制的情况,而不能用来诊断是不是糖尿病或者是不是糖尿病早期。打假“空腹血糖高”

门诊常碰到一些患者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医生,我还没吃饭,给我开个单子查查空腹血糖。”而此时已近上午11点了。这种患者查出的血糖值往往偏高。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空腹血糖。

测空腹血糖前,要保证从前一天晚饭后至第二天早晨做检查时,空腹8~12小时。检查时间最好在医院一上班就查,最晚不要晚于10点钟,超过10点以后的“超空腹”状态是会影响检查结果可靠程度的。

同时,化验的前一天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睡眠不足,避免进食过多,或测空腹血糖前情绪激动、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等,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糖升高。有的患者认为空腹就是连水也不能喝,其实,饮清水是不会干扰血糖检测结果的。如果口渴的厉害,是可以喝清水的。皮带越长,寿命越短

如果排除了上面所说的问题,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小于7.0mmol/L,那就建议做糖耐量试验(简称OGTT),也就是常说的喝糖水试验。

OGTT的具体做法是:空腹先抽血查血糖,然后把75克葡萄糖粉(这个医院一般都有称好的,可以凭处方购买,或是含同等数量葡萄糖的50%葡萄糖溶液,这个医生都会给你算好,不用你亲自计算),溶到200~300ml水里,5~10分钟内喝完,喝之前看表,2小时后再抽一次血化验血糖。

如果喝糖水后2小时的血糖大于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

如果喝糖水后2小时血糖小于11.1mmol/L,只是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而小于7.0mmol/L),还不是一种疾病,仅仅是一种危险状态,就是很可能发展成糖尿病,成为它的候补队员。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是有很大可逆性的,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这时不用恐慌,也不需要住院,更不需要病休。但是应该把血糖降下来。改变原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减少总热量、减少饱和脂肪、增加纤维素等,至少进行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适度运动。如果“肚子”比较大,还得把将啤酒肚、将军肚缩回去,有句话说得比较生动,“皮带越长,寿命越短”,所以有以上问题的你,就请赶快行动起来吧。腰围,你的“健康预报”

如今要是有条件,我们都喜欢看看“天气预报”,以便及时掌握天气的冷暖变化情况,这样可以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受凉。不过,对咱们自己身体反映出来的一些“不健康”预报信息,你关注过了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家来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已经不再陌生,这些疾病的“帽子”一旦戴上,就很难被摘掉,很可能终身与你相伴,也就意味着你将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财力去应对它们。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涓涓溪流汇成江河”,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也是有预兆的。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咱们自身的健康“风向标”“晴雨表”,一旦出现“警报”,立即采取措施,从“源头”上拦截这些疾病,把它们扼杀在“萌芽”阶段,不让它们迫害我们的健康。“肚子的油水”越多越糟糕

腰围可以看作健康的“风向标”“晴雨表”。腰围越大,“肚子里的油水”也就越多。医学上把这种腰部脂肪的堆积称为中心性肥胖或是苹果型肥胖,有些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啤酒肚”或“将军肚”。

这一类型的肥胖对健康最为不利。因为腹部脂肪与身体其他部位脂肪性质有所不同,它们作恶多端,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往往会“顺藤摸瓜”地“找上门来”。有数据显示:腰围,男性每增加14厘米、女性每增加14.9厘米,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升高21%~40%。

腰围被认为是比全身肥胖更加准确、可预测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因子。最近研究还表明,腹部肥胖是加速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证明有15种以上导致死亡的疾病与腹部肥胖有直接关系,其中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栓塞、乳腺癌、肝肾衰竭等。你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吗

单纯腰围增大的人群中约1/3已经具有进一步发展成糖尿病等疾病的苗头,但是如果腰围增大,同时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这就被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腰”,这可以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大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病风险,这部分人当中2/3以上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发展为上述疾病的基础。“高甘油三酯血症腰”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是指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2尺7寸)、女性超过80厘米(2尺4寸),血甘油三酯水平大于等于1.7mmol/L或150mg/dL。拿出皮尺,量量腰围现在行动起来吧,拿出皮尺量量自己的腰围。具体操作如下:保持站立体位,两脚间距离与肩同宽,用力将肺中的空气呼出后屏气,平肋骨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水平(简单一些,也可以在平肚脐水平)绕腹一周,所测的长度即为腰围。在我国,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就算是健康报警了,这时就该检查一下血甘油三酯,看看与“高甘油三酯血症腰”还差多远,以便及时发现和预防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每天一万步,不做“土豆先生”

如果你已经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腰”了,那么你也不必惊惶,因为这个阶段往往是可以逆转的。

幸运的是,运动对逆转“高甘油三酯血症腰”特别有效。目前,专家认为最好的运动就是坚持走路,“每天一万步,保持健康好身体”。走路时根据自己情况尽量快步走,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以每分钟走100步左右为佳。此外,管好自己的嘴,做到早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多吃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改掉饭后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坏习惯,不要再做“土豆先生”。

最好的医生就是你自己,别忽视了自身健康的“风向标”。那些大腹便便的男士们,还有那些有“小肚腩”的女士们,更要行动起来,让腰围缩小,让健康升级。“五高”公告:坏蛋喜团伙作案、趁火打劫,别说我没告诉你

腰围,是我们的“健康预报”,肚子里的油水越多越糟糕,说直白点儿,这其实就是一个高体重的问题;如果这时再来个高血脂“趁火打劫”,这可就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大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入住的步伐。其实,生活里还远不只这两个“高”臭味相投,还有不少高会先后而至、群集作乱!如影随形

张总在商海搏杀多年,现如今“位子、票子”都升高了,不过血压也升高了。一直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得还算理想。诊断高血压有1年了,一直在方便门诊开药,方便门诊大家应该晓得吧,就是为了方便患者,尽可能地缩短取药时间,尽可能快地拿到药物。实际上这方便门诊一定意义上方便了患者,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方便了疾病。张总由于最近体重减了不少,去做了抽血化验,发现血糖不正常,7.2mmol/L,大家知道体重减轻的原因了吧,对,就是糖尿病。

其实超过1/3的高血压患者都会合并糖尿病,接近2/3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很多高血压患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是糖尿病的高度危险人群,甚至不知道自己已患上糖尿病,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有一就有二有三,不仅仅是服用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好就可以,必须意识到提早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了解控制血糖的方法,及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避免糖尿病“如影随形”。共同土壤

现实却是如此,这几个“高”常常“相互吸引、狼狈为奸”。高血糖、高体重、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暂且把它们称之为“五高”,这“五高”所需要的遗传基因基本相同,不好的生活习惯正是滋润它们生长的“沃土”。如果“家庭出身”不好,后天再不注意“养生”之道,不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那在身体的这块“自留地”很快就会长出一个个“高”来,破坏起您的身体那是没商量的。越多的“高”凑在一起,破坏力就越大,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这不用说,明眼人也知道的。请记住,有一有二就会有三,或许“五高”同聚也不无可能。所以一“高”驾到,就请警惕,不要奏响“死亡五重奏”。全程通缉

为了保卫健康,就要终身防范“五高”这群恶棍,现发布“通缉令”,请大家牢记它们的“画像”,碰到了一定不要手下留情,坚决予以打击。

高血糖:这个相信大家已不陌生,我们再来温故一下。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或进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mmol/L,只要有一个数值不正常就属于血糖增高;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进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只要有一个数值达到就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高体重:可通过身高推算标准体重,男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体重指数用来对肥胖进行分级,体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体重指数2(BMI,千克∕米)=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也可以直接使用手机App软件计算。

中国成人采用的标准:小于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24.0~27.9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

国际成人采用的标准:小于18.5为体重过低;18.5~24.9为正常;25.0~29.9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

腰围用来评估腹部或中心性肥胖,测量方法为保持站立体位,两脚间距离与肩同宽,用力将肺中的空气呼出后屏气,平肋骨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水平(简单一些,也可以在平肚脐水平)绕腹一周,所测的长度即为腰围。在我国,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就视为具有中心性肥胖,也就是肚子里的“坏油水”多了。

高血脂:血脂也是一个大家族,我们主要关注血总胆固醇(TC)正常小于5.18mmol/L(200mg/dL);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小于3.37mmol/L(130mg/dL),如已经诊断糖尿病,或高血压,或心脏病等,则比此标准更低;血甘油三酯(TG)正常小于1.7mmol/L(150mg/dL),超过标准即为高血脂。

高血压:小于120/80mmHg为正常血压;等于或大于140/90mmHg为高血压,介于两者之间为正常高值,需要时刻关注。

高尿酸:高尿酸诊断标准:男性血尿酸2次结果大于420μ mol/L;女性血尿酸2次结果大于360μ mol/L。这些“小事”的真相,你还全然不知

老话有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但是在健康这个问题上,却恰恰相反,健康无小事,“小忍了,则要出大事”。我们必须要关注小事,关注细节。下面这些小事,你可不能小觑,它可能预示着糖尿病已经突破了你的防线,需要赶快采取行动喽。小小伤口难愈合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不小心受一些外伤,但是很快就会愈合。可是老张前不久在家里捯饬阳台上的花花草草时,不小心手上划破了一个小口。伤口不深,起初对于这点“小事”,老张也没在意,感觉伤口好像是长上了,但一活动又裂开了,反反复复就是不愈合。后来到医院一看,这点小事还牵出了一个大问题—糖尿病,血糖控制平稳了,伤口自然愈合了。反复瘙痒难祛除

这几个月,王女士每天坐卧不安,痒得没法专心工作,很是影响生活。这阵子王女士全身的皮肤无缘无故地痒,也不红也没见出疹子;过一阵子又是外阴瘙痒,这难言之隐给谁说?为了治病,王女士尝试了内服、外用各种治疗办法,可病情没好几天,就又复发,让她苦不堪言。后来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这瘙痒的罪魁祸首就是悄悄升高的血糖,糖尿病驾到,主人竟全然不知。令人扫“性”好苦恼

40岁左右的李先生,身形壮硕,自觉身体健康,可不知为何最近半年中提不起“性”趣,屡屡尝试却总是失败,私下里曾购买所谓“神水”“壮阳药”,疗效不明显,全然没有广告说得那么好,家庭生活非常得不愉快。后来终于鼓足勇气来到了医院,支支吾吾地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检查后发现这令人扫“性”的真相竟然是“居高不下”的血糖。心慌手抖低血糖

进入更年期的陈女士,平时身体一直都不错,可最近出现了一个怪毛病—经常是快到吃中午饭的时候,或是中午饭稍稍晚吃一会,就会出现心慌、手抖、冒虚汗,感觉肚子里特别饿,赶快要吃点东西,东西一下肚,症状全消除。陈女士最开始还觉得是更年期的问题,可后来几乎天天犯毛病,有时感觉还很严重。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这糖尿病来得时候是花样百出,低血糖可能也可以是它登场的前奏。手足麻木感乏力

何老伯这半年了经常觉得腿脚发麻、发凉,感觉自己的脚上穿了一个袜子一样。儿女孝敬老爷子,专门买了洗脚盆,按摩泡脚也没多大用处。后来,何老伯感到麻木感的范围慢慢扩大了,时不时身上还常感觉到有小虫在爬来爬去,或是身上突然哪里被针扎了一下。为此,何老伯的子女带他到医院做检查,被诊断为糖尿病。能吃能喝体重轻

刘先生最近老觉得吃不饱,吃得比平时多了许多。除了能吃,水喝得也比以前多,但喝完后不一会儿就又口干舌燥,白天要跑好几次洗手间,晚上睡觉还要起好几次夜。然而,能吃能喝,体重却未增反轻,结果这也是糖尿病捣的鬼。刘先生的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传说中的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遇到这种情况,不能掉以轻心。

前面也说过,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不同,早期很可能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等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时糖尿病已经有一定程度地进展了,所以即便是出现了上述一些不起眼的症状,也要提高警惕,不能一拖再拖,防患于未然对于糖尿病来说十分重要。当糖尿病来“敲门”,我们如何将其拒之门外小王和老王,不同的结局

晚上,120送来了一位40来岁的急诊患者小王,他体态偏胖,在与朋友聚会、频频举杯时突然出现胸口痛,难以忍受,于是朋友拨打了急救电话。到了医院,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抢救,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心肌梗死,需要立即进行支架植入术。好在抢救及时,手术很成功,术后小王平安返回病房,但是心脏血管里就要一直放着支架了,以后还要定期复查、口服抗凝药物等,这无形中给小王带来了心理阴影和很多的“麻烦”。

小王很疑惑,自己身体一直都很好,能吃能睡,怎么会突然出现糖尿病、心肌梗死呢?与小王交流后,医护人员才发现小王的身体早就给他“暗示过、报过警”了,只是他一点也不在乎。原来3年前体检小王就已经被发现血糖、血脂异常,加之体重超重,母亲患有糖尿病,医生明确告知他一定要减轻体重、加强运动、定期检查,因为他属于糖尿病高度危险人群,如果不加以重视,糖尿病就会找上门来,而糖尿病和心脏病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得了糖尿病很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这不,医生的预言真的就出现在了小王的身上,现在后悔为时已晚,只能面对现实了。

门诊有个患者叫老王,50来岁,5年前和小王一样身体也被亮了“黄牌”,发出了警报,老王的血糖比正常值高出了一点点。老王对这个信号很重视,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定期检查,5年来血糖一直被“压”在正常值以下,身体棒棒的,糖尿病被老王一直“关”在了门外边。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身体的“毛病”也是如此,尤其是这些慢性病,更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小王的糖尿病和心肌梗死并不是空穴来风,3年前的预警未重视,3年后自食苦果,这个“苦”到头来只能自己承受,可以说是“放松一时,痛苦一世”。而老王5年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并不需要付出很多,却能牢牢地把糖尿病拒之门外,享受着健康,可以说是“小小投入,大大收获”。

因此从老王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糖尿病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能像老王那样做好健康“储蓄”,那糖尿病即便“敲”到了你家的门,听听没人响应,也就会知趣地远离你了。糖尿病驾到,常要先敲门

今天,我们可能随处都可以感受到糖尿病的存在,在家庭里、工作中、聚会时或多或少地都会有糖尿病的影子出现,因为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并且糖尿病患者的队伍还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