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过关必做1500题(含历年真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0 23:25:4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过关必做1500题(含历年真题)

2017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过关必做1500题(含历年真题)试读:

第一部分 章节习题及详解

第一章 岩土工程勘察

1.1 勘察工作的布置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新建铁路的工程地质勘察应按(  )所划分的四个阶段开展工作。[2007年真题]

A.踏勘、初测、定测、补充定测

B.踏勘、加深地质工作、初测、定测

C.踏勘、初测、详细勘察、施工勘察

D.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施设计阶段【答案】A【解析】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J 124—2007)第3.1.1条规定,新建铁路工程地质勘查应按踏勘、初测、定测、补充定测四阶段开展工作。地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线路方案比选范围较大时,宜在初测前增加“加深地质工作”。

2.在民用建筑详勘阶段,勘探点间距的决定因素是(  )。[2009年真题]

A.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B.工程重要性等级

C.场地复杂程度等级

D.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答案】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5条表4.1.15(见表1-1-1)规定,可知勘探点间距的决定因素是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表1-1-1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m)

3.新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加深地质工作”是在下列哪个阶段进行的?(  )[2012年真题]

A.踏勘和初测之间

B.初测和定测之间

C.定测和补充定测之间

D.补充定测阶段【答案】A【解析】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J 124—2007)第7.1.1条规定,新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应按踏勘、初测、定测、补充定测四阶段开展工作。地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线路方案比选范围较大时,宜在初测前增加“加深地质工作”。

4.在城市轨道交通详细勘察阶段,下列有关地下区间勘察工作布置的说法,哪一选项不符合规范要求?(  )[2014年真题]

A.对复杂场地,地下区间勘探点间距宜为10~30m

B.区间勘探点宜在隧道结构中心线上布设

C.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

D.对非岩石地区,控制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3倍的隧道直径(宽度)【答案】B【解析】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第7.3.4条第4款,区间勘察点宜在隧道结构外侧3m~5m的位置交叉布置。A项,根据第7.3.3条表7.3.3,对复杂场地,地下区间勘探点间距宜为10~30m;C项,根据第7.3.6条,地下工程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D项,根据第7.3.5条第3款,对区间工程,控制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3倍的隧道直径(宽度)或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中等风化或微风化岩石不应小于5m,一般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2倍的隧道直径(宽度)或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中等风化或微风化岩石不应小于3m。

5.在公路工程初步勘察时,路线工程地质调绘宽度沿路线左右两侧的距离各不宜小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A.50m

B.100m

C.150m

D.200m【答案】D【解析】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第5.2.2条第3款,路线工程地质调绘宽度沿路线及其左右两侧的带状范围进行,调绘宽度沿路线左右两侧的距离各不宜小于200m。

6.下列关于建筑工程初步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哪一选项不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规定?(  )[2014年真题]

A.勘探线应平行于地貌单元布置

B.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C.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D.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答案】A【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5条规定,初步勘察的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②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③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7.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工程地质测绘地质点的精度要求,如测绘比例尺选用1:5000,则地质测绘点的实测精度应不低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A.5m

B.10m

C.15m

D.20m【答案】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8.0.3条第3款规定,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所以地质测绘点的实测精度为:

8.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废渣材料加高坝的勘察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布设勘探线,其勘探线至少不少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2011年真题]

A.6条

B.5条

C.3条

D.2条【答案】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5.12条规定,废渣材料加高坡的勘察,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布设不少于三条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在堆场内可适当增大;一般勘探孔深度应进入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查明可能存在的软弱层。

9.岩体体积结构面数含义是指下列哪项?(  )[2014年真题]

A.单位体积内结构面条数

B.单位体积内结构面组数

C.单位体积内优势结构面条数

D.单位体积内优势结构面组数【答案】A【解析】岩体体积结构面数,即岩体体积节理数,是指单位体积岩体内的节理结构面条数,主要用于围岩等级的评定。

10.风化岩勘察时,每一风化带采取试样的最少组数不应少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A.3组

B.6组

C.10组

D.12组【答案】A【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9.3条第3款规定,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勘探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宜在探井中或用双重管、三重管采取试样,每一风化带不应少于3组。

11.对于内河港口,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线布置方向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平行于河岸方向

B.与河岸成45度角

C.垂直于河岸方向

D.沿建筑物轴线方向【答案】C【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5.1.7.1条规定,河港宜垂直于岸向布置勘探线,线距不宜大于200m,线上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150m。

12.核电厂初步设计勘察应分四个地段进行,各地段有不同的勘察要求。问下列哪个选项是四个地段的准确划分?(  )[2011年真题]

A.核岛地段、常规岛地段、电气厂房地段、附属建筑地段

B.核反应堆厂房地段、核燃料厂房地段、电气厂房地段、附属建筑地段

C.核安全有关建筑地段、常规建筑地段、电气厂房地段、水工建筑地段

D.核岛地段、常规岛地段、附属建筑地段、水工建筑地段【答案】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6.14条规定,核电厂的初步设计勘察应分为核岛、常规岛、附属建筑和水工建筑四个地段进行。

1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岩溶场地施工勘察阶段,对于大直径嵌岩桩勘探点应逐桩布置,桩端以下勘探深度至少应达到下列哪一选项的要求?(  )。[2010年真题]

A.3倍桩径并不小于5m

B.4倍桩径并不小于8m

C.5倍桩径并不小于12m

D.大于8m,与桩径无关【答案】A【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5.1.6条规定,对大直径嵌岩桩,勘探点应逐桩布置,勘探深度应不小于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并不小于5m,当相邻桩底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加深。

14.二级场地的条件不包括(  )。

A.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B.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

C.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

D.地形地貌较复杂【答案】A【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2条第2款规定,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②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③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④地形地貌较复杂;⑤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15.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复杂情况岩土需特殊处理。需专门处理的岩土属于(  )。

A.四级地基

B.三级地基

C.二级地基

D.一级地基【答案】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3条第1款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①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②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

16.在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的勘察项目为(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答案】A【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4条规定,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可按下列条件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17.某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拟建在对抗震不利的地段,地形地貌简单,地基为盐渍土,应按(  )等级布置勘察工作。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视场地复杂程度确定【答案】A【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4条规定,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则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根据第3.1.3条规定可知,该建筑物地基为盐渍土特殊性岩土,场地等级为一级,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8.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  )做出评价。

A.稳定性

B.安全性

C.稳定性和安全性

D.稳定性和适宜性【答案】D【解析】根据《岩土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3条规定,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其中,根据第4款规定,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选择最佳场地。

19.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岩溶进行勘察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行性研究勘察应查明岩溶、土洞的发育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B.初步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

C.详细勘察应对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岩溶治理提出建议

D.施工勘察应对某一地段或尚待查明的专门问题进行补充勘察【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5.1.2条,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初步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分区。

20.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关于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勘探测试原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勘探点间距应取本规范第四章规定值的平均值

B.宜在探井中或采用二(三)重回转取土器采取试样

C.原位测试可采用圆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波速测试、载荷试验等方法

D.对残积土必要时进行湿陷性和湿化试验【答案】A【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9.3条规定,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勘探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勘探点间距应取本规范第4章规定的小值;②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③宜在探井中或用双重管、三重管采取试样,每一风化带不应少于3组;④宜采用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原位测试可采用圆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和载荷试验;⑤室内试验除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执行外,对相当于极软岩和极破碎的岩体,可按土工试验要求进行,对残积土,必要时应进行湿陷性和湿化试验。

21.一项乙类工程位于甘肃地区某大河的三级阶地上,黄土厚30m左右,其下为中生代的砂页岩,地下水以裂隙水的形式赋存于基岩内。场地表面平坦,但多碟形凹地,有的颇具规模。该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将采用条形基础,宽度b=2.5m,埋深d=3.0m。在确定初步勘察阶段控制性取土勘探点深度时,下列规定正确的是(   )。

A.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等于3b+d,即大于等于10.5m

B.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基底下10m,即大于等于13m

C.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达基岩面

D.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基底下15m,即大于等于18m【答案】C【解析】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第4.2.3条第3款规定,勘探点的深度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地基压缩层深度的预估值确定,控制性勘探点应有一定数量的取土勘探点穿透湿陷性黄土层。由于本题中黄土厚30m左右,且位于某大河的三级阶地,所以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必须穿透湿陷性土层,达到基岩面。

22.水利水电工程勘察阶段分为(  )。

A.初步设计、详细设计

B.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

C.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施工设计

D.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答案】B【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1.0.3条的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等六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勘察工作宜基本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深度要求。

23.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  )。

A.可行性研究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答案】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条规定,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程详细勘察。

24.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

A.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确定

B.进行勘察、设计的招投标工作

C.资金、成本的研究

D.市场销售情况的研究【答案】A【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3条规定,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②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③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④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必选分析。

25.岩土工程初步勘察,当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勘察孔深度应做的调整是(  )。

A.除控制性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少

B.所有钻孔均可酌情减少

C.为维护勘察合同的权威性,勘察资料的完整性,所有计划的孔深均不变

D.可酌情减少控制性钻孔的孔深和数量【答案】A【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8条第3款规定,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性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少。

26.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于高层建筑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的布置原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勘探点应按建筑物周边线布置,角点和中心点应有勘探点

B.勘探点间距宜取15~35m

C.特殊体形的建筑物,应按其体形变化布置勘探点

D.单幢高层建筑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答案】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7条规定,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27.对于房屋建筑及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分阶段进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的有关要求,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的勘察应定名为(   )。

A.可行性研究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答案】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条规定,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其中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8.对民用建筑岩体洞室进行初步勘察,当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围岩时,其勘探孔深应钻入洞底设计标高以下(  )m。

A.3~5  

B.5~8

C.8~10  

D.10~15【答案】A【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2.6条第2款规定,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对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Ⅰ级和Ⅱ级的岩体宜钻入洞底设计标高下1~3m;对Ⅲ级岩体宜钻入3~5m;对Ⅳ级、Ⅴ级的岩体和土层,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9.在对地下洞室进行详细勘察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山区勘探点间距不应大于50m

B.勘探点宜在洞室中线外侧6~8m交叉布置

C.第四系中的一般性勘探孔可钻至基底设计标高下6~10m

D.采集试样及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2/3【答案】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2.10条规定,采集试样和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

30.海港码头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察,码头不在岸坡明显地区,在确定勘探工作量时,其勘探线应首先考虑按(   )进行布置。

A.平行码头长轴方向

B.平行码头短轴方向

C.垂直岸坡方向

D.平行岸坡方向【答案】A【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5.2.5条规定,勘探线和勘探点宜布置在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的地形图上;勘探线宜垂直岸向或平行于水工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勘探线和勘探点的间距,应根据工程要求、地貌特征、岩土分布、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情况等确定;在岸坡地段和岩石与土层组合地段宜适当加密。

3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于废渣材料加高坝的勘察工作布置,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布设不少于三条勘探线

B.勘探点间距按100m布置

C.一般勘探孔应进入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

D.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查明可能存在的软弱层【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5.12条规定,废渣材料加高坝的勘察,可按堆积规模垂直坝轴线布设不少于三条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在堆场内可适当增大;一般勘探孔深度应进入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查明可能存在的软弱层。

3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勘察时,边坡工程不包括的阶段是(   )。

A.可行性研究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答案】A【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7.2条规定,大型边坡的勘察宜分阶段进行,一般分为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和施工勘察阶段。

33.边坡勘察,勘探孔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  )m以内。

A.1

B.2~5

C.6

D.7【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7.4条规定,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布置,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当遇有软弱夹层或不利结构面时,应适当加密。勘探孔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2~5m。除常规钻探外,可根据需要,采用探洞、探槽、探井和斜孔。

34.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在基坑工程的勘察中,不正确的是(   )。

A.勘察深度宜为开挖深度的2~3倍

B.勘察的平面范围包括全部开挖边界内的范围

C.在深厚软土区,勘察深度和范围应适当扩大

D.复杂场地进行地下水治理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8.3条规定,基坑工程勘察的范围和深度应根据场地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勘察深度宜为开挖深度的2~3倍,在此深度内遇到坚硬黏性土、碎石土和岩层,可根据岩土类别和支护设计要求减少深度。勘察的平面范围宜超出开挖边界外开挖深度的2~3倍。在深厚软土区,勘察深度和范围尚应适当扩大。在开挖边界外,勘察手段以调查研究、搜集已有资料为主,复杂场地和斜坡场地应布置适量的勘探点。

35.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进行桩基础勘察时,对土质地基勘探点间距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

A.端承桩勘探点间距宜为12~24m

B.端承桩与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使持力层层面高差控制在1~2m

C.摩擦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0~35m

D.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9.2条规定,土质地基勘探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端承桩宜为12~24m,相邻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层层面高差宜控制为1~2m;②对摩擦桩宜为20~35m,当地层条件复杂,影响成桩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勘探点应适当加密;③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

36.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核电厂的勘察不应包括的阶段是(   )。

A.初步设计

B.详细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工程建造【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6.3条规定,核电厂岩土工程勘察可划分为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工程建造等五个勘察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建筑场地污染土勘察的叙述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勘探点布置时近污染源处宜密,远污染源处宜疏

B.确定污染土和非污染土界限时,取土间距不宜大于1m

C.同一钻孔内采取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样时,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D.根据污染土的颜色、状态、气味可确定污染对土的工程特性的影响程度【答案】ABC【解析】AB两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10.7条规定,勘探测试工作量的布置应结合污染源和污染途径的分布进行,近污染源处勘探点间距宜密,远污染源处勘探点间距宜疏,为查明污染土分布的勘探孔深度应穿透污染土。详细勘察时,采取污染土试样的间距应根据其厚度及可能采取的处理措施等综合确定。确定污染土和非污染土界限时,取土间距不宜大于1m。C项,根据第6.10.8条规定,有地下水的勘探孔应采取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试样,查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空间分布。同一钻孔内采取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试样时,应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因采取混合水样而影响判别结论。D项,根据第6.10.4条第2款规定,采用钻探或坑探采取土试样,现场观察污染土颜色、状态、气味和外观结构等,并与正常土比较,查明污染土分布范围和深度;第4款规定,对需要确定地基土工程性能的污染士,宜采用以原位测试为主的多种手段;当需要确定污染土地基承载力时,宜进行载荷试验。

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岩溶地区的二、三级工程基础底面与洞体顶板间岩土层厚度虽然小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6倍,但当符合(  )时可不考虑岩溶稳定性的不利影响。[2009年真题]

A.岩溶漏斗被密实的沉积物充填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

B.洞室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Ⅰ级、Ⅱ级,顶板岩石厚度小于洞跨

C.基础底面小于洞的平面尺寸

D.宽度小于1.0m的竖向洞隙近旁的地段【答案】A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5.1.10条规定,当地基属下列条件之一时,对二级和三级工程可不考虑岩溶稳定性的不利影响:①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6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或其他地面变形的条件;②基础底面与洞体顶板间岩土厚度虽小于本条第1款的规定,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a.洞隙或岩溶漏斗杯密实的沉积物填满且无被水充实的可能;b.洞体为基本质量等级为I级或Ⅱ级岩体,顶板岩石厚度大于或等于洞跨;c.洞体较小,基础底面大于洞的平面尺寸,并有足够的支承长度;d.宽度或直径小于1.0m的竖向洞隙、落水洞近旁地段。

3.在建筑工程详细勘察阶段,下列选项中的不同勘探孔的配置方案,哪些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的规定?(  )[2011年真题]

A.钻探取土孔3个,标贯孔6个,鉴别孔3个,共12孔

B.钻探取土孔4个,标贯孔4个,鉴别孔4个,共12孔

C.钻探取土孔3个,静探孔9个,共12孔

D.钻探取土孔4个,静探孔2个,鉴别孔6个,共12孔【答案】B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0条第1、2款规定,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①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察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小于勘探孔总数的1/3;②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题干中提到勘探孔总数为12个,根据上述规定,则钻探取土孔至少为4个。

4.关于港口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布置原则的叙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河港宜垂直岸向布置勘探线,海港勘探点可按网格状布置

B.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河港水工建筑物区域,勘探点应按垂直岸向布置

C.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海港水工建筑物区域,勘探线应按垂直于水工建筑长轴方向布置

D.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港口陆域建筑区宜按平行地形、地貌单元走向布置勘探线【答案】AB【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5.1.7.1条规定,河港宜垂直于岸向布置勘探线,线距不宜大于200m,线上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150m。根5.1.7.2条规定,海港可按网格状布置勘探测试点,点的间距宜为200~500m,取样间距宜1.5~2.0m。根据第5.2.5条规定,勘探线和勘探点宜布置在比例尺为1:1000或1:2000的地形图上;勘探线宜垂直岸向或平行于水工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勘探线和勘探点的间距,应根据工程要求、地貌特征、岩土分布、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情况等确定;在岸坡地段和岩石与土层组合地段宜适当加密。

5.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

B.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特别严重

C.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

D.二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很严重【答案】A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规定,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①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②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③三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

6.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分为三个场地等级,下列选项符合一级场地(复杂场地)的条件有(  )。

A.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B.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C.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

D.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的场地【答案】AB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2条规定,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①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②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③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④地形地貌复杂;⑤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7.软土勘察除应符合常规要求外,尚应查明的内容有(  )。

A.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分布、动态

B.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下伏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和起伏

C.固结历史、应力水平和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

D.微地貌形态和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的分布、埋深及其填土的情况【答案】BC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3.2条规定,软土勘察应符合常规要求外,尚应查明下列内容:①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层理特征、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②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下伏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和起伏;③固结历史、应力水平和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④微地貌形态和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的分布、埋深及其填土的情况;⑤开挖、回填、支护、工程降水、打桩、沉井等对软土应力状态、强度和压缩性的影响;⑥当地的工程经验。

8.混合土的勘察应符合的要求有(  )。

A.查明地形和地貌特征,混合土的成因、分布,下卧土层或基岩的埋藏条件

B.查明混合土的组成、均匀性及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C.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并应采取大体积土试样进行颗粒分析和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D.现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和现场直剪试验的剪切面直径都应大于试验土层最大粒径的5倍,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221.5m,直剪试验的剪切面面积不宜小于0.25m【答案】AB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4.2条规定,混合土的勘察应符合的要求:①查明地形和地貌特征,混合土的成因、分布、下卧土层或基岩的埋藏条件;②查明混合土的组成、均匀性及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③勘探点的间距和勘探孔的深度除应满足规范第4章的要求外,尚应适当加密加深;④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并应采取大体积土试样进行颗粒分析和物理力学性质测定;⑤对粗粒混合土宜采用动力触探试验,并应有一定数量的钻孔或探井检验;⑥现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和现场直剪试验的剪切面直径都应大于试验土层最大粒径的5倍,2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m,直剪试验的剪切面面积不宜2小于0.25m。

9.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主要工作有(  )。

A.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B.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C.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D.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答案】BC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4条规定,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①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②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③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④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⑤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⑥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⑦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10.在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阶段的下述取样和测试要求中,错误的有(   )。

A.取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

B.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

C.对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不应少于5件(组)

D.在地基主要持力层内,对厚度大于50c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答案】B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0条第1款规定,采取主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根据第2款规定,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根据第3款规定,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11.在详细勘察阶段,对房屋建筑和构筑物进行地基勘察时,采取土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要求的是(  )。

A.当土层性质均匀时,应减小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B.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C.采取土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6个

D.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答案】B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0条规定,详细勘察采取土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并符合下列要求:①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量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②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③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④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量。

12.对于人工开挖的无压地下洞室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在详细勘察时,应进行的工作包括(  )。

A.地貌形态和成因类型

B.断裂构造和破碎带的位置、规模、产状和力学属性,划分岩体结构类型

C.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排泄和动态变化

D.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性质、分布,并提出防治措施【答案】BC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2.8条规定,详细勘察应进行下列工作:①查明地层岩性及其分布,划分岩组和风化程度,进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②查明断裂构造和破碎带的位置、规模、产状和力学属性,划分岩体结构类型;③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性质、分布,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④查明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埋深,地下水的类型、水位、补给排泄条件,预测开挖期间出水状态、涌水量和水质的腐蚀性;⑤城市地下洞室需降水施工时,应分段提出工程降水方案和有关参数;⑥查明洞室所在位置及邻近地段的地面建筑和地下构筑物、管线状况,预测洞室开挖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防护措施。

13.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可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四个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设计阶段,勘察范围应逐渐加大

B.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设计阶段,工作深度应依次加深

C.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设计阶段,勘察工作量应越来越大

D.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水库及建筑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的地质论证和提供建筑物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答案】BD【解析】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到技施设计阶段,勘察范围不断变小、逐渐变细,工作深度逐渐加深。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6.1.1条规定,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坝(场)址、线路上进行。查明各类建筑物及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建筑物形式、轴线、工程总布置提供地质依据。对选定的各类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14.关于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应符合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B.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分层量测地下水位,并查明互相之间的补给关系

C.查明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

D.必要时应设置观测孔,或在不同深度处埋设孔隙水压强计,量测压强水头随深度的变化【答案】AB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7.1.4条规定,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分层量测地下水位,并查明互相之间的补给关系。②查明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必要时应设置观测孔,或在不同深度处埋设孔隙水压力计,量测压力水头随深度的变化。③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

1.2 岩土的分类和鉴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某硬质岩石,其岩体平均纵波速度为3600m/s,岩块平均纵波速度为4500m/s。该岩体的完整程度分类为(  )。[2007年真题]

A.完整

B.较完整

C.较破碎

D.破碎【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2.2条的表3.2.2-2(见表1-2-1)规定可知,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

表1-2-1岩体完整程度分类

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选定岩体和岩块测定波速时,应注意其代表性。2

本题中,(3600/4500)=0.64,则该岩体的完整程度分类为较完整。

2.同样条件下,下列哪个选项的岩石溶蚀速度最快?(  )[2013年真题]

A.石膏

B.岩盐

C.石灰岩

D.白云岩【答案】B【解析】岩石的可溶性是指岩石受溶蚀作用下产生的溶解度与溶解速度。岩石的可溶性取决于其化学成份、矿物组成和岩石结构。根据岩石的可溶性可将其分为:①碳酸盐类,包括石灰岩、方解石、白云岩、白云石;②硫酸盐类,包括石膏、芝硝;③卤化物类,包括食盐、钾盐。从溶解度来看,卤性物质和硫酸盐要比碳酸盐类高。三者溶解度依次为:卤盐>硫酸盐>碳酸盐。

3.对地层某结构面的产状记为30°∠60°时,(  )对结构面的描述是正确的。[2009年真题]

A.倾向30°;倾角60°

B.走向30°;倾角60°

C.倾向60°;倾角30°

D.走向30°;倾角60°【答案】A【解析】岩层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展布状态。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走向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所指的方向;倾向是指层面上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的方向;倾角是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岩层的产状要素表示方法有:①象限角表示法。常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象限表示,如N50°W∠SW35°,即走向为北偏西50°,倾向向南西倾斜,倾角为35°。②方位角表示法。常用倾向和倾角表示。如310°∠35°,310°是倾向,35°是倾角;走向可根据倾向加减90°后得到。

4.下列哪种矿物遇冷稀盐酸会剧烈起泡?(  )[2011年真题]

A.石英

B.方解石

C.黑云母

D.正长石【答案】B【解析】石英的化学成为主要为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碳酸钙会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表现为剧烈起泡。黑云母是一种硅酸盐矿物,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正长石属单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也不与稀盐酸反应。2

5.在某建筑碎石土地基上,采用0.5m的承压板进行浸水载荷试验,测得200kPa压力下的附加湿陷量为25mm。问该层碎石土的湿陷程度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A.无湿陷性

B.轻微

C.中等

D.强烈【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1.4条表6.1.4(见表1-2-2)湿陷程度分类,根据题干可知土的湿陷程度为轻微,。

表1-2-2湿陷程度分类

6.下列关于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三种矿物的亲水性由强到弱的四种排列中,(  )是正确的。[2007年真题]

A.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

B.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

C.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D.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答案】C【解析】亲水性是指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的性质。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三种黏土矿物的性质如下:①蒙脱石,亲水性强(吸水膨胀,脱水收缩),表面积最大,最不稳定。②伊利石,亲水性中等,介于蒙脱石和高岭石之间。③高岭石,亲水性差,表面积最小,最稳定。

7.(  )的岩体结构面强度相对最低。[2007年真题]

A.泥质胶结的结构面

B.层理面

C.粗糙破裂面

D.泥化面【答案】D【解析】各种结构面的平整度、光滑度是不同的。有平直的(如层理、片理、劈理)、波状起伏的(如波痕的层面、揉曲片理、冷凝形成的舒缓结构面)、锯齿状或不规则的结构面。这些形态对抗剪强度有很大影响,平滑的与起伏粗糙的面相比,后者有较高的强度。光滑结构面中,由于泥化面自身片状粘土矿物近似平行于错动泥岩面的定向排列,导致其抗剪强度指标很低,通常认为泥化面在结构面中强度最低。

8.下列各地质年代排列顺序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三叠纪、泥盆纪、白垩纪、奥陶纪

B.泥盆纪、奥陶纪、白垩纪、三叠纪

C.白垩纪、三叠纪、泥盆纪、奥陶纪

D.奥陶纪、白垩纪、三叠纪、泥盆纪【答案】C【解析】根据地质年代表可知,按照年代由新到老的排列为第四纪、第三纪、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和震旦纪。

9.下列哪个选项应是沉积岩的结构?(   )[2010年真题]

A.斑状结构

B.碎屑结构

C.玻璃质结构

D.变晶结构【答案】B【解析】沉积岩的结构,按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其形状等方面的特点,一般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胶状结构及生物结构五种。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为火成岩的结构,变晶结构为变质岩的结构。

10.某港口岩土工程勘察,有一粉质黏土和粉砂成层状交替分布的土层,粉质黏土平均层厚40cm,粉砂平均层厚5cm,按《港口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S 133—1—2010),该层土应定名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A.互层土

B.夹层土

C.间层土

D.混层土【答案】B【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4.2.17条第2款规定,层状构造土定名时应将厚层土列在名称前面,薄层土列在名称后面。夹层土,具夹层构造,两类土层厚度相差较大,厚度比1:3~1:10。该土层厚度比为:5/40=1/8,为夹层土。

11.渗流作用可能产生流土或管涌现象,仅从土质条件判断,下列(   )类型的土最容易产生管涌破坏?[2013年真题]

A.缺乏中间粒径的砂砾石,细粒含量为25%

B.缺乏中间粒径的砂砾石,细粒含量为35%

C.不均匀系数小于10的均匀砂土

D.不均匀系数大于10的砂砾石,细粒含量为25%【答案】B【解析】管涌是指在渗透水流的作用下,土中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通道中移动、流失,土的孔隙不断加大,渗流量也随之加大,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通道,土体发生破坏的现象。管涌,与土性有关,一般发生在砂砾土中。颗粒大小差别大、缺乏某种粒径、孔隙大且互相连通的土容易发生管涌。无粘性土产生管涌必备的两个条件:①几何条件:土中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粒直径,一般情况下,不均匀系数大于10的土才会发生管涌;②水利条件:渗透力能够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的滚动或移动。B项,缺少中间粒径,且细粒含量高,最易发生管涌。

12.某一土的有机质含量为25%,该土的类型属于(  )。[2013年真题]

A.无机土

B.有机质土

C.泥炭质土

D.泥炭【答案】C【解析】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4版)第25页规定,土按有机质含量可分为:①无机土,有机质含量小于5%;②有机质土,有机质含量为5%~l0%;③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为10%~60%;④泥炭,有机质含量大于60%。

13.经筛分,某花岗岩风化残积土中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25%。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该土的定名应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A.黏性土B.砂质黏性土

C.砾质黏性土   D.砂混黏土【答案】C【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4.2.18条规定,花岗岩残积土可根据大于2mm的颗粒质量按表1-2-3分为黏性土、砂质黏性土和砾质粘性土。

表1-2-3花岗岩残积土分类

14.某一土层描述为:黏土与粉砂呈韵律沉积,前者层厚30~40cm,后者层厚20~30cm,按现行规范规定,定名最确切的是下列哪一选项?(   )[2011年真题]

A.黏土夹粉砂层

B.黏土与粉砂互层

C.黏土夹薄层粉砂

D.黏土混粉砂【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6条第4款规定,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题中黏土层与粉砂层的厚度比为1/2~1,大于1/3,因此应定为“互层”,故“黏土与粉砂互层”定名最确切。

15.同一土层单元中,厚薄土层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l0且多次出现时,该土层单元的定名宜选择(   )。[2008年真题]

A.互层

B.夹层

C.夹薄层

D.交错层【答案】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第3.3.6条第4款规定,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义为“互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义为“夹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宜定义为“夹薄层”。

16.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当砂土的不均匀系数C和曲率系数C满足下列哪个选项的条件时,可uc判定为级配良好的砂土?(  )[2011年真题]

A.C≥5,C=1~3uc

B.C>5,C=3~5uc

C.C≥l0,C=3~5uc

D.C>10,C=5~l0uc【答案】A【解析】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第4.2.6条第3款规定,当不均匀系数大于等于5,曲率系数1~3时,为级配良好的砂土。

17.根据下列描述判断,哪一选项的土体属于残积土?(   )[2010年真题]

A.原始沉积的未经搬运的土体

B.岩石风化成土状留在原地的土体

C.经搬运沉积后保留原基本特征,且夹砂、砾、黏土的土体

D.岩石风化成土状经冲刷或崩塌在坡底沉积的土体【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6.9.1条规定,岩石在风化营力作用下,其结构、成分和性质已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应定名为风化岩。已完全风化成土而未经搬运的应定名为残积土。

18.某建筑地基土样颗分结果见下表1-2-4,土名正确的是(  )。

表1-2-4某建筑地基土样颗分结果

[2009年真题]

A.细砂

B.中砂

C.粗砂

D.砾砂【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3.3条规定,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3.3.3(见表1-2-5)进一步分类。

表1-2-5砂土分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