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家族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1 02:09:12

点击下载

作者:陈润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摩根家族传

摩根家族传试读:

序 言

金钱永无眠,金融界没有夜晚。

香港的金融人士脱下西装革履,三三两两为追求放松和刺激,出现在兰桂坊,装点了灯红酒绿的夜色,而美国纽约华尔街的开市钟声,刚刚在交易员的耳畔鸣响,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

当东京某位基金经理在其公寓大床上睁开惺忪睡眼,在脑海中依稀回忆起上一个交易日的相关指数并勾勒出其图形指标时,法兰克福的投资银行总裁可能刚刚从车库中缓步走出,回到他温暖、熟悉的家中,面对妻儿簇拥和啤酒美食……

在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中,真正的金融从业者早已将交易和生命融为一体,对利润的追逐,是天赋智慧与积累勤奋带给他们的乐趣。纵使这种追逐看来不免世俗,但他们甘之如饴,因为个中滋味之复杂与美妙,诚非金钱本身的价值可以表达。

基于这一点,金融从业者在市场上相互搏杀、多空对垒,或者在竞争中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但内心却保持着对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金融业,看似复杂,实则简单,一个名字就能让金融人士产生更多的默契。

这个名字就是“摩根”。

显赫的金钱贵族

摩根家族,曾经掌控着全球赫赫有名的财团,今日的摩根斯坦利和摩根大通两大公司,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摩根财团在美国和全球的金融市场上引领风潮200多年,在不同的领域构建起自己强大的帝国:

是他们,推动了全美国铁路的修建与连接,让这个国家走向全面的现代化;

是他们,投资钢铁大王卡内基,才有了日后传奇般的钢铁帝国;

是他们,赞助了托马斯·爱迪生,让电灯从实验室模型走进千家万户;

……

更不用说,在电话、电力、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行业,摩根财团所拥有的产业实力。

摩根财团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金融发展史,而摩根家族中最著名的J.P.摩根,更是开创了由金融寡头来支配企业加盟的时代。他对自身责任和权利的来源如此描述:“用以推动历史的并非法律,而是金钱,也只是金钱!”

在摩根家族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金钱的力量往往是决定性的。

皮尔庞特·摩根(即J.P.摩根)敢于在1907年发起拯救美国之战,是因为家族所能调动的头寸达到4500万美元,在当时足以两次为华尔街融资。

1912年,摩根旗下总资产超过了30亿美元,但别忘了,那可是100多年前的美元,当时普通的工人,每周辛苦劳作所换取的薪水,也不过寥寥几美元而已!

此时,摩根家族面对的是三代人所打造出的庞大帝国,其中,直接归属家族管理的包括银行家信托公司、保证信托公司、第一国家银行,总资产达到34亿美元,而属于家族同盟军的还有国家城市银行、信托国家银行等,其总资本更是达到48亿美元。

被称为“摩根联盟”的帝国,以J.P.摩根公司为核心,实行董事会的连锁领导。在这个帝国中,有超过20万的主力金融机构相互持股和融资,形成了犹如参天古木般的结构严谨、系统庞大的摩根体系,这个体系占有当时全美国金融资本的三分之一,总价值达到200亿美元。另外,摩根公司有125亿美元的保险资产,占当时美国保险行业资产的65%,而全美35家大型企业的董事会中,总共有47人兼任摩根公司的董事,其中包括美国钢铁、通用电气、肯尼格特制铜公司、大陆石油公司等。在铁路行业,整个美国五分之一的铁道线,背后的控制者都是摩根家族,而在通讯业上,摩根家族还拥有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全美电缆、邮政电缆等企业。

若合计一切产业,在1907年,摩根家族坐拥740亿美元的总资本,相当于全美产业总资本的四分之一。而这些资本由167名来自摩根家族企业的董事控制,他们犹如计算机上的电子元件那样,精密执行着皮尔庞特·摩根所发出的一切指令,引领着整个家族体系前进。

摩根家族在鼎盛时期,几乎控制了欧洲和美国之间资金往来的大多数份额,参与了从欧美到亚洲各国的国债发行。

可以想象,摩根家族曾经打造出了怎样的金钱霸业!

俱乐部式经营

即使拥有如此多的财富,但财团管理层的经营氛围,不会让人意识到自己置身于一家企业。

20世纪初,这个家族企业的“大脑”并不在华尔街23号那栋古典式的摩根办公大楼中,而是位于皮尔庞特·摩根私人图书馆的豪华东厅。在那里,胡桃木书橱用黄金、珐琅和象牙装饰得流光溢彩,里面收藏着这位喜好艺术的银行家从世界各地购买来的稀有图书和艺术珍品,而J.P.摩根正是在这里召集了纽约几乎所有大银行的总裁,制定出应对1907年金融恐慌的计划。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以惊人的毅力和非凡的才华,将计划迅速执行,拯救了整个美国的经济。

也同样在这里,1933年,杰克·摩根沉思了整整一天,决定按照《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要求,将家族公司一分为二,J.P.摩根公司选择继续从事商业银行业务,而少数高级合伙人与职员则“奉命”出走,成立了摩根斯坦利公司,从事投行业务。

追根溯源,整个摩根家族的发展历史,都具备“俱乐部式经营”的特点。

吉诺斯·斯宾塞·摩根具有出色的商业天赋,从小就不甘于自己的富农身份。23岁开始,他离开土地从商,经营了整整17年的干货生意。1853年,一次应邀的私人旅行改变了他和整个家族的命运,邀请者是乔治·皮博迪,这位整个欧洲的第三大银行家,邀请吉诺斯前往伦敦,并希望他能成为合伙人,并在10年后接班。

吉诺斯谨慎地分析情况,答应了这位著名美国商人的提议。10年合作期满,皮博迪果然按时退休,但他却没有允许吉诺斯继续使用他的名字和资产。就这样,吉诺斯“被迫”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公司,这是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摩根财团的前身。

吉诺斯以这种近乎私人交友的方式,奠定了家族企业的基石。他的公司在当时已经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是吉诺斯曾亲身经历过公司濒临破产,因此始终保持低调谨慎的行事方式。这一点在后来始终不同程度地影响家族,影响着家族企业。乃至2008年,摩根大通在杰米·戴蒙的带领下成功躲过次贷金融危机,也依稀能看到吉诺斯身上的影子。

很快,“父子俱乐部”取代了“合作者俱乐部”,浮现在家族企业的权力体系中。

从单纯判断人才的观点来看,吉诺斯并非最欣赏独生子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他年少时身体不佳、情绪波动较大,他经历了一次仓促的婚姻,和一些因为冲动鲁莽陷入丑闻的交易……但血浓于水,吉诺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人脉,亲自将皮尔庞特送入合作者的公司,让他从学徒做起,等到他羽翼稍长,又为他投资开办了纽约分公司,安排最得力的下属,并有着今日依旧流传的家书隔空指点。在这种充满平和的教导氛围中,皮尔庞特迅速成长,很快,小小的分公司已经无法支撑他的远大志向。

1871年1月,摩根家族和费城的德雷克塞尔家族联手,新成立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为皮尔庞特提供了成长新舞台。吉诺斯邀请年长而富有经验的安东尼·德雷克塞尔帮助自己监督引导儿子,而对方也不负所托,这家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在日后正式成为J.P.摩根公司。

皮尔庞特深知,华尔街犹如战场,想要涉足其中,仅仅依靠自己的姓氏是毫无用处的。1873年,他联合己方企业家,在和金融家杰伊·库克的竞争中获取胜利,一夜之间蜚声华盛顿,成为美国政府融资服务的领导者,随后,他所组织的联盟越战越勇,不断扩大“金融俱乐部”,包括控制中央铁路、组建通用电气、组建美国钢铁公司,等等。

在奋斗历程中,皮尔庞特始终会维护家族利益,但他深知,金融帝国的构建和获益,不可能只局限于自己的姓氏。因而,在竞技场和社交圈中,他时而长袖善舞和颜悦色,时而雷霆震怒无所忌惮,时而凶相毕露威逼对手,时而又大方施舍毫不吝惜……如此多的手段让他成功地围绕家族编造出一张严密复杂的利益网,网中人哪怕轻微地一瞥,都可能让摩根察觉其利用价值。“俱乐部式经营”的优势,在1907年10月初完全得以展现。当担心财产受损的市民蜂拥而来挤兑存款时,没有中央银行的美国政府几乎毫无办法,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亲自来到皮尔庞特的私人图书馆苦苦求救,于是皮尔庞特立即将“金融俱乐部”中的所有人聚集在图书馆中,要求他们团结起来筹集贷款进行救市。当他霸道地将图书馆闭门落锁,并把签字笔塞到联合信托公司总裁手中时,人们的意志已经完全崩溃,每个人都顺从地允诺了贷款范围。

金融大恐慌就此终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皮尔庞特将稳定市场视为己任,却没有想到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让美国政府如芒在背。1912年,摩根家族财团精心打造的泰坦尼克号首航即宣告沉没,似乎是俱乐部企业终结的信号。11月27日,75岁的皮尔庞特被迫前往华盛顿接受质询,3个月后,他在欧洲去世,摩根财团失去了核心人物。

但别忘了,摩根财团的“俱乐部经营”模式依然存在,摩根家第三代掌权者杰克·摩根,毫不怯场地在合作者和下属的簇拥下走上前台。时间证明,皮尔庞特为企业传承而准备的人才队伍发挥了重大作用。

直到摩根帝国顺利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走向新时代,家族企业中浓厚的俱乐部文化都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

豪门绝响

摩根家族从吉诺斯时代就开始向豪门迈进,即便摩根家族的宿敌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所谓豪门,并非是用简单的财产数字来衡量,而是体现于家族企业运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以贯之的目标感、影响力,体现于家族是否有能够穿越时空的相同理念和文化。

1870年,军事强大的普鲁士在俾斯麦指挥下入侵法国,正急于寻找机会拓展业务的吉诺斯·摩根利用这次战争强势崛起。历史给了他成就豪门的机会——在法国筹措军费的国债项目中,罗斯柴尔德家族和巴林家族均因为各种因素未能参加,而吉诺斯克服种种困难,一举成功发行了债券。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债券一路下行,吉诺斯始终坚持买入,当法国虽然战败却提前还清借款之时,吉诺斯从中收获了高达750万美元的利润,他的家族终于因此获得与巴林、罗斯柴尔德家族抗衡的力量。

此后,这个家族开始垄断英美之间的资金往来,并和各国皇室、政府保持紧密联系。皮尔庞特·摩根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好友,经常为其提供财务咨询;比利时的国王为了谈生意,要亲自登门拜会皮尔庞特,仅仅因为他不愿意去布鲁塞尔;在意大利,人们用欢迎国王陛下的表兄的待遇欢迎这位摩根家族的领袖……

在美国本土,摩根家族的政治影响力更是超过普通商业家族。从在美国内战中领军成名的格兰特总统开始,一直到领导“二战”取得辉煌胜利的罗斯福总统,其间共15任白宫主人,几乎无一不将摩根家族看作经济层面施政的重要参考者,更不用说整个“摩根帝国”同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以及整个行政机构之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合作和斗争。

今日,摩根家族随着时代的发展悄然隐退,从1853年吉诺斯携家前往伦敦,到1982年家族的第四代代表人物亨利·摩根去世,摩根这个姓氏从默默无闻走向世界金融巅峰,又重新回归到幕后走向低调。同样,当年那个只为政府、皇室和大型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也被分拆为摩根大通和摩根斯坦利,转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股权上市公司,在新形态市场中和新的对手竞争。但谁也不能否认,豪门曾有的辉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这两家企业。

回顾历史,摩根家族的理念对金融业的影响共有以下几点。

1.厌恶风险

摩根家族文化中不鼓励冒险,皮尔庞特甚至不愿意去华尔街23号办公楼隔壁的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承销商企业的领导者,他对股市开盘和收盘的时间点都不愿了解。

这听起来或许匪夷所思,但任何不可控的风险,都会让这个传统的、不喜欢赌博、不喜欢危机的家族感到厌烦。他们虽然强调拼搏精神,但也追求稳定收益,从不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因此,不会有任何项目的失败对家族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结局。

正如一句投资者的格言所说:“在市场中,赚多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确保能活下来。”对比同时代曾经在华尔街风生水起而最终落得人死财尽的杰西·利弗莫尔,摩根家族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2.精英意识

想要加入摩根家族的圈子,有着种种严苛的条件,但表述起来又很简单——精英。皮尔庞特不拘一格选取人才,他不看重个人的背景,前南军骑兵能够被他打造成为企业高管,而铁路线上的小职员也能够被他任命为高级投资顾问,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各自的才华。

在合伙人时代,摩根人从不看一个人能带来多少投资,是否认识什么政府高官,而是首先观察和判断他的行事风格和思维特征,是否符合真正的精英标准。这是因为吉诺斯、皮尔庞特和杰克无疑都是主宰时代的精英,他们相信,只有让精英凝聚成为人才队伍,并团结在家族周围,企业才能有超越百年的传承和发展。

3.尊重强权

以皮尔庞特的财富和身份,根本无须在七十高龄去华盛顿面对近乎侮辱的调查听证,而以杰克身为第四代家族领袖的地位,居然任由记者将侏儒放在自己腿上拍照,并且没有阻止报纸发行……

这些摩根家族历史中的真实案例,无疑会令某些“财富即强权”逻辑的信奉者瞠目结舌。但摩根人有自己的逻辑——金钱之外,还有更多责任。

皮尔庞特信奉法律,或许为了商业利益他敢于游走在规则边缘,但他绝不会挑战国家意志和市场逻辑的底线,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摩根家族的成员会对公共舆论公然说“不”,因为他们的发展轨迹证明,只有用私密而高超的手法维系同任何一方面强权的关系,才能带来最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4.顺应趋势

趋势是无法违抗的,即便强大如摩根家族,当趋势来临时,他们也需要顺应命运的改变,而并非盲目对抗。

因此,才会有摩根家族顺应时代变化,将资金从英国引流美国,又在“一战”之后,举美国资金注入欧洲复兴,才会有他们对金本位的态度变化和预计美国金融业发生大变革时的及时应对。

摩根人从不妄自尊大,他们相信市场才是经济活动的最高主宰,而只有看准趋势,对信息进行广泛深入的搜集,才能获得转圜空间。

5.保持独立

每一代摩根家族的领袖,都有机会和资本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要知道,在摩根家族鼎盛同时代,家产只有其数十分之一的富豪之家,动辄上演以百元美钞点燃雪茄的炫富情景剧。但摩根人始终懂得克制地使用金钱,不为欲望所奴役。

皮尔庞特是摩根家族中创造财富最多的人,他个人经手的资金动辄上千万美元,而其组建的美国钢铁公司拥有50亿美元的巨额资本,但当他去世之时,人们发现,其个人所有财产只有6000万美元,几乎所有听闻消息的人都感到震惊。约翰·洛克菲勒直截了当地说,这些财产不足以让摩根称得上一个富人。而当杰克主宰家族之后,他甚至需要拍卖父亲留下的艺术品来获取现金流。

其实,摩根家族从来没有多少人单纯地喜欢敛财。对他们而言,事业的追求比起金钱的累积更为重要,国和家的整体利益,永远在个人的享受之上。这样的家族文化来源于白手起家的历史,来源于深藏在家世背后的新教徒文化,更来源于家族中每一代人对其后继者们的严格教育和率先垂范。

今天,豪门主宰行业的历史,已是陈年旧事,当年美国舆论对摩根家族层出不穷的声讨,如同行刺者朝向杰克·摩根扣动的扳机,难以穿越时空而震撼今日。摩根家族不是金融海洋中欲壑难填的海盗,也不是传播福音的正义化身,因为历史从不是一部烂片的导演,而是将每个面具分发给其中的参与者。摩根家族是美国经济发展和世界金融交流的创造者、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曾经支配过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但当大幕关闭、掌声响起,即使再伟大的豪门也有退场的一刻。

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摩根家族展现出华尔街豪门的最后辉煌,在摩根家族之前,没有豪门能和他们的成就相比,在摩根家族之后,也很可能没有家族可以重现其巅峰。但摩根家族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将会永远存在。第一章家族的崛起(1780年—1835年)起之于野

1636年,迈尔斯·摩根带领族人越过大西洋,从遥远的英格兰来到马萨诸塞,即使踏上了大洋彼岸的陌生土地,摩根家族始终恪守着庄稼人的本分,靠着在土地上的点滴辛劳延续血脉。他们对地方政治和军事有点兴趣,但总体依然是个传统的农耕家族。

小约瑟夫·摩根继承了家族产业,在农业上做得很出色,还不断增加畜牧业的投资。这位头脑灵活的上尉还尝试用新的方式去赚钱,比如,将每头羊按照每年缴纳0.75磅羊毛的价格租赁给其他农户。

随着小约瑟夫的努力,家族变化缓缓发生,并集中体现在约瑟夫·摩根身上。

约瑟夫·摩根,是小约瑟夫·摩根的第三个儿子。1780年,他出生于西斯普林菲尔德的摩根农庄中。此时,从最初的摩根人来到马萨诸塞之后,已经过了将近150年,到约瑟夫成年后,美国独立战争的硝烟则已随一纸和平协议消散殆尽。展现在约瑟夫面前的,是美好的新大陆国家,和其祖先印象中的国家迥然不同。

当时,受到农民反抗的威胁,马萨诸塞州的立法机关不得不降低税收与诉讼的费用,其中,布匹和日用百货的税收被完全减免,农庄的日子因此一天比一天好过。联邦政府和州的宪法规定了政教分离,宗教的影响迅速减弱,城镇里来了教师,农村的孩子们开始接受教育。

约瑟夫和不少农村孩子一样,被望子成龙的父母送进学校。在那里,他学会了算术和写作,尤其喜爱写日记。从12岁开始,约瑟夫坚持写了一辈子日记。

约瑟夫喜欢干农活,不过对做生意更感兴趣。14岁时,他在镇子上找了个养路工兼职,为家里省掉了本应上缴的养路费。16岁冬天,他一边在斯普林菲尔德的初中继续学习,一边到遥远的山区小学教书,教20多个小学生最简单的语文和算术,每个月能挣7.5美元。教学工作在每年3月1日结束,之后他回家准备春耕。

在他的整个青春期里,春夏秋三季,约瑟夫都在自家土地上做农活,而冬天则会去教书,圣诞节放假时,他忙碌着准备春耕工具。随着年龄增长,他开始分担家族中更多的责任,一度忙到连日记也不得不暂停。

27岁那年,约瑟夫与康涅迪克州米德镇的莎莉·斯宾塞相识、相恋并结婚,然后正式在西斯普林菲尔德安了家。从那时开始,他成为西马萨诸塞有些头面的乡绅了。

到1808年,约瑟夫已一跃成为当地的富人。和父辈们不同,约瑟夫精于农事但又不满足于此,他雇了人手来做农活,将腾出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扩大资产。他先是花了400美元购买一个小农庄出租;第二年,又在阿萨夫米勒那里买了套房子和18英亩a的土地,然后租给了农户奥利弗·斯普拉格;1811年,他只是转转手,又从房产交易中赚到了400美元;又过了一年,他以低价拿到了40多英亩的土地……

金钱盘活之后,约瑟夫对资本升值的渴求表现得更直接。他精于计算、敏于觉察,不放过眼前浮现的任何赚钱机会。有一次,住在哈特福德的岳父塞缪尔·斯宾塞来家里看望他,送岳父回去时,他还顺便赶了家里的两头猪去那边的集市卖钱。

约瑟夫悄然改变的同时,西斯普林菲尔德也发生着变化,城镇之间的道路被铺设得宽阔平整,交通便利起来。因此,尽管道路雨季泥泞、夏日扬尘,但四轮马车与公共马车还是可以带着约瑟夫远行经商了。

随着时间流逝,约瑟夫·摩根意识到,自己必须谨慎而勇敢地改变家族传统,这些传统是从父亲、祖父乃至更为遥远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但此时此刻,小家庭内部的呼声也促使他尽快主导改变。

约瑟夫的妻子莎莉接连为他生了两个女儿——玛丽和露西后,产生了离开乡下小镇的想法,她希望女孩子们能够到更大的地方去开阔眼界,而不是始终闻着

a.英亩,面积单位。1英亩≈4047平方米。

泥土气息做个乡绅家的姑娘。

约瑟夫又何尝不想为家族开创新的希望。1812年春天,约瑟夫决定加入位于北安普顿的华盛顿慈善协会,这家协会是当地放债人的同业协会。从此,他半只脚踏入银行金融业,私人银行的梦想正在不远处向摩根家族招手。

正在这一年,美国政府宣布同英国开战。除了颁布贸易禁令外,总统还宣布要从各州和属地征召十万民兵,战争机器随之启动。但在马萨诸塞州,没有什么人支持战争,附近的康涅狄格州、罗得岛州也拒绝派出民兵,更不用说在政治上属于“穷乡僻壤”的西斯普林菲尔德。

约瑟夫得以继续安稳地做生意,他的投资主要是在当地,远非发生战事的前线,因此无须担心。不过,消息还是一点点跟随着西北风飘到了约瑟夫的耳畔。他听说英国人攻占了华盛顿,烧毁了白宫等建筑,所以感到些许痛心。时局影响下,他买了本记述拿破仑生平的书籍,借此了解遥远欧洲大陆的伟人。此外,他还买了本奥利弗·戈德史密斯的《英国历史》,书店老板用奇怪的神色打量着他,毕竟当英国军队在祖国土地上肆虐时,买这种书的人还真是少见。

1813年7月18日,吉诺斯·斯宾塞·摩根诞生在西斯普林菲尔德家中,这是约瑟夫的第三个孩子,也是他唯一的儿子。

儿子吉诺斯出生五个月之后,约瑟夫的父亲小约瑟夫上尉去世了。他留给了约瑟夫约112英亩的农庄和价值11000美元的资产。约瑟夫在悲痛之余,用资本的继续运转来纪念父亲。他很快用其中2000美元又购买了一个小农庄,然后租了出去,获得了一笔新的盈利。

1815年,英美战争结束,两国签订了《根特条约》。约瑟夫听到之后,带着妻子儿女前往米德镇,同岳父母一起庆祝。当天,在日记中,约瑟夫用“喜讯”一词来描述自己对这一消息的感受。

战争结束后,时局稳定,约瑟夫得以继续扩大产业。1月份开始,他出手进行了一桩重要投资,这是摩根家族历史上的第一笔“大生意”。咖啡馆左右逢源

约瑟夫早就在酝酿做一个大项目,他不满足于之前小打小闹的资本运作,而是想放手大干一场。不久后,约瑟夫就正式将农庄交给妻子和兄弟,自己进入新的领域——旅馆业。

约瑟夫带着继承的一万多美元遗产,来到韦斯特菲尔德的公路边,在那里,他早就看中了一家不错的小旅馆。这家旅馆原本附属于当地驿站,向来往的旅人们提供食宿,随着名气提升,后来便开始向附近居民提供生活服务,从作为酒吧、杂货店,再到组织舞会,成了当地的“商业中心”。

约瑟夫之所以想要投资旅馆业,和他多年来四处谈生意的经历有关。生意途中,颠簸的公路旁总会有这样的小旅馆,住宿之后,约瑟夫深感其舒适与方便。当知道小旅馆打算出售之时,他第一时间买下了旅馆连同驿站,还花费2000美元,买下了马、家具、食品和酒水,并把整个旅馆翻修一新。

一个月之后,约瑟夫发现驿站没有什么利润,于是果断选择将驿站折价,以900美元的价格卖出,虽然这笔生意没什么赚头,但他得以开始专注旅馆生意。

长袖善舞的约瑟夫的确适合做旅馆老板,比起当守着田地的乡绅,这里的事业更加精彩,很快能把本钱赚回来。约瑟夫还发现了另一条生财之道——贷款。住店的客人大多是生意人。他们时常急需现金,而约瑟夫总是能在急迫关头从柜台下面抽出一沓钞票,即使客人们需要因此付出较高利息,他们依然感到幸运。

或许,这就是摩根家族最早的金融事业了。

约瑟夫的眼界开阔起来,生意之余,旅馆客人们的酒后闲谈,始终撩拨着他的心弦,让这个年富力强的男人渴盼着去东海岸的那些大城市,一睹繁华世界,这才不枉此生。

1816年11月,约瑟夫将走出去的第一站选在哈特福德镇中心,他买下了政府街北面那家明亮大气的咖啡屋。当然,16000美元的购买价格实在不菲,为此约瑟夫将原来的小旅馆卖给了堂兄。

喜好交际的性格,让约瑟夫在经营咖啡馆时受益匪浅。哈特福德的城镇规模更大,行走商旅的主顾更多,许多人长期泡在咖啡馆里,因为彼此的利益和感情,许多人都非常亲密,也和老板约瑟夫成了好友。

为此,咖啡馆里频繁举办私人宴会,商人们周末聚在一处,笙歌燕舞,好不热闹。为让环境更加怡人,约瑟夫添设了音乐室、书房和餐厅等,将原本格调不高的咖啡馆变成了整个哈特福德最上等的社交会所。

两个月后,约瑟夫将自己的家正式搬到哈特福德的俄塞勒姆街,那一天是1817年1月12日。不过,精明的约瑟夫并没有卖掉在西斯普林菲尔德的地产,他希望妻子和孩子们可以不时回去休养、度假、亲近大自然。

约瑟夫成了镇子上的知名人物,当地的头面人物纷纷来到家中拜访他。对摩根家族而言,这是令人激动的变化,说明摩根家族的人终于依靠努力,步入了上层社会。

不久之后,摩根咖啡馆迎来了一件大事。

1812年的战事里,出身哈特福德的麦克唐纳海军准将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市长决定要举行授剑仪式来加以表彰,仪式地点定在咖啡馆的会议大厅中。听到消息之后,约瑟夫相当激动。他认真地准备着,将墙上一排排爱国先贤的相片擦拭得锃明透亮,又用常青藤装饰了略显古旧的大厅,整整28种酒被陈列在长条桌上……当晚,简短而热烈的仪式之后,来自哈特福德和周边城镇的名流和贤达人士,在这里度过了快乐难忘的时光。

约瑟夫的确天生是个好老板。这次仪式的成功让他更加全心全意扑在店里,为了让每个顾客满意,他几乎不愿离开咖啡馆一步,他不断地解决着问题,甚至为顾客提出的一项建议而忙碌上几个月。

在这种近乎偏执的努力下,摩根咖啡馆焕然一新:在这里,绅士们在客厅悠然自得地饮酒聊天,或者在阅览室里读书看报消磨时光;女士们翩翩起舞,或者啜饮着加了糖块和牛奶的进口咖啡;联邦共和党人在这里召开会议;生产促进协会在这里举行联谊,消防部门在这里商量事务,而哈特福德市市长的就职舞会,也首次选择在这里进行。更不用说,当外地来了新鲜的剧团或者有什么重要演出,也一定会选择摩根家的咖啡馆会议厅来举行首演。

总而言之,约瑟夫的咖啡馆变成了俱乐部,变成了剧场,变成了新闻发布会现场,变成了各种小道消息和流言蜚语的集散地。咖啡馆几乎就是哈特福德的缩影。

新的投资项目也随之逐一进入约瑟夫的视野。康涅狄格轮船公司为了建造长达1000英尺a的康涅狄格桥而发行了总价10万美元的股票,约瑟夫大笔购入,成为公司的股东。与此同时,他对附近的伊利运河也有很大兴趣,并购买了运河的股票,此外,他还认购股票,支持修建巴尔的摩到俄亥俄州的铁路……总之,和交通有关的一切事项,他都在关心,因为他认为伴随着城市扩大与经济繁荣,交通事业必然是最先受益的。

到1819年,凭借积极的投资,约瑟夫成为地方航运业和铁路的大股东,更是康涅狄格轮船公司的董事。

幸运女神的翅膀悄然覆盖着摩根家族。由于她的垂青,约瑟夫一家从乡村走进城市后,没有碰到任何阻碍,生意一帆风顺,社交面也不断扩大,知名度迅速提高。未来,更大的商业成功,正迫不及待地向约瑟夫招手。一把火烧出大生意

1829年,约瑟夫将咖啡馆以22000美元卖出,然后以相当实惠的价格,买下了位于城镇主干道上的一家城市旅馆。

a.英尺,长度单位。1英尺约合0.3米。

旅馆有50多套房间,因经营不善而停业。买下旅馆之后,约瑟夫照例进行装修,他将家具和床垫全部换掉,新地毯、装饰品和墙壁上的油画,全都是约瑟夫亲自去纽约采购的高档货。

这笔开支的收效立竿见影。旅馆重新开张后,整洁干净、高档贵气,入住率大增。这次成功投资,让当地舆论为之瞩目,报社记者纷纷叫好,说约瑟夫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功。

对这样的报道,约瑟夫没有在意,他也不喜欢被媒体以这样的方式关注。摩根家族固然和当地名门没什么不同,但“低调”就是他们最大的特征。平日里,这个五口之家连自家专用的马车都没有,约瑟夫出门谈生意时只会选择小马车、公共马车或者船,直到这一年,他才给家里买了辆四轮四座的马车,用于全家旅行。

但很快,摩根就发现,新马车买迟了,大女儿玛丽在1832年嫁给了一位年轻教士,二女儿露西也在同一年嫁入了哈特福德当地名门。约瑟夫知道女孩子们迟早要走出家门,也尊重她们对感情归宿的选择,不过他所期待的家人一起乘马车旅行则难以实现了。此时,家中只剩下小儿子吉诺斯还在读书。

家庭负担减轻,约瑟夫有了更多时间参与政治,他得到了莫大的政治荣耀作为回报:1833年,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巡访新英格兰地区时途经哈特福德,他专门来到约瑟夫的城市旅馆,和约瑟夫以及当地其他市政官员共进了晚餐。

约瑟夫知道急流勇退的道理,1835年,约瑟夫决定不再从事旅馆业,而是专门从事投资业。他宣布出售旅馆,由于一时没有买主,就改为先租赁出去,以八年为期,获得了8000美元。同时他坦率地保证,如果租赁期未满而房产有了买主,那么就会按照比例予以退款。

料理好生意,11月19日,约瑟夫和妻子莎莉回到了在哈特福德俄塞勒姆大街上的家中。大宅子里,有他多年来从不同城市购买的家具、地毯和饰品,但却没有以往的一对娇女承欢膝下,儿子也去了寄宿学校,偌大的屋子只有夫妻两人居住,清冷而寂寞。

12月份,纽约传来的大火消息让约瑟夫不再无聊。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但对摩根家族来说却是新的契机。

那时的纽约,已经是全美国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越来越多心怀梦想的人都迁移到纽约去。在短短十余年内,纽约人口迅速上升到20万,如此密集的人口和不足的城市建设,再加上不断扩大的贫民区,为发生灾难埋下隐患。

1835年12月16日,华尔街上的一栋房子着火,火势原本不大。但天气严寒,冻住了自来水阀门,大火因无法及时扑灭而迅速蔓延,整条街都陷入了火海,仅建成8年的股票交易所烧得只剩残垣断壁,其他许多建筑也被烧毀。

12月17日,约瑟夫接到消息,大火的损失估计在1500万美元以上。这个数字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不少遭遇了资产损失的商人们心痛之余翻出了当初的投保合同,以为能从保险公司拿到赔偿。但几乎每家保险公司都把矛头指向纽约市政府,指责他们没有制定安全规章,没有控制建筑质量,导致工程和消防全都是问题。总之,投保无效,赔偿无门!

早在1819年,约瑟夫进行一系列对外投资时,就成了伊特纳保险公司的股东之一。现在,他很想知道伊特纳保险公司会怎样做。

其他投资者早就坐不住了,他们已经聚集到公司里,议论纷纷、惊慌失措,眼尖的人看到大股东约瑟夫的身影,立刻高声喊道:“摩根先生,我自愿放弃股份,请你把我的股份买去吧!”

似乎是连锁反应一样,十几个声音此起彼伏,内容几乎一模一样,都希望尽早从这样的灾难中脱身。

约瑟夫·摩根反倒淡定下来,他望着这群慌乱的投资人,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心中成形。“诸位股东,我可以买下你们的股份。”等声音稍微小了点,约瑟夫紧皱眉头,摆出无奈的样子说道。

人们几乎能听到彼此心里石头落地的声音,表情也轻松了许多,他们把约瑟夫当成救命稻草,希望他此刻变成“有钱的傻瓜”。

约瑟夫环顾四周,继续“无奈”地说道:“保险公司重组,我一个人财力恐怕不够,有没有其他人能和我一起冒这个险?”

话音落下许久,周围没有一个人搭腔。又过了几分钟,有个中年人站了起来,他也是伊特纳保险公司的股东,看到约瑟夫毫不推脱的态度,不由心中一动,愿意一起冒这个险。

最终,两个人凑了10万美元,买下了其他董事自愿放弃的股份。就这样,伊特纳保险公司成了摩根家族控股的第一家保险企业。

接手伊始,约瑟夫面对的就是令人头疼的赔付问题。他摆出一不做二不休的姿态,利用一切渠道放出消息,说自己就算把所有家族产业卖掉也要完成赔偿。同时,约瑟夫在几天内派出十几个代理人,专门赶往纽约开始处理赔偿事项。这些代理人让蜂拥而来的商人们回去准备好材料,然后上交过来等待公司审核,再按照程序进行理赔。

消息不胫而走,在一帮赖账保险公司的反衬下,“伊特纳”三个字成了信用保障的代名词。纽约的商人们认定,原本精心挑选的保险公司都不靠谱,只有经受住考验的伊特纳保险公司才足以信赖。于是,许多人选择从其他保险公司退保,然后找到约瑟夫派出的代理人,要求填写保险单申请表,许多人根本没有在乎价格的变化——约瑟夫接手公司时规定,投保费用升高到过去的两倍。

就这样,赔偿行为变为广告营销。约瑟夫虽然支付了许多钱,但同时却又在源源不断地收获更多的信任和金钱。结算下来,那些退出公司的股东后悔不已——约瑟夫不仅全身而退,还在纽约净赚了15万美元。

借由这次华尔街火灾的理赔事件,摩根家族收获了第一桶金,并掌控了具有良好信誉的保险公司。因为约瑟夫个人的诚实信用和冒险精神,整个家族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仅仅是几年以前,这个家族还只是偏僻小镇里的富农,但约瑟夫却把摩根的名字带进了纽约。作为出生于农场的一代,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约瑟夫会经常怀念农场静谧的早晨和美好的夕阳,但在家族历史的长河中,他注定是家族最后的农场主。皮博迪是个好教父

在约瑟夫·摩根肩负起华尔街大火赔偿重任的同时,另一个商人也面对着时代交付的重任。

这个人叫乔治·皮博迪。未来,他将成为摩根家族事业的“教父”。

皮博迪个子高大而强壮,有着清澈的蓝眼睛,脸上布满皱纹,连鬓胡子、肿眼泡,黑头发整整齐齐地梳理着,看起来宛如知识渊博的学者。事实上,这个商人过着几乎和学者一样的规律化生活,这同他童年的经历有关。儿时,皮博迪家境贫困,十几岁就辍学工作,和哥哥到杂货店干活,维持寡母和6个弟妹的生计。等成年之后,他连恋爱和婚姻也无暇顾及,每天有10个小时忙于工作,即使是晚上和周末也很少休息。

就这样,皮博迪逐渐成为马里兰州受人尊敬的海外贸易商,他在伦敦有很多客户,于是便开始利用个人影响力向伦敦市场宣传“美国是最好的投资对象”,借此帮助州政府卖出更多债券。

但1835年,皮博迪碰上了些小麻烦,他不得不踏上跨越大西洋的海轮前往伦敦。此前,美国各州政府陷入空前的债务危机,由于项目建设的热潮涌动,从铁路建设到运河开凿,再到公路的修建,都要借助各州发行的大量上市债券来获取资金。但资金投入后却暂时看不到收益,一些州开始拖欠利息,马里兰州的议员们很快也按照“民意”吵嚷起来,说必须要拖欠利息,不能让外国银行家卡住政府的脖子……

由于债券大都在伦敦上市,马里兰州政府派出3位特派员去谈判,乔治·皮博迪就是其中的一位。

伦敦是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英镑,是国际贸易通用货币。伦敦银行家们沐浴在拿破仑战争最终取胜的光环中,自命为世上强者。巴林、罗斯柴尔德这些家族金融企业所能调动的金钱,比全世界任何一国政府都要多,他们的地位高高在上,难以企及。但在伦敦,人们找不到“巴林”或“罗斯柴尔德”银行的牌子,公司使用的信笺也没有笺头和标志,既不开设分部,也不招揽业务,只和特定的客户建立单线的业务关系……即使如此,各国政府的代表还是排起长队,接近银行家们,试图获得财力支持。

来到伦敦之后,其他两个特派员很快败阵,失望返程。皮博迪却凭借手腕和关系,邀请了十几个银行家参加宴会,他为马里兰州担保说,现在只是暂时拖欠利息,并进一步巧妙地解释说,应该向马里兰州继续提供新贷款,才能保障他们继续偿还。最终,这些银行家们不仅没有中断贷款,反而又加拨了800万美元。

英国政治家乔治·欧文评论说 :“皮博迪简直就是靠自己的面子借到了这笔钱。”马里兰州政府想为这份面子给出佣金60000美元,但皮博迪则表示自己分文不取。

这次成功,让皮博迪意识到自己在伦敦的影响力。

1837年,没有家室的他迁居到了伦敦,在穆尔门街31号开了自己的商号,这间办公室看起来相当简陋,除了几张书桌、一个红木柜台和一只保险柜之外了无他物。但皮博迪走进了新的圈子,这个圈子里全都是卓越的商人,成员们各自做生意,同时又为其他不同生意提供资助,他们是无形的银行,没有存折、出纳和账户,但却做金融业务,包括融资、发行股票和债券,再向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豪门贵族发放贷款。

虽然搬到了伦敦,但皮博迪依然保持着爱国者形象。他宣称自己的公司是“美国商号”,并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人驻伦敦”的代言人,他曾经一周内宴请了80位来访的美国人,然后带着其中35人去观赏歌剧,丝毫不在意老式贵族们对这些美国暴发户们的鄙视和不满。

可惜,美国却没有给这位爱国者应有回报。尽管皮博迪四处演说,宣扬美国经济的大好前景,但未来的十几年中,美国进入了“饥饿的40年代”,各州政府的债券价值一路狂跌,每美元债券跌到50美分,不少州政府始终拖欠债务不愿归还。这导致美国形象在整个欧洲的投资界大为受损,被痛骂成流氓、骗子和忘恩负义之徒。

当马里兰州此后又一次开始拖欠利息时,《泰晤士报》毫不客气地评论说,虽然皮博迪是“最清白的美国绅士”,但是改革俱乐部还是曾经投票拒绝他加入,毕竟他是一个“拒付债务的国家的公民”。皮博迪很沮丧,他给朋友的书信中写道,自己希望有一天在欧洲承认自己是美国人时,能够不必为国家的品行感到脸红。

为挽回信誉,皮博迪自设基金,用于扩大在马里兰州的还债宣传,从议员到政府官员,他都一一付钱加以拉拢,馈赠名单中还有那些知名牧师,请他们在布道时宣讲尊重合同是神的意志。

努力终于见效,赞成偿还债务的辉格党入主州政府,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开始重新还款,皮博迪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

到19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终于走出了萧条,相比之下,革命火焰席卷整个欧洲大陆,动荡的时局让人们更看重美国债券和股票。皮博迪终于为祖国而自豪,他在伦敦社交界变得更加活跃。

皮博迪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他为不同的交易提供融资贷款,他和中国进行丝绸贸易,又把铁轨出口到美国去,到19世纪50年代时,皮博迪已经积攒了将近2000万美元的个人财富。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的金融巨头,个人每年的花费只有3000美元,吝啬到不愿意给自己买一辆马车,曾经有人见过他在寒冷冬雨中站在街头等一便士的公共马车,足足等了20分钟。还有人传说,皮博迪每天中午在办公桌旁吃过午餐后,派勤杂工去买苹果,他给勤杂工两个便士,找回的零钱是半便士,但他每次还都要将零钱“残忍”地要回去,从不会慷慨地作为小费付给望眼欲穿的勤杂工。

皮博迪并不掩饰他的吝啬,和朋友的书信中,他承认自己“经历了太多的金融恐慌,虽然没有受损失,但并非没有见过巨额财产被席卷一空的景象,即使是我自己的钱,我也必须要小心谨慎”。

与这种“近在眼前”的吝啬截然不同,皮博迪对“远在天边”的公共事务乐善好施。1857年,他出资建造巴尔的摩的皮博迪学院,1862年,他又捐献15万英镑给信托基金,改造伦敦的贫民住宅区。

后来,严重的痛风与风湿病开始骚扰皮博迪,他自知老之将至,由此对慈善变得更加慷慨,他将一座历史博物馆、一座考古学和人类文化学的博物馆捐献给耶鲁大学,然后又为美国南部被解放的黑奴设立教育基金。

对生意上的事情,皮博迪更有长远打算,他知道,自己必须要选择精英来继承公司。此前,他从未让任何人真正分担过商号的管理权力,办公室经理查尔斯·古奇对商号有很小的管理权力,但在皮博迪面前,他永远都只能像低等办事员那样顺从,根本没办法成为对等的合伙人。按照当时通行的做法,皮博迪可以挑选直系亲属接手,但皮博迪终生没有结婚,只有一位情妇,两人育有私生女,根本不能继承产业。

皮博迪对继承人选设定了严格要求:对方必须是美国人,而且要有家庭,有着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同时像他一样喜爱并擅长交际。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所以短时间内很难找到继承者。

皇天不负有心人,到1853年,“教父”皮博迪终于发现目标,此人符合所有条件,足可承担重任。

他就是约瑟夫·摩根的独子——吉诺斯·斯潘塞·摩根。第二章进军欧洲 (1835年—1857年)“富二代”也得自力更生

能被富豪皮博迪看中,吉诺斯·斯宾塞·摩根并非仅凭幸运。

1813年7月18日,吉诺斯出生在西斯普林菲尔德,这个独子的出生为整个家族带来了欢喜。但不久后,祖父小约瑟夫却去世了。接踵而来的两件事预示着家族未来的发展,父亲约瑟夫会带着遗产从农场走向城市,吉诺斯的降生则开启了之后两代人为家族打造的辉煌时代。

吉诺斯从13岁开始,就被望子成龙的父亲送进私立学校。他先是在米德镇读书,后来又转学到东温泽,寄宿在学校中。

求学辛苦,除了感恩节等重要宗教节日之外,吉诺斯很少回家。对宗教节日的重视,早在迈尔斯·摩根时就形成家族传统,此外即便是新年,都不能算家族的节日,比如约瑟夫在结婚之后不久的元旦,就撇下新娘出去谈生意了。

约瑟夫并没有对独子吉诺斯娇生惯养。作为父亲,他是严格的,因为家族财产来之不易,不可能交给纨绔子弟。因此,他经常有意安排回家度假的吉诺斯去农庄干活。吉诺斯的母亲则设法时而带吉诺斯去长岛上的吉尔夫特避暑,那里的天气要比内陆凉快许多,也不用做农活。

时光荏苒,1829年,吉诺斯毕业。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吉诺斯立志成为优秀的银行家和商人,而且要超越父亲。

那时,约瑟夫的生意已经做得顺风顺水,他完全可以让吉诺斯跟随自己学习,但他想要让吉诺斯这只小鹰挣脱手臂、展翅高飞。1829年4月4日,是吉诺斯难忘的一天,16岁生日的当天,他被父亲送到波士顿的一家商行。这家商行在当地颇受尊敬,老板叫阿尔弗雷德·威尔斯。吉诺斯从在这里当学徒开始他的从商生涯。

约瑟夫很牵挂独子,有空时他会到波士顿探望吉诺斯。有时候,为保险公司出差途中,他也会顺便来检查儿子的工作情况。那年秋天,约瑟夫还带上了女儿玛丽一块来到波士顿,一家人在波士顿开心游览,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在商行中,吉诺斯逐渐褪去了身上的书生气。平时,他看起来挺严肃,受过正规教育的他,举止行为都有着良好的教养,再加上家传的聪明干练,使得老板威尔斯很赏识他。从第二年开始,吉诺斯开始全面协助商行的管理,出差去纽约或者新汉文,顺道也会经过哈特福德探望父母。

除了生意圈之外,吉诺斯在波士顿慢慢也有了朋友圈。每周的礼拜日,他会去位于霍里斯街的公理会教堂。这家教堂的牧师叫约翰·皮尔庞特,这位中年牧师很喜欢“研究”流行的骨相学。认识吉诺斯没多久,他就颇为神秘而赞许地说,吉诺斯那“头盖骨隆起的部分”,就是他才华出众的象征。

吉诺斯很喜欢皮尔庞特牧师,因为他性格热情,不看重金钱,他强调社会责任,非常理想主义,这和摩根家族之前信奉勤劳致富、严谨保守、尊重现实的传统性格形成对比,开阔了吉诺斯的视野。不仅如此,和皮尔庞特牧师的交往还丰富了吉诺斯的社会经历,这帮助他学会如何接触和自己性格迥异的人,并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

皮尔庞特家族不可小觑,其远祖是英国有名的贵族,约翰的父亲詹姆斯则是耶鲁大学的创办人之一。约翰从耶鲁毕业以后,还短暂地担任过耶鲁大学的校长。后来他改行当过律师,做过生意,缺乏经商才能的他经营公司破产,这让他对追逐金钱彻底失去兴趣,转而投身于宗教事业。他上了剑桥神学院,1819年成为霍里斯街教堂的牧师。

比家族历史更能触动吉诺斯的,是牧师的女儿朱丽叶·皮尔庞特,她性格恬静敏感,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年轻的吉诺斯坠入了爱河。恰好此时,商行老板威尔斯提出,当五年学徒期满之后,吉诺斯就可以考虑投资商行,成为初级合伙人。面对着爱情和事业的新希望,吉诺斯盘算起来:只要向朱丽叶求婚成功,他就能够从父亲那里获得婚礼资助,然后将之投入商行。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吉诺斯特地选择在1833年20岁生日前一天回到家,诚恳地请求父亲帮助他加入商行。老谋深算的约瑟夫平静地听完,沉吟一会儿后说道:“孩子,我想那只是因为威尔斯的生意需要现金,而不是你真的够资格做合伙人了。”父亲寥寥数语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吉诺斯的满腔热情。

事实证明,约瑟夫的判断没有错。没过多久,威尔斯就因为没有能力还债,而不得不采用地产契约形式和康涅狄格银行合伙了。吉诺斯经过此事,真正见识了父亲的睿智、老练。

幸好,爱情之花很快绽放,1834年朱丽叶答应了他的求婚。皮尔庞特一家和摩根家都对这桩婚姻深表满意。

订婚之后,吉诺斯按照约瑟夫的建议,入职纽约的莫里斯·克查姆银行。银行老板克查姆,是摩根家哈特福德咖啡馆的老主顾,他在金融业上获利颇丰,纽约市中心有他的大厦,康涅狄格有他的夏季别墅,工作时,小职员围着他的办公桌奔忙……这些都让约瑟夫印象深刻。同时,克查姆相当欣赏约瑟夫的传统、严谨和守信,因此同意吉诺斯加入银行。

此后两年里,美国银行业发展迅速,许多银行都赚得盆满钵满。它们采用黄金投机的方法,将白银运到欧洲换购黄金,把黄金运到铸币厂铸币,然后再去美国购买更多白银。由于美国和欧洲金银价格的不同,这种生意大获暴利。直到1836年夏天开始,政府出手压制这样的投机行为,情况才有所改变。

身处纽约狂热的银行界,吉诺斯并没有为大赚而欢欣鼓舞,相反,纽约让吉诺斯心烦意乱。在他眼里,纽约有贫民窟、炎热的夏天、有轨车轰隆隆的声音和严重不足的排水系统,这里简直糟透了。他更喜欢舒适而优美的哈特福德、传统而规矩的波士顿。一有假期,他就会回到波士顿探望妻子,或到哈特福德向父亲倾吐烦忧。

1836年2月,约瑟夫到纽约解决火灾索赔问题时,吉诺斯又一次提出回乡。约瑟夫思考良久,觉得儿子可以独立,便同意了。随后,他细致调查,选中了哈特福德的豪—马瑟织物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豪—马瑟公司),然后向其投资10万美元,使儿子成为该公司的合伙人。这样,吉诺斯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对这样的起点,吉诺斯感到很高兴。在写给岳父的信中,他说:“尽管我不能很快地发财致富,但这样比华尔街看起来更安全一点。”不久后他又写信说:“只要我们感觉有一些实力了,并且资本有所增加,我们就会搬到纽约去。”

一个月后,吉诺斯喜上加喜,在波士顿老霍利斯街的教堂同朱丽叶·皮尔庞特结婚。到普罗维登斯度完蜜月之后,他们回到哈特福德,搬入市区以西的洛德山俄塞勒姆街26号房子中,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年夏天,朱丽叶的姐姐、母亲和外祖母都来到这里小住,到8月份,朱丽叶向所有人宣布自己怀孕了。

1837年4月17日凌晨3点,吉诺斯的第一个孩子诞生了,这就是未来大名鼎鼎主宰时代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他长着乌黑而凹陷的双眼,体格强壮,一如摩根家的其他男性。而最具特点的莫过于遗传自皮尔庞特家的大鼻子,一旦发怒,这鼻子就会膨胀起来,成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一生的显著特征。

如果相信星相学家后来的“论证”,那么小约翰的出生是带有所谓“异象”的。在他出生三周之后,由于英格兰银行推行信贷限制、国内农业大范围歉收、棉花价格下跌和贸易逆差等,经济恐慌从纽约开始并向全国蔓延,美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国银行业陷入绝境,没有一家银行接受用金银兑换货币或者期票的业务,全纽约的银行已经基本瘫痪……

星相学家们说,伴随着J.P.摩根的出生而开始的银行衰退,预兆着后来的趋势——全美国未来的多次金融危机,将会在这位摩根家族史上最伟大者的手中,得到传奇般的拯救。遗产在手闯天下

孩子一天天长大,吉诺斯却无法在家陪伴。经济危机的影响开始波及哈特福德,吉诺斯不得不出远门料理生意,豪—马瑟公司正面临着客户拖欠债款的危机。

整个夏天,妻子朱丽叶带着小J.P.摩根在波士顿的娘家度过。升级为爷爷后,约瑟夫经常出差到波士顿,每次都要来看望亲家、儿媳和可爱的小孙子。在这里,他会虔诚地聆听皮尔庞特牧师热情洋溢地发表演讲,包括最新的宗教理念、对国内时事的看法和在国外旅行疗养的见闻。

到6月底,大部分债务问题终于解决了。吉诺斯回到了哈特福德,交接完公务,他匆忙地赶往波士顿看望朱丽叶和爱子。7月份,遵循严格的公理会礼仪,襁褓中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正式在霍里斯大街教堂接受了外公的洗礼和命名。

这位家族最新成员的名字,在成年前很少被使用,因为名字太长。家人们的信函和日记里总用其他名称称呼他,例如“吉诺斯的孩子”“吉诺斯的宝贝”“小摩根先生”和“JP阁下”,等等。吉诺斯夫妇对他的昵称是“巴布”,后来他的同学们则叫他“皮皮”。直到成年后写信时,他的名字才随着“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签名固定下来。

1838年,吉诺斯开始搬出父母家,他开始在劳德山的法明顿大街修建大房子和谷仓。年近六十的约瑟夫对此也很有兴致,他将新房子看作是给儿子和孙子的礼物。在1839年4月到8月的日记里,他不断地提到房子的进展情况:在吉诺斯住所周围移栽桃树、为新房子树立标桩、建造畜舍、开挖地窖、建造地窖围墙、建房屋等。

但此时家族生意并不顺利,洪水冲走了康涅狄格河上的大桥,约瑟夫在建桥时有不少投资;再加上风雪、火灾等灾害不断,让保险公司在下半年亏损了将近13万美元……即使如此,约瑟夫还是发给建筑工们优厚工资,希望能尽快建成儿子的新房。

这个麻烦的冬天终于过去了。1840年3月份,吉诺斯夫妇终于搬进位于法明顿路108号的新房。这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两层楼房,在复斜式的屋顶上有着明亮的天窗,二楼是宽阔的开间,在那里,哈特福德的城区和周围的农田都能够一览无余。为了照料好这个家,吉诺斯雇了个园丁来打理花园,还有个黑人妇女料理家政。约瑟夫则在整个春季都为孩子的新家忙碌,修建篱笆围墙、翻松土壤,然后种上草莓和各式各样的树木。

有了稳定的家庭,吉诺斯·摩根在事业上一帆风顺,不久之后,家族又诞生了新成员,第三个孩子是女儿,取名玛丽;第四个孩子是男孩,取名吉诺斯。这些孩子们的到来给家里带来更多生机,约瑟夫也喜欢带着孙子孙女们坐车去农庄玩耍,从和大自然的接触中积累更多生活的经验。

1845年,经济萧条结束,豪—马瑟公司果然挺了过来。在父亲的资助下,吉诺斯又在公司中追加了2.5万美元投资,此外,他也购买了多家银行、保险公司以及铁路公司的股份,顺利进入纽黑文和哈特福德铁路局担任董事。这个铁路局在五年前就开通了首次行驶在纽黑文和哈特福德之间的火车,时年3岁的皮尔庞特·摩根第一次开心地坐了火车,他大概想不到,自己和铁路事业的故事远未开始。另外,这年秋天,吉诺斯还成为哈特福德火灾保险公司的董事,这源于他个人名声不断上升,当然,投资其中也是重要因素。

1846年秋天,吉诺斯把皮尔庞特·摩根送到了位于哈特福德和纽黑文之间的切希尔圣公会教会学校。但3个月之后,他就被接回了家,因为祖父约瑟夫病倒了。

约瑟夫概括而真实的日记是长达数百页的生活记录,其中很少提到自己的健康状况。这一年开始后,他却不断抱怨自己的身体,在67岁生日之前不久,他写道,如果他的背疼和慢性消化不良得不到缓解的话,恐怕他这副老骨头就要完蛋了。

小皮尔庞特回家看望了祖父,然后度过圣诞节,被送到哈特福德郊外的帕维林家庭寄宿学校读书。4月17日,他的10岁生日到来,爷爷约瑟夫邀请所有的孙子们一起喝茶,但家人们并不知道,约瑟夫此时在日记写下了这样的话:“人生就像是一场赛跑,而我的比赛快要结束了。”

1847年的7月23日,约瑟夫·摩根去世,享年67岁。

约瑟夫一生勤勉,去世前不久,他还在农场耕种土豆,并将干草运到市场出售。他年轻时几乎只是扛着锄头的农夫,依靠勤劳和汗水为家族开辟了事业大道。这条大道起初狭窄而日渐开阔,回首望去,那儿有他乘坐马车、火车和轮船的奔忙背影,有波士顿、华盛顿、纽约的城市景象,还有遥远的肯塔基州的茂密森林……

最后时光中,约瑟夫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着手交代财产的分配和继承,他给子孙遗留下大概100万美元的财产。其中,大约有9.2万美元的房地产,其他的是在各个银行、轮船公司、运河公司、桥梁公司和两家铁路局里的股份,更重要的则是他在伊特纳保险公司里的大量资产——这些几乎是他后半生所有的心血。

这一年,吉诺斯·摩根34岁,儿子皮尔庞特·摩根才11岁,两人承担着失去至亲的痛楚。但未来的道路遥遥可期,他们接手的除了一笔开创家业必不可缺的财富,更有属于摩根家族特有的勇气、智慧和经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