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野鹤-东篱杂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1 19:54:12

点击下载

作者:秦黎明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闲云野鹤-东篱杂文

闲云野鹤-东篱杂文试读:

1、开篇随想

    东篱杂文第二部《诗酒江湖》于上周圆满完成,共10万字之多,一百篇。内容包括《诗酒江湖》《指上闲聊》《文字治愈》《一家之言》《渐行渐远》《闲云野鹤》六个内容板块。

    起了这么多板块名字,其实也并不拘束于此,为什么要不断换题目,因为总是叫一个题目,读者会觉得乏味,自己也觉得很傻,这样换换题目,还可以换换心情。

    内容上大致包括:诗词介绍,日常闲谈,影视评论,人生随想,画画理论,文章短小精悍,甚至不足百字,有感而发,无感不罗嗦,充分体现一字千金的作家情绪。同时也可以了解这个人这一年来都干了什么,去了哪里,看了什么?东篱这一年的人生轨迹也了然纸上。

    不写东西会死人啊?!是啊?对于东篱来说或者会,什么都不干那种空洞的生活会带来无限空洞的内心,至少会得抑郁症吧。

    写完了就表达完了,在微信读书上结集亮相,自己闲的没事的时候,打开微信读书自己听一听,忽然会感慨,敢情去年还写过这些思想深刻的文字。若饮燕京啤酒,小小陶醉一下,很是不错。

    从此开启第三部《闲云野鹤》这是续了第二部最后一个板块的名字来的,以为今年活儿不是很多,也就是不很忙,于是就有时间画画。状态若闲云野鹤也。

   

2、毛泽东诗词赏析两首《沁园春》

    最近看了很多毛泽东诗词。觉得他的诗词和苏轼一样,具有开创性,也许不完全遵从格律,但是却将诗词写作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沁园春。雪》。为了保证不了解的人也能知道,原文附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词作于1936年,红军经历了长征,到达陕北,欲渡河东征,出师抗日之时。诗词采用古词牌《沁园春》填写,适时,中国文学已经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诗形式得到进一步倡导。为什么要开展新文化运动,说起来话长,不过记住其主旨就行了,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有学习的机会,另外,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文学第一次与世界接轨。

    诗词发展到二十世纪,巅峰已过,在原有体裁上束缚过多,不利于发展,这可能是胡适陈独秀等学者认为的。

    在这种大形势下,毛泽东的旧体诗写到这个水平,也是对旧体诗的一个新的发展吧,没有没落的文学,只有没落的文学体裁。旧的文学体裁注入新的内容和精神,也会带动文学体裁的发展。

    准确的说应该是词,该词以雪起兴,上阕写雪景,冰封,雪飘,长城,黄河,在雪天里的状态。用词通俗易懂,“红装素裹”一词已经成为经典,一下雪,大家可能想到的形容雪天的词就是“红装素裹”。而且,“江山如此多娇”一句,更是抒发了作者胸怀天下的志向,将历代帝王热爱的江山,比喻成女子,一个“多娇”尽显作者对江山那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胸无大志,难成此句。

    同时,这句也成为上下阙关联的过渡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因为江山比喻成美人,则征服江山的英雄则会折腰。后边就列举了一系列开国帝王。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题收尾。

    通篇都是毛泽东的伟人政治家一代开国元勋的气度,后来采访他,他说风流人物指的是人民群众,也罢。

    在当时大的背景下,红军成功长征抵达陕北,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毛泽东也确立了红军政权核心地位。

    下面再欣赏一首《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作于1925年,毛泽东被反动统治当局通缉,在离开长沙之前,所作。

    诗词同样以景起兴,寒秋,湘江,林木,苍鹰等。表达诗人入秋悲凉,同时又不甘悲凉,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表达此情,接着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对前路迷茫的询问,实际上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呼应之处,1925年诗人对革命的迷茫,在1936年就重拾信心。

    下阙是回忆年少时情景,长沙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毛泽东于1911年曾经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与同学蔡和森,何叔衡,陈章甫等到水陆洲游泳,畅谈人生和国事。里面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当时情形。

    最后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从当年豪迈慷慨之举,为自己当前迷茫的心情再次竖起自信。

    本词上阕“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潜底”已经成为名句,著名画家朱宣咸还画了一幅国画《鹰击长空》。

    下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在行文上突破传统,具有新意,现代美。

    使用现代词汇,古体形式,令诗词焕发出新的活力。   

3、毛泽东诗词赏析两首《满江红》

    提起《满江红》这个词牌名,人们第一印象想到的估计是岳飞。岳飞写的著名词作《满江红》,不说家喻户晓,也得妇孺皆知。欲知详情,自行百度。

    毛泽东也曾填写过两首《满江红》词,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六十年代,而且两首词写作离得很近,第一首写于1963年,当时中国与共产主义同盟苏联老大哥关系紧张,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是赫鲁晓夫,对中国采取种种不友好态度,中苏矛盾加剧,在中印边境起还起了军事冲突,苏联在军事上支持印度。赫鲁晓夫联合欧洲五党围攻中共,最终导致中苏关系决裂。

    现在先欣赏第一首词《满江红。答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此为一首讽喻词,上阕主要写了“四害”之一苍蝇,如何在碰壁之后的惨状,接着用两个典,第一个是“蚂蚁缘槐夸大国”,典故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有个名叫淳于棼的人,有一次靠着院中的槐树睡着了,梦见自己在大槐安国做南柯郡太守二十年,十分显贵,后因为与敌人作战失败,被罢官送回。醒来方知是一场大梦,所谓大槐安国不过是老槐树下的一个蚂蚁窝,南柯郡是槐树南枝上的小蚂蚁洞。这个典暗喻苏联自以为大国,而对中共的小视。

    第二个是“蚍蜉撼树谈何易”,说的是一只小蚂蚁想撼动大树是非常艰难的,而且是不自量力的。象征意义同第一个典。

    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环境中“苍蝇蚂蚁”蠢蠢欲动之态,充满蔑视,“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这句意思是,等到西风落叶时,就会飞鸣镝,你们这些苍蝇蚂蚁日子不好过。“鸣镝”是古代匈奴发明的一种响箭,此处代表中共在国际环境下要公然反对苏共分裂联盟的行动,具体表现在其后,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中共中央以《人民日报》和《红旗》编辑部的名义,相继发表9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

    词的下阙是写的中共要做的事情,努力要开展这场国际论战的紧迫性,“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用形容象征的笔法写出国际形式的风雨变幻,国内民众的气氛,最后一句“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说明作者斗争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下面是郭沫若《满江红》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郭沫若同样在这种国际环境中写的这首词,因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待问题的结果也不一样。对于郭沫若,这种国际政治环境的出现,是“沧海横流”“天垮下来”,“世披靡矣”。毛泽东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苍蝇,蚂蚁”类罢了。

    其襟怀和气魄不同也。

    第二首《满江红。庆祝第一次核试验成功》

    “小丑下台应欢送,礼炮轰隆。原子弹,说爆就爆,其乐无穷。十年丑史归尘土,一阵惊雷卷飓风。笑老修,大势已去矣,敲丧钟。

    忆往昔,来势凶,众喽啰,瞎起哄,君不见人民,自古英雄。螳臂挡车千钧力,庄生梦蝶一场空。看东方火炬赤旗舞,万里红。”

    这首词语言平白,字里行间表达老泽东喜悦之情,与苏共决裂之后,苏联撤走专家,并要求中共还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第一次核试验成功,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在军事上完成自我壮大,所以主席会说:“螳臂挡车千钧力,庄生梦蝶一场空。”苏联等修正主义者的诋毁和孤立中共的阴谋都会成空。

    前后两首《满江红》词,毛泽东政治家与诗人情怀融为一体,完成中国诗词这种形式在国际范围内的抒情及政治表达功能。这也是一种创新吧,不知道全世界各国如何翻译这两首诗词的。   

4、书到用时方恨少

    大库书城向我要以前写的小说。我顺便推荐了近年的三个长篇和一个诗词集,还有一个杂文集。管理员见数量很多不由赞叹。我自己也觉得这些年没有白白虚度,写了这些劳什子的东西。不管好坏,也算立言了,呵呵……管理员评价我:前半生写这些东西,后半生评论这些东西,一生功德圆满。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些乱七八糟,一个圆满的人生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呢?!没人知道。

    昨日又开始画画,去奥森回来拍了不少照片。秋日之景令人产生原始创作冲动,艺术的起源就是这种冲动产生,看见美景不记录下来好像不对,而最直接的办法是画画,自己虽然不是艺术家。

    起初画了三幅画,《树干》《跑道》《黄叶》。用一尺半见方国画宣纸,水墨。算是创作吧。创作的好处在于需要思考,比如《树干》一幅,研究主次关系,树干是主,用浓墨点染,用双勾法勾出树叶,然后染绿色。树干后的河岸,远树都是辅,用淡墨表现。其他两幅画也是如此。分析完画法,就算是策划完毕,实施阶段还需要技术,双勾也好,点染也好,不是说说就行的,画的时候,往往眼高手低,一出手就画到自己满意,那是需要功力的。但是画树干时候点染上很多墨点是很抒情的一件事。

    《跑道》一幅,树林的表达还不够,真的不知道后边的树怎么画,这是纯粹技术问题,就是连策划层面也没有解决,于是胡乱画了很多黑粗的笔道,算是远树。用蘸满朱砂的羊毫提斗一笔涂抹出一条斜刺的跑道,是很抒情的。虽然每次画完都留有很多不满。于是又翻看吴冠中先生的画册,看《白桦林》一幅是怎么表达的。

    《黄叶》那幅画最过瘾的地方是用狼毫小笔勾出叶子轮廓,一个个轮廓勾出来,又快又要堆积在一起,处理疏密关系,勾完叶子用焦墨穿插画上枝干,此时会有成就感。然而还没完事,最喜欢的是用淡墨一块块涂出小路上的石头,不是乱涂,就是一笔两笔就出效果。水墨的神奇之处在于,你画下去想用什么笔法出什么效果是一种创造。但是这种创造是未可知的。

    作为一个没有美术根基又有灵感的创作者,缺乏的就是技术,这就需要美术训练。

    于是收了三幅画,开始美术训练。临摹徐湛先生花鸟画册。临摹了三幅《鸡冠花和鸡》《大鸡和小鸡》《竹子和鸡》。

    大写意画法,是一种很抒情的画法,寥寥几笔表现形象,例如:公鸡的羽毛和身体,浓墨淡墨泼洒之后点染。鸡冠花也如此,花冠纯粹点染,随意性比较强,又要节制。另外还有竹干,一笔下去浓淡表达明暗。水墨画的诞生绝对是个奇迹,这在西画素描中要多少线条才能涂抹出这种效果。

    吴冠中先生的画为什么这么大名气,因为创新,将西画油画的画法用水墨表达。所以是中西合璧的作品,这在中国美术史上绝对是个创新。

    每次画画都深刻体会什么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说:想创作时候难以有技术。画画如此,写作亦然。

    画画完毕,心情甚好。   

5、冬日冷清,写诗治愈。

    冬日冷清,写诗治愈。

    开车上北五环,进入匝道看见路边银杏正落叶。头脑里突然出现“宝马踏秋风”之句,但其实不妥,首先开的车是大众品牌速腾,钢铁金属之物,非肉身马匹,另即使勉强认为开的是“宝马”,但入诗词也会引起歧义,必须注释:开车为宝马牌轿车。宝马车一般都是有钱人开,估计那些人会写诗词的也不会多吧。

    另外“踏秋风”“踏”字使用不当,既非肉身真马,车轱辘只能碾压,若改为“速腾压秋风”实无诗意。

    由此看,诗歌消失特别必然,田园牧歌的农耕时代既然消失了,那么诗歌随之消失也属正常,可是开车上五环时候真的产生诗意,却无法表达。

    拥堵入五环后,群车在赛道内走走停停。天空灰暗,废气污染。到处是铁壳子四个轱辘,摇滚乐更适合工业时代,重金属,嘶哑嗓子,798高大废弃厂房,管道交错。这也是种艺术,但不是诗歌,至少不是古代诗词。

    在五环走了半圈进入亦庄,亦庄大路辽阔,人烟稀少。适合发呆,冥想,放空。有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感觉。但也并不恰当,没鸟,没山。而且偶尔有人。各工厂门口都有保安,有电动大门,电子屏幕,路边落满黄叶,看见路边黄叶,微有诗意。

    客户处有人间烟火,培训,发牢骚,去食堂吃饭,有好几个菜可以选的那种。衣着统一,气质统一,但不同于金融街或国贸的统一。中关村是不统一的。

    以后退休了写本小说《咨询秘籍》,像金庸的《九阴真经》,没办法叫《射雕英雄传》或《书剑恩仇录》这种名字,因为不适合。总不能叫《咨询精英传》或《标车恩仇录》,实在不恰当。哈哈。

    把得罪我的客户都写成坏人,这主意不错。李莫愁,欧阳锋还没有,江南奇怪,桃谷六仙,郭芙倒是已经有了合适人选。

    别问我是谁。   

6、简素的一天

    晨起,曰周一,内心沮丧。

    早饭,手抓饼两只,鸡蛋两枚,平底锅煎熟。三元牛奶一盒,取大汤杯倒满,入微波炉加热一分钟。

    开车上东四环,霄云桥有故障车,通过需29分钟。

    迟到半小时。远洋国际中心,地下车库已满,保安协调了一个碍事的车位,留了手机号。

    检查资料一小时,向负责女生指点错误。

    已经中午,不吃饭,开车离开。

    东四环恢复交通。开车惬意,可以思考。

    午饭,砂锅羊肉汤,切白萝卜,白菜,倭瓜,洋葱若干,一起倒入砂锅中,大火煮沸。撒盐,香油,面条若干,炖十五分钟起锅。

    吃饭中,有客户发来做好的资料。答应下午看。

    饭毕,吃大蚕豆6颗,橘子3个。进卧室睡觉。棉被温暖。

    醒。烧水。喝茶。发呆。

    手机短信提示楼下菜鸟驿站有包裹。

    坐于书桌前。回答客户问题,处理上午客户发来的资料。

    有人敲门。起身开门。快递。收六品堂宣纸一包。

    下午四点半换了运动服出门。楼下还有阳光。

    西边公园有树木。落叶。凋零的花。

    手机中有一百个朋友的微信。

    编辑了一段打算给一个大姐,又没发出去。

    不想打扰无辜的人。

    踩着落叶,走路,活着的肉身啊……

    美国,在很远的地方,飞机要穿越太平洋,13个小时。

    月亮升起了,小月牙,今天是月初?!

    路灯亮了。有脚步声,自己的身影。李白的诗。最没用的,流传了下来。

    菜鸟驿站取了包裹,是冯唐的书。

    不喜欢这个人,却想看他的书。

    晚饭,生米粒冲进电饭锅时,有清脆的声音。

    肉丝。茭白。一起炒。

    微信提示。加班。   

7、从微信订阅号看心灵阶跃

    阶跃,阶段飞跃。原词来在信息工程技术,如阶跃函数,阶跃响应等。这里仅适用其字面意思。

    我在2012年附近开始使用微信,微信出现的时间具体待考。

    那会儿的朋友圈人不多,也没有大规模的公众号出现。现在微信功能无所不能,已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我订阅的公众号种类繁多,按照其功能至少但不限于以下几类:新闻时事,文学创作,销售平台,心灵鸡汤,健康养生,财经分析,娱乐影视,宗教教育。还有的是其中两类的杂交,比如六神磊磊的公众号,既是文学创作,也是销售平台。

    微信实现了24小时全方位和你周边的人在一起,当然是虚拟环境中的。无时无刻不可以和对方说话。

    通过公众号获取信息资源成为生活常态。过程中对公众号进行了订阅,删除,筛选过几次,那种配着美图的美文,说的道理似是而非,安慰受伤心灵的鸡汤类公众号没有了。配着图表数据的财经分析类公众号置顶订阅号榜首,叶檀财富,秦朔朋友圈等,其实自己不炒股不买房,就是关心一下国家经济。

    文学娱乐圈名人,高晓松,窦文涛,许子东,王朔,刘慈欣,还有刚才说的六神磊磊,冯唐都建立了公众号,和名人在一起,貌似不错。其实这些订阅号,只有冯唐和六神磊磊是及时更新的,其他都差不多不怎么更新,估计不久也面临被删的风险。

    记得有个叫麦子熟了的号,订阅很长时间,后来忍痛删了,发的文章有点小资,细品又没什么味道,实质是鸡汤,最后被删。

    果断删鸡汤文,也说明我的心灵正在强大,不需要鸡汤。

    心灵强大,但是也需要喂养,喂养心灵已经不是鸡汤,是艺术和文学。2014年学国画和书法之后,订阅了民国画事,书画新风景,及时接收书画评论欣赏,同时还可收到画展消息,跑去看展览真迹。

    在学习和研究书画和文学过程中,发现台湾一脉岛省有见地的人物,订阅蒋勋,欧丽娟的号,可以从另一角度认识书画文学。

    后来又定了若干新闻时事号,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还有几个影视评论号也不错。

    最后觉得看人家的不过瘾,这种浩浩汤汤的自媒体平台,三千分天下的局面,也应有我一份,于是干脆自己也做了个公众号----碧溪堂书画小酌,专门用于自恋,发自己的书画,文章,也学人家做了几个主题,诗酒江湖,专门发表诗歌评论,自己写的诗词;指上闲聊,专门发一些杂论;散打,杂文加即时经历。当然以后还有很多要建立,或者废弃。

    又开始断断续续写小说,偶尔看年少时写的那些情情爱爱作品,自己都不好意思再看,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编出来的。《相见恨晚》中有个人物叫苏小魂,以后可以拿来继续写他的中年。

    这主意不错。   

8、年轻一代的艺术观是不是肤浅?

    周六去世纪剧院看舞台剧《三体》,真人演的,效果不错。

    《三体》小说评价很好,也在国际上获奖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投资商去将这个小说拍成电影或电视剧。

    背后原因可能是,赚不到钱吧。

    赚不到钱的原因,是观众少,没人喜欢科幻片。

    中国有的是历史可以拍,拍完就可以赚钱,观众的情趣还在宫斗?!前两年红极一时的古装片《琅琊榜》。估计没几个人能说出是什么朝代的片子。尽管个个看的津津有味。

    制片人邀请几个鲜肉去演一下杨东好像也不错啊。

    宫斗剧太多,胃口不好,以至于电视我都常年不开了。电影宣传的大片也不怎么看了,对张艺谋也很失望,从《英雄》到《长城》一路走来都不怎么好。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等也还好吧,但是在表达人性等方面感觉还是不够。其中好多桥段很尴尬。

    如果观众只是为了看鲜肉的脸而看电影,我觉得年青一代也太肤浅了,这么肤浅的年青一代,中国在艺术层面真的无望了。

    昨天看了一部法国片子,讲的一个艺术家如何经营博物馆的事,拍的平常,也没什么大制作,但是表达人性关系方面很深刻,看完之后有思考的空间。

    那么多新拍的古装片我都看不下去,因为我觉得没劲,金庸的小说肯定是武侠经典了,可是为什么我只喜欢香港无线版的呢。看这些老片真的是一种艺术享受,从剧情,人物演绎,到音乐,台词,整体的飘逸感。

    大陆拍的挺难做到的,而且越来越差,以前觉得李亚鹏周迅演的不好,后来再看看那些年轻人演的,更差了。

    最近看了一集新拍的《笑傲江湖》,看一半就受不了了。真不知道这些年轻人看过原著吗?!

    娱乐圈还有没有艺术性?为什么是这种局面?难道真的像冯小刚说的有垃圾观众,才有垃圾电影。

    讲老实话,冯小刚拍的一些贴近生活的影片还是不错的,从《甲方乙方》到《芳华》,很生活化,也表达人性,不是都纯搞笑。

    《泰囧》这种片子我是不会看的,太低幼了。王宝强能成名,一方面不是有观众喜欢他那形象吗?反正我不喜欢,除此之外,我还不喜欢郭德纲,赵本山等那类艺术吧。搞笑之后呢,留下一片空虚。王宝强的那种装傻充楞我更不喜欢,不做作吗?!

    张艺谋最近又拍新电影了,《影》,水墨画面,好像还是武侠古装。我特别想知道,除了古装武侠,现在生活你们什么都挖掘不出来了?能不能拍点时装剧,农村生活都市生活都好。看见古装剧就胃口不好。

    《我不是潘金莲》还不错,但是太偏远了。中国农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都那风貌?至少北京郊区应该不是吧。

    世纪剧场看《三体》还是满座的,演员也演得很入戏,编剧将一本书浓缩在三个小时内完成,剧本设定很紧凑。

    坐在我身边的阿姨看的哈欠连天,一会儿吃苹果一会儿喝水。下半场时候她就不见了。

    想起我儿子曾经和我说的一句话: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让上一代人与新一代人之间产生了更深的代沟,更难沟通和相互理解。特别对那些上一代人,高浓度时代变化,不学习提升想立刻进化太难了。

    买个智能手机很容易,只要钱够,但是要立刻让艺术修养审美来几个阶跃,太难了。

    不过看到还有那么多年轻人认真看完下半场,并且,当谢幕时,汪淼出来预告,明年还将排出《三体》续集《黑暗森林》时,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希望总是有的,正如脚下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思考题:有谁知道《琅琊榜》是以哪个时代背景写的小说?   

9、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不学习还等什么?

    二十年内,通讯方式从电话座机,BP机,跃升成智能手机。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照相机,纸质书,银行,商场,都全部或部分的被智能手机替代了。

    智能时代的来临,是革命性的。据说,到2029年,人类可以实现永生。

    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等视听平台一夜之间拥挤进那么多名嘴大咖,公知,纷纷亮出腹中韬略。

    时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每每有高考学生问:学什么专业更具有前瞻性。

    实际上,现在的学校提供的真的就是一种基础教育,在人类漫长的一生中,受过本科教育之后,你不可能永远从事一个行业,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不断学习,是未来人类必须要经历的。

    学习,受到好的教育,无疑是千百年人类晋升自己的捷径。

    古代科举制度,考写诗,促成了诗歌充斥了半个中国文学史。优秀的精英阶层都会写诗,聪明人都会写诗,实际上并非只有唐诗最好,历朝历代会写诗的人很多,诗词质量也很高,至少比现在人写的高。

    有人问,那不是还有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吗?这里要澄清一个误区,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五四之后新文化运动定的基调,是胡适等人在中国发展到清末民初时,将中国文化史定位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实际上,一直到清末,写诗,一直都是文人的重要文本形式。“五四”定的基调,影响了近一个世纪,包括对大陆对台湾中国学者的影响。

    解放之后,大陆建立高考制度,一改古代重文轻理的风尚,科学进入高考考核范畴,从1978年高考恢复算起,40年来已经有40届人才进入中国,参与时代建设。促成了中国全方位发展。

    在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在美国技术比较先进。在中国民间,不断有家庭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从本科到博士。主观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前途,客观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更优质的人才。

    2008年,我去北京南四环一个服装厂做咨询,其中一个副总经理对我说:“他们从来都不让小孩子读书,只要学会做生意,就成了。”当时他开着宝马,在北京买了房子,他觉得人生已经抵达巅峰。

    10年后的今天,北京,已经有多少宝马车,多少高楼。又有多少企一代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等先进国家读书。

    而那服装厂早已经不复存在,在全国范围提出产能过剩,产业升级的今天,再看这个副总当时的思想和言论,是多么短视。

    解放后毛主席曾经听到专家说:外行领导内行。毛主席承认他说的对。

    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解决了第一代领导人的忧虑。

    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上海交大电机系毕业。理工科本科,会英语和俄语两种语言。

    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内行终于领导内行。

    终生学习,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   

10、盛宴不必散场

    傍晚,西边公园林木萧疏。有落叶。

    树林远处有一线天光,晚霞的余晖尚未消退。

    走在风里,红色栽绒棉服温暖,灰色旅游鞋的翻毛笨拙而厚重。踩着枯叶,听着风声掠过,风不狂,柔美,还含有夏季的余温。

    《水浒传》结局,宋江吴用等人征方腊损兵折将,离开朝廷归隐,在一处叫蓼儿洼的地方居住,一起回忆梁山泊起义。那蓼儿洼颇似当年的梁山泊。

    林子中都是惯常树木,并不名贵,多是杨柳,也有枫树,法国梧桐,叶子尽落,红黄一片一片。

    树枝和树枝之间筑有鸟窝,简洁,与世无争,超然,又风雨飘摇。

    走了多少路才能到达内心的宁静,此地此刻,即到达。

    下一代十八岁,人生才刚刚开始。

    上一代八十岁,方才离世。

    这一代,45岁,已过完人生上半场。下半场要怎么过?重新定位,思考。

    枝叶缝隙中隐约出月亮,雾霾遮蔽,朦胧似水。

    远去的人,不知到了何方,会不会有机会再相聚。

    父母离去,原是盛宴散场。

    路灯亮了,投下身影。这里是不是我的蓼儿洼。   

11、诗词可饮

    写诗一定是年轻时候的事。

    那时朝气蓬勃,希望丛生,荷尔蒙全面爆发,人生具有各种的不确定性。

    李白年少时本来打算当个剑客,内心侠义,但是又能饮酒作诗,写了很多,然后背着诗词出四川到长安寻找入仕之途。那时他二十七岁。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这是李白二十岁左右居住四川时写的诗《登锦城散花楼》,气势已不俗。

    蜀僧抱绿绮(琴名),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首《听蜀僧睿弹琴》更显气魄和豪迈。

    背着宝剑和酒瓶浪迹天涯,结果还是个文青。又一边走一边记录自己经历的一切,于是创作了一个诗酒江湖。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孔子)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是在山东时候,李白遇到太守李邕时写的诗,有气吞山河之气象。

    李白写剑客《侠客行》。

    到长安,李白遇到王维,二人同龄,都生于701年。

    王维仕途顺遂,开元年间(731年)状元及第,官做过右拾遗(皇帝参谋)、监察御史(国家纪委书记)、河西节度使判官(军区司令秘书)。肃宗时候做到右丞(国务院总理)。

    公门暇日少,穷巷故人稀。

    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

    不知炊黍谷,谁解扫荆扉。

    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这是王维写的《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王维生活的不错,去拜访友人后写的。

    鹿柴( zhai)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这首也是王维写的,空灵有韵味。

    李白终于43岁被诏翰林院作诗词,成为玄宗御用文人,王维那时候已经做官12年了。同人不同命。

    王维的诗佛系十足,如《竹里馆》,也不激昂澎湃,还很情意绵绵,如《相思》,更没有各种对社会的不满,如“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因为王维仕途顺遂。

    能力成就仕途,经历成就诗歌。

    王维具有政治能力,也具有文学才华。欧阳修,王安石亦如是。苏轼介乎之间。

    李白在长安待得不舒服,要求离开,然后被玄宗“赐金放还”。在河南开封与山东单县漫游中遇到杜甫,杜甫当时30岁也不是很顺利,他几次考试都落榜,最后也通过举荐方式得了一个小官。杜甫惊羡李白诗词才华。其实杜甫的词写的也不错。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这首《饮中八仙歌》就是杜甫写的,杜甫的诗也不都是沉郁顿挫的,里面写了八个人物,被称为八仙。读者自行辨识吧。

    古人已去,能流传到今天的,都是好诗词。

    若以现代人观点论诗词,可分四种境界;

    第一种,白开水,言之无物,品之无味。写作者能力不够,或者水平就这样,为何能现世,因为占有资源。如乾隆皇帝的好几万首诗。

    第二种,茶水,有些味道,至少能引起关注。

    第三种,酒,有味道,吸引人,饮之久会沉醉其中,百读不厌。

    第四种,大烟苗子炖汤,上瘾。

    唐诗整体达到了茶水的水平,其中夹杂着酒和大烟苗子汤。   

12、说说画画这事

    小时候喜欢诗词,还会写。

    初中之后写过很多,百分之一百都遗失,一首都没剩下。

    高中时候和文科班学美术的女生去少年宫蹭学画画,突然看见橱窗里展出的学员国画,一下被宣纸和墨色吸引住。当时的感觉,就是觉得那种画有灵性。

    那时候不知道那是宣纸,有点像老家农村糊窗户的白纸,后来问了同学才知道写字和画画都要宣纸。宣纸很贵,学国画的课程需要50块钱,每周都可以去。我想了想,我觉得我妈不会答应我的要求。都没敢和她说。

    之后生活继续,毕业,升学,就业,结婚,生孩子,换工作。一直都写啊写,因为写作是最节省花销最少的一种表达方式。我妈总要给我钱买笔和本吧。

    高中毕业那年我妈在我装书的纸箱里发现了《芥子园画谱》,线装老书。

    我妈知道我没好好学习乱买书的罪状,我的内心也很自责,觉得花了多余的钱。

    不过毕竟考上大学,算是将功折罪吧,我妈不那么管我,我暑假也可以在家临摹芥子园画谱了。不过都是用的报纸和最便宜的墨汁。我向往的宣纸一直都没买。

    四十岁的那年,又看了一遍《月亮和六便士》,学画画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内心还有国画大师的梦想,不要笑我的理想太远大狂妄,不远大狂妄就没法有激情。

    一把年纪,报了望京的国画研修班,一个比我小十岁南京美术学院毕业的老师教我,和一堆小弟弟小妹妹,家庭妇女们一起学国画,因为还算有点书法的基础,很快学了起来。

    先学齐白石,简单,易上手。

    我妈在我家疗养期间,我给她画了不少倭瓜,冬瓜,丝瓜,大白菜,我妈是菜农出身,看了很高兴。觉得又回到菜园了。

    画了牡丹,荷花,柿子等我妈喜闻乐见的题材,都是吉祥话,什么事(柿)事如意,家(麻雀,又叫家鸟)和(荷花)万事兴,花开富贵等。挂在老家的墙上,我妈疗养完回家之后,日日对着墙上的画朝夕揣摩。

    学画画的事越闹越大,给家里客厅取了堂号:碧溪堂,炫彩阁。画了梅兰竹菊,替换了以前墙壁上的古画影印本,画了四副荷花,挂在儿子卧室,儿子属龙,龙喜欢水,荷花水生。家里的国画还是要讲求点寓意吧。

    买了不少名人画册《齐白石》《吴冠中》《潘天寿》《黄永玉》等,又重新买了《芥子园画谱》,四分册的,比我以前买那本纸张好,但是印刷质量不如从前,我那本《芥子园画谱》后来不知道被谁借走了弄丢了。

    研究了齐白石等系列画家,自修了《中国美术史》,主要以台湾蒋勋的书为教材。又定期去东三环的中国画院和通州宋庄去看展览。

    其实798也是有好作品的,不过老觉得那地方有点装。咖啡就一定比茶好喝吗?!小资也可以披着布衣穿着洒鞋的,不一定都西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文化才是中国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的根本。那么民族文化的代表和精华,古代就是唐诗宋词,儒家思想,中国水墨。

    画西洋画,没有文化土壤,根本就干不过西方,听陈丹青在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讲《局部》,西洋画都灿烂了上百年了。而那里的中国厅展出的就是宋元时期的水墨。

    看的展览越多,越觉得中国没有好画家,为什么?因为学养不够。

    实际上诸事相通,学习修为不到达一定高度,很难会对艺术有更广大的深度的认识,王维创建了山水画,王维是当时一等一的诗人,文化名人,还是政府官员,属于文化精英,诗词歌赋文章音乐都不差,画画才能入无人之境。

    我想好的画家也许会出现在理工科学生中吧。就写作而言,王朔不会到达冯唐的高度,韩寒也干不过孙睿。因为读过书的人,走的会更远。

    一边画画,一边写了小说《炫彩阁旧事》,算是长篇。主人公是个喜欢画画的男生,也算是介绍了画画的事。

    当给画画这件事一个交代。

    今年夏天我妈走了,过去无论怎样艰苦,毕竟我还是曲折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当然没成为大师,也不想成为了,也成为不了了。

    可是毕竟和她一起时候,画了那么多画,让她知道那本《芥子园画谱》不是乱买的。

    我们这一代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要完成父母给的使命。   

13、忽然想到

    这题目是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借来一用。

    台湾学者欧丽娟对白居易颇有微词,说他为了文史留名才写了那么多同情民众的诗词,其中疏乏真情实感。她这么一说我立刻觉得此言有理,就想起中学时候学习的两首诗《观刈麦》和《卖炭翁》。当时我也没觉得好在哪里,原来并非我没有同情心。

    相反,我觉得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笆行》都很有文采,同样是叙事长诗。欧丽娟女士说,白居易不仅没有真的同情劳苦大众,反而十分艳羡长安的官僚生活,《长恨歌》描写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自然骄奢淫逸。《琵笆行》中的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想必也非劳苦大众阶层,然而白居易却认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然后“江州司马青衫湿。”老白被贬江州,过的外地官员生活,便以为自己沦落,还哭。其对长安帝京的生活有多羡慕可想而知。

    作家莫言,物理学家杨振宁,国画大师范曾一同登上《开讲啦》讲台,交流沟通科学与文学,节目煞是好看。

    莫言在台上以故事的方式说话,比较健谈,谦虚内敛,语言幽默。

    杨振宁说话直白,逻辑清晰,有网文一直对其毁誉参半,皆因其夫人之故。看了这期节目,觉得老头很有水平。对科学的执着和热爱,并非虚幻和虚荣,与当下学术界浮躁之风完全不同。

    国画大师范曾对比二人显得略逊色,在科学与文学之间,艺术应该是更具创造力的一门学科。范大师最后拿出两幅个人真迹,当场送给莫言和杨振宁。

    周一和周二讲了两天课,仿佛寻找到失去很久的专业感。冯唐那厮的书已经看完一本,其中内容很好治疗我的心情,减少抑郁的几率。

    这就是行文的趣味性,喜欢他那种不羁和有知识的样子,总会用通俗的语言将一些事物道理讲清楚,对生活感觉细致入微。

    喝酒,喝茶,写毛笔字,开咖啡馆。生活的像行为艺术。

    以前住在单位的公房,进出小区都是老同事们,低头不见抬头见,打各种招呼。现在住在商品房居住小区,所有人都不用打招呼,住了十年以上也没有几个熟人,有几个熟人也不用老打招呼。忽然一下很怀念以前的生活。

    我的熟人都以灵魂的方式聚集在朋友圈。这就是年轻时候不能理解的所谓虚拟社交。虽然每个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是看不见摸不着,只是一群影像。

    默默观察由一群陌生人聚集的群,群里的人像生活在平行宇宙空间中,互相可以观望但是无法干涉彼此的生活,有几个活跃的自娱自乐发链接陶醉。之间绝无欣赏喝彩,也许是内心默默,毕竟生活在平行空间。

    古人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甚为有理。   

14、退一万步看上海大妈大爷的狼性

    前两天看新闻,上海进博会上试吃环节,上海大妈大爷争夺盘子抢夺饭碗,独领风骚。被各界批驳认为没出息,小崔还说太有才了。哈哈。

    如果把历史的长河拉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那时候的中国人彬彬有礼,颇有君子风范,当时却被英国打得落花流水不亦乐乎。

    接着就是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后来陈独秀李大钊等先知在北大分析国人为什么这么奴性而没有狼性?总结是因为几千年儒家思想统治结果,所以才有了新文化运动,废除旧思想,希望培养出中国人的狼性。

    又经过近百年的革命、建国、改革、开发、发展,意识形态重新定位,目前看中国大妈大爷的情况好像培养出一些狼性了。

    进博会,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简称。各国贸易人士来中国展示自己的产品,目的是向中国销售。与1840年英国人用船载货物来中国销售类似,不同的是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大国,不需要那么多商品,所以没卖出去,结果将鸦片引入中国,带来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照圆明园,据说当时他们本来要火烧故宫的,后来因为一个有学养的将军觉得这是对文化的犯罪,于是改火照圆明园。同时抢走了大量的中国宝贝,目前还在大英博物馆展览。圆明园兽首本是我家宝贝还要自行掏腰包拍卖才能回国。

    160年后,当年的士兵后代历三世,又来上海卖东西,当然现在世界规则变了。不过我们大妈大爷就吃了他们点吃的,而且还本是免费试吃。

    跨越160年的历史长河,人家公然抢走的东西都敢展览出来,咱们在规则范围内吃点东西,大爷大妈们到底做没做错?!

    狼性的恢复需要上百年时间,我们不能总是按照别人的规则办事。

    试吃,只要是都吃了没浪费,还节约了能源又有什么问题。   

15、对张艺谋期待不能太高

    在歌华花了5块钱看了张艺谋的新片《影》。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真的很大,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电影导演身上。张艺谋在电影历史上辉煌过,也获过奖,但是还是应该以平常心来看他,一个人的技术和能力是有限的。

    首先,从题材时代上讲,故事发生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感觉是战国时期,时期贫乏,自《英雄》以来,《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城》,都发生在古代,总是觉得没有超越。故事情节也很中国,演绎计谋,宫斗故事,没脱离《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影子。

    第二,从画面来说,全色调水墨基调,胡军(饰演杨苍)与邓超(饰演境洲)对决双方在太极图案上对决,苏绣上的草书书法,主公用毛笔写的行书,先不说战国时候有没有草书和行书,有没有精致的苏绣,这些都是中国元素。还有竹林,张艺谋得有多热爱竹林啊,自李安《卧虎藏龙》在竹林中拍摄后,《十面埋伏》里面已经出现过竹林,这里又出现了,有《卧虎藏龙》的影子。

    第三,从感情上讲,整个影片没有感动观众我,是一个技术片,但是缺乏最基本的感动,情节设计还有些悬念,但是并没有什么地方唤醒观众的共鸣之处。想起香港李仁港导演的《见龙卸甲》,也是个古代扯片,但是有最基本的人性分析。能唤醒观众,为赵子龙的磊落和罗平安的嫉妒感到遗憾。情节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有《英雄》的影子。

    第四,演员演技,全片演的最好的是胡军,吴磊也演的不错。饰演沛国这边的人好像都没进入状态。演绎过度,过犹不及。观众难以跟着演员进入情节,全部在感受演戏,这就坏了。境洲骑马回境洲,回家见自己娘那段还正常吧。

    第五,兵器的设计,铁伞,使用之前还要走两步猫步,不知道是何用意?!铁伞会转,还会发兵器,难道是从金轮法王的轮子来的灵感。吴军使用的大刀是关老爷的。邓超得和孙俪心意相通才能练好功夫,想起小龙女和杨过。

    第六,音乐设计,基本没有音乐,还好,有点老电视剧《东周列国志》的影子,没有音乐,无声胜有声?!这样讲故事,会有些拖沓显得,影片节奏不连贯。不过没出现一对决就打鼓很好。

    第七,感情戏,点到为止,邓超与孙俪,没庸俗化。还好。

    最后,张艺谋还是拍擅长的吧,电影毕竟不是纯风光片。作为摄影,是很美,也很中国,但是这不是电影的全部。没有内涵和情感,是电影的残缺。古代武侠片不是他擅长的。

    这部影片不如《红高粱》《菊豆》《归来》等。   

16、长篇的完成要靠两三读者

    翻看电脑里旧时文件夹,发现还有五六七八个小说刚开头,标题标注着未完待续。一个个打开看,有策划了大纲,人物,没有正文,想必是看了一本名著,激情焕发时弄的。有已经写了一章节,还很精彩,后边就无下文,这必定是一时意气之作,把小说中最想写的都写完了。还有已经写了好几万字,搁置着,进展不下去,没思路。

    翻看那些写完的,都上了掌阅,自己闲时也翻看,感觉用手机在掌阅上看完全是不同的心情。看了很久以前写的名字叫《轱辘人生》的,以现实生活出租车司机生活的为题材,不知道当时靠什么力量支撑自己写下去的,竟然写了十九万字。应该是迄今为止写的最长的一个小说了。

    那时文笔啰嗦,小说中评论多于描写,心理描写更多。还掺杂大量自己的幼稚想法,由于年轻时感慨多,也激进吧。

    不过现在看看,能看到年轻时候想法,有的还很先进,大多是不堪。

    现在每天写字顶多一千,再难有激情和体力写长篇,坚持一个长篇,一直延续一个故事,将自己陷入小说的感情世界中,不断构建新的情节,对我来说是很难的。尽管,现在的思想比以前成熟,对作品语言文字要求更高,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写个长篇的欲望,到底什么支持你写下去,明明知道这不是被世人看好的一个作品,也许就是身边那两三知己。

    当年每日一章节将小说发在QQ空间上,写了100章节,13万字,才完成了一个长篇《亮色》。尽管自己也不是很满意,但是就靠那两三读者支持写下去的。

    后来也是用同样方式,完成《身边的女人》后本段,本来我以为这小说也会像以前的那些一样只是未完,再难有后续。

    坚持着每天完成一两千字一个章节,其实写完一个长篇,需半年时间,也是很长的,不排除其中激情迸发,一晚上写两万字的情况。

    有个长篇开了头,没写完,沮丧的同时,也令生活增加点亮色,还有一件事等你去做,而且那件事是你喜欢的事。   

17、东篱作品掌阅销售数据分析

    年底有空,顺便去掌阅读书软件平台看看那些小说卖的怎么样,结果令我产生极大好奇,远非我的意料。

    现在将2016年-2018年三年销售结果统计列表,进行分析,也算是做了这么多年咨询,给质量体系数据分析条款(8.4/9.1.3)的一个范例吧。表一 2016年销售数据统计

   表二:2017年销售数据统计

    表三:2018年销售数据统计

   

    根据表一到表三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三年图书销售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2016年(1039本),2017年(1568本),2018(1377本)年销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为什么2018年比2017年数量少,也许是因为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大气候下经济环境不好,图书销售行业也受到波及之故。

    虽然如此,但是前途是光明的,希望2019年继续保持销售稳定。

    第二、言情小说仍旧是销售主流

    从三年排行榜前3名来看,都是言情小说,其中两本《色公子》《繁花》销售量居高不下,另外《风情》《向爱情投降》销量稳居前5名,虽然在排名有波动,也都是言情小说。

    从三年排行榜前五名来看,有四本都是言情小说。

    由以上结论可以看出,喜欢掌阅这种读书软件读电子书,应该是青年居多,故言情小说销售量大,有市场。

    其中现实题材的《轱辘人生》从2016年第15名,2017年2018年跃居前5名。这也充分说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2017年之后40岁以上中年人也渐渐喜欢读电子书,他们则更关心现实题材作品,这导致《轱辘人生》这种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销量增加。

    第三、诗词类书籍也很有市场

    《碧溪堂诗词》是2017年新上架的一本诗词类图书,每年也卖出7,8本,说明还有人读古体诗词,当然诗词品质好也是一方面原因。当下诗词土壤基本不具备,诗人已经快成为一种讽刺称谓,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还能卖出十几本,说明作者水平。

    第四、科幻、童话题材小说不受欢迎

    《铁骨柔情》是一个科幻长篇,作者唯一一部科幻小说。

    《炫彩阁旧事》是一个童话长篇,里面有关于绘画知识的普及。

    这两种类型作品不受欢迎,和整个社会阅读习惯都有关系。这种销售数据符合当下读者群阅读规律。

    第五、孤立现象分析

    《亮色》是一本通俗言情小说,情节单一,其书的亮点在于语言中的耐人寻味,书中引用大量诗词,是其中一个特点,如果仅仅是为了情节好看的读者可能会失望。该书2016年卖出10本,2017年卖出4本,2018年卖出2本,销售量呈现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2016年新上架之后,读者因为作者名气或阅读惯性选择了该书,属于冲动消费,后来随着时间淘洗,渐渐显现书的情节品质平常,乃至销售量下降。

    《时光碎片》是一本哲理言情小说,有自己个性,如果读懂了就会觉得好,如果读不懂就会觉得不好,取决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那种共鸣。2016年卖出3本,2017年卖出39本,2018年卖出10本,销售波动较大,完全依赖于读者群的品质高低。以后也将会出现大起大落销售的局面。

    《大头靴下的残红》是一本现实题材小说,但是一直销量不好,从侧面说明了这本书本身的品质。也就是以后都不会具备销售好的局面。

    针对以上数据统计和分析。

    2019年对掌阅平台上的书籍做如下调整。

    一、每年争取新上架一本书,为蓄存的粉丝提供新的阅读机会,满足其需要。

    二、对于有潜力的书如《时光碎片》《轱辘人生》等提高销售单本售价。

    三、针对一直卖的不好的书,如《大头靴下的残红》《炫彩阁旧事》等做免费阅读处理,或者特价处理。

    用文字打败时间。继续努力。   

18、声色

    把这些年所写杂文编辑在一起,曰:《东篱杂文》,其中内容划分三个章节,《散打》《诗酒江湖》《指上闲聊》,之后交大库书城及掌阅各一份,电子书出版。

    今年总算出新。

    实际上大多数作家都这套路,年轻时候荷尔蒙多,就写诗词,发生各种恋爱故事后写成小说。成家之后忙着生活,若生活幸福,估计那点才气也庸俗化,收藏点古董,研究个甲骨文什么的,算是有点成就的。若生活不幸福,那也许还会继续写诗词,写小说。

    我呢,算半拉作家总成吧,生活平淡无奇,所剩点点才气,化成对社会批判,没钱买古董,也没能力研究甲骨文,只写些杂文,记录自己思想言行,其价值相当东篱版《论语》吧,要不就起名《篱语》,总感觉有点不像话。

    闲时还画些山水,花鸟,聊以抒情。将来打算出版一本画册,名字已想好,曰《色色》。

    好像半生都和色分不开,小说将来收集在一起曰《情色》,打算朗读一批弄成音频曰《声色》,自己的画册当然就是《色色》了。

    去了一趟北京图书大厦,收获甚微,现在图书电商销售,还有电子版销售,图书大厦一半都在展示,不过人气很旺。

    躲在角落里找画册,看见好的作品就用手机拍照,回家临摹。太喜欢的画册还要买回家收藏,放在书柜里,可以随时打开观看。

    收集名家画册后,在对比他们的作品时,竟发现他们之间也互相抄袭。比如齐白石与潘天寿,都喜欢用长幅,上面留白多,不知道谁抄谁的,按年代论,潘天寿比齐白石晚出生,不过潘天寿和齐白石都受到吴昌硕的影响,也许他们二位都抄了吴昌硕也未可知。

    想起年轻时候写过一个小说《身边的女人》,里面男主就是整天泡在西单图书大厦里,因为他老婆开了图书公司,需要男主了解书市行情,来决策图书营销策略。有一点点觉得,目前为什么生活状况和小说颇类似,是我模仿了小说,还是小说潜意识写了未来的我,不得而知。   

19、关于女性价值观的思考

    俞敏洪先生言论贬低女性之后又到妇联道歉。其演讲原话如下“中国女人挑选男人的标准是要男人会赚钱,至于良心好不好不管,所以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

    我倒是觉得这段话表现了俞敏洪很诚实,三观也很正,从这段话至少看出三个信息。    一、俞敏洪是尊重女性的。

    他认为女人的价值观会影响男人,男人会为了自己喜欢的女人来调整及改变自己。而有些抱有封建余毒的男性,从骨子里歧视女性,将女人物化,只当成生育工具。如有个叫徐波的IT产业人士,认为不结婚、找高智商(最好IQ160)、身材好、年轻、乖、宽容(允许外面找别的女人)的美女多生娃,其将女人彻底沦为生育工具,完全不尊重女性。就有这样的女性肯为了钱为他这样做。某导演也是如此,和跨度35多岁的女人结婚,就为了生一堆葫芦娃,也不顾及国家的计划生育法。所以俞敏洪说的女性堕落导致社会堕落还是有一定例证依据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