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1 19:58:3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附文字版试题:

科目代码:616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基础知识检测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简述物质观的历史发展。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4简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5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6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二、综合理解运用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91—492页。)

请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自由的认识。

2“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发展新境界。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为各国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只要遵守中国法律,我们热情欢迎各国企业和创业者在华投资兴业。我们愿意同各国加强合作,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等,促进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创新与共享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科目代码:616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基础知识检测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继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马克思主义还包含着其他许多知识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新闻学、军事学等,并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内容。(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

2简述物质观的历史发展。

答:人们关于物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以某一种物质为本原来解释世界,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但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具有明显的局限性。(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虽然这种理解建立在自然科学发现的基础上,却不能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因而经不起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3)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消极的理解,强调要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4)恩格斯总结了19世纪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对物质概念作了初步概括。他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5)20世纪初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方面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也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的抽象思维”,这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

①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②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2)从认识到实践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

①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飞跃,意义更加重大。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一方面,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另一方面,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②只有将已经获得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得到证实,错误的理论才能被发现、纠正或推翻,并在指导实践、实现自身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如果没有这个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就还没有完成。(3)认识运动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基本过程,表明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实践在认识的指导下沿着合理性方向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发展,往往充满了曲折以至反复,因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简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答: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和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有多种因素和力量。其中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

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它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③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a.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往往会通过一定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的矛盾表现出来,或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甚至冲突。

b.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的。(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①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②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它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①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②改革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体制存在的问题,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

①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科技发展使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大大地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使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科技发展使人们的劳动方式经历了由机械自动化走向智能自动化、由局部自动化走向大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动化的根本性变革。

c.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科技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a.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要求人们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b.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给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c.现代化的交通、通信等手段,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

d.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条件。

③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5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答:(1)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的内容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①民主与法制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国家在不危及资本主义国家安全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予民众一定的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迁徙等权利和自由。

b.资本主义法制也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与资本主义民主结合在一起的。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建设法制、实行法治的法律基础。宪法是在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人权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政权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

③选举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从形式上看,竞选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从实际政治作用看,选举制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④政党制度

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达到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政党制度的类型有两党制和多党制等形式。(2)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进步作用

①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曾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②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人们摆脱了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的分封割据状态、等级压迫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因而使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获得了更有利的条件、更广阔的空间,因而历史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③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对推动社会进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3)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①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②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产阶级法律的实质是将存在于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③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仍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④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6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阐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遵循。(1)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导致频繁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固有性、不可克服性、不可抗拒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比它更加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②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身处资本主义社会最底层,受到的剥削和压迫最深,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才能得到彻底解放。无产阶级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当得起推翻资本主义世界,建立共产主义世界的历史使命。

③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是指无产阶级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进行的斗争;政治斗争是指无产阶级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斗争;思想斗争是指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斗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国家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④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罪恶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总根源,因此未来的新社会应该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因此,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把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

⑤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分析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社会生产有计划和按比例的内在统一性。“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马克思还认为,在共产主义的不同阶段,应当实行具有不同特征的分配制度。

⑥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以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观点。在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更自觉地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合乎人类幸福生活和对追求美丽环境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保持人与自然之间动态的平衡。

⑦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当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具备一定主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就会发生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国家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前提和首要标志。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⑧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一般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