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成就美好的72条吸引力法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2 01:16:42

点击下载

作者:陌陌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成就美好的72条吸引力法则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成就美好的72条吸引力法则试读:

前言

你因为生活的不公而在抱怨吗?你觉得遭遇的挫折太多了吗?你是否总在羡慕别人,苛责自己?你是否总在仰望别人的成就,而轻视自己的努力……

人生路上总会遇到挫折,遭遇失败,生活中也会充满小不幸、小委屈、小摩擦,但这都是人生的常态,这一切都是对成长的邀请。

人生也没有十全十美,也难免会有遗憾,当这些不如意来临时,不抱怨、不苛责、不计较、不攀比,不管当下正在经历什么,都要守住本心,坚守梦想,淡定从容,聪明睿智,努力成全更好的自己。当你足够好,才能遇见更好的世界。

世界没有亏待你,原谅那些不美好,原谅那些做不好的事。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最美的人生刚刚开始,无论生活把你带到哪儿,都以最美的姿态活着,听从内心的声音,平和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真实地面对生活,用宽容来经营人际,用淡定来经营心灵,不迎不拒,两不相碍,悠然,随心,随缘。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总有一天,你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书是一部成就自我的励志读本,10个美好主题,72篇成就自己的暖心细语,献给所有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希望本书能为你注入阳光和力量,帮你找到改变自我的勇气与方法,为身心疲惫的人打开新的视角,给你切实的人生建议与温暖抚慰,教你如何以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活,在喧嚣中平下心来,安于得失,淡于成败,依旧向前。你只负责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守住本心  Chapter 1你若真实,灵魂自会生香

生活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有甜蜜的期待也有难熬的折磨,勇敢地去面对生活,诚实地对待每一件事,守住本心,触摸最真实的自己。第一课这个世界很残酷,但很真实

生活中有很多你不喜欢的事?例如,你在单位拼命工作了很多年,而老板却把晋升的职位给了别人;有些人不学无术,但老天似乎总是对他一路绿灯,而你很努力、很勤奋,却处处碰壁……很多人难以接受这样的事情,轻则心情郁闷、灰心丧气,重则可能整天怨天尤人、愤世嫉俗。

殊不知,这些行为或许能够解一时之气,但一点实际用处也没有,丝毫改变不了目前的境遇,只会徒然增加自己的烦恼罢了。因为世界往往是残酷而真实的,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

那么该如何办才好呢?告诉你,如果你爱自己,就该学着去面对。世界上并不只有你一个人,地球也不只是为你而转,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按照你的意愿发展。面对一个强大的、不喜欢的环境,一味地反抗和逃避都是徒劳的,唯一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敢于承担、勇敢面对。

黄铜在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上班,这是一份很难做的工作。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黄铜虽然很努力、很勤奋,但业务开展却很困难,结果老板不仅每月只象征性地给他几百元,还总是阴沉着脸斥责他。黄铜觉得委屈极了,之后对工作也敷衍了事,他曾愤愤地对一个朋友说:“业务不好也不怨我啊,我到公司都一年了。苛刻的老板连工资都不给我涨。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听了这话,这位朋友反问黄铜:“你把保险业务都弄清楚了吗?”“没有,”黄铜回答,“工资那么少,我为什么要做那么多?”“要我说啊,你应该把业务完全搞通,然后再一走了之,这样才值!”朋友说道。

黄铜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的散漫作风,开始认真工作起来。他不仅学习保险业务,还研究如何推销保险的方法。怎样做才能让人们愿意接受保险业务员呢?考虑到人们拒绝保险是因为不了解保险,黄铜决定在社区里举办一场“保险小常识”讲座,免费为居民们讲解保险方面的常识。结果,接下来的工作进行得顺利多了,黄铜的业绩突飞猛进,薪水也跟着翻倍了。

黄铜的待遇为何发生了改变呢?是他所在的公司不一样了吗?是他的老板换人了吗?不是!公司是同一家,老板也没有变,是黄铜自己发生了改变。他接受了老板的苛刻,接受了工作中的难题,他的工作态度变得主动热情,能力日益提高,老板自然对他刮目相看,给他涨薪了。

最不喜欢的事物最真实,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是选择软弱地屈服于环境,绝望地等待世界对你的裁决,还是豁达地面对不如意,用行动去改变自己,进而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一切取决于你自己,就看你如何把握了。显而易见,后者才是我们取得发展、获得成功的明智之选!

美国著名小说家塔金顿年轻时曾蒙眼体验过一次盲人生活,事后他直呼“受不了,太可怕”,并断言“我可以忍受一切变故,除了失明,我绝不可能忍受失明”。可在他60多岁的时候,有一天,塔金顿正在低着头扫视房间地面上的地毯,他突然发现自己看不清地毯的颜色和图案了。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视力正在减退,其中一只眼已几近失明,另一只也快瞎了。

塔金顿最恐惧的事发生了,家人都以为他会沮丧,会抱怨,甚至自暴自弃。但塔金顿毕竟已是阅历无数的一位老人,他的反应很平静,反而宽慰家人说:“虽然我不喜欢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我也知道自己无法逃避,所以唯一能减轻受苦的办法,就是爽爽快快地去接受它。”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之内做了12次手术,而且他没为这事烦恼,还经常会努力鼓励病友们振作起来。眼球里有黑斑浮动,会挡住塔金顿的视线,当有人问他是否感到不便时,他还因此发挥了一把幽默:“当它们晃过我的视野时,我会说‘嗨!天气这么好,你要到哪儿去’。”

塔金顿积极地适应着这样的生活,最终他的视力居然恢复了。在谈及自己的那段经历时,塔金顿感慨道:“即便我的眼睛失明了,我还可以靠思想生活,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人……这件事教会我如何忍受,而且使我了解到,生命所能带给我的,没有一样是我能力所不及而不能忍受的。”

现实有时会很残酷,现实有时会很无情,现实有时又会很无奈,这就是真实的世界。不喜欢不要紧,有些事终究要面对,不是吗?只有勇敢才能安然度过,不怕吃苦才能化险为夷,坦然面对才能活出滋味。第二课远离偏见,事情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

偏见可谓是真实的“天敌”,比无知还要可怕。为何如此说呢?这是因为偏见是对问题的一知半解,对事物的不全面看待,带有偏见的人大都就像戴着墨镜在“行走”,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眼前的人和事。这样就走进了一个怪圈:越偏见越不理智,然后更加偏见。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测试,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你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这三位候选人的情况:

候选人A: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咨询占星学家,他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耀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过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夸脱威士忌。

候选人C:他机智勇敢,英俊潇洒,慷慨大方,热心公益。他爱笑,不抽烟,在他周围,总是活跃着一群朋友。

请问,你会在这三个候选人中选择谁?相信你会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候选人C。理由很简单,候选人A跟不诚实的政客往来、有婚外情,又是烟鬼、酒鬼,这些表明他的私生活混乱;候选人B两次被解雇,爱睡懒觉,很有可能说明他能力不足;而候选人C身上所具备的那些品质,无疑都是优秀的。

但当你知道,候选人A、B、C其实分别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和意大利最著名的强盗罗宾汉时,你是不是张大了嘴巴?反思自己的选择,你会发现:事情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人物也不是单纯的非好即坏。

其实只要是人都有可能产生偏见,毕竟我们的认识能力太有限,知识水平也有限,很难保证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符合真实的实际情况。但事情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态度,当我们面对不同的观点或不了解的事物时,能不能以一种求实的态度面对,不以偏概全,让自己变成理智的思考者。

有一个美国白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主义,他从小就认为黑人低人一等,是没有素质、没有涵养的,所以他从不和黑人交朋友,也不和他们说话,在大街上遇到黑人时他会躲得远远的。甚至在举办的班级舞会上,他都会在请帖上明确注明“拒绝任何黑人参与”,而丝毫不去考虑班里的那些黑人同学的感受。尽管身边有人劝说他不该如此不公平地对待黑人,可他依然我行我素。

后来他不幸地遭遇了一场车祸,虽然大难不死,可是眼睛却失明了。他感到非常痛苦,后来求助于一位眼科医生。这是一位善良而专业的医生,他耐心地开导他,不停地鼓励他,并且还教他如何靠手杖走路、学习盲文,等等。慢慢地,他终于走出了心理阴影,也能够独立生活了。他非常感谢和信赖这位医生,将对方看成自己的良师益友,后来他才知道,这位医生是个黑人。他一开始有点气恼,但很快又明白了过来,肤色原来没有那么重要,黑人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认识一个人,只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就可以了,至于肤色其实是毫无意义的。

从此以后,他的偏见就慢慢地完全消失了。他认识了好几个黑人朋友,他们的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聊天、唱歌等。后来,他还和一位黑人姑娘结了婚,过得十分幸福。“我失去了视力,也失去了偏见,多么幸福的事!”他大笑着说。

左右我们行为的最大困扰是偏见,影响我们行为的最大阻碍是偏见。不断改造内心的非理性观念,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应坚持的事实。这个世界,多些真实,少些偏见,可能更真实、更和谐,而我们也会变得更平和、更睿智,能更好地爱世界、爱自己。第三课不把挨批当委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你是谁,现在有多优秀、多成功,总难免会犯各种错误,遭遇别人的批评。小时候淘气,免不了受父母的责骂;上学后又多了老师的批评;参加工作了,领导的批评更是接踵而至……这时候,你会如何应对呢?

事实是,多数人喜欢被别人夸奖,不喜欢被人批评。人们一听到别人的批评心理上就会觉得不舒服,或面红耳赤,忐忑不安;或刚愎固执,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死不认错;或当面千恩万谢地接受,转个身却忘得一干二净;或心生怨恨,寻衅回击……回想一下,生活中你是否会有这些表现?

喜表扬,恶批评,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如果你想真正爱自己,想赢得别人的欣赏和爱戴,一定要杜绝以上几种做法。因为一个人不能接受批评,就发现不了自己存在的不足。这就犹如讳疾忌医,人若是生病了,逃避是毫无意义的。总是逃避,只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直至无药可救。

成语“讳疾忌医”,来自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蔡国名医扁鹊被蔡桓公召见,并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席间,扁鹊认真地对蔡桓公说:“大王,我发现您的皮肤肌理之间有小的毛病,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蔡桓公是个自信的人,听后不以为意地说:“我没有病。”待扁鹊退下后,他对旁人说:“医生就是喜欢靠治疗没有病的人来炫耀自己的本领,我才不信呢!”

十天后,扁鹊又去见蔡桓公,看着他的脸色,忧郁地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蔡桓公听了脸上显露出厌烦和不高兴的神色,没有理睬扁鹊。扁鹊只好退了下来。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蔡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这次蔡桓公显得更生气了,他扭转头,拂袖而去。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蔡桓公时,只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蔡桓公感到纳闷,派人追上去询问其中的缘故。扁鹊回答说:“当初,国君的病仅在肌表,汤药和灸法可以治;在血脉,针刺可以治;在肠胃,药酒尚可治。现在病入骨髓,我已经救不了了啊。”

十天以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果然病倒了。他忙派人去请扁鹊,但扁鹊早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不久就死去了。

讳疾忌医不可取,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它、承认它。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批评呢?说到底,是因为我们拒绝真实。批评就如有个人拿着一面镜子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得不看清自己,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一些缺点,接受一个真真实实的自己。而人的本性又是趋利避害的,批评愈真实,我们就愈加害怕,因而就越想逃避,越想拒绝。

反过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别人批评我们是希望我们看清自己,希望我们改过缺点、完善自己。现代社会,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人缺点者已经日渐减少,因为夸耀的好话每个人都喜欢听,而批评的话则不然了,它很刺耳。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冒着使别人恼恨的危险去批评别人,而是以一种独善其身的态度看待罢了。能够不顾后果提出批评者,一定是对我们怀有深厚感情之人。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与他的弟子耕柱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就很巧妙地说明了这一点。

耕柱是最早拜师于墨子的弟子之一,他尊师尚学,勤奋刻苦,在众多门生之中是公认的最优秀的人,但他却总是挨墨子的责骂,这让他感到很没面子,为此郁闷不已。

这天,耕柱又挨了骂,他委屈地问墨子:“难道我真的很差劲吗?”

听了耕柱的话后,墨子反问道:“拉车的话,你会用良马还是劣马?”“当然用良马,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耕柱回答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墨子意味深长地解释道,“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是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教导与匡正啊。”

耕柱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此后挨骂时再无怨言,相反愈发努力,最终成了墨子思想的继承者。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是别人送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礼物。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不理或拒绝别人的批评,而是要诚恳、虚心地接受别人的忠告,进而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把批评的压力变成继续前进的动力。不惧真实、坦然接受批评的人,往往是有大智大勇的人。

那些爱自己的人往往都深知这一点,他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把挨批评当作受委屈。他们不仅能愉快地接纳别人的批评,而且会大度地欢迎别人的批评,彻底反省、思过、改进,接受忠告并善加活用,从而使他人的批评成为自我成长的原动力,变得越来越优秀,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大业。

原一平是日本保险业的“泰斗”,他在27岁时进入日本明治保险公司开始推销生涯。当时,他穷得连午餐都吃不起,经常露宿公园。有一天,他向一位老人推销保险,等他详细地说明之后,谁知老人却平静地说自己丝毫不感兴趣。原一平哑口无言,老人解释道:“年轻人,你知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呢?毫无保留地彻底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将来就不会有什么前途可言……”

原一平接受了老人的教诲,他策划了一个“批评原一平”的集会,邀请亲朋好友、同事客户们畅所欲言,对自己提出批评。为了表示自己的真诚,他每次开会时,都会给被邀请者准备酒水、牛排等。“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你有些自以为是,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你欠缺丰富的知识,必须加强进修”……原一平把大家提出的这些宝贵意见都一一地记了下来,每天晚上8点他再进行反省。

从1931年到1937年,“原一平批评会”一共连续举办了6年。其间,原一平真心接受了别人的批评,认真地反省了自己,一一战胜了自己的缺点,这让他每天都感觉自己像获得了重生一样。随着反省的定期进行,原一平的工作表现越来越好,每周举办的业绩排行榜他都独占鳌头,最终成为日后的“日本推销之神”,并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售量第一的好成绩。谈及自己的成功,原一平这样总结道:“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这种批评工作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批评比夸奖更值得倾听,原一平深知这一点,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接受批评的勇气,能客观公正地审查自己,不留情面地剖析自己,更重要的是他还热烈欢迎别人批评自己,主动要求自己去改正、去改变。通过这种不断地努力,他的个人魅力和工作能力均得到提高,一步步趋于完美。

认真思考其中的道理,并将之贯彻到自己的行为中吧,相信你会受益终身的。第四课善意的谎言,也是温暖的

人们厌弃谎言,因为它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出现了裂痕。但有时候,这个世界更需要一些谎言,一些善意的谎言,因为这些东西的存在,你才能感受到用眼睛看不到的阳光和温暖。这并非谬论,许多心理学家都曾先后指出过:“一个没有谎言的世界会变得很冷酷。”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因为有谎言的存在,才变得真实而充满温馨。

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而撒的一些小谎言是善良的。它是一种理解、尊重和宽容,而且具有神奇的力量,乃至成为信念的原动力。它让人们心底的希望之火重新燃起,也让人更加坚信这世界上仍然有爱、有希望、有感动。而这些正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高境界,心灵的契合往往通过最简单的方式,便有可能达到共振。

英国广播界的获奖先驱布莱恩·金在他最新的畅销书《你别再骗人了》中指出,人性决定人必须讲谎言,说谎是人天生的本领。他说:“无论新闻媒体工作者也好,政客也好,商业机构管理人也好,甚至治病救人的医生也好,都是谎言满口。”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最后表明:“谎言能够让人类的社交运转得更加畅顺,并维持每个人的自尊。”布莱恩·金戏称这些谎言是“为了保留别人面子而出于善意的委婉词”。

在最后一章“为谎言辩解”中“没有谎言的世界”一节中,布莱恩·金写道:“科学家曾致力于研究促使人类说谎是大脑的哪些部位。假如基因工程可以抑制说谎的本能,使人类无法说谎,那会发生什么事呢?也许结果是:首先司法制度将变成多余,因为犯罪之人会乖乖自首、认罪;其次,没有谎言的世界也有缺点,因为有的谎言和骗局会给我们带来消遣和欢乐,一个没有文学、戏剧、嬉戏和恶作剧的世界听起来就缺乏吸引力;再次,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委婉语化解尴尬,若失去这些珍贵、充满谎言的社会互动工具,那么我们如何对他人嘘寒问暖或表示关心?少了委婉语的润滑,社会必然会充满摩擦和愤怒。”

从哲学的层面上来看,谎言是形式,善意是内容。有时,为了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心墙,则需要召唤回“人之初,性本善”的一些本初的爱。与其费尽心思去琢磨如何表达真相的技巧,不如利用简单的“委婉词”。这不仅省去了我们谋篇布局的心思,而且也让对方的心中充满了温情与力量,从而冲破内心的樊笼,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诚然,我们可以理解人们对谎言的深恶痛绝,也有很多人的人生信条就是“言而无信不可交也”。可是,当真相与生命并重的时候,前者就有可能成为“凶手”。谎言也是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部分,你无法否认,因为它带来的温暖是真正可以感受到的!

与之相对的,有时残酷的真相反而更像是一种谎言,欺骗了人们的希望,就像下面这个医生的一次实话实说,让一个本来还可以活半年的癌症病人居然半个月就踏上了黄泉路。

那时,他到一家医院做实习医生,遇到了一位47岁的宫颈癌患者,其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但他看到导师非常平静地给患者开了药,并无特别在意地说慢慢会好的。他对此大为不解,认为患者本来就已经够倒霉的了,作为医生,怎么还能欺骗她呢!于是,他看完诊断后,一股脑儿地把宫颈癌的所有情况说给了病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病人当场脸色苍白晕倒在地,阴道流血不止,很快浸湿了外裤。

导师瞪了他一眼,让护士赶紧把病人抬进去住院。本来是她自己走来开药的,是实话让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病人从此拒绝进食,半个月后就告别了人世。临走前,她遗憾地告诉他们,还有三个月女儿就要考大学了,可惜她等不到那一天了。那位女患者临终前的遗憾也成了这个实习医生今生最大的憾事。后来,虽然没有人再去谴责过他,但他从内心里却感到永远内疚,好像自己就是杀人凶手似的。他不能原谅自己的那次实话实说,让原本可以延长至少半年的生命在短短不到20天的时间里就悄然而去了!

从那以后,这位实习医生学会了适时地“撒谎”。为了延长病人的生命,更为了让患者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对生活仍然抱有美好的希望而活着,他会用谎言时时地去安慰对方。因为他懂得了面对患者,也许有时候,谎言也能够疗伤。

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便能够看到善意谎言下那满满的爱。爱自己也好,爱他人也罢,你需要做的是站在客观角度考量,怎样做才是最好的,若说些无伤大雅的谎言能够让对方好过一些,那么就用真实的温暖来包围他。

故事向我们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生活中是需要一些“白色”谎言的,这与纯洁无关。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它不是欺骗或居心叵测。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而适度地撒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就变为了一种理解、尊重和宽容,而且具有神奇的力量。医生的一句善意谎言,让恐惧的病人由消极走向积极;父母的一句善意谎言,让涉世不深的孩子笑颜如花,灿烂生辉;老师的一句善意谎言,让彷徨学子不再困惑,更好地成长……

善意的谎言是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是人生的滋养品,也是信念的原动力。它让人从心底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也让人确信这世界上还有爱、信任和感动,让人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赋予人类灵性,体现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着,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

看到了吧,善意的谎言往往要比事情的真相简单得多,它无须为了避免对方的“遐想”而遣词造句,只需怀有一颗至善而爱的心,就可以达成一种美妙的沟通效果,既不会玷污文明,更不会扭曲人性。如此,我们不妨在与人交流中巧妙地运用一些“委婉词”,让彼此传达出的信息更加和谐。第五课你可以选择更好的人生

认识谁,比你是谁更重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这并非危言耸听,我们不妨来看一则故事。

有一个猎人在高山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出于好心,他把幼鹰带回了家,养在了鸡笼里。幼鹰每天都住在鸡窝里,与其他的小鸡们一起啄食、嬉戏。慢慢地,幼鹰长大了,羽翼也丰满了,猎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这只鹰已经丧失了飞翔的愿望和能力,怎么也飞不起,只能和鸡一样了。

雄鹰本该展翅翱翔,搏击长空,却因为在鸡窝里长大,失去了飞翔的本领,多么可惜啊!动物如此,人亦然。原本你很优秀,由于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你也会缺乏向上的压力,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变得俗不可耐、平平庸庸,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

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你必须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的朋友是一生中影响你最深的人。试想,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整天除了胡吃海喝、上网玩游戏、夜半泡酒吧以外,一件正经八百的事情也没有做过,真不敢想象,你能有多优秀,你也总会有欲哭无泪的一天。

真实是双面的,“近朱”还是“近墨”看你的慧眼。你若爱自己,就要对自己身边的人进行选择,即和消极的人保持距离,并且要尽量有意识地避开那些你不尊重、不羡慕、不想像他们一样的人。同时,你要选择那些积极乐观、比自己优秀和成功的人,这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有益。

例如,与身体健康的人多接触,他们会鼓励你制订锻炼和营养计划,让你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与懂得如何生活的人多接触,他们会教你有益身心的生活秘诀,让你享受美好的生活;与事业成功的人多接触,他们会教你智慧、经验、技术等,帮助你在职场上大展拳脚,创造辉煌的事业……

微软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他身边也都是一帮普普通通的人,大家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就是聚在一起聊天、喝酒……后来艾伦觉得这样的生活无比空虚和无聊,自己不能一直持续这样的生活状态。所以,他离开了自己的那些朋友,开始积极地与成功人士交朋友。

当艾伦得知比自己低两个年级的学弟比尔·盖茨和自己一样迷恋计算机,并打算干一番事业,他认为这是一个乐于进取的、不同寻常的人,于是便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与比尔·盖茨交往,最终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和友谊。

艾伦和盖茨这位志同道合的天才在一起之后,他们经常一起研究、讨论计算机,甚至比赛编程。艾伦的思维变得更敏捷,头脑更灵活,微软公司诞生了。后来,微软公司成为世界著名的企业,艾伦因微软的股份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名位前五名,个人资产也达到了两百多亿美元,是众多人所不及的。

保罗·艾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得不说得益于他当初慧眼识英雄,有意识地与比尔·盖茨接触,并不断提高和完善了自我能力。

马克·汉森是史上最成功的畅销书《心灵鸡汤》系列的策划者,也是一位激发人们积极性的演说家。一次马克·汉森参加活动时,一位靠出书成为百万富翁的作家请教道:“马克·汉森先生,我们都在教别人成功,我的书才卖到一百多万本,你的书为什么可以卖到五千多万本,收入是我的几十倍?我不是抱怨我挣得少,而是你真的比我成功几十倍,请你告诉我成功的秘诀。”

马克·汉森回答道:“这要看你和谁在一起。”

见对方一副不解的样子,马克·汉森追问道:“你每天都和谁在一起?”“我每天都跟百万富翁在一起,他们都很有钱,很有素质……”那人很骄傲地回答道。

马克·汉森笑了一下说:“这就是你的问题,我每天都跟千万富翁在一起,这就是我成为千万富翁,你却只能成为百万富翁的差别。”

如果你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却想成为人人艳羡的成功人士,那么,擦亮你的眼睛,区分身边的“朱”与“墨”,近朱远墨,汲取更多的成功思想与走向卓越的方法。第六课现实不是童话,活出真实的自己

童话与真实,这是个很棘手的话题。

从童话里,我们知道纯洁的女孩会遇到英俊王子,善良的人会过上幸福生活,天使会保护有爱的人……在我们的心底,也总有各种各样美好的幻想,那是不受外界干扰、纯洁完美的世外桃源,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但当我们渐渐长大会发现,童话往往不是真实的,更不能展现真实的人生。

一个很经典的网络段子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他可能是唐僧;带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那可能是鸟人。”既然如此,如果我们分不清幻想和真实的区别,一味地陷于童话的幻想中,那么就是在给自己的思想增加负担,我们不仅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更会蹉跎了自己的人生。

现实是不如童话美好,因为童话太过虚幻、完美了。但现实并不残酷,只是看你如何看待和接受而已。而心中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也不是错,只要我们能在幻想中得到正能量,将自己的身心置于实实在在的现实中,看清日子的模样,活出真实的自己,然后告别幻想,这才是童话的真意。

艾拉是一个生性浪漫的德国女人,年轻的她幻想自己拥有一辆高端大气的跑车,享受风驰电掣的快感;她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周游世界,去巴黎看歌剧,去日本看樱花;她还幻想能找到一位英俊潇洒又幽默十足的英国绅士……然而,她在一家工厂找到一份工作后不久,就被一架运转的机器碾压了,她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自己的余生。她不能自由地开跑车,不能去周游世界,而且她还与当地的一位男人结了婚,那个男人长相普通,也不幽默。

那些美好的幻想不可能实现了,认识到这点以后,艾拉觉得自己的人生糟糕透了,她整日郁郁寡欢,后来干脆开始自暴自弃了!艾拉的丈夫是一个善良而聪明的男子,他看到妻子这个样子非常心痛,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细心地照顾着她,而且还经常开导她:“我知道你有很多美好的想法,但每个人都不可能预测到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对生活感到失望,那就将那些想法忘记吧,如此你才可能创造精彩的人生。”听了丈夫的话,艾拉释然了。是呀,虚无的幻想只会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她努力忘记曾经的那些幻想,顿时感受到生活充满了阳光。

人不能活在虚幻的童话中,与其让世界来展示残酷的一面,不如由自己来一点点的探知。适当地去忘记一些幻想,接受更真实的现实,如此思想才不容易被一些繁杂的事情所缠绕,我们才能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眼前,致力于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活出真实的自己,并最终达成目标。

的确,命运不会宠爱耽于幻想的天才,相反它更偏爱有真才实学的人。

孙磊和康辉是大学同学,他俩拥有一个相同的职业理想,即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毕业后,孙磊没有主动地去寻找工作,而是经常对别人说:“只要有人能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上电视,我相信自己准能成功。”他不断地祈求上天能赐给自己一个机会,等待了一年多的时间,机会也没有光临。他变得焦急、苦闷,又开始将梦想寄托到父母身上:“如果我父母是电视台领导多好,我就……”

康辉则不同,他不像孙磊那样无休止地幻想,而是跑遍了本市每个电视台,但都因没有工作经验被拒绝。不给工作机会,怎能获得经验呢?康辉觉得这个要求太不合理,后来他在招聘会上看到某县电视台正在招聘一名实习主持人,那个县城在山区,偏远荒凉、经济落后,可康辉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想:“只要能和电视沾上边儿,能让我主持节目,让我去哪里都行。”康辉这一去就是一年,在这一年的工作时间里,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主持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当他再次到市电视台应聘的时候,轻而易举就成功了,并逐渐成为一名著名的主持人。

童话未必是幸福快乐的,现实未必是残酷无情的。那些功成名就的人都是用行动解决问题的人,他们爱自己所以不哄骗自己,会将幻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所以,不要再纠结于童话与现实之间究竟哪一个更真实,究竟哪一个更可靠,也别再追问童话究竟有没有骗人。童话本身是没有错的,关键在于你能否面对现实,用真实的理想代替无用的幻想。把自己从幻想中拉回现实,将身心置于切实的行动之中,稳稳当当做事才有真才实学。 邂逅温柔  Chapter 2你若懂得,鲜花自开心间

当你懂得如何爱自己、爱别人,尊重之花便会在你我心中盛开,自己一些留白,给别人一些空间,这便是一份温柔,一份慈悲。第一课谁也不模仿,成为自己

在日本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男孩从小练习书法,也特别喜欢书法,先后创造出了不少作品。9岁时,他参加日本青少年书法展,四幅作品以1400万日元的高价被人收购。当时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对小男孩的作品也赞叹连连,并预言“这将是日本未来书坛上的一颗璀璨新星”。谁知,这位“小神童”并没有成为“璀璨新星”,居然渐渐地销声匿迹了。这是怎么回事?小田村夫带着疑问专门前往拜访,在看了这位天才书法家的作品之后他不禁仰天长叹。原来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频繁,东汉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东渡日本,王羲之典雅的笔风博得许多日本人的喜爱,也包括这位男孩。男孩带着仰慕之情开始临摹王羲之的字帖,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结果他本身的特色被磨得一无所有,也完全没有一点创造性,没特色,没创意,自然不讨好。

一个天才因模仿另一个天才而成了庸才,多么令人惋惜。

那么,你又是否正在做着类似的蠢事呢?反观我们的生活,有多少人渴望成为别人,因羡慕别人的天赋、成功等,亦步亦趋地效仿他人的样子,就连言谈举止、说话腔调都要模仿别人。结果呢?自我的价值被否定了,又没有任何过人之处,这正是人们庸庸碌碌、平平凡凡的根源所在。

我们常说“个性决定命运”,什么是个性呢?个性是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这可以从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思想品格等方面表现出来。而且个性是与别人所不同的地方,“这个人”绝非是“那个人”,是一个人的记号或标志。所以,爱自己就要用个性原创自己,而不是山寨别人。

美国人奥格·曼狄诺是世界上最受追捧的演讲家之一,他在其《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中写道:“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自从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以来,没有一个人和我一样,我的头脑、心灵、眼睛、耳朵、双手、头发、嘴唇都是与众不同的。言谈举止和我完全一样的人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虽然四海之内皆兄弟,然而人人各异。我是独一无二的造化。”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心灵导师的戴尔·卡耐基也曾这样告诫我们:“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模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你是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所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发音符。”

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才能创造独一无二的自我。综观古今中外,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也都是用个性原创自己的人。

一个女孩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当一名演员,为此她寻找一切机会学习表演,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然而,很多人都对她给出了否定意见,原因是她的个子太高、臀部太宽、鼻子太长、嘴巴太大、下巴太小,不像其他女演员一样拥有漂亮的脸蛋、性感的身材。一个制片商甚至直言不讳地对她说:“你不是当演员的料,如果你真想干这一行,除非去把你的鼻子和臀部‘动一动’,像个女演员才行。”

尽管女孩很想进入演艺界,但她断然拒绝了制片商的要求,她回答道:“鼻子和臀部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为什么非要长得与别人一样,像其他女演员才行?”女孩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她认真地钻研演技,拿捏表演的分寸,最终她成功了,凭借炉火纯青的演技,她获得了1961年度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那些关于“鼻子”“嘴巴”“臀部”等的非议也消失了,这些特征反倒成了衡量美女的新标准,当初的女孩还被评为20世纪“最美丽的女性”之一。她就是意大利著名的影星、意大利永远的“女神”———索菲娅·罗兰。后来,索菲娅·罗兰在其自传《爱情和生活》中写道:“我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我知道什么样的化妆、发型、衣服和保健最适合我,从事影视业以来我谁也不模仿。”

索菲娅·罗兰充分认识到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同、认同自己的不同,谁也不模仿,坚持做自己,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个性美。如果你也想做自己的正版,活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那就千万不要丢失自己的个性,并且要塑造与众不同的个性。

做盗版的别人,还是正版的自己?

当你羡慕别人的天赋、成功时,当你感到迷茫、困顿的时候,也许是因为你暂时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个性,不确定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那么,现在你不妨拿出一张纸来,问问自己:“我的个性是怎样的?”“我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我的天赋是什么?”……把你的答案写下来,多多益善。

当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不要浪费一分一秒,保持自我的本色吧!

当然,在此之前你还要明白一点,那就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与众不同的东西在没有获得成功之前总是不被人认可的,甚至会遭到批评、嘲笑等。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怕,因为这正是你个性的标志。一个坚守自我的人必定是坚定的,绝不会因他人的反对而情绪消沉、自我怀疑的。第二课尊重,心中盛开的花

一个人的品质不仅仅体现于他的成绩、成就,而在于他的为人。尊重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行为,更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个人修养的展示。一个人若是尊重别人,那么他便能够得到身边人的认可。一个人若真正爱自己,就要能够给予身边人充分的尊重,在他人心头留一朵花。

有人曾说过:“尊重他人,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开端。”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被人尊重的欲望,但尊重是相互的,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而且,相互尊重还是疏通、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时最重要的一环。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打消对方的疑虑,博得对方的信任,创造真诚的友情。

1987年9月22日的一个早晨,哈佛大学的雷万恩教授正在给所有一年级的博士生上人类与心理发展研讨课。

开始上课后,雷万恩教授对大家说:“同学们,非常欢迎你来哈佛求学,今天是大家第一天上课。在给大家上课之前,我希望大家在哈佛的学生生涯中不仅要学会做学生,学会做学问,还要学会做人。”说到这里,雷万恩教授刻意停顿了一下,此时已是一片寂静。

他接着说:“大家要在学习当中学会如何跟别人相处,不要死读书,更不要做书呆子。对于学问上的争论,大家既要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又要有虚心的态度,不要因学术观点不同而伤了彼此间的和气……”

说到这里,雷万恩教授问大家:“我讲这些话,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能不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有个同学开口说。“好!”雷万恩教授笑笑说,“我们就先说做人。在我们系里,论私交我与柯尔伯格的关系最密切,我们毕业于同一所大学,毕业后又同留校工作,后来我们两个人一起到教育学院教书。由于学术见解的差异,我们两个有一段时间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他极力主张人类的道德发展是一致的,而且也是一成不变的;而我则主张人类的道德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就这个问题,我们定了一条君子协定,就是尽量当面争吵,但背后不要议论对方,而且还要尽量说对方的好话。所以,我现在告诉大家,柯尔伯格是美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你们说,我是不是在真诚地夸赞他呢?”

大家听了都笑起来,但突然雷万恩教授沉寂下来,一脸沉重地对大家说:“可惜你们今后再也听不到柯尔伯格对我的赞赏了,因为他今年年初已经不幸去世了,他的死对系里和我本人来讲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是个真正的学者,别人用四年时间读大学,而他只需要两年时间就把大学的内容读完了。后来,在人类道德发展的研究中,他又巧妙运用一个两难抉择的故事成功地勾画出人类道德判断的三阶六段,使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在美国发扬光大,也使他的案例研究法为各个学科的学者所广泛运用。在心理学历史上,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能从一个小故事的不同判断而开创出一套十分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所以说,柯尔伯格为我们开辟了这个先河……”

雷万恩教授在柯尔伯格生前与他在学术上争论不休,但是他们仍保持互相尊重。学术上的分歧让他们一步步接近真理,彼此的尊重让他们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就如一个人对着空旷的大山大声呼喊,你对它不友好,它就不会友好地回应。所以说,在人际交往中,你自己待人、处世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毫不夸张地说,你对他人的尊重,就是盛开在别人心间的一朵花,而这朵花正是你在他眼中的样子。

真正的尊重是不分能力大小、权势强弱和地位高低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难以摆脱世俗的影响,他们只对那些有钱的、有权势的、有学识的、有能力的、有地位的、有美貌的人表示了足够的尊重,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不尊重。尊重是不分界限的,我们应该将尊重贯彻到每一个人。

任何一个伟大的人都有他渺小的一刻,任何一个平凡的人也都有他伟大的瞬间。因此,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否腰缠万贯,并非判定他是否需要尊重的标准。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尊重,你是这样,别人也是如此。

尊重他人,就像是开在他人心头的一朵花,为人带来温暖,也为自己赢得喝彩,这难道不是爱自己的表现吗?第三课是是非非,浊酒一杯

一处寺院里住着一个大师,大师特别喜欢下棋,为了让人陪自己下棋,他宁愿做饭菜给人吃。下棋也是一种竞技,几乎谁都想赢,但这位大师却很特别,他总是让人家先走一步。有人问及原因,大师吟道:“烂柯(围棋的旧称)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寺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来历,是指做事须留有余地,照顾和尊重别人的感受。然而我们不少人却做不到这点,一旦与别人发生争执或别人做了错事,就惯常冷言冷语,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不留余地和情面。结果,往往使自己走向孤立无援的地步,生活工作各方面陷于窘迫。

陈妍是从德国留学回来的硕士生,在某一广告公司做策划专员。她学历高、口才棒、思维敏捷,在公司会议中常出风头,她提及的策划方案总能得到众人的肯定。这样的人按说在公司很受欢迎,但陈妍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做事不给人留余地。例如,每当她听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策划案,或是某些时候不小心做错事情或者得罪到她时,她总会毫无顾忌地抱怨,大加指责……

在陈妍的观念里,自己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对,因为这一切都是“理由充足”,如果不是别人有错在先,也轮不到她抱怨或指责。殊不知,她的态度总让人丢尽面子,在同事中抬不起头。渐渐地,没有人愿意和她一起工作了,她成了一只“孤鸟”,工作上遇到了重重困难,最终被迫离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受尊敬的欲望,陈妍提出批评“理由充足”,但她毫无顾忌、不留余地就有点不合情理了,只会给别人留下不可理喻的印象,也会使同事们因感到自尊受到了伤害而拒绝与她交往。

那么,当与别人发生争执或别人做了错事,我们该怎么办?其实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说话做事留有余地,力争做到恰如其分,适可而止,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们自己也会犯错,试想谁不希望在犯错时得到别人的原谅呢?

凡事留余地,做人留退路,这是一种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也未尝不是一种爱自己的表现。因为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对方反思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能体现出自己的气度,很多时候事情就会朝着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最终,我们会赢得别人真心诚意的尊敬与合作,获得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在汉朝时期,有一位太守名叫刘宽,他仁慈宽厚,心地善良,对自己的属下和百姓们都很尊敬。就算这些人做错了事情,他也只会用蒲鞭轻轻打几下,以示警告。所以,衙役和老百姓们都说刘宽是一个好官。

刘宽的夫人听说自己的丈夫深得民心,一开始还不太相信,便想试探一下。一天刘宽在家里办公时,刘夫人让身边的一个婢女去给他送一碗肉汤,又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番。只见那婢女走到刘宽旁边时,突然故意滑了一跤,肉汤全都泼到了刘宽的官服上。一个做错事的婢女该罚吧?但刘宽不仅没有发脾气,反而关心地问婢女有没有烫伤。见此,不仅刘夫人心悦诚服,连婢女都服了。

又有一次刘宽坐着牛车在外视察,突然跑来一个农民要“抢牛”,对方说刘宽驾车的牛是自己家的牛。这牛明明是刘宽的,但刘宽没有和那人据理力争,他吩咐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个人,自己走着回家了。后来,那农民家的牛找到了,他到刘宽家归还牛并再三道歉。可此时,刘宽并没有得理不饶人,而是好言好语安慰了那个人一番,并说:“你不必担心,回家好好生活吧,我不会怪罪于你。”

正是由于刘宽有理让三分的度量,百姓对他非常佩服,也更加爱戴他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慢慢自然会见分晓。

任职美国总统的时候,马辛利在人员的任用方面遭到一些议员的反对。一次在国会议会上,有一位议员当面粗鲁地辱骂他。面对对方无礼的责骂,马辛利总统并没有和对方反唇相讥,也没有用职位来压他,而是闭口不言。等对方骂完了,马辛利才站起身温和地说道:“您现在的气该消了吧,请放心我不会对您怎么样,不过我有必要告诉您我的理由,我愿意解释给您听……”当马辛利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理由讲述出来时,那位议员对马辛利的安排心服口服,羞得面红耳赤。日后他诚心诚意地支持马辛利的工作,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面对议员的粗鲁行为,马辛利仍然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对方,结果让剑拔弩张的矛盾缓和下来,并成功将对方拉拢了过来,这可以说是他的智慧。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地对那位议员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是很难心服口服的,结果肯定不会如此顺利。

总之,尊重就像是一面镜子,它可以随时照出人的胸怀。得理不饶人、斤斤计较的人只会照出猥琐、丑陋与狰狞的一面;胸怀宽广、心地坦荡的人就会照出宽容、慈悲的一面。得饶人处且饶人,尊重周围的所有人,各自相安无事,自然皆大欢喜,你也将一步一步实现更好的自我。第四课世上没有卑微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境况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事业风光,有的人下岗失业;有的人腰缠万贯,有的人贫困潦倒;有的人健康快乐,有的人疾病缠身……也许你事业风光、腰缠万贯,也许你身居高位、身体健康,而你身边或许有人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但你也一定要学会去尊重别人。

因为所谓的钱财、身份、地位等,这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境遇差别,并不意味着你身边的人存在得比你卑微!更何况,你可能根本就没有站在人生的巅峰上,只是相比之下比一些人成功一些罢了。若是这样都能成为你居高自傲、鄙视别人的理由,那么你的人格在众人眼里就要卑微到土里了。

在一架班机的经济舱上,一名漂亮的白人女士被安排在一个黑色皮肤的男人旁边。任凭黑人怎么微笑,她都怒目而视,最后还气势汹汹地把空姐叫来,吼道:“你们必须给我换位子,我受不了坐在这种令人倒霉的家伙旁边!”

空姐看了看那位黑人,对方用尴尬的微笑回应。“请稍等。”空姐走开了。几分钟后空姐回来了,她微笑着说:“女士,很抱歉,经济舱已经客满了,不过在头等舱还有一个空位。将乘客提升到头等舱是我们从未遇到的情况,但是我已经获得机长的特别许可。”

白人女士高兴地站起来,准备收拾东西。岂料空姐却转向了那名黑人,说道:“机长认为要一名乘客和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同坐真是太不合情理了。先生,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们已经准备好头等舱的位子了,请您移驾过去。”

白人女士呆住了,机舱里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

白人女士以为这样做便能彰显自己的高贵,殊不知,这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只会招致别人的反感,最终自取其辱,让自己难以下台。这样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官职再大、地位再高、钱财再多又怎样?给自己降降温,静下心来看待这一切。要知道,所有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世界上谁的人格也不会比别人的高贵。至于钱财、身份、地位等这些身外之物不过是人的装饰和点缀。即使你在某方面再出色、再高人一等,也没有盛气凌人的资本。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重为庄重,不是自命贵重;威乃威严,绝非八面威风。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无论自己居于何等高位,身份多么尊贵,获得怎样的才能,他们都会适时给自己“降温”,以一颗平常心对之。他们从不标榜自己,更不会四处张扬。他们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成大事必备的品质。

下面是发生在美国纽约的真实故事。

一个晴朗的午后,在“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长椅上,坐着一个美国中年妇女和她的儿子。这位妇女很生气地在跟儿子说着什么。距他们俩不远处,一位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了一把大剪刀在园中剪枝。

这时,妇人突然从随身挎包里拿出一张纸巾揉成一团,一甩手扔出去,正落在老人刚剪过的灌木枝上。白花花的一团纸巾在翠绿的灌木上十分显眼。老人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走过去拿起那团纸,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回到原处继续修剪灌木。

哪知中年女人又从挎包里揪出一团纸扔了过去。儿子奇怪地问:“妈妈,你要干什么?”中年女人没有回答,只朝儿子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老人将这团纸也拿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谁知妇人随后又扔来一团纸。就这样,老人不厌其烦地捡了妇人扔过来的六七团纸,始终没有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这时,中年女人指着老人对儿子说:“我希望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学习,眼前这个修剪灌木的老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将来你就跟这个老园工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原来男孩学习成绩不好,中年女人生气地在教训他,面前剪枝的老人成了“活教材”。

老人听到了妇人的话,放下剪刀走过来:“夫人,这是巨象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可以进来。”

妇人高傲地说:“那当然,我是巨象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工作!”说完,她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

老人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

妇人一边极不情愿地把自己的手机递给老人,一边又借机会教育儿子:“不是妈妈说,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了,连一只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可要长出息哟!”

老人拨了一个号码,简短地说了几句话,就把手机还给了那妇人。没过一会儿,巨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急匆匆走来,妇人忙满面堆笑迎上去,可是那位负责人好像没有看到她,径直走到老人面前,毕恭毕敬地站好。“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老人指着妇人对负责人说道。

负责人连声答道:“是,总裁先生。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

妇人大吃一惊,原来这个人正是“巨象集团”的总裁詹姆先生,她颓然坐到椅子上。

老人用手抚摸着男孩儿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不能被成功冲昏了头脑,要时常给自己降降温,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等你真正理解并学会怎样尊重别人的时候,你带着你的妈妈再来找我吧。”

詹姆先生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商界领袖,更是懂得看淡名利、从容淡定之人。他能够不厌其烦地捡起妇人扔过来的六七团纸,还做得心平气和、恬淡安然,始终没有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这是一种朴素而伟大的人格魅力。而这样的人格魅力也来源于他虽然身处高位,却懂得时刻给自己降温。

人生在世,成功不见得是权倾四方、威风八面,而是性情的恬淡和安然。无论职务高低、身份贵贱,宠辱不惊,淡看沉浮,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基本的要素。不要让你拥有的财富、地位、权势变成一场烧毁你神智的“高烧”,记住给自己降温,让自己始终保持理性、保持冷静、保持隐忍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这样的自爱,你在人生航路上才不会迷失方向。第五课做自己能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英国文学大亨威廉·莎士比亚说:“一个人一生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并不是由其年轻时的幸运或不幸运来决定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足够的理智,去找寻人生的真谛。”那么,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呢?一句话,尊重当下,别跟自己过不去,不要害怕自己还能力有限,原谅那些还不能做好的事。“自然界里的喷泉的高度,永远不会超过它的源头。”这句名言就是说,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极限,即最大的承受能力。可惜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为了标榜成功,不承认极限,时刻都想拓展自己的空间,乃至去做那些力所不及之事,结果在人生路上屡屡摔跤,反而庸庸碌碌。

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这是愚蠢和贪婪。

下面这一则寓言故事,令人深受启迪。

森林里,狮子王新开了一所超级技能学校,它的目的很明确:“现在生存越来越不容易,为了应对种种挑战,我们要提高生存技能,精通奔跑、爬树、游泳和飞行等。”第一批学员是鸭子、兔子、松鼠及青蛙,它们需要学习所有科目。

鸭子是森林里的游泳“健将”,飞行成绩也不错,可跑步最差,因此它主攻跑步。但地面上的土沙太硬,鸭子的脚蹼因摩擦严重受伤,不仅跑得更慢,游泳成绩也大受影响。

兔子跑步速度顶呱呱,但它不擅长游泳,一跳水就呛住了。多次失败后,它精神失常了。

松鼠是很擅长爬树的,可狮子王非要让它反复练习从地面飞到树上,结果松鼠腿部肌肉拉伤,连树也爬不上去了。

一学期结束时,青蛙居然是唯一的“毕业生”,因为它泳技高超,爬、跑也会一点点。

……

看到鸭子学跑步、兔子习游泳、松鼠练飞翔……你是不是会觉得很滑稽,哑然大笑?但你想过吗?你可能就是它们其中一员。比如,你现在是一个技术型的员工,不懂管理,却一心想往行政职务上升迁,但由于你的能力有限,即使你再努力,进步也是非常慢的,很难得到公司的提拔。

为自己的人生设定高目标、高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这本身没错。但若是追求的目标过大,锁定的高度过高,而自己又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实力,那就是为难自己了,只会让自己活得愈发不快乐、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