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女孩像女孩那样长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2 01:29:57

点击下载

作者:王丽(多多黛)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女孩像女孩那样长大

让女孩像女孩那样长大试读:

第一章 其实,我们不懂女孩

女孩真的需要富养吗?

01

受朋友邀请去她的新家做客。新房子很气派,140多平方米,三室一厅。主卧有60多平方米,特别宽敞,让我吃惊的是,主卧的装修风格和其他房间的风格完全不同,不仅看上去高档很多,而且特别用心。

原来,主卧是她女儿的房间,里面有宽大的榻榻米、懒人沙发,书桌和柜子的款式也特别新颖,说是韩国进口的。据说当时逛家具店,只是看到了一张图片,她女儿就特别喜欢,指定要这款,她和孩子爸爸就想办法弄了回来。房间里还有一面墙上挂着各种各样的毛绒玩具,曾听朋友说过,她女儿是“毛绒玩具控”,今天见到了,我真的是开眼了。露台上有一架木制的秋千,还有各种各样的多肉盆栽,我看了一下,还不是普通的多肉,价格都比较贵。

朋友解释说,这些都是丫头自己挑的,老板还夸她眼光好,因为挑的都是品种稀有,又比较难养的多肉。

我这个朋友家,一家三口,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妈妈负责带娃,娃呢,负责快乐就好。

为什么一套房子会有两种装修风格?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女儿的一个房间装饰下来,花了将近10万元。

看着我目瞪口呆的样子,朋友说:“女儿嘛,总得富养着,别以后男人给点小恩小惠的,就把她骗跑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从朋友这个观点出发,我想和养育女孩的家长谈一谈关于“富养女孩”这个话题。

02

古训说,“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

关于富养女孩,好像很多家长都误解了。

带女孩去体验各种生活,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为了富养女儿,而去刻意满足她们所有的物质需求,做法还是过于极端。

无论如何富有,只要不是世界首富,就总会有一些东西是你没有办法满足孩子的。

单纯用物质去富养女孩,让孩子太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能她就很难学会珍惜和感恩,更难体会别人的辛劳。其实,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心理。

朋友说,有个周末,说好一家三口一起出去玩,结果爸爸临时有事,就把她和女儿安置在一家商场,让她们逛一逛,等谈完事再过来接她们。

当时,因为着急出门,钱包忘记带了,而那时手机支付还没有流行,女儿看上了一个毛绒玩具,无论她怎么解释,说自己忘记带钱包了,付不了钱,等爸爸来了再买,女儿都不依不饶,说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得到,在人家商店门口足足哭了半个多小时。当时,商场的阿姨打趣道:“妈妈不买,你就跟阿姨吧,阿姨送你。”

朋友以为女儿会拒绝,却没有想到,女儿点点头,小小的身子就移了过去。

早已习惯事事都被满足,偶尔一次的不满足,她就接受不了,在她的想法里,这是你不爱她的表现,或者你买不起这个东西,我就要想其他的办法得到它。

如此这样“富养”女孩,你只会得到一个膜拜金钱、爱慕虚荣的孩子。

03

富养的目的,是让女孩成长为自信、高贵、独立的优秀女性,是一个不管处在什么生活境况里,都有能力让自己幸福的人。

富养女孩,主要是从小培养她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增长她的见识。这样被富养出来的女孩,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有智慧,清楚自己的欲望和追求,等到成年以后,她们才不会轻易被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诱惑。

那么到底该如何富养女孩呢?

尊重女孩

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有一种富养,叫作“尊重”。

我女儿诺诺,小时候从来都不会“贪”,比如,有家长分享食物,她每次只会拿一个。去超市,遇见有食品在做免费品尝活动,是她感兴趣的就尝,不想吃的,她从来不会为了贪便宜而去拿,当然,我也不会强迫她。

但我就遇见过一些家长,明明孩子不喜欢吃,却强迫、诱导孩子去品尝,还告诉孩子“这些是不要钱的”。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女孩的选择和行为会被家长左右,长大以后,很难成为有主见的人。

多鼓励女孩

鼓励,也是家长们需要“富足”地供给女孩的营养。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来自身边人的肯定和认可,是她们将来自信、独立、坚强、追求卓越的动力。

诺诺3岁左右的时候,到了绘画的敏感期,经常拿着画笔到处画,我给她买了一包A4的纸,专门让她“乱画”。每一次画完,她都会告诉我画了什么,那些“抽象派”的线条,如果不是她说,真的很难看出画了什么,但我都会鼓励她:“你今天比昨天画得好一点了,继续加油。”

有了这些鼓励,加上自己的兴趣,女儿画画一直坚持到现在,目前在专业的绘画班里接受正规的教育,已经可以独立作画。心情不好的时候,她会通过画画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对女孩多“负责”“负责”的意思是让家长给予女孩更多的关注。

孩子遇见了难以选择的情况,或者对一件事情无从下手的时候,家长切勿敷衍她们,或者只是简单地说一句“随便怎么选,你高兴就好”。

放任不等同于尊重,该“负责”和提意见的时候,家长不能撒手不管。在女孩需要排忧解难、得到一点意见的时候,父母无条件的关注,也是一种“富养”的态度。

在女孩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的时候,家长陪伴在她身边,给她一些选择性的建议,同时也是在给予她力量和自信。

不吝“负责”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自信、落落大方的女孩。

女孩需要“富养”,不是物质上无止境地满足,而是用聪明的爱,让她们成长为有幸福力和创造力的女孩。

在3岁前,女孩被这样“富养”,对于她们安全感的建立有极大的好处。在3岁之后,这样的“富养”,让女孩更加独立、有自己的判断力,成为一个内心充盈,又有主见和想法的女孩。在以后人生的大是大非上,才能有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就拿我女儿来说,到了3岁之后,诺诺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经常会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飞机能飞上天?为什么天上会有星星?下雨天,太阳去哪儿了?

有的问题真的会难倒我。但是,为了不打击她的好奇心,也是为了让她知道妈妈是真的不知道,会和她一起去找答案。我会带她去图书馆,在书中找寻答案。

在超市,她会为了选择哪个颜色的玩具而烦恼,我会给她提意见,而从来不会催促或者是替她做主。

这也是诺诺一直很独立、有主见的重要原因。只有被爱“富养”的女孩,才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去面对以后人生的风雨和坎坷。

女孩的强项和弱项

01

相对于男孩来说,女孩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

首先,染色体上,女孩和男孩就不一样。

人体每个细胞里有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男孩和女孩的常染色体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性染色体。

男孩的性染色体是由X和Y组成,而女孩是由X和X组成的。

女孩的这两个X染色体,让她们变得“富有”,因为X染色体的遗传因子是积极的,它让女孩更容易表现出积极、乐观、勤劳的特性。

其次,脑部结构发育。

女孩的大脑在发育上领先一步。当女孩还是一个胎儿的时候,她们的大脑已经开始发育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论是女孩大脑内的纤维素体积,还是大脑皮层的枕叶,以及海马体的发育,都要比男孩的更大、更快、更活跃。

正因为这些脑部结构发育,给女孩带来了另外一个优势,让女孩的触觉、嗅觉更为敏锐,内心世界也比男孩更加感性,记忆力也更好。

说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这一点毫不夸张。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女孩的个性相对更乖巧听话,善解人意,可是,她们又非常脆弱,爱哭爱生气,胆小怕事,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很难拒绝。

她们和男孩有着天壤之别,关于这一点,养了女儿又养了儿子的我,真的是深有感触。

在生活中,诺诺绝对是一个好的小帮手,在我忙碌的时候,她经常会主动过来搭把手。学习上,基本不让我操心,只要见过她的人,都夸奖她懂事。而弟弟呢,简直就是上天派来给我“不一样体会”的小恶魔,从会爬开始,他就“负伤”不断,只要他突然安静3分钟,必定是在“作妖”,把衣服扔进马桶里“洗”,把米粒当沙子玩。

一个养了女儿的朋友跟我吐槽,说养了女儿,感觉自己必须变得强大才可以,两个女儿不仅胆小,而且特别玻璃心,活生生把她这个曾经的小仙女逼成了“女汉子”。

但是,在她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时候,两个女儿简直就是左膀右臂,一个负责拿药,一个负责递水,还顺带给她捏捏肩,捶捶腿,这种暖心的感觉,绝对是养儿子的家长体会不到的。

对于女孩来说,她们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

女孩的强项在哪里呢?

懂事体贴

女孩的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比同龄男孩普遍要高出15%,同时女孩的胼胝体能容许两个大脑半球间进行更多的交叉信息处理,因此,女孩更懂得体贴他人。

听觉能力更强

女孩在颞叶中拥有更强大的神经连接,促进了更多复杂的感知记忆的储存,以及更好的听力,所以女孩对声音的语调特别敏感。

这也是女孩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更容易专心听讲的原因。对于父母说的话更容易听得进去,并且能记住。

在日常生活里,玩游戏及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时候,女孩一般不会选择高难度和危险的项目,因为对于父母叮咛和嘱咐过的事情,她们能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主动规避危险,也就让她们更加安全。

语言能力更好

小女孩的颌叶发育早,思想更活跃,同时女孩大脑中主要的语言中心发育得更早更发达,因而语言能力较强,喜欢阅读、表达等学习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平常经常说女孩嘴甜,总能说一些让人舒服的贴心话,懂得关心家长。

情感能力

女孩的大脑海马记忆存储方式是由点面结合的,女孩大脑中有更多范围的区域专门负责语言功能、感知记忆、静坐、倾听、语调和神经交叉串话,因而能理解和处理一些相对复杂的事情。

她们大脑中负责表达和处理复杂情感(如忧伤和幻想)的区域更发达,因而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别人的情感。

依据以上的女孩具有的强项,在对女孩的教育中,父母就应该注意多发挥女孩的这些长处,比如,女孩的语言能力发育早,可以多讲故事给她们听,这会让她们的语言表达更丰富。

诺诺晚上睡觉前,必听睡前故事,而她最喜欢的就是白雪公主的故事。

有一次,在武汉回合肥的车上,为了打发时间,我让她讲故事给我们听。她基本上是一字不落地讲完了白雪公主的故事。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引导她背古诗,或者是读一些优美的散文给她听。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在她三年级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对她作文中优美的句子赞不绝口。

02

不过,相对于男孩来说,女孩也有她们的弱项。

敏感脆弱

因为听觉能力更强,女孩对外界的情绪依赖更强烈,这也导致她们有可能比男孩更加脆弱和敏感。

有一次,带孩子们在小区广场里玩,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家长们就在一旁聊天,顺便吐槽自己家的娃。

有两个男孩妈妈说自家孩子精力旺盛,而且,破坏力极强,让人头疼不已。一个女孩子的妈妈,说自己女儿太爱哭了,当她还准备往下说的时候,我碰了她胳膊提醒她不要说了,因为她的女儿正在气呼呼地盯着她。

而那两个男孩,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被妈妈吐槽。

空间思维能力有局限

法国有一项针对两对孩子的对比研究,就是让同等数量的男孩和女孩用积木搭出一座桥,结果,只有8的女孩完成了任务,却有21的男孩完成了任务。

女孩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这一点从儿童时代到成人阶段,都有明显的表现。

其实,思维能力也是可以锻炼的。

比如,积木玩具就可以培养锻炼女孩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搭积木之前,家长可以引导女孩先想好自己要搭什么,或者先观察图纸,思考用什么样的积木,如何才能一步一步地完成整个搭建。

这个过程,对于女孩的想象力、结构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也能发展女孩的空间知觉和创造力,以及组织力和理解力。

我的女儿诺诺从3岁开始玩拼插的积木,一盒子积木放在那儿,随便她怎么玩。后来,玩的次数多了,她就开始自己拼造型,给芭比公主“盖”房子,搭衣帽间。

父母可以给女孩购买颜色偏鲜艳的积木,这样更容易引起她们的兴趣。

有研究表明,空间思维是预测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方面能力的重要指标,“数感”和空间思维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早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预测孩子长大后在数学方面的表现。

所以,父母平时可以对女孩多进行一些空间思维能力的锻炼。

动作能力弱

有研究发现,女孩大脑部分比同龄男孩表现得迟缓,尤其是小脑,而这一部分是负责运动技巧的。

女孩在空间感上的劣势,使得她们运动能力要比男孩发展更晚,在奔跑和跳跃上,要比男孩晚3~4个月。这也就造成了女孩在大运动上的动作能力比较差。

对于这一点,父母可以适当地鼓励女孩参与一些体育运动。

有时,我做家务不小心磕碰到手脚,一听见我的叫声,诺诺都会很快跑过来,关心地问我怎么了,还会叮嘱我小心一点。这时我的内心都是暖暖的,被关心和疼爱的感觉真的很好。

但是,我也发现了诺诺的缺点,当她做错了某件事,我还没有开口说话,她就似乎已经知道自己错了,默默低下头,再过一会儿就会抽抽搭搭地哭起来。

一般不是很严重的错误,我就会让她一个人待一会儿,再和她沟通刚刚的问题。她哭,并不是为了逃避问题,而是因为自己犯了错,给我带来了麻烦和不开心,她才难过。所以,我对她的态度基本上是温柔批评,申明我的原则,只要她承认错误,愿意改就好,绝不吼叫或者体罚,因为这样会让她身心受到伤害。

由于女孩具有这样的特质,在教育手段上,父母可以采取“低声教育”的方式,切忌采取吼叫等粗暴的方式。可能一开始会有点难度,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毕竟养育女儿是父母一生的事情。

敏感的女孩,需要父母更多的爱

01

有一次,我和诺诺爸因为“回谁家过年”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争辩了几句,不自觉声音大了一些,却没有发现诺诺一直躲在被窝里。

而且她一直在哭,并不是大声哭,而是在抽泣,等我和诺诺爸平静下来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小可怜蜷缩在被窝里,满头大汗,一脸的泪水,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这让我和诺诺爸都特别后悔,因为没有注意自己的情绪而吓着了女儿。

诺诺个性敏感,所以在养育的时候,我们会特别注意,怕伤了她这个“娇嫩”的敏感女孩。敏感的女孩,就像是折翼的天使,需要父母更多的爱,让她们长出完美的翅膀,有能力独自去飞翔。

相比男孩,女孩的触觉、感觉、味觉、嗅觉和听觉都要敏感许多,尤其是触觉。

你会发现,女婴喜欢被抱着,在家人的怀抱里判断自己的重要性,建立安全感和亲密感,之所以会这样,也是由她们的敏感所决定的。

在平时的生活里,敏感的女孩都会有一些什么表现呢?

容易感受到外界变化

有些女孩去到陌生的地方会很不适应,没法好好吃饭、睡觉,特别不愿意接受自己不熟悉的事物。

情绪化

与小朋友的相处中,经常会感觉到委屈、焦虑,甚至哭闹,严重敏感的,还会动手打人。

心思细腻,察言观色

如果父母说话声音稍微大点,就以为父母生气了,或者在吵架。做事情也会非常小心,从来不会去冒险,做自己没有把握的事。

偶尔,我和老公因为一件事发生了意见分歧,在争辩的时候,声音大了一点,诺诺就会警惕地问:“你们是吵架了吗?”

即使很多次我都说:“没有,爸爸妈妈只是在讨论问题。”但是,下次遇见这种情况,她还是会问。她说她其实是担心我们吵架,据我观察,确实是这样。

害怕陌生人

在陌生人面前会更加敏感,不敢大声说话,甚至逃避,躲在角落或者房间里不肯出来。

诺诺从小到大,只要家里的门铃响了,从来不是第一个主动去开门的人。但是,弟弟拿了话筒就会很热情地问:“你是谁啊?”

弟弟去开门的时候,诺诺一般都是回到自己的房间,还会轻轻地把门关上。

经不起批评

大人只要说话语气稍微重了点,有的女孩就会以为是在批评自己,会抽泣。还有些女孩,会因为大人一句批评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有朋友说我是重女轻男,偏心。儿子犯错时,我的态度很严厉。对诺诺却很“宽容”,指出错误,点到为止。朋友还劝我要一碗水端平,避免以后儿子会伤心。

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一样”,是因为诺诺每次在犯错后,很快就会认识到错误,低着头,默不作声,实在是不忍心去批评,一旦我说了一些比较重的话,她还会哭。所以,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我一般都只告诉她错在哪里。

而我儿子,因为年龄小,又调皮,而且一犯错就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所以我才会对他稍微“凶”一点。

偏内向

敏感的女孩,通常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喜欢独自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依赖性强,不愿表达自己的要求。

敏感是女孩的天性,不过并非女孩的“专利”。

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博士Elaine Aron在《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一书中,从自己上千个采访案例中估算出一个数据:敏感人群占人数的20,而这些敏感的人当中,有80的人出生在一个“不敏感”的家庭中,也就是说,在这种家庭中,只有孩子敏感,而家长并不敏感。

之所以提供这个数据给家长,是想说有些女孩个性的敏感,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家长一定要注意,避免自己的行为教出一个敏感的女孩;对于本来就有一个敏感的女孩的家长来说,更加需要注意给予女孩更多的爱。

02

家有敏感女孩,如何做才能给孩子更好的呵护呢?

放轻松

敏感的女孩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情绪,焦虑的父母会让孩子处在一种不放松的状态里,让她们变得更加紧张和胆怯。

再者,焦虑的情绪也会传染,对于敏感的女孩来说,这会使她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雾霾”,很难见到阳光。

有时,我会故意和老公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挠你一下。儿子呢,是个人来疯,常常是不请自来,参与我们的玩笑,还会拉着姐姐一起。

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我发现诺诺也会比较放得开。而且,渐渐对于我和爸爸的聊天也不再那么在意,偶尔我们两个在争辩问题,她还会说:“我要写作业,你们小声一点。”

看到诺诺这样的变化,我还是很欣慰的。毕竟敏感对于女孩来说,虽然算不上缺点,但是会让孩子容易忧郁,多愁善感。

温馨的家

吵闹的环境会让敏感的女孩非常焦虑,让她们更加敏感。保持家庭氛围的和谐,父母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或者是争论。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对她们大吼大叫,保持安静,耐心安慰她们,平复她们的情绪。

我也是一个敏感的人,小时候,我最怕的事就是我爸妈吵架。记得有一次爸妈不知道因为什么吵了起来,当时,妈妈对着我吼,让我去大舅家喊人。被她这么一吼,我只会哭,我越哭妈妈越是对我吼,后来,还是弟弟反应快,把大舅喊了过来,平息了这么一场“战争”。

但是,自从那一次以后,每一次爸妈吵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哆嗦。

父母吵架总有和好的时候,可是,对于敏感的女孩子来说,心里的裂痕可能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愈合,或者根本无法愈合。

倾听孩子的内心

敏感的女孩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可能在家长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女孩就生气了,难过了,甚至无理取闹,在这些“不可爱”的行为背后,通常都是女孩在呼唤父母更多的关注。

蹲下身,拥抱她们,引导和鼓励她们说出心里话:“你怎么了?”“是不是希望妈妈抱抱你?”“如果你想和我说什么,妈妈会认真听的。”

当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内心话,家长要先回应她们的情绪,比如:“这的确让人有点难过。”接着可以告诉她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比如,孩子因为自己的玩具不小心被你丢掉了而难过,你可以解释:“对不起,妈妈不是故意的,下一次,你把玩具放在收纳玩具的地方,或者提醒妈妈小心一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先回应她们的情绪,再进行引导,会让她们更容易接纳你的意见,听从你的安排。

父母能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给予理解和接纳,对于敏感女孩来说,是最好的疼爱方式。

多出去走走

增加女孩的户外活动,让她们接触到更多的人,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提高女孩自我调节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于敏感的女孩,家长要多一些耐心,多鼓励和帮助她们,给予她们支持和勇气。次数多了之后,她们就会积累更多的交往经验,对于她们以后的人际关系是有帮助的。

每个周末,我都会带着两个孩子去公园放放风。不在乎风景,只在乎开阔的环境带给孩子们的那种舒适感。

也只有在公园散步的时候,诺诺才会跟我聊学校的一些事情,说说同学之间的趣事,或者一些学习上的烦恼。而在家里,她写作业,我忙家务或写稿子,基本上很少有交流。

女孩的敏感,很多是先天气质的原因。敏感的女孩更细心,情感也比较丰富,乖巧听话,这都是难能可贵的优点。

对于她们的“敏感”,家长在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用一些她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改善一下她们的敏感度,是可以的。但是,一切都要以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前提,不能盲目或者强行要求孩子改变,如果激起了孩子内心的抵触,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一个轻松、温暖的家,才会养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

重视女孩的性别教育

有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送诺诺去上幼儿园,可是,我们刚吭哧吭哧从五楼爬下来,她就跟我说要拉臭臭。这时,二楼的奶奶迎面走来,听见诺诺说要拉臭臭,热心地说:“就在树根下面拉吧,还可以给树当肥料。”

诺诺虽然憋得小脸通红,还是用手拉着我的衣角,小声地说:“妈妈,我要回家去卫生间拉臭臭。”

说实话,我挺欣慰的,这证明我平时的教育发生了作用。

其实,这源于有一次诺诺问我:“妈妈,我看见有些男孩子在外面尿急了找不到厕所就在大树底下尿尿,我也可以吗?”

我告诉她:“不可以,你是女孩子,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绝对不能让别人看到。另外,不管如何,在外面方便都是不文明的行为。下次你要注意提前跟妈妈说,这样妈妈可以提前带你去找洗手间,或者出门前,尽量在家方便完再出去,明白了吗?”

平时我也很注重跟诺诺灌输这样的观念。为什么?

因为性别教育对于女孩来说特别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当然,真正形成性别角色意识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

对女孩进行性别教育,让她们知道男女有别,对自己的性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将影响女孩能否安全度过青春期,最终形成健康的人格。

在女孩3岁以后,你会发现她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感兴趣,“为什么她的咪咪那么小”,“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天气那么热,为什么我不可以只穿短裤”……

当家里的女孩开始问及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对她们进行性别教育的最好时机。

把握最佳时间

3~6岁是对女孩进行性别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个时间段的女孩,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家长可以告诉她们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比如,男孩女孩身体构造的区别,哪些部位不可以让别人碰触,不能随便掀开衣服,必须在卫生间方便,等等。

不混淆性别打扮

身边有一个朋友,总喜欢给女儿买一些款式简单、深颜色的衣服,女儿的头发也被剪得很短,要不是熟人,知道她家孩子是个女孩,乍一看真的难以分辨出性别。

问及原因,这个朋友说自己平时太忙了,之所以老给女儿买深色的衣服,是因为耐脏,洗起来不费劲;给女儿剪短头发,则是因为好打理,不用花时间天天给她扎辫子。

其实,这种做法特别不可取,过于男性化的女孩,不仅会遭受到小朋友们的排挤和捉弄,从而产生内向、孤独、胆小、忧郁的性格特征,还会影响她们对自己性别的辨识。

家长不能因为自己忙或者个人审美口味,就强行干扰女孩的装扮,要允许孩子发展自己与生俱来的气质。

诺诺5岁的时候,我们带她去了香港。在迪士尼乐园她看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公主裙,特别梦幻,而那些裙子因为要做出立体感,所以材质并不是很舒服,可是,看到她眼里泛着的光,我还是满足她,给她买了一件。她穿着的时候,走起路来,就像是公主附体了,特别优雅、自信。

正面回答问题

诺诺所在的幼儿园,是不分男女厕所的。经常会遇见男生女生一起上厕所的情况。

有一次,诺诺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们班的黄可飞用小鸡鸡尿尿,而我没有呢?”

我找到一本名叫《男孩和女孩》的绘本,跟她解释男孩和女孩的身体有什么区别,既满足了她的好奇心,也给她进行了科普。

当女孩开始好奇自己的身体和男孩的身体有什么区别时,家长一定要正面解答问题,不要遮遮掩掩,更不用觉得不好意思,用平常的态度为她们解答。如果家长的态度闪烁其词,那会激起她们更大的好奇心,甚至会通过其他的途径去寻找答案。

对于这种幼儿园不分男女厕所的做法,其实未必是坏事,因为孩子们可以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对男女的性别差异和不同的生殖器官有所认识,促进她们对性别的认知。

妈妈是参照

妈妈的打扮和形象,会直接影响女孩对性别的认知。

女孩对自己的性别认知,完全来自妈妈的引导和影响,如果妈妈不注意,无意识的差错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误解。

比如,诺诺3岁时在幼儿园度过的第一个儿童节,老师要求女孩穿裙子,男孩穿短裤。一直不太喜欢穿裙子的诺诺有点排斥,平时她不喜欢穿裙子,我也没有刻意去干涉,不过给她买的衣服我都会选择比较鲜艳的颜色,款式也都是适合女孩的。

不过,既然过节幼儿园统一要求,我就开导她,告诉她女孩穿裙子会很漂亮。她半信半疑地说:“你也是女孩,为什么你不穿裙子呢?”

她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是自己平时疏忽了,我倒不是不喜欢裙子,只是觉得裤装通勤更方便,习惯了之后特意穿裙子的次数确实不多。后来,我把衣柜里漂亮的裙子重新拿了出来,美美地穿着和诺诺出去玩。当诺诺夸奖我“妈妈,你穿裙子真好看”的时候,我知道,一颗新的种子在她心中发芽了。

对女孩进行性别教育的意义

专家指出,对女孩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但关系到女孩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及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还会影响其心理发展。

所以,父母要把握最佳时机,对女孩进行性别教育,传授给她们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让孩子对自己对异性都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一般来说,女孩进入3岁之后,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和异性的区别。这个时候,正是父母对女孩进行性别教育的好时机。

有一段时间,诺诺爸爸频繁出差,以至于陪诺诺的时间很少。爸爸回来之后,诺诺就一直让爸爸陪她玩,还提出了让爸爸给她洗澡的要求。

我果断地拒绝了她这个要求,并且告诉她,因为你是女孩子,爸爸是男孩子,所以你们不可以在一起洗澡。

刚洗完澡,裹着浴巾从卫生间出来,诺诺就迫不及待地喊爸爸过来陪她。

我再一次阻止:“这样也不可以,你只有穿好衣服,才能让爸爸进来。因为你是女孩子,爸爸是男孩子。”

在穿衣服的时候,我趁机告诉她哪些地方不可以给别人看,更不可以让别人碰触。一旦有人碰了她的身体,要大声地阻止,或者寻求帮助。

经过反复的教育,上了幼儿园之后,她是唯一一个从来不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小便的女孩子。而且,还告诉老师,因为外面有男孩子。

性别意识对女孩的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引导女孩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多学习男孩身上坚强、开朗和探索等特质。

女孩子因为特殊的敏感和细腻,特别擅长手工。

诺诺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就找了一份工作,而幼儿园放学早,我没有办法按时接她放学,就给她报了幼儿园的手工兴趣班。

一开始,她特别喜欢,涂各种各样漂亮的画,送给身边的好朋友当礼物,还可以剪纸,贴在玻璃窗上,特别有成就感。可是,随着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画画和剪纸都变得有难度,她就表现得不耐烦,说:“太难了,不想学了,没意思。”

而那个时候,朋友家的儿子正在学习轮滑。虽然老是摔跤,可是因为喜欢,他从来不会因摔跤而心情不好,而是会慢慢地摸索,如何让自己站起来,又如何让自己弯下腰可以滑走。

后来,这孩子找到了一个方法,就是穿着轮滑鞋在草地上走,这样摩擦力大,不会滑倒,而自己也可以很好地感受一下轮滑鞋,如何和它“相处”。

我就带诺诺去看朋友儿子练习轮滑,问她小哥哥是不是很勇敢,每次摔倒都自己爬起来,继续练。他都这样练了好几天了,还在练,因为他很喜欢轮滑,一定要学会。

诺诺嘟囔着:“他是男孩子,不怕疼。”

我告诉她女孩子也可以像男孩一样勇敢,比如,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妈妈也把漏水的水管修好了。很多事情,男孩子可以做到,我们女孩子也是可以的。

听了我的话,她点点头说:“我要变得像小哥哥一样厉害,不怕困难。”

对女孩进行性别意识教育,无须强行教会她们什么东西,而是灌输一种思想,让孩子知道我是女孩,我应该是什么样子,又应该做什么,最终养成一个女孩该有的品质和特性。女孩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性别之后,明白自己和男孩的区别,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属于女孩的规则,也会有意识去保护自己的权益。她们会明白界限感,懂得自己是一个女孩,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

第二章 理解女孩

为什么我家的女儿总是爱生气?

01

经常会有父母跟我诉苦:“我家女儿太喜欢生气了,动不动就生气,有时感觉莫名其妙的,真不知道拿她怎么办才好。”

其实,对于女孩来说,生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她们情绪发展到了一定的成熟度,表现出来的一种基本情绪。但是,“爱生气”这个标签,是因为后天的家庭教育和教养方式被贴上去的。因为在生气的背后,往往是不被父母了解,情绪不被父母接受,心理上的问题得不到排解,久而久之,生气就成为一种恶性循环了。

比如,本来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你不愿意给她买,她觉得有点委屈,看起来不太高兴。你一看她那样子,也来气了,数落她家里一堆玩具都玩不过来还想买,连带着把她其他的坏毛病也拉出来批评了一番……最后,玩具没有买,她还挨了一顿批,可想而知,孩子的心情有多沮丧、多愤怒,表现的方式可能除了哭泣,还有发脾气,或者是扔东西。

当需求和感受一再被父母忽视,孩子就会频繁采用生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而父母只看到了表面,觉得我女儿怎么这么爱生气。

02

当孩子生气了,父母可能会用“一点不如意就发火”“动不动就生气”这样的话去责备孩子,其实,这样的指责是毫无意义的,弄懂孩子为什么生气才是关键。比如,是要求不被满足还是被批评了?是因为没有买到喜欢的玩具,或是因为刚才摔了一跤,现在还有点疼……

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找到突破口去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要求不被满足

孩子有些要求可能是合理的,因为父母本身的原因,却把它归为不合理。比如,孩子说好久没有去动物园了,这个周末我们去动物园玩儿吧,但是,父母可能已经有了其他安排。当孩子坚持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说,你怎么天天想着玩儿?这时候,孩子的合理要求似乎就变成了不合理的要求。还有些情况,是孩子的要求本身就不合理。比如,一再重复地买同类的玩具,或者天气很凉,她却要吃冰激凌……

不管是因为父母的原因而无法满足的合理要求,还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拒绝的时候,都可以巧用一些方法。

比如:“妈妈觉得,这样做好像不太好……”

这种讨论的语气不会让孩子感受到简单粗暴的拒绝,会更愿意听你分析。

接着,你就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孩子,比如:“妈妈有个建议……”然后提出你认为更加合理的方案。孩子的要求虽然被拒绝了,但她有了第二选择,这样情绪有了一个缓冲和冷静期,不会因为要求没被满足就直接爆发。

经常受到父母的负面评价

有些父母觉得不能经常夸奖孩子,怕孩子骄傲,于是习惯给予女儿负面评价,长此以往,造成女孩的自我评价很低,形成自卑心理。自卑的女孩会很容易觉得别人是在针对她、否定她,所以就会刻意通过生气来表现强大和自尊。

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论中提出,孩子在发展主动探索时,若得到正面的赞赏,能够有效增强孩子的主动动机,有助于孩子发展健康的情绪;相反的,如果照顾者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是在探索,而大量禁止或责罚,孩子便容易产生挫折感并延长负面情绪停留的时间。

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理论,讨论的就是这种负面人格的养成。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处在被批评的环境下,就会像一所废弃的房子,本来只破了一扇窗,但没过多久,你再去观察,会发现其他窗户也都破了。

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对女孩进行负面评价,当孩子做错事了,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沟通。

比如,当她们犯错的时候,不要说“怎么又错了”或“这个错误你已经犯了好几次了”,而应说“下次一定会好的,加油”。

被忽视或不公平对待

女孩比较敏感,如果在家中感觉被忽略,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就容易有情绪、有脾气。

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多胎家庭,尤其大宝是女孩的家庭。建议多胎家庭一定要针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给予满足,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是爱他们的。

父母不倾听

一些家庭,常常什么都是父母说了算,孩子没有表达的权利,而且,父母很少关注孩子的意愿、感受和意见,这样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生活得很压抑,也会习惯用生气来表达对父母的不满。

一个朋友的女儿,从小就特别有主见,可是,朋友觉得小孩子应该听大人的,就经常压制孩子的想法,于是,她那个特别有主见的女儿就渐渐变成了一个“气包子”女儿,因为她的想法经常被扼杀,很多自己想说的和想做的,根本没有办法去实现。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发现,女孩爱生气,背后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生气其实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是她们的“原始语言”,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常常会以生气这种强烈的情绪来表达需求和感受。

03

那么,当女孩生气了,父母该如何做呢?

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生气的时候,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蹲下身告诉她们:“爸爸妈妈知道你很生气……”

当孩子的情绪得到了父母的回应,对于他们来说,在内心里已经打开了一个疏通的通道。不要因为女孩生气了,就责备或者冷处理,而是要理解她们内心的感受,无条件地陪伴她们,让她们有安全感,让她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通道里,女孩看到了父母的关注,才会卸下所有的“装备”,释放自己的想法。

释放情绪

父母会发现,当你蹲下来抱着女孩,或者跟她们说一句“妈妈知道”,换回来的往往是她们的大哭。其实,这是女孩在释放自己的情绪。

在孩子稍微平静下来之后,我们可以采取更好的办法,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是运动使孩子释放情绪。

有一次,女儿诺诺想用手工材料做一个礼物送给姥姥当生日礼物。可是,忙活了很久,最后还是失败了,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哭。

我问她:“怎么了,为什么哭啊?”

她低着头,沮丧地说:“没什么,我就是想哭,眼泪止不住。”

其实,诺诺是因为手工没有做好,心里产生了挫败感,她是用哭来释放挫败感带来的坏心情。

分析事件

等到孩子的情绪稳定,父母就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令她们生气的事件,经过前面的铺垫,这个时候再进行分析和说教,孩子很容易接受。

比如:“你是不是因为没有搭好积木而生气?”“这个拼图对你来说,有一点难度,是吗?”

听到爸爸妈妈这样说,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关注自己的,他们懂得自己为什么生气。

解决问题

陪着女孩把令她生气的事件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分析问题的核心及触发她情绪的根源,引导她思考下次遇见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并告诉她,生气一定不是最好的办法。

这里拿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过程。

一个女孩因为小伙伴弄坏了她的芭比娃娃而生气。

首先,父母可以走到她身边,温柔地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其次,可以把她带到另外一个地方,问她是否愿意玩一个扔小石子的游戏。

孩子不愿意的话,父母也不要强迫,可以告诉她,妈妈这样做只是想让你开心一点。即使不愿意玩游戏,在听到这句话之后,她的情绪也会平复一些,如果孩子不愿意玩,一直在哭泣或者唠叨,温柔地抱着她,等她自己慢慢平复。

平复下来之后,你可以告诉她:“小朋友弄坏了你的芭比娃娃,肯定是他们不对,可是,生气会让你自己更难受,妈妈不愿意看到你这么难受。如果芭比娃娃无法修复了,妈妈可以再给你买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如果下次你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自己最心爱的娃娃,妈妈也是支持你的。”

妈妈不仅理解了女孩的情绪,也接纳了女孩的情绪,还尝试疏导,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丝毫没有批评。

而且,让女孩懂得了,生气的时候,自己可以怎么做。

04

从女孩生气的时候表现出的模式,可以判断她的人格特质,父母们可以根据这些特质,在教育女孩的时候,比较灵活地处理女孩的情绪问题。

从女孩生气的类型,也可以看出她们对应的人格特质:

◎ 默默生气型——消极对抗,容易放弃,不容易对事情负责。

◎ 大哭大闹型——处理事情没耐心,挫折忍受度也较低。

◎ 打人摔东西型——凡事喜欢动手,容易用武力解决问题。

了解了女孩的人格特质,父母们可以比较灵活地处理女孩的生气问题。

父母们还要注意一点,女孩学习和模仿情绪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来提供大量的练习。

为了女孩以后有较为健康的情绪发展,父母最好具有稳定的情绪,近10年已有大量脑科学研究证实,情绪是会感染的,生气的情绪,当然也会让女孩大量去学习和模仿。

女孩生气的时候,父母需要积极回应,等她们情绪平复后,再引导她们处理问题。只有这样,女孩在下一次遇见生气的事,才能够积极面对,用合适的方式去解决,把自己从怒气里“拯救”出来。

共情孩子的情绪,女孩真的需要多一点体贴

养育女孩的家长一定发现了,女孩特别爱哭,不管是婴儿时期,还是幼童时期,哭的功能一直都在持续“发力”。

一个朋友的女儿,有一次,因为想吃蛋糕被妈妈拒绝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朋友选择了“冷处理”——不理不睬,任由她哭,结果导致女儿“哭晕”了过去。

家长应该知道,女孩虽然爱哭,但每一次哭泣背后都有原因和诉求,正确判断,共情女孩的情绪,选择性地合理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共情?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了共情的概念。他表示共情是一种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而别人的情绪是进入其世界的钥匙。

当孩子有了情绪,父母如何做到对孩子共情呢?

首先,不管孩子的情绪是正面还是负面,父母需要觉察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比如,孩子因不小心摔坏自己的玩具而非常懊恼。父母要接纳这种情绪,不批评和斥责孩子。

接着,蹲下身,或者拉起孩子的手,去标识孩子的情绪。“摔坏了最喜欢的玩具,你很难过,对不对?”

有的孩子,会在父母帮助自己标识情绪的时候而大哭,这是因为孩子的情绪被父母感知了,他们也有了释放情绪的通道。

一旦情绪被父母接纳和包容了,有了正确的释放途径,以后再有类似情绪的时候,孩子才会正确地处理,而不是任意地发脾气、大哭大闹。

01

为什么有的女孩特别爱哭?

依赖性

有研究结果表明,对6个月大的男女婴儿做对比试验,在发生困难的情况下,男宝宝更倾向于通过不断的探索,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而女宝宝更倾向于用哭泣等手段去寻求外力的帮助。

正是因为女宝宝爱哭,这也给她们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相对于同龄的男孩来说,她们说话比较早。

爱哭的宝宝讲话早,这个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哭声丰富的婴儿更具有语言天赋。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卡特勒恩.韦姆斯一直从事语言开发方面的研究,他曾对大约35名幼儿的啼哭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婴儿发出丰富音调的时间越早,学会说话后能越多地掌握各种词句。

多愁善感

很多女孩生性敏感、感情细腻,这会让她们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习惯用“哭”来表达自己。

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比如,看见花朵枯萎了,家里养的金鱼死了……她们都会难过、伤心,以至于哭出来。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理解和关怀。蹲下来拥抱她们,了解她们哭的原因。用“引导性”的语言告诉她们,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比如,小花之所以枯萎,是因为被摘了下来,没有了营养供给,时间长了,终究会枯萎,同时,它们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当然,如果你不希望看到小花儿枯萎,下次遇到美丽的小花就不要动手去采摘,让它们可以开放更长的时间。又如,小鱼死了,可能是生病了,或者是因为我们没有照顾好它,如果你还想养金鱼,我们可以再买几条回来,但是需要我们更加细心地去照顾它们,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

把哭当成了一种手段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开始发展,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他们也开始“动脑筋”,比如,想获取某些东西或者达到某种目的,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选择用“哭”来“要挟”家长。

尤其在第一次试验得逞之后,他们可能会对这种方法上瘾,所以当家长分辨出,女孩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哭的,一定要理智对待,切不可盲目满足,因为这样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且会养成孩子错误的观念,以为哭是万能的,时间长了,容易养成“弱者心态”,不利于心理健康。但也并不是让家长不管不顾,还是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需求,与孩子多一点沟通。

表达能力不够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因为孩子在两岁之后,认知能力和自主意识都在加强,但是他们的语言能力、控制身体的能力等还没有发展到相应的程度,他们内心的想法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并得以实施,所以他们会通过哭和发脾气来表达心中的情绪。

在与外界接触的时候,他们需要面对规则的约束、和小伙伴的冲突、自己的能力和想法的差距……总之,孩子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不顺心的事”,他们渐渐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此时,哭是孩子表达内心不满的一种本能反应。

所以家长需要认识到,既然哭是孩子发泄心中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想让他们停下来,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寻找其他的途径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哭是最直接最本能的一种发泄方式,想要让他们意识到除了哭,还有很多方法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家长耐心地慢慢引导了。

诺诺在3岁之前,是一个不爱哭的小孩。可是3岁之后,她开始变得很爱哭,我带她去看医生,在交谈中,医生发现了诺诺的一个特点,就是语言发展迟缓,告诉我多一点耐心,因为孩子语言能力表达不了自己心里的意愿,所以她就选择了一个“捷径”——哭。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不必太急躁,要耐心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

02

家有爱哭的女孩,家长该怎么做呢?

让孩子哭一会儿

当女孩哭的时候,家长如果不问缘由一味地批评、制止,甚至不理不睬,可能会造成孩子以后胆小、懦弱,甚至是自卑的个性。

在对孩子劝慰无果的情况下,很多家长经常会说两句话:“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烦不烦啊,一直哭哭哭,妈妈一点都不喜欢你这样。”孩子哭的时候,内心是伤心和委屈的,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厌弃,会让孩子感觉更加伤心和无助。

在婴幼儿期间,如果孩子哭了,父母一定要第一时间给予回应,让她们知道你在身边。因为3岁前,孩子哭了,没有及时得到回应,不利于他们安全感的建立。3岁之后,女孩哭的时候,家长可以在一旁静静地陪着她,或者搂着她,拍拍她的肩膀,先让她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有父母的关怀和陪伴,其实过不了多久,她就会平静下来。只有等孩子从激烈的情绪中平复下来,家长才有和她深入沟通的可能。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曾说:“对孩子来说,哭相当有用。它虽然不能修好坏掉的玩具,但是可以纾解孩子难过的情绪;虽然不能解决冲突,但是可以释放紧张情绪,这对于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十分有利。”

现在有一种说法,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不应理会,尤其在婴儿时期,不能养成孩子以哭来要挟的目的,应该让他哭个够,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哭了,而且很听家长的指令。我对这种做法持保留态度,在这个时期,孩子急需大人的安抚,为什么不能给他呢?

发现哭背后的情绪

在家长看来,女儿似乎总是莫名其妙就哭了起来。其实,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哭,孩子每次哭的背后,一定有某种“情绪”在活动。

有一次,诺诺搭好的积木,被我不小心给碰掉了一块,于是她就大哭起来。不论我怎么解释,她就是一直哭,后来,我什么都不说了,干脆静静地抱着她,等她情绪稳定了,我问她:“你是不是特别难过?”

她点点头说:“你去买菜了,没有带我,我很生气。”

平常买菜,只要诺诺在家,一般我都会带她一起去。那天因为下雨,我就让她爸爸照顾她,我一个人去买菜了。原来,她是为了这伴事难过,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盲目责怪她:“不就是碰掉你一块积木,至于这么大哭吗?”而是等她说出真正让她情绪崩溃的事。

孩子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是心情不好,也有可能是身体不适,还有些,是想得到家长的关注。

有一次,我在书房赶稿。诺诺一直在玩芭比娃娃,看电视,过了一个多小时,她突然就大哭了起来,我赶紧过去问她怎么了,她摇摇头说:“妈妈,我喜欢你。”那一刻我明白,诺诺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希望我关注她一下。

03

发现了孩子的情绪,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他们的情绪,因为只有情绪被接纳了,他们才会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才会平静下来。这时,我们再和他们讨论对事情的看法和建议,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

尹建莉说:“一个孩子哭泣的时候,母亲可能会无数次地去安抚他,直到有一天,孩子可以自己停止哭泣,这是他已经成功地将‘母亲的安抚’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标识情绪

在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之后,家长还需要帮助女孩标识自己的情绪,并且引导她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等她们再遇见“事”的时候,才能进行有效的表达。

比如,女儿要求你给她买一个玩具,可是,昨天你刚给她买过,你拒绝了她的请求,于是,她哭了起来。

等她情绪平静下来,我们可以这样问她:“妈妈没有答应你买玩具,所以你很难过,对不对?”

这时,情绪被标识了,孩子的情绪已经被父母认识到。接着,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当你难过了,你可以告诉爸妈你难过的原因——我很伤心,因为你不给我买玩具”。

正确表达情绪“好好说话”这项技能,对孩子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孩子们的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

有一次,在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拿走了诺诺的玩具,她立马大哭了起来。看见这一幕,我先是过去拥抱了她一下,等她情绪平静下来之后,我问她:“你是不是想要回自己的玩具?”

她点点头,我告诉她:“你可以走到小朋友身边告诉他‘这是我的玩具,你不可以拿走’,如果他拒绝还给你,你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告诉老师,是谁抢了你的玩具,说你需要她的帮助。”

诺诺按照我说的做了,她走到那个小朋友跟前,问他要回玩具,果然,被拒绝了。

我拉着她的小手,带她一起去找老师,她结结巴巴说出了自己的话,老师听了,夸奖她很棒,然后带着她一起去解决问题了。

等诺诺拿回了自己的玩具,我告诉她:“你看,哭是要不回玩具的,你只有想办法,告诉别人你要做什么,或者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老师才能帮助你。”

诺诺点点头。

压制哭的害处

有很多家长,觉得女儿老哭哭啼啼的很烦,在女儿哭的时候,第一时间想的是要制止她们哭,为此软硬兼施。

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压抑孩子的情绪,孩子堆积的情绪无处发泄,时间长了,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生物化学家费雷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是有害健康的,属于慢性影响,他通过调查发现,长期不哭的人,患病率比普通人高一倍。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哭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有一项调查组织了137个人,将他们分为健康组和患病组。患病组是溃疡病和结肠病的患者,这是两种与精神紧张密切相关的疾病。结果发现,健康组的人平时哭的次数比患病组多,而且在哭完之后他们感觉较哭之前好了许多。进一步研究发现,人们在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哭泣时,这些有害的化学成分便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有害物质的浓度,缓解了紧张的情绪。

了解了以上知识,相信你再不会认为女儿的哭是“莫名其妙”的了。

想和女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读懂她们的“哭”是必不可少的。女孩的成长过程,也是家长自修的过程。接纳爱哭的女孩,了解她们背后真实的情感诉求,家长才能和她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给予最恰当的教育。

对于女孩的哭,还有一个方法,又简单又好用,那就是走过去,安静地抱住那个哭泣的孩子。

妈妈的一个温暖拥抱,对孩子来说,比任何道理都管用。

女孩的自信,并不一定就是天生的

01

在小区里,经常遇见旁边一栋楼的邻居和她5岁的女儿。她女儿属于个性比较腼腆的,每次看到我,都只是害羞地笑一笑,但每次遇见,她妈妈都要求她必须开口跟我打招呼,可能因为太害羞了,听了妈妈的要求,她只是默默地看着我不说话。

被妈妈强迫过几次之后,她见着我也不微笑了,甚至有点害怕,任由她妈妈在旁边不停地说:“快喊人啊,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呢?”

面对这种情景,说实话,我心里既尴尬又焦灼。

其实,打不打招呼是孩子的自由,应该由她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对于这个邻居来说,我是她的熟人,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我是个陌生人,打不打招呼都是正常的。况且,“微笑”本身也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邻居实在没必要非给孩子贴“没礼貌”的标签。

我女儿诺诺,其实也是个胆小的女孩,跟别人打招呼对她来说,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不过,有一次我发现,她特别吃一套,那就是——夸奖。

一次,我一个大学同学到我所在的城市出差,我约上她和同城的另外一个同学聚餐,因为诺诺没有人照顾,只能带她一起去。陌生的环境和人,我一直担心诺诺会放不开,还特意给她买了一个新玩具让她打发时间。

见了面,我的两个同学就围着诺诺转,一个夸她长得漂亮,睫毛长。一个夸她鞋子很好看,说自己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这种款式的鞋。

被这么一夸,诺诺的话匣子也渐渐打开了,跟阿姨们说自己的睫毛比班上所有小朋友的睫毛都要长,鞋子是谁送的,还兴致勃勃跟阿姨们说幼儿园的事……这场景简直让我难以置信。

回家的路上,我问诺诺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

她说:“因为阿姨们夸我啦。”

其实,大多数的女孩都需要被夸奖,恰如其分的夸奖能增加她们的自信心。充满自信的孩子,更愿意以一种开朗活泼的状态面对别人。

02

夸奖,对于女孩而言真的那么好吗?

增加女孩的自信

女孩需要被肯定,夸奖对于她们来说,就是一种最好的肯定方式,得到了肯定,她们的自信心也会增加。一个充满自信的女孩,是能量满满的,不论做什么都能保持开放积极的心态,更容易取得成功。

诺诺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她想出去玩,我就随口说了一句:“你自己把鞋子穿上吧。”可是,穿好了左脚,她怎么也穿不上右脚,这种挫败感让她非常生气。

我走过去,蹲下来对她说:“诺诺真棒,自己穿上了一只鞋,再努力一下,另外一只肯定也能穿上的。”

听到我的夸奖,她又开始尝试穿另外一只鞋子,过了一会儿,终于穿上了,她特别高兴,还特意让我打电话告诉姥姥她会穿鞋子了。

影响女孩的行为

得到肯定的女孩,比较容易呈现正向、乐观的行为,相反的,时常被否定的女孩,比较倾向于悲观、负面。

诺诺有一段时间,对小叔家的小堂弟特别排斥,所有的玩具都不让他碰,还驱赶他。有一次又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当诺诺爸准备批评她的时候,我靠近诺诺说:“姐姐最疼小弟弟了,只是因为那些是她特别喜欢的玩具,所以她才不愿意给弟弟玩。”

听我这么一说,诺诺拿出了一个摇铃递给小堂弟说:“给你。”

夸奖是从正面教育女孩,这样,不好的行为会被纠正,更能强化女孩的优点。

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时常受到父母夸奖的女孩,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话,拥有更强的幸福感,这样的女孩也更在意家庭和亲情,因此夸奖也可以提升亲子关系。

被夸奖的时候,女孩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在家庭中感受到被关怀,亲子感情也会升温。

但是,夸奖女孩子也要有技巧。恰如其分的夸奖会让女孩变得更好,不恰当的夸奖反而会阻碍女孩的成长。

正如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的:“夸奖,就像青霉素一样,决不能随意用药。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时间和剂量都要严格控制,不然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夸奖之类的精神药物的使用也有同样的规则。”

所以在夸奖的时候,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具体夸

在夸奖的孩子的时候,不能泛泛地夸,一定要具体到某一个点上。

父母首先要对女孩处理事情的过程有所了解,看到女孩为了解决事情动了脑筋,付出了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这个时候父母再去夸奖。

比如,走在路上,遇见了一条小水沟,一开始她不敢跨过去,但是,她后来想了办法,在旁边找了几颗小石头,然后踩着小石头过去了。

我们可以这样夸奖孩子:“遇见了问题,你没有哭闹,而是主动想办法去解决,你真的很棒。”

如果没有了解这个事件的过程,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重复刚才努力的过程,听到值得肯定的部分,要及时夸奖孩子,给女孩一个有益的赞美。

要夸奖得及时

父母要及时地夸奖和鼓励女孩的良好行为。否则,等事情过去太久了再夸奖孩子,孩子可能没办法将夸奖和事件进行有效联系,夸奖就起不到实际作用。

对于年龄小的女孩来说,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当女孩做了值得肯定的事,父母一定要及时夸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