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含人大、北大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2 04:43:4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国名校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含人大、北大等)

全国名校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含人大、北大等)试读:

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分析题(70分)

自10月26号美国的棱镜事件爆发后,许多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世界各国民众强烈要求奥巴马政府停止对热门隐私权的侵害。10月27号联合国起草了一份关于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法案。如何理解网络隐私权及其保护,应该如何平衡数据公开和保护隐私的矛盾?

二、操作题(80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了一方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二胎的政策。请根据这则新闻写一篇评论。

2014年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分析题(70分)

自10月26号美国的棱镜事件爆发后,许多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世界各国民众强烈要求奥巴马政府停止对热门隐私权的侵害。10月27号联合国起草了一份关于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法案。如何理解网络隐私权及其保护,应该如何平衡数据公开和保护隐私的矛盾?

答:互联网以“第四媒体”的姿态和身份,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凭借即时性,互动性、多媒体性、分众传播等特点,它给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无数的冲击,改变着新闻传播原有的生态和格局。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普及和日益成熟,随着个人资料信息收集、筛选、传输过程的更加便捷,随着cookie等相关技术的诞生,网络信息愈加变得开放甚至透明,因此,“玻璃社会”、“网络社会无隐私”的说法不胫而走。于是,出现了许多新闻单位或者个人在借用网络媒介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披露私人生活资料,给当事人造成损害性后果的事件,这些都构成了一种新兴的新闻侵权模式——网络新闻侵犯隐私权。(1)网络隐私权的含义

①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网络隐私权是虚拟的网络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作为隶属于基本人格权利——隐私权之下的属概念,网络隐私权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在外延都被添加了许多新的实体内容。通常认为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上私人生活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侵犯、知悉、收集、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漏某些与个人有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毁损意见等。相比现实空间中的隐私权,也就是传统隐私权,网络隐私权主要涉及个人数据、私人信息和私人领域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②依据私法“意思自治”的基本精神,只要具备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网络用户,就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思表示决定是否对个人资料加以保护,是否允许网站使用个人资料;同理根据“私权可以放弃”的原则,如果事前征得网络用户的同意,网站可以收集、披露、使用相关的个人资料。网络隐私权就是网站在擅自披露个人信息的新闻报道中所侵犯的客体。具体而言,网络隐私权除了包括传统隐私权所包含的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情报保密权、个人通讯保密权、个人隐私利用权、个人隐私知悉权、个人隐私修改权这些内涵外,还应包括隐私收集知悉权、隐私修改权、隐私安全请求权和隐私收益权。(2)网络隐私权的特点

和传统隐私权最大的一点不同,网络隐私权主要突出在网络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支配权。网络新闻侵犯的隐私权,较传统纸媒和电视广播媒体而言,出现了虚拟性、隐蔽性、侵权技术含量高、侵权范围广、覆盖面积大、取证执法非常困难、侵害后果持续时间长等新特点;纵观网络新闻侵犯隐私权的形式,大体上依据新闻主体的主观态度分为主动侵权和被动侵权两大类——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新闻报道的网络媒体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新闻意识,主动或被动的侵犯了新闻事件当事人的隐私权:有些人采用匿名的方式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发帖、聊天室等途径肆意将他人的隐私予以公布,或者有些黑客使用黑客软件截取、浏览、下载、修改、删除、窃取他人的个人信息。或者某些掌握用户个人资料的数据服务终端出于商业目的玩忽职守私自披露私人信息,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时“顺手牵羊”被动地利用了这些隐私;还有的网络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为了增加点击率、阅读量,为了赚取噱头,主动的收集新闻事件当事人在进入其他网站时所填写的用户资料,以便在自己的新闻报道中大量描写他人的私生活。(3)新闻媒体侵犯网络隐私权

①网络隐私权的具体保护要切实做到规避网络新闻侵犯隐私的行为,我们应当站在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角度熟知新闻事件中当事人所拥有的网络隐私权利,必须培养新闻报道主体在新闻报道中合理利用和保护当事人隐私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新闻事件的当事人首先拥有知悉自己的诸如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个人信用和资产状况等个人资料信息中哪些被网站所收集、被哪些网站基于什么目的将用于何处而收集、这些网站是否提供共享等权利,相应地,网站应当负有如实告知的义务;其次,其拥有完全地、自主地决定是否将个人信息予以公开的最终决定权;再次,对于已决定公开的个人资料,其还拥有请求网站通过合理的手段予以保护、有限制的使用、修改、请求删除、取得报酬等控制权,相应地,网站应当履行审慎义务人的责任。

②目前,我国尚且没有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文件,对于其的保护也只是比照隐私权而进行的。但是,由于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文化基础和人权土壤异常薄弱,隐私权在私法中也只是一个学理概念,我国法律对其的保护也只是采用纳入名誉权的间接保护方式。关于隐私权保护的裁体系不完整、立法分散简单、没有形成部门保护体系;不仅如此,网络隐私权所隶属的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立法尚处于起始阶段,以《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为首要的寥寥几部、多以国务院各部委各司其职、各管一块所制定的部门规章为主的网络新闻法律文件,也出现了以下弊端:网络新闻因其具有的多媒体属性,常同时牵涉新闻、广播电视、文化及电信等各个部门的规定,所以在没有一部效力级别更高的《新闻法》的现实情形下,国务院各部委的规章处在同一个法律位阶上,彼此并无约束力,在某些具体的规定上容易造成各个部门的规章撞车或者出现立法盲点。在这种大环境下,针对网络新闻侵犯隐私权的特别法律更是一片空白。总之,目前我国规制网络新闻侵犯隐私权的立法现状是立法效力级别不高,体系不完善。(4)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完善网络新闻侵犯隐私权法律规制的建议依法治国的基础就是有法可依,对于目前网络隐私权相关法律缺失的现状,笔者认为这是十分不利于网络媒体责任明晰归属和行业净化的。用一部良法来规制行业从业行为,是屡试不爽的,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就完善网络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制,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如果没有对上位的基础概念“隐私权”的保护构设,只谈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水之鱼从而缺少了法律基础。因此,对于“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研究应当排在萤中之重的地位。我们应当从理论上提升隐私权独立的法律地位,应该在民事基本法中确定其独立的法律地位,同时应明确公民享有的网络隐私权的具体内涵与权利救济方式。第二,制定专门的针对网络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法律。第三,加强网络新闻行业及其他行业的自律意识。中国的互联网协会完全可以在借鉴美国行业自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践,形成我国的互联网自律指引条约,可以包括的指引范围为:保证个人信息资料在网上传送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即制定一份内部个人资料安全维护计划。该计划应当在系统安全、资料审查、接触人员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网络服务商应当制定一份隐私权保护声明,并将其公布于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该声明应向消费者说明收集个人资料的范围及使用方法,并告知消费者对于其个人数据信息所应有的权利。(5)平衡数据公开与隐私保护

如何对网络世界中的个人数据和信息进行保护,是网络隐私权保护的重点所在。随着大数据时代及社交时代的到来。普通人的个人信息和数据被越来越多的记录在互联网上。政府或其他商业化网站和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掌握了个人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信息和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加以二次利用,通过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从而创造新的价值。由此有人抛出“大数据时代无隐私”的论调,如何解决数据公开与保护隐私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一大难题。就像棱镜门事件一样,其实是一场公民隐私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博弈。

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搜集、挖掘以及公开和合理化运用显得十分必要,它能够为政治、经济、社会治理、商业经营等各个领域创造新价值。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数据公开期间对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平衡数据公开和个人网络隐私保护的出发点应该是,站在保护社会公德、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造福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合理和有节制的公开数据、利用数据。

二、操作题(80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了一方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二胎的政策。请根据这则新闻写一篇评论。

答:示例如下:把握改革发展主动权,需要实现人口“质”的发展、人口结构“质”的调整“单独两孩”政策一启动,从北京到广东,各地纷纷酝酿落实。既涉及国家发展的人口战略,也涉及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这一新时期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受到广泛关注。

不管是“少生了1.33个美国”的民间说法,还是“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的官方表述,都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几十年来巨大的作用与影响。中国改革的伟大成就,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计划生育作为1982年确立的基本国策,在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实现人民生活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飞跃中,可谓至关重要。

今天,中国的人口发展又走到十字路口。如果说当年人口压力主要是“增长”,今天则可谓面临双重压力——增长压力之外,更添失衡隐患。

前段时间,“常回家看看”入法引来诸多讨论。这个新法条,不仅折射流动时代的社会关切,更凸显人口发展的时代考题。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平均每对夫妻生育孩子数一路下降到目前的1.5~1.6个。而国际经验表明,妇女总和生育率一旦跌到1.5以下,就很难再回升。另一方面,随着步入“银发社会”脚步的加快,2013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两亿,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4亿。少子化趋势与老年化浪潮二者叠加,导致人口结构迅速变化,传导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层面,则是养老、医疗等全方位的挑战。

实际上,即便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口问题也同样形势严峻。20年的低生育水平、快于预期的老龄化进程,导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开始缩减,2012年比上年减少345万人。曾给中国带来巨大比较优势的“人口红利”是否在消失,尚需仔细研判,但所谓“刘易斯拐点”的存在,基本已成共识。在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能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些。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正如人口学家马寅初所说,“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可以说,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单独两孩”新政,实现人口“质”的发展、人口结构“质”的调整,不仅顺应民众的期盼,更可为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保持国际竞争力提供持续的动力。

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曾说,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事实上,从调整生育数量政策,到调整生育间隔政策,再到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我国生育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世易则时移,时移则备变”,既看到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也看到人口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可行性,才能在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同时把握住“时间窗口”,掌握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权。——摘自《人民日报》2013.11.18

2013年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论述题(65分)

请结合微笑局长,“表哥”杨达才一事,论述网络媒体的作用及价值。

二、操作题

1.简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意义,以及你的评价(不超过600字)。(40分)

2.假如你是记者,根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拟定一个采访方案,包括选题理由、采访计划方案、文本形式等(报纸、电视、广播、全媒体均可)。(45分)

2013年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论述题(65分)

请结合微笑局长,“表哥”杨达才一事,论述网络媒体的作用及价值。【分析】该题体现了北大的一贯出题风格,以年度热点事件为案例分析新媒体的作用、意义和价值,核心在于考查对热点事件的了解程度和新媒体的认识,要求考生学习理论的同时知晓热点事件。难度中等,本题考点在于网络反腐,要求考生先解释网络反腐,继而回答网络媒体的作用,最后回归到网络媒体在这个时代的价值。

答:(1)微笑局长事件回顾

2012年8月26日,有36人遇难的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现场,陕西一官员面带微笑的照片成为舆论关注焦点。随即该官员被人肉出为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网友发现,这位“微笑局长”也是一个名表的爱好者,手上频繁出现各类名表,至少有五块之多,消息一经披露,引发了网友强烈的质疑。后网友又发现杨局长的名表并不只5块。2012年9月5日,网友“晨曦微播”在微博上贴出照片,称杨达才的眼镜超10万。同时在该微博后面还配上了杨达才戴4副不同眼镜的图。不仅如此,其系的皮带又被网友扒了出来呈于网民。因“表哥”名表门严重违纪遭撤职和双规。初步调查他至少有83块名表,以及家中与私人场所有大量现金和存款。2013年9月5日上午,“表哥”杨达才案于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杨达才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两罪并罚获刑14年,受贿赃款25万元和504余万元来源不明赃款被依法没收上缴国库。(2)微笑局长一事,充分表现了网络的反腐能力和舆论监督能力。

①网络反腐含义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

②网络的舆论监督

随着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网络媒体的突出优势表现在其时效性高、公众参与度高、影响广泛。民众有了表达意愿的更便捷、更隐蔽的途径,网络舆论监督也就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监督形式。近几年,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功效逐渐得以显现,“虐猫”事件、南京“天价烟”和“天价表”事件、“湖南耒阳高考舞弊”事件等都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成功案例,通过这种新式的舆论监督形式,浩大的民意得以聚集,对政府权力运作、腐败问题以及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等进行监督。(3)网络媒体的作用和价值

①网络媒体的作用

a.网络反腐在本质意义上整合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网络、民意、执政能力。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吸纳了民意表达,有效整合了民众的智慧和意见,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民主环境,从而对执政、施政行为产生了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微博、论坛等网络民意汇聚的地方,成为很多新闻事件的发源地。

b.网络颠覆了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使腐败无处可藏。网络媒体传递信息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递路径的交互性。在网络信息传递过程中,任何一个信息节点既是接收器又是发射塔,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信息在网络节点间传递时,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将此信息向任何方向传递出去。在这种新的信息传递路径中,政策信息从上往下传递时可以从中央直接通达民众,消除了腐败分子肆意歪曲政策惠民本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腐败分子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寻机腐败的可能性。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

c.网络改变了权力运行上下脱节的异化困局使腐败无力可为。网络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使处于权力顶层的中央权力机关和底层的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不再依赖于处于中层的各级权力机构,因而膨胀起来的中层权力结构逐渐被压缩,原来被中层权力结构分隔造成的上下脱节的权力运行结构逐渐转化为上下交融的权力运行结构,上下交融的权力运行结构符合权力委托代理的本性。

d.网络监督和权力监督部门的互动正悄然改变着我国现有体制下的权力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的网络监督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舆论反腐已经被推到前台,成为约束权力、反腐倡廉的一种手段,这是公众力量积极参与政务的一种体现,也是民众对法律法规按照既定程序运行的监督。

②网络媒体的价值

a.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低成本的特性成为各种信息的汇集地。网络媒体及时、丰富的“信息超市”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报道。使网络监督的优势具有便捷性和广泛性,让公众多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尤其是在加强对官员监管、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反腐工作方面,利用好网络是最有效的办法。杨达才从成为舆论焦点到最终被撤职,每一个环节都有网友参与推动。

b.搭建了反腐举报平台。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网络发现腐败线索、查处腐败案件,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不少地方建立完善了举报网站,有的地方还开通了工作QQ和手机短信,鼓励网上举报。杨达才在网民的共同努力下被人肉搜索出名表、眼镜、腰带。

c.提高了案件查办效率。人们通过正常程序举报和曝光腐败分子,往往遭遇官官相护,举报信经常在多次批示后最终落到被告手中。网络举报成本低、速度快、影响大,既利于举报,也利于有关部门调查反馈。杨达才事件得到了网络的强大支持和监督。

d.发挥了教育警示作用。网络反腐不但让贪腐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还让不少“官员”受到警示与教育。网络舆论的警示、教育和启发,极大地促成或正在促成相当一批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网络信息容量大,一些案例直观生动,极具震憾力和警示效果,部分党员干部亲见“人肉搜索”的巨大威力,目睹枉法者声泪俱下的痛悔,他们常常反思,从而受到教育。杨达才绝不仅因为巧合而倒霉。在网络时代,媒体和社会舆论得以更轻易地形成强大合力,直接带来的结果是言行举止恶劣的官员无处藏身,抽着名烟招摇过市的杨达才们,成为舆论监督这一第四权力的祭旗者。

二、操作题

1.简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意义,以及你的评价(不超过600字)。【分析】该题是继12年北大在走转改方面出题之后又一次在这个考点上出题,分值由12年80分增加到13年的85分,这也提醒广大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已经考过的知识点不能忽视,要充分准备,做到核心知识点不遗漏。走转改是新媒体日益强势之后传统媒体为保持自己的公信力而提出的策略,本题考点是走转改的意义和作用,要求考生结合传媒环境的改变做回答,由于这一块被很多考生忽略,难度偏上。【走转改背景资料】(1)“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新闻传播的环境已经发生全然的改变。从社会环境上看,全球一体化、世界多极化,信息技术向着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快速渗透。从公众环境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教育的普及、文化的繁荣,公众的价值标准日益多元化。新闻传播面对的公众群体,是一个拥有不同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感情方式的复杂群体。从技术环境看,信息数字化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深刻改变了公共信息传播的形态和模式,使新闻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水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出现,加剧了媒体行业的世界范围的竞争。“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中国新闻战线一个重大实践议程的设置在此时推出,昭示着中国新闻界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理想精神、责任意识和专业追求(2)“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由来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更应当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三项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具体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走”是途径、是载体,“转”和“改”是目的、是重点,只有在“走”的过程中实现了“转”和“改”,这项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进入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

答:(1)“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提出的意义

①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落实“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的要求。新闻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应该始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做到“身在基层、心入基层”,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②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更好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纽带作用的要求。新闻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将版面和荧屏更多地留给群众,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③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增强新闻工作者使命感、光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俯下身来,虚心向群众学习,树立良好形象,切实改进文风,多反映贴近群众情感的事例,多运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到真实可信、朴素自然、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④需要指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仅仅是对新闻战线工作者的要求,而是要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各条战线。(2)对“走转改”的评价

①“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意义

对于推动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新闻媒体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a.有助于传媒工作者审视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倡导的是新闻专业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局,中国新闻界需要向人民真实描述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需要在充斥各种矛盾的社会运行中,披露事件真相、解释变动原因、剖析环境影响、说明发展趋势,为公众的社会行为决策提供真实、迅捷、深入、全面的环境变动的信息。

第二,面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运行日益融为一体的大趋势,中国新闻界需要向世界真实、完整、深刻地描述今日中国,以为中国的发展赢得良好的信息环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对中国新闻界担当的社会责任的再度提示。它提示中国新闻工作者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纷繁复杂的情状和影响,深入思考中国新闻人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清醒认识实现这一社会责任的途径和方式。

b.有利于传媒工作者坚守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以报道客观事实为唯一根据。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必须坚持以提供客观事实为新闻报道的唯一根据。构成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都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新闻记者必须深入社会生活、深入人民群众才能充分获取这些客观变动的事实,赢得新闻专业工作的基础条件。

第二,以忠于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忠于人民利益必须以了解人民利益为前提。要想知晓人民的意愿和渴望,欢乐和忧苦,困难和需求,就必须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之中,与人民同呼吸,共体验,从而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情状,认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知晓卫护人民利益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以推动社会进步为终极目标。新闻工作者不仅是社会变化过程的反映者、记录者,而且是社会进步的呼吁者、推动者。其终极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政治的昌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

c.有利于传媒工作者掌握新闻工作的专业方法。

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新闻工作者有了全新的技术工具,极大地扩张了感知新闻动态、捕捉新闻进程、解读新闻意义的能力。

第一,从提高新闻工作者专业水准的基础环节提出要求,催促新闻工作者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群体、各个层面,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发现充满智慧的创造,体察社会存在的困难问题,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第二,在中国新闻界中强调着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原理:存在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再次强调着新闻工作的基本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第三,基于新闻工作社会责任提出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相互关联的实践议程。是中国新闻界面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状态发出的怀抱理想主义追求的实践宣言。

2.假如你是记者,根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拟定一个采访方案,包括选题理由、采访计划方案、文本形式等(报纸、电视、广播、全媒体均可)。【分析】本题是以走转改为由头考查考生的新闻采写编能力,出题比较巧,由于很多考生对走转改认识并不深入,没有认识到它的核心,很难想出好的策划。

答:“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本质

在深入“走转改”过程中,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越来越认识到这项活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新实践,是对新闻工作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弘扬,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展现和培育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舞台和课堂,是完成各项宣传任务和改革创新新闻工作的桥和船。“走转改”活动,是对推进新闻宣传的改革创新,也是对加强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更是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

业内有句话被广泛流传: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实际上,“走转改”本来就是新闻从业者必备的基本功,但却在一个时期以来,被高高在上、走马观花、板着面孔、字正腔圆等新闻从业者的浮躁表现所替代,沉不下去、深入不了、浮不上来等奇特现象广泛存在。

特别是当代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战略机遇期,“走转改”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掌握话语权的关键期。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新闻从业者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时代脉搏,体察基本国情和民意,新闻工作才能高举旗帜、服务大局,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因此,围绕走转改,我的策划方案如下。

选题方向:新农村合作医疗相关选题——农民兄弟的新农合

选题理由:首先,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的重要问题之一。其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所有民众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其中农村社保体系是难度最大的任务,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第三,根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新闻记者要扎根基层,深入一线,才能真正把握社会脉搏,回答时代命题,而广大的农村自然是最基层的领域。同时,通过鲜活真实的例子,与农民切实相关的新闻内容,能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根据接近性原则,充分挖掘新闻价值,满足农民知情权。

采访计划:

前期准备:(1)明确采访目的

此次选题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具体事例的报道,调查农村新农合的实施情况,同时向广大受众传播新农合的信息,宣传新农合实施的成功经验。

该篇报道的受众包括广大的农民群众,也包括相关上级领导,带来的反响主要为农民群众对新农合实施情况的相关反馈,上级领导对新农合实施情况的态度和批示。(2)熟悉采访对象

此次采访的采访对象包括:通过新农合进行过报销行为的农民(1-2个),医院中负责新农合相关工作的领导,负责新农合的政府相关领导,该村主要操作新农合的相关基层干部。

到达采访目的地后(暂定某个村镇),先到医院与村委会了解相关情况,找到通过新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过报销行为的农民群众,向村委会干部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对象的家庭、生活、近况等等。(3)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上网查找国家关于新农合方面的政策,了解新农合相关信息,同时,到达采访目的地后,要向当地政府了解,在当地是否有关于新农合的具体的新举措。充分了解关于当地新农合的各类信息,避免宣传中政治上的雷区和失误,更深入更广泛发掘事件的意义,为后面的写作提高政治高度。(4)准备问题,设计采访提纲。(5)设计作战方案,主要是事先选择采访的突破口,设计整个采访的计划,主要作用是可以争取到采访的主动性。(6)物质准备。出发前要对物质准备(笔记本、录音笔、相机、摄像机等采访设备)进行检查,不光检查有没有遗漏应带的东西,还要检查带的东西有没有毛病。在这方面的任何疏忽大意都将给采访报道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文本形式:

纸质媒体上的深度报道,可能写成长篇通讯形式。

2012年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论述题(70分)

1.微博传播的特点。

2.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

二、写作题(80分)

针对“走、转、改”写一篇800字以内的评论。

2012年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论述题(70分)

1.微博传播的特点。【分析】微博在2011年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很多热点话题:最震撼的莫过于“7-23动车事故”,从90后网友@羊圈圈羊(微博)发出第一条求救微博、到线上线下的救援、微博寻人、追责,事故发生12小时后,微博上讨论量已经突破200万条,过去一年关于“7-23动车事故”的相关微博总数位居年度热门话题榜首。除此之外,微博打拐,日本地震、郭美美事件、乔布斯去世、谢娜张杰大婚、小悦悦引发反思拒绝冷漠、拉登之死、穿越剧《步步惊心》热播。这些热门话题从社会热点到娱乐影视,对新闻和舆论传播产生巨大影响。所有这一切体现了微博强大的传播能量,引起学界的极大重视。

答:(1)微博的定义

微博,来源于英语词汇Micro Blog,即微博客,又被称之为“围脖”,它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单篇的文本内容通常被限制在140个汉字以内,用户能够通过微博融合的多种渠道(包括网页、手机、即时通信、博客、SNS社区、论坛等)发布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的信息,具有内容碎片化、使用方式便捷、传播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

微博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交流、交往的技术平台,有着与以往传播工具、传播平台鲜明的、不同的特点,既在技术设置上契合了人性的需求,又在传播功能上契合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需求。(2)微博的功能

关注、发布、评论和转发是微博的四大基本功能,这四大功能在不同的微博产品中皆有体现,大同小异。在新传媒的发展中,微博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大致有三种功能:获取与发布信息、社会性的交往与互动、网络功能的整合与拓展。(3)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

①“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

传统的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其新闻具有完整性并符合主流话语。而微博则是自媒体,没有任何的组织目标和指导方针,它的“碎片化”信息传播迎合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弥补了传统媒体时效性、即时性、反馈性弱的不足,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微博主随时传播着新闻和评论,见证着事件的发生,评论着事件的真善美等,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顾的状态记录着生活中的大事琐事、思想上的千头万绪并宣泄着自己的情绪,诠释着自己的观点和倾向。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满足了现代社会的信息化需求、符合大众生活的碎片化时间消费习惯,另一方面也淡化了大众传媒的传播者地位,改变了现代社会人们关注信息的方式和习惯,也对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产生了冲击。

②传播过程的互动性

传统的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互动机制较弱,只有简单的读者来信、热线电话等形式进行信息反馈,并且反馈大多是滞后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而微博的信息传播互动性超强,互动过程基本跟随新闻事件发生的始终,这种互动不仅客观真实地传递了信息,也容易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形成意见领袖。意见领袖能左右新闻事件的评论,是不容忽视的群体。

③传播信道上的多方式整合

目前,国内的微博基本都可以通过短信、手机、网页、即时通信工具等多种方式发布信息、传播新闻。新浪微博整合的信息渠道和传播方式有桌面客户端、手机上网、在线更新、手机短信、多种即时通信应用、其他网站、其他微博以及输入法更换进行微博的更新等。传播信道的多元化和多渠道整合,有利于信息共享的范围拓宽,使信息发布者便利及时地发布信息,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④病毒式的传播速度

病毒式的传播速度是指信息被瞬间传播扩散,以及爆发式的影响力。这种病毒式的传播速度,使得信息从一个信息节点迅速传播到无数的信息节点,蔓延扩散为大众传播,有病毒性蔓延的速度,有传感器传播的多渠道,这些都是源于工具的便捷、社交群的错综复杂、传播信道的多元整合。

⑤简短写作,快捷发布,实时交互传播

博客为普通公民提供了一个发布新闻的平台。传统博文发布之后,经过网站博客编辑的审阅才有可能把优秀的博文放置到网站博客首页,博文才会被更多人关注到,除此之外,用户只能关注到自己好友的更新。而Twitter作为即时互联网,它发布的消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用户的手机或者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上。不但能关注到自己的好友,还能关注到所有人的最新信息更新。2010年两会期间,很多媒体记者和明星委员就是用微博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并与博友交流互动。

⑥微博社会化、个性化,自媒体特性更加突出

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微博来展开现场报道,会觉得自身和媒介以及新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微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全民新闻时代的来临。同博客之间进行比较,微博更深层次的实现了话语权的下方,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有话可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博客里面精英人物所享有的话语权,表现出了平民化的特点。所有的人员均能够在微博里面表达自身的想法、自己的见闻,并且这一过程的实现也极其简便。用户在发布微博信息的时候不用进行过多的考虑,可以随意的发布,畅所欲言。

因为微博对于用户在信息方面的发布未进行过多的制约,因而和博客进行比较用户能够更加轻易的实现自身的表述,而且微博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化、以及私语化特点极其明显。同博客进行比较,微博则显得更为灵活、及时、以及迅捷。微博是一种自媒体,它和专业化的媒体是不能够相媲美的,可是在传播突发事件的时候微博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预测】出题方向——微信传播:微信以其零资费、功能多、种类全、方便快捷等优势迅速的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它的病毒式的传播特性扩展着其用户群,实时交互信息的能力使得用户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微信用户群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的传播特性和模式(1)传播特性

传播渠道是传播过程的重要中介,传播者利用传播渠道可将选择加工的信息,传递给受传者并引起相应的反应。传播渠道是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的重要一环。微信的产生不断地更新着传播的形式,丰富着传播的内容,提高了传播信息的速度,同时对这些优势的反馈又促进着微信的进一步发展。

①病毒式的用户推广

通过手机通讯录添加好友或与腾讯QQ绑定是微信用户注册登录的主要途径,这两种方式都给微信用户们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即:无论是手机通讯录还是腾讯QQ,用户们都拥有广阔的交友圈,用户登录使用微信就有了大量的好友,用户在使用微信时,可以利用微信的功能,迅速传递给好友。

微信利用病毒式推广方式,使得用户在网络上形成自发传播的推广方式,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传播,让传播数量呈几何倍的增长。2011年8月,微信推出7个月左右,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用户达到1500万。到2011年底,不到一年的时间,微信的注册使用用户已超过5000万;2012年3月,经过了13个月的快速发展,微信用户破亿。

②交互跟随性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通讯软件,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不离身成了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随手拍美景、拍美食、拍新闻等成了全民记者的生动体现。移动网络的覆盖为微信的信息传递提供了保证与支持;微信的图片、语音、视频等上传功能为信息的迅速传播提供了功能支持,微信的好友交流、实时传递功能又为微信内容的即时传播提供了渠道保证。这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得微信内容实现交互跟随性。(2)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主要是指信息的传播过程,提到传播模式最被广泛接受与认可的就是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即: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本文主要以信息的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为切入点,分析微信这一传播渠道的自媒体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三种形态。

①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它由传统的点对面传播发展为点对点传播。如今媒体定义早已广泛化,只要你拥有信息,拥有内容,借助微信,你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平台,成为一个媒体。平民化是自媒体传播的的一个重要表现,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成为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参与者、传播者。

②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又称小团体传播,介于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之间。每一位成员拥有相对平等的社会地位、分享相对平均的传播资源,每个小组成员均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够体现在最后的决策中。

微信是基于手机通讯录或绑定腾讯QQ获取好友的移动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室和一群人语音对讲;用户使用朋友圈可以跟朋友们分享生活点滴;用户使用群聊功能,可以利用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加入。微信的这些功能都为用户们的小团体传播提供了便利。

群体传播的内容具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即传播的内容与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息息相关。用户使用微信可以将与群体内各成员的利益高度契合的内容发到微信上,群体成员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分享评论等方式参与到互动中。

2.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分析】网络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模式。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并不是无可取之处,虽然新闻报道时效性不敌网络媒体,但传统媒体的严谨、深度、公正、客观是任何时代的媒体都应该恪守的。北大这道题其实是想提醒考生,在我们为新媒体摇旗呐喊的时候,传统媒体并不是人见人厌的过街老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新闻报道总是以及时、准确、客观、有效地呈现某一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件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用词准确、角度客观是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体现。(1)新闻报道的含义

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2)新闻报道的特点

传统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尽量真实的提供信息,有一定的准确性、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

①真实性,新闻真实要做到事实真实、总体真实、本质真实。

a.新闻五要素必须明确无误。即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和事情发生的原因必须具体、确凿、不能含糊不清。

b.新闻事实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包括心里活动和思想活动)都不能进行“合力想象”式的报道,更不能搞“创作”式的报道。

c.新闻中引用的数字、引语、用典,以及其他背景材料都必须有根有据。

d.新闻中对事实的解释和说明,必须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夸大,扭曲或变形。

②时效性

a.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及时。根据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b.报道新闻要在真实、确凿和不泄密的基础上求快。

c.要注意掌握新闻报道的时宜性。(3)我国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

①要体现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点体现在记者对待新闻事实的报道立场、分析方法与所持观点方面。

②要密切结合当前形势、任务,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报道的主题方面。

③要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内容方面。

二、写作题(80分)

针对“走、转、改”写一篇800字以内的评论。【分析】走转改是新媒体日益强势之后传统媒体为保持自己的公信力而提出的策略,本题考点是走转改的意义和作用,要求考生结合传媒环境的改变做回答,由于这一块被很多考生忽略,难度偏上。

评论写作注意事项:(1)观点集中,思考集中,字数要求800字。(2)条理清晰,语言简明,就事论理。(3)评论接近于高考的议论文,基本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写作模式。(4)标题虚实均可,要有新意,让评卷人眼前一亮。(5)首段简要概括事件内容,余下几段分段阐述不同观点并做分析,每段首句均是每段的中心思想和论点。鉴于考试时间紧张,可直接引用材料中的观点做论点,再补充一到两条自己的观点即可。(6)结尾应简洁明了且发人深思。

新闻评论写作训练与提升方法:(1)每天认真看一篇消息和评论,掌握写作技巧,并且积累评论写作论点。(2)多看《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报纸以及《新闻周刊》等节目,帮助积累事件素材及论点。(3)上课。有条件可以参加辅导班或者上自己学校的新闻写作课。(4)练笔。将历年真题练完即可,找老师或者学长学姐修改。

答:示例如下:用“走转改”精神打开新局面“思想获得了根基,思考长上了翅膀。”1月12日召开的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上,一位记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收获。“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深入基层一线,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反响热烈,成效显著。实践证明,“走转改”活动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创新。

新闻工作者跟随边疆孩子在上学之路上跋山涉水,文艺工作者登上乡村露天舞台为农民放歌献舞,学术研究人员深入发展实践在厂矿社区获得一手资料……“走转改”活动中,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在了解国情、记录时代、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可喜改变,描绘出难能可贵的“走转改”精神。响应时代召唤、履行崇高职责,要求我们将这项活动机制化、常态化,把在实践中萃取的“走转改”精神,推向更深层次、引入更大范围。

发扬“走转改”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人民至上的群众观点,才能获得新进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属于人民、为了人民,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人民至上,永不割断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脐带,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情怀,我们的事业就会有超越一切的强大动力。

发扬“走转改”精神,更有针对性地践行重心下移的价值追求,才能造就新气象。基层是改革发展主战场。宣传文化思想工作者面向基层、深入实践,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精神需求、凝聚人们精神力量。

发扬“走转改”精神,更为主动地贯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取得新成效。多出精品力作、推动问题解决,是“走转改”最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这一活动的生命力所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我们的事业就会有大有作为的美好未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启了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大有可为。新闻宣传工作要进一步“三贴近”,公共文化服务要不断向末梢延伸,理论文艺工作要在大众化中“化大众”,都需发扬“走转改”精神,以沉下心求取广阔天地,以俯下身打开全新局面。

春运一线、建筑工地、边疆哨所……新春来临之际,更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投身广袤大地。只有不断发扬“走转改”精神,让这一活动不断深化、持之以恒、求得实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以良好的面貌和崭新的局面,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2-1-13)

2011年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论述题(70分)

2010年,网络尤其是微博流行。许多新闻事件,多达30%都是在网上引起关注,并推动事情的解决。试举一例,并说明网络、微博兴起后新闻产品的生产过程有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应该怎样做好内容产品。

二、评论题(80分)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数达到106万,录取岗位数为1.6万个,并且报考部门存在冷热不均。据此写一篇800字以内的评论。

2011年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论述题(70分)

2010年,网络尤其是微博流行。许多新闻事件,多达30%都是在网上引起关注,并推动事情的解决。试举一例,并说明网络、微博兴起后新闻产品的生产过程有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应该怎样做好内容产品。

答:(1)如今社会上热议的公共事件,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网络爆料,尤其是最近盛行的微博,成为各种事件最原始的来源。

比如郭美美事件、表哥杨达才事件、长春“304”案件(盗车贼掐死小婴儿)等,其中“郭美美事件”是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微博案例,它彻底动摇了国人对红十字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这件事的最早起源是郭美美在新浪微博上的炫富照片引起了网民关注,而后网民发现她的身份认证是“红十字商会总经理”,遂引起关注,进而被转载到各大论坛,一时间郭美美事件在网络上一片热议,反应最快的网络新闻第一时间助推了这一议题,随后传统媒体的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跟进报道,引发全社会对于“红十字慈善组织”的信任危机,接着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联动共同揭露更多关于红十字商会背后的内幕。这是一个有微博引发的新闻事件的典型案例。(2)新闻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变化

①报社采编队伍的整合

面对新媒体建设,进行采编队伍整合是报社的当务之急,传统报纸有一支专业的采写团队,一个成熟的都市报报社采写人员在40~70人左右最为适宜。这一批记者有强大的关系网络和专属的新闻口,他们的工作支撑着报纸的内容,这一批熟练的新闻制作者也可以为网站供应文字和图片稿件。

作为网站编辑,不仅要迅速处理记者随时发来的稿件,还要监控网站、电视、广播等各方面的信息,将最新的消息第一时间发布到网站上。不仅要处理文字,还要处理图片和视频,工作节奏非常快,工作量非常大,网站编辑更需要单兵作战的能力。

②流程再造

在数字化采编系统中,新闻生产的把关人减少,编辑成为新闻生产的核心。互联网平台要求新闻的即时更新,在数字化建设中,可以砍掉报纸采编中编前会、编辑审核、总编批示的流程,将网站发布流程精简到最低化,形成记者—编辑的互动模式。

整个采编流程中只有记者和编辑二者的互动,记者自行安排新闻线索,采写好稿件后不需要开会定夺版面,直接由网络编辑直接把关,审核后即可上网,其中新闻产品传递中的冗余环节被去掉,从新闻素材成为上网稿件的时间大大减少。这种仅存在记者—编辑的采编互动使得网站编辑成为了唯一的把关人,但是这不代表采编的内容没有人来监控,网站的把关流程处于稿件发布之后,也可以成为一种事后审查制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