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学导论(第二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2 13:39:31

点击下载

作者:奚从清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现代社会学导论(第二版)

现代社会学导论(第二版)试读:

第一版前言

1991年,我在《社会学研究》上发表了《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一文。文中认为,综观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各派社会学家对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出发点。第一种是从社会出发,第二种是从人出发,第三种是从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出发。例如,赵履宽、王子平在他们所著的《劳动社会学概论》一书中给社会学下的定义是:“社会学是对人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总体性研究的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我赞同第三种出发点的观点,认为社会学应当以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社会学是研究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996年,谭方明教授在针对上述观点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这个过程出现的内在必然性,并且指出上述三种观点都存在理论上的弱点。他写道:“尽管第三种观点离真理的距离愈来愈近,但鉴于它存在的上述理论问题,似乎还应作进一步的研究。”我读后颇受启发,由此产生了独自编著一本新的社会学教科书——《现代社会学导论》的想法。由于一直忙于社会学教学和课题研究,难以如愿。

2008年7月,我在温州大学返聘8年后回到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希望我独自编著一本社会学教科书,我欣然接受了。这给了我一次很好的机会,使我把本来想要做的事情能够变为现实。

按照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想法,我给自己提出如下几点要求。

第一,正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迎来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之际,社会学界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为编著社会学教科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在本教科书中努力反映近十几年来我国社会学及世界社会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及机关干部等学习社会学的需要。

第二,社会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现实性。它非常注重社会的实地调查研究,常常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提出自己研究的课题,而这些课题又往往是人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在本教科书中拟出一些与相关章节内容契合的现实课题,促进高等院校的学生面向实际,提高分析与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以及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一种路径的参考。

第三,编著社会学教科书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好在我与合作者于1988年主编、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社会学原理》,我几次参与修订。这次我独自编著《现代社会学导论》,对于原合作者有价值的观点,除了加注和阐述之外,就将它列为某章的参考文献。没有他们已作出的努力,本教科书就达不到现在的水平。

第四,在编著过程中,我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反映社会学的最新成果,谨向原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所引用的观点和材料都力图注明出处,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最后,我十分感谢邹小宁编辑为本教科书付出的辛勤劳动,也谢谢我外甥女王琬婧为我打印书稿。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有些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敬请学术界前辈、同仁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奚从清2009年4月写于浙大西溪河畔

第二版前言

我由衷地感谢大学生、机关干部以及爱好者喜欢《现代社会学导论》这本书。根据浙江大学出版社的要求,我作了第二版的修订工作。

在这次修订中,与第一版相同,编著本书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社会调查和把握国情的学科传统,继续对当前社会学所面临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坚持社会学以人和社会相互作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社会学是研究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阐述中力求社会学研究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继续努力建构和完善本书的理论框架体系;坚持沿着“有中国气派和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发展方向”,继续从社会学范畴的拓展与延伸角度,提出相关研究的现实课题,着力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鲜活理论,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社会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在第二版修订中,除了坚持用独立的眼光去概括和总结国内外社会学的重大进展外,还详细充实和概括了第一版问世后出现的新内容、新成果和新观点,并对本书几个章节的内容、表述及有关的定义作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最后,我十分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修订所给予的热情帮助和支持,非常感谢邹小宁女士为本书第一、二版的编辑所做的出色工作。

由于知质不敏,学识浅陋,疏忽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祈望学术界前辈、同仁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奚从清2012年11月写于浙大西溪校区启真名苑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特点、功能及其研究的意义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从它诞生到现在,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当今随着社会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社会、研究社会、管理社会的人越来越多,致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热门”学科。那么,什么是社会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它的功能有哪些?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如何?学习社会学时,首先必须对这些问题作一概括性的了解。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分歧“社会学”一词(法语sociologie,英语sociology),它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源于拉丁语societas(意指社会)或socius(意指社会中的个人),后半部分源于希腊文logos(意指学说、学问),故依其名称之来源讲,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的学说。

社会学界一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社会学,是于19世纪30年代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A.Comte,1798—1857)创立的。“社会学”这一概念是在他的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来的。他试图在“社会学”这个名称之下创立一门以经验的实证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自此之后的一个半多世纪里,社会学的整个理论与实际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发展。今天,它已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体系庞大、领域众多、应用广泛的综合性学科。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在社会学争论的问题中,首先碰到的是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没有一门社会科学像社会学研究对象进行过这么久、这么多的争论。这特别突出地反映在关于社会学定义的界说上,至今还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不仅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学家意见分歧,即使同一历史时期社会学家也意见分歧,甚至同一个社会学家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看法,或者同时持有几种看法。据有关研究者的统计,目前世界上关于社会学定义多达几十种。现择其要者,列举如下:

①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

②社会学是研究人类共同生活的科学;

③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的科学;

④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

⑤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⑥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的科学;

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制度的科学;

⑧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或社会行动的科学;

⑨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过程的科学;

⑩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进步的科学。总之,对社会学的定义,几乎所有的社会学家都有自己的界说。迄今为止,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定义之所以没有一致的看法,有些社会学家提出了种种解释:由于社会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各派社会学家研究的领域不同以及对它研究的观点和方法不同;从事社会学研究人员的阶级归属和阶级意识不同;等等。这些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对于理解社会学研究对象产生分歧意见的原因,是有所帮助的。其实,问题的症结主要还是在于各派社会学家都有各自研究的出发点。

综观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各派社会学家对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出发点。

第一种是从社会出发。有的学者从社会整体、社会现象、社会生活来界定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定义。这是多数社会学家在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时所持的出发点。例如,法国的孔德把整个社会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孔德看来,在社会学中只有一个正确的途径,那就是“借助于整体的系统去观察各个部分”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他把社会学分为两个部分,即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前者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后者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英国的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和孔德的看法基本一样,认为社会现象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他受到了当时流行的进化论的影响,用生物进化论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他把社会现象类比于生物现象,在社会学上提出了“社会有机论”,认为人类社会是在自由竞争、自然淘汰过程中保持持续发展和进步。由费孝通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把社会整体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把它的研究对象——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的。”并且给社会学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此外,还有的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或“社会整体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等等。

第二种是从人出发。有的学者将社会学研究对象转移到人的行为、人的关系上,从而使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开始注重人的“行为”、“关系”方面。例如,德国的韦伯(M.Weber,1864—1920)在孔德和斯宾塞的基础上重新明确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把人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他在所著的《经济与社会》一书中说,社会学要认识的是社会行动,要从根本上说明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于是,他把社会学定义为理解人的行动的科学。他说:“社会学是一门试图深入理解社会行动以便对其过程及影响作出因果解释的科学。”中国台湾社会学者龙冠海以社会关系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他在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中采用“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之科学”的主张。

第三种是从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出发。有的学者以人和社会相互关系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例如,赵履宽、王子平在他们所著的《劳动社会学概论》一书中给社会学下的定义是:“社会学是对人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总体性研究的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上述三种观点,其不同的出发点,是导致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定义产生种种分歧意见的主要原因。但是,它们对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都起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现在的问题明摆在我们面前:究竟哪一种出发点应是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究竟应围绕哪一种出发点来界定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定义?以往如此之多的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定义的阐述,不得不使我们作这样的反思:为了消除在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定义上的意见分歧,可否深入讨论一下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问题。依笔者之见,只有改变这种考虑问题的角度,才能从众说纷纭的意见中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应当看到,“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是这门学科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中国社会学界正在进行的讨论,应看作是学术活跃的可喜现象,同时也表明,社会学对象是一个回避不了的基本问题。”二、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一)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保持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我赞同第三种出发点的观点,认为社会学应当以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主要理由是:(1)这种出发点能体现人和社会的内在联系。从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人和社会是同时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现实的人,而不是脱离一定社会的抽象的人。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关于抽象的人的观点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也是对人和社会的内在联系的最好说明。不能设想,先有一些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单个的人,然后这些单个的人结合在一起,便组成社会。这是荒诞的,是违反社会事实的。人不能离开社会,人只能是一定社会中的个体,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个体;同样地,社会也不能离开人,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句话,社会是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因此,我们在认识社会现象时,必须以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基点,从人和社会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社会的结构、社会的功能乃至社会的一切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全貌。这恰恰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所要探讨的。(2)这种出发点能达到社会学研究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逻辑起点;而一门真正科学的学科,它的逻辑起点应当与历史起点相一致。因为逻辑是主观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列宁说:“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如前所述,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处在人和社会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人是对象化了的主体,社会是主观化了的客体。这一点不仅是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社会学研究的原始起点,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始起点。人类从与动物界分离之日起,由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彼此之间就必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人们的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里则又体现为阶级关系)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正是通过多种多样而又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形成了群体、组织、规范、制度等,人们才可能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由此造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小至个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个体扮演的角色,大至各种社团组织、社会规范、社会制度、阶级、民族、国家,它们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变动着的社会体系。倘若单以人或社会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就难以达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亦即难以与人类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相符。(3)这种出发点能揭示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发展的具体规律。从上述中我们不难了解,一方面,人创造了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规范、社会制度,体现了人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规范、社会制度又作用于人,体现了社会对人的制约作用。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则构成了社会的运动,促进社会的变迁,推动社会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向前发展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在这里,至关要紧的是,如何使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更好地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违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人和社会相互作用中任何一方的忽略和夸大,都会使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失去平衡,势必要挫伤人的积极性或导致社会的失控,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4)这种出发点能使社会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我们知道,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乃是人类社会中普遍的永久存在的现象。社会学研究以人和社会相互作用为出发点,可以合理地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例如,人的社会化是人和社会互动的个体取向;社会角色是个体取向和社会期望的统一;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区、社会规范、社会制度是人和社会的结构方式;社会问题是人和社会发生偏离所导致的问题;社会调适、社会控制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现实体现;社会流动、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社会发展,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动态表现,等等。因此,用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社会现象,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5)这种出发点能为分支社会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各种分支社会学都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一般来说,分支社会学都围绕着一般(普通)社会学的理论而展开的。我们认为,把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并进而来界定社会学的对象和定义,将有助于各种分支社会学理论的概括与抽象。在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从侧重于人的方面来看,诸如建立人口社会学、婚姻社会学、家庭社会学、青年社会学、大学生社会学、妇女社会学、老年社会学、残疾人社会学等;从侧重于社会的方面来看,诸如建立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产业社会学、军事社会学、文学社会学、宗教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犯罪社会学、灾害社会学以及其他分支社会学,如中国社会学、日本社会学、美国社会学等。倘若单以人或社会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就难以对各种分支社会学提供理论基点的说明。(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定义

根据上述理由,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可作这样的界定:社会学是研究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要弄清“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机制?机制(mechanism)也称“机理”,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的原理,即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呈现出互为因果的联结关系或运转方式。后来,生物学和医学类比借用此词。今已泛指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内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工作方式,包括自然机制和人工机制两种基本类型。自然机制和人工机制都是事物运动规律作用于自然或社会对象过程中协调事物内各因素发挥作用的“联动调节装置”。

郑杭生在其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一书中说,“机制”一词的基本含义有三个:一是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即结构;二是指事物在有规律性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三是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把这三者综合起来,更概括地说,机制就是“带规律性的模式”。又说,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还说,按社会运行机制的层次,可将其分为一级社会运行机制、二级社会运行机制、三级社会运行机制、四级社会运行机制等。并将一级社会运行机制分为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等五个二级机制。这些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社会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各部分交互作用的有机体,总是处于动态的发展和变迁过程中。社会运行机制,是指社会系统内各要素、各部分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维持、制约、协调、推进作用的内在活动方式和组织结构方式,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带规律性的工作方式。因此,研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对于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运行机制,说到底,是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依笔者之见,将客观存在着的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分为宏观机制、中观机制和微观机制三个层次,比较贴近社会学的特质。从整个社会来讲,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级机制包括利益机制、竞争机制、协调机制、稳定机制、发展机制、创新机制等,即宏观机制;从社会的某个领域来讲,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二级机制包括保障机制、控制机制、防范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等,即中观机制;从社会的某项目标与任务来讲,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三级机制包括共同参与机制、互促共进机制、长效发展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等,即微观机制。

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这三个层次机制,不是相互割裂、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有共时性和共在性,即在时间和空间上共同存在和共同发展。在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作为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级机制实际上是一般的社会运行机制(宏观机制),它对其他具体的社会运行机制包括二级机制(中观机制)、三级机制(微观机制)具有指导作用,而具体的社会运行机制又对一般的社会运行机制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作为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三个层次机制又是相互渗透、糅合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切不可把这三个层次机制的划分凝固化,或者理解为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意义

研究社会学的对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社会学以研究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就使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区别开来。

大家知道,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很多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并非社会学所独揽。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从研究对象和理论层次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是把整个人类社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揭示社会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对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高层次的理论研究。而社会学则是从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研究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揭示社会及其发展的具体规律,是对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中层次的理论研究。比如,人和社会是如何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在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下,社会系统的结构如何?这些结构有哪些功能?人和社会的平衡在何种情况下会失调?如何促使人与社会的重新协调?在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下,社会是如何变迁和发展的?如此等等。当然,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也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社会学研究社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如果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就会在研究社会发展时迷失方向,就会损害社会学及其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这样,社会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成为科学。同时,社会学所揭示的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原则、关系越深刻,就越能反映社会的真实面目,就越能说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正确性。

同样地,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也是不同的。如前所述,社会学揭示的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发展规律;而政治经济学揭示的是生产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政治学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伦理学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心理学揭示的是人的心理关系、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等等。

2.现实意义

社会学以研究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对主体活动和实际工作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恩格斯说:“这些物体是互相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同样地,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必然要构成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这里,至关要紧的是,如何使人和社会相互作用更好地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如果无视和割裂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违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就会使人和社会关系失衡,就会导致人的积极性的挫伤或社会的失控,甚至使人和社会遭到不应有的损失。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和发挥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的导向作用,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事实表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离开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无从谈起。第二节社会学的特点和研究领域一、社会学的特点(一)整体性

社会学是把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作为一个变动着的整体来进行分析的。这就是说,它把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看作是整体系统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研究人或人的社会行为的某一部分时,在研究社会或社会结构的某一部分时,同时要研究这一部分在人和社会相互作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研究人或社会的这一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从人和社会相互作用这个变动着的整体出发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作出科学的结论,而这正是社会学的任务。例如,当前,随着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生产力的解放,农村出现了大规模的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他们产生了由种植业向养殖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其他各种产业转移的要求,产生了向集镇和城市转移的要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实行着上述转移,这就带来了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农村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带来了城市社区以至整个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这种变化的发生及其发展的趋势如何,就需要从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体上加以研究。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的组织和结构,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而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若是离开社会学的整体性的视野,对社会的研究就难以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二)综合性

既然社会学是以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来进行分析的,这就决定了它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个综合性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研究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或社会问题时,总是联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中多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察的。如果说其他具体的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律学等)是把社会分解成各个部分分别地加以研究的话,那么,社会学则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综合研究。这个综合性的特点还表现在,社会学的研究常常结合利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关的专门学科的成果进行综合考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结构的分析研究。所以,社会学进行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是常有的事。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这么说,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社会学在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的特点,体现了这门学科的优势。社会学凭着这个独到的功能,就可驰骋科学大地,探求复杂社会现象的奥秘,为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三)现实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社会学是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它常常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提出自己研究的课题,而这些课题又往往是人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青少年犯罪问题、人口问题、劳动就业问题、不正之风问题、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涉及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学这个现实性的特点,说明了它对现实社会的反应是很敏感的。由于社会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常常触及社会最敏感的问题,所以社会学研究常常成为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当前,社会学应当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出发,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注重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行为活动和社会运行、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总之,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离开对现实社会的研究,社会学就不可能发展。社会学的生命力,也就在于它面向现实,并为改造现实服务。

此外,社会学还具有动态性,它把人和社会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现象,总是放在运动和变化中进行研究的;还具有实践性,它非常注重对社会的实地调查研究,等等。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一)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是社会学的创立阶段。当时,孔德提出的社会学,是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并列的研究社会的科学,是整个社会科学的同义语。孔德认为社会学“包括经济学、伦理学和历史哲学以及一大部分心理学”。由此可见,孔德提出的社会学,其研究对象包罗了社会所有的一切领域,因而实际上成为包括一切社会科学的学科。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认识的深化,社会学就逐步地和其他社会科学区别开来而成为一门学科。到了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社会学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这就是广泛地与其他各个专门学科相结合,并且把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展到其他专门学科尚未研究的领域,从而发展了许多跨学科的部门社会学或应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例如,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和医学社会学等。当代社会学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它的研究正在日益渗透到其他各个专门学科的领域,日益扩展到社会科学的许多空白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应用日益普遍,部门社会学和各种应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日益增加。直至今日,社会学研究领域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展之中。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可以说是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涉及社会生活的群体单位,如家庭、村寨、城镇、都市、部落、民族及各种团体组织等。(2)涉及社会的主体,如人的个性、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角色、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活方式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等。(3)涉及人的各种关系和活动,如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竞争、冲突以及偏离行为等。(4)涉及社会的各种制度,如亲属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宗教制度和教育制度等。(5)涉及社会的过程和发展,如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会流动、社会改革、社会现代化、社会指标、社会代价和社会发展等。(6)涉及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7)涉及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诚然,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的范围迄今难以作出固定的划分,并且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新的分化必将带来社会学领域新的扩大和深化。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就不可能对社会学的研究范围进行划分。事实上,许多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作了各种各样的规定和划分。(二)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划分方法

从社会学产生到现在,对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划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以社会的静态和动态为根据,把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这种划分方法最初是由孔德提出来的。在孔德看来,“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体系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是关于社会秩序、组织、和谐的理论”。孔德的这些思想就成了社会有机论和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最初思想渊源。

2.以社会学探究的现象的状态为根据,把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两个方面

前者研究社会生活中各种单位和制度的构成,后者研究社会结构的运行和变动。例如,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就用了这种划分方法。他们强调在每个独特的社会里,各种不同的社会活动是相互联系的。然而,结构功能主义研究的着眼点是把社会结构体系当作固定的东西,来考虑整个体系是如何运转的,它所强调的是,整个制度在使社会保持运转方面起了些什么作用。这也正好说明,结构功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繁荣稳定在社会学理论上的反映。

3.以社会学探究的现象的规模为根据,把社会学划分为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

前者研究规模较大的社会现象,后者研究小群体里的具体社会关系的活动。宏观社会学包括:国际关系社会学、社会分层学、社会管理学、社会控制学、人口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福利学、社会工作学、社会生态学和社会病理学等。微观社会学包括:家庭社会学、两性社会学、角色社会学和住宅社会学等。

4.以不同的研究目的为根据,把社会学划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

前者侧重于对社会理论的研究,主要探讨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后者侧重于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理论社会学包括:社会学概论、社会思想史、社会学史、比较社会学、社区社会学、社会指标学和社会调查学等。应用社会学包括:经济社会学、工业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商业社会学、交通社会学、国际贸易社会学、旅游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体育社会学、新闻社会学、出版社会学、文艺社会学、艺术社会学、舆论社会学、军事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民俗社会学、职业社会学、技术社会学、劳动社会学、企业社会学、医学社会学、性别社会学、妇女社会学、老年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移民社会学和残疾人社会学等。

应当指出,以上从不同角度划分的种种研究范围,在具体研究题材的归类上是相互交错的。因此,社会学现有种种研究领域的划分,以及某些具体研究题材的归类,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一、社会学的个人功能(一)认识功能

社会学知识能帮助个人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更好地发挥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和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打交道。在复杂的社会交往过程中,个人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扮演好自己充当的角色,履行角色职责和义务;如何使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摆正“我”在社会中的位置,等等。这些是每个人都要面临并应解决的问题。社会学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能够给人们提供科学地认识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人们认识和掌握了这些科学知识,就可以依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就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二)导向功能

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家知道,社会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如社会角色理论、社会分层理论、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变迁理论、社会现代化理论以及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都是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的抽象和概括,掌握了这些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去认识社会现象,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三)操作功能

社会学知识为人们认识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具体技术和工具。社会学有一套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社会调查法、社会统计法、社会实验法、社区探究法等,这些方法为人们正确地了解社会现象,科学地寻找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掌握和应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具体技术和工具,通过对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各种联系提供一种理论解释,提高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二、社会学的社会功能(一)了解功能

社会学知识对整个社会或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当今中国的社会里,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如何认识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趋势,如何保持社会稳定,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如何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如何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等等。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从总体上认识社会,而认识社会先要了解社会。了解有两种方式:经验的了解和因果关系的了解。因此,只有深入到社会现象的内部,对其变化发展进行因果分析和说明,才能抓住社会现象的本质,从而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二)预测功能

预测是要揭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的发展趋势。社会学知识能帮助人们从既成的社会事实出发,描述它的状况,找出它的原因,预测未来的变化。它在实证研究详细占有历史和现实的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正确的理论和研究程序,运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对社会事件及其状态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社会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根据对社会未来的预测提供决策方案。因此,重视预测,搞好预测,充分发挥预测的重要作用,是很必要的。(三)控制功能

社会学知识能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的各种关系,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当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发生偏离的时候,社会学知识就能帮助人们通过一定的控制系统和手段,尽快地反映出偏离所在,而且必须在问题尚未表面化之前,就能指出问题,以便人和社会可以事前加以控制或调整,使社会控制真正发挥良好的作用,从而使人和社会沿着正常的轨道向前发展。(四)稳定功能

稳定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和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有序的平衡状态。社会学知识能帮助人们研究社会保持稳定、有序运行的机制和条件,研究消除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对策和办法。为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第四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一、在中国开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将从一个封闭的、乡土的、传统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社会。中国的现代化、改革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这场伟大变革的过程中,中国的现代化需要社会学,改革需要社会学,发展也需要社会学。社会的需要是社会学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在中国开展社会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学能为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实施和检验作出贡献

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计划性。各项建设都要事先进行规划。任何一项建设规划,诸如城市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住宅建设规划等,都是社会规划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必然要涉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必须考虑到社会系统各个方面的整体规划。因此,在作任何一项社会规划时,事先必须调查清楚现有的社会条件,并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社会效果作出正确的预测。在按规划建设时,又必须时刻掌握社会各方面情况的变化,为顺利实施规划或合理修订规划提出积极的建议。在规划完成之后,还要追踪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以检验现代化建设的成效。这些恰恰都是社会学可以担负的任务,是社会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的工作。(二)社会学能为改革提供理论的指导和作出科学的预测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仅为中国经济的振兴、现代化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而且也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比如,如何认识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如何实行改革整体规划及其发展趋势预测,如何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如何分析改革中的社会关系、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如何研究改革中的社会心理,如何看待改革中的各种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社会学工作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给予科学的解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有效对策。当代中国的改革不断给社会学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成为社会学发展的推动力量。因此,社会学发展出现了空前兴旺与繁荣的生动局面。(三)社会学能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现代化的国家里,社会学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部门,研究社会学的部门已成为政府制定社会决策的咨询部门。在中国,社会学已经受到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社会学工作者可以逐步通过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为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决策部门提供有益的建议和科学的方案。在国家和政府颁布某项政策之后,社会学工作者就可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提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对策,使制定政策的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下情,适时地对政策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这样,就可避免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四)社会学能为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提供科学知识

现代生产的社会化带来了生活的社会化,它需要由社会提供一整套的公共社会服务事业,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儿童福利、公共卫生和文化娱乐设施等。从事这些事业的工作和管理,通称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许多机关团体,特别是民政机关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都从事着这方面的工作。社会学不仅可以为社会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知识,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社会管理工者的社会管理水平。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研究人的各种需要、动机、目的与他们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企业里的人与人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同样需要社会学提供科学知识。(五)社会学能为本学科的分支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目前,中国社会学发展还很不平衡,这突出地表现在学科之间。目前,虽然社会学有些分支学科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有些主干分支学科还亟待开发,比如发展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和农村社会学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发展命运息息相关,为世界所注目。农村改革以后,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目前农村改革正在深入展开,整个农村的经济社会如何发展,是迫切需要研究的大课题。中国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尤其主干分支学科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社会学对其发展所提供的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学的分支学科进行卓有成效的探讨和研究,促进本学科的理论建设。二、怎样开展社会学研究

怎样开展社会学研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费孝通教授曾对社会学研究提出的一些意见,是有深刻的道理的。他在1982年写的《建立我国社会学的一些意见》中提到,要把社会学建成“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这是在本质上有别于中国旧时代的社会学和西方各国的社会学的”。他说:“我国的社会学必须是反映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华民族特点的中国社会的社会学。它的内容既不可能是中国解放前的社会学的简单恢复,也不可能是任何外国社会学的直接引进,我们虽要批判地继承所有过去社会学的成果和批判地吸收西方社会学的成果,但必须以立足于当前中国社会实际为主,通过实践的考验逐步发展我国自己的社会学。”他还说:“立足于中国社会实际的社会学必须从科学地调查中国社会入手。”(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开展社会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学研究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社会学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对前人所作的社会研究的科学总结,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去考察、分析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科学的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学一定会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二)必须结合中国社会实际

费孝通教授深刻地指出:“我国的社会学即以结合中国社会实际,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为其目标,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社会学必须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成长起来。”应当看到,我们对中国社会了解还很少,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社会实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而不能照抄外国学者的成果来建立中国的社会学。当前,尤其要密切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改革开放的实际以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实际等,运用科学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总体上分析研究,提出答案,并提高理论水平,为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作出贡献。离开中国的社会实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就无从谈起。而要联系中国社会实际,开展社会学研究,必须认真进行社会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国情,掌握第一手的真实的感性材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经验分析上升到理论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

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外国。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西方社会学的理论和运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特别是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全面冲击与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新的自然科学的方法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现代通信设备的广泛应用,加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问题的显露,既为社会学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又向社会学的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学在当今世界的运用,其程度、范围、影响力根本不同于它的创立时期。它通过技术手段和统计工具向定量化、微观化和实用化发展,在社会控制、社会预测、社会工作、社会管理和社会问题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埃斯台斯用44个指标综合性地研究比较了世界上107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以此来衡量世界各国的生活质量。又如美国社会学家、冲突论的代表人物科塞,为了给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提供调节办法,提出了“安全阀定律”,为社会调节提供警报信息。(三)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西方社会学研究的积极成果

这一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批判地吸收与借鉴西方社会学的理论学说、概念框架,例如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符号互动论、结构功能主义、本土方法论、社会生态学、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变迁理论、社会现代化理论以及社会指标体系等都有许多值得吸收的东西,对它们的介绍、分析、批判有助于建立中国化的社会学理论概念体系。另一方面有分析地吸收西方社会学的应用方法与手段,例如运用计算机,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模态分析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具体社会调查方式方法,有助于使社会学更好地为中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复习思考题

1.简述社会学的含义及其特点。

2.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3.简述社会学的个人功能。

4.简述社会学的社会功能。

5.结合社会实际,试述社会学的稳定功能及其重要意义。

6.结合社会实际,试述在中国开展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推荐阅读书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2.李培林,李强,马戎主编.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郑杭生主编.中国社会学3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奚从清,沈赓方主编.社会学原理(第五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章社会学历史发展概述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末,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本章中,我们有重点地、概略地阐述社会学发展的简史,分析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特点、理论和流派,叙述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以便读者大体了解社会学这门学科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历史的观点把握当代社会学的发展趋势。第一节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社会学史是研究社会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它要探讨这门科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要了解科学创造者和先行者的生平和经历,也要认识各种学说和学派的理论及其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条件。因此,社会学史不仅是这门学科经过史实的叙述,而且是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本章篇幅的关系,对于“科学创造者和先行者的生平和经历”就省略了。一、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学产生于西欧,绝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产物,也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政治大革命的产物。自18世纪末叶起,在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革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就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18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欧洲和美国产业革命。两次大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根本转型,即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新兴的工业社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一方面由于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欧洲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另一方面,急剧的社会变革也暴露出许多弊病,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例如经济危机周期性地重复发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日趋加剧、社会两极分化和财富分配不平等、大批农民破产和工人贫困失业等。为了克服市民社会面临的重重危机,一些社会思想家试图运用“社会组织规律”重新组织和安排社会生活秩序,以顺应社会改良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于是,社会学便应运而生。二、思想理论条件

社会学的思想理论渊源虽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社会思想,但其较近的思想理论渊源,则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启蒙运动以来,反映新兴资本主义要求和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作理论准备的社会学说和历史哲学,以及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理论。

18世纪意大利历史学家维科(G.Vico,1668—1744)是18世纪意大利历史学家。他在其名著《论民族共同性的新原理》(简称《新科学》)(1725)一书中,探讨人类是如何从原始野蛮状态发展到现代社会的文明人,世界历史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及其在进步发展过程中具有哪些共同规律。维科提出,人类社会是历史性的,社会制度和人的关系都是行动的产物。他把人类历史分为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和人的时代三个阶段。这种观点对圣西门和孔德的“三阶段论”有重要影响。

孟德斯鸠(C.L.M ontesquieu,1689—1755)是18世纪上半叶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与法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论法的精神》(1748)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著作,也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他用系统的历史分析法把社会定义为一个整体结构并试图找出不同社会现象的具体原因。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狄德罗(D.Diderot,1713—1784)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者、文学家、百科全书编纂家。狄德罗一生的事业中,最大的成就是主编《百科全书》(1751—1772)。在他周围聚集了伏尔泰、达兰贝尔、霍尔巴赫、格里姆、卢梭等一批当代卓越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这部巨著普及科学知识,宣扬理性主义,反对宗教愚昧,希望知识产生实际效益,增进人类幸福,指引人们重视工艺和技巧,使技术同科学相结合,增加控制自然的力量;启迪人们认清腐败的现状,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

卢梭(J.J.Rousseau,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社会政治思想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思想的基点是“自然”和“文明”的对立,他运用这一对立批判了基督教和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他认为在史前的自然状态中,人是善良、自由、平等而富于同情心的。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使人日益遭受压迫、奴役并陷入道德堕落状态。封建专制制度是这种发展的顶点。人民应用暴力革命推翻它,在新社会契约基础上建立人民主权的、公意统治的、实行法制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些思想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社会政治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

圣西门(C.H.de Saint-Simon,1760—1825)是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为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学说倾注了毕生精力。他虽然常把人类历史的发展看作先验的人类理性的发展,但又认为社会变革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现存制度只是从封建制度转向理想制度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初步意识到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圣西门承认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在发展的总过程中,每一次新旧社会制度更替,都是历史的进步。他曾经研究当时自然科学中领先的物理学,打算把物理学那种经验的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研究上,并称之为“社会物理学”。

正是通过维科的人本主义决定论、孟德斯鸠等人的机械论的社会学说及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人的批判理性主义,尤其是通过圣西门等人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学说的重大影响,终于导致社会学及其理论的诞生。三、自然科学条件

社会学的产生还受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深刻影响。17世纪科学革命之后,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认识客观世界的有效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确立起应有的地位和权威性,科学研究意识迅速普及并取代了过去的宗教或思辨取向。孔德所倡导并由迪尔凯姆所树立的实证主义传统,正是反映了社会学所受到的自然科学的影响。四、社会调查条件

社会学的产生与当时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的应用有密切的关系。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相适应的,是以社会调查统计来研究社会课题的思想和尝试,收集和整理社会情况资料,提供合理可靠的统计事实,以满足诸如商业贸易发展和表现城市增长规模的要求,因而产生了最初的人口统计,并逐步推广应用于西欧各国。其后,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期,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社会问题日益暴露,社会调查也更为发展而出现了各种专题的调查研究。例如,英国伊顿于1797年出版的三卷本《贫民状况》;维利尔麦撰写的关于纺织工人状况的调查报告,他所收集的关于童工的事实材料,引起了英国议院的辩论,导致了1841年3月英国管理童工法的制定;英国辛克列尔从1791年至1799年出版的21卷本《苏格兰统计报告》;法国帕兰-杜沙特列在1834年发表的《关于巴黎城里的卖淫》,等等。因此,这种社会调查给以研究现实社会生活为其主要任务的社会学的诞生提供了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