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儿童舌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2 23:13:30

点击下载

作者:罗大伦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解儿童舌诊

图解儿童舌诊试读:

儿童身体常见问题舌象精准分析与调理方法速查速用

积食指的就是我们吃某种食物吃多了,超过了脾胃的承受能力,结果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无法继续将这些东西运化出去,从而形成积食。积食会导致孩子体内有积滞,引起发热,这种发热表现在舌苔上就是颜色发黄、舌头中部的舌苔比其他地方厚。孩子为什么会积食(1)吃太多单一的食物。(2)吃太多身体无法快速消化的食物。(3)家长喂养不当,孩子吃得太多。消除积食的方法a.给孩子食用消积饮化积

配方: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和焦神曲)、炒鸡内金各6克(这是6岁孩子的用量,年龄小的孩子酌情递减,如3岁的孩子每味药各用3克)。

做法:倒入2杯水,开锅后小火煮20分钟。

用法:每天饭后半小时喝,一般1天喝3次,每次煮够孩子当天喝的量就行。

叮嘱:孩子积食的症状消失就不用再喝了。b.给孩子食用保和丸并配合导滞

消食就是消除积食,导滞就是把体内的积滞的东西向外疏导。基本上,消食的过程都在胃部进行,导滞则需要依靠脾和肠道向外排积滞。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中医开药方,那么家长可以去药店买保和丸给孩子吃一点儿。保和丸有导滞的功效,能帮助身体往外排积滞。

中医认为肺属金,脾胃属土,土生金,也就是说,脾胃是肺的“母亲”——母亲生病了,孩子就会受到影响。脾胃功能差了,肺主管的呼吸系统功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外邪就容易入侵,因为肺是接触外界最频繁的器官。孩子为什么会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的含义比较笼统,如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等等。导致孩子脾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经常积食会导致脾虚,脾虚之后还会反过来加重积食;还有,经常使用一些药物,比如抗生素等,也会导致脾胃受伤,出现脾虚的症状——通俗地讲,就是抗生素杀灭了肠道的有益菌,导致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出现了问题。调理脾胃虚弱的方法a.给孩子食用三豆乌梅白糖汤

配方:黑豆、绿豆、黄豆各1把,3~5颗乌梅(可以在药店里买),2勺白糖。

做法:将豆子洗净(黄豆要提前泡一晚),和乌梅放进水里,加入2勺白糖,大火开锅,然后小火熬2小时以上。当豆子熬成沙状后,就可以给孩子当饮料喝了,口感酸甜,很好喝。

用法: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用。b.给孩子捏积

阴虚指的就是指脾脏阴虚,缺乏津液滋养。现在很多孩子都有脾阴不足的症状,这些孩子平时好动,易烦躁,晚上睡觉容易出汗,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感冒,一感冒,扁桃体就会立刻发炎红肿,这些都是脾阴不足对身体造成的不好影响。孩子为什么会变成阴虚体质(1)家长的阴虚体质会遗传给孩子。(2)孩子食用了含有抗生素和激素的食品。(3)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就会肝阴受伤。调理阴虚体质的方法a.给孩子食用三味滋阴汤

配方:生地6克、沙参6克、麦冬6克(这是6岁孩子的量,年龄小的孩子酌情递减)。

做法:放入2杯水,开锅后小火煮30分钟。

用法:每天喝2次,早晚饭后饮用。b.给孩子食用养阴猪骨汤

配方:生地6克、沙参6克、麦冬6克、石斛6克、枸杞子6克、当归3克(成人每味药可以用到9克,当归6克)、猪龙骨(猪脊椎骨)1节。

用法:煲汤服用,每日1次,吃1周即可。

中医常说:“怪病皆由痰成也”,“百病皆生于痰”。通俗点儿的意思就是:有很多病,医生怎么治都治不好,但如果把这个病人体内的痰化开了,那么他的病就会好。孩子为什么会变成痰湿体质

孩子积食跟体内有湿气这两种症状,经常是一起出现的。小朋友一般都是因为长期积食,才会导致体内有湿气。孩子积食以后,脾胃状态糟糕,无法排除湿气。由于长时间湿气困脾(脾虚湿困、湿困脾阳),脾胃非常容易受伤,这样就无法有效地消化吃下去的食物,导致积食更加严重。积食与湿气在相互影响之下,又会使脾胃一天比一天虚弱,湿气一天比一天严重。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a.给孩子食用五味化积汤

配方:焦三仙、炒鸡内金、炒莱菔子各6克(这是3岁以上孩子的用量,年龄小的孩子酌情递减)。

做法:放入3杯水熬成2杯水即可。

用法:早晚饭后各服用1杯,每天喝2次。b.给孩子外用藿香正气水祛水湿

您可以用棉球蘸一点儿藿香正气水,然后放到孩子的肚脐上面,这样比较容易把他体内的水湿化开。棉球放上去,过一会儿就能听到孩子的肚子咕噜咕噜地响。还可以把藿香正气水兑到热水里,给孩子泡脚,也能让孩子有效地吸收药性,化掉体内的水湿。

瘀血是导致小朋友身体不健康的原因之一——虽然这种情况不多见,但也是存在的,严重的瘀血有时还会让孩子患上一些怪病。孩子为什么会变成瘀血体质

孩子体内瘀血产生的原因,不会像成人那样复杂。

对于孩子来说,造成他们体内有瘀血的最大原因就是跌打损伤——孩子在奔跑玩耍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摔跤,磕着碰着什么部位,次数多了,就会产生瘀血。调理瘀血体质的方法a.给孩子食用凉性的食物

气滞血瘀的孩子,饮食上要避免热性食物,多吃清凉的食物。比如黄瓜、芹菜、莲藕、空心菜,等等。

孩子的体质,短期内可以靠药物治疗调理过来(一般给孩子喝药的时间不要超过1周),但是想让孩子一直拥有健康的体质,就要靠长期的健康饮食来维护、保持。b.用桃红四物汤给孩子泡脚

配方:熟地6克、当归6克、川芎6克、白芍6克、桃仁6克、红花6克。

用法:熬水30分钟,然后将药汁兑入温水,给孩子泡脚,每天泡2次,每次泡15分钟。需要注意的是,水温不要太高,温热就可以了。

叮嘱:如果孩子舌象显示没有瘀血了,就可以不用泡脚了,孩子不适宜长期泡脚。

中医认为,人有压力就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机就会郁结。现在的孩子特别容易感到压力过大,而这份压力有可能来自他们自己,也有可能来自家长。由肝气不舒引起的疾病非常多。孩子为什么会肝气不舒(1)家长的体质遗传。(2)家长给孩子的压力过大。(3)家长的不良情绪影响了孩子。(4)家庭的伦理环境不好。调理肝气不舒的方法a.肝气不舒且湿气重,给孩子食用补脾镇肝汤

配方:怀山药、莲子肉、薏苡仁、芡实、生地、沙参、麦冬各6克,生牡蛎(牡蛎的壳)15克(3岁以上孩子的用量)。有的孩子舌苔比较厚,家长还可以在这个方子里加上焦三仙和炒鸡内金,在滋阴补脾的同时消积食。

做法:把生牡蛎放入水中,先熬20分钟,然后把剩余的药食材放入锅里,用小火煎半个小时。大约剩下2杯左右的汤汁,把汤汁滤出,晾凉。

用法:1天服用2次即可,早晚各1杯,连续服用1~2个星期。

叮嘱:这个方子虽然是食疗方,也要注意适应证,一定是舌形尖、舌质红的孩子才可以使用。b.给孩子捏积《图解儿童舌诊》罗大伦/著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出品Preface序家长学会儿童舌诊,就是孩子的福音

多年来,我一直提倡家长要学习中医知识并以此来保护孩子。现在,有太多家长因为不懂中医知识而无法正确养育孩子,结果导致孩子生病时四处求医,也给医院增加了压力——现在很多儿科医生都处于压力极大的状态。即便如此,有些病还有可能治不好。如此,孩子会更遭罪。

因此我一直提倡中医育儿,希望家长多学学中医知识来给孩子做好保健工作。

我是搞舌诊研究的,但在我出版的书中,还没有关于儿童舌诊的内容,这一直是我的遗憾。要知道,学会观察孩子的舌头特别重要,您把孩子的舌象看清楚了,很多问题就看出来了——因为这个方法最直观。看看舌头就能分析出孩子是什么体质,孩子身体哪儿出问题了,需要给他从饮食的哪方面做调整——在解析症状和成因之后,我都会给出相应的食疗、推拿等方法,方便您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及时对症调理。中医讲究一方多用,很多看上去症状不同的疾病,其实治疗的方法是相同的。

那么,孩子的舌头反馈出来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现在患积食的孩子特别多。所以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积食,并能够区分出阴和阳来,那么您在给孩子调理的大方向上基本不会出错。

在这本书里,我就不再讲外感了,主要讲孩子生病的内因——孩子的身体本身出了什么问题。实际上内因是基础,孩子身体的阴阳平衡了,体内也没有积食了,那么外感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邪根本不会侵袭身体。

因此,在本书中,我就讲讲孩子体内会怎么失调。如果家长能通过书中列举的这些舌象,学到一些舌诊知识,平时用来分析孩子的身体状态,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大概有什么问题的话,这就是成功。

我建议每位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舌头,多观察孩子的舌象,如果发现孩子的身体有偏颇,通过饮食、推拿等种种方法稍微调整一下,这就是孩子的福音。我相信,孩子在您的呵护下一定会越来越健康。  2019年4月17日第1章最好的医生,应该是父母自己1.父母面对孩子生病时的心态,直接关系到孩子的长久健康

我越来越觉得,父母面对孩子生病时的心态,直接关系到孩子的长久健康。

举个例子,有位外地的朋友找到我,说孩子的身体有问题,希望我给他看看。结果等我见到这家人,就发现孩子的母亲无比紧张,给人的感觉是天都要塌了。

其实,这是我在面对生病的孩子家长时最常见到的情景。最初我以为是孩子的身体失调让母亲紧张了,可是,慢慢地,我发现是因为母亲有紧张情绪,才导致孩子容易生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病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一般来说,孩子偶尔生一次病,心态比较稳定的家长,就会正确处理,然后孩子痊愈,此事就过去了。但在心态焦虑的家长那里,孩子一生病,往往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孩子感冒,家长会给孩子用药,如果用药后孩子一直没有完全好,家长会再继续用药,使孩子的体质因为频繁用药而失调,这时再请各种医生,用各种药,孩子的体质则会更加失调……

尤其是,这种用药法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用热性药,孩子体质变热了;然后用凉性药,孩子体质变凉了;再用热性药,孩子又热了;再用凉性药,孩子怕冷了;再用热性药……最后家长抓狂——名医在哪里?我要更多、更好的医生!

这个过程挺可怕的。

大家可能都骑过自行车吧。当您双手握着车把时,如果两只胳膊特别紧张,会出现什么情况?车把会左右抖动、摇摆,因为胳膊在较劲;若调整过度,最终连人带车会一起倒下。但如果双臂放松,反而会骑得非常平稳,有的人甚至只需把双手轻轻搭在车把上面——这和育儿是一个道理。

再说回前面的例子。当时,我把这些道理讲完,孩子的父亲不住地点头道:“您说得太对了,孩子妈妈每天都紧张得不得了。您知道吗,她经常晚上整夜不睡,趴在孩子旁边看他什么时候鼻子有点儿堵,什么时候又咳嗽了。我都很头疼。我就说这样问题很大,可她不听!”

可能有人会说,孩子生病,当妈的当然会紧张啊!

我告诉大家,确实有这样的案例——家长彻底放松自己,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不给孩子压力,结果孩子一点儿药都没用,没多久便彻底痊愈。

我记得小时候,很多乡下的孩子整天流着大鼻涕,爹妈也没怎么管,孩子整天在田地里跑来跑去的,最后也长大了,比城里的孩子还健康。

我当年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学校的西门边上有个报刊亭,卖报纸的是一对外地来京的年轻夫妇。那会儿,他们刚生了一个男孩,两口子忙着卖报纸,我看他们就在报亭旁边的人行道上,铺上一张报纸,然后把孩子放在上面。这胖小子什么也不穿,整天光个屁股,在报纸上滚来滚去。当年我看着这个场景,就经常想,这也是一种育儿方式啊,和我们城里人的精细养育完全不同,这是粗放式的养育方式。

好多年以后,我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近办事,路过报刊亭,看到一个身体很壮的小男孩坐在报刊亭边上的椅子上。我问老板:“这是你们的孩子吗?就是当年光着屁股躺在地上的那个孩子?”老板说:“您还记得啊,就是他,都10岁了!”

这样的育儿方式,我们不评价优劣,但是,它和前面提到的紧张母亲的育儿方式相比,正好是两个极端。最后,谁的孩子健康,我想结果应该是很明显的。

所以我对那位母亲说:“我认为,母亲的心态平和放松,孩子的头疼脑热就很容易调整,孩子就会健康。如果母亲焦虑恐惧,孩子一定不健康。”

有人说,您讲的这不是“吸引力法则”吗?

其实,我没有看过《吸引力法则》这本书。我讲的不是那么神秘的内容。我讲的就是,家长一焦虑,在孩子出现小问题时就容易举措失当,可能会引起更多的问题。

我那天也给孩子推荐了调理脾胃的食疗方,诸如山药、莲子肉等方子,但是更多时间是用来讲这个道理。我感觉到,孩子母亲的眼里出现了些许失望,估计她在想:我大老远跑来,您讲的却是这些。

后来她说:“我就是希望找到一位名医,开个特别好的方子,把孩子‘咣当’一下调理好,全部正常。这样就好了。”

我告诉她,无论这个孩子去看哪个中医,都可能要一点点地调理脾胃。其实这个孩子出现的问题,是很好调理的。但是如果做母亲的心态没有摆正,看到孩子生病后服药好得慢,如此紧张无措,就可能会病急乱投医,让孩子的身体失调加重。

因此,这个“名医”,应该是她自己。

后来我和他们夫妇开玩笑说:“你们这么紧张都是因为这个孩子是独生子女。如果你们再生一个,就不会这么紧张了。”

她当时吓坏了,说:“天啊!那还了得,一个孩子生病我都要崩溃了,整晚都睡不着觉,哪敢再来一个?!”

我说:“看看,本来养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您现在把它变得多么可怕。”

我认为,学习育儿知识是所有家长都要做的。与其在孩子生病后疲于奔命,不如马上认真学习。因为,此时孩子身体出现的问题,有可能只是一个开始的信号,在孩子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你预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孩子上学之后、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多。

家长用紧张焦虑的心态育儿,会举止失措,孩子的诸多健康问题就是由此引发的。

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摆正育儿的心态,把孩子身体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

我一再地强调家长的心态对孩子健康的影响,就是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能明白:孩子最好的医生,就是父母自己。2.生活越来越好,为什么孩子的疾病却越来越多

大多数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意思是此时孩子体内的阴气、阳气都处于生发的阶段,容易受到伤害。但也有部分中医流派认为孩子为少阳之体,并以此来说明孩子生发得快,处于生长迅速的阶段,这是孩子的最大特点。

无论哪一种观点,“生发”都是孩子此时的生理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损害孩子生发的事情,都是引起小儿疾病的重要原因。

我见过的小儿患者很多,每次看到家长揪心的面容,看到孩子虽然身有病痛却仍旧天真地只顾玩耍会长大的,他们是我们的未来,的样子,我都心痛不已。所以我也在不断地琢磨——这些孩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最终,我总结出原因如下:违反自然法则,是导致孩子身体失常的重要原因。现在城市化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的疾病越来越多。

有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很多疾病,比如哮喘,城市孩子的患病率比乡村孩子高很多,发达国家的患病率比不发达国家高很多。这是一个非常能说明问题的现象。

城市化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环境污染。

我站在北京电视台29层办公楼,往下一看——“云雾”缭绕啊,一排排的车堵在那里,空气污染很严重。我每天穿梭街头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啊。

汽车尾气弥漫街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孩子的呼吸系统是最娇嫩的,他们的呼吸频率比大人高很多,与空气中污染物的接触程度更高。我曾经看过美国的医学资料,他们的研究十分细致,甚至统计出在房间里,孩子身处不同高度会吸入多少污染物。因为孩子的身高较矮,而很多污染物都比空气重,容易沉积在最底层,所以孩子吸入的更多。

以前我们总以为孩子和我们吸入的空气是一样的,但是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孩子比我们吸入的污染物更多,他们呼吸道承受的压力可能比成人更大。

中医认为,肺经是在人患外感的时候,最容易被侵袭的系统;如果这个系统平时就不够强健的话,那会非常容易出问题。

所以说环境污染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大。

我觉得,家长要定期带孩子去郊区或者公园等空气质量好的地方玩耍,至少每周去一次,这样有利于孩子肺经的保养。在空气污染严重时,污染物不易散去,则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在室外活动。

每日的饭菜,我们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补肺的食物,比如木耳、百合等。家长可以多想想烹饪的方法,看看如何利用食补的方法缓解这种空气污染对孩子身体造成的伤害。

城市化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过分洁净。

讲卫生似乎是很好的,但是,事情往往有两面——我们现在追求的洁净已经过度了。电视里香皂广告宣传的就是:一定要让孩子远离细菌,他接触的东西一定要清洗干净。

我对这件事儿有不同的看法。为什么呢?

孩子体内的防御系统好比军队,如果它们能够经常见到敌人(细菌),那么它们是可以保持一定战斗力的——因为经常得到锻炼。可是,如果这支军队,连敌人长什么样都见不到,那它们可能一直保持很强的战斗力吗?

我们必须保持身体“防御部队”的战斗力,要相信我们的身体“部队”,它们在遇到“敌人”的时候,是可以消灭他们(各种外来病毒)的。这就好比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乙肝病毒,但是绝大多数人不会患病,因为我们体内的“防御部队”可以消灭“敌人”。但是如果您总是不让孩子的防御体系得到锻炼,等遇到外邪入侵,它们根本就不会起作用了。

用我妹妹来举例。她以前在澳大利亚生活,那里空气纯净,所以她的“防御部队”明显得不到锻炼。她每次回国,一遇到空气污染,就会立刻感冒发烧,就是这个原因。

看到这里,也许您该发问了:“前面不是说空气污染对人体不好吗?可是按照您这里所写,被污染的空气似乎也可以锻炼我们的呼吸系统,那我们也不必追求太干净的空气啊。”

我们让孩子多接触自然界里的东西,比如泥土,实际上是让他们多接触各种微生物。但空气里面的污染物,有害的多数是化学物质,比如汽车尾气,里面含有很多重金属物质,这些对我们的呼吸系统是起不到锻炼作用的,只能造成伤害,它和自然界微生物是不同的。

为什么要在本书第一章谈这个问题呢?因为我看到很多家长太讲究卫生了,在我看来,那简直称得上洁癖。他们害怕任何物体上的细菌,想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因此消毒措施不断,让孩子保持绝对干净,不许他们接触任何不洁的物质。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孩子,免疫系统反而得不到全面的锻炼。

我曾看到过一篇报道,一位德国医生建议让孩子吃些泥土。我理解他的真实意思是,要让孩子的身体接触各种微生物,这样才能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这也揭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早已远离泥土了。

孩子应该接触泥土,接触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他们就像生长在非洲大草原的小狮子,应该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接触大自然中的一切。这样,他们的免疫系统才能越来越强大,才能适应周围的一切。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却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或者说是豆芽菜——苍白而又娇嫩。

可能很多人都在思考,为什么现在容易过敏的孩子这么多呢?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比以前的大瓦房改善了不知道多少倍啊!

其实,隔绝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反而会导致我们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这是孩子的身体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

我总想着,等经济条件允许了,就在郊区买块地,养好多动物,种好多植物,让城里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来玩,让他们尽情地和自然环境接触,抚摸动物、摘西红柿、玩泥土……让他们暂时远离污染和水泥。

仔细想想,其实我说的这些都是无解的问题,我们无法阻止城市化进程,大家还是会涌向大城市。所以,家长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多带着孩子到公园、乡间走走玩玩,这样也算是对孩子的一种付出吧。

千万别只顾着赚钱、忙着给孩子报各种班了。其实我觉得,和孩子的健康比起来,这些“班”都没有什么用。

孩子总会长大的,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今天用心保养他们,就是用心保养我们的未来。3.想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抓住两个要点《医学三字经》里有一章讲的是小儿疾病,原文如下:

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凡发热,太阳观。热未已,变多端。太阳外,仔细看。遵法治,危而安。若吐泻,求太阴。吐泻甚,变风淫。慢脾说,即此寻。阴阳证,二太擒。千古秘,理蕴深。即痘疹,此传心。惟同志,度金针。

请大家特别注意里面的一句话——“阴阳证,二太擒。”其中,“阳”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阴”指的是“足太阴脾经”。《医学三字经》的作者陈修园认为,孩子在患外感的时候,只要抓住足太阳膀胱经的问题就可以了;对于小儿的内伤证,只要抓住足太阴脾经的问题就行。

按照我的理解,内伤证指的就是脾胃虚弱,脾气不足。因此,上面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只要学会调理外感和脾胃不足,孩子的身体基本就不会出问题了。

我认为,想要防治孩子的外感,家长还要养好孩子的肺。空气中的病菌,会通过孩子的呼吸,和肺频繁接触,外邪(病毒、细菌)往往都是通过肺部入侵全身,从而使孩子患上外感。

一般情况下,人体内部的器官是能够与外界侵入身体的外邪和谐共处的,不会轻易受到感染——因为人体内有正气。体内正气充足,身体的防御系统就能正常运行。但如果有什么情况导致身体的防御系统运行失常,无法抵御外邪了,孩子就会生病。

在什么情况下,孩子身体的防御系统会不正常呢?脾胃不足的时候。

如果您问脾胃不足和外感,哪个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大,我一定会说,脾胃不足对身体的影响更大。

脾胃不足代表脾胃的营养吸收不正常,使脾胃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正气来帮助防御系统抵御外邪。因此,调理身体的根本就在于调理脾胃,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脾胃健康。

在古代,孩子的脾胃出现问题,通常是因为他们长时间吃不饱饭,脾胃被饿伤了。而到了现在,我们的孩子出现脾胃不足的症状,百分之九十多都是由于好吃的吃多了,把胃给撑坏了。

人体的脾胃运化功能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尤其是小朋友的脏腑娇嫩,他们的脾胃运化功能比起成年人更有不足。

如果强行给孩子脾胃塞太多消化吸收不了的东西,脾胃就会出现问题——积食。

家长一定要记住,积食是影响孩子脾胃健康的主要问题,大多数孩子脾胃不足,都是由积食引起的。4.家长为什么要学会儿童舌诊

前文说了这么多导致孩子生病的原因,可能家长会问,尽管我平时已经很小心呵护孩子的健康了,可他还是会生病,我该怎么办?为什么我要学儿童舌诊呢?

是这样的,中医过去管儿科叫哑科,就是因为给小孩诊断跟给大人诊断不一样。因为大多数孩子不善于描述自己的病情,总结不出来自己的感受,所以一般医生在给孩子看病的时候会很头疼——他收集不到准确、全面的诊断信息,这就产生了问题。家长带着生病的孩子去看医生,但是孩子一边儿动,一边儿哭闹,而且无法描述自己的感受,医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获得准确的诊断信息是非常难的。所以我认为,判断孩子身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个任务,最好交给家长。

怎么做呢?舌诊就是最直观的诊断方法。要观察孩子的状态,观察舌头是最直观的。有可能孩子在医生那儿根本不吐舌头,但是您在家里逗他玩儿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吐舌头——医生往往看不到孩子的舌象,但家长最容易看到。

如果家长学会了儿童舌诊的基本方法,在平时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让孩子伸舌头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孩子的健康是否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这个问题要么自己能解决,要么提供给医生,让医生帮您解决。这是很好的保护孩子身体健康的方式。您看到孩子的舌象了,一定比不看孩子的舌象所获取的健康信息要多得多,而且有价值得多。

我们平时给孩子调理身体的思路其实不是治病,而是治未病。当孩子体质出现偏颇的时候,懂舌诊的家长会更有养护优势,因为他们知道调理的方向。比如说这个孩子体质是寒还是热,到底给他吃寒性食物还是热性食物——家长一看孩子的舌头就能知道,他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如此就知道大方向了。这个时候家长给孩子调理身体就会更容易。

因此,我们家长心里不光要想着孩子生病了我该怎么给他治病,而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看孩子的舌头给我们发出的信息,并将此作为调理孩子体质的指导。这样,孩子的体质才会越来越强,不容易生病;即使身体一有点儿风吹草动,也会好得很快。第2章积食是孩子生病的根源1.孩子经常生病,积食是重要原因(1)孩子积食,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影响后天发育,呼吸系统也会出现问题

我看过很多生病的孩子的舌头,发现他们的病因基本上都跟积食有关。

在电视台的一个采访节目中,一个孩子发高烧很多天都不退,尝试了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都没什么效果,最后找了中医来给孩子治病。经过诊断,判定是因为积食引起的高烧,给孩子吃下焦三仙这类消积的药,第二天烧就退了。

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每一位有经验的儿科中医,一看到家长带着感冒的孩子来看病,都会先问这孩子感冒之前是否有什么食物吃多了,比如奶油蛋糕、肉、虾,等等。事实上,无论什么食物,孩子吃多了都容易积食。

积食会引起脾胃功能的障碍。脾胃功能一失调,就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肺也会受到影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胃是肺的“母亲”——母亲出问题了,孩子也会受到影响。肺部出问题,肺主管的呼吸系统就会失调;呼吸系统出现问题,外邪就容易入侵。

我的观点是:孩子每一次外感的背后,都可能是受了脾胃失调的影响,一定是孩子体内的正气不足,脾胃虚弱了,才会导致外邪入侵。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正气不足呢?基本都是因为他们无节制地乱吃东西造成积食,导致脾胃失调,无法再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才会正气不足。

因此,中医认为积食是导致孩子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识别儿童积食是中医儿科里一个特别重要的诊断方向。我认为,不仅大夫要会判断,家长也应该学会辨别孩子是否积食,不要让积食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2)孩子为什么会积食

什么是积食?就是我们吃某种食物吃多了,超过了脾胃的承受能力,结果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无法继续将这些东西运化出去,从而形成积食。

积食导致孩子体内有积滞,引起发热,这种发热表现在舌苔上就是颜色发黄、舌头中部的舌苔比其他地方厚。a.吃太多单一的食物

现在孩子积食的情况特别多,他们看到喜欢吃的食物,就会吃得特别多,家长也不阻止,结果就导致孩子吃得很撑,消化不掉。比如小朋友吃年糕,一连吃了好几块,吃完就不想再吃别的东西了,这就是积食。因为肠胃里被年糕堵住了,运化不开。当然,除了年糕之外,任何食物一次性吃太多都有可能引起积食。

现在造成孩子积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吃肉太多。爷爷奶奶一看孩子爱吃红烧排骨,就经常做给孩子吃,结果孩子一吃红烧排骨就没有节制,一下子食用过量,导致了积食。b.吃太多身体无法快速消化的食物

很多孩子喜欢吃奶油蛋糕。市面上售卖的大部分奶油蛋糕,用的奶油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果吃下去的是正常的奶油(动物奶油),身体几天之内就能把它代谢出去,可是反式脂肪酸需要50多天才能代谢完全。您想一想,这些物质长期留在孩子体内,会怎么样?耗散孩子的脾胃正气,导致脾胃虚弱,接着呼吸系统就会出问题,这样的孩子我见得太多了。

比如,孩子过生日,家长会买个大蛋糕,小寿星把大半个蛋糕全吃了,家长非但不阻止,还很开心,认为孩子能吃是好事儿。第二天,他们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孩子身体出问题了,感冒、发烧随之而来,孩子还可能会过敏,总之,各种症状都出现了。

我跟做蛋糕生意的人聊天,他们跟我说,如果全用天然材料来做的话,蛋糕的价格会特别高,一般人就不愿意买了,但是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人造奶油之类的材料来做的话,价格就会便宜很多,还容易保存,买的人就多。他建议,如果我们买的是两三百元的蛋糕,最好把上边的奶油刮掉扔了,只吃蛋糕。虽然孩子可能就喜欢吃蛋糕上的那层奶油,但是吃多了对他们的身体不好,家长一定不能放任孩子多吃。c.家长喂养不当,孩子吃得太多

喂养不当是什么意思?就是家长总觉得孩子吃不饱,频繁、过度地给孩子喂食。孩子不会控制饮食的量,家长给多少食物他就吃多少,吃得太多,无法消化了,就会积食。(3)孩子积食到严重程度,就会恶化成疳积a.什么是疳积

疳积是一种很严重的病,就是积食发展到了严重的程度,脾胃受损严重,无法运化食物,导致营养不足,身体变得瘦弱,出现了虚弱症状。长期积食的孩子,不仅脾胃会受损,还会肾气不固,出现尿床、睡眠偏浅、容易醒以及胆小等情况。

家长一定要清楚,积食导致孩子脾胃受损后,不是说只要饿孩子几顿,或者让他少吃点儿,就能给脾胃减负并且恢复健康的,不是这样的。

在中医看来,积食是指不消化的食物伤害到孩子的脾胃,导致脾胃失调的一种状态。虽然吃下去的东西迟早会被消化掉一部分或者最终消化完,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胃肠道的环境已经变得糟糕了、不健康了。这种状态如果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调理,任其发展,严重起来就会转为疳积。

疳积的孩子,肚子会特别大,胳膊、腿都很瘦,面色枯黄,头发会打绺儿——动物营养不良的时候,毛发就会出问题,打绺儿,梳理不开,疳积的孩子也是这样。b.家长如何预防孩子疳积

有的家长跟我说:“我现在天天给孩子喝粥,可孩子舌头中部的舌苔还是厚,是不是还是有积食的症状啊?”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脾胃之中有形的积食被运化了,但他的脾胃状态还是受损的,我管这种状态叫无形的积食。这样的孩子,他的脾胃还处在积食的状态没有恢复过来,需要慢慢地调理。

当孩子积食严重到一定程度,发展成为疳积之后,脾胃受损严重,消化、运化功能就不能自如地运转了。举个例子,孩子脾胃没受伤之前,您给他一个馒头,他能吃完并全部消化吸收。但是在孩子脾胃受伤以后,哪怕给他半个馒头,他都不一定能吃完,更别说消化吸收了。这时,家长用“少给孩子吃东西”“饿孩子两顿”的方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看到家长给我发来的孩子舌象图,再加上我收集在电脑图库里的孩子舌象图,大约有三分之二是积食的舌象。由此可见,积食是家长日常育儿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虽然帮助孩子调理积食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您一定要记住,消积只是帮孩子缓解身体不适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积食问题。

让孩子养成节制饮食的好习惯,不要喜欢什么东西就玩儿命地吃,这才是家长最需要关注与学习的。2.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积食了

孩子是否积食了,家长可以根据这几个方面来判断。注意,这几种表现不一定全部出现在孩子身上,但是只要出现其中之一,就要考虑孩子有积食的可能。(1)嘴里有味儿

一个判断孩子是否积食的重要依据,就是闻孩子嘴里是否有味儿。

中医说脾气往上升,胃气往下降——胃气以往下边走为顺。我们吃的食物进入身体以后都是要往下走的,因此胃气也会跟着往下走。积食会使孩子的脾胃之气堵塞,不能顺畅地下行,于是,脾胃之气就会上逆,带着脾胃消化食物的味道往上返,导致孩子的嘴里有酸腐的气味。(2)大便比较臭

如果孩子最近大便的味道比较臭,有腐败的味道,也可能是由积食导致的。(3)吃东西肚子胀

如果孩子吃了东西觉得肚子胀痛,而且经常如此,就有可能是积食了。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孩子现在天天喝粥,怎么还是不消化啊?”其实,这可能是以前积食伤到了脾胃,虽然现在食物已经运化出去了,但是脾胃受的伤并没有恢复。这种状态,中医也叫它积食,这些都需要通过时间来慢慢地调理恢复。(4)孩子积食后,舌苔可能由白变厚、变黄、变黑

孩子积食以后身体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舌苔变厚,尤其是舌头中间部位的舌苔变厚。

我们先来看看舌头的各个部位对应身体的哪些器官:舌左侧对应肝,右侧对应胆,舌尖到舌中部之间的位置对应心、小肠、肺,舌中间的部分对应脾胃,舌中间到根部的位置对应的是肾、膀胱。

既然舌头中部对应的是脾胃,那么这个部位舌苔厚说明什么呢?说明孩子积食了。

我一直强调,家长一定要学会看孩子积食的舌象,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脾胃正常的,多数都是积食。

可现在家长的心态是什么?是怕孩子吃不饱,尤其是老人,老人小时候都挨过饿,有“饥饿基因”,所以他们现在认为的对孩子好,就是把所有好吃的都给孩子。但孩子的脾胃那么娇嫩,很容易被堵住,继而出现积食,体现在舌象上就是舌苔变厚,还有可能会让舌苔变黄。a.孩子有薄白苔,意味着正常或者受寒了

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苔——受寒了舌苔也是白的,而且受寒的“白”和正常的“白”没有明显区别。所以孩子出现白色舌苔,也有可能是受寒了。体内寒湿重了,舌苔就会变得像雪一样白,而且又厚又腻。b.当舌苔由白色变成黄色的时候,意味着体内开始化热了

当舌苔由白色变成黄色的时候,意味着体内开始化热了,最后舌苔颜色会越来越深,变得焦黑。过去农村里发高烧的人,体内很热,最后舌苔会呈现一片焦黑。现在因为普遍使用抗生素了,人不会热到那个程度,所以很少见到焦黑的舌苔了。

孩子体内怎么会化热呢?因为脾胃堵了,脾运化不足,气血憋在那儿,所以会越来越热。

这样的孩子,有时脸上会起红斑(尤其脸蛋右侧),容易大便干燥,还可能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为什么?体内热。c.舌质越白说明体内越寒,舌质越红说明体内越热

另外,舌质(舌边的肉,与舌苔不是一回事)越白说明体内越寒,舌质越红说明体内越热,所以舌质由淡白到淡红到紫,就是逐渐热的过程。

这个知识,大家一定要掌握,这是舌诊的基础知识。

您如果看到小朋友的舌苔有点儿变黄了,只要他没喝橘子汁,没有吃什么染色的东西,那您就可以判断他体内可能有热了;舌质越来越红,也说明他体内有热了。这就是通过孩子的舌头来直观判断孩子身体寒热的一个方法。3.孩子的舌头中部舌苔厚、舌苔发黄是什么毛病(1)孩子舌头中部舌苔厚,说明积食了

看这个小朋友的舌象图,他的舌苔把整个舌头都铺满了,而舌头中部的舌苔,又比旁边的舌苔稍微厚了一点儿。健康的舌头本应是前边舌苔薄、后边(舌根部)厚(舌根的舌苔厚是正常现象)。如果舌头中部的舌苔厚,就说明孩子体内有积食了。

根据家长的描述,孩子的鼻头容易出汗。而在中医里,鼻子代表脾胃,鼻头出汗说明脾胃里要么有热,要么有积滞。因为中焦气机不畅,导致水液不能在体内正常运转,就会从身体其他部位渗出来。(2)孩子舌苔发黄,说明积食了

这个小朋友就是长期积食,导致脾胃受损,脾肾之气不足,肾气不固,所以就会经常尿床。孩子身体虚弱,就会有睡眠偏浅,容易醒,以及胆小等症状。

体内有积食的孩子,舌苔中部会比较厚,颜色也会偏黄。因为积食导致身体内有积滞,就有可能会引起体内发热,这种发热会表现在舌苔上,比如说舌苔发黄。4.发现孩子积食了,马上给他消积

这两个孩子体内都有积食,调理时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1)给孩子喝消积饮化积

如果发现孩子积食了,家长可以给孩子喝消积饮(焦三仙和炒鸡内金熬水)。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麦芽和焦神曲三味药的合称,在正规药店都能买到。以6岁的孩子为例,这四味药各用6克,倒2杯水一起煮,开锅后小火再煮20分钟即可。煮好后,每天饭后半小时给孩子喝,一般1天喝3次。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则用量酌情递减,如3岁孩子用3克。注意,孩子积食的症状消失就可以不用再喝了。如果孩子积食不严重,家长也可以只用焦三仙各6克熬水给孩子喝。(2)用捏积法给孩子消积食

还有一个非常有效且常用的帮助孩子消积的方法——捏积。因为孩子有积食了,我们给他捏后背消积,所以才叫捏积。捏积的适宜年龄一般是7岁以下。

方法是用手指捏住皮肤,顺着脊柱的方向(从小朋友的臀部到颈部)捏就可以了。如果是从下往上捏,有补阳的作用;而从上往下捏,则有清热、补脾的作用。

家长给孩子捏积以后,孩子的胃口会明显变好,也能帮助孩子长个儿,这是因为捏积帮助孩子消去了积食,使脾胃没有了负担。脾胃变得强健之后,孩子就能很好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更好地生长发育。

如果家长看到孩子的舌头上有的地方舌苔厚,有的地方舌苔脱落,而且舌苔脱落的地方,露出的舌质比较红;或者是舌苔全部脱落(或很薄),且露出的舌质比较红,这就是孩子脾胃不好,体内正气不足、阴虚内热导致的。

这种舌象的孩子,一般积食比较严重,按照正常捏积的手法——从下往上捏的效果可能不大,那么家长可以尝试着反过来,从上往下给孩子捏积。这种捏积的手法更重一些,捏完之后的效果也会更好。

捏积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一个特别好的育儿方法,家长一定要好好学习并善加运用。(3)用推脾经的方法给孩子补脾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积食了,还可以尝试给他推脾经,推脾经可以调理孩子的积食、厌食、容易腹泻等问题。在推拿手法中,泻法,力度要重一些,速度要快一些;补法,力度要轻一些,速度适中。孩子的脾气常常不足,所以多用补法,少用泻法,而且补法最好在孩子身体没有疾病症状时给他做。

给孩子推脾经的力度越轻越好,因为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太重的话孩子会疼、会难受,不让推。家长可以先在自己身上试做一下,有轻抚感即可。5.积食可能导致孩子咳嗽不停,甚至患上肺炎

下面,我根据不同的舌象图详细分析一下孩子积食都可能有哪些症状。(1)孩子舌尖红、舌苔厚、咳嗽不停,这说明他积食了

这个孩子的舌头有两个特点:

第一,舌头前半部分舌质偏红——这样的舌象说明孩子心肺有热,中医称之为“上焦有热”。人的舌尖(舌头最顶端的位置),对应的是心脏;舌尖往根部方向过去一点儿,但还不到舌中部的位置,对应的是肺。舌头的前半部分红,是由于这个部位所对应的肺有热。有的孩子一伸舌头,舌尖通红,舌头前边大约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部分没有舌苔。这样的舌象说明孩子可能很快就会患上肺炎,甚至已经患上肺炎了。

第二,舌头中部舌苔厚——舌头中部对应人的脾胃,如果舌头中部的舌苔厚,就说明脾胃(中焦)有积滞。舌苔看上去很厚很密,说明孩子的体内有明显的积食。

除了舌头,这个孩子的嘴唇颜色也很淡,看起来特别白,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这说明自从他体内有积食以后,脾胃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了;没有足够的营养,就无力将其化生为血液。只有脾胃健康,孩子的气血才能充足,嘴唇才能红润起来。(2)孩子有时干咳、有痰怎么办

从这个孩子的舌象图来看,他舌头中间的舌苔特别厚,舌苔也微微发黄,舌头上还有小红点。这就说明孩子积食了,脾胃里有积滞,并且这些积滞导致脾胃有郁热了。

如果孩子脾胃里面的积滞一直无法被消化,就会积在里面,然后出现热证,比如咳嗽、发热、时常感到口渴等症状。

人的心脏属火,位置在上焦。但如果中焦出现积滞,心火就只能在上面燃烧,无法下降。心火无法下降,上焦就会变得越来越热,那么同样处于上焦的肺也会受到影响,变得越来越热。

本来,人体正常的气机循环,肺气和心火,应该是随着胃气往下降的。如脾胃有阻滞,堵住了胃气向下降的“通道”,那么它就会往上返,心火就只能跟着胃气一路上升,使孩子的咽喉也出现热证。这时孩子就会咳嗽,还会带有黄痰,总是一感冒就扁桃体发炎,等等。(3)孩子有积食,可能引起肺炎、咳嗽、扁桃体发炎肿大

中医认为,我们吃进口中的食物,经过脾胃消化之后,还要依靠胃气往下运输。只有胃气不断地往下降,才能带动食物往下走,所以说“胃气向右往下降”。但如果吃的东西脾胃不能及时消化,就会产生积食,堵住中焦。

当中焦被积滞堵住了,上焦就会受到影响,心火就无法顺利向下降——中医认为,人的心脏属火,心火应该随着胃气和胆气往下走,如果心火被堵滞在上焦,人的心口就会有胀气感。

人的心脏旁边是什么呢?是肺。肺靠在心火上面,只有心火不断地往下降,肺才能保持凉性——因为肺属金,而金的特点就是凉。肺经始终保持凉性,才是它的健康状态。当中焦的积滞堵住了心火向下降的“通道”,心火就会在上焦燃烧,将热传递给肺部,引起肺火。

因此,很多孩子体内有积食,中焦被堵住以后,导致心火不能顺利往下走,肺就会开始燥热,引起各种疾病,比如说肺炎、咳嗽,等等。

如果心火再继续往上走,还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呢?还会造成孩子的扁桃体发炎肿大——经常有小朋友一感冒,扁桃体就会肿起来。(4)孩子积食后不断咳嗽,可以口服中成药来调理

家长发现孩子中焦有积滞了,就要及时考虑给他化积食。

如果孩子的积食症状发现得比较晚,已经影响到了上焦,开始不断咳嗽,那么家长应该考虑给孩子使用清热宣肺、解毒止咳的药物加以治疗。

一般孩子咳嗽的时候,可能还会流点儿清鼻涕。往往家长看到孩子流鼻涕,就会考虑孩子是否受寒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出现这种情况,调理的主要方向还是给孩子清肺热。只有肺热清除了,孩子体内的很多病症才会慢慢消除。

因此,对于不仅有积食,而且有咳嗽症状的孩子,我建议家长去买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配合蒲地蓝口服液或者双黄连口服液服用,这些药的效果都很好。(5)怎么从饮食上调理孩子因积食导致的咳嗽

如果孩子一直咳嗽,那么他的日常饮食就应该清淡一点儿。家长可以给孩子喝点儿萝卜汤,吃点儿萝卜片,帮助他往下顺气,热性的肉(牛羊肉)要少吃。

此时也可以用焦三仙与炒鸡内金熬水,给孩子喝几天,帮他稍微清一清体内的积食。一般情况下,孩子体内的积食被及时清掉以后,热就会自行消散。

如果家长担心孩子体内的热不能自己消散,可以用1~3克蒲公英,与焦三仙和炒鸡内金一同熬水——蒲公英是清热的,有散结的作用。

当孩子体内的积食与热被清掉以后,家长就要开始慢慢地改变他的饮食习惯,千万不要再让孩子天天吃肉或是一次吃太多食物,要让孩子学会适量饮食。(6)孩子积食导致咳嗽,家长可以用推拿方法来调理逆运内八卦可以调理孩子因积食导致的咳嗽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穴位,因为它对治疗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顺运内八卦可以宽胸理气、健脾助运;逆运内八卦则可以调理孩子因饮食不当而导致的积食、腹胀、咳嗽、食欲不振等。一般我们常用逆运内八卦的手法调理孩子因积食导致的咳嗽。此外,家长还可以用前文讲到的捏积法给孩子调理脾胃。(7)改善孩子的居住环境

如果孩子经常咳嗽,甚至咳嗽时会带点儿痰,家长最好在家里放一台空气净化器。

我见过很多每天总要咳嗽几声的孩子,他们咳嗽的原因大多是因为空气质量不好,空气使他们咽喉难受了,就会不断地咳。

有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当户外有雾霾的时候,屋里的空气质量会比外面还要糟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屋里会有我们做饭时产生的油烟,家具也会散发出少部分刺激性物质,还有我们正常呼吸排出的气体,等等。而且雾霾也能通过各个缝隙——门缝、窗户缝等进入到家中,所以屋里的空气质量可能会比室外更糟糕。

因此,我建议家长在家里放台空气净化器,尽量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让孩子的咽喉受到过多刺激。有的孩子一直咳嗽,总不见好转,父母也没给他吃什么药,只是在家里放了台空气净化器,结果,孩子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咳嗽的毛病就自然而然地好了。

如果孩子的咳嗽久治不愈,家长可以想办法改善他的居住环境,让他尽可能地呼吸一些干净的空气,这也是一种止咳的方法。6.积食的孩子嘴巴有味儿、肚子疼怎么办(1)孩子嘴巴有味儿、肚子疼、舌苔很厚、舌上有红点,可能是积食导致脾胃受伤了

我们来看下面两个小朋友的舌象图。

这两个孩子的舌象有共同点:

第一,舌头上的舌苔都很厚。

家长要记住,孩子舌头中间部位舌苔厚这种舌象,就是体内有积食的体现。积食的孩子,一开始可能只是舌头中部舌苔有一点点厚,但是随着积食的程度变严重,舌苔就会越变越厚。

第二,舌头上都有小红点。

孩子长期积食,食物在体内堆积影响了气的运行,就会造成积滞化热;体内有热证,就会在舌头上表现出来,比如出现很多明显的小红点。

孩子嘴里有味儿,是由于他们的胃气上逆,把脾胃中消化食物的酸腐之气带到了嘴里。

另外,孩子有时候肚子疼,可能是因为他的脾(或者胃)受伤了——由于积食,食物吃下去以后堵在了脾胃那儿无法被消化,给脾胃造成了不适,身体就会有所反应,这是有形的积食导致的。

积食导致脾胃受伤以后,这个受伤的状态不会因为食物被消化吸收甚至代谢出体外了,就立刻好转起来。中医认为这种情况是无形的积食,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哪怕每天只喝粥,也还是会出现胃胀、肚子疼等情况。

有时候孩子肚子疼,您按着他的肚子会有较硬的手感,这就是由于身体里有积滞——还没被消化完全的食物。孩子肚子疼的时候,甚至会疼到面色发青,这是因为他体内的气血不通畅。

中医常把痛证和面色发青联系在一起,因为体内气血不通畅,孩子的肚子就会感觉特别疼,疼痛会使身体一直处于一种特别紧张的状态,这时候孩子的面色就会发青。(2)孩子吃了东西觉得肚子胀,可能是积食

根据家长的描述,这个小朋友经常腹胀。腹胀说明什么?腹胀一般是因为脾运化无力,这是虚证;还有实证——胃里面有积滞,堵的东西排不出去了。

因此虚实都会导致腹胀,而且虚实有可能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脾虚,脾无力运化,导致有积滞,产生腹胀。口臭就说明脾胃里面堵了,胃气上逆,所以小朋友口臭了,就说明他的脾胃一定运化不良,还有可能积食。

再看这个小朋友的舌象,舌头中间的舌苔很厚,说明有积食。而且他舌头中间有一点儿发黄,说明刚刚开始化热。这时要给他消积食,一般用焦三仙加炒鸡内金,同时配合捏积,然后再一点点补脾。(3)用食疗的方法兼顾消积食和补脾

有的家长问我,到底怎么消积食和补脾呢?其实,您可以先给孩子消2天积食,再吃几天补脾消积米补脾;看他的舌苔又有点儿变黄了,再给他消2天积食,然后再吃补脾消积米……这样配合起来补脾。这叫“攻补兼施”,就是一边清,一边补,两者配合,慢慢补正。

有时候同一个方子里面,也会有消积食和补脾的。一开始消积食的比例多,补脾少,孩子服用1周以后,可逐渐把消积食的比例减小,把补脾的比例增加,最终逐渐变成全是补脾的。在用这些食疗方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分寸斟酌。但是这个用法,跟吃2天消积食的,1周补脾的,再吃2天消积食的,1周补脾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拿捏好两者的关系——看到舌苔薄了就补脾;看到舌苔变厚,就消消积食再补脾。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能再配合小儿推拿,会对孩子的身体特别有好处。

孩子舌苔由白变黄,代表着体内积滞逐渐要化热了;这个时候,我们要一点一点给孩子清热。清热的时候,消积饮里稍微配一点儿蒲公英就可以了。(4)揉板门穴可调理积食导致的腹胀

揉板门穴可有效调理孩子的脾胃,缓解孩子因积食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问题;还可改善孩子的胃口,促进营养吸收。

在治疗具体疾病的推拿手法中,泻法,力度要重一些,速度要快一些;补法,力度要轻一些,速度适中。揉板门是泻法,所以力度要稍重一些,以孩子不疼为准。延伸阅读:如何食用补脾消积米

从本质上来讲补脾消积米就是一些五谷杂粮的集合,里面不仅有大米、糯米、怀山药、薏苡仁、芡实、莲子肉这些具有补脾作用的食材,还有能够消积的炒大枣、焦山楂、炒麦芽和炒鸡内金。这些食物品从某种程度上具有调整脾胃的功能,家长可以自己购买相应的材料在家自制。虽然补脾消积米的效果很好,但是我不建议家长给8个月以下的孩子食用,8个月以下的孩子用小儿按摩的方法调理就可以了。

而8个月到2岁的孩子,他们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健全,如果要给他食用补脾消积米,我建议用补脾消积米熬粥。开锅后再煮20分钟左右,让孩子只喝米汤,不吃米粒,这样既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又不会增加孩子脾胃的负担。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不到1岁,那么取6~8克补脾消积米熬粥,给孩子喝米汤;如果年龄在1岁以上,可以先用8克补脾消积米熬粥,给孩子食用2~3天,如果孩子的脾胃能接受,家长可以再酌情增加用量,用10~15克的补脾消积米熬粥,倒出米汤给孩子喝。

2~3岁的孩子此时虽然可以接受辅食,但是他们的脾胃功能依旧没有那么强健,所以吃补脾消积米的时候要讲究方法,要尽量做成糊糊给他们食用。家长在做补脾消积米的时候,要多加点儿水,多熬一会儿,然后多搅拌,让补脾消积米变软,呈糊状,这样给孩子吃是最适合的。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的饮食结构和消化吸收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如果孩子快到3岁了,平时也吃杂粮或者杂粮粥磨成的糊,那么他就可以吃补脾消积米熬的粥。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将补脾消积米熬成糊。这是我的建议,您可以灵活掌握。

这个年龄段孩子食用补脾消积米,我的建议是必须从少量起用。比如每天只服用一餐带有补脾消积米的主食,这餐先用6克补脾消积米,剩余的粮食用大米,给孩子试着食用2~3天,看看孩子的脾胃能否接受;如果可以,再改用8克,看看能否适应;2~3天后,再增加食用量……依此递增。最后可以增加到这样的比例:一整天里,孩子只有一顿饭加补脾消积米,而这顿饭食用的主食中一半是大米,一半是补脾消积米。

我见到有的家长心急,一次就给几个月大的孩子吃30克补脾消积米,这种服用方法是不对的。

3岁以上的孩子,脾胃开始能够接纳五谷杂粮,所以此时不必再将补脾消积米做成糊糊,可以给他吃米粒了。实际上,3岁以上的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服用补脾消积米的对象,因为此时孩子吃的东西比较杂而且多,所以积食和脾虚的情况也会多。但是,在吃法上依旧要保持循序渐进的做法,就是每天只食用一餐带有补脾消积米的主食,这一餐里,先试着给孩子食用8克补脾消积米,其余的粮食用大米;2~3天后,如果孩子适应了,再增加到10克……依此类推。最后增加到这样的比例:一整天里,孩子只有一顿饭加补脾消积米,而这顿饭食用的主食中,一半是大米,一半是补脾消积米。

此时,如果家长再配合以小儿捏积,则效果更佳。

补脾消积米里面补脾的食材比较多,能够消食导滞的食材是辅助的,所以补脾消积米的主要作用是健脾消积。孩子舌苔厚腻,有积食,同时又脾胃虚弱的时候,就可以食用。等孩子舌苔薄了,脾胃功能也基本恢复正常了,就不要再每天食用了,偶尔食用几次就可以。

家长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体内有热,如果用补脾消积米给他滋补,则会引起他身体的抗拒,出现呕逆等情况。这种内热的外在表现,就是舌质发红。如果您发现孩子有这种情况,就要谨慎对待,不要给他服用补脾消积米,最好先给孩子清掉体内的热。7.积食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家长如何调理(1)要想给孩子调理积食,首先就要消食导滞

我给孩子分析身体问题时,会把积食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或者叫有形的积食和无形的积食。孩子总是吃得多,就会对脾胃造成比较明显的伤害,脾胃的运化能力就会下降。

不过家长也不用太担心,孩子在成长阶段,身体的自我修复速度也很快,不管是急性积食还是慢性积食,都不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过大的损伤。家长只要在日常注意帮助孩子消积就可以了。

家长要想调理孩子的积食,首先就要给孩子消食导滞——一边给孩子吃消食化积的药,一边帮助孩子通肠腑、清积滞。

消食很好理解,就是消除积食,那么导滞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体内积滞的东西向外疏导,把它们排出体外。

我建议家长带积食的孩子去看中医,开一个消食导滞的方子吃一吃。中医在用药的时候通常会在方子里加莱菔子(萝卜籽)——莱菔子有化痰、导滞的作用;有时候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加一点儿焦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