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2 23:21:00

点击下载

作者:梁福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2版)

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2版)试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总结长期工作实践、探索、研究和创新的经验基础上,将写作与编辑融为一体,以科技论文写作要求及有关国家标准、规范为依据,运用现代汉语语法,并结合大量实例撰写而成。全面阐述了科技论文规范写作、编辑的规则和技巧,内容深浅适宜,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参考价值较高。

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科技论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科技论文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中量、单位、插图、表格、式子、数字、字母、名词等的规范使用与表达;现代汉语中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多层次书面语使用的场合、规则及科技论文中的常见语病;英文规范表达的原则及英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场合等。

本书采用论述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全面,材料详实,结构清晰,所用实例主要来自科技期刊、同行专著,以及作者多年实践工作的积累,适合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等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图书、网络出版编辑参考,可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学生的论文写作参考或自学用书,以及科技写作、编辑的培训教材或学习材料。

序一

我很高兴作为第一位读者看到了梁福军博士撰写的这本书。他很早就打算写一本有关科技论文写作与编辑方面的专著,今天他的愿望得以实现,衷心地表示祝贺!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论文是报道、交流、存储和传播科技成果及科技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之一。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出版,不仅取决于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劳动成果,也取决于对创新劳动成果的规范、有效的表述,而对创新劳动成果的规范、有效的表述又直接依赖于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和编辑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写作和编辑不仅能使具有发表价值的创新劳动成果以符合科技论文写作要求及有关国家标准和出版规范的形式发表,更能有效、方便和广泛地宣传创新劳动成果。因此,对科技论文写作、编辑知识的深入掌握以及写作、编辑技能的熟练运用,是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编辑开展各自工作所需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和重要能力。

目前,我国不少科技工作者忽视对劳动成果表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科技项目完成后能够写出论文,但所写的论文有时表达晦涩,可读性不强,以致论文的质量受到影响,甚至很难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同行进行有效的交流。还有不少科技编辑,对科技论文写作基础知识、有关国家标准和出版规范,以及语言表达中语法、修辞、逻辑等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有关规范写作和编辑的规则、方法、技巧等的掌握不够扎实,以致在论文加工、修改过程中经常忽略表达的规范性问题。因此,为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编辑提供一部具有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并能对实际科技论文写作、编辑具有指导作用的参考书,以提升科技论文质量,规范编辑出版,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的基础理论和实用知识,全面分析和展示了科技论文规范写作和编辑的规则、技巧及注意事项,其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科技论文写作和编辑中大到论文结构布局的合理安排、基本组成部分的规范表达,小到数字、文字、标点符号等的规范使用,在本书中均可找到答案。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①全面系统,实例丰富。采用论述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书中很多实例及对实例的分析渗透着作者长期的工作经验及创新研究成果。②以点带面,层次清晰。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读者带着问题学习,清楚地理解和解决实际写作、编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③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将原本繁多的问题分散开来,帮助读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论文规范表达的原则和技巧。④抛砖引玉,读者之友。既可以使读者从详尽的知识内容和丰富的具体实例中领悟并掌握写作、编辑技巧,又可以推动同行之间的交流探讨。

本书不失为一部科技工作者撰写论文或科技编辑加工论文的实用化参考书。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及学生更好地撰写论文,帮助编辑更好地编辑加工和指导作者修改论文,帮助作者高效地与审稿专家和编辑对论文修改进行沟通,从而最终达到科技论文的规范发表和科研成果的有效交流!《机械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前主编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机械工业出版社)前副院长(副社长)2009年9月于北京

序二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科技的快速提高,对科技成果和科技信息的传播、报道、交流和储存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科技论文写作质量和科技编辑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技论文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和知识产权的重要记录之一,在体现科技成果对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还要让科技工作者能够对其正确理解、便于查找和有效利用,并从中得到启迪并传承。因此,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科技书刊的出版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出版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科技论文的内容决定其价值,而表达和编辑质量则能进一步提升内容,因此要力求科技论文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有机统一。这就是说,科技论文在内容上,要达到新颖独特、材料详实、论据充分、详略得当;在文字表达上,要达到用词正确、语言规范、表达严谨、行文流畅;在结构安排上,要达到布局妥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说理清楚;在表达细节上,还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出版规范中规定的对量和单位,数字、符号和数学式,插图和表格,参考文献引用与著录等的要求。

虽然科技写作和编辑方面的文献不少,但内容分散,观点也不够统一,专著虽然也有,但既有系统性又有实用性的好的专著并不多见。在科学技术分工向高度细化深入又高度交叉融合发展的今天,科技工作者期待有更全面和系统的、能为其科技论文写作和编辑提供实在和有效帮助的著作,因此,本书的出版是很有意义的。

梁福军博士撰写的这本书主张将“写作”与“编辑”高度地融合在一起,将“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全面阐述了科技论文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蕴涵在其中的各个细节的规范表达和使用的规则与技巧。最难能可贵和颇为有益的是,结合大量实例归纳总结了科技论文中常见的语病,对许多疑点或难点语言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观点。

本书的撰写不仅有很高的起点、亲身的经验和长期的积累,而且有广泛的涉猎、系统的研究和精心的思考,做到了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独有所长、开拓创新。本书的撰写过程也十分艰辛,梁福军博士怀着“如果能为社会多做一点事情,心中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的精神信念,在日常十分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夹缝中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持之以恒地完成了本书的撰写,最终由量的积累换来了质的飞跃,是可敬可贺的。

我相信,本书能够帮助科技论文作者和书刊编辑加强和提高对科技论文的规范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能够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进一步掌握和深刻领会有关科技论文规范写作和编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提高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提高科技书刊的出版质量,提高科学技术的传播效率,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为此,我愿意向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推荐本书。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10月于北京

第2版前言

本书第1版自2010年出版后较为畅销,已5次重印,销量远超过同类书。第1版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被众多高等院校作为教材或写作参考书使用,其写作体系和内容已被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广泛使用和借鉴。

第1版连同2014年出版的《英文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自成一体,笔者完成其撰写,感觉到为科技论文的规范写作、编辑进而实现规范出版做了一件有益之事,甚为高兴,仿佛了却了一件心事,完成了一份心愿。但在欣喜之余,又有新的现实问题出现—第1版是在2010年出版的,当时写作参照的国家标准均为2010年以前的标准;但从2011年开始又发布了一些新的国家标准(以下称“新标准”)代替旧的国家标准(以下称“旧标准”)。新标准是在旧标准的基础上修订的,删除了一些陈旧的内容,增补了一些以前没有的新内容,修改、完善了一些不大恰当或不合时宜的内容。因此,从内容方面,非常有必要依据新标准对第1版进行内容上的修订;同时,从写作方面,也非常有必要依据新标准对第1版进行写作上的修订。

与第1版修订最为密切的三个新标准分别是GB/T 16159—2012《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代替GB/T 16159—1996)、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代替GB/T 15834—1995)、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代替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新标准修订了旧标准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覆盖到的部分,重视标准的实际应用,完善和细化了条款内容,并增补了一些新的规则,规定的规则更具操作性,对语言文字使用能起到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在对第1版进行全面修订的过程中,笔者与本书的责任编辑冯昕女士进行了沟通,确定了再版思路——保持第1版现有的体例和结构,根据新标准对书的内容进行点上重点修订,再结合通读发现的问题进行面上全面修订。按照这一思路,修订顺利展开,并最终得以完成。本次修订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GB/T 16159—2012,重写了“汉语人名规范表达”的有关内容。主要包括:姓和名分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的首字母分别大写;复姓连写,双姓中间加连接号,双姓两个首字母都大写;笔名、别名等按姓名写法处理;缩写时,姓全写,首字母大写或每个字母大写,名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后面加小圆点(也可不加小圆点)。(2)根据GB/T 15834—2011,重写了“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有关内容。主要包括:更换了大部分示例;对句末点号的功能做了修改,更强调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之间的关系;对逗号的基本用法做了补充;省略号的形式统一为六连点“……”(特定情况下允许连用);取消了连接号中的二字线、半字线,将连接号规范为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明确了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增加了分隔号“/”的用法;突出了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增加了标点符号用法的补充规则,对功能有交叉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做了区分,并对标点符号误用高发环境下的规范用法做了说明。(3)根据GB/T 15835—2011,重写了“数字”的有关内容。主要包括:旧标准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选用中,明显倾向于使用阿拉伯数字,新标准不再强调这种倾向性;在继承旧标准中关于数字用法应遵循“得体原则”和“局部体例一致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措辞上的适当调整,以及更为具体的规定和示例,进一步明确了具体操作规范;增补了“计量”“编号”“概数”作为基本术语。(4)根据新旧标准内容上的变化,对整本书中所有不符合新标准的标点符号和表达不规范的数字等进行修改,使之符合新标准的规定。(5)对整本书进行了通读,修正了所有发现的错误,包括错字错句(参照《现代汉语词典》)、表达不规范、逻辑不正确、行文不统一等问题,并对不少语句进行了修辞锤炼,以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修订最终完成了,轻松了不少,但感觉做得还是不够,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版,到时再进行更为完善的修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笔 者2014年7月

第1版前言

《孟子·离娄上》中有一句话:“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有离娄的目力和鲁班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或曲尺,也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或圆形,凡事都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和法则。

作为社会重要产品的科技出版物同样有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作为科技出版物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论文也就有规范发表的问题。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信息网络铺天盖地,科技论文数量猛增,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普及以及出版观念的变化向传统出版模式提出挑战,网络出版,数字(优先)出版、在线出版、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出版、按需印制(Printing Books on Demand,POD)出版越来越普及,电子(数码)期刊、网络期刊越来越实用,网上论文早已琳琅满目,层出不穷。但论文在发表的规范性方面参差不齐,很多论文离“规范”还相距甚远,因此讲求论文的规范发表更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规范发表首先要求规范写作。规范写作能提升论文水平,反映作者治学态度及写作修养,为论文发表奠定基础。一篇论文能否发表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发表价值,但表达的规范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作者不能凭个人爱好、认识及风格随意写作。现实中,不少作者在写作中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要求,提交的论文虽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但写作不规范,不仅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可读性,而且增加了编辑工作量,延迟了论文发表。

论文规范发表还要求规范编辑。规范编辑能提高论文水平,反映编辑工作态度及编辑修养,为标准化、规范化出版提供保障。编辑是指导作者写作,实施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编辑规章、制度,以及实现论文规范发表的核心,编辑不能凭个人爱好、认识及风格随意修改论文。实际中,不少编辑特别是新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常常会忽略表达的规范性问题,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就会受到影响。

论文与读者见面所经过的每个环节,包括投稿前的撰写,录用时的加工,定稿后的排校,都包含着对它的不断修改和完善。论文每经过一个环节,每被修改一处,就向规范性前进了一步,整个过程是一个精益求精、不断提高、逐步达到规范的过程!

目前,写作和编辑方面的著作很多,且不乏颇具影响的专著;科技论文写作和编辑方面的文献也不少,但多为文章,内容较为零散,观点不够一致,内容全面、系统而又实用的好书并不多见。笔者撰写本书的目的是基于将写作与编辑相一统的思想,系统地阐述科技论文写作和编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帮助作者和编辑提高对论文规范发表重要性的认识,熟悉有关国家标准和出版规范,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编辑的基础知识及技巧,提高结构安排、遣词造句、语言运用、细节表达等基础写作修养和技能。

本书内容涉及科技论文各个组成部分(如题名、署名、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以及量、单位、图表、语言、标点、数字、名词等的规范使用和表达。现在的语法书虽然很多,但都是以文艺语体为背景写的,科技工作者使用起来就不大方便和有效。因此,本书没有采取多数同类书只讲语病不讲语法、只举文艺语体实例不举科技语体实例的做法,而是特意用较多篇幅有针对性地讲述了现代汉语语法,全面阐述分析了汉语书面语在科技论文中规范使用的场合及规则,详细归纳总结了科技论文常见语病,对许多难点或疑点语言现象或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一些新的见解、观点。考虑到中文科技论文中有较多的英文表达,本书还对科技论文中的英文规范表达的一些原则以及英文标点符号使用的场合进行了阐述。

由于写作和编辑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泛,而且很多内容没有定型,新问题会经常出现,因此本书中对一章一节的安排,一段一句的编写,一词一词组的选择,一字一标点的使用,一个意思一个疑点的解释,一个规则一个例子的分析,一个观点一个难点的研究等,都非常考究,多数内容是笔者的经验和心血的凝结。限于水平、能力和时间,书中对不少内容只能略涉一下,尽管笔者做了很大努力来考究和写作,但一定仍有不少偏颇、疏漏和不当之处,热切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书中一些实例引自科技期刊和同行专著,为表达或排版需要,笔者对有的实例做了一定修改,在此向有关作者或前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机械工程学报》前主编石治平先生为本书撰写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主任王淑芹女士为本书出版所给予的热心帮助!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对撰写本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及所给予的大力支持!笔者2010年5月

第1章 科技论文基础知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依靠知识的继承、交流和传播而发展,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是实现这种继承、交流和传播的主要方式。科研成果要用科技论文来表述与传播,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标志,是科技信息传递、存储的重要载体。

科技论文的发表对于提高研究水平、减少重复劳动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有科学分析论证和独到学术见解,表达严谨、层次清楚、用词准确、语句通顺、逻辑正确、修辞合适的高质量论文,对指导科研和写作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实际中往往存在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因写作质量差而未被出版部门录用,因不注重编辑质量而未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因编排格式不规范且与网络系统不兼容而未能在网络上有效传输等现象。不少作者在写作中往往忽略了表达的规范性问题,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可读性及录用率,同时也增加了编辑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编辑质量既影响刊登它的出版物(如期刊、专著等)的水平,又影响论文及出版物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科技论文在有发表价值的前提下,其写作是否规范成为能否发表的重要因素,编辑质量、编排格式是否规范成为评价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和编辑必须重视科技论文的规范发表问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还要具备立意、谋篇、遣词、造句、表达、逻辑、语法、修辞等各种基础写作修养和技能,更要具备科技论文的基础知识,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了解出版部门对论文规格的要求,熟悉有关国家标准和出版规范;编辑还要指导作者,把好论文写作的质量关。

1.1 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的概念

1.1.1 科学研究的概念

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是在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应用,包括对已产生知识的整理、统计,图表及其数据的收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科学研究包括对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是运用观察、实验(试验)、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把感性材料加以研究,提高到理论水平的工作。科学研究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是从自然现象的发现到技术发明的过程,是从原理到产品的过程,是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过程。从本质上讲,科学研究应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①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对已产生的知识进行分析、鉴别和整理,是一种继承、借鉴,是一种扬弃;②创造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是一种发展、创新和发明。因此,可以将科学研究定义为: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修改、综合知识的探索行为。1.1.2 科技论文的概念

目前对科技论文有多种不同的定义。较为简单的定义是: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较为详实的定义是: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从论文内容角度的定义是:科技论文是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

本书中将科技论文定义为:科技论文是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而进行发表或答辩的文字表达形式,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和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源。科技论文的作用主要包括:描述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进行成果推广、信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论述科技领域中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性、实验性、观测性的新成果、新见解和新知识;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创造性成果,总结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践所取得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本书主要是以自然科学为背景来写的,所说科学一般不包括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1.2 科技论文的特点

科技论文与一般论文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自身特殊属性,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1)创新性

创新性是科技论文灵魂和价值的根本所在,是衡量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科技论文在其研究领域内,理论上要有所发展,方法上要有所突破,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科技论文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引用了最新实验数据,或是否对原有材料进行了最新整理,或是否提出、解决或创造了前人所没有的具有普遍性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而不是取决于研究进展速度或资料收集是否全面。一篇论文如果能发前人所未发,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新的进展或突破,富有创造性及科学性,就有很大的价值;如果能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发现、发明,富有一定创造性,就有较大的价值;无论创新程度大小,只要有所创新,能为人类知识和技术的宝库增加新的库藏,其科学研究就是有价值的。

科技论文的创新程度是相对于人类已有知识而言的。首创性(原创性)是创新性的一种特殊形态,要求论文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或规律的运用是前所未有、首创或部分首创的,是有所发现、发明、创造和前进的,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首次提出”“首次发现”是属于创新程度最高的,对某一点有发展属于一定程度的创新,而基本上重复他人工作就不属于创新。在实际科学研究中,有很多课题是通过引进、消化、移植国内外已有先进科学技术、理论来解决本地区、行业、系统的实际问题的,只要对丰富理论、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有积极效果,报道这类成果的论文也应视为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创新性这一特点使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教科书(讲义)、实验报告、工作总结等有很大不同。教科书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和传授已有知识,能否提出新的内容并不起决定作用,主要读者是外行人、初学者,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常采用深入浅出、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的写法。实验报告、工作总结等则要求把实验过程、操作内容和数据,所做工作、采用方法,所得成绩、存在缺点,工作经验、体会等比较详细地写出来,也可将与别人重复的工作写进去(这里并不否认某些实验报告或工作总结等也有新意)。科技论文在这一点上非常不同,要求报道的内容必须是作者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性知识、与他人重复性研究内容、一般性具体实验过程和操作、数学推导、比较浅显的分析等都不应写进来。

2)理论性

理论性(也称学术性)指一篇科技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学术不是一般的认识和议论,而是思维反复活动和深化的结果,是系统化、专门化的学问,是具有较为深厚实践基础和一定理论体系的知识。学术性包括以下两方面含义:①要从一定理论高度分析和总结由实验、观测或其他方式所得到的结果,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提出并解决一些具有科学价值的问题;②要用事实和理论对自己所提出的科学见解或问题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分析或说明,将实践上升为理论。科技论文侧重于对事物进行抽象的概括或论证,描述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表现为知识的专业性、内容的系统性,读者对象一般是从事某一方面工作的专家或学者,专业性很强。

科技论文与一般论文有很大不同,它必须有自己的理论系统,应对大量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科技论文通常具有论证或论辩色彩,其内容要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其写作过程就是作者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的过程,所报道的发现或发明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理论价值。一篇论文如果只是说明解决了某一实际问题,讲述了某一技术和方法,从“学术”的角度看则是不够的。从事科学研究特别是工程技术研发的科技人员,应注意并学会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总结与提高,写出高学术水平的论文。

3)科学性

作为科学技术重要属性的科学性是科技论文写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科技论文撰写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能反映出作者的科学思维过程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要以精确可靠的数据资料为论据,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理论、观点要清楚明白,有说服力,经得起推敲和验证。作者应尽可能多地基于相关文献,以最充分、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依据,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从客观实际出发,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科技论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内容的科学性。论文的内容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反映,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科学实验的依据,其观点、论据和方法均能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不能凭主观臆断或个人好恶随意地取舍素材或得出结论,必须将足够、可靠的实验数据或现象观察作为立论基础,论据要真实充分,方法要准确可靠(可靠指整个实验过程是能够经得起复核验证的),观点要正确无误。(2)形式的科学性。论文的结构清晰而严谨,符合思维的一般规律,逻辑思维周密,语言简洁明确,格式较为固定。表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表达概念、判断一定要清楚明白,准确恰当,不含糊其辞和模棱两可,通常不能像文学创作那样用含蓄或夸张等手法来增强论文的可读性;②为避免读者误会和影响对论文的理解,应尽量不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要用明确的定语加以限制;③尽量不用华丽的词藻修饰,尽量不用带感情色彩的句子,通常不用比拟、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④语言表达应规范准确,要使用准确的术语、标准的量名称及法定计量单位,数据、文字、符号以及插图、表格等的表达都应力求准确、规范。(3)过程的科学性。作者在研究和写作中要注重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从选题、收集材料、论证问题,到研究结束、形成正式论文的一系列过程中,都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踏踏实实,精益求精,不可草率马虎、武断轻言,更不可伪造数据、谎报成果甚至抄袭剽窃。

4)规范性

规范性是科技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或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是科技论文的标准化特性和结构特点。科技论文要求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致、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科技论文不论所涉及的专题大小如何,都应该有自己的前提或假说、论证素材和推断结论;通过推理、分析提高到学术理论的高度,不要出现无中生有的结论和无序的数据,而要巧妙、科学地揭示论点和论据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达到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规范性这一特点决定了科技论文的行文具有简洁平易性,即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准确、鲜明、和谐,力求语言生动而自然,内容深刻而完备。

撰写科技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和储存新的科技信息,最终让他人方便地使用科技信息。因此科技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规范地写作,使得写出的论文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在文字表达上,要做到语言准确、简明、通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论述严谨、推理恰当;在技术表达上,要正确使用名词(术语)、量和单位,正确表达数字、符号和数学式、化学式,正确设计插图、表格,规范著录参考文献。论文若写得不规范,则肯定会影响其可读性,最终还将严重降低它的发表价值,甚至还会使读者对其真实性、可靠性产生怀疑。

1.3 科技论文的分类

科技论文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以下给出它的一种简单分类,如图1-1所示。图1-1 科技论文的简单分类1.3.1 按所属学科和专业类别分类

按所属学科和专业类别,科技论文可分为基础科技论文、农业科技论文、工业科技论文、医药科技论文等。其中每类论文还可以再细分,如基础科技论文可分为数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化学论文、力学论文等;农业科技论文可分为农学论文、林学论文等;工业科技论文可分为机械科技论文、动力及电气科技论文、计算机科技论文、材料科技论文等;医药科技论文可分为基础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药学论文等。当然还可以继续往下细分,这里不再列举。1.3.2 按写作目的和发挥作用分类

按写作目的和发挥作用,可将科技论文分为学术论文、技术论文和学位论文。

1)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科技工作者在学术刊物、会议文集上发表或向科技部门提交的学术性论文。它通常是某一学术课题在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能起到公布成果、交流信息的作用。这类论文是用来发表的,故篇幅受到限制,比学位论文更为精练。

2)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是工程技术人员为报道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而提交或发表的科技论文。这种研究成果主要是应用已有的理论来解决设计、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具体技术问题而取得的。这类论文所报道的工程技术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对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3)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交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这类论文主要起着为授予学位提供依据的作用,要经过考核和答辩,要求作者详细地论述或介绍,充分表达其研究成果并反映其知识获取以及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学术论文相比,学位论文篇幅要长得多,但就学术性而言,这两类论文并无本质区别。依学位级别又可分为:(1)学士学位论文。指本科学生申请学士学位要提交的论文。这类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但一般只涉及不太复杂的课题,论述的范围较窄,深度也较浅。严格地说,学士学位论文一般还不能作为科技论文发表。(2)硕士学位论文。指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要提交的论文。这类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通过答辩的硕士论文基本上达到作为科技论文发表的水平。(3)博士学位论文。指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要提交的论文。这类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博士论文通常被视为十分重要的科技文献。1.3.3 按研究方式和论述内容分类

科学研究中的研究内容和方式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是通过实验来发现新现象、寻找科学规律或验证某种理论和假说,实验结果的科学记录和总结可作为研究成果;有的是先提出某种假说,然后进行数学推导、逻辑推理或用实验结果进行检验,往往以论述或论证为中心,提出新理论,或补充和发展原理论,或否定原理论;有的研究对象属于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范畴,采用的论述方式却类似于社会科学的表述方式,即用调查研究所得的可信事实或数据来论证新的观点。科技论文按研究方式和论述内容可分为:

1)实验型论文

这类论文主要针对科技领域的一个学科或专题,有目的地进行调查与考察,实验与分析,或进行相应的模拟研究,得到系统的观测现象、实验数据或效果等较为重要的原始资料和分析结论,准确与齐备的原始资料往往使其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依据与基础。它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报告,其写作重点应放在研究上,追求的是可靠的理论依据、先进的实验方案、适用的测试手段、准确的数据处理及严密的分析论证。

2)发现型论文

这类论文主要用来记述被发现事物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运动变化规律以及人类使用这种发现的前景。发明型论文是发现型论文的特殊形态,主要用来阐述所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等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

3)计算型论文

这类论文主要用来提出和讨论不同类型(包括不同边界和初始条件)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数列或数字运算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原理、数据结构、操作方法,或进行收敛性、稳定性、精度分析等。这种论文往往是计算机软件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4)理论型论文

这类论文可分为推导型论文、分析型论文和论证型论文等。(1)推导型论文。这类论文主要是对所提出的新假说由数学推导和逻辑推理来得到新理论(包括定理、定律和法则)。写作要求是:数学推导要科学准确,逻辑推理要严谨严密,定义和概念的使用要准确可靠,力求得到无懈可击的结论。(2)分析型论文。这类论文主要是对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机构、材料、工艺、样品等进行理论分析,对过去的理论分析加以完善、补充或修正。写作要求是:论证分析要严谨,数学运算要正确,资料数据要可靠,结果、结论要准确并经过实验验证。(3)论证型论文。这类论文主要是对基础科学命题进行论述与证明,如对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及其他众多应用性学科的公理、定理、原理、原则或假设的建立、论证及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进行讨论。

5)设计型论文

这类论文一般用来对某些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对某些系统、工程方案、机构、产品等进行计算机辅助和优化设计,对某些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对某些原材料等进行调制、配制。写作要求是:内容要“新”,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选择要合理,编制的程序能正常运行,计算结果要准确合理,设计的产品要经过实验和生产证实,调制、配制的物质要经过使用考核。

6)专题型论文

这类论文用来对某一领域、学科或某项工作等发表议论(包括立论和驳论),通过分析论证,对其发展的战略决策、方向道路、方针政策等提出新的独到的见解。

7)综述型论文

这类论文比较特殊,它是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它要求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综合介绍、分析、评述特定学科和专业领域内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对发展作出科学预测,并提出比较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但并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这是与其他科技论文的主要区别)。一篇好的此类论文通常包括某些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对所讨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能够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此类论文的写作要求较高。其基本写作要求是:资料新而全,作者立足点高、眼光远,问题综合恰当、分析在理,意见、建议较为中肯;题目一般较为笼统,篇幅允许稍长。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某些发展较活跃的学科的年度综述就属于此类);另一种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

8)其他论文

按研究方式和论述内容,科技论文还应有其他类型,这里不再列举。需要指出的是,有人将科学技术报告(简称科技报告)列入科技论文的类别,笔者认为不妥。这是因为,科技报告主要用来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实验、评价的结果,或者用来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一般不用来发表,通常不具有科技论文的几大特点。

1.4 科技论文的结构

1.4.1 科技论文结构的概念

科技论文的结构是指其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间的结合方式。结构是科技论文的骨架,不好的结构会使材料和语句散乱无序,论文内容难以得到充分有力的表现,有人将此比喻为园林布局,用同样的花木山石,布局安排散乱粗俗会使人看了索然无味,安排精巧细致就会给人以山回路转、曲径通幽的美感。科技论文有了好的主题和材料,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有了好的表达方式,才能做到“言之有理”;有了好的结构,才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有理、有序的论文才容易受到读者的欢迎和青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性,论文的结构也有规律性,这就是论文所遵循的“序”,论文遵循了序就会在布局谋篇上更完整,结构上更严谨。论文的结构安排,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和支配下,把各个论证部分严谨周密地组织起来,分清主次轻重,做到层次分明、详略疏密有致。1.4.2 科技论文结构的要求

科技论文结构的设计和安排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紧扣主题。结构的设计和安排应该首先有利于论文紧扣主题。主题是科技论文的灵魂与统帅,结构是主题的表现形式与手段,全篇论文要集中围绕主题展开阐述与论证,结构的安排要为突出主题服务,内容次序的安排、详略主次的配合、层次段落的确定以及叙述议论的结合等均要服从并服务于主题的需要,做到“文必扣题”。(2)完整统一。主题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论文只有具有完整的结构才能表达这个完整的思想。完整统一就是要将组成论文的各个部分有机和谐地组织在一起,达到论文组织协调,格调一致,层次清楚,前后呼应,详略得当,章节间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3)合乎逻辑。科技论文主要通过提出观点、说明道理和给出方法等来揭示真理,要求其结构必须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规律。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安排结构时,有时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允许在层次上稍做变动,但变动后的结构仍然应是结构严密、合理和合乎逻辑的。1.4.3 科技论文的结构及组成

科技论文的结构是由各个组成部分紧密关联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从开头、中间到结尾均要达到首尾连贯、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楚。科技论文一般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结构,但由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等的不同,其结构不可能完全相同,有时会有一些差别。根据我国学术期刊的常规要求、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以及国际学术期刊的常规要求,一般可以将科技论文的结构概括为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可选)组成,如图1-2所示。

具体来说,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主要有题名、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以及内含的层次标题、物理量、计量单位、插图、表格、数学式、化学式、数字、字母、名词(术语)、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其中题名、署名、摘要和关键词等一般还有英文形式。根据科技期刊对论文的格式要求,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还应包括论文编号、日期信息、文献标识码、资助项目(有的还有英文形式)、作者简介和注释表等,注释表包括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和名词等。学位论文大多采用单行本格式,其结构稍复杂一些。

通常所说的正文主要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s)等部分。因此,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可以形象地表示为如图1-3所示的IMRAD结构。

正文的结构是论文内容展开的具体体现,蕴涵层次(指论文内容的编排次序)、段落、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方面,还涉及详写还是略写等,其中层次是内容的框架。按内容的组织方式可将正文的结构分为串式、并式、递进式、伞式(树枝式)和复式(综合式)等多种类型。(1)串式结构。这是一种将所选材料依次排列且各材料单元之间有逻辑制约关系的结构,不可随意调换排列次序,其模式如图1-4所示,即无A便无A,余类推。12图1-2 科技论文结构及组成(2)并式结构。这是一种将所选材料随意排列且各材料单元之间并无逻辑制约关系的结构,调换材料排列次序也不致影响表达效果,其模式如图1-5所示。此结构中,先提出总论点,再分别从各个方面或不同角度进行说明、论证,最后再加以总结。(3)递进式结构。这是一种根据事物的发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及果或由果及因地逐层阐述、深化,把主题阐述清楚、事理说透的结构,通常有按时间顺序递进、按空间顺序递进和按推理顺序递进等方式。图1-3 科技论文IMRAD结构图1-4 串式结构图1-5 并式结构(4)伞式结构。又称树枝式结构,这是一种在总论点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论点,再往下有支持分论点的材料单元的结构。此结构中,只有同一层次的所有材料单元同时成立时,上一层次的材料单元才能成立,其模式如图1-6所示。(5)复式结构。又称综合式结构,这是一种配合使用多种结构方式,即不用单一结构来安排层次的结构。撰写论文时,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结构,而要根据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来构思有关阐述、分析、推理和反驳等论证的实质部分如何穿插、安排、展开,灵活地运用各种结构。其总体结构可为串式、并式和伞式结构中的一种,子结构可为串式、并式、伞式结构的几种,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和简明地说明问题。图1-7表示了一种“总体结构为串式,子结构为并式、串式和伞式”的复合结构。图1-6 伞式结构图1-7 复式结构

学术论文的正文应该多采用伞式结构,以伞式结构作为论文的主框架,并恰当地应用层次标题,可以鲜明地突出论文的主要内容,使论文结构脉络清晰,而且富有一种整洁有序、循序渐进的节奏美感。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这取决于内容表达的需要。

1.5 科技论文的规范发表

1.5.1 写作与编辑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写作”词条解释为“写文章(有时专指文学创作)”。可以说,写作是一种用有组织的文字表达思想、反映客观事物活动的行为过程。古往今来,人们对写作一直存在着“文有定则”和“文无定法”两种截然相反的见解:前者是从文章规范的普遍性来说的,这是因为人类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创立了博大精深的写作理论,其中包括写作应该遵循的一系列法则;后者是从表达方法的特殊性来说的,这是因为任何具体事物都有独特的个性,反映具体事物的文章自然也有独特的个性,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不具备独特的表现形式。这两种见解实际上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写作既不能不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能不按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各种写作法则和手段的运用都是为表现作者从实践中提炼的“意”(特定的文章内容)服务的。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几千年来人类写作活动积累的理论和技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遗产。

汉语中“编辑”是个多义词,既可作为名词指编辑人员(editor),又可作为动词指编辑活动(edit)。“编”字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古代用以穿连竹简的皮条或绳子。《汉书·儒林传·序》曾这样记载:“(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二是指顺次排列,如编排、编列和编印。“辑”字的意思之一同“集”,即搜集,特指编辑、辑录;另一方面也指整套图书的一部分,如丛书第一集、第二集。“编辑”这个词,从目前查到的文献看,最早出现在北齐·魏收撰的《魏书》中。“编辑”的概念是发展变化的,在古代它包括修撰、编著等,而在出版业产生以后,著述劳动与编辑劳动日渐分离,作为著作方式之一的“编辑”与作为出版等专业工作一部分的“编辑”是不相同的。从事前一种编辑活动的人(即编辑作品的作者)是著作权人,享有著作权;从事后一种编辑活动的人,包括责任编辑,虽然对作品进行了审读和加工,但不享有著作权。

写作与编辑(主要指文字编辑)既相互依存又有所区别。相互依存表现为写作依靠编辑,编辑也依靠写作。作者如果对自己的作品不是或不光用于自娱自乐,而是想发表或出版,想将“书写文字”转变成“印刷文字”,除了靠作品本身的质量外,还要靠有人去发现和栽培,即要有编辑的眼光、劳动和创造,这是由编辑工作的地位和特性决定的。相反,没有作者的写作活动和写作成品,编辑就没有工作对象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编辑要花很多时间物色创造力、写作能力强的作者,还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未露头角但有发展潜力的编辑新人;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以适应编辑工作的需要。写作与编辑有所区别表现为对象、依据、程序等的不同。写作的对象是材料,包括外界事物和主观世界。编辑工作的对象是作者及其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人或事物(如专家及评审意见、读者及反馈等)。写作成品一旦成为出版物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因此作者不能全凭个人爱好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编辑是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出版法律法规,出版单位的编辑方针制度,以及具体某个出版部门的出版流程、制度和操作方法等,对作品进行有效处理和全面修改。写作活动的程序较为简单,个人写作,灵活性较大;集体写作,达成共识后,先定提纲,再分头执笔,也容易进行。编辑却无法完全个人操作,作品能否录用,还需要给予评审,编辑自己不能完全做主。

关于写作和编辑的关系,美国儿童图书作家、编辑多萝西·哈斯(Dorothy Haas)曾经这样说:“编辑和写作是一个铜板的两面,编辑工作让我学会质疑,而写作则让我知道初稿定稿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编辑的训练也让我不至于灵感一来就下笔不能自休。”“如果把写作和编辑比喻成一根管子的两端,彼此是对立的,但两者都建立在以文字表达情绪和感觉的基础上;虽然二者是同一个过程中的两个部分,不过却需要截然不同的技巧。”哈斯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曾出版过600多部儿童图书,而且自己的创作也超过50部,正因为哈斯同时在编辑和写作这双重领域孜孜不倦、刻苦耕耘,才能说出这样精辟的话。1.5.2 标准、规范的概念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中重复出现的事物和概念,结合生产实践,经过论证、优化、协调而为各方规定共同遵守的技术性文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总结而产生和发展的。根据协调统一和适用范围可对标准分级。国际上有国际标准和区域性标准两级;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国家标准、协会标准、公司标准三级;我国的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按法律效力可将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我国的国家标准通常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发布的一种国家法规,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标准。规范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既可以是把约定俗成的技术要求整理出来,在一定范围内实施的明文规定,也可以是标准在某一范围内的具体化。

标准与规范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共性是规范属于标准范畴,规范在趋于成熟和必要的情况下可通过一定形式的批准和发布而上升为某种层级的标准;区别在于标准是明文规定的准则,具有权威性、标准性和严肃性,规范虽然也是明文规定的,但多是某些部门或团体所提出的某种规定或建议,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和导向性。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叫做标准化;使合于一定的标准叫做规范化。1.5.3 规范发表的概念

科技期刊、会议文集等正规出版物是社会产品,其出版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作为科技期刊、会议文集等的主体的科技论文当然有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学位论文虽不是正规出版物,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献,也有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科技论文的规范发表就是指在其有发表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写作、编辑和排版等多个环节使其以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形式发表。

科技论文的规范发表首先要求规范写作。规范写作能提高论文的水平,并能反映出作者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写作水平和修养,为论文发表提供有利条件。一篇论文能否发表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发表价值,但写作的规范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例如,对于稿源丰富的期刊,当在两篇均有发表价值的论文中只录用一篇时,被录用的肯定是写作上较为规范的那一篇,这是因为写作规范的论文的编辑加工量和作者修改量较小,甚至无须退作者修改,发表周期短,出版质量高。因此,为使有发表价值的论文能得到及时发表,避免因写作不规范而退稿或推迟发表,作者努力提高写作质量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科技论文的规范发表还要求规范编辑。规范编辑能提高论文的水平,并能反映出编辑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较高的编辑水平和优良的编辑修养,为出版物的标准化、规范化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科技论文的规范发表还要求规范排版、校对,以便使出版物的编排、发表最终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只有实现了科技论文写作、编辑、排版及其各个组成部分表达的标准化、规范化,才能实现其发表的规范化,从而达到真正体现科学内涵,准确表达科学内容,最终提高信息传播、储存、检索和利用的效率。1.5.4 规范发表的实现过程

科技论文规范发表的实现过程由以下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子过程构成,见图1-8。

1)规范写作

规范写作是论文规范发表的第一步。作者写作完成后才能向出版部门投稿。出版部门首先进行编辑初审,除了对论文内容相符性和有无政治错误等方面进行审查外,主要审查论文写作质量。以科技期刊为例,每种期刊的办刊宗旨,报道范围、领域及优先报道条件,开设的栏目,论文写作格式要求,稿件受理、审理和退修的规定,以及与作者的其他约定等都体现在刊物公示的征稿简则(投稿须知)中,不符合征稿简则或写作很不规范的论文在编辑初审时就会被淘汰掉(即不经过专家评审就直接退稿),从而失去专家评审机会,即使没有失去专家评审机会,专家评审通过的概率也是很低的;退一步说,写作不规范的论文即使通过了专家评审,也需要退给作者修改,作者修改的工作量很大,甚至经过多次退修才能修改好,这种论文的发表周期必然会很长。图1-8 科技论文规范发表的实现过程

论文写作不规范,不论对作者还是对编辑,均是有害而无利的!因此,作者在投稿前必须认真研读征稿简则或浏览样刊,准确领会和掌握对论文写作的要求和原则,避免因盲目投稿和写作不规范而影响论文的发表。规范写作是科技论文发表的前提和基础,是论文规范发表的重要过程之一,对作者来说投稿前的规范写作更具现实意义。

2)专家评审

专家评审(同行评议)主要审查论文的发表价值,没有评审就难以保证论文的学术水平。专家除了对论文内容相符性以及是否存在一稿多投、抄袭、剽窃或重复他人工作等方面进行审查外,主要审查论文的学术水平(如是否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值得注意的是,专家审查的重点虽然不是论文的写作水平,但通常也会对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写作非常不规范的论文,不论其学术水平如何,通常是难以通过专家评审的。

笔者记得某专家曾对一篇写作非常糟糕的论文给出这样的意见:“这是我审稿以来遇到的写作最差的一篇论文!”对有如此评审意见的论文的最终处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进一步说明了规范写作的重要性,写作水平而不是学术水平使论文未能通过专家评审,对作者来说是很可惜的。专家在论文写作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作者以后对论文的规范修改也将起到重要作用,故专家评审也是论文规范发表的重要过程之一。

3)规范编辑

规范编辑是规范写作和专家评审的后续,没有规范编辑就不能保证论文的规范发表。在此环节,编辑要在认真通读论文原文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出版标准、规范和编辑规章、制度等,总结和归纳论文中需要修改、补充和完善的问题的性质、种类,提出具体的要求,对论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并将修改后的论文以及专家评审意见、编辑修改要求等文档反馈给作者。作者收到修改通知及有关文档后开始对论文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然后再将修改后的论文提交给编辑。编辑再全面、细致地检查作者是否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和编辑修改要求等进行了修改。若修改后的论文在规范性方面仍存在有待提高和完善之处,则重复以上过程,直到论文符合要求。

规范编辑是指导论文规范写作,实施和贯彻有关出版标准、规范和编辑规章、制度的核心环节,也是论文规范发表的核心环节和重要过程之一。

4)规范修改

作者必须抱着对读者和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编辑修改要求等对论文进行全面、细致的修改、补充、完善或删减;作者也可能因受到启发、认识水平提高或根据后续研究的进展而做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修改,也可能会纠正专家和编辑提出的一些存在错误或不恰当的建议和意见。实际中,有的作者并未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编辑修改要求对论文进行全面修改,或只做了少量修改,甚至未做任何修改就将论文返回到出版部门,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最终受到影响的是论文的发表。

写作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过程,包括由客观事物到人的主观认识的意化过程及从主观认识到书面表现的物化过程,意化过程中常出现“意不符物”,即主观认识未能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物化过程中又容易发生“言不达意”,即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作者的观点。因此,写作中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认识,就前进一步,就向规范性更接近一步,修改贯穿从投稿到发表的整个过程。编辑将论文退给作者修改实质上是写作的延续,是规范写作的进一步提高。正如作家老舍所说:“论文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作者在编辑指导下对论文修改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论文的完善和规范阶段,规范修改也是论文规范发表的重要过程之一。

5)规范排版

规范排版是论文规范发表的实现环节,没有此环节就不能保证编写好的规范论文最终得以规范发表。排版人员要根据出版物有关版面形式、编排格式、排版要求和编辑在纸稿(或电子论文)上标出(或批注)的具体修改细节等,排出符合排版质量要求的、规范的论文。规范排版是在规范写作、规范编辑和规范修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规范写作、规范编辑和规范修改的后续和终结,是论文规范发表的必要但非本质环节,若没有前期的规范写作、规范编辑和规范修改几个重要环节,规范排版对论文的规范发表是起不了实质作用的。1.5.5 规范发表的时间要素

作者投稿后关注的是论文能否被录用,希望尽快刊登出来;编辑收到论文后关注的是论文是否具有发表价值以及论文撰写是否规范,希望论文在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尽快刊登出来。从论文发表角度看,作者和编辑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将论文刊登出来;但从时间的角度看,两者常常发生矛盾,作者总是对编辑的论文处理进展情况感到疑惑甚至流露出不满,认为编辑对论文的处理效率太低,速度太慢,而编辑认为在论文整个处理过程中一直是按工作制度和流程来进行的,并没有有意拖延。产生这一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论文写作、评审、编辑、修改等多个方面,与作者、专家和编辑都是有关的。仔细分析编辑工作流程,可以发现论文发表周期主要由以下几个时间要素构成。

1)论文评审时间

此时间要素是指从编辑将论文提交给专家到编辑收到专家对该论文的评审意见之间的时间。除特殊情况(如专家出差或没有充足时间,专家不熟悉编辑部在线工作系统或该系统存在缺陷、故障,稿件邮寄丢失或电子论文发送没有成功等),专家一般能在规定或合适时间内将论文审毕并将评审意见反馈给编辑。况且,出版部门一般还建有“催审制度”,对不能在规定或合适时间内审回的专家,编辑还将适时与其联系,督促、提醒其尽快审稿,必要时还可重新安排别的专家来审稿。因此,除特殊情况外,论文评审时间一般不会很久,通常不应成为制约论文处理速度的主要因素。

2)论文加工时间

此时间要素是指从论文可以开始编辑加工到完成编辑加工之间的时间。编辑通常不仅要处理大量的论文,还要做责任编辑,同时还要做很多烦琐的日常工作,工作量很大,因此一篇论文的编辑加工完成时间一般不像作者想象的那样短。然而,造成编辑加工不够快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写作的不规范—往往为作者所忽略。编辑加工本来就是一个需要非常仔细推敲的工作过程,需要逐字逐句的阅读、推敲和检查,涉及专业、技术、语言、文字、术语、量和单位、插图、表格、式子、各种符号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标准和规范,工作量之大行外人是难以理解的,而对于一篇写作不规范的论文来说,编辑加工将付出成倍的工作量。因此,论文写作是否规范是决定论文能否有效、快速编辑加工的重要因素,作者最好能在投稿前多下点工夫,尽可能写出较为规范的论文。

3)论文修改时间

此时间要素是指从论文编辑加工完成后提交给作者进行修改,到作者修改完成后将论文返给编辑的各次累加时间。决定这一时间的主要因素是作者的修改效率(修改速度+修改质量):如果作者以较快的速度修改了论文,但修改质量较差甚至很差,编辑必将再次将论文返给作者修改,这反而会延长论文修改时间;如果作者虽然花费了较多时间修改了论文,但修改质量较好或很好,编辑对该论文的后续处理就会快得多,论文修改时间从整体上反而有可能缩短,甚至大大缩短。因此,论文的规范修改是决定对论文快速有效编辑加工的重要因素,作者应高效率、高质量地对论文进行全面修改,尽可能将修改规范的论文返给编辑。

作者的规范写作是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最重要因素,一篇写作非常规范的论文,决不会因为写作问题而被做退稿处理,而且一旦被录用,编辑、作者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编辑加工、修改完毕(甚至不用作者修改),其发表周期就会大大缩短。论文写得越不规范,被退稿的可能性就越大,编辑、作者花费的编辑加工、修改时间就越长,即作者写作的不规范性所带来的损失必然要由编辑工作来弥补,通过编辑加工使不规范的论文变为规范的论文。从规范的角度来说,作者与编辑既有统一性,又有相互转换性,当然这种转换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一定限度即论文的规范性不可能通过编辑做到或通过编辑做到太困难时,对该论文就只能做退稿处理了。因此,作者在投稿前就将论文进行最彻底的规范写作是非常重要的。1.5.6 规范发表的内容

科技论文的规范发表涉及其整个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内含的各个子组成部分、子子组成部分。本书中将论文规范发表的内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论文组成部分的规范表达;(2)科技论文量和单位的规范使用;(3)科技论文插图和表格的规范使用;(4)科技论文式子的规范使用;(5)科技论文语言的规范使用;(6)科技论文英文的规范表达;(7)科技论文其他方面的规范使用和表达。

1.6 科技论文规范发表的作用

科技论文规范发表在科技信息的高效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和传播等方面,以及在作为科学研究手段、体现科研成果标志、用作科技交流工具、成为能力培养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工作者必须重视科技论文的规范发表工作,特别是作者必须重视论文的规范写作,编辑必须重视论文的规范编辑,大大缩短论文评审和编辑出版周期,使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得以及时发表,使作者所引用的他人研究成果得以快速体现。

第2章 科技论文组成部分的规范表达

科技论文的结构基本上规定了各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顺序。从整体结构看,科技论文组成部分间的顺序基本上是相同或相近的,虽然不同出版物对论文的结构及组成部分的要求并不一定相同,但这种不同并不影响论文的本质,整体结构的合理安排较为容易;但从各组成部分特别是正文的结构看,因为研究对象、目的、方法和内容等不同,各组成部分对规范表达的要求可能有较大差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正文写作通常涉及材料获取、论据选择、论证使用、写法确定、结构安排、段落划分、层次标题拟定等多个方面,正文结构的合理安排相对来说并不容易。各组成部分在表达上虽具有某些相同之处,但由于其各自的特点,在表达上还是并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的,其规范表达也是不容易的。但是,只要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方法及有关标准、规范认真地写作和编辑,就能编写出符合规定格式要求,并在主题思想、表达手法、写作风格和编辑排版等方面各具特色的高质量论文,这正是高水平科技出版物所要求的。本章将阐述科技论文各组成部分的规范表达,并在后续章节中进一步展开。

2.1 题名

题名(又称题目、标题或篇名)相当于论文的“标签”,是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特定内容、研究范围和深度的最恰当的词语的逻辑组合,通常是读者最先浏览的内容,也是检索系统首先收录的部分,是体现论文水平与范围的第一重要信息。题名具有画龙点睛、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功能,审稿专家和读者通过它基本能够了解论文的内容(论文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围绕题名来论述的)。一般的读者通常是根据题名来考虑是否有必要阅读摘要或全文,而这个决定往往是在快速浏览题名的过程中做出的,若题名表达不当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使真正需要该论文的读者错过阅读它的机会。另外,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大都使用自动联机检索系统,其中有些是根据题名中的主题词来查找资料的,因此不规范的题名可能会导致论文“丢失”,从而不能被潜在的读者查找到。可见规范表达题名非常重要。规范的题名应至少具有准确(accuracy)、简洁(brevity)、清楚(clarity)等特征:准确是指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简洁是指以最少数量的文字概括尽可能多的内容;清楚是指清晰地反映论文的具体内容和特色。2.1.1 内容规范表达

内容规范表达指题名所述内容准确恰当,与论文内容紧密匹配,具体有以下原则。

1)题文相扣

题名要准确表达论文的内容和主题,恰当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与论文内容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要扣题,这是题名规范表达的基本准则。实际中常常出现不扣文的过于笼统的题名。例如:【1】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研究【2】气动系统内部结露研究【3】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液压执行器

以上题名过于笼统,所指研究范围太大而不明确,若针对论文内容或具体研究对象来命名,效果就会好得多。【1】可改为: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或改为:可重构制造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或改为: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生产路径规划及方法;或改为:可重构制造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CAPP)技术。还可有其他修改方案,取决于论文所述的最重要特定内容或具体研究对象。【2】、【3】可分别改为:气动系统内部结露机理与实验;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液压执行器的性能与原理。【4】35Ni-15Cr型铁基高温合金中铝和钛含量对高温长期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能的影响的研究

此题名长而含混,其中“35Ni-15Cr”中的数字含义不明确,可以有百分含量(质量分数)、重量比、体积比、金属牌号等多种理解。修改的办法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清晰地表示出论文的研究内容,若这些数字指的是百分含量,则不必写在题名中(可放在正文中说明),题名中只要反映含Ni和Cr这一事实即可。可改为:Ni,Cr合金中Al,Ti含量对高温性能和组织稳定性的影响。

2)概念准确

表达题名中的概念时,在逻辑上要充分注意并恰当运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否则就可能写出不恰当的题名。外延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内涵则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为确保题名的含义准确,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定量的、含义不明确的词,并力求用词具有专指性。例如:【5】对农村合理的人、畜、机动力组合的设计

此题名在逻辑上存在外延和内涵不匹配的错误。“人”的外延可能包括青壮年、婴幼儿和老人,而婴幼儿和老人并不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显然不属于题名所指;“畜”可以包括牛、羊和猪,羊和猪显然不能用作动力。若使用“劳力”和“畜力”就不会被误解为那些不具有劳动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对象。可改为:对农村合理的劳力、畜力和机动力组合的设计。

3)术语使用

题名的用词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读者对论文的取舍态度。题名中要尽量使用术语来表达有关的概念,以加强概念表达的专业性、准确性、简洁性以及论文写作的严谨性、学术性。表达术语时,能用某术语却用了别的词语,或不必要地对其重新给出定义,或给出与其概念有出入的解释,均是不可取的。题名中的术语应是论文中重要内容的“亮点”。例如:【6】基于计算机的工艺设计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策略

此题名存在未准确使用术语的问题,其中“基于计算机的工艺设计”可直接改用术语“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或其英文名称“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的缩写“CAPP”来表达。2.1.2 语言规范表达

语言规范表达指题名的用语和组织要符合语法、修辞、逻辑规则及结构要求,尽量给读者以清晰感、美感,具体有以下原则。

1)简短精练

题名应当确切具体地反映研究的主要内容或对象,用词要简短精练,字数要尽可能少。但是,不能因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名对论文内容的准确恰当反映,为表达明确而适当增加字数是可以的。撰写题名时不能因为追求形式上的简短而忽视对论文内容的反映,过于简短常常起不到帮助读者理解论文的作用,偏长则不利于读者浏览时快速了解信息。在内容层次较多、难以简化的情况下(使用短题名时语意未尽),或系列研究内容分篇报道时,可以使用主、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副题名起补充、说明作用,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1】关于钢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

此题名在语言表达上较为烦琐,存在一些冗词,很明显其中“关于”“研究”等词在删掉的情况下并不影响原意的表达。可改为:钢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修改后的字数由21个减少为12个,读起来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值得注意,题名末尾的“研究”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省略;但有时不宜省略,因为省略后可能难以读通,而且还会影响原意的表达。例如:【2】新型内外组合搅拌桨的开发及其流场特性研究【3】低压燃油雾化喷嘴流动能量损失特性数值研究

题名【2】末尾的“研究”可以删掉,而【3】中的“研究”不宜删掉。

若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不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以在主题名的后面加副题名,使整个题名既充实准确而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例如:【4】有源位错群的动力学特性—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源位错群的滑移特性

此题名中破折号的前面部分为主题名,后面部分为副题名。主题名与副题名之间也可以用冒号来分隔。

2)结构合理

题名像一条标签,忌用冗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内容,习惯上常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一般不用动宾结构。但当中心动词前有状语时,则用动宾结构;“论……”“谈谈……”等形式的题名可用动宾结构。例如:【5】研究整车物流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此题名是动宾结构(研究+委托代理问题),可改为偏正结构:整车物流中的委托代理问题。【6】应用信息经济学研究整车物流中的委托代理问题【7】利用单吸气储液器改善双缸压缩机的声学特性

此两题名中的中心动词“研究”“改善”之前分别有状语“应用信息经济学”“利用单吸气储液器”,无法将这两个动词作为名词而改为相应的偏正结构。这种情况下,题名可以使用动宾结构。【8】谈谈整车物流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此题名为动宾结构(谈谈+委托代理问题),不必改为偏正结构。

3)索引方便

题名所用词语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目前,大多数索引和摘要服务系统都已采用“关键词”系统,因此题名中应使用论文的主要关键词,并且容易被理解和检索。一般情况下,题名中应避免直接使用英文词,为方便检索,题名中尽量不要出现数学式、化学式、上下标、特殊符号(如数字符号、希腊字母等)、不常用的术语、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等。例如:【9】山地自行车后悬架机构优化设计方法

此题名中的“山地自行车”为论文的主要关键词,若改为“自行车”,题名就变得过于笼统和空泛,不便于索引。【10】基于关键设备工序紧凑的工序分类分批的Job-shop调度算法

Job-shop引自国外的文献,是“车间”的意思,这里宜使用其中文名称。有时这种外来词表示的是一种新生事物,在中文中可能还没有或很难找到相应的词语,即使这样也应该尽量用中文来表达,必要时可在中文后括号内给出原来的英文词语。例如:【11】RMS中基于相似性理论的VMC生成方法

RMS是“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的缩写,目前没有统一的中文名,可译为“可重构制造系统”或“可重组制造系统”或“可重配置制造系统”;VMC是“Virtual Manufacturing Cell”的缩写,中文名为“虚拟制造单元”或“虚拟加工单元”。可改为:可重构制造系统中基于相似性理论的虚拟制造单元生成方法;或改为:可重构制造系统(RMS)中基于相似性理论的虚拟制造单元(VMC)生成方法。

4)语序正确

题名要用正确的语序来书写,语序不当会造成表意混乱,使读者费解。另外还要注意题名中“的”字的位置,其位置不同,题名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就可能不同。例如:【12】计算机辅助机床几何精度测试

此题名的语序不正确。可改为:机床几何精度的计算机辅助测试。【13】基于EDM能量算子的调解方法及其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按论文内容,此题名中EDM应为基于的对象,“其”字不是指“算子”而是指“方法”,因此第一个“的”字放错了位置;另外EDM为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改为中文名“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缩写为EMD,而不是EDM)更合适。可改为: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能量算子调解方法及其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2.1.3 英文题名规范表达

规范地表达英文题名,不仅要注意上述原则,还要注意以下原则。

1)词数恰当合适

题名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要恰到好处,这是题名规范表达的重要原则。科技期刊中对题名词数一般来说是有所限制的,英文题名词数应为10~12个单词,最好不超过100个英文字符(含空格和标点),通栏排版时能用一行文字表达就尽量不要用两行(超过两行有可能会削弱或冲淡读者对论文核心内容的印象)。美国医学会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单词;英国数学会要求题名不超过12个单词。这些规定可供作者和编辑参考,总的原则是,在能够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词数越少越好,达到确切、清晰、简练、醒目即可。例如:【1】Transition Texture Synthesis【2】Presence of Triploids among Oak Species

此两题名虽然分别只有3个和6个单词,但词数恰到好处,简洁明确地表达了论文的内容。但以下题名的词数不恰当:【3】Study on Brucella

此题名过短,读者无法知道具体的研究领域,其中的“Brucella”是有关分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还是医学方面的,不得而知。【4】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the Effect of Zn Element on Anticorrosion of Zinc Plating Layer

此题名偏长,用词和表意冗余,精简后效果会很好。可改为:Effect of Zn on Anticorrosion of Zinc Plating Layer。

为简化题名,最直接的办法是减少题名词数,这通常可以通过删除冠词和说明性冗词来实现。在过去,科技论文题名中的冠词用得较多,近来有简化的趋势,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可省去,如题名“The Procedure Sequence of Distribution Center in a Multiple-echelon Supply Chain”中的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均可省去。说明性冗词通常有:Analysis of,Development of,Evaluation of,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s on,On the,Regarding,Report of(on),Research on,Review of,Study of(on),The Nature of,Treatment of,Use of等。这类词(包括冠词)在题名中通常可以省去,但并不一定要省去。例如题名【5】~【9】中画线的词就不宜或不能省去:【5】A Comparative Study of Germination Ecology of Four Papaver Taxa【6】An Efficient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k-Anonymisation【7】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Lichen Symbionts to Enhanc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y:An Experiment with Cladina stellaris【8】Development and Seed Number in Indeterminate Soybean as Affected by Timing and Duration of Exposure to Long Photoperiods after Flowering【9】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Spinning on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Films

表达题名时还要注意避免词意上的重叠,如“Zn Element”中的“Element”,“Traumatic Injuries” 中的 “Traumatic”,“at Temperature 100 ℃” 中的 “Temperature”都是可以省去的,“Experimental Research”可表达为“Experiment”。

在内容层次较多、难以简化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主、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例如:【10】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Visualisation(A Product Development Perspective【11】Nano-Bearing:The Design of a New Type of Air Bearing with Flexure Structure【12】Flow in a Pelton Turbine Bucket: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题名【10】的破折号及【11】、【12】的冒号的前后部分分别为主、副题名。

2)表意直接清楚

题名表意要直接、清楚,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因此应尽可能地将表达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放在题名的开头。例如:在题名“The Effectiveness of Vaccination against Influenza in Healthy,Working Adults”中,如果作者用关键词“Vaccination”作为题名的开头,读者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一篇方法性论文,而用“Effectiveness”作为题名中的第一个主题词,就直接指明了研究的主题;而在题名“Improved Method for Hilbert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Estimation”中,用“Method”作为题名中的第一个主题词,就直接指明了这是一篇方法性论文。

模糊不清的题名往往会给读者和索引工作带来麻烦和不便。例如:【13】Hybrid Wavelet Packet-Teager Energy Operator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Gearbox Fault Diagnosis【14】A Complication of Translumbar Aortography

此两题名中的“Its”和“Complication”表意不明确。另外,为确保题名的含义准确,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定量的、含义不明的词(如“New,Rapid”等),并力求用词具有专指性。例如以下题名中“New”的表意就不大明确。【15】New Hydraulic Actuator's Position Servocontrol Strategy

3)句法结构正确

题名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基本上由一个或若干名词加上前置和(或)后置修饰语构成,其中动词多以分词或动名词的形式出现。例如:【16】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Centrifugal Accelerating Fields【17】Ambient Temperature and Free Stream Turbulence Effects on the Thermal Transient Anemometer【18】Pricing Incentive Strategy of Information Sharing in Supply Chain【19】Improving the Concept of an Asynchronous Cyclotron

由于陈述句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意,通常显得不够简洁和醒目,重点也不够突出,况且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因此大部分学者和编辑认为题名一般不应该用陈述句。但有时题名可用陈述句,少数情况下还可用疑问句,尤其在评论性、综述性和驳斥性论文的题名中,使用探讨性的疑问句型可以有探讨性语气,使题名表达显得较为生动,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例如以下题名【20】为陈述句,【21】及【22】的副题名为疑问句。【20】Sorghum Roots Are Inefficient in Uptake of EDTA-chelated Lead【21】Ca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Be Realized without Petroleum?【22】A Race for Survival:Can Bromus tectorum Seeds Escape Pyrenophora semeniperda-caused Mortality by Germinating Quickly?

由于题名比句子简短,而且不必主语、谓语、宾语齐全,因此题名中词的顺序变得尤为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确甚至错误。一般来说,表达题名时应首先确定好最能够反映论文核心内容的主题词(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来扩展,修饰语与相应的主题词应紧密相邻。例如:【23】Cars Blamed for Pollution by Scientists

此题名想表达的本意是“科学家将污染归罪于汽车”,但由于词序不当而表达成了“科学家造成的污染归罪于汽车”。应改为:Cars Blamed by Scientists for Pollution。【24】Nursing of Trans-sphenoid Removal of Pituitary Adenomas

此题名将接受护理的对象“病人”表达成了“手术”,明显不合逻辑。应改为:Nursing for Patients after Trans-sphenoid Removal of Pituitary Adenomas。【25】Neutrons Caused Chain Reaction of Uranium Nuclei

此题名为陈述句,若改为短语“Chain Reaction of Uranium Nuclei Caused by Neutrons”,表达效果会更自然、恰当。【26】Multi-scale and Multi-phase Nanocomposite Ceramic Tools and Cutting Performance

此题名中第二个连词“and”的前面部分的中心词是“Tools”,“Tools”前面的“Multi-scale and Multi-phase Nanocomposite Ceramic”是它的修饰语,而后面部分的表意是“Tools”的“Cutting Performance”,由“and”连接明显不妥当。很明显,“and”的前面部分对“Tools”的什么进行研究并没有交代,应该补出必要的词语。如果论文的主题就是“切削性能”,则可以改为:Cutting Performance of Multi-scale and Multi-phase Nanocomposite Ceramic Tools。【27】Numerical Simulation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Stirred Bioreactor with Punched Impeller

按论文内容,先介绍的是有关“实验装置和方法”的内容,因此该题名中连词“and”前后部分的顺序不妥。可改为:Experiment on Stirred Bioreactor with Punched Impeller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悬垂分词(如“using,causing”等)在题名中十分常见,因为其潜在的主语是“人”(研究者)而不是“物”(研究对象),使用时特别容易出错,因此使用悬垂分词时应十分小心。例如:【28】Nanoscale Cutting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此题名容易误解为“单晶硅使用了分子动态模拟”。可改为: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in Nanoscale Cutting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29】New Scaling Method for Compressor Maps Using Average Infinitesimal Stage

此题名存在的问题同上句。可改为:Using Average Infinitesimal Stage in Scaling Method for Compressor Maps。【30】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 Causing Mastitis by 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此题名错误地表示成“Bacteria”(细菌)使用“Gas-liquid Chromatography”(气液色谱法)而引起“Mastitis”(乳腺炎)。可改为:Using 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Characterization of Mastitis Caused by Bacteria。

4)介词正确使用

题名中常见的介词有“with,of,for,in”等,如果不加区分就会出错。

题名中常使用名词做修饰语,如“放射性物质运输”(Radioactive Material Transport),“多区域移动网格算法”(Multizone Moving Mesh Algorithm)等,但有些情况下,汉语中起修饰作用的名词译成英语时,用对应的名词直接做前置修饰语就不合适。例如,当名词做修饰语来修饰另一个名词时,如果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在英语中则需要用前置词“with”加名词的“with+名词”短语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来修饰。例如:“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机器”不能译为“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w Types of Machines”,而应译为“New Types of Machin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异形截面工作轮”不能译为“Noncircular Section Rolling Wheel”,而应译为“Rolling Wheel with Noncircular Section”或“Rolling Wheel with Special Shaped Section”。

题名中常使用“定语+的+中心语”的结构,此处“的”在英文中有两个相应的前置词“of,for”,其中“of”主要表示所有关系,“for”主要表示目的、用途等。题名中还常使用“in”表示位置、包含关系。例如:【31】Inhibition Mechanism of NaMoO for Carbon Steel in 55% 24LiBr Solution

此题名中的“Inhibition Mechanism”与“Na2MoO4”为所有关系,其间用“of”;“Na2MoO4”与“Carbon Steel”间的“for”表示目的、用途;“Carbon Steel”与“LiBr Solution”为包含关系,其间用“in”。【32】Nonlinear Estimation Methods for Autonomous Tracked Vehicle with Slip

此题名中所指的方法“Nonlinear Estimation Methods”用于车辆“Autonomous Tracked Vehicle”,表示方法的用途或使用场合,所以其间用“for”而不用“of”。

5)字母大小写正确

题名中字母的大小写主要有全部字母大写、实词首字母大写、第一个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特殊词除外)等形式。例如:【33】WEB SERVICES BASED COLLABORATIVE DESIGN MODEL OF GRAPHICS CAD SYSTEMS ON INTERNET【34】Web Services Based Collaborative Design Model of Graphics CAD Systems on Internet【35】Web services based collaborative design model of graphics CAD systems on Internet

目前第二种格式用得最多,而第三种格式的使用有增多的趋势。作者应遵循相应出版物的规定和习惯,对于专有名词首字母、首字母缩略词、德语名词首字母、句点后单词的首字母均应大写,而且第一个词应尽量避免使用首字母以“位次”开始的化学名称(如α-Toluene,其中的α表示位次)或以其他类似前缀开始的单词。2.1.4 缩略语正确使用

题名中应慎重使用缩略语,尤其对于有多个解释的缩略语更应严格加以限制,必要时在其后括号中注明其中文名称(在中文题名中)或英文名称(在英文题名中)。对那些全称较长、已得到科技界或本行业公认的缩略语才可直接使用,这种使用还应受到相应读者群的制约,而且有的缩略语直接用在英文题名中是可以的,但直接用在中文题名中不恰当。例如: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等已为科技界公认和熟悉,可用在各类科技论文的题名中;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体层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等已为医学界公认和熟悉,可用在医学类论文的题名中;BWR(Boiling Water Reactor,沸水反应堆),PWR(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压水反应堆)等已为核电学界公认和熟悉,可用在核电类论文的题名中。以下列举几个使用缩略语的题名例句。【1】空间曲面电火花线切割CAD/CAM系统

CAD/CAM System for Spatial Curved Surface in Wire Cut Electronic Discharge Machining

此题名中直接使用缩略语“CAD/CAM”是可以的,因为“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已为机械工程界公认和熟悉,可以在机械工程类论文的题名中使用。【2】基于四元数的台体型5SPS-1CCS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分析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Generalized 5SPS-1CCS Parallel Robot Mechanism Based on Quaternion【3】高精度STM.IPC-205BJ型原子力显微镜的设计

Design of High Resolving Capability STM.IPC-205BJ Typ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此两题名中直接使用缩略语“5SPS-1CCS”“STM.IPC-205BJ”是可以的,因为二者分别是台体型并联机器人机构、原子力显微镜的一种型号,在题名中直接使用显得准确、简洁、醒目、清楚。【4】基于STEP-NC数控系统的译码模块及坐标问题

Interpreting Module and Coordinate Problem for CNC Based on STEP-NC Interface

此题名中直接使用缩略语“STEP-NC”是可以的,因为STEP-NC(ISO 14649)是CAD/CAM和CNC(计算机数字控制)之间进行数据传递的一个新的接口标准(完全兼容STEP(ISO 10303)标准),题名中如果不直接使用此缩略语就难以进行表达。【5】6-DOF水下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与运动控制

Dynamic Analysis and Motion Control of 6-DOF Underwater Robot“DOF”是“degree of freedom”(自由度)的缩写,在机械设计和机构学领域使用非常广泛,在英文题名中可直接使用,但在中文题名中使用其中文名称更为妥当。以上题名可改为:6自由度水下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与运动控制。类似的缩略语还有很多,如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等。【6】PDMS微流控芯片复型模具的新型快速制作方法

New Method for Rapid Fabricating Masters of PDMS-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s

此题名中直接使用缩略语“PDMS”不合适,读者看了很难明白其含义。这里“PDMS”是一种化学名称“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以上题名可改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控芯片复型模具的新型快速制作方法;或改为: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控芯片……;或改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流控芯片……。其英文题名可改为:New Method for Rapid Fabricating Masters of Poly(dimethylsiloxane)-Based Microfluidic Devices。当然,英文题名中直接使用“PDMS”是可以将就的。【7】HFCVD衬底三维温度场有限元法模拟【8】Simple Tooling with Internal Pressure Source to Evaluate the THF Formability

此两题名中的“HFCVD”“THF”使用不当。“HFCVD”是“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的缩略语,“THF”是“tube hydro-forming”(管材液压成形)的缩略语,它们不是科技界或本行业公认和熟悉的缩略语,故不宜在题名中直接使用。例【7】可改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衬底三维温度场有限元法模拟。例【8】可改为:Simple Tooling with Internal Pressure Source to Evaluate the Tube Hydro-forming Formability。2.1.5 页眉

为方便读者阅读,不少期刊发表的论文还提供页眉(或称眉题)。页眉通常由主要作者姓名和论文题名构成,或只由论文题名构成,排在论文部分页面(单页码,或双页码,或除首页外的单、双页码)的最上方。例如:“余锋杰等:飞机自动化对接中装配准确度的小样本分析”;“常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评价与比较”。注意:中文论文的页眉一般排为中文,其中的论文题名部分与论文题名一般是相同的,如果将页眉排为英文,由于受版面的限制,英文页眉中的论文题名部分可由英文题名缩减而成。例如:题名 “Constructing Maximum Entropy Language Models for Movie Review Subjectivity Analysis”可缩减为“Max Ent Models for Subjectivity Analysis”;“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Lichen Symbionts to Enhanc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y:An Experiment with Cladina stellaris”可缩减为“Effect of Nutrients on the Growth of Lichen Symbionts”。2.1.6 系列题名问题

系列题名是指主题名相同,但论文序号和副题名不同的系列论文的题名,如“轴流压气机转子尖部三维复杂流动Ⅰ—实验和理论研究”和“轴流压气机转子尖部三维复杂流动Ⅱ—数值模拟研究”。这种题名有以下问题,一般不宜采用:主题名重复,系列论文的内容重复部分(如引言)较多;仅阅读其中某篇(或部分)论文难以了解内容全貌;系列论文中某篇(些)论文不能被同一出版物发表时,有失连贯性。对读者来说,每篇论文都应展示相对独立的内容,因此作者应尽可能将系列内容独立成文,分别发表。2.1.7 中英文题名内容一致性

对同一论文来说,其中、英文题名在内容上应该一致,否则就会出现中文题名指这回事,而英文题名指另一回事的现象。这里只是说内容上的一致,但并不要求中、英文词语一一对应。在很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字、词是可以省略或变动的。例如:【1】工业湿蒸汽的直接热量计算

The Direct Measurement of Heat Transmitted Wet Steam

此英文题名的直译中文是“由湿蒸汽所传热量的直接计量”,与中文题名相比较,二者用词虽有差别,但在内容上是一致的。【2】基于金字塔模型的粒子群算法及其在卫星舱布局设计中的应用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on Pyramid Model for Satellite Module Layout

此中文题名是一个并列结构(算法+应用),而英文题名是一个加有后置修饰语(based on…)的名词短语(…optimization),内容上不一致。若将中文题名改为“求解卫星舱布局的基于金字塔模型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则中英文题名在内容上就一致了。【3】5自由度大工作空间/支链行程比混联机械手的概念设计与尺度综合

Kinematic Design of 5-DOF Hybrid Robot with Large Workspace/Limb-stroke Ratio

此中文题名的主题词是“概念设计与尺度综合”,而英文题名的主题词是“Kinematic Design”(运动学设计),内容上不一致。可修改主题词,使其在内容上一致。

2.2 署名

署名包括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机构名)两项,具有表明文责自负、记录作者劳动成果、辅助文献检索和科技评价系统统计分析,以及便于读者、编辑与作者联系等功能。全面、准确地刊登署名信息是对作者著作权及其所属单位权益的保护和尊重。因此,作者一定要重视署名权,以免引起著作权纠纷,给作者及其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2.1 署名格式规范表达

署名分为单作者和多作者两种情形,多作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署名要实事求是,对于多作者情形,需要把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以此类推,全部作者的姓名均应列出,并置于题名下方。署名一般有以下两种格式,使用较多的是第二种格式。(1)相同单位的不同作者依次并列书写,单位置于作者下方;另一单位的作者必须重新另起段落依次并列书写,单位置于作者下方。例如:方存光 王伟(大连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研究中心 大连 116024)蔡光起(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沈阳 110006)(2)所有作者依次并列书写,并在各作者姓名的右上角加上序号(若是通讯作者,右上角还要加上标识如星号“*”);所有单位另行依次并列书写,并在各单位的前面加上与作者序号相对应的序号,序号后面是否加小圆点取决于具体出版物的要求。一位作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时,在其姓名的右上角标注多个序号,序号间用逗号。(注意:序号用数字或字母均可,可以与单位名称平排,也可以为上标形式;如果所有作者的单位相同,则无须加序号。)例如:11,211,*李思远 陈晓 王新涛 陈彦惠1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2)2.2.2 人名规范表达

科技论文署名时,汉语人名的表达较为容易,出错也少,而英文人名的表达则容易出错,因此以下只对英文人名的规范表达进行介绍。

汉语人名一般有汉语拼音和韦氏拼音(Wade-Giles System)两种表达方式(后一方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较为普遍)。使用汉语人名(中国作者)的英文译名时应首先确认该译名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对用韦氏拼音书写的人名不得强行改用汉语拼音方式。(1)按国家标准GB/T 16159—2012《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汉语人名拼写有以下规则:①姓和名分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的首字母分别大写。例如:Ning Ruxin(宁汝新);Li Hua(李华);Xi Bojifu(西伯吉父);②复姓连写,双姓中间加连接号,双姓两个首字母都大写。例如:Dongfang Shuo(东方朔);Zhuge Kongming(诸葛孔明);Liang-Meng Yutian(梁孟誉天);Fan-Xu Litai(范徐丽泰);③笔名、别名等按姓名写法处理。例如:Lu Xun(鲁迅);Mei Lanfang(梅兰芳);Zhang San(张三);Wang Mazi(王麻子);④缩写时,姓全写,首字母大写或每个字母大写,名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后面加小圆点(对于科技论文,这种小圆点可以省去——笔者注)。例如:Liu D.(或Liu D)、LIU D.(或LIU D)(刘丹);Zhuge K. M.(或Zhuge K M)、ZHUGE K. M.(或ZHUGE K M)(诸葛孔明);Dongfang S.(或Dongfang S)、DONGFANG S.(或DONGFANG S)(东方朔)。国外期刊一般会尊重作者对自己姓名的表达方式,但多倾向于大写字母只限于姓氏的全部字母(或首字母)及名字的首字母。(2)按韦氏拼音,姓的首字母大写,双名间用连字符。例如:Huang Tso-lin(Huang Zuolin,黄佐林),Tsung-Dao Lee(李政道),Chen Ning Yang(杨振宁),Chiapyng Lee(李嘉平)等。在引用汉语人名时,要注意区分韦氏拼音与汉语拼音这两种不同的拼音系统。如果对1950年以前去世的或姓名以旧式注音而著称的人采用以汉语拼音书写的姓名,需要用括号附上以韦氏拼音书写的姓名。(3)英语国家作者姓名的通用形式为“首名(first name)中间名首字母(middle initial)姓(last name)”。中间名不用全拼的形式是为了方便计算机检索和文献引用时对作者姓和名的识别,如“Robert Smith Jones”的形式可能会导致难以区分其中的姓是“Jones”还是“Robert Smith”,但若用“Robert S. Jones”,则使姓和名的区分简单明了。

为减少因作者姓名相同而导致文献识别方面的混乱,部分科技期刊(如医学类期刊)要求作者将其学位放在其姓名的前面或后面,甚至还可将作者职衔列于其姓名和学位之后(或在论文首页的脚注中说明),如Dr. Joseph Kipnis-Psychiatrist,Dr. Eli Lowitz- Proctologist等。(4)作者本人应尽量采用相对固定的英文姓名的表达形式,编辑也应尊重作者姓名的习惯拼写形式,以减少在文献检索和论文引用中被他人误解的可能性。

注意:不同期刊的论文对作者姓名的写法以及单位标注形式有所不同,作者应根据所投出版物的要求规范地署名,出版部门应制定规范统一本出版物中论文的署名形式,编辑应严格执行有关规范,保证本出版物中所有论文有统一的署名形式。以“梁福军”的英文姓名为例,在不同期刊的论文的署名形式如表2-1所示。表2-1 不同期刊的论文署名形式2.2.3 单位名称规范表达

单位名称书写一定要准确、正确,尽量写全称,不要随意省略,除非必要一般不用简称或缩写。例如:一般情况下,不要将“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写为“哈工大机电学院”,不要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写为“西电科技大学”,不要将“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写为“CAS”,不要将“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写为“NUAA”或“Nanhang University”。使用单位名称的简称,有时会使读者不知所云,造成阅读上的困难。

为做到单位名称书写准确,作者和编辑一定要熟悉、了解和使用单位对外公布的标准名称,必要时可进行查证,切不可另起炉灶随意地自行给出或翻译单位名称。例如:“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英文名称是“China Machine Press”,不要写为“Mechanical Industrial Publishing House”;“科学出版社”的英文名称是“Science Press”,不要写为“Beij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House”。如果某单位还没有对外公布其英文名称,作者和编辑必须正确翻译,尽可能给出准确、通用的英文名称。还有一些单位的英文名称容易写错,如“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河海大学(Hohai University),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Taipei,China)”等,作者和编辑在实际中应多加注意。

另外,单位中文名称通常应该“由大至小”来写,而英文名称通常应该“由小至大”来写。例如:“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不要写成“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其英文名称应写为“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而不是“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但在书写“……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类的英文名称时,不宜将“教育部”置于“大学”的后面,这是因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一个整体,不应分开写,如“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英文名称应该是“Key Laboratory of Precision &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而不能写成“Key Laboratory of Precision &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2.2.4 其他注意事项

规范地署名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署名时应尽可能地给出作者单位所在城市的名称及邮政编码。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还应给出其详细的通信地址。对国外作者的中文署名或英文署名还应给出所在城市的国家名称。例如:“华威大学工学院 考文垂 CV47AL 英国”(School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Warwick,Coventry CV47AL,UK);“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系 安阿伯 MI48109 美国”(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MI48109,USA)等。(2)如果论文出版前作者调到一个新的单位(不同于投稿时作者所署的单位),则在来得及变更的情况下,应及时变更该署名单位(如果需要),或在论文首页的脚注中给出这个新单位。这对读者了解作者的工作单位以及检索系统统计研究出版机构的论文产出十分有用。(3)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按出版物的相关规定来表达,如有必要可提前告诉编辑。一般多以星号(*)、脚注或致谢的形式标注通讯作者或联系人,相应的英文表达形式有“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4)如果一位作者同时为其他单位的兼职或客座研究人员,而且需要体现兼职单位的研究成果归属,则可以在论文中同时标注其实际所在单位和兼职单位,而且一定要将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有效通信地址表达清楚。(5)中文署名时,除确实难以译为中文姓名的作者姓名外,均要以中文姓名的形式署名,并尽可能不要混用中、英文姓名,如“刘11233海涛 黄田 CHETWYND D G 李曚 HU S J”就属于中、英文姓名混用,不大规范,可读性差一些。(6)对同一论文,中、英文署名在内容上必须完全一致,不要出现中、英文作者数量不一致、姓名不对应,中、英文单位数量不一致、名称不对应等严重问题。例如:同一作者的中文姓名是“张三”,而其英文姓名的中译名是“李四”;同一作者的中文单位名称是“北京……大学”,而其英文名称的中译名是“内蒙古……研究所”。这类问题已超出了规范的范畴,一旦出现了,就表明作者的治学态度有问题或编辑工作不到位。

2.3 摘要

国家标准GB/T 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对摘要(概要或内容提要)的定义为:“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能充分反映研究的创新点,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其表达须简洁明了,内容须充分概括,篇幅要合适(过长或过短均不合适),字(词)数一般不宜超过论文字(词)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相当于3000个单词)的论文,其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150个单词)。

国内、外科技期刊对摘要的写作要求很高,既要求简洁精练,又要求包含主要内容。随着学科专业的细分,编辑不可能了解每个专业,也不大可能就摘要中关于专业知识方面的论述进行很好的修改。因此,作者是写好摘要的最为关键的人物,必须掌握摘要的写作要领,当然编辑有责任帮助和指导作者写好摘要。2.3.1 摘要的特点

摘要有以下基本特点:①通常为一段(也可为多段),行文统一、连贯、简明、独立;②可顺序体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建议等;③各部分间的联系和转换在逻辑上非常严谨;④可很好地总结论文,无须添加论文涉及范围以外的新信息;⑤可为更加广泛的读者理解;⑥英文摘要多用被动语态,以弱化作者,强化信息;⑦格式体例非常规范,一般不出现图表、引文序号、式子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2.3.2 摘要的作用

摘要是论文的精华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摘要比论文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决定研究成果能否为科技界所承认。摘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整篇论文的前序,为读者提供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结论,以及创新点的简短概括,让读者尽可能快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读者通常先阅读摘要,然后判断是否值得花费时间阅读全文,以弥补只阅读题名的不足。现代科技文献信息浩如烟海,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介绍论文主要内容的重要任务。(2)作为检索期刊上和检索系统中几乎独立的短文,是检索的重点内容,无须查阅全文就可以被参考,能为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文档和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搜索、查询的重要手段,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摘要数据库越来越显示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水平和发展趋势。(3)作为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论文发表后检索期刊或各类数据库对高质量的摘要可不做修改或稍做修改就可直接利用,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因此摘要写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论文的检索率和被引频次。好的摘要对期刊和论文增加检索和引用机会、吸引读者、扩大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英文摘要更有特殊意义和作用,是国际间知识传播、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媒介。尤其是目前国际上各主要检索系统(如SCI,Ei等)的数据库对摘要写作质量的要求很高,英文摘要的质量已成为国际检索系统收录论文的基本标准。(5)摘要还有其他作用,如图书馆采购人员通过摘要对期刊或系列读物内容得出一个总体判断,一些组织或会议的网站、报纸等为其会员提供有关文章的摘要。

摘要的这些作用,均要求它对论文所报道或描述的科研成果进行准确可靠的描述、归纳、提炼和总结。论文发表的最终目的是要被别人参考,如果摘要写得不好,论文被收录、阅读、引用的机会就会减少甚至丧失。2.3.3 摘要的基本结构及内容

摘要本质上是一篇高度浓缩的论文,其基本结构与论文的IMRAD结构(见图1-3)是对应的。摘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梗概:(1)目的—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任务及所涉及的主题范围;(2)方法—所用的理论、技术、材料、手段、设备、算法、程序等;(3)结果—观测、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得到的效果、性能和结论;(4)讨论—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和应用,提出的问题、观点、理论等。假设、启发、建议、预测及今后的课题等内容也应列入此部分;(5)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和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

不同的摘要类型,以上要素的内容各有侧重,一般地说,报道性摘要中以上要素(2)、(3)、(4)相对详细,(1)、(5)相对简略,指示性摘要则相反。2.3.4 摘要的基本类型

按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三类。

1)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也称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用来全面、简要地概括和反映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数据)和结论,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信息,充分反映研究的创新之处。这种摘要相当于简介,不但包含研究目的、方法,还为读者提供研究结果、结论和建议,通常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科技论文如果没有创新的内容以及经得起检验的与众不同的方法或结论,是不大可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因此学术期刊或会议文集中的文章以及各种专题技术报告应优先选用报道性摘要,用较多的篇幅(一般以大约300个汉字或150个英文单词为宜)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

报道性摘要又分为传统型(或非结构式)摘要和结构式摘要两类。无论哪种摘要都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①主题(main topic as in title);②目的(purpose);③方法(methods);④材料(materials);⑤结果(results);⑥结论(conclusions)。传统型摘要中,上述要素以一定的逻辑关系连续写出,不分段落或以明显的标识加以区分。比较而言,这种摘要的段落不够分明,给编辑、审稿、阅读及计算机检索带来诸多不便。结构式摘要中,上述要素分段或以一定的标识给予区分,段落清晰、明了,便于审稿、编辑、阅读及计算机检索。传统型摘要示例如下。【1】优秀的抗压性能即高的坍塌压力已经成为新一代冠脉支架所应拥有的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怎样确定支架的设计参数值已变成了提高支架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使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集成的方法来优化支架的抗压力学性能。首先结合有限元模拟技术和RBF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坍塌压力和支架设计参数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模型。然后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架的结构使得支架的坍塌压力达到最大,在优化过程中依靠RBF神经网络评价GA中的适应度函数。数字实验的结果显示,RBF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的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地优化支架的力学性能。【2】Corporal punishment has been the focus of considerable study over the past decade. Some recent research suggesting that the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may have significant long-term negative effects on children having prompted increasing exploration and interest in the issue. We used tobit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data from the 2000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 to examine both the prevalence and the chronicity of spanking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parents. Mother's characteristics(e.g.,age,education)and neighborhood context did not show a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al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Among parents who used corporal punishment,being Protestant had a relatively large relationship with its use. Although children's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had some association with parent’s propensity to spank,findings suggest that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may be better understood as part of a constellation of behaviors relating to a parenting style. Further,findings indicate that it is easier to predict the incidenc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than to predict its frequency of use.

按包含上述要素的多少,又可将结构式摘要分为全结构式摘要和半结构式摘要。全结构式摘要包含全部应有的要素。1974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中心的Dr. R. Brian Haynes首先提出建立临床研究论文的结构式摘要,在 Dr. Edward J. Huth的倡导下,美国《内科学记事》(Annu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在国际上率先采用了这种摘要。Haynes提出的全结构式摘要包含以下8个要素:①目的(objective)—说明要解决的问题;②设计(design)—说明研究的基本设计,包括的研究性质;③地点(setting)—说明研究的地点和研究机构的等级;④对象(patients,participants,subjects)—说明参加并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性质、数量及挑选方法;⑤处理(interventions)—说明确切的治疗或处理方法;⑥主要测定项目(main outcome measures)—说明为评定研究结果而进行的主要测定项目;⑦结果(results)——说明主要的客观结果;⑧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的结论,包括直接临床应用意义。结构式摘要的观点更明确,信息量更大,差错更少,同时也更符合计算机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要求,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即烦琐、重复、篇幅过长,而且不是所有研究内容都能按以上8个要素来分类。于是,更多的科技期刊扬长避短,采用半结构式摘要。半结构式摘要也称为4要素摘要,包括目的(objective,purpose,aim)、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结构式摘要示例如下。【3】

目的 调查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 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北京3家大医院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3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 kg/2m(或白蛋白<30 g/L)为营养不足。在患者入院次日早晨进行NRS2002筛查,并调查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有1127例住院患者入选,其中971例(86.2%)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8.5%和22.9%。如果将不能获得BMI值的患者排除,则两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6%和20.1%。在258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93例(36.0%)接受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869例患者中,有122例(14.0%)接受了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5.6:1。结论 北京大医院中有相当量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肠外和肠内营养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以改善此状况。【4】Background and aims Mycorrhizal fungi play a vital role in providing a carbon subsidy to support the germin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orchids from tiny seeds,but their roles in adult orchids have not been adequately characterized. Recent evidence that carbon is supplied by Goodyera repens to its fungal partner in return for nitrogen has established the mutualistic nature of the symbiosis in this orchid. In this paper the role of the fungus in the capture and transfer of inorganic phosphorus(P)to the orchid is unequivocally demonstrated for thr first time.

Methods Mycorrhiza-mediated uptake of phosphorus in G. repen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patially separated,two-dimensional agar-based microcosms.

Result External mycelium growing from this green orchid is shown 33to be effective in assimilating and transporting the radiotracer P orthophosphate into the plant. After 7 d of exposure,over 10% of the P supplied was transported over a diffusion barrier by the fungus and to the plants,more than half of this to the shoots.

Conclusions Goodyera repens can obtain significant amounts of P from its mycorrhizal partner. These results provide further support for the view that mycorrhizal associations in some adult green orchids are mutualistic.

采用何种摘要形式需要根据各出版物的具体要求而定,目前国内不少科技期刊正从非结构式摘要向半结构式摘要过渡。

2)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也称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论点摘要,一般只用两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多用于综述性文献、研究简报、会议报告、图书介绍等。此类摘要可以包含也可以不包含研究目的和方法,但不提供研究结果、结论和建议等,篇幅一般以大约100个汉字或50个英文单词为宜,读者只有阅读全文才能对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的、大致的了解,才能得知具体的结果和结论。此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适用于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指示性摘要示例如下。【5】给出了可重构制造系统(RMS)的定义,分析了RMS与刚性制造系统(DMS)、柔性制造系统(FMS)的区别。建立了RMS的组成、分类和理论体系框图,将RMS基础理论概括为系统随机建模、布局规划与优化、构件集成整合、构形原理、可诊断性测度和经济可承受性评估6个方面,并提出了RMS的使能技术。【6】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methodology of large-eddy simulation applied to turbulent,reacting flows are reviewed,with specific emphasis on mixture-fraction-based approaches to nonpremixed reactions. Some typ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and the potential use of the methodology in application and the future outlook are discussed.

3)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较高的那部分内容,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篇幅以100~200个汉字或50~100个英文单词为宜。报道-指示性摘要示例如下。【7】二次调节液压混合动力车辆通过保证发动机工作于高效区以及回收和再利用制动能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相对于电动技术,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具有功率密度大和全充全放能力强的优点,但是较低的能量密度需要功率匹配和特殊控制策略来实现动力元件的最优工作方式。提出多目标优化方法识别液压混合动力车辆关键元件参数的最优解位置,设计液压再生制动策略和能量利用策略来回收和再利用车辆的制动能。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元件的参数匹配和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提高车辆在城市工况下的系统效率和燃油经济性。【8】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s conducted on the free surface flow in a Pelton turbine model bucket. Unsteady numerical simulations,based on the two-phase homogeneous model,are performed together with wall pressure measurements and flow visualizations. The results obtained allow defining five distinct zones in the bucket from the flow patterns and the pressure signal shapes. The flow patterns in the buckets are analyzed from the result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omentum transfer between the water particles and the bucket is performed,showing the regions of the bucket surface that contribute the most to the torque. The study is also conducted for the backside of the bucket,evidencing a probable Coanda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ucket cutout area and the water jet.

以上三种摘要类型可供作者选用,一般地说,学术论文应选用报道性摘要,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可选用报道-指示性或指示性摘要。一篇论文价值很高,创新内容很多,若写成指示性摘要,就可能会失去较多的读者。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在给作者退修论文时应提醒作者进行必要的修改。2.3.5 摘要规范表达一般原则

一般地,摘要规范表达有以下几方面原则。(1)摘要的篇幅应尽量简短。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研究背景信息的表达应尽可能简洁而概括,切忌把应在前言中出现的篇幅较长的内容写入摘要,而且不得有对论文的正文进行补充和修改的内容,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作者不要进行自我评价。(2)摘要的内容在正文中应该出现,但不宜简单地重复题名信息。例如:某论文的题名是“汽车碰撞仿真研究中点焊连接关系的有限元模拟”,其摘要的开头不宜写成“为了……,对汽车碰撞仿真研究中点焊连接关系的有限元模拟进行了研究”。(3)摘要应达到结构严谨、表达简明和语意确切。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其各部分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的每一语句都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4)中文摘要多用第三人称来写。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表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主题,不必用“本文”“作者”“我们”“笔者”“本研究”“本课题”“本课题组”等做主语,也不要出现“文中”“这里”等状语。(5)摘要中要使用公知公用的规范的术语和符号。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术语的词语,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摘要中的缩略语、简称、代号等,除了相关专业的读者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应先写出其全称。(6)除特别需要外,摘要中一般不要使用数学式和化学结构式,也不要出现插图、表格,不要列举例证,不要详细讲述研究或工作过程。(7)摘要中一般不要出现引文,但对于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文献的特别文献,可以在摘要中加以引用,涉及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应尽量列出其姓名。(8)摘要中应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句子表达应力求简单,要慎用长句,句子成分要搭配,还要正确使用量和单位。(9)除非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摘要中不要出现言过其实的不严谨的词句,如“本文涉及的研究工作是对过去……方面研究的补充(改进、发展、验证)”“本文首次提出了……”“本工作首次实现了……”“经检索尚未发现与本文类似的研究”等。2.3.6 英文摘要规范表达

中文摘要规范表达的原则多数适于英文摘要,但英文表达有其自己的特点、方式及习惯,英文摘要在表达上同中文摘要有较大差异。

1)英文摘要的时态

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应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基本不用进行时和其他复合时态。

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例如:“In order to study the rigidity coefficient…,the stress and strain model is concluded.”;“As a result,all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microstructure and the dimension accuracy satisfy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The result shows(reveals)…”;“It is found that…”;“The conclusions are…”;“It is suggested tha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that…”等。涉及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时,用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测、调查、医疗等过程)。例如:“The algorithms were developed with Visual C++,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se algorithms was verified through examples test.”;“The heat puls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stemstaflow of two main deciduous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in July and August,1996.”等。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一定范围内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的现象、结果等,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完成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但不是不可以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表示过程的延续性,强调过去发生的某事件(或过程)对现实所产生的影响,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例如:“However,subsequent research reports have not been presented.”;“Man has not yet learned to store the solar energy.”;“The fact is that after the experiments had been repeated like Table 3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d,we obtained the same conclusion,that the deviation of the value of k is very small.”

英文摘要语句表达时究竟采用何种时态应视情况而定,应该力求表达自然、妥当,大致应遵循以下原则。(1)介绍背景资料时,句子的内容若为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应该使用现在时,若是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则使用现在完成时。(2)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若采用“论文导向”,则多使用现在时,如“This paper presents…”,“This paper investigates…”,“This paper is to…”;若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时,如“This study presented…”,“This study investigated…”,“This study was to…”。(3)概述实验程序、方法和主要结果时常用现在时。例如:“The result shows…”;“Our results indicate…”;“We describe…”;“Extensive experiments show…”。(4)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时,臆测动词或may,should,could等助动词。

2)英文摘要的语态

英文摘要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摘要很短时,尽量不要随便混用语态,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语态。科技论文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在20世纪20—70年代曾经比较流行。现在仍有不少科技期刊强调或要求摘要中的谓语采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用来说明事实经过,至于事情是谁所为,无须一一证明。事实上,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采用被动语态为好;报道性摘要中,即使有些情况下动作承受者是无关紧要的,也需要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例如:“In this case,a greater accuracy in measuring distance might be obtained.”等。

现在也有不少科技期刊越来越多地主张摘要中的谓语尽量采用主动语态,理由是主动语态的表达更为准确,更易阅读,因而目前很多科技期刊提倡使用主动语态,国际知名科技期刊Nature,Cell等尤其如此。例如:“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比“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are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的语感要强,必要时“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也可以去掉而直接以“Introduce”开头。

摘要中的语句也可直接采用动词不定式开头。例如:“To solve…”;“To study…”;“To develop…”等。

3)英文摘要的人称

过去英文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十分普遍。例如:“The similarity included in mix machine/process routings of parts in 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RMS)is analyzed based on similarity science.”;“To describe…”;“To study…”;“To investigate…”;“To assess…”;“To determine…”;“In this paper,we have first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wide-use algebra on the presentation level.”等。

4)英文摘要常用句式

由于摘要的表达要求用词准确、层次清楚,因此掌握一些特定的规范表达方式或常用句式很有必要。摘要的类型很多,类型不同,写法也就不同,即使写同一论文的摘要,不同人也有不同的写法,但不论何种摘要,其组成部分的表达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遵循的。由于摘要各组成部分的内容不同,常用的表达方式也就不同。(1)引言部分。回顾研究背景的常用句式有:“We review…”;“We summarize…”;“We present…”;“We describe…”;“This paper outlines…”等。阐明写作或研究目的的常用句式有:“We attempt to…”;“For comparison purposes we present…”;“With the aim to…,we…”;“In addition to…,this paper aims to…”;“To…,we…”等。介绍重点内容或研究范围的常用句式有:“Here we study…”;“This paper includes…”;“This paper presents…”;“This paper focuses on…”;“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We emphasize…”;“This paper synthesizes…”;“The main emphasis of this paper is…”;“The paper lays particular emphasis on…”;“We draw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等。(2)方法部分。介绍研究或实验过程的常用句式有:“We use… to investigate…”;“We present an analysis of…”;“We tested…”;“We study…”;“This paper examines how…”;“Numer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 also…”;“This paper discusses…”;“This paper considers…”等。说明研究或实验方法的常用句式有:“We have developed…to estimate…”;“This study presents estimates of…”;“We…to measure…”;“…to be calculated as…”等。介绍应用、用途的常用句式有:“Our program uses…”;“As an application,we…”;“We uesd…”;“Using…,we show…”;“We apply…”等。(3)结果部分。展示研究结果的常用句式有:“We show…”;“Our results suggest…”;“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Our results show…”;“The results we obtained demonstrate…”;“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We present…”等。介绍结论的常用句式有:“We introduce…”;“By means of…we conclude…”;“We give a summary of…”等。(4)讨论部分。陈述论点和作者认识、观点的常用句式有:“The results suggest…”;“In this study,we describe…”;“We report here that…”;“We present…”;“…important findings that explain mechanisms involved in…”;“We expect…”等。阐明论证的常用句式有:“We showed…”;“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Our conclusions are supported by…”;“Here we provide evidence from…”;“Our studies indicate…”;“We find…”;“Finally,we demonstrate…”;“Here we present records of…”;“We clarify how…”等。推荐和建议的常用句式有:“The authors suggest…”;“We suggest…”;“The paper suggests…”;“We recommend…”;“We propose…”;“In this paper,…is proposed which…”;“I expect that…”等。

5)其他注意事项

英文摘要的规范表达还要注意以下事项。(1)表达要简洁,一些不必要的词句有时可以直接省略或通过改变句式来省略。例如“In this paper…”,“It is reported…”,“The author discusses…”,“This paper concerned with…”,“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show…”等在表意明确的情况下是可以省略或改变句式的。(2)要提炼出观点,将创新性内容和技术要点写出来,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术语来表达,切不可因为某些内容不好用英文表达就弃掉要点;简化背景信息陈述,背景信息应只包含新情况、新内容。(3)尽量简化一些措辞和表意重复的词语。例如“at a temperature of 250℃ to 300℃”应改为“at 250-300℃”;“at a high pressure of 200kPa”应改为“at 200kPa”;“discussed and studied in detail”应直接表示为“discussed”。(4)避免用长句,长句容易造成语意不清;避免单调和重复;避免连续使用多个形容词,名词,或形容词、名词来修饰名词,可用连字符连接名词词组中的名词,或使用介词短语,形成修饰单元。例如“The chlorine containing high melt index propylene based polymer”应改为“The chlorine containing propylene-based polymer of high melt index”。(5)注意冠词用法,不要随便省略冠词,尤其要避免漏用定冠词。当定冠词“the”用于表示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情况时比较容易掌握,但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要坚持“当用the时,读者能确切知道其所指”的原则。例如:“The author designed a new machine. The machine is operated with solar energy.”和“Molar mass M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mong various relevant parameters. The parameter Molar mass M was calculated with the following equation.”两句中的“the”不可省略。现在缩略语越来越多,要注意区分其前面的不定冠词“a”和“an”。例如:“an X-ray”中的“an”不要写成“a”;“an SFC”中的“an”不要写成“a”。(6)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例如:“Ten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 with Visual C++,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m is verified through examples test.”中的首词“Ten”不要写成“10”;“More than 20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built in this test.”或“Over 20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built in this test.”,不要写成“20 more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built in this test.”(7)避免单复数不分。一些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容易造成谓语形式出错。例如:“The data are shown in Table 2”中的“are”不要写为“is”(data是复数形式,其单数形式是datum,很少用);“Literature does not support the need for removal of all bone and metal fragments.”中的“Literature does”最好不要写成“Literatures do”(Literature指文献时是不可数名词,一般不用复数形式)。(8)可用动词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例如:“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s was measured.”不要写为“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ade.”(9)组织好句子,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而且用重要的事实开头,尽量避免用辅助从句开头。例如:①“When the pigment was dissolved in dioxane,decolorization was irreversible after 10h of irradiation.”不要写为“The decolorization in solutions of the pigment in dioxane,which were exposed to 10h of irradiation,was no longer irreversible.”②“Power consumption of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 was determined from data obtained experimentally.”不要写为“From data obtained experimentally,power consumption of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 was determined.”(10)尽量少用特殊字符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式,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应给出全称。例如:为了方便想用“GERT”这个缩略语代替其全称“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时,在其首次出现时应该表达为“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GERT)”,再次出现时才可直接使用其缩略语“GERT”。2.3.7 中英文摘要内容一致性

从摘要的功能来看,科技论文的中文摘要与相应的英文摘要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即阅读中、英文摘要获得的信息应该是相同的。多数中国作者撰写摘要时,通常先写中文摘要,然后再将其译成英文摘要,如果中文摘要不完整、不规范,由其翻译而来的英文摘要就很难完整、规范。再加上中国作者群的英文写作水平差异较大,在英文摘要中出现的问题就相对多一些。另外,中、英文摘要的读者对象不同,前者的读者对象一般为国内科技工作者(中文读者),后者的读者对象一般为国外科技工作者和国际检索系统的编辑(英文读者),中文读者看了中文摘要后,不清楚或不详之处还可从论文全文中获得有关信息,但英文读者很难看懂或根本看不懂中文,英文摘要就成了其获得论文信息的唯一渠道。况且,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别,中国学者撰写论文时一般不注重突出表现自己的贡献,而西方学者恰恰相反,撰写论文时总是很明确地突出自己的贡献、创新和独到之处,西方读者在阅读论文时也总是特别关注论文的创新和独到之处,对没有创新和独到之处的论文就认为不值得去读。

有的出版部门强调中、英文摘要内容的一致性,出发点是好的,但编辑让作者按本来就写得不规范的中文摘要来修改英文摘要以保证它们在内容上的一致性,则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在摘要撰写很不规范的情况下强调中、英文摘要内容的一致性是没有意义的,而先实现中、英文摘要内容的完整性和表达的规范性,再实现其一致性才是正确的。

写出规范和完整的中、英文摘要并使其内容一致,作者的正确做法有以下三种。(1)先写中文摘要后写英文摘要。先写出完整和规范的中文摘要,再将其译成规范、标准的英文摘要,对译好的英文摘要做适当的修改、补充、完善,并进行语言润色,然后再对中文摘要进行相应的适量修改。(2)先写英文摘要后写中文摘要。先写出完整和规范的英文摘要,再将其译成规范、标准的中文摘要,对译好的中文摘要做适当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然后再对英文摘要做相应的修改并进行语言润色。(3)同时写中、英文摘要。写中文摘要时要考虑英文摘要的表达,写英文摘要时要考虑中文摘要的表达,写好后再分别给予语言润色,最终写出完整和规范的中、英文摘要,但不强调中、英文摘要在内容上完全一致。

为了加工出规范的摘要并保证中、英文摘要内容的一致性,编辑的正确做法是:首先检查中、英文摘要的内容是否一致,若一致,再分别检查二者的表达是否规范,对摘要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通知作者修改,或直接进行修改;若不一致,就选出中、英文摘要中写作较为规范的摘要,对选出的摘要进行修改或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通知作者对此选出的摘要进行修改,并要求作者将修改后的摘要翻译为另一摘要。

出版部门受理的稿件中,摘要写作往往存在诸多问题,不仅不能体现摘要在科技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功能,而且反复退修还会拖延稿件处理周期,影响科研成果的发表时效。广大作者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2.3.8 不规范摘要示例

目前摘要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摘要类型不明确;结构和内容不完整(如缺少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等),篇幅偏短;过多重复前言中的内容;照搬正文中小标题或结论部分的语句;内容不浓缩、不概括,表达冗余,篇幅过长;出现了不必要的引文或式子;中、英文摘要内容很不一致;无独立性与自明性。以下给出几个不规范摘要示例。【1】各调度规则的性能依赖于特定的系统配置、任务特征、运行状态及选取的性能指标,因此在制造过程的不同时刻、不同地点动态选择不同的分派规则,可以使调度性能得以改善。文中提出一种将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过程仿真相结合的调度规则求解方式,它利用过程仿真所得的各单项指标为基础数据,进而以一种集成层次分析法和方案模糊评判的决策优化方法求取适应度函数值,并以遗传算法进行整体优化,从而完成特定生产环境下的调度规则选择问题。另外,为了减少串行遗传算法不切实际的解答时间,以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PGA)代替传统遗传算法,从而保证了最终解在时间上和质量上的可行性。

此摘要中的第一句话为研究背景信息,与论文主题的关联不够紧密,而且研究目的没有明白地表示出来;还存在语言不够精练等问题。此摘要修改后规范多了:为完成特定生产环境下的调度规则选择问题,提出一种将遗传算法(GA)与过程仿真相结合的调度规则求解方式。在该求解方式中,遗传算法采用分段整数编码,每个染色体都代表一组可用于描述具体调度方案的规则组合;遗传操作包括选择、交叉、变异三种类型;为获得适应度函数值,利用基于某扩展Petri网的生产过程模型进行仿真,以在每一代种群中,得到与每个染色体相对应的各项性能指标值,进而以一种集成层次分析法(AHP)和方案模糊评判的决策优化方法求取相应的适应度函数值。另外,为了改善串行遗传算法(SGA)不切实际的解答时间,用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PGA)代替传统遗传算法,保证了最终解在时间、质量上的可行性。【2】众所周知,半导体器件的各种特性参数都是温度的灵敏函数[诸如ls(T),B(T),C1(T),Cp(T)……]。集成电路将大量元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电路工作时,元件功耗将产生热量,沿晶片向四周扩散。但是由于半导体片及基座材料具有热阻,因此芯片上各点温度不可能相同。特别对于功率集成电路,大功率元件区域将有较高温度,所以在芯片上存在着不均匀的温度分布。但是为了简化计算,一般在分析集成电路性能时,常常忽略这种温度差别,假定所有元件都处于同一温度下。例如通用的电路模拟程序—SPICE就是这样处理的。显然这一假定对集成电路带来计算误差。对于功率集成电路误差将更大。因此,如何计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温度分布,如何计算元件温度不同时的电路特性,以及如何考虑芯片上热、电相互作用,这就是本文的目的。本文介绍集成电路的热模拟模型,并将热路问题模拟成电路问题,然后用电路模拟程序求解芯片温度分布。这样做可以利用成熟的电路分析程序,使计算的速度和精度大为提高。作者根据这一模型和算法,编制了一个YM-LiN-3的FORTRAN程序,它可以确定芯片温度分布,也可发现计算元件处于不同温度时的电路特性,该程序在微机IBM-PC上通过,得到满意结果。

此摘要应写为传统型摘要,不必分段,另外还存在篇幅过长、废话太多、语言不简洁、语法错误较多、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此摘要修改后篇幅大大缩减,表达也非常规范:为计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温度分布以及元件温度不同时的电路特性,介绍集成电路的热模拟模型和算法,在考虑芯片上热、电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将热路问题模拟成电路问题,并用电路模拟程序求解芯片温度分布。这样做可以利用成熟的电路分析程序,计算速度和精度大为提高。根据该模型和算法,编制了FORTRAN程序,用该程序可以确定芯片温度分布并发现计算元件处于不同温度时的电路特性。在微机IBM-PC上对该程序进行了实验,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3】虽然当前已有一些方法用于齿轮的故障诊断中,但效果并不太好。目前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寻找一种在精度,灵敏度,抗干扰性和计算的简洁性等综合性能上更优的新方法。能量算子解调法(EOSA)是在研究语音信号产生机理时受到某些现象的启发而构造出来的一种新的解调方法。这种方法使用的非线性差分算子,通过优化它的差分方程:选择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长度以及固定重要点的加权系数,就得到了一种新的解调方法—能量算子优化解调算法。最后该方法被成功地将应用于齿轮的断齿和疲劳裂纹的诊断中。从而为机械信号的解调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此摘要存在概念混乱(如技术、方法和算法不分),作者所做工作和创新性不突出,语言松散,语法错误,标点不正确及自我评价等问题。此摘要修改后规范多了:针对当前一些已有方法用于齿轮故障诊断中效果并不理想的现状,研究了一种在精度、灵敏度、抗干扰性和计算简洁性等综合性能上更优的能量算子解调方法。该方法是在研究语音信号产生机理时受到某些现象的启发而构造出来的,使用非线性差分算子,通过优化其差分方程(选择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长度以及固定重要点的加权系数)就可得到新的能量算子优化解调算法。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齿轮的断齿和疲劳裂纹的诊断中,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对齿轮故障诊断的有效性。【4】为了改善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本文给出一种基于金字塔模型的PPSO算法,并应用于求解以国际商业通信卫星(INTELSAT-III)舱为背景的布局优化问题。给出如下三种改进方法:基于金字塔模型的多种群搜索,粒子的自适应避碰和退化粒子的变异。在简化的该卫星舱的布局算例数值实验中,通过本文算法与全局版PSO和局部版的环形、超立方体PSO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计算效率和成功率。

相应的英文摘要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is emerging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swarm intelligence,which has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many field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global search ability of PSO,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on pyramid model(PPSO for short)is presented to sol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such as the layout design of a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mmunication satellite(INTELSAT-Ⅲ)cabin. 3 methods are developed here,(1)Population diversity is maintained by searching synchronously solution space of multi-swarms based on pyramid model;(2)Particles'velocities are adjusted dynamically according to their deformation of collision;(3)Mutation operation is applied to the particles which lost search ability. The performance of PPSO is compared to global version PSO,ring and Neumann PSO of local version in the numerical examples of the layout design of this satellite cabin,demonstrating its feasibility and availability.

以上摘要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中、英文摘要内容不一致;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首次出现时没有写出全称;数字置于句首;语言不够简洁精练;有语法错误。此摘要修改后规范多了:为改善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全局搜索能力,给出一种基于金字塔模型的多种群粒子群算法(PSO based on pyramid model,PPSO),并应用于求解以国际商业通信卫星(INTELSAT-III)舱为背景的布局优化问题。给出基于金字塔模型的多种群搜索、粒子的自适应避碰和退化粒子的变异三种改进方法。在简化卫星舱布局算例数值实验中,将PPSO的性能同全局版PSO和局部版PSO(包括环形和冯·诺依曼形PSO)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PSO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效率和成功率。To improve the global search ability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a multi-population PSO based on pyramid model(PPSO)is presented. Then,it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layout optimization problem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mmunication satellite(INTELSAT-Ⅲ)module. Three improvement methods are developed,including multi-population search based on pyramid model,adaptive collision avoidance among particles,and mutation of degraded particles. In the numerical examples of the layout design of this simplified satellite module,the performance of PPSO is compared to global version PSO and local version PSO(ring and Neumann PSO). The results show that PPSO has higher computational accuracy,efficiency and success ratio.2.3.9 Ei对英文摘要规范写作的要求

目前,一些作者撰写的英文摘要通常较为粗糙,离参与国际交流的要求相距甚远。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英文写作水平有限或投入写作的精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大多数作者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和国际惯例不甚了解。下面主要介绍《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对英文摘要规范写作的要求,供读者参考。

1)英文摘要规范写作要求

英文摘要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一般不超过150个英文单词),将论文的目的(purposes)、主要的研究过程(procedures)、所采用的方法(methods)、得到的主要结果(results)和得出的重要结论(conclusions)表达清楚,如有可能还应尽量提一句论文结果和结论的应用范围及应用情况。也就是说,要规范地撰写英文摘要,作者必须清楚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②本文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③本文的主要结果与结论;④本文的创新与独到之处。

2)英文摘要各部分规范写作

英文摘要的写作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但一般来说它是对原始文献不加诠释或评论的准确而简短的概括,并能反映原始文献的主要信息。(1)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这部分主要说明作者写此论文的目的或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一篇规范的英文摘要,一开头就应该把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非常明确地交代清楚,必要时可利用论文中所列的最新文献简要地介绍前人的工作,但这种介绍一定要非常简练:不谈或尽量少谈背景信息;避免在第一句话重复使用题目或题目的一部分。(2)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这部分主要说明作者的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也包括众多的边界条件以及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过程与方法的阐述在英文摘要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头交代了要解决的问题之后,接着要回答的自然就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且最后的结果和结论也往往与研究过程及方法密切相关。大多数作者在阐述过程与方法时,常常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只进行定性描述,读者很难清楚了解论文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在说明过程与方法时,应结合论文中的数学式、实验框图等内容来进行阐述,这样既可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又可给那些看不懂中文(但能看懂数学式、图表等)的英文读者以一种可信的感觉。(3)主要结果与结论。这部分代表着论文的主要成就和贡献,论文有无价值以及是否值得阅读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获得的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因此,在撰写结果和结论部分时,一般要尽量结合实验结果或仿真结果的图、表和曲线等内容来加以说明,使结论部分言之有物,而且有根有据;同时,对那些看不懂中文的英文读者来说,通过这些图表并结合英文摘要的介绍,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论文的结果和结论,论文的结论才有说服力。(4)创新与独到之处。这部分要点出论文的创新和独到之处,如有可能,在结尾部分还可以将论文的结果与他人最新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突出论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独到之处。

3)英文摘要文字效能提高

Ei编辑部非常看重英文摘要的文字效能,提出了提高这种效能的两个原则:摘要中只谈新的信息;尽量使摘要简洁。总的原则是,应尽量删去摘要中所有多余的词、句。目前,大多数作者在英文写作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所写的英文摘要离要求相距甚远。有的作者虽然写出了很长的英文摘要,但文字效能较低,多余的词、句很多;有的作者写的英文摘要很短,但也存在多余的词、句。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英文摘要的句法要遵守以下一般原则:①尽量使用短句;②描述作者的工作一般使用过去时态(因为工作是在过去做的),但在陈述由这些工作所得出的结论时应该使用现在时态;③一般都应使用主动语态,如“A exceeds B”的表达比“B is exceeded by A”的表达更好。(2)英文摘要篇幅的缩短按以下方法进行:①取消不必要的句子;②简化通用词的表达;③取消或减少背景信息;④只表述新情况、新内容,过去的研究细节可以取消;⑤不说废话;⑥不写作者的未来计划;⑦尽量简化一些措辞和重复单元;⑧摘要的第一句话要避免与题目重复;⑨不要出现包含诸如“图×”“表×”“文献×”等的表述。(3)英文摘要的文体风格要达到以下要求:①完整、清楚、简明,尽量用简短、词义清楚并为人熟知的词语,尽量用短句,避免句型单调;②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的工作,一般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的结论,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③可用动词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用动名词;④不要误用、滥用或随便省略冠词;⑤避免用长系列形容词或名词来修饰名词;⑥不用俚语、外来语表达概念,应当使用标准英语;⑦不使用文学描述手法,文词要纯朴无华;⑧涉及他人的成果尽量列出其姓名;⑨词语拼写使用英美拼法均可,但每篇论文须保持一致;⑩对于大众所熟知的缩略语可直接使用,缩略语首次出现时一般要先写出其全称。

2.4 关键词

关键词(Keywords)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计算机检索及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题名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够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应为规范的术语,通常位于摘要之后。早在1963年,《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简称CA)从第58卷起就开始采用计算机编制关键词索引,实现了快速检索文献资料的主题。在科学技术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术界早已约定利用主题词来检索最新发表的论文。发表的论文若不标注关键词,文献检索数据库一般就不会收录此类论文,读者也就不会检索到。一篇论文的关键词选用是否恰当关系到该论文能否被检索及其成果利用率的高低。2.4.1 关键词分类

关键词包括叙词(也称正式主题词或主题词)和自由词两类。叙词是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和专业性词表中,可专门用于标引或检索文献主题概念而从自然语言的主要词汇中挑选出来并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专业性词表主要有:《医学主题词表》(《MeSH主题词表》,MeSH为Medical Subject Headings的缩写);《航空航天叙词表》(《NASA叙词表》,NASA为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的缩写);《核科学技术叙词表》(《INIS叙词表》,INIS为International Nuclear Information System 的缩写);《工程与科学词汇叙词表》(《TEST叙词表》,TEST为Thesaurus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Terms的缩写)等。自由词是指反映论文主题中新技术、新学科尚未被主题词表收录的新产生的术语,或在叙词表中找不到即还没有规范化的词或词组。2.4.2 关键词标引

关键词标引是对文献和某些有检索意义的特征(如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实验设备等)进行主题分析,并利用主题词表给出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进行主题分析是为了从内容复杂的文献中通过分析找出构成文献主题的基本要素,准确地标引所需的叙词。标引是检索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标引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检索。科技论文应按叙词的标引方法标引关键词,尽可能将自由词规范为叙词。关键词标引可按GB/T 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及论文题名的人名、地名也可作关键词(自由词)标出。

1)基本原则

关键词标引应遵循专指性原则、组配原则和自由词标引原则。(1)专指性原则。专指性指一个词只能表达一个主题概念。若在叙词表中能找到与主题概念直接对应的专指性叙词,就不允许选用词表中的上位词或下位词;若在叙词表中找不到与主题概念直接对应的叙词,而词表中的上位词确实与主题概念相符,即可选用该上位词。例如:对于“飞机防火”这一主题概念,在叙词表中可以找到与其相应的专指词“专机防火”,那么就应该优先选用“专机防火”,而不得选用其上位词“防火”标引,也不得选用“飞机”与“防火”这两个主题词的组配标引。(2)组配原则。组配指概念组配,包括交叉组配和方面组配两类。交叉组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可以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喷气式垂直起落飞机”,可用“喷气式飞机”和“垂直起落飞机”这两个泛指概念的词确切地表达叙词表中没有的专指概念;“肾结石”可用“肾疾病”和“结石”这两个叙词表示一个专指概念。方面组配指一个表示事物的叙词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可以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信号模拟器稳定性”可用“信号模拟器”与“稳定性”组配,即用事物及其属性来表达专指概念;“彩色显像管荧光屏涂覆”,可用“彩色显像管”“荧光屏(电子束管)”和“涂覆”三个词组配,即用事物及其状态、工艺过程三个方面的叙词表达一个专指概念。

在组配标引时,要优先考虑交叉组配,然后考虑方面组配。参与组配的叙词必须是与文献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最邻近的叙词,以避免越级组配;组配结果要求所表达的概念要清楚、确切,只能表达一个单一的概念。如果无法用组配方法表达主题概念,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词或相关叙词标引。(3)自由词标引原则。自由词标引指用叙词以外的词进行标引。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允许采用这种标引方式:①主题词表中明显漏选的主题概念词;②表达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等中新出现的概念;③主题词表中未收录的地区、人物、产品等名称及重要数据名称;④采用组配原则其结果会出现多义的概念。自由词应尽可能选自其他词或较权威的参考书、工具书,所选用的自由词必须概念明确、简洁精练、实用性强。采用自由词标引后,应及时做好记录,必要时可向叙词表管理部门反映。

2)标引方法

关键词标引的一般选择方法或步骤为:①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和通阅全文,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弄清论文的主题概念和中心内容;②尽可能从论文题名、层次标题、摘要及正文的重要段落中选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词组;③对选出的词、词组排序,对照叙词表确定这些词的类别,即找出哪些可直接作为叙词标引,哪些可通过规范化变为叙词,哪些可组配成专指主题概念词组,哪些需要用自由词标引。

例如:“可重构制造系统中工件路径网络生成方法”一文的关键词有6个,分别为“可重构制造系统、路径网络、自动导引小车、多工艺路线、虚拟制造单元、设备布局”,其中前面两个选自论文题名,后面几个则是从论文层次标题和正文内容中选出的,补充了论文题名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加大了论文所涉及概念的表达深度。

关键词标引时,应该用好《汉语主题词表》及其他主题词表、叙词表,标引过程应该仔细查表,切忌主题概念分析和词的组配有误;还要恰当选用自由词,只要是表达主题概念所必需的都可作为自由词标引,并列入关键词,但要控制自由词标引的数量。

2.5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论文的主要篇幅,主要回答“怎么研究”这个问题,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反映。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预期目标,并要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论文内容的创新性和首创性,按层次标题(层次标题是连接正文各组成部分和内容的骨架)行文,分层深入,逐层剖析。2.5.1 正文的内容和组成

正文的内容和组成往往因学科、选题、论文类型及具体内容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对其没有硬性的统一规定。总体上说,科技论文的正文主要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具体可包括调查与研究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资料、加工整理过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得出的结论等,其中结论可单独设一部分(或一节)展开叙述,也可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地选用其他内容来确定正文的方案和组成部分(如合并一些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应是正文的关键内容和组成部分。

论文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形式上表现为段落的划分,即正文分为几个大的逻辑段落,一个逻辑段落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的分标题或小标题,每个段落列什么标题没有固定格式。2.5.2 正文的层次标题

正文的层次标题是除题名之外的各级标题,在结构形式上使整个论文的内容层次分明,在内容上是对每节中心内容的概括。

科技论文层次标题的划分、编号和排列通常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连续编写,不同层次的两个层次号码间用下圆点“.”分隔,即一级标题的编号为1,2,…,二级标题的编号为1.1,1.2,…;三级标题的编号为1.1.1,1.1.2,…;以此类推,通常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但终止层次的号码之后不加圆点。各层次标题一律编码,标题序号一般左顶格排写,最后一个数字之后加适当的空距接排标题。有的出版物要求论文引言部分的标题用数字“0”编号。

在写作要求方面,层次标题同论文题名一样,应简短明确,既能概括本层特定内容,又能突出中心,一般宜用词组。应遵循以下原则: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只反映同一层次的内容;同一层次的各段内容是否列标题最好一致,不要有的列,有的不列。2.5.3 正文的表达方式

正文写作有议论、叙述和说明三种表达方式,其中议论在科技论文中最为常见。

1. 议论

议论是一种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对客观事物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表达方式,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议论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对议论的写作要求是:论点要正确鲜明,论据要典型充实,论证要符合逻辑。

论点(也称论断)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所提出的自己的主张、见解、判断或设想。一篇论文一般有一个中心论点和若干分论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中心论点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论点,既是论证的出发点,又是论证的归宿点,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不同分论点组成一个相互依赖、密切联系的整体,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来支持、证明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的论据。对论点的写作要求是:正确、新颖、鲜明、集中、深刻。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是作者从大量信息中经过反复推敲后精选、加工出来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是形成论点的基础,是支持论点的支柱,作者只有积累了足够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才可以动手撰写论文。论据的材料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理论论据,包括定义、原理、定律、公理、规律、公式等;另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现实材料、实验结果、典型事例、调查报告、历史事实、工作经验以及统计数据等。对论据的写作要求是:必须为论点服务,必须真实可靠、充实丰富、新颖生动、典型有力、表达简明。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也是用正确的推理和具体的事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论证是通过科学思维发现真理的重要形式,不仅要合乎逻辑,体现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论证分为两类:一类是立论—以阐述正确论点为主,用充分的论据证明作者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另一类是驳论(也称反驳)—以对反面论点的驳斥为主的方式,用充分的论据证明别人观点的错误性。对论证的写作要求是:抓住要害,揭示本质规律,用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论证过程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不能偷换概念,不能以偏概全,要做到材料和观点的高度统一;在驳论时要以理服人,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论证有四种方法: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反驳论证。

1)归纳论证

归纳论证(例证法或事实论证)是由若干个别、特殊的事例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一些个别事例的分析与研究,归纳其共同属性,综合其共同本质,得出带有普遍性的论点,归纳的对象可以为若干独立的事实、某一事物的若干方面或某一事物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一般来说,在需要从已经掌握了的大量事例中探索出一个共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情况下宜运用归纳论证。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每隔5年知识的失效率为25%,到70年代,达40%……新技术的研究周期大大缩短,例如,纸从发明到广泛使用历时1000年,蒸汽机花了80年,飞机花了20年,而激光只花了2个月!事实告诉我们:人的聪明才智,正经受着严重挑战。

上例运用归纳论证,基于大量事例(数据)归纳出“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知识失效率也随之越来越高”的结论。归纳论证在科技论文写作中应用广泛,运用时要注意,列举的事实必须正确、真实,具有代表性,避免出现罗列材料、堆砌事例的现象。

2)演绎论证

演绎论证(引证法或事理论证)是以一般事理为论据来论证个别事物,从而推导出新的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由某一科学原理或公认的道理推出一个新的结论,反映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演绎论证在逻辑学中称为三段论式,大前提是一般性的原理原则,小前提是论证的个别特殊的对象,结论是推导出的特殊事物的结论。例如:按照相似性理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均可视为是由一定要素构成的系统,每个系统均存在不同于其他系统的具体属性和特征(以下简称特性),但在不同类型、层次的系统间可能存在某些特征值可能会有差异的共有特性。当系统间存在共有特性且特征值有差异时,则对应的共有特性称为相似特性;当系统间存在相似特性时,则可认为系统间存在相似性。相似性本质源于系统间存在的客观特性的相似性,是不依赖于人的感性认识而存在的。……在系统要素间存在共有特性而相应特征在数值上存在差异特性的要素定义为相似要素,系统间存在一个或多个相似要素(或相似特性)便在系统间构成一个或多个相似元。系统间相似要素和相似要素间相似特征的计算可基于集合论来进行,即用数学中的集合表示系统,集合中的元素表示系统的要素。可重构制造系统(RMS)中的多工艺路线表现为由当前生产周期的生产任务决定的工件加工信息,将每种工件的这种信息整体视为一个系统W,将i工件类别p、工艺路线r和加工量n视为系统的构成要素(i为工件种类数),则iii多工艺路线可表示为一个三元组W=[p,r,n],将设备序号作为r的要素iiiii(即W的子要素,可视作r的特征值),以某工厂3种工件的多工艺路线为例,ii则有r=[1,2,…,9],r=[11,12,…,13],r=[1,2,…,13]。123r~r间存在一些相同设备序号即相同要素,故它们间存在相似元(i,13j=1,2,3,且i≠j),r间共有设备越多,则r间相似程度越大……ii

上例运用演绎论证,基于相似性理论论证分析了RMS中多工艺路线的相似性。运用演绎论证时要注意:作为论据的大前提必须是正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否则就会推出错误的结论。演绎论证的说服力最强,科技论文中大量数学式的推导常用此法。

3)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通过对两个同类或相似事物作比较而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这种方法从已知事物的某种属性推论出相类似的另一种事物也会有某种属性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具有启发人的思维、思路,帮助人们提出科学假设的优点。例如:就链式裂变反应而言,原子反应堆的确与原子弹同出一辙。有人以此为理由,认为原子反应堆中装有大量的核燃料,万一发生核爆炸,那就祸患无穷,其实这种忧虑是大可不必的。打个比方吧!用一根火柴可以点燃茅台酒,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点燃啤酒。这是因为茅台酒中的酒精浓度在60%以上,而啤酒中的酒精含量只有百分之几。同样理由,原子弹用的核炸药含铀-235在90%以上,而一般轻重水反应堆中用的核燃料一般含铀-235仅为百分之几。原子弹中巨大的能量是在一刹那间(百分之几秒内)迸发出来的,而原子反应堆中能量积累过程却要比原子弹慢得多。因此,万一原子反应堆失去控制,也绝不会像原子弹那样产生核爆炸,顶多造成核燃料熔化、反应堆解体,而对此在设计反应堆时就采取了防范措施。

上例运用类比论证,从几个方面对原子反应堆与原子弹进行了比较,得出原子反应堆与原子弹不可相提并论的结论。注意:类比论证的结论虽缺少实践验证,但在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中是必不可少的论证方法。

4)反驳论证

反驳论证是以充分的论据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证明其观点错误的方法。反驳论证时既要研究对方所采用的论证方式是否合理,是否遵守逻辑推理规则,又要推敲对方论点的整体,分析整体中各部分是否协调、匹配,从中挖掘问题,寻找矛盾、漏洞和谬误之处,最终进行反驳使对方观点瓦解。

2. 叙述

叙述是用来交代与揭示某一事物或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的表达方式。叙述时需要交代清楚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结果六个要素,即通常所说的叙述六要素。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行文方式,凡是需要交代过程、显示发展和反映变化的地方均要使用这种方式。

3. 说明

说明是使用简洁的语言把实体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功能、成因、关系,以及抽象事物的概念、特点、原理、演变、异同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分为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分解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等类别。说明的写作要求是:内容科学、表述明确、态度客观。2.5.4 正文的基本要求

正文应该达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主题鲜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②内容充实,实事求是,数据准确;③文字简练,语言规范,避免重复;④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形式与内容一致;⑤注意保密,对需要保密的资料做技术处理。写作或编辑正文时,要注意以下三个基本点。(1)抓住基本观点。要始终以作者的基本观点为轴线,用材料(事实或数据)说明观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观点不是作者头脑里固有或主观臆造的,而是来自客观实际以及对反映客观事物特征的材料的归纳、概括和总结。在基本观点上,对新发现的问题要详尽分析、阐述并严密论证,否则很难得出有价值的、正确的结论,难以说服读者,更不会为读者所接受;而对一般性的问题只需作简明扼要的叙述,对与基本观点不相干的问题则完全不要写进来,哪怕只有一词一句。(2)强调准确性。要特别强调准确性、科学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绝不能弄虚作假,也不要粗心大意,数据的采集、记录、整理和表达等都不要出现错误。叙述事实,介绍情况,分析、论证和讨论问题时,遣词造句要准确,避免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和词不达意。式子、数据、图表及文字、符号等的表达都要准确无误,避免出现任何细小的疏漏。(3)注重规范性。要特别注重规范性,实现技术、文字细节等方方面面的规范性。例如:不用华丽的词藻来行文;不脱离事实和数据来阐述;对能用简要文字表达明白的就不要用其他表达形式;对用文字不易表达明白或表达起来较为困难而用图表表达又较为容易的就不要强用文字来陈述;不用图形和表格重复地反映同一组数据;不错引或重引数据;对所引文献要标明出处。2.5.5 正文的常见问题

正文写作和编辑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下面只列出部分常见的问题。(1)物理量和计量单位的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量和单位》的规定,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的使用有时没有考虑行业习惯。(2)对技术方法没有交代或交代不清楚,使审稿者和读者难以判断作者究竟使用了何种技术方法及实验结果,是否与他人已有结果重复。(3)在讨论或结论部分中简单地重复各个段落的结果,没有指出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普遍性及其理论和实用价值。(4)插图、表格和文字选用不当,没有采用哪一种最能简捷地表达清楚就采用哪一种的原则,有时还会同时用二者或三者重复表达同一问题。(5)对图表没有精心设计和安排;出现了可有可无或含义类同的图表;没有很好地贯彻图表随文给出的原则(正确的做法是将图表尽可能编排在第一次提到它的段落的后面);没有尽可能将同一图表或同一类只有排在一起才能较高表达效果的图表编排在同一视觉版面上。(6)用教科书式的写作方法,对已有知识重新描述和论证;未标注参考文献;对所用数学方法和式子过分地给出了不必要的细节推演;必要时未采用附录的形式。(7)语言表达不规范,语句不通顺、不简洁,术语不规范、准确,语句或段落前后不连贯,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

2.6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或绪论)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开场白),介绍论文写作的背景、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及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等,交代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所做工作的意义,目的是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让读者对论文中将要阐述的内容有心理准备。引言有总揽论文全局的重要性,是论文中非常难写的部分之一。

引言内容的安排可以有较大的伸缩性,但基本内容应包括研究背景、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目的等。通常先介绍范围较宽泛的一般性事实,为说明研究工作与过去工作的关系,须回顾国内外研究历史(文献回顾或文献综述),并对研究情况作横向比较,写明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所做的工作及存在的空白或不足。然后将重点逐渐转入与论文所探讨的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主题,指出有某个问题或现象仍值得进一步研究,进而将焦点转到要探讨的研究问题上。最后阐述研究目的,将作者的研究任务具体化,还可根据情况说明作者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的贡献或创新。对篇幅较长、结构复杂的论文,其引言的结尾部分还应有简略说明研究的主要结论及论文构架的内容。

对引言的篇幅无硬性的统一规定,应视论文篇幅及内容表达需要来确定,一般为1000个汉字,长的可以达到10 000个汉字,甚至更多,短的可以不到10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作用。2.6.1 引言规范写作原则

引言规范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全面,逐次展开;开门见山,不绕圈子;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引言的规范写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要按引言写作要求和内容逐渐展开,不要将引言写成摘要的注释,不要重复摘要的内容,也不要在引言中展开讨论。(2)要视论文类别及研究领域来确定文献回顾的长度(通常至少需要一个或两个段落),如果研究主题为许多其他学者曾经探讨的问题,则应该引用、讨论较多的文献;相反如果作者只是讨论别人最近才提出的问题,则可能引用、讨论少量的文献即可。(3)要区分所指出的“存在的问题”的类别,并采用相应的叙述方法。一般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类别:①以前的学者尚未研究或处理不够完善的重要课题;②过去的研究衍生出的有待探讨的新问题;③以前的学者曾经提出的互不相容而且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④可以扩充到新的题目或领域中的过去的研究成果;⑤可以扩展到新的应用范围内的以前提出的方法或技术。(4)要慎重而有保留地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及自己研究的创新。可以使用“限于条件”“目前研究甚少”等谦虚用语,但不必对自己的研究或能力过谦。不宜用“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求指教”和“抛砖引玉”等客套用语;也不要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除非是事实的情况下,一般不用“首次发现”“首次提出”“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评价式用语。(5)要繁简适度地阐述研究背景,对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的阐述要准确、简洁、清楚,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练。由于读者一般已具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复述潜在读者早已明白的一般性知识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容易使人厌烦,但如果对必要信息的叙述过于简略,则容易使读者感到突兀。通常不必将一般教科书中的已有知识写进引言。(6)要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优先引用相关研究的经典、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文献,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关文献,甚至是对作者研究工作具有某种重要“启示”性意义的文献,也不要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7)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强调作者在本次研究中的重要发现或贡献,让读者顺着逻辑的演进阅读全文,不要故意制造悬念。(8)要使用规范的名词、名称、术语和缩略语,不要随意使用非公知公用的术语和缩略语。非公知公用的术语和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应对其给予解释或定义,以帮助编辑、审稿专家及读者的阅读与理解。(9)要适当地使用“我们”或“作者”之类的词语,明确指出作者所做的工作,以避免难以区分别人和作者所做工作或引起误解。(10)可将学位论文的引言单独写成一章,并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叙述,以反映作者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做了充分论证,有必要详细回顾有关历史、综述前人工作以及进行理论分析等。2.6.2 引言示例分析

下面列举几个引言示例,为了表述方便,有的后面还附上了所引用的参考文献。【1】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预估某圆断面扭杆在给定扭角下储存给定年限后的剩余转矩值。由于给定时间很长,应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目前没有相关文献。为此,本文引入损伤力学研究这一问题。首先,以损伤力学作为理论基础,建立以扭角与材料常数为参量的转矩与时间函数关系,即转矩与时间的理论曲线以及转矩门槛值与扭转切应力门槛值的关系式。此函数关系表明:对一定材料,所给定的扭角愈大,则转矩随时间的衰减速度也愈快。然后,为了缩短实验与研究的周期,在以上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加速实验方案。为此,在大扭角(远大于储存扭角)情况下进行扭转实验,得到转矩的门槛值,并根据损伤力学理论确定扭转切应变门槛值。最后,利用大扭角情况下得到的切应变门槛值,根据损伤力学理论公式间接推断小扭角情况下转矩门槛值。应当指出:在小扭角情况下,初始最大切应力已经接近材料屈服切应力。因此,在大扭角情况下,杆件必然处于弹塑性状态。从而我们需要进行弹塑性实验以及弹塑性常规固体力学与弹塑性损伤力学理论研究。[1]张行,赵军. 金属构件应用疲劳损伤力学[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2]ZHANG Xing,ZHAO Jun,HUANG Kezhi. A method of damage mechanics for the prediction of fatigue life[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1998,145-149:433-442.[3]ZHANG Xing,ZHAO Jun,ZHENG Xudong. Method of damage mechanics for prediction of structure member fatigue lives[C/CD]//-Handbook of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in Metallic Structures. CARPINTERI Andrea,editor,Vol. I,Elsevier Science B. V.,Amsterdam,the Netherlands,1994.[4]LEMAITRE J. A course on damage mechanics[M]. New York:Springer-Verlag,1992.

此例中,第1段主要指出研究目的;2~4段主要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叙述研究过程或内容;最后一段给出研究结果或结论。写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没有阐述研究背景;没有明确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写了研究过程(可能与摘要中的内容重复);没有明确指出作者研究的创新点或独到之处;没有标引文献,所引文献不具有代表性(数量、种类少,发表时间早),不足以反映研究现状。【2】舰载电子设备服役于恶劣的海洋气候环境,高温、高湿以及空气中的腐蚀性物质、盐雾和各种霉菌对设备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直接影响了设备的电感、电容、电导、磁导、电子发射量和电磁屏蔽效能等参量的改变。同时高科技电子设备向系统化、综合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设备能全天候高可靠、抗干扰地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使用,因此防潮湿、防霉菌、防盐雾的三防设计是研制舰载电子设备的重要任务。三防设计涉及材料、元器件、电路、结构、工艺和综合性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在设备研制时应该同步进行。[1]电子科学研究院.电子设备三防技术手册[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2]邱成悌.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华静,姜荫棠.浅谈舰载电子设备的三防设计[J].雷达与对抗,2003,3:58-60.[4]马骖.三防设计技术[J].电讯技术,1996,36(4):5-12.

此例中,前一段说明三防设计的重要性,后一段点出三防设计的特点。在写作上明显存在未按引言的要求和内容来写(未交代研究背景、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目的),所引文献没有代表性(未引国际文献,所引文献数量、种类少,发表时间较早)等问题。【3】虚拟制造单元(VMC)首次由C.R.McLean等在对传统制造单元扩展的基础上于1982年提出,思路是当生产任务变化时从共享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资源生成制造单元[1–-2]。它是从已有物理资源中抽取出的某个整体或片段,并未改变原有资源物理布局,而仅是在逻辑上进行重构。本文基于设备模式和集合论给出一种在以下假设成立时的VMC生成方法:①重构对象为由有固定物理位置的设备构成的制造资源集合。②生产任务是动态变化的。③某一生产任务(如工件种类、工艺路线及加工量)是确定的。④同一工件可在不同时段内多次“访问”同一设备。⑤工件运送由AGV来实现。⑥不考虑重构内因。

此例为“可重构制造系统(RMS)中基于设备模式的虚拟制造单元(VMC)生成方法”一文的引言,首先介绍VMC的概念首次由何人在何时提出,并引用两篇文献,然后阐述VMC的含义,最后指出作者在本文中给出的VMC生成方法。此引言存在未交代研究背景、引用文献太少、没有指出作者研究的意义等问题,写作上不完整、不规范。以下是修改后的引言。现有制造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不具有可重构性,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会导致大量设备闲置、报废,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可重构制造系统(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RMS)的实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可重构的本质是在制造系统全生命周期内通过逻辑或物理构形变化[1-2]而获得最大生产柔性。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了有关研究,但目前还没有成熟完善的RMS实现方法,研究RMS的实现方法有重要意义。RMS的实现可通过改变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构件,或通过移动、更换或添加可移动性设备,或以逻辑重构方式生成虚拟制造单元(Virtual Manufacturing Cell,VMC)来进行。目前可重构机床的研制正处于初级阶段,而且现有制造系统的设备一般为普通设备,设备物理位置大部分被永久固定,因此用改变物理构形的方式实现RMS还有困难;然而以生成VMC的方式实现RMS的逻辑重构,最终能起到物理重构的效果。这是因为VMC的设备在物理位置上可以不相邻而且不可移动,在逻辑和概念上却可以相互关联构成虚拟动态实体,这种关联可通过物流系统如自动导引小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的路径网络来实现,而无须改变现有系统物理布局来完成。制造单元生成方法多是基于成组技术,VMC生成方法多是没有考虑多工件族间单元共享和单元间设备共享的问题,而且在单元生成前还需预先设置一些[3]参数。例如,BABU等基于不同秩聚类(rank order clustering,ROC)提出可生成多种单元构形的单元生成算法,但没有考虑系统的单元共享,而且还[4]需主观设置一些参数;SARKER等开发出基于工艺路线和调度而不是单元共享的VMC生成方法,用以在多工件和多机床调度系统中寻找最短生产路线;[5]RATCHEV提出基于“资源元”的类能力模式的制造单元生成方法,将工艺[6-7]需求动态地与制造系统加工能力相匹配;KO等基于“机床模式”的概念给出可实现机床共享的VMC生成算法。目前对制造单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元生成及计划上,很少有人将其应用到RMS中,本文应用相似性理论提出“设备集合模式”的概念,并给出在某些假设成立时的VMC生成方法,以实现RMS的逻辑重构。

以上修改后的引言,增加了对有关文献的引用和综述,清楚地阐明了研究的背景、理由及知识空白,同时也写明了前人的工作以及作者现在所进行的研究内容,在写作上较为完整和规范。

2.7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能否被重复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材料与方法描述研究是在何种物质条件下怎样展开的,是快速判定研究结果能否被重复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材料进行描述和对方法进行描述两部分。

对材料进行描述指对研究所用材料进行描述,其内容包括对材料的概述,对材料的结构、主要成分、重要特性及设备的功能等的详述。对方法进行描述指按研究步骤的时间顺序或重要程度来描述研究所用的方法,其内容包括环境或条件,研究对象选择的方法,选用特定材料、设备或方法的理由、步骤或程序,所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等。对于实验方法来说,主要阐述有关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等事项,并介绍主要的实验过程,涉及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的名称、来源、性质、数量、选取及处理方法,实验目的,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型号、名称、测量范围及精度等),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等。

材料与方法描述的内容通常较多,而且具体内容因研究领域、范围、主题等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不同出版物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这部分在写作上没有统一的规范,也很难统一要求。下面只阐述材料与方法规范写作的一些通用原则。(1)要清楚地指出研究对象的数量、来源和准备方法。给出诸如实验所用原料或材料的技术要求、性质、数量、来源,以及材料的选取、处理、制备方法等信息,有时甚至还要列出所用试剂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通常应使用通用、标准的名词、名称和术语,避免使用商业名称。(2)要结合各有关方法来描述。避免机械地按以年、月的次序来描述,要使有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按这部分提供的信息复用文中所述的实验与实验结果,达到对实验结果的“再现性”或“可重复性”的要求。(3)要具体真实地进行阐述。采用前人的方法时,须注明引文出处;改进前人的方法时,须交代改进之处;提出自己不曾发表过的方法时,须详细说明,必要时可用示意图、方框图或照片图等配合表述,尽可能写明全部所需的细节。

缺少写作经验的人,总希望将自己所做工作都写进来,容易将实验过程一一罗列而写成实验报告的形式,忽略了对主要、关键和非一般常用内容的阐述,效果就会适得其反,结果使那些需要让人知道的重要内容湮没在一大堆冗长文字中,这是应该避免的。

以下给出材料与方法的一个实例(摘自《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年6期的“红景天苷对不同状态下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一文),写作上较为规范。材料和方法动物、试剂和仪器 昆明种雄性小白鼠32只,体重(18±3)g,由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DS(SDS的英文名为salidroside,中文名为红景天苷。——笔者注)由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HPLC)检测纯度在95%以上;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试剂盒、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试剂盒、丙酮酸激酶(pyruvate phosphokinase,PK)试剂盒、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乳酸(lactic acid,LD)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制品研究所;Bradford蛋白质定量试剂盒购自北京天根公司。UV754分光光度计购自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DK-8D型电热恒温水槽购自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高速台式离心机购自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动物分组和标本采集 将32只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SDS组、运动组及SDS+运动组4组,每组8只,组间体重无差异。将900 mg SDS溶于100 mL蒸馏水中配制成无色透明的SDS溶液,SDS组及SDS+运动组以180 mg/(kg·d)的SDS灌胃给药;对照组及运动组以同样体积[20 mL/(kg·d)]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15 d。15 d后,末次灌胃30 min后,对照组及SDS组不做任何运动,摘眼球取血后,脱臼处死取材;运动组及SDS+运动组进行无负重游泳,120 min后将小鼠捞出擦干,摘眼球放血后脱臼处死。迅速取小鼠肝及腓肠肌,液氮冻存,待测。骨骼肌组织匀浆MDH、SDH、PK及LD检测 取骨骼肌组织,用生理盐水洗去残留血液,滤纸拭干,准确称取组织重量,加9倍生理盐水制成10%组织匀浆,2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加生理盐水稀释成0.5%匀浆。采用考马斯亮蓝法进行骨骼肌蛋白定量,并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骨骼肌组织匀浆中MDH、SDH、PK及LD水平。肝组织匀浆LDH检测 取肝组织,用生理盐水洗去残留血液,滤纸拭干,准确称取组织重量,加9倍生理盐水制成10%组织匀浆待测。采用考马斯亮蓝法进行肝脏蛋白定量,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肝组织匀浆中LDH水平。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8 结果

结果是论文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整篇论文的立足点及价值所在。全文的一切结论、结语由结果得出,一切分析、讨论由结果引发,一切推理、判断由结果导出。

结果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结果的介绍(指出结果在哪些插图、表格或相关表述中列出);结果的描述(描述重要的实验或观测结果);结果的评论(对结果的说明、解释,以及与模型或他人结果的比较)。有些出版物允许将“结果”与“讨论”合并,但作者撰写初稿时宜将二者分开写,然后再按需进行合并。结果的规范写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要准确科学地表达必要的实验或观测结果,并对结果的表达高度概括和提炼。尽量避免把所有数据和盘托出,而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合适的表达形式(如表格、插图等)。在整理数据时,要扬弃不必要的部分,也不要只选取符合自己预料的而随意舍去与自己预料不符或相反的数据。对异常的结果,即使无法解释,也不要轻易舍去,可加以说明,只有找到确凿证据足以说明其确属错误时才可剔除。(2)要按需选用不同类型的数据来表达结果。对于特别重要的结果,应采用“原始数据”(实际观测数据)的形式来表达;对于一般性数据,可采用“总结数据”(如平均值和正负标准偏差)或“转换数据”(如百分数)的形式来表达。(3)要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来表达数据(插图的使用优先于表格)。如果数据很少(如只有一个或很少的测定结果),则在正文中用文字描述即可;如果数据较多,则可以采用图表形式来完整详细地描述或记录,文字部分则用来指出图表中资料的重要特性或趋势。不要在文字中简单地重复图表中的数据,而忽略对其趋势、意义及相关推论的叙述。(4)要适当说明原始数据以帮助读者理解。如果论文中还包括单独列为一节的“讨论”,则应将对研究结果的详细讨论留到“讨论”中,但“结果”中应该提及必要的说明或解释,以让读者能够清楚了解作者此次研究结果的意义及重要性。

以下给出结果的一个实例(摘自《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年6期的“红景天苷对不同状态下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一文),写作上较为规范。结果SDS对运动前后小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SDS+运动组小鼠骨骼肌内M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DS组、运动组和SDS+运动组骨骼肌内SDH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升高13%(P>0.05)、16%(P<0.05)和27%(P<0.01),且SDS+运动组骨骼肌内SDH活性也明显高于运动组(P<0.05);运动组和SDS+运动组骨骼肌内PK活性较对照组分别升高14%和39%(P均<0.05),且SDS+运动组骨骼肌内PK活性也明显高于运动组(P<0.05)(表1)。(表1略——笔者注)SDS对运动前后小鼠乳酸代谢的影响 SDS组、运动组和SDS+运动组小鼠肝脏LDH活性较对照组分别升高17%(P<0.05)、16%(P<0.05)和28%(P<0.01),且SDS+运动组的肝脏LDH活性也明显高于运动组(P<0.05);运动组骨骼肌内L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表2略——笔者注)

2.9 讨论

讨论用来对结果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阐述结果的意义,说明与前人所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继续阐述作者自己的见解。讨论的重点在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说明作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等。通常根据需要,可将“讨论”与“结论”合并为“讨论与结论”或“结论”;或者将“结果”与“讨论”合并为“结果与讨论”,随后一节为“结论”。

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回顾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设,探讨所得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如果未达到,则说明原因;概述最重要的结果,指出它能否支持先前的假设以及是否与其他学者的结果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原因;对结果提出说明、解释或猜测,根据这些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或推论;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这些局限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题目或方向;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讨论通常不大容易写,因为其中应写的内容往往很难确定。讨论规范写作的原则是:解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说明成果的意义;指出自己的成果与前人研究成果或观点的异同;讨论尚未定论之处和相反的结果;提出研究的问题和方向。最主要的是突出首创性和创新性,说明研究结果的必然性或偶然性。具体来说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结果的解释要重点突出,简洁而清楚。重点要集中于作者的主要论点,尽量给出研究结果所能反映的原理、关系和普遍意义。如有意外的重要发现,则应给出适当的解释或建议,但不必对其过于关注。讨论的内容应基于实验结果,不能出现超出实验结果的有关结果方面的数据或发现。为有效回答所研究的问题,可适当简要地回顾研究目的并概括主要结果,但不能简单地罗列结果。(2)推论要符合逻辑,避免出现实验数据不足以支持的观点和结论。根据结果进行论证一定要注意结论和推论的逻辑性。在探讨实验结果或观测事实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意义时,不要得出试图解释一切的结论。如果把数据外推到一个更大的、不恰当的结论,不仅无益于突出作者的科学贡献,甚至现有数据所支持的结论也会受到质疑。要如实指出实验数据的欠缺或相关推论、结论中的任何例外,绝不能编造或修改数据。(3)观点或结论的表达要清楚明确。尽可能清楚地指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并解释其观点或结论支持还是反对已有的认识,还要大胆地讨论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可能的实际应用效果或价值,清楚地指出该研究的重要性和新颖性。(4)对结果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效果的表达要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应选择适当的词汇来区分推测和事实。

讨论通常离不开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认真、仔细地推敲结果,既肯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再现性,又进行误差分析,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如果论题产生的是理论结果,则应由实验结果来验证),说明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不能空泛议论。要压缩或删除对一般性道理的叙述,省略不必要的中间步骤或推导过程,突出精华部分。(2)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或执行方法方面的某些不足或错误也应加以说明,以供读者借鉴。(3)理论分析应包括论证的理论依据、对所作假设及其合理性的阐述,以及对分析方法的说明,包括假说、前提条件、分析对象、适用理论、分析方法和计算过程等。

以下给出讨论的一个实例(摘自《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年6期的“红景天苷对不同状态下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一文),写作上较为规范,供读者参考。讨论人体进行体育运动时具有能量代谢强度大、消耗率高和伴有不同程度氧债等特点。增加运动强度可提高能量代谢率,表现为化学反应率、氧耗量和底物消耗增加。若以相对代谢率来比较,运动时能量消耗可达安静时2~3倍[3]甚至100倍以上。因此运动被认为是一种代谢应激因子。运动中最直接和最迅速的能量来源是ATP,骨骼肌ATP的储备量很小,需要不断再合成才能满足持续运动需要。1分子葡萄糖无氧酵解可产生2分子ATP,有氧氧化则可生成36~38个ATP。因此,提高肌肉内的有氧代谢能力是提高人体肌肉耐疲劳的关键,而肌肉的有氧代谢能力则有赖于细胞内线粒体浓度和功能的增加。研究表明,线粒体含量高、氧化代谢活跃的慢肌纤维[4][5]的耐疲劳能力要优于快肌纤维。曹立莉等在探讨SDS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的研究中观察到SDS可增强线粒体代谢功能,对呼吸链复合体VI抑制剂叠氮钠诱导的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提示SDS可能具有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作用。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可通过检测肌肉中有氧代谢相关酶活力来反映。MDH和SDH是有氧代谢三羧酸循环中的重要代谢酶,其活性增高标志着细胞内能量即ATP生成增强。此外,SDH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与内膜结合的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膜,由于SDH活性变化常与线粒体损伤并行出现,与线粒体[6]数目平行升降,因此还常被作为线粒体标志酶。糖酵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途径的共同部分,而PK是糖酵解中关键酶。本研究因此选择检测这3个酶活性来观察SDS对能量代谢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时间运动后运动组小鼠骨骼肌内SDH、PK活性明显升高,与运动能提高能量代谢率相一致。静止状态下与对照组相比,SDS组小鼠骨骼肌内MDH、SDH活性酶活性有增高趋势,运动后SDS+运动组骨骼肌内MDH、SDH及PK活性均显著增高,而SDH、PK活性高于运动组,提示SDS可促进小鼠骨骼肌内能量代谢酶活性(尤其以运动状态明显),其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SDS增加小鼠骨骼肌[7]线粒体数量和功能有关。庄剑青等给小鼠灌胃红景天粗提物4周后对力竭小鼠骨骼肌内SDH检测结果也表明,红景天可提高骼肌内SDH活性。已知长时间剧烈运动可导致机体相对缺氧,糖酵解加快,产生大量LD。而乳酸堆积会使体液偏酸,pH值下降,进而抑制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同时可使基质网结合更多钙离子,影响肌力。肌纤维中LD堆积还会抑制肌肉收缩,使肌肉输出功率下降。因此,肌肉LD水平也是反映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和疲劳[8]程度的重要指标。LDH是机体能量代谢中的一种催化丙酮酸接受NADH中的氢生成LD和LD反向转化为丙酮酸的酶,其质与量的改变可直接影响肌体能量代谢。本研究结果显示,SDS可提高肝脏内LDH活性(尤其以运动状态明显),加速骨骼肌内LD清除。长时间游泳后,SDS+运动组和运动组肌肉内LD含量增高幅度均不大,推测可能与运动强度有关。综上所述,提高肌肉的有氧代谢能力和产生ATP的能力是提高肌肉耐疲劳关键,通过升高运动小鼠骨骼肌及肝脏中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促进有氧代谢和加速骨骼肌内LD清除,可能是SDS抗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之一。

2.10 结论

结论(又称结语或结束语)位于正文的后面部分,是体现作者更深层次认识的整篇论文的总体性总结,是从论文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通常是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是将实验和观测所得数据、结果经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而得到的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多数读者一般习惯于按题名→摘要→结论的顺序来阅读论文,读完结论后才有可能知道论文的价值并决定是否阅读全文。结论不仅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也是文献工作者从事摘要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写好结论很重要。有时可将结论的内容包括在“结果与讨论”中,但学术论文中宜将“结论”单独列为一节。

结论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的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①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规律,所说明和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②研究的创新点,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补充、修改和证实;③研究工作与他人(包括作者自己)已有研究工作的异同;④获得的研究成果及其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⑤研究的局限性、遗留未予解决或尚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方向及基本思路;⑥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或相关课题的建议和意见,指明可能的应用前景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2.10.1 结论规范写作原则

结论的规范写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要把由实验、观测所得到的现象、数据以及对它们的阐述、分析作为依据,准确明白、精练完整、高度概括、直截了当而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地表达每一句。(2)要基于实验、观测结果进行判断、推理,不要作无根据和不合逻辑的推理进而得出无根据和不合逻辑的结论,必要时可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3)要坚持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的原则,不要将结论写成摘要、标题、正文中各部分及实验、观测结果的小结,也不能简单地重复这些部分中的句子。(4)要恰如其分地评价所得成果并表达创新点,不可夸大其词、自鸣得意,也不要过度谦虚、谨小慎微,证据不足时不要妄下结论,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内容的叙述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轻率地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5)措词要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具体。内容较多时可以分条来写,并给以编号,每条成一段,每段包括几句话或只有一句话;内容较少时可写为一段。(6)要根据论文内容和表达需要来确定结论的字数,不要为了写长而故意涉及论文中不曾指出的新事实,或叙述其他不重要甚至与本项研究没有密切联系的内容。2.10.2 结论示例分析

实际中,有的学术论文没有结论,这很不正常,没有研究结论的学术论文还算是学术论文吗?有的学术论文虽有结论,但写作上不规范。以下列举几个结论示例供借鉴。【1】(1)对叶轮模型进行工作转速和极限转速两种状态的应力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冷却叶轮工作转速下的最大等效应力小于其屈服强度,安全系数达到2.93,且略高于铝合金冷却叶轮;在极限转速下的疲劳寿命计算也表明,镁合金可以提高安全因子,延长零件寿命。(2)由模态分析可知,两种材料的固有频率相差不大,在工作转速下,镁合金冷却叶轮频率的安全区间达±300 Hz,共振安全率为Δ=16%,引起共振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结论简明扼要、高度概括地对整篇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较为规范。【2】汽车零部件中有大量的薄壁构件,一般均由金属薄板焊接而成。作为车身制造的一个重要装配方式,点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还会影响车辆的缓冲吸能特性,焊接点的失效与否影响着车身各部件的动力学关系。因而在汽车碰撞仿真或结构分析中,正确模拟点焊连接关系及其失效,对计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这里所提出的在点焊间引入刚性梁单元的方法,避免了有限元网格的局部细化,能较好地反映焊点力学特性,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结论中,前面一段介绍了研究“汽车碰撞仿真或结构分析中正确模拟点焊连接关系及其失效的方法”的重要性,属于常识性和(或)前言的内容,不应写到结论中。可修改为: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点焊间引入刚性梁单元的点焊连接关系的有限元模拟方法,该方法用来模拟汽车碰撞仿真中点焊连接关系及其失效是非常有效的,不仅能避免有限元网格的局部细化,而且能较好地反映焊点力学特性,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

2.11 致谢

致谢一般以单独成段的形式位于正文的后面,但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致谢用来对致谢对象表达道义上的感谢,也是尊重致谢对象贡献的标志。致谢对象主要有:对研究工作有直接和实质性帮助的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提供帮助和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个人。

致谢的内容主要有:①感谢个人或组织在研究工作或论文写作中的帮助,其中包括提供仪器、设备或相关实验材料,给予技术、信息、物质或经费等帮助,协助实验工作,提供有益的启发、建议、指导、审阅,承担某些辅助性工作等。②感谢论文研究工作的资助项目(或基金项目),必要时附资助项目、合同书等的编号等(资助项目的内容也可以放在论文首页的脚注中)。

致谢的规范写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要具体而恰如其分地表达致谢的内容,是感谢科学基金、奖学金、合同单位、企业、组织,还是感谢对论文选题、构思或撰写给予指导的人员,还是感谢对考察、实验等做出的某种贡献,应该表达清楚。(2)要选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感激之情,避免因疏忽而冒犯本应该接受感谢的个人或组织。(3)要参照出版物对致谢的习惯和规定的表达形式(注意:不少科技期刊要求把对资助项目的感谢信息放到论文首页的脚注中)。(4)要注意在投稿前与致谢对象联络、沟通,必要时请其阅读论文。致谢某人意味着他赞同论文的观点或结论。如果只是感谢一个思想、建议或解释,也应指明这些内容。

2.12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论文而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已发表的有关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引文的质量和数量是评价论文质量、水平及其起点、深度、科学依据的重要指标,是进行引文统计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多数检索系统通常不仅收录论文的题名、关键词、摘要,还收录其参考文献,因此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和出版物整体功能的发挥。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自参考文献中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均需要对所引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地方予以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列出并著录该参考文献。2.12.1 著录目的与作用

参考文献著录对科技论文来说非常重要,其目的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科学的继承性,尊重知识产权,达到信息资源共享。(2)反映作者的科学态度,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便于正确评价论文的水平。(3)区别论文作者与前人的成果。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作者自己的,但是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引用他人的成果,对引用部分标注可清楚地表示他人的成果,既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又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4)起索引作用,读者可通过参考文献非常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资料和文献,以便能够更详尽地了解这些引文。(5)有利于精简文字、缩短篇幅和叙述方便,指明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作者因著录参考文献可以省去在文中阐述或详述不必要的与已有研究成果相重复的内容。(6)有助于进行科学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7)可作为出版物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引文分析可对出版物做出客观评价。2.12.2 著录原则

参考文献著录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只著录最必要和最新的文献。撰写科技论文可能会引用较多甚至很多的文献,但一般不用全部列出,将所引用的最重要、最关键及最新的那些文献列出即可。(2)只著录已公开发表的文献。私人通信、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一般不宜作为参考文献,但可用脚注或文内注的方式说明引用的依据。对作者自己或别人已提交给出版部门但还没有正式录用,或虽已正式录用但还未出版的文章,通常不能列为参考文献。当然,对那些在作者写作和投稿时还未公开发表而过了一段时间又公开发表的文章,作者可根据需要在论文编辑和修改阶段将其列为参考文献。(3)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科技论文可能会引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文献(如普通图书、期刊、专利、会议文集、学位论文、报纸等,载体形式既可为传统的纸介,也可为联机网络、光盘等电子文献载体),文献的类型、载体形式不相同,其著录格式就不相同,每类文献都有其相应的标准著录格式。2.12.3 标注方法

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注方法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或著者-出版年制,相应地文后的参考文献表按顺序编码制或著者-出版年制组织。

1)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参考文献的一种标注体系—引文采用序号标注,参考文献表按引文的顺序列出。它是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引用处用上标或平排形式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序号,并且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相应地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篇文献要按照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

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有以下原则。(1)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分隔,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2][2-5]“-”。例如:①张三提出……;②王五、李四等设计了……;③用[3,5,12-15]多种优化模型模拟表明……;④本文提出一种对文献[19]中的方法的简便修正方法。(2)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只编一个号,即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引文页码。[2]8-12[2] 66-80[2]100-112例如:①张三……;②张三……;③张三……

以下给出一个采用顺序编码制的参考文献标注和著录的示例。现有制造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不具有可重构性,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会导致大量设备闲置、报废,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可重构制造系统(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RMS)的实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可重构的本质是在制造系统全生命周期内通过逻辑或物理构形变化[1-2]而获得最大生产柔性。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了有关研究,但目前还没有成熟完善的RMS实现方法,研究RMS的实现方法有重要意义。RMS的实现可通过改变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构件,或通过移动、更换或添加可移动性设备,或以逻辑重构方式生成虚拟制造单元(Virtual [3]Manufacturing Cell,VMC)来进行。……例如,BABU等基于不同秩聚类(rank order clustering,ROC)提出可生成多种单元构形的单元生成算法,但[4]没有考虑系统的单元共享,而且还需主观设置一些参数;SARKER等开发出基于工艺路线和调度而不是单元共享的VMC生成方法,用以在多工件和多[5]机床调度系统中寻找最短生产路线;RATCHEV提出基于“资源元”的类能力模式的制造单元生成方法,将工艺需求动态地与制造系统加工能力相匹配;[6-7]KO等基于“机床模式”的概念给出可实现机床共享的VMC生成算法。目前对制造单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元生成及计划上,很少有人将其应用到RMS中,本文应用相似性理论提出“设备集合模式”的概念,并给出在某些[1,6-8]假设成立时的VMC生成方法,以实现RMS的逻辑重构。参考文献[1]梁福军,宁汝新.可重构制造系统理论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39(6):36-43.[2]KOREN Y,HEISEL U,JOVANE F,et al.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J].Annals of the CIRP,1999,48(2):527-540.[3]BABU A S,NANDURKAR R N,THOMAS A.Development of virtual cellular manufacturing systems for SMEs[J].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0,13(4):228-242.[4]SARKER B R,LI Z.Job routing and operations scheduling:a network-based virtual cell forma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2001,52:673-681.[5]RATCHEV S M.Concurrent process and facility prototyping for formation of virtual manufacturing cells[J].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2001,12(4):306-315.[6]KO K C,EGBELU P J.Virtual cell form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03,41(11):2365-2389.[7]KO K C.Virtual production system[D].IA,USA:Lowa State University,2000.[8]赵汝嘉.先进制造系统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引用英文人名时,要注意文献人名表达形式的统一性及特殊性。若对一些文献人名的引用只写了作者姓氏如“XU,MARANGONI”,则对别的文献人名的引用也应只写姓氏;但姓氏相同时,引用时应写全名,如“LEE Y S”和“LEE C W”,以免引起混淆。

2)著者-出版年制

著者-出版年制是参考文献的另一种标注体系—引文采用著者-出版年的形式标注,参考文献表按著者字顺(姓氏笔画或姓氏首字母的顺序)和出版年排序。它是按各篇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内的形式著录,相应地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篇文献首先按文种(分为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及其他文种)集中,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献可以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也可按笔画笔顺(“一”“丨”“丿”“丶”“乛”)排列。

用著者-出版年制著录参考文献有以下原则。(1)标注的内容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出版年紧接着著者共同置于“()”内,著者与出版年之间用“,”分隔,引文页码放在8-12“()”的右上角。例如:①……(张三,2005)……;②……(李四,220-2502006)……(2)只标注著者姓氏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可标注著者姓名;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若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则在其后的“()”内只注录出版年。(3)正文中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对欧美著者只须标注第一著者的姓氏,其后附“et al”,姓氏与“et al”间留适当空隙;对中国著者应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4)在参考文献表中著录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出版年后应该用小写字母a,b,c,…区别。例如:KENNEDY W J,GARRISON R E. 1975a. Morphology and genesis of nodular chalks and hardgrounds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Southern England[J]. Sedimentology,22:311-386.KENNEDY W J,GARRISON R E. 1975b. Morphology and genesis of nodular phosphates in the Cenomanian of Southeast England[J]. Lethaia,8:339-360.(5)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著者与出版年,并在“()”外以角标的形式著录引文页码。

以下为上述采用顺序编码制的示例改用著者-出版年制的示例。现有制造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不具有可重构性,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会导致大量设备闲置、报废,造成资源、能源浪费(梁福军等,2003)。可重构制造系统(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RMS)的实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可重构的本质是在制造系统全生命周期内通过逻辑或物理构形变化而获得最大生产柔性(KOREN et al,1999)。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了有关研究,但目前还没有成熟完善的RMS实现方法,研究RMS的实现方法有重要意义。RMS的实现可通过改变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构件,或通过移动、更换或添加可移动性设备,或以逻辑重构方式生成虚拟制造单元(Virtual Manufacturing Cell,VMC)来进行。……例如,BABU等(2000)基于不同秩聚类(rank order clustering,ROC)提出可生成多种单元构形的单元生成算法,但没有考虑系统的单元共享,而且还需主观设置一些参数;SARKER等(2001)开发出基于工艺路线和调度而不是单元共享的VMC生成方法,用以在多工件和多机床调度系统中寻找最短生产路线;RATCHEV(2001)提出基于“资源元”的类能力模式的制造单元生成方法,将工艺需求动态地与制造系统加工能力相匹配;KO等(2000,2003)基于“机床模式”的概念给出可实现机床共享的VMC生成算法。目前对制造单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元生成及计划上,很少有人将其应用到RMS中,本文应用相似性理论提出“设备集合模式”的概念,并给出在某些假设成立时的VMC生成方法,以实现RMS的逻辑重构(梁福军等,2003;赵汝嘉,2003;KO et al,2000,2003)。参考文献梁福军,宁汝新. 2003. 可重构制造系统理论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39(6):36-43.赵汝嘉. 2003. 先进制造系统导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BABU A S,NANDURKAR R N,THOMAS A. 2000. Development of virtual cellular manufacturing systems for SMEs[J].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3(4):228-242.KO K C. 2000. Virtual production system[D]. IA,USA:Lowa State University.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