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的入行建议:法律服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3 07:18:05

点击下载

作者:周丽虹,沈嘉桢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职业经理人的入行建议:法律服务

职业经理人的入行建议:法律服务试读:

序言

曾听过很多名人和社会精英的激动人心的演讲,才知道品尝过心灵鸡汤后的失落与惆怅;

也曾与不止一个招聘经理面对面交流,才不得不承认原来甲方与乙方之间的距离如此难以跨越,他们不可能成为倾听你的人;

还看过许多行业报告书,才发现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和看起来好大好大的宏观数据其实对于还没有入行的人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

到底谁可以带我入行?

谁又是我的同路人?

一本好书,陪伴我走过“职场迷雾”,带我入行!

本书看点

保证不入错行的三点建议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入错行的成本到底有多大,似乎很难说!而职业这个极端个性的问题,对之到底可以找到多少共通的经验,帮助后来人少一些焦虑,或者少走一些弯路……

职业的“爱”与“恨”

真实的生活好比调色板,真实的职业也是五味杂陈。当成功者褪去头上的光环,你会看到什么?当失败者走出内心的阴霾,你又会听到什么?当我们身边太多的职业都被贴上了“成功”和“失败”的标签时,我们是否还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一个职业的爱恨情仇……入行有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来的梦想看起来是那么遥远,而脚下的第一步到底该迈向哪里,才是我们最先要知道的。成功显然没有捷径,那么,入行可以有捷径吗?……行业前途

据说,平均每年产生几十种新的职业或行业。这对于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来说到底是一个机会,还是一个陷阱?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本书借你顺风耳、千里眼,帮你看长十年,选准自己的职业。新人入行故事

从学生蜕变为职场精英,一路上陪伴我们前行的其实有千千万万的同路人。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新人入行故事帮你洞察心灵成长的痕迹。职业脉络图

许多职业的成功故事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神话,但心潮澎湃过后为什么留下的却总是支离破碎的画面。提炼职业的哲学,浓缩职业的脉络。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职业人成长的轨迹,发现隐藏在职业中的秘密,让成功的脉络更加清晰。入行前要思考的10个关键问题

许多人自始至终都未曾想清楚的问题,今天轮到你来闯关。10个问题,带你慎重起航!

正文

本行业带你入行经理人:卢先生

卢先生小资料: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现任北京市律师协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业务研究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维权中心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师志愿者成员。执业期间,主要从事证券及公司法律事务,先后为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等大型国企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以及并购重组服务。

一、保证不入错行的三点建议

建议一:律师是精英,更是服务者

身边的很多同行都相信职业律师身上的敏锐是与生俱来的气质,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咄咄逼人的劲儿,所以大家都说律师是精英,是思辩专家。这样的理解是有道理的。不过法律服务仍然属于典型的服务性行业,所以不管一个律师的专业水平有多高,他的主要工作使命应该首先是为客户服务。虽然多数出色的律师都属于主导型的个性,甚至有时会略显强势,但他们都需要懂得何时应该降低姿态,耐心地倾听客户的需求,以客户为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在客户面前,主角不是你,而你只是客户的代理人。

作为一个服务者,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有时也会遇到客户的挑剔、指责,还有诉讼案件中当事人强烈的情绪反应都是你要面对的工作的一部分。因此,一个职业律师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能力和他的专业知识一样重要。

最近的七八年,我带过很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大都清一色来自名牌大学,成绩优异。在专业层面他们学习的速度很快。但是就是这样一批优秀的学生,却往往会输在“服务”意识和能力上。因此,我经常提醒新入行的年轻人,尤其是80、90后的精英学子们:永远都不要认为自己比客户更专业,更正确,不要以为客户应该听专业人士的。专业服务的理念,是让别人信服,而不是让别人服从。降低自己的“身段”,练好服务者的基本功才是入行要学的第一门课。相反,如果不懂得服务的内涵,或者对自身专业地位及权威期望过高,或者对来自于客户的批评过于敏感,很难做好律师这个职业。

建议二:律师不是实验室制造出来的

很多优秀的法律专业毕业生虽然学习非常用功,但是却缺乏对社会及生活的观察、思考能力。法律服务是一个社会属性非常强的职业,它需要对社会中的人与事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敏锐的洞察力。“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不能打造出一名好律师的。法律和许多理工科专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绝不可能通过实验室操作仪器来完成学习的过程。接近一半的知识会来自课本之外。不管法律条文背得有多熟,要想更好地理解并解决客户的问题,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高的智商将最终决定你职业的成败。

经验点拨:

建议有志于从事法律服务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一定要养成每天关注社会民生和经济新闻的习惯。尤其是要读相关的报道和专业评述,而非浏览手机短信或新闻标题。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得到律所的实习机会,但是社会大课堂对于一个敏锐的律师来说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丰富的实习资源。这样的职业习惯将会确保你的专业能够“接上地气”,而不会仅停留在书本中或实验室里。

习惯的养成,平时的坚持是关键。千万不要等到了实习岗位后,领导安排了再去临时抱佛脚。对于准备接触诉讼业务的学生,除了后文所列的相关网站外,还可以关注各级人民法院的官方网站等。对于拟从事非诉业务的学生,则可以多关注财经类网站(财经网、东方财富网等)。

从事法律服务需要具备复合型社会科学专业知识,如心理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新闻出版等各个领域的基本常识。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敏感的案子时,比如离婚或公众人物名誉纠纷案件时,律师需要具有相当的心理咨询技巧。当你的客户是企业,你或多或少地需要接触到企业或项目的财务资料,读不懂财务及管理报表的律师根本无法胜任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因为多数时候,心理和管理上的因素才是影响案子结果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经常说,一个职业律师,除了要看懂法律条款外,还要能看懂报表。而这些延伸的专业知识并不都会在专业课中学到,更不是律师资格考试中考察的项目,它需要从业者在生活或学习中能够主动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为了考察年轻人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学习能力,我在以往的面试中都会请面试人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新闻热点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从法律的角度所做的专业思考。比如在去年的校园招聘中,我就让面试人谈谈对醉驾入刑的看法。因为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是一个职业律师的基本素质,对社会生活缺乏敏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人是很难通过这样的面试的。建议三:律师的性格魔方

我从来不认为某一种性格就一定会成为好的律师,或者干脆做不了律师。不过在身边的同行身上,我还是多多少少能找出一些共同的个性特质。首先,性格过于内向的人显然是不适合做律师的。律师是个典型的服务型职业,善于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是一个必要的职业素质。如果你在与人沟通时缺乏自信,那么律师这一工作将不一定适合你;如果在和陌生人打交道时比较“慢热”,那么你需要慎重考虑是否能适应在律所的工作,可以考虑到公司的的法务部从事为内部提供法务咨询服务或法律文件的翻译等工作。

此外,法律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职业律师需要成为客户心中的专家。你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要非常务实、理性,解决现实问题且不受情绪的影响,这些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客户是否能够信任你的专业意见,并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你的手上。我接触过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比较理论化,相比解决现实问题,他们更喜欢抽象的、咬文嚼字的工作,这样的工作风格更适合做理论研究,而显然不适合从事法律服务。

律师都比较理性,虽然身在其中但在感情上却需要置身事外,保持冷静。当然,在我的眼中,律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懂得人情世故、有血有肉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律师的理性不一定是天生的,而更多是来自职业训练和责任感。因此,我个人不太欣赏天生超理性,尤其是那些刻意把自己包装成近乎冷酷的律师。因为理性的判断其实离不开律师内心对人性的判断和道德标准的选择,所以刚刚入行的年轻人,如果你在有意扮“酷”,那么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职业情感”。

经验点拨:

法律业务可以分为诉讼业务和非诉讼业务两类。前者的收入主要是诉讼服务费,而后者则来自常规的法律咨询服务。虽然多数律师会在工作中同时接触到这两类业务,但仍然需要有所侧重。

在生活中,人们更熟悉的是诉讼律师。律师在法庭辩护的形象几乎成了大多数年轻人对律师这一职业的第一印象。事实上,现在非诉讼业务在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诉讼业务好比是一个点,非诉讼业务则是一条线,或是一场马拉松。所以说,非诉讼业务更能考验一个职业律师的专业功底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非诉讼业务没有什么投机的可能,很少有一夜暴富的传奇,更不能期待运气来帮助你。你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才能在法律服务这个职业的长跑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刚毕业的学生多数从事的是非诉讼业务或是诉讼律师的助理工作。而那些性格不够严谨、审慎,或者不够踏实的人,即便他们书读得很好,恐怕也很难在一开始的工作中表现出色。

律师性格中另一个共同点,就是一个“勤”字。我总结为眼勤、嘴勤和脑勤:眼勤是指每天要阅读大量的资料和卷宗,因此快速地阅读能力属于基本功,否则开会前十分钟给你一份资料,时间一到别人开始讨论了而你还在努力地读;嘴勤是指你需要不断地与他人沟通,沟通频率和深度会超过其他多数职业;脑勤是指当你穿梭于不同的项目、客户和案件之间,一天要开4~6个项目会时,你的思维频道调整的速度一定要能跟得上工作的要求,这一点对于在事务所工作的律师来说尤其重要。

虽然这个“勤“字是很多职业都需要的,但对于律师而言,要求肯定更高一筹。因此,律师通常说话速度很快,甚至走路的速度也很快。训练有素的职业律师讲话都相对简练。你需要能够把一个复杂的案子用精炼的几句话总结出来。同时,你还得学会把一个简单的观点演绎成一个精彩的故事,来打动别人的心。因此,在我亲自主持的面试中,我对应聘者说话走路的速度,以及语言是否简洁、生动都会用心观察。从简历上看起来同样优秀的应聘者经常会在这些现场环节被淘汰掉。

新人入行案例一:律师的潜质

从四川成都考到北京政法大学的玲玲一直是父母的骄傲。高考那年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第一志愿 —— 北京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父母的观念很传统,期望她能成为一个好律师,挣大钱。

但上了大学,玲玲的成绩却一直不太理想,尤其是非理论课。这里的同学都很优秀,不仅思维敏捷而且个个伶牙俐齿。而玲玲这个从小的乖孩子,并不十分爱和别人争辩,因此很快她发现自己似乎并不像父母所期待的那样,具备一个律师的潜质。不过,因为不想让自己的父母失望,玲玲仍然非常刻苦地在学习。她把很多同学用在社会实践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时间都用来钻研法律案例上了。虽然有的同学在背后笑她书呆子气,她也只当是不知道。

大三的上学期很快过去了,同学们纷纷开始找实习的机会。玲玲也试着递了几份简历,但都没有结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任课老师和她说起了自己手头正在做的一个课题,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比较研究,她非常感兴趣。不过,当她提出想做老师的助手的时候,老师委婉地拒绝了。原因很简单,现在课题组的助理都是研究生,相比之下,她的资历太浅了,而且课题经费有限,僧多粥少。

玲玲有点失望。不过,她觉得这个课题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方向,应该可以在课题中学到很多东西。犹豫了好几天,玲玲又重新鼓起勇气来找老师。她的条件是,只要能让她跟着课题做些工作,她不要劳务费,也不要名分。如果老师不同意,她将来也可以不在自己的简历中提这个课题。结果,老师被打动了。不是因为课题又多了一个不花钱的劳动力,而是现在像玲玲这样不为了名利、只想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另外一个让老师心动的原因是,玲玲学习很刻苦,虽然只有本科三年级,但她的法学功底已经比较扎实了。而这个课题需要做大量的“体力”劳动,没有耐得住辛苦的那点劲儿,是很难跟上课题要求的。

就这样,玲玲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课题组。…… 半年后,玲玲被老师推荐到了一家律所做实习生,并最终留在了律所工作。

在我的身边,玲玲这样的一眼看上去有点不太像律师,但其实很踏实、很好学的年轻人是比较少的。多数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或者心气过高,却失去了严谨钻研的耐性和勤奋;或者因为一听法律专业难就业就“失望”或“胆怯”。其实,律师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也许一个名校的毕业证书可以把你带进这个行业,但真正能让你在这里扎根、成长的,是一名律师的责任感和对职业的态度。而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