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苹果的后乔布斯时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3 08:46:46

点击下载

作者:冷湖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库克:苹果的后乔布斯时代

库克:苹果的后乔布斯时代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库克:苹果后的乔布斯时代

作者:冷湖

排版:梦工厂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ISBN:9787516807293

本书由北京新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不是所有人都使用过苹果的产品,但是却会有很多人知道苹果这个品牌。苹果不是一个普通的IT公司,而是一个明星企业。一代天才乔布斯成就了苹果,让这个一度陷于财政赤字的企业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世界级企业。由此,苹果和乔布斯二者实现了一体化:苹果就是乔布斯,乔布斯就是苹果。然而,当乔布斯离去之后,一句流传在苹果公司内部的话被人拾起:“如果没有蒂姆·库克,也就没有今天的苹果。”

当乔布斯成为闪耀的“帮主”、“教父”以后,人们对苹果的认知也陷入到了非理性的泥淖之中,无数人狂热地崇拜他、迷恋他,然而只有一少部分人了解站在乔布斯背后的那个人——苹果新任CEO库克。的确,库克平淡无奇的人生似乎不够光鲜夺目,不足以成为话题人物,然而人们应当知道,临危受乱、扛起大旗、顶住压力……这些却是库克在乔布斯离世后所要承受的重大挑战。

长期以来,乔布斯被认为是苹果的形象代言人,而库克被认为是苹果智囊团中的一员,可是这一不对等的头衔丝毫不影响库克在苹果神话中的角色和存在意义。和乔帮主一样,库克性格倔强,不畏竞争,敢想敢为……他被公认为是除乔布斯以外最理解苹果文化内涵的人。身为一个运营大师,库克善于调动团队的力量,也懂得联络合作伙伴,更是帮助苹果缔造了一条完美的供应链,让智慧和创意的火花经由这根链条,始终贯穿每一款苹果产品从设计到销售的过程。

或许是乔布斯身上的光环太过闪耀,让人们忽略了对库克的关注。然而,库克从不因为被公众忽略而失去他自身的能量。作为一个默默在天才背后奉献的二号人物,库克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的赞誉,却赢得了乔帮主的信任,也经受了考验。在乔布斯时代成为历史以后,库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堪当大任的能力,也展示了他高远宽广的视角和深思熟虑的战略。

苹果改变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格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现在,库克正一步步将这种改变提升到新的层次。库克继承了乔布斯的遗志,竭尽全力地将苹果打造成行业内的领航旗舰,他将完美、创新、竞争等关键词写进了职场履历之中。

库克以细腻、温和、灵活的管理手段,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他的领导艺术。在苹果遭受谷歌、微软、三星等强敌围剿之际,库克带着他的精英团队无所畏惧地冲上前与之搏击鏖战。人们也由此看到:库克温和,但不懦弱行事;库克细腻,但不拘泥细节;库克灵活,但不践踏原则……库克充满着野心和活力,他正在一条险象环生的道路上浴血拼杀。

面对质疑,库克能够保持平常心态;面对比较,库克敢于彰显个人魅力。正如他所说:“不做乔布斯,只做最好的自己。”1库克的苹果路抉择300秒

300秒,等于5分钟,这点时间能做什么呢?作为一天的1/288,它可能成为构建美梦的组成部分,可能消耗于商业街的人流中,可能只够打个电话、看则新闻……如果这300秒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你信吗?这听起来像戏言,尤其是对人的职业生涯而言,可却真实地发生了,且这种发生所引起的结果,让一个人蕴蓄了太多的时间承载不下的魅力。

乔布斯邀请蒂姆·库克加入苹果,而蒂姆·库克欣然应允,就只用了300秒,即5分钟时间,这无疑是高管面试案例中的传奇。他们究竟说了什么?是乔布斯给刚巧处于饥饿状态的蒂姆·库克画了一张又大又圆的饼,蒂姆·库克便“望梅止渴”,觉得这是雪中送炭,而欣然辞职入驻苹果吗?

其实,这件事看似传奇,但传奇的背后却是诸多因素综合一起的结果,少了哪一方面,或许即便再多给出无数个300秒,也无法达成预期效果。如若那样,真不知道会给苹果及世界留下多少遗憾。

早在1994年,蒂姆·库克便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IBM供职生涯,在IBM公司,他名声在外。而在入职苹果之前,即乔布斯邀他加入苹果前,他刚离开IBM加入康柏公司的半年时间里,主要负责康柏公司的材料采购及产品存货管理。

当时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界,各大厂家已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不求产品创新,一味以价格定输赢。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烽烟四起,内心骄傲、拥有梦想的蒂姆·库克看着血淋淋的价格战,不知何去何从,关键是他刚到康柏半年,而环境的变迁无法改变PC界这片天的事实,更让他安不了己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PC企业,康柏已经将自身产品价格大幅下调,当时最高的降价幅度,以台式电脑为例,已高达25%。而作为最大竞争对手的IBM公司的新闻发言人也回应,他们不会坐以待毙。于是,PC界的价格大战愈演愈烈。

对此,1998年韩联社消息称——“康柏与惠普、苹果等主要电脑厂商陆续宣布降价。惠普表示近期将对硬盘进行最高50%的降价,对用于服务器的大容量存储设备进行15%的降价。康柏随即针锋相对地表示将对包括Armada笔记本电脑在内的所有产品进行降价,此外,康柏还宣布了一系列促销政策,包括硬盘免费升级,Armada7000电脑升级费用降价,购买Armada系列产品免费赠送外接CD光驱等。”

蒂姆·库克对业内的失望可想而知,他心中有梦却又回天乏术,他想改变这种愚蠢、机械的市场斗争,焕发PC市场新的春天,他安分地等待,或许也在寻找机会,但遗憾的是,他那高耸冰山下的炽热之心暂时无人可感。

此时的苹果,虽然有乔布斯的经营,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有很多伟大的、改变世界的想法,可这是需要人来执行的,而混乱不堪、价格激斗的市场环境也让乔布斯心力交瘁。

屋漏偏逢连夜雨,1997年,苹果前CEO詹姆斯·麦克鲁尼与苹果缘尽,宣布离开。一时间,乔布斯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他苦苦寻找那个他认为和他一样内心拥有梦想、憧憬梦想,又有能力实现的人,这一找就是整整9个月。

后来,乔布斯曾兴奋地坦言,“蒂姆·库克是我迄今招来的最好的员工。”让人不解的是,当时的苹果每况愈下,赤字一路狂飙,在外人看来,这家公司随时可能倾覆。而两人只是交谈了短短300秒,蒂姆·库克便欣然接受邀请,这实在令人费解。

蒂姆·库克后来接任苹果CEO后,曾在给董事会的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为了苹果的光辉未来,我坚信史蒂夫(乔布斯)的坚定理想。”显然,打动蒂姆·库克的不是高额的薪水,从他的个性可以看出,他对金钱和乔布斯所持的态度一样,那只是一种衡量能力的标尺,他更在意的是超越、创新、挑战和改变世界的梦想。而乔布斯恰恰给了他最想要的,这或许就是“投其所好”的最高境界吧。“在不超过五分钟的与乔布斯的面试后,我丢掉了谨慎与理性,加入了苹果。”蒂姆·库克说。

或许上帝都是念及两个人“寻找”的苦楚,故此圆了他们的梦。在蒂姆·库克进入苹果公司不久,康柏公司发生了巨变。

1999年——蒂姆·库克离开康柏一年之后,该公司业绩急转直下,继而总裁辞职、公司行将就木。这一年康柏公司的业绩,仅仅达预期值的半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而其自身的糟糕事儿也连累纽约股市遭遇震荡。显而易见,康柏这是自食其果:盲目收购扩张、难以为继的价格战,一连串的错误举措,令其进入了死胡同。

回过头来人们才恍然大悟,康柏的低价PC战略将其推至业内霸主地位,而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最终又成了埋葬它的掘墓人。或许,没有比这残酷的现实更能证明持久的“价格战”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了,而这也终究不是高科技产品,甚至不是任何产品的营销之道。

直到2002年,康柏公司终于筋疲力尽,被惠普收入囊中,昔日的枭雄只有名字暂存,却也不过成为惠普旗下的一个品牌。由此可见,只有乔布斯和蒂姆·库克心中的创新,才是永恒的不败之法。

不知康柏的下场,是否也与蒂姆·库克的离开有所牵连?更讽刺的是,当蒂姆·库克入职苹果后,苹果股价立即上涨了近17倍!如此反差,也难怪旁人联想了。

入职苹果之后,库克做起了老本行,且毫不留情地开始整治苹果的供应链条,同时率领苹果大军开辟新的市场。在库克进入苹果的第二个季度,即1998年的第二季度,苹果的业绩开始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景象,当然,这也是乔布斯回到苹果后一年间励精图治的成果。

库克需要一个平台,他有自己的梦想,而乔布斯给了他这个平台,让他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诚然,库克决心跳槽到苹果,与乔布斯的处世哲学亦是分不开的。乔布斯对人生、对事业的积极态度,对梦想、对改变世界的执著追求,都深深地震撼着库克,因此,两人会面虽只有短短的300秒,却足以让库克做出无怨无悔、义无反顾的选择。

后来,库克曾不止一次表示,他为自己能成为苹果家庭的成员而荣幸之至、感激不已,而选择加入苹果,也是他此生做出的最佳抉择。这恰好与乔布斯认为库克是他一生中聘请的最佳员工、将那300秒面试归结为其一生最成功的面试不谋而合。

日后库克曾说:“在过去的12年之间,我每天都能够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有意义的工作,这都要归功于乔布斯与苹果。来苹果工作虽然是我人生中的意外之笔,但却毫无疑问是我人生中最明智的一个决定。”

300秒赌上自己的未来,可谓人生豪赌,可喜的是,库克本人和苹果双获丰收。他们真心感谢那300秒的短暂面试,没有那300秒的惺惺相惜,真不知也不敢想苹果之未来,尤其是在苹果失去了帮主之后。

乔布斯重任CEO的两年前,苹果共背负20亿美元的天文赤字,至2007年10月至12月,苹果彻底转亏为盈。在这段“还债”的漫长岁月里,库克两次承担苹果临时CEO的角色,可谓功不可没,这或许正是乔布斯宣布卸任苹果CEO后,他成为不二人选的苹果人的心声。

苹果王国正继往开来,从成功迈向更新的成功,而这间伟大公司的两任伟大CEO的300秒面试,却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在只言片语的背后,我们并不知道,其实那300秒独属库克,这是他未来生活的开端,也是开启或关闭一切操作系统的“圆形按钮”,难道不是吗?新人or旧人

众所周知,苹果是目前世界上非常成功的IT企业之一,从1976年诞生于世,历经三十多年的成长和磨练,苹果帝国已经成为了同行眼中的巨无霸和客户眼中的良品制造者。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苹果以人们的娱乐方式为切入点,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苹果之所以能够在人们心中保有重要的地位,与它出色的使用体验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密不可分。那么,这样一个充满着“乔氏绝学”色彩的秘籍,对于在1998年加入苹果的库克来说,他是否真的参悟透彻了呢?

其实,对苹果的生存哲学,库克早已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一直认为,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构成一家公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创造出良好的企业环境,能在公司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内力。苹果正是因为培育了优质的企业文化,才让它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从职业履历来看,库克是一个长期在IT行业摸爬滚打的人,他对本行业的生态环境、产品布局、竞争态势都有着充分的了解。曾经,在加盟苹果的时候,很多朋友劝他不要去,然而他经过审慎思考,还是选择加入乔布斯的队伍。

在苹果,库克不是元老级的成员,但他对苹果帝国的成长、领悟,绝对是教父级的。库克从骨子里是和苹果的企业文化相匹配的,他懂得“精”“简”之道,也会另类思考。他的血液早已与苹果的精髓文化融为一体,故此,他与乔布斯的携手就显得顺应天意了。

最重要的是,对于乔布斯的古怪脾气和强悍作风,库克是了然于胸的,而这种难以被外人理解的工作作风,却被库克极力推崇。不管他是1998年进入苹果,还是2008年进入苹果,他都和这家公司存在着天然的感应和认同——他注定属于苹果。

当然,库克和乔布斯有着迥然相异的个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公司经营领域的一致看法。同样的观点,同样的立场,让库克始终追随着乔布斯“朝圣之旅”的路标。

库克与苹果的结合,正是一个新人迅速“旧化”的过程,这一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人。库克的战略眼光保有着强烈的预见性,他深知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击败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这个认识与乔布斯不谋而合。乔布斯也一样确信,只有让公司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信心十足,才不会被外界影响,才能达到专注的境界,从而设计和生产出领先行业潮流的卓越产品。

库克是以新人身份进入苹果的,他来到苹果之后,很快凝练成了一种自信心汇聚的气场,这种气场帮助他成为公司人脉的“黏合剂”,能让全体员工紧密地团结起来,以强大的向心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苹果的近期和远景目标所奋斗和努力。另外,库克与苹果文化的天然契合,也让他能巧妙地运用文化理念来引导员工,激发他们的潜能,让苹果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到苹果去工作,是很多心怀抱负的年轻人的梦想,曾经作为新人的库克,也是被苹果自身的魅力所吸引,排除一切干扰,一门心思地投入乔帮主的麾下。在他由新人变成“旧人”之后,更是将苹果的这种吸引力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

例如,在管理员工和运营产品以及整合供应链方面,他都力求尽善尽美。他相信,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要想让他们发挥自身的才干,就必须不断地激励他们,促使他们将工作的积极性、创新的主动性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员工有了可以展示自身技艺的舞台,就有了提高执行力的可能。

在成为苹果的顶梁柱之后,库克将公司的日常运营当做他主要的工作内容,虽然这其中充满了复杂性和挑战性,但他愿意让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都与公司紧密融合。他经常会考虑如何与合作对象搞好关系、如何提升销售利润以及打造竞争优势等问题。不客气地说,了解苹果的人除了乔布斯之外,莫过于库克。乔布斯和库克一样,都希望将苹果的竞争力推进到最强的峰值上并加以保持。

事实的确如此,在苹果发展的几十年中,一直以推出革命性的产品为最大亮点,从iPod播放器到iPhone手机再到Macbook笔记本……几乎每一款产品都被赋予了奇妙的光环,成就了经久不衰的典范之作。正是因为这种成功策略被发扬光大,库克才坚定了推行乔布斯企业哲学的信念。尽管他没有伴随着苹果从初创到辉煌的早期发展阶段,他却深刻领悟到了苹果崛起的要诀——以技术创新的优势领先对手,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半路杀进苹果的库克,敏锐地意识到,唯有技术创新才是公司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无论苹果推出过多少款产品,都遵循着“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复杂过程。库克能与苹果的战略理念糅合一处,在于他和乔布斯一样,都认识到了产品依靠技术来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技术创新是一切品牌战略中的核心,更是一项实打实的硬功夫、苦功夫,几乎每一个知名品牌的背后,都有着强大的技术力量在支撑着。

库克像乔帮主一样喜欢竞争,他加入苹果,正是因他想帮助乔布斯在产品创新方面有新的突破。他的心愿,就是将苹果推向国际IT行业的顶层,使之成为一个无人能代替的品牌。

库克是苹果的高管,他对产品市场有着缜密细致的观察能力,更有一套真知灼见与之匹配。在他看来,只有将产品的新功能和新特点展现出来,才能让苹果独具过人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价值,才能牢牢把握住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继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库克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苹果的发展脉搏,作出正确决策。众所周知,苹果通常是隔一段时间推出一款新产品,这种有规律的商业模式正是库克的成功掌控:要想将一款产品运营成功,就必须要确保它的质量、创新性和体验性,苹果永远不会急于推给消费者新产品,哪怕他们的亿万“果粉”等得心急如焚。

库克的这种规律性运作与乔布斯完全一致。为了让产品趋近完美,他经常会带着团队去研究和分析市场的发展动向,接着,在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给设计人员,让苹果始终保持着文化、产品和品牌之间的良性循环。

从进入苹果的那一刻起,库克就将对产品品牌的重视写进了管理日志的每一页,他深知,一个产品一旦在口碑上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它的竞争力就会持续加强,而推动这一切的必定是技术创新。

库克是“新人”,也比“旧人”更旧,纵然他没有亲眼见证苹果的诞生,但他个性中的诸多天然特质,与苹果的企业文化和乔布斯的战略理念如出一辙,这就决定着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苹果的企业时间轴,甚至成为苹果在离开乔布斯统率之后的新任精神领袖。疯狂冒险,人生赌局

良禽择木而栖,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什么才是适合栖息的良木,这又是很多人难以搞清的问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良木”并非有着闪耀光鲜的外表,而是很多时候会以“朽木”的身份出现。至于如何加以区分,人和人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人用金睛火眼去分辨,有人用直觉感性去找寻。

库克一生中的大部分抉择,都依靠着他理智的头脑,而在选择苹果时,他则是以直觉来判断的。

1998年,库克在康柏电脑公司担任副总裁,这是他进军IT业多年之后的第三份工作。和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当时的康柏无疑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能与之比肩的公司寥若星辰。可就是这么一份很多人艳羡的工作,却被库克最终抛弃了。

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库克选择的新东家,并非业内更有发展前景的大企业,反倒是一个被外界认为不怎么靠谱的公司——苹果电脑公司。

1998年的苹果,是一个连年入不敷出的小公司,那时没有iPhone,也没有iPad、iPod,有的只是账面上的一连串赤字,很多人都预言,这家公司距离关门大吉已经不远了。从1994年开始,苹果由于资金极度匮乏,正在四处寻找买家收购,这其中有IBM、惠普等公司。

虽然一心想找个好东家收了自己,可在和收购方谈价格时,苹果却一再遭遇挫败:IBM给它的收购价是每股40美元,当时苹果的老板迈克尔的心理价位是每股60美元,于是谈判失败。和其他公司的谈判也是如此,最终苹果找遍了整个美国,也没遇到一位慧眼识金的伯乐,最后不得不将视线移向遥远的亚洲。

很快,苹果联系上了十几家日本和韩国的企业,索尼、东芝、三星都在其中。三星方面表示,他们看中的不是Mac电脑,而是苹果的多媒体技术,如果能将技术部分出售,他们很乐于收购,不过,这跟苹果的出售计划相去甚远,最终还是没有谈拢。

为什么苹果会遭遇如此狼狈的惨状呢?显然,当时的苹果在经营策略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误,另外,他们对整个市场的形势作出了错误的预见,他们过于自信自己的产品是最优秀的,所以将Mac电脑推上了高价位的产品定位中,结果消费者都不愿意买账。在消费者看来,Mac电脑的优势也不过尔尔,为什么非得买它呢?最终,Mac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仅达到了13%,将苹果的股价拖拽到了每股35美元。

资金缺乏,让苹果当年遭遇的噩梦再度重演。

熟知苹果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它的诞生和成长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注入。在苹果成立的初期,曾经因缺乏资金,乔布斯四处寻找投资者,先是找到了英特尔公司,得到了9.1万美元的投资。此后,他又让英特尔的时任市场经理马库拉做了担保,从美洲得到了25万美元的银行贷款。然而,这些钱对嗷嗷待哺的苹果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于是乔布斯几次活动之后,又找到了风险投资家罗克,从他手中获得了60万美元的投资。

乔布斯成功地为苹果寻找到了资助者,然而苹果从1991年开始,其净利润就严重滑坡,导致其元气大伤,即便是在乔布斯王者归来之后,这种现状依然持续着,苹果的股价不断走低。

1997年6月,苹果不得不对外宣布,他们在第二季度亏损了7.4亿美元。正因苹果经营不善,业内同行几乎都在看它的笑话,当时戴尔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还说了一句话:“如果是我的话,就赶紧关门大吉,把股东们叫过来,把钱还给他们。”可见,圈里圈外对苹果的未来都不抱有信心。

相比于苹果,库克当时就职的康柏可谓势头正盛,这家公司在1993年时就超越了苹果,成为IBM之后的业内第二,其计算机销量多达311000台,苹果为249000台。

为什么康柏能获得如此引人瞩目的成就?这大概要归功于其成功的战略。当时康柏瞄准了计算机市场中的低价位电脑,一经推出后,立即引起了大众的追捧,这种定位精确、质量可靠的策略,成了康柏的制胜法宝。

到了1994年,仅用了一年时间,康柏便超过了长期雄踞于业界顶端的IBM,虽然在之后的1997年出现了业绩下滑的趋势,可1998年的康柏依然是世所公认的计算机制造商,它的计算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已达13.5%,此时的苹果连和康柏过招的机会都没有。春风得意的康柏,甚至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语:“有落下去的IBM,就有升起来的康柏。”

1997年,正是库克加入康柏的第一个年头,当时他负责公司的材料采购和产品存货管理。在库克和公司其他成员的努力下,康柏在1997年的收入达到了250亿美元,年增长速度则高达24%。然而,库克并没有继续留在康柏见证它的腾飞,入职半年后就去了苹果。

那时正值1998年。这一年,是康柏最辉煌的一年,当年1月7日,康柏被《福布斯》评选为1997年的最佳企业,等于承认了康柏超过了美国1300多个著名企业的人气。

就是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名牌企业,竟被它自己的副总裁库克抛弃了。从最优秀企业中跳槽去最差劲的企业,这实在让人费解,难怪库克的上司这样评价他:“只有傻瓜才会从康柏跳槽去苹果。”

为什么库克“冒天下之大不韪”进入苹果?首先可以承认的是,他不是傻子,也不是疯子,他为此进行了反复细致的思考。库克曾坦言说,他完全是用一名工程师的思维来权衡利弊的。所谓工程师思维,就是一种不掺杂任何感情的客观理性的分析。可是,若他真的用这种思维分析去不去苹果的话,恐怕其结果只能让其对乔布斯敬而远之——孰强孰弱太明显了。

奇怪的是,当时库克在考虑是否去苹果工作时,理性思维占了下风,感性直觉反而最终占据了他的整个大脑——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声音在召唤着他:到苹果去!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思考问题其实都是用直觉和感性来进行抉择。对此,库克的观点是:当你将人生的决策交给直觉之后,你就必须要放弃对未来人生的规划,然而很多时候直觉作出的决定往往更靠谱。

1998年,库克服从了他的直觉——入职苹果。时至今日,库克本人也未必能说清楚为什么要一心跟着乔布斯,据他所说,那5分钟的面试让他放弃了一切的逻辑和谨慎,他在冥冥中意识到:加入苹果只有一次机会,错过就永无追回的可能。库克还预感到,在苹果会将他的天才创意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会让他的管理能力更有用武之地,尽管在当时似乎没有马上被验证的可能,但他还是那样决定了。

是安于现状,还是选择挑战?这个人生命题不仅是库克在1998年所要考虑的,也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思索的问题。只是,库克的这次选择十分具有戏剧性,也更加艰难。放弃了一个最优的企业,步入一个最险的公司,这不仅是一场人生赌局,也是一场魄力和直觉的疯狂冒险。库克没有被苹果濒临倒闭的表象影响他的决策,反而被乔布斯天才的智慧和魅力所吸引,实现了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次跳跃升级。

在库克离开康柏之后,他的老东家开始进入日薄西山的谢幕终曲,最终带着往昔的丰功伟绩一起消失了,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子品牌的名字而已。对此,库克曾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在当初的思想斗争中,我的直觉输给了我的左脑,那么我根本不知道现在我会在什么地方。”

幸好,这只是一个“如果”。幸好,库克此时在苹果。攀升之路

库克和乔布斯,虽然从个性上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异:一个温良低调,一个强势霸道。然而,正是这种看似有些“奇葩”的组合,却让彼此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助推苹果帝国朝着更宏伟的蓝图迈进。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乔布斯对库克正是如此。库克抛弃了康柏,一心一意地追随乔布斯,乔布斯回报给他的是无以复加的信任。这种不言自明的默契感,成为了日后二人之间关系最微妙的写照。

乔布斯交给库克的第一个任务是运营管理,可见乔帮主对他的信任度是很高的。从1998年到2000年,库克一直担任高级副总裁,负责着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运营工作的精髓,是用最为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库克主要负责的具体工作,是库存管理、生产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等。这些事务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他在康柏任职期间便一直从事相关工作。也正因如此,乔布斯对他的信任有了源头。

库克在公司运营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乔布斯逐步将更多的工作交给他去做。2000年以后,库克还要负责苹果的销售服务以及后台支撑等工作。任务量的加大,意味着乔布斯对库克的器重与日俱增,更是库克个人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有些人甚至预言,库克被提拔只是时间问题。

乔布斯对库克的倚重,足见两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库克能放弃康柏的优厚待遇来到苹果,这需要何等的勇气;而乔布斯能一眼看中库克隐藏的天才创新能力,这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因此,两个人既有惺惺相惜的肝胆相照,又有同舟共济的患难之情。

从2002年到2005年期间,库克开始负责苹果在全世界的销售和运营管理,此时他的职位也由原来的高级副总裁升为资深副总裁。不过,他的上升进度并没有就此停止。

2004年,乔布斯又委派给他Mac硬件开发的工作,这时的库克,已担负着生产和销售两个重要环节的担子,在苹果内部可谓位高权重。

1998年库克刚入职苹果时,他的年薪在公司里排名第五,在他前面的是乔布斯、首席财务官安德森、销售总监曼尼奇以及负责硬件开发的鲁宾斯坦。到2002年,他升职为资深副总裁之后,年薪排到了全公司第三,而2004年成为COO之后,其年薪一跃位居第二,将其他人远远甩在身后。

单从年薪递增这个趋势来看,几乎可用“火箭式上升”来形容他的迅速成长。即使抛开金钱而以权力大小来看,他依旧是一个后来居上的传奇人物。很多跟着乔布斯重新回归苹果的老将们,也比不上此时库克在乔布斯心中的位置。

当年,乔布斯被苹果扫地出门之后,他身边依然聚集了一群愿意和他共患难的忠实追随者,由此创建了Next公司,最后又传奇般地回归了苹果。应该说,这些人在乔布斯眼中当属心腹至交。然而库克的出现,却遮掩住了他们的光环,他一跃成为乔帮主身边的当红人物。这并非是乔布斯忘恩负义,而是库克的个人能力和魅力实在太过突出。

2004年,库克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苹果的二号人物,虽然在此之前,这个位置一直由不同的人担任,但他这个NO.2有些与众不同,他能帮助乔布斯分担很多工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看,他在帮助乔布斯引领苹果朝着更远大的目标挺进,不单单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了。

2004年7月,乔布斯要进行胰腺癌肿瘤切除手术,为此请了两个月的病假,这恰好给了库克代替乔布斯的重要机会,他出任了临时CEO。从当时的反馈情况来看,乔布斯的手术是比较顺利的。次年6月,乔布斯在参加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宣布自己已经康复了,很多人也为此松了一口气。可没过多久,他的身体状况变得逐渐糟糕,残酷的事实证明,他的胰腺癌复发了。

当乔布斯和死神进行搏斗之际,苹果内部也在考虑一个敏感但重要的问题:如果乔布斯健康状况恶化,谁能代替他成为新一代的CEO?

公司内部人员的这种猜测和揣摩,并非是觊觎乔布斯的第一把交椅,而是源自一种心理恐慌:在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后,他已经成为了公司上下的精神领袖,员工对他产生了极度的依赖性,一旦乔布斯无法指挥苹果继续前进,似乎没有谁能具备和他一样的领导才能。也正因如此,苹果被称为是乔布斯的王国。《华尔街日报》曾经如此评价乔布斯“一人独大”的情况:从外面引入的人才很难在苹果获得成功。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乔布斯才挑选库克为临时CEO,因为除他之外,苹果找不到第二个可以委托重任的人了。

2005年10月14日,库克被乔布斯任命为COO,此时的他已经在苹果工作了7年零7个月,论资历不算是最老的,乔布斯却特地在向大家宣布消息时做了补充说明:“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蒂姆·库克在业务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也是本次公司认可他升职的主要原因。”此外,乔布斯还让大家支持库克、理解库克,足见其用心良苦。

2005年11月18日,库克被耐克的董事会选为第11位董事成员,对此耐克的解释是:“蒂姆·库克拥有从全球化生产到经营管理方面的各种丰富经验,拥有在全球知名品牌企业工作的丰富经验以及专业技术方面的高深造诣,一定会成为耐克的宝贵财富。”

其后,库克负责起了耐克的网上销售和管理卖场消费者体验活动。对此,很多人大为不解:库克怎么可能担任另一家企业的董事呢?要知道,在苹果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兼职权利的,不过,乔布斯却允许库克这样做。

2009年1月14日,乔布斯因病痛的折磨再次请假。就在前几天,他还在信中写到他因为荷尔蒙失调的问题体重大幅度减轻。库克再度被推到前台,他又一次出任苹果的临时CEO。

2011年8月24日,乔布斯正式宣布辞职,乔帮主的时代也离人们远去。或许是天妒英才,一个对苹果有着巨大贡献的传奇人物,最终因身体健康而被迫止步。伴随着乔布斯的离去,库克也由临时CEO成功晋升为正式CEO,他将以全新的身份对苹果的8位董事会成员全权负责。

至此,库克的时代来临了。“我的苹果”

有能力管理一个企业,是一个企业领导者的必备素质,然而光有能力并不足够,还需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如果缺乏对企业的热爱,能力只不过是被别人挖走的砝码而已,并不能帮助这个企业稳定持续地发展下去。对苹果来说,库克是带着一种深情和激情加入进来的,苹果不仅是他展现个人才能的舞台,更是他事业理想的归宿之所。

据库克在杜克大学时的校长谢普德说,库克在他的朋友圈子里非常具有领导气质,而且他和同学们的关系都很不错,总是会努力地学习,浑身上下充满着激情,当然最重要的是库克本人为人正直。正是对库克有了如此高的评价,所以谢普德早就预料到库克会大有成就。

事实上,库克之所以能被乔布斯委以重任,和他当时入职苹果的时间段有着重要关系。1998年,苹果濒临破产,其中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产品滞销,而滞销所涉及的管理环节是库存——这正是库克最为擅长的方面。乔布斯深信,库克在来到苹果之后,会以其在库存管理、制造以及分销运营等方面的才能,改变苹果当时效率低下的现状,让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果不其然,库克进入苹果之后,以百分之一千的效率开动起来,誓将苹果从泥淖中拽出。库克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电脑制造业务开始大量的账面减记,认真核算出苹果究竟在哪些方面一再亏损。当然,账面减记只是一个管理策略,对不堪重负的苹果来说,顶多是从人力上进行的一种缓解手段罢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真正让苹果摆脱困境,必须从“治标”转移到“治本”这个方向上。

那么,如何才能治本呢?库克经过冷静缜密的分析之后,决定从库存抓起。

当时,苹果的库存问题相当严重,公司居然让从亚洲运回来的部件放到爱尔兰的工厂进行组装,组装完毕之后又卖回到亚洲——这完全是在浪费人力物力,直接造成了运输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而且大大增加了产品制造周期。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库克决定,让苹果的部件供应商和制造商缩短距离,只有这样,才能让供应商的部件保留在他们自己的库存中,而不必占用苹果自己的仓库。除此之外,他还决定关闭苹果在世界各地的工厂和仓库。

库克的决策很英明,苹果很快给自己减了负,库存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上存在的时间从按月计算变成了按天计算。1998年9月25日,苹果保持着6天的库存量,相当于7800万美元的商品价值。而在1997年时,这组数字分别是31天和4.37亿美元。一年之后,库克再次削减成本,将这组数字变成了2天和2000万美元。

库克的管理才能终于显露出来了,这对苹果是一件力挽狂澜的壮举,对他本人也是一个绝好的证明自己的机会。因为在他刚进入苹果时,公司上下只有乔布斯信任他,其他人则抱着侧目而视的态度。在他们眼中,连天才人物乔帮主都不能让苹果转危为安,更不要说新人库克了。毕竟,苹果当时处在其企业发展中最可怕的低谷时期,宛若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

遭人怀疑,困难重重,库克仍未急于为自己辩解,他生性温良,不喜和别人争论,即使作出了一点成就也不会到处宣扬。他的这种低调,其实好坏参半:坏的是让他自身的优势不易于被人发现,好的是在他真的作出了大成就之后,会成为高尚的品质。

当然,无论低调还是高调,对库克并不重要,他看重的是自身的行动和努力的结果,只有这两样东西才是回敬他人质疑的最好方式。

在苹果工作的十几年间,库克一直保持着这种工作状态和处世之道,永远不以过激的言辞回敬,永远不以傲慢的姿态示人。特别从乔布斯手中接过重担之后,他更是拼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架势,不仅让苹果从颓废的状态中走出来,更是沿着乔帮主的战略方向继续前进。

苹果是库克的福地,而库克是苹果的福将。他们彼此融合,相互促进。

2001年10月时,苹果推出了鼎鼎大名的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进入市场之后立即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库克并没有陶醉于这种成功中,他瞅准时机,提出了一个大胆方案:配合其他独家的iTunes网络付费音乐下载系统,以此来扩大市场份额。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决策相当正确,他让iTunes成功地击败了索尼出品的walkman系列,一跃成为全球最具便携性的音乐播放器。

在数码视听领域,索尼的实力不容小觑,就连苹果也不能将其等闲视之,因此这一次对战索尼的胜利自然值得纪念。可是,就在苹果上下准备庆祝一番时,头脑冷静的库克依旧没有放手,他又构想出一个新的方案:乘机推出iPod系列产品。

很快,新产品进入市场,消费者再次被苹果卓越的设计能力所折服,纷纷购买iPod,将它当做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消遣工具。库克力推新品的决策,让苹果在初战告捷之后,马上巩固了它在商业数字音乐市场的地位,对索尼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或许在库克身上,看不到乔布斯所拥有的那种天然禀赋,但他也一样能做出正确的决断,这是与他个人的素质分不开的,也和他的过往经验密不可分,更与他对苹果的深情寄予关系密切。库克深谙一条真理:市场竞争不进则退,一拳放倒对手只是暂时的胜利,唯有压在对手身上才是永久的威胁。

正是凭借着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库克很快在苹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也让曾经质疑他能力的人统统闭上了嘴。

在库克的率领下,苹果建立并完善了严格的成本控制体系和供应链机制,从而促进了整个产品线的利润率进一步提高。当然,库克仍不会满足于此,他还在对新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着预测和分析。在他的商战哲学中,从来没有“休息”这个词,他十分清楚:一旦你停下了冒险和探索的脚步,对手就会直逼而上,甚至将你远远地甩在身后。

库克继承了乔布斯身上野狼般的进取心和攻击性,也领悟了乔布斯追求卓越的偏执,他将自己和苹果牢牢捆绑在了一起,感受着这个传奇帝国的呼吸和脉搏,继续其伟大的征程。2库克其人不忘本的优等生

库克的英文全名叫Timothy D.cook,在他还没有走进公众视野之前,他的名字会被一些国家的媒体翻译成蒂莫西·库克等,在他正式成为苹果的新任掌门之后,蒂姆·库克这个名字才被固定下来。

1960年11月1日,库克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罗伯茨代尔市。这是一座具有着美利坚风情的南部小城市,即便是对美国历史很感兴趣的人也未必了解它。罗伯茨代尔被称为是鲍德温郡的中心,面积约为5.45平方英里。当时人口只有3782人,在2010年美国的人口普查中,它的人口也只增长到了5276人,人口密度达到了967.72人/平方英里。

罗伯茨代尔紧挨莫比尔港口,在南北战争期间曾经是重要的军事港口,现在变成了韩国现代汽车公司进出口汽车元件的海外生产基地之一。

在20世纪60年代,整个罗伯茨代尔只有1444个家庭,其中94.3%是白人。小国寡民的城市生态,让库克从小就感受着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趣。在他的记忆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莫比尔海岸,幼年时代的他经常在海滩玩耍嬉戏。在他充满童趣的眼中,罗伯茨代尔就是在一条通往海滩的公路上,有着浪漫潮湿的海滩气息和一望无际的美丽海景。

库克的家庭很普通,父亲名叫唐纳德·库克,是一个在船坞里上班的工人,母亲名叫杰拉尔,是一个寻常的家庭主妇。库克有两个兄弟,一个叫麦克,另一个叫杰拉尔德。

在库克的少年时代,他像很多美国孩子那样当过报童,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投送报纸。不宽裕的家境让库克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甚至在他进入苹果之后还一度在加利福尼亚租房度日。

如今,库克的家人依旧生活在罗伯茨代尔,他们习惯了小城的安宁祥和,对大都市的繁华和热闹并不喜欢,他们想远离工业文明带来的喧哗和躁动,全家只有库克一人,为了梦想一路独行前往。2010年,库克带着一抹乡愁回到了母校奥本大学,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段讲话:“在我的人生中,父母为我做出了超过任何人的巨大牺牲。而我的老师、朋友、人生知己们,给予我的厚爱与关心更是远远超出了他们所应该给予的。”

库克离开家乡之后,经常独自一人生活,常年忍受着孤独,但也收获了思想。他每年都会回家乡一两次,到了周末也会给父母打电话——即使去国外出差也不会忘记。库克的父亲这样评价儿子:“每到周日,他都会给我和他妈妈打电话,一次都没有忘记过。”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电话,却证明了父母在库克心中的位置,也显示出库克是一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人。

在学校学习的日子,库克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优等生,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恒心。不管做什么,他都善始善终,绝不会三分钟热血。虽然库克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模范学生,但是他并不张扬,无论考试取得如何优异的成绩,都不会挂在嘴上四处宣扬,也不会急于告知父母。从他上七年级到十二年级期间,一直是学校中的优等生,库克的父母竟然对此毫不知情。可见库克的沉稳和低调,在少年时代就凸显无疑。

1978年,库克从罗伯茨代尔的公立高中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库克以全校第二名的身份向在场的来宾致辞。那一刻,库克终生难忘。

库克不仅成绩优秀,也是一个广泛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积极分子:他在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引人注意;他不仅在学校里是风云人物,在校外也小有名气;在美国退伍军人协会组织举办的面对高中生的领导能力培训中,库克还被选为罗伯茨代尔市的代表;库克也是一个乐队的成员,业余时间和一些小伙伴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库克从来都不是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一个努力在各方面力求上进的实践型人才。

罗伯茨代尔是一座小城,它的教育水平并不高,教学设备也相对落后,库克所就学的高中里,当时没有一台计算机,而从这里走出来的库克最后竟然和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中毕业后,库克面临着考大学的问题,当时阿拉巴马州一共有两所大学可供他挑选,一所是奥本大学,另一所是阿拉巴马大学,库克经过考虑选择了奥本大学。

奥本大学是一所公立综合性大学,于1856年建校。2013年,它在全美大学的排行榜中位列第82名。奥本大学是美国南部的老牌名校,它在130多个领域提供学位,而且很多领域中提供了阿拉巴马州仅有的公共支持项目,比如农业、林业、建筑、建筑学等。另外,奥本大学在文学、科学、数学等领域都有很强的研究项目。

从奥本大学毕业的社会名流也很多,其中有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有第84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得主奥克塔维亚·斯宾瑟,还有参与了阿波罗13号行动的航天员肯·马丁利等。奥本大学的体育项目历来是它的骄傲,它的Tigers体育队,即奥本虎队在NCAA的各项赛场中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为美国和全世界贡献了一批篮球、橄榄球、体操、高尔夫等健将。

奥本大学的美式橄榄球非常出名,而库克也是一个铁杆的橄榄球迷。他最喜欢的球队就是奥本大学的校队——奥本虎队。2010年,奥本大学的橄榄球队在大学联赛中创造了不败的神话,成为了从1957年之后的第二次夺冠的队。

在库克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很多奥本虎队的纪念品,库克将对母校的深情和对橄榄球的喜爱和谐地融为一体。当初他放弃康柏选择苹果时,有人开玩笑说,康柏的总部在德克萨斯州,距离奥本大学要比苹果近得多——库克身为球迷可是舍近求远了。对此库克并不在意,虽然他距离母校远了,但内心依旧关注着母校的橄榄球队。当他得知奥本虎队夺冠的消息时,坦言说那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刻。

在校学习期间,库克的政治立场显得不太清晰,他起初加入了北加利福尼亚的共和党,后来在奥巴马当选总统前,又为身为民主党的奥巴马竞选捐了款。尽管他的政治态度比较暧昧,但他还是有着明确的认同感,他最欣赏的政治家是罗伯特·肯尼迪,他认为肯尼迪是一个为民众利益着想的人,其所作所为也让人感动。

经过四年的学习,库克于1982年从奥本大学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库克深情地说:“奥本大学对我来说就像家一样,我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奥本大学在我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1988年,库克获得了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有意思的是,他一直不承认自己是商管出身,反而以工程师的身份自称。他解释说:“当我决定从康柏离职进入苹果的时候,脑海里想的是我即将担任‘工程师’,在新职务上能得到不同的训练‘工程师’的新身份,让我学到不感情用事,根据自己的分析做出判断。”

离开奥本大学之后,库克对母校依然一往情深。他在苹果的办公室和加利福尼亚的家中都摆着母校的各类纪念品,让人一进他的办公室或者家中,就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思念之情。母校留给库克的,不仅仅是一份厚重的情感寄托,也对他的学业有重要的帮助。库克曾经对他的学弟学妹们说:“教授们的各种idea和研究,对我们来说是有很重要的积极影响的,各位在最好的学校里接受了最高水准的教育,希望大家今后也将奥本大学的精神铭记于心。”

库克曾经用自己的名义对他毕业的工业工程学院进行过捐赠,而奥本大学在值得尊敬的校友名单中,也将库克排在了最前面。不过要是没有媒体的报道,这件事恐怕不会有人知道,因为库克对捐款一向是低调的,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和母校有了经济上的联系,他觉得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奥本大学难以割舍的思念。

2010年,库克出席了奥本大学的毕业典礼,重新回到母校,让他情绪激动,难以自已,控制了半天,他才颤抖着连说了两遍“站在这里,我不禁有些激动”这句话。

库克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念旧之心的性情中人,他寡言却不意味着薄情,他少语却不意味着冷漠,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藏着一团炽热的炉火,默默地温暖着人性之根,也默默地温暖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IBM到康柏

乔布斯能够在苹果最困难的时期邀请库克入伙,是看中了他出色的运营能力,所以当他加盟之后立即被任命苹果的首席运营官,将公司日常运营的大事统统交给他负责。库克不仅被乔帮主赏识,也被他曾经供职十二年的IBM看中。

库克在大学念书期间,素有“蓝色巨人”称号的IBM,就盯上了他。IBM认为库克性格稳健,做事谨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库克刚进入大学时,就被IBM邀请入伙。在未出校门时就能够得到国际级别的大企业欣赏,这在同龄人当中实属罕见。很多同学纷纷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

库克由此进入IBM,从1983年到1994年,他为IBM效力十二年。在IBM任职期间,库克主要负责PC部门在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制造和分销工作。

20世纪80年代,IBM的PC业务在世界范围内是相当辉煌的。1981年8月12日,IBM正式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IBM计算机。消息一出,轰动全世界,不亚于今天的苹果手机上市开售的热闹场面。那时,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计算机在未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就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望。

IBM推出的第一台计算机,采用了主频为8MNz的因特尔8088处理器,操作系统是微软提供的MS-DOS。IBM给这款计算机定名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很快它的英文缩写“PC”就在业界和用户群体中广泛使用。在计算机进入市场之前,IBM内部预估其销量会在一年内达到241683台,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当IBM PC进入市场后,立即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和追捧,一个月的销量就超过了一年的预估量。几个月之后,IBM的个人电脑已经超过了同样辉煌的苹果计算机。

1983年1月3日,美国的《时代周刊》破例将个人电脑列为“年度风云人物”,所配的图片正是IBM生产的计算机。在介绍文字中,《时代周刊》这样写道:“有时候,在一年中最有影响力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过程;而且整个社会都普遍认定,这一过程将改变所有其他的进程……因此,《时代周刊》将PC选定为1982年的年度人物。”

这是IBM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幕,库克也是其中的见证人之一。当时他负责的就是PC的分销工作。库克的优秀营销能力,让IBM的PC销量节节攀升。1985年,IBM售出了100万台以上的个人电脑,PC事业部一举成为当年收入较高的大部门——年度45亿美元,拥有员工过万。

库克供职时期的IBM,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业内龙头。身为老牌的计算机企业,IBM只要生产出电脑就不必考虑能否卖出去的问题。当时的市场上对IBM的PC认可度相当高,消费者都知道IBM的PC结实耐用而且科技含量很高。在垄断效应的影响下,IBM能够随意更改计算机的标价,牢牢把控行业话语权。

在IBM将用户扩展到个人之前,他们锁定的目标客户基本是各类企业,同时他们的盈利方式也是以IBM系统推销和租赁为主,仅凭这个渠道就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当时,客户需要接受IBM的软硬件套装策略——软硬件和服务合约同步,这才能真正享有IBM系统和服务的权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IBM不需要做任何广告就会有大批的客户找上门来。

IBM风光的时代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计算机市场也在悄然变化着,有更多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进入了这块战场,直接影响到了IBM业界龙头的地位。伴随着IBM个人电脑的火爆,这种现状依然没有改变,IBM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这个隐患被库克清晰地看到了,他意识到如果IBM继续奉行吃老底的策略,PC事业部迟早会从今天的辉煌掉落到明日的颓废。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做广告,凸显产品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IBM、认可IBM。于是,库克向公司提出建议:提高对广告营销的重视程度。

由于库克有着一言九鼎的威信,IBM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逐渐加大了广告宣传的力度。这样一来,库克在管理北美和拉美地区的分销工作时就有了用武之地,他继续发挥自己的营销才能,帮助IBM在PC市场中竖立大旗,没过多久,IBM的计算机就在北美和拉美地区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IBM调整营销策略的同时,乔布斯也在朝着计算机领域高歌猛进,只是他和库克在此时还是陌生人,但命运就是充满戏剧性,在未来的不久,乔布斯就要和库克联手缔造一个更为可怕的IT王国。

1994年,劳苦功高的库克离开了IBM。至于为何离去,库克似乎没有提及,也可能是他意识到IBM的PC事业正在走着下坡路。结局的确如此,2005年5月,IBM将PC业务出售给了联想,并允许联想在后续产品中继续使用IBM商标。或许,库克真的是抽身而退。

离开IBM以后,库克来到电脑批发商Intelligent Electronics工作,在经销商事业部出任首席运营官。可惜这份工作没有做太长,该公司在1997年被微软并购,库克转而来到了康柏。

论资历,康柏似乎比IBM要稚嫩很多,却是一个后起之秀。它创立于1982年2月,专门从事计算机生产。1984年,康柏的年收入是1.112亿美元,创造了美国的商业纪录,而在1985年收入增长到了3.29亿美元,再创行业纪录。很快,康柏的股票也在美国纽约证券所上市。

1986年,康柏的年收入达到了5.039亿美元,刷新了美国商业纪录,PC销售量达到了50万台,直接挺进全球财富五百强。1987年,康柏推出了第100万台PC。1988年,康柏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2亿美元。1989年,康柏推出了康柏笔记本,并同时推出了第一台服务器server。1998年,《福布斯》将康柏称作1997年度公司。

康柏是一家世界级别的高科技企业,从1997年到1998年,康柏进入了企业发展的快车道。当时,为了增强公司在原料采购和产品存货管理的能力,库克被邀请加入。尽管库克在康柏的任职时间只有短短6个月,却为公司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众所周知,存货管理是公司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因为存货代表着资产,只有将其顺利卖出去公司才能实现盈利,如果卖不出又会导致公司亏损。而一旦存货量达到了一定程度时,公司就不得不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所以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事情。

存货管理是有成本的,管理者必须尽可能地将成本压缩到最低。存货是有形资产且有很强的流动性。由于存货经营始终处于不断销售、损耗和购买等过程中,具备较强的变现能力。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能够有规律地转化成货币资产或者其他资产,然而长期不能变现将会造成积压物资或者降价销售,企业将蒙受损失。

由于存货管理的复杂性,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时刻关注成品、半成品以及原材料等各类存货的数量是否适合,如果彼此之间的比例关系错位,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库克在康柏所要做的就是这些。在他入职之前,康柏在存货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经过库克的分析研究之后,他将戴尔公司的存货管理机制运用在了康柏身上。在他看来,当时的戴尔在这方面是相当有借鉴性和参考性的。

据说,戴尔的存货周转周期只有8天。高效的管理机制让戴尔在PC行业中保持着比平均水平高出好几倍的增长速度,帮助戴尔迅速地实现资金变现,加快了其市场运营的活性。

库克将戴尔模式引入到康柏之后,公司的存货管理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存货周转最短只有四个星期。库克认为,康柏的存货必须要保持在一定的限度才行,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第一,要保证生产或者销售的经营需求。库克认为,即使市场供应量充足,康柏也很难实现随时购入生产或销售所需的物资,这主要是由市场上的某种原材料缺货和康柏距离供货点较远的原因造成的。一旦康柏生产或销售所需的物资短缺,只得被迫停止正常工作,损失也就来了。

第二,要充分考虑到价格。库克认为,零星采购原材料等物资不易实现价格优势,只有批量购买才能充分节约成本,可如果进货过多也会占用资金并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大批量采购还会导致仓储、报关和维护等相关费用的增加。

基于以上两点,库克讲道:“存货管理的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存货投资上的成本,即以最小的成本提供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存货。企业应当在两者之间作出权衡,达到最佳结合。”为解决这个问题,库克运用了经济订货批量的办法。他认为公司如果不能对存货采购进行高效的财务管理并缺乏相应的进货定额的话,康柏的存货管理将落后于市场的变化速度。于是,库克开始着手考虑康柏的存货决策问题。

通常存货决策包含四个内容:决定进货项目,选择供应单位,决定进货时间以及决定进货批量。库克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对比,最后为公司量身定制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

正是在康柏负责存货管理的工作经历,提升了库克的管理能力,也增加了他的管理经验,为他日后进入苹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康柏帮助苹果培养了一个天才级的管理大师,而这个大师的诞生,将给苹果的未来带去难以估量的价值。与死神擦身而过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翘首以盼等幸福来敲门的时候,难免厄运也会突如其来,让我们的生活乌云密布,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厄运,未必会真的黑暗我们的人生。

1996年,库克36岁,原本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却突然遭遇了一道晴天霹雳:他被医生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属于一种脱髓鞘疾病。髓鞘是什么?它是包裹在人体神经细胞轴突最外面的一层薄膜,能够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冲动的传递。顾名思义,脱髓鞘疾病就是髓鞘脱落的疾病,由于髓鞘的脱落,能够让神经冲动传递遭到严重的影响。以现代医学的能力来看,多发性硬化症很难根治,而且是一种容易复发的顽固疾病。患者很容易在身上遗留各种功能性障碍。一般来说,这种病的发作年龄在20—40岁期间。

在患者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之后,比较常见的症状是丧失知觉和行动能力,所谓知觉的丧失一般是指完全失去知觉或者会持续地感到疼痛。而行动能力的障碍,一般是指下半身瘫痪、半身不遂或者四肢瘫痪等等。关于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得出统一的定论,只能推测是因遗传因素所导致的。

当库克得知自己患上这种病之后,内心是极度震惊的,他万万没有想到正值壮年的自己会患上如此难以医治的顽疾。按照医学界的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