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心理学与心理活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3 12:54:19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版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心理学与心理活动

新版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心理学与心理活动试读:

内容提要:

这部著作是多年学校工作经验的总结,是沉思、焦虑、担忧和不安心情的总结!

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我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认为,我是有权这样做的。我很想给教师们,不论是现在在校任教的,还是继我们之后将要来校工作的,讲讲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有整整十年,即从一个我们教师通常称之为一无所知的“小懵懂”进校起,到他(她)成长为青年从校长手中接过中学毕业证书,即将走上独立的劳动生活道路的庄严时刻止的十年。这个时期是一个树人的时期,而对教师来讲,则是他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回答说:爱孩子。

敬爱的读者,或许您对书中的某些东西不会同意,有些东西可能会使您感到奇怪、诧异。我要预先忠告您:切不可把这本书当作施教于儿童、少年和青年的万能参考书来看待。用教育学术语来讲,书中阐述的是课外教育工作(或者说,狭义概念的教育工作)。我没有把讲课及学习科学基础知识过程的全部教学细节列入本书课题。如用表达细腻的人际关系的语言来讲,本书阐述的是教师的心灵。我力图要说明的是:如何把幼小的人带进认识现实环境世界中去,如何帮助他学习,减轻他的脑力劳动,如何在他心灵中激发并确立高尚情操,如何培育人的尊严感、对人的善良本质的信念、对苏维埃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如何在幼童聪慧的头脑和敏感的心灵中播下忠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第一批种子。

心理学简论

心理学的概念

只要人对自己略加思索或注意,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就会跃然呈现,并常常可为自身所知觉。

什么是心理活动?哪些现象属于心理活动的概念范围?是首先应当弄清楚的。要知道,心理现象是很复杂的,心理学同其他科学一样,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

比如,人每日每时接触无数的外界事物,有的是无意中遇到的,有的是有意地学习的,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有某些部分在人的记忆里保存下来,而更多的则被遗忘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人是如何感知光亮和颜色的;为什么人处在暗光线作用下就失去色觉;声音的强弱、高低以及节奏和旋律是怎样为人所觉知的?这种差别显然是由于他们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有所不同所致,那么,在他们的头脑里所进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什么不同?工程师的创造过程和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在运用词的思维与形象思维中有什么异同?再如,是什么动机力量驱使人去进行各种性质不同的活动的?为什么人的心理和行为会出现异常或变态?又为什么在异常心理中,首先发生的是感情或情绪上的困扰?人们从舞台上、小说里以及在生活中知道,没有哪两个人的个性是完全相同的,尽管他们的性格在某些方面可以相似,这又是怎么形成的?

类似这样的心理事例俯拾皆是。这里已经涉及到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动机、情绪、个性特征等心理过程和人格特性。这些过程是通过人脑的活动实现的,是外界事物作为信息传入人脑,经过人脑的加工、处理,从而产生的心理活动诸形式。如果说,非心理学专业人员对其中某些方面,如视、听的形成,思维的延展,可以不必特意去注意和解释,而诸如智力的提高,个性的培养,心理病态的产生,行为异常的出现以及社会适应问题,却是人们不能不去加以认真对待和精心处理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老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工厂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勤奋与苦恼、少年的激情与偏颇、青年的婚姻与创业、中年的成就与压力、老年的满足与孤独,凡此种种,即使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但也是通过自身的心理反应而对自身起作用的。因此,这种心理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必须加以研究。

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缔造,关键在于人。社会首先应当关注的是人心的向往和需求的发展。社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把人的愿望与渴求引导到社会目标的规范之下。这就需要认识人、了解人,认识人的心理活动——它们如何产生,以哪些形式存在,它们的活动规律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人的生活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早在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James,1842~1910年)指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它既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又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条件……所说的现象就是我们称之为情感、欲望、认知、推理、决定等一类的东西”(詹姆士:《心理学原理》,1890年)。这无疑是正确的。

100年来,心理学研究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心理活动是通过人脑的活动实现的。人脑的功能在于它可接受外界现实的多种信息。如声音的或光线的,言语的或形象的,抽象的或具体的等等。各类信息以不同方式或多种过程在脑内进行整合,并以人的言语、动作和活动等行为方式反应出来。因此,心理学可定义为: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是一本打开了的书,它对人的心理进行剖析,向人们展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在从事劳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科学基础。

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和西方许多哲学家、教育家与医生就对心理现象开始了探讨。尽管这种探索以及后来的研究大多属于思辩与经验描述的性质,但也都为近代心理学的诞生积累了丰富的思想与资料。说它年轻,是因为心理学于1860年由费希纳、冯特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并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不过100多年的历史。

近百年来,心理学的发展极为迅速。它不仅有了自己的体系、众多的理论与方法,而且分支学科相继出现,其研究结果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成为制造电脑、进行教学改革的依据)。虽然心理学要达到全面揭开人脑反映机制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目标还需时日,然而它所取得的成就日益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重视。

科学应社会实践的需求而产生,并在为实践的服务中得到发展。心理学的存在与迅速扩展正说明了这一事实。任何科学都依据社会实践的要求给自己规定了任务,心理学也不例外。

心理学既要探讨理论的问题,也要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它兼具这两方面的任务。

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心理学中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解决,而它的最根本的理论任务是通过对自己对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地揭示心理、意识与外部世界及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论证与充实的作用。列宁认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和这个规律性在人脑中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就是唯物主义。”他还指出:“心理学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所以,心理学是“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之一。这就充分说明,心理学与哲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这里存在着两条基本路线。主张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感觉,精神、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与脑(也是物质)的产物,这是从物质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主张意识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世界先有精神、意识,物质世界是精神、意识的“异在”或产物,这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质的唯心主义路线。在唯物主义中凡是承认意识一经产生或思想一旦反映外界的客观规律,就具有反作用于现实的能动作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把思想、意识看作是消极、被动的脑的产物,则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或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哲学上的路线分歧不止是一种认识问题,它也是人们要不要按照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规律去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实践的问题。要论证和解决这个从物质到精神、又从精神到物质的理论问题,需要许多科学不断提供事实,而心理学则责无旁贷。只有当人们弄清从感觉到思维、意识(包括情感、意志)这个复杂而不易捉摸的现象的实质,即它们发生的机制、发展的历程及其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依赖关系,那么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都将会在事实面前显露出反科学性。不管心理学家们是否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或者由于他们的立场、观点而不赞同给心理学规定这样一个理论任务,但是只要他们忠实于科学事业,其研究结果能近似地反映实际,也都必然地在为完成这个理论任务而起作用。

心理学的应用任务

人类能够改造世界,创造新事物,仅仅是因为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缘故。人要使自己(特别是年轻一代)具有更好的反映能力,并在各个实践领域发挥更大的效能,也必须同时去认识、掌握在正确运用存在于自身上的各种规律。这个任务的一部分就落在心理学的身上,它要求心理学通过对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揭示,去解决各个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问题,它就是心理学的应用任务。

心理就其映象来说是主观存在的,但作为头脑反映现实的机能及其活动过程又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心理学所揭露的许多规律往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比如,克拉甫科夫(C.B.Kpabkob)等发现,人在黑暗中经过一段适应,可以看见最初看不清的事物;如果把这时微光视觉感受性(即视觉能力)的相对值定为100,接着突然出现红色强光,在最初十分钟内,其相对值便降低到20左右;而到100~130分钟时其相对值反而会增大到200~300。换句话说,红光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的微光视觉能力提高2~3倍。正确运用这条同一感觉不同感受系统相互作用的规律,在军事上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去提高飞行员夜间起飞后的视觉敏锐度与作战能力,在工业上可以通过改善照明系统去提高夜班工人观察仪表及工作环境的感受能力与劳动效率。因此,心理学所揭示的许多心理活动的规律,都可以直接运用到广泛的实践活动中去,为各个实践领域服务。

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正确地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上,它有助于正确地解释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起源。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就根据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从而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精神和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不具有物质实体所具有的物理特性,但它和脑的物质活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论断不仅彻底粉碎了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同时也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所以,列宁把心理学列为“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的基础科学之一。同时,心理学提供的科学事实,对一切封建主义,宗教迷信思想是个有力的打击。几千年来,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科学水平的局限,精神领域很容易成为宗教迷信的神秘堡垒。即使在科学发展的现代,仍有人甘受巫神之害,相信梦是吉凶的预兆。现代生理学家的研究认为:梦与睡眠时的内外刺激及大脑遗留的痕迹的兴奋有关。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做梦不是坏事,梦可以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也可以清洗掉不需要留下的痕迹。这些事实可以帮助人们破除迷信,纠正偏见,清洗糊涂观念。正如列宁所说的:“心理学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

在实践上,心理学能够帮助人们运用所揭露的心理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际服务,提高活动效率。例如:父母应根据亲子关系对情绪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儿童健康的情绪;教师应根据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听课效果;劳动者可以根据噪音对身心的危害,对噪音加以控制,对环境加以改造等等。总之,现代心理学是一门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它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与教育

如果说心理学是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那么教育也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一种主要的动力来源。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

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

教育是教育者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和通过师生交往,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人类积累的有用知识、社会规范转交给受教育者,并引导他沿着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成长的过程。教育者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年轻一代的学生。人有心理活动。处于发展中的学生不仅有自己心理活动的规律,而且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教育者对学生施加影响,包括他所提出的要求、讲授的内容、采取的方式方法等,如果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发展的水平及特点,它就有可能为学生所接受并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从而促进发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教育者若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参照它们分析学生的实际,去制定比较合理的教学或教育的方案,预见后果,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剖析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各种问题的客观原因与心理原因,采取对策。这样就会把教育工作做得更自觉而有效。

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的发展

推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是个重要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涉及心理活动的问题。它要求心理学予以研究并作出解答,而心理学也正是积极参与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发现学习与个性成长中的新事实、新规律而得到充实与前进的。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首次采用实验法研究记忆,发现了遗忘曲线与分布复习的规律。这件事之所以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意义并受到普遍的重视,不仅因为它给科学的心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实验研究的广阔园地,而且也在于它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的提高。由于记忆与学习密切关联,所以它始终是心理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特别是后来的许多心理学家,总是以学生为被试或结合学校中的教学来研究记忆,因而取得的成果显得更加丰硕而有用。又比如,怎样去研究儿童的智力水平与促进它的发展是教育上极为关切的问题。本世纪初(1905~1908)出现的第一个“智力量表”,是心理学家比内(A.Binet)接受法国教育部门的委托用来鉴别哪些儿童应入低能班而创制出来的。这个量表以及后来不断得到改进的许多智力测验,尽管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已发展为考察与探索儿童智力问题的一种可以提供参考数据的量具与研究手段。心理学适应教育要求而得到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教育心理学》在本世纪初成为心理学的独立分支及其研究的蓬勃开展。本世纪70年代,人们在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教育问题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教育社会心理学。所有这些事实表明,深入探索教育中的心理规律已成了当代教育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客观需要,同时它也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

本世纪60年代,世界上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掀起了一场教改试验的热潮。这一改革的热潮除有政治原因外,主要跟当代信息革命有关。众所周知,人类面临着一种新的社会形势,即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与不断更新,引起了科技的迅猛发展及知识量的急剧增长。它要求人们,特别是未来的一代具有适应信息化社会与创造生活的更大能力。然而,学校教育仍然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去掌握零散而易老化的知识,而不大重视智力的发展,用这种老办法培养出来的人势必难于应付未来生活的挑战。解决这种矛盾的办法之一是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核心正如当时所提出的口号,叫作“教会学生学习与思维”。引起人们注意与深思的是,这场教改的主要倡导者与试验者,如美国的布鲁纳(J.S.Bruner)和苏联的赞可夫(Д.B.3анков)都是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的主张称作“课程改革论”。其主要内容是:第一,任何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的原理、概念、规律与体系,形成并发展其认知结构。他引用心理学的规律指出,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迁移与运用;知识越简要(理解后归为公式),就越利于记忆与检索。第二,任何学科的基础知识(如交换律、守恒、概率、函数、集合论、基本逻辑运算方法等)都可以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方式及早地教给儿童,使他们有学习的准备。第三,提倡发现法,大力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即创造性思维)。第四,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靠内部诱因支持学习。

赞可夫进行了“教学新体系”的实验。他根据十几年的教改实效提出了五条与教育心理有关的原则。第一、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应当向学生提供有可能理解、能满足于求知欲而又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障碍加以掌握。只有这样才会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精神力量,并促进智力向“最近发展区”(即将发展的水平)前进;否则,智力、情感与意志由于缺乏锻炼与正常负担而衰退。第二、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是指把浪费在反复咀嚼或单调地重复已知材料上的教学时间用来讲清概念,学生懂了就往下进行,让学生在学习新课或使用中自然而然地记住该记的材料,或通过观察,思考与争论去加速扩大知识面。学生有了知识的广度,就有可能更好地去把握事物的联系,形成概念的体系,从而也就更深刻地理解与更加巩固地记住各种知识。第三、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尽管感性知识、经验是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但教材与教学应当引导他们通过抽象思维迅速形成各种事物的概念与概念体系。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概括的结构,就能通过迁移或有意地运用它们去理解其他领域的现象,具备举一反三或科学论证的能力。第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意义,而且应当使他们意识到各学科合理的学习过程,即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第五、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一般说,优等生中能力属于高水平的较多,而差等生的能力也并非都是低的,即使是低的,经过工作,也同样可以促使其进步。所以任何教改必须致力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发展上尽其最大的可能性,取得最大的成果。

上述教改的试验与主张,其成败得失还有待于进一步总结与评价,但给人以启发的是:教改势在必行,提出教改方案必须有心理学的依据,而心理学本身也会在教改试验的问题研究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我们国家也正面临着教改任务,教育工作者想要在这方面作出贡献,就应当学习心理学并结合教改开展心理学的研究。

心理学的价值和原则

心理学的价值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心理学已经成为热门。有的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心理学将成为带头科学之一。之所以如此,是由心理科学自身的价值决定的。

1.心理学的理论价值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认识论的原理。科学的心理学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是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实质。心理学通过揭示人的心理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就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力地抨击了各种唯心主义思潮。列宁曾高度评价心理学,他说:“心理学提供的一些原则已使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

心理学还研究个性形成与社会条件的关系,为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心理学研究人的认识的具体发生、发展的规律,促进了认识论科学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因此,心理学对于人们掌握哲学原理、培养科学的世界观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列宁曾在《哲学笔记》中指出:“心理学是构成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础科学之一。”

学习心理学是学好其他邻近学科的条件。逻辑学、伦理学和美学同心理学的关系非常密切。逻辑学和心理学都研究人的思维。思维过程的研究离不开思维的内容和形式,而思维形式的学习必然需要思维过程的认识。因此,要学习逻辑学,必须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美学都要不同程度地涉及人的心理问题。学习心理学也是学好伦理学、美学的必要条件,心理学对其他的科学如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会促进它们探讨各自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实践价值

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心理活动对人的实践有着认知和调节作用。因此,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的基础科学,而且也是一门具有广泛实践价值的应用学科。

人是“四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又是研究人的一门最主要的前沿科学,所以心理学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的实践领域是相当宽广的。

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心理学所提供的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知识,为教育理论建立和教育实践的进行提供了科学依据。教师学好心理学,就能很好地实现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心理学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思维规律传授概念,利用记忆术储存知识;通过课堂师生的心理交流提高教学效果;班主任如何通过行为的影响力教育具有不同气质和性格的学生……

智力开发与培养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心理学研究什么是智力,怎样测量智力,智力提高与教学的关系,为早出人才出好人才创造了条件。

心理学对改善劳动者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加速掌握生产技术、促进生产革新、实现企业管理的合理化,不断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例如工效学就是专门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人和机器怎样配合才能提高效率而不出差错。从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心理因素与人的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的知识在医疗上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许多疾病的产生、治疗都与心理因素息息相关。

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心理学在国际军事、体育运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宇宙开发、人工智能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高级的建筑师和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心理学家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心理学将愈来愈显示出它不可估量的作用。近一二十年心理学发展很快,世界上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根据1982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的报告材料得知)约20万人,其中10万人集中在美国,英国约1万人,日本约5000人,前苏联为4700余人,西德为1万人,我国现有的心理学会会员为1860人。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的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的原则。人的心理虽是在头脑里进行的活动,但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从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检查的活动中去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无论如何复杂或作出何种假象与掩饰,都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或在内部的神经生理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切忌采取主观臆测和单纯内省的方法,应根据客观事实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2.联系性原则

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第一心理现象的产生都要受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对某种刺激的反映,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主体状况下,反应往往不相同。因此,在对人的某种心理现象研究和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条件。不仅要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要在联系和关系中探讨心理活动的真正规律。

3.发展性原则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心理学的研究也要从心理史前发展、意识发展、个性心理发展以及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4.教育性原则

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应考虑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这个道理极易明白,而常为研究者所忽视,因此研究者应时刻保持“自己是教育者”的意识,把促进学生成长的任务与研究任务协调一致起来。

5.分析与综合的原则

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和把各部分联合成为统一的整体,是任何科学深入认识其对象的有力手段。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分析与综合的原则,至少包括以下两层意思:其一,心理、意识虽然是很复杂的现象,但可以通过剖析将其分解为各种形式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而后通过综合将其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理解;其二,在研究某一种心理形式与现实条件的依存关系时,也可以分别地考察某一条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后将其揭示的各种规律加以综合运用。综合的观点在心理学中也可以称之为系统论的观点,因此这个原则也被叫做系统性原则。

心理学的领域与分类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应从它的根本性质和最大范围内概括它的研究对象,以得到它在科学分类上的位置,并依此建立它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

从心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与性质来说,可分为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从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来说,可分为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

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诚如上述,心理学研究客观现实通过人脑而产生的反映活动的规律。由此可见,心理学既涉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又涉及人所广泛参与的社会生活与实践。在如此截然不同的两种范畴里所发生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结合点,是人类的自然方面与社会方面相互作用中所发生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现象。因此,心理学首先要研究人脑这一高度发展的物质的运动——为什么在人的活动中,它能产生感觉与思维、动机与情绪、意志与人格等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同时,人的心理又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人脑对现实的反映为什么能影响人的行为,其心理中介是什么;服务于人的社会适应,心理与社会的联系有什么规律。

从上述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它的研究既要从心理本身方面进行,又要从脑的机制方面进行,还要从社会方面进行。由此形成了心理学基础研究的3大领域: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生理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神经生理机制;

社会心理学

——研究个体心理社会化、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规律的学科。个体从降生到死亡毕生的成长变化规律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一个范围很广的领域。从发展的观点看人的心理成长,既包括心理现象本身的发展,又包括生理方面的发展,还包括成长中的人所参与的社会生活对个体的影响方面。与普通心理学相比,普通心理学从横向方面,研究人的心理结构诸形式的形成规律;

发展心理学

从纵向方面,研究个体生存每个时期心理诸形式发展变化的规律。

与上面阐述的道理类似,从进化的观点看,动物心理诸形式——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也属于基础研究的范围。此外,心理异常——个体各年龄阶段、各种心理形式如认知、情绪、人格及行为的异常的机制和规律,与正常心理相比较,也具有基础研究的意义。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学科。人的社会实践范围很广,各种不同的工作领域、生活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对人的心理反映有着不同的影响。它们各自对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形成心理活动的具体的、独特的规律。对这些规律的揭示,可服务于让人们了解从事这些活动的心理依据和对心理的影响,使人既有效地从事这些活动,又有益于心理和能力的发展。

社会实践的多样性对心理活动的不同影响,粗略地可区分为两大范畴,并由此可分出心理学的多种应用学科。

其一,人自身处于某种具体的、特定的状态下的心理活动规律。例如,个体从婴儿、幼儿、童年、少年,发展到青年、中年、老年。人自身所处的每一不同阶段,其心理的发展与变化,均有其不同的主要方面和特殊规律。又如,人自身处于心身变异或病态的情况下,其心理活动也具有特殊的规律。个体生存过程中所处的基本情况决定,对年龄心理或变态心理,既可从基础方面进行研究;又可从应用方面进行研究。

其二,人处于某种具体的特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规律。例如,人处于接受教育、训练或自身学习中,依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不同,具有独特的学习与记忆、掌握与理解的不同规律。又如人处于生产过程、机器操作或驾驶活动中,形成特定的人—机关系情境,具有完成操作、效果优劣不同的特殊要求和心理依据。人还从事各类不同的艺术活动,具有与特定艺术形式相关的艺术才能和心理能力。人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所建立的社会关系,对完成人的社会活动,达到人的社会适应,促进人的社会成熟,并对维系整个社会的协调,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在诸如人事管理和人际接触的独特领域——如商业、旅游中,具有可能是另外一些方面的心理知识与技能。所有这些都是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的知识有着广泛的社会需要。

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不是截然分开的。发展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还有社会心理学均属于基础学科,它们对于形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同时,在指导人的成长与教育,在心理保健与医疗,在人的社会化与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又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选题上,有的可侧重于基础研究;有的可侧重于应用研究;有的还可归属于有双重意义的应用性基础研究。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不难理解,从脑的这一物质本体的机能活动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以及有关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的研究,属于自然科学。例如,神经心理学是在脑及神经系统各种病变和外伤的情况下,按其解剖部位与心理功能的联系揭示心理的脑机制,它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而广泛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均涉及社会规律,对它们的研究属于社会科学。例如,研究某一社会结构、制度中,或某一集团、群体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具体到组织管理心理学来说,则是研究某一企业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问题。它涉及领导者实施优化人事制度,易于了解层层下属的工作情况,便于发挥各级人员的负责精神和积极性。还要研究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最优心理素质和能力倾向,以发挥其领导才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的范围很广。近年来,从社会科学中分出一门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研究个体行为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地说,它属于人文科学,即属于研究人的科学。组织管理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均属于行为科学。

按上述分析,心理学中包含着纯自然科学的分支,也包含着纯社会科学的分支。然而,心理学的主体——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诸形式及其规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从这方面来说,既涉及脑神经机制;又涉及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一般来说,心理学属于边缘科学,特别是大多数学科分支的基础研究部分应属于边缘科学。至于每一具体学科分支的性质,则应依具体研究对象来规定。

综上所述,无论从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抑或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方面来设想,心理学服务于了解人、揭示人的心理能量和发挥人的精神作用。这将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和发挥人的潜在力量,用以改善人的生活和人类生命的质量。这一论断可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认识人的心理规律,提高人的心理潜能。例如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学习过程;根据知觉特性发挥艺术家的构思与创作。

其次,从心理上了解他人,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人之间深层次的互相了解和互相帮助。

第三,按照个体心理功能各方面的差别,把人放置在最适合的位置,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效用。

第四,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例如,特殊才能的早期发展,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发展中的人成为心理功能健全和心理素质完善的人。

心理学的分类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已形成了基本的、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体系。在应用上与社会各实践领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许多分支学科,体现了独立的在科学体系上的分类。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论和规律,建立心理学研究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的方法。普通心理学既包括过去研究中已经定论的、为科学实践所证实并为科学家所公认的理论和规律,也包括虽不一定为大家所公认,但却有重大影响的学派的理论和学说,还包括处于科学发展前沿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因此,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它已形成的理论体系上,不断地充实着新的内容。特别由于心理学尚属一门年轻的科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普通心理学的范围内,按照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还可分为感觉(视觉、听觉、触摸觉、运动觉、嗅味觉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注意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言语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动机心理学、智能心理学、气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分支基础学科。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从人体生理和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关于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研究的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心理学在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和现代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揭示各种心理现象在脑的解剖部位及脑功能上发生的规律。生理心理学还包括神经心理学、心理生物学、动物心理学等分支学科。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特定社会、群体条件下,心理、动机、人际关系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社会心理学着重探讨个体社会化的条件和规律,个体的社会动机与态度的形成,人际关系和群体心理的形成与影响等方面的一般规律。社会心理学包括民族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发展中的个体,无论处于发展的哪一阶段之中,他们的心理发展既包括心理的各个过程及各个特征,又分别有着主要的发展方面和主要的矛盾。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每一阶段主要矛盾得到解决,即将向下一阶段过渡。发展心理学就要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各个阶段各方面的矛盾与变化。发展心理学可分为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发展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发展中的人进行教育、教养的理论根据。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主要涉及掌握各科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研究智能的发展与智力测查方法,影响教学过程的心理因素、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以及家庭、学校、团体、社会意识形态等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可包括德育心理、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智力缺陷与补偿、智力测量与教师心理等分支。

劳动心理学

劳动心理学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所需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研究操作程序、操作条件与操作者的心理特点适应等问题。劳动心理学可包括工程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主要研究在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条件下人与机器的相互作用问题。工业心理学研究生产者选拔和操作合理化等问题。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在各种艺术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对于绘画艺术,着重研究光感觉、视色学、视知觉的规律,如光觉与色觉的感受性,视知觉的参照、透视规律。对于音乐艺术,着重研究发音和听觉特性,如发声机制及发声规律,听觉的音高、音强、音色、节奏感和旋律感。对于舞台艺术体现的是完整的人物角色,需研究个性的全面特征、情绪体验和表现、人格结构和行为;探讨各类角色的典型特征并在舞台上再现的规律。艺术心理学还要研究艺术家独特的心理素质,如形象思维能力、情绪情感体验特征等。人的艺术特长属于特殊才能,不是人人所具备的。因此,对艺术工作者的心理特长、个性差异的鉴别及测量方法的制订,是重要的研究方面。

体育运动心理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所涉及的心理特点。在一般的体育运动中,研究各种体育运动所涉及的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特点和器官活动的灵敏度与感受性以及受意识支配的能力,研究运动技能和技巧形成的一般规律。在运动竞赛中,研究竟赛条件下应具备的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人格特点,竞赛中的动机水平、情绪状态对运动技能发生的影响。在运动员选拔方面,心理选拔和测量方法的制订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航空航天心理学

航空航天心理学研究在空中和宇宙飞行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在非陆地的异常条件下从事紧张的驾驶操作,要求飞行员和宇航员具有较全面的优秀心理素质和较完善的个性特征。飞行中缺乏视觉参照物,完全依靠仪器仪表的指示进行操作,从而要求飞行员具备精确的视一动协调反应能力,对错觉的意识灵敏度,还要求坚强沉着的意志,稳定的情绪等特征。宇宙飞行在失重条件下,要求具备心理反应变化的高度适应性和自我协调能力。为了培养和选拔飞行员和宇航员,心理素质的测定和训练过程的检测方法,均是重要的研究方面。

组织管理心理学

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某一群体——一个企业或一个学校的组织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方面。它涉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协调问题。一方面,包括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心理活动的掌握,例如对生产者的专业能力和技能的了解,用以对人才的估量和选拔;对生产者的动机、情绪和需要的了解,以预测他们的表现和对工作的影响;协调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发挥他们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包括对领导者的心理活动特点的研究。例如领导能力、领导作风、领导心理素质的了解,用以对领导行为的评价和对领导者的选拔。组织管理心理学既可用于工业生产、企业经营,又可用于诸如学校、医院、文体机构等事业单位。

临床或医学心理学

心理异常可由遗传和社会适应不良而产生。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症状与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学科,并从中分出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面对社会和医疗服务的专门事业。临床心理学既包括严重的心理变态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也包括轻度的单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神经症(如神经性焦虑)或忧郁症,还包括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后者称为心身医学;并从治疗的角度,研究病因,诊断与预防,形成一门新兴的健康心理学。

对心理异常的研究,不仅对医疗实践有重要作用,而且从异常与正常的比较中,有助于揭示心理的机制。因此,从学科的观点和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心理异常的病因、机制、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称为变态心理学。

司法与犯罪心理学

司法心理学是研究违法行为以及处理违法行为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它涉及犯罪、侦察、审讯以及改造罪犯等过程中,对犯罪原因、侦讯技术、改造手段的研究。侦察和审讯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也是研究的组成部分。

犯罪心理学与司法心理学有重叠的方面,前者着重研究罪犯行为的心理原因。尤其是青少年犯的心理特点、心理动机、个体人格和情绪特征,是研究的重要方面。对罪犯的个人成长背景、家庭、学校、社会的致犯罪因素等方面也要进行调查研究。

探讨心理学的途径与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探讨途径

100年来,心理学家们探索着研究心理现象的各种途径,试图从各自主张的理论观点和关注的问题去揭示心理活动规律。正如一个人作出的任何行动可从不同的方面予以解释一样。例如,一个人正在操纵一台机器,扭动着杠杆,旋转着螺母。这个行动可被分解为精细的神经肌肉运动;也可以被描述为修理机器的解决难题的过程;还可被解释为操作者的行动是为完成生产定额的动机所驱使。人的心理活动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和解释。从心理学百年来的发展历程看,主要的探讨途径如下述几个方面:

构造主义与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被看作一门科学,是以把心理现象的解释建立在可数量化的分析之上,而力图避免主观臆测为前提的。

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只有很短的历史。这是指心理学长期和哲学在一起,成为哲学中关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的一部分。至19世纪末,德国哲学、生理学家冯特(W.Wundt,1823~1920)提出心理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还确立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从此,1879年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即作为独立的、科学心理学起始的标志。

冯特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否认把灵魂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一门科学。他提出心理可分析为许多元素,如光亮、颜色、软硬、粗细等即为感觉元素;愉快、紧张、兴奋即为感情元素,一切观念都是由元素构成的。冯特以及他后来的学生铁钦纳(E.Titchener,1867~1927)提出了“心理世界有声有色,有感情,还包括思想、情绪、记忆、想象、意志……心不外乎是这些现象的总称”(见铁钦纳:《初步心理学》,英文版,8~9页)。这就是冯特和铁钦纳构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认为研究人的直接经验要用内省方法。但他改造了传统思辩式的内省,主张为把握心理现象,要靠精确的观察。因此,他把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既重视主观的观察分析,又强调实验心理学所要求的方法学上的准确性,对刺激条件的控制和精确的记录。在他的实验里开展了感觉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主要工作在视觉、听觉、触觉、时间、知觉等研究,如视对比、后像、双眼视觉、形状知觉等。此外还有关于注意、感情和联想的研究。

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冯特实验室的建立影响了其后心理学沿着实验心理学的道路发展,直至今日,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仍被心理学沿用为重要的方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