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气质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3 15:00:52

点击下载

作者:张笑恒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大气质课

北大气质课试读:

前言

未名烟柳,博雅古韵,百年文风,万载济世。面对北大,谁人不心动,谁人不梦寐以求?

北大之美在于未名湖畔的波光塔影、古香古色的楼群建筑,在于她青春焕发的时代精神、坎坷曲折的历史故事……更在于她蕴藉百年的人文气质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风范。

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一代代北大学子在这里学到的不只是知识,感受更多的是北大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严谨的学风与开放的思想,让这里走出的代代骄子无不都具备“北大”特有的精神气质。这些气质也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他们为其所在的学术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都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这些从北大走出的学术大师、社会英才,不仅亲身践行着北大的人文思想和行事原则,而且还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传播着北大人独特的气质和性格,使更多的人虽未曾亲历北大的百年历史,虽未曾身处未名湖畔,但却仍然能够感受北大的魅力,感悟这个百年学府中所孕育的人生智慧和内心修为。

气质虽然无形,但却仿佛是人生中的润滑剂,会让你在日常交往和沟通中处处和谐顺利,为你带来各种有形的帮助和支持。

气质虽然无法一日习得,但只要潜心修习,就会让你受益终生。

气质的养成,首先应该从自我认知开始,发现真我的魅力。然后还要沉下心来,培养强大的内心力量,使自己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雍容大度的君子风范,在众人面前展示出自信笃定的气场,在面对诱惑时始终保持坚定自律,在遭遇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在面对荣誉时保持低调谦逊。如此才能让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给他人以无形的影响力,更多地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支持。

本书汇集了数十位北大学人有关个人修为与气质养成的思想精华,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对之加以解读和延伸,使读者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感悟到百年北大所积淀下来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在本书的策划与创作过程中,编者得到了李少聪、李尚芳子、李成坤、胡俊、丁修山、刘曼、刘冲、徐芳、王恩聪、聂振岗、刘悦、赵会会、金东东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深表谢意。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本书是很难面世的。

第一章 做好你自己——气质来自真我的魅力

气质源于独特的个性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令人难以忘怀,哪怕是只见过一面,也能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即使与人长期相处,也不能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气质的不同。

所谓气质,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人格魅力,即区别于他人的个性。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一个人只有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才能打造出有魅力的气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上任后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经济问题。面对当时英国糟糕的经济状况,撒切尔夫人决定大幅度地削减公共开支。她降低了标准税率,又大幅提高了增值税率。这个决策遭到了财政大臣和绝大多数内阁成员的反对,甚至有人以提出辞职相要挟。但是撒切尔夫人坚持认为她的方案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在不久之后一定会生效。她并没有因众人的反对而改变自己的决定,她说:“你知道,为了这个方案议员们要逼我下台。即使那样,我也不后悔,我知道我所做的是完全正确的。”后来,英国经济连续8年不断增长的事实证明撒切尔夫人的决定是正确的。她以自己坚强的个性和我行我素的风格,开创了英国政治历史的先河。

在英国这样社会观念极为保守的国家中,女性要成为领袖需要更多的自信和勇气,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而撒切尔夫人以独特的“铁娘子”的个性,带领因为墨守成规而停滞不前的国家创造了辉煌,打造了自己特有的魅力气场。

拥有独特个性的人,其魅力气场会让他更有效率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增加自己的影响力,更容易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之所以被冠以“诗仙”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而是来源于他的个性。敢让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古往今来,大概就只有李白敢这么做了。他的放荡不羁,注定他难以在当时的官场上生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他个性的写照。

鲁迅的个性也在他的文章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鲁迅用笔杆子作武器,用笔杆子唤醒沉睡的中国人,为中国革命开辟道路。他个性的魅力融入了他的文章。“我是金子,我要发光”,韩寒用他特立独行的笔调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赛车手与作家,这两种相差甚远的职业却被他集于一身。外表看似年少轻狂的浪子,内心却有着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就是他的个性。从《三重门》到《他的国》,他的作品无不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生的思考。他已成为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而他个性的魅力却依然如此闪亮。

你的个性就是你的风格。凡是气质良好的人都有其突出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即来源于他的个性。

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无论是华人巨商李嘉诚、邵逸夫,还是美国总统肯尼迪、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人们都会为他们的魅力折服,被他们的气场吸引,但绝对不会把他们混淆。因为构成一个人魅力的最核心因素不仅仅是天赋与才华,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个性。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个性的魅力在无形中已确立了你的竞争优势,你给了他人以深刻的印象之后,自然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每个人的个性都不相同,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终会让你迷失自己。其实,成功是一个人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更多地取决于追求者的个性。你的独特个性就是你的魅力所在,它让你形成与众不同的气场,能让你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无需去刻意地模仿谁,只要能发觉自己身上的长处,并充分发挥,就能成为一个魅力四射、令人敬佩的人。

忠于自己的内心

无论什么东西都不能建筑在虚伪和牛皮的基础上。——傅鹰,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物理化学家

李白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的才是最美的,真实的东西才具有个性,才能与众不同,才会有强烈的吸引力。只有那些忠于自己、喜欢自己、接纳自己,听取自己内心声音的人,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在人们心中,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的美是永恒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她年幼时曾因瘦小被人笑为“牙签索菲亚”呢?在她刚出道的时候,很多摄影师都认为她的鼻子太长、臀部太大,如果不去整形,将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演员。但索菲亚·罗兰丝毫不为所动。她说:“我当然明白我的外形很难跟那些已经成名的女演员相比。她们相貌出众,五官端正,而我的脸的确毛病很多。但我认为这些毛病组合在一起反而会让我更具魅力。我要保持我的本色和个性,我不想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正是凭借这种无比强烈的自信,索菲亚·罗兰打动了导演,进而打动了全世界的影迷,成为与玛丽莲·梦露齐名的性感明星。她那无比自信的风情、动人心魄的笑容、洞悉一切的眼神,组成了她独有的风格,俘获了无数影迷的心。在20世纪快要结束时,她被评为这个世纪“最美丽的女性”之一。

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无论何时,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作别人意见的傀儡,否则你不但会在左右摇摆中身心疲惫、失去许多可贵的机会,有时还会失去自我。

假如当初索菲亚·罗兰整容成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大众美女,她还会有那种动人心魄的魔力吗?

容貌如此,着装如此,行事也是如此。

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曾说,要“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别人众多,而你只有一个,如果处处照顾别人的看法,必将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必须洒脱一些,勇敢地走自己的路。杜尚是法国艺术家,他天生便“惰性”很强,从不强迫自己做任何事情,而是喜欢毫无功利地循任自己的天性。正是这种渴望自由、无拘无束的精神让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不断地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追寻艺术的真谛,从而成就了他在艺术上的传奇。杜尚说:“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试想,倘若杜尚不忠于自己的内心,又怎会有被世人仰望的杜尚呢?又怎能使他的作品与生活融为一体呢?

身处于花花绿绿的世界,置身于各式各样的诱惑中,我们是否忠于自己的内心了呢?我们是否让自己的心灵去做选择了呢?正所谓:“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所以,忠于自己的内心吧,忠于内心便不会迷失方向,忠于内心便不会茫然失措,忠于内心便可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不依附别人的独立魅力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著名教育家

我们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寻求别人的帮助很正常,但一味地依赖别人就永不可能超越平凡。依赖别人就意味着把自己的命运放到别人手中。没有独立作前提,成功只能是个假设。

自立自强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只有抛弃身边的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李嘉诚年少时靠一双脚行遍港岛,求职无门,双脚跑得又肿又疼。白眼冷语,深深地挫痛了他的自尊心。母亲说:“你去找潮州的亲戚和同乡,潮州人总是帮衬潮州人的。”母亲说了一串人名地址,他们都曾与李嘉诚的父亲有交往。李嘉诚先赶往上环的黄记杂货店,店主黄叔原先住在潮州北门,与李家祖屋仅隔两条巷,他还是李嘉诚伯父李云章的学生。然而,赶到地方,李嘉诚却呆在了街边。店铺关门,“黄记”布幌荡然无存。他透过门缝看,里面空无一物,只剩满地的垃圾。黄叔的店铺已经倒闭。在李嘉诚“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舅父庄静庵让李嘉诚到他的中南钟表公司上班。然而,出乎母亲和舅父意料的是,李嘉诚的回答是:“我不进舅父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这充分显示了李嘉诚独立、自信、倔犟的气质。李嘉诚不想受他人太多的荫庇和恩惠,哪怕是亲戚。正是这样一种挑战困难、永不言败、敢于进取的个性,促使李嘉诚一步步走上了商界的巅峰。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懂得思考和做出选择,并为之负责。在当今社会,人应该学会独立,学会自尊自爱,而不是依附于他人。放弃自我,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即使你曾经遭受过苦难,值得别人同情,但如果你失去了志气,任由生活摆布,那么不仅没人帮得上你,甚至连同情的目光都不会再有了,后果只能由你一人承担。

不管是朋党成群,还是形单影只,人都要学会独立,不去依附别人,这样你才会赢得尊重。

很多人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如果他在某一方面缺少特殊的才能,他就不再想努力,认为努力也是枉然。可是还有许多人,在最初的时候他们与常人无异,也没有特殊的才能,但最终他们却成功了。这是因为他们的自信心要高过一般人,并能以自信做支柱去自强自立,终获成功。一个人不去实践,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身体里究竟有多少才能与力量。

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立自助的独立生活,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地实现这种生活。当然,依赖他人,追随他人,让他人去思考、去策划、去工作,这自然要比我们自己去思想、去策划、去工作要容易得多,也惬意得多。所以,人一旦有了依赖的想法,样样有人供给,也就会丧失勤勉努力的动力。

有的人想要给他们的子女丰厚的条件,使其在世上不致奋斗得太艰苦,这种做法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种下祸患。年轻人应有自强自立的能力,可惜大多数年轻人,都易养成依赖成性的习惯,一旦有了拐杖,他们就不想自己走路,一旦有了依赖,他们就不再想独立了。

世界上只有摆脱了依赖、抛弃了拐杖、具有自信、能够自立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自强自立是进入成功之门的钥匙,是获得胜利的前提。

在风平浪静时,显不出驾驶航船的船长是否训练有素、是否富有经验,能够看出船长真实本领的,是狂风暴雨、波涛汹涌、船将颠覆、人人惊恐的时刻。同样,在失败后的挣扎、奋斗时,才最能显露一个人的机智。

一个人在依赖他人时,无法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完全的人”,只有当他可以绝对自立自强时,他才可以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无缺憾的人,才能感觉到一种光荣和满足。而这种光荣和满足,是别的东西所不能给予的。

当你放弃求助于他人的念头,变得自立自强时,往往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相信自己,即使没有人相信你

我们降生在这多彩多姿、繁华绚烂的世界上,唯一的目的就是好好活下去,活给自己看,也活给爱自己的人看,更重要的是活给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看。——台静农,著名作家

从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在4分钟内跑1英里的尝试,有的人为此喝了虎奶,还有的人居然让狮子去追赶奔跑者,以为这样就能使他跑得更快。然而,这些都没有起到作用。于是,人们断言,这是人类不可达到的目标。然而罗杰·班尼斯完成了这个奇迹,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态度。

如果你经常说自己行,那么你的潜意识会把成功的信念变成成功的行动,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能勇往直前,直到成功;相反,要是你经常说自己不行,那你的潜意识也会把自卑的念头变成失败的行动,在面对任何挫折时,你都会后退,最后无路可退。

对自己说行的人,相信自己,充满信念;对自己说不行的人,不相信自己,失去了信念。弗兰克林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生物学家。1951年,他首先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结构,但因受到“权威”的诘难,他怀疑了自己,竟然承认这个发现是错误的。直到1953年又有两位科学家重新发现了这一结构,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弗兰克林由于不敢相信自己,将自己在生物学上划时代的发现拱手让给了别人。弗兰克林就是没有经受住信念的挑战和考验,打败他的不是权威,而是他自己。

如果老是觉得自己会失败,那你就已经失败了。一个人“觉得”如何如何时,就是他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觉得自己不行的人,爱对自己说丧气话。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总是为自己寻找退却的借口:“我做了很大的努力,已经没有希望了”、“我脑瓜笨,不是学数理化的料”、“我天生就是这样,没法变了”,等等。殊不知,他们正是用这些最强有力的武器自己把自己打败了。

你或许思维不够敏捷,才华不如别人;或许衣衫简朴,比不上别人的华丽富贵;或许出身贫寒,比不上别人出身名门……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你是在强者高大的阴影下痛苦抱怨、自甘平庸,还是跳出黑暗,给自己寻找一片阳光呢?痛苦是悲观者的影子,心胸坦荡的乐观者则会从容不迫地转过身子,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明亮灿烂的阳光。拥有信心,你的人生才拥有无限的可能。

说自己行的人,在积极心态的支配下,不论遇上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小仲马在开始写作的头几年里写的作品没有一篇被认可,都被编辑一一退了回来。他父亲大仲马建议他在寄稿时告诉编辑他是大仲马的儿子,但小仲马拒绝以父亲的名气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不想坐在父亲的肩头上摘苹果。面对一次次的退稿,小仲马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成功,一定能成功!”这些积极的话,排除了失望、犹豫等消极因素对他的干扰。这种积极的思想产生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断地推动他去思考、去创造、去行动、去完成使命。直到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一位知名老编辑被他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他发现《茶花女》投稿人的地址和大仲马的地址丝毫不差,他和大仲马有过多年的书信来往,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又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他带着这些疑问去拜访大仲马,当他得知作品的作者竟是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时大吃一惊。他问小仲马为何不署上他的真实姓名,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自己真实的高度。”

一个人可以选择让自己成功的自信,也可以选择束缚自己的自卑,一切都是由个人意识决定的。弄清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一条一条记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身上拥有无限的能力和无限的可能性。”只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才能选择和发挥自己最擅长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时,很自然地就能产生自信。

如果一个人两眼老盯着自己的弱项,遇事老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的缺点相比,那么他就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行,成功对他来说也就会变得越来越难。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处于什么境地,你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修炼实力,让自己永远抢手

我们活着要有价值,不要投机,投机是为了升官发财,我们要有点儿抵抗力,不要跟着别人一道跑。——陈翰笙,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天助自助之人;人自助,天恒助之;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这句话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获得上天的垂青,必先自我奋发、自我图强;你能自立自强、自重自谦,上天一定会垂青于你,別人也必然会乐于帮助你;你要先自己努力,别人才会帮助你。

生活中,一些人总是羡慕别人运气好,那么简单地就成功了。其实,你并不知道他们在背后准备了多久,而机遇也不是没有敲过你的房门,只是你没有准备好罢了。这就如,当面对一桌为你准备的佳肴的时候,你才发现你没有健康的胃来享用它。

如果说成功存在偶然性,那这种偶然性必然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其实,机会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因为它有可能降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但前提是:在它降临到你的身上之前,你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事先有准备,自己刻苦努力了,当机会降临时,你才会把握住机会。所谓“尽人事而听天命”,听天命的前提是尽人事。永远没有人知道机会将在何时降临,它通常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现,它向你要求的东西可能比你准备的还要多,更别说你什么都没准备了。

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只要你真的有能力,都不用担心自己被忽略。纵观历史上那些留下赫赫声名的人,哪一个不是成就了丰功伟业?他们用自己的成就向世人展现出自己的风采,自然为后世之人所敬仰。战国时期的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掉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井到了齐国拜师学艺。在跟老师学了一年之后,苏秦觉得自己已经有能力出来创一番事业了,于是就辞别老师,去寻求功名。结果在外飘荡了一年的他一无所获,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衣着破烂、蓬头垢面的苏秦回到家后,遭到了家里人的讥笑。妻子看都没看他一眼,继续织布,嫂子连饭都没给他做,父母、兄弟和妹妹都暗地里笑他活该。苏秦知耻而后勇,更加发奋读书。他搬出所有的书,每天都读到深夜。为了能够不在看书的时候睡着,苏秦想出了一个办法,每次只要是他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因此,他的大腿经常是血淋淋的。就这样,又过了一年,苏秦的学问有了很大的长进。于是,他又开始出去闯荡。这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功成名就,身佩六国相印而返,成为了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

生活中,很多人渴望得到赏识,成就事业,那就需要充实自己,使自己具备做大事的才能;很多人希望创业成功,拥有自己的企业,那就要培养自己的胆识和谋略;还有人渴望摆脱平庸和困境,那就唯有奋力冲锋,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求得海阔天空的生存空间。

专注成就梦想

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教书。我这一辈子只做好了一件事,也是教书。——陈岱孙,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古代哲人庄子讲过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是古代有个屠夫叫庖丁,宰牛如同唱歌跳舞,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能把宰牛的手艺发挥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庖丁的气场不能说不强大。

若要拥有超强的气场,就一定要将你做的事情专业化。真正成大事的人,是那些拥有特殊知识和技能的人,他们能把自己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追求中将普通知识升华为自己的特殊知识,从而获得成功。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计算机天分与知识那是不用说的;香港地产大王李嘉诚是个不折不扣的地产专家;世界船王包玉刚是一部航运百科全书;澳大利亚的传媒巨子默多克在世界舞台上常有大手笔,他对传媒业务了如指掌。

菲利浦·奥克斯莱是著名的坦尼克石油勘探公司的创立者,也是坦尼克欧洲公司的董事长。他认为他的成功是由于精通石油专业知识,他通过亲自进行探油、采油工作,掌握了第一手的专业知识。他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必须对他所从事的行业知识有实地经历过的了解。”

现代社会的竞争极为残酷,要想脱颖而出,当然要强化自己的能力,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最终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强大起来了,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的强大气场令很多人惊叹。他年轻、英俊、名校海归、与纳斯达克关系密切、从事着最时髦的行当——IT业。最重要的是,他在一夜之间拥有了近百亿的身价,并因此使得追随他的人中突然冒出了7个亿万富翁、51个千万富翁、240多个百万富翁……李彦宏说:“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直到把它做好。”认准了搜索引擎,认准了竞价排名,认准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认准了前途利益所在,李彦宏自己都佩服自己的心理神经像花岗岩一般坚硬。正是因为李彦宏坚持以搜索技术为本,向自己擅长和熟悉的领域迈进,才造就了今天的百度。

孟子说:“精力集中在一点上能成就万事,志向确定在一件事情上,并全心全力投入进去,不避险阻,不辞艰苦,不怕患难,不计得失,不计生死,这样就算前面有移山倒海的大困难,也能妥善解决。”孟子还曾说:“以精深的学识,以坚定的恒心,运用精进的力量,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呢?还有什么难以成就的事业呢?”

如果獐飞快地奔跑,连马都追不上它,它之所以常常被猎人捕获,只因它时时分心,回头张望。冬夏两季不能同时来临,野草和庄稼不能一同长大,侧枝繁多的树林长得低矮,思想不专一的人难以成就事业,这都是自然的规律。

你可以长时间卖力工作,聪明睿智,才华横溢,甚至好运连连——可是,如果你无法专注地做事情,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一切都会徒劳无功。拉马科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小时候,他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个牧师,所以送他到神学院读书。后来由于德法战争爆发,拉马科入了伍。他因病退伍后,在银行里觅了个职位,这时,拉马科打算当个金融家。不久,拉马科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后来,他的哥哥劝他当医生,拉马科学医4年,可是对医学没有多大的兴趣。一天,24岁的拉马科在植物园散步时遇上了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卢梭非常喜欢拉马科,之后便常带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在那里,这位“南思北想”的青年深深地被科学迷住了。从此,拉马科花了整整11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出了名著《法国植物志》。35岁时,他当上了法国植物标本馆的管理员,之后的15年,他依然研究植物学。拉马科50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动物学。从这一天开始,拉马科用了35年时间来研究动物学,直到他去世。这样算起来,拉马科从24岁起,用26年时间研究植物学,35年时间研究动物学,他因此成了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

这个世界上有一把神奇的钥匙叫“专注”,拥有它就拥有了神奇的力量,就可以打开成功的大门。

当年,年轻的帕瓦罗蒂从师范学院毕业后,问他父亲:“我是选择当歌唱家呢,还是当老师?”父亲回答他说:“你如果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只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我们只能选择一把椅子坐。”的确,在工作中,如果我们不能专注于一个目标,把工作做到位,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当然,年轻人在事业的开端有多个目标是很正常的。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他最终必须确定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第二章 淡定处世——培养强大的内心力量

看淡一时的得失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周一良,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学家“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两句诗说出一条人生哲理,不要总拿自己主观的理想来衡量客观的现实,如果这样就会看着这也不顺眼,那也不如意,越看越觉得一无是处、一团漆黑,越看越觉得人生没有出路,社会没有希望。

人生的许多烦恼都源于对现实的诸多不满。从人的生活整体而言,一时的好坏与荣辱代表不了什么,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过程。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纯粹是利,又有什么事情全然是弊?所以,天下之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山姆是一个画家,而且是一个很不错的画家。他画快乐的世界,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很快乐的人。不过没人买他的画,他想起来这些会有些伤感,但也只是一会儿时间。“玩玩足球彩票吧!”他的朋友劝他,“只花2美元就可以赢很多钱。”于是山姆花2美元买了一张彩票,并真的中了彩!他赚了500万美元。“你瞧!”他的朋友对他说,“你多走运啊!现在你还经常画画吗?”“我现在就只画支票上的数字!”山姆笑道。山姆买了一幢别墅并对它进行了一番装饰。他很有品位,买了很多东西:阿富汗地毯,维也纳柜橱,佛罗伦萨小桌,迈森瓷器,还有古老的威尼斯吊灯。山姆很满足地坐下来,他点燃一支香烟,静静地享受着他的幸福,突然他感到很孤单,便想去看看朋友。他把烟蒂往地上一扔——在原来那个石头画室里他经常这样做——然后他出去了。燃着的烟蒂静静地躺在地上,躺在华丽的阿富汗地毯上……一个小时后,别墅变成火的海洋,它被完全烧毁了。朋友们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都来安慰山姆。“山姆,真是不幸啊!”他们说。“怎么不幸啊?”他问道。“山姆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朋友们说。“什么?不过是损失了2美元。”山姆依旧快乐地答道。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一个人如果真能正确对待这些“不如意事”,就会拥有豁达的人生,而且这话其实还有点夸张。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破产时,家人为财去楼空而叹惜牢骚的时候,他却说:“我胡雪岩本无财可破,当初我不过是一个月俸四两银子的伙计,眼下光景没什么不好。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吧。”胡雪岩的这种得失心志当数“糊涂之极”,然而,失去的已经不再拥有,再去计较又有何用?所以,还是糊涂一点为好。

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踏实无为,不变心性,方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算得了什么?让他暂时得意又能怎样?

人生中,失意与苦闷不可避免,常常发生在一念之间。到底要得到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好的东西,欣然接受;不好的事情,坦然面对;该得的,不要错过;该失的,洒脱地放弃。

在人生的舞台上,如果老将眼光盯在眼前的是是非非之上,必然会失去做人的快乐,也必然会有无穷的烦恼。如果常将心胸放宽,将眼光放远,淡化一时的得失,则必然会变得心胸坦荡、烦恼全无。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强者让行为控制情绪,弱者让情绪控制行为。——翟鸿燊,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国学研究传播者

人的情绪有时候像水,会产生波动,有些人的波动会显示在脸上,悲则哭,喜则笑,让人一眼便知他心里的动态。

做人要学会控制情绪,宠辱不惊,喜怒内敛,才能防止因为一时的激动情绪而做出失礼的事情,才能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沉稳、可信赖”的形象。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妻子黄氏长得虽丑,却颇有内才,品德极佳,诸葛亮后来挂印封侯,成就伟业,莫不得力于黄氏内助。传说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便是黄氏送给他的一件礼物。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行前,黄氏用其父赠给她的一只大鹏鸟的羽毛做了一把扇子,扇柄上画着八阵图,要诸葛亮随身携带:一则不忘夫妻恩爱;二则对行军作战大有裨益;三则告诫他息怒。黄氏对诸葛亮说:“你与家父畅谈天下大事时,我发现当你说到胸中的大志,就气宇轩昂;谈到刘备先生想请你出山,就眉飞色舞;一讲到曹操,就眉头深锁;一提起孙权,就忧戚于心。大丈夫做事情一定要沉得住气,我送你这把扇子就是给你用来遮面,挡你的脸的。”诸葛亮拿起鹅毛扇一摇,头脑很快就冷静了下来。诸葛亮离开草庐后,一直身不离八卦衣,手不离鹅毛扇。原来,“遮面”的意思是说先要沉得住气,然后才能处之泰然、保持冷静。

自古以来,凡是成功者很少有因外界的事物而大喜大悲的。无论受到什么刺激,他们都能沉着冷静,克制自己各种不利于大局的情绪,表现出高度的自律和自制。

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听到魏徵进谏后总会出去散散步,就是因为察觉到了自己即将失控的情绪,努力使自己做到“处之泰然”,不至于因一时的怒火而错杀魏徵。

控制情绪,就要善于忍耐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公。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在与吴国交战时被吴王打败,被俘后屈服求和,成为吴王的马夫。他以惊人的忍耐力,把愤怒和复仇的怒火深藏心底,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任用范蠡、文仲等人,整顿国政。经过十年的生产和积累,越国终于转弱为强,灭亡吴国,越王勾践在徐州大会诸侯,成为霸主,传为千古佳话。

勾践忍一时之怒气,才得以成十年后的大业,若他当时怒发冲冠,恐怕早被吴王杀死了。五代时期,冯道受后晋皇帝的命令出使契丹。抵达契丹后,冯道本想尽快办完事情就即刻归国,可是没想到契丹王有意要留用他。冯道其实并不想留在契丹,但是又不好拒绝。于是,他上奏契丹王,说:“辽与后晋也算是父子关系,事子就如事父,这样看来,我现在实际上等于出仕两朝。”他说这话,意在博取契丹王的好感。他还命令属下购置薪炭,以备寒冬之用,向契丹王表示他不敢逆旨回国。看到冯道的这一番举动,契丹王觉得他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士,于是心生怜悯,下令放冯道回国复命。然而这时,冯道却故作姿态,假意想留在契丹不走,经过契丹王多次催促,他才慢慢收拾起行李。出发后,他还沿路停留,表示他舍不得离开的留恋之情。于是冯道一行人费时一个多月,才回到本国。随行的官员对此大为不解,便问他:“既然大人您也归心似箭,恨不得插翅飞回,为什么却老是盘桓不走呢?”冯道说:“我这是以退为进,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我何尝不希望早点回国呢?但是无论我们怎么赶路,契丹人只要快马加鞭,一日之内就可以追上我们。我佯装对辽地有不舍之情,是为了避免让对方知道我真实的想法。”回国后,他受到了后晋皇帝的赏识和信任,因为皇帝认为他能不念异国之封而毅然归来,实在是难能可贵。

只有先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具备冷静、沉着的品质,才能成为别人所爱、所敬、所信任的人。

有理不在声高

学者们常说:“真理愈辩愈明。”我也曾长期虔诚地相信这一句话。但是,最近我忽然大彻大悟,觉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辩愈糊涂。——季羡林,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

人与人相处时,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碰,但没有必要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甚至大动干戈。如果仅仅是因为自己“理直”,就非要用“气壮”来压人,甚至给人以难堪,不但显示出自己修养的欠缺,甚至会激化矛盾。

理直也要气和,我们只有宽容平和地待人处事,才有助于化解矛盾,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再者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做到以“理”服人,以“礼”待人,既能化干戈为玉帛,又能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何乐而不为呢?拳王乔·路易在拳坛所向无敌。一天,他和朋友一起开车出游,不料前方出现意外,他不得不紧急刹车,后面的车跟随太近,导致两车发生轻微碰撞。后车司机怒气冲冲地跳下车来,指着乔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个笨蛋,你到底会不会开车?”他一边骂,一边挥舞拳头,一副要打架的样子。乔·路易的朋友非常生气,冲上前去与对方讲理。看着朋友气冲冲的样子,乔微笑着制止了他。乔走上前去,不做过多的解释,只是很温和地一个劲儿地向那位司机道歉。那司机愈发嚣张,没完没了,乔却很坦然淡定,从头到尾都和和气气地说着道歉的话。终于,司机也觉得无趣,钻进车子扬长而去。望着那个胡搅蛮缠的司机远去的背影,朋友仍然愤愤不平,不解地问:“那人明明是在无理取闹,你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让他尝尝你的铁拳?”乔笑了,坦然回答道:“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罗蒂,他是否该为对方高歌一曲呢?其实‘理直’也可以‘气和’。”

是的,正因为那司机粗鲁、狂妄,所以用婉转温和的方式对付他最合适,所谓“四两拨千斤”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如果事情原本就很简单,一说就明白,那么就用不着大声叫嚣,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地方都当成法庭,据理力争。“理不直”的人,才需要用“气壮”来压人,才需要用“气壮”来壮大声势,填补自己可怜的尊严和自信心。

泰戈尔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卵石。”“理不直”的时候“气”要和,“理直”的时候“气”也要和。我们无须借助激昂的辞令,虚张声势的表情,如泰山压顶般的手势来证明自己,面对迎头而来的巨大铁锤,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心灵变成和气温软的棉花。理直气和的人把讲理的机会像石头一样卸到别人的怀里,持恒守泰,自己反而享受到无尽的轻松与自在。“气壮”往往表示我们已经愤怒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愤怒是一种情绪状态,小到烦躁不安,大到火冒三丈,还伴随着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虽然,愤怒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完全正常、健康的情绪。但是,应该正视的是,如果你无法控制愤怒,可能会引致一些不堪设想的后果。

所以有理不在声高,有时候要懂得对不值得说理的人不再浪费唇舌,用事实说话。而对于生活中出现的误会,只有把握了说话的分寸,就能使说出的话被对方充分理解和接受,才能收到说话的预期效果。

很多时候,理直气“缓”远比理直气“壮”更有说服力,此处无声胜有声!看似“窝囊”,其实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得理且饶人”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伟大的仁慈,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得理且饶人,遇事往开处想,往好处想,换位思考,宽以待人,既给别人留下了情面,也给自己留下了后路。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小事上要学会不在意

忽略无关紧要的事,琐碎和世俗的事耗费了人们太多的时间,忽略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才不会错过那些真正重要的事。——翟鸿燊,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国学研究传播者

在我们生活着的每一天,总是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可能也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影响了原本极为美妙的氛围,瞬间让我们的快乐无存。

然而人生短暂,我们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去为小事而烦恼。当我们过于注意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小事时,实际上就是一点点地在浪费我们的时间。

有时,你的愤怒情绪将会让你做不好事情。成大事者是不会被愤怒情绪所左右的。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例子,由于凭着一怒之气行事而惨遭失败。在三国时期,关云长失守荆州,败走麦城被杀,此事激怒刘备,遂要起兵攻打东吴,众臣之谏皆不听。赵云劝刘备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宜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中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变,不得卒解也。”诸葛亮也上表谏说:“臣亮等切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窍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刘备看完后,把表掷于地上,说:“朕意已决,不得再谏。”执意起大军东征,最终导致兵败。

生活中,击垮人们的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往往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左右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的意志,最终让人一事无成。

比如,有些人对别人说的话,喜欢句句琢磨,对别人的过错更是大肆渲染;有些人对自己的得失耿耿于怀,对于周围的一切都过于敏感,总是曲解和夸大外来信息。这些人其实是在用一种狭隘、幼稚的认知方式,为自己造了一座可怕的心灵监狱,这是十足的自寻烦恼。他们不仅使自己活得很累,而且也使周围的人活得很累,他们给自己编织了一个痛苦的人生。

如果不去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生中这种过于在意和计较的毛病一旦养成,许多小烦恼就会变成大烦恼。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说:“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对于这一句寓意深刻的名言,法国的作家莫鲁瓦作过一些解释:“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忘记以前许多不愉快的经历。”我们经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受到干扰,有时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理智。人生在世不容易,但我们却因为纠缠于无聊琐碎的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试问时过境迁,有谁还会对这些琐事感兴趣呢?在亚马逊河畔的一个山坡上,有一棵死去的大树。根据生物学家的估算,这一株大树已经屹立在那个地方四百多年了。在漫长的岁月中,它曾先后遭受过14次雷电的袭击,四个多世纪以来无数次的风暴它都傲然挺过了。它巍然耸立在山上,从来都不曾畏惧过任何猛烈的打击,然而在一群很小的、很不起眼的昆虫的攻击之下,它却倒下了!这些昆虫穿透了它的树皮,蛀空了它的树心,用它们微弱的然而不间断的进攻最终彻底瓦解了它的生命。就是这样一株参天大树,却被一群小得可怜的虫子征服了。

很多时候,我们也像这株饱经风霜的老树一样。我们能经受住生活中的各种风暴、雪崩、雷电的袭击,却让忧郁的“虫子”不知不觉地侵蚀了我们的身心和情绪,最终让我们失掉了自己强壮的体魄。而这些忧郁的“虫子”,不也是“用手指轻轻一压就可以成为一堆烂泥”的小东西吗?

111岁的老人陈椿有一句话说得极妙:“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要活好。”其实,有些事是否能引来麻烦和烦恼,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因此,美国的心理学家戴维·伯恩斯提出了消除烦恼的“认知疗法”——通过改变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方式和反应方式来避免烦恼和疾病。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学会不在意,换一种情绪来面对眼前的一切。

不在意,就是别把什么都当回事,别去钻牛角尖,别太要面子,别事事“较真”、小心眼;不在意,也是在给自己设一道心理保护防线,不仅不去主动制造烦恼的信息来自我刺激,而且即使面对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要处之泰然,做到“身稳如山岳,心静似止水”。

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妙法,也是一种坚守目标、排除干扰的妙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假如处处纠缠琐事,被小事所累,我们必将一事无成。

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得潇洒的人。因为没有了琐事的羁绊和缠绕,也就使自己获得了解放,有一片自由的天地驰骋。

不在意不是逃避现实,不是麻木不仁,不是看破红尘后的消极遁世,不是冷若冰霜、无动于衷的“局外人”心态,而是一种洒脱、豁达的成熟的人生态度。

心浮气躁难成事

忍受寂寞,忍耐寂寞,默默担当一个大宇宙,像自然一样默默。——冯至,北京大学教授,现代诗人

老子认为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因此他反对浮躁,认为浮躁之人难以成事。

你也许会看到,有人即使很有耐心地努力了一辈子也没有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耐心、不努力,你绝对不会有收获。任何事情都有其规律,人生宏大目标的实现是以累积诸多小目标的成功为基础的。成功不是一天得到的,一切都有赖于自己的努力。当获得一些小成功时,大成功也就在门外了。

华人巨商李嘉诚就是稳健、不浮躁的典范。1950年夏天,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料厂。由于他一贯的稳健作风,一条辉煌的道路由此为他展开。正当李嘉诚全力拓展欧美市场的时候,一个重大的机会出现了。一位欧洲的大批发商在看到了李嘉诚公司的产品样品后,主动与李嘉诚联系。这位批发商是因为李嘉诚公司的产品价格低于欧洲产品的价格而来找他的,但他通过一些渠道得知长江公司是私人所有的。为保险起见,他表示愿意同李嘉诚合作,但条件是必须由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进行担保。李嘉诚知道这位批发商的销售网遍及欧洲,而要占领主要的市场——西欧和北欧,如果能与他取得联系,对公司是十分有利的。可惜,他竭尽全力都没有找到担保人。但李嘉诚没有放弃希望,他与设计师一道连夜赶出9款样品,批发商只准备订一种,李嘉诚则准备了3种,每种设计了3款。第二天他来到批发商的商店,批发商望着他因通宵未眠而红肿的眼睛,欣赏地笑了,答应了与他继续谈生意。最终,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他们签了第一份购销合同。

对于渴望成功的人,应该记住:你着急可以,切不可以浮躁。成功之路,艰辛漫长而又曲折,只有稳步前进才能坚持到终点,赢得成功;如果一开始就浮躁,那么,你最多只能走到一半的路程,然后就会累倒在地。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要根据能力大小去做事,去确定目标,去确立志向。如果客观条件上不允许,那么,自己就该实事求是,确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否则一味追求高远,不考虑可行性,就永远也不可能成功。古代有个叫养由基的人精于射箭,且有百步穿杨的本领。有一个人羡慕养由基的射术,决心要拜养由基为师,经几次三番的请求,养由基终于同意了。收他为徒后,养由基交给他一根很细的针,让他把针放在离眼睛几尺远的地方,整天盯着看。看了两三天,这个学生有点不耐烦了,问老师说:“我是来学射箭的,您为什么要我干这种莫名其妙的事,什么时候教我学射术呀?”养由基说:“这就是在学射术,你继续看吧。”于是这个学生只好应付着继续看。过了几天,养由基又教他练臂力的办法,让他一天到晚在掌上平端一块石头,伸直手臂。这样做很辛苦,那个徒弟又想不通了,他想,我只学他的射术,他让我端这石头做什么?再后来,养由基看他太浮躁,成不了大事,就由他去了。这个人最终没有学成射术。

秦牧在《画蛋·练功》一文中讲道:“必须打好基础,才能建造房子,这道理很浅显。但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俗说话:“一招超群,吃遍天下;艺多不精,乞丐终生。”好高骛远者并非定是庸才,他们中有许多人自身有着不错的条件,若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针,他们是会有光明的前途的。如果一味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丧失了眼前可以成功的机会,就会成为高远目标的牺牲品。

无论做什么事,心烦意乱之下是难有作为的。凡是成大事者,都力戒“浮躁”两字,希望通过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换来成功的人生。任何一位试图成大事的人都要消除浮躁,专心做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着急,你就越不会成功。因为着急会使你失去清醒的头脑,如果浮躁占据着你的思维,你就不能正确地制定方针、策略以稳步前进。

当目标确定,你就不能心急,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做,即所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当你抛开了浮躁,你才会吃得起成功路上的苦,才会有耐心与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才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迷失方向,才会制定一个接一个的小目标,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实现,最后走向人生的大目标。

有条不紊,才能气定神闲

同是读书人,读同类的书,只讲数量,十八岁的不会比八十岁的读得多,这不成问题,所以刚上大学不必为不如老教授读书多而着急。应当问的是:自己究竟超过了那位八十岁的老人在十八岁时的情况没有?若是超过了或是大致相同,就可以放心;若是还不如,那就该着急了。——金克木,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学家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只是要注意这种分配不可过于细密琐碎,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地瞎忙等于乱放空炮。”

你工作有秩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在办公室里就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扰乱自己的神志,办事效率也会极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时间也会很充足,你的事业也必能依照预定的计划去进行。在纽约,最紧张、繁忙的地方可能要数那不足10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每天,那里来去匆匆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得到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那位威尔逊先生看起来却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正站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位矮胖的妇人,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充满了焦虑与不安。威尔逊先生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是的,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的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威尔逊先生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春田。”这位妇人说。他根本不需要行车时刻表,立刻说:“那班车是在10分钟之内开车,在第15号月台。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你是说15号月台吗?”“是的,太太。”女人转身离开,威尔逊先生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戴着帽子的那位身上。有人请教威尔逊先生:“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他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地处理每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里,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

做事没有计划、没有条理的人,无论从事哪一行都不可能取得成绩。一位商界名家将“做事没有条理”列为许多公司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工作没有条理,同时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总会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够。他们认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办好了。其实,你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条理、更有效率。如果你办事不得当、工作没有计划、缺乏条理,就会浪费大量的员工的精力,吃力不讨好,最后一事无成。

任何一件事,从计划到实现的阶段,总有所谓时机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时间让各项条件自然成熟。无论计划是如何的正确无误,都要不慌不忙、沉静地等待合适的机会到来。

假如过于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话,则经常会遭到意外的打击。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耐心控制自己焦急不安的情绪,这样才不愧是真正的智者。有一位公司的经理去拜访美国成功学家马尔藤,看到他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感到很惊讶。经理问道:“马尔藤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儿呢?”马尔藤说:“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那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经理紧追着问。“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马尔藤微笑着回答。看到这位经理困惑的神态,马尔藤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处理。现在我已经处理完了。”说到这儿,马尔藤双手一摊,耸了耸肩膀。“噢,我明白了,谢谢你,马尔藤先生。”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经理邀请马尔藤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他兴奋地对马尔藤说:“感谢你教给了我思考和工作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自从用了你说的法子以后,情况好多了,瞧,再也没有未处理完的事情了。”

厨师用锅煎鱼时如果经常翻动鱼身,会使鱼变得烂碎,看起来就觉得不好吃。相反,如果尽煎一面,不加翻动,鱼就会粘在锅底或者烧焦。最好的办法是在适当的时候摇动锅,或用铲子轻轻翻动,待鱼全部煎熟再起锅。

不仅烹调需要秘诀,做一切事都得如此。当准备工作完成,进行实际工作时,只需做适度的更正,其余的应该让它有条不紊、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世界上唯有那些办事有秩序、有条理的人,才会成功。而那种头脑昏乱,做事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的人,成功永远都和他擦肩而过。

只要你去寻找,你将会发现,那些成就大的人都已经培养出一种习惯——把影响到他们工作的重要事实全部综合起来并加以利用。这样一来,他们工作起来会比一般人更为轻松愉快。他们已经掌握了做事的规律,知道如何从不重要的事实中抽出重要的事实,因此,他们等于已为自己的工作找到了一个支点,只要轻轻一按,就能移动你即使以整个身体的重量都无法移动的沉重的工作量。

第三章 胸怀坦荡——雍容大度的君子风范

君子坦荡荡

当一个人、一个地区只顾眼前利益的时候,它将最终导致人生和事业的失败。——俞敏洪,北京大学毕业,新东方学校创始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是,君子胸怀宽广,无忧无虑,小人则常常忧愁哀虑。这句话告诉大家,有修养的人应当心胸宽广,光明正大,不要为私情、私仇而忧戚不已。

刘邦得了天下,却失去了一起打拼的兄弟朋友,成了孤家寡人;项羽兵败自刎,却得到虞姬的爱,成就了英雄之名;很多文人科举高中,得了功名,却迷失于利禄之中,失去了名声;李白、陶潜等郁郁不得志,反而留得千古诗篇……究竟谁输谁赢呢?

从古至今,患得患失者,总是担心自己的失,而漠视自己的得。在他们的心中,见不了别人的得,也见不了自己的失,总是心胸狭窄,烦恼多多。而有些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胸坦荡,烦恼全无。东汉时期,有一年京城的最高学府里学者们正忙着张灯结彩、庆祝春节。这时,皇上派人送来了诏书,诏书上说,皇上为了让学者们欢度春节,特意赐给学者们每人一只羊。羊被赶来了,但是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如何分发呢?太学的长官们为此犯了难。有人主张把羊统统宰了分肉,平均分配,每人一份;有人嫌这样太麻烦,也太显计较,提出用抓阄的方法,大小、肥瘦,全凭自己的运气碰,抓住小的、瘦的,也怨不着别人;又有人说这种办法也不合理……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老半天,仍然没有决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办法。这时,甄宇站起来说:“还是一人牵一只吧,也不用抓阄,我先牵一只。”于是,大家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望着甄宇,都以为他肯定要挑一只又大又肥的。要是大的让人牵走了,剩下小的给谁呀?谁知,甄宇瞅了老半天,径直走到一只又小又瘦的羊前,牵了就走。这样一来,大家再也不好意思争执了,反而你谦我让,每个人都高高兴兴地牵着羊回家去了。后来这件事情传遍了洛阳,人们纷纷赞扬甄宇,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瘦羊博士”。

人生在世,要认清烦恼的根源,才会豁达大度起来,不为蝇头小利闷闷不乐、不为细小得失而郁郁寡欢。那些烦恼无穷的人多半是不能辩证地看待得与失,他们计较的是自己的“得”,害怕的是自己的“失”。处心积虑地自我盘算,使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疑神疑鬼。

患得患失者总是把自己的名利放在他人之上,时时盘算的是一己之私利。长此以往,他们的烦恼必然增多,也必然会失去周围人的信任,使自己在社会交往中处于十分孤立和被动的位置,难以获得真诚的友谊和情意,最终成为失败者。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物欲横流的社会,懂得放弃的人会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没有得到的东西,他们每天都有愉悦的心情伴随左右,虽失了物质,却得了心境;而不懂得放弃的人,只会焦头烂额地乱冲,他们不仅最终不能达到目标,而且会每天陷于得失的苦恼之中,他们虽得到蝇头小利,却失去了做人的乐趣。“失去”在当时固然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我们也可能会为自己正确的选择感到自豪,感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也许正是当年的放弃,才成就了今天。放弃并不等于失去,更不等于失败!

有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死都放得下。文天祥放弃了生命,却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得到了万人的敬仰。所以,放弃并不等于失去。

事实上,学会放弃,不计较一时得失方才是明智之举。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放弃为之奋斗的过程和努力;放弃那种毫无意义的拼争和没有价值的索取,而不是放弃奋斗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放弃那种金钱地位的搏杀和奢侈生活的创造,而不是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所以,在人生的舞台上,如果老将眼光盯在“是非得失”之上,必然会失去做人的快乐,也必然会徒增无穷的烦恼。如果常将心胸放宽,淡化人间的得失,则必然会变得心胸坦荡,烦恼全无。这样,才是人生真正的赢家。

有成人之美的气魄

不掩人之功,不掠人之美。——邓广铭,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学家《论语·颜渊》中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正相反,专门坏别人的事。

一个有涵养、有德行的君子自然是乐于见到别人过得更好,因而,别人一旦有了什么好事,君子都乐于帮助并成全。1981年1月,段宝林在北大学习的时候,有一次他编写的教材《中国民间文学概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季羡林当时是主管文科的副校长,已经看到了样书。段宝林去看他时,他非常高兴地对段宝林说:“谁说没有好书呢,这就是一本好书。”随后段宝林的许多工作都得到了季羡林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没有恩师季先生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段宝林。1982年是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创刊60周年,当时决定开会纪念,段宝林去找季羡林,季羡林一口答应、全力支持,还特意通知校长办公室在未名湖边的临湖轩开纪念会。此会由他亲自主持,师生几十人参加,开得非常隆重,还特别派车进城去接来了九十多岁的常惠先生、钟敬文先生、杨成志先生。季羡林对学生、朋友的帮助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成人之美之人,是出于对别人的尊重和关爱,善意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危难尽力相助,成功时不居功自傲,而是更多想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古语说:“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这里的“天性”是指上天赋予人的美好德性,因此人们乐于为善,乐于为他人着想,促其如愿。

当齐桓公准备拜鲍叔牙为国相时,鲍叔牙却辞谢而推荐了管仲,说:“管仲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我有几方面不及他:以宽厚慈惠来安抚民众,我不及他;治理国家不忘根本,我不及他;为人忠实诚信,能得到百姓的信任,我不及他;制定的礼仪足以使天下效法,我不及他。”齐桓公于是拜管仲为相。

鲍叔牙的荐贤是出于对管仲的了解、敬佩和对齐国的忠诚。齐国有管仲这样的贤臣,有鲍叔牙这样的良臣,国家果然得到大治。后来,人们称赞鲍叔牙“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成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种君子情怀。君子能吃苦耐劳,心胸坦荡,常为别人着想,与世无争,慈善于人,希望别人变好;小人则相反,小人贪图安逸和享乐,心胸狭窄,只为自己着想,爱计较长短,自私自利。

我们常说“君子有成人之美”,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却做不到,原因就在于我们是有私心的,当一件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我们往往难以做到成人之美。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破坏别人的好事,这是损人利己的表现;有的人看到事情对自己没有好处而只是有利于别人,就不愿去做,这也是自私的表现;还有的人纯粹出于嫉妒,不愿看到别人幸福快乐,这更不可取。

人们本就应当是互助互利的,快乐本就不与利益挂钩,在君子看来,自己的做法对别人有利,成全了别人的美事,那才是真正的快乐。而事实上,我们在成人之美的时候,所收获的往往也不只是一点小小的赞扬,而是人性的升华和双赢的局面。

主动道歉才显真诚

在公共汽车上,挤挤碰碰是常见的现象。如果碰了或踩了别人,连忙说一声“对不起!”就能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有不少人连“对不起”都不会说了。——季羡林,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有些人认为认错是暴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损尊严和身份,因而讳疾忌医,甚至还硬着头皮不认账。结果是错上加错,失信于人。

其实,无论是父母兄弟,还是同事朋友,人际关系调节的关键在于人与人交往时的姿态,主动认错对消除怨气、恢复感情常常有着奇异的功效。

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错误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免的,任何人都会犯错,问题在于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

面对错误,既然我们知道免不了会遭受到责备,那么为何不自己先认错呢?与其让他人来指责,不如自己首先就站出来,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让他人看到我们的坦诚。而这种知错就改的谦卑情怀,定然也能博得他人的好感,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比反驳与争辩好很多。美国著名的投资大师奥尔特·巴顿是个非常聪明的投资者。在几年前的一次投资中,他因为一个粗心的分析,导致数据出现偏差,损失了一大笔资金。要是换其他人,恐怕早已吓得不知所措,但是巴顿却显得异常沉着,没有在错误出现的时候手忙脚乱,也没有推脱自己的责任,而是主动诚恳地向合伙人道了歉,并且宣布“一定会从这次失误中汲取教训”。就在人们为这次投资失误造成的损失议论纷纷的时候,巴顿也已经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并且也找到了在以后的投资活动中如何避免重现这一错误的方法。之后,当巴顿集中全力投入到下一次的投资活动当中时,家人和朋友都十分担心,害怕巴顿还不能完全从上一次的失败中走出来。但是,事实胜于雄辩,这次投资以近乎完美的结果向世人展示了巴顿的成功,眼前的现实让大多数人都惊叹不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巴顿说:“如果能时刻反省自己的不足,那么上一次失败的经验,将会成为这一次成功的秘诀。”他的话无疑清晰地解开了人们心中的疑惑,当然也赋予了那些正在为自己过去犯下的错误感到懊悔和无助的人更多前进的力量。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几乎不懂得反省,也意识不到审视自己身上的不足有多重要。很多人都是在品评他人、斤斤计较的过程中,遗忘了自己。殊不知,只有当你肯正视“自己”,坦然面对“自己”身上的不足时,才能不一错再错、错上加错。

勇于承认错误其实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时候,你若能抬起头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错误也能有益于你。因为承认一桩错误,不仅能增加四周人们对你的尊敬,而且将增加你的信心。

听取批评,才能进步

成熟并不意味着没有人蔑视,而是你能够将他人的蔑视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从而变蔑视为肯定。——黄侃,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社会活动家

现实生活中,有人喜欢听赞扬的话,听好听的话,既使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缺点和过错,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一旦遇到批评,他们就感到丢了面子,抬不起头来,担心影响个人的形象和威信,于是,“闻过则怒”,不从主观上深刻反思,却认为别人与自己过不去,急于为自己辩解和开脱,甚至耿耿于怀。

然而,人的一生,受批评和受表扬都是不可或缺的。受到批评怎么办?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闻过则喜、知错必纠一直是北大学者的优良传统。20 世纪20年代初,北大教授钱玄同讲授“文字声韵学”。一次钱玄同课后接到学生李锡予的一封信,指出他讲课中有关广东音韵的内容有许多纰漏。钱玄同看信后,在第二次上课时问:“哪位是李锡予同学?”认识之后,他对李锡予说:“你信中对广东音韵的解释是正确的。我不是广东人,对广东音韵一知半解,很感谢你纠正我的纰漏。”接着,钱玄同让李锡予向全班同学把信念了,来“纠正我上次讲课中的错误”,并且面对大家说:“今后希望其他同学对讲课中的纰漏也提出意见。”

钱玄同当众认错,又主动征求意见,这种谦虚、诚恳的态度,显示了北大学者的思想境界。对待批评所持的态度反映出人的道德水平,经常听取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道德修养便会不断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正如白居易所说“过日闻而德日新”。

把别人的批评时刻放在心上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之所以会把别人的批评太放在心上,主要是因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

其实,接受批评是一种简单又深刻的智慧。因为逃避责任,过错依然在那里,改善与处理糟糕局面才是最聪明的选择。有一次,林肯签发了一项命令,而爱德华·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还大骂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笨蛋的行为。大家都以为当林肯听到史丹顿说的话之后,一定会非常生气,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很平静地回答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过去看一看。”在和史丹顿会面后,林肯了解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收回了命令。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完美无缺,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别人给予我们的建议以及批评。必要的时候,顺从对方的意志,但又不丧失自己的原则,这样既避免了惹怒对方,也让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又何尝不是件好事呢?

聪明的人可以从批评中找到自己的缺点,他们会想办法从批评他们的人那里学到更多经验。美国诗人惠特曼说:“难道你的一切只是从那些羡慕你、对你好、常站在你身边的人那里得来的吗?从那些反对你、指责你,或站在路上挡着你的人那里,你学来的岂不是更多?”

我们看到,历史上那些取得过光辉成就的人是从来不怕批评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就是因为重要,能够使批评自己的人感到满足,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关注自己。所以,如果有一天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甚至恶毒攻击所困扰,这通常也就意味着你已经超越了他们,而且值得别人注意。

人生需要否定,也只有在否定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只有拥有“把批评当作成长的阶梯”的心态,才能正视人生中更大的挑战。

放下你的仇恨

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季羡林,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行人在路上走着,不经意地踢到了路边的一个小球,哪知这小球却越踢越大。路人觉得非常蹊跷,就不断地踢,最后这个小球居然一直膨胀,直至顶天立地,路人畏惧不已。

这时,天神出现了,告诉他,这个小球叫“仇恨”。如果你不去碰它,它会一直待在那里,安然无事;但如果遇到不断的撞击,它就会加速膨胀,一发而不可收。

其实,仇恨的“小魔球”不在你成长的路边,而是躺在了你心中。每当你看到一件让你觉得可恨的事情,心中的小魔球就疯也似地膨胀,它膨胀到堵塞了你的心灵天空之时,就会爆炸,伤人伤己。

仇恨非但不能抚平我们曾经受到的创伤,反而会让我们整日沉浸在痛苦的深渊里,无法自拔。如果憎恨的情绪持续在心里发酵,我们的生活会变得一团糟,有时我们甚至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去报复,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过错。

因此,人们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复仇成功虽然可以解除一时的心头之恨,但报仇之后更可能失去自我。冤冤相报何时了,人生何必太计较。我们应该有君子的风范——君子不念旧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就曾经以德报怨,感化蓄谋刺杀自己的上官婉儿,并使之成为自己的“心腹”。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参与废后行动被武则天知道后,与其子皆被处斩,上官婉儿和母亲则被送入宫中为婢。上官婉儿一心报仇,14岁那年,她参与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骆宾王等策划的倒武政变。失败后,太子被废,裴炎被斩,骆宾王死里逃生,但上官婉儿则为武则天所赦。上官婉儿才华横溢,为武则天所欣赏,然而她却参与政变,要谋杀女皇帝。当时司法大臣提出按律“应处以绞刑”,若念其年幼,也可施以流刑,即发配岭南充军。但是武则天认为上官婉儿天资聪颖,着力培养,将来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才。于是,武则天决定对上官婉儿处以黥刑,即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并把她留在身边。此后,武则天一直把她留在身边对她悉心指导。婉儿从武则天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了她的治国雄才、博大胸怀和用人艺术,对她彻底消除了积怨和误解,代之以敬佩、尊重和爱戴,并以其聪明才智,替她分忧解难,为她尽心尽力,成了她最得力的心腹人物。

都说“大丈夫恩怨分明”,恩怨分明固然没有错,然而,若是能够以德报怨岂不是更好。就算对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赶尽杀绝,也不过是让自己心里舒服一点,没有太大的意义。倘若我们能够以德报怨,感化他们,岂不是凭空可以多了一些帮助。

仇恨的种子一旦发芽,伤害的人不只是别人,还有自己。打击报复只能换来无休止地对抗,以德报怨却能消解愁怨,化干戈为玉帛,何乐而不为。有仇必报只会四处树敌,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岂能成就事业。那些在乱世中能够称雄的人,哪一个不是以德报怨,以此多结朋友,少结冤家。建安二年(197),屯兵南阳的张绣率部投降曹操。才过了十几天,张绣又反叛,突然袭击了曹操的兵营。曹操措手不及,被打得大败,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遇害,他最贴心的武士典韦战死,他自己虽然逃得性命,可右臂被箭射伤,所骑的名马“绝影”也被射死。第二年,张绣又和刘表联合,在安众(今河南镇平县东南)分兵前后夹攻曹操,使曹操再次陷入险境。曹操让士兵连夜开挖地道才逃得性命,并用奇兵把张绣打败。后来,张绣在他的谋士贾诩的劝说下又一次投降曹操。曹操没有计较杀子之仇,盛宴欢迎张绣,为自己的儿子求得张绣的女儿为妻,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后来张绣在官渡之战和南皮破袁谭有功,先被封为破羌将军,后增邑至二千户。那时,天下户口减耗,十才存一,曹操自己带出的那些将领封邑还没有满千户的,却给了张绣最丰厚的封赐。“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果我们能放下仇恨,忘记曾经的不幸,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就可以防止伤害继续扩大,我们的生活状态也会变得轻松很多。宽恕不仅仅是对别人的一种包容,更可以使自己得到自我解脱。我们没必要为了惩罚对方,而让自己沦为一名心灵被俘虏的囚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