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鉴赏手册(套装共10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3 19:30:26

点击下载

作者:盛庆斌

出版社:盛庆斌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学经典鉴赏手册(套装共10册)

国学经典鉴赏手册(套装共10册)试读: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国风

周南

关雎[1]关关雎鸠,王雎儿嘧嘧地对唱,在河之洲。在那河中的沙洲上。[2]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3]君子好逑。小哥想和她成双对。[4]参差荇菜,长短不齐的荇菜,[5]左右流之。这边那边来捞它。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6]寤寐求之。睡梦里都在追求她。求之不得,追求她呀、追不上,寤寐思服。睡梦中都把她想。[7]悠哉悠哉,长长的夜、夜长长,辗转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忘。参差荇菜,长长短短的荇菜,左右采之。这边那边来采它。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琴瑟友之。弹着琴瑟来亲近她。参差荇菜,长长短短的荇菜,[8]左右芼之。这边那边来拣它。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9]钟鼓乐之。敲着钟鼓来娱乐她。【注释】

[1]关关:嘧嘧,和鸣。雎鸠:王雎,似凫雁。[2]窈窕:[4]美。淑:善。[3]逑:配偶,伴侣参(cēn)差(cī):长短不一。[5]流:求,捋取。[6]寤寐:梦寐。[7]悠:长久。[8]芼(mào):择。[9]乐(yuè):喜乐。【赏析】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第一篇;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第一篇,人们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也因此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比如说它是歌颂后妃之德,或者说它是讥讽康王晏起等等。不过我们欣赏原诗,就会感觉这些都是主题之外的意思,与本诗主体毫无瓜葛,所以此说法不可取。《诗经》作为文学被我们阅读,其内容与技巧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它的社会效果也要被我们考虑到。这样,阅读这首诗,可以得到较正确的理解,而欣赏它的美学趣味。不过我们也不忽略前人对这首诗的较正确的解说,如说它是人伦之始,又说它是乐而不淫,这就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来揣测它的内涵。这首诗,毫无疑问是一首男女的恋歌,男女的婚姻大事确是人伦之始,而含有成家立业的意思。求食求偶,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繁衍的问题,这一重大问题被诗篇接触到,又在第一部诗集里最早出现,人们怎能不重视呢?至于本诗的写作技巧,兴而有比,含而不露,又以赋的手法,直入其中,反复吟咏,实是一篇完美的诗篇,呈现出中国诗歌良好的开端,的确是给我们很多启发的。葛覃[1]葛之覃兮,长长的葛藤,[2]施于中谷,山沟沟里延伸,[3]维叶萋萋。叶儿密密层层。[4]黄鸟于飞,黄雀飞飞成群,集于灌木,聚集在灌木林,其鸣喈喈。叽叽呱呱不停。葛之覃兮,长长的葛藤,施于中谷,山沟沟里蔓延,[5]维叶莫莫。叶儿阴阴一片。[6]是刈是濩,葛藤割来煮过,[7]为絺为綌,织成粗布细布,[8]服之无斁。穿起来舒舒服服。[9]言告师氏,告诉我的保姆,[10]言告言归。我告了假要走娘家。[11]薄污我私,洗洗我的内衣,[12]薄浣我衣。洗洗我的外褂。[13]害浣害否?该洗的是啥,甭洗的是啥?[14]归宁父母。我就要回家看我爹妈。【注释】

[1]覃:延长。[2]施(yì):蔓延。[3]维:发语词。萋萋:茂盛的样子。[4]于:语助词。[5]莫莫:茂密状。[6]濩(huǒ):煮。煮葛取其纤维织布。[7]絺(chī):细葛布。綌(xì):粗葛布。[8]斁(yì):厌。[9]言:语助词。师氏:保姆。[10]告归:告假回家。[11]薄:句首助词,有时含有“勉力”之义。污:搓揉去污。私:内衣。[12]浣(huǎn):洗濯。衣:外衣。[13]害:同“曷”,哪些。[14]归宁:女子回娘家探亲。“宁”是慰安的意思。【赏析】

这是一首欢快的女子归宁之歌。在古代,回娘家几乎就像是已婚女子们的一个节日。不但可以和久别的亲人团聚,而且可以在熟悉的旧时环境中重温少女时代的生活,包括陶醉于大自然和诗意劳作的欢愉。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是对归宁的强烈向往,它也是全诗的灵魂,尽管此诗写的是归宁前的情景。首章描绘出美好的山间景象:长满茂密叶子的葛藤蜿蜒伸展,黄雀叽叽呱呱地上下飞鸣,在灌木林上聚集。这景象,动静相间,声色并茂,朴素和谐,生机盎然,呈现出一片绿意和生命活力。接下来一章,图景上出现的便是劳动者的身影。一群少女一边割着葛藤,一边唱着歌儿:“葛藤割来煮过,织成粗布细布,穿起来舒舒服服。”汇成一片的是婉转的歌声与那黄雀的鸣叫,融为一体的是少女的身影与那山间的翠绿。这该是多么令人陶醉流连的景象啊!卷耳采采卷耳,采呀采呀卷耳莱,不盈顷筐。不满小小一浅筐。嗟我怀人,心中想念我丈夫,[1]寘彼周行。浅筐丢在大道旁。[2]陟彼崔嵬,登上高高土石山,[3]我马虺隤。我马跑得腿发软。[4]我姑酌彼金罍,且把金杯斟满酒,维以不永怀。好浇心中长思恋。陟彼高冈,登上高高山脊梁,我马玄黄。我马病得眼玄黄。[5]我姑酌彼兕觥,且把大杯斟满酒,维以不永伤。不让心里老悲伤。[6]陟彼跙矣,登上那个乱石冈,[7]我马瘏矣。马儿病倒躺一旁。[8]我仆痡矣,仆人累得走不动,[9]云何吁矣!怎么解脱这忧伤!【注释】

[1]周行(hánɡ):大路。[2]陟彼崔嵬:陟(zhì),登上;崔嵬(wéi),高山。[3]虺隤(huǐ tuí):马疲不能升高之病。[4]金罍(léi):铜铸的酒器。[5]兕觥(sì ɡōnɡ):用兕角做的酒杯。[6]跙(jū):多石头的山。[7]瘏(tú):马病。[8]痡(pū):因疲劳过度而病。[9]吁(xū):同“恤”,忧愁。【赏析】

这是《诗经》中一首别具一格的思妇诗。之所以说它别具一格,原因之一它不像《伯兮》那样直接倾诉自己“甘心疾首”的刻骨相思,虽然明明是妻子思念远征的丈夫,但却相反大写丈夫如何思念自己;其二它不像《君子于役》那样通过黄昏暮色、牛羊下山等环境描绘和气氛渲染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和惆怅,虽然明明是现实劳作中怀人之作,但却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想象丈夫的仆病马疲之态和长吁短叹之声。伟大的莎士比亚曾慨叹过诗人的这种神奇的想象,他说:“诗人的眼睛在神奇狂放的一转中,便能从天上看到地下,从地下看到天上。想象会把虚幻的事物用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诗人的笔再使它具有如实的形象、居处和名字。”这种神奇而狂放的一转在(《仲夏夜之梦》第五幕)《卷耳》中的这位思妇的眼神里就具有,于是长期以来思念不已的丈夫出现在高高的山冈上,似乎在向她诉说自己的征途之苦,在向她倾诉自己的思恋之深。这种通过神奇的想象,以丈夫思妻来曲写妻子思夫,不言妻子思念之苦而愈见其苦,不言妻子思念之深而愈见其深,不言而胜于言的表现手法,确是很出色的。樛木[1]南有樛木,南边弯弯树,[2]葛藟系之;葛藤缠着它;[3]乐只君子,快乐的人儿,[4]福履绥之。幸福降临他。南有樛木,南边弯弯树,[5]葛藟荒之;葛藤荫盖它;乐只君子,快乐的人儿,[6]福履将之。幸福佑护他。南有樛木,南边弯弯树,葛藟萦之;葛藤围绕它;乐只君子,快乐的人儿,[7]福履成之。幸福陪随他。【注释】

[1]樛(jiū)木:树干弯曲的树。[2]葛藟(lěi):葛和藟是两种草本蔓生攀援植物。一说是一种草,状如葛藤,故称“葛藟”,亦可通。累:缠绕。[3]只:语助词。[4]福履:福禄,幸福。绥:通“妥”,下降的意思。《礼记·曲礼》“大夫则绥之”句,“疏”曰:“绥,下也。”[5]荒:掩蔽。[6]将:扶助,帮衬。[7]成:与“就”互训,“就”是接近的意思,有主动来亲近的涵义,如“就近”、“移樽就教”之“就”。【赏析】

这是祝贺新婚男子的赞歌,三章反复回环,体式、句法完全相同,略加变化之处只不过是在每章二、四两句各换了一个字,诗意集中,节律整齐统一。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子出嫁后就会像藤萝之依附树木那样依附丈夫,因此古代常连类设比。同时,藤和树的缠绕也可象征关系的亲密无间。《文选》潘岳《寡妇赋》有“顾葛藟之蔓延兮,托微茎于楞木”一句,李善注道:“言二草之托樛木,喻妇人之托夫家也。”李注正是用这首诗来解释潘赋的。传统的解释说这首诗是姬妾赞美后妃,称颂她能宽容和庇护下人,而没有嫉妒之心,《诗序》和朱熹的《诗集传》都是如此。朱熹特意将诗中“乐只君子”一句(分明是指男子)曲解为“君子,自众妾而指后妃,犹言‘小君内子’也”,为之穿凿弥缝。直到清人戴震,虽然不同意《诗序》和朱说,但仍认为是“下美上之诗”。崔述《读风偶识》又据此揣测为“或为群臣颂祷其君亦未可知”。如果要依此来穿凿解释,那么这首诗应该是一首明里称颂暗中讽刺的诗,因为“樛木”是下端弯曲的恶木,把君王形容成樛木,不是讽刺是什么!螽斯[1]螽斯羽,蝗虫的翅膀,[2]诜诜兮。排得密密满啊。[3]宜尔子孙,你多子又多孙,[4]振振兮。家族真兴旺啊。螽斯羽,蝗虫的翅膀,[5]薨薨兮。群飞嗡嗡响啊。宜尔子孙,你多子又多孙,[6]绳绳兮。后代绵延长啊。螽斯羽,蝗虫的翅膀,[7]揖揖兮。群集不松散啊。宜尔子孙,你多子又多孙,[8]蛰蛰兮。团聚好欢畅啊。【注释】

[1]螽(zhōnɡ):蝗虫。斯:语助词,犹“之”。羽:翅。[2]诜(shēn)诜:众多的样子。[3]宜:马瑞辰说:“古文宜作窃,窃谓宜从多声,即有多义……‘宜尔子孙’,犹云多尔子孙也。”(《毛诗传笺通释》)。[4]振振:盛多的样子。[5]薨(hōnɡ)薨:虫群飞声。[6]绳绳:绵延不绝的样子。《韩诗外传》作“承承”,意思同。[7]揖揖:通“集集”,会聚的样子。[8]蛰蛰:群聚欢乐的样子。【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诗序》以为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对此,姚际恒斥之“附会无理”(《诗经通论》);方玉润进而指出诗人“其措词亦仅借螽斯为比,未尝显颂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

这首诗通篇作比体,以物拟人,而不出正意,今人称为借喻。这可以看作是后世咏物类比体诗的发端。《诗经》用同一虚词作韵脚诗篇的通例就是每章二、四句押韵,除同用虚词“兮”为韵外,还以这两句倒数第二字相押,此两字韵脚叫做“富韵”。不过本篇略有不同,各章韵句倒数第二字韵脚又是叠音词,这类在《诗经》中不多,《魏风·十亩之间》的一、二句也是这一形式。这样的韵脚,节奏更显得舒缓,有着一唱三叹的韵味。桃夭[1]桃之夭夭,小桃长得真姣好,[2]灼灼其华。红红的花儿多光耀。[3]之子于归,这姑娘要出嫁了,[4]宜其室家。家庭的生活定美好。桃之夭夭,小桃长得多姣好,[5]有蕡其实。红白的桃儿多肥饱。之子于归,这姑娘要出嫁了,宜其家室。家庭的生活定美好。桃之夭夭,小桃长得真姣好,[6]其叶蓁蓁。绿绿的叶儿多秀茂。之子于归,这姑娘要出嫁了,宜其家人。家人的生活定美好。【注释】

[1]夭夭:言桃之少而好。[2]灼灼:鲜明繁盛。[3]之子:犹言这位女子,指新婚女子。归:妇人谓嫁曰归。[4]宜:和顺。室家:室谓夫妻所居,家谓一门之内。[5]梅(fén):指桃实的圆大。一说“梅”古音读作斑,“有梅其实”,即有斑其实,意谓桃实将熟,红白相间,其实斑然。[6]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赏析】

这是一首颂婚诗,诗中着重表现的是对新婚女子美丽、纯洁的歌颂和对她婚姻幸福的祝愿。汉儒论诗,不少诗的主题遭到歪曲,普遍认为只不过是美刺两端,《诗序》认为《桃夭》与《关雎》一样,是“美后妃之德”的作品,清人方玉润对此说批驳得很有力,认为这种说法“迂论难通,不足以发明诗意”(《诗经原始》),并正面指出:“盖此亦咏新婚诗,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如后世催妆坐筵等词。特《关雎》从男求女一面说,此从女归男一面说,互相掩映,同为美俗。”方玉润的看法,可谓卓见。《桃夭》共三章,每章四句,反复吟咏对新娘子的祝愿,其采用的是复沓的形式。实际上祝愿的中心意旨不过是一句话:即婚后家庭生活美满幸福,“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三句之中或两字颠倒,或更换一字,其旨归是相同的。《桃夭》在艺术上的又一特色,是善于炼字,巧于变化,虚实结合。用“灼灼”形容桃花,千百年来,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兔罝[1]肃肃兔罝,繁密整齐大兔网,[2]椓之丁丁。丁丁打桩张地上。[3]赳赳武夫,武士英姿雄赳赳,[4]公侯干城。公侯卫国好屏障。肃肃兔罝,繁密整齐大兔网,[5]施于中逵。四通八达道上放。赳赳武夫,武士英姿雄赳赳,[6]公侯好仇。公侯助乎真好样。肃肃兔罝,繁密整齐大兔网,[7]施于中林。郊野林中多布放。赳赳武夫,武士英姿雄赳赳,[8]公侯腹心。公侯心腹保国防。【注释】

[1]肃肃:整齐而严密的样子。兔罝(jiē,亦读jū):捕兔的网。兔一说同“榘”,南方称虎为“榘”,榘网即捕虎的网。[2]斮(zhuó):敲打。丁(zhēnɡ)丁:象声词,敲击木桩的声音。[3]赳赳:威武的样子。武夫:武士。[4]公侯:周时统泊者的爵位。周天子下面,有公、侯、伯、子、男四等爵位(子、男同等)。干城:指守卫的武士如干如城,能抵挡敌人的进攻。干:盾牌。[5]施:设置,布置。中逵:逵中。逵,纵横交叉的路口。《孔疏》:“九达谓之‘逵’。”[6]好仇:好助手。仇,同“逑”,匹配的意思。[7]中林:林中。[8]腹心:心腹,指亲信。【赏析】《兔罝》是美词,这是没有争议的。但美谁呢?美后妃?美猎人?还是美公侯的卫士呢?

美后妃一说起于《毛诗》。《毛诗序》说:“《兔罝》,后妃之化也。”儒家说《诗》,凡属“美”的都往文王、后妃、周公名下拉,金粉总是任意往圣君贤臣脸上贴,这就往往是从狭隘的功利主义出发;凡属“刺”的都往幽、厉名下推,脏水总是随意往暴君乱臣头上泼。这里把“武夫”这样的人、狩猎这样的事拉到后妃身上,是其著例。芣苢[1]采采芣苢,鲜亮亮的车前子,[2]薄言采之。快些把它采起来。采采芣苢,鲜亮亮的车前子,[3]薄言有之。快些把它采了来。采采芣苢,鲜亮亮的车前子,[4]薄言掇之。快些把它拾起来。采采芣苢,鲜亮亮的车前子,[5]薄言捋之。快些把它捋下来。采采芣苢,鲜亮亮的车前子,[6]薄言袺之。快些把它兜起来。采采芣苢,鲜亮亮的车前子,[7]薄言撷之。快些把它兜回来。【注释】

[1]采采:色彩鲜明的样子。闻一多《风诗类钞·乙》:采采,犹粲粲。”一说,指反复采之的动作。芣苢(fúyǐ):即车前草。据传其子可治妇女难产症。[2]薄言:发语词。刘淇《助词辨略》:“《诗》凡言‘薄言’,皆是发语之词。”[3]有:采取。[4]掇(duó):拾取。[5]捋(luō):以手握物顺着抹取。[6]袺(jié):用手捏着衣襟以兜物。[7]撷(xié):将衣襟掖在衣带上以纳物。【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着南国风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民歌——一群劳动妇女所唱的明快而优美的劳动歌,就好像现今的采茶歌一样。朱熹说得很对:“化行俗美,宗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诗集传》)三家诗所谓“蔡人之妻,宋人之女,伤夫有恶疾,其母将改嫁之,女犹守不忍离去,发愤而作此诗”,是不符合诗的意境的。

这首诗除了运用章句重叠复沓的手法,以明快的节奏,音韵铿锵地写出劳动妇女的欢畅心情外,还以叠音词用复沓的手法写出了车前子的色泽;那满山遍野的鲜亮亮的车前子就给人以一种明快的感觉,这在当时的劳动妇女是这样,远隔三千年后的今天的读者犹有这种感觉,它使诗起到了摹仿、再现的作用。汉广[1]南有乔木,有棵高树南方生,[2]不可休思。高高树下少凉阴。[3]汉有游女,汉江女郎水上游,不可求思。要想追求枉费心。汉之广矣,好比汉水宽又宽,不可泳思。游过难似上青天。[4]江之永矣,好比江水长又长,[5]不可方思。要想绕过是枉然。[6]翘翘错薪,丛丛杂树一棵高,[7]言刈其楚。砍树要砍荆树条。[8]之子于归,有朝那人来嫁我,[9]言秣其马。先把马儿喂喂饱。汉之广矣,好比汉水宽又宽,不可泳思。游过难似上青天。江之永矣,好比江水长又长,不可方思。要想绕过是枉然。翘翘错薪,杂草丛丛谁高大,[10]言刈其蒌。打柴要把芦柴打。之子于归,有朝那人来嫁我,言秣其驹。喂饱驹儿把车拉。汉之广矣,好比汉水宽又宽,不可泳思。游过难似上青天。江之永矣,好比江水长又长,不可方思。要想绕过是枉然。【注释】

[1]乔木:高大的树木。[2]思:《韩诗》作“思”。思:语助词。[3]汉:汉水。[4]江:长江。[5]方:古称筏子为方,此指坐木筏渡江。[6]翘翘:高出的样子。错薪:长得杂乱的柴草。[7]刈:割。楚:丛生灌木,即牡荆。[8]于归:古代女子出嫁叫于归。[9]秣(mò):喂马。[10]蒌(lóu):白蒿草。【赏析】

此诗是一个樵夫所唱。他热恋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得不到她。这支绝妙的诗歌正是他在汉水之滨砍柴的时候,浩淼的水势触动了情怀而唱出的。他明明知道所爱的人不可得到,却依然不能忘记她。不仅如此,还要幻想得到她的时候如何如何。真是痴情一片,情深似海啊!其诚挚敦厚,感人肺腑。

首章八句,四句“不可”。二三章重复首章后四句,又各有两个“不可”。短短的一旨小诗,竟浸于一片连接不断的“不可”声中,唤起了无限的同情,特别是歌者的那种无可奈何之情沛沛然流注于听者的心田。

这首诗的结构形式和《诗经》中其他许多民歌一样也是重章叠句。而这首诗的韵味主要就表现在“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四句的反复咏唱上。长歌浩叹,回环往复,不能自已。这四句构成妙喻,都是就眼前之景,信手拈来。《诗经·卫风》中有一篇《河广》,诗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诫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江河的宽窄以及是否可渡,人的感觉会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要比喻事之难成,则曰:不可泳、不可方。要比喻事之易成,则曰:谁说河宽?只要以一苇就可以渡过了。谁说河宽?连一只小船都容不下。是不是没有客观的可信的标准呢?也不是。只是抒情诗的创作原不必拘泥于生活的细节。这种灵活的处理方法,正是诗歌艺术巧妙的地方,细细体会是颇为有趣的。汝墳[1]遵彼汝墳,沿着汝堤往前走,伐其条枚。砍伐木枝做柴烧。未见君子,久久不见丈夫面,[2]惄如调饥。好似肚饿受煎熬。遵彼汝墳,沿着汝堤往前走,伐其条肄。伐取树木新枝条。既见君子,如今已见丈夫面,[3]不我遐弃。从此相聚不远抛。[4]鲂鱼赪尾,鲂鱼劳累尾变红,[5]王室如燬。王政暴烈如火焚。虽然如燬,虽然王政暴如火,[6]父母孔迩。幸有父母可慰心。【注释】

[1]汝墳:汝水河堤。汝水源出河南省,又称汝河。[2]惄:难受。调:通“朝”,早晨。[3]遐:远。[4]鲂鱼:鱼名,体薄,细鳞。毣(chēnɡ):赤色。[5]燬:焚,酷烈。[6]孔迩:很近。【赏析】

西周末年,幽王暴虐无道,王室倾危,社会动乱。周南汝水地区一个被朝廷拉去服役的男子,逃难归来,他的妻子满心喜悦地唱出了这首感今追昔、充满深情的歌,正是有感于这久别重逢的难得。《诗序》曾把这首诗附会为南国之人,受到文王的教化,能够勉励在外服役的丈夫,努力为王室效劳。实际上其诗含意正相反,从这首诗中正可以看到人民对家人团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王室动乱的不满。

这首仅仅三章十二句的小诗,前两章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离合之间的忧喜之情,第三章章法一变,写出了生活在乱世之中人们的些微愿望和欣幸。此诗增强了诗词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就是运用了伐木、调(朝)饥、鲂鱼毣尾等比兴手法,把时间、心情、生活状况形象化了。麟之趾麟之趾,仁兽麒麟有脚不踢人,[1]振振公子,生子多男一大群,[2]于嗟麟兮!哎呀呀,个个仁厚像麒麟啊![3]麟之定,仁兽麒麟有额不抵人,振振公姓,多子多孙一大群,于嗟麟兮!哎呀呀,个个仁厚像麒麟啊!麟之角,仁兽麒麟有角不伤人,振振公族,同宗同族一大群,于嗟麟兮!哎呀呀,个个仁厚像麒麟啊!【注释】

[1]振振:繁多兴盛的样子。[2]于嗟:赞叹词。[3]定:借为“顶”,额头。【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性质和含意,古今人有各种不同解释。《诗序》和朱熹《诗集传》都说是对文王后妃及其宗族子孙秉性仁厚的赞叹。闻一多先生认为“麟”即指麋(鹿的一种),古代男求女,以麋为贽,故是一首婚礼纳征之诗。高亨先生则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孔子所撰的《获麟歌》,本事见于《左传》鲁哀公十四年传。其诗“意在以贵族打死麒麟比喻统治者迫害贤人”(《诗经今注》)。而今人一般的注释者,皆斥本诗是对奴隶主贵族的阿谀逢迎之词。我们细译全诗,只是从诗中“公子”、“公姓”、“公族”等名目看,是对贵族家族的歌颂,却是无疑的,它也确是一首颂赞性质的作品,但说它一定是美文王云云,都是无据的。

召南

鹊巢[1]维鹊有巢,喜鹊辛苦筑个窠,[2]维鸠居之。却被布谷住上了。之子于归,这位姑娘今出嫁,[3]百两御之。百辆彩车迎接她。维鹊有巢,喜鹊辛苦筑个窠,[4]维鸠方之。却让布谷占去了。之子于归,这位姑娘今出嫁,[5]百两将之。百辆彩车陪送她。维鹊有巢,喜鹊树上筑个巢,维鸠盈之。却让布谷挤满了。之子于归,这位姑娘今出嫁,[6]百两成之。百辆彩车吹吹打打成婚啦!【注释】

[1]维:语助词。[2]鸠:茑鸠,一说为布谷鸟。[3]两:借为辆。百辆,言车多。[4]方:占有。[5]将:陪送。[6]成:完成了婚礼。【赏析】

这是首描叙女子出嫁时热闹的迎送情形的诗。但是,它又不同于《周南》中的《桃夭》,《鹊巢》中的这位新娘是位后娶的新妇,歌者是那位被遗弃的弃妇,《桃夭》中的歌者是那位新娘的亲友,对新娘从内心发出由衷的赞美和“宜室宜家”的祝愿。从诗中描绘的百辆迎送和媵妾盈之等盛大场面来看,男方和后妇家庭大概都很富有。这位歌者正是带着被遗弃的伤感和对如此盛大婚嫁场面的酸苦来唱这支迎新曲的。歌者的遭遇以及情感和《氓》及《谷风》中的女主人公类似,但对诗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却明显地不同。《鹊巢》是通过鹊巢鸠占这个含蓄的比喻来抒发自己被遗弃的不平,通过迎娶盛大场面的描绘来谴责男方的负心。在那两首歌中,歌者是直接谴责对方的负心,“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对新妇的到来,自己的离去也是直接抒发自己的不平,“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鹊巢》婉曲的抒情方式如不细加体察,很容易误认为是一首新婚的赞美诗。

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这首歌采用了整一中寓变化的结构方式,而且一复沓一变化,相当有规律。三章之中,“维鹊有巢”、“之子于归”不断重复,“维鸠居之”和“百两御之”又不断在整一中呈变化。这样,使我们的眼前不断浮现鹊巢渐渐被鸠独占的事情发展过程,更使我们的耳边不断响起“维鹊有巢”的酸痛不平之声,这对抒发弃妇的不平,对表现主旨,起了很好的作用。现代汉族民歌“小白菜”、“哭七七”,蒙族民歌“嘎达梅林”,朝鲜民歌“道拉基”都是采用这种手法,通过复沓回环来抒发情怀、加深主题,可以说是《诗经》这种结构方式的余绪。采蘩[1]于以采蘩?在哪儿摘白蒿呢?于沼于沚。在池里,在塘里。[2]于以用之?在哪儿来用它呢?[3]公侯之事。那公侯的祭祀期。于以采蘩?在哪儿摘白蒿呢?于涧之中。在那溪涧的水里。于以用之?在哪儿来用它呢?[4]公侯之宫。那公侯的宗庙里。[5]被之僮僮,她梳妆得多么整齐,[6]夙夜在公。早早晚晚在参加祭礼。[7]被之祁祁,她梳妆得多么妖丽,[8]薄言还归。匆匆忙忙地回到家里。【注释】

[1]蘩:白蒿。[2]于以用之:往何处用之。[3]之事:指祭事。[4]宫:庙。[5]被:首饰。僮(tónɡ)僮:盛。[6]夙:早。在公:参加祭礼。[7]祁祁:盛。[8]薄言:薄,同迫,匆匆忙忙。言:语辞。【赏析】

诗写女子参加祭礼的活动,对她到水边采白蒿的劳作,一再歌咏。紧接着描述她采蒿是为着祭祀。诗篇两章为重调,反复诵奏,旨在着重描写祭品的需要。诗篇既轻快,又庄重。多用虚字,甚至于是散文句法。交替写来,极富韵味。古人是把祭祀作为国家之大事的,而描写祭祀的诗篇在《诗经》里也较多。这诗写女子参加祭礼,实是最早写祭祀的诗篇之一。诗的第三章则专写她在祭祀中、祭祀后的打扮与行动。写来突出其梳妆打扮,又写出她的辛劳。一再推衍,重复其姿容之美,再写出她祭祀后忙着回家。其忙家务事则尽在不言中。这首诗极富生活气息,又带有劳动意味,虽然它是写祭祀事,的确是一篇富有人情味的诗篇,活泼生动、端庄肃穆。诗篇虽短,诗味颇长。草虫[1]喓喓草虫,蝈蝈在茑茑地叫,[2]趯趯阜螽。蚂蚱在蹦蹦地跳。未见君子,未见我那心上人,忧心忡忡。心里又忧又烦恼。亦既见止,若是能看到他,[3]亦既觏止,若是能遇到他,我心则降。悬着的心啊才能放下。陟彼南山,登上那高高的南山,言采其蕨。去把蕨菜采。未见君子,未见我那心上人,[4]忧心惙惙。心里真烦闷。亦既见止,若是能看到他,亦既觏止,若是能遇到他,我心则悦。悬着的心啊才高兴。陟彼南山,登上那高高的南山,言采其薇。去把薇菜采。未见君子,未见我那心上人,我心伤悲。心里真悲伤。亦既见止,若是能看到他,亦既觏止,若是能遇到他,[5]我心则夷。悬着的心儿才舒畅。【注释】

[1]喓喓草虫:茑(yāo),虫鸣声;草虫,即蝈蝈。[2]裊(tì)裊阜螽:裊裊,虫蹦跳的样子;阜螽(zhōnɡ),即蚱蜢。[3]觏(ɡòu):遇见。[4]惙惙:忧虑不安之态。[5]夷:喜悦。《尔雅》:“夷,悦也。”【赏析】《草虫》是首表现思妇情怀的小诗。初看起来,似无过人之处,但如细加品味,就会发现内中蕴含缠绵跌宕的情思,具有丰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这种艺术表现力,首先在于情感上的曲折和跌宕。“忧心忡忡”是这位思妇情感的主调,这种情感并不像高山瀑布一泻而下,而似九曲黄河迂回曲折,诗人通过对此的再三咏叹来抒发她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一个女子思念情人焦灼难眠,怪夜太长,怪月太亮,极度的思念中产生了幻觉,好像情人在喊她,她也不由自主地向空中应了一声。从构思到手法,都受了《草虫》的启发。即使不是思妇的题材,也往往受其启发和影响而成为佳篇。采蘋[1]于以采蘋何处采摘绿浮萍?南涧之滨。南面山麓溪水滨。[2]于以采藻?何处采摘绿水藻?[3]于彼行潦。活水沟啊浅池沼。于以盛之?翠萍绿藻用啥装?[4]维筐及筥。圆的箩啊方的筐。[5]于以湘之?鲜萍嫩藻用啥煮?[6]维錡及釜。无脚锅啊三脚釜。[7]于以奠之?祭品萍藻何处放?[8]宗室牖下。先祖庙堂窗棂旁。[9]谁其尸之?敬神祭祖谁担任?[10]有齐季女。待嫁少女心虔诚。【注释】

[1]蘋:浮萍,多年生水草,可食。[2]藻:生于水底之水草,可食。[3]行潦(lǎo):流动的浅水。[4]筥:盛物竹器。《毛传》:“方曰筐,圆曰涰。”[5]湘:《毛传》:“湘,亨(烹)也。”[6]釜(fǚ):有足之釜。[7]奠:放置祭品。[8]宗室:宗庙。[9]尸:主持祭祀。[10]季女:少女。齐(zhāi):《玉篇》引《诗》作“罔”。《毛传》:“齐,敬”。【赏析】

据《礼记·婚义》记载:古代女子出嫁前三个月,须在宗室进行一次教育,“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笔之以蘩藻,所以成妇顺也。”《召南》中的《采蘋》,就是一首叙写女子采摘蘩藻、祭祀祖先的诗作。诗中揭示了婚前待嫁少女的虔诚心意,具体描述了祭祀前后的种种活动,反映了当时的一种风俗习尚。五组问答,从采蘋、盛之、湘之、奠之,到季女尸之,一一道来,层次井然,有条不紊。作者为给末句赞美季女的虔诚做准备,就先用结构相同的句子,不厌其详地铺写采蘋煮藻的经过,这就叫“卒章见其志”。清人毛先舒在评此诗时引戴君恩语云:“前连用五‘于以’字,奔放迅快莫可遏,末忽接‘谁其尸之?有齐季女’,万壑飞流,突然一注。”又云:“诗本美季女,俗笔定从季女赋起。且叙事絮絮详悉,至点季女,只二语便了,尤奇。”(《诗辩坻》)这些精到的见解,可谓概括了《采蘋》一诗的主要艺术特征。甘棠[1]蔽芾甘棠,棠梨树茂密高大,[2]勿翦勿伐,莫剪枝叶莫砍伐,[3]召伯所茇。召伯曾宿大树下。蔽芾甘棠,棠梨树茂密高大,[4]勿翦勿败,莫剪枝叶莫折断,[5]召伯所憩。召伯曾息大树下。蔽芾甘棠,棠梨树茂密高大,[6]勿翦勿拜,莫剪枝叶莫弯曲,[7]召伯所说。召伯曾歇大树下。【注释】

[1]蔽芾(fèi):茂盛的样子。[2]伐:朱熹《诗集传》:“伐,伐其条干也。”[3]茇(bá):《郑笺》:“茇,草舍也。”此处用为动词,住。[4]败:朱熹《诗集传》:“败,折。”[5]憩(qì):休息。[6]拜:方玉润《诗经原始》:“拜,屈也。施氏士丐曰:如人身之拜小低屈也。严氏粲曰:挽其枝以至地也。”[7]说(shuì):停马解车而暂歇。【赏析】《召南·甘棠》是一首怀念召伯,赞颂召伯德政的诗篇。召伯就是召公噬(shì),曾辅佐周武王灭商。相传召伯南巡,在甘棠树下听讼断狱,劝农教稼。其后农享其利,人乐其庥。人们纷纷思念召伯而不得见,唯见甘棠树茂叶繁荫,葱郁如故。睹树思人,思人爱树。于是作者赋《甘棠》一诗,以抒思召伯而美其政之深情。今河南陕州城北大街有传说之甘棠古树,并有碑题曰“召公遗爱”;陕西岐山县刘家原有召公祠,皆为后人用以纪念召伯者。

这首小诗描写了那郁郁苍苍的高大棠梨树,独立挺拔,追述了当年召伯曾经在棠梨树下听政之生涯。“思其人,犹爱其树。”(《左传·定公九年》)诗中劝告人们不要砍伐,不要攀折,要倍加珍视。细读此诗,使人领略到诗中洋溢着的赞颂之情,也仿佛感受到当年召伯在甘棠树下听男女诉讼之情景。行露[1]厌噬行露,道上露水湿漉漉,[2]岂不夙夜?难道不愿赶夜路?谓行多露!实怕道上沾满露![3]谁谓雀无角,谁说麻雀没有嘴,何以穿我屋?凭啥啄穿我的堂?[4]谁谓女无家,谁说你家没婆娘,[5]何以速我狱?凭啥逼我坐牢房?虽速我狱,即使真的坐牢房,[6]室家不足!逼婚理由太荒唐!谁谓鼠无牙,谁说老鼠没有牙,[7]何以穿我墉?凭啥打洞穿我墙?谁谓女无家,谁说你家没婆娘,[8]何以速我讼?凭啥逼我上公堂?虽速我讼,即使真的上公堂,亦不女从!也不嫁你黑心狼!【注释】

[1]厌噬:湿。厌,祁(qì)之假借字。行(hànɡ):道路。[2]夙夜:早夜,指夜色将尽、东方未明之时。此处含有早起赶路之意。[3]谓:畏之假借字,与后两苎“谁谓”之“谓”不同。清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谓,疑畏之假借。凡诗上言‘岂不’、‘岂敢’者,下句多言‘畏’。《大车》诗:‘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出车》诗:‘岂不怀归?畏此谴怒。岂不怀归?畏此反覆。’……僖二十年《左传》引此诗,杜注:‘言岂不欲早暮而行,惧多露之濡己。’以惧释‘谓’,似亦训谓为‘畏’。”角:嘴。[4]女:通“汝”。无家:没有成家。家,作动词用。[5]速:招致。[6]室家不足:那人要求婚配的理由不足。室家,指夫妇。古代男子有妻谓有室,女子有天谓有家。[7]墉:墙。[8]讼:诉讼,打官司。【赏析】

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看中了一位姑娘,竟生起聘娶之意,并横蛮无理地以打官司来要挟她。但这位姑娘不为所屈,写了这首诗给予严辞绝。

为了取得感发人心的力量,诗人每章均以含有譬喻和象征的兴句发端,借助客观事物的形象,揭露那人的丑恶嘴脸,使自己情感的抒发和形象的描绘结合起来,显得鲜明生动、意蕴丰厚。

诗人对那个卑劣的男子更是极其憎恶的,不过这种感情没有在诗中作赤裸裸的直接陈述,因为“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首章,诗人说自己很想起早赶路,但望着道上湿漉漉的露水,又恐怕衣服被打湿。这种起兴,象征着诗人将面临着险恶的前景,同时也是总兴下文:我哪里是不愿早成婚配。但那人品性恶劣、已有家室,岂能做我的终身伴侣!

此诗不长,只有三章十五句。在这短小的篇幅中,诗人表明了自己怒不可遏的心情和不畏强暴,坚决抗婚的态度,无形中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扩大了诗歌的容量,为此诗人精心安排了反问、质问、排比、感叹等句式,并将五言句和四言句相交错,多变的句式和复沓的章法相配合,造成了跌宕起伏、层层递进的气势和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这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羔羊羔羊之皮,那羔羊的毛裘呀,[1]素丝五紽。白丝横的直的缝起它。退食自公,吃罢饭下朝回家喽,[2]委蛇委蛇。悠闲地走呀悠闲地走。羔羊之革,那羔羊的皮裘呀,[3]素丝五緎。白丝横的直的连起它。委蛇委蛇,悠闲地走呀悠闲地走,自公退食。下朝吃罢饭回家喽。[4]羔羊之革,那羔羊的裘儿呀,[5]素丝五总。白丝横的直的缀起它。委蛇委蛇,悠闲地走呀悠闲地走,退食自公。吃罢饭下朝回家喽。【注释】

[1]五:交叉。祁:缝。[2]委蛇(yí):慢慢地行走。[3]緎(yù):缝。[4]缝:缝皮合之以为裘。[5]总:合众皮为一。【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官吏退朝回家,走在路上,悠闲自得。诗为重调,三章仅换了几个字而连续地描写这位官吏身穿皮裘,退朝后、吃饱饭,慢条斯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诗全为客观描绘,从服着,到行为,有条不紊,层次井然。诗风也颇徐缓。本诗实记载了周代官吏的待遇问题,因此,在解释“退食自公”这一句,清儒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按宝应刘履恂据《春秋》襄公二十八年左传,公膳日双鸡。杜注卿大夫之膳食,释为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以退食自公,谓自公食而退。较《集传》以退食为退朝而食于家为善。”而朱熹《诗集传》以退食为退朝而食于家,此说法为有根据,并合乎情理。下朝吃饱了饭回家,自然悠悠自在,否则下朝赶回家吃饭,则谈不到“委蛇委蛇”了。殷其雷[1]殷其雷,隆隆雷声震天响,[2]在南山之阳。就在南边山之阳。[3]何斯违斯?为何此时离家走?[4]莫敢或遑。不敢稍闲办事忙。[5]振振君子,忠实厚道的君子呀,归哉归哉!回来吧,回来吧!殷其雷,隆隆雷声传四方,在南山之侧。就在南边大山旁。何斯违斯?为何此时离家走?莫敢遑息。不敢稍息办事忙。振振君子,忠实厚道的君子呀,归哉归哉!回来吧,回来吧!殷其雷,隆隆雷声响梆梆,在南山之下。就在南边山下方。何斯违斯?为何此时离家走?[6]莫敢遑处。不敢稍歇办事忙。振振君子,忠实厚道的君子呀,归哉归哉!回来吧,回来吧!【注释】

[1]殷其雷:响起轰隆隆的雷声。殷,通“隐”,雷声。其,语助词。[2]阳:山的南面称阳,即山南,北面称阴,即山北。[3]何斯违斯:为何在此时离开家中呢?斯,此,这。前一斯字指此时;后一斯指此地。违,去,离开。[4]莫敢或遑:不敢稍有片刻休息。遑,闲暇。[5]振振:勤奋、信厚。一说盛多、振起。[6]处:止,即休息的意思。居处,是其引申义。【赏析】《殷其雷》,是《召南》十四篇中的第八篇。对此诗的本义,历来学者有种种不同的理解。一为“归周”说。子贡《诗传》云:“召公宣布文王之命,诸侯归焉。”二为“劝义”说。《诗序》以为,“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申培《诗说》云:“武王克商,诸侯受命于周庙。”清人方玉润承袭伪说而发挥之曰:“讽众士以归周也。”(《诗经原始》)三为“存疑”说。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诗之义当阙疑。”《诗传》、《诗说》乃伪书,其“归周”说证据不足,只是妄加附会、标新立异而已。姑可置之不论。“劝义”说,历代经师附议较多,郑玄《笺》,孔颖达《疏》皆因袭之。然不同此说者大有人在。宋朱熹率先发难。他在《诗序辨说序》中说:“案:此诗无‘劝以义’意。”清代学者多奉朱说。姚际恒说:“《小序》谓‘劝以义’,难解。”又说:“按诗‘归哉归哉’,是望其归之辞,绝不见有‘劝以义’之意。”吴诫生《诗义会通》云:“诗意但怀人之作,未见‘劝以义’之意。”《诗序》探索此诗作意,固然是穿凿臆测之辞,但其阐述“远行从役,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这一情节看,仍有其合理成分。清人戴震谓此诗乃妇人“感念君子行役而作”。朱熹弃其妄说,取其雅意,提出了为思妇所作之说:“妇人以其君子从役在外而思念之,故作此诗。”(《诗集传》)为后世学者认可。姚际恒亦谓此诗“似妇人思夫之辞”。此见当合乎诗的实际。摽有梅[1]摽有梅,梅子一个个抛出去,其实七兮。果子剩下十之七呀。[2]求我庶士,有心求我的小伙子,[3]迨其吉兮!不要错过好时机呀!摽有梅,梅子一个个抛出去,其实三兮。果子只剩十之三呀。求我庶士,有心求我的小伙子,[4]迨其今兮!吉日良辰在今天呀!摽有梅,梅子一个个抛出去,[5]顷筐堲之。筐里的梅子全抛过来。求我庶士,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迨其吉兮!不要错过好时机呀!摽有梅,梅子一个个抛出去,其实三兮。果子只剩十之三呀。求我庶士,有心求我的小伙子,[6]迨其谓之!姑娘等你把口开呀!【注释】

[1]摽(biào):抛。一作落。[2]庶:众。士:未结婚的男子。[3]迨(dài):及,趁。吉:好日子。[4]今:现在。[5]顷筐:浅筐。摽(qì):给予。[6]谓:告诉。【赏析】《摽有梅》是首情歌。歌唱的是一个年轻女子大胆地追求小伙子,呼唤爱情的到来。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评论“郑卫之乐”时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以诗考之,卫诗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诗才四之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翅七之五;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诗集传》卷四)朱熹作为理学家对爱情诗的偏见,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按照他的理论,歌唱男女爱情的诗篇,都是淫诗;描写女子追求男子的诗,如这首《摽有梅》,是淫诗中之尤淫者。小星嚖彼小星,小星小星亮晶晶,[1]三五在东。三三五五嵌在东。[2]肃肃宵征,匆匆忙忙赶夜路,夙夜在公。早忙晚忙为着公。[3]寔命不同!奉命不苟哪有闲空!嚖彼小星,小星小星闪闪亮,[4]维参与昴。参昴二星挂天上。肃肃宵征,匆匆忙忙赶夜路,[5]抱衾与裯。抛开被子和床帐。寔命不犹!奉命不苟哪敢欺诳!【注释】

[1]三五: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和柳宿。《毛传》:“三心五摽,四时更见。”心宿三星,摽即柳宿,有五星,故称三五。一说为三五个,指星光稀疏。[2]肃肃:谨慎的样子。[3]寔命不同:奉命不苟。摽读为置。命,公命,谓之政令。金文令、命同字。施令谓之蹇命。同,《说文》为训,即诞,欺也(闻一多《诗经通义》)。[4]参(shēn)昴(mǎo):都是星名,同上章三、五。[5]抱:抛。抱、抛古通。衾(qīn):被。裯(chóu):床帐。一说被单。【赏析】《小星》这首诗,《诗序》指出:“惠及下也。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朱熹《诗集传》也谨守这个说法。其实,《诗序》的题解并不符合诗的原意,这首诗除“抱衾与稠”句近闺中之词外,其他都不像是写女子的。宋人章俊卿认为这是“小臣行役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六帖》中将此诗归入“奉使类”。我们认为:《小星》是一首反映小臣为朝廷办事、不辞劳苦、奉职不苟的诗。《小星》是《国风》中较短的诗篇,全诗仅二章十句,均以星起兴。江有汜[1]江有汜。滔滔江水有支流。之子归,这人娶妻使我愁,[2]不我以;娶了新人把我丢;不我以,娶了新人把我丢,其后也悔。你的懊悔在后头。江有渚。宽宽江水有支流。之子归,这人娶妻使我愁,不我与;娶了新人把我丢;不我与,娶了新人把我丢,其后也处。但愿归期在后头。江有沱。长长江水有支流。之子归,这人娶妻使我愁,不我过;娶了新人把我丢;不我过,娶了新人把我丢,其啸也歌。你会号然发悲歌。【注释】

[1]汜(sì):江河的支流。《尔雅·释水》:“水决复入为汜。”[2]不我以:为“不以我”之倒文。以,与,亲近、交好。【赏析】《江有汜》这首诗,方玉润认为是“商妇为夫所弃而无怼也”。陈子展亦同意其说,以为“《江有汜》为商人妇被弃而作,不为无据”。这首诗可能是商人在作客的地方娶了妻,当他返回本土时,便把这位妇女给抛弃了,因而弃妇唱出了这首歌聊以自慰。

在《诗经》中言及商业的不止一处。《卫风·氓》中“抱布贸丝”,《

邶风

·谷风》中“贾用不售”,特别是《大雅·瞻卬》中“如贾三倍(三倍的利息),君子是识(言做买卖这事,岂是你所应该知道的)!妇无公事(言褒姒不做公宫之事)!休其蚕织(古代王后亲身养蚕织帛,以供祭服)!”不仅各级贵族有从事商业的,从这首诗看,“商人的势力居然打进了王宫、领主的最高堡垒!”(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商人重利轻别离”现象的出现,便是十分可能的了。野有死麋[1]

野有死麋,死獐子撂在荒郊,白茅包之。白茅草把它来包。[2]有女怀春,姑娘啊心儿动了,[3]吉士诱之。小伙子把她来撩。[4]林有朴樕,森林里砍倒小树,野有死鹿,野地里躺着死鹿,白茅纯束。茅草索一齐捆住。有女如玉。姑娘啊像块美玉。舒而!慢慢儿来呀![5]脱脱兮!轻轻地来啊![6]无感我帨兮!我的围裙可别动!无使尨也吠”[7]!别惹得狗儿叫起来啊!【注释】

[1]麋(jūn):獐子。[2]怀春:指男女春情荡漾。[3]吉士:对男子的美称。[4]朴殐(sù):矮小的树木。[5]舒而脱脱:舒缓的样子。[6]帨(shuì):女子佩巾,即围裙。[7]嚋(mánɡ):多毛的狗。【赏析】

这首诗由“死麋”入手,成功地描述了一段带有山野风味的恋爱史。它分三个阶段,亦即三个场面。其一是男女主人公的初次晤面。打猎的小伙子在搜索猎物的途中,遇见一位农家姑娘,顿生爱慕之心,姑娘也以真情相报。少男少女,一见钟情,并非都是盲目的、幼稚的。他们多有自己的审美选择,并且往往凭着青春的特有灵感去理解和把握对方的心性。

诗写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的恋爱,由感情的交流到肤体的亲近,曲尽其情,曲尽其态。这在拘守封建礼法的“正人君子”看来无异洪水猛兽,怪不得经学家们要对它进行曲解了。《毛传》抓住末章女主人公的话,说诗的主旨是“恶无礼也”,然后作进一步的发挥:“天下大乱(《郑笺》:谓纣之世。),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一方面说它反映了乱世的“淫风”,另一方面又为圣人(据说《诗经》是孔子删定的)讳,为经书讳,不敢正视诗中表现的带有山野风味的爱情,硬把女主人公歪曲成守礼的楷模,说什么“乱世之民贫,而强暴之男多行无礼,故贞女之情欲令人以白茅裹束野中田者所分麋肉为礼而来”,“野有死麋,白茅包之。”聘礼是有了,然而媒妁不至,所以女主人公对于男方的求欢予以斥责、抗拒。毛、郑等人竟这样强为解释,这些与诗歌的情节相去甚远,根本拉扯不到一块儿来,但还是被后来的许多研读者奉为圭臬。在诗经学研究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应当说是属负面的。何彼襛矣[1]何彼襛矣?怎么那样妖艳绚丽?[2]唐棣之华。像那盛开的棠棣花。[3]曷不肃雝?怎么那样肃穆雍容?[4]王姬之车。那是王姬出嫁的车。何彼襛矣?怎么那样妖艳绚丽?华如桃李。花儿像盛开的桃李。平王之孙,那是平王的妖,女儿出嫁,齐侯之子。新郎是齐侯的儿子。其钓维何?钓鱼用什么作钓绳?[5]维丝伊缗。钓绳用两股丝线合成。齐侯之子,新郎是齐侯的儿子,平王之孙。和平王的孙女结成婚姻。【注释】

[1]襛(nónɡ):鲜艳美盛。[2]唐棣:常作棠棣,俗称棠梨,春华秋实,花色白,果小而酸。华:花的本字。[3]曷不:怎么不。肃邕:庄严而和穆,形容王姬车队的气氛。[4]王姬:周王姓姬,其女称王姬,即下文的“平王之孙”。[5]维、伊:都是语助词,含有“是”的意思。缗(mín):合股丝绳,亦称为“纶”。这里指钓绳。【赏析】《诗》三百篇没有一篇没有争议,只是争议的问题有多有少、有大有小而已。《何彼裈矣》是历来争议较多的一首诗,问题多而且大。如此诗作于何时?诗的主题是美还是刺?诗中的“平王之孙”、“齐侯之子”以及“齐侯”到底指谁?这都是历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诗的意蕴也就豁然了。

本诗的主题就是“美王姬”的么?也不能这样说,应该说是赞美“齐侯之子”与“平王之孙”结为婚姻,这样说才符合诗的本意,才比较全面。驺虞[1]彼茁者葭,那丛丛芦苇是那么的茁壮,[2]壹发五豝。发出一箭把五个大猪打伤。[3]于嗟乎驺虞!你射击的本领真不比寻常![4]彼茁者蓬,那丛丛蓬蒿是那么的茁壮,[5]壹发五豵。发出一箭把五个小猪打伤。于嗟乎驺虞!你射击的本领真不比寻常!【注释】

[1]茁:草木壮盛的样子。葭:芦苇。[2]豝(bā):母猪。[3]于嗟(xū jiē):是赞叹的语气。驺(zōu)虞:当时的兽官名,指猎手。一说义兽名。[4]蓬:蓬蒿。[5]豝(zōnɡ):刚满一岁的小猪。【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猎人有高超射击本领的诗。此诗约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因为诗是列于“召南”之中,召公是周武王之臣,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至周成王时,共同辅佐成王,召公与周公分陕而治。二人治国有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民间作诗歌颂,均收入“周南”与“召南”之中。由上述可以推断,此诗是产生于周成王时代。西周的前期,生产力颇为低下,主要是靠狩猎与种田为生。就种田而言,可以追溯到传说中周人始祖后稷,他“教民稼穑”,于是便有了农业生产,后人把后稷奉为农神,因此,《诗经》中反映农业生产的诗是很多的。

本诗在写作技巧上,已表现出明显的特色,虽只有两段,六句,二十六字。首先,诗中已标明为“赋也”。赋是直书其事,开门见山地说出要义,给人一种直白之感,所以诗中没有转弯抹角。前人说诗宜直白,而不拖泥带水,于此诗亦可见其一斑。其次,本诗善于取景。清人刘熙载说,诗的“景有大小”,“诗中言景,既患大小相混,又患大小相隔。”(《艺概·诗概》)诗中首段用大景,次段用小景,没有“大小相混”。前景是芦苇,后景是蓬蒿,二者无“大小相隔”,又有密切联系。风景与人物谐调,优美的自然景物与劳动生活结合,使得全诗更富有朴实清新的生活气息。最后,诗中情感深沉,循环往复,有一唱三叹的韵味。两段之中,内容相同,只是背景稍异,在热烈的境界里,两次咏唱,有着缠绵委婉之思,悠扬和缓之致。邶风柏舟[1]泛彼柏舟,浮荡着的柏木舟,[2]亦泛其流。随着河水任漂流。[3]耿耿不寐,焦虑不安难成眠,[4]如有隐忧。痛苦忧伤拥心头。[5]微我无酒,不是我家无美酒,[6]以敖以游。遨游也不消愁。[7]我心匪鉴,我的心儿非明镜,[8]不可以茹。岂能任人来照影。亦有兄弟,虽有亲兄与亲弟,[9]不可以据。若去依靠也不成。[10]薄言往愬,去向他们诉郁苦,逢彼之怒。恰逢恼怒发雷霆。我心匪石,我的心儿非石块,不可转也。岂能任人翻转来。我心匪席,我的心儿非芦席,不可卷也。岂能任人翻卷起。[11]威仪棣棣,仪容庄严又雍和,[12]不可选也。岂能退让受人欺。[13]忧心悄悄,忧心如焚苦煎熬,[14]愠于群小。群小怨恨受不了。[15]觏闵既多,横遭忧患多少次,受侮不少。所受侮辱也不少。[16]静言思之,静坐寻思仔细想,[17]寤辟有摽。醒来捶胸恨难消。[18]日居月诸,太阳叫罢喊月亮,[19]胡迭而微?为何昏暗少光芒?心之忧矣,心底愁苦除不尽,[20]如匪浣衣。像那未洗脏衣裳。静言思之,静坐寻思仔细想,不能奋飞。无法振翼高飞翔。【注释】

[1]泛(fàn):飘荡。柏舟:柏木制的船。[2]亦:语助词。[3]耿耿:心中焦灼,不能宁贴。[4]如:连词,而。古时“如”、“而”多通用。隐忧:痛心之忧。隐,《韩诗》作“殷”,通“厭”,痛。一说为深忧。[5]微:非。[6]以敖以游:意即“于以敖游”。以,介词。敖,古之“遨”字。以上两句,《孔疏》释为:“非我无酒可以敖游而忘此忧,但此忧之深非敖游可释也。”[7]匪:通“非”。鉴:镜子。古以青铜制作。[8]茹:含,容纳。以上两句意为:我的心不能像青铜镜一样不分美恶容纳一切影像,以表明不能逆来顺受。[9]据:依靠。[10]薄言:发语词。这里含有勉强之意。櫯(sù):告诉。[11]威仪:庄严的容止。棣棣:雍容娴雅的样子。[12]选(xùn):通“巽”,退让。闻一多《风诗类钞》:“选,巽。屈挠退让也。”[13]悄悄:忧愁的样子。[14]愠(yùn):怨恨。[15]觏(ɡòu)闵:遭到的忧患。觏,同“遘”,碰到。闵,忧患。[16]静言思之:即“静而思之”。[17]寤:睡醒。辟(pǐ):通“擗”,捶胸。摽(biǎo):捶打胸脯的样子。[18]居、诸:都是语助词。[19]胡:何。迭:更替、轮流。微:昏暗不明。指日蚀、月蚀。[20]浣(huàn)衣:洗衣。同“浣”。【赏析】

此诗到底为何人何事而作,历来争论颇多,迄今尚无定论。简略言之,汉代时不仅今古文有争议,而且今文三家也有不同意见。《鲁诗》主张此诗为“卫宣夫人”之作,后为刘向《列女传》之所本,《韩诗》亦同《鲁诗》说(见宋王应麟《诗考》)。《诗序》说:“《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这是以此诗为男子不遇于君而作,为古文家言。今文三家,《齐诗》之说,与《诗序》同。

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善用比喻,而富于变化:首章“泛彼柏舟,亦泛其流”,末章“日居月诸,胡迭而微”是隐喻,前者既喻国事飘摇不定,而不知所从,又喻己之忧心沉重而飘忽,后者喻主上为群小所谗蔽,忠奸不明。“心之忧矣,如匪纺衣”,为明喻,喻忧之缠身而难去。二章之“我心匪鉴”,三章之“我心匪石”、“我心匪席”,则均用反喻以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节操。至于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所说“三‘匪’字前后错综”,则是指诗在句法上的变化,“我心匪石”、“我心匪席”连用为排句,而“我心匪鉴”句为单句。

另外,诗的语言亦复凝重而委婉,激亢而幽抑,侃侃申诉,娓娓动听,在《诗经》中别具一格。绿衣[1]绿兮衣兮,绿衣啊绿衣,[2]绿衣黄里。绿外衣黄内衣。心之忧矣,心里的忧伤啊,曷维其已!何时才能终止!绿兮衣兮,绿衣啊绿衣,[3]绿衣黄裳。绿上衣黄下衣。心之忧矣,心里的忧伤啊,[4]曷维其亡!何时能够忘记!绿兮丝兮,绿丝啊绿丝,[5]女所治兮。你曾亲手理。我思古人,想起已亡的贤妻,俾无訧兮。使我一生无过失。絺兮綌兮,细布衣啊粗布衣,凄其以风。穿在身上凉凄凄。[6]我思古人,想起已故的爱妻,实获我心。实在合我的心意。【注释】

[1]衣:上衣,穿在外面。[2]里:下衣,穿在里面。[3]裳:下衣。[4]亡:同“忘”。[5]女:通“汝”。指亡妻。治:《诗集传》云:“治,谓理而织之也。”[6]古人:即故人,指亡妻。【赏析】

这首诗,《诗序》解作“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并无根据。细玩全诗,当是男子悼念亡妻之作。

一二两章,所说由妻子遗物所引发的悲思。大凡失去亲人的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心中难以自持,出处行止,总有一种惘然若失之感。这位丧偶的男子回到家中,但感人去房空,一片黯然,一眼瞥见妻子生前所穿之绿衣,就似乎看到妻子穿着绿衣坐在自己身旁,仍然是那样美丽、温柔、多情……但定睛再看,哪有妻子的身影!物在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