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书《千字文》解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4 01:55:18

点击下载

作者:释悟才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解析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解析试读:

我与八大山人的书法因缘

释悟才

佛家是讲究因缘的。我与八大山人素昧平生,而牵扯与他相隔三百年时空因缘的,便是书法。

2009年秋,我跨入清华美院的大门,踏上了脱产进修书法的艺术之路。毕业后的2014年秋,还是在北京,我再度进入洪亮书画篆刻艺术工作室继续深造。至今记得当时洪亮老师对我的鞭策:“悟才啊,录取您来工作室学习,是要吃苦头的啦!”我也毫不犹豫地回答他:“老师,我是有备而来的。”

工作室第二届学员的主体学习任务,便是编写经典碑帖临析大全系列丛书。于是,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八大山人书《心经》帖。《心经》是佛教经典中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核心部分,诠释佛之意境,又是八大山人晚年书法艺术代表作之一。

在学习研究和临摹期间,我专程参观了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和江苏镇江博物馆,在欣赏了八大山人书《心经》真迹的同时,也对八大山人一生书法境界不断变化的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帮助下,《清·八大山人书<心经>经典碑帖临析大全》于2016年8月与读者见面了。

自那以后,随着对八大山人的不断了解,其身世,其身份,其个性,都使我在其书法作品中窥探到了艺术升华的秘密。于是,我开始对《八大山人书法全集》内容以及八大山人年谱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2017年4月,我赴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清“四大画僧”作品展。面对原作,我仿佛嗅到八大山人作品中墨迹未干的馨香,感受到了他的宁静气息,整个过程犹如与先贤对话,感触颇深。在此契机下,我重新拜读了汇集了八大山人一生的书法艺术成就的《八大山人书法全集》。其中的《千字文》是他中晚期的代表作之一,书法艺术内涵十分丰富。在反复的鉴赏过程中,我萌发了研究八大山人书《千字文》书法本体语言的念头。

我始终坚信,一个人的艺术成就,总是伴随着非凡的人生经历取得的。纵观八大山人一生经历的起伏跌宕,其内心世界和艺术境界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华。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天启六年生于江西南昌弋阳王府。他一生中的名号,因时代背景、环境、思想意境的不断变化而更改,中晚期以八大山人署名,直至圆寂。

身为皇室后裔的八大山人在青少年时期生活环境宽裕无忧。八岁时能书善画,既有自身的天赋,又有家学渊源,长期沉浸于儒家经典之中。书法以唐楷为范本,注重法度的追求。他是一个内心世界纯净善良、有理想、有抱负的书生。按常理,皇室后裔无须考试就可以直接封官,但他坚持参加科举考试,遵循儒家“学优则仕”的原则。十九岁前的八大山人,书法绘画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顺治二年,清兵攻占南昌,二十岁的八大山人家破人亡,逃往江西奉新山中避难。对于此段经历,后人存有诸多说法。一者,贪生怕死是一切众生的基本反应;二者,他没有屈服清廷,只为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三者,企图给朱氏家族续嗣留后。我认为,在避难的三年时间里,他饱尝世间的无量诸苦,而生起脱离苦海之心。清顺治五年,八大山人二十三岁时,幸遇佛法,遂削发为僧,同年受三坛大戒而现比丘相。显然,他选择空门并非完全为了保存性命或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在逃亡隐居过程中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也许,只有佛门净地,才是他用心寻觅的不二归宿。

在他二十八岁时,从弘敏和尚为师,赐法名传繁,号刃庵。此后,开始了长达二十七年的丛林生活,并正式成为曹洞宗青原门下二十八世传人。经过长期的修持磨炼,终成一代高僧。

在这个过程中,他将书法绘画与佛法禅修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且大彻大悟。其表现在以佛心入书法,用禅意作画,内心世界安静、祥和、平等、无争。他精进修行,证到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的佛理。与此同时,为了体现世法与佛法的融通,他更是用毕生的精力以书画为载体,弘扬佛法、传承艺术、济世利人。这其中的代表佳作,便是六十七岁时书写的《千字文》,堪称千古绝唱。

不难看出,晚年时期的八大山人,其内心世界一如佛经所描述的那样: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他已超越一般艺术家的闲情逸致,进入了寂寂无为、万法归一、不随境转、如如不动之境界。

其实,正是八大山人身世中的坎坷经历,造就了其书法艺术的深度和广度。仅此一项,后人无法复制。他在大量的书画作品中所展现的强烈个性,更是无与伦比,难以企及。当然,身世和个性固然都是我倾慕八大山人的原因所在,而他与我同是出家僧人的身份,很自然地成为这份因缘契合的黏合剂。我对他佛学修为的崇拜,对其艺术境界的向往,使我对八大山人的关注和探索将更加坚定。

八大山人在书《千字文》时的最后题跋中写道:“壬申五月既望,晓透黄竹园飞光一线为书,顷之,寿春祠偕好生堂道士至,为作篆字数行,后半缀文乃尔错落也”,由此可知八大山人在创作《千字文》时,好生堂道长前来观之,在尾部另作“篆字数行”,遂成了僧道、行篆合创之绝世佳作。只可惜,此道长的创作部分流失,造成《千字文》的缺失之憾。为拾遗补阙,力臻完美,我在洪亮老师的指导下,将丢失的篆书内容组全,形成八大山人行书《千字文》全文。今随此书,以飨读者。

文虽成,意难尽。释悟才诚惶诚恐,恳请专家学者对本书的内容批评指正、不吝赐教。更希望诸多善知识,在欣赏八大山人艺术成就的同时,与之结缘,比肩进步,共蹈觉海。2018年3月16日第一章八大山人书《千字文》字法特征

在八大山人书《千字文》中,比较典型的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折、挑等,这些也是书法的最基本造型元素。1.1 笔画中形态特征

在八大山人书《千字文》中,典型性的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折、挑等,这也是书法的最基本元素。但是,八大山人在这件作品中的突出特点是,所有相同的笔画中竟然无一形态上的雷同。除此以外,他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上弧横、下弧横、相向横、相背横、左弧竖、右弧竖、相向竖、相背竖”等笔画特征。1.1.1 上弧横

上弧横是指横画并非平直,而是向上凸起。

例字:女、辇。1.1.2 下弧横

下弧横是指横画并非平直,而是向下凹陷。

例字:面、兽、天、古、夫、宗、大、伏。1.1.3 相向横

相向横是指两笔横画,上笔凸起,下笔下凹。

上弧横和下弧横若在一个字上同时出现,则形成相向的对比关系,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例字:等。1.1.4 相背横

相背横是指两笔横画,上笔下凹,下笔凸起。

上弧横和下弧横如果在一个字内同时出现,则形成相背的对比关系,艺术感染力独特。

例字:幸、黄。1.1.5 左弧竖

左弧竖是指竖画向左呈弧线凸出。

例字:亩。1.1.6 右弧竖

右弧竖是指竖画向左呈弧线凸出。

例字:辇。1.1.7 相向竖

相向竖是指两竖画,一笔向左弧线弯出,一笔向右弧线弯出。

例字:洪。1.1.8 相背竖

相背竖是指两竖画,其中一笔向右弧线弯出,另一笔向左弧线弯出。

例字:凋。

另外,八大山人书《千字文》中,竖钩也具有明显的几何结构特点。“丁”字,把竖写成向右下45°倾斜,与首笔横近似垂直状态。最终,竖钩与横的交点与竖钩的终点恰好在一条下垂线上。1.1.9 戈钩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中,戈钩也是常用笔画。对于戈钩的位置摆布,可谓独具匠心,如果“戈”的上方为空,那么,戈钩会上拓。比如“戎、城、感”等字,字体的上下对比感非常强烈。相反,如果戈钩上方有部首存在,则“戈”的上部不出头。

a.上拓戈钩例字:戎、城、感。

b.不出头戈钩例字:藏。1.2 偏旁部首中形态特征

偏旁部首也是书法创作的基本造型元素之一。八大山人书写《千字文》时,出现了左右结构的“三点水”“单人旁”“双人旁”“米字旁”“耳字旁”“立字旁”“食字旁”“车字旁”“言字旁”,上下结构的“宝盖头”“草字头”“大字头”等等,均富于变化而相得益彰。

八大山人书《千字文》中带“食”旁字的字很多,例如“馀”字,由草书“食”旁和行书“余”组合。在组构“馀”字时,将草书“食( )”字有意夸大,使右部“余”的上半“人”右移,造成右部“余”向右上倾斜,有谦和退让之美感,是典型的行书和草书混搭字例。1.3 书法美学原理的运用

著名书法学者洪亮先生在《楷书篇个案玄秘塔碑》第三章中关于“字法形式美分析及其字例”中归纳了汉字结构有:横向斜势统一之美、均匀之美、对称之美等十一种形式,八大山人在书写《千字文》的过程中广泛应用了美学原理。“自”“鸣”为均匀之美;“旷”为对比之美;“犹”为谦让之美;“八”为呼应之美;“飘”为穿插之美;“史”为开合之美。其中“犹”字两个部首一正一邪,有互相礼让之感,个性明显。1.3.1 均匀之美

例字:自、鸣。1.3.2 对比之美

例字:旷。1.3.3 谦让之美

例字:犹。1.3.4 呼应之美

例字:八。1.3.5 穿插之美

例字:飘。1.3. 6 开合之美

例字:史 、犹。1.4 个性技法解析

以上对八大山人书《千字文》字法做了介绍,下面再从他的艺术个性处理特征来做进一步剖析。1.4.1 “α”型技法

人们在书写横与竖十字交叉时,无论楷书还是行书,总是先横后竖、由左向右用笔,既顺手又方便。八大山人恰恰反其道而行,从右向左行笔形成了“α”形态。比如“求、素、木”等字,使文字具备了非常形象的绘画艺术的特殊效果。

例字:求、素、木。1.4.2 结构易位

在八大山人书《千字文》中,多处出现了结构易位的现象,比如“兵、群、惊、政”等字。其中“兵”字的结构易位就非常夸张。当然,此类易位,往往根据字形需要和章法布局来选择,并非八大山人首创。但是,在八大山人书《千字文》中,结构易位成为八大山人字形特征之一。

例字:兵、群、惊、政。1.4.3 上疏下密

汉字设计之初,本身就有均匀对称的效果。但是,当需要展现书法结构艺术美感的时候,文字的均匀对称原则就不是必须遵守的规则。书写者可以在创作时,发挥自己的灵感,表达书法创作时的心境和思想情感。

在八大山人书写的《千字文》中,他的艺术个性在“上疏下密”中显现出来。比如“荒、翔、养”等字,虚实黑白的对比非常强烈。

例字:荒、翔、养。“荒”字形成上、中、下三块模板对比。最鲜明之处是中间空白大,黑白虚实对比明显。上部“草”字头大而疏,下半部分严密紧凑。整个字形,本该扩放的结构变成收缩。“翔”字分成两个模块。第一块为上面的两点,有拔升飞翔、灵动跳跃之感;第二块则密不透风,结构排列中规中矩,线条内敛而清晰。文字的上下位置错落有致,动静收放互相衬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