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做一个理想中的自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5 04:38:23

点击下载

作者:戚芬

出版社:华阅经典图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做一个理想中的自己

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做一个理想中的自己试读:

卷一 发掘自己最大优势,寻找自身独特卖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超越于他人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如同潜藏在地底下的火山,蕴藏着无穷的能量。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潜心于忙碌和奔波,却忽视了去发现和挖掘自己的优势,这就等于是忽视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重要性一样,延误了成功的速度。所以,要想早日登上成功的顶峰,最快的捷径就是:现在,就去发现能改变你一生的优势。

有一个法国人,在学习、工作和事业上都很不顺心。他没有好的家庭背景,只有中学学历,在一家小公司里从事打扫厕所卫生的工作。他对自己缺乏信心,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悲哀和无奈。差不多有五年的时间,他每天早上起床后,就一成不变地上班、下班、与有限的几个朋友来往。他已经接受了这种生活方式,认为自己的生活只能如此。

一天,一位老人搬到了他的隔壁。这位老人号称不仅能预知未来,还知道别人的前生。每天上下班时,年轻人都会碰见老人并和他聊几句。有一天下班后,老人坐在年轻人身边,称已经感觉到了年轻人的前生。老人告诉年轻人,他的前生是拿破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领导人之一。拿破仑虽然出身卑微,但却通过勤奋和努力从科西嘉岛的一个平民成为法国陆军的军官,最终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

年轻人装作极不相信的样子离开了,但心里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伟大感觉。他对拿破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他就想方设法找到与拿破仑有关的一切书籍来学习。他开始了解拿破仑的生活,以及他的领导才能、性格和品质方面的细节和优势。他慢慢地发现,自己身上也潜藏着同样的一些优势。他研究拿破仑在领兵打仗时表现出的领导才能、指挥才能和统帅才能,他越来越觉得自己也具有同样的潜能。

他开始研究其他军事将领,研究军事史。他还研读了商场和战场领导方法的书。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身上也具有历史上各国领导者表现出的许多相同的优势。这些优势越积越多,在工作中,他的言谈举止也就越来越像一位领导者。

他主动请求改变自己的工作职位,承接一些他原先想都没有想过的任务。公司领导感觉到他不再是以前那个无所事事的员工,他全身都透出一种精明能干的干劲,于是也就开始放心地交给他一些挑战性的工作。每次遇到更难的工作时,年轻人已不再胆怯和害怕,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任务。并且他还在业务时间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其他业务知识。他所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他的职位得到不断的提升。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完全摆脱了以前那种认为自己毫无优势的形象,彻底转变成了一个大胆、自信的管理者,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这个年轻人的改变并不是奇迹,在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潜能之前,只能流于平庸而且清贫的生活,他一成不变地任由噩运的摆布,浑浑噩噩五年多而无所获。但是,当他真的认为自己的前世是拿破仑以后,他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就有了改观。他开始以拿破仑的品质和处事方法来要求自己,从拿破仑身上发现并学习他赖以成功的优势,从而使自己在无形中也具有了这些优势。在这些优势的塑造过程中,他的处事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在不断进步中获得了优势,并发挥出了优势,所以在事业上也青云直上,终有成就了。

每个人都有超越于他人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如同潜藏在地底下的火山,蕴藏着无穷的能量。如果能及早地发现这些优势,并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那么,每个人都能获得非同一般的成就。

发掘自己的优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优势,是成大事的首要前提。

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所以,先弄清自己的秉赋究竟属于什么类型,自己的优势究竟在哪里,然后再尽己所能地将优势发扬光大,那么,成功也就唾手可得了。

某位知名作家,在成名前曾换过十几份工作。有一次应电视台《夜来客谈》栏目之邀参加了一个以“换工作”为主题的座谈会。在会上,他发表了一些见解与感悟。

主持人问他:“你为什么一直要换工作呢?”

他说:“18年来,我一共换了13个工作。换工作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不过我不断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给自己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

他进一步解释:“18年来,从一开始‘为生活而工作’,到目前‘为理想而工作’,这是一条漫长艰辛的路程。只有你为理想而工作时,工作、生活与娱乐才可能合为一体,这时你将领悟到,为寻找这个位置所付出的任何牺牲与代价,都是非常值得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的痛苦都来源于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从而把自己摆错了位置。一份“理想”的工作,也就是一份符合自己优势的工作。只有在这样的工作中,人们才能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并在工作中得到最大快乐。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卖点”,即优势。而每个人都是自己“品牌”的经营者,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发掘自己最大的优势,为自己寻找独特的卖点。

正因为如此,现在人们开始比以前更多地考虑从为数众多的可能性中为自己选择职业。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是一种决策过程,是将个人特点与工作需求最大限度地相匹配的过程。要选择最合适的职业,首先得发掘和认识自己的优势特点。

一些遗传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对基因所决定。另外还有5对次要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起着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说来,人的这5对次要基因总有一两对是“好”的。也就是说,一般人总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与素质。

职业不同,所需要的素质与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个临床医生,必须具有很好的记忆力;研究理论物理学,抽象思维能力不可少;一个数学家没有必要一定具备实际操作、设计和做实验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化学研究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学主要是一门观察科学,需要很好的观察能力、浓厚的兴趣和长久细致进行观察的毅力。每个人的兴趣、才能、素质也是不同的。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把自己的所长利用起来,如果你所从事的行业需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很难做出成就。反之,如果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并使自己从事最擅长的工作,那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物理学家汤姆逊曾由于有一双笨拙的手,在处理实验工具方面感到很烦恼,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于理论物理,较少涉及实验物理。后来他找了一位在做实验及处理实验故障方面有惊人的能力的年轻助手,这样他就避免了自己的缺陷,努力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世界著名的女动物学家珍妮·古多尔清楚地知道,她并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动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干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没有去攻数学、物理学,而是进到非洲深林里考察黑猩猩,终于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

所以,一个会办事的人不仅要善于观察外界事物,也要善于观察自己、了解自己,努力发掘自己的优势,根据自己的优势来设计自己,并量力而行,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事业方向。只有认真了解自己,努力发掘自己的优势,然后去做那些工作要求和你的优势相匹配的事情。这样,工作的效率才是最高,你也才能从工作中得到最大的成就和乐趣。

此外,如果你想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还必须要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因为缺点的反面就是优点,而且缺点可以辅助优点为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依据。很多杰出成功人士的经历说明:假如你不仅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而且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那么就能在充分发挥优势才能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正确选择你的起点、着力点和努力方向,这样你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一个人能充分地估测自己,发掘自己最好的一面,给自己找准位置,充满信心地做自己能做的和应该做的事,那么他就能在某个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超越自我,永争第一

不要给自己设限,只要你能保持永争第一的心态,不断地超越自我,你就能做得更好。

美国成功学奠基人、最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奥里森·马登博士说:“刚造出来的航海罗盘,没有磁化前,指针方向混乱;一旦磁化,就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指向同一个方向,永远指向那里。在人的身上,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进取心。它使我们向目标不断努力,它不允许我们懈怠,它让我们永不满足,每当我们达到一个高度,它就召唤我们向更高的境界努力。”

一位小赛车手在比赛中得了第二名,他非常兴奋地跑回家,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他一冲进家门就叫道:“妈妈,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得了第二名!”“这值得高兴吗?要我说——你输了。”母亲回答道。“妈妈,你不认为第一次就跑第二名是很了不起的事吗?而且有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他抗议着。“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如果别人能跑第一,你也能。”母亲严厉地说。

妈妈的这句话深深刻进了儿子的脑海。在接下来的20年中,他称霸赛车界,成为运动史上赢得奖牌最多的赛车选手。他就是理查·派迪。

理查·派迪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人能打破。二十多年来,他一直未忘记母亲的这句话:“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拿破仑·希尔曾说:“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事情发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判断,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往往会变为可能。每种事情都有发生的可能,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而应该保持一颗永争第一的心,不断地超越自我。

不断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目标和气概。正如卡耐基说,如果你要的是二流或三流的,你就不会去寻找获得一流事物的方法,你也永远与一流事物无缘。如果你坚持要最好的,你会留心观察一流事物,模仿一流的表现,探寻一流的解决方法。这样,你自己也就渐渐能做出一流的成绩了。

只有永争第一,才能够让你的优势不断突破,让别人无法企及。

有人向一位职业经理询问成功的秘诀,这位经理回答说:“我还没有成功呢。没有人会真正成功,前面还有更高的目标。”

进取心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超越自我,永争第一的心态。

1、认真地对待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

认真是无条件的。任何时候,你都要忠于职守、全力以赴。工作不是装样子给别人看,而是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你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情况,就会发现,有很多事不需别人吩咐,就可以去做。过于计较自己付出的劳动是否超过了报酬的人很难做出大的成就,哪怕他才华横溢。因为计较让人失去进取心。

2、摆脱颓废心理

千万不要在平凡位置上颓废。颓废是可怕的,它让人形成拖延、逃避、不负责任等多种不良习惯。即使是再伟大的雄心壮志,也会由于不良的习惯而受到严重的削弱。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激励自己奋进的建议开始抵触,有了颓废的心理倾向,那你就应该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试了,不要让进取心越来越微弱以至消失,否则你就将一直这样平庸下去。

3、不要安于现状

如果你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就失去了向更高处努力的动力,那就说明你的进取心开始消磨了。安于现状就意味着委靡,你要相信你有能力做得更好。

很多事情像逆水行舟一样,不做得更好,就会做得更差。当你认为自己做得挺好,可以站稳脚跟了时,就要及时提醒自己:不进则退,不做得更好,就有可能被别人挤下去。

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不会做出什么大成绩。只有永争第一,才能激励自己做出更大的努力,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超越别人。

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自己的特色,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最轻松、最有意义的活法。

一个人活着,不能活在别人的目光里,活在别人的评论中,而要勇敢地做独特的自己,为自己的心愿而活着,为自己的精彩而活着。

在韦恩·兰奇15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告诉的父母,因为他的愚笨,他永远不会毕业,最好是退学。韦恩·兰奇遵从了这一建议,并且在以后的17年中,他一直做着一些简单的工作。因为别人一直提醒他,他是一个劣等学生,他没有才能干复杂的工作。所以17年来,他对自己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后来,他偶然进行了一项智力测验,测验显示,他是智商高达161的天才。这时他开始恢复自信,并奋发向上。经过努力,他一连出版了好几本书,获得了几项专利,并且成为了一个很出色的商人。

在现实生活中,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固然非常重要,但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人云亦云,做别人意见的傀儡,否则,我们不但会在左右摇摆、不知所措中迷失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更会失去许多可贵的成功机会。

一个人最不能丧失的就是自我,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把握住自我的航向和舵,这样,我们才能笔直地走向我们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而不至于在别人的意见中迷失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对个人而言,各有各的追求;对社会而言,各有各的贡献。我们最不应该做出的牺牲,就是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己。那些对你指手划脚的人,也许正是那些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所遵从的规则是什么的人。

我们不必特别在意别人的脸色。别人的脸色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们自己心境的反映,对你而言不一定正确,所以根本不必过分在意。有时候尽管我们很努力了,别人仍会觉得我们没有尽力。与其一辈子辛苦地为了他人的看法而活着,还不如自由地为自己活着。

我们要为自己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要去模仿他人,把不适合自己的一些条条框框硬加到自己身上。

迪莉亚曾是一个敏感羞怯的女孩,她长得很胖,由于两颊丰满,这使她看起来更胖。迪莉亚的母亲非常古板,她认为把衣服穿得太漂亮是一种愚蠢,而且衣服太合身容易撑破,不如做得宽大一点。她还把她的思想强加到女儿身上,也让女儿如此打扮。迪莉亚从不参加任何聚会,也不参加同学们的任何活动,甚至运动项目也不参加。

长大后,迪莉亚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后来她嫁人了,她丈夫家是一个稳重而自信的家庭。她想要融入他们中,但就是做不到,她努力模仿他们,也总是不能如愿。她越来越敏感易怒,而且害怕见到任何朋友,甚至一听到门铃声都会惊慌失措!每次在公共场合,迪莉亚都尽量显得开心,甚至装得兴奋过了头。最后,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继续生存的必要,于是她想到了自杀。

就在这种情形之下,婆婆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现状,进而改变了她的一生。

有一天,婆婆和迪莉亚谈到自己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她说:“不论遇到什么事,我都坚持让他们保持自我本色……”“保持自我本色”这几个字像一道灵光闪过脑际,迪莉亚明白了,原来所有的不幸都起源于她把自己套入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模式中去了。

变化就在一夜之间发生了!迪莉亚开始找回自我。她努力分析自己的个性,认清自己,并找出自己的优点。她学会了怎样配色与选择衣服样式,以穿出自己的品味。

不久,迪莉亚就充满了自信,可以从容自如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了。

迪莉亚经历痛苦才学到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永远保持自我,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常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时候,我们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努力扮演着自己并不喜欢的角色,我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完美,就可以让我们自己活得更愉快。可实际上以真实的自我活着才是最轻松自在的活法。如果我们因为别人意见而患得患失,把真我隐藏起来,那样不仅可能会使事情的结果和我们的期望南辕北辙,更会使我们自己受累无穷。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从来就不是别人的从属和附庸。我们应该以本色示人,以本真行事,只有活出真实的自我,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根据他人的评论,按照他人期望的模式生活,牺牲真正的自我,是愚蠢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不能为自己自由自在,轻松愉快地活着,那将会形成终身的遗憾。只有为自己愉快自在的活得,事情才会做得顺畅精彩,事业也才会红红火火。

所以,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需求,重新排列自己价值观的优先顺序,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样我们才会干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事业。退一步说,就算我们失败了,我们也会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自我归属感,也不至于感到遗憾。

勇当自己的伯乐

勇猛的老鹰,通常都把它们尖利的爪子露在外面。自我推荐,是加快自我实现的不可忽视的手段。

从古至今,世上都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过,即使没有伯乐也不用怕,因为自己永远都可以做自己的伯乐,是金子就应该让它发光。

一个16岁的男孩在暑假将临的时候,对他的父亲说:“爸爸,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零花钱,我要找一个工作。”

父亲赞赏地说:“好啊,我会尽力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不过,恐怕不太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你没有弄懂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你给我找工作。我要自己来找。我相信我能够做好一些事情。只要我能把事情做好,应该就能找到工作。”

男孩在报纸的招聘栏里仔细寻找,不久就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的工作。招聘广告上说,请应聘者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到达公司进行面试。第二天早上7点45分钟,男孩就到了面试的地点,可没想到这时已经有20个男孩排在那里了。他是队伍中的第21名。

男孩心想:如果就这样一直等下去,只怕连面试的机会都轮不到了。怎样才能引起特别注意而竞争成功呢?男孩认真思考起来。不久,他就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从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条,用铅笔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的。他把纸条递给秘书小姐,并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转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秘书小姐接过纸一看,不禁微笑起来。她立刻站起身来,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老板的桌上。老板一看,也不禁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在你还没有看到我之前,请不要急着做决定。”

最后,男孩果真如愿地得到了这份工作。因为老板从男孩独特的自我推荐中看出了男孩是一个聪明而勇敢的小伙子。

通常情况下,我们以为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但是如果没有了伯乐,千里马也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伯乐”。如果某件事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你站起来去做自己的伯乐了,那么只有勇敢地尽情展示自己的亮点,才能把握成事的机会。但是如果你退却了,连推荐自己的勇气都没有,又怎能指望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呢?《成功地推销自我》的作者E·霍伊拉说:“如果你具有优异的才能,而没有把它表现在外,这就如同把货物藏于仓库的商人,顾客不知道你的货色,如何叫他掏腰包?各公司的董事长并没有像X射线一样透视你大脑的组织。”因此,要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并进而得到别人的信任,积极的方法就是自我推荐,因为只有当别人注意到你了,他才能判断你的能力,才能考虑是否给你施展才华的机会。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抱怨自己明明具有千里马的能力和才干,却偏偏遇不到伯乐。他们不知道其实自己就是最好的伯乐。他们遇不到推荐自己的人,找不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于是就灰心丧气,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具备这种想法的人,都是消极被动的人。一个积极的人决不会感叹命运的不佳,他们多数都会主动出击,为自己创造机会。一个有心人,总能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施展出来,就等于是浪费。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在盛年之时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当韶华已过,就会抱憾终生。

所以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就必须勇当自己的伯乐,为自己前进创造条件。

大家都认为大画家徐悲鸿是一位伯乐,傅抱石的才能就是他发现的,但实际上这一切都得力于傅抱石的自我推荐。假设傅抱石不趁徐悲鸿途经南昌的机会去拜访他,或因矜持、腼腆、犹豫,见了大师不敢拿出自己的作品,说话吞吞吐吐、含含糊糊,又怎能得到徐悲鸿的赏识和帮助呢?

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增快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才能和精力都受时间的制约。错过了时机,知识就会贬值,精力就会衰退。如果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黄金时代,抓住机会,大胆地、主动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总是“藏而不露”,那就会贻误时机。等到有一天别人终于发现你时,也许早已错过了最佳时机,你的知识和特长已经成为昨日黄花。在知识骤增的今天,不管你怎样“学富五车”,也只能在短短时间内保持优势,能不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获得施展的舞台,将成为决定你一生成败的关键。现代社会人才济济,可供社会选择的人才多如牛毛。面对强烈的竞争,如果还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表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有谁还愿意放着明摆着的别的能人不用,而来花时间考察你呢?而且,既然存在着竞争,对于机会,别人就不会同你谦让,而会同你争夺。只要你稍一疏忽,别人就会捷足先登,而你就只能自叹弗如了。

现代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机会的竞争,机会是至为宝贵的。你只有实事求是地、勇敢地、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胆识和才能,才能抓住最有利的时机。

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

每个人体内都潜伏着巨大的才能,这种潜能酣睡着,一旦被激发,便能让人做出惊人的事业来。

每个人都有无限发展的潜能,但是潜能总是深藏着,必须要外界的东西予以激发。潜能若能被激发,并得到发扬光,就能展现出惊人力量,否则潜能终将消失。

一个养鸡场主的儿子生性喜欢冒险。有一天,他爬到父亲养鸡场附近的一座山上去玩,意外发现了一个鹰巢。他从巢里掏了两只鹰蛋,兴冲冲地带回养鸡场,把鹰和鸡蛋混在一起,让一只母鸡来孵。孵出来的小鸡群里就有了两只小鹰。小鹰和小鸡一起长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鸡外还会是什么。这两只小鹰起初很满足地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

其中有一只小鹰由于成长羽翼渐长,心里就有一种独特的冲动。它不时地想:“我一定不是一只鸡!”而且这种念头越来越强烈。

终于有一天,当看到一只老鹰在养鸡场的上空翱翔的时候,那只老是想入非非的小鹰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特的力量,感觉自己的心正猛烈的跳动着。它抬头看着老鹰的时候,一种想法涌上心头:“养鸡场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飞上青天,栖息在山岩之上。”

尽管它从来没有飞过,但是,在它身上有着飞翔的冲动和力量。终于,那只小鹰展开矫健的双翅,飞到一座矮山顶上,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它一鼓作气,再次飞到更高的山顶上,最后冲上青天,飞到了高山的顶峰。从此,这只小鹰离开了肮脏的养鸡场,翱翔在广阔的天空中。

而另外一只鹰,却从始至终认为自己只是一只鸡而已,注定了这一辈子不能飞翔,所以心安理得地呆在鸡窝里和草丛中,最后它逐步丧失了飞翔的潜力。有一天,随着一声惨叫,它被一只鹰给叨走了。

很明显,能否发掘自身的潜能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爱迪生曾经说:“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追求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看好自己身上的潜能,从开发自身的潜能延展开来,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潜能,每个人都具备,但是能力需要靠自己深挖掘才能表现出来。陆军少校华灵说过:“如果沉在海底的话,一枚硬币跟一枚值20美元的金币价值就一样了。”只有将这些金币捞出来去花,才能显示出它们价值的大小。同样的道理,只有当你学会运用自己内在无限的潜能时,你才变得真实而有价值。

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练一场戏剧的时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他实在找不到人,就叫他的大姐来担任这个角色。

他的大姐以前只是干些服装准备之类的事,现在突然演主角,由于自卑、羞怯,所以排练时演得很差,这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不满和鄙视。一次,他突然停止排练,说:“如果女主角还是演得这样差劲,就不要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委屈的大姐很长时间没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主动要求再排练一次。这次,她一扫过去的自卑、羞怯、拘谨,演得非常自信、真实。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用“一个偶然发现的天才”为题记叙了这件事,他说:“从今以后,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大艺术家……”试想,如果不是原来的女主角因故不能演出;如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叫他大姐试一试;如果不是他大发雷霆,使他大姐受到刺激,他大姐这样一位戏剧表演家就一定会被埋没了。这种埋没,不是被社会埋没,而是自我埋没。

优秀的人总是懂得如何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大部分人都小觑自己的能力,自己限制自己本身的发展,有小小的成就马上以为已经到达巅峰状态,于是不再前进,结果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潜能,错过无数成功的机会。

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按照科学家的说法,人的一生只能利用脑力的1%,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99%的潜能有待挖掘。

怎么样才能激发出自己的最大潜能,让优秀的自己不被埋没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开阔视野

开阔视野,可以及时了解各种新鲜事物,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能帮助我们找到崭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向。如果信息闭塞、孤陋寡闻,就会浪费我们的时间与精力。

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科幻作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是星际航行的奠基人,但由于他所住环境的偏僻,信息闭塞,他的不少成果是重复前人的发现。尽管他极有才能,却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与精力。这充分说明了只有开阔视野,才能避免做重复的无用功。

2、不断学习

多读一些科研方法论的书;多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善于请教别人;善于查阅资料;善于利用你所能利用的一切学习资源,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才能。

3、消除自卑

严重的自卑感会扼杀一个人的才智。由于自卑感严重,不敢做事或者做起事来缩手缩脚、没有魄力,就不可能把事情圆满地做好。失败的结果又会加重你的自卑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才能的发挥。因此要激发潜能,就必须丢掉自卑感,这样才能振奋精神,使自己奋勇进取。

4、大胆地去做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我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叫我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大胆地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激发“我”的才能的最好的途径。拿破仑、林肯未必能做的事情,“我”能做,只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发挥“我”所具有的才能。

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对自己最大的浪费。所以,我们要拒绝浪费,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为自己创造精彩的人生。

正视自己的缺陷

不要对你的缺陷耿耿于怀,只要在合适的时候巧加利用,缺陷也可以帮你成功。

每个人都有胜人一筹的优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自己的缺陷。有很多人总是讳疾忌医,喜欢尽力掩饰自己的缺点。其实这种做法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正视自己的缺陷,才是正确处事应有的态度。

军官弗朗克毕业于西点军校,他计划着以军事为终生职业。可是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手榴弹的散碎片进入了他的左小腿,为此,医生不得不切了他的左小腿。在他人看来,退役似乎成了他惟一的选择。因为严重受伤的军人是很少能回去担负有行动的职务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几年以后,弗朗克要带领一个中队去一处地形复杂的地方演习。他的上级担心他由于切除了一条小腿而不能胜任这项工作,而弗朗克告诉他说可以,并且说:“这甚至可使我与兵士更亲近。如果我的假肢陷在烂泥里了,我会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我没有两条完整的腿。”

后来,弗朗克成了个四星级将官了,而且既可以跑步,还能稳稳地骑自行车。他说:“失去一条腿,教会了我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受自己缺陷的限制是可大可小的,取决于你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关键是应该注意发挥你所具有的长处,而不是老想着你的缺陷。”

的确,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缺陷当成是自己的精神负担,而应该用一种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的心态,激发自己的斗志,改掉或弥补自己的缺陷,甚至把缺陷当成自己成功的助推器。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缺陷也是可以转化的,彼时是缺陷,而此时就不一定是缺陷。

有的成功者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就在于他们能把自己的缺陷变成优势,把那些在一般标准下的所谓欠缺或不完善变成获得成功的优势。缺陷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认识到自己缺陷并勇敢地去面对它,并以此作为自己努力的动力,缺陷就成为一项优势。

我们仔细研究那些有成就的人的奋斗经历,我们会发现,他们之中有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开始的时候有一些阻碍他们前进的缺陷,这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从而得到更多的报偿。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

曾长期担任菲律宾外长的罗慕洛穿上鞋时身高只有1.63米。首先,他与很多人一样,因为自己的身材而自惭形秽。年轻时,也试图穿过增高鞋增高。谁知后来,在他的一生中,他的许多成就却与他的“矮”有着莫大的关系,也就是说,矮反倒促使他成功。以至他说出这样的话:“但愿我生生世世都做矮子。”

1935年,大多数的美国人尚不知道罗慕洛为何许人也。那时,他应邀到圣母大学接受荣誉学位,并且发表演讲。那天,高大的罗斯福总统也是演讲人,事后,他笑吟吟地怪罗慕洛“抢了美国总统的风头”。更值得回味的是,1945年,联合国创立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罗慕洛以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身份,应邀发表演说,讲台差不多和他一般高。等大家静下来,罗慕洛庄严地说出一句:“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作最后的战场吧。”顿时,在一片寂静的会场中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最后,他以“维护尊严、言辞和思想比枪炮更有力量……唯一牢不可破的防线是互助互谅的防线”结束演讲时,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后来,他分析道:如果大个子说这番话,听众可能只是客客气气地鼓一下掌,但菲律宾那时离独立还有一年,自己又是矮子,由他来说,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这件事,罗慕洛认为矮子比高个子有着天赋的优势。因为矮子起初总被人轻视,后来,有了表现,别人就觉得出乎意料,不由得佩服起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成就也就格外突出,以致于一件平常的事只要一经他的手,就似乎成了破石惊天之举。

的确如此,只要会利用,缺陷也会变成有利条件,而且利用缺陷取得的成功,通常是通过一般途径所得不到的。

可见,一个人若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缺陷,并顺势加以利用的话,缺陷是可以转化为优势的。

成功人士并非完美无缺。在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人在知识与能力上也许并不高人一等,但是他们清楚自己的弱点与不足,并能积极地发挥长处,扬长避短,克服自身的弱点。所以他们成功了。

一位成功的商人说过:“杰出的领袖、成功的人和成功的企业是一样的,他们知道别人的优点,他们利用别人的优点,他们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知道自己的弱点。而且,他们可以克服自己的弱点,并和其他的合作伙伴和其他人合作解决面临的难题。有缺点并不可耻,隐藏自己的缺点,不能与合作者彼此了解,这才是真正的可耻。”

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或者无视自己的缺陷。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既然大家都有残缺,那何不坦然面对呢?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也才能宽容地接纳自己,才能扬长避短为人生的下一步目标解除障碍。

所以,我们应该卸下心理武装,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正视自己的缺陷,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教,并努力从自己的缺陷中找出闪光点,尽可能地把自己的缺陷变成另一种优势,使其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卷二 高尚的德行是做人的标准

做人要有高尚的品质

我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决定了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分量。而这种心目中的地位,一方面固然是由我们的实际地位决定的,但另一方面也要看我们的品格是否高尚。

做人要有高尚的品质,一个高尚的人,十分珍惜自我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人格和尊严,首先要做到自爱。

自爱,就是爱惜自己的人格,爱护自己的名节。守住了名节则人格在,人格在则做人的根本在。

自尊自重的人,必然能自爱。自尊自爱的人,绝不会自轻自贱,自暴自弃。懂得自爱的人就能自全。爱护自己的身体就能完整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德行就能修养自己的德行,爱护自己的心神就能养护自己的心神。

古人常说:“名节不亏。”要做到名节不亏,就需要自爱。庄子说:“圣人体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祸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这里所说的完全是自爱自全的道理。颜子一竹筒饭,一瓢水,以经典枕卧而睡,悠闲自乐。不懂得自爱的人是不能做到的!

自然界万千植物都有幸被文人所赞美,甚至渺小如草也得到垂青,但惟有浮萍却只用来作贬义的形容。这正反应了人的好恶:讨厌那些摇摆不定、随波逐流,而无人格尊严可言的人。

一个人有灵活性是聪明,但灵活要有一定的限度。做人如果没有人生准则,那么给人的感觉势必就是没有个性,缺乏魄力,甚至是“软骨头”。要做一个真正的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甚至要成功地与人交往,要取得生活成功,做人就必须有准则。而人生准则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维护人格尊严。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有些人,虽然有钱、有地位,但一眼看去就觉得不必重视;而有些人,虽然没钱,但短暂的接触,却让你感到不能轻侮。这后一类人正在于他们自尊自爱,看重自己的人格尊严。实际上维护人格尊严,就是维护自己做人的权利,就是尊重自己;连人格尊严都可以放弃的人,就是不把自己当人,也就是自己贬低自己。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他呢?

我们可以寄人篱下,可以求人,也可以迎合人,甚至聪明人有时还会想办法让别人觉得他比自己聪明。但在做这一切时,必须注意不能让人因此而瞧不起。我们要让他感觉到我们拥有自己的尊严,让他觉得我们有分量,这样他才会尊重我们。如果有两个人用同样的方式去赞扬一个人,那么,两人中地位较高的人的赞扬,对方一定更为看重。我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决定了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分量。而这种心目中的地位,一方面固然是由我们的实际地位决定的,但另一方面也要看我们的品格是否高尚。注重维护人格尊严的人,表现出的是自尊自重,不隐瞒自己心中自有“大方”在,也就往往容易让人尊敬,给人良好的感觉,别人在与你交往处事的过程中,就会尊重你的人格,维护你的尊严。

以德立身,泽己及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做人要以德立身,古人说得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人的品行、德行就是“德”,自古“才”与“德”并重,形容一个人最好的词语就是“德才兼备”。

一个品行不端、德行不高的人结识不了真正的朋友,也获得不了事业的成功。这样的人很难有人能与之长期合作,因为这种人不是搞一锤子买卖,就是过河拆桥;这种人在家庭中,也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极有可能造成对方和孩子的痛苦和不幸;他们还甚至可能因为某种利益的驱动,铤而走险而落入法网……

要走向成功,需要以德立身,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确立的内在标准,没有这个内在的标准,人生之路就会失去支撑,最终导致失败将是必然的。

以德立身贯穿于每个人的人生全部过程,是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道德对于人的要求虽有着不同的变化,每个人体验和经历的内容也不一样,但是,“以德立身”的人生支柱是不变的,它对每个人人生大厦起着支撑作用的定律是不变的。

富兰克林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民主主义者、著名的科学家,一生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但是,富兰克林早年的性格非常乖戾,无法与人合作,做事经常碰壁。

富兰克林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他为自己制定了13条行为规范,并严格地执行,他很快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不因为饮酒而误事。

2.缄默:讲话要利人利己,避免浪费时间的琐碎闲读。

3.秩序: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排出时间表,办公桌上永远都不零乱。

4.决断:决心履行你要做的事,必须准确无误地履行你所下定的决心,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要改变初衷。

5.节约:除非是对别人对是对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好处,否则不要乱花钱,不要养成浪费的习惯。

6.勤奋:不要荒废时间,永远做有意义的事情,拒绝去做那些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事情,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永间断。

7.真诚:不做虚伪欺诈的事情,做事要以诚挚、正义为出发点,如果你要发表见解,必须有根有据。

8.正义:不做任何伤害或者忽略别人利益的事。

9.中庸:避免极端的态度,克制对别人的怨恨情绪,尤其要克制冲动。

10.清洁:不能忍受身体、衣服或住宅的不清洁。

11.镇静:遇事不要慌乱,不管是普通的琐碎小事还是不可避免的偶然事件。

12.贞洁:要清心寡欲,如果不是有益于身体健康或者是为了传宗接代,尽量少行房事。绝不做任何干扰自己或别人安静生活的事,也不要做任何有损于自己和别人名誉的事情。

13.谦逊:要向耶稣和苏格拉底学习。

要抵得住享乐的诱惑,要抵得住金钱的勾引,不要有非分之想,不为别人的行为而动,不为别人的言论而动,也不可能有任何诱惑和利益使你去做明明知道是邪恶的事情。

道德没有统一的标准,德的前提就是尽量帮助别人,做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事,而不损人利己。

没有公民道德社会就会灭亡,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真正有德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尊重,也必将获得事业的成功。

做人要有风度

做人要有风度,风度是一个人内在气质、良好教养的外在表现。

风度不单单是外在的表现。其实,真正的绅士,他是容不得自己身上有那些可能激起别人不良反应的品质的,比如报复心理、憎恶、怨恨、嫉妒等等一类的品质。这些心理特征都是败坏精神生活的毒药,是伤害灵魂的杀手。所以,一个人如果要让自己真正变得有风度,那么,他就应该把戏自己的慷慨无私、温和善良给予每一个人。

一次在伦敦,一个青年妇女疾步穿过街道拐角,不小心和人撞上了。那是一个要饭的小孩,衣衫褴褛,几乎被撞倒。女士赶紧刹住脚步,转过身子,声音非常柔和地说:“请原谅,孩子,撞到你了,真对不起。”小孩瞪大了眼睛,看了她一会儿,然后摘下帽子,向她深深鞠了一躬,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说道:“我原谅您了,小姐,非常高兴……非常高兴。下次您把我撞倒也没有关系,我不会有什么怨言的。”这位女士离开后,要饭的小孩忍不住对同伴说:“喂,吉姆,第一次有人请求我的原谅,我真是高兴坏了。”

良好的风度往往会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为我们自己赢得强大的人脉。我们应当如何做到有风度呢?

1,真正的风度是表里如一。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在一个场合非常有风度,但在另一个场合中却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曾经有一个人,他在对待自己的家人和仆人时,脾气粗暴,动辄发发马,要不就是一言不发,整天拉长了脸,而且还十分小气。如果他的妻子想要买一件衣服,向他要些钱,他也会一口回绝,还指责妻子花钱大手大脚——“像你那样,就算是有百万家财也会被你败光。”正在这个时候,门铃响了,有邻居过来串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整个变了模样:刚才还在做狮子吼,现在却温顺如绵羊,一下子变得彬彬有礼、慷慨大方起来,说起话来也滔滔不绝,真不知道是谁对他施了什么魔法。一会儿,客人走了,女儿来到父亲的面前,央求他能不能还像刚才那样。但这种状在记只持续了几分钟,很快他就又回到了平时那种阴郁的心境,刚才谦和体谅的态度,已经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他还是从前那头脾气暴躁、让人嫌恶的狮子。

真正的绅士应当表里如一。宝石上了光之后虽然更亮,但首先它必须是宝石。一个真正的绅士举止温文尔雅,谦逊知礼,不会轻易动怒,更不会主动挑衅。他从不恶意猜度别人,至于自己去作恶,那更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提高自己的品位,出言谨慎,尊重别人。真正的绅士,应该像瓷器一样,上釉之前就把图案画好。再经过火烧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一个真正的绅士可能会失去财富,但不会丢掉他的勇气、乐观、希望、德行和自尊。这样,即使他失去了这一切,但他实际上仍然很富有。

1,不要狂,容易受伤——心态要谦卑。

年少轻狂是年轻人的一定毛病,其实,如果有涵养的生存更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涵养,进而打动别人,实现做人手腕的提升。

教皇克雷芒十四世当选之后,各国使节纷纷向他鞠躬表示祝贺,教皇同样鞠躬以答谢他们的好意。这时,身边负责仪式典礼的主教提醒他:“您不必还礼。”“哦,请原谅,”克雷芒回答道,“我做教皇的时间还不够长,还没有把应有的礼节都遗忘干净。”

3,尊重别人。

良好的教养往往能够体现对别人的尊重,进而赢得他人的认可,实现做人的提升。

黑人领袖弗雷德·道格拉斯对林肯有这样的评价:“美国这么多大人物,林肯是第一个肯和我开诚布公地进行自由交谈的人。每次和我谈话,都让我忘了我们之间还有肤色上的差异。”

4,观念上不要单纯的看待教养。

教养不单单是一种道义。教养本身又是一笔财富。文明的举止足可以替代金钱的作用,有了它就像有了通行证一样,可以畅通无阻。所有的大门都向他们敞开,他们即使身无分文,也随时随地会受到人们热情周到的接待。

良好的行为举止可以成为年轻人的财富。巴尔迪摩托车罗斯·魏纳斯先生凭借自己的周到礼貌为自己赢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事情是这样的:魏纳斯先生原先开了一规模不大的工厂,在城里只能算是末流。一天,来了几位客人向他打听生产的情况,他表现得非常热心,有问必答,赢得了客人的好感。原来,这几位客人是俄罗斯人,受沙皇的委派来这里谈生意。他们走访了几家大工厂,但都受到了冷遇,只有魏纳斯的工厂是个例外,后来,他们就邀请魏纳斯去俄国工厂。魏纳斯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到了俄国以后,他一年就可以挣10万美元。

常怀感恩之心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有了报恩之心,就会把成就归功于大家,失误归于自己。而牺牲精神便会凝聚在我们体肉,当需要舍弃个人英雄主义时,我们坦然面对;在组织困难的时候,甘愿做出自我利益的牺牲;在他人困难的时候,甘愿不计利益提供帮助。

1620年,一些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北美新大陆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折腾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11月里,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

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活下来的人们生活十分艰难,他们在第一个春季开始播种。为了生存,整个夏天他们都祈祷上帝保佑并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因为他们深知秋天的收获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

后来,庄稼终于获得了丰收。大家非常感激上帝的恩典,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永远纪念。这就是美国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是美国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

其实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亲朋、同学、同学、领导、部下、政府、社会等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阳光水源,莫不是应在我们的感恩之列。

一位盲人曾经请人在自己的乞讨用的牌子上这样写道:“春天就要来了,而我却看不到她。”我们与这位盲人相比,进一步说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目前能这样快快乐乐地活在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我们还会时常愤怒得发抖而总去抱怨命运给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吗?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和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之心使我们为自己的过错或罪行发自内心忏悔并主动接受应有的惩罚;感恩之心又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狭隘的积怨和仇恨,感恩之心还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最大的痛苦和灾难。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也会逐渐原谅那些曾和你有过结怨甚至触及你心灵痛处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

做人要孝敬父母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古语说,孝为百行先。它反映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都以是否孝顺父母作为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美德,一个拥有亲情的人是幸福的。反之,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将会受到别人的唾弃,他也毫无亲情可言,一个漠视亲情的人是可悲和可恨的。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的人品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我们知道,孝顺父母首先要保证他们物质生活无忧。除此之外,我们更要在精神生活上多花心思。

1.常回家看看

看过国外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老人在弥留之际想看到他的儿子,可儿子一直没有出现。护士查房时,老人一下子抓住了护士的手,把她当作了自己的孩子,护士便搬来一把椅子,在床边陪坐到大亮,一直到老人的手僵硬。这篇文章使人很感动,说明老年人在生命将尽的那一刻非常渴望亲情,希望儿女能在他的身边。“儿女们各自成家或出去打工了,有时一年也难得见个面。”、“日子越过越殷实,但闲下来的时候却觉得很无聊。”一项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现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独寂寞的比例更高。

孝顺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现在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有首歌《常回家看看》中唱到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顺他们。

2.消除“代沟”

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多强调继承而忽视创新,在许多观念上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而家里的子女则往往强调跟上时代潮流,认为父母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老古板、不开化、死脑筋。于是,两代人便常常会在观念的继承和创新上各执一词,认知上的分歧又往往影响到两代人感情的融洽和心理相容程度,甚至心理距离还可能因此而拉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对这一问题,正确的认识态度和处理方法是:首先,子女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因为父母也是希望子女更好;其次,提倡长辈与晚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在新旧观念转换磨合的过程中,各自加强学习。当然,作为老年人,也要学习了解新事物、新观念,尤其是子女不要把传统观念中一些优秀思想一并抛弃,这样方能使两代人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和行动上认同,也会使家庭关系更和睦,老年人的精神会更愉快。

3.尊重和忍让父母

有位名人说过:“老人的心与儿童的心是同样脆弱的。”

要尊重老人的自尊心,不顶撞老人。老人年轻的时候,被人顶撞几句,全然不放在心里,因为他是朝气蓬勃的强者。而到了老年期,进入了“弱势社会团体”,是否得到别人的尊敬,成了他生存的第一价值。老人受到子女的顶撞后,会感到羞辱、窝火、嫉妒,因此,对于老人的意见,首先要耐心听完。切莫中途打断。听完之后,应尽量择其合理部分,充分肯定,并按照老人的意见去做,特别要注意,千万不能在亲朋好友面前调侃、顶撞老人,这样最伤老人的自尊心。

如果出现矛盾时,作为子女,要深知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态,在日常生活中,要与他们和睦相处,从精神上、生活上多关心、多体贴。发生矛盾,意见不合,看法不同,办事方式有差异时,尽可求同存异,不挑剔,不斤斤计较,做到多理解,多宽容,多退让。切莫为区区小事“麦芒对针尖”而对老人大发脾气,恶化家庭气氛,增加老人的心理压力,从而避免发生不测事故。

4.多陪父母闲聊和善听“唠叨”

与老人闲聊是子女的义务。老人由于深居简出,社会信息不灵,所以老人非常希望有人经常与他聊天、闲谈。许多老人当子女回到家里时,常常会像小孩似的找出许多话讲。而子女由于有自己的生活安排,常有意无意地回避与老人的交谈。这是老人最难以忍受的。

要与老人叙旧。老人不愿丢失人生的价值,昔日的生活、事业是他们值得珍藏的东西,过去意味着自己勇敢、幸运、智慧,过去,也是老人勇敢生活下去的一种“动力”,所以家人要多与父母回顾他们的曾经往事,以及当年父母培育自己成人的一些趣事。

不要嘲笑老人的“儿童行为”。有些人到了老年,会变得情绪变化无常,喜欢听赞扬的话,讲出话来也多少有点无知、天真。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到老年,心理上表现出的回归儿童的现象是正常的。这就需要子女理解老人的这种返朴归真的心理。多观察、体贴他们,多为老人提供新的乐趣。

要善听老人的“唠叨”。人到老年,话就多了,尤其爱在儿女面前唠叨,倾诉一下心中的喜怒哀乐,这是一个不好改变的客观规律。就那么一点旧事,这次说了,下次还讲,一点儿新鲜感也没有,这时候,作为子女要理解老人。善听老人的“唠叨”,是保证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应当引起每个家庭、每个儿女的重视。善待老人的“唠叨”,其本身就是一种孝敬。

5.顺从父母

对待父母不仅孝,还要顺。有一篇文章,讲一位老人特别想用自己的劳动,给孙于孙女买礼物。他每天上捡塑料瓶,他的女儿对此非常不满意,认为是给她脸上抹黑,于是她坚决不让老人再去捡。她把老人接到家中,并不让孩子再见老人。结果老人一句话也没说,过了一两个月就无疾而终。这篇文章最后提到了孝敬老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老人按照他自己的生活方式牛活。作为子女,不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代替老人的想法。

不为名誉和权力所累

世间有许多诱惑:桂冠、金钱,但那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最美好,快乐最珍贵。

在很多人心目中,只有有了名誉和权力才等于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其实,人生的目的,不在于成名、成家与否,而在于面对现实,去努力而为之,去尽情享受生命,去细心体验生活的美好。

著名物理学家焦耳于1843年提出“机械能和热能相互转化,热只是一种形式”的新观点,打破了沿袭多年的热质说,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他前后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来测定热功当量,最后得到了热功当量值。

事实上,与焦耳同时代的迈尔是第一个发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科学家。1848年,当迈尔等人不断地证明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正确性,终于使这一定律被人们承认的时候,名利欲望的膨胀驱使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