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5 06:48:50

点击下载

作者:吴力群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试读:

名医教你育儿防病丛书总主编 陈永辉扫一扫,加入中医育儿圈小儿多动症主 编 吴力群            副主编 黄 莹 毛 改        编 委 吴力群 霍婧伟 黄 莹 毛 改    黄 斌 黄 浩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小儿多动症/吴力群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3(名医教你育儿防病丛书)

ISBN 978-7-5132-4824-2

Ⅰ.①小… Ⅱ.①吴… Ⅲ.①儿童多动症—防治 Ⅳ.①R74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52799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64405750

      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10×1000 1/16 印张12.25 字数161千字

2019年3月第1版 2019年3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132-4824-2

定价 49.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社长热线 010-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89535836

维权打假 010-6440575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微商城网址 https://kdt.im/LIdUGr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天猫旗舰店网址 https://zgzyycbs.tmall.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联系(010-64405510)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名医教你育儿防病丛书》编委会

总 主 编 陈永辉

副总主编 琚 玮 王文革

编  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

     卫 利 王文革 王亚君 王素亭

     毛 改 巩治华 李 萌 李瑞星

     吴力群 张 弛 张小华 张俊广

     陈永辉 周 明 郑春燕 班会会

     徐丹慧 郭 薇 黄 莹 黄 浩

     黄 斌 琚 玮 霍婧伟 露 红前言 PREFACE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三十余年来我致力于儿科疾病的临床实践,亲眼目睹了许多家长面对生病宝宝的束手无策以及“病急乱投医”的做法,导致宝宝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最终贻误病情,令人痛心!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萌生这样的想法:将家长培养成孩子的第一任保健医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科学育儿,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旦宝宝病了,能明白是怎么回事,能简单处理,减轻孩子的痛苦,减少去医院的次数,避免过多地服用药物和过度医疗。

现阶段,“就医难,看病贵”的情况仍然存在,尤其儿科,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使小儿就医显得更加困难。培养爸爸妈妈成为宝宝的家庭保健医生是一件必要且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但这需要家长付出十分的用心,相信每位爸爸妈妈都愿意并乐意为宝宝“用心”。孟母育儿,曾三迁,我们育儿,无须周折,只要您每天用心学习一点点,宝宝就可少受病痛折磨,少去医院,少服药物。这就是我们编写此套丛书的初衷,从一个家庭保健医生的角度出发,使家长们认识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掌握简单的家庭调养方法,更好地呵护生病的宝宝,预防疾病的发生。

愿此套丛书能帮助更多的家长科学育儿,使更多的宝宝开心健康成长。陈永辉2018年1月1日编写说明 INTRODUCTION

小儿多动症又名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性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以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常常会使家长感到头痛和困惑。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小儿多动症的病因,主要认为与遗传、中毒、环境、营养等因素有关。临床治疗多采用中枢神经兴奋、抗忧郁、抗精神病及抗癫痫等治疗。作为家长,应该了解一些多动症的相关知识,明确它的病因病机,了解一些预防、治疗和养护知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主要采用问答的形式介绍小儿多动症的病因、临床表现、相关并发症、中西医治疗方法、家庭保健、饮食调理方法、预防等患儿家长所关心的问题。其内容涉及面较广,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希望家长有了这本书,可以了解本病的基本概念,一方面可以预防多动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当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家长能够及时发现并带孩子就诊,家长不再因为孩子出现多动症而惊慌失措,耽误孩子的早期治疗时间。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并引用了很多相关著作及文章,恕未予以一一注明,谨向原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道及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吴力群2018年8月NO.1 你了解多动症吗

多动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我国有2000万的学龄期儿童患有这种疾病;它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但其危害却可能伴随终生。美国的一组研究数据表明,74%的青少年罪犯都被诊断出过这种疾病。1 什么是小儿多动症

洋洋今年7岁,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好晃椅子,经常招惹同桌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课余活动中不大合群,好搞“恶作剧”,如有时接连用头把几个同学撞倒,自己却满不在乎;在家里则表现得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如果父母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对看电视很感兴趣,碰到爱看的节目,如武打片、侦探片,能一连看上一两个小时,但做作业时却少不了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据洋洋妈妈说,洋洋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让他的父母和老师伤透了脑筋。

像洋洋这种情况的孩子并不少见,这些孩子看上去并不笨,但学习成绩总是不好,常被人们称为“聪明面孔笨肚肠”。有的天资较好,对一二年级的功课尚能应付,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随着年级升高,学习难度加大,学习成绩则开始出现波动,然后逐步下降,最后出现不及格,甚至需要留级。父母和老师对这些孩子想尽了办法,反复教育、“开小灶”、“陪读”、聘请家庭教师,甚至有的采用棍棒教育,都无济于事。抓得紧一些,表现可能会好一些,学习认真一点,成绩也可能会提高一些,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又“旧病复发”。实在没有办法的家长只得把孩子带到医院,请医生查一查,这孩子是咋回事,是否有“病”?

其实,这就是一个多动症患儿的典型表现。小儿多动症又称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心理行为障碍。此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等行为改变,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多动症患儿的这些行为异常不但影响其个人的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还常常会给父母带来烦恼,给家庭带来不安,给学校带来麻烦,甚至可能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该病已引起了广大家长、老师、医务人员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一种人们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专家提醒:多动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为女孩的4~9倍。2 多动症是心理疾病吗

首先肯定的是,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儿童心理处于幼稚期,情感不稳定,自制力差;幼儿时期又是幼童认识世界最敏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童的记忆力亦佳,感情的体验也深刻。在时期,如果家庭内部关系紧张,小儿在家里得不到感情上的温暖,动辄遭受打骂等,或在学校受到不当的体罚教育或歧视等,都会使小儿受到重大的精神创伤,导致多动等行为问题。对孩子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会将其培养得十分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孩子过分苛求、粗暴,则会造成其长期过分的心理紧张、情感压抑,最后出现行为异常。一般说来,正常儿童在1~2岁都会有些多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父母的要求、教育下(如听话、文静时会得到表扬与奖励,而多动、顽皮会受到责骂,甚至挨打),他们就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到三四岁以后,就能逐渐遵守父母给他们定的规则。有的父母特别喜欢“安静的孩子”,而对儿童的多动行为采取粗暴的、苛求的态度,这会使儿童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感到沉重的压力,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行为问题。另外,儿童精神发育的速度,有个体的差异,约90%的6岁儿童,可以安静地坐下来听课,但还有10%的儿童发育较慢。这时若家长一定要让他上学念书,老师又一再强迫他安静学习,超过了儿童精神发育阶段的实际能力,长此以往,则可能造成多动症或其他行为问题。

多动症患儿常常表现出心理缺陷,如:(1)注意障碍

常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不能专心听课或做作业;容易被外来刺激干扰,注意力分散;不善于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严重影响对新事物的认知、理解和记忆。(2)情绪不稳定

同样一种刺激,对一般学生来说,不会引起激惹或情绪波动,而对多动症患儿来说,就可能激惹,引起冲动、发脾气,或悲伤、忧虑等。(3)自卑恐惧心理

多动症患儿因为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和学习成绩差等原因,不受同学、老师的欢迎,常受家长的责备或惩罚,甚至打骂,因此容易产生自卑和恐惧心理,害怕家长的惩罚,有时不敢回家或害怕上学。(4)反感厌恶情绪

由于经常受到家长训斥、打骂,老师、同学的指责,就会产生反感和厌恶情绪。有时会产生一种逃避现实的思想,采取说谎、欺骗的方法来应付家长,甚至出现逃学、出走等行为。(5)意志不坚定

多动症患儿有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想下决心改正,或在外界压力下也能完成作业。但由于缺乏坚强的毅力和恒心,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或事过境迁,老毛病重犯。(6)对学习不感兴趣

多动症患儿由于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冲动及认知困难等原因,学习成绩不稳定,会逐渐出现学习困难。随着学习内容和难度的加深,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对需要思考和记忆的课程,如数学、语文容易缺乏兴趣,但对一些情感性的活动,如唱歌、绘画、舞蹈、看电视等,仍能保持一定的兴趣。

专家提醒: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儿童心理处于幼稚期,情感不稳定,家长要给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学校,同学要对其团结友爱,相互关心。3 多动症必须去医院吗

小明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今年7岁。在家里任性、冲动,只要父母不满足他的欲望就大喊大叫。在学校,老师发现小明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后爱欺负同学,经常双手用力将小伙伴推倒在地,然后做鬼脸。小明的父母意识到孩子可能患有多动症,但他们以为孩子的这些行为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轻,因此不用到医院检查。孩子的症状真的会逐渐减轻吗?真的不用去医院检查吗?

有不少家长带孩子来就诊时,孩子患多动症已经很长时间了,病情也很严重。经过追问发现,很多患儿都是在上幼儿园时,甚至是之前就表现为比同龄孩子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但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等到上学后才来就诊,也有的家长因为当时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就觉得并无大碍,直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才来看病。我们知道,多动症是个慢性疾病,如果等到孩子上学以后或是学习成绩差了才来医院,往往会使病情加重,加大治疗难度,而且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各位家长若发现孩子有行为异常的表现,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此外,多动症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尽管在学龄期较为多见,但多动症也会发生在婴幼儿、学龄前期的儿童。如果家长或老师发现孩子有明显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就说明孩子在行为上已有一些问题了。此时,应再用一段时间,认真仔细地观察孩子的行为特征,尤其是在需要安静、需要注意力集中时的情况,如做作业、看书时;同时家长要及时和老师联系,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学校或幼儿园的表现;还要和老师一起对孩子加强教育,进行行为管理。如果发现孩子有多动症的早期表现,经教育、行为管理没有效果,就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并早日带孩子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

专家提醒:多动症久治不愈将会对孩子的身心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家长不要认为病症可以自愈而忽视它,及时检查治疗是关键。如果发现孩子有行为异常的表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论孩子是患了多动症还是其他的行为问题,都应该及早发现、诊断和干预,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4 小儿多动症的患病率如何?患病率的差异有哪些影响因素

综合各国的流行病学研究,一般认为多动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调查显示多动症患儿男孩多于女孩,城市高于农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患病率下降,且家庭功能不良、低社会经济阶层、儿童有发育性损害或慢性躯体疾患者患病率增高;但是最近也有报道提出,世界各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使用标准不同所致,性别和地域的作用有限。

目前,多动症患儿越来越多了,那多动症的患病率到底是多少?随着国际上有关多动症诊断标准的逐渐统一,现在国内外学者报道的多动症患病率已比较接近,如美国3.4%~4.7%、德国3.9%~9.0%、日本4%、澳大利亚7.5%~11%、新西兰3.0%。近年来,我国各地报道的多动症患病率为1.3%~13.4%,如北京8.6%、上海4.0%、天津3.8%、河南10.2%、哈尔滨6.9%、吉林10.8%、合肥10.6%、湖南7.3%。综合国内7项大型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小儿多动症的患病率为4.31%~5.83%。目前国外学者一般认为,多动症的患病率为3%~6%。粗略估计,我国有1461万~1979万的多动症患儿!5 小儿多动症的患病率有性别差异吗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患多动症,但据各方面统计,本病的发病率男孩明显高于女孩。据国外调查显示,男女之比为4∶1~9∶1,同时国内调查也为男孩高于女孩,比例为2∶1~5∶1。因此,一般认为男孩比女孩更易患多动症。在临床上男孩多动症状与女孩表现形式多不相同,男孩多动表现较为突出,称为“多动型”,而女孩多动症状表现较少,多表现为“非多动型”。6 小儿多动症的发病有种族、区域差异吗

随着国际上有关多动症诊断标准的逐渐统一,国内外学者报道的多动症患病率已比较接近,大多数学者认为各地区和各国家之间多动症的患病率虽有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无显著性,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的患病率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

根据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包头地区城乡32所小学147424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儿多动症的发病与民族间无相关性,因为混居生活的少数民族,如蒙、汉、回、满等族的学龄儿童,其社会环境、接受教育的方式基本相同,民族间小儿多动症的患病率相近。而据另一项对湖南省城乡6911名7~16岁小儿多动症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农村多动症患病率重型者为1.3%,轻型者为1.77%,城市多动症患病率重型者为0.69%,轻型者为2.54%,农村重型多动症的比例较高,而城市轻型病例偏多。城乡之间多动症这种患病率之间的差异可能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因素不同所造成的。

目前尚无多动症与种族关系的报告,但近年来各个国家之间的多动症患病率越来越接近。各个国家的民族不同,而不同国家多动症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也说明多动症的发病与种族的关系并不大。7 多动症儿童一定多动吗

小芳今年7岁,2年级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眼中她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很听话,可是自从她上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常常反映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容易分心,提问时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了,做事有始无终,作业拖拉,常常粗心出错。越来越让家长不能接受的是看起来挺聪明的孩子成绩不断下降,甚至有时不及格。家长想尽各种办法教育都没取得好的效果,只好带孩子到医院咨询。经过医生检查,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可是家长很困惑,孩子很老实,一点儿都不顽皮,怎么会是多动症呢?

实际上多动症分为三个类型,即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混合型。注意缺陷为主型主要表现为易分心、懒散、困倦、动力不足,常常伴有焦虑、抑郁,有较多的学习问题,而品行问题较少。多动冲动为主型常见于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以活动过度为主要表现,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忍耐力差,办事不顾后果;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低年级时常无学业问题,易有严重逆反、说谎、违纪、逃学、惹是生非等行为,难于管教。混合型既有多动又有注意力不集中,代表了最常见的多动症的概念,常合并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焦虑抑郁障碍等,社会功能损害重,预后不良。

多动冲动型及混合型的儿童因其外显的多动症状明显而易于被发现,但是多动的儿童不一定是多动症。多动症的儿童和顽皮好动的儿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顽皮儿童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会区分场合,能够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而多动症儿童却无此能力,他们的“多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是没有选择性的,会不分场合的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专家提醒:不多动的儿童也不一定不是多动症,比如注意缺陷为主型,该型常见于女孩,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明显,但往往有更多的认知损害,阅读水平低,外化性行为问题(如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的共患率低,但对药物的治疗反应较好。由于女孩多动及外化性问题不如男孩明显,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发现,故应引起关注。8 小儿多动症有哪些危害

小儿多动症又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小儿多动症通常在6岁以前发病,学龄期儿童症状较为明显,少部分轻型患儿可随着年龄增长病情逐渐好转,但大部分患儿如果不积极进行治疗,症状可延续至成年,且逐年加重。小儿多动症不仅会对自身造成影响,还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小儿多动症的危害有哪些。(1)对个人的危害

轻微多动症儿童只是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不能主动去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重症多动症儿童则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跟班,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课程;在行为上惹是生非,干扰他人。如不及时治疗,到成人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往往犯罪率较高,并屡教不改成为惯犯,影响社会安定及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2)对家庭的危害

多动症儿童家长常因孩子厌学、逃学,扰乱课堂秩序,而被老师叫去批评,家长又羞愧又恼火,回家后便对孩子进行责骂、棍棒教育。有的家长高价请家庭教师,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也无济于事;有的多动症孩子对家长产生对抗、仇恨情绪,影响家庭和睦。(3)对学校的危害

在学校里,多动症儿童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打架斗殴,偷窃破坏,成绩差,即使老师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如果一个班多几个这样的孩子,则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4)对社会的危害

多动症儿童如不及时治疗,进入到成年期,很多患者依然无法避免多动症所造成的影响,成人多动症患者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及酒精和药物滥用的高风险人群。

专家提醒:多动症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成年后的事业成就,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9 小儿多动症需要就医治疗吗

球球是一名1年级的学生,今年6岁,平时在家任性冲动,忍耐力差;在学校经常和小朋友打架,上课不认真听讲,并拉拢小伙伴和他一起逃学、说谎、违纪、惹是生非等。父母本以为球球的问题只是没有管教好,如果家长和老师一起好好管教,相信球球能够改掉这些坏毛病。可球球的问题真的是父母管教不严导致的吗?真的不用就医治疗吗?

20世纪50年代以前小儿多动症并不被认为是一种疾病,只是单纯认为是由于教育问题导致,只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加强行为管理,就可以改变他们的不正常状态,故不主张用药物治疗。

但近几十年,随着多动症发病率的增高,以及人们对多动症的研究更加深入,大多数学者认为小儿多动症是儿童精神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前儿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项综合性重大课题。研究人员发现,多动症患儿的大脑形态、脑血流变化、大脑的糖代谢及脑电图等都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小儿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约65%的多动症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患者在成年后发展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做出犯罪行为和酗酒吸毒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者的学业和职业成就都远远落后于正常人,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严重负担。小儿多动症危害多,家长必须引起重视,及早治疗。

专家提醒:药物治疗是治疗多动症的方法之一,同时要配合家庭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饮食治疗等其他方法,可以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0 小儿多动症不经药物治疗可以自愈吗

小儿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一般认为,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如果能及早发现,加强教育,改善生活环境,有些可不用药物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过多会逐渐减少,即使还有一些注意涣散和情绪不稳,也不会影响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适应。

但对那些症状较重的患儿,则必须服用药物配合其他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有可能发展为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或“成人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对社会适应能力差,在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与工作情绪稳定性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症状,甚至转变成其他精神疾患。

专家提醒:多动症患儿症状较轻的时候可以经过家庭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饮食治疗等其他方法治愈,但症状较重的患儿需经药物治疗控制症状。NO.2 多动为哪般

10岁的李浩,是一个吵闹的、坐不住的孩子,下课时他总是在操场上跑来跑去,很调皮,上课时明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乱跑乱跳,学习跟不上,做事有始无终,作业、课本、文具经常丢三落四,期末考试不及格。家长总是被老师叫去开会,为此他们很着急。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后,孩子被专家确诊为多动症。家长很是困惑,原本很好的孩子,怎么就被诊断为多动症呢?更让家长接受不了的是,这是一种疾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而多动不是孩子的天性吗?这究竟和什么因素有关呢?1 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小凯今年7岁,在学校里不遵守校规校纪,经常逃学、打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还经常故意用小刀破坏书桌、黑板、课本等。在家对父母的管教置之不理,还经常发脾气摔东西。父母意识到小凯可能是生病了,于是带着小凯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多动症。小凯的爸爸妈妈很惊讶,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患病的呢?

多动症是目前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动症的发生概率也在上升,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不过国内外学者均认为本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的因素,如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等,在病例中往往是各有侧重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脑部器质性病变

孕妇吸烟、酗酒、不当用药、受到辐射;产前、产时、产后缺血、缺氧引起的轻微脑损伤;难产、早产窒息、颅内出血或宫内发育不良;产后有脑外伤、高热惊厥、脑炎、脑膜炎、癫痫、一氧化碳中毒史等。(2)遗传因素所致

通过对多动症患者的家族史调查发现,父母、同胞和亲属中有患本病或其他精神疾病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单卵孪生子的多动症同病率达100%,而异卵孪生子的同病率仅占17%。(3)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

神经生化检测表明,本病的发生与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如多巴胺-β-烃化酶(DβH)偏低造成去甲肾上腺素减少等有关。(4)儿童食品各种添加剂

包括儿童食品调味剂、人工色素、防腐剂、膨化剂、香精、咖啡因、糖精,甚至激素等。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饮料、糖果、冰激凌、香肠、罐头等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5)社会心理因素

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方法有关。(6)其他

此外,还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有关。中医则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本病的内因,加之后天失调、产伤或他病所伤,以及教育不当,皆可导致本病。

某调查研究显示,在家庭中,患儿在单独玩耍时、洗澡时、父亲在家时症状轻;而当患儿进餐,与他人玩耍,父母打电话或家有客人或走访亲友时症状就较明显。这可能与患儿对不同刺激的出现不能做出统一的反应,而是对每一种刺激都发生反应,从而导致注意力涣散有关。

专家提醒:多动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的因素。2 遗传因素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尽管目前多动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小儿多动症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1965年洛佩茨(Lopez)报道4对单卵双生儿都患有多动症,同病率为100%;而另6对异卵双生儿中同病者仅有1对。1971年西尔弗(Silver)发现40%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同胞和亲属也患有多动症。1976年,马瑟耐(Matteny)进行了双胞胎的纵向观察,发现单卵双生子(同性双胞胎)如果其中一个属于多动症,而另一个属于多动症的仅占17%。

国内相关报道也很多:1975年《国外医学》报道,在研究18例多动症的家族史时发现,多动症儿童的同父母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发病率比异父或异母的兄弟姐妹为高,后者又比普通人为高;1981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报告,700例多动症中13.6%有本病家族史,有9对双胞胎都同患病;1982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报告多动症双生子研究表明,7对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85.7%,3对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33.3%;1985年《中华神经精神病杂志》报道,有36.4%的多动症患儿父母幼时顽皮、多动,29.1%的同胞有类似的症状,40.5%的亲属中有神经症、重性精神病或性格障碍等。以上数据充分显示了多动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至于多动症的遗传方式,各家观点尚不一致,有学者认为多动症的遗传方式是“单基因显性遗传之不完全外显型”,也有人认为是遗传因素导致脑内某种胺类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综合征。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是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的,遗传度越高,表明遗传基础在决定疾病易患性上起的作用越大;反之,则表示环境因素起主导作用。

专家提醒:遗传素质是多动症发病的基础,而出生前后任何原因所致的脑损伤或环境教育不良,对于促发或加剧症状均起了重要作用。3 轻微脑损伤与多动症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早期人们发现,有过轻微颅脑损伤的孩子,容易出现注意障碍、多动、冲动等行为异常的表现。因此,认为多动症可能就是由脑损伤引起,故早期人们曾把多动症称为“轻微脑损伤”。但后来发现,临床上有许多多动症的儿童并无脑损伤的病史,也无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而有过脑外伤的孩子也并不一定就会出现多动症,因此脑损伤与多动症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目前一般认为,严重的脑损伤,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等后遗症,但轻微的脑损伤,尤其是大脑额叶损伤的病人可以出现注意障碍、多动冲动等异常行为。据此,道格拉斯认为多动症出现的一些软神经症状,实际上就是轻微的额叶损伤所致。

造成脑组织损害的原因包括以下多种因素:①孕妇孕期疾病、营养不良、X线照射、服药及精神创伤等;②小儿未成熟或低体重,产钳助产所致的脑损伤和新生儿窒息,幼儿期患脑炎、脑膜炎,有高热昏迷病史;③分娩过程中创伤、早产、难产、缺血、缺氧、滞产等。有人调查了413例多动症儿童,其中72%有母亲孕产期异常,15%为早产儿。但罗特在1970年报道,大多数明显脑损伤儿童并不出现多动症。有人观察发现,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至学龄期与正常儿童比较并无多动症患病率增加的趋势。这也说明多动症与轻微脑损伤并不一定有关系。4 脑发育成熟情况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人在成长过程中,大脑经历了一个从后部向前部逐渐成熟的过程,这表明着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新生儿脑重量只有390g,到7岁多时脑的重量才接近正常成人,其功能才逐渐趋于完善。处于大脑最前部的额叶是大脑中最晚发育成熟的部分,它直接关系着人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额叶对其下层脑组织具有控制作用,当额叶没有发育成熟时,这种控制作用就会显得比较薄弱。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出现极端情绪、过激行为等不成熟的表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尹文刚表示:这与处于大脑最前部的额叶没有发育成熟有关系。这一结论与美国心理学家朱迪斯在对13名受试者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5 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有学者认为小儿多动症的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主要发生于单胺类、中枢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和5-羟色胺。根据动物实验推测为:在正常情况下,脑内的兴奋与抑制两个系统是平衡的,当神经突触间隙处去甲肾上腺素不足时,兴奋系统占优势,孩子表现为活动过多;多巴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也可抑制活动过多,故认为小儿多动症与缺少上述神经递质有关。关于脑内递质代谢的异常与多动症发病的关系,可以从下面一些事实中得到说明:(1)英国Chiet及Wartman经动物实验证实,如果体内儿茶酚胺(或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不足,或5-羟色胺不足,或上述介质均不足,会使神经递质传递信息作用失常,导致动作过多,他们通过观察发现人类也有类似情况。(2)81例多动症患儿中约有1/3的病例血中多巴胺-β-羟化酶(DβH)偏低,从而生成去甲肾上腺素减少。(3)苯丙胺等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其药理作用为:抑制神经元对多巴胺等的再摄取,并释放出多巴胺等介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均来自食物中的蛋白质,它们是产生这些神经介质的前体。多食蛋白质会使这些氨基酸血清浓度增高,相反,多吃碳水化合物,它们的血清浓度就降低。以上物质的血清浓度将影响脑所产生的神经介质的前体的利用,当它们的含量不足时,会引起脑的抑制机能不足,对无关刺激起不到过滤作用,临床上患儿症状就明显。6 铅污染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工业污染中,以铅的污染较为突出,铅中毒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铅的毒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侵害神经系统,干扰脑组织中多种生物酶,影响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酯、儿茶酚胺等)的正常代谢,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紊乱,产生行为异常和智力减退,引起小儿兴奋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在代谢过程中代替钙沉积在骨骼中。注意力不集中是典型的多动症的症状,所以铅中毒与多动症有一定的关系。

研究发现,产前铅暴露的婴儿神经发育和心理发育水平均较正常组差。国内有学者测定了120例多动症儿童的血铅,发现其血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支持铅中毒与多动症之间有一定关系的说法。有学者调查了2329名小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后发现,高铅组学生的智能要低于低铅组学生,而既往有血铅增高病史的儿童,当血铅水平恢复正常后,其运动、记忆、语言、空间辨别和注意力集中能力等虽有改善,但仍较对照组差。国外研究发现,凡是血铅浓度增高大于1.93μmol/L的儿童,精神机能和行为控制就会发生紊乱,逐渐变得散漫,组织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不好。部分原因不明的多动症儿童,经青霉胺驱铅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说明多动表现与高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这些资料说明,铅中毒可能与多动症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是多动症发病最主要的因素。7 饮食因素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小儿多动症的发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有多动症的儿童及有遗传因素的多动症儿童,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及治疗多动症状。下面介绍的情况容易引起及加重小儿多动症的症状:(1)食物中缺乏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锌、铁等,会引起大脑酶功能的紊乱,影响患儿情绪,加重多动症症状。(2)食品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调味剂等添加剂过多。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是亚硝酸钠及硝酸钠,使用的人工色素是胭脂红、柠檬黄、靛蓝等,加入的香料有醇类、酯类、醚类、芳香油等,加入的甜味剂有糖精,加入的防腐剂有苯甲酸等。这些添加剂如含量超过正常标准或食用过量,容易引起及加重小儿多动症的症状。(3)含有甲基水杨酸类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橘子等食品。(4)食用胡椒面、辣椒等调味品过多。(5)饮食中的氨基酸过多,特别是酪氨酸和甲硫氨酸过多。(6)过多地饮食含糖量高的饮料、糕点、饼干等。高糖饮食会使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分泌不足,从而引起多动。

由此可见,改善多动症儿童的饮食及营养,给予患儿平衡膳食,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的营养和发育,有利于控制多动症儿童的病情。一般认为,多动症儿童的饮食应选择高维生素、高蛋白和高磷脂食物。如蛋,瘦肉,动物脑、心、肝、肾,鱼类和其他海产品,以及大豆、玉米、新鲜蔬果等。因此,多动症儿童可通过改善饮食来辅助治疗。

专家提醒:有研究发现,如果限制多动症的患儿吃含甲基水杨酸盐类较多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橘子和杏子等,并限制在食物中加入胡椒油等调味品和酒石黄等食用色素,几个星期后,有的患儿多动症状会消失,在恢复原来的饮食后,多动症状又重新出现。8 微量元素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人体是由六十多种元素所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铁又称为半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锌只占人体总重量的0.0033%,铁也只有0.0060%。

科学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

目前研究认为微量元素锌、铁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现介绍总结如下:

铁是人体重要元素之一,铁缺乏可造成贫血,如果母亲在妊娠期有严重缺铁,发生严重贫血,即可影响胎儿全身发育,更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人认为缺铁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病有关。但目前为止缺铁与多动症发病的机理研究尚无完全定论。

锌参与人体一百多种酶的组成,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及人的智力水平均密切相关。动物实验发现,先天性缺锌可使大鼠神经系统发育畸形。也有研究发现妊娠期缺锌可造成无脑儿。中东地区无脑儿比较多,有学者认为与该地区锌缺乏有关。小儿缺锌可使其食欲不振、生长过慢、发育迟缓及智力低下。但美国专家发现,不是所有多动症儿童体内锌含量都低,因此不能认为缺锌是小儿多动症的发病的必然原因。9 家庭和环境因素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兴趣爱好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因此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对哈尔滨市动力区14所小学1377名学生进行机械随机整群抽样调查中,检出小儿多动症95例,检出率6.89%。在家庭环境因素中,父母关系是经常吵架、分居和离婚的患病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患病组,表明家庭环境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家庭的这些不良因素有:①有的孩子自幼丧母或父母离异,在缺乏关怀和温暖的环境下长大,较易出现多动、行为异常、自卑、孤独。②父母文化水平低,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轻则骂人,重则棒打,对孩子进行躯体虐待和心理虐待等,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怨恨情绪。③对孩子期望太高,严加看管,使孩子失去“自由”,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④对孩子过度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孩子娇生惯养的自私心理,什么事都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害怕吃苦,不求上进,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⑤有的父母则是自身缺乏责任感,只顾自己玩乐,不关心子女的思想行为教育。

专家提醒:家庭环境因素,是小儿多动症的重要促发因素,也是原有症状的加重因素。而好的家庭环境可能会防止多动症的发生,也可减轻多动症的症状。因此对于已确诊的患儿既要重视药物治疗,也要重视家庭治疗和学校治疗。10 教育方式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起着基础的、重要的作用。不良教育方式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不良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放任型

由于患儿家庭环境不良,如父或母死亡、离婚等,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缺乏管教,放任自流,导致心理变态、行为异常、多动等。(2)溺爱型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视自己的孩子为“宝贝”,对孩子百依百顺,结果孩子从小任性、骄横、脾气暴躁,表现为不容易适应环境、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可表现为多动。(3)专制型

父母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管教、打骂孩子,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压力很大。有的家长不切合实际,过早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而部分儿童精神发育较慢,父母的过高要求会对孩子造成精神负担,久而久之也可导致多动和其他行为异常。

在家庭的教育过程中,交流与鼓励、限制与惩罚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对立统一。家长应该合理使用这两个方面,既要多与孩子交流,和他保持亲密关系,又要管教孩子,和他保持一定距离。当管教孩子时,你是他的父母,当和他交流时,你应该是他的朋友。父母如果处理好这两个角色的转换,有助于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样,对孩子、家庭和社会都大有裨益。

专家提醒:以上三种不当教育方式也是小儿多动症发病的原因。适当的批评对孩子是必要的,也是有好处的,但切记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11 药物与小儿多动症的发病有什么关系

许多药物也与多动症有关,有些药物能使多动症的症状加重,而有些药物则能使多动症的症状减轻。

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等)、可乐定以及一些三环类抗抑郁药,能使多动症患儿的症状减轻,服用后自控力增加,注意力集中,多动症状减少,学习成绩提高。

相反,中枢神经抑制剂如鲁米那、苯妥英钠等会使中枢神经细胞抑制,思维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整日头脑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增加,长期应用,学习成绩必然下降。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常用的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对控制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症状有效,但可能会出现肌强直、肌震颤、坐立不安等锥体外系症状,并出现注意障碍。这些药物都能使多动症的症状加重,如果在治疗其他疾病时使用了这些药物,就会出现多动症的症状,或使原有的多动症症状加重,因而这些药物一般不能用于多动症的治疗。

专家提醒:多动症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遗传因素、轻微脑损伤、脑发育成熟情况、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铅污染、饮食因素、微量元素、家庭和教育方式等。12 中医是怎样认识小儿多动症的

近年来,中医对多动症的病因提出了较明确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先天禀赋因素

先天禀赋因素是指孕妇妊娠期、围产期的各种因素影响了胎儿的正常发育,或父母健康状况,特别是精神神经系统功能欠佳等,致使患儿素体虚弱,阴阳失调。(2)后天失护

外伤:主要是指产伤及其他外伤,可致小儿气血瘀滞,血脉不畅,心肝失养。

饮食因素:由于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之品损伤脾胃,造成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或过食肥甘厚味,产生湿热痰浊。

其他因素:婴儿期各种疾病,均可造成气血不足或气血逆乱而致心神失养;家庭、社会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亦可造成气血逆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阴静阳躁。”即阴主柔静,阳主刚躁,两者充盛和谐,相辅相成,则机体的调节功能(如动与静、兴奋与抑制、亢进与减退等)协调而无病。小儿脏腑娇嫩,生机旺盛,有“纯阳”之称,由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常常感到精血津液之不足。同时,小儿又有“阳常有余、阴常有余”等生理特点,因此,若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他病所伤,最易形成阴亏的病理变化。根据阴阳相互消长及相互制约的道理,阴不足则阳有余,阴亏则不能制阳,阳失制约则出现兴奋不宁、多动不安、烦躁易怒等症,这种阳动有余的表现并非阳气独盛,而是阴精不足的缘故。不足为虚,有余为实,以患儿症状来看,活动过多、行为冲动,似乎是精力充沛之实证,但是与正常儿对照,患儿大多神志涣散,健忘,动作迟滞,迟钝笨拙,且少数患儿还伴有遗尿等症状,脉象偏细,有形神不足之象。故小儿多动症的实质是本虚而标实,多以阴虚为本,阳盛为标,阴虚阳亢是其主要的病机。13 中医认为小儿多动症的病机特点是什么《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神志状态,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反之,阴阳失调则是机体神志反常的基本病理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静阳躁”,“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阴主柔静,阳主刚躁,阴阳互根,守使相依。两者充盛和谐,则机体协调无病。

多动症的主要症状是神不宁、志无恒、情无常、性急躁,是由动静变化有所失制,阴精不足,阴不制阳,而阳动有余,阴阳失调所致。一般可分为阴虚阳亢与虚阳浮动两个方面。小儿形质柔脆,稚阴未长,加之生机蓬勃,对阴津物质所需甚多,若先天不足更易形成阴虚阳亢的病理变化。小儿阳气未充,易因后天失调,或他病所伤而虚,阳虚则不能根于阴,而致虚阳外浮,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而多动。阴阳失调,具体表现为脏腑功能的失调,涉及心、肝、脾、肾四脏。常表现为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心脾气虚、肾气不足、气阴两亏、心肝肾失调等。此外,脾气不足,生湿生痰,痰浊内阻或痰蕴化热,痰火扰心等均可引发本病。NO.3 我家孩子是多动症吗1 我家孩子是“好动”还是多动症

当小华还在托儿所时,他会因想要自己喜欢的东西而经常撞倒别的孩子。小华上小学后不久,老师就反映他上课时随便离开坐位,不受约束,并经常拿着皮筋做的弹弓向女生射击,在其他同学大声朗读的时候,他却做着“白日梦”;他的作业常拖到深夜也难以完成,考试时经常犯粗心大意的错误;对任何人的谈话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从来不看对方的眼睛。他自己也由于总被批评而苦恼。在他二年级时,心理学家给他做了测试,发现他的智力高于平均水平;但同时也发现,他容易分心,做事较冲动、欠考虑。

在向小华父母了解了他小时候的表现之后,心理医生认为小华是患了“多动症”。那么多动症的“多动”和我们传统观念中的“顽皮好动”有什么区别呢?因为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男孩子就该淘”,而且“越淘越聪明”。(1)正常的顽皮好动与多动症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

1)多动行为有质的差异:正常的顽皮孩子多动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而多动症患儿的行为表现比较唐突,容易冲动,破坏性大,令人讨厌,不能自控。

2)在主动注意力方面:多动症患儿上课时大部分时间注意力涣散,作业潦草、拖拉,学习下降;正常的顽皮孩子大部分时间注意力集中,因为贪玩作业也潦草但不拖拉,随着年龄增长学习成绩日渐上升。

3)正常儿童虽然表现散漫,如上课做小动作,甚至吵闹打架,但当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他能控制得住;而多动症的孩子却不能控制自己。

4)正常孩子做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而多动症的患儿却表现得很笨拙。(2)凡事过犹不及,我们不能让“好动”的孩子蒙冤。

好胜、好奇、好动、好模仿和富于想象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特征,以好动更为突出。有些家长把孩子好动视为不老实,调皮,不遵守纪律,对好动的孩子加以种种限制。这种做法是违背孩子心理特性的。孩子好动,是精力旺盛、身心健康的表现。只有患有营养不良、重症贫血或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才不好动。好动也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表现。他们看什么都要摸一摸、动一动、看一看,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对周围的事物都新鲜、好奇和不理解。可是有些家长却把正常孩子的好动误认为是“多动症”。

一方面,家长教育孩子要有平常心,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盲目,不轻率地给孩子贴上消极的标签。在家教咨询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孩子身上的问题是被父母轻率的标签贴出来的,是标签效应的结果。只要您把“孩子学习不专心”挂在嘴边,孩子准能成为学习不专心的孩子。另一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果孩子好动是年龄特征或是气质特征的表现,家长可以不必过于担心,适当引导就行了;如果孩子好动是智力超常,家长可以和老师或有关方面联系,对孩子采取特别的教育措施;如果孩子的不专心是因为学习障碍,家长就应该想办法给孩子补课;如果孩子难于安静是由于习惯,家长就应着意从培养习惯入手。

当然,有句话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早晨形成的,也不能指望诊断个多动症就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一个晚上就解决了。只要您心思用到了,孩子就能健康的成长。

专家提醒:多动症与孩子的“好动”有着本质的区别。2 不多动的多动症患儿有哪些特点

小红刚刚被诊断为多动症,父母对医生的诊断充满怀疑,认为小红不可能患有多动症。孩子平时很听话,也很安静,放学回家后经常一个人安静地在家写作业,从不到处乱跑。只是老师常常反映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容易分心,做事有始无终,作业拖拉,常常粗心出错,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甚至有时不及格。小红的父母认为孩子的缺点只是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可能就患有多动症呢?医生解释说,多动症的孩子中有一类临床表现为不多动,那不多动的多动症患儿有哪些特点呢?

小儿多动症也称为儿童注意力缺陷综合征,核心表现为儿童注意力存在缺陷,是最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地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学习困难以及认知障碍,而这些临床表现往往是与年龄不相符的。

典型的多动症患儿具备以上各种表现形式,但在小儿多动症中约1/4的孩子并没有活动过多的症状,这类患儿多见于女孩。这些孩子平时并不多动,甚至呆滞,看上去很文静,上课时没有过多的小动作,但注意力不能集中。尽管他们看着老师似乎在听讲,而实际上却心不在焉,当老师提问时,常常发现这类孩子连提问的是什么问题都不知道。做作业时可以长时间将书本摊在桌上,看上去在做作业,但进度很慢,拖拖拉拉,效率很低,且粗心大意,错误百出。他们总喜欢独自一人玩,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性格较内向、胆怯、固执、不灵活。而这类孩子,通常会被误认为是智力低下儿童,但仔细观察其临床表现,除了不多动外,其余多动症的临床表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专家提醒:不多动的多动症患儿最突出的表现是注意力集中障碍、反应迟钝、动作缓慢、做事拖拉、效率低下、学习困难。3 活动过多的多动症患儿有哪些特点

多动症儿童由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活动过多,其与正常儿童的顽皮最大的不同是活动无目的性。多动症儿童的活动多具有以下特征:(1)多动症儿童的活动过多常无目的性,做事多有始无终,且花样百出,常让人啼笑皆非,有些动作及事情是大人无法理解的。如在课堂上,多动症患儿不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而是私下里有很多的小动作,不是用铅笔或小刀在课桌上乱画乱刻,就是玩文具,甚至打扰旁边同学的学习,再不就是做鬼脸逗周围同学发笑;更有甚者吹口哨,课堂上乱讲话,或在课堂上乱跑。即使是在吃饭、看电视时也不能安静,边看边讲,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小便,忙碌不停,使周围人都难以忍受。而正常儿童就不一样,他们做事多有目的性,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做不同的事情,能专心认真地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2)多动症儿童的行为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患儿在家翻箱倒柜,无法无天,对自己的物品及家里的东西不知道珍惜,随意拆卸,经常是拆完了就安装不上,还胡乱丢弃,满不在乎。在外常惹事生非,殴打别人,欺负小同学,给别人起外号,并以此为乐,且好多行为具有危险性,如爬高、翻越栏杆、横穿马路等,不计后果。(3)多动症患儿对老师、家长的训斥常置若罔闻,屡教不改。经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诲后虽表示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坚决改正,但转脸又像以前一样,旧病复发,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有的则在老师家长劝导时仍然嬉皮笑脸,手足扭动不安,无法自制。而正常儿童在接受批评教育后,以前不好的表现会适当的收敛一段时间,或需间隔相当一段时间才会重犯。

专家提醒:多数患儿到青春期前后由于自我控制能力的加强,活动过多的症状会明显减少或消失。4 学习困难的多动症患儿有哪些特点

虽然多动症患儿大多都伴有学习障碍,但智商是正常的,与智能低下所致的学习困难有本质的区别。多动症患儿的智商大多都在正常范围。在低年级时学习内容及强度不大,稍微上课留神听讲,即能取得好成绩。但当升入高年级后,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成绩会日趋下降。要在严厉的督促帮助下成绩才会暂时上升,但稍一放松就会下降,成绩很不稳定。多动症患儿学习困难成绩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注意涣散

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自然学习会有困难。(2)多动

通常会表现为心神不定,在课堂座位上不停扭动,做小动作,东张西望。(3)冲动任性

注意力不集中,遇事易分神,好激动,冲动任性,对事物缺乏考虑,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和耐心去克服,严重时甚至逃避学习。(4)学习能力障碍

学习能力障碍,也称学习不能症或学习困难。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①视运动障碍:如临摹图画时,画面安排无序,不按原形排列,文字书写潦草;②听觉障碍,辨音困难:不能将语音组成词汇或句子;③认知困难:分不清左右、颜色、地点、定向;④朗读困难:容易念错,如78读成87,上海读成海上;⑤考试时会“上场晕”:平时能答的题全部忘记,成绩下降,有明显学习困难。

专家提醒:约有60%的多动症患儿存在学习困难,但学习困难主要是注意涣散、多动、冲动任性所造成,智能并不低下。5 注意障碍的多动症患儿有哪些特点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注意力可分为2种:①主动注意(有意注意):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把精力集中到某一事物上。主动注意力需要意志和毅力。②被动注意(无意注意):客观事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于是人们便会不随意地,无目的地,或者是不费劲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这些事物。多动症儿童的注意障碍主要是主动注意功能减弱,被动注意相对亢进。(1)主动注意缺乏

6岁儿童神经系统自制能力的发育可以成熟到80%,可以自我控制静坐听讲至少20分钟。多动症儿童则1节课只能听讲5~10分钟,甚至更短。难以约束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思想很容易开小差。放学后做作业注意力难以集中,经父母多次催促提醒后,方能做完作业,且作业仍是马虎潦草、错误百出,花费的时间是正常儿童完成作业时间的几倍。虽然人在屋子里写作业,而心却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不是关注窗外的喧闹声就是偷看别人的活动。注意障碍表现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是虎头蛇尾、杂乱无章,难以善始善终。(2)被动注意亢进

有些专家认为,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原因是大脑分析综合能力较差。当多种不同刺激同时出现时,患儿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做出统一的反应,而是对每一种刺激都同时做出反应,因而导致注意力分散而不集中。有些患儿对新奇、有趣的故事、电影、电视和游戏会相对集中注意力去听、去看、去做,致使有人主张凡是在看电视时能集中注意力的儿童就不应称为多动症,但编者认为这是被动注意的效果。而重症患儿则是对任何事物都不能集中注意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