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5 08:02:0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考研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Ⅰ篇 引言和概论

第1章 全球化

1.1 复习笔记

一、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转向一个更为一体化与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市场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

1.市场全球化

市场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markets)是指把历史上独特的和分离的国家市场合并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即不同国家中消费者的嗜好和偏爱正在趋同于某些全球标准,从而帮助创建了全球市场。

当前最为全球化的市场不是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市场中,各民族的嗜好与偏爱仍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足以阻碍全球化的发展),而是工业品和原材料市场,因为它们能满足全世界普遍的需要。

技术创新促进了市场全球化。低成本的通信网络,如万维网正在帮助创建电子全球市场;低成本的运输使全球运输产品更为经济,因而也有助于创建全球市场;此外,低成本的飞机差旅导致跨国人员的大量流动,缩短了各国间的文化距离并带来了消费者口味和偏好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同时,全球通信网络和全球媒体正在创立一种世界性的文化。

2.生产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production)指的是从全球各地区筹供商品和服务,以利用各国在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能源、土地和资本)上的成本和质量差异。这种做法降低了总成本、提高了质量、改善了它们所提供产品的功能,从而使它们更为有效地参与竞争。

运输成本下降,使得生产在地理上按区域分布变得更为经济;受惠于技术革新的成果,信息处理和通信的实际成本也已大大下降;因特网已成为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力量;商用喷气式客机的发展也有助于许多国际企业将其世界范围内的各营运点结合在一起。这些发展使企业有可能创建和管理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生产系统,并进一步推动生产全球化。

二、全球机构

1.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贸易组织主要负责监管世界贸易秩序和确保各成员国遵守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签署的贸易协定中规定的规则。世界贸易组织也负责促使各成员国之间建立附加的多国协定。纵观其整个历史,包括它的前身《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跨国贸易和投资壁垒的不断降低。正因为如此,世界贸易组织已成了其成员国的工具,以寻求创造一个更为开放、不为各国间的贸易与投资壁垒所累的全球商务系统。没有像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机构,市场和生产全球化恐怕难以为继。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所创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是维持国际货币系统的秩序;世界银行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重点在于向一些资金短缺的穷国政府发放低息贷款,以资助它们希望从事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当一国的经济出现混乱和货币相对其他国家货币大幅贬值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常被视为可求助的最后的贷款者。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常常是附带条件的,作为贷款的交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贷款国需采取特定的经济政策,以扭转混乱局面,使经济回归稳定和增长。这些“条件”产生了极大的争议,有些批评家指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政策常常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一国政府必须要采取什么经济政策的做法剥夺了一国的主权。

3.联合国(United Nations)

联合国成员承诺通过国际合作和集体的安全防卫措施来维护和平。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有四项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友好关系;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和促进尊重人权;以及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它的一项中心任务是促进提高生活水平、充分就业和经济与社会进步发展的条件——归根结底是为了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经济。为此,联合国与其他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正密切合作。

三、全球化的推动力

在进一步全球化趋势的背后,有两个宏观因素在起作用。一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的障碍减少了;二是技术变革,特别是近年来通信、信息处理和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

1.贸易与投资壁垒的减少

2001年年末,世界贸易组织发起了新一轮谈判,旨在进一步放宽全球贸易和投资框架的限制。除了减少贸易壁垒外,许多国家也逐步取消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这类趋势既助长了生产全球化也促进了市场全球化。国际贸易壁垒的减少使企业把它们的市场扩展到世界范围,而不局限于单一的国家。贸易和投资壁垒的减少也使企业能把生产置于从事该项活动的最佳区位。

2.技术变革的作用

减少贸易壁垒使市场和生产全球化在理论上成为可能,而技术变革已使它变为可见的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在通信、信息处理和运输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四、全球化带来的变化

1.世界产出和世界贸易图景

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工业大国。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作为世界出口主导国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而日本、德国等统领出口市场的地位也岌岌可危,许多新的发展中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和中国已占有较大的世界出口份额。美国地位的相对下降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2.对外直接投资图景

当阻碍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消除,其他国家增加了它们的世界产出份额时,一些非美国的公司逐步开始从事跨国投资。非美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动力多数是为了把其生产活动分散到最佳区位,并在主要的外国市场直接建立一个立足点。

对外直接投资有两个重要的趋势:①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流量持续增长;②以发展中国家为目的地的对外直接投资日益重要。

3.多国企业的性质

多国企业的统计构成出现了两个趋势:①非美国的多国公司增多了;②小型多国公司的增长。

4.世界秩序

1989~1991年,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了剧变。中国和拉丁美洲也发生了一场更为平静的变革。中国似乎正在向更大的自由市场改革方向迈进。对国际企业而言,潜在的后果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13亿多人口的中国代表了一个巨大的、基本尚未开发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新企业正被证明是很有力量的竞争对手。在中国发生的变化,对现存的国际企业既创造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至于拉丁美洲,那里的民主和自由市场改革也在生根发芽。

5.21世纪的全球经济

全球经济已出现了迅猛的变化。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已减少,跨国贸易和投资量比全球产出量的增长更为迅速,这表明国家经济正被更紧密地结合为单一的、互相依存的全球经济系统。世界可能会走向一个更为全球化的经济系统,然而全球化也并非是必然的。更大的全球化自身也带来了风险。比如泰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先是扩散到东亚国家,然后又蔓延到俄罗斯和巴西。最后,危机甚至发展到几乎把发达世界的经济拖至衰退的境地。

五、全球化的争议

对于全球化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就业、收入、劳工政策与环境、国家主权和贫富差距等方面。

1.就业

批评者认为全球化破坏了富裕发达经济体的制造工业,降低贸易壁垒使发达国家企业把制造活动转移到海外工资率低得多的国家,许多服务活动被外包到劳动成本较低的国家;支持者认为自由贸易的本质是收益大于成本,自由贸易导致了这些国家针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专业化分工,某个公司的工人失去工作换来的是整个经济状况的改善。

2.收入

批评者认为全球劳动力的迅速扩大,伴随着国际贸易扩展,压低了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支持者认为收入增长不公平是劳动力市场争相以高工资吸引有技能的工人和对非熟练工人工资打折的结果。

3.劳工政策和环境

批评者认为欠发达国家对保护劳工和环境缺少适当的管制,从而使在该地区的企业成本降低,在全球市场上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支持者认为当国家更为富裕时,它们就会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和劳动法规,而自由贸易能使发展中国家提高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并变得更为富裕,这将导致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和劳工法。

4.国家主权

批评者认为在日益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中,经济权力正在从各国政府转入超国家的组织;支持者认为超国家组织的权力是受限制的,它们的存在是为成员国利益服务的。

5.贫富差距

批评者认为自由贸易和投资使世界上的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拉大了;支持者认为经济停滞的原因是专制政府、贪污腐败、对产权保护的缺失及战争之害等,与自由贸易或全球化没有任何关系。

六、全球市场管理

国际企业(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指任何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企业。一个企业不一定非得是多国企业(即在其他国家直接投资设厂),才能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尽管多国企业是国际企业。一个国际企业必须做的是从其他国家进口或出口产品。当世界转向一个真正一体化的全球经济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不管大小,正在成为国际企业。管理一家国际企业与管理一家纯粹的国内企业是不同的,其理由至少有以下四点:

第一,国家间的差异,即各国在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上都存在差异;

第二,国际企业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范围更广泛,问题本身也更复杂;

第三,国际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设法在政府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系统所强加的限制下工作;

第四,国际交易涉及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各种外汇。

1.2 课后习题详解

1.描述在过去30年中世界经济所发生的转变。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各意味着什么?

Describe the shifts in the world economy over the last 30 years.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shifts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based in Great Britain? North America? Hong Kong?

答:(1)在过去30年中,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可用四个事实来描述:第一是美国主宰了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第二是美国支配了当时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第三是在国际商务舞台上,美国的大型多国企业占统治地位;第四是地球上大约一半的计划经济国家对西方国际企业的排斥。在过去30年中,这四个事实都已发生了变化或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

①美国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但在相对规模上较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许多。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韩国,它们的世界产出份额显著增加。

②各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中所占的份额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在稳步增长,而发达国家在稳步下降。

③多国企业的性质也在变化。多国企业的统计构成中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一是非美国的多国公司增多了,尤其是日本;二是小型多国公司的增长。

④许多东欧国家和拉美国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和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对国际企业而言,这种情形无疑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些国家和西方的国际企业实质上已有所接触,现在则提供了极多的出口与投资机会。(2)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的影响

对英国和北美企业的影响:美国和英国曾经主导世界,很少遭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但现在却受到一定的威胁。如今,美国和英国的制造商必须与全世界的竞争者竞争订单,但发展中国家对其高新产品和技术的需要也能促进它们的出口份额。此外,出于成本的考虑,英国和北美的公司可能会在成本相对低的地方设立分公司。

对中国: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接近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其他亚洲市场,这为出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此外,香港有充满活力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可以与英国和北美企业竞争。但是,英国和北美国家先进的技术也可能对香港的新兴产业带来冲击。

2.“假如你准备在大的多国企业中工作,研究国际商务很有必要,但对准备进入小企业工作的个人而言则毫不相干。”试评价这一说法。“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s fine if you are going to work in a larg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but it has no relevance for individuals who are going to work in smaller firms.” Evaluate this statement.

答:这一说法不正确。国际商务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中型和小型多国公司(微型多国公司)的发展。虽然多数国际贸易和投资仍是大公司所为,但许多中型和小型的企业也正在不断地介入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因此,对准备进入小企业工作的个人来说,研究国际商务也很重要。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它为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市场,为生产提供更具成本优势的进货渠道。从业人员应该观察国际市场环境,研究国际商务知识,才能够在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时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总之,国际商务不仅仅是大公司的专利,一些中小企业同样也能参与其中。

3.技术变革是如何影响市场和生产全球化的?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变革,生产和市场的全球化可能吗?

How have changes in technology contributed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 and of production? Would the global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markets have been possible without these technological changes?

答:(1)技术变革对市场和生产全球化的影响

技术变革对市场全球化的影响:低成本的通信网络正在帮助创建电子全球市场;低成本的运输使全球运输产品更为经济。此外,低成本的飞机差旅导致跨国人员的大量流动,缩短了各国间的文化距离并带来了消费者口味和偏好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同时,全球通信网络和全球媒体正在创立一种世界性的文化。

技术变革对生产全球化的影响:与全球化生产密切相关的运输成本下降,使得生产在地理上按区域分布变得更为经济;受惠于技术革新的成果,信息处理和通信的实际成本也已大大下降;因特网已成为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力量;商用喷气式客机的发展也有助于许多国际企业将其世界范围内的各营运点结合在一起。这些发展使企业有可能创建和管理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生产系统,并进一步推动生产全球化。(2)减少贸易壁垒使市场和生产全球化在理论上成为可能,而技术变革已使它变为现实。因此,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变革,生产和市场全球化将困难得多。

4.“说到底,研究国际企业和研究国内企业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没必要把国际商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学习。”试评论这一说法。“Ultimately,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s no different from the study of domestic business. Thus, there is no point in having a separate course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valuate this statement.

答:这一评论反映出对国际商务缺乏理解。管理一家国际企业与管理一家纯粹的国内企业是不同的,其理由至少有以下四点:(1)各国在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上都存在差异;(2)国际企业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范围更广泛,问题本身也更复杂;(3)国际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设法在政府干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系统所强加的限制下工作;(4)国际交易涉及到各国货币的兑换。

因此,把国际商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学习是必要的。

5.因特网以及与之相关的万维网会如何影响国际商务活动和世界经济全球化?

How might the Internet and the associated World Wide Web impac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y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答:万维网已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信息支柱。综观全球,电信网的出现打破了地域、范围及时区的一些限制。网络使买卖双方很容易发现对方,而不管他们位于何处,规模有多大。企业不论大小都能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向全球扩张其业务活动。对生产全球化来说,因特网已成为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力量。也许这方面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过随着摩尔定律的持续推进以及电信宽带的不断增强,几乎所有能加以数字化的工作流程,都可以将工作转移到世界上最有效的地方去做。对市场全球化来说,万维网对创立世界性的文化具有积极作用,这将带来消费者口味和偏好一定程度上的趋同。

6.假如当前的趋势得以继续,至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试讨论这一发展对下述几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1)世界贸易制度;(2)世界货币制度;(3)今日欧洲和美国的全球公司的企业战略;(4)全球商品的价格。

If current trends continue, China may emerge as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by 2020. Discuss the possible implications of such a development for(1)The world trading system.(2)The world monetary system.(3)The business strategy of today’s European and U.S. based global corporations.(4)Global commodity prices.

答:(1)目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享有特权。当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时,它将成为一名正式而平等的会员,同时拥有权利和责任。中国对贸易条款的制定也将有更大的影响力,将在使贸易制度朝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中作出积极的贡献。(2)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可兑换的货币,当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时,人民币将成为自由可兑换的交易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基准之一。(3)目前,欧洲和美国的全球公司将中国看作是低成本的生产地和具有巨大销售潜力的市场。当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时,西方全球公司可能将调整企业战略,将中国作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来对待,和中国企业一起争夺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这样,降低成本的压力就越大,原来采取国际战略的公司可能要转向全球标准化战略和跨国战略,原来采取本土化战略的公司要转向跨国战略。(4)目前,很多高新技术产品都源于欧美等世界上大的经济体,制造这些产品的企业在世界上具有垄断地位,因此,定价方面更有自主权,不必担心有竞争者的产品出现并将价格压低。例如,iphone的市场份额只有8.7%,同期利润却有75%,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垄断利润。当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时,中国有足够强的实力与这些国家抗衡,竞争将使商品的价格趋于下降。

7.重读“国家聚焦”专栏中“走向外包的美国医疗保健业”一文,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10年前将医疗过程转移到海外去做是难以想象的,如今已成为现实。究竟是何趋势推动了这一过程?(2)医疗保健全球化对病人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3)医疗保健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利弊如何?(4)在医疗保健全球化中谁会受益,谁又将受损?(5)你是否认为美国政府应限制将医疗过程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如果那些国家的医生取得了美国医疗机构的证书又该怎样?

Read the Country Focus in this chapter on the Ecuadorian rose industry, th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How ha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rose trade helped Ecuador’s economy and its people? How has the rise of Ecuador as a center for rose growing benefited consumers in developed nations who purchase the roses? What do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tell you about the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Why do you think that Ecuador’s rose industry only began to take of 20 years ago? Why do you think it has grown so rapidly?

c.To what extent can the alleged health problems among workers in Ecuador’s rose industry be laid at the feet of consumer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and their desire for perfect Valentine’s Day roses?

d.Do you think government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should place trade sanctions on Ecuador roses if reports of health issues among Ecuadorian rose workers are verified? What else might they do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in Ecuador?

答:(1)因特网是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力量。(2)医疗保健全球化对病人利大于弊。病人可以花更少的或者同样的钱接受同等水平甚至是更高水平的诊治。(3)医疗保健全球化对美国经济而言既有利也有弊。其中,医疗保健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利体现在:当将美国的医疗保健外包给印度时,美国的医疗保健就能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其服务的价格。美国消费者得益于这一发展,服务价格一旦下降,美国人就能在其他商品和服务上花费更多。此外,印度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能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和服务,这将有助于在美国创造就业;医疗保健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弊体现在:压低美国医疗保健业的工资水平,增加非熟练劳动力的失业率。(4)在医疗保健全球化中,病人即消费者会受益,而美国医疗保健业的提供者会受损。(5)出于病人治疗安全问题的考虑,美国政府可以限制将医疗过程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但若那些国家的医生取得了美国医疗机构的证书,美国政府则不应该限制将医疗过程外包。自由贸易的本质是收益大于成本,自由贸易导致了国家针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专业化分工,医疗保健业的非熟练工人失去工作换来的是整个经济状况的改善。

1.3 考研真题详解

1.经济全球化[宁波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东北财经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深圳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

答: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各自的含义是:(1)非歧视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其中,最惠国待遇是指一成员现在和将来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所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待遇,应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他各成员;国民待遇是指一成员对其他成员的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提供的待遇,不低于本国同类产品、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及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持有者所享有的待遇。(2)贸易自由化原则

贸易自由化原则是指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扩大成员之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3)透明度原则

透明度原则是指成员应公布所制定的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不公布的不得实施,同时还应将这些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通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参加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议也在公布和通知之列。(4)公平竞争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是指成员应避免采取扭曲市场竞争的措施,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5)促进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

世贸组织沿袭了关贸总协定关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待遇的相关协议和条款,并在世贸组织的相关协定、协议或条款中加以完善。此外,世贸组织也充分考虑到经济转型国家的复杂的内部、外部条件,对他们加入该组织给予鼓励并承诺给予较灵活的处理。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河北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

答: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自由化与信息网络化

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关贸总协定下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扩展了贸易自由化,规范了世界贸易的规则;②战后运输和交易手段的进步及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和贸易信息网络的形成,提高了信息识别和更新的速度,带来了信息网络化。

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贸易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高,充分表明了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表明了在各国的生产过程中外国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大,同时也有助于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金融市场的全球化;②货币流通的全球化;③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②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③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总的来说,跨国的人才流动和相互人才交流,开辟了各国和各民族人民直接接触的渠道,有助于相互学习和理解,有助于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②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基本上是在区域经济的协调组织和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两个层次上发展的。战后逐渐形成和深化的多边国际协调机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①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②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③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④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综上所述,战后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国经济已经被世界经济的密网紧紧地编织在一起,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各国共同利益有所增加并呈现相互融合的态势。

4.你认为推动全球化的动力最重要的是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对于中国融入全球化起到了什么作用?[江西财经大学2012国际商务硕士]

答:(1)在进一步全球化趋势的背后,有两个宏观因素在起作用。一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的障碍减少了;二是技术变革,特别是近年来通信、信息处理和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

①贸易与投资壁垒的减少

2001年年末,世界贸易组织发起了新一轮谈判,旨在进一步放宽全球贸易和投资框架的限制。除了减少贸易壁垒外,许多国家也逐步取消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这类趋势既助长了生产全球化也促进了市场全球化。国际贸易壁垒的减少使企业把它们的市场扩展到世界范围,而不局限于单一的国家。贸易和投资壁垒的减少也使企业能把生产置于从事该项活动的最佳区位。

②技术变革的作用

减少贸易壁垒使市场和生产全球化在理论上成为可能,而技术变革已使它变为可见的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在通信、信息处理和运输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包括最近的因特网和万维网的出现与迅猛推广。电信事业正在创造一批全球的观众,运输业使世界变为一个全球村。

a.微处理器与电信技术

也许一个最重要的创新是微处理器的开发,它使高功率、低成本的计算得以迅猛发展,大大增加了个人和企业所能处理的信息量。微处理器也构成了许多电信技术新发展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通信因卫星、光纤和无线技术,以及现在的因特网和万维网的发展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些技术依靠微处理器进行编码,传输和解码在电子高速公路上流动的海量信息。微处理器在功率增大的同时,其成本还在继续下降。当这一切发生时,全球的通信成本将大大下降,从而减少协调与控制全球组织的成本。

b.因特网和万维网

万维网的快速增长是这一发展的最新体现。万维网已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信息支柱。综观全球,电信网的出现犹如降临了一个公平之神,打破了地域、范围及时区的一些限制。网络使买卖双方很容易发现对方,而不管他们位于何处,规模有多大。企业不论大小都能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向全球扩张其业务活动。

c.运输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除了通信技术的发展,运输技术也出现了若干重大的创新。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商用大型喷气式客机、超级货轮及集装箱的引入。用经济术语讲,这大大简化了从一种运输模式转换到另一种运输模式的装卸活动。商用喷气式客机的出现,使从一地到另一地所需的差旅时间大为减少,有效地把地球“缩小”了。

集装箱化使运输业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大大降低了远距离的货运成本。以前没有集装箱,装卸货物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搬运转换时间长、成本高,不仅耗费时日多,还需数百名码头工人从船上卸货并重新装载到运货卡车与火车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集装箱化的推广使整个装卸过程只需数名码头工人用几天的时间就能完成。从1980年至今,世界的集装箱货运船队增加了4倍多,一方面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更新了运输的方式。集装箱化导致相关效率的提高,使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全球商品运输变得更为经济。(2)这些因素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作用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正在向更大的自由市场改革方向迈进。中国在世界产出中的份额得到迅速扩大,以中国为目的地的对外直接投资日益重要,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多国公司,改变了中国整体的生产分工结构,扩大了中国商品的市场。

这些因素使得与全球化生产密切相关的运输成本下降,使得生产在地理上按区域分布变得更为经济;技术革新的成果也使得信息处理和通信的实际成本大大下降。这些发展使中国企业有可能创建和管理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生产系统,并进一步推动生产全球化。对许多中国企业而言,一个世界范围的通信网络已成为必需。

因特网已成为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力量。网络能使中国将服务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国家。也许这方面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过随着摩尔定律的持续推进以及电信宽带的不断增强,几乎所有能加以数字化的工作流程,都可以将工作转移到世界上最有效的地方去做。

商用喷气式客机的发展也有助于许多中国企业将其世界范围的各营运点结合在一起。一位中国经理乘飞机最多花一天的时间就能到达公司的欧洲或非洲的营运点,这使他能够监督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生产系统。

除了生产全球化,技术创新也促进了市场全球化。低成本的通信网络,如万维网正在帮助创建电子全球市场。如上所述,低成本的运输使全球运输产品更为经济,因而也有助于创建全球市场。

尽管存在这些趋势,我们还是必须谨慎而不要过于强调它们的重要性。当现代通信和运输技术正把我们引入“全球村”时,在文化、消费者嗜好和商务实践等方面,各民族巨大的差异仍然存在。中国的公司若无视各国间的差异,那是很危险的。

第Ⅱ篇 国家差异

第2章 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

2.1 复习笔记

一、政治体制

一国的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取决于该国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political system)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体制。政治体制可以用两个相关的指标加以考察,第一个是其对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的重视程度,第二个是其民主或集权的程度。

1.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1)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collectivism)是指集体目标优先于个人目标的一种政治体制。当强调集体主义时,一个整体的社会需求通常被认为要比个人自由重要得多。集体中的社会主义是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提出的。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工人们的报酬并未体现出其劳动的全部价值。要改变这一不合理现象,必须对生产、分配和交换等基本工具实行国家所有制。其逻辑是:如果国家拥有这些生产工具,国家就能保障工人的劳动得到完全的补偿。因此,其核心思想是建立国家所有制企业,使整个社会,而不是少数资本家获益。

20世纪早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分裂成两大阵营:共产主义者(communists)相信只有通过武装革命和专政,社会主义才能成功;而社会民主主义者(social democrats)则反对武装革命和专政,认为可以通过民主方式实现社会主义。(2)个人主义

作为集体主义的对立面,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指这样一种哲学,即一个人应享有其经济和政治追求的自由。相对于集体主义而言,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利益应优先于国家的利益。

个人主义是建立在两个核心原则基础之上的。第一个原则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表达的重要性;第二个原则强调只有通过让人民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不是由某个集体机构(如政府)来规定什么是社会的最高利益。所以,个人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个人的经济和政治自由乃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这就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产生了冲突。

2.民主与集权(1)民主

民主(democracy)是指这样一种政治制度,在该制度中,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或通过其所选代表间接选举出来的。(2)集权

集权(totalitarianism)是这样一种制度,在该制度中,个人或一个政党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政治反对党派则是被限制的。

民主、集权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有相关性的,民主和个人主义往往形影相随,而集体主义通常与集权主义相连。但是灰色地带总是存在的,可能有一个民主国家以集体主义价值为主导,也可能有一个集权国家敌视集体主义而鼓励一定程度的个人主义,尤其是在经济领域。

二、经济体制

政治意识和经济体制之间是有联系的。在一些以个人目标为主的国家中,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相反,在一些以集体目标为主的国家中,国家可能控制了许多企业,同时,在这些国家,市场可能受到限制而不是开放的。具体地讲,有三种主要类型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1.市场经济

在一个纯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中,所有生产性活动都为私人拥有,而非为国家所拥有。一个国家生产什么商品和服务,以及生产多少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并通过价格机制将信息传递给生产者。如果商品的需求超过供给,则价格上升,表明生产者应生产更多;如果供给超过需求,则价格下跌,表明生产者应减少生产。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购买模式通过价格机制传递给生产者,从而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在一个以这种方式运作的市场中,不能对供给设置任何限制。当一个市场被单个企业所垄断时,对供给的限制就产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对应需求的增加,一个垄断者可能不是增加产出,而是限制产量,提高价格,这样,垄断者就可从售出的每一单位产品中获取更大的边际利润。虽然这对垄断者是好事,但对消费者来说则是坏事,因为他们必须支付更高的价格。而且,这对整个社会的福利也可能是不利的。由于垄断者不存在竞争对手,它没有动力去寻找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相反,它可以简单地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最终结果是垄断者可能变得越来越无效率,生产的都是价格高、质量低的产品,导致整个社会福利下降。

考虑到垄断固有的危险,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就是鼓励私人生产者之间有活力的竞争。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限制企业垄断市场的行为(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就起此作用)。私人所有制也鼓励有活力的竞争和经济效率,私人所有制保证企业有权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利润,这就鼓励企业寻找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的方法,包括通过引入新产品,开发更有效的生产工艺,开展更好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或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管理它们的业务。总之,通过这种刺激的作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最终就会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

2.计划经济

在一个纯粹的计划经济(command economy)中,一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生产的数量及销售价格都是由政府计划指定的。在纯粹的计划经济中,一切工商企业均归国家所有,其基本原理是,政府能够直接按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投资,而不是按个人的利益进行投资。从历史上看,计划经济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中集体主义目标优先于个人主义目标。

尽管计划经济的目标是为公共利益而利用经济资源,然而实际发生的情况似乎与初衷相悖。在计划经济中,国有企业对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缺乏动力,因为企业不会破产,况且私有制的取消意味着不存在刺激机制去鼓励个人或企业寻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式。因此,计划经济缺乏动力和创新,经济趋于停滞。

3.混合经济

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还有一种混合经济。在混合经济中,一部分是私有制和自由市场机制,另一部分是国有制和政府计划机制。混合经济曾经在世界许多国家非常流行,尽管其数量正在减少。在混合经济中,政府也倾向于将一些困难企业收归国有,因为这些企业继续经营被认为对国家利益极为重要。

三、法律体系

一国的法律体系(legal systems)或制度指法令或法律,它们规定了行为要合乎实施法律的程序,并且通过法律实现公正。一国的法律将制约商务实践,定义商务交易活动的方式,制定商务交易中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各国的法律环境差异很大。管理商务活动的法律通常反映出该国统治者的政治意识。

1.不同的法律体系

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法律主要有三大体系,或三种法律传统,即普通法、大陆法和宗教法。(1)普通法

目前依然采用此法系的大多为英国的前殖民地国家,包括美国。普通法(common law)体系以传统、先例和惯例为基础。传统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历史;先例是指法院以前所判过的案例;惯例则是指具体应用法律的方式。法庭在解释普通法时,会依据这些特征行事,这给普通法体系带来了某种程度的灵活性。在普通法体系下,法官有权解释法律,所以它只适用于个别案例的特定情景。这样,每个新的解释便确立了一个先例,而以后发生类似案例则可参照此先例。随着新的判例的产生,法规也会变得更具适应性,更为清晰或完善,以应对新的情况。(2)大陆法

大陆法(civil law system)体系是以一套十分详尽的法律条文所组成的法典为基础的。法庭在解释大陆法时,所依据的就是这些法律条文。相对于普通法体系而言,大陆法趋于较少对抗性,因为法官主要依据详尽的法律条文,而不是传统、先例和惯例。换言之,较之普通法,大陆法体系的灵活性相对有限。在普通法体系中,法官有解释法律的权力;而在大陆法体系中,法官只有应用法律的权力。(3)宗教法

宗教法(theocratic law system)体系是以宗教教义为基础的一种法律制度。伊斯兰法是现代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宗教法律制度。伊斯兰法主要侧重于道德伦理,而不是一个商业法规,它倾向于全方位地管理生活。伊斯兰法的基本精神是不能变更的,但是在现实中,伊斯兰法官和学者也经常争论伊斯兰法律如何在现代世界应用的问题。事实上,许多穆斯林国家所采用的法律制度是伊斯兰法和普通法或大陆法的混合体。尽管伊斯兰法主要关注伦理行为,但也沿用于某些商业活动。

2.合同法的差异

普通法体系和大陆法体系的差异可以在合同法中找到充分的例证。一张合同就是一份法律文件,它规定了交易发生的条件、交易双方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法(contract law)是管理合同执行的法律实体,当一方感到另一方违反了协议文本或原则时,合同有关方通常会通过合同法来解决。

由于普通法相对来说不太明确,故在一个普通法框架下起草的合同往往对所有偶然事件都有非常详尽的说明。而在大陆法框架下,合同则趋向于较短和较为笼统的描述,因为在普通法合同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在大陆法法典里都有明文规定。在实施普通法体系的国家起草一份合同较为昂贵,而在实施大陆法体系的国家处理合同纠纷则可能产生很多争议。另外,普通法体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允许法官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合同纠纷。

当国际贸易发生合同纠纷时,涉及到运用哪个国家的法律来处理纠纷。要解决这一问题,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都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为准。CISG为在不同国家从事商务活动的买方和卖方之间签订和执行商业合同制定了统一的原则。要采用CISG,一国应表明它将该公约视为本国法律的组成部分,这样,CISG就自动适用于那些认可该公约的国家中不同企业间所有的货物买卖合同,除非合同方明确表示不使用该公约规则。但是,CISG的实施也有一个问题,即只有不足70个国家认可此公约。世界上许多大的贸易国家,包括日本和英国,都没有承认CISG。

当企业不愿意采用CISG时,它们通常选择仲裁,选择一家著名的仲裁机构来解决合同纠纷。

3.财产权和腐败行为

在法律意义上,财产一词是指个人或企业所拥有的具有合法权益的一种资源,即其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资源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资本、矿产、企业和知识产权(如专利、版权和商标)。财产权(property rights)是指使用资源以及通过使用资源可能产生任何收益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权益。各国涉及财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有很大的差异。财产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被侵犯:私下行为和公共行为。(1)私下行为

私下行为(private action)是指非公有的个人或集团的偷窃、盗版、敲诈等行为。在法制程度较低的国家,其犯罪程度更严重。(2)公共行为和腐败

侵犯财产权的公共行为(public action)是指公共官员,如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从财产所有者那里勒索钱财或资源。这种行为可以通过法律机制实现,包括向财产所有者征收过多的税收,索取高额的许可证费用,将其资产收归国有而不予补偿,或重新分配资产而不给原来的所有者以补偿等。侵犯财产权的公共行为还可以通过非法的路径或腐败来实施,例如一些企业为获得在某个国家、行业或某个地区经营的权利而不得不行贿。

不同国家的腐败程度存在着制度上的差异。在一些国家,法律法规使腐败维持在最低限度,腐败被视为是非法的,一旦发现,违法者就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而在另一些国家,法制十分薄弱,官员和政治家的腐败行为相当普遍,腐败在这些国家非常流行,以至于政治家和官员将其视为一种政府特权,并公然藐视反腐败法。

经济现实显示,高度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一个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并导致该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

美国通过了《反国外腐败行为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该法禁止企业或个人为获得或保留那些由外国政府管辖的生意而向其官员行贿。但是,不管是美国的法律,还是经合组织的协定,都允许有例外,即所谓的为方便或加急而支付的费用(也被称为“通融费”或“加急费”),该项费用的目的是加快或保证日常政府行为的执行。

4.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属于财产权,是知识活动的产物。知识产权通过专利、版权和商标可以建立所有权。

专利(patent)是准许一个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享有制造、使用或出售该发明的专有权。

版权(copyrights)是作者、作曲家、剧作家、艺术家和出版商出版或以适当的方式传播其作品的专有合法权利。

商标(trade marks)是设计和品牌的名称,通常需要在官方注册登记,商人或制造商用以称呼和区别其产品。

国际企业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有些企业会游说其政府签署国际协议,以保证知识产权受到相应保护,并加强法令的实施。这种行动的结果之一是国际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被加强了。除了游说政府,企业还可能为保护自身利益而诉诸法律手段。

5.产品安全与产品责任

产品安全法(product safety laws)是指对某一产品必须建立一定的安全标准。产品责任(product liability)是指当一个产品引起伤害、死亡或损失时,该产品的生产企业及其主管人员应对此负责。产品责任分民事和刑事两种。民事责任要求支付赔偿金,刑事责任导致罚金或监禁。在产品责任法适用范围广泛的国家,责任保险费较高,将导致责任保险成本上升,从而降低企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除了竞争问题,产品安全和责任法的国家差异也给企业在海外从事商务活动带来—个重要的伦理问题。当产品安全法在企业母国比在外国更严格或外国产品责任法相对宽松时,尽管从道义上讲,毫无疑问应该依照母国标准,但事实上,大家都清楚企业一般都按照较为宽松的安全和责任法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而这种做法在母国往往是不允许的。

四、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从而也会影响该国对某企业在选择其作为市场和生产地点时的吸引力。

1.经济发展的差异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共同尺度是人均国民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GNI)。GNI被视为衡量一国经济活动的标准,可衡量该国居民总的年收入。

然而,人均GNI值也可能产生误导,因为该值没有考虑生活费用的差异。为比较不同的生活费用,可以使用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来调整人均GNI,利用参照购买力平价调整过的指标,可以对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进行较为直接的比较。GNI和PPP数据只是对发展所作的一个静态的描述。

2.发展概念的延伸

阿马蒂亚·森一直主张,衡量发展水平应少一点诸如人均GNI那样的物质产出指标,而多一点衡量人民所拥有的能力和机会的指标。联合国采纳了他的著名论点,建立了人文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来衡量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HDI有三个基本衡量指标:期望寿命、接受教育的权益、基于PPP估算的平均收入能否满足该国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3.政治进步与经济进步(1)创新(innovation)和创业是增长的动力。创新不仅包括新产品,而且包括新工艺、新组织、新管理和新战略。创新也存在于产品的创业活动中。创业者是最先将创新产品和工艺商业化的人,创业活动给一个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一个国家的经济要长期持续地增长,那么一个能推动持续产生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以及创业活动的商务环境是不可或缺的。(2)创新和创业需要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个人都能自由地对某一个新的创意尝试商业性运作(即进行创业活动)。市场经济体制蕴含着对发展创新的巨大刺激力。在计划经济中,由于国家拥有所有的生产资料,因此个人几乎没有经济动力进行有价值的创新,因为是国家而不是个人获得所有的利益。(3)创新和创业必须加强对产权的保护。推进创新、创业活动和经济增长的商务环境还包括对产权的强有力的法律保护。没有强有力的产权保护,企业和个人经营就会有风险,其从创新努力中得来的利益有可能被犯罪分子或国家剥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