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5 13:26:36

点击下载

作者:马丽宁,司垚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宋词故事

宋词故事试读:

中华经典故事出版说明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女娲造人、刻舟求剑、苏武牧羊、美人计、新亭对泣、割发代首、毛遂自荐……这些故事穿越历史、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它们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浓缩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同时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纷繁历史变迁的窗口。为帮助当代读者了解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积淀,陶冶情操,并引领大家由此阅读古代经典,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故事”丛书。

丛书精选中华故事中的经典篇章,在保留传统故事精髓的基础上,更加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使读者更容易领悟经典故事所传达出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故事内涵有提升。每个故事之后用简练的语言联系实际,进行解读,以唤起读者更多的思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故事后或附经典原文,让读者通览经典原貌,整体感知;或附“博闻馆”,链接与故事相关的其他故事或知识,拓宽思路,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

故事配图丰富新颖,力求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巧妙的配图文字,帮助大家轻松阅读,并开阔视野,从多角度扩展知识。

对于故事中的生僻字词均加注汉语拼音及注解,以帮助阅读和理解。

本套丛书由富有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协力创作,在此对所有参与编写的人员表示由衷感谢。中华书局编辑部2012年9月

“梅妻鹤子”林逋的咏草绝调

宋初年有个著名的隐士,名叫林逋(bū),他独居杭州西湖边北的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林逋有两个特别的爱好,一个是养鹤,一个是种梅。

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常与神仙联系起来,又称为“仙鹤”。把鹤养在家中实在是极为少见的,而林逋竟然养了两只鹤,并且经他训练过的鹤还能派上特殊的用场。林逋经常坐小舟泛游西湖,每当客人来到山庄拜访,家中童子便出来迎接,并打开鹤笼,放出一只仙鹤。这只鹤就会飞翔到云霄之上,盘旋很久,才回到笼内。林逋在湖中看见,就回家见客了。

林逋种梅也很有特点,既不多种也不少种,只种360株。每株梅树结出梅子后,他卖掉梅子换回生活的开销。而每株梅树结子卖的钱,林逋包成一包,投入瓦罐里。这样,一个瓦罐里装了三百多包银两。他每天只取一包,作为生活费,买来柴米油盐酱醋茶。瓦罐空时,刚好是一年过去了,新结的梅子又可换钱了。

林逋终身未娶,他称自己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于是“梅妻鹤子”的称号就传开了。

除了养鹤种梅,林逋还喜欢写字,诗歌也写得极好,可是写完之后随手就扔掉了。别人就说:“为什么不把你的作品收录刊印出来流传后世呢?”林逋说:“我现在隐居山林,不想以诗歌获得现世名声,又怎么会在乎后世之名呢?”不过他的一些门人子侄,还是把他的诗文搜集起来,流传到了后世。

其中有一首十分著名的咏物词《点绛唇》。

这是一首赞颂春草的词。故人远去了,唯有满地春草还在原处,似乎寄予着说不尽的离愁别绪。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离愁常用芳草比喻,芳草萋萋往往象征着离恨悠悠。一是因为春草标志季节的更替,春色容易引起游子怀乡的感情;二是芳草繁茂伸展天外,最能表达无穷无尽的离愁情思,正所谓“离恨恰如春草,渐行渐远还生”。

据说,有一次宴席上,梅尧臣与欧阳修同座。席上有人提起了林逋的这首《点绛唇》,特别对“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两句称赏不已,称这首词为咏草至美者。这引起了同样擅长作词的梅尧臣和欧阳修的好胜心。欧阳修便请梅尧臣也作一首咏春草的词,梅尧臣随即写了一首《苏幕遮·草》,其中有“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的句子,欧阳修看后大加赞赏。后来欧阳修自己也作了一首《少年游》,同样也是歌咏春草,上片写道:“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有些暗中要和林逋、梅尧臣较劲的意思。

这三首词都境界高远,可以说写出了春草之“魂”,后世的人也无法将它们分出个高低,于是将这三首词并称为“咏春草绝调”。【诵 读】点绛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这首词以草为题,以荒园暮春为背景抒写离愁别绪。【博闻馆】流传千古的咏梅佳句古往今来,有很多诗人都写过赞颂梅花的诗词,其中如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都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林逋也曾写过一首咏梅的诗,名为《山园小梅》,备受后世称道。这首诗是这样写的: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二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诗,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乍看上去,全诗没有提到一个“梅”字,似乎让人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但我们仔细品读后便能明白,作者不是直接写花的姿态,而更着重写出花的神韵:疏疏落落的梅枝,纵横交错,映在清浅明澈的池塘中,黄昏的淡月下,飘散着缕缕幽香。两句话就把梅花写得如此超凡脱俗、俏丽可人,这大概要归功于作者与梅朝夕相处的独特感受及灵动文思吧。这首诗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也很大,后来词牌中的《暗香》《疏影》等,都是从林逋的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

范仲淹镇守边关《渔家傲》

仲淹历来以其文学家的美誉为世人熟知,其实他也是一位杰范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范仲淹少年时便志向远大,立志要为朝廷拼尽己身。然而当时朝中腐败不堪,奸臣当道,他有心无力,空怀报国之志却不得施展。在他五十岁时,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发生了,党项族首领元昊(hào),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十万军马,侵略大宋。两年不到,宋朝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

国难当头,范仲淹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强烈要求上前线。这年秋天,五十二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紧急挂帅,风尘仆仆地赶往西部战场,仕途上的艰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鬓发,但是他忠心报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

到任后,范仲淹立即着手改革,积极修建各种防御工事;认真地改编军旅,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则诚心团结。范仲淹少年时便志向远大,立志要为朝廷拼

范仲淹在军事上也颇有智尽己身。谋。庆历二年(1042)三月的一天,范仲淹秘密下令长子纯佑和大将赵明,率兵偷袭西夏军,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寨。他本人又随后引军出发。将领们谁也不知道这次行动的目的,当部队快要深入西夏军防地时,他突然发令:就地动工筑城。建筑工具他事先早已令人准备好,于是只用了十天,荒地上便筑起了一座新城。这便是宋夏夹界间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顺城。西夏不甘失利,派兵来攻,却发现宋军以大顺城为中心,已构成堡寨呼应的坚固防线。自此以后,西夏人便互相告诫他们自己不能侵犯中原边境,并到处传诵着这样一句话:“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在他镇守边疆的那段时间里,敌军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对中原地区较大的骚扰和侵犯。

尽管范仲淹满怀报国热忱,但连年驻守边塞的他也免不了对故土的眷恋,再加上他年事已高却不知归期,这种乡愁便更显得沉重了。这年秋天,五十四岁的范仲淹遥望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生出无尽感慨。他夜不能眠,便挑灯填了几首《渔家傲》,寄给在京城的欧阳修,开头都是“塞下秋来”,现流传下来的却只有一首。

这首名作很快就传到了朝廷,欧阳修便经常开玩笑说他这首词为“穷塞主之词”,意思是说,只有在那穷苦蛮荒的边疆才具有这不寻常的感触,才能写出这么苍凉、悲壮的作品。范仲淹那豪迈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故乡之思在这首词中可以说是尽显无遗了。【诵 读】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词写边塞荒寒,将士劳苦,流露出年老无功、忧患边防又体恤士兵的复杂心情。【博闻馆】范仲淹:以身作则的典范范仲淹非常注重个人的自我修养和完善,他的名作《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他追求品德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也是他一生言行最精炼的总结。他官居要职,一直身体力行,严于律己,政绩显赫。范仲淹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他们的典范性人物。有一个事例可以说明以范仲淹为代表的群臣在当时的影响力。苏轼在他的《范文正公文集叙》中回忆道:自己刚入学时,听到老师在诵读《庆历圣德诗》,他就在一旁也跟着默记诵读。他问老师:“诗歌中赞扬的都是什么人呀?”老师答:“小孩子知道什么呀,别瞎问了。”苏轼说:“如果这些都是天人,我就不敢问了;如果是普通人,我可以学习啊。”老师非常赞赏苏轼的言行,于是将庆历年间大位于山东邹平的范仲淹塑像,臣的事迹详细告诉了苏轼,并且说:“韩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范仲淹追求品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德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杰。”所以,苏轼从小就以他们为榜样。

《望海潮》引来十万金兵

永跟孙何是朋友,但两人的境遇却大不一样,孙何当时是威柳风八面的杭州太守,而柳永只是一名能写歌词的潦倒作家。

这一天,柳永去找孙何,结果因为穿着太过寒酸被孙何的门卫拦住。

柳永很是尴尬,反复对门卫说:“麻烦你帮我通报太守一声,就说故友来访。”

门卫却半点也不将他放在眼里,甚至冷笑一声说:“来我们这儿说要见太守大人的故友多了去了,我可从没见过你。再说了,太守大人这时候没空见客,你还是请回吧!”

柳永又气又急,想当年自己跟孙太守可是哥们,若论文学水平,自己也并不比孙何逊色呀,而现在就是想见他一面都要被门卫奚落,越是回想越是生气。

忽然柳永灵机一动,那孙何爱好文艺,又听说礼贤下士。今天自己被拦着不让进也是因为那些下人不给通报。要是自己写出一首好词想办法让孙何看到,他一定会很高兴接待我的。

想到这里,柳永便立刻磨墨铺纸,行动起来。没多大会儿,一首带有豪迈气概而且颇具歌功颂德意味的《望海潮》便写好了。

写好了词,柳永就去找他的老朋友—一个有名的歌女帮忙,他真诚地说:“我想拜访太守大人却苦于没有门路,现在只能依靠您美妙的歌喉了。您只要把我写的这首词唱给他听,便可以了。”

这歌女平时没少唱柳永写的词,便爽快地答应了。果然,没多久孙何摆宴,邀请这位歌女到府上唱歌表演,歌女就借着这个机会,在宴会上婉转悠扬地唱起了柳永这首词。

孙何一听,果然很高兴,问道:“这么好的歌词是谁写的?”

歌女回答说:“是柳永。”

孙何于是马上叫人邀请柳永参加宴会,席间更是对他赞赏有加。

柳永成功见到了故友,可是事情却并没有到此结束。

由于孙何的赞叹、传颂,柳永这首词作很快传遍全国,甚至还传到了金国。

金主完颜亮读到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句时,心中极为羡慕这天然的美景,他感叹道:“如果有朝一日我也能拥有这人间难得的风物,该多么美好啊!”

这想法令他坐不住了,于是,他竟然率领大军南下,一路进攻北宋来了。【诵 读】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首词歌咏杭州的繁华和西湖的美丽,可以归结为三个字:钱塘好。【博闻馆】柳永这个人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qí)卿,因排行第七,世人又称柳七,曾做官屯田员外郎,世人又称他为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思之情。他词风婉约,词作很多,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他的词作也流传极广,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柳永纪念馆”门前的柳永铜像,单手持书,仪态潇洒安详,旁边巨石刻有柳永墓冢介绍。这是2004年9月福建武夷山纪念馆新馆落成时,从镇江北固山移到此处的。

柳永“奉旨填词”

永这人天性潇洒,才情高妙,但可惜他的考试运气不怎么柳好。

第一回落榜后他尚且淡定,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意思是,功名利禄的事怎么能是人决定的,时时保持高远的志向才能有所成就。

然而,连续几次科举考试都没有及第的柳永还是怒了,激愤之下作了一首《鹤冲天》词。

这首词抒发他在科举考试失败后的牢骚,并且自诩(xǔ)“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宣扬要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态度游戏人生,借此嘲弄科举考试。“柳永纪念馆”的主要展馆。上悬刻有“一代词宗”四个大字的匾额,标明了柳永在中国词学史上的地位。

本来,柳永写这首词不过是发发牢骚,说我没考上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会被社会承认,做一个不穿官服的官。要那些浮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喝酒唱歌。

在当时,词是配上音乐来歌唱的,柳永的这首词被配上优美的旋律,很快流行起来,最后竟传到了宫里。

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听到了,自然十分恼火。

柳永虽然连续落第,但他也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热衷功名,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所以三年后,他又参加了科举考试。

这回柳永终于以出众的才华通过了考试,但不得不说,他的运气实在不佳。

宋仁宗皇帝圈点放榜时,看到柳三变(柳永原名柳三变)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问随从:“这个柳三变莫非就是填词的那个柳三变?”

随从答:“是。”

宋仁宗皇帝当即就皱了眉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既然如此,还参加科举考试做什么。”于是皇帝就把他的名字勾掉了,并在旁边批道:且去填词。

皇帝这么轻轻一笔,就把柳永推到市民堆去写他的歌词了,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这是奉旨填词。”

从此他常常流连在歌馆茶楼、市井巷陌,他的文学才华与那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直到后来,他改名为永,才做了一个卑微的小官。也正是仕途的失意成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独特的“俚俗词派”。【诵 读】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真切细致地表达了柳永科举考试失利之后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博闻馆】白衣卿相白衣,平民的服装,指平民;卿和相都指高官。唐朝时皇帝为了对抗门阀(指封建社会中的世代贵显之家),开始大规模采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由此产生进士,由进士对抗门阀出身的官员。到了宋代,科举官员大量出现,他们取代门阀官员成为了官员的主流,于是出现所谓养“读书种子”的说法。如果某位平民出身的文人作出一首诗词,名动天下,那么他就可以在官员的大型宴会上光明正大地作为嘉宾出席,并且在当时,这种人不但不会让主人觉得丢脸,反而会让主人非常有面子。这种无官阶且出席官员宴会的人就被称为白衣卿相。

《雨霖铃》叹惋失意人生

古文人几乎都是把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视为自己的人生理自想,并且也将其看作体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手段。柳永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少年时的叛逆让柳永错过大好时机,最后才华横溢的他丢掉了原本唾手可得的功名,只落得了一个“奉旨填词”的名号。受此打击的柳永,从此自称“白衣卿相”,更加无所顾忌地混迹于酒楼之中,与歌女和乐工为友。

有人说,对于风流浪漫、放荡不羁的柳永来说,这不正合了他的意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细读柳永这一时期的词作,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柳永因失望而对官场心生厌恶,对歌女们也充满同情,但他也常常表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在他内心深处,还是未曾抛却对科举、对功名的执著追求。这种矛盾心理让他十分苦闷,因而常发些牢骚之语。

柳永曾写下一首离别词,成为了后世争相传诵的绝唱,这首词便是《雨霖铃》。

这首词中的离别之痛是显而易见的,但更深处却包含着柳永当时仕途失意、前途渺茫的苦闷。

五十一岁时,柳永终于考取了进士,也算是实现了毕生的愿望,然而此时他早已老迈。柳永十分关心下层百姓的生存状态,他去福建的盐场,目睹那些盐民们赤脚挑盐,盐性碱毒使他们趾枯足烂,血流淋漓,于是便作了一篇《煮海歌》,对当时以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柳永一生只当了短短两年的官,然而他的姓名却被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可见他在为官治世上的天赋。然而命运多舛(chuǎn)的他却没能将这种天赋更好地发挥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的时候也一贫如洗。相传,他的歌女姐妹们最后集资将他安葬,死后无亲族祭奠,但出殡之时,东京满城歌女都来送葬,半城缟(gǎo)素,一片哀声。于是便留下了一段“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此后每年清明节,歌女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柳永纪念馆”内的雕像,名为柳永与歌女,取自《雨霖铃》的上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诵 读】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一首感伤离别的词,是柳永最负盛名的作品。【博闻馆】长亭送别柳永《雨霖铃》中有一句“对长亭晚”,这里的“长亭”究竟指什么呢?其实,长亭就是古代人送别的地方。古代道路约隔十里设一个长亭,五里设一个短亭,供旅途上的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就成了送别地的代名词。古今很多诗词中都会提到“长亭”,李白在《菩萨蛮》里写道:“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的《送别》说:“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可以看出,文学作品中“长亭”的意义已经固定下来了,只要一提“长亭”,大家就能立刻想到送别的场景。除了“长亭”以外,古代诗歌里的“劳劳亭”“谢亭”等也都是送别地的代名词。“谢亭”,又称谢公亭,在今天安徽宣城的北面,是南朝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曾经写过一首叫做《谢公亭》的诗,其中有两句:“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我们在读古代诗词时,只要看到这类的字眼,就很容易理解作者的感情了。

“张三中”改名“张三影”

先这一天心情不太好,好友请他到府上小聚,也被他以病由张推托,自己在家里听歌喝闷酒。结果却举杯浇愁愁更愁,于是闷闷地睡了一觉。

起来后酒是醒了,但闲愁却还闷在心里无处消散,他感伤消逝的流年,想着迢迢往事,心中更是伤感不已。外面起风了,张先想,这样的风,明天又会吹得落花满院了吧。

第二天有友来访,张先总算一扫之前的愁绪,跟好友把酒言欢,十分愉快。并将新作的词拿给友人看,正是一首《天仙子》。

友人大赞:“你这词写得好,下字精美,意境高妙。”

张先被友人称赞,当然十分高兴。

友人见他高兴,就问他说:“你知不知道你有个绰号叫做‘张三中’?”

张先觉得奇怪:“这绰号是怎么来的?”

友人笑着说:“你那《行香子》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句子,可不就是‘三中’么?”《行香子》也是张先较为满意的作品,但对这个绰号他却不是很满意,于是想了想,问友人:“‘三中’还凑合,但是为什么不叫我‘张三影’?”

友人不解张先的意思,问他:“这怎么讲?”

张先颇有些得意地说:“‘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这三句可是我平生最得意的作品,你觉得如何?”

友人笑着拍手赞叹。

于是“张三影”的名号就这么叫出去了。

其实,如果再加上《青门引》中的“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木兰花》中的“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三影简直可以改称“张五影”了。【诵 读】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伤春惜春的感情。【博闻馆】“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三影”之中,这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最为有名,当时的名人宋祁就直呼张先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据记载,在这首词的诞生地今浙江嘉兴,有一个亭子名叫“花月亭”,又名“来月亭”,取的就是“云破月来花弄影”的意思。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别具慧眼,撇开人人赞赏的“影”字,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的确,这个表示动作的“弄”字一出,不仅使花和影顿时有了动感和生机,也和前面的“破”字呼应,使云和月也充满了光彩。也正是因为这一句的强大影响力,才奠定了这首词的地位。

晏殊、王琪对句《浣溪沙》

殊是北宋前期的词作家,年少时被誉为“神童”。有一回晏殊晏途经扬州,住在大明寺内,见寺内的墙上有许多题诗,很感兴趣,便叫侍从将墙上的题诗念给他听,但不准侍从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等他自己体会了诗意后再说。

直到侍从读了一首诗: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名。仪凤终陈迹,鸣蛙只沸声。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

晏殊听到这里直叫好,连忙问侍从:“这是哪位写的?”

侍从回答说:“写诗的人是江都县尉王琪。”

晏殊喜上眉头,连忙让侍从去请王琪。王琪来到后,依礼拜见了晏殊。晏殊请王琪吃饭,席间两人十分投缘,聊得很开心。

王琪博古通今,才气过人,晏殊十分欣喜。饭后,两人一块儿到后花园去散步。正是晚春时节,满地都是落花。微风吹过,花瓣随风起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一下子触动了自己的心事,忍不住向王琪请教:“王先生,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的下句,今还请王先生指教。”

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于是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是晏殊在花园饮酒时,看到满地落花,留恋春景又无法挽留,一时感伤作的一句词,只是好几年苦思冥想,他也没有想出下一句来。见王琪确实才学过人,便谦虚地请教起来。

王琪听了,想了一下就说:“‘似曾相识燕归来’,大人觉得可好?”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曾见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王先生这下句实在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而且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和谐好听,晏殊非常喜欢。

晏殊当即叫来侍从,取来文房四宝,将这副联语用在了新作《浣溪沙》里。

王琪拍手叫绝,直赞道:“这首词鲜明生动,精炼浑成,定能万口流传。”

后来,晏殊爱慕王琪诗才,请他当自己的幕僚,王琪敬佩晏殊谦和惜才,于是欣然应允。【诵 读】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首词借眼前景物抒发了春天将逝去的感伤,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博闻馆】“宰相词人”甲天下晏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晏殊从小聪明好学,五岁能作诗,有“神童”之称。十四岁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才华横溢,受到宋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北宋仁宗时,他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邀请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应天府书院,又称“睢(suī)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商丘。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到庆历三年,他官居宰相,又与范仲淹一起,倡导教学改革,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王安石等均出自他的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经他栽培、引荐,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宰相;富弼是晏殊的女婿,但晏殊举贤不避亲,后来富弼也官拜宰相。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而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善于赋予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宰相词人”之称。

杜安世改写《蝶恋花》

传与晏殊同时代有个人叫杜安世,做官做到郎中,算是个有相身份的人。这个人文采一般,但又把自己看得很高,而对别人呢,是这也看不起,那也瞧不上,挑剔得很。

有一天参加宴会,大家饮酒赏歌,十分快乐。席间主人家有一位美丽的歌女弹唱起晏殊的《蝶恋花》,缠绵婉转,声音也如同珠玉落在银盘上一样动听。听得席间的人如痴如醉,喝彩声一片。

唯独杜安世却一脸不屑的样子。

刚开始没人注意,他急了,直接发出“嗤”的一声嘲笑,果然惹人注目。

身边的人见到就好奇地问他:“大家都说词好唱得也妙,杜兄你不这样认为吗?”

杜安世大声道:“我觉得这首词写得不怎么样啊!”

众人都被他高声吸引,看他语气这么狂妄,顿时都来了兴趣,纷纷说道:“杜兄可以再多讲评一下。”

杜安世一看有了这么多听众,越发得意洋洋,他煞有介事地说:“其实这首词意思还算可以,就是用词太啰嗦。”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摇头,也有人忍不住掩口而笑。有人又问:“怎么说?”

杜安世自信地站了起来,走到人群中间,见众人都被他吸引,这才胸有成竹地说道:“第一句,说草木和人的感受相通,说菊花也好,兰花也好,选择一样就好了,为什么要画蛇添足说菊花带雾,又讲兰花如同哭泣呢?”“‘罗幕轻寒’和‘燕子双飞去’,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又怎么会一直照着门户呢?”“彩笺与尺素都指书信,何必又重复?书信无法寄,想必是不知道对方地址在哪里,不然就算山高水阔,又怎么会不知寄往何处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他说这些话,乍一听还有些道理,他说完后,倒也引得一些人的点头肯定。杜安世正得意,这时有人提议道:“既然杜兄如此高见,不如改写一首,也让我们大家开开眼界,知道什么叫做好词!”

杜安世听了略一沉吟,随即叫人备了笔墨,当场挥毫泼墨,将这一首《蝶恋花》改成《端正好》:槛菊愁烟沾秋露。天微冷、双燕辞去。月明空照别离苦,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凋寒树,凭栏望,迢遥长路。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

杜安世写完后,把笔一扔,摆出潇洒的姿态,等着大家夸赞,谁知道等来的却是哄堂大笑。有的人还顾及他几分面子,只是掩口而笑,而有些人就不那么客气,笑得前仰后合。

有一个精通诗词的文人,不客气地说道:“两首词一读就能分出高低好坏。一首晶光焕发,奇彩四射。一首干瘪粗陋,暗淡无光!”

杜安世顿时羞愧得红了脸,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诗词讲求用词、意境、格局,如果单是平铺直叙,就谈不上是一首好的诗词。【诵 读】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是一首伤离怀远的词,境界高远。【博闻馆】王国维谈人生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三句都出自宋朝著名词作者的名词句。第一境即晏殊《蝶恋花》里的词句,第二境则来自柳永的《凤栖梧》,第三境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要博览;第二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说“学而不思则罔”。学和思结合,才能有所得,冥思苦想,外显出来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才能达到第三个阶段的顿悟、通透,也就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红杏尚书“春意闹”

个大雪天的晚上,宋祁(qí)秉烛办公,左右燃着温暖的炭火,一身边侍妾环列。

墨磨好了,宋祁正要下笔,忽然问身边的侍妾:“你们都曾在别人家呆过,见过像我这样清雅脱俗的主人吗?”

侍妾哄他高兴,都说:“确实没有见过。”

宋祁又问其中一个侍妾:“你以前伺候的太尉遇到这种天气时都做些什么呢?”

那女子恭维地回答道:“前主人太尉只是拥着火炉欣赏歌舞,或者看杂剧取乐,要不然就喝一场大醉,哪里比得上学士阁下。”

谁知宋祁却点点头说:“这样也不坏啊。”

于是他搁下笔,找了歌女,饮酒欢歌。

宋祁喜欢华服锦衣,喜欢呼朋引伴。上元佳节的时候,宋祁邀请众人饮酒欢宴,这事儿不知怎么就传到了他哥哥大宋耳朵里,大宋生气地责问他:“你还记不记得某一年的上元夜,你和我吃咸菜煮干饭的事情?”

宋祁笑着说:“那么我们当年吃咸菜煮干饭是为了什么呢?”

没多久,宋祁的新词《木兰花》便传遍了大街小巷。

大宋听到后,很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友人就劝他说:“小宋的思想境界自然不够高明,不过能够坦然说出来,却也是一种洒脱的诚实。”

这词也传到了张先的耳朵里,张先大赞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实在用得好。整首词缠绵而不轻薄,造句华美而不浮艳,又含蓄地暗示出作者的洒脱风流,的确是好词。”

宋祁听闻后,专程去拜访张先。那时候张先任都官郎中,每天上门拜访的人很多,张先不厌其烦,经常想办法躲避,因此宋祁便吃了个闭门羹。

宋祁的随从是个机灵的小子,他对张先的门人说:“我们尚书想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张先的绰号),麻烦你给通传一下。”

张先听门人回话后,问道:“莫非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门人答:“正是。”

张先喜出望外,亲自出去相迎。

两人相见,谈笑甚欢。而“红杏尚书”的名号,就这样不胫而走。【诵 读】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词写大好春光应及时享受,也有惜春之意。【博闻馆】“小宋”的辉煌历史据记载,宋祁和哥哥宋庠(xiáng)二人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宋祁中了状元(第一名),宋庠为探花(第三名),但当时的太后不同意,认为弟弟的名次不能在哥哥前面,就将哥哥宋庠定为状元,而把弟弟宋祁定为第十名。世人称誉兄弟俩为“双状元”,分别称为“大宋”和“小宋”。小宋这个人,颇有点才学,也特别喜爱卖弄学问,他常常放着浅易的说法不用,专用一些生僻难读的字写文章。欧阳修是主张诗文革新的人,一直想劝劝他,还怕伤了他的面子。于是故意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写上一段似通非通的话:“宵寐非祯,札阀洪休。”宋祁来拜世人称誉兄弟俩“双状元”,为访,一下就解出了这八个字的本意,说道:此而建“双状元塔”,坐落在河“这不就是‘夜梦不祥,题门大吉’吗?何必南民权双塔乡。写得这样深奥难懂呢?”欧阳修听了哈哈大笑,说:“我这不是学您在《李靖传》里‘震霆无暇掩聪’之类的句子,显示自己颇有学问吗?可是这样写,有几个人能看懂呢?”宋祁明白他是在讽喻自己,从此文风也逐渐变得浅易起来了。

宋仁宗成全有情人

祁两兄弟的书都读得很好,从开封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两宋人都金榜题名。宋祁考得尤其好,考了第一名,也就是状元。只是当时的皇太后好事,认为弟弟不应该排名在哥哥前面,乱了辈分,于是把他哥哥宋庠弄到第一的位置上,把他硬扯到第十名。

这事儿传出去,宋祁就成了名人,成了名人,自然认识他的人就很多。走在街上,随时都有被各类粉丝盯上的可能。不过,他的运气特别好。

有一天,宋祁走在路上,突然,身边开过一列豪华皇家车队。不知道是哪一辆车中的美女掀开了窗帘一角,那美女偷眼向外一瞧,竟然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小宋,惊喜交加之下居然大叫一声:“小宋!”

那声音清清楚楚地传到小宋耳朵中。当晚,小宋躺在床上,想到白天窗帘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回味着那甜美的一声“小宋”,彻夜难眠,填了一首《鹧鸪天》。

这首词迅速进入流行词曲行列,可以说国都上下到处传唱。最后传到皇上耳朵里。

虽然小宋对那女子一见钟情,但他清楚地知道那是绝无希望绝无可能的,所以,只好写下这首词聊以抒情,谁料现在仁宗皇帝不但知道了此事,还召他进宫。

仁宗皇帝不动声色地将这件事说给小宋听,小宋吓得魂飞天外,对皇上不敬,这罪过也太大了吧,就算不死,这辈子也别想当官了。可怜的小宋如坐针毡(zhān),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摆了。

皇上看着他这副滑稽的窘迫相,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笑:“只要我为你做主,蓬山想远也远不了。”

原来,皇帝听到这首词后,就派手下人广泛调查,紧要关头,那宫女勇敢站出来承认了。

然后,皇上就大方地将那位宫人赐给了宋祁。小宋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结局。本来以为是痴人说梦,谁知眼见要惹上飞来横祸,最后居然是喜从天降。

当晚,小宋就把那美丽的宫女领回家了。【诵 读】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这首词写对意中人的思念。【博闻馆】古代的追星族“看杀卫玠”宋祁的故事里说到宫女看到宋祁的反应,会让人想到现代人追星的狂热。其实,自古以来就有偶像和粉丝的故事不断上演。最有名的莫过于魏晋时代“看杀卫玠(jiè)”的故事了。卫玠出身于名门世家,当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出落得秀美动人。按照魏晋人的审美标准,卫玠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美男子。《世说新语》中说卫玠是“风神秀逸、身体羸弱”。卫玠小时候坐车走在街上,看见的人都感叹这孩子真是个“璧人”,呼朋唤友前来观看。成人以后,更是饱受夸奖,有人说他像玉一样圆润,又有人说跟他走在一起,仿佛身边有一颗明珠。光是俊美,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偶像明星。晋朝人还喜欢凑在一起聊天,所以晋朝的偶像一定要会夸夸其谈。卫玠很会聊天,说得非常动听,但他的身体非常虚弱,话说多了都能病倒。母亲为他的身体担忧,不许他和人随意聊天。只有碰到特别隆重的日子,他才破例发言,听众无不欢喜赞叹。卫玠的美不仅能征服女子,就连男人看了也怦然心动。某年卫玠与母亲去舅舅家串门,这位平日里自负风度翩翩的骠骑将军,见到素未谋面的外甥竟然呆了,哆嗦着说:珠玉在侧,使我形秽!意思是看见卫玠就好像看到身边有明珠美玉一样,使我自惭形秽。后来这些话传开了,卫玠就多了个名字——“玉润”。后来,因为卫玠长得极其漂亮,名气又大,所以“观者如堵墙”,大有狗仔队围攻的架式。由于不堪劳累围观,卫玠竟病而致死。

欧阳修即兴写好词

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北宋诗人王安石、曾欧巩、苏洵、苏轼、苏辙都是得到了他的推荐和指导而进入文坛的。欧阳修不仅乐于举拔后进,而且积极倡导诗文革新并取得显著成绩。他在北宋文坛的地位类似于唐代的韩愈,士人学子都尊称他为老师,声望颇高。关于欧阳修在作词领域的成就,背后有这样一个轶(yì)事。

欧阳修中进士后,第二年任“西京推官”,结识了一个歌女。一天,欧阳修正和歌女约会,突然得到通报,说钱惟演要欧阳修前往赴宴。钱惟演那时任“西京留守”,是欧阳修的上司,上司宴请怎能不去呢?可是紧赶慢赶,欧阳修和歌女还是迟到了。在钱家后园,钱惟演、梅尧臣、尹洙等人都在等欧阳修,对他的迟到非常生气。面对钱惟演的质问,歌女解围,说自己在凉堂避暑失落金钗,欧阳修帮助寻找所以才迟到了。钱惟演心知二人约会导致迟到,也不点破,只是说道:“失落金钗,心急寻找,合乎情理。这样吧,如果欧阳修为此事能赋词一首,我可以赔偿你这只金钗。”

钱惟演早就听闻欧阳修文采斐(fěi)然,命欧阳修作词,一是为他的迟到找个台阶下,二是作词助酒宴之兴,更重要的是当面考验他的文采。欧阳修略一沉吟,即吟诵出《临江仙》一词。

在座众人皆为他的文思敏捷和华美文采所折服,不禁击节赞叹。钱惟演十分高兴,当即命歌女斟满酒拜谢欧阳修,然后下令赔偿歌女一枚金钗。

欧阳修的这一首词,既为自己解了围,又向上司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可谓是“一箭双雕”。他的这首词到底好在哪里呢?词写夏日黄昏,阵雨过后至月亮升起时的景象。上片着重写景:黄昏雷雨,小楼断虹,究竟是什么让倚栏女子从黄昏一直等到“月华生”呢?其中女子的绵长思念和等待,借时光的流转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浮想联翩。下片以动写静,画栋之下,帘幕低垂,美人已从等待陷入沉睡,枕边金钗滑落却浑然不知。词作意境优美有韵致,情思与景象融合得十分完美。虽是一时即兴之作,却有如此高的艺术造诣,后世诗词选刊多将此作选入,并多有好评。【诵 读】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这首词写了夏天傍晚阵雨过后的景色。【博闻馆】“唐宋八大家”与“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的创作成绩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出类拔萃。欧阳修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又和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北宋的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诗、词、散文均出类拔萃

欧公柳与薛公柳

元1048年,扬州城来了一位新太守,他就是文坛泰斗欧阳公修。

欧阳修被贬到扬州后,由于他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并且常常与民同乐,深受很多人的爱戴。

这一年,欧阳太守让人在城外高冈上修起了一座平山堂,每天忙完公务之后,便邀请知己前来相聚,把酒言欢,唱诗赋词,场景非常风雅。平山堂号称淮南第一楼,登高一望,周围景色尽收眼底。平山堂落成后,欧阳太守在堂外亲手种了一棵柳树,起名“欧公柳”。后来,欧阳修填了一首《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词,表达自己对扬州的感情。

其中有两句:“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平山堂”对联:隔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欧公柳”的名号因此而流传。

据说有一次,欧公柳作了一篇文章,他翻来覆去地看,很是喜欢,便叫衙役将这首词张贴到各个城门口。

衙役很是不解,便问道:“大人,为什么您写的文章要贴到城门去呢?”

欧公柳笑着道:“这样的话,路过的人看见了,觉得有什么不足不好的,就可以修改得更好啊。”

他对文章精益求精的态度令衙役肃然起敬。

没多久,果然有人来到衙门,却是个农夫。

他一进来就说:“大人,我觉得您的文章有些问题。”

衙役一看是个农夫,不由喝道:“你一个种田的,看得懂大人的文章吗?不要在这里信口开河,赶紧走吧。”

欧公柳却连忙拦住要去赶人的衙役,将农夫迎到座位上,又叫人泡了好茶,言语很是和气谦虚地请教:“你觉得我的文章哪里有问题呢?”

农夫开始还有些拘谨后怕,见欧公柳果真如传闻所言平易近人,慢慢地也就不紧张了,鼓起勇气指出了他认为有问题的地方。

欧公柳一听,果然就如农夫所言,又向农夫请教要怎么修改。修改好的文章果然比之前的更为通顺流畅,读起来也更琅琅上口。欧公柳十分高兴,挽留农夫一起吃饭,席间得知农夫原来是落第的进士。

欧公柳看出他的谈吐才华都是上乘,于是便鼓励他明年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并且立刻写信给朝中好友,积极为朝廷招贤纳士。

后来欧公柳因为眼病愈发严重,在扬州上任没多久就被调离了。

欧公柳离开扬州时提拔了他手下的薛嗣(sì)昌继任扬州太守,这个薛嗣昌见欧公柳的名号响遍扬州,受人敬仰,很是羡慕与嫉妒。于是他也学欧公柳在平山堂的对面移栽了一棵大柳树,并洋洋得意地命名为“薛公柳”。

扬州城的百姓听说后,都对此不屑一顾,说道:“他也配与欧公柳相提并论?”

可见他在扬州城内并不被百姓们待见。

后来薛嗣昌一调离扬州,百姓就自发组织起来,将薛嗣昌的柳树砍掉了。【诵 读】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这首词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从被送者写到送者,有豪放之情。【博闻馆】醉翁亭醉翁亭是安徽著名古迹之一,坐落于安徽滁州西南琅琊山麓(lù),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琅琊山山壁,飞檐凌空而起,像鸟儿展翅高飞。唐宋著名文士如韦应物、李绅、欧阳修、辛弃疾等,相继出守滁州,修筑城池楼馆,开发山川名胜,传下众多名篇佳句。醉翁亭紧靠峻峭的琅琊山山壁,飞檐凌空而起,像鸟儿展翅高飞。宋代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地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为此特别作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每次都是喝一点就醉了,加上他年事已高,就称自己为“醉翁”,这就是“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王安石百变写成《桂枝香》

起王安石,不能不提的一个人就是苏轼。这两个同一时代的说文学家、政治家之间有着复杂的恩怨,一直为后世的人们述说。江西抚州的王安石纪念馆

嘉祐六年(1061),苏轼参加制举,王安石恰好出任考官。苏轼在制策中全面提出了自己对朝政的看法,而其中许多观点正好与王安石向宋仁宗所上的万言书截然相反。当其他考官都大赞苏轼的文采之时,王安石却斥责苏轼之文“全类战国文章”,话中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方面,苏轼对王安石的一些行为也颇为不满,曾经在一篇祭文中公开予以讽刺。熙宁二年(1069),苏轼上书皇上,认为贡举之法不应当轻易改动,宋神宗非常重视,当天就予以接见,并且想让苏轼修订中书条例。王安石却在旁竭力阻拦,并力荐别人来代替苏轼。同年,苏轼为国子监举人考官,出的考题是历史上君主独断或兴或亡之事,王安石认为这是在影射自己变法的事,也大为不悦。

此后一年,王安石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然而,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了一些比较保守的大臣们的反对,朝廷开始了一场新党、旧党之争。

苏轼一踏入仕途就陷入了这场新旧党争。当时,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势力正处于上升的态势,但苏轼本人的政治观念与新法南辕北辙,他的学术思想也与新学格格不入,再加上他的父亲和弟弟、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乎无一不是站在旧党一边的,因此苏轼可以说注定要成为新党的政敌,也势必要与王安石发生冲突。

尽管王安石和苏轼在政治上势不两立,但王安石却绝非奸佞(nìng)小人。王安石为了推行自己的新政而排斥反对派也情有可原,而且他也仅仅是将其降职或外放,从不网罗罪名陷害对手,也从未企图将对方置于死地。更让人感叹的是,后来“乌台诗案”发生,苏轼被陷害入狱,已经辞官的王安石还挺身而出上书皇帝,营救政敌苏轼,直言“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要知道,苏轼正是因为抨击新政而遭祸,王安石却能摒弃私见主持公道,实在难能可贵。更何况,当时不但苏轼本人已经屈打成招,就连他自己的许多亲朋好友都噤若寒蝉,无人敢为苏轼说一句话,而此时的王安石,已经是一个被皇帝和百官厌弃的人,他受尽攻击,遍体鳞伤,又痛失爱子家破人亡,一人孤独在家独守贫寒,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冒险为苏轼申冤,其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其实,王安石和苏轼的矛盾也仅仅是在政治上。在文学上,他们却能够互相欣赏。苏轼对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赞赏,曾称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中写得最好的。苏轼还曾在王安石落难之后写诗给他,说“从公已觉十年迟”,表示出自己真诚的景仰。而且苏轼在代宋哲宗所拟的敕书中,也高度评价自己的这位政敌,说正因为天意要托付“非常之大事”,才产生王安石这样的稀世之才。

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词,名为《桂枝香》。

当时以金陵怀古为题材,用《桂枝香》词调来写的词家有三十多位,只有王安石写得妙到绝顶。苏轼看了后,赞叹说:“这位老先生真是野狐精变的啊!”

王安石是历史上唯一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他质朴、节俭、博学、多才,其高洁品行令自己的政敌都钦佩不已,在当时士大夫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的榜样。【诵 读】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居江陵后借景怀古的作品。【博闻馆】后庭花——亡国之音王安石在这首《桂枝香》中愤恨地感叹:“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究竟后庭遗曲是什么,为什么会让王安石如此愤怒呢?其实,这个典故是出自南北朝时期一首名叫《玉树后庭花》的曲子。“后庭花”本是一种花的名字,这种花生长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后庭花花朵有红白两色,其中开白花的,盛开之时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乐府民歌中有一种情歌的调子就是以这种花为曲名的,名叫《后庭花》,或者《玉树后庭花》。后来南北朝时陈朝最后的皇帝陈后主陈叔宝为这首曲填上了新词。要知道,陈叔宝穷奢极欲,是一个典型的昏君。当时,北方强大的隋朝随时准备渡长江南下,陈国这个江南小王朝已经面临着灭顶之灾,可是陈后主却整天与宠妾饮酒嬉戏,作诗唱和。陈后主的好日子也就像这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前后不足七年,隋兵就攻入了陈朝都城建康(今南京),俘虏了陈后主,后来他病死于洛阳。自此以后,《玉树后庭花》就被称为“亡国之音”,被视为一种不祥之兆。后来,唐朝末年的杜牧作了一首《泊秦淮》,也提到了这首亡国之曲:“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千古豪杰苏东坡

轼(号东坡居士)的一生可谓十分坎坷,他自幼受儒家思想熏苏陶,发奋读书,立志为国效力。他年纪轻轻就进入官场,本该一展宏图,却因为坚持己见、刚正不阿,得罪了敌对政治势力,因此受到排挤和陷害。元丰二年,他因为著名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差点冤死狱中,后来侥幸逃过这一劫。出狱后,他被贬官到偏远的黄州,担任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闲职。

历史上被贬官的文人有很多,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挫折都会悲不自胜,整日伤心抑郁,甚至悲观厌世。但苏轼却与常人不同,他虽也心中苦闷,但更善于用豁达的态度直面苦难,借优美的山水来排遣心中的抑郁。

黄州虽然是个贫瘠的小地方,但苏轼凭着诗人敏锐的感受力以及本地的风光和美酒,也过上了诗意、快活的日子。他在这里交了一群朋友,大家都和他一样自由,一样口袋空空却悠闲自得。在这段岁月里,他写下不少风趣幽默的小品文。例如他的一个朋友,名叫李岩,十分贪睡,午饭后苏轼和朋友们都在下棋,只有李岩躺在椅子上呼呼大睡。每隔几盘,他就醒来说:“我睡了一回合。你们下了几盘啦?”苏轼在文章里戏说,李岩是一个人在玩四脚的棋盘(指床,这是嘲笑李岩只知伸开四肢睡觉)和一枚黑子(指李岩自己,嘲笑他闭眼大睡,眼前一片黑)的游戏呢。

黄州有个地方叫赤壁,苏轼也常与朋友在赤壁下泛舟夜游,饮酒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