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会——如何抓住成功的机会变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5 14:44:21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茹 王晓茵

出版社:环境科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把握机会——如何抓住成功的机会变化

把握机会——如何抓住成功的机会变化试读:

前言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美国著名成功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只要你想成功,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美国著名潜能学权威安东尼·罗宾斯说:“成功总是伴随那些有自我成功意识的人!”

其实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连敢想、敢做和敢干的心理准备都没有,那还谈何成功呢?

成功是一种无限的高度,成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可是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他们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心里面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人生要不要获得跳跃?能不能跳过人生的高度?人生能有多大的成功?人生能否实现自我超越?这一切问题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而只要看看一开始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在人生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障碍,但只要有智慧相伴,我们就可以从人生的谷地走出,攀援到人生的峰顶。我们等待成功的到来,这种成功是伴随智慧的人生记录,而每个人的智慧汇成了成功追求过程中最精彩的篇章和最动人的驿站。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需要有懂得成功智慧的热切,需要有重视成功智慧的心智,需要有开启成功智慧的行为。智慧不在我们成功旅程的终点,也不在寒不可及的高处,它就自然贮存在你的心灵,静静地等待你的开启。

为了掌握开启心智的金钥匙,实现成功的财智人生,我们根据当今成功励志的热点思潮,编撰了这套《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丛书,包括《激励成长》、《策划人生》、《励志生存》、《超越自我》、《打造心态》、《开拓潜力》、《展现人格》、《营造素质》、《健全习惯》、《构筑目标》、《致力行动》、《探寻捷径》、《把握机会》、《打破常规》、《强势竞争》、《有效执行》、《挑战挫折》、《坚定信心》、《创新思维》、《凝聚人脉》、《超然沟通》、《减压心理》、《胜出职场》、《拓展工作》、《积累财富》、《奠定资本》、《开创事业》、《赢取成功》、《实现卓越》、《尊享生活》,共计30册。

整套书系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Ⅰ 具备过硬的素质怎样把握机会

正确选择机会无疑是人生中一大难题,而这一问题却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懂得如何选择机会,才能成为捕捉机会的高手。

在谈论如何正确抓住机会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个颇有意思的故事: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捡柴为生,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的价格高于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是可供家人几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个樵夫眼尖,看到山麓有着一大捆布,走进一看,竟然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所背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经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才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另一位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能自己背起麻布,继续前进。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背麻布的樵夫看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走进一看,竟然是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和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来挑黄金。

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反倒劝同伴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能自己挑着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樵夫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起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透湿。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一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子的同伴一起回家去了。

面对机会的来临,人们常有不同的选择方式。有人会单纯地接受;有人保持怀疑的态度,站在一旁观望;有人则顽强得如同骡子一样,固执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变。而不同的选择,当然导致截然迥异有趣的结果。许多成功的契机,在起初未必能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它的雄厚潜力,在起初之际抉择的正确与否,往往便决定了成功和失败的分野。

在人生的每一次关键时刻,审慎地动用你的智慧,做出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你的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随时审视自己选择的角度是否产生偏差,适时给予调整,千万不能象背棉花的樵夫一般,只凭一套哲学,便欲强渡人生所有的关卡。

时刻留意自己所执著的意念,是否与成功的法则相违背。追求成功,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全盘放弃自己的执著而来迁就成功法则。只需要你在意念上做合理的修改,使之切合成功者的经验和建议,即可走出成功的轻松之道。

再次提醒你,放弃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去做正确的选择,每一次正确无误的选择都将指引你永远走在通往成功新境的坦途上。

没有机会的时候,人们期望机会,可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或几个机会同时出现在自己面前时,该怎么办呢?这时,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就成为能否抓住最佳机会的关键所在。因此,懂得选择和放弃机会也是抓住机会的一种。

有些人认为,机会到来了,马上行动,抓在自己手中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是不明智的。因为机会有真假之分,有优劣之别。我们的任务是对机会做出鉴别,并准确的抓住最佳机会。因此,充分权衡和认真选择是不能忽视的环节。

一次正确的选择涉及方方面面,这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还包含了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个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我们只有经过综合运筹,分析利弊,全面衡量,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退也是一种机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走向机会的道路上,有时需要迈开步伐前进,但有时也需要我们退守。

机会意味着进取、扩充、膨胀,机会的方向似乎总是向上、向前和向外。总之,机会容易给人错觉,以为不断扩展,勇往直前才是机会。其实,在适当时候退一下、停一下,暂时变方向为向后、向下或向内,也未尝不是一种机会。

退,要成为机会,是“以退为进”的退。退是为了进,因为前面无路,没有了机会,只能退一下,另找路途,或绕个圈子继续前进。

在军事上,退是一种战术,通常是诈败退却,令敌人骄纵轻敌,陷入预设的陷阱之中。退也是一种战略,己方的军事力不足以和对方抗衡,就避开对方的锋芒,采取忍让的政策,争取机会去壮大实力,等待时机再和对方周旋。

刘邦接受项羽的封赠,退居汉中,秘密练兵,便是善用退的战略。等到实力壮大之后,从陈仓出兵,几经战阵,最后历经五年之久的楚汉相争,终于逼得项羽在乌江自刎身亡,刘邦一统大下,得以建立汉朝。

退,对于刘邦来说,无疑就是一次机会,一次改写他一生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机会。

在官场上,“退”无疑更是人生的智谋。古来今来,有不少真正的权谋家都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在开创伟业,大展宏图,实现夙愿之后,简单地“一退”,避开了不必要的灾祸到来。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越国大将军范蠡在越王勾践身为人奴之时,鼎力效忠,在忍耐了漫长的屈辱之后,越王勾践终于得以东山再起。一举灭掉了吴国,重建越国。

而立下赫赫功劳的范蠡在庆功宴上,却悄悄带着西施。乘一叶扁舟消失了。临走前,他曾托人送过一封信给他的好友文种。信上说“你还记得吴王夫差说过的话吧,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越王这人能容忍敌人的欺负,可不能容有功的大臣。我们只能够同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他共安乐。你现在不走,恐怕将来想走也走不了。”

可惜,文种没有听其劝告,最后被勾践逼死。临死对天长叹,痛悔自己没有听范蠡的话,而落得“烹狗”的结局。

与文种相反,范蠡带着西施和一些财宝珠玉,弃官经商,改名换姓,跑到齐国去了一几年后,即成为百万富翁,后人称其为商圣陶朱公。

范蠡和文种的一退一进,正好说明了“退”的机会含义。范蠡的“退”,为自己创造了更好的机会,而文种的“进”其结果却是死路一条。

在商业竞争中,适时的退加,也是企业营运的重要手段。退是企业家、实业家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保留实力,在形势不明朗时忍耐一会,不急进;在经济不景气,业务作必要的收缩,保证能渡过难关,到经济复苏时,再扩大投资。

所以,退也可以看作是为了抓住更为巨大的机会所作出的必要的准备。

怎样在逆境中保留实力,是企业家的一项挑战。在顺境时,拥有巨额资金,收购这个,买断那个,何等意气风发。顺境中能攻,固然要讲究眼光和魄力,同样地,在逆境中能守,也需讲究眼光和魄力。能攻能守,才称得上是商界的全才。

要攻而获利,需要准确的形势分析,掌握有利时机;要退而保留实力,也要依靠准确的形势分析。

李嘉诚投资房地产,能攻能守,对攻守时机判断准确,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且看他在1982年股市地产陷入低潮之前,怎样评估形势,作出暂退的部署。1982年到1984年,全球经济的景气,对香港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工业衰退,股市暴跌,房地产一落千丈。结果,令投资房地产者蒙受了巨额的损失。

与此相反,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公司则采取稳健政策,暂时退却,结果安然渡过了这次经济危机,这完全依赖李嘉诚对形势的判断独具慧眼。他预见到房地产业面临民办经济衰退和长期利息高涨的压力,1982年将会大幅向下调整,并据此作出了暂时退却的部署。《李嘉诚成功之道》一书这样写道:“他一旦发觉形势不妙,就从1980年开始,一方面尽量减少、甚至停止直接购入地皮;另一方面加速物业发展,尽快出售。”目的是令“各个公司的负债日益减少,现金充足,以应付任何意外的风波”。

李嘉诚在房地产上的这一退,令他在商界“更上一层楼”,这样的退,又怎能不说是一种机会呢?

当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突然陷入了死胡同,百般努力都找不到出路在何处时,最好的方式无疑就是“退”。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退”在某些时候,往往能为我们开创出一片新的天空,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退”能够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机会。

逆境也是一种机会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机会也不总是顺风而来,蕴藏在逆境中的机会永远都是非常巨大的,是足以改变人的一生的,所以,任何时候,对于逆境都应该抱着一种乐观和欢迎的心态。

人生的际遇有两种,一种是顺境,一种是逆境,在顺境中顺流而上,抓牢机会,或许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但面对逆境,许多人却纷纷败在阵下,在逆流中舟沉人亡。

事实上,任何逆境里边都孕育着机会,而且这种机会的潜能和力量都是十分巨大的,那些善于抓住机会的老手,十分乐于在逆境中生存,因为他们知道,逆境将把他们推向又一个更高的起点。

艾柯卡,美国汽车业无与伦比的经营巨子。曾任职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福特公司。由于其卓越的经营才能,使得自己的地位节节高升,直至坐到了福特公司的总裁。

然而,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福特公司的老板——福特二世却出人意料地解除了艾柯卡的职务,原因很简单,因为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声望和地位已经超越了福特二世,所以他担心自己的公司有一大改姓为“艾柯卡”。

此时的艾柯卡可谓是步入了人生的低谷,他坐在不足10平米的小办公室里思绪良久,终于毅然而果断地下了决心,离开福特公司。

在离开福特公司之后,有很多家世界著名企业的头目都曾拜访过艾柯卡,希望他能重新出山,但被艾柯卡婉言谢绝了。因为他心中有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从那里跌倒的,就要从那里爬起来!”

他最终选择了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这不仅因为克莱斯勒公司的老板曾经“三顾茅庐”,更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克莱斯勒已是千疮百孔,濒临倒闭。他要向福特二世和所有人证明:我艾柯卡的确是一代经营奇才!

接管克莱斯勒公司后,艾柯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辞退了32个副总裁,关闭了16个工厂,裁员和解雇了人员上千,从而节省了公司最大的一笔开支。整顿后的企业规模虽然小了,但却更精干了。另一方面,艾柯卡仍然是用自己那双与生俱来的慧眼,充分洞察人们的消费心理,把有限的资金都花在刀刃上,根据市场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型车,从而逐渐与福特、通用三分天下,创造了一个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样震惊美国的神话。1983年,在美国的民意测验中,艾柯卡被推选为“左右美国工业部门的第一号人物。”1984年,由《华尔街日报》委托盖洛普进行的“最令人尊敬的经理”的调查中,艾柯卡居于首位。

同年,克莱斯勒公事赢利24亿美儿,美国经济界普遍将该公司的经营好转看成是美国经济复苏的标志。

有人曾经在这一时候呼唤艾柯卡竞选美国总统。如果说在福特公司的艾柯卡是福特的“国王”,那么在克莱斯勒的艾柯克无疑就是美国汽车业的“国王”。

艾柯卡之所以能创造这么一个神话,完全是受惠于当年福特解职的逆境。正是因为这一逆境,才使艾柯卡的事业步入第二个春天。从艾柯卡的经验中,证明了一点:逆境也是一种机会。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也是因为逆境而改写了自己的一生。

1892年,罗曼·罗兰与巴黎上流社会的资产阶级小姐克洛蒂尔特·勃来亚结婚,由于社会地位不同,思想基础不一样,到1901年初,两人终于离异,结束了同床异梦的痛苦生活。

告别了上流社会之后,罗曼·罗兰在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痛苦经历后,终于沉下心来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文艺创作。他一个人住在简陋的公寓里,埋头写作,历经三年,发表了《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第一卷,又过了九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宏伟巨著。试想,如果没有这段痛苦破碎的婚姻,罗曼·罗兰怎能有日后辉煌的成就呢?

为什么逆境也能够产生机会呢?因为顺境和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环境本身是无情的,但也是公正的,它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环境虽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对于环境却有主观能动性。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去改变环境,到一定时候,逆境也可能转化为顺境,也就是说人在逆境的情况下,也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事实上,在机会出现的全过程中,顺境和逆境往往是交错出现的。今天碰到的顺境,明天有可能就成逆境,所以,要想抓住机会,必须能够在顺境中扬帆鼓浪,能够在逆境中扬长避短。

人在逆境,生不逢时,意志坚强者发愤努力,不时改变着环境,机会不断出现;意志薄弱者却只能抱怨环境,无为而终。逆和顺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逆境可以使机会夭折,也可以使机会出现;顺境理应为机会出现提供良好条件,但搞得不好,同样也可以使机会夭折。

每个有志成为抓住机会的人们,不应为生不逢时而让成功的机会走而远之,也不应为命运的磨难而让成功的机会埋没掉,在我们面前出现的逆境只是在人生道路上所必然遭到的困境,它是完全可以摆脱和克服的。

激光技术攻关能手,青年工人王江民是“四人帮”横行时期的初中毕业生,论技术,他没有经过名师的传授;论环境,他所在的是厂房狭小、设备简陋的集体企业,再加上本身残疾,他可谓是非常“不幸”了。然而,善于发掘环境,善于创造机会。他不仅看到了环境不利的一面,也看到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的一面,坚信通过自学可以摆脱知识贫穷的困境。

正是在这种逆境下,他通过刻苦自学,奋发钻研,从1977年以来先后研制成功了激光水准仪等一系列激光仪器,便自己终于成为这一领域的带头人。

一个有志之人不应因逆境而丧失志向,而应该认识逆境、研究逆境、突破逆境,一步步改善自己的条件,认清发展自己的途径,那么成功的机会是可以实现的。

人们在生活面前有种种美好的向往,总是希望前面有着广阔的大地。然而,人生的道路不可能象长安街那样平坦笔直;成就功名不会象月下漫步那样轻松取得。在每个人的成才机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先天、来自自然、来自社会的各种挫折,诸如家境贫寒、身躯残疾、环境艰苦、蒙受冤屈、横遭压制等等,由此看来,一时处于某种逆境当中也是不足为怪的。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为了求得真知,常常舍生忘死,即使在断粮被困,落入深潭差点淹没的绝境中,仍百折不挠,终于完成了八十万字的巨著《徐霞客游记》。

蒋筑英的父亲错判入狱,使其长期背着沉重的包袱,成为他搞科研。向前进的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鸿沟,但他从未动摇,一直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脚步,终于“一朝成名天下知”。

真正有志的人,总能在逆境中发挥自己的才能,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在逆境中抓牢机会,从而改写自己的命运。

人生中的逆境,不过是漫长人生中的几道曲折、几个漩涡,要善于在逆境中逆流而上,开创新的天地。

在一个人的成才道路上,不可能走得都是广阔平坦的路,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一帆风顺的成功者在历史上是很少的,更多的成功者反倒是在逆境中探索前进的。

高尔基曾在老板的皮鞭下,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中,饥饿和残废的威胁下坚持读书、写作,终于成为世界文豪。

富兰克林在贫困中奋发自学,刻苦钻研,进取不息,成为近代电学史上的奠基人。

可见,成功人士们或是煎熬于生活苦海,或是挣扎于传统偏见,或是奋发于先天落后,或是发奋于失败之中,他们最终得以成功的秘诀在于朝着预定的目标,砥砺于各种难以想象的逆境之中,奋战逆境,知难而上,终于成为淬火之钢,经霜之梅。反之,这些人,如果无法在逆境中生存,又怎么获取成功的机会呢?

董必武先生写过一首诗:生活从来是斗争,认真体验便分明。庸夫总欲平平过,实境偏偏曲曲程。

身处逆境中的人,应以此互勉,只要你有一颗执著之心,逆境在你的眼里,也会成为一种机会。

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如果能够把错误都变成一种“机会”,你无疑就是创造机会的天才了,不要以为这种天才离你太远,事实上,这些大才的素质或许连你都不如。

在生活中,我们是不允许错误出现的,在抓住和创造机会上更是如此,所谓“一着走错、满盘皆输”。有时,一个错误可能就导致你这辈子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然而,犯错误仿佛又是人的一种天性,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但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不一样,就导致了在抓住和创造机会结果的不一样。“王致和”臭豆腐今天已是许多人的美味,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臭豆腐竟然是一次错误而生产出来的:

相传康熙年间,安徽青年王致和赴京应试落第后,决定留在京城,一边继续攻读,一边学做豆腐谋生。

可是,他毕竟是个年轻的读书人,没有经营生意的经验。夏季的一天,他所做的豆腐剩下不少,只好用小缸把豆腐切块腌好。但日子一长,他竟把这缸豆腐忘了,等到秋凉时想起来了,腌豆腐已经变成了“臭豆腐”。

王致和十分恼火,正欲把这“臭气熏天”的豆腐扔掉时,转而一想,虽然臭了,但自己总还可以留着吃吧。于是,就忍着臭味吃了起来,然而,奇怪的是,臭豆腐闻起来虽有股臭味,吃起来却非常香。于是,王致和便拿着自己的臭豆腐去给自己的朋友吃。好说歹说,别人才同意尝一日,没想到,所有人在捂着鼻于尝了以后,都纷纷赞不绝口,一致公认此豆腐美味可口。

王致和借助这一错误,改行专门做臭豆腐,生意越做越大,而影响也越来越广,最后,连慈禧太后也闻风前来尝一尝这难得一见的臭豆腐,对其大为赞赏。

从此,王致和与他的臭豆腐身价倍增,不仅上了书,还被列为御膳菜谱。直到今天,许多外国友人到了北京,都还点名要品尝这所谓“中国一绝”的王致和臭豆腐。

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王致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事实上,与王致和相同经历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独有王致和能够看到并抓住了这样一个因为错误而产生的机会呢?

原因至少有两点:

一是王致和的细心。

在他发现臭豆腐坏了以后,并没有一气之下将其扔掉,而是留下来并品尝了一口,结果发现臭豆腐居然如此“香”。

二是王致和独具慧眼。

事实上,虽然王致和的臭豆腐十分可口,但它仍就十分“臭”,而有许多人是完全接受不了这股臭味的,哪怕今天仍是如此。但王致和认为,自己能接受,就一定会有人接受,所以一定会有市场,这也体现出工致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所以,错误本身虽然能够产生机会,但这种机会是隐藏着的,只有细心和独具慧眼的人才能从错误中发现机会,从而抓住机会。

事实上,利用错误创造机会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并不乏鲜见。“雪花呢”在今天已经是流行时尚的宠儿,它的出现,同样是一次错误导致的。

某厂的工人在生产呢布的时候,由于工作中的不小心,生产出来的几匹呢布上染上了白点,这一下问题就大了,按规定,这样的呢布只能作废,不能出厂。

这时候,厂里有一位青年发现这种呢布非常漂亮,就与厂领导商量,打折买了下来。然后,他拿到市场上,以比正常呢布更贵的价格叫卖,并取了一个十分动听的名字——“雪花呢”。结果,这种新款的呢布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几分钟之内即被抢购一空。

后来的故事不说大家也知道,那个工厂从此专门生产这种“错误”呢布,结果足足赚了一大笔。

在美国,还有这么一件有趣的事:

一位年轻的女顾客在美国的一家商店里闲逛。逛着逛着,她的眼睛突然迸出兴奋的火花,于是本来不想买东西的她,立即喊来售货小姐,要买一架德国制造的正宗名牌三角钢琴。

售货小姐看了看售价牌,竟然不敢卖。她请来了股长,股长了解缘由和真相后也婉谢不卖。顾客毫不让步,连部门经理出面调解都不为所动。最后,总经理出场了,当他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当场定夺:卖!按标价卖!而且送货上门,免费调音,直到满意为止!

原来那架价值数千美元的钢琴,标价牌上偏偏少了一个零!这显然是制作标价牌的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所致。

那位顾客当然是聪明的,但是那位经理无疑更显聪明!

那些在同类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的企业,不惜一掷千金地大做特做广告,而那位总经理,却能将错就错,极其巧妙地达到了这一目的,其效果也许更好。果然,这家商场因为这么一件事而造成了“信誉好”的形象,生意越来越红火,利润逐年上翻,那个错误的“零”造成了一场好的结局。

看来,在真正聪明人的眼里,错误也是机会,错误也能变废为宝。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些问题。即:为什么有的人总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机会?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机会,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为什么有些天资本来不好的人却能得到命运的垂青,而某些天资甚佳者却最终庸碌无为呢?为什么成功者总显得比别人更走运……

这些问题的回答可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机遇只偏爱那些为了事业的成功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人。换句话说,只有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东风才显得珍贵和富有价值。

许多成功者就是善于抓住和创造机会的高手,他们总是在努力,总是在奋斗,绝对不放弃生命中的任何一次机会,即使形势仿佛已经对自己不利,即使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他们总能从“不利”中发现“有利”。从“错误”中找出“正确”,从没有机会的地方挖掘出机会!这就是他们高人一筹的真正原因所在。

开始时他们是在追寻机会,而一旦当他们自身的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机会便会自动登门来访,而且,随着他们自身才能的不断提高,知名度的不断增加,其所面临的发展机会也会相应地有质和量的提高。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这些主观努力,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良好机遇。从这个角度上说机会是那些有准备的人创造出来的,是对其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

如果机会可被每个人轻而易举地得到,那么这种机会便显得没有多少价值了。事实上,机会往往是一种稀缺的、条件苛刻的社会资源,要得到它,必须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和成本,必须具备相应的足够胜任的资格,而“将错就错”,能够在错误中找寻机会,无疑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关卡。

其实,一个人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探索未知领域和发明创造、乃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关键在于要变坏事为好事。犯错误后能反省,能变错误为正确,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表现,也是一个人发掘创造才能的保证,因为抓住机会正是这种综合效应。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那些怕犯错误的谨小慎微者,很少能有前所未有的创见与成就。

美国加州门罗公园“创造性思考”公司创办人兼总经理罗杰·冯·伊区在《如何激发创造力》中认为把犯错误列为坏事是“心智枷锁之一”,他说:“如果你不经常犯错误,你就无法发挥潜力。”

事实上,错误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人们自以为错误的心理,碰到错误就认定是错误,不再去做过多的努力。其实,在犯错误的时候,机会或许已经悄然来到你的身边,你一定要分辨清楚,主动改变错误,才能抓住这来之不易的万分之一的机会!理性处理重大事件“敲石桥再过河的话永远都过不了”(连再安全不过的石桥都不放心地敲过之后才过的人就一辈子过不了桥)——这是日本南极探险队队长长西堀荣三郎写的书名。

通常我们会称赞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敲了石桥再过”。

但是西堀却颇不以为然。他认为:“在决定做与不做之前,一般而言,如果你调查得资料越详尽,往往迹象就越显示应该放弃这个计划。敲过了石桥再过或者是不要过,我想,如果你仔细敲完了这个石桥之后再决定过不过这座石桥的话,大概一辈子也过不了这个桥了。我们没办法做到完全预防冒险工作的调查。从事任何新工作注定会有新的风险,正因为如此,这才算是新的工作……正如西堀所言,如果做事怕冒险的话就没办法把事情做好了。而要冒险,一定要有足够的勇气及资本,所谓的资本也可能是指偶尔从上司或部属那里得来的帮助。光凭着第六感或运气是没办法安然渡过大大小小的风险的。”

在你向投机目标前进的路上,一定会遭遇到许多障碍。这是抵达成功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有问题属于正常现象,但作为一位投机者,在这些问题发生时,你必须设法解决。你要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你要明白问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必你亲自去解决的问题,另一种是必须你自己解决的。

果断要时时刻刻与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感性果断将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这里,提供几点建议:

是非迷惘时的决断

是非很清楚时决断并不难,难的是非曲直难辨时的决断,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退一步,心平气和地考虑好之后再作决定。对那些需马上决断的项目,应以闪电式的决断为好。因为当时已无考虑的余地,只有凭自己的直觉做出决断。如果时间允许,也可找一些信任的人商谈,听取意见。

投资时的决断

理财投机决断一定要慎重,投资前一定要明确自己所希望的效益,并尽可能地用数字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具体的立项数据则不可贸然地做出决定。必须坚持以用充分的数字加以证实的好计划为基础,否则投资就会失败,那时追究责任也无济于事。如果抓住了时机,有价值的投资一定会使自己的财产日益丰厚。

果断相信直觉

许多理财投机高手说,他们经常靠直觉来判断何时出手。直觉或许代表一度意识到、后来又内在化了的过程。一些人确实根据经验作出直觉判断。亿万富翁哈里·赫尔姆斯利宣称:“你必须具有一种感觉。是的,我猜想,到现在我应该对这一行有了一点感觉,我干这一行已经有50年了,不过,从一开始,我就对这一行始终具有一种非常良好的感觉。”一样处境的不同目标

确定目标要谨慎

在孤独的奋斗之路上,对目标的影响因素实际上还有不少,但最主要的是意愿与兴趣了。只要让意愿与兴趣来指导目标,就会产生莫大的动力推动你迈向成功;而在确定目标时,不妨注意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是目标要明确。只要明确你的目标,就立刻有很多好处。至少会让你摆脱无所事事的消极心态,让目标来激励你思考行动。目标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当你能确制定目标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你有了明确的目标,你对一些机会就会变得很敏锐。因为你知道你想要什么,就很容易察觉到有利于助你达到目标的机会。

有这么一个寓言:住在伦敦城的两兄弟,一个想到达北极,一个想到北爱尔兰,当他们上路之后,最终都没有到达自己的目标。但想到达北极的人到达了北爱尔兰,而想到达北爱尔兰的人,最终只到达英格兰的最北边界。由此可见目标远大一点是有好处的。

立定目标,就是行使成功的权力,首先你要充实这种积极心态,其次,就是建立成功的信念。你看着目标,你就看到了各种机遇,如果你没有自己真心的目标,那么机遇叩门时,你也会默不作声。看看机会的美景,听听机会的音乐,闻闻机遇的芬芳,当你有了自己的目标时,你的世界就会这样充满机遇。

明确目标获得成功

积极的人生就象在不断地攀登崇山峻岭,虽然有失足的危险,但只要战胜了这些困难,就可以不断有新的发现,到达更高点。

所以,每一个人如果想要理财投机成功,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因此,要做好理财投机,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明确自己投资的目标。不要埋怨投资环境条件,应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不能坐等机会,要自己投机条件;从事理财投机的人不仅要善于观察世界,善于观察事物,也要善于观察自己,了解自己。

不达目的不罢休

大家都知道洛克菲勒,他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奋斗的成功者,许多人只能望其项背。1870年洛克菲勒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成立,公司资产达100万美元,在纽约第五街上,耸立起53层的洛克菲勒中心,大楼前是他的雕塑胸象。洛克菲勒的野心是无止境的,犹如勇猛的猎手只身闯入莽莽的原始森林,他说:“我要称霸克里夫兰,买下匹兹堡。控制东部。”

洛克菲勒的全部生命是标准石油。然而,一如既往,他的战争从来都是在另外的地方展开的。一个更为残酷的铁路大联盟的阴谋又在实施之中了。

在某一个深夜,一位神秘的客人拜访了住在纽约圣尼古拉斯饭店的洛克菲勒,屋角上的挂钟已过了11点。他叫华特森,是另一位铁路巨人斯科特的全权代表。夜风吹动着窗帘,摇曳不定。洛克菲勒一边用高级白兰地招待着客人,一边暗自盘算怎么进一步打开石油运输秘密协议的缺口。斯科特、顾尔德都不会坐视那个秘密协议,他们开始准备反击,而洛克菲勒目标已不再是那么有限。洛克菲勒很清楚,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不久将爆发一场铁路大混战,出现竞相削价运输的局面,这样一来受害最深的除了铁路便是标准石油了。

双方当晚达成了铁路大联盟秘密协定:所有运输石油的铁路公司均携手合作,并与特定的石油业者联盟,对于中小规模的石油业者,则限制不让其加联盟。这个联盟的核心是铁路与特定石油业者的秘密协定,索取和打击其他石油业者的利益,这要算商业竞争史上一个惊人的阴谋。经过激烈的谈判磋商,一个秘密的控股公司“南方开发公司”成立了。除了铁路方面的股份之外,洛克菲勒家族是该企业中最大的股东。

参加者彼此交换了备忘录,凭着良心起誓,绝对保守秘密,信守合同,工业史上最残酷的死亡协定签订了。

根据秘密协定,铁路石油运费整整涨了二倍,无论是石油原产地的原油运往克里夫兰,还是克利夫兰的精炼油运往外地,都是这个运费标准,一经确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不能更改,但参加联盟的石油企业可以获得运费价格一半的折扣。这样一来,参加联盟的企业可以从中大获其利,而其他中小石油企业则必须支付高昂的运费,然后逐步萎缩直至被淘汰出石油行业。

这个弱肉强食的强盗联盟给标准石油制造了最好的发展时机,洛克菲勒开始向他的核心目标前进——全部垄断克里夫兰石油行业。为了对抗石油运费涨价,石油产地的企业组成了生产者联盟,一边利用报刊揭露铁路大联盟的强盗行径,一边实行石油禁运。这一场石油大战触动了华盛顿政界各方,铁路大联盟受到种种谴责匆匆收场,唯独洛克菲勒一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铁路联盟瓦解了,高奏凯歌的生产者同兰炼油企业只剩下影响很小的6家。在一个多月的石油大战中,标准石油收买了20家炼油企业,联盟却面临着令人震惊的境地,正常情况下很难达到目标,然而在危机中却很容易。洛克菲勒使用的是彼此交换股份的办法,在人们吵吵嚷嚷为谁是谁非争论不休的时候,洛克菲勒不动声色地干着自己的事。在40天生产者大封锁中,克里夫兰的炼油厂被断绝了原油供应,油库空虚,银根吃紧,炼油厂为了生存只好向银行申请贷款。但银行早就被洛克菲勒收买了,从银行总裁到各主要董事都拥有标准石油的股票,无以求生的炼油厂家只得投入洛克菲勒的怀抱。这些炼油厂用自己的公司换来标准石油的极小股份,然后企业主被任命为标准石油分厂的总经理。

对于原油生产者同盟,洛克菲勒采用分化瓦解的方法,他雇佣了许多石油掮客,他们偷偷溜进石城,在黑夜的掩护下,进行石油买卖。原油生产者也一样要维持生计啊,不卖原油,衣食从何而来?因此,原油源源不断地送往标准石油炼油厂,原油禁运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石油大战结束了,铁路大联盟也已经瓦解,石油产地的企业主刚刚想松一口气,一个晴天霹雳又突然传来;标准石油公司将成为南方开发公司总代理。解决了克里夫兰的炼油厂,洛克菲勒下一个目标自然是油区了,这位石油大王终于向石油的核心领域伸出了章鱼似的触角。产油地的业主多是爆发后的山区农民,他们奢侈、愚昧而又目光短浅,只知道金床玉枕挥霍财富,对生产则是掠夺性开采。解除封锁后,石油产量由原来的日产12000桶上升到16000桶,严重的生产过剩使油价暴跌。这时,洛克菲勒作出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决定,高价收购原油,每桶4.75美元。许多石油中间商闻风而至,推波助澜,一个大规模的开采行动又出现了,生产者同盟关于近期不能开采新井的限制早已被人们抛在脑后了。大批掮客的皮包里塞满了标准石油的现金。他们蛊惑业主:“标准石油公司每天用现金收购15000桶石油,赶快和标准签合同吧。”原油业主轻率地签订了合约,纷纷开采油井,诱饵实在太迷人了,他们根本没注意到合约中标准石油并没保证4.75美元的价格。洛克菲勒当然不会白白做出蠢事,他这一招顺利地瓦解了生产者同盟的防线。标准石油购进20万桶原油之后,突然宣布中止合约,维持了两星期的抢购热潮遂告结束。标准石油的解释是:“供过于求的状况已打破了历史最高记录,现在还可出价每桶2.5美元,下星期再高于2美元就不买了。”各原油生产者才发现这是一个阴谋,但疯狂开采已使日产量高达50000桶,等待他们的只有相继破产这条唯一的路,这正是洛克菲勒期待的结果。

不久,一家新公司在泰塔斯维成立了,取名为艾克美,开创者是当年石油大战中的风云人物亚吉波多。直到这个公司开始收购同类行业的股票时,人们才猛然醒悟,亚吉波多被洛克菲勒收买了,他们全都成了牺牲品。然而人们醒悟得已经太晚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被艾克美收买,要么等着倒闭破产。洛克菲勒总是这样从敌人的阵营中选出最强的竞争者,吸收到自己的阵线中,标准石油公司的最高领导大多是由这样的强者组成。泰塔斯维采油地无数经营者的鲜血被标准石油公司吮吸已尽,无数的商人上吊或者自杀,艾克美成为洛克菲勒在采油地的替身。完成了采油地和石油运输两个战场的垄断竞争后,洛克菲勒终于能够向他更大的目标挺进了——成为全国性的石油垄断企业。

位于纽约平原上的萨拉托加,是个著名的大战场,如今,它已成为旅游疗养的胜地,豪华的别墅饭店林立,是一个绝好的制造阴谋的舞台。洛克菲勒将纽约、费城及匹兹堡的主要石油大享都邀请到了萨拉托加的豪华别墅里,又一个大联盟正在酝酿之中。

经过精心挑选,洛克菲勒选择了三位石油巨子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纽约的波期特维克、费城的瓦登、匹兹堡的洛克哈特。洛克菲勒由此投机了一个叫做“托拉斯”的工业畸形儿,它是综合性的企业集团。在这个联合体内,各个企业不再独立地面对市场。为洛克菲勒提供法律依据的是一位年轻的律师,他叫多德。他从《英国法》信托制度中获得灵感,受到洛克菲勒的高薪聘用。托拉斯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受托委员会”,所有股东均拥有信托证书,并借此进行收入分配。托拉斯完全消除了行业内部无谓的竞争,仅维持相对的平衡。洛克菲勒先后说服了三位伙伴,并且以极优厚的条件暗中进行了股票交换,标准石油公司成为大联盟的实际主人。表面上,三位合伙人的事业仍在各地正常进行,新闻界、企业界对此均无一知晓。这段不可多得的时机,使洛克菲勒迅速巩固了阵地,并进而收买了72家中小炼油企业的股份。洛克菲勒控制着托拉斯,主宰着股份的分配决定权和公司债券发行权,经营更加得心应手,可以随意增设或废除一个炼油厂,石油托拉斯很快影响到全美,棉花托拉斯、畜牧托拉斯、威士忌托拉斯相继成立,美国独特的工业垄断时代形成了。洛克菲勒利用折扣和强迫收买、交换股份等方式,全面垄断了美国的炼油企业和石油,一代石油大王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890年,美国《夏曼垄断禁止法》通过实施,标准石油的垄断行为首当其冲受到调查和追究。虽然经过多方努力,著名参议员马克·哈那也为其四处活动,但洛克菲勒仍然失败了,最高法院下令解散全美石油受托委员会。标准石油公司被分解为38家独立企业。遍体鳞伤的洛克菲勒这次依然不会束手待毙,见到连夜赶到纽约报告败诉消息的亚吉波多,他立即决定将总迁往新泽西。新泽西州位于纽约对面,工业一片兴旺,新泽西州崇尚独立精神,当《夏曼垄断禁止法》通过实施时,这个州立即提出一份修正案。

洛克菲勒对新泽西州的情况了解十分清楚,他说:“美国是大国。州政府是核心,联邦只起纽带作用,州地位比联邦更为优越。”修正案中有对洛克菲勒十分有利的条文,他能在这里继续他的垄断梦了,新泽西为洛克菲勒的崛起提供了又一块风水宝地。最高法院判决后的第二天,洛克菲勒增加100万美元在新泽西设立工厂,总公司的摩天大厦也在新泽西州拔地而起。洛克菲勒绕过联邦禁止法的种种限制,迅速重整旗鼓,扩大经营范围。合计资产达到1.1亿美元,至此标准石油的地位已坚不可摧。公司后来又陆续占领亚洲、欧洲的石油市场、用超低价销售,将欧洲财团和荷兰皇家蚬壳石油的联盟击溃,标准石油占领了欧洲石油市场75%的销售额。

对于这位斗志和坚韧都超越常人的一代石油大王,人们褒贬各异,人们送给他无比形象的绰号“大蟒蛇”、“大章鱼”。洛克菲勒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后,善于从侧翼或不被人注意的环节发起进攻的竞争方略是最为引人注目,而且每每取胜,战果辉煌。善于培养自己的理财投机欲望

欲望是投机的原动力。人为了满足欲望,必须付出体力和智力去获取,投机正是凭借智力满足欲望的一条捷径。为什么有的人看淡投机,有的人乐于投机?这和一个人的欲望是否强烈有很大关系。欲望需要刺激,欲望又是无止境的,当人的某个欲望得到满足时,另一个欲望又会随之而产生。

有位哲人说,欲望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投机是人类活动,所以欲望也是投机的原动力。人们都有荣誉感、成就感、好胜心、权力欲,如果没有这些欲望,社会就不会进步。有了欲望,就需要满足,这种需要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动力。为了满足这些欲望,人就要付出体力和智力去获取。投机,正是凭借智力满足欲望的一条捷径。

安妮塔,曾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家庭妇女,起初,只是迫于生计,也就是说要满足自己的生存,却没曾想到,为满足生存欲望的动力却让她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成了无数人敬仰的理财投机家。

1975年,她的丈夫计划去作大约两年的探险旅行,家里的积累全都要作为丈夫的旅行费用,更可怕的是,她原来没有工作,在丈夫旅行期间,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她必须靠自己解决她和两个尚且年幼的女儿的生计,苦思冥想后,她打算开一间出售天然化妆品的美容小店。在此之前,她曾随丈夫在小汉普顿从事过小旅店和小餐馆生意,都未获得成功。她知道自己有许多的困难,对化妆品零售业,一无资金,二无经验,首先得解决的是资金问题,于是她就带着两女儿来到小汉普顿的一家银行,向银行经理诉说她的困境,说她急需开一间小店养家糊口,希望银行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向她提供资金支持。银行经理问她有多大的成功把握时,她竟说出“试试看”的外行话。

银行拒绝了她的贷款要求。她沮丧地回到家里,丈夫正在用放大镜研究地图,她向丈夫叙述经过,大骂银行家没有人性。银行不是慈善机构,银行家选定贷款对象不是以是否急需资金为标准,而是以能否偿还贷款为标准。她连金融业最起码的规则都不懂,怎么能不失败呀。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相银行贷款的,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一天,欲望的动力再次显现,她和丈夫在一阵密谋之后,穿上特制的西服,俨然一副伦敦商界人士的打扮。他们还准备了一大摞包括可行性报告和房产凭据在内的文件,文件把他们筹划的小店吹捧成世界上最好的投资项目,把她美化成具有丰富经商经验和化妆品专业知识的商界俊杰。他们把孩子留在家中,粉墨登场,拜见那位银行经理。这一次,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她自己都不敢相信事情会是那样的顺利。银行方面以债务人的房产为抵押,让她获得4千英镑贷款。

她事后说:“开始计划这样做时,我觉得自己就象汤普森笔下那个狡诈的犹太投机商……但没有办法,因为银行家不相信老实人,他逼得你不能说大实话。你必须自吹自擂,让他感觉到站在他自己面前的宣称经营美容店的不是一个家庭主妇,而是这个行业中经验最丰富、能力最优秀的经营大师。”

然而,这也真的就让她成为了化妆品行业的经营大师,但这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帮她处理好一些事情以后,丈夫出远门探险旅行了。她一个人筹备小店开张,店址设在离家20公里的布利顿市。好事多磨,就在开业的前一周,她被一封律师信弄得措手不及。原来,美容小店旁边有一家殡仪馆,老板认为这种经营花哨商品的小店会影响殡仪馆庄严肃穆的气氛,要求她迁址。租店面和装修,钱已经用得七七八八了,若不能如期开业;她就要破产。一时间她六神无主,万般无奈,但也不能就此放手啊,一定要想办法成功,强烈的成功欲望,又一次给了她灵感——心想何不利用这封律师信争取舆论支持,这样还可以做一次免费的广告宣传。

她冒充本地一家报社的热心读者向该报打了一个匿名电话,声称她掌握一个独家新闻,有黑手党背景的殡仪馆正在恐吓一个孤立无援的外地女子,她的丈夫正在进行一次有可能将轰动全球的探险旅行。她目前没有工作和收入,准备开设一间经营天然化妆品的美容小店维持生计,如果计划夭折,她和她的两个年幼的孩子将陷入无法想象的困境。

这家报纸在显著的位置刊登了这条新闻。这个小镇的市民崇拜探险家,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他们在看到新闻后纷纷来到美容小店来安慰和声援她。小店尚未开业,已经名扬布利顿市。不久美容小店开张,顾客盈门,一炮打响。

有了这次经验,她越来越热衷这种不花钱却有很大响应的广告,这也成了她的一项经营法宝,她经常“制造事件”,引诱媒体竞相炒作,以达到为企业扬名的奇特效果。她,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商界外行,成了精通投机奥妙的企业家。她解决家庭生计的小店计划,竟让她做上亿万富婆。小计划成就了大事业,她的连锁经销网络遍布全球,许多当初抱有象她一样愿望的家庭主妇,加固她的连锁集团后成为百万富婆。

有几个人能想象这一切,最初起源于养家糊口的小小欲望?

人人都有欲望,欲望就是动力。虽然有被迫投机者,有主动投机者;有看淡投机者,有乐于投机者。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有关,这是事实,但欲望的动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欲望是否强烈在事业的成功上有时起了很大的作用。

无疑,投机家都是一些欲望强烈之人,求名逐利,不甘平庸。当然,并非凡是欲望强烈的人,注定他要投机。在有的领域几乎就无机可投,比如学生要争取考试第一,运动员要夺取冠军,他们逞强好胜的欲望不可谓不强烈,能走投机这条捷径吗?不能,根本无捷径可走。

理财投机也要依据自身的条件在一定的领域进行。因此,欲望强烈的人想走捷径,总是选择适宜自己投机的领域进行搏杀。因此,在商旅和仕途中,人们总能见到太多的投机者。

欲望需要刺激才能强烈。尽管心理学家指出,有的人天生欲望强烈,但我们同时看到,后天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有许多人欲望变得强烈,是受周围环境的刺激。冒险是成功者的素质

想成功就要冒风险,你还得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在日本本州冈山县,65岁的梅田是有名的钓鳖高手。他说鳖的听力和眼力很好,几乎没有任何鱼类可比。因此要在大老远的地方搜寻锁定鳖的踪影,然后偷偷地摸到附近下竿,以免把它吓跑。因为野生的鳖滋味特别鲜美,价钱是养殖场肉鳖的好几倍,吃鳖进补又是日本人夏天消暑的秘方之一,所以他的这套奇技也就特别受到珍视了。

冒险前要作万全的准备

大多数人都不是家产万贯,理财投机就是为了使得自己的财富增加,生活更好一些。有的人是拿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进行投资的,因此,要说不冒险恐怕是口是心非。穷苦出身的乡村男孩艾森豪威尔,如何能够成为历史上指导过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参与最重要军事活动的总司令,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受拥戴的总统之一呢?这当然也要得益于他先前充分的准备。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起初美国采取中立的立场,避免介入战火,然而艾森豪威尔却因深信美国必将卷进这场战争,被同事讥讽为杞人忧天。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迫使美国对日宣战,此刻艾森豪威尔已经准备妥当,加上幸运之神的眷顾,一举冲上军人事业的高峰。

自信而不盲目

理财投机需要冒险,冒险需要自信,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如何去冒险,如何去投机。但是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自信必须有之,但不可盲目。

自信并不是坏事,成功的一条原则就是相信“我是第一”,但那只是为了让人保持一种积极心态。如果自信过剩,把我是第一老是挂在嘴上、写在脸上那就危险了。过度自信是危险的陷阱。哲学的目的,就是“认识自己”。这句苏格拉底的名言教导我们,人类的成长基础,在于不断自我反省。但是正确判断自己,了解自己,却是相当困难的事。因为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最好,往往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如果对这种倾向有所节制倒没什么,但若任其发展,成了过度自信自恋,则无异跳入自己挖掘的洞穴之中。事实上,自满自傲的人是很愚蠢的。自信过剩者总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比,击败那些比自己差的人,就象一剂鸦片让自信过剩者飘飘若仙。可是自信过剩的人能够抓住成功的机会的却没几个。

自信心过剩的人,会出现自我表现欲超强之弊,由自恋而生的过度自信,往往与实力不相称,而且别人不认同之时,又会大发脾气。这种人既好高骛远,又搞不好人际关系,很容易在大事上表现出幼稚的行为。而且自信过剩者是很脆的,当别人轻视他时,当挫折到来时,自信过剩的心态会立刻转为自卑自怜,怀疑否定自己的心态。

在《纸老虎》一书中有一章是“撕碎了的纸老虎”,写的是关于以前的报业巨子罗伯·麦斯维尔的一生。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自信过剩者,最终下场也很惨。

在许多人眼里,麦斯维尔是个理财投机失败者的代名词。本来并不是报界中人,而是一个工商界人士。1991年3月,麦斯维尔仅仅为了满足他拥有一家报社的愿望买下了《纽约每日新闻》。当时的《纽约每日新闻》陷入严重的亏损状态,麦斯维尔的介入挽救了这家报社。一时间,麦斯维尔成了纽约的新闻人物。在报社大厦外面,已经有电视新闻外景队几乎永久性的扎营,人行道旁是装载卫星设备的卡车。工会头子跟谈判代表带着凯旋意味互相打招呼,四周是一片布条旗帜和木牌“欢迎罗伯·麦斯维尔”,“纽约向麦斯维尔致敬”,“我们对工会说的时候,就是美国制度最有效率的时候。”麦斯维尔一在人行道上出现,立即引发一片疯狂的镁光灯闪烁和弧光灯点亮的热潮,致使3月早晨户外的春寒气温升高了几度。真惊人,麦斯维尔万万想不到自己会受到如此欢迎,走在街上有人对他喝彩,在餐馆里,有人会走到他餐桌前,跟他说他有多伟大。

麦斯维尔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买报纸以前,他追求排场,从不走路去任何稍有一段距离的地方。他偏好的是直升机、私人喷气机、游艇和加长型大轿车,而且往往喜欢在一次旅程中用上这4种交通工具。但当他发现在曼哈顿受到如此欢迎时,他爱上了步行,只是为了听到更多人向他喝彩。他经常拥抱行人,与他们握手,然后恭贺他们,有那么高的品味选择住在纽约,并设法获得他们的感激。在记者采访时,宣称自己爱极了纽约,是个不折不扣的纽约人。总之他再也舍不得离开报界,他尽力塑造自己高大光辉的形象,然后换来更多的赞美。然后麦斯维尔在这种不正常的心态下开始了他怪异的报界之旅。首先,他解雇了报社保安部130名保安人员。理由很简单,因为他夸口自己在纽约的地位有如圣母玛莉亚,根据不会有人会意图对报社不利,那么保安团的存在也没有了意义。

随后麦斯维尔开始贪婪地收购世界各地的报社,而且每家报社都亏损累累,他并没有扭亏为盈的具体办法,只是简单粗暴地裁减员工。为了具有世界性的影响,麦斯维尔支撑起了一个巨大的而造血机能不足的报业集团,甚至从上市公司与本人的退休金中抽出17亿英镑填补报团的亏损。终于有一天,当他发现再也没有资金可以投入报社时,他驾着游艇出海了。不久,溺水而死的尸体发现了,终结了其自我膨胀过度追求虚荣的一生。

名望对麦斯维尔是实体存在的必要。他收购报纸并不是为了有利可图或有发展前景,他只是为了满足他对公众对他正面评价的饥渴。他从来不曾看准适当时机买人报纸或让报纸有大发展。在报社经营上,麦斯维尔非常独断。每次开会,一开始麦斯维尔就拿出一叠计划书。当有人反对他时,麦斯维尔会非常不高兴。他只想听到与会人员的称赞。他也曾向媒体巨头默多克等发出挑战,要成立一个比他们更大的媒体帝国。默多克在接受采访时不屑地说:“他只是一个疯子,没有人喜欢他,也没有人害怕他,因为这个自信满满的家伙根本不懂报纸。”这就是真正自信者的话,默多克无疑是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但他并没有表现出过滥的自信心,他真正有实力,所以并不害怕麦斯维尔这种信心远远超过实力的人。自我膨胀到了最后,只有自我毁灭。

你能想象一个眼睛永远看着天上的人能看见身边的机会吗?当初麦斯维尔能买下《纽约每日新闻》无疑很幸运,能在纽约这种世界一流大都市拥有一份重要的报纸无疑是所有媒体集团的梦想。麦斯维尔第一步很正确,起点也相当良好。可惜的是过度自信的他恰恰在纽约受到了过多的赞美,鼓动了他的欲望。麦斯维尔抛开眼前稳扎稳打,进军媒体帝国的大好机会,却一步登天,妄图建立世界第一的媒体帝国。现实与理想的脚步有了这么大的差距。麦斯维尔人生的失败也就可以预期了。挑战“不可能”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勇担风险,勇挑重担,勇于接受急、难、重、大的新任务,勇于去拼、去赢。

我们在面对风险时不能畏惧,也不能逃避风险,一味地逃避风险只是懦弱、胆小怕事的表现,到最后终将一事无成。那种有所作为并且成功的人士,他们都能“敢为人之不敢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并取得高额的回报。但是冒险并不是要求你去莽撞行事,闭着眼睛胡乱去闯。在面对各种风险时,首先要能沉着冷静,并且事前要仔细分析各种主客观因素和条件,以及冒险所得与冒险的代价是否相当,还要分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否能扫清障碍、战胜困难,准确把握风险程度;在冒险行为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周密策划,合理组织,精心运作,将风险降至最低程度。面对风险,要敢于冒险,但不能蛮干、不可冒进,要敢为,但也得“能”为。

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一个健壮而富有精力的好斗的战士,无时无刻不在挑战自己的员工。“巨大的挑战”是GE血统中的永恒不变的基因。从某种角度上讲,GE“乐于”为员工设定不可能的目标,为员工设定员工自己都无法想象的高度,挑战他们。但是,这种设计也并非是盲目的,而是员工必须具备接受挑战的潜质。

陈伟凯,1994年加入GE塑料集团。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陈先生在GE塑料集团岗位轮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开始进行了六西格玛的学习。1996年10月,陈伟凯被调GE总部学习。两年的培训结束后,经过人力资源评估,陈伟凯被评到20%的员工行列中,成为“特级员工”。作为最优秀的员工之一,他的名字被发布在了GE总部人力资源的网络上。这时,飞机发动机集团、金融集团、家电集团等三家公司分别向他发出邀请,只待他做出选择。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陈伟凯选择了金融集团刚刚购并的一家工厂公司。很显然,这是一堆“乱摊子”,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更严重的是,陈伟凯对工厂领域毫无经验可言。陈伟凯真的能成功吗?

毫无疑问,陈伟凯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这无损于他勇士般的挑战精神。从公司重组,到应付各种危机事件,他从未轻言放弃。在接连不断的挑战中,陈凯伟不断学习与成长。2003年初,陈伟凯因杰出的表现,被任命为GE全球副总裁、GE金融集团亚太区总裁。

事实证明,每个优秀的企业都重视挑战员工,而每个杰出的员工都重视这种挑战。每一位员工都应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勇敢承担并挑战“不可能”的责任。

也许你会被安排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上锻造,而不管你是否有过相关行业、岗位与专业学习经验;也许你认为这个岗位是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做到,远远超过自己目前的能力和技能。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应树立起独当一面、担当大任的信心,变挑战与压力为动力。这样,你可以达到比其原来预计高得多的高度与成就。

在GE,那些平常被认为是“财务盲人”、“数学笨蛋”的医学、文科等专业的人却在财务部门干得有声有色。勇于向“不可能”挑战的工作精神,是杰出者成绩突出的基础。

记住:我们能够实现的成就永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要让“现状”导致我们对自己潜能的低估,把精力积极投入到“不可能”的领域去开拓。尝试着冒险

勇于冒险求胜,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得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为公司创造惊人的业绩,进而得到老板的器重。

英特尔的价值观认为,要鼓励员工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并能够吸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实际上,三十多年前英特尔的几位创始人也是带着些许赌气与冒险的情绪创业的,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成为英特尔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特尔的“鼓励尝试冒险”,并不是指匹夫之勇,盲目冒险。英特尔所推崇的是充分评估,即在接受挑战之前,尽可能掌握各种情报,了解种种变通之道与替代方案,增加对失败的控制力。换句话说,英特尔的“冒险文化”是“可预期的风险”、“可衡量的冒险”。1990年,迈克·萨诺作为一名实习生加入了英特尔公司。一年半后,他被挑选去做英特尔欧美总裁戈登·格纳的技术助理。当时格纳先生正在鼓励员工尝试着冒险。

在迈克最初的几个月,每天早晨八点半进办公室,晚上很晚才离开,平时也特别注重学习。迈克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着实让人敬佩,但这也与英特尔的“冒险”文化产生冲突。

大约在七个月以后,有一天格纳先生对迈克说:“我觉得你的工作量不够。”迈克感到很疑惑:“我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怎么工作量还不够呢?”接着,格纳先生对迈克说:“你的确在工作中花了很多时间,也很辛苦。但在这几个月里,我没有看到你犯错误,这让我感到无法接受。因为你只用你熟悉的方法做让你舒服的事。尽管你把一些事情做得很完美,但同时你也失去了一些机会,一些由冒险所带来的发展机会。”

无论是英特尔,还是IBM,或是微软,很少鼓励员工总是循规蹈矩的,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敢于冒险,敢于尝试自己不熟悉的事情,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去重复自己很擅长、很熟悉的事情。

也许冒险会让你犯错误,让你失败,但杰出员工却能看到错误、失败背后的价值——错误与失败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的宝贵机会。因为成功的基石是重复的实验与失败。敢于去拼、去赢

具有积极进取的冒险精神,可以在人生之路上有更大的发展。

吉姆·伯克晋升为约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供儿童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产品的试制却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

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让我的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罗伯特·伍德·约翰森问伯克,“好,我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而如果你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了。”数年之后,伯克本人成了约翰森公司的总经理,他仍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柯达公司的六大价值观以人为本,尊重、信任、发展人才。要求员工敢于接受急、难、重大的新任务,敢于去拼、去赢。柯达所渴求的人才不只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埋头苦干的人,而更需要的是主动进取、自强不息的人。而这种精神正是走向杰出的第一步。

2000年,龙建华加入了柯达中国厦门分公司。在柯达这个学习型的组织中,龙建华自发地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很显然,龙建华的表现非常出色,被柯达很看好。

柯达是一家多元化、全球化的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各地。为了让柯达的员工具备全球化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柯达经常把员工派往全球各地的分公司工作。在2000年10月份,龙建华被派往公司总部纽约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龙建华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对他今后的发展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但一切的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的,龙建华遇到很多压力和挑战,碰到很多困难。

作为东方文化背景的龙建华,当时对美国的法律还不很熟悉。但人力资源工作却涉及到很多当地的法律、法规,如果哪一句话没有仔细推敲,就很可能会被告上法庭。说错了一句话,员工都可能会对你说:“我会找我的律师跟你谈的。”无疑,在这种环境中,龙建华学习到了很多有益于他今后发展的经验。

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龙建华没有退缩,而是主动进取,全力以赴。也正是这种敢于去拼去赢的精神,2003年5月,龙建华被任命为柯达亚太地区的人力资源总经理。

永不屈服、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库雷博士说过:“许多年轻人的失败都可以归咎于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缺乏。的确,大多数年轻人都具备了成就大业的各种能力,但他们致命的弱点是缺乏自强不息、主动进取的奋斗精神,所以,他们只能终其一生从事一些平庸的工作。”

美国之所以在短短的二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人竭尽全力、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结果。他们也曾遭遇过挫折,也曾遇过失败,但是他们没有屈从于失败、挫折,而是从头再来。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是一个“攻”的世界,只重“守”的人是很难脱颖而出的。因此,做一个敢于去拼、去赢的员工,没有哪个企业让这样的人去当“替补”。理财的心理素质

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人人都希望一路坦途,人人都希望马到成功,投资收益多多,但现实总是那样的无情,失败与挫折就象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有的人一遇挫折,情绪就落入低谷,随之而来的是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觉得什么都不行,进取心全面瓦解。然而人在失败与挫折面前,并不是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我们如果清楚地意识到在前进中失败是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在失败、挫折面前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看到失败中也含有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成功投机条件,成功就会近在眼前。大发明家爱迪生认为:“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种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有些人,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愧是强者,可是在成功和胜利面前反而成了弱者。一次成功就可以使他陶醉、自我欣赏、自我满足,再不思进取了。

有些人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是强者,在成功面前也是强者。在他们看来,一次成功,既是过去工作的一个终点,又是未来工作的一个起点,永葆头脑冷静,客观地看待成功的价值,并考虑成功中的不足。成功和失败是我们手中握着的一串念珠。智者将念珠平静地数过。无论是成功亦或是失败,都不是人生的终极。真正理解成功真谛的人就是笑对成功与失败的人!

总之,每个人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善于在失败和挫折中学会镇定,善于用自我和外在的两种力量去处理。理财的果断决策

在人生奋斗的历程中,许多绝妙的出手机会往往只有一次,如果拖拖拉拉,优柔寡断,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就会擦肩而过。埃尔摩·帕特森是J·P·摩根公司的董事长兼执行长。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企业之一,资产价值二百五十亿美元。帕特森曾说这么一段话:“打从一开始,我就向每位新进员工明白地表示,这个环境随时存在着不稳定及不可测的因素。我要他们搜集所有重要资讯,通过仔细研读再下决策。”

威廉·克劳海军上将曾担任过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是美国军中最高的职位。他在接受《时代杂志》的一次访问中说:“我认识一些人,他们在做成重大决定时,连考虑都不考虑一下。我却不是如此,要是遇着重大问题时,我连觉都会睡不好。”军事领导人物常会遭遇一些重大问题。公元前1100年,以色列军队的领导人基甸在一次战斗中面临的是守在坚固营地的米甸人,米甸人装备精良,受过良好的训练且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基甸将军的部队是些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面对强大的敌人他只说了一句话:“不愿作战的可以离开。”立刻有23000名土兵回家,这是他军队三分之二的人数!“对其他事情,对是否提升A或B作出一个决定,我会烦恼很长一段时间……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我最终学会了说:我想我们应该把头版给布里滋涅夫;这是我目前的感觉。但这可能发生变化,而且常常发生变化。随着一周时期的推延,我随时准备改变主意……但在诸如混血儿、察里多米德、菲尔比等的决定上,我绝对是不可通融的。”

黛安娜·冯·菲尔斯滕贝格说:“我应付的是妇女的市场,因此,我的女性直觉能向我提供我的消费者直觉。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我不需要市场研究的原因。如果我听从自己所考虑的东西,懂得我需要的是对我自己来说最好的东西,那么,我想这很了不起了。所以说,因为我与妇女打交道,我是一个妇女,我所做的是为了妇女,使妇女的生活变得便利和美就是本能的事。”Ⅱ 长期不懈地学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比尔·盖茨多次对公司的一线员工强调:“为了应付有些无预期的事而要做好完全准备工作,并应在你投入一件工作前尽可能努力学习。”

人的一生本来就不算太长,而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更是少之又少,但需要学习的东西却数不胜数,所以人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和面对知识更新的挑战。终身学习化,即人生学习化,若让人生成为“学习化的人生”,就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真正做到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学习化”不仅是人们在新世纪的最佳生存方式,也是家庭、企业、国家在新世纪的最好生存方式。你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不要再把人生机械地划分为“读书”和“工作”两个阶段,学习将伴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包括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生计教育和闲暇教育,它是你得以发展和进步的永久性动力,如同汽车加油站一样。

所以,学习也是一种永恒的权利,你在任何年龄段都有权利享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而且终身学习也是提高你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在社会大学,人们对学习的选择更为自由,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但无论你学习什么,你都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没有学习能力,你什么都学不好,最终你将一事无成。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如果你不能拥有终身学习的观念,那么你将失去很多。比如,比尔·盖茨可算是信息行业的“龙头老大”了,可是就因为他后来有点小看了事态发展状态以致未能察觉信息行业内所发生根本性变化,失去了唾手可得的新机会。

面对这样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你无论制订怎样的生存计划,都必须确立自己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如此你才能展翅高飞,游刃有余,如果一踏入社会你就失去了学习的心,那么失败离你为时不远了。而反之,若能将工作当作一生的工作而埋头苦干,不断进修、不停创造始终能“活到老学到老”,你的进步一定是无穷的,这种人就能日日以清新愉快的心,有效率地做自己的工作。

这样他自然就有希望,不至于失去理想,当然也不觉得疲倦了。与专家为伍很重要

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人,与专家为伍很重要,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人都需要有一个专家与网络体系以帮助其完成任务,这些人是各个行业的专家。

每一年,都会有数以百计的男女以内向,能力不足的模样进入销售。然而几周之内,很多人都变得有信心,有能力,而且更富有生产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人过去一直生活在消极的环境中,而且周围的人也不断地在他们心灵中注入消极的因素,并且告诉他们干哪些事情一定会失败。而进入销售之后,环境与交往有了极大的转变,周围的人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生活。更重要的是,从训练师到经理,这些专家都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给予他们所需的知识信自己。他们每天都与这些专家为伍,自然而然就开始以专家的做法来改变自我。

即使是和精通的、自私的个人交往,也可能是危害极大的,可能会让人感到生活单调、乏味,形成保守、自私的精神风貌,不利于勇敢刚毅、胸襟开阔的品格的形成。很快就会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原则性丧失,遇事优柔寡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精神状况对于想有所作为或真正优秀的人来说是致命的。

相反地,与那些比自己聪明、优秀和经验丰富的人交往,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染和鼓舞,增加生活阅历。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生活状况改进自己的生活状况,成为他们智慧的伴侣。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开阔视野,从他们的经历中受益,不仅可以从他们的成功中学到经验,而且可以从他们的教训中得到启发。如果他们比自己强大,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力量。

因此,与那些聪明而又精力充沛的人交往,总会对品格的形成产生有益的影响——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自己的目标,在日常事务中更加敏捷和老练,而且,与此同时,也许对别人更有帮助。

与优秀的人交往总是会使自己也变得优秀。因此,在人生的奋斗之路上,我们应小心谨慎地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寻找那些强于自己的专家作为自己的榜样,努力去模仿他们,以便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明智的指导,因为与优秀的人交往,就会从中吸取营养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给自己找个教练

为了最快地获取工作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结交经验丰富的优秀专家。努力与之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以建立个人的知识网络。

柯达虽然对新员工实施了众多的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柯达还是采取教练制,让新员工与经验丰富的专家一起工作,一起学习、讨论,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体验柯达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法。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为柯达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员工。

詹姆·沃森,一个非常杰出的柯达人,从基层做起,五年之后,现在成长为人力资源部门的经理。沃森认为,知识网络对一个职业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开发和利用知识网络中的网点可以快速推进事业发展与进步。

无论是在参加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上,还是在工作当中,沃森广泛开发和利用优秀的人,注意寻找并结交那些比自己聪明、优秀和经验丰富的人。沃森在柯达任职期间,他总是与优秀的人员为伍。这样一来,沃森或多或少地受到感染和鼓舞,广泛吸取他们的优点和经验。也正是因为如此,沃森的成长才会异常迅速。

成功地发展知识网络应当是一名杰出员工工作生涯中不可间断的过程,而且,这不是在短时间内急于求成、立等可取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可是,一旦你将个人的知网络建立起来,你可以从与网点的接触中获益良多,与优秀的同行或具有同一工作关联的人谈话,可以使你在如何好自己的工作方面得到更多的见识。如果你在工作中要冒尝试新观念的风险,理解你的专家们会对你的新方法或技术方面提供有益的意见。此外,建立个人的知识网络也是富有乐趣的。

但是,应该如何建立个人的知识网络呢?参加与你的工作和行业有关的团体是建立个人知识网络的最佳方法。此外,参加义务组织专题会议和讲座也是寻找专家的明智之道。

在此有一点需特别强调,在公司内部建立这种知识网络时,不要打乱职场规则,即几个人组成小帮派。在公司中拉帮结派是上司非常忌讳的。因此,在与公司内部的专家交往时,首先应公私分明,不要只为小团体的利益考虑,而损害公司的利益。其次,团结为重,与公司中的所有员工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在公司内部,你只有这样,既结识了用得着的人,又吸引了老板的目光,为职业发展铺平了道路。成为有知识价值的网点

我们应想方设法成为自己建立的知识网络中很有知识价值的网点。因为任何专家都愿意与那些同样掌握对自己有用知识的人分享知识。

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许多人都曾为一个问题而困惑不解:明明自己比他人更有能力,但是成就却远远落后于他人?不要疑惑,不要抱怨,而应该先问问自己一些问题?

——自己是否象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钻研过职业领域的各个细节问题?

——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为了给你的老板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专业方面的书籍吗?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勤于钻研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就可以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一种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

现在,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大自然要经过千百年的进化,才长出一朵艳丽的花朵和一颗饱满的果实。

当你精通你的业务,成为了你那个领域的专家时,你便具备了自己的优势。

成为专家要尽快。这里我们强调“尽快”,并没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只是说要越早越好。两年不算短,五年也不能说长,完全看你个人的资质和客观环境。但如果拖到四五十才成为专家,总是慢了些。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很多人也磨成专家了,那你还有什么优势。因此“尽快”两个字的意思是——走上社会后入了行,就要毫不懈怠,竭尽全力地把你那一行钻研清楚,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如果你能这么做,你很快就可以超越其他人。

一般来讲,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心情还不十分稳定,有的忙于玩乐,有的忙于谈情说爱,真正把心事放在钻研工作上的不是很多,很多人只是靠工作来维持生计,一心想成为“专家”的则更少了。另外在于快乐、悠闲,这不正是你的好时机吗?苦熬几年下来,你累积了自己的实力,超乎众人,他们再也追不上来,而这也就是一个人事业成就高低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在本领域中成为“专家”呢?

首先,选定你的行业。你可以根据所学来选,如你没有机会“学以致用”也没有关系,很多有成就的人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在学校学的专业并没太大关系。不过,与其根据学业来选,不如根据兴趣来定。不管根据什么来选,一旦选定了这个行业,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因为这样会让你中断学习,减低效果。每一行都有其苦乐,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关键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工作之上。

其次,勤于钻研。行业选定之后,接下来要象海绵一样,广泛摄取、拼命吸收这一行业中的各种知识。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辈请教,加班不算钱也没关系,这也是一种学习。另外可以吸收各种报章、杂志的信息。此外,专业进修班、讲座、研讨会也都要参加。也就是说,要在你所干的这一行业中全方位地深度发展。

最后,制定目标。你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几个阶段,并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这是一种压迫式学习法,可迫使自己向前进步,也可改变自己的习惯,训练自己的意志。然后,你可以开始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你不必急于“功成名就”,但一段时间之后,假若你学有所成,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出来,你必然会受到老板的注意。当你成为专家后,你的身价必会水涨船高,也用不着你去自抬身价,而这正是你“赚大钱”的基本条件。只要有“专家”的条件,人人都会看重你,何愁高工资?

不过,成为“专家”之后,你还必须注意时代发展的潮流,你还要不断更新提高自我,否则,你又会象他人一样原地踏步,你的“专家”水平又打折扣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