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5 17:49:01

点击下载

作者:马建荣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

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作者:马建荣排版:吱吱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1-01ISBN:9787121300585本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父母要做宝宝的首席儿科医生

宝宝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尤其是生病的时候。看着宝宝病恹恹、没有精神的样子,做父母的别提多担心了,都希望宝宝能快点好起来。

我在儿科门诊外常常能看到焦急等候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或者眉头紧皱、满面忧虑,或者疲惫不堪、焦躁无措,一家人围着宝宝六神无主。我特别能理解他们当时的心情,因为我不但是医生,也是一个妈妈。

人总会有头痛脑热的时候,宝宝的免疫力比成年人弱,生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作为父母,宝宝病了,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冷静下来,正确地应对。因为父母是最了解宝宝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的人,也是决定治疗或处理方法的人,如果有失冷静,不仅不利于控制病情,还可能影响到宝宝的情绪。而掌握一些基础的医学常识,爸爸妈妈在应对宝宝的疾病时就能更冷静从容。为此,我把自己多年来的儿科门诊经验和育儿心得整理成了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我着重讲了以下几个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生病?● 怎样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生病了,是否需要去医院?● 一些宝宝常见病如感冒、发热、腹泻、便秘等,该如何预防和处

理?● 宝宝发生烫伤、夹手、擦伤等意外时,该如何处理?

希望爸爸妈妈看过我的这本书后,能对自家宝宝的状况多一些了解,做好宝宝的“首席儿科医生”,守护好宝宝的健康。第一章应对小儿疾病,父母要心中有谱

宝宝身体抵抗力差,即使我们再怎么精心护理,也可能会生病,每年三四次的感冒都是正常的。在宝宝生病时,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对如何配合医生治疗以及怎样护理生病的宝宝知之甚少。其实,父母的育儿、医学知识越多,在宝宝生病时越能冷静、积极地面对问题,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宝宝在与疾病的对抗中提升了抵抗力

宝宝生病,最着急的就是爸爸妈妈,恨不得自己替宝宝生病。其实,宝宝生病也不一定是坏事儿。跟病菌交战过,才懂得如何防御

生病是身体与病菌打交道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如果我们没见过一个人,没跟他打过交道,我们不可能对他有印象。身体也是一样的,对于没有见过的病菌也不会有印象,也就不会有抵御这种病菌的抗体。

病菌入侵身体,使人生病,这时候身体就会做出反应,跟病菌“打仗”。在“打仗”的过程中,身体会记住这种病菌,“制订”出对付这种病菌的方案,当这种病菌下次再来“进攻”的时候,身体就自动启动防御方案积极应战。所以,不要期望宝宝不得病,宝宝每生一次病,其免疫力也会上一个台阶。宝宝生病,父母要适当“粗”一些

宝宝生病,很多父母心急如焚,要求医生给宝宝输液或者使用抗生素,想让宝宝立马好起来。为人父母,我能理解这种急切的心情,但对于宝宝来说,一下子就把病菌消灭了,对身体并不好,而且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给宝宝输液或使用抗生素,对宝宝的病情和身体健康都是不利的。

爸爸妈妈有的时候不妨“粗”一些,即当宝宝生病的时候能“狠心”一些,接受病情的反复,让宝宝在跟病菌的“战斗”中提高“战斗力”。贴心提示抵抗力好不好,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得病的次数,二是得病后身体康复的速度。一般来说,抵抗力好的宝宝一年里生病的次数比抵抗力差的宝宝要少一些。如果两个宝宝同时得了同样的病,一个宝宝两三天就痊愈了,另一个宝宝需要五六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好,那肯定是第一个宝宝的抵抗力更强。宝宝爱生病,从养育方式上找找原因门诊故事贝贝是医院的常客,不是发热了,就是感冒了,虽然都是小毛病,但老这样,就意味着贝贝经常要吃药、打针。都说“是药三分毒”,药用多了,肝脏解毒的负担就重,时间久了对健康不利。贝贝的妈妈也很纳闷:“为什么贝贝老是生病?小区里跟她差不多大的宝宝,经常玩泥沙,看起来脏兮兮的,身体却很好,很少生病。”跟贝贝的妈妈交流后,我发现,其实是她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我把一些不恰当的养育方式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爸爸妈妈们都看看,你们“中”了哪一条呢?

太爱干净

宝宝过度“干净”,接触的病菌过少,身体就无法识别哪种病菌好哪种病菌坏,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就差。贝贝老是生病,跟她妈妈爱干净有关系,总是不让她接触病菌,她的身体自然就无法建立起对病菌的防御系统。

如何应对 :适当地让宝宝玩玩泥巴,让宝宝的免疫系统“认识”病菌。当然,同时也要告诉宝宝:“这个不能吃的,它会让你的肚子不舒服。”

给宝宝穿得太多

网上流行着一句话:“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门诊里也常看见爸爸妈妈把宝宝裹得严严实实,因为他们觉得宝宝感冒就是因为衣服穿少了着凉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情——宝宝是活泼好动的,穿得多就容易出汗,如果没有及时换衣服或擦汗,风一吹,就特别容易受凉感冒。

如何应对:很简单,随着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有的时候适当冻一冻宝宝,可以增加抵抗力。宝宝的体质不一样,穿衣服的量也会有差异,一般宝宝穿上衣服后,摸摸他的小手,只有不出汗、不凉,就算是合适。宝宝大一些了会表达了,就可以试着放手让宝宝自己做主。

喝水少

有的宝宝不爱喝水,再加上活动量大,身体缺失的水分就会增多,使抵抗力下降,生病的概率就自然大了。

如何应对:让宝宝多喝水,比如不论在哪里,每隔二三十分钟就让宝宝喝几口水;宝宝运动的时候要时不时提醒他喝水;睡醒、洗澡后要让他喝水;宝宝上幼儿园后,要告诉他时不时跟老师要水喝。如果宝宝实在不爱喝水,就要另想办法,比如给宝宝煮一些健康的“饮料”,像苹果水、山楂水之类的,或者让宝宝多喝一些牛奶、米汤。

偏食

有的宝宝不喜欢吃蔬菜,对于这种偏食的习惯,大部分爸爸妈妈的态度是“喜欢就吃,不喜欢就不吃”,这样会导致宝宝维生素、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失衡,宝宝抵抗力降低,消化不好,容易感冒、便秘。

如何应对:想办法让宝宝多吃一些蔬菜。对于不爱吃蔬菜的宝宝,爸爸妈妈就要多花心思了,比如宝宝觉得菜叶不好嚼,妈妈可以把菜叶剁碎了包饺子、馄饨,或者用来熬粥、煮汤;胡萝卜、西红柿、黄瓜可以作为零食给宝宝吃,不一定非得在饭桌上吃;少给宝宝吃零食,零食吃多了容易长胖,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的吸收。

晚餐吃得多

宝宝上幼儿园以后,午餐、晚餐一般都会在幼儿园里解决。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吃不好,晚上就给宝宝做大鱼大肉。宝宝晚上吃得多或者吃得太油腻,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时间久了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

如何应对:“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给宝宝准备的晚餐要营养、清淡、容易消化,粥、豆腐、蔬菜都是宝宝晚餐的理想选择;让宝宝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如果宝宝从幼儿园回家说“不饿”,就不用强迫宝宝吃太多东西。

睡得少

有的宝宝非常贪玩,不爱睡觉,再加上爸爸妈妈爱熬夜,宝宝也会跟着熬夜,睡眠不足。身体会在睡眠过程中同时进行自我修复,如果身体一直在“劳动”,时间久了抵抗力就会下降,使人变得爱生病。

如何应对:爸爸妈妈自己首先要养成好的睡眠习惯,陪宝宝一起睡觉。如果确实需要熬夜,要跟宝宝说清楚,并将工作移到卧室之外的地方;睡前不要做让宝宝兴奋的游戏,可以跟宝宝一起听听音乐,让他慢慢平静下来。

小病扛着

一些妈妈比较粗心,没及时发现宝宝生病,等发现的时候宝宝的病情已经严重了;还有一些妈妈怕药物有副作用,宝宝感冒、发热的时候就让他像大人一样扛着。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宝宝的病情变化很快,病情严重后,宝宝需要使用更多的药物才能痊愈。

如何应对:做一个细心的妈妈,如果宝宝发热超过38.5℃,有精神差、不吃饭、嗜睡等表现,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

压力大

父母经常吵架、对宝宝的期许过高等都会让宝宝觉得压力大。人压力大的时候,最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胃口和消化能力。时间久了,抵抗力就会下降,就容易生病。

如何应对:营造舒适的家庭环境,让宝宝每一天都快快乐乐的;经常跟宝宝交流,和宝宝一块玩游戏;夫妻吵架不能当着宝宝的面。这些时候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

宝宝一出现发热、拉肚子的症状,爸爸妈妈通常就着急带宝宝去看医生。其实,爸爸妈妈首先应该冷静下来,观察宝宝的情况并做出判断,决定下一步的处理措施。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带宝宝就医呢?

如果宝宝感冒了,只要不发热,只是有点流鼻涕、咳嗽,在家护理就可以;如果发热、咳嗽厉害、脸色涨红,可能是肺炎,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

宝宝体温超过38.5℃,或连续发热(低于38.5℃)超过2天,或不停地哭,或出现出疹、发水痘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检查。当宝宝出现发热时,先量量体温,38.5℃以下可以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给宝宝擦身体,如果宝宝的体温恢复正常,就不用火急火燎地抱着宝宝冲向医院。如果宝宝发热超过38.5℃,家里离医院比较远,可以先给宝宝服用美林或者泰诺林降温,再去医院。

宝宝拉肚子时,先看大便的性状,如果是脓血便就要立即去医院。如果只是比平时多拉一两次,水分不多,可能是因为肚子着凉或者东西吃多了,消化不良。这时先调节一下宝宝的饮食,让宝宝喝点粥,观察一下,如果宝宝的大便性状很快好转,就不用去医院,更不需要用抗生素。如果宝宝拉肚子后出现严重脱水、喂水即吐的症状,就要赶紧去医院。

宝宝发生高热惊厥时,会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抽搐的症状,这时一定要及时打120或第一时间带宝宝上最近的医院看病。

宝宝呕吐超过12个小时,同时出现发热、出疹的现象,或者是呕吐物中带血,需要尽快就医。

当宝宝的鼻子、耳朵、嘴里或阴道、肛门里插入异物,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试着自己把东西拔出来,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让医生帮忙处理。

宝宝呼吸困难或呼吸异常快,皮肤和嘴唇开始发紫,说明宝宝氧气不足,要尽快打120或者带宝宝就近看病。

宝宝的耳朵、眼睛、肚脐、阴茎或阴道出现渗出物,很有可能是感染炎症了,比如眼睛发红、流泪或发黏,这是感染结膜炎的迹象,具有传染性,需要马上就医治疗。

割伤或伤口特别深,出血多,可能需要缝合,爸爸妈妈可以先用一块干净的布按压伤口并举高受伤的部位来止血,然后尽快带宝宝上医院处理。

严重摔伤,有可能出现扭伤或骨折,或者头上有严重的碰伤,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或者打120。

吞食了有毒、有害的东西或异物,比如成年人吃的药、玻璃珠等,一定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如果宝宝误服成年人吃的药,要记得带上药物的包装袋或瓶子。

宝宝突然异常烦躁、哭闹、发脾气,这种情况超过24个小时,很有可能是宝宝哪个地方不舒服,爸爸妈妈检查不出来,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宝宝生病了,父母首先要冷静下来育儿经历我家宝宝2岁半的时候,有一天半夜里突然哭醒,打开灯一看,我发现他呼吸困难,喉咙好像卡了什么东西,很痛苦的样子。我一看症状,就意识到是小儿喉头水肿。小宝宝得喉头水肿十分危险,一是小宝宝喉管细,二是小宝宝不懂事,越难受越要哭,越哭水肿得越厉害,这样可能会导致喉管堵塞,引起窒息。那时候我心里虽然也很焦虑,但我表面尽量保持镇定,一面摇醒老公,一面指指宝宝的喉咙说:“宝宝,你不要哭。你这儿水肿了,所以你才会觉得难受。要是哭的话,你会更难受,先忍耐一下好不好,不要哭,爸爸妈妈马上带你去医院。”宝宝听懂了,即使很难受,但他还是慢慢地止住了哭,配合我穿好衣服,跟着我们去医院。经过治疗,几个小时过后,他的情况就好转了。冷静,才不容易出错

试想一下,如果宝宝生病了,父母只顾着相互抱怨,或者自己就很焦虑,宝宝就会以为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感到害怕,于是哭闹起来,就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在这里,我劝诫所有的父母,当宝宝生病或者受伤了,自己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冷静下来,观察宝宝的病情,安慰好宝宝,理一理宝宝生病、受伤的原因,在就诊的时候告诉医生,然后根据医生的诊断把宝宝照顾好。生病的宝宝希望爸爸妈妈更关心自己

我们大人生病的时候都希望身边的人能关心自己,更别说宝宝了。在宝宝的世界里,爸爸妈妈就是一切。宝宝生病了、受伤了,身体很难受,心理也会变得脆弱和敏感,最大的希望就是爸爸妈妈能多关注自己。如果这时候爸爸妈妈只顾相互指责,会影响宝宝的情绪。身体上的病痛,再加上心里觉得委屈,病就更不容易好了。甚至一些宝宝还会觉得“都是我的错”,一味地自责,这对宝宝的心理发育是很不利的。要相信宝宝的忍耐力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当宝宝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即使心里很焦虑,也不要把这种情绪表现出来,而是要给宝宝传达这样一种暗示:生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哭,忍一忍,一会儿去医院让医生给治疗,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如果哭闹反而会让身体变得更加不舒服。

有的爸爸妈妈会问:“宝宝大一些,跟他讲道理,他可能会听。但是,几个月大的宝宝,他什么都不懂,只会哭闹。”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千万别小瞧了你们家宝贝,小宝宝可是最会“察言观色”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

当然,也有一些宝宝生病的时候一味哭闹,大人怎么哄都不行。这时,你需要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跟他说话,用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不知不觉中他就忘记不舒服这回事了。“宝宝,你只是体温有点高,一会儿妈妈带你去医院,医生帮忙处理后就会好起来了,先不哭,好吗?”宝宝生病总不好,可能是过敏惹的祸门诊故事4岁的诺诺看上去身体倍儿棒,很少感冒、发热,实际上她有一个小秘密,就是小屁屁上长湿疹。刚开始的时候,她妈妈给她抹了一些治疗湿疹的激素类药膏,很快湿疹没有了,但没过几天就又反复了。给诺诺检查后,我让诺诺妈妈把诺诺生活中的事情详细地说一遍,后来发现诺诺的小马桶用的是化纤材质的马桶圈,原来是过敏惹的祸!

生活中一些很常见的东西(花粉、地毯里的灰尘、毛绒玩具、动物的毛发等)会导致过敏,也有一些宝宝像诺诺一样,对化纤材质的布料过敏。还有一些过敏体质的宝宝,生病的时候跟正常体质的宝宝一样,表现为发热、流鼻涕、咳嗽、扁桃体发炎等症状,虽然针对表面症状进行治疗了,但效果只是暂时的,病情会反复发作。

当宝宝出现病情反复的时候,爸爸妈妈首先要打个问号:“为什么会反复发作?”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过敏了。怎么发现宝宝过敏

很多时候宝宝发生了过敏,爸爸妈妈都没有发现或误以为是感冒。那么,爸爸妈妈怎么判断宝宝是否过敏呢?宝宝过敏常出现以下症状,爸爸妈妈要引起重视。宝宝身上出现湿疹,而且反复发作,就有可能是过敏。爸爸妈妈需要检查宝宝接触过的东西,用的吃的都要筛查一遍,看是什么东西让宝宝过敏。宝宝吃鸡蛋或者喝牛奶后出现腹泻或者呕吐、恶心、长湿疹等症状,说明宝宝有可能对这些食物过敏。宝宝经常出现迎风流泪、揉眼睛、使劲挤眼睛、揉鼻子等现象,要多加留意,这些有可能是因为过敏引起的。天气变化的时候,宝宝的鼻子变得敏感,经常打喷嚏、流鼻涕、呼吸不顺畅,或者老是揉鼻子,说明宝宝可能对冷空气过敏。妈妈的护肤品、化妆品,如果味道过于芳香,也会让宝宝出现揉鼻子、打喷嚏的过敏现象。宝宝皮肤过敏了这样处理

皮肤过敏是常见的过敏表现。当宝宝皮肤因为过敏而出现疹子或小疙瘩、发红时,爸爸妈妈不要着急,也不要盲目地涂抹药膏。可用以下方法处理。

第1步

切断致敏原

当宝宝皮肤出现红肿、发痒等过敏症状时,父母首先要找出致敏原,让宝宝远离引发过敏的东西。

第2步“解决”抓挠的问题

父母先要跟宝宝达成“协议”:“宝宝,你这块皮肤有些发红,还会有些痒,忍一忍,不要挠,妈妈相信你可以做到。一会儿妈妈就给你擦药,等擦了药,就不会这么痒了。”

第3步

及时到医院治疗

宝宝皮肤过敏,通常有两种表现,一是急性荨麻疹,二是慢性湿疹。通常,针对急性荨麻疹,医生会根据发病程度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开瑞坦、仙特明、氯苯那敏,或让宝宝口服激素、注射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对于湿疹,如果症状比较轻,且是因为气温变化引起的,涂抹郁美净就可以缓解;如果出现了皮肤溃破,一般建议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和莫匹罗星,两者混合使用比例为1:1。

第4步

护理好宝宝的皮肤

父母要用温水给宝宝清洗过敏部位,保持皮肤的清洁。注意不能使用毛巾擦拭皮肤溃破严重的部位,应自然晾干。清洗后要尽快给宝宝用药,效果会更好。每次给宝宝抹药,都要先清洗皮肤,皮肤干后再抹。宝宝母乳过敏的处理

对于妈妈来说,最无奈的事情莫过于小宝宝对母乳过敏。有的小宝宝吃完母乳之后出现长湿疹、腹泻、便秘以及不断打嗝、放屁、吐奶等现象,说明他有可能是母乳过敏。

如果宝宝过敏症状严重,就需要断奶,给小宝宝喂“无敏奶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如果宝宝的过敏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可以尝试“母乳+配方奶粉”混合喂养的方式。过敏性腹泻的处理

过敏性腹泻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宝宝,尤其是0~1岁的婴儿。母乳过敏、奶粉过敏或对某些辅食过敏都有可能出现腹泻。当宝宝出现过敏性腹泻时,应采取以下措施。找出致敏原,避免让宝宝再吃可导致腹泻的食物。如果宝宝对母乳、奶粉过敏,则需要根据情况转变喂养方式或者换奶粉。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对症治疗。宝宝腹泻期间,注意多让宝宝喝温开水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及时给宝宝更换尿布、脏裤子,适量涂抹甘油或护臀霜,避免尿布疹或局部感染。过敏性哮喘的处理

过敏性哮喘多在婴幼儿期发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当宝宝哮喘发作时,要及早控制,使哮喘发作对宝宝气道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建议宝宝哮喘发作的时候,遵医嘱及时用药。

哮喘发作是突然发生,但气道的炎症是长期持续存在,哮喘需要长期的抗过敏治疗。即使宝宝的哮喘发作得到控制,暂时没有喘息的症状,仍然需要每天坚持服用预防性药物。贴心提示如果小宝宝因母乳过敏腹泻的次数有些多,要及时给宝宝换尿布,洗干净宝宝的小屁屁,抹一些甘油,再垫上干净的尿布,让宝宝的小屁屁时刻保持干爽,否则可能会引起尿布疹,甚至导致局部感染。帮助宝宝找出过敏原,预防过敏保证家里的卫生。地毯、毛绒玩具里的螨虫、灰尘都有可能导致宝宝过敏,爸爸妈妈要经常打扫卫生,杜绝致敏原的出现。不要饲养小动物。小动物的皮毛和分泌物都是很强的致敏原,宝宝容易过敏,家里就尽量不要养小动物。如果家里已经有小动物的,注意让宝宝少接触。少吃容易过敏的食物。鸡蛋、牛奶、海鲜、蚕豆等是常见的易致敏食物。可以适当喝一些蜂蜜水,帮助宝宝提高抗过敏的能力。不过1岁以内的小宝宝不要喝蜂蜜水。让宝宝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能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增强抗过敏能力。游泳是很不错的防过敏运动,能提高宝宝对冷暖刺激的抗过敏能力。让宝宝多喝水。多喝水,保持大小便通畅,使身体的废弃物随大小便排出,是很好的改善过敏症状的方法。宝宝的衣服一定是纯棉的。宝宝的皮肤娇嫩,穿化纤材质的衣服容易过敏,爸爸妈妈给宝宝准备的衣服最好是纯棉的,柔软的质地能减少皮肤过敏的发生。妈妈尽量穿纯棉的衣服和使用纯植物的护肤品。妈妈可以说是宝宝最亲密的“伙伴”,跟宝宝的接触也是最多的,所以妈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和使用的护肤产品。过敏体质的宝宝外出怎么办

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爸爸妈妈带宝宝外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带好必备药物。如果宝宝有慢性鼻炎、鼻窦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一定要带上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当宝宝出现清嗓子、鼻子堵、发热或者哮喘的症状时,要及时用药,先将病情暂时控制住,再尽快去当地医院就诊。

2 如果宝宝对花粉过敏,家里就不要摆放鲜花了,花粉季节出门要让宝宝戴上口罩,回来后用清水清洗鼻腔,用温水洗脸。

3 水是不可缺少的“装备”。带宝宝外出,千万不要因为怕上厕所就让宝宝少喝水,少喝水容易让宝宝缺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过敏。要让宝宝多喝水,保持大小便通畅。勤换医院和医生可不是好事

宝宝生病去医院就诊后,爸爸妈妈看到宝宝病情没有得到缓解,或者是出现反复,心里就着急了。有的爸爸妈妈就怀疑医院开的药不管用,或者是医生经验不够,从而频繁换医院、医生。

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不仅耗费精力、浪费金钱,还可能延误治疗的时机。重复用药会伤害宝宝娇嫩的脏器

比如宝宝发热,爸爸妈妈抱着宝宝到A医院看病后仍不退热,就认为这家医院不行,马上换B医院。B医院跟A医院一样,也给宝宝开退热药,宝宝吃完A医院的退热药没多久,又吃B医院开的退热药,无形中增加了用药量,可能会对宝宝的脏器造成伤害。重复化验既耗费精力又浪费金钱

成年人生病了病情会反复,宝宝也一样,如果爸爸妈妈频繁换医院、医生,每到一处医生都要从头了解病情,重新检查,治疗也从头开始,这样很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

如果已经出现更换医院、医生的情况,爸爸妈妈需要做以下事情。

1 带上上一家医院开的药方以及检查结果,给新换的医生作为参考。

2 详细地向医生描述宝宝病情的变化以及用药后出现的反应,越详细越好,这样有利于医生做下一步的诊断。

3 向医生说明宝宝上一次吃药的时间,问清楚下一次吃药的时间,掌握好间隔时间正确吃药,避免重复用药。贴心提示给宝宝看病,最好的方法是选一家信得过的医院,找一位好医生,保证治疗的连贯性。这样医生比较熟悉宝宝的病情,病历记录完整,容易掌握病情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也能让大人省去重复治疗的费用。做细心的妈妈:记好宝宝的生病日记

医生每天都要接诊很多病人,一些症状可以通过观察和检查发现,还有些症状如果父母不说,医生在很短的就诊时间内很难发现。建议父母们养成为宝宝记生病日记的习惯,父母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准确,对医生的诊断就越有利。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为宝宝记生病日记呢?在记录时,应该重点关注宝宝的哪些症状呢?来看看我朋友给她的宝宝萱萱记的生病日记吧。

萱萱妈妈记的生病日记虽然看起来零散,但根据她的日记,再结合萱萱的症状,我很快就找到了萱萱发热的原因:出汗后进入空调房,一热一冷使毛孔打开后迅速收缩,热量散发不出去,使体温升高;喝水少,吃热量高的零食,造成喉咙发炎。

给宝宝记生病日记,不需要多复杂,只需像萱萱妈妈一样,列好几点,每次宝宝生病的时候往里填内容就可以了。别轻易给宝宝输液

宝宝生病后,很多父母心疼宝宝,想让宝宝尽快康复,常会提出输液的要求。经过检查后,如果确定宝宝的病情用口服药物就能治疗,我都会解释说输液没有必要,吃药就可以了。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输液好得快,效果好。其实,滥用输液反而对身体不好,建议宝宝、大人生病的时候,能不输液就不要输液。输液的5大负面影响

输液将药物直接送进血液里,药效比口服药物、普通打针要快,所以看起来输液治病效果好。但是,伴随而来的不良反应也更快显现。

引起过敏

宝宝身体的抗过敏系统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在输液的时候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头晕、恶心、皮肤红肿等不适症状。

药物不良反应强烈“是药三分毒”,不论是什么药物,都有可能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口服药物时,经过肠胃消化、肝脏排毒等,能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输液是直接将药物输入血液中,未经身体的消化吸收,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而且来得又快又猛。

容易引发意外

输液短则40分钟,长则可能两三个小时。在输液期间,人是不能动的,因为动了有可能会使针头移位。但宝宝通常好动,很难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所以宝宝在输液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跑针等意外情况。

有的宝宝在输液的过程中,有可能对调节点滴的开关产生兴趣,就自己动手“调节”,使点滴速度加快。液体主要成分是水,额外的水被快速注入血管,会增加心肾负担。

产生输液依赖

宝宝生病输液后,会比其他宝宝容易生病,而且再生病时吃药就很难好,基本都需要输液。这是因为输液直接将入侵身体的细菌“消灭”,宝宝身体没有形成抗体。另外,过度输液会让一些病菌产生耐药性,当宝宝因为这些病菌而生病时,吃药和打针就比较难好,这时父母又会要求输液,形成依赖。

安全隐患高

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的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做好消毒工作,都有可能让病菌进入身体里,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会使病菌随着血液扩散至全身,引起败血症等更为严重的后果。什么情况需要输液当宝宝患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猩红热、阑尾炎等严重的细菌感染疾病时,需要及时输液。宝宝患有肠胃疾病,发生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又吃不进去东西,为了避免脱水,需要输液。宝宝哮喘发作情况比较紧急时,可能需要立即向身体中输入平喘药。一些发病比较急的疾病如喉炎,需要尽快向身体内输送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以控制病情。当宝宝出现严重的皮肤过敏时,需要通过输液向身体内输送抗生素或激素,以缓解症状。当宝宝出现高热惊厥、昏迷或者碰伤比较严重已经无法吃药的情况时,需要尽快输液。这些情况一般不用输液宝宝如果患有病毒性感冒、细菌性感冒,一般只要按时吃药、多喝水、多休息、随时监测体温即可。宝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即普通感冒),病程在3天以内,体温低于38℃,而且精神状态不错,一般不用输液,按照医嘱吃药、喝水、休息好,通常过几天就能痊愈。小儿腹泻轻度脱水时,如果宝宝可以通过口服药物补充水分,则不需要输液。如果宝宝的肠胃功能不适,吃药后呕吐,则需要输液。如果宝宝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程度比较轻,只有一些咳嗽和低热,只要能按时吃药,就不需要输液。如果宝宝患有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只要不发热,宝宝的精神好,能按时吃药,就不需要输液。贴心提示一般来说如果宝宝的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是第一选择,只有宝宝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或者是非常紧急的急性病等情况时才选择输液。宝宝生病,不能只靠药物门诊故事涵涵家跟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涵涵今年5岁,是一个很皮实的宝宝。一次,涵涵妈妈匆匆忙忙抱着涵涵到我们医院找我开药。检查之后,我发现涵涵精神不错,只是流鼻涕,有一点咳嗽,并没有发热的症状,就交代涵涵妈妈回去多给涵涵喝白开水就可以了,不需要吃药。一些情况能不吃药就不吃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发热、感冒。不少爸爸妈妈像涵涵妈妈一样,一看到宝宝不舒服,就火急火燎地带宝宝看医生或者让宝宝吃药。“是药三分毒”,宝宝生病不能只靠药物,一些症状较轻的疾病只要处理好,就不需要去看医生。比如下列情况爸爸妈妈在家就能处理:

宝宝感冒了,有点小咳嗽或流鼻涕,只要不发热,就不用担心,让宝宝多喝水,饮食清淡,注意休息,适当增减衣服,一般4~5天就能自行痊愈。

普通的发热,一般只要宝宝的体温不超过38.5℃,多喝水,给宝宝进行擦浴、冷敷或贴退热贴,基本上就能让体温降下来。宝宝一生病就用药,小心药物依赖

宝宝生病,很多父母总是特别着急,马上就用药,上午用了就要上午管用。宝宝生病是增强抵抗力的一个机会,当你给宝宝采取药物治疗时,虽然能较快地将病菌消灭,但同时你也是在毁坏宝宝的抵抗力。因为宝宝的身体跟病菌“斗争”的过程被药物中断,就难以形成对这种病菌的“防御系统”,抵抗力也就得不到提高。而且用药时,也让病菌在与药物的“抗争”中变得越来越顽强,当宝宝再次感染这种病菌时,则可能需要增加剂量才能使药物生效,这样极易伤害到宝宝的身体。贴心提示当宝宝长湿疹时,很多爸爸妈妈会急切地为宝宝抹激素类软膏,抹了几次之后,宝宝湿疹的部位的确能恢复正常,变得光光溜溜的。但是,之后宝宝再长湿疹,爸爸妈妈会发现药效并没有开始那么好,而且一旦停药,湿疹症状会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宝宝对激素产生了依赖。因此,给宝宝使用激素或抗生素等容易形成依赖性的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走出给宝宝选药、用药的误区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医药箱,会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宝宝一感冒发热,不少爸爸妈妈就盲目地给宝宝吃消炎药。这里我列了给宝宝选药、用药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爸爸妈妈们走出给宝宝选药、用药的误区。宝宝用药要选“儿童版”

在药店,你可能发现治疗同一疾病的药物有多种,不知道如何给宝宝选择。其实,不少药都分有成人药和儿童药,选药时应选择针对相应疾病的儿童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提示使用。有些药物没有儿童专用剂型,用量及用法要咨询医生。不要盲目用药

以感冒为例,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需要对症治疗,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对治病没有作用,还会诱发耐药性,损害人体器官。宝宝生病了,爸爸妈妈不知道具体的病因,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用药,不要根据大人生病时服药的经验盲目给宝宝用药。能用一种药就不用两种

多种药物一起吃,很容易出现某种药物成分叠加、过量的问题,因此给宝宝用药,能用一种药就不用两种,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如果给宝宝吃的药物超过两种,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别用牛奶果汁送服

宝宝不吃药,有些爸爸妈妈就想出用牛奶、果汁送服的方法,或者是将药物放在糖里哄宝宝吃,或者跟宝宝许诺“吃完药就给你吃棒棒糖”。大部分药物不建议用牛奶、果汁等饮品送服,以免影响药效或出现其他难以预测的后果。另外,某些药物与糖一起吃,也会影响药效。因此,爸爸妈妈给宝宝吃药,尽量用温开水送服,或者根据医生的指导、药品说明书服用。注意宝宝的药物过敏史

如果宝宝以前服用过某种药物,且发生了过敏反应,再次服用很可能过敏,这时应及时咨询医生,选用合适的药物。给宝宝吃药前一定要看药物说明书门诊故事3岁的晓玲有一天晚上发热到39℃,家里离医院有些远,晓玲的爸爸想先给晓玲吃退热药,把温度降下来再去医院。家里的药箱有两盒退热药,一盒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一盒百服咛(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两盒药名称里都有“对乙酰氨基酚”,他以为是同一种药,就随便拿了百服咛,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给晓玲吃了药,然后带晓玲去医院看医生。回到家照顾晓玲睡下后,晓玲爸爸看到床边两盒退热药,一时兴起就拿起来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两盒药的用药量竟然不同,这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还好,每次给宝宝吃药都有照着说明书吃的习惯,如果按照经验来,麻烦就大了!”

很多父母给宝宝用药时常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定药量,而忽略了说明书。殊不知,说明书的内容是保证宝宝用药安全的重要资料。爸爸妈妈给宝宝用药之前一定要看药物说明书,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注意药物的使用量

不少药物虽然生产厂家相同,名称相近,但在用量上却不一样。以晓玲家备有的泰诺林和百服咛为例,药物的主要成分都差不多,但两种药的用量却不同,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用药,很容易出现用药不足或用药过量的情况。用药不足,疾病就不容易痊愈;用药过量,容易导致药物中毒,轻则体温下降过快,身体发冷,重则可导致呕吐、腹泻、胸闷等症。

父母在阅读说明书时,还要注意说明书中的药品单位。很多药品没有儿童剂型,需要根据宝宝的体重、年龄等进行换算。例如某种消炎药,每片0.5克,儿童服用需要按照体重一次12.5毫克/千克,一天服用1次,如果宝宝体重是20千克,则需要服用0.5片,一天1次。由于宝宝的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建议给宝宝用药前咨询医生,不要自行加减药量。注意服药的时间

有些药物最好在特定的时间服用,比如抗过敏药物应在睡前服用,如果不阅读说明书,白天服药就易引起宝宝嗜睡的症状 ;有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通常饭前1~2小时和饭后2~3小时都属于空腹,宜在这时服用;而有的药物需要饭后30分钟再服用;有些药物服用的间隔时间是4~6个小时,而有的药物是一天服用3次,即两次服药间隔时间为8个小时。了解药物成分

当宝宝感冒发热时,很多爸爸妈妈会给宝宝同时喂感冒药和退热药。退热药的主要成分为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很多感冒药也含有这些成分。如果宝宝感冒发热,爸爸妈妈同时给宝宝吃感冒药和退热药,很容易造成某些药物成分叠加,出现用药过量。因此,当宝宝需要同时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爸爸妈妈一定要了解药物成分,咨询医生,避免用药过量。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服用后有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如果爸爸妈妈给宝宝用药之前没有阅读药品说明书,会以为是宝宝拉肚子了,擅自给宝宝服用止泻药,这样很容易引起其他问题。注意药物的禁忌

在给宝宝用药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中的“禁忌说明”,看宝宝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年龄是否适合等,以保证用药安全。比如尼美舒利颗粒禁止12岁以下儿童服用;泰诺林说明书中有“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等。贴心提示药品说明书上常常写着一日3次或者一日2次等说明,有的爸爸妈妈以为是早、中、晚或早、晚各吃1次。这种吃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吃法应该是:一日3次,表示服药的时间是每间隔8个小时吃1次,可以在早上8点、下午4点、夜间12点各给宝宝吃1次;一日2次,则是每隔12个小时吃1次,可以早上8点、晚上8点各吃1次。让宝宝顺当地吃药

我在门诊时,常有爸爸妈妈不管宝宝的病是轻是重都要求输液。大多数爸爸妈妈是因为希望宝宝能赶快好起来而要求输液,不过有的爸爸妈妈选择给宝宝输液,是因为给宝宝喂药太困难了。

有的爸爸妈妈遇到宝宝不吃药,就会很生气,责骂宝宝,甚至动手打宝宝,强迫宝宝把药吃下去。宝宝当时勉强把药吃下去,但由于情绪激动、哭闹,过一会儿又把药吐出来了,再喂药就喂不进去了。

怎么才能让宝宝把药顺当地吃下呢?我在当妈妈不久后,也有同样的困惑。儿科医生也不是天生的育儿高手,也是在育儿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在这里,我将这些年积累的一些给宝宝顺畅喂药的好方法与父母们分享一下。新生儿这样喂药

1 用奶瓶喂: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味觉反射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不良味道刺激不敏感,可以把药研成粉末放入干净的碗里,在碗里放入温开水,搅拌均匀倒入奶瓶中(放药前要把奶瓶清洗干净),用乳胶奶头来喂药,大多数新生儿都可以把药吃进去。

2 用买药时附带的滴药塑料滴管喂药:将溶解好的药液吸入滴管,把管口放在宝宝口中慢慢滴药。滴药时,要根据宝宝吞咽的情况,速度不能太快,如果发生咳嗽应停止喂药,把宝宝抱起轻轻拍背,防止药液呛入气管。

另外,不要把药和奶一起喂,这样既会影响宝宝食欲又会影响药物疗效。

如果医生没有特殊嘱咐,一般在宝宝吃奶前喂药比较好,因喂药容易引起宝宝哭闹、呕吐,吃奶后喂药宝宝容易把刚吃的奶吐出来。婴幼儿这样喂药

婴幼儿嗅觉和味觉都很灵敏,很容易把又苦又难闻的药物从其他食物中辨认出来。喂药时,最好先耐心说服哄劝,可准备一些糕点等,宝宝服了药,就马上表扬和鼓励,尽量消除宝宝对服药的恐惧心理。

遇到特别不合作的小孩或是药味过苦的时候,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对于可与食物同服的药物可采用“果酱夹心”的方法,小勺里放点果酱,把碾碎的药倒在上面,再加一层果酱给宝宝吃。或者把药放到宝宝喜欢吃的东西里,比如面包等,诱导他自己吃。

液体药品可以用喂药器,使用时先用量筒测量药量,然后放进管筒内,把喂药部位轻轻地放进宝宝的嘴里,用推送把手或挤或按把药液送到宝宝嘴里,注意推送不要太快,以免呛到宝宝。

丸剂、片剂药物可研成粉状,再用温水调成稀糊状。然后将宝宝抱起,半躺在大人身上,头部抬高,将手脚固定好,用拇指和食指紧按小儿的两颊,使上下颌分开,再将盛有药液的汤匙,放在上下牙之间、舌头上面,直到将药液咽下为止。喂完药后应将宝宝竖直抱起来,并轻拍其背部,促使胃内的空气排出,以防药液吐出。

服用胶囊药时,让宝宝先含一口水,再将胶囊药放入口中,低头吞药。胶囊药比水轻,可以轻易进到咽喉里。喂完药后,可以让宝宝用奶瓶喝点温水,以减少药的苦味。父母应该知道的服药细节4岁以内的宝宝尽量不直接给药丸和药片,应研成药末,加水调成稀汁后让宝宝服下。吞药片最好在宝宝4岁以后再慢慢练习。喂药前不要喝太多水,有的宝宝容易呕吐,降低药效。喂药后可给少许酸味果汁,并轻拍小宝宝的背部,让药顺利进入胃部。服用止咳药水后不宜喝水,喝水会降低止咳药的疗效。如果同时服多种药物,止咳药水要最后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红霉素等,应饭后服,以免影响宝宝的食欲。保护胃肠黏膜、助消化和健胃药,如思密达、多酶片、消化合剂等,应饭前服。磺胺类药和退热药,服药后应多喝水。对牙齿有腐蚀作用和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硫酸亚铁,要用吸管吸入,避免和牙齿接触,服药后要漱口。小婴儿不会用吸管,应在喂药后立即喂些白开水。贴心提示切不可捏鼻子灌药。宝宝不想吃药时往往大声哭闹,此时其呼吸道是敞开的,灌入口腔的药物和水会引起宝宝呛咳或顺着气管进入肺内,从而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的会发生气道阻塞引起窒息死亡。真病假病巧分辨

如果宝宝生病了,带他看医生是很有必要的。可有的时候,生病了不用上学,可以吃到美味食物,还能跟妈妈提一些平时可能不被允许的要求,或者情绪低落、在学校里有不开心的事情,都有可能让宝宝“装病”。那么,爸爸妈妈怎么判断宝宝是否真病了呢?三个步骤,帮你练就“火眼金睛”。

第1步

量体温

人体正常的体温为36~37.2℃,如果宝宝发热,体温超过37.2℃,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物理降温或及时就医。

第2步

察病情

如果宝宝感冒,通常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宝宝说嗓子不舒服,爸爸妈妈就要检查宝宝的扁桃腺,如果宝宝的扁桃腺像烂了的草莓,说明扁桃腺发炎了,需要去看医生。

第3步

看精神

生病的宝宝精神通常比较萎靡,对平时喜欢玩的玩具不感兴趣,而且变得特别黏人,这些都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如果宝宝刚才还咳嗽得厉害,看起来很痛苦,但一看电视就目不转睛,兴趣十足,或者是玩玩具时表现很兴奋,十有八九是装病。如果宝宝还不会说话,怎么判断是否病了

对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爸爸妈妈要更有耐心,当他出现以下情况时,多半是生病了,爸爸妈妈要引起重视。烦躁不安,爱哭闹;有的小宝宝不舒服时看起来精神不好,或者突然变得很安静。脸色潮红或苍白,前额发冷或发热,体温升高。胃口变差,给他平时爱吃的东西或爱喝的奶也没有兴趣。大便的次数、形状发生改变,如大便增多,出现稀水样,说明是腹泻了;大便减少,变得干硬,有可能是上火了。小便的量减少,发黄,有可能是上火或发热了;小便的量变多,有可能是喝水多,也有可能是尿道感染了。打喷嚏,流鼻涕,或者鼻子呼噜作响。睡觉不安稳。

如果宝宝真的病了,爸爸妈妈要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带宝宝看医生。在医院里如何保护好宝宝在医生给宝宝检查时,家长要注意配合,做好监测,有异常及时告诉医生。

很多爸爸妈妈以为宝宝生病时将他带到医院让医生检查、治疗,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医院是看病治病的地方,同时也是病菌聚集的地方,爸爸妈妈要保护好宝宝。减少在候诊大厅的时间

天气突然变化,或者季节交替,来医院就诊的宝宝特别多,再加上空气流通不是很好,会使得各种病菌集聚在一起,很容易交叉感染。建议带宝宝看病时,最好是两个大人同行,爸爸可以在候诊大厅里排队,等医生护士叫号,妈妈带宝宝到人比较少的地方如医院里的花园等候,随时手机联系就可以了。看好宝宝,不乱走乱摸

有些好奇心比较重的宝宝,来到医院觉得很新奇,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时再吸吸手指头,很容易“病从口入”。来到医院后,爸爸妈妈要照看好宝宝,告诉他不要乱摸、乱碰,避免感染。如果宝宝在医院里碰了垃圾或被针头之类的东西刺破手指,一定要及时告诉医生,并做相应处理。注意时刻监测宝宝的情况

因为医院里就诊的人多,医护人员不可能一直围着一个宝宝转,这就需要爸爸妈妈时刻监测宝宝的情况,如果宝宝出现异常,就要立即叫医护人员。比如做青霉素皮试时,如果宝宝出现过敏,手上、身上出疹子,一定要马上叫医生处理;宝宝在输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脱针等现象,一定要早发现早处理。宝宝需要住院时要打好“预防针”

对于宝宝来说,住院是件可怕的事情。如果宝宝已经2岁了,爸爸妈妈需要跟宝宝解释清楚:“宝宝你不舒服,需要住院,医生会帮助你,让你快点好起来。”也可以鼓励宝宝:“医院里有很多小朋友,很好玩,他们都很勇敢。”让宝宝有住院的心理准备,避免宝宝因为住院不能回家而哭闹。

如果宝宝年龄小,无法了解住院的意义,爸爸妈妈要尽量陪在身边,避免让宝宝不熟悉的人来照顾他。当需要检查,爸爸妈妈不能陪同时,爸爸妈妈也要跟他解释:“护士阿姨带你到里面检查,很快就好,爸爸妈妈就在门口等你。”也可以告诉宝宝,里面有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勾起他的好奇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宝宝因为暂时与爸爸妈妈分离的焦虑。贴心提示如果白天带宝宝看病,普通小病和常见病建议去离家近的医院即可,如果病情严重或者诊断不明确,则需要到大医院、专科医院治疗。夜间急诊则必须了解哪些医院晚上有儿科值班医生,去专科医院或者大医院比较保险,一些医院虽然有儿科,但晚上不一定有儿科医生值夜班。第二章儿科医生妈妈的小儿疾病预防攻略

预防疾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免疫力低的宝宝。如何才能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让宝宝远离疾病呢?本章根据宝宝的生理特点,结合我多年的育儿、门诊经验,列出了有助于提高宝宝免疫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宝宝们构筑“铜墙铁壁”,将疾病拒之于千里之外。宝宝的三个生理特点不能忽视

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一天一个样儿”,即宝宝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与大人不同,尤其是生理方面,掌握好宝宝的生理特点,对于保证宝宝的健康、科学照顾宝宝是大有裨益的。

身体娇嫩

身体娇嫩指宝宝的机体方方面面还没有发育成熟。例如:

1.皮肤薄,容易受损。婴幼儿的皮肤比较薄,缺乏弹性,容易摩擦损伤。

2.内脏器官娇弱。宝宝的身体还处在发育阶段,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都比较娇弱,如果受到不良刺激,就容易引起疾病。

3.体温调节能力差。宝宝越小,汗腺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发育就越不完善,难以有效地控制体温,容易产生热痱,或者出现体温忽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免疫力低

跟大人相比,宝宝的身体发育不够完善,免疫力也低,容易感染病菌而导致疾病。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特别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婴幼儿,患上感冒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正确护理,容易转为肺炎。

一般宝宝到了5~6岁,免疫力通常比婴幼儿时期增强一些,能抵抗一些较轻的疾病。

生长发育迅速

宝宝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因此比大人需要更多的营养和水分。如果宝宝营养不足,喝水少,就会影响到免疫力和身体的发育,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容易生病。宝宝生病通常病情发展迅速,但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后,疾病痊愈的速度也快。贴心提示宝宝的身体素质受遗传、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养育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会存在个体差异。不论是对健康状况的评价,还是对疾病的诊断,爸爸妈妈都不宜用单一的标准进行衡量,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宝宝稍微胖点或者比较瘦,只要精神好,生病少,思维敏捷,具有活力,表明宝宝身体较为健康,爸爸妈妈不用过于担心。母乳是增强宝宝免疫力的首选

当了妈妈以后,我一直坚持母乳喂养,即使休完产假上班,仍然保证宝宝早、晚能吃到母乳,其他时间则用奶粉或者留存的母乳代替,到宝宝差不多1岁的时候才断奶。因为母乳营养丰富,无论是从营养素的数量上,还是在构成比例上,都非常适合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母乳不仅喂养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给宝宝喂奶;又清洁卫生,无污染,始终是新鲜的,不存在变质的风险。母乳主要成分表主要成分功效分析母乳中的蛋白质主要是乳白蛋白和酪蛋白,容易消蛋白质化吸收,预防腹泻母乳中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宝宝大脑脂肪和神经的发育,容易消化吸收,宝宝吃了不容易发胖可促进宝宝肠道生成乳酸杆菌,抑制大肠杆菌的繁乳糖殖,有效预防腹泻配方奶粉中的维生素含量较少,而母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可促进宝宝牙齿、骨骼、大脑等的正常发育,还能有效预防夜盲症,提高免疫力母乳中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碘等矿物质,可帮矿物质助宝宝强健骨骼、促进身体发育,保护视力,还有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提高免疫力牛磺酸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

母乳中还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东西——免疫因子,对增强宝宝免疫力、抵抗疾病、避免过敏反应、预防呼吸道疾病等都有好处。研究发现,采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免疫力相对要高一些,患病的概率要比采用其他喂养方式的宝宝低很多。所以,如果妈妈的身体、时间等条件允许,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即使只是坚持最初的几个月,也能给宝宝带来较长时间的免疫保护。遵循辅食添加原则,让宝宝少生病、身体棒门诊故事一对小夫妻抱着小宝宝风风火火地闯进门诊,很急切地说:“医生,您帮忙看看,我们家宝宝拉肚子了。”询问后,我得知小宝宝才3个月大,宝宝妈妈中午吃饭喝猪蹄汤的时候,“顺便”给宝宝喂了几口。很明显,是因为过早添加辅食,小宝宝的肠胃不消化造成的腹泻。小宝宝腹泻的情况并不严重,我嘱咐他们这两天多给小宝宝喝温水,只给宝宝喂母乳或配方奶粉就可以了。

很多爸爸妈妈怕宝宝吃母乳或配方奶营养不够,于是早早地添加辅食,或者是添加的辅食品种不对,就很容易伤害到宝宝的肠胃,导致腹泻、呕吐、便秘等不适。那么,怎样给宝宝添加辅食才正确呢?添加辅食的时间要对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宝宝6个月以前应该纯母乳喂养,从6个月到2周岁为添加辅食的时间。所以,宝宝6个月时要开始添加辅食。

给宝宝添加辅食前,爸爸妈妈需要对宝宝的身体状况及接受能力进行评估,再决定是否开始添加辅食。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宝宝的肠胃、肾脏发育情况,如对母乳或配方奶粉的消化吸收是否良好,是否有便秘、腹泻、过敏、经常吐奶等情况发生,排尿的次数是否正常等。

2 宝宝的吞咽能力,如是否会用舌头压住奶嘴。

3 对大人吃饭的反应,如出现吞咽、流口水等动作。

4 宝宝的营养状况,如果宝宝近期体重增长缓慢,且没有疾病因素的困扰,说明需要添加辅食了。1岁以内宝宝的食物以奶为主

母乳或配方奶粉是1岁以内宝宝的最佳食品,不要因为添加辅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