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与实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5 21:08:24

点击下载

作者:崔飚李传彪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试读:

前言

本教材是结合高校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实践,立足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学科性质及本科学生特点的要求而编写的。本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审计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为审计实务。本教材具有以下特征。

1.理论性与实践紧密结合,凸显操作能力培养

审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以审计实务操作和能力培养为根本,密切结合当前审计实践,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融入审计案例之中。本教材突出特点是在知识阐述中引用案例并进行剖析,并配有审计实训资料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及其实务。

2.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结合,着力拓展学生视野

本教材主要由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两部分组成。在审计理论方面,力求反映审计领域的新成果;在审计实务方面,紧紧围绕应用本科实践性、应用型培养目标,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编写。全书分为两篇,共15章,在系统阐述审计学一般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吸纳近年来审计学领域发展起来的新理论、新观点,以引导学生捕捉前沿理论,做到理论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结构紧凑。

3.结构创新和环节丰富,注重“两难”问题解决

本书每章开篇有“学习目的与要求”和“引入案例”提示本章应了解的内容和掌握的要点,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时将注意力迅速集中在主要问题上,做到事半功倍。本书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行文流畅、简明易懂,并特别设计了“温馨提示”、“典型案例”、“相关链接”、“重要结论”等小栏目,增强本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在每一章的结尾都安排有“本章小结”、“本章小测试”和“实训项目”。“本章小测试”均围绕着学习重点给出,能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本章的重点内容;“实训项目”则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锻炼操作能力和拓宽知识面。据此,本教材通过结构创新和环节丰富,可以解决教学中“学生难感兴趣,老师难讲好”的问题。

4.教学配套辅助资源丰富,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本书配有“教学资料包”,包括电子课件、教学大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模拟试卷等。这些教学辅助资源是本系审计课程组全体教师在从事多年的审计教学实践与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而形成的,已经过实践检验,效果良好,索取方法参见本书末页。

本书由崔飚、李传彪、张淑慧、喻建红共同编著。崔飚负责全书的总体框架设计、提纲的确定和组织撰写,李传彪负责全书的定稿工作。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由崔飚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及第三篇由李传彪编写;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由张淑慧编写;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由喻建红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书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书后只列了其中一部分,在此一并向文中所涉及的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谢意!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也特别希望读者能将与本书有关的理论难点和现实热点问题反映给我们,以便在今后修改时更贴近实际,更具有针对性。编者2012年10月  第一篇审计基本理论本篇概要

本篇介绍审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基本概念与本质特征、审计组织体系、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审计分类与审计组织

第三章 审计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第四章 审计准则

第五章 审计流程与规划

第六章 审计方法

第七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八章 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第九章 终结审计及审计报告

第十章 特殊审计领域第一章总论【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1)了解我国审计与西方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历程;(2)理解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和审计的本质特征;(3)掌握审计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标、审计职能和作用。【引入案例】世界上第一份民间审计报告——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南海公司”始创于1710年,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业务。公司成立10年来,经营业绩平平。1719—1720年之间,公司发行巨额股票,同时公司董事对外散布利好消息,致使公众对股价上涨增加了信心,从而带动了公司股价上升。1719年年末,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到1720年3月,股价升至300英镑,1720年7月公司股票价格高达1 050 英镑,公司老板布伦特决定以高于面值数倍的价格发行新股。一时间南海公司股价扶摇直上,一场股票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英国议会为了制止国内“泡沫公司”的膨胀,于1720年6月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随之一些公司被解散。股票投资热的降温,致使“南海公司”股价一路下滑,到1720年12月,“南海公司”股价跌至124英镑。1720年年底,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所剩无几。而后,“南海公司”宣布破产。“南海公司”破产,震惊了公司投资人和债权人,数以万计的股东及债权人蒙受损失,纷纷向英国议会提出严惩欺诈者并赔偿损失的要求。

英国议会为平息“南海公司”破产引发的风波,于1720年9月成立了由13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秘密查证“南海公司”破产事件。特别委员会聘请了伦敦市霍斯特·莱思学校的会计教师查尔斯·斯奈尔对“南海公司”的分公司——索布里奇商社的账目进行审查。斯奈尔于1721年编制了一份题为《伦敦市霍斯特·莱思学校的教师兼会计师查尔斯·斯奈尔对索布里奇商社会计账簿检查的意见》的查账报告书,指出了公司存在的舞弊行为。为此,查尔斯·斯奈尔成为世界民间审计的先驱,他编制的查账报告是世界最早由会计师编制的审计报告,即世界上第一份民间审计报告。

启示:

1.“南海公司”案例是世界民间审计史的里程碑。

2.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开展上市公司审计工作尤为重要。

3.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和审查会计报表的公允性。

4.审计的本质特征是独立性。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审计的产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起源于官厅,称为官厅审计,即政府审计,随后逐渐走向民间,即民间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在我国,审计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就出现了有文字记载的审计活动。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以下6个阶段。

1.西周初步形成阶段《周礼》记载,我国西周国家财计机构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地宦大司徒系统,掌管财政收入;二是天宦冢宰系统,掌管财政支出。天宦所属中大夫司会为主宦之长,主天下之大计。同时,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设有“宰夫”一职,负责审查“财用之出入”。由此可见,宰夫一职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

2.秦汉时期确立阶段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时期逐渐形成了全国审计机构与监察机构相结合、经济法制与审计监督制度相统一的审计模式。②“上计”制度日趋完善。所谓“上计”,就是皇帝亲自参加听取和审核各级地方官吏的财政会计报告,以决定赏罚的制度。这种制度始于西周,至秦汉时期日趋完善。③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御史制度是秦汉时期审计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御史大夫领掌着监督审计大权,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不仅行使政治、军事监察之权,还行使经济监督之权。

3.隋唐宋日臻健全阶段

隋唐宋时期是我国审计的兴盛时期。隋朝开创一代新制,设置比部,隶属于刑部,掌管国家财计监督。唐朝改设三省六部,比部仍隶属刑部,它独立于财计部门,专司官府亏损审计监督工作。比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独立审计机构的产生,审计具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北宋元丰年间,宋朝在“太府寺”内设“审计司”,后改为“审计院”,这是我国首次出现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审计机构。从此,“审计”一词成为财政监督的专用名词,对中外会计报表审计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

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审计的停滞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封建社会走向衰败,审计监督制度发展缓慢。

5.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

中华民国时期,审计的发展逐见端倪。1912年,国务院下设审计处,于 1914年改为审计院,并颁布了《审计法》。1920年,南京的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隶属于监察部的1918年颁布的《会计师暂行章程》,成为我国最早的注册会计师法规审计部。1921年,上海成立会计师事务所。20 世纪 30年代之后,在一些大城市也相继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审计得到发展;同时,在一些管理部门和企业内部也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引入了审计人员编制。

温馨提示:旧中国时期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1918年6月谢霖上书北洋政府,要求推行注册会计师制度。同年9月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会计师暂行章程》,并于同年批准谢霖为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正则会计师事务所”,这标志着我国民间审计的起源,此后,潘序伦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改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奚玉书创办了“公信会计师事务所”、徐永柞创办了“徐永柞会计师事务所”。这些被誉为旧中国时期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6.新中国振兴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税监督和货币管理,是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进行的。1982年修改的《宪法》中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设立了审计署;随后,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也设置了地方审计机关。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88年11月3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与 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为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提供了法律保障。1997年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00年2月、8月和2001年8月审计署以第1号、第2号和第3号令的形式发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若干通用审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2006年2月28日十届人大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这一切表明,我国国家审计正在朝着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阔步前进。

1980年,我国恢复和重建了注册会计师制度,财政部颁发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该所成为新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1988年年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1991年恢复了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199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4年1月1日起实施)。我国社会审计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完善审计监督体系,我国于1984年在各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成立了审计机构,进行内部审计监督。1985年,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1995年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在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内部审计也蓬勃发展起来。

二、西方审计的起源和演进

在西方国家,审计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审计的产生也早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一)西方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据考证,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罗马、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已有官厅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以“听证”(audit)方式,对掌管国家财物和赋税的官吏进行审查和考核,这成为具有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工作,也是西方国家政府审计的最早形式。

资本主义时期审计得到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大多在议会下设有专门的政府审计机构,由议会或国会授权,对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根据议会、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议会(国会)、内阁(总统)和法院掌管的模式,其国家审计机构设置形成了三大流行模式:英美派的立法模式、北欧派的行政模式、法德派的司法模式。(二)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内部审计是随着国家审计的发展而产生的。内部审计的雏形主要表现为西欧中世纪出现的庄园审计、寺院审计、城市审计等,其现代形式主要有管理审计、经营审计、业务审计等。(三)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的民间审计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产生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的资本市场。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16世纪末期,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商品贸易得到了发展,出现了为筹集大量资金进行贸易活动的合伙经营方式,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这需要经营管理者对此进行监督,于是,所有者便聘请会计工作者来承担这项工作。1582年,威尼斯会计协会成立。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

1721年的“南海公司”破产案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催化剂”,它促成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1844年颁布的《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监察人,负责审查公司账目。1845年修订的《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可以聘请执业会计师协助办理此项业务。这一规定无疑对发展民间审计起了推动作用。1853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职业会计师的专业团体。1862年,《公司法》确定注册会计师为法定的破产清算人,从而奠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定地位;1979年,《公司法》要求银行接受特许会计师的独立审计;1985年,《公司法》要求全部有限公司年度会计报告必须经过审计师的审查。英国民间审计没有成套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只是根据查错揭弊的目的,对大量的账簿记录进行逐笔审查,即详细审计。在英国民间审计中,审计师的法律地位得到法律确认,审计报告使用人为企业股东。

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美国的资本市场

19 世纪末期、20 世纪初期,美国的民间审计得到了迅猛发展。1887年,美国会计师公会成立,1916年,该会改组为美国会计师协会,后来发展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AICPA),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审计专业团体。

1896年,美国通过了《注册会计师法案》,标志着经济立法的开端;1917年,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编制了《关于资产负债表的备忘录》,从而开创了信用审计的时代。信用审计的特征为: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审计的目的是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审计方法由详细审计逐步转向抽样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除股东外,扩大到债权人。

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和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标志着法定审计的出台,使美国审计进入会计报表审计时代。会计报表审计的特征为:审计对象为企业全部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审计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以确定其可信性;审计范围扩大到测试相关内部控制,并广泛采用抽样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扩大到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及潜在投资者;审计准则开始拟订;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广泛推行。

20 世纪 40年代以后,民间审计开始走向国际化,经营管理审计日益重要,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出现。这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等,其机构庞大,人员众多,有统一的工作程序和质量要求,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业务环境。它们不但为跨国公司的各个企业服务,而且也为当地的企业服务,其业务收入每年达数十亿美元;它们通过遍设于世界各地的事务所,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经营管理审计阶段的主要特点为:审计业务国际化、多样化和复杂化,注册会计师业务扩大到代理纳税、代理记账、参与可行性研究等业务;审计技术方法体系不断完善,抽样方法、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广泛应用;审计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维系委托代理经济责任关系

审计不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偶然出现的现象,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私有制和阶级出现以后才产生的。但是,审计也不是紧紧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当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对其所拥有的财产物资无法直接进行经营管理时,只得授权给若干部门或委托他人进行管理。在这一阶段,一方面,所有者需要第三者进行检查与监督被授权者或被委托者是否忠实而有效地履行责任;另一方面,授权管理或委托管理出现后,尽管被授权者或接受委托者变成“内行”,但在实施管理中也仍然容易出现差错且自身不易察觉,这在客观上也需要第三者来指出错弊、改进管理。适应这种经济关系的客观需要就产生了审计。

近代企业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与投资者不直接从事经营管理活动,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审计的存在可以降低代理成本与监督成本、协调冲突、防范道德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率,因而也产生了以民间审计为代表的现代审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中型企业甚至巨型集团的出现,股东越多、越分散,审计在降低相关成本中的作用越明显。因此,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所形成的委托代理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一、审计的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特有属性的思维方式。什么是审计?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从字面上理解,审计就是“审查会计”;从审计工作对象和方法看,审计主要就是“查账”,但这些观点均不能揭示审计本质。对于审计的定义和理解,不同主体有所差异,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济监督论

这种观点认为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主要以中国审计学会对审计的定义为代表。中国审计学会于1989年对审计的定义为:“审计是由专职的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1995年,中国审计学会又将审计定义概括为:“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2.方法过程论

这种观点强调审计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主要体现国际审计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理解,以美国会计学会(AAA)在1972年给审计的定义为代表。该定义是:“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并评价与各种经济活动及事项的申明有关的系统过程,以便查明这些申明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达给各有关利害关系人。”

3.免疫系统论

这种观点主要针对国家审计而言,认为现代国家审计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其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是我国对政府审计本质最新的理解。

综上,对审计的定义可作如下概括表述: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运用审计标准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评价与鉴证活动。

二、审计关系

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审计关系涉及三个重要关系人,其中,审计人是指承担审计工作的人;被审计人是接受审计监督的人,也是财产经管者;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主要是指财产所有者,它一方面把自己的财产委托给被审计人经管,另一方面又委托审计人去监督被审计人的经管情况。审计关系如图 1.1 所示。关于审计关系人的排序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图1.1 审计关系图

观点一(本书的观点):以审计主体活动为中心的排序。审计人(第一关系人)、被审计人(第二关系人)、审计委托人(第三关系人);

观点二:以审计产生原因排序。审计委托人(第一关系人)、被审计人(第二关系人)、审计人(第三关系人)。

三、审计的特点

审计特点是审计所独具的或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点、不同点,它是审计本质的体现。审计特点是由审计内部自身存在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古今中外的审计都具有这些特点,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审计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47年发布的《审计暂行标准》(The Tentative Statement of Auditing Standards)中指出:独立性的含义相当于完全诚实、公正无私、无偏见、客观认识事实、不偏袒。现在,我们一般认为审计的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两个方面。

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毫无利害关系,保持独立的精神态度和意志。实质上的独立具体包括:①精神独立。即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要保持客观、公正和职业谨慎的内心状态;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整个过程中,包括审计计划的制订,审计过程中的审核检查活动,以及审计结果的处理都应保持独立,不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②经济独立。即审计组织或机构从事审计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和经费来源,以保证它有足够的经费去完成其任务。

形式上的独立是对第三者而言的,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身份,即在他人看来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是独立的,审计机构的设置要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不参与被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这种独立体现为组织独立和机构(人员)独立。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属性,这种观点也是国际审计界公认的。《国际审计标准》指出,审计人员的作用本质就在于他的独立性。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保持审计的独立性,除机构设置要保持独立性外,最重要的就是依法审计,这应贯穿于整个审计监督活动的始终。其次,还应配备足够的有一定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审计人员,等等。

2.权威性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工作具有的威望和一定的强制性。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政府审计方面,具体说就是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被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涉及其他有关单位的,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执行。

要使审计具有权威性,一靠国家授权,二靠审计自身努力工作,二者缺一不可。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中审计的独立性是基础和根本,审计权威性是审计独立性的保障。

四、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之间既严格区别,又紧密联系。

1.审计与会计的主要区别

审计与会计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1)本质不同。审计的本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而会计的本质则是一种管理。虽然会计也有监督的职能,但会计的监督是在管理过程中实现的,不具有独立性。(2)机构地位不同。会计部门是企、事业组织或其他单位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会计部门对于单位的经济活动虽处于监督地位,但对于审计部门则处于被监督地位,应自觉接受审计的审查与监督。审计部门是代表国家、上级部门或本单位领导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监督,对会计监督而言,则处于再监督的地位。(3)工作方法不同。会计方法是连续地、系统地、全面综合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的。而审计在审查或查证的方法上是分散的、追溯性的,所审查的内容则大多是部分的。

2.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审计与会计有严格区别但又紧密联系,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会计对审计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会计。审计的产生是出于资产所有者和包括会计在内的经济管理部门的客观需要;而会计的发展又不断给审计提出新问题,丰富了审计内容,促进其不断发展。二是审计的对象是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现代审计虽然越来越多地使用其他资料,但会计资料仍然是基本的主要资料。

审计对会计的促进作用则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有了审计,会计就有了“压力”,促使会计必须按有关法纪和制度办事,以确保所反映的内容真实正确、合规合法,从而经得起审计;二是有了审计,也就使会计有了“后台”,增加了“动力”,就更有助于会计履行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发挥会计的反映与监督作用。

总之,审计与会计之间既严格区别,又紧密联系。它们之间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明确会计与审计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对于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加强会计监督,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把会计与审计对立起来,或者认为有了会计就可以不要审计,或者有了审计就可以削弱会计的看法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

一、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对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的概括。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审计监督评价的具体内容,即究竟审查什么;二是指对具体内容的限定,即审计范围。不是审计范围的内容不能作为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审计对象也经历了几次发展变化。具体情况如下:古代官厅审计主要审查下级官吏有无贪污、欺诈等各项舞弊,审计对象为官吏的贪污枉法行为;近、现代的传统审计,以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活动为审计对象;目前审计发展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综合审计阶段,以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其他各项经济活动为审计对象。

综上,审计对象既指被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本质),又指被审单位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和其他资料(现象)。

二、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目标的确定应考虑审计对象、审计属性、审计职能、审计委托者对审计工作的要求等因素。

审计目标有两个层次,即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审计总目标概括起来,就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其中,真实性是指审计对象是否真实存在、记录与事实是否相符;合法性是指审计对象是否遵循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效益性是指审计对象投入的经济性、资金运用效率及利用程度、资金运用效果等。(一)民间审计的目标

1.民间审计的总目标《中国CPA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四条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CPA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合法性,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公允性,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民间审计的具体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与企业管理层的认定相关。主要包括表1.1、表1.2、表1.3所示三类。表1.1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目标表1.2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目标表1.3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目标(二)效益性审计的目标

效益性审计又称“3E”审计,效益性审计目标常用于经营审计、效益审计和效果审计等管理审计业务中。其中:经济性(economy)也称节约性,是指将实际资金投入或费用,与预计资金投入或费用相比,是否节约或超支。效率性(efficiency),是指将实际资金投入或费用与实际所得相比,是否获利。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指将实际所得与预计所得相比,结果是否理想。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审计的职能、任务与作用是审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同时它们又是相互独立的三个不同的概念。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自身固有的功能。它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审计本质所决定的,即是审计自身客观存在的功能。同时,审计职能也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变化。审计主要具有以下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它是指审计具有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划清是非界限,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功能。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是审计一产生就具有的,是最基本的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哪类审计都具有这种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职能是指审计具有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审查、分析,并据此作出准确的估价与评判的功能。审查与分析是评价的基础,只有查明了客观经济活动的真相,对照一定的标准,并采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后,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意见。在准确评价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向被审单位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办法和途径。经济评价职能在内部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中体现比较充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还有广泛地发挥作用的余地。

3.经济鉴证职能

经济鉴证职能也称审计公证或审计证明职能,它是指审计组织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信息是否客观公允,或者有关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给予客观证明的功能。审计的鉴证职能是社会审计的主要职能。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企业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还有税务机关、往来客户等需要由责任方(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审计)来对责任方的财务报表等信息作出鉴证结论,以增强责任方财务信息的信任程度。

二、审计的任务

审计任务是指审计的委托、委派者根据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向审计提出的要求。从根本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的任务是由人民和国家赋予的。在不同时期,审计任务的具体内容也不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1条对审计的基本任务作了总的规定,《审计法》则对审计在现阶段的总任务作了具体规定,即对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三、审计的作用

审计的作用是指审计根据自身的功能去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从近几年我国审计的实践看,审计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制约作用,或称为保护性作用,是指审计通过监督职能的运用,揭露和制止经济活动中的错弊和问题,预防弄虚作假、贪污盗窃行为的发生,从而保护经济的顺利发展。(2)促进作用,或称为建设性作用,是指审计对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评价,予以客观证明,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3)证明作用,是指完成鉴证职能所赋予的任务后发挥的证明被审计单位某些经济情况、经济行为、经济事实真相的作用。

四、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的关系

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三者之间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是国家审计职能主要表现,完成经济监督职能所赋予的任务后发挥的制约不合规、不合法经济活动的作用,是审计的制约作用;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是经济效益审计职能主要表现,完成经济评价职能所赋予的任务后,发挥的可以起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是审计的促进作用;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是社会审计职能主要表现,完成鉴证职能所赋予的任务后发挥的证明被审计单位某些经济情况、经济行为、经济事实真相的作用,是审计的证明作用。本章小结

1.审计的产生需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审计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在授权管理或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经济关系下,适应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这种客观需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所有者的客观需要,二是经营管理者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2.所谓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之真实正确、合规合法、经济有效进行审查与评价,以达到查错防弊、明确责任、改进管理、提高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简言之,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权威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两个特点。审计的本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审计与会计之间既严格区别,又紧密联系。

3.审计的对象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其他各项经济活动。审计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的目标概括起来,就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民间审计的目标是CPA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其中,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4.审计的职能、任务、作用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职能,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审计任务是指审计的委托、委派者根据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向审计提出的要求。审计的作用是指审计根据自身的功能去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审计具有保护性、促进性和证明的作用。本章小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审计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 )。

A.3个阶段

B.4个阶段

C.5个阶段

D.6个阶段

2.在秦汉时期,( )制度日趋完善。

A.监察

B.御史

C.上计

D.下计

3.审计的基本职能是( )。

A.经济监督

B.经济鉴证

C.经济评价

D.经济控制

4.“审计”一词最早出现在( )。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朝时期

5.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对被审计人的关系是( )。

A.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B.委托审计监督

C.实施审计监督

D.授权经济管理

6.我国审计最早萌芽于( )。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朝时期

7.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国外都承认( )的经济监督活动是审计的本质属性。

A.权威性

B.独立性

C.客观性

D.合法性

8.新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是( )。

A.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B.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C.兰州会计师事务所

D.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9.下列有关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提法中,最适当的是( )。

A.不具备独立性

B.相对独立

C.单向独立

D.双向独立

10.正确的审计关系人的排列顺序应当依次为( )。

A.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

B.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审计委托人

C.被审计单位、审计委托人、审计人员

D.审计人员、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

11.“存在或发生”认定和“完整性”认定,分别主要与( )有关。

A.财务报表要素的低估和高估

B.财务报表要素的高估和低估

C.财务报表要素的缩小错误和夸大错误

D.财务报表要素的错误、舞弊和不法行为

12.根据《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 )发表意见。

A.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B.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

C.经济活动及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

D.经营状况和经营效率

二、多项选择题

1.审计关系人是由( )组成。

A.审计主体

B.审计法规

C.被审计人

D.审计委托者

2.审计的总目标一般包括( )。

A.独立性

B.效益性

C.真实性

D.合法性

3.审计的基本职能有( )。

A.经济监督

B.经济鉴定

C.经济建议

D.经济评价

4.审计的促进作用可以概括为( )。

A.揭示差错和弊端

B.加强宏观调控

C.改善经营管理

D.提高经济效益

5.审计的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 )。

A.揭示差错和弊端

B.维护财经法纪

C.改善经营管理

D.提高经济效益

6.民间审计,又称为( )。

A.社会审计

B.政府审计

C.独立审计

D.注册会计师审计

7.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应体现在( )。

A.机构独立

B.工作、精神独立

C.执法、司法独立

D.人员独立

8.根据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我国社会审计的总目标是( )。

A.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表示意见

B.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公允性表示意见

C.对被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

D.对被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的可比性表示意见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审计的职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B.审计的任务是人们赋予审计去完成的,因此是主观的产物

C.审计的任务要受到审计职能和当时社会需要这两个因素的制约

D.审计任务是由审计职能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判断题(凡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则打“×”)

1.西周是我国审计初步形成阶段,民间审计和政府审计都在那时产生。( )

2.1853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职业会计师的专业团体。( )

3.详细审计最早产生在美国。( )

4.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它必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

5.审计的“公允性”是指审查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资金变动情况。( )

6.审计单位于2011年12月30日给A 公司发货50 000 元,2012年1月4日办妥托收手续。被审计单位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入账,则被审计单位违反了“完整性”认定。( )

7.财政、税务所从事的经济监督活动,同样可称为审计。( )

8.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时期,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为企业的股东。( )

9.“完整性”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

10.审计总目标中的合法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应符合独立审计准则及《注册会计师法》。( )

四、问答题

1.审计关系的含义及审计关系人有哪些?如何理解?

2.审计的对象应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4.简述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5.简述审计目标、职能与作用的关系。

6.试述具体审计目标的内容及如何理解。实训项目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选择

实训目的

了解会计师事务所适应经济发展组织形式的变迁以及国际“四大(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如何凝聚起核心竞争力,成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实训内容

请查找并阅读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信息,重点汇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创立、发展中组织形式的变化;以及发展的特征,回答:

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选择的经济动因是什么?

2.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在发展变化中的共性与特性是什么?

3.列举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4.分析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面临的问题。

5.选择一种适合经济发展和注册会计师特征的事务所组织形式,论述其优越性。

实训要求

1.分小组进行实训。实训小组每个成员分头查找并阅读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信息,重点汇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创立、发展中组织形式的变化,以及发展的特征。

2.实训小组在查找资料、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汇总问题和观点,达成共识。

3.制作PPT,推选一名同学演讲,重点介绍实训小组在讨论中对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形成的共识及产生的疑问。

4.实训小组以外的其他同学针对演讲提问,实训小组其余成员补充回答问题。

5.老师点评。【推荐阅读】

[1]案例:针对交易和事项认定的具体审计目标,参见教材的配套资料包。

[2]陈汉文. 2009. 审计师独立性. 审计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二章审计分类与审计组织【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1)了解我国审计的各种分类;(2)掌握审计基本分类;(3)熟悉我国三大审计组织的设置情况、职责权限;(4)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不同类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特点;(5)理解我国三大审计组织的关系。【引入案例】黑脸白脸——内部审计师被指责咄咄逼人

某集团内部审计小组对A子公司进行常规审计,在审计组行将结束时,集团审计总监接到A公司总经理来电,告之内部审计师在审计中咄咄逼人……

事情原由:两名审计师在完成现场大部分审阅和测试工作后,意外发现公司维修服务业务中节余材料的销售款项可能被截留,建立小金库。但在对待此问题上,小组成员间出现了分歧,资深审计师李刨根坚持扩大审计测试、追查;新来的高级审计师张究底认为常规审计发现情况,应该向总部请示是否扩大审计测试,修订审计方案,然后行动。

基于两人的分歧,张究底给集团审计部技术专家致电咨询下一步行动并得到如下指示:分析公司相关流程,对节余材料销售做一个测试,测试后的数据仅与公司最高领导沟通,请其提供说明,并带回相关材料;不论能否确证存在小金库,均不要扩散到其他范围。

张究底与李刨根交换了总部意见后,开始了测试,发现公司2010—2012年每年节余材料销售款和维修业务收入异常。据此,李刨根约谈财务经理和出纳,请他们作出解释,但二人均闪烁其词,推三阻四。

现在,审计小组两位审计师在赶回总部的路上,他们与 A 公司领导简单话别,但没有与公司高层进行审计退场沟通。审计总监现在无法联系两位审计师,A公司总经理还在等着他的回话。

启示:

1.审计的独立性非常重要,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

2.内部审计审计师应该有熟练的应对技巧,注意沟通。

3.审计总监应该对派出的审计师有足够的信心,要掌握正在进行项目的进展。第一节 审计分类

对于复杂事物,仅从整体考察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不同侧面进行考察。我们学习审计种类,就需要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将审计分为若干种类,然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认识。常用的审计分类标准包括:审计内容和目的,审计主体,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审计地点。其中,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与按审计主体分类是审计的基本分类。

一、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

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可将审计分为三类,即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一)财政财务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检查财政预、决算和企、事业财务收支活动,并判断其是否真实正确和合规合法的一种审计。按照审计的具体内容与目的的不同,财政财务审计还可以细分为财政审计、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三种。

1.财政审计

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为主体对社会剩余产品的一部分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国家预算收支是基本的财政收支。

我国宪法第九十一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可见,财政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收支进行审核检查,并确定其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的一种经济监督形式。

财政审计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强。财政收支状况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综合反映,因而对财政收支进行审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2)审计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有:财政收支涉及中央与地方,涉及各地区各部门和各行各业各个方面,涉及面很广;同时,财政作为一种分配关系,又直接牵涉到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利益的矛盾,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矛盾;再加之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很多“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问题缺乏有关的法规、制度进行判断与衡量。上述种种原因决定了财政审计有一定的难度。(3)政策性强。财政审计是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收支进行审核检查,这实际上是从审计的角度审查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财政收支方面执行政策、遵守财经纪律以及施政情况,政策性十分强。

根据现行审计法规的有关规定,财政审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财政预算收入的执行情况、财政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年度财政决算、财政部门预算外资金的收支、与财政收支有关的各项经济活动。

2.企事业单位财务审计

企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审计法规和其他法规,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并确定其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合规、合理有效,以达到纠错防弊,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等相关目的的一种经济监督形式。财务审计即是第一章中所指的传统审计,也可以将其简单定义为,财务审计就是以会计资料所反映的财务收支活动为审计对象的审计。

财务审计与财政审计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主要差异体现在:①审计对象的范围不同。财政审计以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为审计对象,财务审计则以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为审计对象。前者属于宏观(中央政府)和中观(地方政府)审计,后者属于微观审计。②审计主体不同。财政审计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而财务审计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组织和社会审计机构。③财务审计的内容更广泛。企业财务审计一般包括:货币资金;往来账款;固定资产;商品或材料物资;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和利润;利润分配;其他,如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情况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费领拨;经费支出;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财务收支决算等。金融保险业财务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信贷计划的执行及其结果;营业收支和非营业收支;内部资金和损益;存贷业务、联行往来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的审查等。

3.财经法纪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是以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监督形式。财经法纪审计针对的是比较严重的违反法规的行为,一般都实行专案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的内容与财务审计的内容是一致的,所以财经法纪审计与财务审计也是同一种类的审计,只是由于性质比较严重,才在财务审计中将其单独列出。(二)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为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活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当期经济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关系、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关系。

财政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是两类不同的审计,二者之间有很大区别。(1)审计目的不同。财政财务审计的目的是查明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规合法;而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2)审计对象不同。财政财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而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不仅有会计资料,而且还有计划、统计、业务、经营管理以及有关的技术经济资料。(3)审计时间不同。财政财务事计一般在某一期间或某一阶段的经济活动结束后进行。因此被称为事后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根据审计的需要,既可能在事后审计,也可能在事中、事前审计。(4)审计方法不同。财政财务审计大多采用检查、调查、鉴定、证实等方法;而经济效益审计则除采用财务审计常用方法外,还大量采用经济数学方法与现代化管理方法。

财政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之间关联紧密。(1)经济效益审计是在财政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效益审计应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开展审查、分析和评价活动。(2)审计主体一致。两者都是由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3)审计工作的内容互有交叉。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一般要以财务审计的内容为基础,即在审查资金、成本、利润的真实正确、合规合法的基础上,再深入到全部经济业务和经营管理中去进行分析、评价;而进行财务审计时,一般都将牵涉最终的经济效益问题。(三)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财经法规和有关规定对经济责任双方的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查、评价和证明活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我国审计实践中创立的新的审计种类。1994年颁布并于2006年修正的《审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与其他审计比较,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包含财政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2)经常性。经济责任的履行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事前明确责任,事中有计划地履行,结束前全面履行等。评价经济责任应经常进行。(3)政策性。经济责任审计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以及双方的协议作为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标准;同时,审计过程中又要处理好国家、企业、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而有较强的政策性。

二、按审计主体分类

审计主体是指审计行为的执行者,包括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审计按执行主体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是指由各级政府审计机关针对被审单位进行的审计。由于这类审计的审计主体是各级政府审计机关,而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开展审计工作,所以简称为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本部门或本单位的专职审计机构,针对本部门或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审查、评价活动,由于其机构设置在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故称为内部审计。

3.社会审计

社会审计是指由经过批准的社会审计组织依法独立承办的审计查证和咨询服务活动,又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民间审计或独立审计。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业务可以分为:①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发表审计意见。规定的标准通常是《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②经营审计。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审计。注册会计师从事经营审计业务,在完成审计工作后,一般要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提出经营管理建议。③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的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特定的法律、法规、程序或规则,或者是否遵守将影响经营或报告的合同要求。合规性审计的结果通常报送给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外部特定使用者。

特别提醒

一般来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通常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进行内部决策。财务报表审计在大多数情况下由注册会计师完成,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但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有时也会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经营审计中,审计对象不限于会计,还包括组织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生产方法、市场营销,以及注册会计师能够胜任的其他领域。在某种意义上,经营审计更像是管理咨询。

三、审计的其他分类

1.按审计范围分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