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美育素质教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5 22:01:13

点击下载

作者:《“四特”教育系列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生美育素质教育

学生美育素质教育试读:

前言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以“特定对象、特别对待、特殊方法、特例分析”为宗旨,立足学校教育与管理,理论结合实践,集多位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校长、老师们的教育成果与经验于一体,围绕困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教育难题,集思广益,多方借鉴,力求全面彻底解决。

本辑为“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之《在故事中升华经典》。

这是一部写给老师的书,因为故事中蕴含着慈爱、和谐、人性的教育方式;这也是一部写给学生的书,因为故事中洒满老师们对学生的温暖、感动、爱意、执着、顽强与刚毅……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塑造人心智的高超艺术。对于教育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这本书中的观点能给人以许多启示。本书还汇集了众多著名教育学家、知名教师的经典教育文论,共同领略著名专家学术研究风范,引领我们进入教改理论与实践前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创新教学理念脉搏,感悟前瞻性的教学思想。

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教育的这种智慧,这种境界,这种追求,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在教育实践中,那一个个平凡却并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现出教师解决问题的教育智慧;或记录着教师走出困惑的教学经历;或展现出教师奉献爱心的热忱。回顾那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教育实践,既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的过程。

本辑共2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1.《师生情难忘》

如果我们的人生有一段华美的乐章,那一定来自老师教给我们的7个音符!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在校园里茁壮成长。从懵懂孩童到青春飞扬,然后进入社会大舞台搏击人生。老师谆谆教诲的深情,是我们前行的灯火,给我们温暖、力量和信念……本书选录了100篇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情故事。

这些平凡而真切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沉思,让我们回忆,让我们心怀敬意和感激……

2.《记忆深处》

翩翩红叶,徐徐飘落,总不忘留给土地柔软与肥沃;涓涓泉水,潺潺流淌,总不忘带给岸边甘甜与欢歌。享受“师生”情,奉献真诚心!让我们把握这份情,让心灵浸润在肥沃的土壤,开出绚烂的花朵;让我们紧守这份爱,让生命谱写圣洁的乐曲,唱出青春的赞歌。

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是谁为我们点燃了一盏最明亮的灯;在荆棘的人生旅途中,是谁甘做引路人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是您,老师,把雨露洒遍大地,把幼苗辛勤哺育!无论记忆多么久远,每当想起老师,依然激情难耐;每当面对熟悉的老师,那一瞬间,那一件小事……总是激起我们对老师久蓄于心的感激……

3.《成长足迹》

这是发生在校园里的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师生故事。因为爱,所以在教育的天空下,才会发生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也是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这是一部写给老师的书,因为故事中蕴含着慈爱、和谐、人性的教育方式;这也是一部写给学生的书,因为故事中洒满老师们对学生的温暖、感动、爱意、执着、顽强与刚毅……

4.《悸动的心灵》

追忆往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发现自己最难忘的某一个瞬间,其实也就像重新获得一种生存的意义一样美妙。这些教育故事也许并不是教育的解决之道,但却是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也许我们更应该在教育中活出自己,也许我们既活在未来更活在无限的过去,在这些纷繁复杂却又素朴平凡的场景中,有最乐意的付出,有泪水和智慧,更有目日夜夜用心抒写因而温润无比的爱。

5.《春暖花开》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执著并献身于教育,不仅需要大步向前,也需要回头反思。回顾那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教育实践,既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的过程。走进本书,这里全是暖暖的爱。

6.《孩子的微笑》

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教育的这种智慧,这种境界,这种追求,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在教育实践中,那一个个平凡却并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现出教师解决问题的教育智慧;或记录着教师走出困惑的教学经历;或展现出教师奉献爱心的热忱。

7.《故事里的教育智慧》

本书主要关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中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它的特色是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其宗旨是:讲述真实的教育故事,研究深切的教育问题,创生新锐的教育思想,激活精彩的教育行动。其风格是:直面真实,创新为本和故事体裁。

8.《难忘的教育经典故事》

根据家长、教师和孩子的困惑,用各种形式的教育故事讲述一些很明白的道理,引导人用智慧的手段促进人的成长。这些故事或来自国外的或来自一线教学的实践,对于教育类人群均具有启发性。一个个使教师深思的小故事,一个个让学生向善的小故事,让我们教师真正领会生命教育的内涵。从现在开始关注生命的成长,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

9.《中国教育名家印记》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数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着大旗,浓书着历史,描绘着蓝图,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进步。他们站在教育的殿堂里,发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历史永远都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

本书编者放眼中国教育进程,遴选出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内近百位教育名家,对其生平、教育思想、学术成果等进行介绍评说。

10.《外国教育名家小传》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数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着大旗,浓书着历史,描绘着蓝图,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进步。他们站在教育的殿堂里,发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历史永远都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

本书编者放眼人类教育进程,遴选出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近百位世界教育名家,对其生平、教育思想、学术成果等进行介绍评说。

11.《随手写教育》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教育是诗性的事业?性教育何去何从?是否应该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假设陈景润晚生40年……本书汇聚了中国最佳教育随笔,对于和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问题都有所畅谈,对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来说都有所裨益。

12.《我心思教育》

本书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等。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13.《教育新思维》

本书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以既解放思想又科学审慎的态度,兼用独特的视角,论述了近年的教育理论新说,涉及“教育呼唤‘以人为本”’、“公民教育”、“素质教育新解读”、“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家办学”等热门话题。这些文章,不避偏,不畏难,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反思教育行为误区,无不闪烁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对于渴望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

14.《名家名师谈教育》

本书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和文趣,既有助于深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帮助广大教师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既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广大实践工作者的理论兴趣,又能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广大读者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15.《世界眼光看教育》

本书荟萃了多位世界级教育思想巨擘的主要思想。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一历史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一直到诺丁斯的关怀教育思想等等,现当代世界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清晰、准确而完整。

本书既有思想评介,又有论著摘录,无论教育研究人员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均可非常便捷而精准地从中获得思想大师们的生动启迪,加深对当代教育发展特质的深切理解,是教育、教研、教学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必备工具书。

16.《大师眼中的教育》

这不是一本以教育专家的身份、眼光、学养来谈教育的书。本书各篇文章提供了许多新史实、新观点,为我国教育史和教育理论工作者长期以来对某些历史人物评价的思维定势提供了新的清醒剂。

17.《教育箴言》

名人名言是前入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阅读它,不仅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更能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指引方向。该书着重论述三方面的内容:教育——造福人类的千秋伟业;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育人的典范;师德——塑造教师灵魂的法宝。

18.《百家教育讲坛》

这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育智慧读本。书中介绍了孔子、卢梭、爱因斯坦、康德、梁启超、杜威、蔡元培、叶圣陶等几十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精彩论述,集中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学的艺术、知识之美、教师的职业生活、儿童的成长等问题。探幽析微,居高声远,让我们直窥教育本原之堂奥。归真返璞,正本清源,你会发现,教育,原来可以如此朴素而美好。

19.《名师真经》

本书从专家心理学研究出发,以新教师到专家教师这一成长过程为线索,剖析了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阶段性特征,动态性是展现了教师成长的内在原因与实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新教师成为专家教师的系列化教学理念、观点与方法,这有助于教育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深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在观念层面上树立科学的教师人才观,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方法与措施。

20.《师道尊严》

本书意在激励教师以站着的方式获得成功。全书讲述了站着成长的精神、站着成长的思想、站着成长的基础、站着成长的学问和站着成长的行动。

全书力求字字诉说教师成长之心声,篇篇探寻教师优秀之根本,章章开启教师幸福之道路。

由于时间、经验的关系,本书在编写等方面,必定存在不足和错误之处,衷心希望各界读者、一线教师及教育界人士批评指正。编者

第一章 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与升级理论指导

1.美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美育纳入素质教育这一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所谓审美素质,包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和提高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明晰的审美鉴赏能力,丰富的审美创造能力。也就是说,审美素质应当作为在校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通过美育来实施。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它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是一种通过升华人们的感性来引导人们的兴趣,进而促进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培养、提高学生感受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培养、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的教育。美育与德育、智育和劳技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德育是规范,在规范中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智育主要是通过对人的培养和训练,使人们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侧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知”的开发与教育。体育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促使人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情绪,侧重的是人与身体的关系。劳技教育主要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创业能力,侧重的是人与社会就业的关系。而美育则是通过对美的鉴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培养和锻炼人们鉴别、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侧重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同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劳技素质不能代替审美素质一样,德育、智育、体育和劳技教育也不能代替美育,美育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

美育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1)美育能以美辅德,提高人的思想素质

一般来说,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德育来实现的,以德育人是根本。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干巴巴地说教,必须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通过渐进的方式把德育寓于美育之中,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思想道德教育,这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动之以情,以美引善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美育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受到教育。通过美育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五爱”为美,以树立崇高的理想为美。例如,健康的、激奋人心、催人积极向上的歌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融为一体,点燃了学生的生命火花,净化了青少年的心灵,激发了青少年对于美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提高做一个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自觉性,把人推向高尚的境界。(2)美育能以美益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美育能够促进智育,有助于开发智力。美的诱惑力是无穷的,美育可籍此来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智育的效果。只要们把美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不仅音乐、美术、体育、文学可以给学生以美感,其他学科也可以给学生以美感。进而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等,并引发人的创造潜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在审美过程中掌握知识,而且美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掌握、探究更多的知识,并感到乐在其中。

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充分挖掘大脑潜力,有效调节脑功能,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由此促进科学创造与发明。(3)美育能以美健身,提高人的身心素质

人的身心健康主要是通过体质培养和训练来实现的。体育是重在人的“身”的锻炼,美育是重在人的“心”的调节。通过美育活动,可以使人增强自调节能力,始终处于一种心情愉快、情绪饱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同时,规范的体育训练,在强身之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人的肢体行为协调美观,增强求胜的信心。美育可以把健康的身体带进精神自由活动之中,把人体的生理、心理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贯穿于一切体育训练活动中,使人健美。(4)美育能以美促劳,提高人的劳技素质

美育具有自由性,学生都乐意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认识劳动本身的审美属性,从而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快乐人生的起点,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是们生存于世界的最为神圣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清除轻视劳动和鄙视劳动的思想。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认识和改造了世界,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这本身就是美。美育还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劳动成果的审美价值,在分享参加劳动的喜悦中,劳技教育达到了科学和艺术结合境界,充满着创造的智慧和欣喜,感受到精神的满足和享受,树立了热爱创造美的劳动的情感。在劳技教育中渗透美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们要深刻理解美育在人才培养以及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把美育付诸行动,贯穿始终,就一定能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美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育对提高一个国家整体的国民素质,鼓舞和振奋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都具有重大意义。学校美育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与德育、体育、智育、劳育等相辅并行的一种系统而规范的教育。无论美育的规范性、功能性、高效性都是学校美育优于其他美育的显著特点。因此,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美育教育。

家庭美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最初的老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这是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不仅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而且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都给子女有形或无形的影响;子女模仿的对象首先就是父母。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须包含着美育。家庭美育是父母要做表率,谈吐文雅,敬老爱幼,家庭和睦,待客有礼貌等等。总之,家庭美育对婴幼儿及青少年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美育

儿童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后,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第二个父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的第二个模仿对象。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美的播种者。因此,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思想之美,心灵之美,性格之美,气质风格之美都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而言,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说明了教师在学校美育中的重要性。因此,老师时刻都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美的化身,不但要有高尚的品德,博大的胸怀,光明磊落的行为,以及沉着冷静、耐心等品质,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要理解、尊重和爱,而且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渗透到学生当中去,使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开展课外美育活动

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文化娱乐、观赏艺术对象以及艺术作品等鉴赏活动,不但能对学生产生纯化心灵的作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趣味。总之,学校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美育活动,不但对学校美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素质教育也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3.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美育,又被称之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们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选择和判断,达到对美的肯定、选取,对丑的否定、摈弃,使情感得到净化,道德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的过程。美育之所以成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由美育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情感支配。美育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教育形态,人们有了美好的情感,再通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等过程,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如康德所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转化为人的内在的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情感上真正感受到美,人们才能对某项事物心悦诚服,或者对从事某项工作感到愉快。

美育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教育的精髓是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美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事实证明,很多成功人士所取得的成就与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因此,美育的一项社会功能就在于培养人,在于塑造美的心灵。

实施包括美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国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基础工程。人在青少年时期,生命力最旺盛,精力最充沛,思想异常活跃,如果这个时期失去了富有营养的精神乳汁的哺育,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情操,有的人甚至就此沉溺于低级庸俗的趣味之中,难以形成健康的精神世界。其实,现行素质教育的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这些内容非常注重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陶冶情操的篇章,如《爱莲说》、《陋室铭》所表达的洁身自好、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与宠辱不惊的豁达情怀,等等,很多内容都具有很好的审美教育功能,既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们应该好好利用素质教育的优势,在教材中挖掘美,在教育中体现美,真正把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做好。

加强素质教育中的美育,一是要培养青少年对美的感受力。审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美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和科学等客观事物以及客观的活动过程之中。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这就需要们引导青少年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二是要培养青少年对美的鉴赏力。

美育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具有鉴别美丑的能力,使青少年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和丑,不断提高鉴赏美的水平,从而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满怀激情地去追求应该追求的美。三是要培养青少年对美的创造力。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同样的人们感受和鉴赏美是为了创造美,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们应积极引导青少年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接受美的教育,更好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创造具有更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美好生活。

4.美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美育随着人们的审美活动和艺术的产生而产生,人们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原始人最初的歌唱就是他们的劳动号子。他们的舞蹈、壁画、雕像等,也往往是原始部落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生产实践的美化形式。在原始社会中,有了原始的审美活动和艺术,也就有对年轻一代的原始审美经验的传授。

美学的产生的历史

在奴隶制社会,随着学校的产生,美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中国西周的学校把“乐”作为“六艺”之一。孔丘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对于诗和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在西方,古希腊的斯巴达为了把奴隶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坚强的战士,教他们学唱各种赞美歌和战歌,并把音乐、唱歌、宗教舞蹈跟军事、体育结合起来。雅典的奴隶主阶级为7~14岁儿童设立弦琴学校,教他们学习音乐、唱歌和朗诵诗篇。古罗马的修辞学校也教音乐。在那时,美育的目的,都在于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便成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儒家经典成了封建教育的神圣教材。其中《诗》、《乐》也都继续受到重视。东汉末期创设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早的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宋代曾设有专门的画学。欧洲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骑士教育中有“七技”,其中吟诗是为歌颂领主的功德以示忠心的。僧侣封建主的教会学校中有七艺,其中音乐是适应教会做礼拜和赞美上帝的。在封建社会里,美育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扩大了美育的领域。在小学中设立了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把艺术用作宣传启蒙思想的手段,美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美育也随之变成了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

中国自实行近代学制以后,中小学里也开设了唱歌、图画、劳作等课程。1912年,蔡元培任临时国民政府教育总长时,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特别强调美育的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社会主义美育的基本任务

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要求在培养他们敏锐的感觉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感;还要求培养学生审美的比较及分析能力,以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培养他们审美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以掌握艺术形象。

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为了使学生具有艺术修养,就要使他们掌握各门艺术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和审美标准;还要让学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和社会上的美好事物,以培养他们审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感,抵制各种精神污染。

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他们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要注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尤其要注意发展有艺术才能的学生的特长。

社会主义美育的主要原则

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把革命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紧密地结合起来;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美育的内容须富有生活气息;并渗透到学校全部生活中;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焕发高尚的情感,使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作品,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的统一。既要使学生钻研艺术内容,加深理解;又要使他们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掌握表现的技能、技巧;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要使全体学生都学点绘画、唱歌和其他艺术,有一般的艺术修养;也要适应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的不同,因材施教。

5.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美是人类提高自己和超越自己的一种社会机能。有了这种机能,人就能够从野蛮走向文明,从单纯的自然存在,走向自觉的有意识的精神存在。美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它提高人的精神修养和精神境界。”审美教育通过自身的诱发作用和感染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审美教育最具吸引人的趣味性,最具贴近心灵深处的感性。有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学习鉴赏自然和生活美的艺术教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1)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蔡元培先生早在1908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就提出了美育问题,多么有远见。他后来把普通教育的宗旨定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发展共和的精神”,而把美育列为国民教育的宗旨之一,认为“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教育”,并规划过一幅实施全民美育的蓝图,它的重大意义,今天们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审美教育对当今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产生的。

艺术活动中,学生在艺术美的刺激下,情感受到感染,心灵受到浸润。这时,他们的感性和理性、主体与客体处于自然协同的状态,而这正为人的创造本质力量的迸发和释放提供了最佳时机。同时,审美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可以减轻左半脑的负担,刺激右半脑的发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成就,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创造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

通过调节人的思维方式,提高人的全面思维能力,增强人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人的智力水平。人的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人的高素质思维。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而形象思维源于艺术,因为审美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通过艺术教育发展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实现对思维的解放,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2)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教育方式生动活泼,易于启发自觉性,所以黑格尔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审美活动又是通过审美感性通向德育理性的桥梁。在这个意义上,正是美育辅助了德育的实施,情感教育对理性教育起了催化的作用。列夫·托尔斯泰指出:“人们用语言相互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可见,美育传达的实际上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他可以培植高尚而丰富的情感,是建设充实的内心世界的利器。

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丰富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的大脑两半球及眼、耳、手、肢体和全部身心的协调发展,使大学生变得聪明、文明和高雅,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美术作为审美的工具,使大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加强修养;电影、电视最富群众性,是群众中影响最大的宣传工具、教育工具,它起着美化人们心灵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经常性地欣赏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使学生从中认识辨别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积极向上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学生美的心灵、情操、举止、行为、人格和道德,使学生的外在形体和内心人格形成美的统一。(3)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造力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综合物,一个无意识思维原始的、无理性方面与有意识思维逻辑的、有理性认知的综合体”。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是否会有创造行为,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一定的动力系统,而这一动力系统是由情感、需要、兴趣、动机等精神力量类的非理性因素提供的。审美教育之所以能带来教育上的积极效果,是因为审美是诉诸人的情感、直觉、无意识等非理性领域的,能够激活传统教育中学生闲置而未利用的巨大资源:非理性因素。从而使学生的大脑进入一种舒展和机敏的良好状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艺术教育作用于学生的过程,就是解放学生情感的过程,解放无意识使之得到适当释放和文化提升的过程,从而减轻对深层次心理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的压抑与束缚,使之不断受到激发,保持旺盛的活力。同时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带来积极的教育,而且还非常有助于学生的非理性因素的发展。非理性因素被激活,事实上也就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权利、机会和条件。

黑格尔说:“艺术又好像处于一种较高尚的推动力,它所要满足的是一种较高的需求,有时甚至是最高的绝对的需要,因为艺术是和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一般世界观和宗教旨趣联系在一起的。”可见,艺术是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地发展和完善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审美教育通过诱发个人自发创造力,促使人格自然成长,从而培养出每个大学生本来具有的创造潜能,达到自实现。

高校审美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素质教育之一的高校审美教育,其学科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得较为突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考试与考核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各高校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和做法,与体育等素质类公共课有较大区别,选修艺术课程学生的数量、师生及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也与其他公共课有较大不同。目前笔者所在的省一些普通高校由于课程开设因校而异,学生选修因人而异,缺乏统一的教学体系与教材,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有人把艺术教育等同于美育,以为学习了艺术,自然接受了美育,这是片面的看法。现在的高校一个最大的缺点是没有系统开设美学课程。

从上述情况来看,高校实施审美素质教育与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尚有一定距离:一些高校普及面不够广,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课程设置面不够宽,难以全面提高素质,美育与人文素质培养、艺术与创新能力培养有待紧密结合,普及型教材与课程有待加强建设。

高校审美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为推进普通高校审美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管理体制建设,提高普通高校管理水平,普通高校审美教育的实践证明,建立并完善审美教育管理体制,设立专业管理机构,规划和督导、组织教研活动,进行教学评估,定期检查实施情况,使高校的审美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审美教育管理水平,才能使普通高校审美教育持续、健康、深入地推进。(2)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以审美教育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普通高校审美教育的课程实施水平,切实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推进审美教育课程改革,是使普通高校审美教育不断提高质量、保持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普通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重视和加强高校审美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研究,逐步使审美课程教学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提高学校师资水平

加强普通高校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普通高校师资水平,普通高校的审美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受教育者是文化知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自意识、参与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因此,从事普通高校审美教育的教师,必须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也就是说,高校师资是兼教学与指导审美实践于一体的双面材料,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一专多能的本领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要提高高校审美水平必须首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等形式,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地为普通高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审美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

正确的审美观,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有利于改造主观世界,这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为重要。

6.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

美育是指受教育者在系统地接触和欣赏各种类型美的事物,学会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素质教育中,美育相对其它有不可代替的功能与作用,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美辅德,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能促进人的理想形成,能激发爱国热情、培养高尚道德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美育是在以个人爱好的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接受教育,它具有更高程度的个体自发性和更积极的主动性,在审美活动中人们会认识美的个性。美育能激发每个人的个性,并帮助完善与发展。美育主要是借助形象思维的形式来进行,称之为感情陶冶工作。教育人总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美育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像《刘胡兰》、《董存瑞》、《李四光》、《甲午海战》、《创业》等,对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形成、崇高理想的树立均产生重要影响。这些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以它的人物美、思想美、行为美、精神美、事业美鼓舞着学生奋发向上,接受它的影响和引导,从而增强了对真、善、美、假、丑、恶的分辨能力,激发爱国热情,提高政治思想和道德理想水平。

以美益智,开发学生内在潜能

国外科学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已证明人的左右两部大脑的功能是不同的,只有把左右两个半脑的功能全部开发出来,智力开发才算全面。目前,中小学课程只有很少的几门课程涉及右半脑所辖直觉思维,擅长于创造和右脑半球的特殊功能却被人忽视,而美育正是开发人的右脑,美育有利于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使人的智力得到充分开发。

在素质教育中,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厌学为乐学,提高智育效果。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欣赏,又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主动获得有深刻哲理的思想,获得表达和创造的技巧,获得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实践操作力,促进学生智能结构的完善,从而达到提高文化科学素质的目的。

以美健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人们的审美追求,决定着对形体美、动作美的需求,这是学生主动发展提高体育活动的动机、持久性的源泉,美育能促进体育的发展。

体育是健与美的结合,它可以使人体魄强健、精神愉悦,还可以锻炼意志,增强毅力。而体育活动中,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中的武术、花样滑冰、游泳、跳水、艺术体操、团体体操等处处蕴含力量的美、体型美、动态美、造型美,处处渗透着美育因素,也正是这些美育因素驱动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以美育人,培养创新性人才

未来的社会需要创新性人才,在21世纪人才培养中,美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是面向全体,提高受教育者审美素养的普及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的追求,往往构成科学的创新的动力。美育和创新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审美的感情实质就是对创造的追求。”而从对创造力有重大影响的“动机因素、智力因素、个性因素”三大因素来看,无一不与审美修养有关。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丰富的美感修养,可以强化人们探求未知的动机,富有创造性右脑半球的幻想、联想、直觉悟性在于得到文学艺术长期熏陶,爱美天性、高尚情操、敏锐感觉、兴趣爱好、保护童真、丰富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均需要用美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实现。因此,在素质教育中重视美育,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素质。

7.如何推进学校美育素质教育

各教学要素形成了美术教学的“分类教学、全面推进”的运行机制。总的说来,这种运行机制,以素质为核心,以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兴趣特长为基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美术欣赏技能,经分类编班进行美术专修教学,争取纵向进展,同时课余辅导从面上承接,满足学生猎奇涉广的要求,实现横向迁移,突出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使教师学以致用,教有专长,研有方向,充分体现其主导作用,是素质教育双向的最好体现。以现有的运行机制为照系“分类教学、全面推进”的美术教学运行机制具有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把握学生的有效发展区,便于因材施教

学生现有素质和所期待将形成的素质之间的区域是学生素质的有效发展区。是学生的现实水平向理想目标发展的动态区域。分类教学法避免了“一刀切”的认识误区,能客观地认识学生群体的现实水平及个体差异性,进行意向选修,分类编班,根据学生的潜能倾向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师所期待、学生能接受的目标。但这种目标是对学生最佳发展方向的引导,还不够全面,而课活动课给予了适当的补充,从知识面上满足要求。这样,在不放弃基本知识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发展各自优势,便于教师因材施教,确切有效地把握了有效发展区,促进“合格加特长”目标的实现。

承认素质相对稳定性,促进素质的态发展

学生已形成的素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个体所形成的兴趣爱好也是相对静止的,而且这种相对稳定的倾向也是个体发展的需要。分类教学法承认了这种需要,从而进行教研,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和指导,强化了这种需要的满足。从绝对意义上说,需要到不断满足的过程也是动态的。定教育对象的素质随着教育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承认学生内部需要的差异性并分别分层次地给予满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了素质的提高。

兼顾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情感意志的培养

兼顾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情感意志的培养,使其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美术课具体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所形成的素质属于质料范畴,其水平与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多寡和熟练程度有关,美术教学中意志和情趣的培养主要表现于能力、毅力、情操等,属于形式的范畴,主要通过能力训练、感情培养和意志磨练等渠道来培养。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相互包涵,互为渗透。分类教学法走出以往美术课教学只注重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而忽视情感意志培养的局限。通过欣赏课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美育情趣。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使其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其过程的思维突破、技巧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情感,磨练了意志。

强调教师从群体主体教育效能的局面出发

强调教师从群体主体教育效能的局面出发,充分发挥个体主体的教育优势。分类教学法不仅保留和发展了现有教研中集体备课、相互探讨、互相协调等教学常规。而且通过选任专修课教师,使教师“学以致用”,避免“学非所用”的消耗现象,使他们的特长所学专业有用武之地,能较轻松地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完善教研一体化,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进步,达到“学教并用、教育专项、研有方向”的目标,从而调动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去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形成特色。对学校说亦可实现对美术师资的充分且有效的利用。

提高美术教学的时效性,使教学改革更贴切教育现实

美术科的分类的教学法在不增加美术授课时间和不增设新课和的前提下进行的,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全部的美育审美感官,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美术形式,在大纲所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美术课的这种机制改革避免打乱学校的总体所带来的混乱现象,而且不增加每位教师的工作量,反而使他们更得心应手。提高了在旧体制中试行新机的可行性,使教学改革更切教育现实,遵循教育改革的循序渐进原则。

坚持素质教育的人才观,通过策略培养人才

美术课学习中存在的某些方面的不足,通过基础教学发现兴趣,通过专修课教学培养特长,辅以课外活动辅导实现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际上实施的是“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策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坚定“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允许学生某些方面落后,更鼓励学生某一方面冒尖带动和谐发展。

美术教育“分类教学,全面推进”运行机制的初步设想,是们基于实践的思考,是致力于形成学科特色、寻找素质教育实施突破口的建议。

8.学校推进美育素质教育的方法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是不完整的人。可见,美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今天,薄弱的学校美育工作应该花大力气,通过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来夯实学生的艺术素质基础,来发现学生美的闪光,激励学生美的创造。几年来,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在学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构建美育工作网络,强化美育意识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美育意识,强化教师的美育意识,因为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只有全体教师,特别是艺科教师明确肩上的责任,才能发挥其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为艺术教育贡献力量。构建学校美育工作网络,让艺术教育落实到实处意识的强化,网络的构建,保证了学校美育工作朝着健康、发展、有特色的道路前进。

加大美育软硬件投入,优化美育环境

美育工作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而美育工作的软硬件投入是基础。有一个良好的美育工作环境,才能充分激发师生由感受美到创造美的欲望,从而发挥美育的教育功能,塑造完整的人格。

抓硬件建设,夯实美育基础。重视美育的硬件建设,以保证学生艺术教育的开展。画板、写生台、素描模型、球、圈、带、棒、练功房、写生画室等硬件设施,这些为学校艺术教育及艺术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校园文化,营造美的氛围。美的教育不仅要靠课堂、靠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通过文化景点、绿化、美化、香化来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几年来。

抓软件建设,落实美育教研,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注重教学常规。在教学工作中,搞好常规教学是前提,它是保证教学要求的行之有效的规范要求。因此,们坚持工作的落实,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实施教学,重视知识的结构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注重普及和学科渗透,提高美育效能

美育教育坚持了学科渗透和大面积的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十分强调全体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以提高美育效能。通过艺术教育及活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进程。

全体教师都应成为美育工作者,所有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激发美的创造欲望,从而发现美,创造美。学校艺术教研室每周均要对部分教师、部分学科的美育渗透工作督导和检查,每月举行一次学科美育渗透的教研专题会议,研究美育渗透的方式和方法,鼓励教师主讲学科美育渗透教研课,每期评选优质学科美育渗透课,并与教师基本功过关和年度考核挂钩。

9.学生在美育教育中的情商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被视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各种学科改革、课程改革也是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所开展的。美术教育的改革同样也是围绕着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的,因此,美术教育已从过去单纯的技能教学转变为全面重视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艺术教育。

什么是素质,素质本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但其又涉及到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的概念,从素质的内涵和外延的不同界定和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所指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上具体的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广义概念指人在先天与后天作用下所形成的身心发展水平,但无论何种解释其内涵中都包括着对人未来发展具有影响的部分,其中与人的情感有关的情商是人的素质结构的中间层次,它对人的后天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过去的教育没有重视学生的情商,美术教育也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要求,而美术教育恰恰在学生的情商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自身的优势。

美育中学生的情商因素

人们在客观事物对其是否符合自己主观需要作出反映的时候,总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这些不同的反映受到人的情商因素的影响,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不同态度的主观体验。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对作品不同的体验和主观反映,是学生获得心灵陶冶和学习动力的基础。“情商,被称作是人的一种心灵力量,人的一种为人的涵养,也被视做人的性格的因素。”情商包含了人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品质,培养自我激励的心灵动力,它是以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能否满足其需要为中介。而美术教育的独到之处就在于美术教育是最能容易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艺术教育。

学生在美术教育的陶冶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实现其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行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精神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过程。

在美术教育教学及美术活动中,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情商因素包括:学生对自然环境及艺术氛围的心理倾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辨析能力和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进行艺术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的处世能力,这些情商因素始终影响着学生个人素质的形成。

美育中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

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人的物质需要,还有人的精神需要,满足学生合理的精神需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艺术,也因为有了艺术生活才变得美丽,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重要手段,是陶冶学生情操,实施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情商培养,是美术教育适应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满足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要求,服务于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1)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育

重视情商培养,是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育,是有利于学生素质“内在性”特征“内化”的教育。人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人的情感对人的认识过程有动力作用,美术教育的形象性、直观性最能适应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需要,最能容易使学生获取情感体验,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力。因此,美术教育如果脱离儿童心理需要也就是缺泛情商的美术教育,富有情商的美术教育能帮助学生获得将先天的基础实现后天的成就的内因动力,能培养学生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如一幅环保内容的绘画,能让一些学生产生某种激情和冲动,产生对保护环境的某种欲望和责任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富有情商的美术教育也是一种德育手段,它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先天的不足,去谋求自身最大可能的发展,“神笔马良”、“达芬奇画蛋”等在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行成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2)体现“发展性”特征的教育

重视情商培养的美术教育,是体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性”特征的教育。“人的素质,不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精神素质,都是可变的。”后天因素在人的素质形成中,人的情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育中注意学生的情商培养,能使学生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观察和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获取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机;美术教育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帮助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积极观察、积极想象、积极表现,从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3)尊重素质“差异性”特征的教育

美术教育中重视学生情商培养,是尊重学生素质“差异性”特征的教育。人的素质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的个性差异上,还表现在后天的发展差异上,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具有相同心理倾向的学生在表现相同主题和相同内容的作品时,在形象、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不尽相同。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情商培养,就能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事物、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情商水平,尊重学生,因人施教是前提,承认差异,让学生在感受中体验快乐,便于学生的真情流露,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提高学生素质的整体效应性

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整体效应性。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没有情商的美术教育是不完整的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也是不健全的素质教育。美术教育所创造的良好的艺术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冲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认知过程和智力的发展,增强学习动机,能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手段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课程,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情商,是为了发挥情商的介质作用,也是为了使美术教育更富有魅力,使之成为学生产生自我需要和内部动力的重要手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