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6 10:40:15

点击下载

作者:董晓俊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指南试读:

前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1933年底由Mixter发现,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由于它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它的治疗一直以来是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痹症”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跌、打、闪、挫、用力不当,导致气滞血淤,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其病位在经脉,病变在气血;现代医学则认为是腰椎的退行性病变。目前,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技术日趋成熟和多样化,但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繁多,时常令病人及其家属无从选择;临床上采用了多种治疗措施仍感疗效不佳的病例时有发生,结果却发现其中一部分病例存在误诊;各种职业工作者甚至家庭妇女如何注意劳动姿势的防护等没有良好的宣传途径;时常被问到“腰椎骨质增生是不是可以摸出来”等需要解释的常识问题……这些临床问题经常需要跟病人进行沟通和讲解,因此我们组织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务人员编写了此书。

本书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分为基础知识篇、病因病理篇、临床诊断篇、治疗方法篇和预防保健篇,图文并茂,重点阐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其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理念和方法、腰部功能锻炼、康复保健、饮食保健和劳动预防等方面,是较全面的普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服务广大病人及其家属的科普读物,主要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及家属参考,也可供从事骨伤科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由于编写时间短,任务重,我们的能力有限,书中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武汉市中医医院张汉庆 张玉青2011年6月28日基础知识篇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现在,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者看到我们周围的熟人、同事、朋友或者邻居腰疼(图1),有时候是腰腿疼,结果上医院一查,说是腰椎间盘突出,其实真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有些是骶髂关节的问题,有些是腰椎的第3横突综合征,甚至股骨头坏死都可能出现腰腿疼。图1 腰疼

那么,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呢?在人体腰部有5个腰椎和骶椎,在其相邻椎骨之间有椎间盘。椎间盘是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组成;位于外周的是由坚韧的纤维束所组成的纤维环,中心是冻胶状的髓核。当这个纤维环因为某种原因破裂时,就引起了髓核从破口突出来,这种情况叫椎间盘突出(图2)。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刺激或压迫了神经,就会出现下肢疼和麻木感等,甚至脚趾背伸无力,这个时候,医生就告诉你:你得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图2 正常椎间盘与突出的椎间盘脊柱是个什么样子?

要具体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就要知道我们的脊柱是个什么样子。脊柱位于我们人体的背部中央,构成人体的纵轴。它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和腰椎5块)和1块骶骨、2~4块尾椎组成,它们之间依靠韧带、椎间关节和椎间盘连结(图3,图中从左到右分别是脊柱的前面观、后面观和侧面观)。图3 脊椎形态结构

脊柱又称脊梁骨,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5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它能够支持我们身体的体重、维持我们一定的姿势,同时保护我们的脊髓。脊髓是我们重要的神经组织。

脊柱的整体观如下。(1)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与椎体的负重有关,自骶骨耳状面以下,重力传至下肢骨,体积渐缩小。(2)后面观:椎骨棘突连贯成纵嵴,位于背部正中线,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3)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在正常情况下,脊柱有4个弯曲,从侧面看呈“S”形,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长期姿势不正和某些疾病(如胸椎结核、类风湿柱形成异常弯曲,如驼背性脊柱炎等)可使脊柱形成异常弯曲,如驼背。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拍片结果上说“生理曲度消失”或者是“生理曲度改变”等,说明曲度的改变是疾病的表现之一。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是如何形成的?

新生儿的脊柱是由胸椎后凸和骶骨后凸形成的向前弯曲,这2个弯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胸腔、盆腔对脏器的容量。婴儿出生时,颈部始呈稍凸向前的弯曲,当生后3个月,婴儿抬头向前看时,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颈曲,以保持头在躯干的平衡。在生后18个月幼儿学习走路时,又出现了前凸的腰曲,使身体在骶部以上直立。这样脊柱出现了人类所特有的4个弯曲,其中2个原发后凸,2个继发前凸。胸椎的后凸是胸椎椎体前窄后宽的结果,而颈部的继发前凸主要是由椎间盘的前宽后窄来构成的,其椎体则前后等高或前方稍矮。腰椎的前凸则除了椎间盘的前高后矮外,腰4及腰5椎体亦变得前高后矮,腰3椎体不定,仍多为方形,而腰1、2椎体仍适应胸腰段的后凸而呈后高前矮形态。腰椎曲度在性别上有一定的差异,女性的一般较男性的为大。腰椎正常生理曲度的存在,是脊柱自身稳定和平衡的标志。脊柱的功能有哪些?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人体直立时,重心在上部通过齿突,至骨盆则位于第2骶椎前左方约7厘米处,相当于髋关节额状轴平面的后方,膝、踝关节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头颅,胸部与肋骨结成胸廓。上肢借助肱骨、锁骨和胸骨以及肌肉与脊柱相连,下肢借骨盆与脊柱相连。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使脊柱如同一个弹簧,能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姿势的稳定性,椎间盘也可吸收震荡,在剧烈运动或跳跃时,可防止颅骨、大脑受损伤,脊柱与肋、胸骨和髋骨分别组成胸廓和骨盆,对保护胸腔和盆腔脏器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脊柱具有很大的运动功能。腰椎的结构是怎样的?

如图4所示,腰椎椎骨是由椎体、椎弓和椎弓发出的7个突起所构成。椎体成圆柱状,从第1腰椎到第5腰椎椎体逐渐增大。椎体由骨松质构成,圆柱体的边缘由薄薄的骨皮质包绕而成,在垂直暴力的作用下,可发生压缩性骨折。椎弓是连于椎体后方的弓形骨板。椎体和椎弓围成椎孔,从颈椎到骶椎一系列的椎孔串连成了椎管,容纳脊髓和它的包膜。椎骨有7个突起,分别为1对横突、1对上关节突、1对下关节突和1个棘突。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了关节突关节,连接脊椎的后半部分。在前半部分,上下2个椎体之间,是靠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连接的。图4 腰椎上面观与腰椎侧面观作用于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哪些?

作用于腰背部脊柱的肌肉分有直接作用的肌肉群和间接作用的肌肉群。直接作用的为脊柱背侧的主要肌肉,脊柱周围的肌肉可以发动和承受作用于躯干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于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浅层和深层:浅层包括背阔肌、下后锯肌,深层包括骶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而间接作用于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侧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腰椎周围的主要韧带有哪些?

腰椎周围的主要韧带(图5)除了上面介绍的附着在椎体前缘的前纵韧带和附着在椎体后缘的后纵韧带外,还有黄韧带、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前纵韧带用来保持腰椎的前屈,后纵韧带用在保持腰椎的后伸状态,是一对对抗的韧带;黄韧带则是为了维持脊柱的中立位。棘间韧带,顾名思义,位于棘突之间;而棘上韧带则是在棘突和棘间韧带的后方。图5 腰椎周围的主要结构什么是脊柱的负荷?

脊柱的负荷为某段以上的体重、肌肉张力和外在负重的总和。不同的部位的脊柱节段承担着不同的负荷。由于腰椎处于脊柱的最低位,负荷相当大,又是活动段与固定段的交界处,因而损伤机会多,成为腰背痛最常发生的部位。

脊柱的负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是指站立、坐位或卧位时脊柱所承受的负荷及内在平衡,动态则指身体在活动状态下所施于脊柱的力。这些负荷需要相应的关节、韧带和肌肉来维持。什么是腰椎间盘?

大体来说,腰椎是由椎骨和椎间盘构成的,椎骨的形态犹如“算盘子”。而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腰椎间盘与颈椎、胸椎的椎间盘一样,位于2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性能的结构。它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3个部分组成,其中髓核为椎间盘中央部分;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软骨板的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10毫米。什么是髓核?髓核有什么作用?

髓核是椎间盘中央的果冻状物质(图6),它的90%都是由水分构成,在椎间盘的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椎间盘的厚度和弹性与髓核的含水量和所受的压力有关。也有人把它比喻成汽车的轮胎,正常的椎间盘具有缓冲椎体间压力的作用,而异常的椎间盘就犹如受损的轮胎一样(图7),想象得出,这个时候,车子估计也就一样,需要大修啦。图6 果冻状的髓核图7 椎间盘受损神经在椎管内外是如何走行的?

要了解神经在椎管内走行,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椎间孔?椎间孔就是脊神经根离开脊髓所通过的孔道,其上下壁是椎弓根的切迹;前方为椎体外侧缘、椎间盘和后纵韧带;后方为小关节的关节囊及部分黄韧带。胸腰脊神经根自硬膜囊离开后,直至从椎间管外口穿出,均经过一条较窄的骨纤维性管道,此通道分为2段,第1段为神经根管,即从硬膜囊穿出点至椎间管内口,第2段为椎间管,即从椎间管内口至椎间管外口。胸腰脊神经根受挤压是引起上下运动神经元症状及感觉异常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受挤压部位和原因很多(图8、图9)。图8 神经根的走行图9 神经根走行的截面观腰腿疼的疼痛类型有哪几种?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疼痛,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局部痛、牵扯痛和放射痛3种类型。(1)局部痛:它是局部组织如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等受到损害而直接发生的疼痛。(2)牵扯痛:腰部的软组织受到损害后,有时候可影响到其他部位,如臀部、大腿甚至小腿,也发生疼痛。这种疼痛,与组成坐骨神经的神经根直接受压所产生的根性疼痛是有区别的。如5个腰神经的前支分布于大腿和小腿的前面,故腰痛可牵扯至下肢的前面;又如骶髂韧带是由1~2骶神经后支支配,所以经常可以看到骶髂关节病变可牵扯到臀部和大腿后侧,甚至有时出现小腿后外侧部的疼痛反应。(3)放射痛:放射痛起源于神经根,是因为神经根的直接受压所产生的根性疼痛,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多见的主要发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明显感觉到下肢一条线的疼痛。在压迫腰部棘突旁的痛点时,有很多病人感觉到有下肢放电的感觉,这就是放射痛。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影响哪些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影响的神经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突出物压迫到不同的神经造成疼痛症状也各不相同,下面作出详细的介绍。(1)股神经:股神经由腰2、腰3、腰4神经根组成,它主要支配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缝匠肌、髂肌,还支配大腿前面及小腿、足内侧面皮肤的感觉。(2)坐骨神经:来源于腰4、腰5神经根和骶1神经根,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大肌深面,下行至窝水平上2厘米左右分为胫神经和腓神经,支配小腿、足的全部肌肉及小腿外侧和足的皮肤感觉。(3)闭孔神经:来自腰2、腰3、腰4神经根,从腰大肌内侧缘入小骨盆,分为前后两支,分别进入大腿内收肌群,其中肌支支配闭孔外肌、大腿内收肌群;皮支支配大腿内侧面的皮肤。哪个节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的位置?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活动度也最大,而位于这两个节段的后纵韧带却相对较窄(只有上部宽度的1/2),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临床上也是以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什么是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有小手指那么粗,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在坐骨神经走行到膝关节后侧的上方,又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胫神经行于小腿后侧至足,腓总神经下行支配小腿的外侧到踝关节外侧,转向第1、2足趾。坐骨神经疼是怎么回事?

坐骨神经疼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临床表现是指坐骨神经病变,坐骨神经痛症状主要是有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那么这一疾病的引发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医学表明,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原因不明,临床比较少见,多由感染或中毒等直接损伤坐骨神经所致,以单侧发病多见。主要原因是寒冷、潮湿及扁桃体炎,前列腺炎等其他炎症性感染。有的同时还有肌炎或肌纤维组织炎。

继发性坐骨神经疼的原因是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根性多见,病因以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他病因有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等;干性可由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髋关节炎、臀部外伤、糖尿病等所致。除了上述原因外,坐骨神经疼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坐骨神经行径途中附近结构病变侵犯了坐骨神经而引起的。常见的有外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妊娠后期膨大的子宫压迫、子宫和附件炎、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恰当,把刺激性的药物注射至坐骨神经干而引起神经的化学性损伤。少数病人可因脊椎椎管内肿瘤,脊柱、骶骼关节、髋关节的外伤、结核、炎症、肿瘤而引起。以上叫做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什么是腰椎的退行性改变?

通常我们所说的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就是腰椎骨质增生,椎体和小关节的骨质增生,小关节增厚向中线靠拢等等,甚至包括腰椎的滑脱。腰椎间盘什么时候开始退变?

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腰椎间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加上椎间盘仅有少量血液供应,营养极为有限,从而极易退变。据研究,在接近20岁时,椎间盘中已有退行性变,20~30岁间有的已有明显的退变,纤维环出现裂隙。人在出生时,纤维环含水约80%,髓核含水约90%;到38岁时则下降10%;而在35岁时则降为65%~78%。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而椎骨与椎间盘的连接部位称为软骨终板,它的退变主要表现是纤维化,这也是椎间盘退变的早期表现。

目前,磁共振成像能反映水分变化,含水量高在核磁上表现的是高亮度,随着水分减少亮度逐渐变暗。在核磁片子上,我们可以看到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变扁,最重要的是原来高亮度的椎间盘变暗,也就是说椎间盘内的水分减少,提示椎间盘有退行性变。近来的研究表明,在磁共振成像中,15岁青少年已可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力学基础是什么?

椎体承载躯干及上肢主要的轴向负荷,椎体所须承载的重量从头端到尾端逐渐增加,椎体本身也逐渐增大。椎体组成脊柱的前柱,承载80%的轴向负荷(体重)。后方结构(主要是关节突关节)组成脊柱后柱,向下肢传递20%的轴向负荷(图10)。腰椎间盘从何处突出?

椎间盘突出通常发生在纤维环薄弱和缺乏后纵韧带支持的椎间盘后外区域。前纵韧带一般是限制椎间盘的前方和前外侧突出,而椎间盘的中央型后方突出则常常受到后纵韧带纤维的限制。如图11,为腰椎后方剖面观,注意扇形的后纵韧带纤维,它有助于限制椎间盘的中央和侧方区域。图10 脊椎的受力分布图11 椎间盘后方突出受到后纵韧带的限制椎间盘突出能否用手摸到?

有些“神医”声称,你突出的椎间盘,我已经触摸到了,用了我的药或手法后就可以完全复位,请问这可信吗?图12 腰椎间盘的解剖深度

腰椎间盘是腰椎骨之间的连接部分,其解剖部位深,在进行腰椎间盘手术时,需切开多层人体结构,并穿过椎板层,牵开神经后才能将之显露(图12)。由此不难想象从体表神医声称能触摸复位,只不过是用来骗取钱财罢了,千万不可信。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骨折是什么关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腰椎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像个压扁的算盘珠,由髓核、软骨板、纤维环三部分组成。当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就称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腰椎骨折是腰椎的某些组成结构,如椎体、椎弓及关节突等部位发生骨的连续性改变,虽然两者都可以导致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其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某些特殊情况下两者可同时出现,如腰椎受到外界暴力挤压,可导致腰椎骨折伴腰椎间盘突出。病因病理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Joseph Seaton Barr和Jason Mixter医生共同提出的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椎间盘破裂机制。他在该领域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在1934年系统的报道改变了当时医学专业领域对于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学的认识。在他的观念被接受之前,当时包括骶髂关节过度牵张、腰骶扭伤等观念一直被用来解释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而这些观念在今天几乎很少被提及。Barr医生著有12篇文章阐述腰椎间盘综合征的机理,并在英国、瑞典和很多国际性的会议上发表演讲。这样算来,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下腰痛接受椎间盘手术症状缓解的病人都应该感谢他在其病因和治疗方面的阐释。我国已故天津医院骨科主任,骨科奠基人之一方先之教授于1946年开始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并对该病作了详尽的介绍。腰椎间盘为什么会突出?

从前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解释之中,已经说明了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地说,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如下。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简称退变):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间盘,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退变程度就越大。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外力的作用: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例如,装卸工人长期弯腰提举重物,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都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速度。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①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②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小,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能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就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诱发因素可以有:①突然的负重或闪腰。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②腰部外伤。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此外,进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③姿势不当。在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以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④腹压增高。有报道阐明,腹压与椎间盘突出有一定关系,有时甚至在剧烈咳嗽、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⑤受寒与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突出的腰椎间盘是如何产生症状的?

腰椎间盘突出是退化的产物。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逐渐在退行性改变,在影像学上60岁以上椎间盘突出可以达到90%以上,但真正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并不是这么高的比例,也就是说只有一部分人产生腰腿疼的症状。那么,产生症状的原因是什么呢?通常,有3种学说。(1)机械压迫说:如图13,退变的椎间盘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产生下肢症状;压迫窦椎神经,产生腰部症状;二者都压迫,出现腰腿疼。图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机械压迫学说(2)化学刺激说:近年影像学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及其对神经根的压迫程度与病人的临床症状并不总是一致,且手术中发现神经根表现出充血、水肿类似炎症样变化。于是有医生用丝线结扎神经根,造成机械压迫,发现并不出现痛觉过敏反应;而用铬肠线代替丝线,会导致痛觉过敏和自发性疼痛。另一些医生在研究中相继发现在退变的腰椎间盘组织中发现炎性因子存在,并认为这些因子刺激腰椎间盘细胞产生更多的如前列腺素和磷酸脂酶这样的引起疼痛的物质,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发现证实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还存在其他的炎症因子,因此神经根炎症学说受到极大的关注。(3)免疫反应说:该学说最初由Naylor医生在研究椎间盘特殊的解剖结构时提出的。椎间盘的髓核是人体内最大的无血管组织,在胚胎形成之后,被纤维环和软骨终板紧密包绕,从而与循环系统隔绝,失去了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的机会。因此,髓核极有可能成为不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的“非己”成分。在正常状态,它作为一种隐蔽的自身免疫原存在于椎间盘的核心,一旦暴露于免疫系统,即发生免疫反应。发生免疫反应的关键是纤维环或软骨终板有裂隙或破裂。有研究显示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有一种叫做免疫球蛋白的免疫物质的沉积。最近在实验发现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存在免疫复合物,且这种免疫复合物很可能是盘源性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这种学说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图14)。图14 腰椎间盘突出症免疫反应学说为什么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退化的结果?

为什么会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据研究,只有人类才有此病,爬行动物是不会有这个病的。因为直立行走,人的4个生理弯曲才形成;也正是因为直立行走,才有了因为重力对腰椎间盘产生的压力,才导致了腰椎间盘的突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退化的产物。为什么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首先,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容易超过人体正常所能够承受的应力条件,紧张的生活和工作成为了现代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乃至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因素。

其次,从事的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较长,长期不间断的久坐,增加了腰椎的压力达到平卧时腰椎压力的11倍之多。而且,坐姿不良,极易出现腰部疼痛。

最后,长期工作劳累,疏于身体的锻炼,腰背部肌肉力量较差,难以长时间维持腰椎的平衡,导致腰部劳损,脊柱不稳,椎间盘容易突出。哪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它的发生有一定规律性,以下人群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该特别注意。(1)发病年龄: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青壮年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2)性别差异: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因为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腰部活动范围大。(3)体型关系: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4)职业特点: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司机、农民多见,弯腰劳作过多、久坐的人群也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5)劳动姿势:每天常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的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6)生活和工作环境:若环境经常潮湿或寒冷,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7)女性的不同时期: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期。(8)身高区别:身高大者比身体矮小者更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会得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我们在临床上看到一位11岁的小朋友,因为打乒乓球时摔了一跤,就出现了腰腿疼,到医院一查,就发现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俗话说:小孩无腰。意思是说小孩子怎么会得腰痛之类的病呢?大家很难相信才20岁左右却可能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过去,青少年患腰椎间盘突出不多见,这是一种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压迫脊髓或神经所出现的综合征,虽为脊柱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大多见于中老年和长期体力劳动者,现如今在青少年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高于女性,极大地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理应受到广泛重视,特别是可能存在脊柱问题的年轻人。哪些原因会导致青少年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呢?(1)腰椎间盘存在发育缺陷,即软骨板发育障碍或其他原因所致髓核将纤维软骨板挤出或自行破裂膨出。(2)体重过于肥胖亦会加重椎间盘的负荷,从而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导致椎间盘过早出现病变。(3)外伤所致。青少年好动且又不善于自我保护,在剧烈运动时,外力作用于下腰部,如前屈时使椎间隙后缘纤维环张力突然增加,当超过一定限度时发生椎间盘突出。青少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腰椎间盘突出开始趋于年轻化了。那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特征呢?

与成人不同,20岁的青少年椎间盘尚未开始退变,因此,外伤就成了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腰椎在轻度负荷并快速旋转时,间盘纤维环最易造成破坏,青少年病人多由不适当的体育活动直接造成。此外,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可能与如先天性椎管狭窄、腰椎侧弯、腰骶部移行椎等先天发育的异常有关。

其次,青少年在发育过程中,当周围韧带和椎间盘的纤维环在外力的作用下,周边部分的软骨板承受过度牵拉,再加上髓核的冲击力时,就有可能导致软骨板损伤破裂。因此,青少年型的腰椎间盘突出与成人不同,突出物除了髓核,还带了一部分破裂的软骨板,以至于青少年型突出较大,多呈中央型。孕妇为什么也会得腰椎间盘突出症?

孕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不能摆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病魔的困扰,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于怀孕后,内分泌激素发生了改变,使体内的各种韧带比较松弛,来为胎儿娩出作准备。腰部关节韧带、筋膜松弛,稳定性减弱。同时,怀孕时子宫内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为几千克的胎儿,使身体重心前移,腰椎前凸增加以维持脊柱平衡,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腰椎的负担(图15),而且这种负担持续存在。在此基础上,若有腰肌劳累和扭伤,就很可能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图15 怀孕导致腰椎前凸增加老年人是不是就不会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啦?

我们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骨、关节、韧带和肌肉退变老化有关。照此说来,老年人腰椎间盘退变应比中年人重,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机会也应该更多一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光顾医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多为30~50岁的青壮年,55岁以上老年病人却比较少见。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理论上讲,50岁以后,椎间盘中央的髓核严重变性,可完全纤维化或钙化、萎缩,椎间隙相对狭窄,脊柱活动度也比青壮年要小。因而,即使纤维环破裂,髓核也不易向外突出。因此,随年龄增长,老年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逐年减少。据统计,仅占同时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5%。

虽然如此,我们在对患有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人开刀的过程中,时常可以看到这些病人的突出的椎间盘是呈稀糊状,说明那些突出物仍然是新鲜的突出。老年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老年人不但腰椎间盘退变明显,而且与神经根毗邻的黄韧带、椎板及小关节都有明显的增生。这些增生的组织,可以引起腰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狭窄,出现间歇性跛行。病人徒步行走二三百米,一条腿(或两条腿)就会酸胀无力或疼痛难以支持,须蹲下或弯腰休息一会才能再走;而改为骑自行车,骑上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却无明显症状。因此,其主要特点是疼痛范围大,病情较重,多次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同时大多合并腰椎管狭窄。司机为什么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

汽车驾驶员在工作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据测定,当司机踩离合器时,其椎间盘压力增大约一倍。如长期反复椎间盘压力增高,就会加速椎间盘的退变或突出。外伤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吗?

谈到外伤,急性损伤如腰扭伤,并不直接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情况下,极易造成椎间盘突出。然而,摔伤如果是臀部直接着地,暴力向腰部传导,这个时候椎间盘就要发挥吸收能量、减震的作用,一旦外力产生的能量超过了椎间盘承受的范围,就会挤压椎间盘,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什么说寒冷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诱因?

中医理论认为,腰部容易受寒。在感受风、寒、湿之后,寒冷导致气滞血淤,淤血既成,可使经络受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西医则认为,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任何原因引起椎间盘内压力增加,都有可能导致髓核从破裂纤维环处突出。当腰部受寒时,寒冷的刺激会引起腰部周围的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从而增加腰椎间盘内的压力,并造成退变的髓核突出,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受寒也可以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另外,对于本身就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也是由于寒冷的刺激,引起腰部周围的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从而增加腰椎间盘内的压力,导致症状加重。

同时,寒冷可以降低疼痛阀,即降低对于疼痛的耐受性。

由于这些原因,临床上所见到的腰腿痛病人,不少与受风、寒、湿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会遗传吗?

有时候,病人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以及下一代都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那么他们不禁会问: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会遗传的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尚没有最后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某些腰椎先天性发育不良的人,如患脊椎侧弯、先天性脊椎裂等疾病的人,同时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也较多。也有资料显示,有色人种本症发病率较低;小于20岁的青少年病人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我们知道,椎间盘退行性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最基本因素。随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使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同时,透明质酸及角化硫酸盐减少,低分子量糖蛋白增加,原纤维变性及胶原纤维沉积增加,髓核失去弹性,椎间盘结构松弛,软骨板囊性变。在没有后纵韧带支持的纤维环后外侧,这些变化更明显,出现向心性小裂隙。磁共振成像证实,15岁青少年已可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无退变的椎间盘可承受6865千帕(kpa)(70kg/cm)2压力,但已退变的椎间盘仅需294Pa(3kg/cm)2压力即可破裂。因此,我们认为,椎间盘的发育不良,导致过早的退行性改变,使得腰椎间盘突出有易获得性,这种易获得性与先天因素有关,是可能被遗传的。什么是椎间盘膨出?什么叫突出?什么又是脱出?

时常有病人拿着CT或者是磁共振成像的片子问医生,什么是椎间盘膨出?或者什么是脱出?

实际上,腰椎间盘膨出,指的是纤维环没有完全破裂,髓核从破损处凸出压迫神经根;腰椎间盘突出,则是指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挤出,压迫到神经根;腰椎间盘脱出,又称脱垂,是指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挤出后,突破后纵韧带,游离到椎管,压迫神经根(图16)。图16 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

另外,医生有时看了片子以后会跟你说,你的椎间盘是游离型的。所谓游离,就是指突出物(髓核)离开了椎间盘这个母体,变成了一个“游子”。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有的感觉腰疼,有的只有腿疼,有的二者都有?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表现各有不同,有的病人感觉腰疼,有的只有腿疼,有的二者都有,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腰疼和腿疼是不同神经受压的结果。其中一根神经叫做窦椎神经,也称脊神经返支,管理腰部的感觉,当腰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时如果直接刺激或压迫到了窦椎神经干,则会引起腰疼。另一根神经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脊神经,它是管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的,如果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了脊神经,出现的是下肢疼。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窦椎神经和脊神经都受压,我们就会见到腰和腿都痛;而如果只压迫窦椎神经,脊神经不受压,则表现只有腰疼;如果只压迫脊神经,窦椎神经不受压,那当然就只有腿疼。为什么有的病人会出现双侧坐骨神经痛?

一般来说,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只出现一侧症状,那是因为突出为单侧型,一边的神经根受压。然而,一旦出现双侧坐骨神经痛,CT往往表现出中央型的椎间盘突出,这个时候,髓核是从后纵韧带两侧突出,压迫了双侧的神经根产生症状,甚至还伴有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出现阴部麻木和大小便障碍吗?

从腰3到尾l有脊髓神经束,像马尾一样,所以叫马尾神经。它支配盆腔兼或会阴部的传出兼或传入的神经纤维,主管阴部的感觉和大小便的功能。中央型椎间盘自后中部突出,除了压迫神经根外,还可以压迫到下行的马尾神经,产生阴部麻痹和大小便障碍等症状。一旦发生,需急诊手术治疗,解除马尾神经的压迫,但恢复是很困难的。为什么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后我的脊柱是歪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多数病人弯向患侧,少数弯向健侧。这主要是因为髓核突出的位置不同,神经根为躲避髓核的压迫,以减轻疼痛症状,保护性地使腰部脊柱发生不同方向的侧弯。

椎间盘和椎体的关节突是脊柱运动的基础,椎间盘髓核的张力和关节突关节的压力及周围韧带的张力,在脊柱处于任何状态体位时都是互相平稳地保持椎体之间关节的稳定,构成脊柱的内在平衡。脊柱前、后、侧方的肌肉群是控制脊柱活动的主要力量,可使脊柱在各个姿势维持协调和稳定,称之为外在平衡。

人直立时,从前后方位看脊柱应正直无侧弯,一旦髓核突出,破坏了脊柱的内在平衡,会使内、外平衡失去协调,导致两个椎体相对位置改变。椎体位置改变导致棘突和关节突的相对位置改变,表现为棘突偏歪和关节突错缝,使脊柱在外观上发生侧弯。此外,髓核突出后,腰肌都有不同程度的痉挛,腰肌痉挛若是单侧的,则对侧腰肌相对松弛,故发生侧弯,如双侧腰肌痉挛,可使腰部生理性前凸加深或变直,或向后弓腰。所以腰肌痉挛不仅可以改变腰部的生理弯曲,还可造成侧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什么会肌肉萎缩?

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不但影响神经的传导功能,而且还对神经纤维内营养的供应起到不良的作用。影响神经的传导,则会影响到它所支配的组织特别是肌肉的功能和活动,称为神经的功能作用;神经末梢释放的营养物质持续性地调节所支配的肌肉的内在代谢活动,称为神经的营养作用。二者作用的减弱,必然带来肌肉活动和营养状况的改变,导致肌肉萎缩,表现出行走无力(图17)。图17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行走姿态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什么会出现下肢麻木和发凉的感觉?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可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部性压迫和牵扯性压迫,使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腰4、5椎间盘突出可累及腰5神经根并出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及拇趾背侧感觉麻木异常。腰5、骶1椎间盘突出可累及4、5趾背侧皮肤感觉异常。如果椎间盘突出物压迫或刺激椎旁交感神经纤维,可反射性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缩而出现下肢发冷、发凉、足背动脉减弱等现象(图18)。图18 病人易出现畏寒症状为什么骶髂关节的问题也会表现为腰腿疼?

这是由于坐骨神经是由部分腰神经和骶神经共同组成,当长期负重、寒冷刺激和先天骶髂关节发育不良导致的狭窄等,会出现骶髂关节紊乱,会刺激坐骨神经,也会出现腰腿疼痛等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是两种病,一般可以通过骨盆扭转试验来鉴别,临床上可以通过CT或者MRI来鉴别。环境变化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影响?

我们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分布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的血管,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症状加重往往与风寒、潮湿等环境改变有关,实际上是风寒、潮湿等这些因素作用引起,出现上述组织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血管痉挛缺血以及组织水肿,结缔组织间渗出,纤维蛋白沉积、粘连等一系列变化。病人主观上感觉畏寒,肢冷,酸胀不适,甚至病程长久后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病人甚至感觉有“透骨的寒气”,实际上就是肌肉循环较差引起的深部组织酸痛感。有的时候,气温、气压和湿度的变化,即让病人出现关节肌肉的不适感,这跟自主神经系统失调也有关系。临床诊断篇腰腿痛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除此以外常见的原因还有肌筋膜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结核及肿瘤等,这需要由专科医生来鉴别(图19)。图19 痛点按压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本病又因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病程长短以及个体差异的不同而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1)腰部疼痛:几乎所有病人患有此症状,主要表现在下腰劳累后加重或者较长时期取同一姿势时腰痛亦加重,但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可减轻,若髓核大部分突出,突然压迫神经根,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造成缺血性疼痛,则疼痛突然骤发,腰背部肌肉痉挛,疼痛呈痉挛性剧痛。图20 下肢放射痛(2)下肢放射痛(坐骨神经痛):疼痛主要沿臀部,经大腿后方至小腿后方或至外踝及足趾,开始为钝痛逐渐加重(图20),少数病人可出现由下往上放射痛,先由足、小腿外侧、大腿后外侧至臀部,多为一侧,如系中心型突出或多发性突出亦可为双侧。突出物大,病情严重者,坐骨神经痛亦严重;痛轻者,病人可忍受;痛重者,如闪电状,病人稍一活动不慎即发生。当咳嗽、喷嚏、用力憋气时,腹压增高而疼痛加重。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在后期常以腿痛重于腰背痛。这是腰骶神经受累为主要矛盾。(3)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下肢麻木一般与下肢放射痛伴随出现。临床上有主观麻木和客观麻木之分;主观麻木是病人感觉腿及足背部发麻发木,像千万条小虫爬行一般,但用针刺检验和其他部位的皮肤完全一样;客观麻木,用针刺皮肤时,其痛觉减退与其他部位皮肤感觉不同,。(4)步行困难:病人行走困难,不愿迈步,少数病人步行较久后,感觉腿部麻、胀、痛难忍,需坐下或蹲下休息,发生与椎管狭窄症一样的神经性间歇性跛行。(5)肌肉瘫痪和萎缩: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严重时,可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表现为足下垂;症状重,病程长者,多有肌肉萎缩,尤其是小腿部肌肉萎缩更为明显,从外观上看肌肉容积变小,造成下肢肌肉萎缩。(6)马尾综合征:常见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无力,有时坐骨神经痛交替出现,时左时右,随后坐骨神经痛消失,表现双下肢不全瘫痪。女病人又有假性尿失禁,男性病人出现阳痿。(7)功能受限:病人除步行困难外,为了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再加上因疼痛产生的保护性痉挛,常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站立时,身体倾向一侧,患侧骨盆上升,髋膝关节微屈,足掌着地,体重主要落在一侧。下蹲动作困难,不能自己系鞋带,喜侧卧,髋膝半委屈。从椅子上或从床上起来时,需用双手托腰缓慢起来。什么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是这样做的:病人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70°始感窝不适。本症病人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其阳性率约90%,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有时因突出髓核较大,抬高健侧下肢也可因牵拉硬脊膜而累及患侧,诱发患侧坐骨神经产生放射痛。如何自查是否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毕竟有它一定的特殊性,有时病人只要稍加注意,就可发现自己是否可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对于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是很有益的。如果在经历突然扭腰、闪腰后,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自我观察和检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1)在急性扭伤后,是否有跛行,一手扶腰或患侧下肢怕负重而呈现一跳一跳的步态,或身体喜欢前倾,而臀部凸向一侧的姿势。(2)腰椎是否因为为了避免疼痛而向一侧偏歪,偏歪后是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3)轻轻咳嗽一声或数声,尝试腰痛或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是否加重。或在打喷嚏、大小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是否引起腰痛。(4)俯卧时,自己或家人用手轻轻触后腰部腰椎正中及两侧,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压痛,或脊柱偏歪。(5)仰卧位休息时,若疼痛仍不能缓解,可尝试在侧卧位、弯腰、屈髋、屈膝时疼痛症状是否缓解。(6)仰卧位,然后坐起,观察患侧下肢是否可因疼痛而使膝关节屈曲。(7)仰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将患肢抬高,观察是否因疼痛致使抬高受到限制。

以上自我检查的方法,病人可选择几项进行,如果其中有几项回答“是”的话,就应怀疑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真正确诊还需专业医生查体和CT检查。腰椎骨质增生是不是可以摸出来?

经常,我们能听到病人传说某位医生能够摸出你的腰椎增生,可能吗?我们知道,腰椎的椎体在前方,被厚厚的腰部肌肉所遮挡,而我们能够摸到的只是后面的棘突,再用力向前方按,也就是勉强能摸到横突,而更在横突前方的椎体是一点都摸不到的。从腹部向后摸,由于肠子阻挡的原因,是摸不到在前方的椎体的。因此,那些宣称能摸到你腰椎骨质增生的人,就是所谓的“神医”。拍片能看到腰椎间盘突出吗?

X线是通过不同组织的密度不同来显影的一门技术,当X线透过人体时遇到高密度大组织,大部分的X线不能透过,而在片子上显示白色,密度低的组织则相反,变现为黑色阴影,髓核是密度低的组织,与周围软组织密度相似,所以不能在片子上显影,所以拍片不能看到腰椎间盘突出。为什么我看病的时候医生一定要给我拍片?

虽然拍片不能看到腰椎间盘突出,但腰椎平片的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不可缺少的步骤。这除了作为诊断此症的参考外,同时也可排除腰椎化脓性炎症、结核、原发肿瘤和转移癌等。这些非腰椎间盘病变的疾患,在一般常规腰椎摄片中,发现可高达2%~3%以上。

另外,腰椎间盘突出,部分可表现出椎间隙狭窄、脊柱侧弯,虽然说拍片是看不到腰椎间盘的,但它还是可以给我们这些提示,帮助我们判断病情。腰椎间盘突出为什么要做CT?

CT,又叫计算机体层扫描,是1969年由Hounsfield首先设计成功,在1979年Hounsfield获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由于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方便、迅速、安全、无痛苦,图像清晰,密度分辨力高和解剖关系清楚等优点,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为骨科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检查。

CT是将我们不能肉眼识别的软组织包括腰椎间盘,通过计算机对扫描数据的处理,变成能够被我们肉眼所识别的图像,它的成像技术可以显示骨骼和周围软组织,能清晰地显示纤维环是否破裂及髓核突出的位置,突出的程度,是否压迫脊髓和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要做CT,才能更好地了解突出情况(图21)。图21 CT断层扫描下突出的椎间盘磁共振成像怎么看腰椎间盘突出?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无需借助X线,对人体无辐射危害。其成像清晰度高,可以直接观察脊髓和髓核组织、纤维环。其最大的不足是费用太高。

磁共振(MRI)成像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出突出髓核的形状(扁平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在矢状位图像中,可见到突出的髓核与硬脊膜和脂肪分界清楚,突出的部分髓核与未突出的部分髓核之间有窄颈相连。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由于髓核脱水退变,使其MRI信号减弱,在矢状位片中,髓核的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弱均可以得到清楚地反映。在正常情况下,髓核的后缘应不超过相应的椎体的边缘,其信号强度均匀。当椎间盘发生退变而突出时,MRI信号将减弱。信号的强度越低,表示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越重。随着退行性变的加重,在矢状位上可以看到髓核MRI信号进一步降低,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向后突出超出椎体后缘。在有些病人的矢状位片上,可以看到脊柱后方的脂肪白线受压中断。

由于磁共振技术成像的高清晰度,大大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避免了病人在术前再做椎管造影之苦。

同时,磁共振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对于脊髓肿瘤有很好的显示效果,对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癌的诊出率较高。可以弥补X线和CT检查的不足之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来讲,CT检查足以直观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压迫情况等,只有怀疑有椎管内占位病变时,才行MRI检查。只要做一个CT或MRI(磁共振)就可知道是不是椎间盘突出症吗?

随着CT及MRI的普遍使用,确实提高了该病的诊断正确率,但不能完全依赖这些辅助检查。首先应明确的是,影像学上的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与临床中所指的椎间盘突出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仅指影像学上(CT、MRI等)有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客观影像,后者则必须是病人产生了相应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

目前对该病的诊断极其混乱,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滥用CT及MRI检查,单纯依靠所谓影像学异常(实际为正常生理退变),不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作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错误进行非手术及手术治疗,都是不应该的。有些病人就诊一开始就要求做CT或MRI,都是不合适的。为什么要拍摄腰椎动力位片?

腰椎动力位片即腰椎屈伸位动态X线片检查,腰椎动力位片是诊断腰椎不稳的主要依据和手段(图22)。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多情况会出现腰椎不稳,而腰椎不稳是不能仅仅通过腰椎正、侧位片来判断的,需要通过腰椎正、侧位片来诊断,因为腰椎是通过骨性连接,软组织来稳定的,所以在不同的体位或者负重状态时会出现不同的X线片变现,所以通过腰椎动力片可以很好的显示腰椎的稳定情况。如图所示,在腰椎腰4椎体向前移位加大,提示此椎体过伸、过屈位上显示明显不稳。图22 腰椎动力位片(腰椎过伸、过屈位)站立位拍片和普通卧位拍腰椎片有什么区别?

站立位和普通卧位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腰椎受到的压力大小,站立位比卧位椎间盘受到的压力大,可以通过两者来比较椎间隙是否有变化。为什么要拍腰椎斜位片?

腰椎间盘突出时,斜位片并无特异性参考价值,但是对排除可引起类似症状的腰椎弓根处病变是有意义的,如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椎弓根部肿瘤等,同时也可明确左、右侧腰椎弓根部情况。通过拍腰椎斜位片可以很好的显示每个椎间孔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有椎间孔的狭窄而压迫神经根,出现神经根症状,并且可以排除椎弓部位的骨折,所以必要时需要拍摄腰椎斜位片。什么是隐形椎裂?

隐形椎裂(图23)是脊椎后弓的两侧未能融合连接而造成的缺损,一般只累及骨骼又称椎板发育不全,多见于畸形,大多数人没有症状,只在拍X线片时无意中发现,仅有少数人有局部皮肤或某些神经受损体征,如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并继发高弓足、马蹄内翻足等。图23 椎裂示意图什么叫生理曲度改变?

脊柱有4个生理性弯曲,分别是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人体脊柱生理弯曲度是适应直立功能的结果。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运动越来越少,尤其是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经常使用电脑、习惯高枕头睡觉等等原因,可以造成颈椎过度前屈,从而造成颈椎、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生理曲度变直是颈椎和腰椎退行性变的结果,已经属于颈椎病、腰椎病的范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