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6 12:02:52

点击下载

作者:刘建新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指南作者:刘建新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1-01ISBN:9787537573276本书由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毕业论文的选题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理论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或者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方面能够形成创新性成果。

在正式撰写毕业论文前,要先选题。在谈论毕业论文的选题问题前,我们首先应当把课题、论题、题目三个概念搞清楚。这三者同属于某个学科中的学术问题,但又有所区别。首先,论题不同于课题。课题通常是指某个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一个大课题,其中包括许多论题,如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思想道德的建设,等等。其次,论题又不同于题目。题目是指论文的标题,它的研究范围一般比论题要小。比如作者选定的论题是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就可以选择很多具体题目来写论文:《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外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设问题》《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人的思想规律》等。再次,就撰写论文而言,题目一般不能超出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一篇毕业论文所反映的不是课题研究的全部成果,而是研究成果中最精彩的部分。我们以研究课题“刑事被害人权利问题研究”为例,这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可以写成一部大型的专论《刑事被害人权利问题研究》。但是作为一篇毕业论文,只能着重围绕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确定题目,如《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问题研究》《论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保护比较研究》《刑事被害人上诉权问题探析》等。这样,论文的题目就只含有课题的一小部分。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在职研究生选好了题目,就有了方向和动力,同时也确定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内容。

选题,从字面上讲,就是选择课题。选择课题有两种意思:一是指选择科研范围,确定科研对象和科研方向;二是指选择写作论文的题目。

选题就是提出问题。在科学研究的起点,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者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毕业论文的选题,就是指正确选择一个写作的题目。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等一番努力。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像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提问题本身就需要研究;一个不研究某一行道的人,不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问题。也正因为要经过一个研究过程才能提出一个像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问题提得像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很有几分了。这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选准了题,后来的工作,比如资料的搜集、观点的提出等才有价值。作者才会感到运笔如风,挥洒自如。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徒劳无功。著名科学家牛顿,他的科学成就举世瞩目。但在晚年,由于他受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支配,错误地选择了“神学”的课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了一些论证“上帝存在”的论文。尽管他的研究态度很笃诚,论文写得很漂亮,但他的研究成果却毫无意义。结果,他白白耗费了后半生的宝贵时光。

个别在职研究生学员之所以不会选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并不懂得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应该建立在自己长期的科研基础之上的。由于平时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对所学学科领域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科研,没有一点成果与收获,现在面临毕业,他们当然就无题可选、无从谈起了。

毕业论文考查的是一个毕业学员是不是具有一种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秀的毕业论文,都是能够与时俱进,提出一个有着深刻现实意义的问题加以论证。相反,如果你不能提出问题,就好比一名士兵举起枪找不到靶子一样,找不到明确的写作目标。所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鲜明的问题,是写好毕业论文的首要前提。为了选好题,我们要钻研好教材。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党校教材已经是炉火纯青,甚至某些章节就是浓缩了的论文。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把握编者是从哪个角度、如何提出问题的。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编者提出问题的方法,把握其提出问题的基本原则,又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到教材的纹理之中,明白编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一问题,从而培养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技能。第一节方向正确

选题要有正确的方向,要选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毕业论文的选题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体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中选题。选题要敢于涉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能够对当前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讨,要力戒“吃剩饭”“翻老黄历”“炒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新意,才能对我们的工作、学习提供必要的借鉴和指导,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毕业论文有两种。一种是学术性强的,通过学术研究,解决理论上的某个重要问题,或者在某些方面有所发明、有所突破。一般来说,我们在职研究生学员要在学术上有所创造比较难,因此,可以在参考规划课题的基础上选题。规划课题一般来源于国家相关的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搜索引擎,从网上查找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规划课题或课题指南进行参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规划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题目,从中受到良好的启发,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论题。现在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为例介绍如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每五年颁布一次规划课题指南,比较重大的科研项目还会通过招标来确定研究单位和个人;各级社会科学规划机构、各种科学研究团体、学术期刊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也会据此制定出各自的选题范围和课题指南,以引导研究方向,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改革与发展;各种基金会,如国家、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也会提供选题要点以供参考。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中把“资源能源法律制度与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列入研究课题,而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年度课题也将“资源能源法律与可持续发展”定为研究专题。此外,《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相关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近年来刊出的大量与“可持续发展法律”“能源资源战略”相关的文章,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与相关法律的接轨,是近年来法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关注并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能够获得不少有价值的选题。

另一种是现实性强的,用理论来看待、分析、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从我们学员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后者,在实践中选题。即使是宣传阐述马克思主义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研究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也必须身在实践,了解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选好题目,写出水平和特色。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有四个方面应该予以注意。

一、与党和国家或者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要努力抓住现实中的问题。如果抓准了,又给予明确的解答,论文即使写得平常,也会产生较大的反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当年之所以引起理论界的强烈反响,是因为它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它对澄清理论是非,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批判极“左”思潮,恢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列宁写论文时就特别注意选题。他总是根据现实的需要,选择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俄国工人运动刚刚开始的时候,俄国资本主义能不能发展,对革命运动的整个方向有重大意义。据此,列宁写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了,广大知识分子充满了颓丧情绪,甚至怀疑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于是列宁写了《国家与革命》,揭示了资产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的根本区别,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毛泽东等革命导师写的每一篇科学论著,基本上都是当时社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他们的文章成为革命行动的指南。这也是他们的著作光辉不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党和国家或者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关系国家发展的方向、速度,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工作重点转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吸收外国经验技术,两个文明建设等问题。1979年邓小平提出“小康之家”的概念;1980年他又提出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提出建立小康社会的概念,关于小康水平、小康社会的问题成了热点选题。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经济体制问题的研究成了热门选题。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问题,成了当时的热门选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代表大会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提出了“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方针。之后,关于市场经济的研究,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成了研究的热点课题。1996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成了热门课题。2009年初的就业问题、金融危机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都是热点问题。每一年的《国家社科基金指南》列出了党的国家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也可以把这些问题细化为自己的选题。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2002年党的十六大作出决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课题,成了热点课题。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因此,有的学员就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视野下的文化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深化改革发展探析》《建设先进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这些题目都是非常好的。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我们就应该把推进治理国家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

二、群众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类问题虽然不是全局性的,却是人们关心的,或者期待解决、或者心有疑虑,需要进行理论探讨和解答。比如,“SARS”引发的公共危机管理,“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2014年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引发的反对恐怖主义,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具体政策,像工资改革、收入差距拉大、职业道德、思想工作、纪律教育、社会治安、下岗就业、国有资产流失、住房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物业管理等。立法方面反腐倡廉的法律机制问题、严格土地执法问题、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法律问题等。在经营管理中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问题,如何推进经济增长,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挖潜改造、降低消耗、提高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上下功夫的问题等。还有,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恶化的矛盾,经济增长与总量过剩的矛盾,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的矛盾,倾斜式发展与均衡发展的矛盾,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矛盾等。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集中报道,是绝大多数读者所了解的新闻热点内容之一。比如马航飞机失联事件、谷歌中国撤离与回归中国案、索尼与诺基亚巨额亏损等。如果这些事件正在发生过程中,或者媒体在追踪报道中,及时把它拿来讨论与分析,容易引起共鸣。事实上,时事事件如同一支“兴奋剂”,可以很快让每个人各就各位,集中思想,这也是周立波“海派清口”长盛不衰的“绝招”之一,他总是把当前发生的事件拿来调侃,以引起观众的瞬间共鸣。我们必须注意毕业论文要面向现实,密切联系实际,力求以所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一汽集团公司李启祥副总经理曾经说,我国汽车与国外的汽车竞争,无论是技术、质量、品牌、功能、成本和规模经济等都比不过人家,只能靠一体化,战略联盟,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进入世界大汽车集团,靠国外发展自己。因此,关于战略联盟的研究,既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中直机关党校2009级在职研究生学员伍洪杏撰写毕业论文时就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最后标题定为《提升行政问责效能的路径探索》。笔者将其论文概述如下:

近年来,推行行政问责为我国建设责任政府、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实现政府良政治理提供了契机,行政问责已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今,在行政问责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问责文化、责任体系、问责平台、问责主体和问责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制约了问责效能的发挥。为使行政问责成为中国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亮点及突破点,有必要纠正当前我国问责实践中出现的偏差、探索优化与完善我国行政问责的具体举措,从而提升行政问责的效能。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打造问责文化,以价值驱动树立行政问责风尚。第二部分,完善责任体系,以权责关系框定行政问责标准。第三部分,推行电子政务,以政务公开搭建行政问责平台。第四部分,培育公民社会,以公民参与推动行政问责进程。第五部分,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伦理规范行政问责举措。结论部分:总之,责任政府建设中的行政问责效能提升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既要政治文化的渲染,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健康、向上、民主法治的问责文化氛围;也要明确界定政府部门之间以及行政官员之间清晰的权、责、利关系,为有效开展行政问责提供前提条件。既要以政务公开作为行政问责建设的平台,为责任政府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要以公民参与推动行政问责的纵深发展,还要以制度来规范行政问责的行为。行政问责主体只有切实担当起监督制约职责,积极地发挥其问责效能,才能促使政府及公务员更有效地回应社会公众的需求,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

三、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

我们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就要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行业垄断”“教育改革”等。相对来讲,“热点”问题引人注意,一定时期集中讨论“热点”问题的文献资料也比较丰富,弊端问题则主要需要发现问题,找准弊端,自己能够搜集相关材料,研究出解决弊端的办法措施。有位法学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曾经办理了这样一个案件,就是单位对职工非法进行强制治疗二十多天,法院不认为构成侵害人身自由权,这是完全不对的。争论的焦点,就是人身自由权究竟是不是人格权。这名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就确定为人身自由权的性质属于人格权,侵害这个权利,就构成侵权行为。这个选题,就非常好。《国家赔偿法》在制定时,就规定了人身自由权为人格权,侵害这个权利,要追究民事责任。在职研究生小王在财政厅负责国外贷款项目管理。在国外贷款的过程中,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履行贷款资金转移支付、项目监督管理等职能,如果项目未能按期完成并收回贷款,就会给政府造成重大损失。我国加入WTO后,国外银行、政府、组织给我国地方政府、企业的贷款越来越多。小王经过初步分析,感到我国各省对国外贷款项目管理方法基本差不多,还是二十多年前设计的流程,前期立项、评估主要是领导说了算;项目建设期信息反馈每半年上报一次,信息滞后,还有许多虚假信息;一些贷款项目由政府先还款,但后期很难收回。造成这些问题除了体制上的原因外,不了解现场信息也是重要原因。现在是信息社会,为何不将信息系统建设用于国外贷款项目的监控呢?因此,小王的选题是《某省国外贷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准备在分析管理现状、系统需求和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并委托软件公司开发出系统,再在全省推广应用。

四、未引起社会重视,却代表一定倾向的具体问题

一种是意义尚未被认识,作者用理论观点分析,预见到它的生命力,如农民富了进行智力投资、农田承包后联营等;或者预测到危害、恶果,如盖房、烧砖、修坟以及乱划开发区挤占破坏耕地,小城市搞高楼林立,竞相压价出口与重复引进等。一种是群众议论纷纷、反映很大的,要做出理论分析,引导大家正确对待,比如,按劳分配为主,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分配不公等;或者在理论上分析错误倾向的危害、根源,提出解决办法,如官僚主义、执法犯法等。

当然,现实性不可理解得过于狭隘,更不可以脱离现实,钻故纸堆、钻冷门,追求时髦,当西方“过时新论”的小贩。中直机关党校有三位学员刚开始拟定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全国明清档案目录中心工作述略》《浅析中国明清两代保存皇家档案的方法》《苏沪地区三大厘金总局简介》,由于距离社会现实过于遥远,都在导师的建议下,重新选了题。第二节符合专业

选题除了方向正确,题目具有现实意义外,还要扣紧所学专业,选取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紧密的问题。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围绕专业课的内容选题。国家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目标是不一样的。本科生是按大类培养的人才,198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本科生的论文只要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就达到了学士学位的要求。研究生则不同,研究生有具体的专业,至少应在二级学科之下进行培养。因此,研究生的论文应当突出专业方向特色,在理论上、方法上、资料上、话语系统上都要有专业性,要体现本专业的文脉与传承,在继承中发展与创新,以训练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所包含的内容为选题的依据,不要超出这个范围。一方面要有相关学科作为知识铺垫,便于从所学科目中汲取现成的素材,省时省力;另一方面又可借此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归纳和整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正式选定题目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心里预先明白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避免盲目性和无效劳动。要注意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薄弱环节,即他人研究中存在的疑点、漏洞或不足。有疑点、漏洞的问题,不少是重要的学术论题,以此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在理论上修正、补充或丰富已有的结论。

经济学论文有很强的现实性,大多是从现实经济生活中选题,可以直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理论根据、有益的方案和建议等。经济学论文政策性强,它要从经济理论的高度上阐述一定时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确实使人们从理论上加深理解,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经济学论文除主要运用理论分析逻辑论证揭示各种经济因素、经济活动的质的依存关系外,还采用数学方法,通过定量分析,精确说明各种经济要素、经济活动量的依存关系,为预测、决策、规划、控制提供数量依据。经济学论文要广泛调查,大量搜集充分占有资料为基础。中直机关党校2005级经济学专业部分在职研究生学员毕业论文的选题是:论述我国房价快速上涨的原因及有效对策、房地产价格问题分析、当前中国社会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平顶山为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问题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金融脱媒与农发行应对策略研究、改进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思考、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从基层公安机关工作重点的转变看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索、农民工市场化的经济学分析、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原因和对策研究、经济学视角:摊商管理的困境等。

法学论文要依法论法,严格以宪法以及党和国家的根本政策为依据,熟悉法律条文,把握立法精神,研究和分析法律问题。法学论文要从法制角度研究问题,不可空发议论,意气用事。要坚持实践标准,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坚持真理,主持正义,蔑视邪恶。法学论文强调选择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研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法律制定之前,实现从单纯注释法律向立法决策的科学分析转变。法律严格规范的特点,决定了法学论文必须用词准确,语言规范。法学类论文的选题要有明确的法律专业方向,不能演变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非法律专业的选题。如反腐败问题主要是政治问题,反腐败的法律机制就是比较单纯的法律问题。公司的具体经营和管理属于经济学的问题,对公司经营和管理的规范就属于法律问题。中直机关党校2007级行政法学专业部分在职研究生学员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对信访制度的再认识及其法制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国家土地督察权的规范及运行机制探索、我国军队干部转业安置政策改革的法律设想、监狱刑罚执行属性及可诉性的思考、我国行政立法体制研究、证券市场临时报告制度探讨、论我国生育保障法律制度之完善、网络空间言论自由及其法律界限、政府采购法律监督机制研究、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之法律规制研究、医患关系的合同法分析、私分国有资产罪疑难问题探究、缓刑制度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的制度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对策、关于增设“袭警罪”的立法思考、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东突”恐怖主义与社会稳定研究──以新疆“7·5事件”为例、我国政府信息被动公开制度研究、关于权力阳光运行的法理探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行政法思考、扶贫立法问题研究、论我国家庭暴力的立法研究、完善制售假劣药品监管的法律对策研究、论配偶权等。

在所学专业范围内选题时,我们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就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对某些事物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关心倾向。一般来说,它是一种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心理特征,而不是那种偶然出现的对某种事物的注视和关心。学员对选题的研究兴趣,是取得研究成果、写好毕业论文的一个关键问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浓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黑格尔说:“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一般来说,社会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而且很难给研究者本人带来什么可观的经济效益,甚至在学术著作出版难的今天,很多成果还难以面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能够甘于坐冷板凳,伏案笔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研究者对选题的强烈兴趣。据行为科学家调查统计,一个人如果对所做的工作有兴趣,积极性就高,就可以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反之,只能发挥20%~30%。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渐培养起来的,有兴趣的选题,研究内容往往是已经了解或者初步了解。选择有兴趣的选题,不仅有研究的热情,情绪高涨,而且有比较好的研究基础,相对容易完成。在论文选题问题上,张五常在《博士论文是怎样写成》一文中,建议我们:“经济学的实验室是真实的世界,那你就要到市场走走。你要像小孩子那样看世界,或学刘姥姥入大观园,尽可能天真地看。没有成见,不管他人怎么说,你会觉得世界无奇不有。任何一‘奇’,都是博士论文的大好题目。”有一位爱好集邮的在职研究生,平时每逢新邮发行必去采购,谈起邮票来妙趣横生,积累了许多集邮资料,还喜欢读一些有关邮票的历史、邮票发行背景、集邮趣闻、邮票欣赏技术等方面的书。他在考虑毕业论文选题时,丝毫没有犹豫,立即选择了他最感兴趣的邮票知识作为选题对象,展开研究,其所选的题目是《试论邮市的行情分析及策略》,这是一个很有特征、有深度、材料充实的选题。

我们要避免选纯技术、纯业务性的课题。我们不能将毕业论文写成一般的调查报告和工作总结。我们在选题的时候,要选自己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最好和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比如,学经济专业的,在经济部门或企业工作,写“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题目,写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行政性垄断部门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转型;在农村工作的,写小城镇建设、土地问题、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等,也容易写到点子上;在劳资科从事人事工作的写按劳分配、防止和消除社会分配不公、工资制度、阳光工程等;在商业局、商场等商业部门工作的学员写市场体系与社会主义竞争、流通体制改革、物流改革等;在外贸局工作的学员写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等,也容易奏效;熟悉小城镇工作的,可以写乡镇经济问题,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城镇建设等;熟悉农村工作的学员,可以写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写土地问题、家庭农场,也容易写到点子上。

笔者在指导学员撰写毕业论文和主持论文答辩时,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有些论文不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写,而是空泛地议论一些大道理。这些论文,中心不明确,说服力不强。毛泽东同志说过:“如果你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参加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学习的学员,绝大多数在一定的岗位上工作了多年,相当一部分学员还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相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们的最大的优势。在职学员对现实问题比较熟悉,也不乏独特的见解。这本来是他们撰写毕业论文的一个有利条件。可是,在职学员不善于对此进行理论总结。写论文,本来应该是有感而发,为事而写。毕业论文一般都属于议论文,无非是运用一定的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而我们有的在职学员似乎忘记了这一点,只是为写而写,不去联系实际,而是绞尽脑汁找理论、找资料。比如有的学员,论文题目就是《论思想政治工作》《论青少年犯罪》《论环境保护》等。他们把书报中的大道理搬到了论文中,然后从各种报刊中抄数据、抄事例。这样的论文,给人一种明显的七拼八凑的感觉,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曾有一位在职学员最初的选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显然,这个题目过大。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今后的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的问题,2004年写这样内容的论文有点不合时宜。该学员在企业做管理工作,对于国有企业改革中经理等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问题感触很深,也曾经探讨过这方面的理论问题。后来,经过研究,本着选题应该具有现实意义,从学员实际出发的原则,选定股票期权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内容,这样既谈股票期权制的理论,又谈股票期权制在我国的实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完善的措施,贴近现实和学员的工作实际,很容易就写出了一篇15000字左右的论文。第三节难易适度

选题要把客观要求和主观条件有机地统一起来加以考虑,难易要适度。在客观要求方面我们应该明确:这个学科目前的学术理论水平状况;学术理论界提出了哪些疑难问题,争论的焦点在哪里;学习期间涉及的专业内容中哪些是反映该学科基本性质的重要问题,在这些重要问题中教师对哪几个问题讲解得比较深、比较透,等等。在主观条件方面应当明确:你个人对哪一门专业课兴趣比较大,成绩比较好;在一系列问题中,你平时对哪一个问题比较关注、比较熟悉,前沿知识比较多;你对哪一个问题感受最深、体会最多。只要把这些问题考虑好了,脑子里就不难出现一两个或者三四个比较明确、大致可取的目标。

接着,我们还要从难易的角度反复比较头脑中涌现出来的选择目标,看看哪一个最符合客观要求、最适应主观条件。这样,就容易把握论文题目的恰当高度了。我们可以把论文题目的恰当高度比喻为“篮球架子”。熟悉篮球运动的学员都知道,“篮球架子”的高度是表现篮球运动技巧的最适宜的高度,也就是难易均衡的恰当高度。太高,谁也够不着;太低,就失去了竞争的趣味和意义。毕业论文的题目也是这样,既不能贪图省事,也不能好高骛远,因为两者都发挥不出我们的正常水平。选题过难,难于驾驭论文内容,即使完成论文,其质量也不会高。比如《发展海外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论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等。这些题目涉及面广,内容比较庞杂,对我们学员来说写作的难度比较大,只有专业知识十分系统、丰富,才可以尝试写作。

记得有这么一则寓言:在地洞里有一群老鼠。这些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原来,猫守候在地洞门口,只要老鼠一出来,猫就立即把它们吃掉。于是,老鼠们开会商量对付猫的办法。老鼠们你一言,我一语,说来说去,没有一个办法被大家公认。最后,鼠王向臣鼠们宣布了一个高招:“给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猫一行动,铃铛声就是警报器。我们一听见铃铛响,就知道猫行动了。我们就隐蔽起来。这样就完全能够避免再受猫的侵害了。”老鼠们一听,马上欢呼雀跃,并对鼠王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欢呼声没能持续多久,老鼠们便沉默了。原来,当它们执行这项决策时,却发现所有的老鼠都不具备给猫挂铃铛的能力。

鼠王的主意对老鼠们有重要意义。如果能够执行,这铃铛就是它们的保命铃。但是,却背离了老鼠们的实施能力。结果,鼠王的构想成了空想。

这则寓言为论文选题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隐喻,它说明选题的提出与实现,必须关注实现者的自身条件。

我们要比较顺利地找到论题的恰当高度必须结合主客观条件。从一开始选题,就要把思考的目标限制在本专业范围内,限制在本专业自己学习好、兴趣比较浓的专业课程范围内,限制在这门专业课中自己学有专长的某个问题上,限制在自己对这个问题体会最多、感受最深的方面。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之一,就是总结和考核学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员综合运用本专业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员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开发学员的创造力。同时,选题要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作为一名在职研究生,你一定要对本专业本学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要清楚在自己学习的专业学科领域里,前人有哪些思想的积累?有什么重要的研究成果?哪些问题已解决或比较好地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争议,争议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争论的焦点,问题的症结又在哪里?争论各方都有什么代表性的论著、论文?哪些问题还未触及,属于研究的薄弱环节?哪些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我们在职研究生写出来的毕业论文一定要比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有难度和深度。本科生接受的是大众教育,只能从事初步的研究,写论文,只要能写出几千字把论题阐述得清楚明白就可以了。而研究生作为研究型人才,接受的是精英教育,写出来的毕业论文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例如,“孔子的荣辱观”这个选题,对于本科生论文和研究生论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本科生,只要求学生阅读历史文献,把孔子的荣辱观分成几个类别就可以了。但对研究生,不仅要求其进行准确地分类,还要分析孔子荣辱观产生的原因,归纳孔子荣辱观的特点,从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把历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交叉起来开展研究,从而对这一选题的论述达到一定的深度。

我们要把选题的大小难易程度与自己的能力联系起来,与选题的条件、任务、目标和考核标准联系起来,以此来确定选题的方向和恰当的范围,调整适当。这样确定下来的题目,高低难易程度就是比较恰当的,既符合普遍的水准,又适合个人的条件。如果遇到一些似乎新颖、价值高和影响大的选题,但当时时间、精力和实践条件不充分,就应舍得放弃。《於陵子》中写过一只蜗牛,这只蜗牛想干一番事业,首先东上泰山,估计得走3000年;然后南下江汉,也得走3000年。而算算自己,只能活一天而已。乃悲愤至极,转眼已枯死在蓬蒿之上,徒留下笑柄而已。确立论文题目,也要切合自身实际。我们说“志当存高远”,并不是可以完全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味追求高远。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妄想,这样的“理想”不但不能激发前进的动力反而会挫伤斗志,耽于幻想,一事无成,甚至自暴自弃,像这只蜗牛一样悲愤而死。蜗牛的错误不在于只有理想没有行动,而在于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它不是不想行动,而是无论怎样行动,目标都不可能实现,这个时候,它应当重新定位、修正目标,而不是“悲愤至极”。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英雄就是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并把它做得比别人更好。别林斯基说:“拿不到元帅杖,就拿铁铲吧。”当不了元帅的士兵照样可以成为好士兵。要正确认识自己,要知道,对自己估计过高是世人的通病。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各种实际情况,努力学习,勤奋思考,讲究方法,写作论文就能事半功倍。北京图书馆“业大”毕业生,在本馆参考部上班的赵绍玲酷爱文学创作,写了几十篇文稿未能发表。她有幸得到思维专家许国泰利用“信息交会论”的点拨,调动了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写出了处女作《爱的三原色》,在广州《花地》杂志上发表了。又一次,图书馆征求学术论文,许国泰要求她写最熟悉的跟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用新的角度新的结构写出论文《谈图书采编的系统方法》,结果论文被评为一等奖。这是作者自身的工作与其他实际充分结合而获得成功的实例。

笔者手头有一个成功的例子。有一名基层法院工作的学员,毕业论文是关于民事案件的送达问题。我们都知道,民事诉讼一开始,都要面临一个原告的诉状如何送达给被告的问题。如何送达看起来简单,法律上也有规定。这位学员在法院的立案庭是负责送达的,他发现平时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不起眼的小问题包含着大学问,他虽然都见机行事地把这些小问题处理了,但处理的办法有时互相抵触,有时有用,有时没用。在论文写作时,他先阅读了一些国外的关于民事诉讼送达的文献,然后再参考了一些我国法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有关论述。这些材料大都没有介绍实践做法,尤其是国外部分,对他也比较遥远,但他将这些以前对他比较陌生的信息同他熟悉的信息以及从前处理过的问题做了对照,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于是他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比如,送达本是国家出钱,但事实上法院往往没有这笔钱;还有制度上是要求法院送达,但法院自己送达有些场合下显然没有当事人送达或者当事人配合的送达效果好。关于这些论点有一些国外的参考文献,他将文献与自己的知识综合起来,系统地思考,做出一个框架,并得到一个结论──可能送达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即适当发挥当事人的积极性,即原告的积极性。这个命题在法学界也曾有人提出,但没有像他一样拿工作中的经验,案例、数据来加以说明。他的这篇论文就是一篇比较有新意的知己知彼的论文,一方面他把平时的零散数据系统化了,另一方面获取了一些新信息,将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后,他的整个认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比较高的层面。而且,写这篇论文对其今后的工作非常有用。第四节小题大做

一、题目要小

我们要写的毕业论文的题目要小。写好毕业论文,要选择从哪个方面入手,这是写作要掌握的关键。因为选题,不可能囊括三年来所学的全部知识,也不可能蠹括某个学科的全部基础知识,甚至是某一基本问题的全部内容。所以,我们在选题时,只能论述某一基本问题的某一侧面。论文的题目可以小一些,角度小,涉及的面自然就会窄一些,这样容易把问题说深说透。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专门谈一点,把问题说深说透就是好文章。《红楼梦》中有句话,叫做“大有大的难处”,是就一个大家庭的治理而言的。我们写毕业论文、选题目时,同样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题目过大,角度过大,内容庞杂,不容易驾驭,容易失之空泛、淹没重点和中心。题目过大,容易把握不住,考虑难以深入细密。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告诫他的学生说:“己读得一代全史之后,可以试作‘专题研究’之小论文;题目越小越好做,要小题大做,可以得到训练。千万不可做大题目。”北京大学已故著名学者王力也曾这样主张:“应该写小题目,不要搞大题目,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大题目倒容易写得平淡,没有价值。”这些经验之谈,都说明“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语)。打仗要打歼灭战,不要打击溃战,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写论文也是同样的道理。面面俱到地谈论一番平庸的大道理,不如集中笔墨谈透一个观点、剖析好一个问题。平庸的“全面”远不如深刻的“片面”可贵。我们以反腐倡廉为例,如果不注意选取角度,只是一般地谈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谈领导干部的责任,谈人民的期望,谈任重道远的现状,肯定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只有把反腐倡廉这个大题目具体化,从一个小的角度入手,比如,从切实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入手,或者从管好“一把手”入手,紧紧围绕一个方面的问题把论文做足,把道理谈透,谈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才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才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一根钢柱,不容易钉入墙中,而一根钢钉,却容易做到。原因就在于钢钉的一头是尖的。写作也是一样,论文的题目越小,角度越小,突破口越小,就越容易写深、写透、写尖锐。

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毕业论文,其论述的问题并不复杂,中心思想也比较单一,但却设置了一个大大超出内容的标题,“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文题不符,使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一篇论文内容是说明医学院学报工作如何走出经济困境的,其实这篇论文的标题用“改变医学院学报经济困境的几点设想”就可以了,可是原文的标题却是“对高校学报工作的几点意见”,显然这个标题的外延过于宽泛,冲淡了论文的主题。还有的学员想在一篇论文中表达多种思想或者多个论题,给论文冠以一个过于宽泛和复杂的标题,造成论述中难以围绕一条主线展开,多个主题“各自为政”,使论文一盘散沙,毫无集中可言。其实,一篇论文最易于表述一个学术观点或者论述一项科研成果,在较小的标题范围内,也是容易驰骋文笔,把话说深、说透。可以这么说,标题虽小,却蕴涵着深刻科学道理的论文更易于显现出科学价值。

二、小处着手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大处,就是总的局面和形势;小处,就是具体的现象和情况。我们可以从小处下笔,但一定要着眼于大处,要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揭示出本质。我们在选题时,一定要考虑这样的顺序:先个别,后一般;先局部,后全体;先分析,后综合;先具体,后抽象;先把局部的具体的事实搞清楚,然后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律的抽象概括。总之一句话,从小处着手。比如喇叭,这是一种常见的乐器,很小,非常普通,很少有人注意它。如果写喇叭,也只能是写写它的声音、曲调,但这又有多少意义呢?然而明代散曲家王盘在《朝天子·咏喇叭》里,把这样一个小小的乐器作为写作的题材,而且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这就大不一样了,你看:“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里只是咏了一个小小的喇叭,但有力地嘲讽了官宦的装腔作势和作威作福的恶劣行径,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罪行。作者虽然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但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从小事物中寻求其内含的社会本质,这样就从小题材里写出了大问题,文章自然也就深刻了。

选题方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可以先把大题目确定下来,然后把它化解为若干小题目,只完成其中一个或者若干个题目。当然,也可以颠倒这个顺序,先确定一个小题目,逐步扩大成果,一个选题一个选题地完成,最后组成一个研究方面的总题目。无论是化大为小,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只完成一个选题,还是由小变大,一个接一个地完成选题,最后组织起来,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马克思曾经介绍过自己的经验。他说:“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我面前的全部材料都是专题论文,它们是在相隔很久的时期内写成的。”事实正是这样,马克思把他的这些专题论文加以系统整理之后,才建成了《资本论》这座无比雄伟的科学大厦。

我们在选定了一个大致研究范围后,可以从一个特定角度、一个特定领域入手,定位到一个较小的具体题目上。例如,石家庄市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研究就可以细化出许多小选题:石家庄市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持体系研究、关于石家庄市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的思考,等等。《我国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证现状调查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小题大做”的题目。学术研究应该不避琐碎。一名在职研究生平时就比较留意小小的“图书馆证”。后来在选题时,他就选了这个题目。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证不仅五花八门,而且集中地体现了图书馆的服务政策、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方法,可谓“从一滴水可以见太阳”。该生在广泛的图书馆证调查的基础上,很好地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当前在“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在论证的理论高度上还欠一点火候,但是已经做得非常优秀了。

从笔者接触的毕业论文来看,我们学员在选题上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贪大,喜欢写大题目,如:《法律与道德的互动》《浅谈法与正义的关系》《市场经济必须与法制建设同步发展》《论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试论与计算机犯罪相关的法律》《论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新论》《试谈外来人口的管理》《论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入世后的法律问题》《论经济效益》等,这样的题目,都可以写出好文章,但是题目显然大了一些,要写得丰满充实比较困难;可以限定到自己熟悉的某个领域某个方面,就容易多了。《论改革》这个题目可以限定为《论国家机关后勤工作的改革》《关于人事制度的改革》《试论改革与工会工作》《从合作化、公社化、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进程看深化农村改革的问题》《住宅制度改革新探》等等;《思想政治工作新论》可以限定为《论思想工作的服务性》《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做好思想工作》《搞活企业与思想教育》《论思想教育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试谈外来人口的管理》若改成《试谈外来人口的居住管理》《试谈外来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试谈外来人口子女的就读管理》,若再限制在××地区,那就集中多了。

有的学员认为,选大题目,写大文章,才显得有分量和影响力。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论文的分量和影响力,主要在于所论及问题的重要性、针对性和说理的深刻性,而不在论文题目的大小。有的论文,题目定得很大,但道理肤浅,论述空泛,就谈不上什么分量和影响力;相反,有些论文题目虽小,却能小中见大,给人以深刻启迪,反而更容易受重视和欢迎。我们要把题目定得小一点,用写作的行话来说,叫做口子开得小一点。我们最好写自己熟悉的周围环境及小问题。选择熟悉的同学、家庭、学校和单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专业课内容,可以认真调查某些人的特性或者某月媒体状况、某商店工厂详情。西方大学生写的毕业论文,大多是进行一些调查后的研究报告。连西方学者也对妇女胳膊抱孩子的习惯和心脏影响这一“小”课题进行调查统计和研究分析。

笔者曾收到一位在单位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志的来稿,希望在《中直党建》帮助发表。这位同志的积极性很高,内容选择得也不错。题目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努力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写的是他们单位打算如何贯彻六中全会决议,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文章写了五千多字,从贯彻学习精神,到如何发动群众学习文件,如何制订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有哪些方面,哪些方面用哪些办法;如何加强领导,加强领导当中又有如何学习文件,如何制订规划,如何制订措施,等等。大“一”“二”“三”“四”……套小“(一)”“(二)”“(三)”“(四)”……这篇文章的“特点”是很全面,层次也还比较清楚;什么都说到了,又什么都没说,没有角度,没有特点、重点,没有新意,其实就是一个可以运用于全国各地的搞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大报告的提纲,谈不上是文章。后来,给他说明了不能用的原因,请他最好另外开个小点的口子,另写一篇真正称得上文章的来,杂志或许可能用用。

我们也可以在大题目中选定小的论证角度。比如,有这样三个题目:《论妇女权益的保障》《论妇女经济权益的保障》《论妇女财产继承权的保障》,第一个题目显然太大,因为妇女权益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等。一篇论文如果要涉及这么多的内容,是不容易写好的。第二个题目比起第一个来要小一些,但经济权益包含的内容仍然比较复杂,作为毕业论文写起来仍嫌太大。第三个题目抓住了妇女经济权益中的财产继承权这一侧面,显得角度小,针对性强,容易深入研究。

一般来说,宏观方面的问题,涉及面广,研究的头绪多,要解决好,需要有很长的时间做准备。如果时间精心有限,资料还没有来得及收齐,研究还没有深入、细致,就匆忙投入写作,写出的论文必然是肤浅的。写毕业论文,容易把题目定得过大,没有一个具体的研究角度,这样的研究很难成功。个别学员撰写毕业论文时上来就写《论依法治国》《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等。这样的题目并不是不能写,但是要想写好,写全面,实在太难了。就我们在职学员来说,还缺乏这样的功力。又比如,要对心理学中需要和动机理论进行研究,如果把选题确定为西方激励理论在中国管理实际中的应用,这只是确定了一个研究的范围,题目还是太大。管理涉及多个行业,各个行业的员工也有各自在需要与动机方面不同的特点,这样的选题,一篇论文的研究仍然是难以穷尽的。这时你就需要进一步缩小范围。比如,你可以把范围缩小到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再从中选择一个较小的问题,如激励机制中的收入与分配问题,然后借鉴西方激励理论,从制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与分配制度这一角度展开研究。这时,题目变小了,有一定新意的研究角度有了,选题也就真正确定了,材料也就有了聚集的方向,论文的价值也可以略见一斑了。

有位学员在某市国资委业绩考核处工作。他的毕业论文在进入选题阶段后不久,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就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他想,“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不仅是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大计,而且也是21世纪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潮流。所以,他就打算以“指导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为选题。对于他来说,这个选题确实很好,既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又能结合他的本职工作,而且能发挥他自己所具有的工作优势和资源优势。“指导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作为初步的选题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不能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因为它太大、太泛了,主题也不明确。于是,通过阅读整理资料,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决定把“指导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范围收缩为“《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贯彻落实”。后来再仔细一想,这个题目仍然很大,还是有些不着边际。贯彻落实《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涉及方方面面,范围仍然很广,比如,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方面,设置首席风险管理官(CRO)岗位和推行CRO制度也是一个方面,建立监督机制度又是一个方面,建立激励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再经过一番整理分析资料、补充检索和调查,最后他决定把论题范围缩小在“建立监督机制”这个范围内。可是,进一步再想一想,“建立监督机制”涉及的内容依然很多,还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查阅资料、分析思考,一次又一次地收缩论题范围,最终他把题目确定为《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如何体现全面风险管理》。这篇毕业论文完成后,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衡量一个题目是不是过大,我们可以用解读关键词的方法来判断。现以《文化全球化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及传播启示》一题为例,我们取标题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文化”为例。著名人类学者泰勒曾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而这个定义如果要拓展的话,还可以具体化成更多的元素,比如历史、遗传特征、地理位置、语言、宗教、种族、音乐、农业、艺术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概念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因而想在一万多字的论文中把它论述清楚是根本做不到的。在论文写作中,我们要善于把题目浓缩,使论证和研究更加集中,通过局限其范围,限缩其容量,设计出适当的论文题目上。例如前面提到的标题,我们就要果断的缩小其研究范围,比如把“文化全球化”缩减为“电视市场全球化”,把“中国文化传播”缩减为对“中国消费文化”研究,标题同时应调整为《电视市场全球化对中国消费文化的影响》。只有这样,可操作性才能进一步增加,从而起到较好的研究效果。

小题大做也容易使我们的论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般要经过报刊发表才能得以问世和传播,报刊的性质决定了其刊登的论文不可能是鸿篇巨制。编辑在取舍稿件时,也通常是对那些中心意思完整、清晰,论述丝丝入扣,研究过程科学合理,题目虽小,思想深刻的文章先产生好感,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复审;而对题目过于宽泛、论述忽东忽西、语言晦涩难懂不知所云的文章,则往往直接淘汰掉。由于报刊传递信息相对广泛和快捷的特点,在大量的来稿中,编辑尤其钟情于题目小而准确、内涵大而充实的文章。

三、挖掘要深

写毕业论文之所以要从小题目入手,是因为我们要把握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很复杂,涉及的领域格外宽阔。直接对应这宽阔的领域,是人的大脑无法做到的。因此,有必要收缩写作范围。但是,只要里面包含本质性的东西,即使是从小题目入手,也有广阔的适用面。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认识:眼下写作的问题虽然很具体,但是前景广阔。以广阔的预见性,将简单的道理积累起来,挖掘到事物本质的概率才能提高。这种积累便是深入挖掘。正确展开一个个逻辑步骤,扎扎实实地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探索。如此反复,便可深入挖掘下去。这类似于挖坑道。不能急躁,不能跳跃,人们只能一步一步地掘进。这时既不能迷失方向,也不能对所有分岔的地方逐一查明。想查明所有分岔的地方,多少时间也不够用。因此,就需要以某种预见性,确定几个进一步深入挖掘的方向。可以说,对待迷惑不解的问题,要适可而止。

如果预见错了,即使挖掘得再深,最终也是白费力气。但是,因为深入挖掘而导致的浪费,虽然由于这条坑道行不通而白费了力气,但是,在挖掘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实际感受等等,却不是浪费。从这种经验得到的见识,大多很有意义。因此,我们所要避免的是:借口无法预见,不能作出判断,迷惑不已,不再继续深入挖掘。那样的话,就总也不能前进,也不能积累掘进的经验。

对小题目的论述,我们的挖掘要深,理论有高度,篇幅有分量,善于把研究对象置于广阔的背景下,通过纵向的发展与横向的对比,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与论证,来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与本质特征,即规律性。我们要用虫子的目光工作,一步一步地前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