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写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6 15:03:58

点击下载

作者:芝本秀德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高效写作

如何高效写作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如何高效写作作者:芝本秀德设计:李洪达排版:李洪达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7-10ISBN:9787514221909本书由北京磨铁数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芝本秀德

Process Design Agent株式会社CEO,善于活用各种流程设计的技巧,同时担任咨询师。

曾参与过大型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大型电子生产商的软件开发项目。以“品质无法超越设计”的理念,领导数百名开发人员,并将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的解决方法体系化。

目前,以“提升组织和人员的工作质量”为核心,从事经理培训、企业咨询等业务。同时致力于写作、演讲、培训等活动。

在工作中,“写文章”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不善于写文章,或者苦于写不好文章的却大有人在。此外,还有很多人明知下属写不好文章就无法顺利地开展工作,却总也没办法很好地进行指导,或者虽然自己会写,但却不懂得如何教下属。希望有以上困扰的朋友,能够看看这本书。

2016年4月,日经BP出版社主办了题为《清爽!充满自信!克服不会写障碍的“写作技巧”讲座》的研讨会。本书就是以该研讨会的内容为基础,编辑而成的。在本书中,笔者采用了第一人称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就如和读者朋友面对面谈话一样。

首先进行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芝本秀德。原本是一名程序员、软件工程师。作为软件供应商,为汽车厂商开发汽车导航系统。之后,担任了软件包的项目领导,负责商品从企划、设计、开发到销售支持、营销支持等一条龙服务。再后来,作为一名咨询师独立了出来,创办了名为“Process Design Agent”的公司。

说是咨询师,但我的工作内容和大家所想象的有很大区别。我为自己设定的理念是“提高人员及组织的执行质量”。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不会对经营战略、中期经营计划、信息战略等进行思考并提出方案,也不会写报告。那么,我到底在做什么呢?我做的是和大家一起思考、一起执行。制定战略的话就和管理层一起集训、讨论,再将讨论的内容付诸实践。当然,我也会提出我自己的意见,但仅供参考。我的任务就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为管理层提供参考意见,深化、促进问题的讨论。

由于我提出的理念是提高执行质量,因此,在企业将思考后的战略项目化并制订出计划,再将计划付诸实践的整个过程中,我会提供相应的协助。我也会对实践中一些必需的技巧进行培训,例如项目管理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等。同时,在项目启动后,我也和员工一起,通过职场培训(On Job Training)的方式,协助员工将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提高执行力,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掌握知识是必要的,没有知识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但是,要真正懂得如何使用知识,就必须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实践,并及时地得到反馈。在培训中,不管做多少案例研究,都不是真实的,因为自己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其中。因此,这只能在实际运行的项目中、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我做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工作。

除此之外,虽然最近事情太多,有点忙不过来,但我仍坚持将“价值工程”作为毕生事业在进行研究。“价值工程”在日语中被翻译成“价值工学”。这是在制造业中为人所熟知的一种方法论。例如汽车制造及建筑领域。它发源于美国GE公司,已经有50年以上的历史了。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如何控制成本、提高效能以求获取更大的价值。最近,服务业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

由于它发源于GE,因此,美国是价值工程的主场。我在美国价值工程协会(SAVE)以及日本都有发表过相关论文。说起论文,很多朋友会觉得这是件很难的事情。我只要说在写论文,就会被说:“哇,好厉害!”意思就是,能写这么难的文章,真是太厉害了。但其实不然,文章并不难写。难的是思考前所未有的理论体系及点子,文章只是将这些传递出去的工具而已。对于写作这件事,我感觉越来越不是那么困难了,但我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这样的。能达到今天这样的状态,也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试验,并在试验中改正错误得来的。在这本书中我将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写作程序(运用能力)”为中心,进行说明。我有资格写关于写作技能的书吗?

关于写作,我已经写了10本书了。这是第11本(最开始的3本用的不是“芝本秀德”这个名字,而是用的“上村敏彦”这个笔名),都是属于商务图书的范畴。10本绝对不是一个大数字,也有人每个月都能出版一本商务图书。也许大家会觉得能写这么多书,真是太厉害了,但实际上不一定所有的书都是作者本人主笔的。有很多书其实是由有别于作者的其他“写手”来完成的,当然了,也不全都是这样。把作者本人说的话归纳整理成文章,这就是写手的责任。

翻到书的最后面就能看到,在页面的角落里会有“编辑支持”“执笔支持”等字样,这样的书,基本上就是由写手来完成的。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有好的经验、技能与将其写成文章表达出来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公务繁忙的经营者,也没有时间写书。但是,只有一个人掌握了这些难得的好经验和技能那就太可惜了。听取这些经验、技能,将其进行归纳、整理,并将其以大家看得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写手的职责所在。

对于我,至今出版的所有书都是自己主笔的,也有在杂志、网站上发表过连载,在IT信息的门户网站“IT Pro”上也发表过几次连载。这些书和报道都是自己亲手操刀的文章。我曾经也苦恼于写不好文章,但是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居然能写出这么多的文章。这不是自满,我只是想说,写作技能,是谁都可以掌握的。希望大家一定抱着期望来看这本书。本系列丛书的概念

我在这本书之前出版的另一本书,书名叫作《谁也没有教过我的思考技能》(日经BP出版社)。和本书一样,也是基于研讨会整理、编辑而成的。本书和《思考技能》是同一个系列的书籍。本系列丛书的概念是:掌握那些不经意间错过的、迄今为止都没有学到过的技能。没有这些技能,很难顺利地完成工作,但是我们却很少能够得到关于这些技能的系统化培训。我们在摸索中找到自己的方式方法,也算能勉强应付得了工作,但总是觉得没有足够的自信。这个系列的书籍就将重点放在了这些必备的技能上,无论是《思考技能》,还是《写作技能》,都是如此。

找到自己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试验、改进,其实是非常低效的。日本的学校中,并没有对“写作技能”进行系统化教学。虽然也让学生写一些读后感或毕业论文,但基本上没有训练过学生如何来论证自己的主张,并通过证据来进行说明。

虽然有人会认为“因为没有经过训练,所以写不好文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却不允许你找这样的借口。不管你有没有受过训练,在工作中写不好文章就是会被指责“怎么就不会写呢”。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觉得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不会写也是理所当然的,但这是工作中必须要做的,因此,也只有硬着头皮上。

我在做软件工程师的时候,经常给后辈或下属说:“要代替客户去学习。”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业是一个专业工种。客户是不了解系统、软件、硬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的,客户有自己的工作,即使想学也没有那么多闲暇。因此,“我们自己要经常去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客户”。代替客户去学习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而这本书,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我为了各位读者朋友,对之前学习到的,并在实践中不断试验、改进后得来的东西的总结。可以被安装的程序

本书中,采用了任何人都能掌握的形式,像在脑子里或身体里安装程序一样,简单易懂地对写作技能进行了教学。安装程序,换言之,就是可以使其重现。人们可以重做一些自己做过的,或者有做过一次的事情。而要使这种“重现性”得以实现,“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程序指的是如何将输入(信息、资源)变换为输出(成果)的过程。不管你有多好的素材,如果无法很好地将其进行转换的话,也不会得到好的成果(输出)。将这个程序展现出来、使其可视化,就是程序设计。本书中,将在“写作技能”这个领域中,把实用的程序传授给大家。

我推行的理念,之前也有提到过,就是“提高人员及组织的执行质量”。相信在各位读者朋友的公司里,都会有事业发展战略,但是,却有很多公司没有办法“很好地将其付诸实践”。尽管经营管理层根据战略提出了各种方针、策略,要求大家这样来做、那样来做,但实际上,基层却在做着完全不同的事情。这样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改变这样的现状,使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按照战略来执行,这就是我的使命。

在提高人员及组织的执行力上,本书的研究主题——写作技能,经常是一个“瓶颈”。例如,项目的相关文件资料就是这样的。这个项目是为何存在的,要把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改变成什么样的状态,如果没有办法很好地将这些表达出来,项目领导、成员就没有办法建立共识,顺利地投入项目的各项工作中。再往细了说,用邮件进行沟通的时候,能够“调动对方预期反应”的员工,和做不到这个的员工,两者在工作的效率上是相去甚远的。也就是说,没有掌握写作技能,是无法顺利开展工作的。

但是,只要掌握了程序(也可以说是“模型”),是一定可以把文章写好的。本书梗概

本书讲解的内容如下(图表1)。图表1 本书的内容● 写作技能的整体概要● 整理思绪● 构建故事框架● 写草稿● 精练文章写作技能的整体概要

首先,写作技能指的是什么呢?它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先来看它的整体概要。因为在学东西的时候,先在脑子里对新事物的整体结构形成一个印象,这样学起来会容易得多。请大家在学习时,要经常提醒自己现在处于整体的哪个部分。 整理思绪

写作前,首先必须清楚地知道“我想写什么”,想向谁传递些什么信息。这就是动笔写文章前的“设计”阶段。就像没有设计图就没有办法盖房子一样,没有设计,也就写不出能很好地向读者传递信息的文章。 构建故事框架

整理好了想写的东西后,接下来,就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故事结构(顺序)来表达了。应该以什么样的顺序向对方传达信息,有几种代表性的模型,可以作为工作中写文章的框架来使用。我会告诉大家,在什么情况下,选用哪种模型,根据模型,如何展开来写。 写草稿

写文章的诀窍之一就是,不要一上来就想写得很漂亮。先根据故事框架,大致地写下来看看。对于第一遍的稿子,要做好扔掉的准备。我会对这时候的心理准备进行说明。 精练文章

写好一遍后,剩下的就是精练了。那么,应该从何处着眼,怎样来进行精练、提升呢?我会对写文章的相关技巧进行说明。

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朋友们“掌握写作程序(运用能力)”。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模拟、体验写作的整个程序。而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能让读者朋友们将这个程序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

掌握这个程序,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动手,从头到尾尝试着做一次看看。光靠看看书,就想马上能非常流畅地进行写作是不可能的。说到底训练是必需的。但是,闷头闷脑地进行训练也得不到好的效果。因此,请边看本书,或者一边重复阅读,一边进行训练,这是提高练习效果的最好方法。

克服写作初始阶段各种障碍的素材,我都会在这本书中进行解说。只要看了这本书,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是一定能写出好文章、达到能够充分应对日常工作所需水平的。

希望大家能够带着“好像看完这本书后就会写文章了”这样的期望,阅读本书。(图表2)图表2 本书的目标❶ 掌握写作“程序”,并能运用到实践中❷ 掌握写作基本技巧❸ 切身感受到“好像会写了!”“应该会写了!”第一节不会写作的坏处,会写作的好处

写文章的场合增加了很多。邮件、会议记录、设计书、报告书、企划书、方案、发布会的PPT等。近年来,有大量的人在LINE、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SNS)上写文章(图表3)。比起10年前,或者15年前,写文章、用文字来表达的场合呈现出飞跃性的增长。图表3 写作场合写作场合每天都在不断地增加……● 邮件● 会议记录、设计书、报告书● 企划书、方案● 发布资料● 社交网络(LINE、Facebook、Twitter……)

写作场合的不断增加,按理来说,对于写作的抗拒应该也会随之减少。但是,对于工作中的写作场合,例如,写方案、写设计书,或者是写企划书、报告书的时候,好像还是有很多人苦恼于“写不好”。

写不好,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办法运用文章很好地进行沟通会怎样呢?首先,会造成误解。就像是“这个邮件根本不是这个意思的,但却给对方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或者是“用邮件向项目成员发出指示,但对方却做出了与本意完全相反的理解”等情况。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给客户做的方案,客户却看不懂、理解不了;提交给领导的企划书通不过、得不到领导的认可;等等(图表4)。图表4 写作技能的必要性没有掌握写作技能的话……● 招致误解“这不是我的本意啊……”● 导致返工“我并不是希望你这样做啊……”● 方案无法通过“重点如果能再突出一点的话……”● 无法得到认可“如果能更好地推介的话……”

所有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掌握“写作技能”而产生的。当然,写作以外也有各种各样的技能需要掌握。但由于写作,也可以说是一种“思考”,因此,可以说写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掌握写作技能的好处

掌握了写作技能,有什么可喜之处呢?首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既可以得到他人的协助,又节省了沟通时间,还可以避免由于误解而造成的返工,从而大幅缩短了总时间。在提高写作技能的同时,说话技能也会得到提升。能像写作那样说话,就能更容易地向他人传递信息。

我可能要对“像写作一样说话”进行一下说明。大家在学校的时候,也许被教过要“像说话一样写作”。但是,“像说话一样写作”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是无法向对方传递信息的。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像说话一样写作的话,就会拖泥带水地写不清楚,更没有办法将想要表达的意思传达给读者。就算是口语化的文章,也很难将信息传递给对方。

提升了写作技能,就能在头脑中勾画出一个整体(故事),边思考现在所讲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边进行讲述了。表达方式也更加丰富,这样就能简洁地将意思传达出去。本书是以研讨会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以口语化的语言为基础来整理文稿的。只要能写,就能说,即使是以口语化的语言来整理文稿,就算多少有些冗长,但文章也是可以理解的。

掌握了写作技能,还可以提高管理能力。也许有人会认为,我是工程师、我没有下属……因此,我与管理并没有关系。可实际上,对于现代的商务人士来说,基本上,没有人可以完全与管理撇清关系。

管理能力并不只是针对下属或者项目成员,与公司以外的人,这些近来被称为商业合作伙伴的人进行协作时,也需要管理能力。另外,把工作委托给我们的客户,也是被管理的对象。

前不久,非常流行“自由地点办公”这个词。“自由地点办公”指的是什么?“自由地点办公”,有人会在脸书上写“在星巴克自由地点办公中”。但是,在星巴克办公、在咖啡馆办公并不是“自由地点办公”哦。“自由地点办公”指的是一群拥有不同背景的人,超越公司的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实现某个成果而共同工作的一种方式。这种工作方式才叫作“自由地点办公”。

不同背景中培育或者说成长起来的公司组织是不尽相同的,其“文脉”也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即使使用同样的语言,也有可能得到不同的解释。在同一个组织里,“把这个做了”“把那个做了”就能解决问题的语言,放到其他组织、其他文脉或者拥有其他背景的人们身上时,就行不通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正确地传达思想,也就是如何确立共识。会写就能增加机会

在企业中,像自由地点办公那样的“项目型”工作正在不断地增加。项目指的就是临时的组织。有开始,也有结束。为了完成某一目标,一群拥有各种能力的人集合到一起,目标完成后项目结束、解散。

然后,再开始下一个项目。每个项目,成员不同,思考方式、工作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因此,每开始一个项目时,就必须先确立共识。此时,只靠口头沟通是很困难的,“写作技能”变得不可或缺。

在保持共识的情况下推进项目,就必须以文字(证据)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管理是我的专业,在项目管理中,写作的职责就是,确立并维持共识。

但是,如果项目成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刚才所说的内容,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大家会困惑,从而无法顺利开展工作。因此,掌握了写作技能,让所有相关人员对文章能够有相同的理解,管理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这些掌握了写作技能而带来的好处,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能“增加机会”(图表5)。会写方案、企划书,也能做管理,这样一来,“下次的项目就交给他(她)吧”,就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就我自身而言,掌握了写作技能,才能像现在这样写书、写报道、从事咨询工作了。图表5 写作技能的必要性掌握写作技能的话……● 提高工作效率● 能够正确地传递想法● 提高表达能力● 提高管理能力增加机会第二节我曾经也不会写

别看我现在写着讲“写作技能”的书,其实我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行云流水般地写作。我刚进入社会,在软件供应公司工作时,写好材料交给前辈后,曾反复地被退回来过。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概一周。那是位会挑细节的前辈,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指出细微的地方并让我改正。那个时候,我的想法就是:“哎……你给我差不多就行了啊!”

例如,用Excel做资料的时候,每个小格的格式是否统一都一一检查。这里的字号大小好像和其他的差了一号——就是像这样的检查,材料被一遍遍地退回来。此外,还有像什么“文章的意思不明确”“逻辑不通”等。我记得好像也就是两三页的材料吧,却反反复复折腾了一周的时间。虽然当时觉得非常烦躁,但是现在想来,当时的那段经历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经验。

此外,开发软件时的一件事也让我记忆深刻。当时我打算发邮件给客户,询问“这里要怎么做合适呢?”“这个时候要让它做什么动作?”等,但是这封邮件却怎么也写不好。“这样写是不是很失礼?”“这样写意思通顺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思考,虽然一直在写却总也完成不了。一封邮件花了大约2个小时。被批评得体无完肤

有件事成了我在写作上的转机。那是我还在软件供应公司时,从事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开发软件的部门工作的事情。当时我所做的是软件设计。

有一次,我把写好的设计书给客户过目。那位客户是一位工程师,他非常严格,甚至我现在回想起他来都还有点发怵。他看了四到五页的设计书后,指出了大约三十个不足之处。我惭愧得满脸通红,当时我就想:“既然说得那么厉害那你自己写一个来看看啊!”我当时还只是二十五六岁的年纪。

又与设计书做了一番斗争后,那位客户居然说:“这样吧,我周末写一个范本给你,你参考范本来写。”当时我想:“要真能写就写一个来看看!”“我一定要给你找出些错漏来!”那位客户周五说的,周一就把设计书给了我。结果我完全惊呆了,因为我竟然没有办法找出一处纰漏。我感叹于居然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当时,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原来这就是专家啊!再不认真地学习写作,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了吧”。

那之前,我对自己的语文能力还是很有自信的。我喜欢看书,也认为自己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高中时,语文是我的拿手科目。但我发现,一旦让我向外输出、自己来写时,我完全不能胜任作为商务人士、工程师的工作。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学习写作,摸着石头过河地进行研究。一些写文章技巧、作文技巧的书基本上都会写“句子要尽量简短”。因此,有段时间,我总是下意识地尽量用简短的语句来写邮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做得过了头,写出的邮件完全感受不到情感,索然无味。

那个时候,给客户写的邮件还惹怒了领导。客户给我发邮件写道:“程序有异样。”我记得内容大概是:“(系统)出现了这样的动作,是怎么一回事呢?”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应该回复:“情况了解了。我们会进行确认后再与您联系。”可是当时,我一味地认为邮件越简洁越好,于是,在确认了异常没有再发生后,给客户做了如下回复:“我这边没有出现异常。请在最新环境下重新确认一次。”领导震怒,说我是“傻瓜”。我就是这样在重复和试验中改正错误,并不断地学习、成长起来的。我读过的书

掌握写作技能之前,我都做了些什么呢?首先,阅读了一部分所谓的必看书籍。常被称为必看书籍的有:《理科的作文技巧》(中央公论新社)、《日语作文技巧》(朝日新闻社)、《思考技巧、写作技巧》(钻石社),等等。还有些比较不为人所熟知的,例如《沟通技巧》(中央公论新社),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入选了中公新书,作者为田义明,这位作者的书非常容易理解,在我心中他也是排在第一位的。在关于写作的书籍中,这是一本非常突出并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思考技巧、写作技巧》为麦肯锡的咨询师所著,是本老书,但似乎依然会在每年4月热卖。话虽如此,这本书读起来却总有些不好理解。由于它本身就是面向即将成为咨询师的人,因此,对于多数人来说,一开始就读这本书的话,门槛较高,难免会有“要看懂这本书还是挺费时间的”感觉。很多人将其作为必看书籍购买了,但想必其中大多数人都只读到了一半吧。一开始读的话,我还是推荐《沟通技巧》。写博客的收获

除了阅读必看书籍以外,我还把每天遇到的事、从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写成博客。三年来写了三百多篇,最初的一年中,基本上是每两天写一次。那个时候,工作很忙,每天都是搭末班车回家,但一到家就会把当天工作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写下来。比如说,把“设计程序是怎么一回事”“软件测试又是怎么一回事”“如何管理人的情绪”等内容写成文稿,再上传到博客里。就这样一直做着这件事。正是通过这件事,练习了把所学化为文章、把自己心中所想进行输出。博客的读者虽然不多,但持续了两年后,出版社向我发出了将其整理成书的邀请,并顺利推向了市场。

写博客实际上就是“输出”的过程。通过这件事,持续地将“自我所得的感受和经验化为法则”、将“抽象化的原理化为条理清晰的原则进而内化于心”,并将其“传递给他人”“以文章的形式留下痕迹”。在这样重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方式。

具体的流程如下:(1)用一句话把想说的写下来;(2)把想法分点写下来;(3)构建故事框架;(4)加入血肉;(5)重读一次进行精练。

帖子公开后,读过的人就会给出评价。这些就是反馈,根据反馈再进行修改。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做法是广泛适用的。因为我在和会写文章的人谈话中了解到,大家都有过同样的经验。本书把这种做法再精练,将之总结为“写作程序(运用能力)”。

谁都能学会写文章,不需要才能。虽然也有“没有文采”的人,但除了要成为小说家的另当别论外,写好工作中使用的文章是不需要文采的。才能、品位都不需要。因为工作中使用的文章,只要能传达意思就可以了。没有让人评价为名作的必要。但是,知识和练习是必需的。在本书中,就是教给大家知识和练习的方法。第三节写作技能的三要素“写作技能”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写作技能有三个构成要素(图表6)。图表6 写作技能的构成要素三要素齐备,才能写出好文章储备表达方式

第一个是“表达方式的储备”。也就是说如何把所想表达出来。例如词汇、修辞手法、有效的表达方式,等等。这些只能靠储备。

我的做法是,看书的时候,把觉得“写得真好”的句子摘抄在小本子上,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一遍遍地反复看。这样一来,这个表达方式就变成自己的东西、内化于心了。

还有,灵活运用同义词词典。估计很少人会有同义词词典,但这却是一个非常便利的工具。也有同义词词典的APP。在这类APP中,输入自己要使用的词进行检索后,与其意思相近的词就会全部跳出来。我用的就是“角川同义词词典”的APP。

例如,输入“管理”进行检索,就会跳出以下同义词:支配、左右、统率、统帅、统治、控制、制约、统括、约束、把握、掌管、司令、主持、主宰、差遣、掌握、管辖、所辖、直辖、主管、总括、总揽、总理等。光是知道还有这些词语就是个开心的事,同时,还可以选择最贴切的词语来表达所想并使其成为习惯,这对于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程序(运用能力)就写不好文章

写作技能的第二个要素就是“造句方法”,也就是“基本技巧”。大家也许有读到过,句子尽量简短、归纳法、演绎法等说法。基本技巧是必要的。例如,长的修饰语尽量相隔远一点,主语和谓语尽量靠得近一些,等等。没有这些基本技巧,就写不出易懂的文章。

但是,这些基本技巧也只不过是零件。零件固然重要,但如果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零件,也就写不出完整的文章。在这里,就需要掌握第三个要素,也就是“程序(运用能力)”,即归纳想法并将之精练成文章的过程。本书中,将对这个“程序(运用能力)”进行详细说明。

只有掌握了这三个要素,才能真正拥有“能写”的自信。书店里摆着的关于“写作技能”的书中,大多数讲的都是第一个要素——表达方式的储备以及第二个要素——基本技巧(图表7)。例如,有很多类似《成年人的文章礼仪讲座》的书中会这样总结: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这样写。经常出现的有:“知道了”和“我明白了”(此处原文使用的是日语中“知道”的敬语——译者注)。这时应该使用哪一个?“知道了”较为失礼请不要使用,而应该使用“我明白了”等。也许并没有很多人注意到,这类书中讲的就是这些细微的技巧。图表7 写作技能的构成要素三要素齐备,才能写出好文章经常被提及的写作技能

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第三个要素——程序(运用能力)。在这个程序(运用能力)中,虽然也涉及了基本技巧,但我还是希望大家首先注意到“程序(运用能力)”(图表8)。因为不管表现方式的多少、基本技巧的优劣,程序(运用能力)是相同的。只要掌握了程序(运用能力),其余的要素通过每日的练习来提高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没有掌握程序(运用能力),那就永远也学不会写作。图表8 写作技能的构成要素三要素齐备,才能写出好文章经常被提及的写作技能本书重点关注的写作技能

前面也说过很多次了,最重要的就是“程序(运用能力)”。这不仅仅局限于“写作”。了解会写的人的写作程序(运用能力),并进行模仿,在不断的练习中磨炼技能,这才是进步的捷径。书是怎样写成的

接下来,以写书的程序作为一个例子,对写作的程序(运用能力)进行说明。请看下一页的图表9。这里运用了“工艺物料平衡图(Process Flow Diagram)”的方式进行说明。这张图再现了输入通过程序的转换,产生输出,再经过连锁动作完成最终输出,形成最终成果的整个过程。“工艺物料平衡图(Process Flow Diagram)”也被简称为“PFD”。图表9

这张图说明了书的作者是怎样来完成一本书的写作的。在书店里我们可以看到摆放着很多书本。但是,每家店中,竖着插进书架里的书和平放在书架上的书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店员会将热卖、好卖、想卖的书平放在醒目的位置上。

写书的时候,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到书店去,观察书的摆放方式,看各种排行榜,进而了解目前热卖的是什么书,分析图书市场需求。这就是图表9中的第一步——分析市场需求。它的功能和刚才说到的价值工程的功能是一样的。功能,换言之就是目的。运用被称为“FAST diagram”的树形分析法画出目的和手段的树形图,并找出目的。

接下来是第二个程序——寻找读者群(图表9的2)。制作用户画像作为一种输出。例如,将读者群体定位为3岁到40岁的中坚管理阶层,下属10人左右,已成家,有2个孩子,周末没有闲暇,找不到时间充实自我,即便这样也仍然希望能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用户画像是营销学的方法之一,通过将用户的形象具体化,明确用户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困难。有时也可以参照自己认识的某一位具体人物。

之前已经说明过,本书是以研讨会为基础写成的。这个研讨会的公告中就有“写邮件要花很多时间”“没有办法充满自信地写方案”等,这就是通过设定用户画像,“3.列举读者困扰”(图表9的3)的过程了。文章质量以“设计”决定

针对前面所讲的用户困扰,以我们掌握的知识、技能为基础,提供解决方案(图表9的4)。同时,思考该方案以什么样的切入点进行表述(图表9的5、6)。例如在这本书中,就是以“程序(运用能力)”作为切入点的。也就是说,像前面说过的,写作技能多种多样,但本书主要关注了“程序(运用能力)”。

思考切入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把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思想用一句话表现出来(图表9的7)。没有办法用一句话、一句信息来表达所思所想,写成文章也同样传递不了想法。也就是说,用一句话来表达“到底是什么”。这个一句话信息的写法我会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把切入点及一句话信息作为输出,精练章节(图表9的8)。章节也就是目录。告诉读者以怎样的顺序传递什么样的内容。我在本书中将其称为“故事”。精练故事,构建框架。

框架构建好后,就可以制作企划书了,内容应展示出图书得以热卖的证据,包括:以这样的读者为目标、按这样的故事脉络、这样的内容、这样的框架来完成书稿。以这个企划书为基础,在出版社内召开编辑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才第一次决定是否出版该书。也就是说,在编辑会上评判“可以继续进行”,或者“该企划无效”。这可是相当紧张的瞬间呢。即使编辑说OK了,但在公司层面上被驳回的情况也会偶尔出现。非常幸运的是,迄今为止,我的企划还没有在编辑会议上被驳回过,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企划案都能很顺利地通过。将书印出来再放到书店里是需要投资的,出版社也是商家,特别是书越来越不好卖的当今社会,更要慎重考虑。

到此为止的步骤占到了整个过程的一半以上,但是文章仍然一行都还没有开始写。可以看出,企划案通不通得过不是以文章来判断的。也就是说,出版图书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写文章之前的阶段。可以说,这在企划书、方案、报告书等商务文章的写作中是一致的。写作只是出版过程中的一部分而已

文章的质量一半以上在“设计”的阶段就已经决定了。因此,要在这个阶段花时间、下功夫。例如,写一本书要花一年时间的话,其中有大约9个月的时间是用来分析和企划的。实际进行文稿的写作也就大约是最后的三个月。也就是说,在写书(文章)的项目中,文稿的写作只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而已。

各位读者是怎么想的呢?不擅长写作的人有很多会在拿到题目后马上动笔,然后说着“不会写、不会写”,全然不理会动笔写只是写作的一部分而急于动笔。这是因为没有在头脑中描绘出“写作程序”而造成的。胸中全然没有这样的概念,而只是抽取了“动笔写”这个部分,然后抱怨“不擅长写作”。这就是实情。

写作是包括了思考在内,依照写作程序(运用能力)来进行的一项工作。希望大家能够先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概念。“那个人写作很在行”“他方案写得很好”“那个人的企划书通过了”,这样的人他们在写作前肯定都经历了思考的过程。第一节提升写作能力的七个步骤技能=技巧+程序(运用能力)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已经说明过,写作技能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不会写”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没有掌握其中的一个要素,即“程序(运用能力)”。常用的字大家都看得懂,我想应该没有人看了却不知所云。昔日大文豪的文章,比如小林秀雄的书非常不好理解,读起来确实有些困难,但日常工作中的文件材料,应该没有人会看不懂吧?也不是说完全不会写。其实大家还是拥有基本的写作技巧的。只有技巧写不出好文章

技能指的是“技巧+程序(运用能力)”(图表10)。我写过一本书,名为《提高大脑运转速度的45种方法》(与Discover21社久保优希也氏共同编著)。该书出版的时候,腰封上为我写的宣传语为“别再看提升技能的书了”。针对这句宣传语,有人也提出了质疑——这本书不正是教人如何提升技能的吗?但这句宣传语真正的意思是:希望提升技能,但仅集合了技巧是行不通的。实际上,这本书没有写技巧,而是写了如何运用技巧的思考方法。图表10 写作是一种技能技能=技巧+程序不会写是因为没有掌握写作的程序

很多技能提升的书中会有“请这样做”等关于技巧的描写,但却很少会写“如何使用它”“在什么样的文脉中可以使用它”,因此并不怎么派得上用场。其实,这就是误认为“技能=技巧”的结果。光是收集了大量的技巧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技巧和程序(运用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例如,学习做菜的时候,把“切菜方法”“鱼的清理方法”“腌肉方法”“提味汤汁的提取方法”等都分别记住了,但是,如果没有菜谱仍然做不出好菜。要学会做菜,就要先知道“土豆炖牛肉”“汉堡包”等菜谱,然后根据菜谱,在实际的操作中练习基本的技巧。否则,是学不会的。

写作技能也是一样的。首先,必须先知道都有些什么样的基本技巧。但是,并不只是停留在了解基本技巧,还要根据菜谱,也就是程序(运用能力),在实际的练习中使用基本技巧,而后学会写作。大家既看得懂日语,也会写短文,是拥有基本技巧的。不足的是菜谱,也就是程序(运用能力)。只要掌握了程序(运用能力),大家就都能写出好文章了。以共识防止偏差

对写作的程序(运用能力)进行说明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下文章是“为何而写”的。

写作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大家平时写的一些文章,企划书也好,报告书也好,都是有目的的。工作中的所有文章都是有目标的。写文章的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图表11)。图表11 写作的目标(所有文章都是有目标的)❶ 获取共识提供信息,确立读者和作者之间关于主题的共识。要确立共识,理解读者是很重要的。❷ 调动预期反应所有文章都是为了调动读者的反应而存在的。对提问的回答、获取支援、批准计划等。❸ 留下预期印象即使调动了预期反应,但如果破坏了印象则会给商务活动带来恶劣影响。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读者会有怎样的印象。

第一个目标就是获取共识。共识指的是对某样事物取得相同的理解。例如,对下属做出“现在请到大阪去”的指示时,这个“到大阪去”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没有确立共识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出现与实际意图相违背的结果。我实际上是想让下属坐新干线过去的,但他却坐了飞机过去。这样一来,迎接他的人以为他会在新大阪下车而到新大阪去接他,可实际上他却在伊丹机场着陆了。也就是说,没有确立共识就会造成偏差,行动上的偏差、结果上的偏差。因此,获取共识是必需的。

各位读者也许有很多是从事项目型工作的,而缺乏共识就是项目型工作推进中的障碍。“我是这样认为的”“不对,我是这样认为的”,之后才明白过来已为时过晚。因此,就需要通过文章来确立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共识,这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促使对方采取行动

第二个目标是调动预期反应。做出了“请到大阪去”的指示后,就必须让对方实际地做出这样的行动,感受到对方有去的意愿。向客户发出咨询邮件,没有得到客户的回复也是不行的。就是给上司发邮件,也是为了获得批准或反馈等某种形式的反应的。因此,调动预期反应也是文章的重要目标。留下预期印象

只要让对方行动起来就可以了吗?事实并非如此。给客户发邮件,对方虽然采取了行动,但却在心里想:“怎么回事,这家伙真让人讨厌。”这就不好了。前面我也给大家讲过了我的失败案例,一味地认为文章越简洁越好,而把邮件写得冷淡无味,毫不客气。虽然这样也许也可以把想法传递给对方,但事实上,我们必须得考虑对方是怎样想的。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给对方留下“这家伙真是没有礼貌”的印象。在写文章这件事上,读者是必定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考虑读者的感受。我们要考虑到想给读者留下怎样的印象,甚至是引导读者产生期望的想法。这就是写作的第三个目标:给读者留下预期的印象。“获取共识”“调动预期反应”“留下预期印象”,这三个就是写作的目标。今后大家在写文章的时候,请经常自问是否达到了这三个目标。“现在写的这篇文章能够获取共识吗?”“这篇文章能使对方采取预期的行动吗?”“这篇文章能否给对方留下自己预期的印象呢?”就是要经常像这样自问自答。只有经过设计,才能顺利进行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下这句话:“没有超越了设计的质量。”这里说的质量,例如文章的质量、项目执行的质量、商品的质量等,没有超越了设计的输出(成果)。例如,盖房子的时候,如果设计书马马虎虎,那能建造出完美的房子吗?不可能的对吧。就像是做出了非常棒的商品,但它的设计书却糟糕透顶,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做出来的东西的品质,能够100%地还原设计并体现出其中的精髓,就是最大的限度了。盖房子的时候,完全按照设计书来盖就是100%。不可能盖出比设计书还要好的房子。项目的执行也是如此。在推进项目的时候,按照项目计划书来执行就是最大的限度。不可能完成得比计划书还要好。因此,设计是重中之重。“设计”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事先思考”。写作前进行思考。盖房子前进行思考。执行前进行思考。说话前进行思考。这就是所谓的设计。世间一切皆由设计而来

例如,假设大家到快餐店去吃快餐,那里全部都是设计的集合,被设计好了的服务。就像到麦当劳用餐时,在前台看完菜单后点单,然后被请到旁边的柜台等待,拿了餐品后坐到座位上开始用餐。这就是麦当劳的设计,是一种服务的设计。

世间一切皆由设计而来。设计的本质,实际上隐含着“我想这样做”的要求,而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设计。所有的东西都是设计、意图。也就是说,是经过事先考虑的。因此,在付诸实际行动前,事先明确意图,并将意图具体化、有形化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写作前的思考。写文章前,先想好要写什么、要怎么写、要怎样来表达思想,这比什么都重要。思考指的是什么

那么,思考指的是什么呢?这在我之前写的一本书——《谁都没有教过我的思考技能》中做过说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那本书。简要地说明一下,有效的思考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图表12)。首先是“思考程序”,其次是每个思考程序中都必备的“思考技巧”,也就是思考方式,思考方式指的是运用何种“大脑运转方式”来进行思考。图表12 写作技能的构成要素“深入思考”所必需具备的要素缺少任何一个都达不到预期效果摘自《谁都没有教过我的思考技能》(日经BP出版社)

必须思考些什么、必须怎样思考,这在程序的每个步骤中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步骤也意味着思考的切换。很好地进行思考的切换,明确现在正在思考的是什么,这样有意识地调整大脑的运转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在获取成果之前,不屈不挠坚持思考的“理性的执着”也是必要的。“嗯,差不多这样就可以了吧”,以这样的思想来做事的话,也只能写出那种程度的东西。那些被称为专业作家的人们,在写出文章前,都是经过相当程度的推敲的。一遍又一遍地精练、推敲,就是这样。

虽然,一般的商务人士并不是以售卖文章来与公司进行交易,但是,大家写文章的时间里,工资也随之产生了吧?也就是说,事实上,写文章也让我们获得了报酬。因此,我希望大家对自己写出来的文章能够保有一颗执着的心。

有效思考,指的是以正确的程序推导出答案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正确的”是“发挥作用”的意思。发挥作用的程序——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这样思考就可以推导出答案的程序。以这样的程序,配合与程序中各步骤目的相适应的思考技巧、再选择大脑的运转方式进行深入思考这就是刚才所说的“有效思考”的定义(图表13)。图表13 “深入思考”指的是?● 按照正确的(=有效的)程序● 选择与目的相符的思考技能● 深入挖掘思考写作场合每天都在不断地增加……不要厌恶舍弃

接下来对写作程序(运用能力)的整体进行一下说明(图表14)。首先,确定信息。接下来,分析读者。之后,收集点子,写出概要,也就是故事。接着写草稿进行推敲,最后是修改。这就是写作程序(运用能力)的7个步骤。图表14 写作程序(运用能力)的整体概要

各个步骤中相通且非常重要的就是获得反馈。把写好的东西拿给别人看,请一定让他(她)给出评价。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经常对结构进行调整。那些写出高质量文章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厌恶舍弃”。编程也是如此,优秀的程序员是不会执着于已经做出来的东西的。他们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进行修改。有很多人不愿意去破坏已经做好的东西,而事实上,能做出高质量东西的人,都能够轻而易举地舍弃已经做好的东西。

写文章的时候也是一样,不要认为一旦把概要写好了,或者把文章写好了就不想再去改动,而是要经常进行修改、精练,这被称为“启发型过程”。与“启发(法)”相对的词语是“演算法”(图表15)。演算法是一种方法论,指的是:“只要这样做就一定能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计算机科学中的计算方法就叫作演算法。与之相对的启发法是这样的一种方法论:不一定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接近正确答案。换一种说法就是:发现型方法论。图表15 启发法heuristics不一定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接近正确答案。发现型方法论。演算法(algorithm)展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程序。“只要这样做就一定能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论写作是发现型的过程

这是一个在反复试验以及不断摸索中进行精练的过程,逐渐地接近答案,不断地向貌似正解的谜底靠近——这就是启发法。所有的商务活动都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写文章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软件的设计也是如此。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存在演算法。没有经过不断地摸索、试验,是不可能从0变成100的,写作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反复中精练。

项目的管理也是这样的。项目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分阶段精细化。项目做的都是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因此,最开始是没有任何信息的。在没有信息的情况下进行计划,渐渐地信息会不断增加,每次信息增加后就要进一步地将计划做得更加精细,这也是启发法的应用。

写文章也是一样的。刚才我说过,要毫不犹豫扔掉一些写好的东西。为了写出比这些更好的东西,使之更加靠近“答案”,就必须不断地反复推敲,也就是说经历发现型的过程是必需的。不试着写下来也就没有办法进行精练。不写下来就等于0,我们没有办法对0进行精练。因此,笔耕不辍是非常重要的,写完扔掉,然后再写。第二节确定信息

写作程序的第一个步骤就是“确定信息”(图表16)。就像先前所说的,所有的商务活动都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写作也不例外。图表16 写作程序(运用能力)的整体概要步骤1

那么,解决问题到底指的是什么?问题、课题,还有被称为主题的,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确认一下(图表17)。图表17 问题、课题、主题解决问题就是消除差距摘自《谁都没有教过我的思考技能》(日经BP出版社)“问题”指的就是差距。是现状(As Is)和其应有状态(To Be)之间的差距。现在的状况是这样的,但我们期望它的状态是那样的。这种预期达到的状态就是一种应有状态,在达到这种应有状态前,差距必然存在。为了消除差距,必须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行动——这就是“课题”。

通过“课题”而消除了的差距,其标准被称为“主题”。“应有状态(To Be)”和“现状(As Is)”之间的各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单纯地以一种措施来消除所有的差距是不可能的。

例如,假设大家在经营一家餐厅。现在的状况是客人很少。来过一次的客人中,回头率仅有大约50%。现在想尽量把回头率提升至80%。那么,这之间就有30%的差距。为了消除这个差距,可以有如下这些主题: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品质、增加使用机会等。为了完成、实现这些主题,可以采取“进行员工培训”“改进流程”“创造使用机会”等措施,也就是各种课题。这就是课题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图表18)。图表18 问题、课题、主题提升回头率

接下来,将这种关系代入到文章写作中看一下。为了消除差距而必须传达出来的就是信息。如何来表述这种信息呢?最重要的就是把想传达的思想用一句话表现出来。想说的是什么、结果会怎样——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图表19)。图表19 设定信息信息指的是为了消除差距而必须传达出去的东西

我在自己写的第一本书——《剩余工作为0!的工作方法》中也写道,写文章的一个诀窍就是:像和母亲说话那样写。

例如,项目可能无法按时完成时,如果要向母亲说明这件事情时,你会怎么说?“以这样的进度估计会来不及,可能得延期了”——你只会这样说吧?而不会东拉西扯,更不会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明一遍吧。也就是说,当你在思考要怎么说的时候,就想象一下如果是向身边的人以一句话来说明情况的话要怎么说。这就是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思想(信息)。思考,直至能用一句话来表达

例如,假设现状(As Is)是,客户没有可以用来判断商品优劣的标准,虽然希望客户能够购买本公司的商品,但是客户无从判断该商品的好坏。也就是说,现状是没有判断材料。与之相对的应有状态(To Be)是,让客户了解我们的优势和特征,希望客户产生这样的想法:这家公司的这款产品比其他公司的好呢,我也来用一下吧。

那么,要消除上述两者之间的差距,必须传达出去的信息是什么呢?那就必须是“我们的优势是这样的”“其他公司没有的”“只有我们公司才有这样的优势”。这些不用一句话来说是传达不出去的。也就是说,要消除差距,只要用一句话来说明某种情况就可以了——这就是信息。

如果没有办法用一句话来表达,就说明你没有深入思考,或者是在你自己的心中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图表20)。也许有读者会有过这样的经历——被别人说“你到底想说什么?”“那究竟是什么呢?”“所以到底是什么?”没有办法用一句话表达,说明在你的心中没有一个成型的思考、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概念。找到那“一句话”就是思考信息、确定信息的过程。图表20 方案中所传达的信息没有办法用一句话来表达=没有深入思考会写的人的思考程序示意图

那么,如何来思考这个“信息”呢?请看图表21。图中的上下两端是“应有状态(To Be)”和“现状(As Is)”。中间画有三个方框,分别是“整体信息”(也就是想说的是什么)“预期反应”“预期印象”。这就是写文章时的思考程序。把会写文章的人的思考程序表现出来,也就是这样的。图表21

平常可以使用这个表格来帮助思考,习惯了之后,我觉得不管有没有这张表格都能进行思考。只要考虑以下问题就可以了:现在想要传达的思想是什么、现状是怎样的、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希望对方产生的反应是什么、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想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例如,以本书的写作作为一个例子来看一下(图表22)。现状是:写作的场合不断增加,但是有很多人没有训练的机会、苦恼于写不好文章。虽然掌握了很多基本技巧、修辞手法、词汇等表现方法,但是他们不知道没有掌握写作程序(运用能力)就写不出好文章来。这就是现状。

针对这样的情况,看了本书后,希望读者能够达到怎样的一个状态呢?那就是:希望读者能够明白“写作程序(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实践。这就是“应有状态(To Be)”。那么,“信息”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掌握了写作程序(运用能力),谁都能写出好文章。不需要品位,只要经过练习就能掌握。因此,请掌握写作程序(运用能力),并进行实践。这就是信息。图表22

预期反应是怎样的呢?也就是说,希望大家在看了这本书后,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呢?我期待各位读者:理解写作程序中的各个步骤,并在职场中进行实践。这就是预期反应。

那么,想给读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刚才也有说过了,希望各位读者能在看了本书后,认为自己:应该能写,也许能写,并想“试一下看看”。那么这个时候,我所传递的信息就是:只要掌握了写作程序(运用能力),谁都可以写出好文章。这就是信息。以处理系统架构的变更为例来看“信息”

再来看下另外的例子,例如系统架构。在系统架构中,存在客户和供应商这两个方面,这里,我们站在供应商的角度来考虑。在进行系统架构的时候,客户会在最一开始就把各项要求提出来,但更多的情况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的要求会不断改变。会要求“这里请进行变更”“那里请改成这样”等。变更的地方越多,花费的时间也越多。因此,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怕就赶不上交货期限了。更烦恼的是,我们明明非常努力地在做这个项目,但客户却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我们的努力。图表23

此时应有的状态是什么?把我们想要达到的状态列出来,可以用这个图表来表示(图表23)。

客户接受了处理变更的工时数以及其恰当性,接受了变更所需的时间。更进一步,在做出对双方都最为有利的选择项时,客户和供应商能够共享做选择的判断资料。

前面我也讲过了获取共识的重要性。没有确立共识是行不通的,这会导致双方的不信任。我们希望对方能够认为“这是妥当的”“这是理所当然的”。共享达成这样共识的判断材料,就是“应有状态(To Be)”。

那么,必须传递的信息、消除差距最恰当的信息是什么?此时我们会想说:如果对所有的变更要求都进行处理的话,就赶不上交付时间了。因此,这个时候的信息就是:请从延长交付时限、撤回变更要求、投入使用后的应对中任意选择一个选项。

预期的反应是,首先,为我们设置一个“场合”。讨论的场合、协商解决方案的场合。在这样的场合中,不是去批判,而是进行建设性的讨论,或者是让对方给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判断,这就是预期反应。预期印象就是,给对方(在这个案例中指的是客户)留下一个积极的印象,认为我们“非常认真地在做呢”。

事先明确自己想要说什么,确定信息,这就是写作程序(运用能力)的第一个步骤。第三节分析读者

写作程序(运用能力)的第二个步骤是“分析读者”(图表24)。为什么必须分析读者呢?原因在于,所有沟通交流的质量,都是由交流的对象来评价的,文章也是一样的。所谓交流,只是自己传递出信息是不成立的,必须要有接收信息的人,而交流的质量,就是由接收信息的人来评价的。信息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传递,是由接收的人来判断的,因此,了解接收信息的人、了解读者,是非常重要的。图表24 写作程序(运用能力)的整体概要步骤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