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老实还是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6 16:14:33

点击下载

作者:浩子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是老实还是笨

你是老实还是笨试读:

前言

几乎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个人事业、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等,一个问题好不容易解决了,但另一个却又愁眉苦脸地等在那儿了。以致让我们在白天手忙脚乱,迎来送往地应付到四肢无力;夜晚想理清思绪,追问那一切问题的根源,但往往又头昏脑胀地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种生活简直令人沮丧、厌倦。可看看周围,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活得那么轻松、那么潇洒?难道他们有什么秘诀和法宝?

这个问题,其实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在人的内心深处,谁都会这样想:只要生活不彻底抛弃自己,那么自己就没有任何理由去抛弃生活。而要想能够与生活融洽地“合作”,关键就在于调节好做人的心态,掌握好做事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活得舒心愉快。

但这种本领,并不是通过机械的方法就可以学会的,它是一种细腻柔软的东西,必须要有一种巧妙的方式,如细雨润物一般,悄无声息却又均匀细密地让人全面“吸收”;并且融会贯通,合为一体,把它变作自己的一部分,成为自己内在的素质和外在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显得机敏灵活,在生活最狭窄的缝隙里,做到游刃有余;否则,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更显得愚笨呆板,被生活更紧地束缚住手脚。

本书的编写目的,即在于为大家提供一种最自然、最有效的做人方法和做事途径。为此,我们精选了一百四十多个内容恢谐幽默、生活气息浓厚的笑话故事,加以细致的解读,深入的剖析,让人在捧腹大笑之后,能够揭开幽默的幕布,看清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刻道理;并引导读者加以思考追问,解开心中各种或大或小的谜团。使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了坚硬的做事主心骨,和十足的做人底气。既不被别人讥为笨蛋,又不被认为是滑头无赖而予以防备;而是从此掌握了一种高明的“玩法”,能够根据现实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灵活选择一种最有效的态度和方法,做到老实而不失聪明,“狡猾”却不失本分,大智若愚,藏巧于拙。在说话、办事的技巧上高人一筹,在生活、做人的质量上更有档次。

另外,本书还配有近百幅生动传神的图片,使其与笑话和解读内容三者鼎立互动,相得益彰,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品味最爆棚的幽默极品,爆发最忘情的开怀大笑;体验最放纵的情感宣泄,思考最有用的人生哲理。这是一桌阅读的盛宴,更是一场思维的操练。让读者在享受眼福口福的同时,也能够吸收尽可能多的人生营养。  第一章别拿话坑自己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说谎固然可耻,但若吐露真情足以毁身时,说谎还是可以被原谅的。”因此,如果你不想做一个愚蠢的老实人,在不该吐露真言时,就尽量不要实话实说,说不定这个老实,不仅会让人家说你笨,而且还会让自己甚至是别人因此而受到伤害。换言之,如果想当一个聪明的老实人,就必须懂得如何将心机用在正确的时机,如何把老实用在不笨的地方。

真话有可能把自己的幸福毁掉电话铃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你好,我是市教育局的,来调查研究生身体情况,请问你眼睛近视程度?”“右眼600度,左眼650度。”“身高?”“噢,这个嘛,我很久没量了。”“不怕,你照实说!”“大概160厘米吧。”“那体重呢?”“我也很久没称了,大概100斤不到吧!”“谢谢合作!”

几天过后,这个受“调查”男孩的女友跟他说分手。

男孩:“为什么?”

女孩:“我妈不同意!”

男孩:“可是她还没见过我呢!”

女孩:“我妈说用不着见了。”

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猜忌、试探,它们源于人们内心的某种偏见,而当你的答案令对方失望时,也许你们之间的一切联系就要因此而被撤销了。虽然过后你可能要心怀委屈地说,自己所说的话都是甄实的,发自内心肺腑的,可是,真诚和老实在生活中,有时候的分量其实格外轻。

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把利害置于是非之上。在很多时候,我们说真话,往往没有比谎话容易被人称作老实,如果你说的这个谎话对别人有利,那么别人必定说你很老实,否则,不就是等于承认他并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些人之所以喜欢听好听的谎话,主要是因为他们宁愿你说谎话哄骗他,也不想听到会让他心里感到失望和不舒服的真话。

或许,就是因为这些缘故,我们经常会被迫说出某些自己根本不想说的应酬话,被迫不得不睁着眼说瞎话,被迫不得不说出连自己都不可能相信的鬼话。

而上面那个故事中的小伙子,老实地回答了一连串“狡猾”的问题,结果把自己的缺点和“笨”一股脑儿地暴露无遗。如果他当时不那么“老实”,在双方并未见面的情况下,“大言不惭”地将自己吹嘘一番,可能会比原来有个更好的结果,最起码还能留下好的转机的希望。可惜,生活不照应他的老实,那些真话不仅将他的希望粉碎了,并且直到最后自己还稀里糊涂,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究竟哪一种做法更正确?一位青年男子抱着小孩上了电车,女售票员连忙热情招呼,叫人让座。

乘客们一看,便议论起来:“这售票员过去服务态度很差,现在变了,待人多么热情周到啊!”“是啊,应该写封表扬信表扬表扬她。”

这时,坐在青年男子膝盖上的孩子听了这话,高兴地说:“爸爸,爸爸,妈妈要受表扬啦!”

别做那个老实的“笨小孩”

上面这个故事中,女售票员见自己的丈夫抱着儿子上车,一改往日的脸色,热情服务,叫别人让座。在她自己这是一种虚伪和自私,当然属于极不老实的表现,然而这却赢得了乘客们的热情赞扬,他们因此而感到心情舒畅;而已坐在爸爸膝盖上的儿子,在听到别人说赞扬的话时,却“没头没脑”地揭露出真相。可以想像,刚才还感觉良好的乘客们,此时无疑会掉进情绪的臭泥潭中,憋着一肚子鸟气,满腔愤慨;而售票员夫妇的尴尬也可想而知。

那么,从生活的“功利”上,即能给人们带来好处的道理上来讲,究竟哪一种做法更“正确”呢?如果要现场的人来投票选择,哪一种做法又会被拒绝呢?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这种使“情感”和“理智”打架的情形。把“老实”等同于“笨”而加以摒弃,或把“老实”看成“美德”而给予接纳,会常常被自己当时所处环境中的利益权衡所决定。

如果没有那个让所有的人都感到生气而又无可奈何的孩子,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去破坏那种皆大欢喜的局面,即使他对那个不可告人的真相了若指掌。

不要以为别人真的是笨蛋远来的游人走入一家商店,问老板:“先生,您的橱窗广告上写错了字母,而且语法不通,您难道没注意吗?”“不瞒你说,这样写,人们以为我是个笨蛋,都来我这里买东西,想趁机捞点便宜。真感谢这个广告,它使我生意兴隆。”

想问题不能一直走“老实”的思路

由于老实和笨之间存在着一条敏感而严格的界限,所以我们说话办事必须注意思路转换的方向和程度,谨防滑向笨得不开窍或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邪路”上去。因为在生活中,既然有人会因一念之差而失足上当,那么,也必然会有人巧妙利用“老实”和“笨”来大作文章,从中捞一笔实实在在的东西。

就像上面那个故事中的老板,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他不仅有些笨,而且也似乎老实可欺。但实质上,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滑头。他的橱窗上的“谎言”广告,不知让多少自以为聪明的人上了不大不小的“当”。

所以,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能一直按自己单方面所想的思路走,尤其是那种以“老实人之心度狡猾者之腹”的思路,更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转换。甚至不妨从一开始就多几个心眼儿。既然别人能不说真话说假话,为什么你还要做那个冤大头呢?

别说刺激人的真话病人绝望地问医生:“医生,请您告诉我真实情况,我的病是没有指望了吧?”“不,您不能这样消极,这对您的病情是没有好处的。您要知道,这种病虽然十个有九个要死,但毕竟还有十分之一的希望。可喜的是,我医治的这种病患者已经有九个,他们全部死了,所以,请您放心,您是一定有希望的。”

要学会说安慰人的“谎言”

也许这个医生自以为很会“说话”,他口口声声说“希望”,但在病人听来,可能无异于死神的召唤。因此说,在这种情况下,医生说这种刺激病人的“真话”,其实是在做死神的帮凶。

对于病人来说,安慰是最有效的精神良药,它的作用之神奇,有时是出人意料的。

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就讲了一个善良的老人用善意的“谎言”,来拯救一个垂死的病人的故事:

在某医院的一个病房里,身患重病的病人房间外有一棵树,树叶被秋风一刮,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落叶萧萧、凄风苦雨,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想:当树叶全部掉完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她的这种想法后,用画的绿树叶来装饰墙壁,使那位濒临死亡的女病人坚强地活了下来。

几乎没有一个医生会对病人说:“你根本没有希望了,很快就会死。”同样,作为病人亲友的人,在去探望病人时,即使知道他活不了几天了,也要与医生配合,把谎撒下去,让病人满怀信心地接受治疗。因为生命本身有时会创造奇迹的,即使没有奇迹出现,让病人充满希望地多活两天也是一种人道精神的表现。这个时候,若说真话,即使你自己觉得无所谓,而在别人看来,几乎就像犯下了谋杀罪一样严重。

别用真话开玩笑一位得了不知是什么病的病人十分焦急,求救于一位医生。

医生让他在化验室外等结果。没过多久,医生满面堆笑地走出来说:“先生,我祝贺您。”

病人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我得救了吗?”

医生说:“不是,我祝贺的是,您将死于一种没有先例的新疾病。我们正准备在您死后用您的名字给这种病命名。”

谁能受得了这种刺激

通常,对于患病的人,善意的谎言会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而“真话”则有可能使之因得知自己疾病的真相而心情沉重,并因此产生对治疗净害无益的后果。

但这种后果的危害性也并不一定都有直接的严重危害,只要那种“真话”本身并不含有恶意。而当以病人症状的真相作“题材”而大开充满恶意的玩笑时,结果可能就不那么简单了。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医生,首先,他的满面笑容给了病人以虚假的希望,接着又以“祝贺”为名,把冰冷的死亡结果一下子砸到病人的头上,这无疑将使那位可怜的病人,从云头落到深渊,立马晕厥过去。试想,这种伤口上撒盐的超强刺激,是谁都难以承受的。

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所谓“反讽”,即正话反说的讽刺效果,是高于一般的直接讽刺的。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本来就需要温言抚慰的对象时,千万要避免用那开玩笑或反讽式的真话来刺激他,因为这将使其可怜的病况进一步雪上加霜。

真话有时不一定管用有个女人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这样下去,她担心身体会爆炸。

于是她去找医生,医生说:“你先付了钱,明天再来。”

于是第二天,胖女人又来了。医生把她从头到脚检查了一遍,说:“再过七天你就会死,快回家等死吧!”

胖女人听后,吓得浑身发抖。回到家里,她不吃,不喝,也不睡。

七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她还没死,她怒气冲冲去找医生,说医生是骗子。

医生听她说完后,说:“你现在是瘦了还是胖了?”

女人回答:“瘦了一大圈。”

医生笑了起来,反问道:“我的治疗如此见效,怎么能说我是骗子呢?”

只要起作用就不必按常规办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老老实实地去按所谓的规律经验办事,结果却起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而另外一些人,在办事的时候并不循规蹈矩,却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像上面那个故事中的医生,对胖女人并不对症下药,而是用一番以假乱真的谎言对其恐吓,结果反而使她真的把肥给减了。

可见,许多让人束手无策的难题之所以无法解决,关键就在于人们陷入了一种“真实”的陷阱之中。所谓的“经验”和“规律”,使人们不敢用怀疑的精神去从另一个角度来入手,以致让问题越积越大。

其实,许多看似“谎言”的奇思妙想,正是解决问题的良药。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句充满创造魄力的话,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对问题起作用,就不必去问真假;即使有人怀疑否定,也大可不必去争论孰对孰错,因为结果将证明一切。

善意的“谎话”胜过真话老宋嗓子疼,到医院看病,大夫给他做了细致的检查。

大夫说:“你的扁桃体发炎了,最好把它切除。”手术不久,老宋恢复了健康。

半年后,老宋的腹部又疼了,只好再来找大夫。“你的阑尾发炎了,必须把它切除。”老宋做了手术,把阑尾切除了。

几个月后,老宋又来找大夫。大夫问:“老宋又怎么了?哪儿不舒服?”

老宋鼓足了勇气说:“大夫,您知道吗?我都不敢对您说了,我头疼!”

不能一直“笨”到底

许多“老实”人都有过吃亏上当的经历,有些人亏吃多了,也就“吃”出些门道来,不会再在同一个地方绊倒,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到最后,可能也就变成一个“老油条”了,甚至能把别人也玩于股掌之上,让他说栽就栽。

但有一些人却会“吃”不出个所以然来,脑袋始终不肯开窍,像老黄牛一样一直笨下去,以致让别人骗他时都轻车熟路,不必再费心思设什么圈套。这种在同一个地方一再绊倒的人,看来是真正的笨蛋。

其实,人之所以会吃亏上当,主要原因还在于自身。比如,不该去说的话偏要开口去说,不该去做的事偏要动手去做,尤其是明知道说真话会产生不祥的后果,却仍然不会去弯弯舌头说句假话,这就几乎笨成傻瓜了。

如果我们把上面那个小故事看成是一则寓言,依照某种“规则”,什么出毛病就切除什么,那么,即使头痛欲裂,我们也坚决不能说出真话来,否则,被切掉脑袋之后,你还要付“诊费”。

或许,这还仅仅是能看到的,为该说谎时仍然说真话,一直笨到底所付出的表面代价。而更深层的恶果,还在后面更长的路上的陷阱里。

不要让“真话”变成祸水有个人名叫姜五,这个人的毛病是说话不经过脑子,虽然他的话细细推敲起来都是“大实话”,但却常常令人厌恶甚至愤怒不已。

这一天邻居的独生子过满月,准备大宴亲朋。虽然明知姜五嘴碎,却碍于街坊面子,不得不给他也下了一份请柬。

姜五的老婆知道丈夫的毛病,就一再告诫他只管吃喝,不要说话。

姜五来到邻居家,一看人来人往,喧声不已,刚想说“这么多人,真比出大殡还热闹”,忽然想起老婆的嘱咐,就咽口唾沫,闭上了嘴巴。

这样,从开宴到将近结束,姜五一直都埋头大吃大喝,谁也不理。虽然很多人都看着他感到奇怪,但邻居夫妇见他没有胡说八道,都不禁暗暗松了口气。

宴席一结束,只见姜五猛地站起来,抹抹嘴角,像讲话似地大声说道:“张家哥嫂,我今天可是一句话都没有说,要是你家孩子哪天得急病死了,可千万别怪我!”

社交场合应说有“人文色彩”的外交辞令

在人际交往中,不但不能说太“冲”、太直接的真话,而且在说谎上,也要讲究一定的学问,须带上些“人文色彩”效果方好。

大家都知道,社交场合中所说的一些话,大都含水分、夸张、空话连篇,听着那些千篇一律的空话套话,虽然心里并不一定十分愉快,但人类若缺少这些空话与谎话,社交礼仪也就无从谈起了。而如果你敢傻乎乎地像姜五那样讲些没头脑的大实话,则无异于给热闹的会场引来一股祸水,使自己变得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令人恶心不已。虽然,你的话也许并未对所有的人都构成损害,但依然会不容于人。

还有这么一个相类似的故事:

王员外家添了个孙子,在满月酒的那天,来了许多庆贺的宾客,大家都看着孩子有意无意地闲谈。

李秀才说:“令孙将来一定福寿双全,飞黄腾达,富贵荣华,光宗耀祖!”

罗秀才说:“人都是一样的,这孩子将来也会长大、变老、死去!”

李秀才受到热烈的欢迎,被奉为上宾,而罗秀才则受到客人的鄙视、主人的嫉恨与冷遇。

难道罗秀才说的不是实话吗?当然是实话,可是实话是不中听的。相反,李秀才说的极有可能是假话,一个人“福寿双全”是很难的。但就是假话讨得了主人的欢心,因为主人正是这么期望的。

礼节性语言和奉承话可给人们的幻想与虚荣心带来极大的满足,使人从困境与艰难中摆脱出来。它让人觉得自己在别人的生活中是受到尊重与重视的,因此它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卢梭在《忏悔录》中说:“我从没有说谎的兴趣,可是,我常常不得不羞愧地说些谎话,我迟钝的思维,干枯的话题迫使我虚构一些事情以便有话可说。”

人,总是要面对生活的。生活中,真实是重要的,真诚更加重要,这对人生、对社会无疑是有更大价值的。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大家都是凡人,都期望能出人头地。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欲望和念头,不加选择,不分对象,不分场合把什么都和盘托出,那只会被人当成“笨蛋”来看。只有把握一定的原则,把握好其中的分寸,你才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用“外交辞令”操纵别人的感觉某车站有个卖花女孩,她的生意比一般人都要好得多。

当她看到一对像是结过婚的男女,就对男的说:“请你买一束花送给你的女朋友。”

如果像是一对情侣,她就说:“请你买一束花送太太!”

说话要认真捉摸对方的心理

谎言不但要在该说的时候说,而且要说出好的效果来。如果能抓住对方的心理,让他的感觉跟着你的谎言走,就会收到比真话还要好得多的效果。

说谎也要“认真”,在说谎的同时,应当辅以情感、神态、动作、语调的帮助。对手对你的谎言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对你表达的感知与理解的深浅。自己的表达越明晰、越执著、越有诱惑力,对手的感知与理解力就越强,从而,导致其产生错觉以致爽快地接受的概率也越高。这样才能更加接近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

因此可以说,表达是在操纵对手的知觉。一旦开始说谎,摆在自己面前的,既要千方百计调动对方的情感,使他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又要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虚拟,使对方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要让对方明白:如果不相信你所说的,那么,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只有相信你所说的,自己才能获得利益。

为了更有效,还可以利用人们对共同点具有的认同心理,站到对方的角度上,设身处地为对手的利益说话,使对手感到自己是为他好,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并适当使用一些缓解对方警惕性的言语。如此,对方的防线最终会崩溃,自觉不自觉地相信你所说的话。

像上面事例中的卖花女孩,她主动放弃“真实”而选择编造谎言,目的就在于这种情形之下,完美的谎言会更好地操纵对方的情感和知觉,而真话只会使是否买花的主动权掌握在顾客手中。她用谎言将他们打发得心里舒服坦坦,生意好做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真话”有时候带来坏结果一对青年男女刚从结婚登记处领证回来,他们在路上交谈着。

男的得意地说:“亲爱的,你真好!不过出于良心,现在我得告诉你,上次我领你来我家里看的那套红木家具以及华丽的摆设,我都是向别人家借来的。”

女的说:“没关系。出于良心,我也得如实告诉你,刚才登记的是我姐姐的名字。”

男的大吃一惊:“是上次在你家看到的那个令人讨厌的丑八怪吗?”

女:“千万别再这样称呼她了,她现在是你的妻子啦!”

真话究竟会伤害到谁

世事难料,人心莫测,有好多看似和谐完美的事情,其实都是被一种谎言维持着。在假相的掩盖之下,真实的危险性会或长或短地被压抑起来,暂时不会对大家构成威胁;而出于“安全”的需要,人们也都会尽一切力量去维护这种情况。

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谁要是胆敢说出真话,破坏不痛不痒的大好局面,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要犯下众怒,受到排斥和打击。

同时,在很多情况下,你出于“良心”的不安或其他说不清的原因,把真相老老实实地说出来,可能对别人的好处和害处都微乎其微,而真正受到影响和损害的,正是你自己。

就像上面所讲的那个故事中,男青年自以为一切大功告成,出于良心不妨实话实说,结果却发现,真正上当受骗的其实正是自己。

现实往往就是这样,人们口口声声所讲的“良心”,其实是坏的;脱口而出的真话,也常常损害到自己。

说实话有时会让人感到像吃了苍蝇一位熟客突然上门,女主人以没有奶酪的苹果馅饼招待,并连连向客人表示歉意。

女主人的小儿子吉米见了,忙跑出房子,很快拿出一块奶酪,放在客人的盘子里。

客人微笑着把那块奶酪放进嘴里,然后说:“孩子,你的眼力一定比你妈妈的好,你是从哪里找到这块奶酪的?”“在捕鼠夹上,先生!”吉米回答说。

做好表面文章

有一句俗话叫“眼不见为净”,各种让人烦恼的事实在会让人疲于应付,倘若你一直掺和其中,估计不累死也要恶心死,所以聪明人都愿意做睁眼瞎子,乐得落个清静自在。

在吃的方面尤其如此。饭馆的厨房门口往往会有“闲人免进”的牌子;人们去吃饭,只要不吃出苍蝇,也往往不会朝那种方面考虑。即使仅仅谈起某些肮脏的事物,在饭桌上也会惹得别人不舒服。

可见,在某些方面,人的内心其实也是极容易欺骗的,只要你把表面文章做得漂亮,就会一切大吉。因为,在这种时候,其实人们是乐于被“骗”的,难得糊涂的状态会让人感到省事省心。

就像上面那个小故事中,如果小吉米也像大人一样不那么头脑简单,说句漂亮的话哄哄客人,也许客人就会一直“微笑”,并且还会对他不吝夸奖。可惜,小吉米一心要表现他的眼力和诚实,所以迫不及待地把真话讲了出来,可以想像,这将使客人的肠胃翻江倒海,呕吐不止。比吃饭吃到苍蝇还要恶心三分。“辞令”也要“真诚”地说汤姆请他的朋友在一家饭馆里吃饭。他们边吃边谈论着这家饭店的经营特色。

汤姆对朋友说:“这里的服务真有一手,对顾客是有求必应,从不拒绝顾客们的要求。甚至你要一份阳光,他们也会假装照着吩咐去拿,然后,会对你说阳光刚才卖完了。”

朋友听后有点不相信。于是,汤姆唤来一位服务员:“请给我来两份恐龙肉。”“你喜欢什么样的恐龙肉?”服务员面带微笑地问道。“煮得透一点。”

服务员记下了菜名就走了。不一会儿,他回来了:“先生,真抱歉!”“怎么,卖完了?”汤姆故意做出一副很失望的神情。“先生,不瞒您说,恐龙肉还有一点,只是不太新鲜。我不忍心卖给您。”

学会编造真实

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肖伯纳曾经说:“我开玩笑的方法,就是编造真实。编造真实乃是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

的确,编造出来的真实往往更具吸引力,并且也更有情趣和效果,在现实中,它往往能比真正的真实起到更好的作用。

的确,在很多时候,生活也需要谎言,无论是调节气氛,还是应付难题,假话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假话也称得上一门“艺术”,如果你“能”说,同时又“会说”,会让别人听得高兴上瘾,欲罢不能。

像上面故事中的服务员,就是这样一个说谎高手。他满脸真诚,比说真话办实事还要认真,就像说相声时在“抖包袱”,让人明知道他说的是假的,还听得津津有味,把它当成一种享受,而绝不会去戳穿它。

相反,倘若你的假话说得不够水平,撒谎撒得于情于景都不合,就会弄巧成拙,不但让听的人产生被愚弄的感觉,还会使自己留下又虚伪又笨蛋的不良形象。

别用真话去得罪人某富翁在别墅举办音乐会,他家的朋友和熟人都到齐了。

女主人请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唱一首抒情歌曲。“我倒是很愿意,”歌唱家说,“可时间太晚了,我担心您的邻居会说我们影响他们的休息。”“那更好!”女主人激动地叫道,“他们那是活该。昨天晚上,他们家的狗也在我家窗下嗥叫,不让我们睡觉……”

真话要先过脑子再出口

生活中有些人习惯直言直语地说话,他们张嘴的时候,一般不会去充分考虑当时的环境和谈话氛围,以及谈话对象,也不预先想像一下话说出来的结果,更不会用假话来敷衍应付,所以在无形中,那些像机枪子弹似的真话,就把人给得罪了。

其实“直言直语”本来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也惟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正义邪恶得以分明,让美和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

但在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直言直语”却是一个人的致命伤。

如果你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不管什么场合,也不问对象是谁,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直来直去,就会在无意中失言惹祸。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主人,她受一时情绪的支配,竟把客人和邻居家的狗相提并论,把歌声同狗叫声联系起来,不但会得罪歌唱家,也会惹得所有的客人都不高兴。犯下这种错误,连挽救都无从下手。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实或问题,也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一吐为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性格。他的话有可能一派胡言,但也有可能鞭辟入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因为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启动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怀恨在心了。

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这种太过于咄咄逼人的真话,就会使人际关系出现难以克服的阻碍。

别用真话把人逼入绝境有一个妈妈带着她的小宝贝出去,在公车上,哄着她的宝宝。有一个乘客就很好奇地把头凑过来看,就说,“哇!好丑的宝宝!”妈妈听了就好难过,就一直哭个不停。

后来车子停到某一站,上来了一些新的乘客。

有一个好心的乘客看她哭得这么伤心,就安慰她说:“这位太太,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凡事都要看开点,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嘛!好了,好了,不要再哭了!我去帮你倒杯冷开水!心情放轻松点嘛!”

过了一会儿,那个乘客真的倒了一杯水给她,说:“好了!别再哭了!把这杯水喝了就会舒服点。还有,这根香蕉是给你的猴子吃的。”

不要去触痛别人的短处

俗话说:十指伸出有短长。任何人都会有一些无法改变的短处或缺憾,其中一部分人的情况甚至还比较严重。由于这种原因,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会小心翼翼地加以掩饰,惟恐被人发觉和指出。久而久之,那些缺点就成了他们的敏感之处,倘有人去碰去戳,就会使之疼痛难忍。

所以,在为人处世中,切记要学会对别人的缺憾保持沉默,即使必须开口的情况下,也要委婉含糊,甚至不妨撒谎,而千万不能用太直接的真话对别人造成刺激,以避免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须知当一个人的痛苦积得太多,直至心如死灰时,任何打击对他而言,都几乎是致命的。

就像上面那个故事中,第一个“好奇”的乘客就是用过于直接的真话对那位可怜的妈妈造成了伤害;第二个乘客虽出于好心要安慰她,但结果却更糟,因为他把她的孩子更直接地当成了猴子!可想而知,当这最后一丝希望也被无情地夺走之后,她心里该伤心绝望到何种程度。

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不妨一直都把话说得“软”一些,没有落人的棱角,也没有过于刺激人的直白内容和坚硬的辞锋,这样既会给不快带来缓冲,也会使听者不易因敏感而发怒。比如,当你不赞成别人的某种做法时,你可以巧妙地借助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变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或者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话,都能帮助你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而不至于得罪别人。

使用“辞令”时别眨眼到商店来购买童装的男人,一边看东西一边问老板:“这布料洗后缩不缩水?”“这在本店的商品中是属于上等的,保证绝不缩水,请放心。”

可是经过一个礼拜后,把买来的童装一洗,竟立刻短得不成样子。异常愤怒的男人带着孩子到商店来兴师问罪。“保证不缩水的衣服竟成这个样子,好吧,你打算怎么样?”

老板并不慌张,仔细看看那个穿着过短童装的孩子说:“啊,多么可爱的小朋友呀,一个礼拜不见就长这么大了。”“善意的谎言”就像拉家常

通常情况下,在为人处世中都讲究以诚待人,尤其是欺骗和耍赖最要不得。可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形势的逼迫,当你不得不说虚与委蛇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时,再说真话就显得愚蠢和多余了。而在这种时候,你必须把话说得精巧绝妙,水平够高,才能在使自己利益不再受损的同时,也不会使对方感到愤怒。只有这样,你才能达到说话的目的。

就像上面那个故事中的商店老板,他不但说瞎话时连眼睛都不眨,而且婉转自然得像是在拉家常,仿佛与一个朋友会面。夸赞孩子长得快,又高又聪明,而绝口不提使对方生气的原因——童装。他把自己的过错放在一边,而去搔对方的痒处,使之感到舒坦、高兴,想生气都生不起来,这样,问题就会好解决得多了。

像这种处理自己理亏的事情,说那些“口是心非”的话时,切记要态度诚恳,万不可漫不经心,一定要把假戏做成像真的一样。否则,非但对方不会吃你这一套,还会引起他更大的愤怒,以致使你的阵脚彻底全线崩溃。

说什么都要干净利落地说某经理和他的秘书正进行着火辣辣的婚外恋。

一天,两人在秘书住处缠绵了整个下午,之后,两人都累了,一直睡到了第二天早上8点才醒来。他们赶快整装,然后这位经理要秘书把他的鞋子拿到草坪上磨一磨。秘书觉得莫名其妙,不过还是照他的话办了。

经理终于回到家,太太在门口迎接他,生气地问他上哪儿去了。

经理答道:“我承认,我和秘书有一手。从昨天到今天早上我俩都在一起,这就是我晚归的原因。”

太太瞧着他,注意到了他的鞋子,然后说:“我看到鞋子上有草,你又跑出去打高尔夫球了,对不对?”

说话别留下屎屁股

不善于说话的人,一说话总是害怕别人识破,所以一说不真实的话就心里特别紧张,一紧张,表情就不自然。语言也结结巴巴、嗯嗯啊啊。更有甚者,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别人一看你这副样子,哪怕你说的是真话,也不敢相信了。

所以说话的时候,你只要想好你所说的话,其他一切你都不要去牵挂,把想说的话说得干净利落。

真正要说不真实的话,首先就得这样,能给人以最基本的信任感,别人才能相信你说的话,一点顿也不打。

通常,我们对一个吞吞吐吐讲话的人会心里怀疑,认为他欲言又止是在编织借口与谎言,从而对他严加防范。而对于干净利落的人则抱有好感,好像他的不假思索是一种不藏心机、诚实坦率的作风,常常对这种方式讲出的话深信不疑,认为那种脱口而出的话不像在撤谎。其实,高明的骗子不过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大撒其谎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靠虚与委蛇从一些难堪处境中解脱出来的时候,这种话是必须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的,否则人家就会对你的答案产生怀疑,使你难以达到顺利“过关”的目的。

老丁有一天深夜醉醺醺地回到家中,当他太太帮他脱下外套时,突然发现他的衬衫上有口红印,太太勃然大怒:“这不是口红印吗!今晚你到哪儿鬼混去了?”

老丁当时心里一惊,但表面上依然很随便地说:“嗨,今晚去歌厅同朋友唱歌,大概是我唱得太好了吧,或是我长得太潇洒了吧,有几个小姐竟冲上来抱着我狂吻一气!现在的这些女孩子啊,可真不得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圆满平息了。因为妻子知道他歌唱得好,人长得也潇洒,歌厅里那种喜欢出风头的女孩子也确实存在,也就不往其他地方想了,只是说:“以后那种地方你给我少去,别时间长了花了心。”

其实,老丁这天晚上正是和情人幽会的。老丁当时如果支支吾吾地回答:“这是……嗯……不不不,这是……”那等于不打自招地承认自己外出和情人幽会了。

可见,说谎也不要留下一个难以擦净的屎屁股,沉着冷静,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至于让自己难堪。我们在这里并不是在鼓励大家说假话,只是在有些特定的场合,假话有助于你摆脱窘境,减少麻烦。

托词也要说得像真话一样在某公司里,有一位职员向经理说他要去看牙医,经理便批准他早退了。

但是当天下午,经理在看电视转播的棒球赛时,居然看见那位职员和女朋友在观众席上看球赛。

第二天上班时,经理便问他:“你昨天说要看牙医,怎么又和女朋友去看棒球了呢?”

他回答说:“啊!经理,原来你也在看球赛?但是,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我的牙医啊!”

学会借水行船

谎言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所以大部分谎言的结果,都会以露馅破灭而告终,要想让谎言的寿命更长一些,或者让对方绝对无懈可击,就得把搪塞的话说得像真话一样,使得它能顺利地发挥出最现实的作用来。

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学会编造“真相”,把你在实际中所做的事情的漏洞全都修补得完好无缺,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无力反驳。

在你编造某种真实的时候,要尽量显得合情合理,不能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过大。要编得大致符合当时、当地、当事人的实际情况。

在双方互相争辩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对你抱有某种程度的戒备与警惕,对你所说的一切也会本能地产生怀疑。这就更需要在编造时,在合理上下些功夫。有时,不妨来一点真真假假,造成一种虚虚实实的混沌局面,让对方真假难辨。这时,对手的知觉是“实亦实,虚亦虚”。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相信你编造的全部内容,而落入圈套。

你真的乐意吃小鱼吗两个人一起吃饭,只有两条鱼,一大一小。一位抢先把大的吃了,另一位勃然大怒。“这多不像话呀!”他抱怨说。“怎么了?”另一位问。“你吃掉了那条大的,如果我是你就不会这样做。”“那你会怎样呢?”“我肯定让你吃个够,然后我再吃!”“那很好!真是太棒了。”说着,那人又把那条小鱼也给吃掉了。

别让自己掉进人性的隐阱里

有人说,现实就是一场非赢即输的博弈,也是一场险恶异常的人性搏斗。如果你没有谎言作武器,就会在拼杀中遍体鳞伤,不但捞不到任何好处,弄不好还会丢盔弃甲,成了光屁股一个。

虽然,我们很不愿意说那些言不由衷的假话,但这就是你不能不面对的现实,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故,所谓的人性主流意识,这也就是为何我们从小就被逼着一定要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忍痛割舍掉自己非常想吃的大梨子,而且,还要再三地强调自己是心甘情愿。否则,前面的那个礼让动作,在别人眼里就是虚伪做作,就是不够老实。

但是,这种为了赢得老实美名的举措,如果用人性的险恶面来检验,却显得有点愚蠢,因为,有谁会笨到舍弃掉原本唾手可得的大梨子,而去吃另外的小梨子呢?

有一个小男孩,在父母的教诲下总是显得非常的礼貌,遇到喜欢的食物也知道要谦让别人,周围的人们都夸他聪明懂事。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小男孩也同平常一样将自己的最大的苹果送给客人吃,客人也一边称赞他,一边接住了苹果。可是当这位客人刚刚咬下第一口苹果的时候,小男孩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边哭还边说:“你凭什么吃我的大苹果?你凭什么吃我的大苹果?”客人在莫名其妙的同时也尴尬万分。

原来,从前家里来客人只是接过食物之后就重新放回盘子里,很少有人去真地吃它。男孩也就养成了习惯。可是,这次他自己喜欢的食物却真的被别人占有了,他自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其实说穿了,还是人性的复杂和自私,导致了现实中陷阱重重。所以在生活中,就要处处给自己留有余地,如果你太过于老实地说出对自己不利的真话或者做出绝对真实的举动,通常就会被人称作笨蛋,因为只有所谓的笨蛋才会那么毫无保留地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好处留给别人,就像上面故事中,那个“老实”的谦虚君子,不但失去了吃鱼的机会,还搞得生一肚子窝囊气。

要老实但不要当冤大头总裁召集八位部门经理开秘密会议。“据我所知,”他说,“你们所有人都在跟接待员琼斯小姐约会。我希望知道事情的真相,究竟哪几个在约她出去?”

七个经理怯生生地举起手来。

总裁盯着第八位,咬着牙问道:“你敢肯定你讲的是真话吗?”“是的,我讲的是真话。”他答道。“好吧,”总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那你去把她辞了。”

学会在语言的丛林中明哲保身

即使是在许多饱经世事的人身上,也常会看到一些他们自以为聪明,而实际上却十分愚蠢的言行,这使他们显得十分幼稚,还需要再“锻炼锻炼”,因为他那种做人所必需的说话水平还有待提高。

其实这种“露笨”的举动,是谁都在所难免的。因为有一种总是跟人“捣乱”的大环境始终会让我们陷入一种犹豫之中:究竟是说谎耍滑头呢,还是老老实实地讲真话呢?

这种令人陷入两难境地的难题,其实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的,你究竟是老实还是笨,取决于你对所处环境和周围的情况变化是否能准确把握。如果你不懂得这一套,在虚虚实实、变幻莫测的人性丛林中,将会时不时地被割伤皮肉。

在上面的那个故事中,第八位经理就是因为没摸清情况,而被当了枪使,去替别人擦屁股。其实,他的作风是规矩的,话也是老老实实的,可也正因为如此,莫名其妙地成了冤大头;而另外几个不老实的滑头,却得了便宜又卖乖,没有任何麻烦。

所以,在为人处世中,我们既要有自己一套原则,又要学会在遍布谎言的人性丛林中明哲保身,不要走向众人的反面。老实不一定是好事,滑头也不一定是坏事。该说谎的时候千万别梗着脖子讲真话,否则,吃亏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第二章努力做事有什么不对

或许有人会经常慨叹地自问:为何我比别人更努力,比别人更认真,但所获得的成就,却没有别人的一半?难道问题是出在努力做事吗?其实,努力做事本来没有错,但是,如果你努力做事,却没有找准目标和方向,那当然是你的错,这就像在高速公路开错方向一样,不论你车速飙得如何快,也永远到不了你当初要到达的目的地;而且你努力越多,就越得不偿失。

找对方法再干才正常记者采访精神病院院长,问他怎样确定病人已经治愈,可以出院。

院长说:“很简单,把浴缸注满水,旁边放一把汤匙一把舀勺,要求把浴缸腾空。”

记者说:“噢!明白了,正常的会使用舀勺。”

院长说:“不,正常的会把浴缸的塞子拔掉……”

不讲方法的傻干只会徒劳无功

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的就是不讲方法的傻干只会徒劳无功的道理。所谓吃力不讨好,费劲无成效,就是这种愚蠢做法的惟一结果。

任何人去做事,从其主观意愿来说,都绝对不愿意去做一些无用功。因为这不但会浪费精力、时间和做事成功的机会,还会被别人看成一个不会办事的笨蛋。

上面的这个小故事就很有深意,连记者都认为用舀勺往外舀水就是病愈正常了。但实际上,所提供的舀勺与汤匙这两种工具,是用来对被考察对象进行扰乱和迷惑,从而达到最佳测试效果的东西。可见,即使是正常人身上,也经常会出现某种意识走进死胡同,因而导致做事不能走捷径的毛病。

所以,在决定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仅仅靠拼命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由于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因此必须找到做事的窍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干出那种对木塞视而不见,却用舀勺甚至汤匙去腾空浴缸的水的蠢事,这比精神病人强不到哪儿去。

不要重复去做同一件事小孩子的衣服自己脱得下来却往往不会穿,幼儿园的老师还得具备帮小朋友穿衣的技巧和耐心。

小玲玲一到幼儿园就毫不费力地把外套一脱,跑去和小朋友玩了。要回家时,老师辛苦地帮小朋友把一件件外套穿上,扣好扣子,拉上拉链。

突然,小玲玲对老师说:“这件外套不是我的。”

老师只好再帮她拉下拉链,解开扣子,将外套脱了下来。“这件外套是我姐姐的,我妈早上要我今天先穿她的。”小玲玲补充着说。

摸清全面的情况再动手

在生活中,虽然很多时候,我们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其实一直都未取得理想中的成就,但始终想不明白这究意是什么原因,无论是大事小事,自己可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去做了啊?苍天为什么要负苦心人呢?

其实,细细盘算一下自己的日常工作流程,可能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在一个极狭小的圈子里徘徊,翻来覆去所做的,几乎都是极相似甚至相同的事情,就像多年来所过的一直波澜不惊的生活,虽然看上去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事情,但其实都不过是同一种货色的改头换面而已。

这种重复的生活和工作,确实在浪费着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宝贵时光,更无情地辜负了我们辛勤的汗水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殷切愿望。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件需要去完成的工作任务时,首先要提醒自己,千万别被引入重复做同一种事的圈套;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既然努力了就要出成效的做事方法,摸清整个事情的全面 ,坚决不能回头去重复做同一件事,以致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前面的那个穿衣服的小故事,其实蕴含着该怎样去生活、去做事的大道理。即使一个人再有耐心和热情,倘若他总是把这些宝贵的东西浪费在“重复穿衣”上,那是无论怎样努力,也难有出头之日的。

头脑不开窍只会坏事儿一位老兄年纪不小了,终于鼓起勇气约会了一个女生。朋友们建议他第一次约会邀她去看电影,结果女生答应了。

那天放的电影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但是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因为有两个窗口在卖票,他就说:“我们一人排一个队吧!”女生应允了。

结果他从人堆里奋勇杀出的时候,人家已经静静地笑着在门口等他了。于是他说:“今天这么多人,电影一定不错,对了,我的票是26排,你的……”

望着女生愤然离去的背影,该老兄似有所悟,随之呆若木鸡。

不懂变通就会努力白费

由于客观条件和人的主观心理都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你“努力”的方向,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通,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事情做到位,让对方从内心里感到满意。

尤其是在抱着某种目的与别人打交道时,必须揣摸准对方的心思,即对方不好明确要求你去做的,你也要十分机灵地去做到做好。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甚至无法意识到这种变通的重要性,而仍然按照从前的老习惯、旧思路,虽卖力却显得傻乎乎地去做,不但会努力白费,甚至还极有可能因你的脑瓜不开窍而使对方彻底失望,因此而导致好事变坏。

像上面故事中的那位呆老兄,不但对“爱情”真的一窍不通,而且连最基本的人情世故也不懂,他“奋力拼杀”的努力方向只是他自己,而完全不顾自己的约会对象,而人家此时正是把表现的机会给了他,并且还把殷切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他实在笨到了家,那种让人感到心冷的结果是任谁都无法承受的。因此,人家愤然离去,当然是惟一的结局,而这一切的过错,责任理所应当地由该老兄全负。

别在昏醉中“努力”一个醉汉走到自动装置前,放进10美分硬币,按下电钮,他惊奇地看见出来一张馅饼。

于是,他便一次又一次地投入硬币,直到他面前出现了一大堆馅饼。

一个售货员发现了,问他已经弄到这么多怎么还不够。“什么?”醉汉大声嚷道,“我正走运,我老是赢!你竟想让我罢手?”

相信假成果到头来会一无所获

有时我们做事,似乎也取得一些伸手可及的喜人“成果”。于是我们因此而得到了某种满足,因为我们从内心里相信,自己付出的努力确实已得到了回报。

然而,这种成果,是真的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真切实在,而且能够长久地真正属于我们吗?

这种担心其实并非多余。现实中有好多这样不明不白的事:努力做事的人得到的反而少得可怜,甚至还落得一无是处;而那些游手好闲,却善于吃别人的家伙,反而能名利双收,变得财大气粗。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是每一个正直的人都痛恨的,然而这并起不到什么实际的作用,关键的是要找出问题的根源,以找到解决自己憋屈窝火的方法手段。

我们首先必须让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努力的时候,是否对周围情况和工作本质根本就不了解,因而处于“昏醉”的状态之中呢?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已被蒙蔽,成了别人免费的“雇佣工人”。如果你忽略这个关键的大前提,那么,无论你看到自己取得了多么大的“成果”,其实它们的所有权都不属于你。而一旦出了问题,则有可能去背黑锅,做冤大头。

在前面的那个小故事中,醉汉所认为的是,自己已赢得了大堆的筹码,好运气已给他带来了大堆的财富。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他付出了货真价实的货币代价,而得到的是对他来说毫无用处的馅饼。

类似于这种昏醉状态下的人生景况,是否也是你努力却没有收获的可悲写照呢?

别在没有希望的事上费工夫火车车厢里,一个妇女正在精心打扮。坐在她对面的小女孩两眼睁得大大地望着她。

小女孩禁不住问:“你为何要这么做,夫人?”“你认为呢?”“不清楚。”“为了漂亮。”“但是你还是很难看呀!”

不要去做无用功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令人心有不甘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往往把“死马当成活马医”,在“死马”身上做许多其实并不必要的手脚,既借此来争取那么一点点侥幸的希望,同时也获得一种心理安慰。

可是,这种在没有希望成功的事情上,白白地浪费工夫的做法,是否真的值得去付诸行动?

人一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而真正需要去付诸努力去做的事情,也是一件接着一件的。也只有这些重要的事情,才是能真正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和人生高度的“大事”,而那些已失去成功的可能性的事情,只会对它们造成干扰和妨碍。

所以,当我们被这类“死事”——即不存在希望的事情纠缠时,千万要提醒自己,要快刀斩乱麻,弃之不顾。否则,不仅你的努力不会取得任何成效,还会像上面那个故事中的妇女一样,试图以化妆来挽留逝去的青春,只会惹得大家侧目,连小孩都能一眼看穿她的徒劳。

能干有时也误事某公司有位专家,一天,他去向领导要求请假一周,可很快他就垂头丧气地从领导办公室里出来了,同事们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说:“我请假一周,他却只同意给我三天。我说三天不够,他说:‘你是个能干的专家,别人需要七天办的事,你只要三天就能办好了。’”

会拉车的同时也要会看路

一般来说,老实勤奋的人,大都谦虚、诚实、可靠、不争功夺利。乍看起来,这些优秀的品质会成就一个人的巨大的成功。可是,在这个充满各种歪门邪道的世故的现实中,如果你只会一味傻干,而不能学会有效维护自身利益的本领和保持自己的手段,你的“能干”的长处,就有可能被别人当成谋利于他而损害于你的工具。

通常来说,这种只会拉车而不会看路的人,在努力向前奋进的人生旅途中,往往由于不能观察和了解对手的情况,而陷入一种即使被损害也无可奈何的被动境地。因为这种人在确立 一个目标之后,就会埋头猛干,而对周围的情况和人情关系往往视而不见。这样,在向前奔跑的过程中,丝毫不会注意到,那溅起的灰尘和泥浆,已落了自己和别人一身,从而使自己在别人眼里,显得既愚蠢又可恶。自然,他们若想欺负你,就会心安理得,并且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就像上面的故事中所说的,当“能干的专家”将为了他自己的事情要公司做出点牺牲时,领导就抓住了他“能干”的把柄,让专家虽不高兴也无可奈何。在这里,能干不但没能给他带来方便和好处,反而成了误自己事情的绊脚石。

别让自己的功劳被埋没“广告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你能证明?”“当母鸡下蛋时,它总是大声地叫,而鹅下了蛋总是静悄悄的。”“那又怎么样?”“所以人们都去买鸡蛋,而很少有人去买鹅蛋。”

努力的同时也要学会表现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往往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识,认为只要货好,就不愁没买家。

即使在现代的职场上,也有许多人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做事了,即使再默默无闻,也会被领导看在眼里,从而使自己得到相应的回报。

然而现实情况是,这种想法不但常常收不到这种效果,有时反而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冒儿。

乡下的货郎,他们生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叫卖的吆喝声,只要能吆喝得声色并茂,货色是否优良倒在其次。这个道理,表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一俗语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最起码在某一些方面是这样。

现代广告业之所以如此发达,恐怕原因也在于此。君不见年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之争是如何的激烈。各商家之所以舍得那样大出血本,就在于宣传能带来巨大的效益。

具体到一个人做事,道理也是如此。职场上的竞争虽不及商场上那样激烈,但如果你一直像老黄牛一样出力却不吭声,那是很难显示出你所创造的价值的,自然也就得不到无论物质还是精神上的肯定。而这种结果,反过来又会挫伤你的积极性。因此,在实质上,努力而不表现自己,不是自谦,而是自损。

上面的小幽默虽然说的是“鸡蛋”和“鹅蛋”,却有很深的寓意。对于有努力进取精神的人来说,你若想让别人“买”你更优质的“鹅蛋”,必须学会在努力的同时,也好好地表现一下自己。

做事要对上司的胃口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欲聘一位女秘书,请了一位心理学家做招考选题。

他出的题目是:2加2等于几?

第一个应征者答是4;第二个回答可能是22;第三个则说既可能是4,也可能是22。

于是心理学家对经理指出:第一个女子很实际,但是很保守;第二个好空想;只有第三个才是理想的女秘书。

他解释完了,就问经理如何决定。

那经理想了一想,才不好意思地说:“我看还是要那位胸部丰满的好。”

努力要找准正确的方向

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徒劳,这就像是我们打牌的时候,摸到一张臭牌,就不要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只有傻子才在手气不好的时候,对自己手上的一把臭牌说,咱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胜利。当然,在牌场上,大多数人在摸到一张臭牌时会对自己说,这一盘输定了,别管它了,抽口烟歇口气,下回再来。可在实际生活中,像打牌时那样明智的,却少之又少。

努力也是有条件的,当你由于走错方向,陷进泥塘里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啊!而事实上,由于人并不是先知先觉的,在生活中因方向不对而努力白费的人多了。比如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公司,一个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上司,一堆被套牢的股票,一场“三角”或“多角”恋爱,或者是个难以实现的梦幻……

在这样的境遇里,你再怎么样挣扎也无济于事,真正聪明的做法就是调整方向,重新来过。

找准方向,就是在被狗咬了一口时,不去下决心也要咬狗一口;就是在被蚊子咬了一口以后,不气呼呼地非要抓住“元凶”不可……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不懂,谁也不是傻子。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在做着无谓的斗争与努力,就像是已经坐了反方向的公共汽车,还要求司机加快速度一样。有好心人告诉他停止前进,重新选择方向的时候,他还振振有词,自己不愿意下车。于是就努力向售票员证明是他的错,是他没有阻止自己登上汽车;于是就努力说服司机改变行车路线,教育他跟着自己的正确路线前进……

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被一腔所谓的激情弄昏了头,以致已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却不知道,从而输掉了自己!就像上面故事中的那几位应聘者,她们无论做的怎样好,在经理的眼里,都是次要的。虽然说,那位经理是一个有“毛病”的上司,但在现实中,做事应选对努力方向,以及走错了应及时改变方向,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

最正确的做法是远离错误富翁想聘一位司机。

他问每个求职者能驶离悬崖多近而不至掉下去。“30厘米。”第一个说。“50厘米。”第二个说。“80厘米。”第三个说。

但是下一个求职者说:“我会尽量不驶近那个地方,越远越好。”“我就雇用你。”富翁当即决定。

在错误的地方再努力也没有用

一个人的努力有没有现实的功效,关键在于是否把这种努力用在了正确的地方,即人们常说的“正经事”上,否则,一旦你的思维和在其指导下的行动,在一开始就是错误的,那么,无论你再如何努力,别人都照样会大摇其头的。

诚然,努力总比懒惰要好,但问题在于,只要有正确的做法存在,你那种按错误的方法进行操作的行为,是不管怎样努力,都不会博得人们的肯定,更不会让别人“录取”你的。虽然,你可能会抱怨,自己做事是比任何人都努力、更实在的,因此也是最可靠的,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但你应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人们所需要的,究竟是“功劳”还是“苦劳”呢?在讲究实效的今天,像这种抱怨,其实已经是一种弱者和笨蛋的牢骚话了。就好比黄牛和拖拉机,黄牛虽然任劳任怨,只吃草喝水就能拼命干活,但人们还是毫不犹豫地用“喝”更值钱的柴油的拖拉机来替代了它。原因何在?很明显,在于黄牛干活的“指导原则”在本质上是错误、落伍的。

在上面所讲的那个故事中,也许前三个司机的驾驶技术确实高超,能够“悬崖勒车”,可是,能令富翁更放心的,还是那最后一个永远远离“悬崖”的司机。

别用钝刀去砍柴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了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要好好干。

第一天,老板给了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

第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

第二天,他干得更起劲了,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

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树。

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

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子?”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

学会节省自己的力气

努力做事这种态度本身当然没有错,但如果这并不能给你带来意想中的工作业绩,就必须审察一下自己的做事方法,是不是已经陷入了一种方式不对路的错误之中,否则,即使你再卖力气,也只会使你前行的路越走越窄;而掌握了正确的做事方法,才会使你的努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

上面故事中的伐木工人,其做事不可谓不努力、不踏实,但为什么工作成绩反而会每况愈下呢?原因就在于他的努力与方法技巧成反比,以致白白地浪费了自己许多力气。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准备得充分一些,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和技巧,不仅不会耽误做事的时间,反而会大大提高效率,它所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