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军事通信抗干扰研讨会论文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6 20:21:52

点击下载

作者:2011军事通信抗干扰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1军事通信抗干扰研讨会论文集

2011军事通信抗干扰研讨会论文集试读:

前言

“军事通信抗干扰研讨会”始于 1997 年,每两年举办一届。十几年来,会议始终紧密跟踪不同时期军事斗争形势与装备技术的发展动态,紧紧围绕我军信息作战需求和部队实际,注重坚持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与学术相结合、装备研制与作战运用相结合,汇聚了通信、侦察、干扰、频管等不同专业领域专家学者和相应管理部门领导展开交叉研讨,突出学术性、实用性、创新性,已成为全军通信电子防御领域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在我军信息化建设即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背景下,本届研讨会聚焦我军体系作战支撑保障能力建设,以“加强通信电子防御的理论与技术创新,促进我军指挥信息系统保底能力建设”为主题,围绕我军通信电子防御领域的作战需求、发展动态、新理论、新技术、新体制和组织运用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与交流研讨。本届会议共收到军内外103家单位的投稿424篇,经组织专家严格审查,遴选出120篇论文汇编成论文集。这些论文密切跟踪国内外通信电子防御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结合各自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政策性、可操作性的发展方向、技术路线和对策思考,对于推进我军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特别是通信电子防御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会议由总参信息化部主办、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承办。会议筹备期间,得到了总部、军区、军兵种、武警部队等机关、业务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谨致衷心的感谢!2011军事通信抗干扰研讨会组织委员会2011年11月第一部分通信电子防御需求与发展001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对复杂电磁环境的适应性需求分析姚富强(总参第63研究所)摘 要:根据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使命任务和可能的电磁威胁,本文总结了信息作战条件下的电磁环境特点,分析了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中与电磁环境最为密切的有关装备和系统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需求,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关键词:信息作战;电子战;指挥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我军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是信息作战和新兴作战力量所需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也是未来电磁空间防御作战的重要平台。军用指挥信息系统与一般专用指挥信息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军用指挥信息系统必须具有顽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尤其复杂电磁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战场对抗环境下生存能力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和加强电磁空间安全战略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美军在 2007 年颁布的《电子战手册》中进一步明确了电子进攻、电子防御和电子支援的电子战体系架构,并指出:“电子战居于信息战五种核心能力之首,信息战的所有核心能力要么直接使用电子战,要么间接得益于电子战”。借鉴美军的经验,结合我军新时期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我军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需要加强复杂电磁环境下适应性的能力建设。为了完善顶层设计,本文将重点研究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中与电磁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无线传输装备(包括数据链、各频段无线电台、微波接力机等)、卫星通信系统以及电磁频谱管理系统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需求,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发展建议。1 信息作战条件下的电磁环境特点1.1 频谱安全日趋险恶随着侦察技术的进步,军事强国已实现了宽频段、远距离、高速度、弱信号的全域监控。对电磁信号侦获时间越来越短,短波、超短波辐射源的测向和定位速度分别达到50~100 ms和1~2 ms。对电磁信号有效侦获距离越来越长,可以实现全球任何地区短波信号的截获,利用升空侦测手段可侦察到数百公里甚至近千公里以外的超短波、微波地面辐射源。侦测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发达国家已形成完备的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侦察系统,可对我国整个电磁空间实施不间断的立体侦察。总之,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我军电磁频谱安全都面临新的考验,对电磁信号的反侦察、抗截获能力必须提出更高要求。1.2 敌意干扰越来越强随着干扰技术的进步,军事强国在发展大功率压制性干扰的同时,积极发展分布式灵巧干扰,不仅装备形式多种多样、干扰样式多种多样,而且宽带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干扰信号频谱动态变化,反应速度不断加快,使战场可用频谱急剧压缩,频谱资源在可用与不可用之间迅速转换。在未来作战中,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来自地基、海基、空基和天基等多维域、多层次、大纵深的强电磁干扰。这就要求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中无线用频装备不仅要适应和平时期人为无意干扰,更要具备很强的适应战时对抗环境下干扰快速变化的能力和频谱自调整能力,提高战时频谱的可用率。1.3 电磁脉冲威胁凸显高功率电磁脉冲武器已经在实战中得到应用,由于其脉冲频谱覆盖范围宽,功率巨大,脉冲能量几乎无孔不入,对于各种应用半导体技术的武器装备都形成严重威胁,尤其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卫星转发器、空中平台、指挥信息中心和有线、无线通信装备等,可使其陷入瘫痪,丧失战斗力。军事强国在发展电磁脉冲武器的同时,对重要武器平台采用了相应的电磁脉冲防护措施。由于我军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信息作战公共支撑平台,必须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尤其是暴露在地面、海面和近空的机动通信平台以及卫星平台需要防护,以确保其在强电磁攻击条件下的生存能力。1.4 频谱管理难度增大电磁频谱是一个开放的空间,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和军民用频装备日益增多,各种来源不同的电磁频谱重叠交错,有时还要遂行境外军事行动和实施远距离及防区外打击,电磁频谱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相比之下,美军在《电子战[1,2]手册》和《电磁频谱管理》等条例中详细规定了电磁频谱的战前规划方法和战时协调机制,提出了“以作战的方式管理频谱,为电子战提供电子支援,并与联合军事行动完全整合”等电磁频谱作战的重要思想。所以,要树立电磁频谱是电子支援并由管理到作战转变的观念,重点考虑战时、国际、军民等频谱协调问题,保证战时指挥信息系统能拥有足够的可用频谱资源。2 无线传输装备能力建设现状与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需求2.1 无线传输装备能力建设现状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军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和装备建设有了很大进步,通信抗干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我军新时期新阶段历史使命和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综合电子防御能力和战斗力生成能力还显不足,需要高度重视:有限频谱的高效利用、动态频谱抗干扰、抗灵巧干扰、宽带波形与可重构、通信与数据链的兼容和抗电磁脉冲武器等问题,以提高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2.2 无线传输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需求1)高效频谱使用需求。扩展频谱仍然是当前无线传输的有效抗干扰手段。实践表明,单纯扩展频谱技术体制在频谱资源、数据速率和抗干扰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适应未来战场恶劣电磁环境下的通信需求,必须从提高有限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入手,寻找新的技术途径,努力在不增加频谱资源条件下,进一步发挥扩展频谱技术体制的优势和抗干扰能力。2)动态频谱抗干扰需求。面对快速变化的电磁干扰环境,无线传输装备应针对动态干扰的机理,具备对动态干扰频谱的实时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动制动,通信波形在频域、能域和时域等多维空间动态变化,由固定频谱抗干扰发展到动态频谱抗干扰,以达到有效抵抗和规避动态干扰的目的。这一新技术已在有关新装备上实现,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3)抗灵巧干扰需求。长期以来,基于信号体积的功率压制干扰理论引领了通信干扰和抗干扰的发展,然而大功率压制干扰目前受到反辐射武器精确打击的威胁。近些年来,军事强国又大力发展基于信号侦察和相关的小功率灵巧干扰,正在完成由功率战向比特战过渡。针对灵巧干扰的新挑战及其弱点,需要重点加强信号的反侦察、抗截获、抗干扰联合设计。4)宽带波形与可重构需求。为适应复杂电磁环境和抵抗不同敌意干扰,应根据实时感知的电磁环境,灵活使用不同的信号波形,在实时改变波形参数的同时,关键是设计宽带波形以及实现波形可重构,这是由于窄带波形容易被敌方压制,固定波形难以抵抗不同的干扰样式。需要攻克数字射频的瓶颈,实现从基带到射频的全数字化,不能仅限于中频以下的数字化。5)通信与数据链的兼容需求。通信与数据链原是从不同的需求层面发展起来的,但多数数据链与无线电台采用了相近或相同的频段和抗干扰体制,且装备形态独立,在同一作战平台上占用空间大,电磁兼容问题突出,影响作战平台的效能发挥。这是国内外的一个共性问题,美军经历了几十年的独立发展,目前已在走通信与数据链兼容的技术路线,可谓是殊路同归。6)抗干扰参数统一管控需求。抗干扰参数尤其是跳频参数的战场统一管控是解决抗干扰网系运用和控制网间互扰的有效手段,否则,再好的通信抗干扰装备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战效能。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各频段跳频电台由于各自管控,出现了严重的互扰,最后只好用定频通信。我军要立足与强敌作战,必须使用抗干扰手段并解决互扰问题,不能有侥幸心理。7)抗高功率电磁脉冲武器需求。与电磁干扰的“软杀伤”不同,高功率电磁脉冲武器通过产生瞬间高强度的电磁能,对通信设备进行“硬摧毁”。目前,我军在抗强电磁脉冲武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具体电路、器件的防护,有些还受制于人,对系统级防护机理、相应军用标准制定和应用研究等还需要加强,重点考虑不同机动平台和通信枢纽的电磁脉冲防护措施。3 卫星通信系统能力建设现状与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需求3.1 卫星通信系统能力建设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现有的卫星通信系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系列,初步具备了机动通信、中速率信息传输和抗干扰的能力,但与军事强国的卫星通信系统相比,我军现有的卫星通信系统在覆盖范围、传输容量、组网应用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尤其是综合电子防御手段少,系统性的全域防御能力不够强。需要重点关注:抗强干扰、分层防御、可变通信容量抗干扰业务支持和卫星平台抗攻击等问题,以适应未来信息作战中恶劣电磁干扰环境。3.2 卫星通信系统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需求1)抗强干扰需求。虽然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信道质量好等优点,但它比地面和近空通信系统更容易受到干扰和摧毁。美军采取的策略是根据传输信息重要性程度,分别使用受保护程度不同的卫星通信系统,对于关键的信息,则使用目前世界上抗干扰能力最强的“军事星”等系统。相比之下,我军在发展模式和抗强干扰专用卫星通信方面差距较大。2)分层防御需求。美军卫星通信受保护系统在传输层,采用了 EHF 频段、抗截获/抗干扰信号设计、多种天线波束等多种措施;在系统层,受保护系统是一个多星系统,具有星间链路,并且组成全球组网闭环系统,星间路由能够提供网络抗干扰能力和提高系统生存能力。在卫星通信分层防御方面,我军差距较大,且测控信号的综合防御能力更需要加强。3)可变通信容量抗干扰业务支持需求。信息作战对卫星通信容量的需求很大,且业务种类增多。UHF、SHF 是目前军用卫星通信的常用频段,但使用过多已十分拥挤。美军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重点是同时提高通信容量和抗干扰能力。为此,我军卫星通信必须向宽带化发展,向更高的EHF频段拓展,提供适应战时的可变容量抗干扰业务和遭受强干扰时的自组网能力。4)卫星平台抗攻击需求。由于卫星平台共视的特殊性,其本身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要。美军对受保护系统的卫星平台采取了核加固、抗辐射加固、多轨道多层次布星、安装警戒和反摧毁武器等防护措施,抗攻击能力很强。相比之下,我军通信卫星平台及其载荷的防护基础比较薄弱,或重视不够,需要采取特别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增强卫星平台的抗多种攻击能力。4 电磁频谱管理系统能力建设现状与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需求4.1 电磁频谱管理系统能力建设现状我军现役电磁频谱管理力量及其装备建设,主要是依据现行指挥体制,立足本土的和平时期电磁频谱管理任务,并着眼未来军事斗争电磁频谱管理需求而编成的,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军事强国和我军使命任务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需要高度重视:战时频谱管控手段、跨境频谱协调机制、频谱数据资源共享、频谱监测设备整合、分布式网络化协作频谱监测和电磁频谱安全等问题,以满足我军未来遂行以信息作战任务为主的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4.2 电磁频谱管理系统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需求1)战时频谱管控需求。当前,我军指挥控制、无线传输、预警、电子对抗、无人平台测控、武器制导等频谱管控手段多数还是以静态规划为主,战时所需的保底管控和动态频谱管控手段相对较薄弱,与用频装备信息交互不畅,尤其是作战部队频谱指挥装备要重点加强。根据我军新的使命任务,不仅需要严密的战前频谱规划,更需要灵活的战时频谱管控手段。2)跨境频谱管理与协调需求。根据新的历史使命,我军有时需要出境遂行军事任务,这就要求具备境外频谱管理与协调能力。美军已建立了独立出境作战和与盟国联合作战的国际性电磁频谱协调机制,具备了相应能力。在这方面,我军还是处于初步适应阶段,跨境频谱管理手段缺乏,国际性电磁频谱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采取的一些措施不足以满足长远需要。3)频谱数据资源共享需求。我军频管部门现有频谱监测的覆盖范围难以满足实际运用的需要,同时,军队各有关部门和地方频管部门拥有大量的频谱感知及频谱数据资源,但由于全军统一共用的网络化数据环境还不尽完善,数据格式没有完全统一,有些数据库融合不够,容易使上述资源处于各自系统运用状态,难以实现网络共享和动态更新,应努力克服资源孤岛。4)频谱监测设备整合需求。我军的频谱管理长期以陆基为主,并且频谱监测设备的来源渠道很多,应急采购和民品采购设备并存,使得频谱监测设备种类繁多,难以实现频谱监测网系的互联互通;同时,急需有效的空中、海上大范围机动监测测向手段,如监测飞机、监测船等。另外,频谱监测设备与监测信息传输设备也需要统一设计,以提高装备效益和实时性。5)分布式网络化协作频谱监测需求。分布式网络化协作频谱监测是满足以上需求的基础。区域性分布式联合电磁频谱监测网可进行多节点协作监测,有效提高频谱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同时,发展小型化、低成本、可组网的便携式监测站,有利于提高频谱监测网的部署灵活性、重点地域覆盖率、监测与测向的反应速度,更好地满足未来大规模作战条件下的频谱监测需求。6)电磁频谱安全管理需求。电磁频谱安全主要包括频谱参数保密性安全和频谱可用性安全,关系到所用频谱的属性和装备性能。美军同时重视射频情报获取与频谱安全的手段建设,每年召开一次电磁环境效应(E3)项目评估会,频谱安[3]全风险评估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我军至少要着重考虑试验、训练和作战用频的区别,频谱欺骗及泄露控制和安全风险评估等问题。5 发展建议通过以上分析,规划中的我军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是高度重视电子防御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充分认识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适应能力在未来信息作战中的重要地位,强化电磁空间防御作战的理念,正确区分军用指挥信息系统与民/专用信息系统技术路线的差异;在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已有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复杂电磁环境的适应性需求,同步进行电子防御的顶层设计,明确相应的要求和指标;建立健全我军指挥信息系统电子防御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装备体系,处理好和平时期运用和战时运用的关系;梳理对电磁环境敏感的装备类型,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可能的电磁威胁,结合已有的研究新成果,提出合理的电子防御措施,不搞一刀切和简单的堆砌,切实提高我军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对复杂电磁环境的适应性。二是高度重视电子防御新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无线传输用频装备是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战时应用的核心。需要重点关注:针对干扰和衰落引起的信道不确定[4]性进行系统设计,提高无线传输的可靠性;拓展频段和频谱高效利用,提高抗干扰通信容量;宽带高速跳频,提高抗阻塞和抗跟踪干扰能力;非线性变参数扩谱,提高抗灵巧干扰能力;干扰信号频、能、时、空等多维域实时感知和处理,提高动态频谱抗干扰能力;信号波形动态配置与重构,提高电磁环境适应能力;同类同频段无线传输装备抗干扰体制及其参数管控体制的统一和整合,提高网系运用能力;电磁脉冲防护,提高抗强攻击能力;多星、多轨、多频段和抗强干扰等卫星通信网络体系,提高多层防御能力和抗空间打击能力。三是高度重视电磁频谱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展。根据未来电磁空间作战的需要,电磁频谱管理系统的功能必须由立足本土的和平时期频谱协调向频谱作战扩展,尤其为用频装备提供电子支援。需要重点关注:电磁频谱进入作战计划,提高整体信息作战能力;完善战时电磁频谱管控装备体系并使用动态管控技术,提高战时频谱管控能力;研制和完善综合电磁频谱管理系统,提高各军兵种联合电磁频谱管控能力;加速推进频谱数据资源共享和分布式网络化协作频谱监测技术的应用,提高电磁频谱管控的技术水平;重视跨境电磁频谱管理手段和机制建设,提高国际性军用电磁频谱协调能力;加强电磁频谱安全管理,设置作战、训练和试验等不同的参数和模式,降低和规避电磁频谱安全的风险。6 结束语我军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在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中具有核心地位,但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电磁环境,就意味着在战时不能有效运行。本文在总结信息作战条件下电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一代指挥信息系统中与电磁环境最为密切的有关装备和系统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需求,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发展建议。由于作者水平和篇幅所限,文中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展开讨论。在本文成稿过程中,赵杭生、柳永祥、曾现巍、李永贵、陆锐敏、吕蓉、顾永红、曹裕忠、梁涛等同志参与了讨论或提供相应素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Joint Chiefs of Staff,US.Electronic Wirfare,2007(1).[2] E D Francis.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Management.Army Spectrum Management Conference,US,2007:845-915.[3] G Tait.EM Risk Assessment:RF Emissions in the Below Deck Environment.2011 DoD E3 PROGRAM REVIEW,“Conneting the Tactical Edge”,April 4-8,2011,Los Angeles CA,US.[4] Amos Lapidoth,Prakash Narayan.Reliable Communication Under Channel Uncertainty.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Vol.44,No.6,October 1998.002赛博空间防御体系思考12张永庆 段小龙 (1. 总参信息化部驻北京地区军事代表室;2. 总参信息化部军事代表局)摘 要:赛博空间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与陆、海、空、天并列的第五维空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归纳了赛博空间的概念,总结了赛博空间国内外研究情况,论述了赛博空间结构和作战形式,并提出了赛博空间的防御体系。关键字:赛博空间;赛博作战;赛博防御;信息对抗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一旦信息网络遭到攻击并被完全摧毁,国家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夺取信息优势,已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方面。赛博空间是军事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是一个全新的作战空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在赛博空间技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对我国形成了一定的威胁,加紧研究赛博空间防御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 赛博空间的概念赛博空间(cyberspace)又译作网络空间、网电空间、网络电磁空间等,最初出现在加拿大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短篇小说《燃烧的铬合金》(Burning Chrome)中,在作战领域中由美国政府于2003年2月首次提出。目前,美英政府相继提出了自己关于赛博空间的正式定义,但至今并没有完全统一,对赛博空间的主要认识有:2008年1月8日在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国家赛博空间安全综合计划(倡议),也即NSPD54/HSPD23 (CNCI)中,美国政府第一次正式、详细地对其作如下定义:赛博空间是指相互依赖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包括因特网、电信网、计算机系统以及在关键工业中的嵌入处理器与控制器。通常使用该术语也涉及信息虚拟环境和人际交往。2008年5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发布关于“赛博空间”的定义:赛博空间是信息环境中的一种全球域,由相互依存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组成,包括因特网、电信网、计算机系统及嵌入式处理器和控制器。英国2009年6月25日发布的“2009年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中对赛博空间下的定义是:赛博空间由所有形式的联网、数字(化)活动组成,这既包括数字网络中的内容,也包括通过数字化网络进行的活动。3 研究现状3.1 国外研究现状作为全球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高度重视在赛博空间技术方面的研究,将赛博空间与“海陆空天”并列为五大领域,并集中优势力量组建网络战部队,成立“网络战司令部”。为夺取赛博空间战场主导权,美军不断加大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投入,加紧研发赛博空间各项技术:1)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一种基于Web的解决方案,可以监视、报告、挫败恶意的网络行为。美国海军赛博空间防御作战司令部使用普罗米修斯来分析并存储海军赛博空间内的海量数据,另外,普罗米修斯还可以预测可能的攻击。2)赛博空间控制系统(CCS):赛博空间控制系统是一个硬件及软件系统,可以实时监视所有空军网络的安全状态。作为一种信息工具而非进攻性系统,CCS 是空军确定威胁,并利用信息来决定如何通过电子方式或动能方式解决威胁,从而实现其网络领域的主宰优势。CCS旨在根据可用资源提供一幅更好的态势感知图。3)赛博空间飞行器:赛博空间飞行器是一种软件,可以安装在美国空军任何电子介质中,可自动、主动地保护军事信息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对美国空军赛博空间内的所有设备(所有软件、硬件)进行持续的保护。4)“舒特”系统:“舒特”系统是计算机病毒的无线注入的典型应用,即病毒以强电磁波的形式干扰计算机。这是一种有效的电磁攻击,这种方式能够使计算机在不知不觉中被动地接收病毒数据。5)高功率电磁脉冲武器:高功率电磁脉冲武器利用定向发射的电磁波束可用于攻击军事卫星、洲际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飞机、舰艇、坦克、C4ISR系统,以及空中、地(海)面上的雷达、通信和计算机设备,尤其是指挥通信枢纽、作战联络网等重要的信息战节点和部位,使目标遭受物理性破坏,并丧失作战效能。在加紧研究赛博空间技术的同时,美军积极展开赛博作战演习,并建立赛博靶场,以验证其赛博作战能力。美国每2年一次名为网络风暴的大规模网络攻防演习,用以检验其攻防能力。2006年2月和2008年3月,两场网络作战演习—“网络风暴I”和“网络风暴II”在美国本土打响。在这两场演习中,除了18个联邦机构, 9个州、4个国家(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参加协同作战外,更是有思科和微软等40余家大牌科技企业参与。2010年,美国更是展开了规模空前的“网络风暴III”演习。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负责了国家赛博靶场(NCR)项目。该赛博靶场不仅要建成一个互联网模拟器来测试美国的赛博策略,还要“真实地复制人类的行为和弱点”。国会已经命令 DARPA 建立该靶场,以作为政府为了更好地准备“在线战斗(battle online)”而投资的300亿美元项目的一部分。目前靶场的建立成了DARPA优先级最高的项目。为保证该靶场尽量接近现实,DARPA要求承包商把靶场建立成能够在节点上“复制现实人类行为”的能力。在美军积极备战赛博空间战的同时,美国政府也大力推行其赛博空间战略,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政策、法律研究。在2011年5月16日,美国司法部、国土安全部等六大部门在白宫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Cyberspace)》,该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要在全世界推动“互联网自由”,以期借助其在网络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构建其在赛博空间的霸权地位。3.2 国内研究现状随着国外对赛博空间的日益重视,我国也展开了赛博空间相应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系统的研制,主要包括赛博空间中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赛博空间可信计算技术研究、赛博空间抗电磁脉冲技术研究等,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但是,综合来看,我国的赛博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美军的跟踪研究以及理论研讨,赛博空间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与美国等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在信息对抗和信息攻击作战能力、规模和相关装备水平等方面都比较有限,还远不能适应未来赛博空间战争的需要。4 赛博空间防御体系4.1 赛博空间结构赛博空间作为与陆、海、空、天并列的第五维空间,具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可以划分为物理层、信息层和认知层三个层次。赛博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物理层是赛博空间的存在基础,由物理基础设施组成,包括物理世界存在的计算机、通信系统、指控系统等基础设施,使得个人和组织机构能够在陆海空天域进行作战。它也是物理平台及其通信网络所赖以生存的维度,包括传输方式、基础设施、技术、组织和人员。物理基础设施是赛博空间的实体。信息层由电磁频谱空间、网络空间和信息空间三部分组成,是信息产生、处理、存储、发布、传输的区域,它有效地连接了物理层和认知层。电磁频谱空间是在电子物理基础设施中传输信息所产生的电磁组成的空间,覆盖全电磁频谱;网络空间是由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组成的空间,涵盖网络协议、网络传输等;信息空间是最终交互的信息形成的空间,包括各类各种形式的信息,例如情报、态势、气象等信息,使用电子文档、录像、音频等各种存储形式。认知层由认知空间组成,是决策层,是无形的,包括人类道德、情感、公众意志、态势感知等。图1 赛博空间结构4.2 赛博空间作战特点与传统的陆、海、空、天作战空间相比,赛博空间作战有其独有的特点:作战空间范围大,不存在“前方”“后方”之分,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陆、海、空边界概念;只要是信息网络与电磁信号能够到达的地方都可以成为交战空间,遍布工业系统、民用系统、军事系统等;作战过程具有可控性,在时间上既可以是持久的、也可以是短暂的,甚至没有平时与战时之分,随时发起,随时结束,且作战行动可以以光速开展;作战目标具有广泛性,不仅包括军事领域,还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囊括了敌方的用频装备、军用信息网络,甚至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信息基础设施;作战手段具有灵活性,包括电子战手段、网络战手段、心理战手段等;作战效果具有多样性,既可以是致命的、也可以是非致命的,如传感器破坏、数据窜改、精确保障能力降低、指控中断以及武器系统效能下降等。4.3 赛博空间防御赛博空间防御是指在赛博空间下,通过赛博空间攻击检测、安全防护、主动防御等技术手段,获取敌方攻击意图,保证己方信息化武器系统及信息基础设施正常使用的活动,不仅包括电磁频谱的防护还包括重要信息的防护,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防御工程。赛博空间防御包括主动和被动的赛博空间作战,利用防御方式破坏敌人军力或降低其效能。赛博防御包含赛博攻击阻碍、攻击缓解和被攻击恢复、攻击源头追溯、漏洞防护和攻击响应、信息数据和电子系统防护、电磁设备和基础设施防御等。根据赛博空间的组成结构,赛博空间防御是一个以物理层防护为基础,信息层防护为核心的综合防御体系,如图2所示。图2中,安全与密码基础设施技术体系是赛博空间防御体系的基础,保障物理基础设施的安全。安全与密码基础设施防护技术体系采用的技术包括身份管理技术、授权管理技术、密码管理技术等。信息层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包括电磁频谱空间防护技术、网络空间防护技术以及信息空间防护技术,是赛博空间防御体系的核心内容。电磁频谱空间防护技术包括:抗强电磁脉冲技术、抗电子干扰技术、防电磁泄漏技术等;网络空间防御技术包括边界防护技术、主机防护技术、安全存储技术、网络安全预警技术、网络抗毁与重组技术以及无线网络防护技术等;信息空间防护技术包括信息监控技术、态势感知技术、应急响应技术等。安全标准体系为整个赛博空间防御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测评标准,是赛博空间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 赛博空间防御体系5 结束语作为与陆、海、空、天并列的第五维空间,在未来战场上,赛博空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外已相继展开了赛博空间技术的研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赛博空间内已取得了一定的优势。面对国际环境带来的威胁和挑战,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加紧展开赛博技术的跟踪研究,发展赛博空间防御技术,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参考文献[1]张文贵,彭博.美国等西方国家加紧抢占网络空间制高点[J].信息网络安全, 2010(10).[2]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合作邀请还是对抗宣言[EB/OL]. http://tech.sina.com.cn/i/2011-06-23/09165682992.shtml[3] Todd R Johnson, Jiajie Zhang, et al. Assessing informatics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a web-based courseware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March 18, 2004.[4]徐敏,张聿坤,编译.赛博空间作战[J].国际电子战, 2009(11).003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防御战法研究厉振彪 王维杰(解放军73011部队司令部通信处)摘 要: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是在非常复杂的信息对抗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认真研究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防御问题,对于夺取制信息权,进而掌握战场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防御;信息对抗1 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防御面临的主要威胁1)敌高技术侦察系统先进,我通信电子设备反侦察十分困难。目前,敌军已构成陆、海、空多层次的立体侦察系统,其战场侦察范围可达我战役纵深数百公里,战时还可能得到强敌的信息情报支援。届时,敌军将利用其比较完备的电子情报侦察系统和凭借强敌提供的信息情报支援,对我军实施较为严密的侦察监控,使我众多的通信电子设备难以藏身、隐形,各种技术参数和战术性能易被敌迅速查明,我军通信隐蔽将面临极其困难的局面。2)敌高技术电子战系统广泛使用于战场,我通信电子设备抗干扰任务非常艰巨。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交战双方将在电磁领域展开激烈的较量。在强敌的支援下,敌军具有宽频段、大功率、多平台、高强度的电子干扰能力,使我组织通信反电子干扰的难度大大增加,通信联络易陷于被动复杂的局面。3)敌高技术火力系统综合打击能力强,我通信电子设备抗毁形势更加严峻。从火力打击的范围而言,目前敌军火炮、导弹和飞机的攻击距离取得了长足发展。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无论是机动集结、装载上船,还是航渡等阶段,我通信电子设备均在敌火力有效打击范围之内。此外,敌军可能凭借强敌提供的反辐射高功率微波炸弹、电磁脉冲炸弹等新概念武器对我进行打击,严重毁坏我通信电子设备,我作战部队的通信电子设备将处于险恶的硬摧毁环境之中。4)敌各种电脑病毒入侵破坏手段多样,我信息系统设备防网络攻击困难较大。目前,敌军已研制和储备了上千种电脑病毒,多次运用电脑病毒进行模拟攻防演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网络攻击能力;强敌干预协助防御时,还可采取激活预置破坏程序、注入病毒等手段,进行强有力的网络破坏。而我由于缺少网络战专业人才、缺乏应对病毒攻击战技术手段,同时,大部分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主流操作平台和软件又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多数从美、台进口,为我战时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一体化联合作战时堵漏固网的任务也显得非常艰巨。2 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防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平战结合,充分准备。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战不仅贯穿战役的始终,而且在平时就存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24小时,美军就对伊拉克实施了全面的“电子轰炸”,这次“电子轰炸”就是根据几个月前收集的伊军指挥、控制、预警、通信系统情报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信息防御必须贯彻平战结合的原则,只有在平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信息防御建设,才能为战时顺利地组织实施信息防御行动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要求合成指挥员要熟知敌我双方通信和电子对抗装备类型、数量、战技术性能及敌网络攻击特点等内容,通晓战役信息对抗的运用,并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预测,确定信息防御的决心、部署。其次,要大力加强信息防御的研究和训练,要依据敌通信对抗装备的性能、作战特点及电脑病毒攻击方式,认真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预作多种方案,预备多种措施,预有多手准备,并组织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演练。第三,要加强防护设施建设。要根据一体化联合作战预案,集中精力、财力、物力对重点机动道路、装载上船地域、港口、码头的既设通信设施进行重点改造伪装,以增强通信电子设备的抗毁能力。2)统一指挥,整体协调。一体化联合作战,由于参加军兵种多,指挥关系转换频繁,通信电子设备涉及面广,精确制导武器、火控系统、侦察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等,大多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信息防御已不单纯是通信和电子对抗等部(分)队的任务,而是拥有通信电子设备和信息网络设备的所有部(分)队的共同任务。因此,必须对信息防御力量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对攻、防行动实施整体的控制和协调。首先,合成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在组织战役时,要将信息防御列为合同战役计划,统一运筹,周密组织。其次,通信部门要根据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企图和首长决心,统一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第三,要周密组织好通信、电子对抗部(分)队的战斗行动,做到协调一致,发挥整体效益。3)全面防御,突出重点。一体化联合作战,敌方将投入众多的电子设备和各种电脑病毒,集中于我主要作战方向和关键时节,重点干扰压制对战役行动有重大影响的通信电子目标和信息网络设备,以最大限度地夺取制信息权。因此,信息防御应贯彻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的原则。首先,要在防御力量上突出重点。应尽可能较多地集中技术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度快、保密程度高的通信装备,安全性能较好的网络设备和技术水平高的专业骨干用于主要作战方向和一梯队。其次,要在防御阶段上突出重点。信息防御从战略上来讲,应贯彻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全过程,但现有防御力量很难达成,只有集中兵力兵器,重点保障装载上船、突击上陆等阶段的指挥通信顺畅。第三,要在防御目标上突出重点。如装载上船阶段的起渡场和对空对海通信网专,突击上陆和岛上作战一梯队的通信网专,对炮兵、导弹部队、航空兵的火力指挥(协同)网专等,都应作为防御重点,切忌平分兵力、兵器。4)扬长避短,乘敌之隙。组织信息防御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全面分析、掌握敌我双方优长,分析和寻找敌人的技术“弱处”、战术“缝隙”,制定扬我之长,乘敌之隙的信息防御方案。扬长避短,乘敌之隙,首先,要在技术上乘隙。要针对敌通信电子装备技术上的“缝隙”,突然启用新的通信装备,或不常用的技术装备,使敌造成措手不及,侦不到、扰不了。其次,要在战术上乘隙。针对敌军信息对抗战术上的薄弱之处,采取有效的战术对策,如针对敌干扰站采取分频把守、全频搜索的弱点,可采取大功率电台网专硬抗,牵制敌干扰力量,掩护我其他网专工作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削弱敌干扰效果。第三,要在战法上乘隙。采取灵活、多变的信息防御战法,与敌斗智斗谋,以获取信息防御的最佳效益。5)以防为主,攻防结合。一体化联合作战,通信电子设备和信息网络设备“躲、藏”受限,信息防御的难度增大。所以,信息防御必须贯彻攻防结合的原则,以“软”、“硬”两种杀伤进攻手段积极配合信息防御,做到以防为主,攻防结合,以攻助防,变被动为主动。首先,要建立攻防兼备的信息防御体系。要运用多种手段,组成一个多体制、多频段、多类型综合配套的,能覆盖整个战役范围的信息传输网,真正做到迂回多路、此断彼通,增强信息防御体系的厚度。其次,要以攻助防,突出火力摧毁。合成军指挥员应将敌指挥通信枢纽、电子战目标列入火力计划,电子对抗、炮兵、航空兵密切配合,组成软硬一体的信息防御体系,以攻势防御挫败敌方的信息进攻。第三,要组织纵深破袭。组织多个敌后小分队,采取偷渡、伞降等方法,深入敌纵深,针对敌通信枢纽、信息战分队自卫能力弱的特点,进行破坏性袭击,支援整体信息防御。3 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防御的主要方法1)电磁管制,增强通信系统的隐蔽性。敌军积极强调“及早发现,先机制敌”,当发现我方指挥通信频繁,预示着即将发生重大行动时,即实施电子情报战,以掌握我方一体化联合作战企图及行动,争取电子进攻的主动权。因此,必须加强电磁管制,增强通信系统的隐蔽性,才能有效防敌干扰。一是本着“少开严管”的原则组织实施无线电通信。在机动集结、装载上船、航渡等阶段,可按计划统一组织全部无线电网专实施静默;突击上陆、岛上进攻阶段,可组织部分或全部网专突然开机工作、突然实施静默,造成空中电磁信号大起大落、时有时无,使敌方侦察、测向高度紧张、仓促应付。还可按作战方向、电台功率和任务不同组织部分师、团的无线电网专,交替实施突然静默、突然开机,此起彼伏的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使敌干扰、压制犹如“水中按群球”,顾此失彼。二是严格控制电磁波的辐射范围和方向。突击上陆和岛上作战阶段,因作战纵深短浅,无线电台通信在确保通信效果的前提下,应遵循“功率宁小勿大,天线能短勿长”的原则,尽可能使用短天线、小功率发信,以减小信号强度,控制辐射范围。装载上般阶段可充分利用地形、航渡阶段可巧用舰、艇的斜面,将电台配置在背敌面,减少向敌方的电磁辐射,以控制辐射方向,避开敌主要侦察、干扰方向。三是合理分配和使用频率。一体化联合作战,由于参战军兵种多,尤其是突击上陆地域电台密度大、程式杂,为避免己方通信电子系统相互干扰,必须统一管理作战地幅内诸军兵种所有无线电装备的使用频率、功率和工作方式,明确一梯队登陆团和突击上陆,岛上作战等重要时节无线电通信的保护频点,并根据装备技术性能、不同作战任务,科学、合理地分配和使用频率,确保我通信电子设备频谱秩序稳定,通信联络顺畅。2)隐真示假,避开敌电子进攻锋芒。一体化联合作战空间大,航渡距离远,空海陆战激烈异常,信息防御只有灵活运用电磁造势在无形领域创造隐真示假的战法,才能在真与假的灵活变换中避开敌电子进攻锋芒。一是组织佯动欺骗。根据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总企图,在统一计划下,组织建立战役通信佯动体系,在佯动的实施上,可根据作战不同时节,实施电磁佯动与兵力佯动、局部佯动与整体佯动、战术佯动与技术佯动的“三结合”;在佯动的时机上,应重点把握部队机动、集结、航渡等阶段;在佯动的方向上,可在机动道路的一侧或起渡场翼侧有利地形(海域),组织具有一定方向性的局部佯动,牵制敌电子侦察和干扰力量,以保障我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的隐蔽性。二是实施隐蔽伪装。根据作战地区的客观环境和就便伪装器材,采取多种手段对各种通信电子设备进行外形和电磁伪装,对重要目标可利用气溶胶、冷光源、伪装网和烟幕、涂料等制式器材,设置反雷达、反红外、反光电侦察的遮障;航渡时尽量利用舰、船上的就便器材对通信设备进行遮、挡、藏。无线电台通信还可采取伪装报头、隐蔽呼号、伪装频率、传输假信息等方法,使敌截获的信号真假难分,无法处理,提高伪装效果。三是搞好真假互换。战区内的指挥网、佯动网、工作台、干扰台均担负双重任务,有计划或随机变换各网专的任务,通过亦真亦假实施交替掩护,使敌真假难辨,无法实施有重点的侦听和干扰。3)快通多变,削弱敌电子进攻效能。一体化联合作战,战役重心位移迅速,战场情况变化快捷,电子防御必须在瞬息之间变对策,快速之中创战机,运用快通多变的通信手段,浓缩信息,快通快传,削弱敌电子进攻效能。一是快速传递指挥信息。报务人员要以熟练的操作技能、简练的工作程序快速调机、快速沟通、快速通信。作战部门要精简压缩电文,发短语,通短报,利用高速传真机、微型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实施快速通信;尤其是第一梯队团突击上陆时,要广泛采用无线电信号、密化短语等通信形式,最大限度地缩短电磁波在空中的暴露时间,造成敌侦、测、扰的困难。二是快速改变通信频率。当无线电台通信遭敌电子干扰时,要在提高改频速度、灵活使用频率上下功夫,从高频改到低频或从低频改到高频,实施大幅度、大范围的跳频,力求一次性摆脱干扰。为避敌干扰,还可按计划预约改频、人工模拟“跳频”、滚动改频,运用战术巧妙与敌周旋。三是通信组织灵活多变。通信组织要根据作战阶段变化、不同阶段通信保障重点,以及受敌干扰情况,灵活变换抗敌干扰的措施,既要在通信组织上变,化大网为小网,变小网为专向;又要在工作方式上变,打破电台同频工作的常规,变单频工作为多频工作;还要在联络技巧上变,采取更换天线、变换文件、改变信号特征等方法,力求达到敌变我变,先变于敌,始终掌握电子防御的主动权。4)优化组网,提高整体电子防御能力。在我军电子对抗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要实施电子防御,必须根据通信电子设备的性能,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优化组网,增强电子防御的整体性。一是环状纵横组网。在无线电接力通信的运用上,打破传统的“点对点”、“一条线”的组网方式,利用大容量的微波接力设备,使用全向天线,建立基指至其他指挥所和各师基指的干线电路;一梯队团与二梯队团间建立协同电路,构成四周成环、内部纵横交错的无线电接力网络,达到此路受扰、彼路畅通的目的。二是多种类型组网。在按级组织常规通信网专的同时,应建立值班网,以拍发重要信息和帮助失去联络的电台恢复联络;建立复式网,以确保重要信息多信道传递;建立隐蔽网,于被敌干扰后联络困难和突击上陆等重要时节启用。三是多种手段综合并用。一体化联合作战,为克服舰船和海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应尽可能使用卫星、散射等先进通信手段,确保部队装载上船和突击上陆后的实时指挥;使用通信直升机建立空中转信站,并利用海上岛礁建立微波接力中继站,来实现对作战海域的通信覆盖;航渡阶段可广泛使用信号旗、灯光等简易信号通信保障航渡中的指挥,做到多种手段综合并用,以多抗扰。5)以攻助防,力争电子防御主动权。为谋求一体化联合作战电子防御的主动权,应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挫败敌电子进攻,从根本上稳定我电子防御体系。一是电子攻击。要做到登岛未动,电子“轰炸”先行。战役发起前,指挥电子对抗力量,组织大功率电子干扰设备对敌岛进行多批次、长时间的连续电子干扰;有条件时,可运用飞航式干扰器或投掷式干扰机在敌纵深同时施放干扰,重点压制敌指挥控制中心,破坏其指挥协同,瘫痪其神经中枢,抑制其电子战兵器整体功能的发挥,使其不能顺利实施干扰。当我第一梯队团突击上陆时,要集中编成内主要电子干扰兵器,切断守敌与上级、友邻的所有无线电通信网专,达成战场的局部封闭态势,以掩护我登岛部队指挥信息的传递。二是实体摧毁。敌军既设固定的通信和电子干扰系统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但其对整体依赖性也较大,攻其一点,可收到瘫其一片的效果。作战过程中,我军应在主要作战方向上,选择对我通信电子设备威胁最大的敌电子进攻系统、通信指挥中心,引导精确制导武器或炮兵、航空兵火力实施摧毁,为我作战部队实施有效的通信保障扫清障碍。6)构网筑墙,严密防敌网络攻击。信息网络系统是一体化联合作战重要的信息平台,也是敌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网络安全可靠。一是及时监测。对我信息网络系统实施全时、全程监控。利用安全识别系统,及时发现敌入侵征候并发出警报,及时拒“黑”杀“毒”,防“渗”阻“漏”。二是及时封堵。从敌网络入侵中发现我方网络安全漏洞,采取防毒软件、防病毒卡、防毒模块和防毒芯片等技术措施,确保我系统安全。三是及时备份。对于重要的系统、设备和路由,要设置备份,强化系统再生能力。适时备份重要数据,确保遭敌攻击破坏后能迅速恢复。参考文献(略)004关于无线通信电子防御体系结构的思考曹裕忠(总参第63研究所)摘 要:通信电子防御是通信电子战的重要内容,是信息作战中的一种作战行动,包括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作战行动。在阐述了通信电子战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思考提出了无线通信电子防御的作战体系结构、功能体系结构和能力体系结构,希望对研究通信电子防御的研究人员有所借鉴。关键词:通信电子战;通信电子防御;体系结构;通信电子支援1 引言当今世界各国在网络电磁空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尽管公开报道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网络空间的网络防御问题,但军事强国长期准备着高技术条件下信息作战能力的生成和提高,大力发展电子战这一核心能力。因此,通信电子战及其包括的通信电子进攻、通信电子防御和通信电子支援等能力建设,始终是信息作战领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加大通信电子防御的研究力度、建设力度和组织运用力度,为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提供支撑。2 通信电子战体系结构经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CJCS) Walter L.Sharp中将指导和批准,美军[1]于 2007年 1月 25日公布了联合出版物3-13.1《电子战》,是用于管理美军陆海空三军军事行动的联合条令。该条令明确指出,信息作战(IO)应当具有电子战(EW)、计算机网络战(CNO)、心理战(PSYOP)、军事欺骗(MILDEC)和作战安全(OPSEC)等五种核心能力。其中,电子战处于其五种核心能力之首,电子战的实施可决定信息作战的成功与否。电子战综合利用多种进攻性的、防御性的战术和技术,来影响、破坏和利用敌方对电磁频谱的使用,同时保护己方在电磁频谱使用优势。对电磁频谱依赖性的增强,增大了电子战的潜能,同时也对电子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信息作战的所有核心能力、支持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1]要么直接使用电子战,要么间接得益于电子战。可见,在信息作战条件下,制信息权的实质是制电磁权,集中表现在电子战领域。因此,如何发挥电子战的潜能、迎接挑战,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军事强国重点关注的重大军事问题。通信电子战(通信电子对抗)是电子战(电子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子战类似,通信电子战主要包括三大功能要素,即:通信电子进攻、通信电子防御和电子支援措施,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完备的通信电子战体系结构。其中,通信电子进攻与通信电子防御是通信电子战在电磁空间进行斗争的一对矛盾双方;通信电子进攻目前至少包括通信侦察、截获、入侵、干扰和强磁脉冲攻击等军事行动;通信电子防御目前至少包括通信反侦察、抗截获、抗入侵、抗干扰和抗强电磁脉冲攻击等军事行动;同时,通信电子进攻与通信电子防御的双方,都需要各自的电子支援措施,否则变得无的放矢和无盾可言。尤其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电子防御更需要通信电子支援,甚至还需要电子情报的支援,不能认为只有通信电子进攻才需要电子支援。可见,通信电子战各功能要素的内涵都大大扩展了。值得指出,通信电子战与通信电子对抗在概念上是基本等同的,只是不同国家的习惯提法不同而已。美国等西方国家称通信电子战,而我国习惯称谓“通信电子对抗”或“通信对抗”往往单指通信电子进攻和电子支援措施,容易引起概念混乱。从通信电子战体系结构及其内涵可见,通信电子进攻不等于通信电子对抗,通信电子对抗不单纯是指干扰与抗干扰。因此,有必要对通信电子防御的作战体系结构、功能体系结构和能力体系结构进行研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